化学九年级下册教案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10.2酸与碱的中和反应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10.2酸与碱的中和反应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10.2 酸与碱的中和反应一、教学目标1.理解酸与碱的中和反应概念;2.掌握酸与碱的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了解酸碱指示剂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4.能够设计简单的实验,观察和验证酸碱中和反应。

二、教学重点1.酸与碱的中和反应的概念和特点;2.酸碱指示剂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三、教学内容1.酸与碱的中和反应概念–酸与碱的定义;–酸与碱的中和反应的定义和特点。

2.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酸与碱中和生成盐和水的化学方程式;–酸碱中和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酸碱指示剂–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和原理;–常用的酸碱指示剂和其颜色变化;–使用酸碱指示剂判断酸碱溶液的酸碱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对酸与碱的认知和兴趣,如“你们都吃过柠檬吗?柠檬是酸性的还是碱性的?”引导学生思考,并简要复习酸和碱的定义。

2. 学习与讨论(30分钟)酸与碱的中和反应概念1.酸与碱的定义–酸的定义:能够释放出H+离子的化合物;–碱的定义:能够接受H+离子的化合物。

2.酸与碱的中和反应的定义和特点–中和反应的定义: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特点:反应产生盐和水,pH值接近中性,有放热现象。

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酸与碱中和生成盐和水的化学方程式–酸的通式:H+ + 阴离子→ 盐 + H2O;–碱的通式:OH- + 阳离子→ 盐 + H2O。

2.酸碱中和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离子方程式:H+ + OH- → H2O。

酸碱指示剂1.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和原理–作用:用于酸碱溶液的测定和判断;–原理:酸碱指示剂的颜色在不同酸碱溶液中发生变化,通过观察颜色可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2.常用的酸碱指示剂和其颜色变化–酚酞:酸性溶液为无色,碱性溶液为粉红色;–甲基橙:酸性溶液为红色,碱性溶液为黄色;–酸性紫:酸性溶液为红色,碱性溶液为蓝色。

3.使用酸碱指示剂判断酸碱溶液的酸碱性–取少量酸碱指示剂滴于待测溶液中;–根据颜色的变化判断溶液的酸碱性,如颜色变化为酸性则为酸性溶液,颜色变化为碱性则为碱性溶液,颜色无变化则为中性溶液。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

第十单元酸和碱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学习目标: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及盐的概念。

2、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教学难点: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

教具准备:多媒体、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酚酞溶液等。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播放课件,复习旧知识,1、你知道有哪些酸吗?酸为什么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呢?2、你知道有哪些碱吗?碱为什么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呢?二、引入新课:酸和碱混合在一起,会发生化学反应吗?1、向盛有无色溶液的烧杯中,滴入几滴无色的溶液,烧杯溶液变红。

2、又向变红溶液烧杯中滴入无色溶液,边滴边用玻璃棒搅拌,当烧杯溶液刚好变成无色时停止。

惊奇的颜色变化,会引起学生发出疑问;有了这“奇”“疑”的问题情境,我就顺其自然地提出了:你们想知道这个奥妙吗?要想揭开这个谜,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板书):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讨论:1、酚酞在实验中起什么作用?2、为什么在操作中必须逐滴滴入稀盐酸?思考:1、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了吗?2、它们之间可能会生成什么物质?还会是氢氧化钠吗?总结归纳:HCl+NaOH=NaCl+H2O的微观解释:HCl=H++Cl-,NaOH=Na++OH-盐酸与NaOH溶液混合:盐酸中的H+与NaOH溶液中的OH-结合生成了H2O分子。

盐酸中的Cl-与NaOH溶液中的Na+在反应前后不变。

反应的实质: H+ + OH-= H2O思考:下列反应有何共同特点?(板书)NaOH+HCl=NaCl+ H2OCa(OH)2+2HCl=CaCl2+2H2O2NaOH+H2SO4=Na2SO4+2H2O请同学们总结反应的特点:(1) 上述反应生成的氯化钠、氯化钙和硫酸钠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叫做盐。

(板书)(2)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中和反应。

(板书)(板书):中和反应的实质: H+ + OH-= H2O注意: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授课教师:方欣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观看微微课,自学掌握中和反应定义,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理解中和反应实质。

过程与方法1、借助信息化平台,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究,学会分析、归纳、分类的方法,提高实验探究能力。

3、通过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将实验探究与互动交流密切结合,鼓励学生自主分析实验现象,并分享学习成果,主动构建自身发展所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生产、健康的密切联系,体会化学的重要性。

2、体验化学的趣味性,激发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学情分析目前学生已经了解了常见的酸和碱,知道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已具备了一些学习化学的方法,学生渴望通过自主探究来认识物质,对化学探究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在上册二氧化碳的学习中已经探究过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的方法,并在本单元中学习了溶液酸碱性的鉴别方法,这些都为这个实验探究准备了条件。

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和教师的讲解演示,加上教师的引导,完成对本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不难。

重点难点设计方案验证氢氧化钠和盐酸溶液发生反应。

探究反应后溶液的溶质成分。

教学过程第一学时活动1【导入】【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图片】“松花蛋”,请学生品尝松花蛋并说说味道如何【学生活动】品尝松花蛋并说说味道涩,不好吃【教师讲授】松花蛋在制作的过程中添加了生石灰、纯碱等,所以会涩,那么怎样使的松花蛋更美味呢?【学生活动】加入醋等调料【教师活动】像松花蛋中加入醋等调料后再请学生品尝,问:还有涩味吗?【学生回答】没有了【教师活动】这是什么原因呢?【学生回答】可能是酸和松花蛋中的碱性物质发生了反应?【设计意图】引起学生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活动2【教师活动】那么酸和碱真的会发生反应吗?下面请大家将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来探究下二者是否会反应?【学生活动】小组实验,进行探究,描述现象,得出初步结论,二者混合无明显现象【教师活动】如何证明二者确实发生了反应呢?请大家小组合作交流讨论设计实验证明【学生活动】汇报讨论结果方法一: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酚酞后再逐滴滴入稀盐酸方法二:反应前后测溶液的pH值方法三:反应前后测量溶液的温度方法四:……【教师活动】请大家按照方法一进行实验【学生活动】进行实验,描述现象,得出结论【教师活动】那么其他的酸碱能否发生反应呢?请用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钙,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是否发生反应【学生活动】实验探究得出结论【教师活动】酸和碱之间都可以发生反应,我们把这类反应称为中和反应,那么中和反应究竟是怎么发生的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中和反应的微观过程吧【播放微课】中和反应的微观过程【教师活动】总结中和反应的实质活动3【教师活动】请大家试着写出稀盐酸和氢氧化钙,稀硫酸和氢氧化钠的化学方程式【学生活动】合作写出方程式活动4【教师活动】了解中和反应的应用,播放微课视频“中和反应的应用”【学生活动】观看,思考活动5【教师活动】下面我们进去抢答环节,以小组为单位抢答,答对一题得一分,得分最多的小组有礼品哦1.中和反应的定义是什么2.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么?请举例3.将下列方程式补充完整学式为。

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1课时)优秀教学案例九年级化学下册(人教版)

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1课时)优秀教学案例九年级化学下册(人教版)
3.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查阅资料等途径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分享心得,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设计小组实验,让学生在合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开展小组竞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1课时)优秀教学案例九年级化学下册(人教版)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的主题是“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是九年级化学下册(人教版)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能够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掌握中和反应的实质,以及能够运用中和反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我以生活实际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探究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生活实例导入,如用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引导学生思考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
2.设计实验情景,如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学生的思考。
3.提问学生:“你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酸碱中和反应的现象?”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思考酸碱中和反应的应用。
(二)讲授新知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
2.通过实验、讨论、总结等方式,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的能力。
3.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学会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在教学设计上,我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能力,将教学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一是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二是中和反应的实质,三是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讨论、总结等方式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课题2 酸和碱和中和反应(第1课时 中和反应)教案

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课题2 酸和碱和中和反应(第1课时 中和反应)教案

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1课时中和反应一、教学目标1.根据酸和碱的性质,能设计出有明显现象的中和反应实验方案,并通过实验验证酸和碱能发生化学反应;2.从微观粒子的角度初步了解中和反应发生的原理,并能书写常见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实验证明中和反应的发生。

难点:从离子的角度初步了解中和反应发生的原理。

三、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还记得上节课我们表演的小魔术吗?(教师往黑板上贴一张白纸(预先用酚酞溶液写好NaOH),然后请一名学生用小喷壶往上喷氢氧化钠溶液,瞬间鲜艳的大红字“NaOH”跃然纸上。

)现在我们继续这个魔术。

用小喷壶往红色字迹“NaOH”上喷盐酸溶液,一会儿,红色的字迹消失了,再次喷氢氧化钠溶液,红色的字迹又出现了。

【过渡】我们知道在常见的酸溶液中都存在有H+,而在碱溶液中都存在有OH-,那么你能结合上面的魔术现象推测,酸和碱之间会发生反应吗?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探究实验】用两支试管分别取少量的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一起倒入小烧杯中,搅拌,并观察现象。

(学生分组合作,教师巡回指导,注意操作要点和安全。

)【问题】1.观察到什么现象。

(没有明显现象。

)2.据此现象能否判断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不能。

)为什么?(没有明显现象能证明有新物质生成或原有的物质减少消失。

)【交流讨论】如何能证明盐酸和氢氧化钠这两种物质确实发生了反应?【总结与交流】证明无现象反应的发生实验设计思路:1.证明反应物被消耗(HCl或NaOH被消耗)2.证明有新物质生成【讲解】猜写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OH + HCl= NaCl +H2O。

基于我们对氯化钠化学性质了解的有限性,如果从证明有新物质生成的角度(即证明有氯化钠的生成)的角度,证明此反应发生,需要找与氯化钠反应有明显现象的物质,暂还没有学到。

如果想证明此反应产物水的生成,也比较困难,因为整个反应都是在水溶液中进行的,无法证明水的生成。

九年级化学下册《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设计

九年级化学下册《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设计

九年级化学下册《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中和反应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掌握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方法。

3.能够运用中和反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中和反应的概念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2.难点:运用中和反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化学反应,比如酸和碱的反应。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看看它们之间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2.学习新课(1)讲解中和反应的概念我们来看看什么是中和反应。

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化学反应,盐和水。

这个过程可以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当我们把盐酸和氢氧化钠混合时,它们会发生反应,氯化钠和水。

(2)分析中和反应的特点反应物是酸和碱。

物是盐和水。

反应是放热的。

(3)书写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我们来看看如何书写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以盐酸和氢氧化钠的反应为例,化学方程式如下:HCl+NaOH→NaCl+H₂O这里需要注意,化学方程式中的箭头表示反应方向,左边是反应物,右边是物。

同时,我们要保证化学方程式两边原子的种类和数目相等,这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3.实践环节现在我们已经了解了中和反应的概念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下面我们来动手实践一下。

(1)实验一:盐酸和氢氧化钠的反应请同学们按照实验步骤,将盐酸和氢氧化钠混合,观察反应现象,并记录下来。

(2)实验二:硫酸和氢氧化钡的反应同样地,请同学们将硫酸和氢氧化钡混合,观察反应现象,并记录下来。

(1)中和反应在农业中的应用我们可以利用中和反应来改良土壤的酸碱性。

例如,酸性土壤可以通过施用石灰(氢氧化钙)来中和,使其变得适宜植物生长。

(2)中和反应在医疗中的应用中和反应还可以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例如,胃舒平、胃必治等药物就是利用中和反应来减少胃酸对胃黏膜的刺激。

(3)中和反应在环保中的应用中和反应还可以用于处理工业废水。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教案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教材分析:
本课题是在九年级学生学习了常见的酸和碱及酸和碱的部分化学性质的基础上要学习的一部分知识内容,学生此时对化学实验的现象比较新奇,产生了学习兴趣,但不能从教学内容的本质上了解反应的内涵,对知识体系也仅仅知道一些浅层的内容,所以从教学内容本身来讲,并不复杂,但具体到中和反应的实质等比较抽象的知识时,可以增加视频实验加强理解。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1)知道酸和碱发生的中和反应。

(2)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

(2)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3)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密切关系,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1)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2)认识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

教学难点:(1)中和反应的理解和应用。

(2)酸碱性和酸碱度的区别。

实验仪器:试管.胶头滴管.玻璃棒.表面皿
实验药品:NaOH溶液.盐酸溶液.氢氧化钡溶液.氢氧化钙溶液.酚酞溶液.稀硫酸溶液pH试纸.纸巾.标准比色卡
教学过程:。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2课时溶液的pH及其应用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2课时溶液的pH及其应用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2课时溶液的pH及其应用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材分析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2课时溶液的pH及其应用教案(新版)》是人教版化学教材的一个重要内容。本节课主要围绕溶液的pH值及其应用进行讲解,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溶液pH的定义、测量方法以及pH与溶液酸碱性之间的关系。同时,学生还能够了解pH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
3.提升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pH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的能力。
4.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学会交流、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5.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爱环境的意识:通过了解pH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溶液pH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溶液pH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4)实验操作技巧: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可能存在操作不规范、测量误差等问题,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2.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1、体验探究过程2、学会如何利用和开发身边的物质进行科学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提高环保意识、增强自身社会责任感。

2.思考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树立学以致用的思维习惯。

教学重点:中和反应及其实质。

教学难点:中和反应的实质。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多媒体辅助、联系实际,演示介绍、指导练习、迁移应用课时安排:2课时活动(实验)准备:教师用具;投影仪.学生用具:仪器:烧杯,滴管、玻璃棒。

药品: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溶液、稀盐酸、稀硫酸等.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出示蚊虫叮咬照片,集思广益如何处理?【学生活动】发表自己的见解【过渡】大家的方法有很多,但我们用什么化学反应来处理这样的事件?【演示实验】实验10-8氢氧化钡溶液和硫酸溶液【提问】请描述实验现象。

你能得出什么结论?【现象】实验中可以看到氢氧化钡溶液加入硫酸溶液后溶液变浑浊。

说明硫酸可以和氢氧化铜钡反应。

【过渡】氢氧化钡和硫酸能够发生反应,那么其它常见的酸和碱中,例如氢氧化钠和盐酸能否发生反应呢?一、中和反应【实验】让学生用滴管向盛有5%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5%的盐酸,观察现象。

(两溶液混合后看不到明显的变化,形成学生的认知冲突)【问题】你认为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化学反应了吗?如何证明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发生了反应呢?【演示实验】实验10-8【提出问题】①试验中滴加酚酞溶液的作用是什么?②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颜色为什么发生变化?③酸碱之间可以发生反应,但生成了什么物质呢?现在烧杯里面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是NaOH?稀盐酸?还是其它物质?为什么?(要留出时间让学生反思自己的探究活动,学会质疑、思考、解释、表达与交流)【实验结果分析】向氢氧化钠中加入酚酞溶液,溶液变红,然后再往里滴加盐酸,观察到溶液颜色由红色变为无色,说明两者发生了反应。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

课题二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⑴认识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中和反应。

⑵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⑶会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从而认识物质的酸碱度及其意义。

2、过程与方法⑴通过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的实验探究,掌握中和实验的操作方法。

⑵强化实验及生活中的安全意识。

⑶通过测定一些液体的PH,学会区分身边一些物质酸碱性的强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通过认真观察、分析探究酸碱中和的有关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究精神。

⑵.通过了解中和反应及溶液酸碱度的意义,培养和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⑶.学会如何利用和挖掘身边的物质进行科学探究,体会学习化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1.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2.认识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

教学难点1、中和反应的理解和应用。

2、酸碱性和酸碱度的区别。

课时分配2课时教学过程引入:我们已经学习了酸和碱两类不同的物质,如果把它们两者的溶液混合,会出现怎样的情况呢?活动探究:(课本P60)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实验,并进行讨论分析原因。

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盐酸讲解:在上面的实验中,发生了这样的反应:NaOH+HCl=NaCl+H2O介绍:其他酸和碱也会发生类似的反应:Ca(OH)2+2HCl=CaCl2+2H2O2NaOH+H2SO4=Na2SO4+ 2H2O引申:请观察这些化学反应方程式的特点,试写出氢氧化铜和硫酸、氢氧化镁和硝酸的反应方程式。

设问:试总结上述三个反应的特点。

总结:三个反应都生成水,另一种产物都是由金属离子和相应的酸根离子组成,这样的化合物称为盐。

我们把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板书:一、中和反应1.中和反应: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2.盐: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过渡:理解了中和反应的概念,下面请同学们自主阅读课本P61——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领会中和反应、盐的概念。

(2)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和沟通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一些细微、短暂的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原因探究,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2)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密切关系,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中和反应的定义及应用。

教学难点:中和反应的理解和应用。

实验仪器:试管、胶头滴管、细口瓶.实验药品:NaOH溶液、盐酸溶液、酚酞溶液、皮蛋、食醋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分析原因:氢氧化钠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现在红色褪去,说明氢氧化钠消失了,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生成了其他物质。

通过这个实验,说明了通常情况下,氢氧化钠和盐酸能发生反应,那么再想想它们之间是怎样发生化学反应的,又生成了怎样的物质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个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

教师:通过刚才的画面,你可以知道,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溶液混合后,有哪些知识呢?反应前,盐酸溶液中有哪些离子?H+与OH-氢氧化钠溶液中有哪些离子?Na+与Cl-- 混合以后:H+与OH-形成H2ONa+与Cl-形成NaCl,只不过氯化钠在溶液中仍然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通过观察微观示意图,教师和学生一起完成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HCl + NaOH == NaCl + H2O像NaCl这样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我们称之为盐。

中和反应:酸 + 碱 ==== 盐 + 水中和反应的实质:H++OH-====H2O1、通过观察微观示意图,同学们会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了解中和反应的定义;3、了解盐的概念;4、知道中和反应的实质。

教师提问:其它的酸和碱之间也能发生类似的反应吗?请同学们试着写一下!(学生仿写化学方程式)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Ca(OH)2 + 2HCl===CaCl2+ 2H2O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2NaOH+H2SO4= Na2SO4+2H2O观察两个生成物在构成上的共同点:都是盐,还有水生成。

九年级化学下册《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设计

九年级化学下册《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掌握酸碱中和反应的特点及实质。

2.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及特征。

2. 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

3. 常见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现象及结论。

4. 酸碱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特征及实质。

2. 难点: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的理解及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酸碱中和反应的特点及实质。

2. 运用实验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加深对酸碱中和反应的理解。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酸碱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

4. 利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如胃药、土壤酸碱度调节等,引导学生思考酸碱中和反应的现象及应用。

2. 讲解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特征及实质,让学生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原理。

3. 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现象,如紫色石蕊溶液的变化等。

4. 分析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得出酸碱中和反应的结论。

5.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酸碱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如农业、环保等方面。

6.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酸碱中和反应概念、特征及实质的掌握情况。

2. 实验观察: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及操作技能。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4.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意识、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试管、滴定管、石蕊溶液、酸碱溶液等。

2. 教学课件:制作课件,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效果。

(完整版)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

(完整版)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2)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3)会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中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1)会用分析、归纳的方法对有关信息加工处理。

(2)会用观察的方法辨析事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化学应理论联系实际。

(2)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1.酸碱之间的中和反应。

2.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难点: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教学方法】观察、分析、归纳、联系生活、活动实践.【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第二课时;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入提问]酸、碱各自具有一些化学性质,那酸与碱之间会发生化学反应吗?[学生)1.能 2.不能[教师]能否反应,我们应用事实说话,请同学们进行下面的活动与探究。

[活动与探究](投影展示)(1)如图所示.在烧杯中加入10mL氢氧化钠溶液,滴人几滴酚酞溶液。

再用滴管慢慢滴人稀盐酸,并不断搅拌溶液,至溶液颜色恰好变成无色为止.(2)取2滴上述反应后的无色溶液滴在玻璃片上,使液体蒸发,观察玻璃片上的现象。

[教师强调]1.用滴管滴入盐酸时要缓慢,一滴一滴加入,以便观察实验现象。

2.在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盐酸时,要边滴边搅拌.[学生活动][讨论]玻璃片上的物质是氢氧化钠吗?为什么?[学生总结]氢氧化钠是碱,其溶液能使酚酞溶液显示红色,随着盐酸的加入,红色逐渐消失变成无色.所以此时的溶液肯定不是碱性溶液。

玻璃片上的白色物质是溶液中新生成的溶质.[讲解](借助FLASH动画展示反应过程)在上面的实验中,发生了这样的反应:NaOH+HC l=== NaCl+H2O[介绍]其他的酸和碱也能发生类似的反应。

例:Ca(OH)2+2HCl === CaCl2+2H2O2NaOH+H2SO4 === Na2SO4+2H2O2KOH + H2SO4 == K2SO4 + 2H2O[设问]试总结上述三个反应的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2)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3)会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中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1)会用分析、归纳的方法对有关信息加工处理。

(2)会用观察的方法辨析事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化学应理论联系实际。

(2)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1.酸碱之间的中和反应。

2.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教学难点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教学方法观察、分析、归纳、联系生活、活动实践。

教具准备教师用具;投影仪、pH试纸。

学生用具:仪器,烧杯,滴管、玻璃棒、玻璃片、纸巾、pH试纸、标准比色卡、线。

药品: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溶液、稀盐酸、稀硫酸、橘汁、糖水、牛奶、番茄汁、肥皂水,汽水、自来水、洗洁精、醋、酱油、头发样品、五种不同pH的溶液。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第二课时;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入提问]酸、碱各自具有一些化学性质,那酸与碱之间会发生化学反应吗?[学生)1.能2.不能[教师]能否反应,我们应用事实说话,请同学们进行下面的活动与探究。

[活动与探究](投影展示)(1)如图所示。

在烧杯中加入10mL氢氧化钠溶液,滴人几滴酚酞溶液。

再用滴管慢慢滴人稀盐酸,并不断搅拌溶液,至溶液颜色恰好变成无色为止。

(2)取2滴上述反应后的无色溶液滴在玻璃片上,使液体蒸发,观察玻璃片上的现象。

[教师强调]1.用滴管滴入盐酸时要缓慢,一滴一滴加入,以便观察实验现象。

2.在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盐酸时,要边滴边搅拌。

[学生活动][讨论]玻璃片上的物质是氢氧化钠吗?为什么?[学生总结]氢氧化钠是碱,其溶液能使酚酞溶液显示红色,随着盐酸的加入,红色逐渐消失变成无色。

所以此时的溶液肯定不是碱性溶液。

玻璃片上的白色物质是溶液中新生成的溶质。

[讲解](借助FLASH动画展示反应过程)在上面的实验中,发生了这样的反应:NaOH+HCI=NaCl+H2O[介绍]其他的酸和碱也能发生类似的反应。

例:Ca(OH)2+2HCl=CaCl2+2H2O2NaOH+H2SO4=Na2SO4+2H2O[设问]试总结上述三个反应的特点。

[讨论][学生发言][教师总结]三个反应都生成水,另一种产物(氯化钠、氯化钙、硫酸钠)都是由金属离子和相应的酸根离子构成的,我们把这类化合物叫做盐。

我们把这类化学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板书]一、中和反应1.中和反应;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2.盐;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过渡]理解了中和反应的概念,下面我们看几则资料。

[投影]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根据土壤情况,可以利用中和反应,在土壤中加入酸性或碱性物质,以调节土壤的酸碱性,利于植物生长。

例如,近年来由于空气污染造成酸雨,导致一些地方的土壤变成酸性,不利于作物的生长,于是人们将适量的熟石灰加入土壤,以中和酸性。

2.处理工厂的废水工厂生产过程中的污水,需进行一系列的处理,例如,硫酸厂的污水中含有硫酸等杂质,可以用熟石灰进行中和处理。

3.用于医药人的胃液里含有适量盐酸,可以帮助消化,但是如果饮食过量时,胃会分泌出大量胃酸,反而造成消化不良。

在这情况下,可以遵医嘱服用某些含有碱性物质的药物,以中和过多的胃酸。

我们可能都被蚊虫叮咬过。

被蚊虫叮咬后,叮咬处很快肿成大包,这是因为蚊虫能在人的皮肤内分泌出蚁酸,从而使皮肤肿痛。

如果涂一些含有碱性物质(如NH3·H2O)的药水,就可减轻痛痒。

[提问]这些资料说明了什么?[学生讨论回答]中和反应用途很广。

[板书]3.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

[提问]试写出工厂处理废水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板演]Ca(OH)2+H2SO4=CaSO4+2H2O[引导]有一种胃药的主要成分是Al(OH)3,试写出用这种胃药治疗胃酸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板演]Al(OH)3+3HCl=A1C13+3H2O[讨论]你还能再举出一些利用中和反应的实例吗?[学生发言][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和反应,简单了解了中和反应的原理,会写一些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了解了中和反应在生活和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作业]习题5。

板书设计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一、中和反应1.中和反应: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2.盐:在水溶液中能解寓出金属高于和酸根离于的化合物。

3.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

第二课时[引入]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时仅知道溶液是酸性还是碱性是不够的,经常还需要知道溶液的酸碱性强弱程度,即溶液的酸碱度。

例如;就某地区的土壤而言,不仅要知道它呈酸性还是碱性,还要确切知道该土壤的酸碱度,以便选择适宜种植的檀物。

[设问]利用酸碱指示剂。

只能试验溶液是酸性还是碱性,不能试验溶液的酸碱度。

那么怎样表示和测定溶液的酸碱度呢?[讲解]溶液的酸碱度常用pH来表示pH的范围在0~14之间。

[投影][板书]二、溶液的酸碱度表示法——pH1.溶液的酸碱度常用pH来表示,pH范围通常在o~14之间。

pH<7 溶液呈酸性pH>7 溶液呈碱性pH=7 溶液呈中性[比一比,赛一赛]以小组为单位,在组与组之间展开竞赛,看谁能很快记住酸碱度与pH之间的关系。

[课堂练习]1.某溶液pH=3,则该溶液…………………………………………………………( ) A.呈酸性B.呈碱性C.呈中性2.已知苹果汁的近似pH为2.9~3.3,在苹果汁中清人紫色石蕊试液。

显示的颜色是( )A.无色B.红色C.蓝色D.紫色3.下列各pH表示溶液酸性最强的是………………………………………………( ) A,pH=14 B.pH=7 C.pH=1 D.pH=0[答案)1.A 2.B 3.D[过渡]认识了pH与酸碱度的关系,那如何测定溶液的pH呢?[讲解]测定pH最简便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

[展示]pH试纸[介绍]每一本pH试纸上都有一个标准比色卡,标准比色卡上列出了14种不同的颜色,分别对应1~14之间的pH。

[板书]2.测定pH最简便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

[活动与探究](投影)用pH试纸测定一些液体的PH测定方法: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将被测液滴到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即可得出被测液的pH.(2)测定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说明它们的酸碱性。

(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生活中的一些物质进行实验)[教师强调]测定方法;在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甩玻璃棒将被测液滴到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即可得出被测液的pH。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互相交流)[设问]你了解身边一些物质的pH吗?[投影][过渡]学习了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不仅能从理论上知道溶液酸碱度对生活、生产及科研的重要意义,还能对今后的实际应用起指导作用。

请同学们看下面的资料。

[板书)3.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中有重要的意义。

[投影]1.化工生产中许多反应必须在一定pH溶液里才能进行。

2.在农业生产中,农作物一般适宜在pH为7或接近7的土壤中生长。

3.测定雨水的pH(因溶解有二氧化碳,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酸雨的pH小于5.6),可以了解空气的污染情况。

4.测定人体内或排出的液体的pH,可以了解人体的健康状况。

[设问]为了了解人体的健康状况,我们还需知道正常人体内或排出的液体的pH,你了解这些资料吗?[投影][教师]医生了解了上述资料,即可以对病人进行对症治疗。

老师建议大家去医院搜集一些相关资料,加深对溶液酸碱度的印象。

[引导提问]现在商场上的洗发水各种各样。

你在选择洗发水时,有什么尺度和标准吗?[学生发言][教师]进行了下面的活动与探究,你就会积累这方面的知识。

[活动与探究](投影)溶液酸碱度对头发的影响(1)收集一些刚剪下未经任何处理的头发样品(可以去理发店收集)。

分成5份,分别用线系成一小束,(2)将5束头发分别放进盛有不同pH溶液的小烧杯中,静置约30 min。

(3)[交流][讨论]溶液的酸碱度对头发有什么影响?对你选择洗发液有什么启示?[学生发言][教师补充]1.一般人洗发时应选择质量好的弱碱性洗发液;2.正常人头皮及毛发呈弱酸性(pH范围在4.5~5.5之间),如果使用碱性过大的洗发水时,头皮和毛发酸碱平衡会遭到破坏,有利于某些不良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还会导致头皮细胞的过度角化,引起头皮干燥,脱屑增多及毛发变脆,容易开叉等现象。

3.烫发或直发时,一般用到的试剂是碱性,如:氨水、氢氧化钠等,故做过此类美发的人最好用偏酸性的洗发剂洗头。

以便头发能恢复正常的酸性状态。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发表见解][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了解了酸碱度与pH的关系以及酸碱度在实际中的重要意义。

[课堂练习]有一瓶溶液pH是9.5,取少量注入试管中,再清人几清酚酞试液,溶液呈色,如果要使试管中溶液pH降为5,可以采取的方法。

答案:红滴加酸溶液[作业]习题1、2、3、4板书设计二、溶液的酸碱度表示法——pH1.溶液的酸碱度常用pH来表示,pH范围通常在0~14之间。

pH<7 溶液呈酸性pH>7 溶液呈碱性pH=7 溶液呈中性2.测定pH最简便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

3.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中有重要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