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面斜撑、风拉杆计算

合集下载

脚手架计算规则

脚手架计算规则

以下是脚手架计算规则,以供你参考:(一)脚手架工程一、一般规定(一)计算内、外墙脚手架时,均不扣除门窗洞口、空圈洞口等所占的面积。

(二)同一建筑物高度不同时,应按不同高度分别计算。

(三)总包施工单位承包工程范围不包括外墙装饰工程或外墙装饰不能利用主体施工脚手架施工的工程,可分别套用主体外脚手架或装饰外脚手架项目。

二、外脚手架(一)建筑物外墙脚手架高度自设计室外地坪算至檐口(或女儿墙顶);工程量按外墙外边线长度(凸出墙面宽度大于240mm的墙垛等,按图示尺寸展开计算,并入外墙长度内),乘以高度以平方米计算。

(二)砌筑高度在15m以下的按单排脚手架计算;高度在15m以上或高度虽小于15m,但外墙门窗与装饰面积超过外墙表面积60%以上(或外墙为现浇混凝土墙、轻质砌块墙)时,按双排脚手架计算;建筑物高度超过30m时,可根据工程情况按型钢挑平台双排脚手架计算。

(三)独立柱(现浇混凝土框架柱)按柱图示结构外围周长另加3.6m,乘以设计柱高以平方米计算,套用单排外脚手架项目。

现浇混凝土梁、墙,按设计室外地坪或楼板上表面至楼板底之间的高度,乘以梁、墙净长以平方米计算,套用双排外脚手架项目。

(四)型钢平台外挑钢管架,按外墙外边线长度乘设计高度以平方米计算。

平台外挑宽度定额已综合取定,使用时按定额项目的设置高度分别套用。

三、里脚手架(一)建筑物内墙脚手架,凡设计室内地坪至顶板下表面(或山墙高度1/2处)的高度在3.6m以下(非轻质砌块墙)时,按单排里脚手架计算;高度超过3.6m小于6m时,按双排里脚手架计算。

(二)里脚手架按墙面垂直投影面积计算,套用里脚手架项目。

不能在内墙上留脚手架洞的各种轻质砌块墙等套用双排里脚手架项目。

四、装饰脚手架(一)高度超过3.6m的内墙面装饰不能利用原砌筑脚手架时,可按里脚手架计算规则计算装饰脚手架。

装饰脚手架按双排里脚手架乘以0.3系数计算。

(二)室内天棚装饰面距设计室内地坪在3.6m以上时,可计算满堂脚手架。

挡土墙模板及操作平台计算书

挡土墙模板及操作平台计算书

挡土墙模板及操作平台设计计算1墙身操作平台及施工通道(1)操作平台设计挡土墙墙身施工采用外侧搭设脚手架操作平台的方式,待基础混凝土浇筑完成并对基坑进行回填后进行支架搭设,施工操作脚手架采用Ф48*3.0mm扣件式脚手架进行搭设。

操作平台步距120cm,横距120cm,纵距120cm,架体最高搭设高度5m,按45度角设剪刀撑,连续设置,钢筋节点用十字扣件连接。

侧面布置斜撑杆,立于稳定土体上,用方木支垫,立于混凝土路面上时预埋钢筋限位。

操作平台满铺50mm厚方木,并按要求设置踢脚板,架体外侧满铺密目网。

操作平台设计如下图所示:图4.2-1 操作平台侧面图(单位:cm)图4.2-2 操作平台正面图(单位:cm)(2)操作平台搭设①扣件及钢管进入施工现场应检查产品合格证,并应进行抽样复试,技术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管脚手架扣件》GB 15831的规定。

扣件在使用前应逐个挑选,有裂缝、变形、螺栓出现滑丝的严禁使用。

②纵向水平杆接长应采用对接扣件连接或搭接,并应符合下列规定:a、两根相邻纵向水平杆的接头不应设置在同步或同跨内;不同步或不同跨两个相邻接头在水平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最近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纵距的1/3。

b、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应等间距设置3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边缘至搭接纵向水平杆杆端的距离不应小于100mm,如图下图所示:图4.2-3 纵向水平杆对接接头布置示意图(mm)③脚手架立杆的对接、搭接应符合下列规定:a、当立杆采用对接接长时,立杆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立杆的接头不应设置在同步内,同步内隔一根立杆的两个相隔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步距的1/3;b、当立杆采用搭接接长时,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并应采用不少于2个旋转扣件固定。

端部扣件盖板的边缘至杆端距离不应小于100mm。

④扣件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a、扣件规格应与钢管外径相同;b、螺栓拧紧扭力矩不应小于40N·m,且不应大于65N·m;c、在主节点处固定横向水平杆、纵向水平杆、剪刀撑、横向斜撑等用的直角扣件、旋转扣件的中心点的相互距离不应大于150mm;d、对接扣件开口应朝上或朝内;e、各杆件端头伸出扣件盖板边缘的长度不应小于100mm。

女儿墙斜撑悬挑脚手架专项方案计算书

女儿墙斜撑悬挑脚手架专项方案计算书

五、设计依据及计算书5.1 计算参数1.脚手架参数斜撑悬挑单排脚手架搭设高度为3米搭设尺寸为:立杆的纵距为 1.00米,立杆的步距为1.50 米;立杆距离墙长度为1.5米;大横杆在上,搭接在小横杆上的大横杆根数为 4 根;脚手架沿墙纵向长度约为6 米;采用的钢管类型为Φ48×3.5;横杆与立杆连接方式为单扣件;取扣件抗滑承载力系数 0.80;连墙件布置取两步三跨;连墙件连接方式为单扣件连接;2.活荷载参数施工均布荷载标准值(kN/m2):3.000;脚手架用途:结构脚手架;施工层数:1 层;3.风荷载参数本工程地处四川省成都市,查荷载规范基本风压为0.300,风荷载高度变化系数μz 为0.740,风荷载体型系数μs为0.649;计算中考虑风荷载作用;4.静荷载参数每米立杆承受的结构自重荷载标准值(kN/m2):0.1248;脚手板自重标准值(kN/m2):0.350;栏杆挡脚板自重标准值(kN/m2):0.110;安全设施与安全网自重标准值(kN/m2):0.005;脚手板铺设层数:一道;脚手板类别:木脚手板;栏杆挡板类别:栏杆、竹笆片脚手板挡板;5.斜撑悬挑支撑斜撑悬挑支撑采用Φ48×3.5钢管,其中建筑物外悬挑段长度2.70米,建筑物内锚固段长度 1.50 米。

与楼板连接的钢筋直径(mm):14.00(一级钢)。

楼板混凝土标号:C30;5.2 大横杆的计算按照《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第5.2.4条规定,大横杆按照三跨连续梁进行强度和挠度计算,大横杆在小横杆的上面。

将大横杆上面的脚手板自重和施工活荷载作为均布荷载计算大横杆的最大弯矩和变形。

1.均布荷载值计算=0.035 kN/m ;大横杆的自重标准值:P1=0.350×1.500/4=0.131kN/m ;脚手板的自重标准值:P2活荷载标准值: Q=3.000×1.500/4=1.125 kN/m;=1.2×0.035+1.2×0.131=0.199 kN/m;静荷载的设计值: q1=1.4×1.125=1.575 kN/m;活荷载的设计值: q2图1 大横杆设计荷载组合简图(跨中最大弯矩和跨中最大挠度)图2 大横杆设计荷载组合简图(支座最大弯矩)2.强度验算跨中和支座最大弯距分别按图1、图2组合。

各种挡土墙计算公式

各种挡土墙计算公式

各种挡土墙计算公式挡土墙是一种用于支撑填土或山坡土体,防止其坍塌或滑移的结构。

在工程设计中,准确计算挡土墙的各项参数至关重要,这需要运用一系列的计算公式。

以下将为您详细介绍常见的几种挡土墙计算公式。

一、重力式挡土墙重力式挡土墙主要依靠自身的重力来维持稳定,其计算包括抗倾覆稳定性、抗滑移稳定性以及基底应力的计算。

1、抗倾覆稳定性计算抗倾覆稳定性系数 Kt 应满足:Kt =(∑My)/(∑M0)≥15其中,∑My 是抗倾覆力矩之和,∑M0 是倾覆力矩之和。

抗倾覆力矩 My 主要由墙体重力 G、墙背土压力 Ey 以及墙底摩擦力 Fx 对墙趾 O 点产生的力矩组成。

倾覆力矩 M0 则主要由墙背主动土压力 Ex 对墙趾 O 点产生的力矩组成。

2、抗滑移稳定性计算抗滑移稳定性系数 Ks 应满足:Ks =(∑Fx)/(∑Ex)≥13∑Fx 是抗滑力之和,∑Ex 是滑动力之和。

抗滑力 Fx 主要由墙底摩擦力和墙后被动土压力组成。

滑动力 Ex 主要是墙背主动土压力的水平分力。

3、基底应力计算基底平均应力σ 应满足:σ =(G + Ey Ex)/A ≤ σ其中,G 是挡土墙自重,Ey 和 Ex 分别是墙背土压力的竖向和水平分力,A 是基底面积,σ是地基承载力。

基底最大和最小应力σmax 和σmin 分别为:σmax =(G + Ey Ex)/A +(M0/W)σmin =(G + Ey Ex)/A (M0/W)二、悬臂式挡土墙悬臂式挡土墙由立壁和底板组成,计算内容主要包括立壁和底板的内力计算。

1、立壁内力计算在土压力作用下,立壁可视为固定在底板上的悬臂梁。

墙顶的水平位移较小,可按底端固定的悬臂梁计算弯矩和剪力。

2、底板内力计算(1)悬臂板部分按悬臂板计算在基底反力作用下的弯矩和剪力。

(2)内跨板部分按连续板计算在基底反力作用下的弯矩和剪力。

三、扶壁式挡土墙扶壁式挡土墙由立板、扶壁和底板组成,计算较为复杂。

1、立板内力计算与悬臂式挡土墙的立壁类似,按底端固定的悬臂板计算。

支护斜撑长度计算公式

支护斜撑长度计算公式

支护斜撑长度计算公式在土木工程中,支护斜撑是一种常见的结构支撑形式,用于支撑和加固建筑物或其他结构。

支撑斜撑的长度计算是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直接影响着支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因此,了解支撑斜撑长度计算公式是非常必要的。

支撑斜撑长度计算公式通常是根据结构的几何形状和受力情况来确定的。

一般来说,支撑斜撑长度计算公式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在已知结构的几何形状和受力情况的情况下,计算出支撑斜撑的长度;另一种是在已知支撑斜撑的长度和结构的几何形状的情况下,计算出支撑斜撑的受力情况。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种情况,即在已知结构的几何形状和受力情况的情况下,计算出支撑斜撑的长度。

在这种情况下,支撑斜撑的长度计算公式通常可以通过静力学原理来推导得出。

一般来说,支撑斜撑的长度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L = √(H^2 + D^2)。

其中,L表示支撑斜撑的长度,H表示支撑斜撑的垂直高度,D表示支撑斜撑的水平距离。

这个公式是根据勾股定理得出的,它描述了支撑斜撑的长度与其垂直高度和水平距离之间的关系。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很方便地计算出支撑斜撑的长度,从而确定支撑斜撑的尺寸和材料。

接下来,我们来看第二种情况,即在已知支撑斜撑的长度和结构的几何形状的情况下,计算出支撑斜撑的受力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支撑斜撑的受力情况通常可以通过静力学原理和结构力学的知识来分析和计算。

一般来说,支撑斜撑的受力情况可以表示为:F = T / sin(θ)。

其中,F表示支撑斜撑所受的拉力,T表示支撑斜撑的张力,θ表示支撑斜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

这个公式描述了支撑斜撑的拉力与张力和夹角之间的关系。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很方便地计算出支撑斜撑所受的拉力,从而确定支撑斜撑的受力情况和稳定性。

综上所述,支撑斜撑长度计算公式是土木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直接影响着支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通过合理地应用支撑斜撑长度计算公式,我们可以很方便地确定支撑斜撑的尺寸、材料和受力情况,从而保证支撑的安全和可靠性。

脚手架计算公式

脚手架计算公式

脚手架计算公式引言:脚手架是建筑施工中常用的辅助工具,用于支撑和搭建施工过程中的临时结构。

在计算脚手架的承重能力、稳定性等方面,需要使用一些计算公式。

本文将介绍脚手架计算公式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旨在帮助读者了解和应用脚手架计算公式。

一、脚手架基本概念脚手架是用于支撑和搭建建筑施工中的临时结构,主要包括立杆、水平杆、斜撑、连墙件等组成。

脚手架的设计和计算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脚手架的承重能力、稳定性、使用环境等。

二、脚手架计算公式1. 脚手架的直立杆垂直承载能力计算公式:P = (σ× A) / F其中,P表示直立杆的垂直承载能力,σ表示计算截面的材料强度,A表示截面面积,F表示安全系数。

2. 脚手架水平杆承载能力计算公式:P = (σ× A) / F其中,P表示水平杆的承载能力,σ表示计算截面的材料强度,A表示截面面积,F表示安全系数。

3. 脚手架斜撑承载能力计算公式:P = (σ× A) / F其中,P表示斜撑的承载能力,σ表示计算截面的材料强度,A表示截面面积,F表示安全系数。

4. 脚手架连墙件的承载能力计算公式:P = (σ× A) / F其中,P表示连墙件的承载能力,σ表示计算截面的材料强度,A表示截面面积,F表示安全系数。

在以上计算公式中,安全系数F的取值一般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一般建议取1.5左右,以确保脚手架的安全性。

三、脚手架计算公式的应用脚手架计算公式可以帮助工程师或施工人员根据实际需要计算脚手架的承载能力,以确保脚手架的安全性。

在使用脚手架计算公式前,需要先确定脚手架的使用条件,如脚手架的高度、跨度、材料强度等参数。

根据这些参数,可以选择合适的脚手架材料和尺寸,并计算脚手架各部件的承载能力。

这样可以为施工人员提供可靠的脚手架设计方案,减少事故发生的风险。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使用脚手架时,除了计算公式外,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脚手架的安全检测、维护保养等。

墙支撑计算书

墙支撑计算书

墙模板计算书《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计算参照《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组合钢模板技术规范》(GB50214-2001)、《木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5━200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2006年版)(GB 50009-2001)等编制。

一、墙模板基本参数计算断面宽度700mm,高度4000mm,两侧楼板高度200mm。

模板面板采用普通胶合板。

内龙骨间距250mm,内龙骨采用50×100,外龙骨采用双钢管48×3.0。

对拉螺栓布置9道,在断面内水平间距150+450+450+450+450+450+450+450+450mm,断面跨度方向间距450mm,直径14mm。

图1 墙模板侧面示意图图2 墙模板立面示意图二、墙模板荷载标准值计算强度验算要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和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设计值;挠度验算只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产生荷载标准值。

新浇混凝土侧压力计算公式为下式中的较小值:其中c——混凝土的重力密度,取24.000kN/m3;t ——新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为0时(表示无资料)取200/(T+15),取2.000h;T ——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取20.000℃;V ——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取2.500m/h;H ——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混凝土顶面总高度,取4.000m;1——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取1.200;2——混凝土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取1.150。

根据公式计算的新浇混凝土侧压力标准值 F1=23.040kN/m2,实际计算中采用新浇混凝土侧压力标准值 F1=23.040kN/m2,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标准值 F2= 4.000kN/m2。

三、墙模板面板的计算面板为受弯结构,需要验算其抗弯强度和刚度。

模板面板的按照三跨连续梁计算。

面板的计算宽度取3.80m。

钢模板、拉杆计算

钢模板、拉杆计算

1.1 模板及支撑体系的设计与说明本工程施工所用模板主要用在箱涵的侧墙和顶板及桥墩和桥台,采用大模板可大大节省模板材料,加快施工进度。

本工程箱涵侧墙及桥墩桥台高度约为3.5m,一般可以用一块或二块大钢模成型。

1.1.1 新浇混凝土对模板侧面的压力计算在进行侧模板及支承结构的力学计算和构造设计时,常需计算新浇混凝土对模板侧面的压力。

混凝土作用于模板的压力,一般随混凝土的浇筑高度而增加,当浇筑高度达到某一临界值时,侧压力就不再增加,此时的侧压力即为新浇混凝土的最大侧压力。

侧压力达到最大值的浇筑高度称为混凝土的有效压头。

采用内部振捣器,当混凝土浇筑速度在6.0m/小时以下时,新浇混凝土作用于模板的最大侧压力,可按以下二式计算,并取二式中的较小值。

P m=4+1500K S K w V1/3/(T+30)(3-1)P m=25H(3-2)式中:P m——新浇混凝土的最大侧压力(KN/m2);T——混凝土的入模温度(ºC);H——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混凝土顶面的总高度(m);K S——混凝土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

当坍落度为50~90mm时取1.0,为110~150mm时取1.15;K W——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

不掺外加剂时取1.0,掺有缓凝作用的外加剂时取1.2;V——混凝土的浇筑速度(m/h)。

已知混凝土墙高为3.5m,采用坍落度为120mm的普通混凝土,浇筑速度为2.5m/h,浇注入模温度为30ºC,则作用于模板的最大侧压力及有效压头高度为:查表得:K S =1.15,K W =1.2由公式(3-1),P m=4+1500×1.15×(1.2)1/3/(30+30)=34.6 KN/m2由公式(3-2),P m=25×3.5=87.5KN/m2取较小值,故最大侧压力为34.6 KN/m2。

有效压头高度为:h=34.6/25=1.4m。

1.1.2 模板拉杆计算模板拉杆用于连接内、外两组模板,保持内、外两组模板的间距,承受混凝土侧压力和其它荷载,使模板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

斜放在墙角的木棍受力计算

斜放在墙角的木棍受力计算

斜放在墙角的木棍受力计算
根据外力作用、位移量的大小分析木棍受力计算,可以将木棍分成内力和外力两部分。

1、内力:
木棍在墙壁上斜放,因为在重力场中,木棍会产生自重,可以将自重拆分为竖直方向的重力和水平方向的重力。

其中,竖直方向的重力F1在木棍上产生向下的压力,水平方向的重力F2在木棍上产生向右的拉力。

2、外力:
在墙壁的作用下,木棍会受到墙壁的支撑,可以将墙壁支撑力分解为方向相反的竖直方向力和水平方向力。

其中,竖直方向的力F3在木棍上产生向上的拉力,水平方向力F4在木棍上产生向左的拉力。

木棍在墙壁上斜放,整体上木棍受到的力是自重和墙壁支撑力的结合作用,即F1+F2+F3+F4。

最后,木棍斜放在墙壁上的受力计算,即F1+F2+F3+F4=Mg,其中M为木棍的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

- 1 -。

隅撑构件的计算长度

隅撑构件的计算长度

隅撑构件的计算长度隅撑构件是指建筑物中用于支撑和加固墙体的角部构件, 其计算长度是指确定隅撑构件的实际长度. 进行隅撑构件计算长度时需要考虑多个因素, 如结构类型、墙体高度和材料强度等, 下面将对隅撑构件的计算长度进行详细说明。

首先,计算隅撑构件的长度需要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类型进行。

常见的结构类型包括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和框剪结构等。

不同结构类型对隅撑构件的长度计算有不同的要求和方法。

例如,在框架结构中,隅撑构件的长度应满足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要求,通常采用截面抗弯和抗压计算方法。

而在剪力墙结构中,隅撑构件的长度则需要满足抗剪强度和稳定性要求,一般采用抗剪计算方法。

在框剪结构中,需要综合考虑抗弯、抗剪和稳定等因素,采用综合计算方法。

其次,墙体高度也是计算隅撑构件长度的重要因素。

墙体的高度越大,对隅撑构件的要求也越高。

当墙体高度较小时,隅撑构件的长度可以通过简单的计算方法得出。

然而,对于较高的墙体,可能需要采用更复杂的计算方法,考虑隅撑构件的抗弯和抗压能力,以及墙体的整体稳定性。

在计算过程中需细致检查构件的受力状态,并确保其能承受墙体所受的水平荷载,从而保证建筑物的整体结构安全稳定。

材料强度也是计算隅撑构件长度的重要考虑因素。

隅撑构件常用的材料包括钢材、混凝土和木材等。

不同材料的强度表现也有所不同,因此,在计算隅撑构件长度时需要综合考虑材料的强度参数,并采用相应的设计规范和计算方法。

例如,钢材常采用弹性正截面法进行计算,而混凝土和木材则应考虑其受弯和抗剪能力等因素。

在进行隅撑构件长度计算时,还需考虑施工和使用的实际情况。

施工过程中应保证隅撑构件的加工制作质量和安装固定的可靠性,以确保构件可以承受设计荷载并起到支撑和加固墙体的作用。

同时,在使用过程中,也要定期检查隅撑构件的状态,确保其功能完好并进行必要的维修和加固。

综上所述,隅撑构件的计算长度是建筑物设计中重要的一环,它涉及到结构类型、墙体高度、材料强度以及实际施工和使用等多个因素。

脚手架计算公式

脚手架计算公式

脚手架计算公式在建筑施工领域,脚手架是一种常用且重要的临时性结构,为施工人员提供安全的工作平台和保障施工的顺利进行。

而要确保脚手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准确的计算是至关重要的。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一下脚手架的计算公式。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脚手架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立杆、横杆、斜杆、脚手板等。

对于立杆的稳定性计算,通常会用到以下公式:\N/(\varphi A) + Mw/W \leq f\其中,N 表示立杆的轴力设计值,包括恒载和活载产生的轴向力总和;φ 表示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它与立杆的长细比有关;A 表示立杆的截面面积;Mw 表示风荷载产生的弯矩;W 表示立杆的截面模量;f 表示钢材的抗压强度设计值。

在计算立杆的轴力时,恒载通常包括脚手架结构自重、脚手板自重、栏杆和挡脚板自重等;活载则包括施工荷载和构配件自重等。

这些荷载的取值需要根据具体的施工情况和相关规范进行确定。

横杆的强度计算主要考虑其承受的弯矩和剪力。

横杆所受的弯矩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M = ql^2/8\其中,q 表示横杆上的均布荷载,l 表示横杆的跨度。

横杆的剪力计算则可以使用公式:\V = ql/2\然后,根据横杆的截面特性和材料强度,判断其强度是否满足要求。

对于斜杆,其主要作用是增强脚手架的稳定性,防止脚手架发生变形和倒塌。

斜杆的内力计算较为复杂,通常需要考虑脚手架的整体受力情况和几何形状。

一般来说,可以将斜杆视为两端铰接的受压或受拉杆件,根据其受力情况进行计算。

在计算脚手架的风荷载时,我们使用以下公式:\wk =07μzμsω0\其中,wk 表示风荷载标准值;μz 表示风压高度变化系数;μs 表示风荷载体型系数;ω0 表示基本风压。

除了上述主要构件的计算,脚手板的强度和挠度计算也是不可忽视的。

脚手板通常按简支板进行计算,其强度计算公式为:\σ = M/W \leq f\挠度计算公式为:\v = 5ql^4/(384EI) \leq v\其中,σ 表示脚手板的弯曲应力;M 表示脚手板所受的弯矩;W 表示脚手板的截面抵抗矩;f 表示脚手板材料的抗弯强度设计值;v 表示脚手板的挠度;q 表示脚手板上的均布荷载;l 表示脚手板的跨度;E表示脚手板材料的弹性模量;I 表示脚手板截面的惯性矩;v 表示脚手板的允许挠度。

风拉杆计算

风拉杆计算

W 16.67 19.34 29.04 28.3 41.63 46.08 50.76 62.87 68.65 74.69 W 0.1696 0.4021 0.5726 0.7854 1.045 1.357 1.534
12 16 18 20 22 24 25
20.87 5.22 圆钢截面特性 A I 1.131 0.3 2.011 0.4 2.545 0.45 3.142 0.5 3.801 0.55 4.524 0.6 4.909 0.625
26 28 30 32
5.309 6.158 7.069 8.042
0.65 0.7 0.75 0.8
1.726 2.155 2.651 3.217
A类截面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 60 65 70 75 80 85 90 95 100 105 110 115 120 125 130 135 140 145 150 155 160 165 170 175 180 185 190 195 200 205 210 0.883 0.863 0.839 0.813 0.783 0.75 0.714 0.676 0.638 0.6 0.563 0.527 0.494 0.463 0.434 0.407 0.383 0.36 0.339 0.32 0.302 0.285 0.27 0.256 0.243 0.231 0.22 0.209 0.199 0.19 0.182
ST间距 10 M ST杆件最大内力 63.2 GF杆件最大内力 80.39 3:ST杆件选择并计算 杆件类型 圆 管 2 杆件大小 查表得A= I= 20.87 5.22
ST长度 KN KN
1 59*4.5 159*4.5
10
M
CM2 CM4

墙面斜撑、风拉杆计算

墙面斜撑、风拉杆计算

ST梁,墙面斜撑,风拉杆计算工程名称:三益一. 已知条件:跨距 L15m柱距 B7.5m檐口高 h110m爬坡高 h20.75mST2距底高 h3 6.5mST2距顶高 h44m二. ST1计算:1. 风荷载计算w=75*0.8*1.38*1.4115.92Kg/m^2P1=w*(L/2)*(h4/2+h2/2)2064.8Kg2. 杆件内力计算选取ST为f114*3.0电焊钢管A=10.46cm^2r=4cm长细比l=B/r187.5<200,OK!查表得稳定系数 j0.225P1/(j*A)=87.8N/mm^2<215OK!三. 斜撑BC1计算:1. 荷载计算斜撑所受拉力 F1=0.6*sqrt(h4^2+B^2)*P1/B1404.1Kg2. 杆件内力计算选取BC1为L90*8角钢A1=9.33cm^2r1= 3.5cm长细比 l=sqrt(B^2+h4^2)/r1242.9< 400OK!选取螺栓型号M20选取螺栓数目2摩擦力 f=0.45*P*n13950Kg杆件拉应力 s=F/(A1-A')18.5N/mm^2<215OK!四. ST2计算:1. 风荷载计算P2=w*(L/2)*(h1/2)4347.0Kg2. 杆件内力计算选取ST2为f140*4.0电焊钢管A2=10.46cm^2r2= 3.93cm长细比l=B/r2190.8<200,OK!查表得稳定系数 j0.218P2/(j*A2)=184.7N/mm^2<215OK!五. 斜撑BC2计算:1. 荷载计算斜撑所受拉力 F=0.6*sqrt(h3^2+B^2)*w/B3451.4Kg2. 杆件内力计算选取BC1为L90*8角钢A3=9.33cm^2r3= 3.5cm长细比 l=sqrt(B^2+h3^2)/r3242.9< 400OK!选取螺栓型号M20选取螺栓数目2摩擦力 f=0.45*P*n13950Kg杆件拉应力 s=F/(A3-A')18.5N/mm^2<235OK!六. 风拉杆计算:1. 荷载计算L1 6.45mP3=w*((L-L1)/2)*((h1+h2)/2)Kg2663.6风拉杆受力 T=sqrt(L1^2+B^2)*P2/(2*B)1756.6Kg2. 杆件内力计算选取风拉杆为f20圆钢杆件拉应力 s=T/A455.9N/mm^2<235OK!。

女儿墙斜撑悬挑脚手架专项方案计算书

女儿墙斜撑悬挑脚手架专项方案计算书

五、设计依据及计算书5.1 计算参数1.脚手架参数斜撑悬挑单排脚手架搭设高度为3米搭设尺寸为:立杆的纵距为 1.00米,立杆的步距为1.50 米;立杆距离墙长度为1.5米;大横杆在上,搭接在小横杆上的大横杆根数为 4 根;脚手架沿墙纵向长度约为6 米;采用的钢管类型为Φ48×3.5;横杆与立杆连接方式为单扣件;取扣件抗滑承载力系数 0.80;连墙件布置取两步三跨;连墙件连接方式为单扣件连接;2.活荷载参数施工均布荷载标准值(kN/m2):3.000;脚手架用途:结构脚手架;施工层数:1 层;3.风荷载参数本工程地处四川省成都市,查荷载规范基本风压为0.300,风荷载高度变化系数μz 为0.740,风荷载体型系数μs为0.649;计算中考虑风荷载作用;4.静荷载参数每米立杆承受的结构自重荷载标准值(kN/m2):0.1248;脚手板自重标准值(kN/m2):0.350;栏杆挡脚板自重标准值(kN/m2):0.110;安全设施与安全网自重标准值(kN/m2):0.005;脚手板铺设层数:一道;脚手板类别:木脚手板;栏杆挡板类别:栏杆、竹笆片脚手板挡板;5.斜撑悬挑支撑斜撑悬挑支撑采用Φ48×3.5钢管,其中建筑物外悬挑段长度2.70米,建筑物内锚固段长度 1.50 米。

与楼板连接的钢筋直径(mm):14.00(一级钢)。

楼板混凝土标号:C30;5.2 大横杆的计算按照《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第5.2.4条规定,大横杆按照三跨连续梁进行强度和挠度计算,大横杆在小横杆的上面。

将大横杆上面的脚手板自重和施工活荷载作为均布荷载计算大横杆的最大弯矩和变形。

1.均布荷载值计算=0.035 kN/m ;大横杆的自重标准值:P1=0.350×1.500/4=0.131kN/m ;脚手板的自重标准值:P2活荷载标准值: Q=3.000×1.500/4=1.125 kN/m;=1.2×0.035+1.2×0.131=0.199 kN/m;静荷载的设计值: q1=1.4×1.125=1.575 kN/m;活荷载的设计值: q2图1 大横杆设计荷载组合简图(跨中最大弯矩和跨中最大挠度)图2 大横杆设计荷载组合简图(支座最大弯矩)2.强度验算跨中和支座最大弯距分别按图1、图2组合。

隅撑计算公式

隅撑计算公式

隅撑计算公式
隅撑计算公式是根据力学原理来计算悬挂物体稳定性和杆撑承受力的公式。

具体公式如下:
1. 稳定性计算公式:
隅撑的稳定性可以通过计算其倾斜角来判断。

当隅撑的倾斜角小于等于临界角时,该隅撑是稳定的;当倾斜角大于临界角时,该隅撑无法保持稳定,会倒下。

稳定性计算公式如下:
倾斜角 = arctan(隅撑高度 / 隅撑底部与墙面的水平距离)
临界角 = arctan(摩擦系数)
2. 承受力计算公式:
杆撑的承受力取决于杆撑的长度、杆撑底部的支撑面积和杆撑的材料强度等因素。

承受力计算公式如下:
承受力 = 底部支撑面积 ×杆撑长度 ×杆撑的材料强度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应用中还要考虑杆撑和隅撑的形状、材料特性等因素,以及与墙面的摩擦系数等因素,这些因素会对公式的具体形式和计算结果产生影响。

因此,在实际问题中,还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适当的修正和调整。

外墙脚手架计算

外墙脚手架计算

外墙脚手架计算随着建筑工程的不断发展,外墙脚手架的使用越来越普遍。

外墙脚手架是指悬挂在建筑物外墙上用于支撑和搭设的一种临时结构。

它可以提供安全可靠的工作平台,方便施工人员进行高空作业。

在搭设外墙脚手架时,合理的计算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将介绍外墙脚手架计算的一些基本内容。

首先,计算外墙脚手架的最大荷载是非常重要的。

外墙脚手架必须能够承受工作人员、工具和材料的重量。

为了确保安全,我们需要计算出外墙脚手架的最大荷载,以确定所需的梁和立柱的规格。

具体的计算方法是根据施工需要确定每个支撑点的荷载,并考虑到可能出现的风荷载。

其次,计算外墙脚手架的梁和立柱的数量和尺寸也是必要的。

根据外墙脚手架的最大荷载和设计要求,我们可以计算出所需的梁和立柱的数量。

在计算中,我们需要考虑梁和立柱的强度和刚度,以确保足够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同时,我们还需要根据具体的施工要求和现场情况选择适当的梁和立柱的尺寸。

第三,计算外墙脚手架的斜杆和连接件是至关重要的。

斜杆和连接件是外墙脚手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起到了稳定脚手架结构的作用。

在计算中,我们需要考虑斜杆和连接件的强度和稳定性,以确保外墙脚手架的安全和可靠。

最后,还要考虑外墙脚手架的固定和支撑。

在搭设外墙脚手架时,我们需要确保它能够牢固地固定在建筑物上,并且有足够的支撑力以防止倾倒和变形。

因此,我们需要计算外墙脚手架的固定和支撑方式,选择合适的固定和支撑设备,并确保其符合安全标准。

综上所述,外墙脚手架计算是确保施工安全和质量的关键步骤。

通过合理的荷载计算、梁和立柱的尺寸计算、斜杆和连接件的计算,以及固定和支撑的计算,我们可以确保外墙脚手架的安全和可靠。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外墙脚手架计算需要根据具体的施工要求和现场情况进行,并且应遵循相关的安全标准和规范。

只有在正确的计算和设计的基础上,才能确保外墙脚手架的稳定和可靠性。

墙模板(单面支撑800)计算书

墙模板(单面支撑800)计算书

墙模板(单面支撑)计算书计算依据:1、《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4、《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一、工程属性砼墙特性单位边墙800砼墙厚度(mm)800砼墙高度(mm)5600砼墙长度(mm)8400小梁布置方式竖直小梁间距l(mm)200主梁最大悬挑长度100斜撑水平间距S(mm)1000 D(mm)主梁和斜撑构造支撑序号预埋点距主梁水平距离li(mm)主梁距墙底距离hi(mm)第1道1200100第2道600600第3道12001200第4道18001800第5道24002400第6道30003000第7道36003600第8道42004200第9道48004800第10道54005400简图如下:墙模板单面支撑剖面图墙模板单面支撑正立面图三、荷载组合侧压力计算依据规范《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混凝土重力密度γc(kN/m3)24新浇混凝土初凝时间t0(h)6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β1 1.2混凝土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β2 1.15混凝土浇筑速度V(m/h) 2.5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混凝土顶面总高度H(m)5.6新浇混凝土对模板的侧压力标准值G4k(kN/m2)min{0.22γc t0β1β2v1/2,γc H}=min{0.22×24×6×1.2×1.15×2.51/2,24×5.6}=min{69.125,134.4}=69.125kN/m2倾倒混凝土时对垂直面模板荷载标准值Q3k(kN/m2)2有效压头高度h=G4k/γc=69.12/24=2.88m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值S max=0.9max[1.2G4k+1.4Q3k,1.35 G4k+1.4×0.7Q3k]=0.9max[1.2×69.120+1.4×2.000,1.35×69.120+1.4×0.7×2.000]=85.74kN/m2S min=0.9×1.4 Q3k=0.9×1.4×2.000=2.52kN/m2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值Sˊmax=G4k=69.120kN/m2Sˊmin=0kN/m2四、面板验算面板类型覆面木胶合板面板厚度(mm)15面板抗弯强度设计值[f](N/mm2)26面板弹性模量E(N/mm2)9000W=bh2/6=1000×152/6=37500mm3,I=bh3/12=1000×153/12=281250mm4考虑到工程实际和验算简便,不考虑有效压头高度对面板的影响。

风撑受力计算

风撑受力计算

风撑受力计算在建筑结构中,风撑是一种常见的结构形式,用于增加结构的稳定性和抗风能力。

风撑通过连接主体结构的不同部分,在风荷载作用下,承受风力的作用,从而减小结构的变形和振动,保证结构的安全稳定。

风撑受力计算的基本原理是根据风荷载的作用,通过静力平衡的原理计算风撑的受力。

我们知道,风力是指风对物体施加的力,其大小与风的速度、密度以及物体的形状和面积有关。

我们需要确定结构受到的风荷载大小。

风荷载的计算需要考虑一系列因素,包括地理位置、建筑高度、建筑形状等。

通常,建筑设计规范会提供相关的计算方法和公式,根据这些公式可以计算出风荷载的大小。

接下来,我们需要确定风撑所受的力。

风撑是通过连接主体结构的梁、柱等构件来实现的,它承受的力主要包括拉力和压力。

在计算风撑受力时,需要考虑风撑的位置、形状、材料等因素。

通常,我们可以利用静力平衡的原理,在风荷载作用下,计算出风撑所受的力大小。

在具体计算风撑受力时,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例如使用静力平衡方程、应力分析等。

这些方法的基本原理是相同的,即通过平衡受力和力矩,在静力平衡的条件下计算出风撑所受的力。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风撑受力计算时,还需要考虑风荷载的作用方向和结构的刚度。

风荷载的作用方向可能会导致风撑受力方向的变化,而结构的刚度会对风撑的受力产生影响。

因此,在计算风撑受力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

除了计算风撑受力,我们还需要对风撑的设计进行合理的选择。

风撑的设计应考虑结构的稳定性和经济性,以及施工和维护的方便性。

在设计风撑时,需要综合考虑结构的受力情况、材料的强度和刚度等因素,以确保风撑能够满足结构的要求。

总结起来,风撑在建筑结构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能够增加结构的稳定性和抗风能力。

风撑受力计算是确定风撑的尺寸和材料的重要依据,通过静力平衡的原理,可以计算出风撑所受的力大小。

在进行风撑受力计算时,需要考虑风荷载的作用方向、结构的刚度等因素。

同时,在设计风撑时,还需要综合考虑结构的要求和材料的特性,以保证风撑的稳定性和经济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T梁,墙面斜撑,风拉杆计算
工程名称:三益
一. 已知条件:
跨距 L15m
柱距 B7.5m
檐口高 h110m
爬坡高 h20.75m
ST2距底高 h3 6.5m
ST2距顶高 h44m
二. ST1计算:
1. 风荷载计算
w=75*0.8*1.38*1.4115.92Kg/m^2
P1=w*(L/2)*(h4/2+h2/2)2064.8Kg
2. 杆件内力计算
选取ST为f114*3.0电焊钢管
A=10.46cm^2
r=4cm
长细比l=B/r187.5<200,OK!
查表得稳定系数 j0.225
P1/(j*A)=87.8N/mm^2<215
OK!
三. 斜撑BC1计算:
1. 荷载计算
斜撑所受拉力 F1=0.6*sqrt(h4^2+B^2)*P1/B
1404.1Kg
2. 杆件内力计算
选取BC1为L90*8角钢
A1=9.33cm^2
r1= 3.5cm
长细比 l=sqrt(B^2+h4^2)/r1
242.9< 400
OK!
选取螺栓型号M20
选取螺栓数目2
摩擦力 f=0.45*P*n13950Kg
杆件拉应力 s=F/(A1-A')18.5N/mm^2<215
OK!
四. ST2计算:
1. 风荷载计算
P2=w*(L/2)*(h1/2)4347.0Kg
2. 杆件内力计算
选取ST2为f140*4.0电焊钢管
A2=10.46cm^2
r2= 3.93cm
长细比l=B/r2190.8<200,OK!
查表得稳定系数 j0.218
P2/(j*A2)=184.7N/mm^2<215
OK!
五. 斜撑BC2计算:
1. 荷载计算
斜撑所受拉力 F=0.6*sqrt(h3^2+B^2)*w/B
3451.4Kg
2. 杆件内力计算
选取BC1为L90*8角钢
A3=9.33cm^2
r3= 3.5cm
长细比 l=sqrt(B^2+h3^2)/r3
242.9< 400
OK!
选取螺栓型号M20
选取螺栓数目2
摩擦力 f=0.45*P*n13950Kg
杆件拉应力 s=F/(A3-A')18.5N/mm^2<235
OK!
六. 风拉杆计算:
1. 荷载计算
L1 6.45m
P3=w*((L-L1)/2)*((h1+h2)/2)Kg
2663.6
风拉杆受力 T=sqrt(L1^2+B^2)*P2/(2*B)
1756.6Kg
2. 杆件内力计算
选取风拉杆为f20圆钢
杆件拉应力 s=T/A455.9N/mm^2<235
OK!。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