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咏月诗两首同步练习

合集下载

最新精选北师大版语文九年级下册7 李白咏月诗二首习题精选第五十二篇

最新精选北师大版语文九年级下册7 李白咏月诗二首习题精选第五十二篇

最新精选北师大版语文九年级下册7 李白咏月诗二首习题精选第五十二篇第1题【填空题】《把酒问月》是唐代伟大诗人______创作的一首______诗。

【答案】:【解析】:第2题【填空题】读《月夜》,“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一句使用了______方法,写儿女不了解(因为年幼)母亲忆长安之意,实写______【答案】:【解析】:第3题【填空题】读《把酒问月》,诗中描写月色之美的诗句是______。

【答案】:【解析】:第4题【填空题】读《把酒问月》,全诗从酒写到月,从月归到酒;从______写到______。

其中将人与月反反复复加以对照,又穿插以______与______,塑造了一个崇高、永恒、美好而又神秘的月的形象,于中也显露着一个的诗人______自我形象。

【答案】:【解析】:第5题【填空题】《月下独酌》运用丰富的想象,描写诗人______的情景,抒发了诗人的______极度孤独之情,表现了诗人独自排遣寂寞______的个性。

【答案】:【解析】:第6题【填空题】《月下独酌》一诗体裁是______,它与近体诗相对。

每篇句数不限,以五言、七言较多,不求对仗,用韵较自由。

【答案】:【解析】:第7题【问答题】诗文默写填空。

①小时候,,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②得道多助,。

③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表达自己想要建功立业,青史留名的句子是:,。

④请任意写出古诗词曲中带有“秋”的两个连贯的句子:,。

⑤东篱把酒黄昏后,。

(李清照《醉花阴》)⑥ ,村南村北响缲车。

(苏轼《浣溪沙》)⑦举杯邀明月,。

(李白《月下独酌》)⑧ ,塞上燕脂凝夜紫。

(李贺《雁门太守行》)【答案】:【解析】:第8题【问答题】划分诗句“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的朗读节奏。

【答案】:【解析】:第9题【问答题】读《月夜》,诗人既然有“小儿女”和妻子在一起,为什么却说闺中“只独看”呢?【答案】:【解析】:第10题【问答题】古诗文名句默写。

①子曰:“岁寒,。

语文北师大九年级下册《咏月诗三首》习题1

语文北师大九年级下册《咏月诗三首》习题1

《咏月诗三首》习题
一、理解性默写诗句。

《月下独酌》
1、写出李白旷达超脱的浪漫情怀,也写出了他的孤独和苦闷的句子是————。

2、描写渐入梦乡的自己且歌且舞与月、影共欢的诗句是————。

3、诗人发誓与明月和身影结成知已的句子是:—————。

《月夜》
1、诗中诗人想象自己与妻子有朝一日伉俪重逢、对月抒愁的情形的句子是————。

2、本诗中最能表现诗人思乡思亲之切得句子是—————。

二、请指出下列诗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⑴皎如飞镜临丹阙()
⑵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⑶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⑷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三、在古代诗文中,月亮有很多别称,你能列举一些出来吗?
参考答案:
一、《月下独酌》1、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2、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3、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月夜》1、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2、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二、(1)比喻(2)拟人(3)对偶(4)倒装疑问法
三、银钩、玉盘、桂月、广寒宫、素魄等等。

九年级下《咏月诗两首》同步练习

九年级下《咏月诗两首》同步练习

第22课《咏月诗两首》同步练习【同步评价】一、基础知识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滟滟随波千万里(滟滟:)⑵江流宛转绕芳甸(芳甸:)⑶青枫浦上不胜愁(浦:)⑷玉户帘中卷不去(玉户:)⑸鱼龙潜跃水成文(文:)⑹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团团:)2、根据课文填空。

⑴江畔何人初见月,。

⑵,江潭落月复西斜。

⑶斜月沉沉藏海雾,。

⑷小时不识月,。

又疑瑶台镜,。

3、下面对诗歌《春江花月夜》的内容和写法解说有误的一项是()A、《春江花月夜》中诗人将“春江”“花”“月夜”这些充满诗情画意的意象完美地组合在一起,构成一幅无限优美的场景。

B、《春江花月夜》的语言清丽纯净,虽然是宫体诗题材,却没有丝毫的敷衍做作。

C、本诗采用格律诗要求,单句字数和韵律固定不变,但句数有突破,写景抒情极力铺陈。

D、全诗融入了情人离别的思念,对时间久远,空间无限,个体渺小的无奈,悠悠情思,绵绵不尽。

4、《春江花月夜》中,哪些诗句抒发了诗人以大自然与人生相对照而产生的感慨?5、(2006年百色试题)阅读杜甫的《望岳》,回答问题。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⑴下面对诗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这首诗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杜甫蓬蓬勃勃的朝气。

B.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

C.颔联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D.诗的前六句在“望”字上下功夫,后两句是诗人登上泰山后的感受。

⑵“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体现了青年杜甫英姿勃发的情怀,读了这千古名句之后,你有什么感受?6、(2006年无锡试题)对下列占涛理解和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鲁山山行(梅尧臣)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A.首联总写“山行”所见所感,先写所感再写所见,突出了诗人爱山的情趣。

B.颔联用一“改”字写山的千姿百态,用一“迷”字写诗人游兴之浓,两字十分传神。

九年级语文咏月诗同步练习题带答案

九年级语文咏月诗同步练习题带答案

九年级语文咏月诗同步练习题带答案九年级语文咏月诗三首同步练习题带答案⊙收获平台一、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

丹阙()孤栖()金樽()徘徊()邈远()鄜州()云鬓()虚幌()二、诵读李白的《把酒问月》,回答问题。

答:答:3.全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明月?从中又显露出一个怎样的诗人自我?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答:三、记忆杜甫《月夜》,回答问题。

1.根据诗句,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人的妻子独自望月的情形。

答:2.诗中的“独看”与“双照”相对成趣,你能体会到此中的妙处么?请谈谈你的体会。

答:⊙发展空间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①李白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净如练”②,令人长忆谢玄晖③。

[注释]①此诗写于李白遭权奸谗毁被排挤离开长安之后。

②解道,会说。

“澄江净如练”,是南齐诗人谢朓诗的名句。

谢朓在被排挤出京离开金陵时,曾写有《晚登三山还望京邑》:描写金陵壮美的景色“余霞散成绮,澄江净如练。

”,抒发去国怀乡之愁。

③玄晖,谢朓的字。

1.有人评价,颔联中“摇”、“滴”两个动词用得神奇。

你赞成吗?谈谈你的理解。

答:2.你认为诗人面对江景,为什么“长忆谢玄晖”?答:⊙博闻广知咏月诗欣赏春江花月夜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光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矣,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复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燕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语文北师大九年级下册《咏月诗三首》习题2

语文北师大九年级下册《咏月诗三首》习题2

《咏月诗三首》习题一、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

丹阙()孤栖()金樽()徘徊()邈远()鄜州()云鬓()虚幌()二、诵读李白的《把酒问月》,回答问题。

1.诗人眼中的明月既然“皎如飞镜”,却为什么还要写到“绿烟”?答:2.诗人写神话中的嫦娥,并没有想像其美丽,而是问道“孤栖与谁邻”,你从中体会到诗人内心怎样的心绪?答:3.全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明月?从中又显露出一个怎样的诗人自我?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答:三、记忆杜甫《月夜》,回答问题。

1.根据诗句,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人的妻子独自望月的情形。

答:2.诗中的“独看”与“双照”相对成趣,你能体会到此中的妙处么?请谈谈你的体会。

答:参考答案:一、jiǎo què qī zūn zhuó huái miǎo fūbìn huǎng二、1.诗人写“绿烟”,是为了衬托明月。

在朦胧缭绕的“绿烟”之中,明月有别样的神韵,而“绿烟灭尽”,则令明月的清辉更为皎洁,仿佛陡然焕发熠熠神采一般。

2.诗人问嫦娥“孤栖与谁邻”,流露出自己内心的孤高寂寞。

3.塑造了一个崇高、永恒、美好而又神秘的月的形象,从中也显露着一个孤高飘逸的诗人自我。

空格要删除“人攀明月不可得”写出月之崇高,“月行却与人相随”写出月之美好多情,“皎如飞镜临丹阙,同上绿烟灭尽清辉发。

”写出月之皎洁美丽,“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写出月之孤高神秘,“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写出月之永恒。

“唯愿当歌对酒时,同上月光长照金樽里。

”则流露出诗人对月的情谊,月是诗人的知己,又正是一面照鉴诗人内心的明镜。

)三、1.月儿,静默在鄜州的夜空。

妻子独自一人倚靠栏杆,久久出神地望着它。

初秋的薄雾,不经意间润湿了她如云的髻鬟,而她的心里,只惦记着安危未卜的夫君,洁白的手臂在清辉中渐渐冰凉,一颗晶莹的泪珠,从如玉的脸颊悄然滑落……2.“独看”、“双照”整段双引号是英文格式为一诗之眼。

2019-2020年九年级下册《咏月诗三首》同步练习及答案

2019-2020年九年级下册《咏月诗三首》同步练习及答案

2019-2020年九年级下册《咏月诗三首》同步练习及答案一、字音字形1.识记生难字丹阙.()今宵.()金樽.()独酌.()邈.()鄜.州()闺.中()云鬟.()虚幌.()2.读准多音字(1)云间没.:____其他读音:____组词:____(2)未解.:____ 其他读音:____ 组词:____其他读音:____ 组词:____(3)泪痕干.:____ 其他读音:____ 组词:____二、重要词语1.把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绿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宁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当歌对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月徘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交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无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相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云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云.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虚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双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作家作品1.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语文北师大九年级下册《咏月诗三首》同步练习1

语文北师大九年级下册《咏月诗三首》同步练习1

《咏月诗三首》同步练习一、单选题(共12小题)1.选出下列对诗句理解不恰当的一项()A.“独看”写妻子独自观月思亲的情景,“未解”写儿女幼稚不知思念长安的父亲。

B.“云鬓湿” “玉臂寒”写诗人想象中月下的妻子忧心忡忡,夜深不寐,以至雾湿云鬓,月寒玉臂。

C.“倚虚幌”是说夫妻双双倚着帷幔看月,“何时”表示出妻子对这一刻的盼望之情。

D.“双照泪痕干”是诗人想象中与家人团聚的情景,情景交融,余味无穷。

2.对《月夜》句子意思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今夜里鄜州上空那轮圆月,只有你在闺房中独自遥看。

B.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远在他乡怜惜幼小的儿女,解不开你思念长安的答案。

C.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染香的雾气打湿你的鬓发,明月的清光使你玉臂生寒。

D.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何时能并肩坐在薄帷帐下,月光照你我尽把泪痕擦干。

3.对《月夜》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怜:想。

B.未解:没有解开。

C.虚幌:透明的窗帷。

幌,帷幔。

D.双照:与上面的"独看"对应,表示对未来团聚的期望。

4.下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表面上虽然冷清、凄凉,但表现了诗人自得其乐的情感。

B.这首诗诗人以独白形式,极力渲染自己情感的起伏。

C.这首诗开头背景是花间,道具是一壶酒,角色只有作者一人,这是刻意营造的氛围。

D.这首诗表现出由“独”和“不独”相互转换的情调,点尽了诗人踽踽凉凉之感。

5.对《月夜》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怜:可怜。

B.未解:尚不懂得。

C.虚幌:透明的窗帷。

幌,帷幔。

D.双照:与上面的"独看"对应,表示对未来团聚的期望。

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是实写B.这首诗流露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叹C.这首诗充分表现出诗人飘逸的现实主义诗风D.“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是虚写7.对《月夜》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怜:想。

语文北师大九年级下册《咏月诗三首》习题1

语文北师大九年级下册《咏月诗三首》习题1

《咏月诗三首》习题
一、理解性默写诗句。

《月下独酌》
1、写出李白旷达超脱的浪漫情怀,也写出了他的孤独和苦闷的句子是————。

2、描写渐入梦乡的自己且歌且舞与月、影共欢的诗句是————。

3、诗人发誓与明月和身影结成知已的句子是:—————。

《月夜》
1、诗中诗人想象自己与妻子有朝一日伉俪重逢、对月抒愁的情形的句子是————。

2、本诗中最能表现诗人思乡思亲之切得句子是—————。

二、请指出下列诗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⑴皎如飞镜临丹阙()
⑵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⑶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⑷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三、在古代诗文中,月亮有很多别称,你能列举一些出来吗?
参考答案:
一、《月下独酌》1、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2、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3、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月夜》1、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2、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二、(1)比喻(2)拟人(3)对偶(4)倒装疑问法
三、银钩、玉盘、桂月、广寒宫、素魄等等。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同步练习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同步练习

注释:中庭:庭中,庭院中秋思: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怀人的思绪。

赏析:“冷露无声湿桂花”,由于夜深,秋露打湿庭中桂花。

如果进一步揣摩,更会联想到这桂花可能是指月中的桂树。

这是暗写诗人望月,正是全篇点题之笔。

“无声”二字,那么细致地表现出冷露的轻盈无迹,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润之久。

这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第三句才明点望月,而且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

一个“落”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它给人以动的形象,仿佛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满人间似的,将无形的“情思”写得有形有声。

这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富的想像,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委婉动人。

1、思想感情:思念久别亲人。

2、感情基调:孤寂凄凉。

3、前两句写景(描写),后两句抒情。

写景作用:写中秋月色,烘托出寂静凄凉的氛围,衬托了诗人孤寂的心境。

4、描述:“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画面。

庭院洒满洁白如雪的月光,树上隐栖着归巢的鸦鹊,清冷的秋露悄悄降下,润湿了馨香四溢的桂花。

5、点题句“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赏析:诗人不直接倾诉自己的思念之情,而用了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明明自己在怀人,偏说“不知秋思落谁家”,这就将诗人对月怀人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

(2)一个“落”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运用拟人的它给人以动的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

(二)水调歌头苏轼丙辰,即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

子由:苏轼之弟苏辙。

阙(què):皇宫大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

归去:回到天上去。

琼楼玉宇:美玉做成的楼宇。

宇,屋檐,引申为房屋。

胜,能承担,经得起。

何事:为什么。

婵娟:这里指月亮。

赏析:这是一首中秋咏月兼怀亲人的抒情之作。

上阕写月下饮酒。

由幻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

下阕写对月怀人。

由感伤转而为对离人的祝福。

语文北师大九年级下册《咏月诗三首》习题2

语文北师大九年级下册《咏月诗三首》习题2

《咏月诗三首》习题一、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

丹阙()孤栖()金樽()徘徊()邈远()鄜州()云鬓()虚幌()二、诵读李白的《把酒问月》,回答问题。

1.诗人眼中的明月既然“皎如飞镜”,却为什么还要写到“绿烟”?答:2.诗人写神话中的嫦娥,并没有想像其美丽,而是问道“孤栖与谁邻”,你从中体会到诗人内心怎样的心绪?答:3.全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明月?从中又显露出一个怎样的诗人自我?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答:三、记忆杜甫《月夜》,回答问题。

1.根据诗句,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人的妻子独自望月的情形。

答:2.诗中的“独看”与“双照”相对成趣,你能体会到此中的妙处么?请谈谈你的体会。

答:参考答案:一、jiǎo què qī zūn zhuó huái miǎo fū bìn huǎng二、1.诗人写“绿烟”,是为了衬托明月。

在朦胧缭绕的“绿烟”之中,明月有别样的神韵,而“绿烟灭尽”,则令明月的清辉更为皎洁,仿佛陡然焕发熠熠神采一般。

2.诗人问嫦娥“孤栖与谁邻”,流露出自己内心的孤高寂寞。

3.塑造了一个崇高、永恒、美好而又神秘的月的形象,从中也显露着一个孤高飘逸的诗人自我。

空格要删除“人攀明月不可得”写出月之崇高,“月行却与人相随”写出月之美好多情,“皎如飞镜临丹阙,同上绿烟灭尽清辉发。

”写出月之皎洁美丽,“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写出月之孤高神秘,“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写出月之永恒。

“唯愿当歌对酒时,同上月光长照金樽里。

”则流露出诗人对月的情谊,月是诗人的知己,又正是一面照鉴诗人内心的明镜。

)三、1.月儿,静默在鄜州的夜空。

妻子独自一人倚靠栏杆,久久出神地望着它。

初秋的薄雾,不经意间润湿了她如云的髻鬟,而她的心里,只惦记着安危未卜的夫君,洁白的手臂在清辉中渐渐冰凉,一颗晶莹的泪珠,从如玉的脸颊悄然滑落……2.“独看”、“双照”整段双引号是英文格式为一诗之眼。

九年级下册:第8课苏轼咏月诗文同步测试 试题

九年级下册:第8课苏轼咏月诗文同步测试 试题

8 苏轼咏月诗文⊙收获平台一、将?记承天寺夜游?原文补充完好,并答复下列问题。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盖竹柏影也。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这篇短文中,作者怎样描写“月色〞和“竹柏影〞,点染出了一个怎样的美妙境界?答:2.结尾句中“闲人〞是何含义?包含着作者怎样的心境?答:二、记忆苏轼词?水调歌头·中秋?,答复下面的问题。

1.这阕词中借对月的遥想高度概括人生况味的富有哲理的句子是:。

词中对远方亲友真诚的祝福:,,那么道出了世世代代人的一共同的心声。

2.“我欲乘风归去〞中,词人为什么将说成“归去〞?词中哪两句是由出尘之想转向入世情怀的过渡?答:⊙开展空间阅读苏轼的一首?西江月?,答复下列问题。

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

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①醉卧少休。

及觉已晓。

乱山攒拥,流水铿然,疑非人世也。

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②浅浪,横空隐隐层霄。

障泥③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④。

解鞍欹⑤枕绿杨桥,杜宇⑥一声春晓。

[注释]①曲肱:弯起胳膊当枕当。

②弥弥:水波翻动的样子。

③障泥:即马鞯。

用锦或者兽皮做成,垫在马鞍下,垂于马腹两旁以挡尘土。

④欹:倾斜。

⑤杜宇:即杜鹃鸟,相传蜀帝杜宇之魂所化,故也称“杜宇〞。

1.词前小序中点明这首词作描写了“乘月〞所见。

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从词的上阕中品味出的月下美景。

答:2.下阕“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一句中“琼瑶〞本指美玉,你认为它在这里喻指什么?这一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答:3.细细品读,说说全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境,抒发了他怎样的襟怀?答:⊙博闻广知月,也是唐朝诗人白居易喜欢吟咏的爱物。

品读以下四首,体会诗中不同的思想感情。

中秋月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

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失宠故姬归院夜,没蕃老将上楼时。

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

九年级语文《苏轼咏月诗文》同步练习

九年级语文《苏轼咏月诗文》同步练习

《苏轼咏月诗文》同步练习1.给加粗的字词注音。

(6分)(1)栖息()(2)咽下()(3)婵娟()(4)宫阙()(5)绮户()(6)琼楼()2.解释下列加粗的字。

(8分)(1)中庭地白树栖鸦()(2)不知秋思落谁家()(3)把酒问青天()(4)低绮户()(5)乘风归去()(6)弄清影()(7)何似在人间()(8)千里共婵娟()3.翻译句子。

(6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填空。

(6分)(1)王建:字________:________代诗人。

(2)________:字子瞻:号________:________代文学家。

(3)________:原名蒋海澄:著名诗人:以《________________》一诗成名。

5.默写。

(10分)(1)《十五夜望月》全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水调歌头》上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0分)(1)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

()(2)等到打更的人敲起梆子:梆声中才能锅里下饺子:院子里放鞭炮:门框上贴对联。

()(3)无论山多高、海多宽/天涯海角都能看见它/在这样的夜晚/会想起什么?()(4)思念亲人的人/望着空中的明月/谁能把月饼咽下?()(5)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语文北师大九年级下册《苏轼咏月诗文》习题2

语文北师大九年级下册《苏轼咏月诗文》习题2

........
试题试卷《苏轼咏月诗文》习题
一、给加粗字注音并解释。

(1)怀民亦未寝()________
(2)水中藻荇交横()________
二、解释加粗的词。

(1)念无与乐者()
(2)相与步于中庭()
(3)盖竹柏影也()
(4)寻张怀民()
(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三、默写《记承天寺夜游》中描写庭中月光澄澈的句子,并翻译。

四、摘录苏轼咏月诗文中你喜欢的佳作,并背诵。

参考答案:
一、(1)qǐn睡(2)zǎo xìng泛指水草。

藻,水草的总称。

荇,一种多年生水草。

二、(1)想(2)徒步徐行,散步(3)原来是(4)寻找(5)只是
三、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自上而下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交叉错杂,原来那是竹子、柏树的影子。

四、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答案开放)。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8课 苏轼咏月诗文同步练习 北师大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8课 苏轼咏月诗文同步练习 北师大版

8 苏轼咏月诗文一、字音字形1.识记生难字遂.至( ) 未寝.( ) 荇.菜( ) 竹柏.( ) 琼.楼( ) 不胜.( ) 绮.户( ) 婵.娟( ) 2.读准多音字相与.:____ 其他读音:____ 组词:______ 二、重要词语1.重点词语理解(1)欣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积水空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交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天上宫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琼楼玉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不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何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绮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何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婵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一词多义辨析与⎩⎪⎨⎪⎧ 念无与为乐者 相与步于中庭3.词类活用解释(1)照无眠..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低.绮户 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古今异义区分(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新精选北师大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7 李白咏月诗二首练习题第一篇

最新精选北师大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7 李白咏月诗二首练习题第一篇

最新精选北师大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7 李白咏月诗二首练习题第一篇第1题【填空题】读《把酒问月》,“丹阙”指______。

“绿烟”指______。

【答案】:【解析】:第2题【填空题】《把酒问月》是唐代伟大诗人______创作的一首______诗。

【答案】:【解析】:第3题【填空题】《月夜》的作者是______,它是我国伟大的______诗人。

【答案】:【解析】:第4题【填空题】读《月夜》,诗人身在______,妻子身在______,诗人思念妻子儿女,却反写______,这表现了诗人写法的独特。

【答案】:【解析】:第5题【填空题】《月下独酌》运用丰富的想象,描写诗人______的情景,抒发了诗人的______极度孤独之情,表现了诗人独自排遣寂寞______的个性。

【答案】:【解析】:第6题【填空题】《月下独酌》一诗体裁是______,它与近体诗相对。

每篇句数不限,以五言、七言较多,不求对仗,用韵较自由。

【答案】:【解析】:第7题【填空题】读《月下独酌》,“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使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

【答案】:【解析】:第8题【填空题】《月夜》全诗的领句是______,领词是______【答案】:【解析】:第9题【填空题】读《把酒问月》,“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引用的典故是______。

【答案】:【解析】:第10题【填空题】读《月夜》,“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一句使用了______方法,写儿女不了解(因为年幼)母亲忆长安之意,实写______【答案】:【解析】:第11题【问答题】读《月夜》,颈联是想象妻子在鄜州望月思恋自己,请品味“湿”“寒”的表达效果。

【答案】:【解析】:第12题【问答题】读《月下独酌》,这首诗是如何运用衬托手法的?【答案】:【解析】:第13题【问答题】读《月夜》,此诗中实有三种月夜境界:【答案】:【解析】:第14题【问答题】读《把酒问月》,诗人眼中的明月既然“皎如飞镜”,却为什么还要写到“绿烟”?【答案】:【解析】:第15题【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诗歌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2019-2020学年度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7 李白咏月诗二首北师大版练习题第八十八篇

2019-2020学年度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7 李白咏月诗二首北师大版练习题第八十八篇

2019-2020学年度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7 李白咏月诗二首北师大版练习题第八十八篇第1题【填空题】读《把酒问月》,诗中描写月色之美的诗句是______。

【答案】:【解析】:第2题【填空题】读《月下独酌》,“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使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

【答案】:【解析】:第3题【填空题】读《月夜》,诗人写说妻子见月而思己的诗句是______,具体表现妻子思己之苦情形的诗句是______ 【答案】:【解析】:第4题【填空题】读《把酒问月》,全诗从酒写到月,从月归到酒;从______写到______。

其中将人与月反反复复加以对照,又穿插以______与______,塑造了一个崇高、永恒、美好而又神秘的月的形象,于中也显露着一个的诗人______自我形象。

【答案】:【解析】:第5题【填空题】读《把酒问月》,诗中引用了一个神话传说是______。

【答案】:【解析】:第6题【填空题】《月夜》的作者是______,它是我国伟大的______诗人。

【答案】:【解析】:第7题【填空题】给下列划线字词注音丹阙______孤栖______金樽______徘徊______邈远______鄜州______云鬓______虚幌______【答案】:【解析】:第8题【填空题】《月夜》全诗的领句是______,领词是______【答案】:【解析】:第9题【填空题】读《月夜》,“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表示了诗人______的愿望。

【答案】:【解析】:第10题【问答题】古诗文名句默写。

①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孟子·告子上》)②花间一壶酒,,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③灾难与危机压不垮我们,中华儿女有信心渡过难关,向着美好的未来前进。

诗仙李白《行路难》中“ ,”的诗句正是中国人民不屈不挠,为追求理想而不懈努力的精神写照。

④ 《观刈麦》中最能表现农民烈日下在田间艰苦劳作情形的诗句是“ ,”。

最新精选北师大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7 李白咏月诗二首习题精选第五篇

最新精选北师大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7 李白咏月诗二首习题精选第五篇

最新精选北师大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7 李白咏月诗二首习题精选第五篇第1题【填空题】《月夜》全诗的领句是______,领词是______【答案】:【解析】:第2题【填空题】读《月下独酌》,“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使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

【答案】:【解析】:第3题【填空题】读《月夜》,诗人身在______,妻子身在______,诗人思念妻子儿女,却反写______,这表现了诗人写法的独特。

【答案】:【解析】:第4题【填空题】读《把酒问月》,“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含有的修辞手法是______和______。

【答案】:【解析】:第5题【填空题】读《把酒问月》,“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句中“但”的意思是______,“宁”的意思是?______。

【答案】:【解析】:第6题【填空题】《把酒问月》写诗人端着酒杯向月亮发问,从______开始,以______结束,反映了人类对宇宙的困惑不解。

【答案】:【解析】:第7题【填空题】读《把酒问月》,诗中描写月色之美的诗句是______。

【答案】:【解析】:第8题【问答题】读《月下独酌》,分析“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一句中的想像内容,此时诗人的感情如何?【答案】:【解析】:第9题【问答题】读《把酒问月》,诗人眼中的明月既然“皎如飞镜”,却为什么还要写到“绿烟”?【答案】:【解析】:第10题【问答题】比较三单元三首咏月诗的异同。

【答案】:【解析】:第11题【问答题】读《月下独酌》,这首诗是如何运用衬托手法的?【答案】:【解析】:第12题【问答题】读《月夜》,诗人既然有“小儿女”和妻子在一起,为什么却说闺中“只独看”呢?【答案】:【解析】:第13题【问答题】读《月夜》,诗中的“独看”与“双照”相对成趣,你能体会到此中的妙处么?请谈谈你的体会。

【答案】:【解析】:第14题【问答题】古诗文名句默写。

①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孟子·告子上》)②花间一壶酒,,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2019-2020学年度北师大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8 苏轼咏月诗文习题精选九十二

2019-2020学年度北师大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8 苏轼咏月诗文习题精选九十二

2019-2020学年度北师大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8 苏轼咏月诗文习题精选九十二第1题【单选题】对《记承天寺夜游》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哪里都有月夜、竹柏,只是缺少我们两个这样的赏月的“闲人”罢了。

B、表现了作者为大自然的美景所陶醉,而产生了异常欣喜的心情。

C、表现了作者在政治上受排挤,心情苦闷,只好去大自然中寻找快乐和解脱。

D、表现了作者超然物外、旷达乐观的生活态度。

【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选出下列划线字读音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A、调理B、水调歌头C、调桌D、风调雨顺【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读课文《记承天寺夜游》,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写在作者贬职期间,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感情与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的一致。

B、文中“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等句都与“闲”字相关。

C、苏轼此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官,所以他自称闲人。

D、本文写景较为简洁,用素描的笔法,写月色,写景物,给人清静雅致的感觉。

【答案】:【解析】:第4题【填空题】四面湖山归眼底,______。

(湖南岳阳楼对联)【答案】:【解析】:第5题【填空题】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划线字注音苏轼______遥问天上宫阙______何事长______向别时圆?低绮______户chánjuān______起舞弄______人间清影。

【答案】:【解析】:第6题【问答题】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①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② ,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③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

(《蒹葭》)(④《与朱元思书》中表达作者厌弃尘世、企图归隐的句子是:“ ,;,。

”⑤请把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默写完整。

何处望神州。

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4.2苏轼咏月诗文习题1(北师大版九年级下)

4.2苏轼咏月诗文习题1(北师大版九年级下)

一、《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是________,字________,号________,他是________朝的著名文学家、书画家。

本文选自《________》。

二、本文最后一段:“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说说句中的“闲”字在全文起什么作用?这个“闲”字的含义有哪几点?三、苏轼对月光有特殊的感情,他在很多诗文中都描写了月光,例如著名的《水调歌头》写月光“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洞仙歌》:“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

”;《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请结合本文谈谈苏轼描写月色使用了什么共同的手法,这样的手法有什么好处。

参考答案:一、苏轼子瞻东坡居士宋东坡志林二、“闲”字是本文的文眼,“闲人”是本文的点睛之笔。

“闲”人含义是:①反映作者身为闲官的现实;②表达了作者安闲自适的心境;③慨叹世人忙于名利而无闲顾及良辰美景。

三、苏轼写月光一般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月光予生命,把月光写得富有人情味。

课文中写“月色入户”,“入户”二字,把月光拟人化,写得自然而生动。

月光似乎懂得诗人的寂寞心情,特主动前来与他作伴,有意慰藉这位失意的诗人。

题中所引的三首词句,同样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月光写得有情有义。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写临别分手的亲人,欲去叮咛,频频回首,显出何等缱绻情深。

“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写这偷看人间私情的月光,仿佛含着几分神秘而羞涩的微笑,使人感到如此调皮而可爱。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挂在梧桐树上的秋月,缥缈的孤鸿,独来独往的“幽人”,三者与诗人融为一体,显得凄苦和苍凉。

(说明:对这三句引诗的分析不作要求)一、给加粗字注音并解释。

(1)怀民亦未寝()________(2)水中藻荇交横()________二、解释加粗的词。

(1)念无与乐者()(2)相与步于中庭()(3)盖竹柏影也()(4)寻张怀民()(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三、默写《记承天寺夜游》中描写庭中月光澄澈的句子,并翻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2课《咏月诗两首》同步练习
【同步评价】
一、基础知识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滟滟随波千万里(滟滟:)
⑵江流宛转绕芳甸(芳甸:)
⑶青枫浦上不胜愁(浦:)
⑷玉户帘中卷不去(玉户:)
⑸鱼龙潜跃水成文(文:)
⑹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团团:)
2、根据课文填空。

⑴江畔何人初见月,。

⑵,江潭落月复西斜。

⑶斜月沉沉藏海雾,。

⑷小时不识月,。

又疑瑶台镜,。

3、下面对诗歌《春江花月夜》的内容和写法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春江花月夜》中诗人将“春江”“花”“月夜”这些充满诗情画意的意象完美地组合在一起,构成一幅无限优美的场景。

B、《春江花月夜》的语言清丽纯净,虽然是宫体诗题材,却没有丝毫的敷衍做作。

C、本诗采用格律诗要求,单句字数和韵律固定不变,但句数有突破,写景抒情极力铺陈。

D、全诗融入了情人离别的思念,对时间久远,空间无限,个体渺小的无奈,悠悠情思,绵绵不尽。

4、《春江花月夜》中,哪些诗句抒发了诗人以大自然与人生相对照而产生的感慨?
5、(2006年百色试题)阅读杜甫的《望岳》,回答问题。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知识改变命运
⑴下面对诗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杜甫蓬蓬勃勃的朝气。

B.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

C.颔联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D.诗的前六句在“望”字上下功夫,后两句是诗人登上泰山后的感受。

⑵“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体现了青年杜甫英姿勃发的情怀,读了这千古名句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6、(2006年无锡试题)对下列占涛理解和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鲁山山行(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A.首联总写“山行”所见所感,先写所感再写所见,突出了诗人爱山的情趣。

B.颔联用一“改”字写山的千姿百态,用一“迷”字写诗人游兴之浓,两字十分传神。

C.颈联采用互文见义的写法,写“山行”所见的动景,可见诗人内心非常闲适。

D.最后写云外传来一声鸡呜,告诉诗人有人家的她友疆很远很远,。

诗人内心陡生隐隐懊恼之情。

二、同步解读
古朗月行
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7、下面是对本诗的解说,选出有误的一项()
A、诗歌前两句借小时对月的“直观”认识,写月亮的外在特点,既简单又真实。

B、诗中运用“仙人”“桂树”“白兔”“蟾蜍”“羿”写神话传说,既丰富了诗歌内容,又增添了浪漫主义色彩,体现了丰富的意蕴美。

C、通读全诗,用来代指月亮的名称繁多,有“白玉盘”“蟾蜍”“圆影”“大明”“乌”“阴精”
知识改变命运
“瑶台镜”等。

D、全诗在描写中不断提出假设和疑问,想象奇特,并顺势表达自己无限的忧愁和伤感之情。

8、请根据相关资料,解释以下几组传说(或神话、典故)。

⑴仙人桂树:
⑵玉兔捣药:
⑶三足蟾蜍:
⑷后羿射日:
9、有人说这是一首托物言情的政治讽刺诗,你从哪些句子看出这一点?你认为本诗的主旨是什么?
三、美文赏读
(一)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10.这是一首抒情诗。

作为封建士大夫的李白,他有远大的抱负,然而感到自己无力改变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

读后,你认为作者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11.说说“举杯邀明月”的言外之意。

12.李白“行乐须及春”的思想,虽然带有消极成分,不值得称颂。

但是,你能否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谈谈自己的理解。

13、赋予事物以感情,把描写的对象人格化,体现了作者想象的高超。

你能够从诗中举出这样的诗句吗?
14、李白不乏写月的佳句,试从所学的课文中找出这样的句子。

(二)
知识改变命运
读《弯弯的月亮》歌词,回答问题。

弯弯的月亮
李海鹰
遥远的夜空,有一个弯弯的月亮,弯弯的月亮下面,是那弯弯的小桥,小桥的旁边,有一条弯弯的小船,弯弯的小船悠悠,是那童年的阿娇。

阿娇摇着船,唱着那古老的歌谣,歌声随风飘啊,飘到我的脸上,脸上淌着泪,像那条弯弯的河水,弯弯的河水流呀,流进我的心上。

啊,我的心充满惆怅,不为那弯弯的月亮,只为那今天的村庄,还唱着过去的歌谣。

啊,故乡的月亮,你那弯弯的忧伤,穿透了我的胸膛。

15.从古到今的诗人,总是把月亮和思念连在一起。

这首歌词由月亮想到了什么?
16.第一段歌词主要是写景,词作者由远及近,慢慢转换镜头,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的画面,这些画面给你怎样的感受?
17.这首歌词在语言的运用上有一个鲜明的特点,你能看出来吗?这一特点有什么独特的表达效果?
18.作者的心为什么“充满惆怅”?
(参考答案:1、⑴形容水面月光闪耀⑵遍生花草的原野⑶水边,岸边⑷美丽的门窗⑸通“纹”,花纹⑹圆圆的样子2、⑴江月何年初照人⑵江水流春去欲尽⑶碣石潇湘无限路⑷呼作白玉盘;飞在白云端3、C 4、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5、⑴D⑵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6、D 7、C 8、略9、“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缺”和“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全诗在写月中借月缺之景,暗指时政弊端,表达自己“忧以天下”的情怀。

10.抒写自己孤独寂寞,以酒浇愁的苦恼。

11.意味着作者对当时社会的憎恶,或对权贵的讨厌。

12.作者置身于当时黑暗的社会之中,我们不能忽略这一点而完全否定它。

13.如:举杯邀明月、我歌月徘徊14.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由此寄》)15、想到了遥远的故乡,想到了“童年的阿娇”16、宁静,和谐17、用了顶针的修辞手法;用上一句末尾的词作下一句的开头,这样给人以语势连绵、一气呵成之感。

18、因为“今天的村庄,还唱着过去的歌谣”。

(故乡贫穷的面貌还未得到改变))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知识改变命运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知识改变命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