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 公开课简洁实用版

合集下载

赤壁赋的公开课优秀教案精选

赤壁赋的公开课优秀教案精选

赤壁赋的公开课优秀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教材《语文》必修二,具体内容为《赤壁赋》。

《赤壁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所作的一篇散文,描绘了东晋末年三国时期赤壁之战的壮丽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兴亡、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本节课将重点讲解文章的篇章结构、修辞手法和主题思想。

二、教学目标1. 掌握《赤壁赋》的篇章结构,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2. 学会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他们对国家历史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文章的篇章结构分析、修辞手法理解。

2. 教学重点:文章主题思想的领悟、爱国情怀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赤壁古战场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大意,教师巡回指导。

3. 讲解:教师对文章的篇章结构、修辞手法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领悟文章主题思想。

4.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设想自己是苏轼,面对赤壁之战的景象,会产生怎样的感慨。

5. 例题讲解:分析文章中的一段精彩描写,讲解其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文章中的其他精彩段落。

8.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回顾,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文章《赤壁赋》2. 章节内容:赤壁之战的景象、作者感慨、主题思想3. 修辞手法:对比、排比、设问、引用等4. 主题思想:国家兴亡、人生哲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赤壁赋》中的修辞手法,并举例说明其作用。

2. 答案:见教材课后练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学生的掌握程度如何,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阅读苏轼的其他作品,了解他的生平事迹,提高文学素养。

《赤壁赋》公开课教案设计

《赤壁赋》公开课教案设计

《赤壁赋》公开课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苏轼的生平及创作背景,理解《赤壁赋》的思想内容。

2、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学习文中景、情、理交融的写作手法。

3、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子,疏通文意。

(2)感受文中所描绘的赤壁景色,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3)学习景、情、理交融的写作手法。

2、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复杂情感和人生哲理。

(2)体会苏轼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对学生的启示。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文章的韵律和节奏,理解文意。

2、问题引导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深入理解文章。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有关赤壁之战的视频或展示相关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2)提问:同学们,你们对赤壁之战有什么了解?你们知道苏轼在赤壁游览时写下了一篇著名的赋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赤壁赋》。

2、作者及背景介绍(1)简要介绍苏轼的生平,重点突出他在文学上的成就以及被贬黄州的经历。

(2)讲述《赤壁赋》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苏轼写作此文时的心境。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标注出文中的生字词和长难句。

(3)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思考: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4、疏通文意(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主疏通文意,圈画出不懂的字词和句子。

(2)小组内交流讨论,解决疑难问题。

(3)教师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对重点字词和句子进行讲解。

5、精读课文,深入探究(1)文中描绘了怎样的赤壁景色?找出相关语句,进行赏析。

(2)作者在游览赤壁时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文中找出体现作者情感变化的词语或句子。

(3)作者是如何将景、情、理有机结合在一起的?6、拓展延伸(1)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苏轼旷达乐观人生态度的理解和感悟。

赤壁赋的公开课优秀精品教案精选

赤壁赋的公开课优秀精品教案精选

赤壁赋的公开课优秀精品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古代汉语》教材第四单元“宋词”章节,详细内容为《赤壁赋》。

《赤壁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所作的一篇散文,描绘了东晋末年三国时期赤壁之战的壮丽场面,展现了作者对英雄豪杰的崇敬之情。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赤壁赋》的文学背景、作者生平及其创作特点。

2. 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能正确理解并翻译文中的难点句子。

3. 通过学习《赤壁赋》,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培养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文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与翻译,如“旌”、“檄”等。

教学重点:分析《赤壁赋》的文学特点,如对仗工整、辞藻华丽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古代汉语》词典、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引出《赤壁赋》的学习。

2. 朗读:让学生齐读《赤壁赋》,感受其语言美。

3. 讲解:分析文章的文学特点,如对仗、辞藻等,并对生僻字词进行解释。

4. 例题讲解:选取文中的典型句子进行翻译,解释翻译方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翻译文中的其他句子,并进行点评。

7.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练习。

六、板书设计1. 《赤壁赋》2. 主要内容:作者:苏轼背景:赤壁之战文学特点:对仗工整、辞藻华丽重点字词:旌、檄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简述《赤壁赋》的文学特点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 答案:(1)……(2)《赤壁赋》的文学特点为对仗工整、辞藻华丽,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被誉为“千古绝唱”。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赤壁赋》的文学特点掌握程度较好,但部分学生对生僻字词的翻译仍存在困难,今后需加强个别辅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阅读其他有关赤壁之战的作品,如《三国演义》中的相关章节,加深对赤壁之战的了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文中生僻字词的理解与翻译。

《赤壁赋》公开课教案(集合7篇)

《赤壁赋》公开课教案(集合7篇)

《赤壁赋》公开课教案《赤壁赋》公开课教案(集合7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赤壁赋》公开课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赤壁赋》公开课教案1学习目标:1、学习文言知识2、体会感情,领悟思想教学过程一、导入:先看一组大家耳熟能详的成语沧海一粟遗世独立不绝如缕正襟危坐取之无尽用之不竭水光接天成语是我们民族语言的瑰宝,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而如此多的成语竟然出自同一篇文章《赤壁赋》,由此可见这篇文章的生命力之旺盛今天我们就共同走进这篇文章二、诵读1、让我们在朗朗书声中走进文本要求标画出体现感情变化的字眼,同时标画出和你产生共鸣或者电到你的句子2、学生交流自己标的句子,读给同位听,之后站起来读给大家听老师作出点评同时告诉大家诵读的几个层次:读准字音――学会断句(语法结构、句首句末语气词)――控制语速――融入感情3、老师可以给学生示范背诵第二段前三个层次只是技术层面的,最后才是读书的最高境界,需要心灵的参与让我们更加的接近苏轼,走进心灵三、感情概况刚才大家已经把有关情感的字眼标画了是哪几个词语呢?乐――悲――喜(考验大家的筛选能力)这里有赋的写法:往往采用主客问答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悟,其实很多时候就是内心的一种斗争,或者为了便于表达自己复杂在情感那么为何而乐,为何而悲,又为何而喜呢?四、赏析“乐”1、为何而乐?赏到了美景如何表达自己的乐?喝酒、吟诵、唱歌2、大家选取一句表现“乐”的句子先解释,之后赏析给同位听沟通交流达到悟读3、文言知识:纵??凌??:替代法翻译3、指导赏析的角度:翻译、内容、字词的表现力(语言)、情感、联想(诗词、东坡其人、自己经历体会)老师示范赏析: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写出了喝酒唱歌的场面,一个甚字写出了自己快乐的程度,而扣舷的动作则表现了沉醉其中的心情这让我忽然就想到了笑傲江湖里面的一个场景,一群人围坐篝火旁齐唱“沧海一声笑”,当时看了非常感动,沧海?为何还笑?那种经历江湖一切险恶之后笑看苍生的心态体现了出来4、快乐到一定程度,人们都会唱起来那么苏轼唱了什么呢?体会唱词,前后四人一起研讨,一个同学按照自己体会的感情读出来,其他三人一起分析读析融为一体1兮:来自屈原,屈原经常叹息,所以此字要拉长读,属于长叹2美人:来自屈原,往往以香草美人入诗,香草自比,美人则是自己在理想或者圣主贤臣的代表对美人什么态度?从悲伤中我们体会出苏轼那种不放弃人生追求的精神?什么追求?还是有儒家思想的入世精神所以我们要从悲伤的歌声中体会出这种昂扬向上写作此文,被贬偏远的黄洲做团练副使,相当于被流放,远离都城这时他已年迈半百,站在矶头,望着滚滚东去的江水,想起自己建功立业的抱负也付之流水,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联翩,写下了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这年七月十六日和十月十五日,苏轼又两次舟游赤壁之下的长江,写下了著名的《前赤壁赋》、《后赤壁赋》(知人论世)五、赏析“悲”1、想起自己的遭遇,本来还喝酒唱歌的忽然悲从心来那么,悲伤哪些内容呢?在朗读中体会并且赏析,有体会你先别告诉别人,一会儿考考别人提问要具体2、文言知识:渺:渺小哀:哀伤羡:羡慕(补字翻译法)侣鱼虾而友麋鹿,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结构分析(对文:结构相似的上下两句,相同位置上的词语其意义或相同或相反3、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表达了人生的短暂与渺小在历史的长河中,在浩瀚的宇宙中,我们到底算什么?这个问题引发古今中外无数人的感慨比如曹操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比如陈子昂的“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比如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比如杨慎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4、方其??而今安在哉!:1读出前后情感的变化最后一个句子重读以表达感慨之情2体现了苏轼的什么情感?有钦佩,有羡慕,有悲哀为何钦佩?因为自己也希望有象曹操一样的功业,强烈的入世思想的体现到这里如果文章结束,那就不是苏轼了他的伟大之处在于能够在这种无路可走的时候,找到一个突破口,从而超越自己,从而也就超越了别人正如莫泊桑所言:人的一生,不像你想的那么好,也不像你想的那么坏关键看你如何突围六、感悟“喜”苏轼如何超越了自己呢?他的超越体现在哪些方面?讨论给你带来什么感悟(1)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回扣了首段,一开始本来就沉浸在美景之中的回归自然,回归纯净,回归自我(2)“物与我皆无尽也”如何理解?物是永恒的,但人为何也说永恒呢?从儒家思想来说,人可以不朽,但需要通过一些途径“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达到三者任何一个,都算作永恒从道家思想来说,讲究“一死生”,注意道家思想和道教的区别道家尊崇崇尚自然,顺应事物发展规律死亡是生命的另一种方式佛家思想的禅宗:讲究生死轮回,生命完成一次生死如同月亮完成一次圆缺,生生死死循环不止,生命的轮回让人不再感觉生命的短暂(3)苟非吾之所有??:轻视物质的东西,轻视有限的时空《观棋》:胜固欣然,败亦可喜《渡海》:兹游奇绝冠平生当别人都在关心你到底能飞多高的时候,有个人还在关心你飞的累不累,这就是友情(4)这里的“喜”和开头的“乐”内涵一样吗?区别是什么?乐:面对突来的美景的欣然反应,未经思考的接受,侧重感官的体验如同当今很多人登山后的“啊??啊??”但我们已经看到“乐极生悲”喜:是理性思考之后达到的一种精神的解脱,是感情淬火后发自内心的欣喜,这里的喜是“喜从悲来”七、自我救赎在入世与出世,在积极与消极的斗争中,完成了对自我的救赎儒释道多种文化的浸润,三种思想完整的融入了苏东坡的内心并达到了和谐与统一为何会达到这种和谐?的对中国文化的深入理解按照现在的说法就是情商比较高当然情商的来源还是一个人不断的积累当年苏轼从海南回内陆,运河夹道千万人观看,他们看的哪里是苏轼,他们的表现只能解释为对文化的敬仰,对一种豁达人生态度的执着,这观摩的人群在空间上的延伸我们不可考,在时间的延伸上我们也是观摩者之一这充分的说明了苏轼的不朽,中国文化的不朽当年苏轼看到这种情况,他怎么反应?既没有挥手“同志们好”,也没有受宠若惊他的一句“莫非看杀轼否”,以苏东坡式的豁达与幽默表达了自己的思想和精神八:背诵你最喜欢的句子板书设计赤壁赋苏轼诵读:字音、断句、语速、情感《赤壁赋》公开课教案2教学目标:1、指导预习,培养学生借助注释,利用工具书,自主疏通字词句意的习惯。

赤壁赋讲课实用课件

赤壁赋讲课实用课件

02
赤壁赋背景介绍
苏轼生平简介
01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法家、政 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02 苏轼出生于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自幼聪慧 好学,21岁中进士,历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 礼部尚书等职。
02 苏轼的文学创作涉及诗、词、散文等多种体裁, 是宋代文学的杰出代表。
在演讲中的应用
01
02
03
情感表达
《赤壁赋》中苏轼通过借 景抒情的方式表达情感, 可以借鉴这种方式来增强 演讲感染力。
逻辑层次
《赤壁赋》中的层次分明, 可以借鉴其层次结构来组 织演讲内容,使演讲更有 条理。
语言表达
《赤壁赋》的语言优美、 精炼,通过学习和模仿可 以提高演讲表达能力。
在人生哲学中的应用
06
课程总结与展望
本课程总结
课程内容回顾
赤壁赋的文学价值
赤壁赋的创作背景
本课程总结
赤壁赋中的情感表达 赤壁赋对后世的影响
课程重点解析
本课程总结
深入剖析赤壁赋中的 情感变化
分析赤壁赋的主题思 想和意义
探讨赤壁赋的文学技 巧和修辞手法
本课程总结
课程难点解析 分析赤壁赋中复杂的情感表达和意象
讲解赤壁赋中难懂的词汇和句子 探讨赤壁赋的创作风格和艺术特色
语言艺术解析
总结词
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详细描述
文章的语言艺术非常出色,苏轼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排比、对仗、夸张等,使得文章语言既优 美又富有表现力。同时,苏轼还善于运用景物描写来营造意境,如“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等,使得 文章意境深远,读来让人感受到一种美的享受。
04
《赤壁赋》的文学影响
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公开课《赤壁赋》教案

公开课《赤壁赋》教案

公开课《赤壁赋》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赤壁赋》全文;(2)理解《赤壁赋》的历史背景、作者苏轼的生平和思想;(3)分析《赤壁赋》的艺术特色,如韵律、对仗、意象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赤壁赋》;(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苏轼豪放洒脱的人生态度;(2)理解苏轼对友情、人生、自然的深刻认识;(3)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赤壁赋》的历史背景、作者苏轼的生平和思想;2. 《赤壁赋》的韵律、对仗、意象等艺术特色;3. 苏轼的豪放洒脱的人生态度和对友情、人生、自然的深刻认识。

三、教学难点1. 《赤壁赋》中一些生僻词语的解释;2. 苏轼的文学成就和思想特点;3. 对古典文学的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赤壁赋》的历史背景、作者苏轼的生平和思想;2. 互动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3. 案例分析法:分析《赤壁赋》中的典型意象、韵律和对仗,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4.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人生、友情、自然等主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赤壁赋》的历史背景和作者苏轼的生平和思想;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赤壁赋》,感受其韵律和意境;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赤壁赋》中的艺术特色,如韵律、对仗、意象等;4. 案例分析:选取《赤壁赋》中的典型片段,深入剖析其文学价值;5. 启发思考:引导学生从《赤壁赋》中思考人生、友情、自然等主题;六、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和背诵《赤壁赋》的情况;2. 学生对《赤壁赋》的艺术特色分析和文学鉴赏能力的展示;3. 学生对人生、友情、自然等主题的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体现;4. 学生课后作业的质量,如心得体会的内容和创新性。

《赤壁赋》公开课实用教案

《赤壁赋》公开课实用教案

《赤壁赋》公开课实用教案第一篇:《赤壁赋》公开课实用教案赤壁赋一、导入:联系文学人物,背诵名句,激发情感。

面对不幸,我们应该……面对亡国的悲痛,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面对官场的黑暗,陶渊明——识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面对权贵的淫威,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侍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面对现实的苦难,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面对被贬的遭遇,柳宗元——以愚辞歌愚溪,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面对命运的不公,苏轼——会怎样做呢?今天我们且看苏东坡如何突围。

二、全文的感情是如何变化的?乐——悲——乐(板书)1、因何而乐?——良辰美景赏心乐事(1)著名作家巴金曾说,《赤壁赋》给人潇洒神奇、出尘脱俗的纯净的美感。

朗读第一段,找出你最欣赏的词语或句子,说说它的景物描写美在哪里。

预设:“清风徐来”,好风!“水波不兴”,好水!正因为此二者,苏子与客才能泛舟而游。

“举酒属客”,好酒!“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好诗!同学们想象一下,在这样的环境中,把酒临风,对江而歌,畅游赤壁,一定是很有雅兴的,有此一游,也不枉此一生了。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徘徊”二字绝倒,为什么会“徘徊”?仿佛是有情之人,在那里驻足,俯瞰人间,不忍离去,可谓情景交融,一字千金。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雾气苍茫,水天一色,平添了一层朦胧之美,更使苏子与客急不可耐。

于是“纵一苇之所如,临万顷之茫然。

”简直就是如醉如痴了。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我们期待的月终于来了,还等什么?拥抱她吧,暂时忘却人间的烦恼,和她一起飞翔,“浩浩乎如冯虎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好境界——人间仙境!“浩浩乎”言心情迫切,动作之强,速度之快,视角之广;“飘飘乎”则言感受之美,心情之爽,脱俗之高。

作者在辽阔江面上泛舟,仿佛在浩荡的太空中乘风飞行,毫无阻碍简直就要远离人世,悠悠忽忽升入仙界里去了,令人陶醉其中,赏心悦目。

《赤壁赋》公开课教案

《赤壁赋》公开课教案

《赤壁赋》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赤壁赋》全文;(2)理解《赤壁赋》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及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3)分析并欣赏《赤壁赋》中的修辞手法、表达技巧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赤壁赋》的内涵;(2)学会对比分析,将《赤壁赋》与其他名篇进行参照,提高鉴赏能力;(3)运用想象和联想,感受《赤壁赋》所描绘的画面,增强审美感受。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2)激发学生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培养高雅的情趣;(3)引导学生正确面对人生困境,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宁静。

二、教学重点:1. 《赤壁赋》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及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2. 《赤壁赋》中的修辞手法、表达技巧和艺术特色;3. 理解并把握《赤壁赋》中所展现的人生哲理。

三、教学难点:1. 《赤壁赋》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运用;2. 对《赤壁赋》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的感悟和领会;3. 对比分析《赤壁赋》与其他名篇的差异和特点。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赤壁赋》的内涵;2. 利用案例分析法,解析《赤壁赋》中的典型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3. 采用对比分析法,让学生学会欣赏《赤壁赋》的艺术特色;4. 运用情境教学法,帮助学生感受《赤壁赋》所描绘的画面,增强审美体验。

五、教学内容:1. 介绍《赤壁赋》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及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2. 分析《赤壁赋》中的修辞手法、表达技巧和艺术特色;3. 解读《赤壁赋》中所展现的人生哲理;4. 对比分析《赤壁赋》与其他名篇的差异和特点;5. 组织学生进行朗读、背诵和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简要介绍《赤壁赋》的创作背景和作者苏轼,激发学生的兴趣;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赤壁赋》,了解文章大意,对文中的一些生僻字词进行查阅;3. 课堂讲解:对《赤壁赋》进行详细讲解,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表达技巧和艺术特色;4. 对比分析:组织学生对比分析《赤壁赋》与其他名篇的差异和特点;5. 情感体验: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赤壁赋》中所展现的人生哲理的感悟;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赤壁赋》的艺术价值和人生哲理;7.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进行《赤壁赋》的朗读和背诵,深入理解课文。

《赤壁赋》公开课教案(1)

《赤壁赋》公开课教案(1)
详细描述:设计相关练习题,如填空、选择、简答等,让学生通 过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知识,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测和反馈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3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激活学生的前知
《赤壁赋》是苏轼的一篇散文,它需要学生了解相关的历史背景和文学知识。在课前,教 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三国时期的历史,以及苏轼的生平和文学成就,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 解课文。
学生课堂参与度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回答问题、 讨论等互动环节的表现。
学生对文章思想内涵的理解
评估学生对《赤壁赋》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和价 值观的理解程度。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
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度和质量,以评估学生 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评价方式
01
02
03
04
课堂小测验
在每个阶段的教学结束后,进 行一次小测验,以检验学生对 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在线教学平台
利用在线教学平台发布课程资料、作业和讨论主题 ,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学习。
课堂互动
利用课堂互动软件,进行实时问答、测试和投票, 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和课堂互动性。
学生活动设计
80%
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赤壁赋 》的主题、意境和艺术手法进行 讨论,并选派代表汇报讨论成果 。
100%
角色扮演
课堂观察
教师在课堂上观察学生的表现 ,包括听讲、笔记、回答问题 等情况,以便了解学生的学习 状态。
小组讨论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观察 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学 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和思考能 力。
作业评阅
认真评阅学生的课后作业,了 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并及时给予反馈和建议。

内容完整赤壁赋优秀公开课课件

内容完整赤壁赋优秀公开课课件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一、语言语调
1.讲解时,注意语言清晰、准确,避免使用模糊不清的词汇。
2.语调抑扬顿挫,突出重点内容,引导学生关注。
3.适当运用停顿,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二、时间分配
1.导入环节:5分钟,通过视频激发学生兴趣。
2.阅读全文:10分钟,让学生熟悉文本。
3.词汇解析、句式分析、修辞手法探讨:25分钟,详细讲解重点、难点。
1.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段落,涵盖文中的重点词汇、句式和修辞手法。
2.难度适中,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能激发学生的思考。
3.有一定的开放性,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理解和表达。
(2)答案:
教师在提供答案时,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答案的准确性,确保翻译符合原文的意思。
2.答案的规范性,使用标准的现代汉语表达。
3.答案的指导性,指出学生翻译中的错误,提供修改建议。
2.课堂提问环节,未能关注到所有学生的参与度。
3.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反馈关注不够,未能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三、改进措施
1.调整时间分配,保证每个环节的充分开展。
2.关注全体学生,提高课堂参与度。
3.加强课堂互动,及时了解学生需求,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4.注重课后反思,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难点:句式分析、修辞手法探讨。
重点:全文阅读、词汇解析、主旨提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教具:PPT、黑板、粉笔。
2.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赤壁古战场的视频,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阅读全文:学生齐读《赤壁赋》,感受古文的韵味。
3.词汇解析:教师带领学生逐句解析文中生僻词汇,理解句意。

公开课《赤壁赋》教案

公开课《赤壁赋》教案

公开课《赤壁赋》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赤壁赋》的作者、时代背景及文学地位。

分析并欣赏《赤壁赋》中的优美词句和独特的文学手法。

解读并运用文中的历史知识和哲学思想。

1.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运用比较分析法,让学生了解《赤壁赋》与其他文学作品的关联和区别。

运用角色扮演等互动方法,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团队协作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历史事件和个人情感的独特见解,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引导学生从《赤壁赋》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重点《赤壁赋》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

分析并欣赏《赤壁赋》中的词句和文学手法。

理解并运用文中的历史知识和哲学思想。

2.2 教学难点《赤壁赋》中的古代汉语词汇和句式。

理解并解读《赤壁赋》中的深层含义。

将《赤壁赋》中的知识和思想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赤壁的图片或相关文物,引发学生对赤壁的兴趣。

简要介绍《赤壁赋》的作者苏轼及其文学地位。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赤壁赋》的主题和意义。

3.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赤壁赋》,理解文意。

指导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苏轼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引导学生分析《赤壁赋》中的词句和文学手法。

3.3 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角色扮演或讨论。

让学生通过合作解决《赤壁赋》中的难点问题。

组织学生展示和分享他们的学习成果。

3.4 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赤壁赋》中的历史知识和哲学思想。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行批判性思维训练。

指导学生运用《赤壁赋》中的知识和思想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强调《赤壁赋》中的重要观点和价值观。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学习和思考。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评价方法采用课堂参与、小组讨论、口头报告、写作等多种评价方式。

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综合评价。

赤壁赋的公开课优秀教案精选

赤壁赋的公开课优秀教案精选

赤壁赋的公开课优秀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教材《赤壁赋》,具体内容包括文章的全文讲解,重点解析文章的背景、作者情感、修辞手法、描写技巧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赤壁赋》的背景,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2. 掌握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描写技巧,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他们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文章中修辞手法的运用和描写技巧的把握。

教学重点:《赤壁赋》的背景、作者情感、修辞手法和描写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文文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片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背景介绍:讲解《赤壁赋》的背景,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历史背景。

3. 课文朗读:让学生齐读课文,感受文章的韵律美。

4. 课文解析:a. 分析作者情感,讲解作者如何通过描绘赤壁景色来表达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

b. 分析修辞手法,如对偶、排比、拟人等,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c. 分析描写技巧,如对比、衬托等,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这些技巧。

5.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讲解。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

六、板书设计1. 《赤壁赋》2. 主要内容:a. 背景介绍b. 作者情感c. 修辞手法d. 描写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根据《赤壁赋》的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题。

b. 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描写技巧,举例说明。

c. 选取一段课文,进行朗读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2. 答案:a. 《赤壁赋》主题:忧国忧民,抒发壮志豪情。

b. 略c. 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情况,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2. 拓展延伸:a. 鼓励学生阅读其他古典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b. 组织学生参观赤壁古战场,加深对《赤壁赋》的理解。

公开课《赤壁赋》教案

公开课《赤壁赋》教案

公开课《赤壁赋》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赤壁赋》全文;(2)了解苏轼的生平及其文学地位;(3)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赤壁赋》的思想内容;(2)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3)学会对比分析,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苏轼的豪放洒脱,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2)领会作品中所蕴含的哲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理解《赤壁赋》全文;(2)掌握苏轼的生平及其文学地位;(3)学会文言文阅读技巧。

2. 教学难点:(1)文中生僻字、难词的释义;(2)苏轼的文学思想及作品中的哲理;(3)如何把握作品中的情感态度。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音乐、图片、视频等手段,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2.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 比较教学法:引导学生对比苏轼的其他作品,深入理解《赤壁赋》的特点;4. 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赤壁赋》朗诵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作品的美感;(2)介绍苏轼的生平及其文学地位;(3)提出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赤壁赋》,理解大意;(2)分组讨论,解答生僻字、难词的含义;(3)教师辅导,解答疑难问题。

3. 课堂讲解:(1)讲解《赤壁赋》的创作背景;(2)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3)阐述苏轼的文学思想及作品中的哲理。

4. 课堂练习:(1)让学生翻译并背诵《赤壁赋》;(2)对比分析苏轼的其他作品,总结《赤壁赋》的特点;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强调文言文阅读技巧的重要性;(3)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古代文学。

《赤壁赋》公开课教案

《赤壁赋》公开课教案

《赤壁赋》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1.1 理解《赤壁赋》的作者、时代背景和文学地位。

1.1.2 掌握《赤壁赋》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1.1.3 分析《赤壁赋》中的艺术手法和修辞技巧。

1.2 过程与方法1.2.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赤壁赋》。

1.2.2 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3.1 感受作者对历史的思考和对生活的热爱。

1.3.2 领悟友谊、忠诚、勇敢等传统美德。

1.3.3 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激发爱国情怀。

第二章:教学重点、难点2.1 教学重点2.1.1 《赤壁赋》的人物形象和情节。

2.1.2 《赤壁赋》的艺术手法和修辞技巧。

2.1.3 《赤壁赋》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2 教学难点2.2.1 古代汉语词汇和句式。

2.2.2 文中涉及的典故和历史文化知识。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3.1.1 简介《赤壁赋》的作者苏轼及其文学地位。

3.1.2 概述《赤壁赋》的历史背景和故事梗概。

3.2 自主学习3.2.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3.2.2 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言文句子。

3.3 合作探讨3.3.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艺术手法和修辞技巧。

3.3.2 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3.4 课堂讲解3.4.1 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3.4.2 解析课文中的典故和文化内涵。

3.5 文学鉴赏3.5.1 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领悟传统美德。

3.5.2 欣赏课文的优美语句,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6 课堂小结3.6.2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第四章:课后作业4.1 翻译课文,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式。

4.3 查阅资料,了解苏轼的生平事迹和其他作品。

第五章:教学反思5.2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计划和策略。

5.3 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质量。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课堂表现评价6.1.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讨精神。

赤壁赋 最新优秀公开课 实用

赤壁赋  最新优秀公开课 实用

第四段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 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不也。盖 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变瞬;自 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 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 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 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 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 子之所共适。”
形容船与船相接,数量很多。
舳舻相接:

●苏轼,字子瞻,号

“东坡居士”,世
人称其为“苏东
坡”。北宋著名文
学家、书画家、诗
人,美食家,豪放
派词人代表。中国
文学史上少有的全
才之一。
1、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同为“唐宋 八大家”成员。(唐代柳宗元、韩愈和宋代欧阳修、 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2、词与辛弃疾齐名“苏辛” 3、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4、诗歌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5、书法与米芾、蔡襄、黄庭坚共称“北宋四大家” 6、在文艺理论中提出写文章要如“行云流水”的文 艺观。 7、 画作:开创了湖州画派
——林语堂《神·鬼·人—苏东坡传》
将庐山写得最有韵味的诗是苏东坡;将西湖写得 最为传神的诗也是苏东坡;而中秋,自有了苏东坡 大醉而作,其他便都“余词尽废”。……他一戏墨 ,就创立了中国文人画;他一写字,就有着惊世的 书法流芳千古;他一好吃,就传出“东坡肉”、“ 东坡饼”诸类佳肴;他一穿戴,就使“东坡帽”、 “东坡屐”民间长存;他一说笑,就让和尚成为名 僧……如此等等,仿佛只要苏东坡稍一动弹,就会 留下一道浓重的文化色彩。
●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何况我同你在江边捕鱼砍柴,以鱼虾为伴,与麋鹿为友 ●4、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的像一蜉颗蝣谷一粒样将短暂的生命寄托于天地之间,渺小得像大海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悟喜理
思考: 苏子是怎样劝慰客人, 使他从悲情中解脱出来 ?


逝者如斯

盈虚如彼

生老病死
不变 未尝往也
卒莫消长
代代相承
小结:
景---乐
情---悲
理---乐
人生中还有比幸福和成功更 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凌驾于 一切祸福之上的豁达的胸怀
------周国平
风月不老,先生未亡
必修二 第三单元 人民教育出版社
赤 壁 赋
苏 轼
赏乐景
白 露 横 江 , 水 光 接
月 出 于 东 山 之 上 , 徘 徊 于 斗 牛 之 间
清 风 徐 来 , 水 波 不 兴
美 景
良 壬辰
戌 之 秋 , 七 月 既 望
赏乐景
飘 飘 乎 如 遗 世 独 立 , 羽 化 而 登 仙
浩 心赏 浩 乎 如 冯 虚 御 风 , 而 不 知 其 所 止
章举 酒 属 客 , 诵 明 月 之 诗 , 歌 窈 窕 之
乐 事
解 悲 情
悲从何来?
从歌声中来
从箫声中来
苏轼
黄 州 惠 州 儋 州 。
自 问 身 心 余 如 似 题 平 不 已 金 生 系 灰 功 之 之 山 业 舟 木 画 , 。 , 像
Hale Waihona Puke 解 悲 情讨论:为何而悲
“曹操” VS“吾与子”
自身渺小短暂VS自然宇宙 无穷 理想VS现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