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志正教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举例_员晶

合集下载

路志正治疗干燥综合征经验

路志正治疗干燥综合征经验

路志正治疗干燥综合征经验干燥综合征,也称为口、眼干燥关节炎综合征,中医属“燥证”范畴,好发于40岁以上妇女。

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路志正教授潜心研究中医治疗干燥综合征20余年,收效甚佳。

兹将其经验介绍如下。

1 燥邪是发病的关键,津亏是病理的基础《医门法律》云:“燥胜则干。

夫干之为害,非遽赤地千里也,有干于外而皮肤皴揭者,有干于内而精血枯涸者,有干于津液而荣卫气衰,肉烁而皮肉著于骨者,随其大经小络所属上下中外前后,各为病所。

”因此,本征的病位可随燥邪所客经络脏腑部位而不同。

干燥综合征之燥与一般六淫燥邪致病截然不同,与季节无明显关联,起病隐匿,病程冗长,且缠绵难愈。

口眼干燥的程度远非一般燥邪所能解释,其干燥之重,需随身带杯,说话、进食时频频饮水。

本病燥邪邪势猖獗,可引起广泛的内脏(如肺、肾、肝)和结缔组织病变,常伴有四肢关节疼痛。

路志正教授认为,口鼻咽干、双目干涩、肢体关节隐隐作痛、屈伸不利等症与中医燥痹相似,发病与素体禀赋不足,或阴虚或阳疏,或过食辛燥之品,感受外邪,多从燥化,津枯液涸而致病。

叶天士云:“温自上受,燥自上伤,理也相等。

”燥邪上受,则先客于颜面,灼伤五窍,先耗五液,汗、泪、唾、涕、涎减少,故见口咽鼻眼干燥。

汗、泪、唾、涕、涎为五脏所化生,若燥伤脏气,气不化津,则五液减少。

《通俗伤寒论》云:燥“先伤肺经,次伤胃液,终伤肝血肾阴。

”肾主水液,主一身之津液和一身之阴,燥痹的发生与肾脏的病变关系密不可分。

肾气壮实则津液充足,肾气虚衰则全身津液也衰,五液的化生亦全赖于肾阴的涵养。

肾为先天之本,若先天禀赋不足,或嗜食燥热之品,内生热毒致阴分素亏,或一旦感受外邪,多从燥化,损伤津液,引发燥痹。

肾主骨,本病除表现津液不足证候外,常并发骨关节病变如关节疼痛、指趾关节变形、齿浮松脆枯暗、碎片脱落,或剩牙齿残根。

另外,肾主生殖、主胞宫,40岁以上妇女肾气渐衰,天癸将绝,肾水渐枯,又经过经、带、胎、产,肝肾易亏,更易发本病。

路志正升阳除湿法临床运用

路志正升阳除湿法临床运用

路志正升阳除湿法临床运用作者:周育平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6年第20期名老中医简介路志正,男,国医大师,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第一、三、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从事中医临床工作70余载,对眩晕、胆结石、风湿性和类风湿性关节炎、萎缩性胃炎、甲亢和甲状腺瘤、白塞综合征、干燥综合征、胸痹、不寐、多寐,以及妇科经带胎产、不孕症等疑难病症,均有独到见解。

李东垣重补脾胃,升阳气,创升阳除湿之法。

升阳除湿法与芳香化湿、苦寒燥湿、淡渗利湿等法共同构成中医湿病的证治大法。

路志正老师临证素以调理脾胃为核心,其理论体系的形成受《脾胃论》影响颇深,临证尤善运用升阳除湿法,并以灵活多变、诸法渗透、恰到好处为特色,现简述如下。

升阳除湿法的产生李东垣从脾胃内伤的角度创造性地提出升阳除湿的治疗方法。

例如脾虚湿盛的泄泻,李东垣认为此乃中气不足,脾湿下陷,阴盛乘阳之变,不能淡渗,防复益阴而重竭其阳,应用升阳之药羌活、独活、升麻、柴胡、防风等,或升阳除湿防风汤。

风湿相搏,身疼痛,如脾胃虚弱,阳气不升,不能充养肌腠经脉,应用风药升阳,阳气升腾,湿邪得祛,经气疏通,方有羌活胜湿汤、除风湿羌活汤。

长期鼻塞,不闻香臭,头额昏沉,泪涕眵多,李东垣归于肺脾气虚,湿蒙清窍,应用丽泽通气汤,升阳气除湿浊。

由此可见,升阳除湿的本意是通过升举阳气,补益脾气,助脾升清除湿之功用。

湿邪的定义与来源具有重浊、黏滞、趋下特性的外邪,称为湿邪。

湿邪可分为外湿与内湿。

外湿多因气候潮湿、涉水淋雨、居处潮湿所致。

内湿是疾病病理变化的产物,多由嗜酒成癖或过食生冷,以致脾阳失运,湿自内生。

每年七八月长夏,此时湿气当令,人体中的脾与之相应,如果长夏湿气过盛,就容易损伤脾脏。

同时,脾主运化水液,湿邪侵犯人体后最易伤害脾阳,而脾阳的虚弱也进一步助长了湿邪的侵入。

现代人夏季贪凉,空调温度设置过低或过食冷饮等均会导致汗液挥发不透,湿邪郁闭在体内。

路志正教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经验

路志正教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经验

路志正教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经验路志正(1920—),男,中国中医科学院资深研究员,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师承制导师,首批获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崇尚脾胃学说和温病学说。

从医60余载,擅治眩晕、胸痹、风湿病、萎缩性胃炎等疑难病。

主编《实用中医风湿病学》、《实用中医心病学》、《路志正医林集腋》等,发表论文百余篇。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致残率很高的风湿免疫性疾病。

基本病理是关节滑膜炎,随着炎症的反复发作而加重,最终导致关节、软骨破坏和功能障碍。

RA属中医学痹证范畴。

路志正教授擅长治疗RA,现将其治疗RA经验介绍如下。

1 辨证时立足正邪对比路教授认为,痹证的发生主要责之于正气不足和感受风、寒、湿、热诸邪。

素体虚弱、正气不足、腠理不密、卫外不固是引发痹证的内因。

《灵枢·百病始生》曰:“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

卒然逢疾风暴雨而不病者,盖无虚故邪不能独伤人,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

”《素问·痹论》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

” 《济生方》曰:“皆因体虚腠理空疏,受风寒湿气而成痹也。

”痹证的发生还与气候条件、生活环境、个体体质、产后、外伤等因素有密切关系,其感邪部位的深浅,治疗的恰当与否,以及是否复感外邪等,对病情转归和预后都有直接影响。

因此,分清RA正邪的孰强孰弱,对决定其立法方药有重要意义。

正邪对比主要立足于正气虚弱、邪淫杂感、痰浊血瘀等几个方面。

1.1 正气虚弱1.1.1 营卫不和人体的防御功能和调节功能与营卫气血密切相关。

若机体禀赋不足,营阴不能正常行于体内,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卫气则失营气之濡养,卫气不足,则与营气不相谐和,以致营卫不和,腠理疏松,藩篱不固,卫气失其正常卫外防御功能,此时生活和起居稍有不慎,则风寒湿热等外邪即可乘虚侵袭。

正如清·林佩琴《类证治裁·痹症》指出:“诸痹……良由营卫先虚,腠理不密,风寒湿乘虚内袭。

名医经验-临床学家路志正临证撷英

名医经验-临床学家路志正临证撷英

临床学家路志正临证撷英李锡涛路喜素整理编者按:路志正教授是全国著名中医临床学家,擅长中医内科杂病,对妇、儿、针灸亦有较深造诣,曾多次出访日本、新加坡、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法国等国进行学术交流。

现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研究院主任医师、北京中医学院名誉教授。

本文系统介绍路氏在学术思想上善调脾胃,重视湿邪以及倡导临床思维科学化的观点,临床特色方面,重点介绍他对疑难病证、心痹、心痛、痹病、中风的治疗经验。

在医论医话上,记载他治疗脑晕、脑水肿并肾衰、濡泻、呕吐、胃痛、湿证喉喑的独特见解。

并把他毕生使用,行之有效的经验方五首附于文末。

纵观全文,可知路志正教授,在临床上的辨证思路,诊治特色,立法处方,灵活化裁均有独特见解,不失为临床大家的风范,这些经验对于中医同道有极大参考价值。

医贵乎精,学贵乎博;识贵乎卓,心贵乎虚;业贵乎专,言贵乎显;法贵乎活,方贵乎纯;治贵乎巧,效贵乎捷。

———赵濂《医门补要》路志正,字子端,号行健,男,汉族。

1922年1月18日生于河北藁城县一个中医世家。

父亲从事中文工作兼通医理,尤精古文与周易;伯父路益修系河北名医。

受家境熏陶,路氏自幼即立下从医之志。

6岁入学,课余诵读《医学三字经》、《药性赋》、《汤头歌诀》等医学入门书籍。

1934年进入伯父创办的河北中医专科学校学习,曾特聘清末秀才陈宣泽先生专门教授古文,又拜山西盐城名医孟正己先生为师,经过五年磨砺勤求,不仅熟读经典,且随师侍诊抄方,临证能力迅速提高。

1939年毕业后以优秀成绩通过河北省政府统一考试而获中医师资格证书,悬壶藁城,服务桑梓。

解放初期,路氏被调往卫生部中医部门(1955年改为中医司)专作技术指导工作,曾前往辽宁、吉林、山西、安徽等地考察指导中医工作,发现和推广了不少中医经验。

此间还曾参加抗美援朝医疗队工作,为志愿军战士治病疗伤。

1958年他通过深入基层,初步总结制订了一套中医临床工作的规章制度。

他还积极参加董德懋教授创办的《中医杂志》工作,任编委多年。

国医大师路志正我的健康“姜”中来

国医大师路志正我的健康“姜”中来

国医大师路志正我的健康“姜”中来【解说】每星期四的上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的特需门诊,我们都能看见这位老人给人诊病,看他的神态和举止,您可能猜不出他的年龄,他就是90高龄的路志正。

【路志正教授的学生姜泉】好多病人都不信,说天呐,90还能保持这么旺盛的一个精力,感觉到真的是不可思议。

【路志正教授的学生边永君】不论是他的神色、形态上,还是从他做事的这个精力上,尤其是从他记忆力上来看的话,压根儿你就看不出来他是一个90岁的老人。

【解说】90高龄的路志正,是目前在北京出诊的所有医生当中,最年长的一位。

他不仅依然能给患者看病,还有着让人吃惊的工作量。

【路志正教授的儿子路喜善】他到现在还一个礼拜出三个半天门诊,还有许多会议,还有一些保健任务。

【路志正教授90岁】带着三个博士后,两个徒弟都是高级的,像姜泉都带的博士生。

还有好多人,像昨天上海的,同济大学那个大师班都是博士生,还有一些进修的十几个人,他们稿子一般我都要看一看,都得改一改,提出意见。

【路志正教授的学生李平】不单是一般的老人达不到这样的一个程度,就连我们年轻人呢有的时候都觉得赶不上。

【解说】这位让年轻人都赶不上的路志正,是2009年中国政府评选出的三十位国医大师之一,也是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他出身名医世家,博采众长独成一家,尤其是善用脾胃调理法治疗各类疾病而名噪海内外。

路志正17岁开始行医,73年来为不计其数的患者解除病痛,直到90岁高龄,他依然工作在第一线。

【路志正教授的儿子路喜善】说实在的,真是,如果身体不行的话,他保证支撑不下去。

【路志正教授的学生冯玲】虽然这么多的工作量吧,但是老人家这个还是身体状况非常的好,很少看他有生病,甚至感冒、发烧这种小病都不常见。

【主持人】路志正,是当今中国中医界的领军人物之一,作为国宝级的国医大师,90岁的高龄还依然担负着繁重的工作,这跟他有副好身体是绝然分不开的,路老说了,当医生的,就必须自己先把身体弄好,不然你怎么给患者治病,怎么教人养生啊?你没有好的身体,不光帮不了别人,也会让别人对你无法信服。

浅谈中药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

浅谈中药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

中国乡村医药·综述·浅谈中药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任亮范晓良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以关节滑膜炎为特征的一种慢性全身性免疫疾病,主要表现为对称性、慢性、进行性多关节炎,关节滑膜慢性炎症、增生,血管翳形成并可累及关节软骨、软骨下骨、韧带和肌腱等。

本病属中医“痹证”范畴,又分为历节病、顽痹、痹等。

若不积极有效治疗,大多可造成不同程度残疾。

中医药在延缓RA病情进展、改善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故本文就目前用于治疗RA 的常用中药做一简述。

1 RA的中医学病机《内经·痹论篇》很早提出痹证的病因病机主要为体质虚弱,正气不足,营卫不固,导致外感六淫而发病。

但对于RA的具体中医分型,则不同医家各有侧重。

国医大师路志正崇尚脾胃学说,对治疗RA注重益气养血,调理脾胃,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为气血生化之源、气机升降之枢,因此长养气、顾护人体正气的关键即为强健脾胃,故其常用药物以益气养血、健脾祛湿为主[1];国家级名老中医娄多峰认为,RA病机多为脾虚邪侵、湿浊痰瘀痹阻,他脏兼挟,肝肾明显,故其用药常以祛风除湿、化痰通络、健脾益肾为主[2];周仲瑛教授将RA主要病机归纳为风湿痹阻、经络蓄热、痰瘀痹阻等,认为风湿热毒是主要的病因,故其常用祛风、化湿、清热药物进行治疗[3]。

2 常用中药及方剂不同医家对于RA的治疗各有偏重,但使用祛湿药物,抵御外邪是所有医家都遵从的治则,常用中药涉及雷公藤、马钱子、白芍、青风藤等。

2.1 雷公藤性寒,味苦、辛,有大毒,可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是治疗RA疗效最为突出的中药,可起到扶正以御邪气之效,使RA之邪、虚、瘀得以治疗,直中病机,适合用于RA急性期发作,故是RA治疗祛邪之主药。

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其有效成分主要为萜类化合物,该类成分可明显抑制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分泌,其中主要活性成分雷公藤红素能调节滑膜成纤维细胞中骨保护素、核因子κ受体活化因子配体的比例和抑制促炎因子、趋化因子的表达[4]。

路志正教授风类药应用心法-苏凤哲

路志正教授风类药应用心法-苏凤哲

路志正教授“风类”药应用心法李福海苏凤哲冯玲【摘要】风类药能行能散,路志正教授善于运用风类药调理脾胃,并治疗内科疑难杂症,取得了满意效果。

本文通过祛风升清、升阳止泻、发散火郁、熄风通络、祛湿降浊等五个方面分别加以说明,体现了路老用药轻灵活泼、圆机活法的辨证特点。

【关键词】路志正;风类药;心法所谓“风类”药,是指有祛风或熄风作用,味辛能散、能行的一类中药。

《内经》云:“其在表者,可汗而发之。

”所谓“发之”,即是指发散之意,以辛味药能散风祛风,多用其发散在表之邪。

汉代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用桂枝、麻黄、柴胡、葛根等辛味祛风药外散风寒,后世医家张子和将其进一步发挥,将汗法作为祛邪“三法”之一,又将辛味药分辛温、辛热、辛凉、辛平。

易水学派张元素根据《内经》理论,将药物分成五类,即“风升生,热浮长,湿化成,燥降收,寒沉藏”,其中,风类药具有“升生”作用,即生发和生长,所谓“味之薄者,阴中之阳,味薄则通”,并用其治疗内伤杂症。

李东垣发展了张氏理论,将风类药用于治疗脾胃虚弱,元气不充,阴火上升以及中气下陷之证。

恩师路志正教授是当代脾胃学派宗师,作为国医大师,临证70余载,积累了丰富的用药经验,尤其在对风类药应用上,借鉴前贤经验,结合自己多年临床,颇有发挥,有独到见解,往往出奇制胜,收到意想不到效果。

笔者跟师以来,对老师辨证用药思路,稍有体悟,特归纳路老临床使用风类药治疗内科杂症的经验,分述如下。

1祛风以升清经云:“上气不足,头为之苦倾,耳为之苦鸣,目为之眩。

”脑为髓海,精明之腑,有赖精微物质上呈,若脾胃不足,元气失充,则致清空失养,出现头痛、头晕、视物昏花,耳鸣、耳聋,甚则神昏。

“巅高之上,唯风可到”,风药上行,又能通经气,可引清气上升,治疗此类疾患,常用药物有僵蚕、蝉衣、羌活、芥穗、蔓荆子、天麻、升麻、葛根、白芷、藁本等。

临床上,根据不同症候特点,路老常佐入一些益肾填精益髓、健脾疏肝之品,如生龙骨、生牡蛎、杜仲、桑寄生、女贞子、旱莲草、磁石、紫河车、柴胡、白术、茯苓、半夏等。

路志正医案2则

路志正医案2则

医案医话路志正医案2则马秀文1 路 婕2(1河北省衡水市哈励逊和平医院,河北省衡水市人民路2号,053000;2北京市广安门中医院)关键词 医案;@路志正 中国中医科学院资深研究员路志正教授从医70载,医学造诣颇深、学验俱丰,擅治脾胃病、风湿免疫病、疑难杂病,用药平淡无奇,疗效卓著,临证思维缜密,现就路老同病异治案例2则与读者共享。

1 肠澼、带下兼淋患者某,女,40岁,2001年2月23日初诊。

山西大同郊区农民。

于4年前出现小腹疼痛,大便溏薄带脓液,肛门下坠,渐至腰酸,并伴有多汗。

近1年小便淋漓不畅,月经前期,色暗黑有块,白带量多为黄色或粉红色脓性物。

经某医院检查,尿细菌培养为白色念珠菌、链球菌生长。

经西医抗菌消炎及激素治疗无效,中医多处诊治疗效不显。

病情久延,精神压力巨大、心烦急躁、恐惧异常,而来我院门诊。

诸症如上述,诊见:面色晦滞、两颧浮红,舌体瘦、质淡、苔薄腻水滑,脉沉滑。

中医诊断:肠澼、带下兼湿热毒淋。

证属,湿热日久成毒,蕴结肠胃、注于下焦,带脉不固、正气不足。

治以,健脾益气、燥湿清热、兼以解毒。

太子参10g,生黄芪15g,炒苍术、白术各15g,土茯苓20g,萆薢15g,炒薏苡仁15g,桃仁、杏仁各10g,败酱草15g(包),车前子15g(包),苦参6g,盐黄柏9g,广木香10g,白头翁12g,醋香附10g。

7剂,水煎2次,分3次温服。

第3煎去渣、分4次熏洗阴部,注意清洁、勿烫伤。

2001年3月9日二诊,药后小腹疼痛缓解,小便见畅,但停药则发作。

心烦急躁、恐惧感、汗出等症减少,带下仍为脓性色黄,大便呈脓性黏滞不爽,每日2次,小便黄赤,面色浮红。

舌淡苔薄腻,脉沉滑。

既见机转,宗前法。

上方进退:太子参10g,生黄芪15g,炒苍术、白术各15g,土茯苓20g,萆薢15g,炒薏苡仁15g,败酱草15g,车前子15g(包),苦参6g,盐黄柏9g,木香10g(后下),白头翁12g,醋香附10g,秦皮10g,生牡蛎20g(先煎),7剂,水煎服,第3煎去渣熏洗阴部。

路志正教授用药心法

路志正教授用药心法
SU Fen 一 YANG Jia Ping g zhe, (Hebei Ageness Disease HosPita , j iazhua g, b ei O l Shi n He 50011, ) China
[ Abst act l prof ssor Lu zhi一 p叮s mo a月ntion t dif r nt a ion of synd me com ined a a yzing disease, ter r e zheng e r 七 o f e it e o r b nl e d m
撬菇
年享 一 矢 卷第 缨恻巡巡型吧逊四黝肇缎粼摄缪继嘛 月第率 几欺
8
姗. 翻 j翻口日 口门d川. 目 1公 in已 二口 . 翻 5. 姗璐抽I 跳 I ’ 时Id 翻 e
j朋 卫 加 006
甘Ll .
目 二
甲状腺功能低下多配紫河车、龟胶、鹿角胶、山茱 英、黄精、炒杜仲; 甲状腺肿多配醋制延胡索、醋 制羲术、生牡蝠、浙贝母。溃疡性结肠炎多配乌梅 炭、白头翁、广木香、当归。肺癌多配功劳叶、川 贝母、杏仁、百部、桔梗、炒苏子; 胃癌多配冬瓜 仁、 厚朴花、 功劳叶、 石见穿。 雷诺氏病多配桑枝、 桂枝、细辛、通草、地龙。脉管炎多配穿山甲、地 龙、土鳖虫、制乳香、制没药。慢性湿疹多配地肤 子、草解、白 鲜皮。 他在长期临床实践的摸索中,独具匠心, 还创
加减; 病情复杂者,则根据 自己临床经验,依法组
〔 基金项目 国家优秀中医临床人才项目 〕 资助项目
〔 作者简介」 苏凤哲 ( 1 60一 男, 9 ), 河北高阳县人, 博士, 主
任医师,硕士生导师。研究 向: 中医血液病、疑难病。
方。病情重者,先解决主证,用药功专力猛; 病情 较缓者,用药轻灵,重在调节。瘤疾夹有新感者, 则先解决新感,后治其瘤疾,使理、法、 方、药环 环相扣,高度统一,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诊疗体系。 路老不仅从不拘于古人之法,按模式套用方药; 而 且反对将某些疾病简单地分为几个证候, 或制定几 个协定处方,将博大精深的中医辨证论治简单化。 中药对某些疾病的病因病理有直接治疗作用, 路老在强调中医辨证选方用药的同时, 辅以辨病用 药,以提高疗效。如治疗肺炎咳喘多配伍鱼腥草、 金荞麦、黄琴、生石膏。高脂血症多配决明子、山 檀、荷叶、莲子心、白 金丸。心律失常多 配苦参、 汉防己。高血压多配杜仲、石决明、天麻、钩藤、 益母草、夜交藤。泌尿系感染多配石韦、 草薛、 黄 柏、六一散。乙肝多配板蓝根、山豆根、 半枝莲、 平地木、垂盆草、虎杖、田基黄。肾炎蛋白 尿多配 山药、芡实、玉米须、生黄茂、马鞭草, 血尿多配 仙鹤草、白 茅根、阿胶珠、女贞子。糖尿病多配太 子参、石解、玄参、天冬、麦冬。 类风湿性关节炎 常配桑枝、忍冬藤、青风藤、首乌藤。强 直性脊柱 炎多配桑寄生、狗脊、乌梢蛇、穿山甲、 炒杜仲。

路志正教授运用《金匮要略》理论论治风湿病经验

路志正教授运用《金匮要略》理论论治风湿病经验

路志正教授运用《金匮要略》理论论治风湿病经验作者:杜羽姜泉来源:《风湿病与关节炎》2018年第05期【摘要】路志正教授常运用《金匮要略》理论论治风湿病,治疗思路强调要分析病因,认为风湿病外因多为风寒湿,内因多在脾胃;其次,强调论治风湿病要辨明病性、病位、虚实,抓住主要矛盾。

【关键词】风湿病;金匮要略;辨治思路;临床经验;路志正风湿病是指感受风寒湿邪引起的以肢体关节肌肉疼痛、重着、酸楚、麻木或关节肿大、变形、僵直、活动受限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病证,包含西医学的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痛风等疾病。

《金匮要略》立痉湿暍病篇、中风历节病篇及血痹虚劳病篇等开创了风湿病辨证论治之先河。

路志正教授临证组方崇尚经典,善于运用化裁经方。

在风湿病的论治上,路志正教授常常运用《金匮要略》中的理论辨治相关疾病,疗效显著。

笔者跟随路志正教授抄方随诊学习1年,现总结路志正教授运用《金匮要略》论治风湿病的主要思路及治法。

1 分析病因,风湿病外因为风寒湿,内因多在脾胃路志正教授强调:“要想抓住疾病的本质,首先要搞清楚其发生的根本原因。

”对于风湿病的病因,路志正教授认为,《金匮要略》秉承了《内经·痹论篇》中“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的思想,风寒湿三邪为致病的外因,风寒湿邪气侵入,流注经络关节,阻滞经络气血,故而出现各种不同症状。

其次,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受伤,气血生化不足,诸痹遂起。

如《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篇》有述:“盛人脉涩小,短气,汗自出,历节痛,不可屈伸,此皆饮酒汗出当风所致。

”其人素饮酒本湿盛,脾喜燥恶湿,湿邪黏腻,易阻遏阳气,又加汗出当风,风与湿合,搏于关节经络,成历节痛,不可屈伸。

路志正教授在临床上多用调理脾胃之法论治风湿病。

路志正教授认为,內伤脾胃,气血生化乏源为风湿病主要内因。

由此,路志正教授治疗风湿病多在祛外邪的同时,兼以调和脾胃[1],使气血生化有源,正气得生,邪气难侵。

中国国医大师系列之1-路志正

中国国医大师系列之1-路志正

中国国医大师系列(一):路志正杂病圣手【时间】2009-6-23 【来源】 【作者】本站●他以崇高的医德、精湛的医术,救治了数以万计的患者,获得广泛赞誉;●他崇尚脾胃学说和温病学说,师古而不泥古,大胆探索,推进学术继承创新;●他治学严谨,精心育人,关注中医药的命运,多次上书献策。

他是国医大师路志正依然精神矍铄,依然笑容满面,再次采访中国中医科学院资深研究员路志正时,他为人谦和的话语以及对中医药参与医改、教育、继承创新等热点问题的关注,深深地感染了我们。

这位88岁高龄的老人,本该颐养天年,含饴弄孙,可他仍一如既往地战斗在临床第一线,对中医药的坚信与执著始终不变。

医术发挥中医综合疗法优势,内外合用,针药并施,食药配合,身心同治。

药不在多而在精,量不在大而在中病,贵在轻灵活泼,恰中病机。

不要被西医病名束缚了自己的中医思路和辨证论治方法。

“治疗疑难病是中医的优势,要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中医综合疗法优势,内外合用,针药并施,食药配合,身心同治。

药不在多而在精,量不在大而在中病,贵在轻灵活泼,恰中病机。

”基于这种认识,加上大胆实践,路志正治疗疑难杂病屡起沉疴。

一患者因瓦斯爆炸,头肿如斗,西医束手无策。

路志正依据温疫理论,按大头瘟辨治,不久获痊愈。

包钢一位被钢水喷射全身而灼伤的职工,皮肤严重烧伤,持续高烧40℃,神志模糊。

路志正以中医湿病和外科理论,控制了患者的败血症感染和休克,经过18天抢救成功。

北京一食品厂工人朱某,一家四代找路志正看病,均获得成功。

其父患膝关节积水,其母是高血压,本人患心脏病,经路老看后,3人的病情大有好转。

朱某的女婿患有男性病,结婚几年没孩子。

经检查是精子成活率低,看了多位医生都未好转。

吃了路老开的一服药,症状就有所改变,连吃几服,精子成活率逐渐正常。

不久,妻子怀孕生一女孩。

以后,孩子有个头痛发热的,找路老一看就好。

凡来找路志正求医者,他总是一视同仁,有求必应。

对生活拮据者,他尽量少用贵重药,以减轻其家庭负担。

补肾活血通络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验案1则

补肾活血通络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验案1则

补肾活血通络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验案 1 则发布时间:2021-09-02T10:08:57.133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21期作者:张芸赫1,裴鑫越1,蒲艺元1,李帅1,卫玉莹1[导读]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自身关节病变为主的免疫性疾病张芸赫1,裴鑫越1,蒲艺元1,李帅1,卫玉莹11.华北理工大学,河北唐山 063000【摘要】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自身关节病变为主的免疫性疾病,常见双手、双膝、双腕、踝关节的形状改变,同时会伴随炎性病变[1],滑膜炎症和血管翳的形成也是导致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残疾的最重要因素[2]。

目前西医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主要以免疫抑制剂或生物制剂治疗为主,但是部分患者对于免疫抑制剂的副作用敏感,出现不能耐受,而生物制剂花费高,部分患者不能承受。

随着现代中医对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研究逐渐增多,中医药的早期治疗,整体干预,不良反应少等优势逐渐显露。

故将徐胜珍教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验案1则同诸位共享。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补肾活血通络法;验案1.病例资料患者李某,女,29岁,2013年5月出现双手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肿痛伴晨僵>1小时就诊于“解放军二五二医院”,ESR、CRP、类风湿因子升高(数值不详),余化验检查叙述不详。

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

治疗:具体叙述不详(未规律遵从医嘱用药)2013-2016逐渐出现双腕、踝、足趾、膝关节肿痛伴晨僵;2016年因怀孕自行停药;2016-2018年多次因周身关节肿痛伴晨僵就诊于多地诊所及专科医院,口服药酒及成分不明自制药物;2018-2020年出现多关节变形,就诊于当地医院,口服甲氨蝶呤及来氟米特,关节疼痛无明显改善。

2020年9月14日患者为求系统诊治入住我科。

体格检查:T36.9℃,P92次/分,R18次/分,BP96/75mmHg,双手掌指关节尺侧偏斜,双手掌指关节“纽扣花样”“天鹅颈样”改变,双足趾变形,双膝关节变形,屈伸不利。

路志正成才经验总结

路志正成才经验总结

路志正成才经验总结
高荣林;路洁
【期刊名称】《世界中医药》
【年(卷),期】2008(3)3
【摘要】路志正,男,86岁,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是首批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

兼任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委员会顾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工作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重大科技成果评审委员会委员,北京市老年康复医学研究会副会长,北京中医药大学名誉教授,中厦大学中医学院名誉校长。

【总页数】3页(P181-183)
【作者】高荣林;路洁
【作者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路志正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研究”课题组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
【相关文献】
1.路志正谈临床带教中病案的书写
2.路志正健脾养血通络法诊治局限性硬皮病经验
3.国医大师路志正验案三则
4.国医大师路志正调理脾胃法治疗儿科疾病3则
5.路
志正调理脾胃法在危重症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苏凤哲 路志正教授对中医学术发展的贡献

苏凤哲  路志正教授对中医学术发展的贡献

路志正教授对中医学术发展的贡献刘绪银苏凤哲【摘要】国医大师路志正在认真研究中医经典的基础上,结合自己临床经验和现代研究成果,以风湿病代替传统中医中的痹证,并提出了“燥痹”“产后痹”,完善了中医风湿病、湿病学,开拓了中医治疗风湿病、湿病的新思路。

他十分重视民间经验和基层中医经验,先后发掘和推广了石家庄治疗乙脑和民间的捏脊疗法。

积极从中医的角度研究其中医病因病机,为防治非典型肺炎等重大疾病制定了中医药防治方案,认为临床必须坚持辨证施治,坚持恒动观念、因人、因地、因时制宜,发挥中医综合疗法优势,重视内外合用,针药并施,食药配合,身心同治,就能扩大中医临床阵地,提高中医疗效。

【关键词】中医学术;老中医经验;路志正恩师路志正,字子端,号行健,系中国中医科学院资深研究员,人如其名,幼承庭训,悬壶七十余年,自强不息,德技双馨,为建学科、兴特色、育英才,呕心沥血,对当代中医学术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一、勤求博采完善风湿病、湿病学路师常谓,发展中医学术必须在继承历代医家经验的基础上,融汇新知,不断创新。

七十余年来,他孜孜汲汲,勤求古训,博采众长,开拓了中医治疗风湿痹病、湿病的新思路。

痹病和风湿病是临床常见疾病,远在《黄帝内经》中就有“痹?‘风湿”的认识。

路老认为,历代中医对痹与风湿类病虽然积累了大量经验,但因认识不同,古籍中对痹与风湿类病的记载及分类极不统一,并将痹病称为“痹证”,不利于指导临床实践和学术发展。

鉴于此,他曾和已故著名中医学家焦树德发起成立了痹证学组和风湿病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进行研究。

首先,在历代医家对痹的认识上,提出了“痹病”的概念,以代替传统的“痹证”,编辑出版了《痹病论治学》,将病名中的证与证候中的证区别开来。

然后,在《神农本草经》《五十二病方》《黄帝内经》《金匮要略》有关痹、风湿论述的启迪下,结合现代研究成果,提出了以“风湿病”代替“痹病”,将现代疾病中诸如颈椎病、强直性脊柱炎等几十种疾病统归于中医风湿类疾病,并首次提出了“燥痹”“产后痹”,制定了五体痹、五脏痹、燥痹等许多风湿类疾病的诊疗标准,主持编辑出版了《实用中医风湿病学》,使之成为中医的新学科。

【doc】师古不泥,有所创新:记中医疑难病专家路志正教授

【doc】师古不泥,有所创新:记中医疑难病专家路志正教授

师古不泥,有所创新:记中医疑难病专家路志正教授在1959.~11月27日摩钠哥蒙特卡罗召开的"第二届国际瞢代医学大会"上.一位来自中国的特邀代表断怍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辨治经验"主题报告引起了与会各国专家学者的关注.他首先介绍到中医注重整体调节.强调人与自然界是一十有机整体由于人们的秉赋【先天遗传I不一,体质强弱不同,所居住的环境,地域,气候变化.加之心理,社会生福习惯等差异.同一种病的临床表理与证候固^而异=因此.治疗时中医讲完因时,园地,因^4宜地辨证论浩对于类风湿性差节炭的认识-中医认为是由于内,外诸因素相凄造成的,其中禀赋素亏,荣血虚耗,气血不足,肝肾亏损等为主要的内因,加上风寒,潮湿,疲劳,精神刺激等外因的交互作用导致邪气侵^人体a由于率翱多侵犯手,腕足等小关节,发怍与缓解交替.致残率高,对^的健康髟响很大西医对此没有明确的治疗方法.属于疑难瘸症之~其实关于此病的认识早在2000年前的《黄帝内经a灵枢》就有记载称其为痹证.通过整体辨证将谚捕丹为早期的风寒湿痹,摊痹-中期的虚痹和晚期的顽痹等,在继承前人理论和经验.吸收现代药化,药理学的科研方法基础上,中国学者探索刨新研制出5十复方药-同时充分发挥针灸,推卓,食疗,功能锻炼,热敷,薰洗,外I等综台疗法的优势,取得了明显的临床疗效一中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迁建立了粪风湿性羌节炎协作网络中心,旨在突出中医药治疗优势-协怍攻关,争取早日研制出安全有效稳定的新型现代中药-为治疗娄风湿性关节炎这一顽疾作出中医药的应有贡献c报告致据详实资料严谨,加上报告^旁征博引深^浅出的讲解,赢得了全场听众的热烈欢迎.他就是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中国中医药学台内科学会副理事长,国家卫生部药品评审委员台委虽路志正教授.路志正的伯把略益修先生是当地名医.1Ol就是你的学生c路志l!从巨多年-不捕足于过去的经验.苫心探索,他一直遵循师古不汜.肓所创新'的螵则f9啊年到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医院工作后逐步探索兰于疑难杂痖发生, 发展,转变,转归的规律.M调痛与辩证,宏观与新知,审时与度势,审因与求丰,守法与周率,改邪与过变,协调与精荠八条思路.,结出:审证求因-务在澄源潮流,治病求l车,抓住证颇兼证.谨守病机.补泻随证而施,协调阴阳,权衡以平为朝.天人相应.息以三团制宜,拄正周本.体质儡弱而异.怪病久摘一直从痰癣人手,起顽症沉疴,善用毒药猛剂守法遣荮一坷记乱事更张;融含贯通,不固匪医病名:知常选变.匆拘前』,癌门;治养结台.幅运气血精神等十二种辫诂方法l乩而形成了茸辨治疑难病的学术思想特色.为了探索匡理.路志正从不^云亦云他长于博览医籍-系统求索.追根寻源.学风严谨.很多医家在祜疗脑震荡后遗症对多从活血化淤^手t路志正认为这只是方法之一他认为脑为清丑之府-跌仆惊空.头痛,头晕,麻木,恶心呕吐也相继而来他治疗此病隙用一般常用的平肝熄风,镇静安神,活血化淤以外迁誊瘘湿考虑bI温胆两化裁.往主取得很好的效果.对于消渴证前^有上,中,下三}I!i之说路志正结音自己的实践.从脏腑经络辨证.认为车镐发于中,起于胃:敬及于肺,终归于臂.初固脾胃共和-而致胃热伤津-挫耐子病累母胃热上蒸,灼伤肺阴.终则下恃于肾.真阴爱损.因损厦田气化l仃.而新由阴虚阳亢导致阴阳俱衰所.中消宜用日虎场和增嫒涵以清胃热,滋阴润燥.其腑实者,也可以调胃承气釜底抽薪治其标.再用清胃养明恼韩奉.在肺则以生脉散,自虎溺清胃润肺.人肾则先用地黄溺,大朴阴丸樾其阴c 阳衰者ⅢⅡ宦肾气丸益戎之根.助其气化,皓终要注意益气扶正由于他在糖屎病疾病话疗方面厅教显着,中华精尿府学会称其为"国医楷模"一路志正教授赴搴国讲学受到热烈蹿迎继乖前人的经验是为了发展与创新.路志正教授在佶疗胸痹心痛的临床实践中提出了调理脾胃祛的新观念.经过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等国内l0索压院对300倒患者的临束实验研究证实:谈疗法暗疗胸辩,心绞痛显效率为8o.3%,育敢章为950,硝酸甘油停减率为837%,能够显着改善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症状,显着改善患者的脾胃症状此项研究荣获199辉国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二辱奖对祖国医学的研究.踣志正认为必须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进行分析.实事求是地对待前』,学说和经验,不能完全依照现代科学水平去衡量敷舍.更不能苛求古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痛风病患者的数量增加.这是一韩核馥代封异一蘑志正藿授在日幸讲学常的疾病.表现为血中尿酸增多c其实元代医学太家束溪丹在《格致亲论》中即有"痛风"论专篇为了考证元代的霜风"与现代"痛风"是否指同一种病.路志正教授通读宋罐撰写的《元史》.了解到元代的兴盛超过r贞观之治.当时的经济发达.国富民丰,具有了产生这种壤病的外在条件.来溪丹对痛风的发病机理的认识"血中有热,污浊凝涩",这与酉匿认为愤食硅廑致嘌时代谢戋常不谋而和,王熹的《外台秘要j所言痛摇虎之嗌"与痛风急性发作期的红,坤,肿,痛相仿.同时形象地描写"其手弯曲.身多珐赢-其胂如脱斯至催落.其痛如挚.不可屈伸"而且关于此病的饮食宜忌.中医也早肓记述,明代虑博的《医学正传》'将鱼腥面酱酒酢皆新去之"与珊代要求患者清梭饮食,忌饮酒和食醋真是异曲同工.路志正教授的《痛风病刍议》一文直邀在1∞眸中国香融特别行政医召开的"第二届国际中医风湿病学术研讨告"上报告路志正在奇林耕耘60亲年.发皇古义.融舍新知.精于辨证.学验俱丰,根深叶茂,硕果累累.誉满侮内外,他先后到囊国,日奉,韩国,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姜国等国暮进行国际间的压与学术活毗圈路志正教授在马来西亚为当地居民侍治动.迂借助现代逋讯技术-谭过远程医疗同路培异域患者提供医疗服务-为促进中医药走向世界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c中国中医药学会在路志正教授从医6o年时颁发了"德高术经" 的盘牌就是对其高超医术和高尚医德的褒奖担任了】2年卫生部药品评审委员台委员的路志正教授谈到£扫药时也龋有感慨他说中药复方是一十多靶系统.远比西药的单一化学成丹科学先避因为中药复方由君臣,佐,使组成它们有机蛆台.相互制约.抵消毒副作用.增强临床疗教西药更新快既说明它发展迅速,也说明它各种剂型制剂有其不足之处需改进当然中药也要现代化-重点耍放在原材料产地的土壤,水源的保护.化肥的限制使用.偾片加工的手臣不能盲目追求瑚代化而违背中药饮片加工的规律;0型的改革要以临床疗教为前提,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在新的世纪研制出现代中药年逾占稀的路志正教授谈到中医的发展时指出:任何一门学科的建立都是不断完善,不断发展的-中医学乜:例外.我们要从不同历史时期发现中医理论的台理内涵,用现代手段予以整理归蚋,形成比较完善的艇范c我们要学习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充分吸取世界各国的先进技术唯我所用,制定出统一国际中医药的管理方法-规范新世纪里中医弱的发展.学术造诣深厚的路志正教授一直"满招损,谦受益作为座右铬.他虚怀蔷备活萤I老学到老的学习精神感染看每一十与之接触的^c'路志正匿韩集腋》一书目其理论联系安际学至用地涉厦内外,妇儿,五官,肿僖,针叠等学科而倍受读者欢迎t前卫生部部长钱信忠称读书是路志正教授对祖国,对^民,对中医事业的毫不珍秘的无私贡献'近日路志正教授主编的《实用中医心病学》, 《实用中压湿病学》即将问世=撰书立说,将自己几十年的临床经驻和体会悉数留给后人. 为中压药的可持续发展竭尽全力是善良,和蔼窨智的踣志正老先生的塌大心愿』1O3(:=_i口c=一C=;ac=—1口c: 『TI00_oo'。

【国医名师】路志正教授应用五爪龙临证经验

【国医名师】路志正教授应用五爪龙临证经验

【国医名师】路志正教授应用五爪龙临证经验1五爪龙名实辨析药用“五爪龙”主要有三种:一是葡萄科植物乌蔹莓的全草,又名乌蔹草、五叶藤、母猪藤,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散瘀、利尿的功能,可以治疗咽喉肿痛、疖肿、痈疽、疔疮、痢疾、尿血、白浊、跌打损伤、毒蛇咬伤等症。

《名医别录》《唐本草》《本草纲目》均以“乌蔹莓”记载。

二是旋花科植物五爪金龙的根或茎叶,分布广东、广西、福建等地,又名五味藤、五叶茄。

广州多有栽培,常缠绕于竹篙上或棚架上为荫蔽物。

《南宁市药物志》《泉州本草》记载它具有清热、利水、解毒的功用,用于治肺热咳嗽、小便不利、淋病、尿血、痈疽肿毒。

三是桑科植物粗叶榕的根,原植物是生长于我国南方的一种高1 ~ 2 m 的灌木或小乔木,因为叶子开裂象手掌,长有细毛,果实成熟时象毛桃,体有乳汁,根皮有香气,故名五指毛桃,也叫五爪龙、五指香、佛掌榕、五指牛奶; 其益气补虚、化湿舒筋的作用早就被当地人认识,所以又被称作土黄芪、南黄芪、广东人参、土五加皮等,当地多个民族人们都有以其褒汤的习惯。

路志正教授常用的是第三种,也就是被称作“南芪”的五指毛桃。

五指毛桃药用记载始见于清代何克谏《生草药性备要》,其后吴其浚的《植物名实图考》、肖步丹的《岭南采药录》等均有记载。

1977 年以“五指毛桃”收入《中国药典》,《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药志》《中华本草》等大型药物书中对其药用价值、原植物、地理分布等亦有简要记述。

2五爪龙性味辨析五指毛桃始载于清·何克谏《生草药性备要》记载如下: “五爪龙,味甜、辛,性平; 清毒疥,洗疳痔,去皮肤肿痛。

根治热咳痰火,理跌打刀伤,浸酒祛风壮骨。

一名五龙根,其叶五指,为真的,世人多以山槟榔乱之,但五爪龙气味清香,山槟榔无味,可以别之。

”其形态特征、气味、疗效与今民间应用的五指毛桃相符合。

肖步丹《岭南采药录》记载: “五爪龙,别名五龙根,火龙叶,木本,其叶五歧,有毛,而气清香。

”亦指本品。

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辛甘,微温。

路志正教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举例

路志正教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举例
e Gu a n g' a r t me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A b s t r a c t : [ O ̄e c i t v e ] To s u mma i r z e p r o f e s s o r L u Z h i z h e n g S c l i n i c a l e x p e i r e n c e i n t h e t r e a t me n t o f r h e u ma t o i d a r t h i r t i s , i n o r d e r t o b e t t e r g u i d e c l i n i c
浙 江 中 医药 大 学 学 报 2 0 1 4年 7月 第 3 8卷 第 7期
路志正教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举例
员 晶 ’唐 晓 颇 姜 泉
1 . 浙 江 中医药大学 第三 临床 医学 院 杭州
3 1 0 0 5 3 2 . 中国中医科 学院广 安门 医院
摘要 : [ 目的】 总结路志正教授 治疗类风 湿关节 炎的临床 经验 , 更好地指导临床 。[ 方法] 通过 分析路志正教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两例 患者的病 案资料 , 从病 因病机 、 辨证论治方面加 以总结。【 结果】 路老主张健脾利湿应贯 穿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始终 , 并通过益气和营、 调和营卫分别治疗两例病人 , 病
S c h o o l o fMe d i c i n e i n Z h e j i a r t g U n i v e r s i t y f o C h i es n e Me d i c i n e . Ha n g z h o u ( 3 1 0 0 5 3 ) ,C h i n o ; 2 . C h i n a A c a d e m y f o T r a d i t i o n l a C h i es n e Me d i c i n e Ho s p i t a l f o

路志正医案

路志正医案

路志正医案(健脾和胃,养血安神定志治消谷善饥)章某,女,39岁。

初诊:2000-9-27。

饥不知饱反复发作2年。

患者15年前儿子2岁时,丈夫意外去世,遭受精神刺激,此后拼命工作,每天12小时左右。

2年前于下班回家途中突感饥饿难耐,进餐馆吃饭出现吃不知饱而狂吃,急送医院,诊为“糖尿病”,经输液治疗后出院。

此后坚持西药治疗,但仍反复发作,至今已10余次,无明显诱因症状逐渐加重,每次均需住院治疗,体重已由原来的50kg 增至85kg,曾间断服用中药,此次慕名求诊。

刻下:患者体形肥胖,行动自如,边进食边说话。

自诉饥饿感明显,多食不饱,口渴,乏力,睡眠不实,偶有心悸,大便日5~6次,不成形,月经量少,色淡。

其舌胖边有齿痕、舌苔白,脉细小数。

四诊合参,陆老认为该患者疾病源于精神刺激,又加上操劳过度,积劳成疾,辨证属脾胃失调,心脾两虚,治疗当健脾和胃,养血安神定志。

处方:太子参10g 炒白术12g 茯苓15g 生黄芪15g远志9g 炒山药15g 炒酸枣仁12g 龙眼肉6g木香10g(后下)丹参12g 苦参6g 生龙骨5g生牡蛎5g7剂,水煎服,日1剂。

二诊:患者饥饿感仍同前,食后似有饱胀感,乏力略改善,余症基本同前,舌胖边有齿痕,舌根苔稍厚,脉滑。

上方加炒枳实9g,继服7剂。

三诊:患者自诉进食后有饱感,距再次进食时间间隔延长,饥饿感仍同前,大便次数同前,惟已成形,月经已至,舌胖边有齿痕,脉滑。

原方去苦参,加当归9g,继服14剂。

四诊:患者症状均有缓解,原方基础上加减调理共60剂而愈。

【按】本例患者的知饥不饱是脾虚导致胃的腐熟和降浊功能失调,胃的功能太过,这两点是本病治疗的关键所在。

陆老治疗以调理中焦为主,方中太子参、黄芪、山药、茯苓、白术补中健脾,恢复脾胃正常的升降功能;酸枣仁、远志、龙眼肉、龙骨、牡蛎安神定志;丹参清心除烦;木香理气,苦参利湿,以防滋腻。

诸药共奏健中安神定志之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服药 7 剂后,关节肿痛减轻,触热不明显,便溏缓 解。上方加减继服 14 剂,诸症皆缓,随诊半年病情无 复发。 2.2 医案分析 《素问》“痹论”指出“:逆其气则病,从 其气则愈;不与风寒湿气合,故不为痹。”营行脉中,卫 行脉外,阴阳相贯,气调血畅,濡养四肢百骸、脏腑经 络。营卫和调,卫外御邪,营卫不和,邪气趁虚而入,失 其固外开阖作用,则出现恶风、自汗,筋脉失养,则头 痛、项背不舒。《类证治裁·痹症》也提到: “诸痹,良由 营卫先虚,腠理不密,风寒湿乘虚内袭,正气为邪气所 阻,不能宣行,因而留滞,气血凝涩,久而成痹。”若湿 热之邪外伤营卫,则表现为发热,烦而不安,关节红 肿、灼热、重着而屈伸不利。故路老着重强调营卫不和 在风湿病发病的重要作用。患者病程较长,且长期服 用药物,正气耗伤,脾胃内伤,故需益气健脾以扶正。 患者发病前曾住地下室,复感寒湿之邪,湿邪郁久化 热,痹阻经络,故患者关节肿痛,触热,口苦、口不干, 皆为湿热痹阻之证,治宜清化湿热。路老认为该患者 虚实夹杂,正邪相争时,宜使邪有出路,正亦易复[2],故 路老喜用黄芪桂枝五物汤以益气和营,合用宣痹汤以 清利湿热,宣通经络,此方标本兼顾,以达到“扶正不 留邪,祛邪不伤正”,共奏宣痹通络之效。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 1 益气活血,温经通络
临床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关节滑膜慢性炎症、 1.1 医案资料 患者,女,59 岁,2011 年 3 月 24 日因
关节的进行性破坏为特征。临床表现为关节疼痛、早 “全身关节疼痛 20 余年”初诊。20 余年前出现双手指
期残废,90%以上的患者累及手指近端指间关节,常导 关节疼痛,活动不利,渐至全身大小关节疼痛,有时晨
参考文献: [1] 王承德,沈丕安,胡荫奇.实用中医风湿病学[M]. 2 版,北京:人
民卫生出版社,2009:501. [2] 路志正.医林集腋[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42.
(收稿日期:2013-12-09)
852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 年 7 月第 38 卷第 7 期
路志正教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举例
JOURNAL OF ZHEJIANG CHINESE MEDICAL UNIVERSITY VOL. 38 NO.7 Jul. 2014
员晶 1 唐晓颇 2 姜泉 2
1.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杭州 310053 2.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清热祛湿、宣肺化湿、运脾燥湿、温肾化湿、清肝利湿; 温经通络。方以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药用生黄芪
清热五法,即清热解毒、清营凉血、清心泻火、清肃肺 18g,当归 12g,桂枝 12g,赤白芍各 12g,炙麻黄 6g,炒 承
胃、清暑益气;通络五法,即温经通络、宣痹通络、养血 白术 15g,淡附片(先)8g,细辛 3g,防风 12g,防己 15g,
摘要:[目的]总结路志正教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经验,更好地指导临床。[方法]通过分析路志正教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两例患者的病案资料, 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方面加以总结。[结果]路老主张健脾利湿应贯穿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始终,并通过益气和营、调和营卫分别治疗两例病人,病 人服药后关节肿痛较前缓解,食欲渐好,症状均有明显改善。[结论]路志正教授中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有显著疗效,值得参考学习。 关键词:路志正;类风湿关节炎;辨证论治;验案 中图分类号:R68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509(2014)07-0851-02 Professor Lu Zhizheng of Clinical Examples for the Treatment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Yuan Jing, Tang Xiaopo, Jiang Quan The Third Clinical School of Medicine in Zhejia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Hangzhou(310053), China; 2.China Academ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of the Guang'anmen Abstract: [Objective]To summarize professor Lu Zhizheng's clinical experience in the treatment of rheumatoid arthritis,in order to better guide clinic. [Method]By analyzing professor Lu Zhizheng's treatment of two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 of the medical record data, it summarized from the aspects of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Result]Professor Lu argued that invigorating spleen to remove dampness should be throughout the course of the treatment of rheumatoid arthritis.Two patients can reduce joint swelling and pain,improve the appetite gradually,and the symptoms were relieved obviously by replenishing qi and reconciling ying,adjusting ying and wei.[Conclusion]Professor Lu Zhizheng's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has significant curative effect,it is worthy of reference study. Key words:Lu Zhizheng; rheumatoid arthritis;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clinical examples
挛,双足趾关节变形,膝肘关节变形屈伸不利,四肢可
用治法有调理脾胃五法,即健脾益气、理脾和胃、运脾 化湿、醒脾健运、温脾散寒;补益五法,即调和营卫、益
见多处血管迂曲并呈瘀斑状。

路老感天命之年,尪痹竟达 20 年,形体虚羸,肢
气养血、益气养阴、补益肝肾、滋补肝肾;祛湿五法,即 节变形,治感棘手,宜仲景师方化裁。治以益气活血, 传
员晶,等:路志正教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举例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 年 7 月第 38 卷第 7 期
煎服,日 1 剂,早晚分服。泡洗方:浮萍 10g,独活 12g, 防风 12g,防己 15g,丹参 15g,马鞭草 30g,苏木 20g, 芒硝 30g,追地风 15g,制乳没各 8g,桃红各 10g,鸡血 藤 2g,7 剂,先熏后洗,注意水温,不宜太热,预防烫伤。
服药 7 剂后,关节肿痛减轻,晨僵较前缓解,怕冷 减轻,食欲渐好。上方加减继服,外洗方继用,诸症减 轻,随诊半年病情无加重。 1.2 医案分析 类风湿关节炎其主要病机为先天禀 赋不足。肝肾亏虚,营卫俱虚,复因感受风寒湿热之 邪,导致气血凝滞不通,痹阻经络,造成全身关节肿 痛。路老尤重视湿邪为痹。患者病程 20 年之久,伤气 耗血,损及肝肾,所呈现出本虚标实的特征,故治疗 时必须扶正,路老常用补气血、调脾胃、利关节。《金 匮要略》曰“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 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此 方适用肌肤麻木不仁,脉微而涩紧,患者周身关节刺 痛,四肢可见多处血管迂曲呈瘀斑 ,乃病程日久,瘀 血阻络。故路老选用黄芪桂枝五物汤以益气和营,以 桂枝芍药知母汤温经通痹,加之蜂房、全虫等以增强 通络逐瘀;路老注重调脾胃,必用白术等调理脾胃之 品。久病入络,同时配合活血通络之外洗方,内外同 用,以求速效。 2 益气和营,清热利湿 2.1 医案资料 患者,女,46 岁,2011 年 5 月 19 日患 者主因“周身关节痛反复发作 8 年”初诊。2003 年开始 出现周身多个关节(肩、肘,指、膝,颞、颌等)疼痛,伴晨 僵大约 1h,在外院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曾使用强的 松 10mg/次,1 次/d 大约 1 年,另服甲氨喋呤和柳氮磺 胺吡啶等,症状时有反复,春夏剧烈,秋冬好转;患者 居于北京,发病前曾住地下室,近日双膝及肘关节肿 痛,右侧明显局部皮温高,无发红,关节屈伸不利;纳 差,食后上腹胀满,大便溏,小便可;怕风寒,夏季阴雨 天关节疼痛加重,冬季减轻;口不干,口苦,睡眠可。证
通络、祛痰通络、滋阴通络;综合治法,喜用代茶饮和 全虫 6g,露蜂房 10g,炒三仙各 12g,忍冬藤 30g,川怀
中药熏洗。
—— —————— —————— — 通讯作者:姜泉,E-mali:doctorjq@
牛膝各 15g,佛手 9g,甘草 8g,生姜 2 片为引,7 剂,水
851
属禀赋不足,风寒湿邪侵袭,郁久化热。治以益气和 营,清化湿热,通筋活络。药用生黄芪 30g,桂枝 12g,当 归 12g,赤芍 12g,秦艽 10g,威灵仙 12g,地龙 12g,忍 冬藤 30g,山甲珠 10g,炒桑枝 30g,萆薢 15g,晚蚕砂 30g,松节 12g,连翘 6g,赤小豆 15g,川牛膝 10g,炒薏 米 30g,生姜 2 片为引,7 剂。水煎服,1 剂/d,早晚分服。
致关节破坏,同时可造成心、肺、肾等多脏器的损害[1]。 僵,夜晚疼痛加重,2006 年开始出现关节变形,屈伸不
类风湿关节炎属中医尪痹、厉节之范畴。《黄帝内 利,双小指发凉麻木,外院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