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教学案模板第8版(理化)
2023年—新版人教版八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案

2023年—新版人教版八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案前言本教案旨在为八年级化学上学期的教学提供指导和参考。
本教案根据新版人教版八年级化学上册内容编写,旨在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研究效果。
教学目标通过本教学,学生将能够:- 系统性地研究化学知识,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培养化学实验操作能力,掌握基本实验技能;- 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培养科学思维和方法。
教学内容本教案共包含六个单元。
第一单元:物质的组成1.1 物质的三态通过“水的三态”实验,让学生了解物质的三态和相变现象。
1.2 物质的组成介绍化合物和混合物的概念,研究化合物的组成和分类方法。
第二单元:空气和燃烧2.1 空气的组成通过实验和讲解,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掌握分离空气成分的方法。
2.2 燃烧和燃烧反应介绍燃烧的定义、特征和条件,研究燃烧的反应类型和方程式。
第三单元:溶液和晶体3.1 溶解和溶液通过实验和讲解,学生了解溶解和溶液的概念,掌握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3.2 晶体和晶体的制备介绍晶体的概念和性质,讲解晶体的制备方法和影响因素。
第四单元:酸、碱和盐4.1 酸、碱和盐介绍酸、碱和盐的概念,研究它们的性质和常见应用。
4.2 酸性、碱性和中性物质的检验通过实验和讲解,学生了解酸性、碱性和中性物质的检验方法和原理。
第五单元:金属材料与金属制品5.1 金属材料的常见性质和分类方法讲解金属材料的概念、常见性质和分类方法。
5.2 铁的生产和钢铁冶炼介绍铁的生产过程和钢铁冶炼的原理。
第六单元:非金属材料与非金属制品6.1 非金属材料的概念和分类方法介绍非金属材料的概念和分类方法,讲解非金属材料的性质和应用。
6.2 塑料和纤维的应用通过实验和讲解,学生了解塑料和纤维的性质和应用。
教学方法本教学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实验、讨论、小组合作研究等,以达到提高学生研究兴趣和实验操作能力的目的。
教学评估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本教案将采用多种教学评估方法,如平时成绩、实验成绩、课堂表现、小组合作研究评估等,全面了解学生的研究情况和反馈意见。
理化生实验教案模板(共5篇)

理化生实验教案模板〔共5篇〕第1篇:理化生实验总结理化生实验技能考核工作总结我校初中毕业生学业程度考试加试物理、化学、生物实验操作考核工作,在区教育《关于做好2023年初中毕业生学业程度考试加试物理、化学、生物实验操作考核工作的通知》的通知等文件精神指引下,以强化素质为核心,以加强学生理论操作技能、创新思维的培养,全面进步教学质量为目的。
统一安排,精心部署,在2023年5月18日下午,标准、平安、有序的对595名考生进展了考核。
现将考核工作总结如下:一、高度重视初中毕业生学业程度考试加试物理、化学、生物实验操作考核工作是施行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强化新课程理念的重要手段,学校领导对该项工作高度重视。
学校成立了考核工作小组,由教诲处制定详细的组织施行细那么,提早召开会议做好该项工作的前期准备组织工作,并明确任务,落实责任,保证了我校初中毕业生学业程度考试加试物理、化学、生物实验操作考核工作的顺利进展。
二、精心安排学校于5月17日召开考务安排会,教诲处对考核全程工作做了细致的安排,并强调了考试期间的平安工作。
为了保证考试顺利进展,考前,考务人员就精心布置了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检查了通风、采光、用电等情况,准备好了实验考核所需的一切仪器器材和药品,认真地进展了检查核对,保证了这些仪器设备质量可靠,计量准确,无平安隐患。
为了防止意外,出实验药品数量充足外,为每一道试题都准备了备用仪器和药品,制定了实验操作突发事故应急预案,并骋请了乡医院大夫,以便处理突发事故。
整个考核过程完全按照程序的要求,按成绩登记表将考生每12人编为一组,同一科目每次进展2组,并确定组号,学校装备一名检录老师,按每批次三科目2组,每组12人,提早10分钟点名,并核实考生身份。
考前10分钟工作人员组织考生以小组为单位进展抽签,确定题号,考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入考场指定考位,考生入场后监考老师根据学生成绩登记卡核对考生成绩登记卡信息。
1.1 化学真奇妙 导学案 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全一册化学

第一节化学真奇妙【学习目标】1.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能正确判断常见的变化类型。
2.通过生活经验的分析和动手实验,激发学生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的,初步形成物质构成的微粒观。
【学习重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以及两者的本质区别,学会判断一些常见的变化。
【学习难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学习过程】一、课前学习阅读教材,回答以下问题:1、化学改变了世界化学科学已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是与人类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要领域,如信息科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神奇的化学变化是物理变化;是化学变化3.物质构成的奥秘(1)化学上分别用符号、和表示氢原子、氧原子和水分子。
(2)世界上的物质都是由、等微小的粒子构成的。
(3)化学就是在_______、_______的水平上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
二、预习展示学习建议:认真学习,然后独立思考自主完成下面的关于水的组成的检测题,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定会有丰硕的收获!1.发生的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冰雪消融B.沙尘暴C.闪电引发的森林大火D.汽油挥发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发光发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B.固体变成气体一定是化学变化C.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D.有沉淀生成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3.教室中的下列物品由天然材料制成的是()A.陶瓷地板B.铝合金门窗C.玻璃D.木质桌椅4.下列变化中前者属于化学变化,后者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灯泡通电发光发热;瓷瓦破碎B.煤炭燃烧;水的蒸发C.酒精挥发;食物腐烂D.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铁生锈5.下列现象在物理变化中不可能产生的是()A.溶液变色B.发光、放热C.物种减少D.体积膨胀6.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有新物质生成。
八年级科学上册 1.1《地球上的水》教案 (新版)浙教版-(新版)浙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自然科学教案

地球上的水一、教材分析1.内容特点: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八年级上《科学》第一章第一节,本课是“地球宇宙和空间科学”主题2——人类生存的地球中的地球上的水体与“物质科学”中的主题——常见的物质中的“水”有密切联系,水作为一种重要资源,它对自然环境的形成和人类的生活、生产活动影响是非常大的,这也是学生容易体验和领会的,因此教材以“水”为主题形成了一个综合性章节,本节先认识水在自然界的分布和循环,知道世界和我国淡水资源的严重危机,以及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资源的措施,树立要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地球上主要水体的名称和分布,知道水的存在状态。
(2)能描述水体之间联系的途径,认识水体运动的基本特点。
(过程与方法)(1)通过交流探讨,体验水无处不在。
(2)通过读图分析等活动,发展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通过一系列的交流活动,发展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一系列挑战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不断的成功中养成对知识“乐学、乐用”的积极心向。
(2)通过对淡水资源分布、储量和水的重要性的学习,认识保护水资源的迫切性,树立节约用水的观念。
(重点)水的重要性及水循环的过程和特点(难点)水循环过程和产生原因二、学情分析学生在生活中对水的体验十分丰富,对于“水在哪里?哪里有水?”“所有动植物都离不开水”等都有丰富的感性认识。
并且在第一册中曾经学习水的三态变化、水与地球上生命的密切关系等知识。
学生经验体系中的这些关于水的知识片段是本节内容的学习基础。
从水在哪里→地球上的水是如何存在的?它们怎么转化?是什么力量促使它们转化?从所有动植物都离不开水→水对生命有多重要呢?这些问题在原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一定情境被提出来,会激发学生的内在求知欲。
通过学习本节内容学生头脑中关于水的零碎知识将起来,并在原有基础上更加深入,对各类水体的存在及其转化和循环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对于《生活中的水》这一课题有了一个整体的感知,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初中化学(全册)教案+板书

初中化学全册教案+板书教案编写要求:1. 每个章节包括学习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课堂练习和板书设计。
2. 教学内容要紧扣教材,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
3. 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4. 课堂练习要具有针对性,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教学重点。
一、第一章:化学科学的基本概念1. 学习目标:了解化学的科学内涵、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掌握物质的组成、分类和命名;理解分子、原子、离子、元素、化合物等基本概念。
2. 教学重点:物质的组成、分类和命名;分子、原子、离子、元素、化合物等基本概念。
3. 教学难点:物质的分类和命名;分子、原子、离子、元素、化合物等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4.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实例分析法。
5. 教学步骤:(1)引入新课,介绍化学的科学内涵和研究对象。
(2)讲解物质的组成、分类和命名。
(3)讲解分子、原子、离子、元素、化合物等基本概念。
(4)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5)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练习:(1)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A.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B. 所有物质都可以分为分子、原子和离子。
C.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D. 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2)选择题:选择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
A. 分子、原子、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B. 化合物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C. 物质的分类只有化合物一种。
D. 元素是构成分子的基本粒子。
7. 板书设计:物质的组成、分类和命名组成:分子、原子、离子分类:纯净物、混合物命名:化学式、名称分子、原子、离子、元素、化合物等基本概念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化合物: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二、第二章:化学物质的性质和变化1. 学习目标:了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本质;掌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别;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
八年级物理上册 1.1长度时间的测量教案(附教材分析和教学反思)(新版)新人教版)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材分析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而测量是各种实验的基础。
学生了解一些测量的初步知识,掌握一些测量的基本技能,是他们学习物理的必要准备。
本节介绍的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
本节内容由“长度的单位”“长度的测量”和“时间的测量”三部分内容组成。
教材首先说明测量的重要性、测量单位的意义,统一测量单位的道理,并引出国际单位制。
接着介绍长度的单位,以及它们的换算关系。
再介绍常用的测量工具,最后通过实验活动使用刻度尺和计时工具。
按照《课标》要求,本节应让学生通过对长度和时间这两个物理量的了解,了解国际单位制并学会基本的测量方法。
使学生懂得人的直觉有时不可靠,要对物体的某些情况进行定量的描述,必须用仪器来测量。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和时间的单位;2.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3.知道测量有误差及减小误差的方法.过程与方法1.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长度和时间的方法;2.通过实验,学习刻度尺和停表的正确使用方法.3.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了解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简单的测量知识,体会测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养成细致、严谨的学习习惯;2.认识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养成对科学技术的热爱.◆教学重难点重点: 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使用停表测量时间.难点:测量长度时读取估计值.◆课前准备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刻度尺(量程0~1m,分度值1cm)、钢卷尺(量程0~2m,分度值1mm)、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石英钟、电子手表、J1202机械停表(精确度0.1s)、J1202电子停表(精确度0.01s)等.学生用:刻度尺(量程0~15cm或0~20cm,分度值1mm)、铅笔、金属块、J1202机械停表(精确度0.1s)、J1202电子停表(精确度0.01s)等.◆教学过程一、课件导入教师活动 1课件展示,展示几个有趣的“视觉错视”实例。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1《探索勾股定理》(教案)

5.培养学生的数学审美观念:让学生感受勾股定理及其应用的美,激发他们对数学美的追求和热爱。
本节课将紧扣核心素养目标,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宗旨,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勾股定理:包括定理的表述、记忆方法及其在直角三角形中的应用。
-学会运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如求直角三角形的第三边长,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等。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勾股定理的基本概念。勾股定理是指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的平方等于两直角边的平方和。它是解决直角三角形相关问题的重要工具,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等领域。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如何使用勾股定理计算直角三角形的第三边长,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反思
今天我们在课堂上一起探索了勾股定理,看着学生们积极参与,我感到非常欣慰。我发现,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学生们对勾股定理的兴趣被成功激发,他们在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中表现出了很高的热情。这一点让我深感欣慰,也证明了我的教学策略是有效的。
然而,我也注意到,在理论讲解和案例分析过程中,部分学生对勾股定理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尤其是对定理的推导过程感到困惑。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理解程度,尽量用更直观、更生动的方式讲解,以便帮助他们更好地消化吸收。
举例解释:
-在探索勾股定理的推导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如何从多个具体实例中抽象出一般性规律的问题。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总结,帮助他们理解归纳与推理的方法。
物理化学实验电子教案

物理化学实验电子教案第一章:实验基本原理与安全1.1 实验基本原理1.1.1 介绍物理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如热力学、动力学、电化学等。
1.1.2 解释实验原理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1.2 实验安全1.2.1 强调实验安全的重要性,包括防火、防爆、防毒等。
1.2.2 介绍实验中可能存在的危险物质和危险操作,以及相应的预防措施。
第二章:实验器材与操作2.1 实验器材2.1.1 介绍实验中所需的器材,如烧杯、试管、移液器等。
2.1.2 说明器材的选择和使用方法。
2.2 实验操作2.2.1 讲解实验的基本操作,如称量、溶解、搅拌等。
2.2.2 演示实验操作的步骤和技巧。
第三章: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3.1 数据处理3.1.1 介绍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如平均值、标准差等。
3.1.2 讲解数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的评估方法。
3.2 数据分析3.2.1 解释实验数据与理论之间的关系。
3.2.2 分析实验结果,探讨可能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4.1 实验报告结构4.1.1 介绍实验报告的基本结构,包括封面、摘要、引言等。
4.1.2 讲解实验报告的格式和规范。
4.2.2 分析优秀实验报告的特点和优点。
第五章:实验案例分析5.1 实验案例选择5.1.1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实验案例,如经典的物理化学实验。
5.1.2 介绍实验案例的背景和实验目的。
5.2 实验案例分析5.2.1 分析实验案例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
5.2.2 讨论实验结果的意义和应用。
第六章:热力学实验6.1 实验目的与原理6.1.1 解释热力学实验的目的,如测定物质的比热容、反应热等。
6.1.2 介绍热力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如能量守恒、热力学第一定律等。
6.2 实验设备与操作6.2.1 介绍热力学实验所需的设备,如量热器、温度计等。
6.2.2 讲解实验设备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6.3 实验数据分析6.3.1 解释热力学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如温度校正、热量计算等。
6.3.2 分析实验数据与热力学理论之间的关系。
【精品初三化学】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导学案8-1.1

九年级化学学科导学案学习内容第八单元(章)第 1 课(节): (第_1__课时)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 1 了解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以及它们的合金;认识金属物理性质方面的相似和不同之处;正确认识物质用途的决定因素;2 结合教材文字解说和插图说明并联系日常生活准确认识金属物理性质的相同点和不同之处;学会综合分析物质的用途的决定因素;3感受和体会化学及物质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保持和增强学习化学的强烈欲望。
重点:金属物理性质的相似点与不同之处;综合分析物质用途的决定因素;难点:准确认识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时间分配导课 2 分、自学 8 分、探究交流 15 分、小结 3 分、巩固 12 分学习过程学案(学习过程)导案(学法指导)自学新知1、学习引导(1)三种常见金属(2)金属物理性质(3)金属用途的决定因素2、新知导读(1)金属材料包括以及它们的;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三种金属,它们的认识先后是;(2)金属物理性质相似之处有:a 常温下一般为,有金属光泽;b 大多数金属呈;c 有良好的;d 一般密度;e 熔点。
也存在不同的各自特征:例如,铜是紫红色,金是黄色:汞是液体;金属的导电性、导热性、密度、熔点、硬度等物理性质差别也很大。
(3)物质的用途很大程度上由物质的决定,同时还需要考虑、、、,以及的影响等多种因素。
探究交流参照课本教材第4页讨论题合作探究问题导入: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一定见识了用来烧水煮饭的锅,但从人体健康角度考虑提倡使用铁锅不主张用铝锅,你知道这是为什么?要知道答案就得学习有关金属方面的知识,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简单介绍有关金属知识。
今天我们首先来学习的是金属材料第1课时。
指导学生自学课本第2页至第4页内容。
填写学案中“新知导读”部分的空白。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各组长作好记录并把大家的观点统一归纳出来,做好发言准备。
展示纠错: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并给予激励性评价。
预设讨论结果:1、铁的硬度比铝大,且铁的密度比铝大;2、银的价格比铜高,学习过程展示纠错:积极发言把自己的看法和认识说出来和大家分享。
科教版自然科学教案第八册教案

科教版自然科学教案第八册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并运用科学名词以及相关概念,如物质的三态、物质的性质等;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探究的能力;3.启发学生的创造力和逻辑思维能力;4.能够合理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过程;2.物质的性质。
教学难点:1.学生对物质的三态以及转化过程的理解;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板书工具;2.实验仪器和材料;3.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1.教材;2.笔和纸;3.实验报告。
教学过程:一、导入(约10分钟)1.教师通过简单的问题或情景导读,引起学生的兴趣。
2.教师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物质的三态现象。
二、新课讲解(约15分钟)1.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物质的三态以及转化的示意图,并解释其中的相关概念。
2.教师通过示范和实例告诉学生物质的三态变化是如何发生的。
三、实验探究(约20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观察实验。
例如,教师将一瓶冷水放在桌上,询问学生该瓶水的状态是什么。
然后,教师加热该瓶水,再次询问学生其状态是否发生了变化。
2.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实验结果以及对应的物质状态的改变。
四、小组合作探究(约20分钟)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设计一个与物质三态相关的实验。
2.教师提供必要的实验材料和器材。
3.学生进行实验,并在实验过程中记录重要观察现象和结论。
五、归纳与总结(约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将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记录在纸上。
2.学生展示他们的实验成果和心得体会。
3.教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适当的点评和回应。
六、作业布置(约5分钟)1.教师布置作业,并告知作业提交截止日期。
2.学生记录作业并准备离开。
评价方式:本节课教案主要通过帮助学生理解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探究能力,启发学生的创造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提问、展示、实验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相关概念,同时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通过实验、讨论和总结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2024年七年级地理上册1.1经纬网定位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此外,我在案例分析环节中发现,学生们对于如何运用经纬网进行定位和导航还存在一些困难。因此,我计划在这一环节中,更多地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让学生们能够亲身体验并实践如何使用经纬网进行定位和导航。
答案:例如,给出经纬度(30°N,120°E)和(30°N,130°E),学生需要通过经纬网计算这两个地点之间的距离。
4.题型四:经纬网路径规划
题目:给出起点和终点,要求学生使用经纬网规划从起点到终点的最佳路径。
答案:例如,给出起点经纬度(20°N,100°E)和终点经纬度(40°N,120°E),学生需要通过经纬网规划出从起点到终点的最佳路径,并计算路径的长度或所需时间。
2.题型二:经纬网方向判断
题目:给出一个地理位置,要求学生使用经纬网判断该位置的方位。
答案:例如,给出经纬度(40°N,70°W),学生需要通过经纬网判断这个位置相对于参考点(如原点或已知的特定地点)的方向。
3.题型三:经纬网距离计算
题目:给出两个地理位置,要求学生使用经纬网计算两个地点之间的距离。
5.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展示,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并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6.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地理空间观念。
教学反思与改进
teaching reflection and improvement
首先,我在导入环节的提问中发现,学生们对于经纬网的实际应用还不够了解。因此,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更多地引入实际案例和情境,让学生们能够更直观地理解经纬网的重要性。
1.1 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同步实用备课教案(部编版)

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第1课时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一、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国家权力属于人民;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教学难点:人权理想变成现实。
二、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阅读课文第二页“运用你的经验”并播放视频《播放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视频》思考:请你谈谈你对碑文的理解(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教师总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法律地位。
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活动一:阅读材料阅读教材第 3页材料,思考解决问题。
1.思考:(1)宪法序言的这段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新中国成立以后,人民是如何确认奋斗成果的?教师归纳:(1)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事业成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战胜许多艰难险阻而取得的。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确立了在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形成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我国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领导人民实施宪法法律,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
中国共产党要履行好执政兴国的重大职责,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
目标导学二:国家权力属于人民阅读课文材料解决问题1.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教师归纳:宪法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人民当家作主必须有经济基础做保障。
(二)政治制度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报告企业职工代表大会表决方案年满18周岁的学生村民参加村务公开会投票选举人大代表3.思考:公民在通过哪些途径和形式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学生分组讨论,小组代表发表本组的看法。
提示:广大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4.教师归纳:宪法规定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
基础化学第八版第一章新名师一等奖公开课教学课件

第一节 基础化学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四、化学和医学、药学的关系
HOCH2 O H CH HC H C C OH OH H
脱氧核糖 deoxyribose
O
O PO O
HOCH O 碱基 CH HC C C OH OH H O
O PO O
HOCH O 碱基 CH HC C C OH OH H
腺嘌呤
adenine
词头名称 符号
exa 艾[克萨] E
peta 拍[它] P
tera 太[拉] T
giga 吉[咖] G
mega 兆
M
kilo 千
k
hecto 百
h
deka 十
da
因数
10-1 10-2 10-3 10-6 10-9 10-12 10-15 10-18
词头名称
deci 分 centi 厘 milli 毫 micro 微 nano 纳[诺] pico 皮[可] femto飞[姆托] atto 阿[托]
物质
实物:具有静止质量, 化学的研究对象。
场: 没有静止质量,不属于 化学的研究对象 。
第一节 基础化学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 物质的例子
实物(substance) :
星球
汽车
场(field) :
无线电波(电磁场)
分子 光子
第一节 基础化学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二、化学的分类
第一节 基础化学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三、化学是一门中心学科
4.20×103(三位有效数字), 4.200×103(四位有效数字)。
第三节 有效数字
一、有效数字的概念
• 表示倍率、分率的数,凡定义给定的值、 国际协议的值等,不带有误差者,称为准 确值(exact number),不受有效数字位数 限制。
鲁教版化学八年级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1.1化学真奇妙教案

第一节化学真奇妙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对生活、生产、科研等方面的重要性;知道化学有助于人类认识自然、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认识化学有助于促进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联系实际体会化学科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认识化学科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教学重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化学实验现象的观察。
三、教学难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四、教学教具化学教学的多媒体素材;演示实验:镁条、酒精灯、火柴、坩埚钳、石棉网、试管、试管架、胶头滴管、镊子、氢氧化钠溶液、酚酞试液、稀盐酸、锌粒、硫酸铜溶液。
五、教学方法自学研究法、讲述法、讨论法、实验探究法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过程八、板书设计第一节化学真奇妙一、化学改变了世界1.天然材料:如木材、石料、棉花等2.人工制造材料(化学制品)如:塑料、玻璃、纤维等。
二、神奇的化学变化1.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如:物质的燃烧,粮食酿酒,食物腐烂等。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如:矿石粉碎,冰雪融化等形状、状态发生的变化。
观察活动天地1-2实验1—实验4:现象:3.化学变化的特征:有新物质生成。
4.化学变化中常伴随的现象:发光、放热、颜色变化、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
5.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关系:本质区别: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联系:在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但在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第一节化学真奇妙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认识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相信化学为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将继续发挥它的伟大作用。
2.掌握:化学变化的能量观——化学变化会放出或消耗能量;化学研究的目的观——利用化学反应可获得新物质或能量;化学的科学价值观——化学科学的两面性;绿色化学观。
3.知道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初步建立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
有机化学第八版教学设计

有机化学第八版教学设计概述本文档是有机化学第八版教学设计,旨在提供一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有机化学的概念和基础知识。
这个教学设计主要面向有机化学初学者,适用于各类教育机构。
目标本教学设计的目标是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有机化学的概念和基础知识。
教学大纲第一章有机化学概论本章主要介绍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有机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有机化学的实验方法。
第二章烷烃本章主要介绍烷烃的结构、性质、化学反应及烷烃的制备方法。
第三章烯烃本章主要介绍烯烃的结构、性质、化学反应及烯烃的制备方法。
第四章烃的衍生物本章主要介绍乙醇、苯、醛、酮等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化学反应及制备方法。
第五章醇、酚、醚本章主要介绍醇、酚、醚的结构、性质、化学反应及制备方法。
第六章胺本章主要介绍胺的结构、性质、化学反应及制备方法。
第七章羧酸、酯、酰氯、酰胺本章主要介绍羧酸、酯、酰氯、酰胺等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化学反应及制备方法。
第八章多官能团化合物本章主要介绍多官能团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化学反应及制备方法。
教学设计课前预习让学生在课前阅读教材相关章节,并做好准备工作,以便在课上更好地跟上进度。
课上教学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通过讲解、示范、实验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有机化学的概念和基础知识。
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做好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测试、作业评分、期末考试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以便纠正和完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总结有机化学第八版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初学者更好地掌握有机化学的概念和基础知识。
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有机化学的内容。
北师大版初中八年级化学全一册(京版)全套教案

北师大版初中八年级化学全一册(京版)全套教案教案是教师教学的重要工具,能够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流程,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档提供了一套针对北师大版初中八年级化学全一册(京版)的教案,旨在帮助教师有效备课和开展教学活动。
教案概述- 学科:化学- 年级:八年级- 版本:北师大版- 出版社:京版教案内容本套教案全面涵盖了初中八年级化学全一册的所有章节和知识点。
每个教案都包含了以下信息:- 课时编号:用于标识每节课的序号;课时编号:用于标识每节课的序号;- 教学目标:明确课程目标,指导教学内容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明确课程目标,指导教学内容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详细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包括重点知识点和概念;教学内容:详细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包括重点知识点和概念;- 教学流程:详细描述教学活动的步骤和时间分配;教学流程:详细描述教学活动的步骤和时间分配;- 教学资源:提供教学所需的教材、练题和其他辅助材料;教学资源:提供教学所需的教材、练习题和其他辅助材料;- 教学评价:设定教学评价方法和标准,帮助教师评估学生的研究情况。
教学评价:设定教学评价方法和标准,帮助教师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通过使用这套教案,教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掌握化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科学思维能力。
使用须知- 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对教案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修改;-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教学资源和评价方式;- 教师应确保教学评价公正客观,并提供适当的反馈和指导。
通过使用这套教案,相信您能够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学习成果。
祝您教学顺利!。
初三化学教学教案:8

初三化学教学教案:8课型:新授课课时布置:1课时教学目的:1、经过日常生活中普遍运用金属资料等详细事例,看法金属资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开展的亲密联络。
2、了解罕见金属的物理性质,知道物质的性质很大水平上决议物质的用途,但还需思索价钱等要素。
3、看法合金,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以及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普遍的用途。
重点、难点:1、知道物质的性质很大水平上决议物质的用途,但还需思索价钱等要素。
2、看法合金。
教学方法:阅读解说、讨论。
教学进程:导课:我们家中的很多日常用品都是由金属制成的,泥了解金属资料吗?氢大家阅读——先生阅读:书:P2-3。
先生讨论:书P3讨论题。
先生分组讨论后交流回答。
师问:经过上述讨论,能得出什么结论?知道物质的性质很大水平上决议物质的用途,但还需思索价钱、资源、运用能否便利以及废料能否易于回收和对环境的影响等多种要素。
过度:我们在生活中用的金属制品都不是纯金属,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来学习第二个效果——一、合金请同窗们阅读关于合金的初步引见。
演示实验解说:合金与纯金属在物理性质上的差异。
提问:经过上述阅读和实验,你知道了合金的哪些特点以及它比纯金属的优越性的。
先生回答以下效果。
化学技术社会:阅读并想象外形记忆合金的用途。
小结:本节课我们知道了金属有很多共同的物理性质;物质的性质很大水平上决议物质的用途,但还需思索价钱、资源、运用能否便利以及废料能否易于回收和对环境的影响等多种要素;合金的强度和硬度普通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好,抗腐蚀功用也更好,合金往往有更普遍的用途。
课堂练习:书P8 1、2、3作业:课本P8-94、5、6课后记:本节内容复杂、贴近生活,先生学得比拟轻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个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1-3将一个小铃铛放入水中摇响或将两块石头放入水中击打,你听到声音了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声音是一种波
实验:观察音叉振动激起的水波
说明水波是由于产生的。
【联想】声音的产生?
你的收获
通过与水波的类比说明声音是一种__________。
自学P9-10,思考:
1、怎样描述声波?
2、人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四、估测声音传播的快慢
实验: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需要时间吗?
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南京市南化第二中学“三一五激智课堂”教学案(第8版)
学科:物理年级:初二备课人:储成林备课日期:2014/8/30
课题:§1.1声音是什么
课标要求
目标1、2、3、4、5
学习
目标
1、认识声音的产生
2、知道声音传播的条件
3、知道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4、知道声波具有能量
5、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2、你能在生活中找出哪些能说明声音具有能量的例子?
学生活动:
一、(学生)活动1.1探究声音的产生
A.试一试:请同学们拿出一张纸,试试看,你可以用那些方法使这张纸发出声音?比比看,谁的方法多?谁的方法与众不同?
类似地怎样使一根橡皮筋、一个笔帽、一杯水发出声音呢?
B.想一想:上述物体发声与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特征?
C.做一做:请同学们将手指放在喉咙发声处读书,声带在振动吗?
学生活动:
按P8图1-2请同学们将衣架悬空挂在绳的中央,注意衣架不接触人体,同组两位同学合作,一人提衣架,另一人用笔敲衣架,你听到了什么?
如果用绕有细绳的食指堵住双耳,重复上述操作,你听见的声音与前一次有何区别?
举例子
举例子
巩固练习设计与反馈评价
学习
重点
目标1、2、3、4
学习
难点
目标4
学情分析
1、学生对“声音”很熟悉,但是学生并不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以及声音靠什么传播也不清楚。
2、学生对声音是一种波也不了解,甚至有的学生很难理解声音是一种波。
学生课前活动
准备衣架,纸杯等
学生自主学习内容
1、让学生用手捂住喉咙,感受声音的产生
2、阅读:声音是一种波
1、我们生活中哪些现象或事实能支持你的猜想?
2、如何估测声音的速度?
3、声音在不同介质传播的速度相同吗?
【注】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 m/s;在水中的速度约为1500m/s;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约为5200m/s。
五、声音具有能量
1、声波能使物体振动,利用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石头”,这些表明声具有_________,这种能量叫做____________。
3、讨论如何测声音的速度
学生合作学习内容
1、利用衣架(课桌)来体验固体传声
2、利用小铃铛或者两个小石块探究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
3、谈论探究声音具有能量
实验准备
教学过程:
授课人:
(二次备课)
教师活动:引入:每天我们都可以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那么声音是什么呢?
演示:敲响的音叉使水花溅起;
此实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1-4抽气盘附钟罩
猜想:空气被抽出时钟声有什么变化?实验结果如何?
当空气全被抽出,玻璃罩内形成真空,能否听到声音?_____________。
此实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通过分析探究过程可知:声音可以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传播,但不能在___________中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结论:声音是由于物体__________产生的.
我们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能发声,都可作为_____________。
讨论:二胡、笛子、鼓等发出的声音主要是有哪个部分振动产生的?
二、活动1.2声音能在固体、液体、真空中传声吗?
自测互评:1、2、3、4
补偿
措施
学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用:1、2、3、4、5
教学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