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亡羊补牢》教案
三年级《亡羊补牢》教案

三年级《亡羊补牢》教案第一篇:三年级《亡羊补牢》教案2008—2009学年度这两个字都是“穴”字头。
注意:“窿”字在书写时,这里的一小横可不能忘记。
3、导入:当出现了窟窿的时候,该怎么办呢?今天,我们一起大家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亡羊补牢》二、学习课文(课件:出现一个羊圈,上面有一个窟窿)话外音:现在,一个养羊人的羊圈上出现了一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里叼走了一只羊。
(板书:少了一只羊)养羊人是怎么做的?1、请同学们自己阅读这个故事,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并划出你不懂的地方。
2、分节朗读课文,检查自学情况。
3、学生质疑。
(谁提出的问题最有思考性?)4、根据学生的问题,讨论解疑:⑴ 词语(“亡羊补牢”暂时不考虑解释)⑵ “街坊”(提示:指名一个学生问“你家住在哪里?”“谁家和他住在同一条街上(或小区)?”,“‘街坊’就是_____________。
”)⑶ “后悔”出示课文中的原句。
理解:他后悔什么?为什么会后悔?回答后,给课件配音:如果你是街坊,会对他说些什么?你是养羊人,听了街坊们的劝告后,会怎么想?(如果像你一样就好了,可惜这个养羊人__________)(板书:不听劝)(课件:有个窟窿的羊圈前,养羊人与一个街坊在一起),再男女生对读对话。
⑷ 谁知夜里,狼又从这个窟窿里叼走了一只羊。
(课件演示)(板书:又少一只羊)现在,你有没有理解“后悔”的意思呢?(板书:后悔)“不该不接受”早知道,当初就____________________,“不该不”,两个“不”说明他真的很后悔。
羊连丢了两只,你是养羊人,心里也会_____________,试试看,将养羊人心里的话读出来(指名读、齐读)(引读)转念一想,__________。
于是,他是怎么做的?__________。
结果怎样?__________。
结合理解“从此”:“此”表示“此时、此地”,“从此”就是从“____________”开始。
他怎么补的?补得怎么样?(课件:羊圈修补得结结实实的)(板书:堵上窟窿;羊再也没有丢失)再朗读这段话,注意突出这些词。
《亡羊补牢》教案(15篇)

《亡羊补牢》教案(15篇)《亡羊补牢》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本课生字的读音结构,并能给生字组词,理解含义。
2.理解本课词语的含义,并能用词语造句。
3.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含义,并能实际运用课文里的重点句型:过程与方法:1.借助图片字词典及教材,学习每个生字词语的读音及含义。
练习使用工具书,提高自学能力。
2.通过对词语的学习,学习并理解课文。
3.学习重点句型,练习造句,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主动学习的兴趣.2.教育学生要热爱劳动,才能创造美好生活。
教学重点:1.掌握生字词语的读音结构偏旁,并会组词。
2.理解词语含义,能用词语造句,并能实际运用重点句型。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心思想。
4.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寓言、亡羊补牢、窟窿、堵、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
5.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两个寓言故事。
教学难点:1.理解词语含义,并能实际运用.2.理解课文内容,总结中心思想。
3.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涵的道理。
引导学生在体会寓意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教学手段:教科书插图,生字和词语卡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讲解法,启发引导法,合作探究法,示范例举法,练习法。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课文一(词语、生字)课型:词语课、生字课课时目标:1.掌握生字词语结构、偏旁及含义。
2.能为词语造句,并能实际运用。
教学过程:导入:谈话,提问方式导入新课教学过程:一、问答导入师:今天我们学习《亡羊补牢》,齐读课题。
师:你们知道什么是寓言吗?(很有道理的故事)师:蕴涵着道理的故事。
(它的特点就是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讽刺某种人。
)寓:寄托,包含的意思;言:讲道理则:相当于篇师:那我们要怎样学好寓言?(学习道理)板书:道理)师:除了学习道理,还要学习什么?一开始就学习道理吗?(要知道故事)板书:故事)师:今天我们掌握好这两点就能学习好课文。
《亡羊补牢》优秀教学设计6篇

《亡羊补牢》优秀教学设计《亡羊补牢》优秀教学设计6篇《亡羊补牢》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
下面是小编准备的《亡羊补牢》教学设计,欢迎阅读。
《亡羊补牢》优秀教学设计篇1教材分析《亡羊补牢》是一个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故事情节简单有趣,都把深刻的道理寄寓在短小的故事之中,故事浓缩成了一个常用的成语,给人启发与教育。
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位养羊人第一次丢羊后,街坊叫他修羊圈、堵窟窿,养羊人认为羊已经丢了,不用修羊圈;第二天他又丢了羊,才后悔没有听街坊的劝告,于是赶快动手把窟窿堵上,把羊圈修好。
从此,他的羊再也没有丢过。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
教学目标1、认识“亡、牢、则”等生字,会写“亡、牢、钻”等八个生字,会写“亡羊补牢、劝告”等4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亡羊补牢”这个成语的意思。
3、比较句子的不同,能体会词语“赶紧”在句子中的作用。
一、导课(由“亡”字导入)孩子们,上课之前呢,我们先来猜一猜这是什么字?出示“亡”指示字,黄色部分是一只手,但这不是一只普通的手,而是一个战士的手。
战士手上拿着一个盾甲,准备干什么呢?(征战)可敌军太多,打不过敌军,就要用手上的盾甲掩护自己逃离。
在逃亡过程中,会丢失自己的国土,就是亡国,甚至连自己的生命也会丢失,就是死亡,这就是“亡”字。
我们再来看一个字(出示牢象形字)从前,有个人养了很多牛,他一个人看不过来呀,怎么办呢?他围了一个大大的栏圈,把牛都关在里面,这个字呢就是“牢”,就是关牲畜的栏圈,关犯人的地方就是“监牢”我们要把学习的知识记牢,就是“牢固”后来有了关犯人的监狱这层意思。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和这两个字字有关的寓言故事《亡羊补牢》。
二、初读课文,感知。
1、检测读文(师正音)其他同学边听边标出自然段,并思考:在这个故事中,“亡”是死亡还是丢失呢?(标自然段,理解“亡羊”)2、读完课文,我们知道了“亡羊”的意思是(指名答:羊丢失了)三、品读课文,理解内容。
亡羊补牢教学设计(优秀5篇)

亡羊补牢教学设计(优秀5篇)很多时候,我们做事一定要有计划,有准备,别等到亡羊再补牢,那就为时已晚了。
小编为朋友们精心整理了5篇《亡羊补牢教学设计》,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亡羊补牢篇一寓言二则《亡羊补牢》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亡羊补牢"这个成语的意思。
2、理解寓言内容,正确回答课后问题,懂得寓言的寓意。
3、练习用"从此"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发表感想。
教学用具:录象、自制教学幻灯片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
1、说出"掩耳盗铃"的意思。
2、回忆学习"掩耳盗铃"的方法。
图文结合理解内容反复朗读悟出道理联系分析加深理解二、讲读第一则寓言-----《亡羊补牢》(出示课题)1、释题: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
亡羊补牢---羊丢失后修理羊圈。
2、分节读文,质疑。
纠正读音:街坊坊读轻声:窟窿窿读轻声质疑:3、看录象,思考问题,理解大意。
那个养羊人丢失第一只羊后,听了街坊的劝告是怎样想的?(用------划出)结果怎样?当养羊人第二次丢失羊后,他是怎样想的?(用~~~~划出)结果怎样?4、细读课文,归纳寓意。
幻灯出示:"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a:把这个反问句换成肯定句:羊已经丢了,修羊圈没有用。
b:问:修羊圈有没有用?为什么?(修了羊圈就不会再丢羊了,有用而且一定要修。
)c:比较句子:"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羊已经丢了,修羊圈没有用。
"(反问句语气更强,突出了养羊人根本没有想到后果,执迷不悟。
指导朗读,用毫不在意的语气读出。
范读,个别读,齐读。
)d:讨论如果你是养羊人,你会怎样做?过渡:由于养羊人没有你们正确的想法,所以就出现了又丢了一只羊的结果了。
出示句子: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
第12课《寓言二则亡羊补牢》教案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寓言故事《亡羊补牢》的基本情节、寓意和实际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寓言故事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学会运用寓言道理。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故事情节的理解和寓意提取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理解“亡羊补牢”的含义,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寓言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角色扮演活动。这个活动将演示故事中的情节和道理。
6.实践创新: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运用所学寓言道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寓言《亡羊补牢》的故事内容,掌握故事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学习并掌握本课生字词:牢、羊、丢、修、告诉、后悔、邻居、劝告等。
-理解并运用词语:寓言、亡羊补牢、后悔、劝告,明白它们的含义和在故事中的具体应用。
-在理解词语环节,教师通过具体语境举例,让学生明白“亡羊补牢”指的是事情出了问题后及时采取措施挽回损失的道理。
2.教学难点
-理解寓言的深层寓意,即事情发生后要及时补救,避免更大的损失。
-培养学生从故事中抽象出一般道理的能力,学会举一反三。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尤其是对寓言这种文学体裁的理解。
-激发学生的思考,使其能够将寓言的道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亡羊补牢教案(优秀8篇)

亡羊补牢教案(优秀8篇)《亡羊补牢》的教案篇一设计理念寓言故事篇幅短小,内容浅显,寓意深刻,教学时应充分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自学、讨论、交流、品读、实践等教学活动,理解内容,感悟寓意,从而陶冶情操,培养健全的人格。
教学目标1、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并能组词、扩词。
2、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了解两则寓言的意思,并从中受到启发。
3、有主动学习寓言的愿望。
教学重点会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教学难点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寓意。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动物头饰、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一、谈话情景导入1、祖国文化博大精深,丰富多彩,有语言精湛、意境优美的唐诗宋词;有形式固定、意思精练的成语,还有约定俗成的俗语、谚语。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叫寓言。
2、板书课题:寓言两则。
借助拼音读课题。
3、寓言是通过一个小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道理的文学体裁,本节课我们学习《坐井观天》。
4、媒体出示:(小鸟飞来落到井沿上,一只青蛙坐在井里)师解说图像。
5、青蛙和小鸟见面了,它们说些什么,让我们走进课文去听听吧。
一边看着书,一边听录音。
二、自由读课文、自主识字1、自由读课文,标出生字。
2、借助汉语拼音,认读生字。
3、小组交流:说说你用什么方法识记生字。
4、教师检查识字情况:抽读、正音、齐读。
5、指导书写“此”、“渴”(可让学生交流)。
6、勾出文中生词,并读几遍。
三、熟读课文、理解内容、体会寓意1、释题:坐井观天。
质疑:谁坐在井里看天,看到的天是什么样?2、齐读课文,边读边想:小鸟和青蛙为什么事而争论不休?3、小组讨论:(1)青蛙和小鸟为什么事而争论?(2)青蛙和小鸟各自认为天有多大,理由是什么?4、汇报交流。
5、媒体出示青蛙和小鸟争论的对话。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分角色读,通过读、议、评,体会句子的意思。
6、你认为青蛙和小鸟谁对谁错,为什么?7、实践活动:用白纸卷成一个小筒,从筒的一头看天。
交流体会,从而理解青蛙认识事物的局限性。
《亡羊补牢》的教案(5篇)

《亡羊补牢》的教案(5篇)《亡羊补牢》的教案1教学目标:1、会读课文中的4个生字,一个多音字;会写“窟窿”“叼”等字。
2、能够流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亡羊补牢》的故事。
3、理解“亡羊补牢”“劝说”等词语的意思,结合生活实际初步体会寓意。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一〕理解“寓言”的意思1、可以说说我们学过哪些寓言故事。
2、也可以说说寓言故事有什么特点。
〔二〕揭题解题1、今日我们来学习一那么寓言故事,题目是《亡羊补牢》。
2、你知道每个字的意思了吗?理解“亡”和“牢”的字意。
引导理解题意。
二、初读感知1、自学课文:读准字音,想想课文哪些句子写“亡羊”,哪些句子写“补牢”?2、沟通:课文讲那个牧羊人丢了几次羊?找出第一次发觉丢羊和丢羊缘由的句子。
板书:发觉指导:读准多音字“圈”,范写“窿”提示第11笔,“叼”的最末一笔是什么?找出第二次发觉又丢羊和丢羊缘由的句子。
板书:发觉再次书写“窟窿”和“叼”3、找出牧羊人“补牢”的句子。
板书:赶快没丢过4、讲故事大意:用上“发觉……发觉……赶快没丢过……”三、体会寓意〔一〕抓“劝”切入,初知寓意1、牧羊人第一次丢了羊,邻居曾经怎样劝他?找出句子,理解“邻居”。
2、“劝”和“说”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劝”指发觉别人的问题,让别人改正〕3、练读对话。
假如说第一次丢羊是个意外,那么第二次是什么缘由?4、看图说话,看到牧羊人用劲地修补羊圈,这回邻居们在说什么?〔假如……幸亏……〕5、小结:牧羊人不听劝说,继续丢羊,听了劝说,不再丢羊。
可见,做错了事听听别人的劝说,实时改正是多么重要。
〔二〕抓“劝”开展,理解寓意1、老师用白话讲《战国策》庄辛劝说楚襄王的故事。
《亡羊补牢》的故事最早来源于古时候的一个“劝说”故事。
战国的时候,有个叫庄辛的大臣发觉楚王成天不理朝政,东游西荡的。
庄辛很担忧,对楚王说:假如再这样下去的话,楚国必将灭亡。
楚王不听,结果5个月以后,秦国兵打进来了,楚王吓得没了方法,赶忙请庄辛出主意,庄辛说了许多话,其中一句就是:“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小学语文亡羊补牢教案(优秀3篇)

小学语文亡羊补牢教案(优秀3篇)《亡羊补牢》教学设计篇一一、揭题导入。
1、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寓言故事,故事的题目叫“亡羊补牢”。
谁来读。
2、请给“亡”组词,“死亡、灭亡”,请给“牢”组词。
“监牢、坐牢”。
师:那“亡羊补牢”里的“亡”、“牢”是什么意思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故事,读了故事你就会明白的。
二、初读解题。
1、自由地去读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下面老师请几位小朋友来读读课文,其他小朋友想一想“亡、牢”的意思。
3、读着,读着,你们知道“亡、牢”的意思了吗?①你说,哦,“亡”是丢失的意思,因为被狼叨走了,养羊人的羊丢失了。
②“牢”的意思呢?→你说,是指羊圈,羊圈就是羊住的地方。
对,街坊说的修羊圈就是补牢。
③那“亡羊补牢”连起来就是丢失了羊后去修羊圈。
三、精读。
1、那养羊人共丢失了只羊?(对两只),请你找出句子读一读。
2、你读,出示句子:“一天早上……叨走了。
”“第二天早上……叨走了。
”第一句这句话里生字很多,“羊圈”的“圈”是个多音字,还有一种读音是圈quān,圆圈的圈。
窟窿,要注意读好轻声,齐读。
全班一齐读这两句话。
3、读着读着,你知道了什么?你说。
对呀,羊丢失的原因,主要是羊圈破了个窟窿→这该死的窟窿让他丢失了两只羊,太可惜了,谁来读。
4、养羊人丢了第一只羊,又丢了第二只羊,其中还有别的原因吗?你说,对他不听街坊的劝告。
师“街坊”就是指谁?(邻居)下面就请同桌同学一人当街坊,一人当养羊人来演一演,说一说,开始练习。
展示表演读:看了他们的表演,你们有什么要说的吗?生1:这位街坊在劝别人,让人感觉到他的真诚。
生2:街坊的劝说让人感到他非常担心谁再来当当街坊劝一劝。
养羊人表演得怎样?生1:→养羊人在说这句话时感受到无所谓,满不在乎的谁再来说一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意思就是说……你说,对,意思就是不用修羊圈了。
哪两位孩子还愿意来表演。
5、养羊人不听街坊的劝告,不修羊圈,结果养羊人丢失了两只羊后,他心里可能怎么想,怎么做呢?展开你们的想象生1:如果我丢失第一只羊后马上修羊圈,就不会丢失第二只羊了。
《亡羊补牢》教学设计优秀3篇

《亡羊补牢》教学设计优秀3篇《亡羊补牢》教案篇一【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看图猜寓言1、孩子们,喜欢读故事吗?今天,我们来做一个好玩的游戏:看图猜故事。
依次出示6张故事图片(守株待兔、狐假虎威,自相矛盾,滥竽充数,刻舟求剑,井底之蛙)2、齐读成语。
同学们课内、课外读过的故事可真不少!我一起来读一读吧。
3、师小结揭题:这些故事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寓言。
“言”就是语言、故事,“寓”就是蕴藏在故事中的道理。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九课《寓言两则》。
书写题目,指导“寓”“则”(注意“寓”的笔顺)(板书课题:9寓言两则)。
4、揭示课题:“则”是量词,《寓言两则》就是两个寓言,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寓言《亡羊补牢》(贴板书:亡羊补牢)二、教授方法,读懂题意(一)读一读——读文知事1、读故事前,老师先来检查大家生字预习情况。
(1)强调“圈”多音字的读音。
(2)读好轻声词:窟窿街坊盘缠结结实实。
会写:窟窿叼走劝告羊圈(多音字)街坊(解释意思)后悔(3)学生提醒大家注意生字中易错笔画:读的很准确,同学们会写这鞋子吗?标红的字都是课后生字,谁来提示一下大家哪些字容易错。
师相机指导“窟窿”的书写。
这里面笔画最多的`要数——窟窿这个词了,观察这个词我们发现他们的部首都是“穴”。
师评:窟窿就是孔,洞的意思。
这两个字都是形声字,上面的“穴”表形。
我们一起写一写这个词。
笔画多,要紧凑。
2、写生词:现在咱们动笔写一写这个词,看谁写的又对又好!(硬笔描红)3、同学们自由读一读亡羊补牢这个故事,注意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
(1)有的同学读得很流利,看来字词都掌握的很好了。
现在谁来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个故事。
(2)出示——亡羊补牢,结合字典和课文内容,理解亡与牢的意思。
知道故事的内容,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课题。
“牢”在故事中指(羊圈),“亡”呢?(指生说,出示字典意思,选义,指导学生看注释①)。
小结:谁来概括一下这则寓言的意思?你看,故事的题目就是故事的主要内容,多有意思呀!(二)品一品——品文析人1、指生读。
亡羊补牢课文教案

亡羊补牢课文教案【篇一:《亡羊补牢》教案设计】《亡羊补牢》教案设计甸沙关学校:赖成英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本课重点词语,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
2、能正确流利读地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寓言故事。
3、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体会寓言所蕴含的道理,懂得做错了事要及时纠正。
教学重点:1、对“亡”“牢”“亡羊补牢”意思的理解。
2、理解寓言包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一、图画导入,引出课题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幅图,请大家看大屏幕(出示羊、羊圈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呀?师讲解:古时候人们把这种养牲口的圈就叫牢。
2、古时候围绕着羊和牢还发生过一个故事呢,这个故事的名儿就是一个成语,你知道是什么吗?(生说:亡羊补牢,师板书:亡羊补牢)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寓言故事,请大家齐读课题。
4、释题。
亡:丢失。
牢:羊圈。
二、读通课文,解决字词。
1、自读课文。
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争取把课文读通顺,遇到难读的字词多读几遍。
2、解决字词。
请看大屏幕,老师把课文中的几个词语请到了上面,谁能来读一读。
亡羊补牢街坊羊圈窟窿叼走劝告后悔(针对学生的情况老师适时引导)①多音字和轻声字。
②理解“街坊”和“窟窿”的意思。
谁知道街坊的意思?窟窿呢?(“窟窿”都是穴宝盖,与洞穴有关,并指导写法。
)三、深入学习,理解寓意。
1、默读课文,思考:养羊人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会丢?(丢了两次羊,因为羊圈破了。
)2、学习第1~4自然段。
(1)小组合作探究:找出养羊人两次丢羊的原因,在文中画出相应语句。
(2)全班交流:a、第一次丢羊的原因: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那只羊叼走了。
b、谁能用上“因为......所以......”来说说第一次丢养的事?c、句式练习:出示填空:小文今天没来上学,原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亡羊补牢》优秀教案(通用9篇)

《亡羊补牢》优秀教案《亡羊补牢》优秀教案(通用9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亡羊补牢》优秀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亡羊补牢》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能够正确读写。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则寓言故事。
3.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重点难点:在感受寓言揭示的形象、了解寓言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言的寓意。
教学过程:一、提问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寓言吗?你们读过寓言故事吗?(板书:寓言)“寓”,是寄托的意思(板书);“言”,讲道理。
寓言的意思就是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使人受到启发和教育。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则寓言。
两则就是两篇的意思。
我们先来学习第一篇:亡羊补牢。
2.读题,谁知道“亡”、“牢”分别是什么意思?(“亡”的意思是失去。
“牢”畜的圈。
)3.谁能连起来把题目解释一下?(羊丢失以后修补羊圈。
)二、初读课文。
1.画出课文中的生字生词,不明白的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解决。
2.边读边思考,这则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三、检查复习。
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音,提醒学生应注意的问题。
读音方面:“羊圈”的“圈”是多音字,在本文中读“juàn”,不要读成“quān”。
“窟窿”的“窿”读轻声。
字形方面:“叼”:左右结构,左边最后一笔是“提”,不要写成“撇”。
“悔”:左右结构,左边是“忄”不要写成“十”右下方是“母”字,不要把两点写成竖。
“修”:左右结构,右下方是“三撇”,不要写成“三点”词语解释:叼走:衔在嘴里拖着。
街坊:邻居。
劝告:说服,讲清道理,使人感动听从。
后悔:懊恼过去做得不对。
四、学习课文内容,理解寓意。
1.出示课件,思考:《亡羊补牢》写的是一件什么事?(养羊人第一次丢羊后,不听街坊的劝告,第二天又丢了羊。
亡羊补牢教案3篇亡羊补牢的教案

亡羊补牢教案3篇亡羊补牢的教案下面是我整理的亡羊补牢教案3篇亡羊补牢的教案,以供借鉴。
亡羊补牢教案1《寓言两则》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鲁教《五四》版)三年级上册《寓言两则》中第一则寓言故事《亡羊补牢》。
目标依据相关课标陈述:总目标最接近表述: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文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语文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第二学段最接近目标表述:1、有初步的独立识字的能力。
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
2、能使用硬笔熟练的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5、能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6、能用普通话交谈。
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
相关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虽然已经接触过很多寓言故事,但学习的时候并没有接触到怎样学习寓言,以致能自学的能力。
但小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复述能力,可以在引导学生复述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领悟寓言故事的道理,学会方法,并学以致用。
小学生想象力丰富,但表达能力有限,可以引导学生模仿故事情节,从而体会人物性格,这是符合三年级学生的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同时能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目标:1、学会12个生字的音形义。
正确读写“寓言、亡羊补牢、羊圈、窟窿、叼走、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则寓言故事。
3、了解寓言故事的特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重点: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寓言故事。
难点: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评价活动设计1、概括文章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2、通过朗读,能体会寓言故事中人物形象。
3、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三年级下册语文《亡羊补牢》教案

三年级下册语文《亡羊补牢》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亡羊补牢》。
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的含义,能够进行简单的解释。
掌握一些常用的成语和谚语,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思考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成语和谚语进行口语表达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明白做错事后要及时改正。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课文《亡羊补牢》讲述了一个故事,告诉人们在做错事后要及时改正,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故事中发生了一系列的事件,包括羊丢失、修补羊圈等,通过这些事件来引导学生思考和理解故事的主题。
2.2 生词和短语:课文中有几个生词和短语需要学生掌握,如“亡羊补牢”、“羊圈”、“及时”等。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来理解和记忆这些词语。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教师可以通过讲述一个与课文相关的故事或事例,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人们在做错事后要及时改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3.2 朗读和背诵: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学生通过多次朗读和背诵,熟悉课文内容,理解故事的主题。
3.3 理解和解释:教师引导学生解释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故事的情节和道理。
学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或回答问题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朗读、回答问题和讨论等。
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4.2 作业和测验:布置相关的作业和测验,测试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程度。
评价学生的作业和测验成绩,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文本:提供课文《亡羊补牢》的文本,包括生词和短语的解释。
课文文本可以通过教材或相关资源获取。
5.2 多媒体资源:使用多媒体资源,如图片、视频或音频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课文内容。
《亡羊补牢》优秀教案(优秀9篇)

《亡羊补牢》优秀教案(优秀9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亡羊补牢》优秀教案(优秀9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亡羊补牢》教案篇一教学内容:小学语文人教课标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寓言二则》中的第一篇寓言《亡羊补牢》教学理念:重视教师主导地位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把读书、识字、学词、理解道理融合在一起。
结合低年级的特点,在读中学习生字,在句中学习词语,读书与识字相结合,以读代讲,在读中体会领悟。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的朗读寓言并能背诵寓言。
3、理解课本的内容,懂得寓言的寓意。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朗读和学习字词,能把这个故事将给别人听。
难点:理解寓言的寓意。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师:同学们还记得在二年级时学习的两则寓言吗?你最喜欢哪则寓言?说说为什么?今天老师又给大家带来一则寓言,请同学们打开书看34页、35页,说出这一则寓言的题目。
老师板书题目:【评】“温故而知新”,由学生学过的两则寓言引入,有利于唤起学生对寓言的原始感知,便于在新的学习中迁移运用,拓展新知。
二、课题质疑,激发兴趣师:看到这两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教师将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疏理。
【评】爱提问是学生的天性,努力让学生在课堂上敢提问、会提问,不仅是教学的需要,更是发展个性的需要。
同时,教师信任、鼓励的语言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自由发展的平台。
三、初读寓言,识字学词1、初读寓言,自主识字。
同学们借助拼音读通寓言,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识记本课生字2、检查识字,巩固方法。
(1)指名读寓言,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大屏幕出示本课要求认识的5个生字:窟窿叼劝缠①指名读准字音、组词,并运用词语练习说话。
②交流识字方法。
③指导写字。
④练习书写汉字。
【评】中年级是学生巩固、运用识字方法的重要阶段,通过让学生介绍、交流识字方法,可丰富他们的识字手段,树立独立识字的信心,为最终能自主、独立识字奠基。
三年级寓言亡羊补牢教案

三年级寓言亡羊补牢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寓、则”等 10 个生字,会写“亡、牢”等 6 个字,会写“亡羊补牢、劝告”等 4 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亡羊补牢”这个寓言故事。
3、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能用自己的话讲述“亡羊补牢”的故事。
2、教学难点理解寓言故事蕴含的道理,并能联系生活实际加以运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有趣的寓言故事,名字叫《亡羊补牢》。
(板书课题)2、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有什么疑问吗?(引导学生提出“亡”和“牢”的意思)(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
出示生字词:寓、则、亡、牢、圈、钻、叼、坊、悔、此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强调“圈、钻、叼”的读音3、理解词语“亡羊补牢”的意思。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亡”是丢失的意思,“牢”是羊圈的意思。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指名回答,教师相机引导并概括:课文讲了一个养羊人第一次丢了羊,街坊劝他修羊圈,他不听,结果第二天又丢了羊,他后悔没听街坊的劝告,于是赶快把羊圈修好,从此再也没丢过羊的故事。
3、学习第 1 自然段指名读第 1 自然段,思考:养羊人丢了几只羊?为什么会丢羊?引导学生从“一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少了一只。
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这句话中找到答案。
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养羊人的惊讶和后悔。
4、学习第 2 自然段街坊看到养羊人丢了羊,是怎么劝他的?养羊人又是怎么回答的?指名分角色朗读街坊和养羊人的对话。
理解街坊的劝告:“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引导学生体会街坊的关心)理解养羊人的回答:“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养羊人的不以为然)5、学习第 3 自然段第二天,养羊人又丢了羊,他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引导学生从“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羊又少了一只。
《亡羊补牢》教学设计6篇

《亡羊补牢》教学设计6篇《亡羊补牢》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这则寓言。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
3、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即时改正,就不算晚。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关注点一、播放动画激趣:教师播放《亡羊补牢》这则成语故事。
学生观看后,思考:“亡羊补牢”的意思。
“亡羊补牢”的理解二、理解题意。
看了故事之后,你知道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什么意思吗?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2、指名解疑。
亡:丢失。
牢:关牲口的圈,在文中指羊圈。
“亡羊补牢”的意思:丢失了羊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
学生思考回答题意理解三、初读课文,学习字词教师出示朗读要求: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标出自己不懂的生字。
教师强调重点、难点的生字。
如:多音字“圈”的读音及“窟窿”、“街”等字的字形。
(将重点字帖在黑板上)学生朗读掌握难点生字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
四、指名朗读,交流疑问教师指名朗读,同时提出要求:通过听读,你对课文有什么质疑?学生可能问道: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养羊人对街坊的劝告,开始是怎么想的?后来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结果怎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解决疑点。
学生交流自己的疑问引导学生紧扣课题五、课后延伸如果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后果?学生交流意见正确即可六、教后小结今天我学到了什么?今天我的收获是什么?学生交流意见正确即可板书设计:亡羊补牢丢失羊圈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即时改正,就不算晚幼儿园大班教案篇二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年、月、日的概念,感知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了解一年有12个月,一个月有30(31、28)天,一年共365天。
2、通过游戏,知道日历等是记录或查看日期的工具,学习查看他们的方法。
小学《亡羊补牢》的教案(通用11篇)

•••••••••••••••••小学《亡羊补牢》的教案(通用11篇)小学《亡羊补牢》的教案(通用11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亡羊补牢》的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亡羊补牢》的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认识2个生字,掌握2个多音字。
2、透过多种形式地读,理解课文资料,体会寓言蕴含的道理。
3、懂得就应听取他人的劝告,及时改正错误的行为。
教学重难点:理解词语的意思,理解寓言揭示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引入新课1、出示课题,这是个成语,让我们一齐来读一遍。
(学生齐读)2、这个成语中,你有不理解的字吗?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此刻你明白这个成语的意思了吗(学生尝试解释)4、从这个课题,你明白了什么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自由回答、提问)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1、教师范读课文,注意听准生字的发音。
2、自由读课文,读后把本课的生字带词读一遍。
3、检查自学效果:(1)选取正确的读音窟窿(kū lóng;kū long)废窿(lóng long)街坊(fāng fang)坊本(fāng fang)圆圈(quān juàn)羊圈(quān juàn)钻研(zuān zàun)钻石(zuān zuàn)重点强调:多音字在意思上的区分。
你是怎样来区分的指名汇报透过查字典区分多音字的不同意思。
(2)强调字形,理解字意“窟窿”都是穴字头,所以和洞有关。
注意“窿”字的“生”上面有一横。
“街坊”:你家有街坊吗街坊就是邻居的意思。
三、通读课文,理解资料1、本课的生字、生词我们都弄清楚了,此刻你能读课文吗(指名读课文)大家思考:这篇寓言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用一句话概括)板书:第一次第二次2、羊是怎样丢的呢默读课文的1—4自然段,思考:第一次丢羊是什么原因?第二次丢羊又是什么原因?学生结合问题自由回答:第一次丢羊是因为羊圈有个窟窿。
《亡羊补牢》教案

《亡羊补牢》教案《亡羊补牢》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学会12个生字,理解“盘缠”“把式”等词语。
2、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这两个寓言故事。
3、能懂得两则寓言所蕴涵的寓意。
【教学重难点】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课前准备】1、教师:挂图,生字词卡片。
2、学生:收集寓言。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东西丢了你会怎么办?(营造良好的环境,让学生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则寓言《亡羊补牢》,看它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齐读课题。
解题(结合预习):“亡”是什么意思?“牢”又指什么?二、感知全文自读,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三、细读理解课文1、第一自然段:⑴ 过渡:羊为什么少了一只?是怎样丢的?⑵ 理解“窟窿”“羊圈”的`意思。
(此二词虽简单,但学生的经验积累和生活状况让他们还不能比较准确的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故需引导孩子观察、感受。
)⑶ 想一想,说一说养羊人此时的心情。
(可表演)2、第二、三、四自然段:⑴ 那个人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⑵ 你认为这个人的做法对不对?你打算怎样劝他?(小组表演,教师要借机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⑶ 那个人听劝告了吗?结果如何?(引导学生品味两个“又”字。
)3、第五自然段:⑴ 看到羊又丢了,养羊人的心情又如何?他现在是怎样做的?读一读,勾一勾。
⑵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四、提示寓意,拓展思维1、讨论从养羊人的经历中,你吸取了什么经验?(引导学生说出寓意。
)2、你认为这个养羊人是个怎样的人?说出理由?(可引导学生进行辩论。
)五、指导书写生字重点提示:“窿”字不要丢一横,“叼”字最后一笔是提。
六、作业把《亡羊补牢》这个寓言讲给父母听。
第二课时一、谈话导入从家里到学校,一般情况下,你愿意多走路还是少走路?是的!我们一般都不愿意多走路浪费时间,但有一个人明明该往南走,他却偏偏要往北走,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他是太聪明了吗?咱们现在就去看一看!二、感知大意1、自读《南辕北辙》这则寓言,看看自己能读懂什么?还有哪些不懂?做上符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下册《亡羊补牢》教案
三年级下册《亡羊补牢》教案
这次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9课《寓言两则》之一的《亡羊补牢》。
我准备从教材,教法,教学设计和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说。
一、说教材
《亡羊补牢》这篇课文选自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寓言二则》中的一则。
这个寓言故事内容浅显易懂,故事情节简明有趣,但寓意深刻。
选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是让学生了解寓言表达上的特点,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结合本组课文的训练意图和我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亡羊补牢”,以及这个成语的意思。
3、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体会寓言所蕴含的道理,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寓言故事。
根据教学目标和本课的内容、特点,我确定了本课的重难点为: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寓言故事。
二、说教法
1、选择教法,明确思路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以及自主合作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标的重要的理念。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体现新课标的三维目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富有活动的语文课堂。
教学本课,我采用了情景教学法和点拨法。
三、说教学设计:
一、题目切入,引发期待:
(设计理念:以题目切入,紧扣题眼“亡”“牢”,既激起了学生的阅读期待,又使学生意识到相同的字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表达的意思会发生变化。
)
二、学习字词,了解大意。
1.提出要求,学生自读课文,
2.出示生字词:认读,集体纠正。
重点指导:多音字:圈
(设计理念:字词疏通为课文的理解扫清了障碍。
)
三、深入学习,理解寓意.
1. 朗读课文,掌握故事主要内容。
2. 指导重点句式,把握人物形象。
(1)养羊人和街坊的对话。
(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出示句子: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2)第二次丢羊后养羊人的想法。
(转换句式)
★出示投影: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
(设计意图:通过对重点句式的指导,使学生明白了反问句、双重否定句这些特殊句式在表达中的独特作用;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加深了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把握,为揭示故事寓意做好了铺垫。
)
四、创设交流情景,揭示故事寓意。
在特意创设的情境里学生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更容易进入角色。
在“修”与“不修”的后果对比中,寓意的揭示自然是水到渠成。
试用“亡羊补牢”的道理处理问题,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亡羊补牢的重要性,深化了寓意,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四、说板书设计
根据课程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这次板书。
在整个板书内容的设计中,我充分遵循生成的规律,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由故事的起因、经过到结果,循序渐进,逐层深入,从而揭示小故事,大道理。
力求通过板书让孩子们能根据板书的内容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