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胸腔闭室引流术操作规范

合集下载

胸腔闭式引流操作规程

胸腔闭式引流操作规程

胸腔闭式引流操作规程
一、术前准备
1.评估:了解患者病史、体征及实验室检查,判断患者能否耐受手术。

2.备齐手术器械和药品。

3.患者准备:做好解释工作,取得患者的合作。

二、麻醉
根据患者情况和手术要求,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

三、切口
根据引流部位的不同,选择合适的切口位置。

一般采用局部麻醉,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手术操作。

四、置入引流管
1.根据切口位置,将引流管置入胸腔内。

2.引流管的末端连接水封瓶,使胸腔内的气体和液体能够通过引流管排出。

五、固定引流管
1.将引流管固定在胸壁上,防止引流管脱落。

2.保持引流管的通畅,防止堵塞和扭曲。

六、缝合切口
1.逐层缝合切口,确保无出血和漏气。

2.再次检查引流管是否通畅,防止术后堵塞。

七、术后处理
1.保持水封瓶的高度,使胸腔内的气体和液体能够顺畅排出。

2.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和量,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3.保持切口的清洁和干燥,避免感染。

4.根据患者情况,逐渐进行康复训练,促进肺功能的恢复。

八、康复指导
1.指导患者进行呼吸锻炼,促进肺功能的恢复。

2.告知患者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以免引起气胸复发。

3.定期随访,了解患者恢复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胸腔闭式引流操作流程

胸腔闭式引流操作流程

实验六胸腔闭式引流【目的】排出胸膜腔内气体、液体、重建负压,使肺复张。

【用物准备】治疗车、治疗盘、水封瓶、弯盘两只(内装无齿镊二把,PVP碘棉球四只、消毒纱布一块),血管钳二把、外用生理盐水、开瓶器、胶布、别针、污物筒.【操作步骤】1.戴帽子、口罩,洗手.2.在治疗室内检查封瓶包消毒日期,打开水封瓶包,检查水封瓶有无破损..3.连接水封瓶引流管.4.向瓶内倒入外用生理盐水,长管置在液面下1~2cm,检查水封瓶的密闭性。

保持直立位,并用胶布在瓶外做好水平面标记。

5.将所备用物放置治疗车上。

推至病人床旁,向病人解释取得合作。

6.正确放置引流瓶。

瓶的位置与胸腔间距60~100cm。

7.检查伤口,松开别针,注意保暖,挤压引流管,暴露胸腔引流管接口处,并接弯盘用二把血管钳夹住胸腔引流管近端。

8.消毒接口处,并正确连接引流管。

9.检查引流装置是否正确,放开血管钳,再次挤压胸腔引流管,观察水封瓶内水注波动情况。

10.妥善固定,安置病人,整理用物.记录引流液量、色、性状。

【注意事项】1.严格无菌操作,水封瓶每日更换。

2.任何情况下引流瓶不能高于病人胸部.3.要避免引流管受压、折曲、滑脱及阻塞,保持引流通畅。

4.要保持引流系统密封,胸壁伤口在引流管周围要用凡士林纱布包盖严密。

如水封瓶破损,要立即夹住引流管,另换水封瓶。

5.如病人呼吸改善引流管无气体排出,24小时引流液小于50ml,脓液小于10ml,肺完全复张,可考虑拔管。

6.拔管后要观察病人有无气急情况,皮下气肿或气胸.7.一次性胸腔引流装置,方法同前。

参考说明书。

胸腔闭式引流的操作方法

胸腔闭式引流的操作方法

胸腔闭式引流的操作方法胸腔闭式引流是一种用于胸腔积液或气胸的治疗方法。

它通过胸腔引流管将积液或气体引流出胸腔,恢复胸腔正常的大小和功能。

操作过程如下:1. 患者准备:患者要先做好相关的检查,包括胸部X线、超声或CT等影像学检查,以明确积液或气体的性质和数量,确定引流的部位和大小。

2. 准备工具和材料:准备好所需的引流器具和材料,包括引流管、引流瓶、一次性手套,消毒剂、无菌注射器、消毒布等,并将其放在无菌的工作台上。

3. 患者体位:根据积液或气胸的位置,选择合适的患者体位。

通常采用坐位,将患者的前臂交叉放在头顶,使受损侧胸腔呈竖直位置,有利于引流。

4. 术前准备:患者手臂内侧部位给予局部麻醉,清洗皮肤,并进行无菌巾覆盖。

操作人员戴上一次性手套,进行手消毒并穿着无菌手套。

5. 穿刺操作:找准穿刺点,一般选择于胸腔下缘第7或第9肋间隙。

用一次性刮刀或针划开皮肤,然后用无菌注射器注入适量的局部麻醉药物,麻醉皮肤和软组织。

6. 穿刺引流管:用无菌注射器抽取1%碘伏溶液,扩张刺破处,再用针头或针管扩张引流通道,确保引流通畅。

然后选用合适的引流管(软质胸腔引流管或硬质胸腔引流管),进行管道的插入。

7. 固定引流管:将引流管插入到胸腔中,然后将引流器与引流管相连,打开引流器的阀门,确保引流管与引流器连接紧密,没有漏气现象。

用透明固定贴固定引流管的位置。

8. 引流操作:在引流器中的引流瓶内加入适量的无菌注射用水或生理盐水,用以建立引流联通。

使用一次性注射器,连接到引流瓶的注射管道,慢慢抽吸引流瓶内的气体,建立负压,促进积液或气体的排出。

9. 引流观察:术后,观察引流瓶中引流液的性状、颜色、量等,并记录相关数据。

对于液体过多或气体排出不畅时,应调整引流的负压等操作参数,确保引流顺利进行。

10. 引流护理:根据引流器上的压力标示,定期观察引流管通畅情况,并定时的更换引流瓶,将排出的液体暂时保存以备后续的实验室检查。

11. 引流拔除:在引流液量明显减少,并经影像学或临床判断确保病情稳定之后,可考虑拔除引流管。

胸膜腔闭式引流术操作标准

胸膜腔闭式引流术操作标准

胸膜腔闭式引流术—、目的(一)引流胸膜腔内积气与积液,纠正呼吸和循环障碍。

(二)保持胸膜腔内负压,促使肺复张。

(三)消除残腔,预防胸膜腔感染。

二、适应证、禁忌证(一)适应证。

1.气胸:中等量以上的气胸。

2.大量的胸腔积液:用穿刺抽吸方法一次难以抽吸净,需反复抽吸者。

3.血胸:难以自行吸收或难以用穿刺抽吸法消除的血胸。

4.脓胸:量较多,脓液粘稠或合并有食管、支气管瘘者。

5.乳糜胸。

6.开胸手术后多做闭式引流。

(二)禁忌证。

1.非胸腔内积气、积液,如肺大疱、肺囊肿等禁用。

2.肝性胸水,持续引流可导致大量蛋白质和电解质丢失(相对禁忌证)。

3.结核性脓胸,持续引流可导致引流管口长期不愈及混合感染(相对禁忌证)。

4.凝血功能障碍有出血倾向者(相对禁忌证)5.体质衰弱、病情危重、难于耐受操作者。

(相对禁忌证)三、实施要点(一)术前准备。

1.查对患者,说明目的,并签知情同意书。

2.确定引流部位,根据X线胸片、CT等影像学资料以及超声检查协助定位,并行胸部叩诊、听诊进一步证实,尤其是局限性或包裹性积液的引流。

3.张力性气胸应先穿刺抽气减压。

(二)操作步骤。

1.根据患者病情采取合适体位。

2. 0.5%腆伏消毒局部皮肤3遍,消毒范围为引流部位周围15cm,戴无菌手套,铺无菌洞巾。

3. 2%的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

4.在胸壁引流部位皮肤做一小切口(肋间切开插管法2〜3cm、套管针置管法1〜2cm)。

5.以中弯血管钳伸入切口,贴近肋骨上缘向深部逐渐分离。

6.肋间切开插管法以血管钳夹住胸腔闭式引流管经胸壁切口插人胸腔,插管深度以管端在胸腔内3〜4cm为宜。

套管针置管法经套管针置入胸腔引流管,引流管以管端在胸腔内3〜4cm为宜。

7.紧密缝合切口,固定引流管,局部皮肤消毒,覆盖无菌纱布,胶布固定。

8.术后整理用物、分类收集医疗废物。

9.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交待注意事项,洗手、记录。

四、注意事项(—)术前应向患者说明操作的目的,以消除患者顾虑。

胸腔闭式引流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胸腔闭式引流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胸腔闭式引流护理技术操作规程目的:引流出胸膜腔内的积气、积液;重建胸膜腔内的负压,使肺复张。

评估:1.患者病情、意识状态、合作程度。

2.检查引流管管道是否密闭、引流管是否通畅。

3.看引流管位置,引流液量、色、性状及水柱波动及漏气情况。

接到医嘱处置并查对,洗手、戴口罩。

准备:用物胸腔闭式引流装置1套、无菌生理盐水1瓶、爱尔碘、标签、污物缸、排液缸、棉签、开瓶器、无菌剪刀、无菌持物钳2把、75%酒精棉球缸、无菌弯盘、治疗巾、手套、2把止血钳、固定夹。

操作流程:常规检查准备用物:打开胸瓶外包装,用无菌剪刀剪开内包装,取出胸瓶,打开瓶盖;常规检查并打开生理盐水瓶盖,消毒瓶口与瓶颈,用无菌持物钳打开瓶盖,冲洗瓶口,将液体正确倒入胸瓶内,拧紧瓶盖,将引流管与胸瓶上的长管相连接,使长管浸入水中3-4cm,在标签上注明日期、时间、责任者,在沿水封瓶的水平液面上贴上,放于治疗车上备用;打开无菌弯盘外包装,用无菌持物钳打开弯盘,夹取75%酒精棉球备用。

备齐用物,携用物至床旁。

评估病房环境:安静、清洁、适宜操作。

核对床号、姓名(你好,请问你叫什么名字,张宁),我看一下你的手腕带好吗?张宁,你做剖胸术后一天了,术中给你放置了一根胸管,这根胸管主要是引出胸腔内的积液及积气,重建胸腔内的负压使肺复张,现在我们根据医嘱重新给你更换一下胸瓶,在更换过程中,请你不要紧张,如果有什么不舒服,请你及时告诉我好吗?我看一下你的胸管情况好吗?充分暴露引流管,注意保暖,张宁,你伤口疼吗?你的伤口敷料清洁、干燥、管道密闭、水柱波动良好、引流液呈淡血性、量也不多、大概100ml,请你咳嗽一下,无气泡溢出,无漏气,将胸瓶放于安全处。

张宁,现在我要为你操作了,请你配合一下好吗?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充分暴露引流管,将引流管固定于床旁,手消。

打开治疗巾并铺于引流管下方,取两把止血钳双重对夹于近心端,将内盛500ml生理盐水的胸瓶放于安全处。

引流管固定于床旁,打开弯盘放于治疗巾上,手消、戴手套,消毒引流管的接口处,消毒方法以接口处为起点向上距离大概10cm,再向下10cm,分离接头,再次消毒接头处,方法以接口处为起点环形消毒,消毒完毕与胸瓶引流管相连接,连接完毕再次检查管道是否密闭,确定密闭后松止血钳,再次检查引流管是否通畅,水柱波动良好,张宁请咳嗽一下,好,无水泡溢出、无漏气,胸瓶放于安全处,收拾用物。

胸腔闭式引流操作标准

胸腔闭式引流操作标准

胸腔闭式引流操作标准
1. 为患者准备胸腔闭式引流器、手套、消毒剂等器材;
2. 将患者放置在半坐半卧位或侧卧位,背部及肩部应垫高,使其舒适、放松;
3. 充分消毒护士双手,戴上手套;
4. 将胸腔闭式引流器沿着患者腋中线或胸骨的中线切口插入胸腔,深度一般为10-15厘米;
5. 将引流管附着于患者的胸壁上,并确保引流管经过体壁后呈水平或略低于患者心脏位置,调整引流器的气囊,固定引流管和气囊;
6. 将胸腔闭式引流器的引流管与集液瓶相连接,并调整引流器的负压值,使胸腔内气体和液体顺利排出;
7. 定期检查引流器是否正常工作,及时排出集液瓶中的积液,避免引流管的堵塞或移位;
8. 检查引流口是否出现感染、出血等异常情况,定期更换引流器及相关器材;
9. 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脉搏、呼吸等,留意患者的疼痛感受和排泄情况,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

胸腔闭式引流术的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

胸腔闭式引流术的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

胸腔闭式引流术的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操作规范:1.术前准备:检查患者的手术指征,准备相关的手术器械和材料,包括闭式引流管、抽吸装置、止血钳、手套、无菌纱布、酒精消毒剂等。

2.术前安全检查:确保抽吸装置的负压是否正常,检查引流管是否畅通,检查手术器械是否齐全,并进行手术区域的标记。

3.无菌操作:手术前进行详细的手部消毒,佩戴无菌手套和工作衣,确保手术室内的无菌环境。

将引流管的端口放入无菌盘中。

4.麻醉: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包括全身麻醉、局部麻醉或局部浸润麻醉。

5.切口定位:在胸腔积液最大的部位进行皮肤标记,并在该位置进行消毒。

6.局部麻醉:使用局部麻醉药物浸润皮肤和组织,以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7.打开切口:使用手术刀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直至到达胸腔积液部位。

同时小心不要损伤深层组织或肺部。

8.插入引流管:将引流管小心地插入胸腔积液部位,确保引流管的末端达到积液最深处,并固定引流管,避免脱落或移位。

9.血液净化:确保引流管的末端附近没有血块或凝块,以确保引流的畅通。

10. 连接抽吸装置: 将引流管的端口连接到抽吸装置,设置适当的负压,通常为负压20-40cm H2O。

11.术后处理:使用纱布和胶带固定引流管,确保引流管的末端不松动或碰触到任何外来物质。

根据医生的要求,进行术后包扎和穿刺护理。

注意事项:1.在进行手术前,要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并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

2.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无菌操作,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3.插入引流管时,要小心操作,避免损伤深层组织或肺部。

4.在连接抽吸装置时,确保引流管的末端不会松动或碰触到任何外来物质,以确保引流的畅通性。

5.在术后处理时,要注意固定引流管,以避免脱落或移位,同时进行定期更换引流器。

6.术后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包括引流液的颜色、量和质地等,并记录在案。

7.如果引流液中出现明显的血块或凝块,需要及时通知医生进行进一步处理。

8.定期更换引流装置和引流管,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实用】胸膜腔闭式引流术-操作规范

【实用】胸膜腔闭式引流术-操作规范

胸膜腔闭式引流术
一、适应证
主要适用于张力性气胸或大量胸腔积液。

二、禁忌证
1、穿刺部位感染者;
2、烦躁或神经病不合作者;
3、昏迷者;
4、病人不能耐受者;
5、肠梗阻或严重肠胀气者。

三、操作方法
1穿剌部位同胸腔闭式引流术。

2皮肤常规消毒,铺无菌手术巾,常规局部麻醉直至胸膜层。

3入针处先用尖刀做一个长0.5cm的小切口,直至皮下,用闭式引流管自皮肤切口徐徐刺入,直达胸腔;硅胶管连接水封瓶;针孔处以中号丝线逢合一针,将引流管固定于胸壁上。

若需记录抽气量时,需将引流管连接人工气胸器,即可记录抽气量,并观察胸腔压力的改变。

四、注意事项
1如患者咳嗽较频繁,术前需口服可代因30〜60mg,以免操作时突然剧烈咳嗽,影响操作或针尖刺伤肺部。

药海无涯学无止境专注药学领域
2严格无菌操作,防止继发感染。

3严格执行引流管“双固定”的要求,用胶布将连接水封瓶的胶管固定于床面上。

药海无涯学无止境专注药学领域。

胸腔闭式引流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胸腔闭式引流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胸腔闭式引流护理技术】
胸腔闭式引流护理技术
【目的】
1.引流胸膜腔内的气体、渗血或渗液。

2.重建胸膜腔负压,使肺复张。

3.便于观察胸腔引流液的性状、颜色、量,为治疗、护理提供依据。

【指导患者】
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操作的目的、配合方法、注意事项。

患者愿意配合,有安全感。

【注意事项】
1.保持引流系统的密闭和无菌状态。

2.保持引流管长度适宜,翻身活动时防止受压、扭曲、脱出。

3.保持引流管通畅,注意观察记录引流液颜色、性质、量。

4.如患者血压平稳,应取半卧位,利于呼吸和引流物排出。

5.搬动患者时应双重夹闭引流管,防止空气进入。

6.拔管后24小时内应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胸闷、发绀、切口漏气、皮下气肿等,若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完整版)胸腔闭式引流术的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

(完整版)胸腔闭式引流术的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

第一节胸腔穿刺术【适应证】1.有胸腔积液者,为明确其积液的性质或抽出胸腔积液以便检查肺部状况。

2.经过抽气、抽液、胸腔减压治疗单侧或两侧气胸、血胸或血气胸。

3.缓解因为大批胸腔积液所致的呼吸困难。

4.向胸腔内注射抗肿瘤或促进胸膜粘连的药物。

【禁忌证】1.体质虚弱、病情告急难以耐受穿刺者。

2.对局麻药过敏者。

3.有凝血功能阻碍,严重出血倾血,大咯血。

4.严重肺结核及肺气肿者。

5.疑为胸腔包虫病患者,穿刺科惹起感染扩散,不宜穿刺。

6.穿刺部位或邻近感染者。

【操作方法及程序】1.术前准备(1)穿刺点的选择与定位:假如胸腔抽气则多项选择在锁骨中线第2 前肋间,假如抽液则多项选择在肩胛线、腋后线或腋中线第7、8肋间。

若为包裹积液或少许积液穿刺,则要依照胸透或正侧位胸片、超声定位。

多发性肺大泡频频气胸致使胸壁粘连的必需依据影响学资料确立穿刺点,防备误穿肺大泡致使张力性气胸。

(2)胸腔穿刺包、局麻药物等物件。

(3)向家眷及患者详尽说明并签订知情赞同书,获得患者配合和家眷理解。

2.麻醉与体位(1)体位:抽取胸腔积液时一般为坐位,嘱患者跨坐在椅子上,面朝椅背,可如病情较重可取半卧位。

抽气时一般选用半卧位。

(2)麻醉:皮肤消毒,铺单后,用1%利多卡因或普鲁卡因,先在穿刺点处做一皮丘,而后将麻药向胸壁深层浸润至壁胸膜,待注射器回抽出气体或液体证明已进入胸腔后拔出麻醉针头。

3.手术步骤(1)局部麻醉后,应用胸腔穿刺针从皮肤穿刺进入,针头应沿着肋空隙的下部,下一肋骨的上缘进入胸腔。

这样既可防止损害肋间血管,又可作为进入胸膜腔的标记,防止进针过深而伤及肺组织。

有经验的医师在针头刺入胸膜腔时能感觉落空感,表示针头已进入胸腔。

也可采纳带有必定负压的注射器,以便更好地显示针头能否进入胸膜腔。

(2)当术者调整好针头地点,能够顺利地抽出气体或液体后,即由助手用血管钳在凑近皮肤表面将穿刺针固定,防止针头移位。

穿刺针经过10cm 长的乳胶管与一个30ml 或 50ml的注射针管连结。

胸腔闭式引流术临床诊疗规范

胸腔闭式引流术临床诊疗规范

胸腔闭式引流术临床诊疗规范【适应证】1、中、大量气胸﹑开放性气胸﹑张力性气胸.2、胸腔穿刺术治疗下肺无法复张者.3、需要使用机械通气或人工通气的气胸或血气胸者.4、拔出胸腔引流管后气胸或血气胸复发者.5、剖胸手术.【禁忌证】结核性脓胸。

【操作方法】1、定位: 气胸引流一般在锁骨中线第二肋间隙;血胸在腋中线和腋后线间第6或7间隙。

2、常规消毒铺巾局部浸润麻醉。

3、切口:切开皮肤,钝性分离肌层,经肋骨上缘植入带有测孔的胸腔引流管。

引流管的侧孔应深入胸腔内2-3cm。

4、固定引流管:缝合皮肤切口,并固定引流管以免滑脱。

切口以消毒纱布覆盖并以胶布固定。

【注意事项】1.插管部位或切开部位一定要准确无误。

2.局麻时必须使胸膜得到充分浸润,不但可减轻疼痛,而且可避免胸膜休克。

3.插管前必须以注射针穿刺抽吸,证明气腔或液腔的存在。

4.插管深度要事先标记好。

5.插管后引流管立即与水封瓶连接并证实引流管通畅无阻。

否则应调整引流管位置或深度。

6.引流液体时一次不应超过1000ml,以免肺复张后肺水肿。

7.引流管必须与皮肤垂直固定以免皮肤压迫坏死。

8.引流瓶内消毒水每天更换一次。

更换引流瓶时必须用二把血管钳夹住胸腔引流管后方可开启引流瓶盖。

9.每天记录引流量及性质。

10.使用负压吸引时,吸引器不可开得过大,只要调节管有气泡溢出即可。

【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拔管】(1)拔管指证:①生命体征稳定。

②引流瓶内无气体溢出。

③引流液体很少,液体清亮,24小时内引流量<100ml.④听诊余肺呼吸音清晰胸片示伤侧肺复张良好即可拔管。

(2)方法步骤:先清洁皮肤及引流管近皮肤段,剪断固定丝线后嘱病人深吸气后摒住,以8层凡士林油纱布堵塞伤口后迅速拔出引流管,并以宽胶布封贴敷料,以免拔管后外界空气漏入,再造成气胸。

胸腔闭式引流术标准操作规程

胸腔闭式引流术标准操作规程

胸腔闭式引流术标准操作规程1、准备1.1 无菌气胸包、消毒用具(安尔碘、消毒棉枝、纱块)、水封瓶(瓶中置外用生理盐水使水面高于引流管下端开口1~2cm)1.2 药品:2%利多卡因5ml X 2、安定10mg X 1、0.1%肾上腺素1mg X 11.3 术者准备无菌手套、戴无菌帽、口罩。

2、操作方法2.1 嘱患者取坐位,患侧前臂上举抱于枕部。

2.2 气胸穿刺点一般多取锁骨中线外侧第2肋间或腋前线第4~5肋间,如为局限性气胸或胸腔积液者则应根据X线胸片或在X 线透视或B超检查下选择适当部位,穿刺点用蘸龙胆紫的棉签在皮肤上标记。

2.3 常规消毒皮肤,带无菌手套,覆盖消毒孔巾。

2.4 用2%利多卡因5ml在穿刺点下一肋骨上缘自皮肤至胸膜壁层进行局部浸润麻醉。

2.5 术者左手固定穿刺点周围皮肤,右手握手术刀沿肋骨走向切开1~2cm皮肤切口,用血管钳钝性分离皮下组织至胸膜,轻轻刺破胸膜,取出血管钳,然后用直钳夹住引流管送入胸腔,松开直钳,调整引流管使引流管置于胸腔内4~6cm,在助手帮助下接水封瓶确定有气体或液体流出,夹住引流管,然后用角针缝合切口并固定引流管。

2.6 用无菌纱布覆盖切口,用胶布固定后嘱患者静卧。

2.7松开引流管检查引流管是否通畅,询问患者是否有不适。

2.8术后2小时内由操作者或助手完成操作记录。

3、注意事项3.1操作前应向患者说明操作目的,消除顾虑;对精神紧张者,可于术前半小时给安定10mg镇静。

3.2术前应查凝血三项、血小板计数;操作前记录血压、脉搏、呼吸。

3.3 操作中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3.4严格无菌操作。

3.5出现胸膜反应时,应立即停止操作,让病人平卧吸氧、补液,如出现休克可根据情况给予升压药维持血压。

临床技术操作规程(胸膜腔闭式引流术)

临床技术操作规程(胸膜腔闭式引流术)

临床技术操作规程(胸膜腔闭式引流术)【适应证】1.气胸:中等量以上的气胸。

2.血胸:难以自行吸收或难以用穿刺抽吸法消除的血胸。

3.脓胸:量较多,脓液粘稠或合并有食管、支气管瘘者。

4.开胸手术后均作闭式引流。

【准备工作】1.器械准备:胸腔闭式引流手术包、胸腔引流瓶和引流管、手套、治疗盘(碘酊、乙醇、局部麻醉药、纱布、棉签、胶布等)、外用0.9%氯化钠注射液。

2.确定引流部位:根据病情选定插管部位。

3.体位:依病人情况采取坐位或半坐位。

取半坐位时病人宜靠近床边,上肢抬高抱头或置于胸前,头转向健侧。

【操作方法】1.肋间切开插管法:多用于病情较危重或小儿脓胸病人。

(1)消毒铺单后,在确定插管的肋间以1%~2%普鲁卡因做局部浸润麻醉。

(2)用刀在皮肤上做一约3cm长小切口。

(3)以中号弯血管钳伸人切口、贴近肋骨上缘向深部逐渐分离,撑开肋间肌,最后穿人胸腔。

用血管钳扩大创口,为插人胸管开辟大小合适的通道。

(4)以血管钳夹住胸腔引流管末端,再用另一血管钳纵行夹持引流管的前端或将钳尖插在引流管的侧孔内,经胸壁切口插入胸腔。

退出血管钳,将胸腔引流管往前推进,使侧孔全部进入胸腔。

插管深度以管端在胸腔内3~4cm为宜。

如用蕈形管作引流,则使蕈形头刚好留在胸腔内。

(5)紧密缝合切口1~2针,利用缝线将引流管固定于胸壁。

引流管末端连接于水封瓶内。

2.套管针置管法:此种引流术插入的引流管较小,用于排除胸腔内气体或引流较稀薄的液体。

(1)麻醉方法同前。

于选定引流部位作1~2cm皮肤切口。

左手拇指及示指固定好切口周围软组织,右手握住带有闭孔器的套管针,示指固定在距针尖4~6cm处,以防刺入过深。

套管针紧贴肋骨上缘,用稳重而持续的力量来回转动使之逐渐刺人,当套管针尖端进入胸腔时有突然落空感。

(2)退出闭孔器,将末端被血管钳夹闭的引流管自套管针的侧孔插入,送A胸腔。

(3)一手固定引流管,另手退出套管。

当套管尖端露出皮肤时,用第2把血管钳靠近皮肤夹住引流管前端,松开夹在管末端的第1把血管钳,以便套管完全退出。

胸腔闭式引流标准操作流程

胸腔闭式引流标准操作流程
连接:
将引流管与引流瓶连接(注意连接时,拿内袋外面,然后用胶带轻轻固定内袋口)
敲门→携用物至床旁(治疗车与床位呈45°角)
再次核对患者信息
拉床帘(保护患者隐私);
在管道连接处下,铺上治疗巾→嘱患者咳嗽、深呼吸(排出胸膜内的空气和引流液);
双向夹闭引流管,在连接处下放置弯盘(注意弯口朝下);
消毒:
上端环形消毒→向下四面消毒→向上四面消毒;
胸腔闭式引流标准操作流程
项目
操作流程
操作准备
用物准备
胸腔闭式引流瓶、棉签、碘伏、普通剪刀、无菌剪、弯盘、2把卵圆钳、胶带、0.9%生理盐水500ml、治疗巾、手套、纱布、医嘱单
自身准备
着装整洁,指甲已修剪
环境口述
环境宽敞明亮,温湿度适宜
护士准备
洗手、戴口罩














双人核对医嘱单
敲门→核对床尾、头卡→询问姓名→手腕带(注意此时可将手放在枕头上,方便后面核对)→解释(目的)→评估(注意保护患者隐私)
戴手套,手持纱布光滑的一面,撤下引流管;
将废弃的引流瓶放置床尾(注意要用纱布包裹管端,防止污染床单);
二次消毒:管道内侧面→横截面→上端四面(注意管道往上提一点,防止污染);
拿出胸腔闭式引流瓶→解开胶带(注意不要让胶带粘到手套上)→手持纱布,连接引流管→放置床下(注意在患者胸部水平下60~100cm);
松开卵圆钳→嘱患者咳嗽(口述:水柱上下波动4~6cm,水柱波动良好)→处理废弃瓶(口述:引流液=现有液体➖500ml);
脱手套→整理床单位(再次核对患者信息);
人文关怀;

版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胸腔闭式引流术

版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胸腔闭式引流术

胸腔闭式引流术【适应证】.中、大批气胸,开放性气胸,张力性气胸。

气胸经胸膜腔穿刺术抽气肺不可以复张者。

血胸(中等量以上)、乳糜胸。

急性脓胸或慢性脓胸胸腔内仍有脓液、支气管胸膜瘘乳糜胸。

开胸术后。

【禁忌证】.凝血功能阻碍或有出血偏向者。

.恶性胸腔积液,连续引流可以致大批蛋白质和电解质丢掉者。

【操作方法及程序】.术前准备1)仔细认识病史,依据X线胸片、CT等影像学资料以及超声检查辅助定位,特别是限制性或包裹性积液的引流。

2)准备好直径适合的引流管,纯真气胸可采用口径较细的引流管;引流液体一般采用外径约透明塑料管或硅胶管。

也可采用商用的穿刺套管。

外接闭式引流袋或水封瓶。

3)张力性气胸应先穿刺抽气减压。

4)向家眷及患者详尽说明,获得患者配合和家眷理解.麻醉与体位1)麻醉:1%~2%利多卡因或普鲁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包含皮肤、皮下、肌层以及肋骨骨膜,麻醉至壁层胸膜后,再稍进针并行试验性穿刺,待抽出液体或气体后即可确诊。

2)体位:半卧位。

气胸引流穿刺点选在第2肋间锁骨中线;胸腔积液引流穿刺点选在第7~8肋间腋中线邻近;限制性积液须依照B超和影像学资料定位。

.手术步骤1)沿肋间做2~3cm的切口,用2把弯血管钳交替钝性分别胸壁肌层,于肋骨上缘穿破壁胸膜进入胸腔。

此时有显然的打破感,同时切口中有液体溢出或气体喷出。

2)用止血钳撑开、扩大创口,用另一把血管钳沿长轴夹住引流管前端,顺着撑开的血管钳将引流管送入胸腔,其侧孔应进入胸内3-5cm左右。

引流管远端接水封瓶或闭式引流袋,察看水柱颠簸能否优秀,必需时调整引流管的地点。

3)缝合皮肤,固定引流管,同时检查各接口能否坚固,防止漏气。

4)也可选择套管针穿刺置管。

套管针有两种,一种为针芯直接插在特制的引流管内,用针芯将引流管插入胸腔后,拔出针芯,引流管就留在了胸腔内;另一种为三通金属套管,穿入胸腔后边拔针芯边从套管内送入引流管。

5)如须经肋床置管引流,切口应定在脓腔底部。

胸膜腔闭式引流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胸膜腔闭式引流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胸膜腔闭式引流临床技术操作规范【适应症】1.大量胸膜腔积液经反复抽液治疗仍不吸收者。

2.张力性气胸伴呼吸困难,纵隔移位,出现持续性肺不张者。

3.包裹性脓胸或局限性脓胸不易穿刺排脓者。

4.脓液黏稠或有脓气胸者,治疗不顺利,需要反复进行胸膜腔冲洗或注药者。

【操作方法与程序】1.借助胸片、胸透或B超选择置管位置。

2.患儿取坐位或半卧位,用甲紫棉棒标记好穿刺点,胸膜腔积液或脓胸多于腋中线第5肋间(或液面下)穿刺,单纯气胸则在锁骨中线第2肋间进针。

3.常规消毒皮肤,铺巾,用1%普鲁卡因进行局部麻醉。

4.取消毒瓶塞1个,中间做一小孔,反套于胸膜腔穿刺引流管上,以控制送管长度并帮助固定。

5.在标记好的穿刺部位做约lcm长的与肋骨平行的楼切口,将带活动金属芯的硅胶多孔胸膜腔穿刺引流管在切口处垂直刺入,穿过胸壁时感觉阻力突然消失,停止进针,退出金属芯,同时将导管送入胸膜腔内。

退出管芯后,荷包缝合胸膜腔引流管,将引流管与水封瓶连接,进行持续引流。

6.局部消毒后,用纱布覆盖固定引流管。

【注意事项】1.严格无菌操作,无菌引流瓶应每日更换。

2.固定并保持引流管通畅,避免腔内脓液、气体沿套管壁溢出,导致切口周围感染或皮下气肿。

抽吸、改变体位及导管方向是通畅引流管的常用方法。

3.引流瓶内约有l/3无菌生理盐水,根据胸膜腔压力及治疗需要,调整长玻璃管在水面下的深度,以保证引流通畅和气体与液体的持续排出。

0),婴幼儿可适当减少负压水平。

4.负压吸引器一般应调至lkPa(10cmH25.记录并观察引流液的性质、量及引流速度,如发现有特殊变化应及时处理。

6.定期拍胸片了解病情变化及引流管的位置。

7.拔管前应先用止血钳夹住引流管,并仔细检查体征和拍摄床边胸部X线片,如确定肺部已完全张开或已无明显胸腔积液时,方可拔管。

拔管时先局部消毒,然后拔管,用细纱条填塞伤口,盖上纱布,包扎固定,直至伤口痊愈。

胸腔闭式引流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胸腔闭式引流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胸腔闭式引流护理技术操作规范一、操作目的1、保持引流管通畅,维持胸腔内压力。

2、防止逆行感染。

3、便于观察胸腔引流的性质、颜色、量。

二、评估要点1、评估患者病情及生命体征,询问患者有无呼吸困难、胸闷、咳嗽、咳痰及切口疼痛等情况。

2、观察切口渗出情况,有无皮下气肿。

3、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水柱波动情况。

挤压引流管判断引流是否通畅。

4、向患者解释更换胸腔引流瓶目的,取得患者配合。

三、物品准备1、基础盘内:75%乙醇、棉签、弯盘、启瓶器、剪刀、胶布、无菌生理盐水500ml;2、治疗盘内:碘伏、无菌换药碗内盛无菌纱布2块及无菌镊、卵圆钳2把、一次性治疗巾、一次性手套、弯盘;3、其他:一次性无菌胸腔引流装置、抹布、医嘱单、护理记录单、快速手消毒剂、医用垃圾桶、生活垃圾桶。

四、操作要点1、核对医嘱。

2、核对患者床号、姓名、住院号,评估患者。

3、洗手,戴口罩。

4、按要求备齐用物。

核对一次性胸腔引流装置有效期,检查包装有无破损、漏气。

5、打开胸腔引流装置包装袋,取出引流瓶连接管放置适当处。

6、按取无菌溶液方法将0.9%氯化钠500ml加入胸腔引流瓶内。

7、将无菌引流瓶连接管与水封瓶长管紧密连接,长管没入液面3~4cm。

平视观察胸腔引流瓶内液平面,用胶布作好标记,并注明日期及液体量。

8、携用物至病人床旁,再次核对。

9、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捏紧引流管远端,向胸腔方向挤压,再缓慢松开引流管,防止引流瓶中液体倒吸,观察是否通畅。

10、将治疗巾垫于引流管下适当处,取2把卵圆钳双重夹闭引流接管适宜处。

11、再次核对床号、姓名,戴手套。

协助患者取半卧位。

12、取无菌纱布包裹胸腔引流管与引流瓶连接管的连接处,分离胸腔引流管。

13、将胸腔引流瓶连接管前端向上提起,使引流液全部流入胸腔引流瓶内,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并将换下的引流瓶放入医用垃圾袋内。

14、消毒胸腔引流管连接口(内壁、横截面及外壁),并取无菌纱布包裹。

胸腔闭式引流术技术规范

胸腔闭式引流术技术规范

胸腔闭式引流术技术规范
[适应症]:急性脓胸、胸外伤、肺及其他胸腔手术后、气胸(尤张力性)。

[禁忌症]:结核性脓胸。

[用品]:清洁盘,胸腔闭式引流包。

[方法]:1、患者取斜坡卧位。

手术部位应依体征、X线胸片或超声检查确定,并在胸壁作标记,常规皮肤消毒,术者戴无菌手套,铺无菌巾,局麻。

2、首先用注射器作胸膜腔穿刺,以确定最低引流位置。

作皮肤切口,用直钳分开各肌层(必要时切开),最后分开肋间肌进入胸膜腔(壁层胸膜应注入足量局部麻醉剂),置入较大橡胶管。

引流管伸入胸腔之长度一般不超过4~5cm,以缝线固定引流管于胸壁皮肤上,末端连接无菌水封瓶。

[注意事项]:
1、保持引流管通畅,不使受压、扭转,逐日记录引流量及其性质和变化。

2、每日帮助患者起坐及变换体位,使引流充分通畅。

3、如系急性脓胸,术中宜取分泌物作常规检验、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度试验。

如为张力性气胸,可于病侧锁骨中线第2前肋间、腋前线或腋中线的第4或第5肋间处置管。

4、定期胸部X线摄片,了解肺膨胀和胸膜腔积液情况。

胸腔闭式引流护理操作规程

胸腔闭式引流护理操作规程

胸腔闭式引流护理操作规程【评估】1、病人的病情,意识状态,合作程度。

2、检查引流管是否通畅,管道是否密闭。

3、胸腔引流管的位置,引流的量、色、性,水柱波动及漏气情况。

【准备】1、护士:着装整齐,仪表端庄,洗手戴口罩。

2、用物:一次性无菌胸腔闭式引流装置一套、生理盐水500ml、治疗车、开瓶器、治疗盘内盛治疗巾、棉签、安尔碘、无菌剪刀一把、大血管钳两把、标签、无菌弯盘一套、75%酒精棉球缸、固定夹两个、小毛巾一块、手消液一瓶、护理记录单。

3、环境:清洁、安静、光线适宜、必要时屏风遮挡。

4、体位:采取适宜卧位,半卧位,利于充分暴露引流管。

【方法】治疗室:检查无菌胸腔引流装置是否正确→拆开胸腔引流瓶(以下简称胸瓶)外包装,再用无菌剪刀拆开内包装→开启无菌盐水消毒瓶口→倒入胸瓶,长玻璃管浸入水中3-4cm,沿胸瓶水平线上贴标签,注明更换日期、时间、责任人→打开无菌弯盘,取无菌酒精棉球放入,备齐用物。

携用物到病人床旁做好解释→核对:病人床号、姓名→打开被褥充分暴露引流管→消毒双手→铺治疗巾于引流管下方→用两把血管钳双重夹闭引流管近心端→将备好的胸瓶放于安全处→无菌弯盘打开放于治疗巾上→戴手套,消毒接头→接头分离放入弯盘内→再次由内向外消毒接头处,与胸瓶引流管连接→检查管道是否密封→松开血管钳→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将胸瓶放于安全处,保持胸瓶低于胸腔60-100cm→整理床单元,协助病人采取舒适卧位→消毒双手→记录水柱波动及引流液的量、色、性→处理用物。

【评价】1、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操作方法正确熟练。

2、引流管固定妥当,无滑脱、扭曲。

3、注意保暖。

4、与患者沟通通俗易懂。

胸腔闭式引流护理操作评分标准项目技术操作要求分值扣分及原因实际得分准备质量标准20 分评估:1、患者病情、意识状态,合作程度2、检查引流管是否通畅,管道是否密闭3、胸腔引流管的位置,引流液的量、色、性及水柱波动情况222 护士:着装整齐、仪表端庄洗手,戴口罩,必要时戴手套及穿隔离衣22 物品:备齐用物,合理放置8 病人准备:1、向病人解释更换引流装置的目的,消除紧张情绪,取得合作2、采取舒适体位,利于充分暴露引流管32 环境准备:清洁,安静,光线适宜 2操作流程质量标准60 分检查无菌引流装置是否合格,灭菌日期及有效期拆开胸瓶外包装,用无菌剪刀拆开内包装备用正确将无菌生理盐水倒入胸瓶,长玻璃管浸入水中3-4cm,沿引流瓶水平线上贴上标签,注明更换日期、时间、责任人打开无菌弯盘,取无菌酒精棉球,备齐用物携带用物到病人床旁,核对姓名并解释协助患者采取适宜卧位,充分暴露引流管,消毒双手,将治疗巾铺于引流管下方,无菌弯盘打开放于治疗巾上,用两把血管钳双重夹闭引流管近心端戴手套,消毒接头,接头分离放入弯盘内再次消毒接头处,将与其引流长管上的橡皮管相连接妥善固定胸瓶位置,保持引流瓶低于胸腔60-100cm,松开血管钳,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整理床单元消毒双手记录水柱波动及引流液的量、色及性状处理用物5282585553255终末质量标准15分1、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2、操作方法正确、熟练3、与患者沟通通俗易懂4、引流管位置正确5325总分10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胸腔闭式引流术
[适应症]
急性脓胸、胸外伤、肺及其他胸腔手术后、气胸(尤张力性)。

[禁忌症]
结核性脓胸。

[用品]
清洁盘,胸腔闭式引流包。

[方法]
1、患者取斜坡卧位。

手术部位应依体征、X 线胸片或超声检查确定,并在胸壁作标记,常规皮肤消毒,术者戴无菌手套,铺无菌巾,局麻。

2、首先用注射器作胸膜腔穿刺,以确定最低引流位置。

作皮肤切口,用直钳分开各肌层(必要时切开),最后分开肋间肌进入胸膜腔(壁层胸膜应注入足量局部麻醉剂),置入较大橡胶管。

引流管伸入胸腔之长度一般不超过4~5cm,以缝线固定引流管于胸壁皮肤上,末端连接无菌水封瓶。

[注意事项]
1、保持引流管通畅,不使受压、扭转,逐日记录引流量及其性质和变化。

2、每日帮助患者起坐及变换体位,使引流充分通畅。

3、如系急性脓胸,术中宜取分泌物作常规检验、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度试验。

如为张力性气胸,可于病侧锁骨中线
第2 前肋间、腋前线或腋中线的第4 或第5 肋间处置管。

4、定期胸部X 线摄片,了解肺膨胀和胸膜腔积液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