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度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学习主题 中华文明的起源第2课 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川教版知识点练

合集下载

七年级历史第一单元中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教案

七年级历史第一单元中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教案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知识与技能1.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过程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和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2。

本课教学用具是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方法是启发式的谈话法,要求设计探究问题与学生质疑相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 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进而引发或增强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感,以及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特点。

10000多年前,中华大地进入新石器时代。

此后,我们的祖先开始定居生活,制作陶器和磨制石器,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逐渐产生和发展,原始宗教信仰和艺术出现并发展。

中国早期农业是怎样发展的?这一时期的历史遗存又呈现出什么特点?从原始的采集方式引入。

知识点1 原始农业的发展1.原始农业的兴起教师用幻灯片展示:我们都知道中国是农业大国,从距今10000年前的长江流域和就曾出土过粮食的化石,让我们阅读教材第8页第一自然段的内容,一起来找找原始农业是如何发展的?大约20000年前,我国先民开始对一些野生的植物进行管理,帮助这些植物更好地生长。

距今10 000年左右,我国出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的农作物.2。

农作物的种植与发展(1)长江中下游的先民开始栽培稻,北方地区的先民开始栽培粟和黍。

目前,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粟和黍均发现于中国。

稻、粟和黍的人工栽培,是我们的祖先为人类文明作出的重要贡献.(2)经过2000多年的发展,稻作和粟作农业分别在我国南北方逐渐推广,原始农业由最初的刀耕火种,发展到用耒耜(lei si)等翻土工具进行耕种,农业在人们生活中所占比重逐渐增加。

同时,家畜的饲养也开始出现。

3。

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新石器时代。

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

第一学习主题 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一学习主题 中华文明的起源

河姆渡 原始居民
半坡原始居民
第2 课
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
【自主探究】
1.结合上表及所学知识分析,河姆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 建造干 栏式房子。 精讲点拨: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雨量充沛, 气候湿热,有许多湖泊和沼泽。这种房子稳定牢固,通风、防 湿性能好。 2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半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半地 穴式房 屋。 精讲点拨: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地处北方, 干旱、风沙大,气候比较寒冷。半地穴式房子可以避风、 防寒保暖。
相同点:都使用磨制石器;生产活动中都产生了原始的农耕以
及原始的手工业(制陶、建造房屋);社会组织方面都处于氏 族公社时期。
第2 课
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
三易警示
1.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的粮食作物是水稻,半坡原始居民 种植的粮食作物是粟。 2.大汶口墓葬出现了随葬品多少的差别,说明社会生产力 发展,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 3.河姆渡原始居民住的是干栏式房子,半坡原始居民住的 是半地穴式房子。
3.从山顶洞人的体质形态、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人工取
火、使用骨针缝制衣服等方面展现山顶洞人的生活状况。(重点
) 4.依据考古发掘成果进行科学推断,并结合合理的想象理 解和掌握本课的基本内容。(难点)
第1 课
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合作探究·破译重难点
探究点一: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 【情景素材】
原始 人类 元谋人 发现地点 云南元谋县 距今时间 约170 万年前 工具制造 打制石器 体质 形态 保留猿 的特征
第3 课
远古的传说
探究点二:大禹治水
【情景素材】
大禹治水是古代的神话传说故事。大禹是黄帝的后代,三
皇五帝时期,黄河泛滥,鲧、禹父子二人受命于尧、舜二帝,

七年级历史中华文明的起源2

七年级历史中华文明的起源2
中信左岸花园是气度无隔断的六百米法式公园,与豪迈王者的风范相随,铸就非凡人生气度,给了居住在这里的普通百姓以不同寻常的生活环境。这里无间断的六百米空间,拥有七大主题广场,精 雕细琢、熠熠生辉、各异其趣,一周七天,每一天都带给您不同的视觉盛宴。七个主题广场各具特色,气势恢宏。
一、坐看云起时
这是一个闲适的周末。
早餐后,听着窗外小鸟叽叽喳喳的歌唱,看看碧蓝如洗天色,忍不住穿上外套下楼,到小区看鸟、吹风、散步。
阳春三月,小区里柳绿花红,空气清爽,有几朵洁白的云不过被鸟儿牵着在小区漫行,实在不亚于外出远行。
在中信左岸花园,成片林木叶茂枝繁,如浓墨重彩,尽意渲染。飞乌在树中自由自在地飞来飞去,细语呢喃。住在这里的业主,每天享受着在公园漫步的闲适生活。这里参天绿树,小鸟歌唱,四周 被衬托得却出奇宁静,神清气定处于无边的自然,简直营造出一派奢华生活的私家乐土。
bbin_bbin体育注册_bbin体育官网 ‘历险’过后,我的旅途平安了。无论是坐火车,汽车和轮船,无论去‘北上广深’还是去江南水乡、云贵高原。都是一路顺风!脚下的路,也是越走越坚定、越走越平坦。一路上:欣赏着江南水
乡的风韵、云贵高原的悠远,品味着岭南盛唐的荔枝甘甜,承载着故乡‘一山一水和一人’的蕴美。我,那一列有轨有限的生命列车,装载着生命的金色之光,勇敢,执着的向前驶去……

七年级历史中华文明的起源2

七年级历史中华文明的起源2
过去,菜馍是贱命。谁家断顿了,狠狠心,把刚出生的女娃送人,对方给几片菜馍就把娃抱走了。丫头若在家里不受待见,小伙伴会起哄嘲笑:“我婆说,你是菜馍换下的。”这厢听了,呜呜哭着, 鼻涕眼泪满脸,跑回家问妈妈。真真假假,虚虚实实,菜馍之外的故事,开始上演。
有回闲谈,我问婆婆:“我小时不爱吃菜馍,现在咋觉得菜馍好吃了呢?”婆婆说瓜菜代粮的年馑日子里,菜馍里放的是玉米面甚至高粱面,菜馍干涩,汁水也只有盐、醋和干辣子面。“没油水, 谁都不爱吃。”现在,人们在吃饱肚子后,开始追求吃得健康,菜馍因其色香味和营养俱佳,成了农家乐的保留菜品。菜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啊!
菜叶洗净切碎,放入盆里,倒些许面粉,一点点盐,捏一点点碱,然后一边放水一边用筷子搅动,搅动没糊块了,放置十五分钟。在等待的间隙,剥新蒜,捣蒜泥,料碗里放入油泼辣子,倒入酸溜 溜的柿子醋,鲜得掉眉毛的生抽,再来点盐、味精和凉开水。蒸汽袅袅,篦子上铺蒸布,将面糊均匀倒在蒸布上,用铲子抹平。这时候,你觉得自己是梵高,用绿色的油彩在作画。中火蒸十来分钟,出 锅后。菜馍乌绿,平展展,像麦田,冒着热气吐着绿气泡。凉一会,刀子蘸水切成菱形块,摆进碟子。夹一片,软乎乎,闪着光,绿莹莹,蘸了早已和好的酸辣汁,一盘菜馍,风卷残云,眨眼睛没了。 春天的味道,还在舌尖萦绕。菜馍好吃,灵魂在那碗汁水。小孩不吃辣子,菜馍里放了盐,可以直接拿着吃。最香的菜馍,是韭菜切碎制作

精选2019-2020年中图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第 2 课 原始农耕生活复习巩固第六十六篇

精选2019-2020年中图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第 2 课 原始农耕生活复习巩固第六十六篇

精选2019-2020年中图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复习巩固第六十六篇第1题【单选题】高新区某校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探究性学习,将收集的下列图片构成一组。

它们所反映的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况属于( )A、北京人B、山顶洞人C、半坡人D、大汶口人【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哪两种农作物最早是由我国劳动人民种植的( )A、大豆和小麦B、花生和高粱C、甘薯.玉米D、水稻.粟【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曩(音nǎng,以往,从前)古之世,无君无臣,穿井而饮,耕田而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这是古书里讲述我国远古人类生活情况的一段话,你觉得和下列哪一原始居民的生活最符合( )A、全国人时期B、山顶洞人时期C、河姆渡、半坡聚落时期D、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数轴记忆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

下面“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的年代标尺,其中②处应该是( )A、北京人B、山顶洞人C、半坡人D、河姆渡人【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我国古代文明社会形成的物质基础是( )A、火的使用B、会使用打制石器C、原始农业的出现D、国家的出现【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而我国最早种植粟的原始居民是( )A、河姆渡原始居民B、半坡原始居民C、大汶口原始居民D、山顶洞人【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是( )A、山顶洞人B、半坡原始居民C、河姆渡人D、大汶口原始居民【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是五个具有民族特色的福娃。

其中,福娃贝贝(见下图)的头饰借鉴了中国古代彩陶中的鱼纹装饰图案。

看到这个可爱的福娃,我们应该感谢制造这种彩陶的( )A、北京人B、山顶洞人C、半坡居民D、河姆渡居民【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假设你是半坡人,你最可能使用的宰杀野猪的工具( )A、石器B、青铜器C、铜器D、铁器【答案】:【解析】:第10题【判断题】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并加以改正。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新)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第2课-原始农业与农耕聚落(27张)PPT课件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新)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第2课-原始农业与农耕聚落(27张)PPT课件

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原始的农耕生活
石镰与陶器
先民的生产活动
古老的村落
先民的社会生活
精神家园
先民的精神世界
意义:了解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状况,认识他 们创造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通过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 等原始文化遗址的出土文物,了 解原始农耕生活的发展情况。
衣、
食、
住、
行、
观念、审美等文化信息!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谢谢大家
荣幸这一路,与你同行
It'S An Honor To Walk With You All The Way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3)
通过河姆渡遗址、 半坡遗址出土文物,比 较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 坡原始居民生活的不同 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半坡圆形夹顶房 屋复原图
想一想:北方的 半坡人在建筑房 屋时要注意些什 么?
河姆渡杆 栏式建筑
想一想: 木屋为什么会 建成这样?
半坡遗 址出土 的粟
河姆渡遗址 出土的水稻



结束语
想一想:北方的 半坡人在建筑房 屋时要注意些什 么?
河 姆 渡 人 的 房 屋
半 坡 人 的 房 屋
想一想: 木屋为什么会 建成这样?
精致的骨针令 人赞叹不已!
石器 陶器 骨器 陶器 骨器 骨器 陶器 陶器底部
(1)
活动主题: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二课《原始的农耕生活》参考课件(共计7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二课《原始的农耕生活》参考课件(共计7张PPT)

B.参观河姆渡遗址
C.参观大汶口遗址 D.参观山顶洞人遗址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3.中国人见面喜欢问:“你吃了吗?”历史上,我国是世
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下列原始居民的遗址中,曾发现种植 粟的是( C ) A.北京周口店 C.陕西半坡 B.浙江河姆渡 D.云南元谋
4.半坡原始居民生产的陶器多为( D )
A.黑陶 C.红陶 B.白陶 D.彩陶
大汶口原始居民 5.如果你到山东泰安旅游,除了登泰山观日出,你还能 ( C ) A.参观半坡遗址
5、讨论:人类走出洞穴,盖房定居有何重大意 义?
易混点
混淆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的基本信息
时间
河姆渡 原始居民
地区
原始农耕 生产工具 房屋建筑
种植水稻 已使用磨制 石器
耒耜 普遍使用 磨制石器 耒耜 石刀
其他
制造陶器 简单玉器 原始乐器
距今约 长江流域 七千年
干栏式
距今约五 半坡 原始居民 六千年
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1、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____流域,距今____ 年。他们使用___石器,种植_____。 2、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____流域,距今____ 年。他们种植——使用_____收割庄稼。
3、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的住房和生 产工具有什么不同点? 4、我国早期文字的雏形是在_____居民时期形 成的。
黄河流 种植粟 域
半地穴 式
彩陶 文字雏形 纺线 织布 制 衣
长江 水稻 干栏 陶器
粟 半地穴 文字
河姆渡的原始农耕 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能对此观点提供有 力证据的是( C ) A.北京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 B.山顶洞人遗址 D.半坡遗址

2019-2020学年度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学习主题 中华文明的起源第2课 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川教版练习题第

2019-2020学年度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学习主题 中华文明的起源第2课 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川教版练习题第

2019-2020学年度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学习主题中华文明的起源第2课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川教版练习题第八十三篇第1题【单选题】考古挖掘发现,半坡遗址有密集的房屋、贮藏用的窖穴和饲养牲畜的圈栏。

据此推断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是( )A、刀耕火种B、游牧渔猎C、农耕定居D、铁犁牛耕【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假设你生活在半坡原始居民时代,在猎获一头野猪后,要把猪腿剁下,你所使用的工具是( )A、打制石器B、磨制石器C、青铜剑D、铁斧【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列考古发现的生产工具,代表我国原始居民生产力最高水平的是( )A、打制石器B、钻孔石斧C、骨耜D、铁犁铧【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是( )A、北京人B、山顶洞人C、河姆渡原始居民D、半坡原始居民【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图是干栏式建筑复原图,是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对中国古典建筑产生了重要影响。

曾在这种房屋中居住的原始居民是( )A、北京人B、山顶洞人C、河姆渡原始居民D、半坡原始居民【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考古发现推论,下列原始居民中,可能已经使用文字的是( )A、红山原始居民B、半坡原始居民C、大汶口原始居民D、河姆渡原始居民【答案】:第7题【单选题】图片和文字一样承载着历史,一图胜千言。

关于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较为准确的是( )石斧骨稆A、聚族而居B、原始农业C、贫富分化D、采集狩猎【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下图是李明同学做的复习卡片,在其“”处应填写的标题是( )B、北京人C、河姆渡人D、半坡人【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西安半坡博物馆(下图)是中国第一座史前遗址博物馆。

导游小王在介绍遗址时出现了一处错误,请你帮助指出( )A、半坡人使用磨制石器B、半坡人居住半地穴式房屋C、半坡人陶器制作有特色D、遗址距今约1万多年【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人住在以木桩插入地下,上面用木板等拼接成的房屋,其复原图是( ) A、B、C、D、【答案】:【解析】:第11题【单选题】《史记》记载:“黄帝采首山铜,铸鼎荆山下。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一、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二、元谋人——我国境内目前发现的最早的远古人类。

时间:距今170万年地点:云南省元谋县地位:是我国境内已知最早人类。

三、北京人。

时间: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体貌特征: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北京人生产生活情况:1、能够制造和使用劳动工具,打制粗糙的石器。

2、北京人过群居生活。

3、使用天然火,能保存火种。

第2 课原始的农耕生活一、河姆渡原始居民时间:距今约七千年地点:长江流域浙江余姚市生产生活情况:1、种植水稻饲养家畜。

2、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

3、居住干栏式房屋,挖水井。

4、制造陶器玉器和乐器。

二、半坡原始居民时间:距今约五六千年地点:陕西西安的半坡村生产生活情况:1、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石刀收割庄稼。

2、种植粟和蔬菜,饲养猪狗;进行渔猎。

3、居住半地穴式房屋,屋内有灶坑。

4、他们能制造彩陶。

5、半坡原始居民已会纺线、织布、制衣。

三、原始农业的发展: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世界性的贡献:答: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3、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蔬菜的国家。

请列举祖国境内的远古时代的原始居民及活动区域、距今年代:(五项)答:1、元谋人:云南省元谋县距今约170万年。

2、北京人: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山洞里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

3、山顶洞人: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顶部洞穴里距今约3万年。

第3课远古的传说炎帝、黄帝是华夏族的始祖: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在涿鹿大败蚩尤,从此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一、黄帝为什么被称为“人文初祖”?(即是黄帝的贡献)答:1、炎黄部落联盟经涿鹿之战打败蚩尤后,经过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2、黄帝建宫室,制作衣裳,挖井,发明舟车。

七年级历史中华文明的起源2

七年级历史中华文明的起源2
每年桃花盛开的季节,便自掏腰包,将附近的诗友召集到他那姹紫嫣红的蜜桃园前,吟诗赏花,谈诗论道;桃子熟的时候,邀请诗友前去吃桃的电话不住地从他那缴话费送手机的旧式老年机中打出。 他说:“结的桃不让自己人吃还让谁吃哩?”认识至今已有五年多,五年多来,他来我往,过从甚密;我的生活中多了一个晴耕雨读的诗友,也多了一个推心置腹的挚友。除了桃子,还种了些蔬菜;进城 卖菜时不时会弄些鲜嫩的蔬菜送来家中。
开心网手机登录
大年初二的早晨,尚在睡梦中就接到小河打来的电话,问家里的青菜还有没有了,打算送些青菜进城来。近来举国闹疫情,路口已有警察摆了路障,我担心即使他来了,也无法进城。
小河是城东的,距离城里十数里路,种了几十亩的桃树。虽然是一介果农,却极其富有情趣;闲暇之时,吟两句诗,写几行字,偶有同好,言谈中一展才情,其中乐趣,自不是只言片语所能表白, 也不是凡夫俗子所能领悟得完全的。凡诗人作家,都有笔,小河自然也是,“小河”是笔名,是依着他的姓氏的谐音取来的。他姓何,开始我还以为“小何”呢,称呼满头白发的人,姓氏上头冠以 “小”字,于情于礼,似乎都十分欠妥;他立刻看出我心中疑窦,马上纠正说,是“河水”之“河”,并说他喜欢别人叫这个名字。小河心里只装着两件事,一件是他的桃子,另一件就是诗了。

2019-2020学年度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2 原始的农耕生活人教版知识点练习五十一

2019-2020学年度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2 原始的农耕生活人教版知识点练习五十一

2019-2020学年度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2 原始的农耕生活人教版知识点练习五十一第1题【单选题】下列考古成果反映了哪一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形( )粟遗存钻孔石斧半地穴式圆形房屋人面鱼纹彩陶盆A、元谋人B、北京人C、河姆渡居民D、半坡居民【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面哪些发现与半坡原始居民有关?( )①发现了粟的遗物,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②发现了水稻的遗物,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③发现了纺轮,证明已会纺线、织布、制衣④发现陶器上有一些刻画符号,可能是我国早期文字的雏形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曩古之世,无君无臣,穿井而饮,耕田而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是古书里讲述我国远古生活情况的一段话,你觉得和下列哪一原始居民的生活最符合( )A、北京人B、山顶洞人C、河姆渡人和半坡人D、元谋人【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下列遗址中,可为这一结论提供证据的是( )A、北京人遗址B、山顶洞人遗址C、河姆渡遗址D、半坡遗址【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随着氏族聚落时代原始农业的出现,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A、“竭泽而渔”成为主要生产方式B、开始走向定居生活C、按血缘关系组成生活集体D、促进了家畜饲养业的产生【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吃水不忘打井人,最早能在低洼的地方开挖水井的原始居民是A、北京人B、山顶洞人C、半坡原始居民D、河姆渡原始居民【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我国水稻栽培历史悠久,水稻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被列为五谷之首。

袁隆平先生成功培育出优质杂交水稻,为人类解决“温饱”问题作出重大贡献。

目前已知水稻种植最早出现于下列哪一地区?( )A、黄河中游B、长江下游C、珠江三角洲D、辽河流域【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某历史纪录片《半坡原始居民》,介绍了半坡人生活的历史信息。

七年级历史中华文明的起源2

七年级历史中华文明的起源2
四月天,不温不燥,正是出游的好时光。进入仲夏,已经游览了附近的十几个景点和古村落。四月二十八日,第一次成行,与亲家兄嫂相伴,赶往久闻其名的“北方漓江”涉县刘家村景区。景区不 算很大,却很精致,依山傍水,十分秀丽。由于疫情防控还没完全解除,到此旅游的人依旧十分稀少。为了创造条件复工复产,景区可免门票进入景点。安卧在半山腰的小客栈,小饭店,窗明几净,十 分整洁。入住,有家一般的妥帖。站在半山腰的客栈俯瞰景区,河水清澈,绿树成荫,那种幽静之美会让你放慢脚步,心灵也会渐次放飞。每一处风景都会让你如数家珍,不会忘记。
庚子之春,由于疫情不肯退去,居家抗疫,未能如约涉足大自然,去阅读不曾阅读过的风光。三月底,疫情防控收到初步成效,一些小区的封堵渐渐解除,便捷足于郊外,去享受久别的春色。那些 曾一度艳丽的花儿已经蜕变为幼果,挂在枝头,饱满光亮,像极了绿色的珍珠。出来观光的人,与往年相比,依旧是稀稀落落不够多。浩博网站
就要离开景区,偶遇一位从涉县政府退下来的老同志,他说涉县是革命老区,但土地薄瘠,人们的日子还不宽裕。这几年,县委县政府实施旅游兴县,沿刘家河前去的几个村庄,都在如火如荼搞旅 游开发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基础设施建设,过不了几年,刘家河村所在的井店镇将成为闻名中原的一处景区,“北方漓江”这张名片会更加的靓丽。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1—4课)教案全 人教新课标版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1—4课)教案全 人教新课标版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1—4课)教案全人教新课标版[知识与能力]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为对学生应掌握知识的要求;其他只要求一般了解。

[过程与方法]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能力及独创、灵敏是思维品质的培养;3、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正确认识人类历史的起源;2、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原因。

[重点] 我国的原始人类[难点]历史人物的作用与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相互关系。

[课时]5课时[课型]新授课、活动课、讲评课[方式与方法]综合启发式教学[教具]地图册、我国原始人类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人类历史的起源;(2)掌握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元谋猿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产、生活情况、距今年代,氏族生活的特点。

(3)培养学生的读图和识图能力、比较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总结出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的代表,读懂图表、文字材料并从中总结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起源地之一,增强民族自豪感。

(2)正确认识人类历史的起源。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我国最早的人类、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活和生产状况难点:远古居民的生存方式[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具]地图册、我国原始人类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板书设计: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一、元谋猿人:最早、170万年二、北京人:时间:70---20万年生活方式:群居生活发展水平:用天然火三、山顶洞人:时间:1.8万年生活方式:氏族生活、工具进步发展水平:人工取火[授课过程]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2024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

2024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设计说明原始社会时期,农业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我们的祖先开始了定居生活,这为中华文明的起源奠定了物质基础。

本课重在让学生了解原始农业的产生和发展,知道新石器时代的历史遗存,理解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

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可采用阅读材料、归纳概括等方式,加深学生对原始农业和人类文明的形成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中国境内新石器时代重要遗址分布图》,了解我国原始农业的起源和发展。

2.通过阅读教材,了解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等基本史实,知道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特点。

3.通过研读教材,并结合考古遗址,学会从多个角度分析归纳河姆渡人与半坡人的不同之处。

4.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认识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初步发展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

重点难点重点:河姆渡人、半坡人的农耕生活。

难点:原始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史料研读法、讲授法等。

资源与工具(一)资源1.拓展阅读:《中国简史》(书目)。

2.影视作品:《二十世纪中国重大考古发现》(纪录片)。

(二)工具图书馆资源、网络搜索工具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情境教师让学生观看纪录片《二十世纪中国重大考古发现》中有关河姆渡大发现的片段,使其初步了解原始农业的起源和发展,知道河姆渡、半坡、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等文化遗存的发现,对研究人类文明形成产生的影响。

二、预习检查1.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表现有哪些?2.说说稻作农业的代表河姆渡人的生产、生活状况。

3.说说粟作农业的代表半坡人的生产、生活状况。

4.说说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呈现的特征。

三、学习任务一导入新课教师提问:请同学们回顾,上节课我们学过的古人类是通过什么方式获取食物的?学生回答:采集、狩猎、渔猎。

教师提问:假如你是一个生活在旧石器时代的人,仅靠大自然提供的食物生存,作为食物的“采集者”,你遇到了哪些困难?学生回答:受季节变化和天灾的影响很大;食物不充足,采集的食物数量有限;打猎时,生命常常受到威胁;没有固定的住所,经常要为了获取食物而搬家;等等。

2019-2020学年度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学习主题 中华文明的起源第2课 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川教版复习特训

2019-2020学年度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学习主题 中华文明的起源第2课 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川教版复习特训

2019-2020学年度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学习主题中华文明的起源第2课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川教版复习特训九十二第1题【单选题】半坡和河姆渡的原始居民过上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是( )A、火的使用B、农业生产的发展C、能建造房屋D、使用陶瓷【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古代这里土质虽不好,但人们却栽培出了世界上最早的水稻。

”这里描述的可能是( )A、河姆渡遗址B、大汶口遗址C、北京人遗址D、半坡遗址【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观看下图,能够代表半坡原始居民生活水平的是( ) A、B、C、D、【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距今约7000年,长江流域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是( )A、北京人B、河姆渡原始居民C、半坡原始居民D、元谋人【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河姆渡原始居民所处的长江流域气候湿润,草木茂盛,虫兽较多,因此,最适合他们居住的房屋样式是( )A、洞穴B、干栏式房屋C、搭上草棚的水井D、半地穴式房屋【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进步的表现是( )①会种植农作物,开创原始农耕文化②普遍使用磨制石器③会建造房屋,过着定居生活④会制造陶器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如图,北京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吉祥物是五个具有民族特色的福娃。

其中,福娃贝贝的头部文饰,借鉴了我国原始居民彩陶中的鱼纹装饰图案。

看到这个可爱的福娃,我们应该感谢制造这种彩陶的( )A、北京人B、河姆渡原始居民C、半坡原始居民D、大汶口原始居民【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下列图片中,反映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 )①遗存稻谷②人面鱼纹彩陶盆③干栏式房屋④半地穴式圆形房屋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③【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假如你生活在半坡原始居民时代,在猎获一头野猪后要把猪腿剁下,你使用的下列工具应是( )A、打制石器B、磨制石器C、青铜剑D、铁斧【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促使原始人过上定居生活的主要因素是( )A、学会了建造房屋B、自然环境的改善C、原始农业的发展D、人工取火的实现【答案】:【解析】:第11题【单选题】原始农业与原始畜牧业产生于( )A、旧石器时代;B、新石器时代;C、史前时代D、文明时代【答案】:【解析】:第12题【单选题】“民以食为天”,从野食充饥到农耕种植是人类生活史上的飞跃。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梳理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梳理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课 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
时代特征:
1、原始社会没有国家,人人平等;
2、社会生产力低下,人们最初以采集、狩猎为生,后来有了原始农业、原始手工业和畜牧业;
3、人们最初住天然山洞,后来懂得建造房屋,过定居生活;
4、人们最初过着群居生活,后来按照血缘关系组成氏族,最初是母系氏族,后来随着农业的出现,过渡到父系氏族。

第3课 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
1、原始社会没有文字,我们了解当时的历史,主要通过传说、文物和遗址。

2、黄帝:传说他教人造车船 、宫室、兵器,他的妻子嫘祖发明养蚕缫丝,他的
部下发明了文字、历法、算术、音乐。

这些都是中华文明的曙光。

3、炎帝:传说他教人农耕、尝百草,是农业和中医药的创始人,号称“神农”。

传说他还发明陶器,开辟集市,教人互通有无。

4、华夏民族:黄帝和炎帝生活在大约4000多年前的黄河中下游地区,为了对付
东方的蚩尤部落,他们结成联盟,后来黄帝和炎帝联合,经过不断繁
衍形成了现在的华夏民族,所以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
文始祖”。

5、尧舜的“禅让”:黄帝以后,先后成为黄河流域部落联盟首领的是尧和舜。

这时的人们不再通过战争来争夺首领位置,而是按照个人的能
力再经过考验被推举为首领,史称“禅让”。

6、大禹治水:黄河经常泛滥,禹的父亲鲧采用堵的方法治水,结果失败了。


采用疏通河道和筑堤堵水相结合的方法治水成功,禹也因此被推举
为部落联盟首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度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学习主题中华文明的起源第2课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川教版知识点练习第四十五篇
第1题【单选题】
黄河和长江是我们的母亲河,它们孕育了一代代辛勤聪颖的中国人。

距今约五六千年前,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居民是( )
A、元谋人
B、半坡聚落
C、北京人
D、河姆渡聚落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早在六七千年前,生活在黄河和长江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都已经进入农耕文明时代。

下列表述符合这两个氏族农耕文明特征的是( )
A、开始使用铁制农具
B、逐步推广牛耕技术
C、饲养家畜,制造陶器
D、确立土地私有制度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我们的祖先创造的文化被后人称为“农耕文化”,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是我国古代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农耕文化的主要特点有( )①普遍使用磨制石器②建筑房屋,过定居的生活③ 饲养家畜④种植农作物⑤有成熟的文字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②③④⑤
D、②③④⑤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原始农耕时代黄河流域的居民是( )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居民
D、半坡居民
【答案】:
【解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