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视频传播冲击下受众心理需要的嬗变
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与变革

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与变革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移动设备的快速发展,新媒体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相比之下,传统媒体似乎有些无所适从,越来越难以适应这个充满变化的时代。
本文将探讨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和变革,以及传统媒体如何应对这一变化。
一、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传统媒体,如报纸、广播、电视等,本身就是信息传播的重要手段,然而在新媒体的大力冲击下,它们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1.流量和广告被新媒体抢走新媒体的诞生极大地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它们具有即时性、互动性、个性化等特点,并且往往能够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形成病毒式传播。
这些特点使得新媒体能够带来大量的流量和广告,而这部分流量和广告正是传统媒体最需要的。
2.受众被新媒体分流传统媒体在过去主要依靠门户网站等平台进行信息传递,但这种方式在新媒体时代已经面临颠覆。
不少消费者从传统媒体的网站转向社交媒体平台,使得传统媒体的受众被逐渐分散,难以集中。
3.内容遭到新媒体挑战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人们对于信息的需求变得越来越多元化、个性化,并且不再受限于传统媒体给予的内容,传统媒体所提供的内容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而新媒体完全可以根据受众的喜好和需求提供更加多样化、精准化的内容。
二、传统媒体的变革在新媒体冲击下,传统媒体并不是毫无选择,它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变革措施来应对。
1.运用新技术传统媒体可以运用新技术打造自己的新媒体战略。
例如,通过直播、专题互动等形式,增强媒体平台的互动性和可参与性。
同时,采用大数据分析技术,了解受众群体的兴趣和偏好,为用户提供更加精准的内容推送。
2.提供优质的原创内容新媒体虽然能够带来大量的流量和广告,但大多数情况下缺乏优秀的原创内容。
传统媒体可以通过深度挖掘、分析和报道有关时事、文化、科技等领域的信息,从而打造深度和广度兼备的内容。
3.寻找新的受众群体传统媒体可以探索新的受众群体,例如,通过与年轻一代的社交圈保持接触,找到更多年轻、知识、娱乐、时尚等方面感兴趣的受众,引导他们走进传统媒体的直播、网络节目等新领域。
新旧媒体环境中的受众心理变迁

新旧媒体环境中的受众心理变迁作者:刘韵竹来源:《神州·上旬刊》2013年第05期摘要:当今社会,媒体作为信息的载体已成为人与社会交流沟通的纽带,大众传媒将抽象的社会具象为人们所可以接受的图文信息。
现如今,与其说人们置身于社会环境倒不如说置身于媒体环境中,与其说受众心理受社会环境的影响更不如说受媒体环境的影响。
人随境转,受众的心理也在随之发生相应改变。
关键词:新旧媒体环境受众心理变迁在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发布的《第五媒体行业发展报告》中,将第五媒体定义为:基于无线通信技术,通过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展现信息咨询内容的媒介形式。
与其相对应的,报纸、杂志等“第一媒体”、广播“第二媒体”、电视“第三媒体”和 PC互联网“第四媒体”。
①这“四大媒体”都有共同鲜明的媒体特征并在积极寻求拓展。
首先,它们都具有实体性、中介性、负载性、还原性和扩张性等这些原本媒体特征。
第二,它们都有大众传播功能,其传播特点表现在有规模庞大的传播机构,第三,当前的“四大媒体”都表现出各自的传统特性,②其各自的优势与劣势也都较为明显。
现在,手机媒体已经是广受关注的社会主流媒体之一了。
相对于传统媒体,新媒体最突出的特点是它具有能够令不同程序在同一时刻运行的嵌入式系统。
嵌入式程序分成两部分,即前台程序和后台程序。
前台程序通过终端来处理事件,其结构一般为无限循环;后台程序则掌管整个嵌入式系统软、硬件资源的分配、管理以及任务的调度,是一个系统管理调度程序。
它实际可以有多种含义,比如手机上的后台,其实就与电脑系统中的最小化差不多,只是隐藏和缩小的概念。
虽然叫做隐藏和缩小,但是实际的程序仍然是在运行中的。
几个网页、软件在同一时间共同运行,形成了在新媒体环境下,受众信息接收的“同时性”。
麦克卢汉认为:“从漫长的人类社会发展过程来看,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各个时代的传播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它所开创的可能性以及带来的社会变革。
电视节目的传播策略及受众心理分析

电视节目的传播策略及受众心理分析电视节目作为一种重要的传媒方式,具有广泛的受众群体和强大的影响力。
为了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如何制定有效的传播策略,同时分析受众的心理需求,是电视节目传播的关键问题。
一、节目类型和传播方式电视节目的类型种类繁多,包括新闻、综艺、电视剧、纪录片等多种形式。
对于传播策略来说,选择适合的节目类型和传播方式是十分关键的。
首先,针对不同的节目类型,应该采用不同的传播方式。
例如在传播新闻类节目时,应该优先采用实时直播的方式,通过第一时间将新闻信息传递给观众,增加观众的收看度。
而对于电视剧等影视剧类节目,可以采用分集连载的方式,借此来增加受众的吸引力和收视率。
其次,对于不同的受众群体,可以针对性地制定传播方式。
例如对于年轻人群体,可以采用互联网平台等新媒体进行传播,增加传播渠道和覆盖面。
二、受众心理需求与内容设置电视节目的受众群体众多,对于受众的心理需求的了解与把握,是制定节目内容和传播策略的重要前提。
首先,受众对于节目内容的需求是多样化的。
有些受众群体喜欢轻松愉悦的娱乐节目,而有些则更加喜欢深入思考的纪录片等知识性节目。
因此,在制定节目内容时,应该根据受众的不同需求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节目主题和形式,以满足不同受众群体的需求。
其次,受众对于节目的感性需求和理性需求是相互交织的。
例如在电视剧的制作过程中,不仅要从感性上满足受众的情感需求、引发情感共鸣,还需要从理性上讲述故事情节,通俗易懂。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节目更加贴近受众,提升节目的收视率和口碑评价。
三、营销策略与推广宣传电视节目的传播并不仅仅是节目内容和传播方式的问题,还需要考虑到营销策略和推广宣传的问题。
在制定营销策略和推广宣传时,需要以受众为中心,积极探究受众心理需求,并结合节目特点、品牌形象等多种因素进行分析。
首先,应该根据受众特点和观看习惯,进行合适的宣传推广。
例如针对青少年群体的电视综艺节目,可以采用社交媒体平台等线上传播方式,引爆话题、互动分享,广泛吸引受众之间的注意力。
短视频对传统媒体的冲击与转型

短视频对传统媒体的冲击与转型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短视频平台如今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这种新型媒体形式的兴起引发了人们对传统媒体的冲击和转型的讨论。
本文将探讨短视频对传统媒体的冲击和转型的影响,并分析传统媒体应如何应对这种变革。
首先,短视频的迅猛发展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短视频平台具有便捷快速、内容新颖多样的特点,吸引了大量用户。
与传统媒体相比,短视频更加符合年轻人的审美和消费习惯,同时也更容易在社交媒体上推广和扩散。
这使得短视频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和娱乐的首选渠道,传统媒体的传播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其次,短视频的兴起促使传统媒体进行了转型。
为了适应用户需求的变化,许多传统媒体纷纷开设了短视频栏目,在短视频平台上推出了自己的品牌。
通过借助短视频的传播力量,传统媒体能够更好地与年轻人接触,吸引更多的用户,并提升自身的传播效果。
同时,通过短视频,传统媒体能够更好地融合文字、图像和声音等多种元素,提供更丰富和多样化的内容,提升用户体验。
然而,传统媒体在转型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短视频平台上的内容大多是以短暂而轻松的形式呈现,与传统媒体严肃深入的报道形式存在差异。
传统媒体需要在保持专业性的前提下,寻找适合在短视频平台上呈现的内容形式,以吸引更多用户的关注。
其次,传统媒体需要更加注重内容的创新和多样化,以应对用户越来越高的需求。
此外,传统媒体还需要与短视频平台进行合作,充分利用短视频平台的传播力量和用户基础。
为了应对短视频对传统媒体的冲击和转型,传统媒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加大短视频领域的投入,提升自己在短视频平台上的影响力。
传统媒体可以通过与短视频平台的合作,推出独家内容,增加用户黏性。
其次,传统媒体应注重内容的优质和原创性。
通过深入的调研和报道,传统媒体可以提供更有深度和可信度的内容,吸引用户的关注。
同时,传统媒体也可以通过多样化的内容形式来吸引用户,如互动式短视频和大片式短视频等。
浅析新媒体环境下的用户心理特征变化

浅析新媒体环境下的用户心理特征变化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用户心理特征也在不断变化。
新媒体环境下的用户心理特征变化显著,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信息获取渠道多样化在传统媒体时代,人们获取信息主要依靠电视、报纸、广播等渠道。
而在新媒体环境下,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手机App、社交媒体等多种渠道获取信息。
这使得用户的信息获取渠道变得更加多样化,他们可以更自由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而不再被传统媒体的固定框架所束缚。
二、信息量爆炸导致注意力分散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信息量呈现爆炸式增长的趋势,用户在面对海量的信息时,往往会面临注意力分散的问题。
他们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信息碎片,很难集中精力深入了解某一个话题或事件。
用户的心理特征也在不断变化,他们的阅读和思考方式变得更加碎片化和表面化。
三、虚拟社交成为主流在新媒体环境下,虚拟社交已成为主流,人们更倾向于通过社交媒体平台来进行交流和互动。
这种虚拟社交的方式使得用户更容易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同时也使得他们更容易受到来自他人的影响。
用户对于虚拟社交的依赖程度增加,也促使他们的心理特征发生变化,更加关注自己在社交媒体上的形象和声誉。
四、自我表达的需求增强由于新媒体环境的开放性和互动性,用户对于自我表达的需求更加强烈。
他们希望通过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渠道展示自己的个性、情感和观点,获得他人的认可和赞同。
用户的心理特征发生了变化,更加注重个性化和独特性的表达。
五、对于隐私和安全的关注增加随着个人信息在互联网上的泄露和滥用现象时有发生,用户对于隐私和安全问题的关注也在增加。
他们更加谨慎地处理自己的个人信息,希望保护自己的隐私不受侵犯。
用户的心理特征发生了变化,更加注重个人信息的保护和安全。
六、情感化和娱乐化的趋势在新媒体环境下,用户对于信息呈现方式的需求在不断变化。
他们更倾向于接受情感化和娱乐化的内容,希望通过各种有趣的形式获取信息并进行消化。
这种情感化和娱乐化的趋势也促使用户的心理特征发生了变化,更加注重内容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网络综艺节目的受众心理分析

网络综艺节目的受众心理分析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综艺节目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与传统电视综艺节目相比,网络综艺节目具有更大的创新空间和更广泛的传播范围。
然而,网络综艺节目能够赢得观众的喜爱和追捧,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受众心理需求和心理分析呢?一、追求娱乐和放松网络综艺节目作为一种娱乐方式,满足了人们追求娱乐和放松的心理需求。
在快节奏的生活中,观众们渴望找到一个舒适的空间,放松身心,而网络综艺节目正好可以提供这样的娱乐氛围。
无论是搞笑综艺、真人秀还是情感节目,都能引起观众的兴趣,让人们从繁重的工作和生活中暂时解脱出来。
二、参与感和互动性需求与传统电视节目不同,网络综艺节目通过互联网平台可以实现与观众的互动。
观众们可以通过评论、点赞等方式与节目参与者进行即时互动,并且还能够参与到节目的制作和投票过程中。
这种参与感和互动性需求使得观众们能够更好地融入节目中,增强其对节目的关注度和忠诚度。
三、满足好奇心和探索欲网络综艺节目通常具有各种各样的剧情和内容,能够满足观众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观众们在观看节目的过程中,能够体验到不同的情节转折、角色关系和人生故事。
网络综艺节目还可以展示不同领域的文化知识、生活经验等,引发观众们的思考和学习兴趣,使其能够在娱乐的同时获得自我提升和成长。
四、情感共鸣和认同感网络综艺节目通常通过展示明星或普通人的真实感受和情感体验,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和认同感。
观众们能够在节目中看到与自己类似的情感和经历,从而感受到情感上的共鸣。
这种共鸣和认同感不仅能够增强观众对节目的喜爱和关注,还能够加深观众对节目中人物的好感度和关注度。
五、寻求心理满足和情感慰藉网络综艺节目中的一些情节和主题,往往涉及到观众生活中的困扰和问题,触及到观众内心深处的情感。
观众们期待通过观看这些节目,找到心理上的满足和情感上的慰藉。
网络综艺节目通过展现人物的成长和坚持,传递出积极向上的价值观,给予观众希望和力量。
浅析新媒体环境下的用户心理特征变化

浅析新媒体环境下的用户心理特征变化【摘要】随着新媒体的兴起,用户心理特征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些变化对个体和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新媒体对用户心理产生了深远影响,信息过载导致用户心态紧张焦虑,社交媒体改变了人际关系和自我认同。
自我展示和虚拟身份的崛起使人们的实际与虚拟身份之间的边界变得模糊。
在未来,新媒体环境下用户心理特征将继续演变,带来挑战与机遇。
为了有效适应新媒体环境,个体需要制定相应策略,保持心态平衡并增强自我认知能力。
【关键词】新媒体、用户心理特征、变化、影响、信息过载、社交媒体、自我展示、自我认同、虚拟身份、实际身份、模糊边界、挑战、机遇、适应策略。
1. 引言1.1 新媒体的兴起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新媒体的兴起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平台如社交媒体、网络视频、微博博客等已经深深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用户可以随时在手机或电脑上获取信息、与他人交流、表达观点,这种即时互动的特性为用户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和乐趣。
新媒体的兴起不仅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也影响着他们的社交行为、生活态度和心理状态。
用户在新媒体环境下表现出的心理特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种变化对个体和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深入探讨新媒体环境下用户心理特征的变化,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当今数字化社会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1.2 用户心理特征变化的重要性用户心理特征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变化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议题,其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了解用户心理特征的变化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用户的行为和需求,在新媒体时代,用户的行为方式和需求模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了解用户心理特征的变化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用户的喜好和趋势,从而更好地进行目标营销和用户体验设计。
用户心理特征的变化也直接影响到新媒体平台的发展和运营。
新媒体平台的核心在于用户,而用户的心理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在平台上的行为和互动,因此了解用户心理特征的变化可以帮助平台更好地进行用户管理和内容运营,从而提升平台的活跃度和用户黏性。
对网络传媒影响下的受众心理分析及其正确引导解析

●文史哲园地对网络传媒影响下的受众心理分析及其正确引导李琼瑶摘要由于网络传播的受众心理与传统媒介的受众心理有很大的不同,要发挥网络传播的积极作用,消除网络受众的不良心理状态需要提出引导性的应对策略:进一步健全网络管理法规、制度的建设;加强网络伦理建设,确立具有普遍意义的网络规范;发挥权威媒体网站的舆论导向作用;遵循角色扮演的基本规则;培养正确的视听态度,建立合理的需要结构。
关键词网络传媒受众心理分析引导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国际互联网以远远超出人们预期的速度,迅速发展成全球化的网络。
迄今为止,国际互联网已经覆盖全世界240多个国家和地区。
截止2004年6月,中国网民数量达到8700万人。
网络传播确实已经成为全球信息交换的新平台。
网络传播通常是利用互联网传递或交流信息的行为和过程。
网络信息传播领域汇聚了传统媒介未曾有过的多种传播技术手段的优势,如系统的开放性与全球性、传播信息速度的迅捷性、超媒体的传送方式、贮存信息的广容性与集成性、低成本甚至于零成本的运行模式。
网络媒介是一个新的传播与交流平台,这种集传播者和受众于一体,同时具有方便、快捷、海量存储等信息传播优势进一步强化了网络传播作为“第四媒体”强大的交流功能。
这种新的媒体传播方式改变了整个世界,特别是对广大网络受众的生活方式和内在心理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一、对受众心理产生影响的网络传媒的重要特征随着网络的普及与应用,网络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网络具有与其他媒体不同的要素这使网络对受众的心理产生重要影响,分析这些要素能够帮助我们深入了解对广大网民的心理特点,并予以正确引导。
(一网络传媒的虚拟性。
“在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
”这句话已被广泛使用。
有人说,网络不仅是一个平台还是一道屏障,这都是说明网络传播的一个显著特点———虚拟性。
网络是人们共同建构的虚拟空间,这个空间具有的虚拟特点增强了它的开放性和参与性,同时也使它的受众与传统媒体的受众截然不同。
新媒体时代受众心理特征变迁

新媒体时代受众心理特征变迁新媒体时代受众心理特征变迁从新闻传播学角度而言,受众主要是指大众传媒中的信息接受群体,其中包括报刊读者、广播听众、电视观众,还有现代网络媒体的使用者。
从另一角度而言,大众传媒的受众其实就是在大众传媒面前具有不同需求的个体。
他们作为大众传媒的传播对象,其心理特征不可避免地因为媒体形式的不同以及时代的变迁,而产生相应的变化。
也正是在这种不同的差异中,受众在接受媒体的文化传播方面,表现出了各种各样的心理倾向。
传统媒体时代的受众心理传统媒体时代,报纸、广播、电视作为大众传媒,其功能重点在于信息的生产和传播,它们满足了受众的信息需求,与此同时人们从媒体中也了解到了外部世界发生的事情。
受传者们一直关注着传统媒体,因为他们通过媒体得到了各种需求和满足,而且足不出户就能与外部世界保持密切的联系。
在网络出现之前,尽管受众对于信息接受的选择太过单一,交互性也略显单薄,然而受众的各种心理预期的确通过传统媒体得到了满足与释放,能够在短时间内接收他们需要的信息,同时获得心灵的放松,在与媒体的接触过程中加快了自己的社会化进程。
经过分析总结,我们可以看到受众在与传统媒体接触的过程当中所呈现出来的特征大致如下。
第一,获取信息,认知世界。
获取信息是受众对于传统媒体的最基本要求,他们希望通过大众媒体及时全面地了解生活的这个世界所发生的事情。
信息是每一个人在生活实践中所不可或缺的。
如果只是通过小众的、集体的传播,人们根本无法掌握足够的信息和知识来保障正常的生活、生产。
只有掌握了足够的信息,人们才能够面对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不稳定因素,及时将自己的行为调整到正确的方向。
因此,获取信息、认知世界是受众心理的一个最基本特征。
第二,期待认同,寻求心理归属。
受众在业余时间通常会通过接触传统媒体来放松心情、调节情绪。
当今社会,每一个人都承受着巨大的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只有及时地宣泄和释放才能保障心理健康。
人们往往通过阅读报纸新闻、收听广播、观看影视剧等方式,在其接触的新闻人物或剧作塑造的人物形象的生活轨迹中寻找自己的情感归属,暂时忘却现实生活中的压力,获得心灵释放的空间,在象征性的现实中寻求共鸣和认同。
探索新媒体时代受众心理把控与传播理念转型

以视频为核心的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韩海波
(作者单位:鞍山广播电视台)
摘 要:本文以视频上下游的三方,即传统媒体电视 TV、大型视频网站企业互联网 PC、视频内容制作提供者,他们之间以 视频为落脚点,探讨他们从分开、竞争、分分合合到最后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关键词:“新三国”时代;多元一体格局;后视频时代
THE PRONT
前沿
探索新媒体时代受众心理把控与传播理念转型
赵晶晶
(作者单位:北京市房山区广播电视中心)
摘 要:人类的感知、认知以及社会态度会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转型而不断变化。因此,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对受众的心理 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无论是认可还是反对,都是受众心理的体现,是其对新媒体的态度。因此,需要分析受众心理变化,把控 其心理特征,改变传播理念,促进媒体行业长远发展。 关键词:新媒体;受众心理;传播理念;转型
1 不同时代媒体背景下受众心理变化 1.1 传统媒体时代 日常生活中接触的电视、广播以及报 刊都属于传统传播媒体。通过媒体,受众 可以获取需要的信息, 从而了解外部世界。 虽然传统媒体的交互性差,且传播方式比 较单一,但其蕴含的内容基本能够满足受 众的心理需求,因此得到了快速发展。此 时的信息是受众生活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 分,受众渴望从中寻找心灵的寄托和认同 感,因此,媒体的影响效果非常显著。人 们认为了解足够多的外界信息和知识是保 证生活稳定的必要因素之一,是紧跟时代 发展步伐的主要途径。此时的受众心理特 征是通过知识获取来认识社会,其他的特 征包括寻找认同感和心灵寄托等。随着受 众需求的不断变化,媒体传播的内容也在 不断更新和升级,尤其是在调节受众心理 压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综艺节目、娱 乐报刊、音乐调频等媒体的娱乐性功能成 为受众缓解和释放压力的重要方式,受众 在其中宣泄压力,获得身心愉悦,寻找心 灵寄托。 1.2 新媒体时代 在这个时代中,可以说人人都是自 媒体,时刻处在信息筛选和决策之中, 受众既是媒体传播的接受者,又是媒介 信息的缔造者。新媒体时代的传播方式 和内容都在传统媒体的基础上不断丰富 和扩大,此时的媒体传播渠道呈现多元 化,内容更加丰富多样,受众的参与度 不断加大,感受深度增强。由“互联网 +” 缔造的新媒体时代来临,让受众心理发 生变化。 首先,受众的自主意识增强,主要表 现为选择性需求增多以及参与媒体互动的 意愿更加强烈。在新媒体时代,媒介信息 26
网络短视频的发展对青少年产生的心理影响

网络短视频的发展对青少年产生的心理影响【摘要】青少年作为网络短视频的主要受众群体,无论在行为举止方面,还是心理状态方面,都受到了短视频发展的巨大影响。
倘若青少年没有对网络短视频持以积极的观赏态度,将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因此,我们就可通过研究与分析网络短视频发展对青少年心理产生的影响,来采取合理化的建议,确保促进网络短视频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网络短视频青少年心理影响一、青少年使用短视频引起的消极影响1.思想层面:偏离的价值观追求。
网络短视频的留言评论功能,给青少年自由言论的发表提供了一个较为开放的平台。
但是,就当前网络短视频的APP而言,其留言区或者弹幕区经常出现不雅及不文明的字眼,这样就给青少年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以及心理状态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而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一部分是由于青少年的从众心理,一部分则是为了应付对方的不文明行为而做出的反击。
而通过对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可知,对于未成年孕妈在网上成为直播的看法,有些青少年认为依靠自己赚钱并无差错,而有一些青少年则认为该种做法不利于正能量的良好传播。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网络短视频已经对青少年的价值观产生了影响。
而倘若不对网络短视频加以科学化的管理,青少年的价值观就会受其影响,久而久之也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2.心理层面:劣币式的“低投入”满足感。
通过调查可知:长时間观看网络短视频,会导致青少年无法集中精力进行学习,对于某些新鲜事物也缺乏深入的了解和思考。
尤其是在睡觉前,持续观看短视频已经成为当前青少年的生活常态。
但是,网络短视频中的内容多种多样,视频内容良莠不齐,对青少年的辨别能力以及是非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短视频之所以有较多的受众群体,离不开其身后强大的运营团队,其就是抓住了受众快消的特点,实现了网络短视频的良好运营。
而一旦青少年对这种“低投入”产生了较强的满足感,其就会产生懈怠的心理,对于学习、工作这些需要长时间投入精力的工作内容无法产生兴趣,久而久之就会影响青少年健康的心理状态。
网络短视频的发展对青少年产生的心理影响

网络短视频的发展对青少年产生的心理影响1. 引言1.1 网络短视频的普及网络短视频的普及不仅改变了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青少年的娱乐方式和生活习惯。
相比于传统的电视节目或电影,网络短视频更加简短、内容更加多样化,青少年更容易接受和喜爱。
他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观看自己喜欢的视频内容,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娱乐选择和消遣方式。
而随着网络短视频平台的不断更新和内容的不断创新,青少年对网络短视频的依赖性也在逐渐增加,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2 青少年喜爱网络短视频的原因1. 视频内容新颖、趣味性强:网络短视频通常呈现形式简洁,内容丰富多样,能够吸引青少年的注意力。
而且很多短视频在制作上注重创意,让人眼前一亮。
2. 快节奏、易于消化:青少年生活节奏快,喜欢追求刺激和快节奏的体验。
网络短视频时长短,内容精炼,非常适合他们碎片化的时间阅读需求。
3. 社交属性强:网络短视频的分享、评论功能让青少年可以与他人互动,在社交网络中展示自己的兴趣和观点,增加社交互动的乐趣。
4. 满足好奇心和需求:青少年正处于探索和认知发展的阶段,他们渴望了解新事物,网络短视频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内容,可以满足他们对世界的好奇心。
网络短视频的简洁性、创意性、社交性以及满足好奇心的特点,使得青少年对其情有独钟。
这也意味着他们可能会更容易受到网络短视频的影响,有可能导致心理健康问题。
2. 正文2.1 网络短视频对青少年情绪的影响网络短视频的快节奏和高强度刺激可能会引发青少年的焦虑和紧张情绪。
在短时间内接连观看大量内容,容易让青少年产生紧迫感和无法放松的情绪。
特别是一些悬疑、恐怖或者血腥暴力的内容,可能会给青少年带来恐惧和不安。
网络短视频中的虚假信息和夸大表现也会对青少年的情绪造成负面影响。
青少年容易被网红们的虚假生活和完美外表所吸引,导致他们对自己的现状产生不满和自卑情绪。
长期沉浸在虚假世界中,容易让青少年产生焦虑和自卑。
短视频营销的受众心理分析——以抖音为例

短视频营销的受众心理分析——以抖音为例短视频营销的受众心理分析——以抖音为例引言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视频技术的发展,短视频成为了现代人流行的一种社交媒体形式。
抖音作为中国最大的短视频平台,每天吸引着亿万用户的关注。
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将抖音作为其营销渠道之一。
本文将以抖音为例,探讨短视频营销的受众心理,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和引导受众的需求。
一、短视频营销的现状和背景1.短视频的普及程度和影响力近年来,短视频行业发展迅猛,尤其是抖音的崛起,使得短视频成为现代人主要的娱乐和沟通方式之一。
抖音通过其便捷的操作和丰富的内容吸引了大量的用户,成为了品牌宣传的热门平台。
2.短视频营销的价值和意义相比于传统的广告形式,短视频具有更直观、更生动的视觉效果,能够更好地吸引受众的注意力。
短视频还能通过音乐、字幕等手段加强情感共鸣,提升品牌形象。
因此,短视频营销成为了企业宣传的一种重要方式。
二、抖音受众的心理分析1.追求娱乐和放松抖音作为一种娱乐性社交媒体平台,其中的大部分内容都以娱乐为导向。
用户在使用抖音时,心理上追求的是放松和愉悦的体验。
因此,企业在进行短视频营销时,应注重提供有趣、有创意的内容,带给用户不一样的娱乐感受。
2.追逐潮流和个性抖音作为一个年轻人主要使用的社交媒体平台,其用户群体一般更加开放和追求个性。
他们渴望展现自己的特点和个性,对流行的事物有更高的敏感度。
因此,企业在短视频营销中,可以结合流行的元素,打造个性化的内容,吸引用户的注意力。
3.追求获得认可和评价抖音上的视频最大的亮点是用户可以进行点赞、评论等互动操作,这使得用户很容易获得认可和评价。
这同时也产生了一种社交竞争心态,用户期望自己的视频能够获得更多的关注和点赞,从而获得满足感。
因此,在短视频营销中,企业应注重用户互动,建立用户参与感,激发用户的积极性。
4.渴望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抖音上的内容多种多样,其中既有有趣的娱乐视频,也有一些实用的教程、知识普及等有价值的内容。
《2024年传播学视角下Vlog用户的心理研究》范文

《传播学视角下Vlog用户的心理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社交媒体的飞速发展,Vlog(视频博客)已成为当今社交网络中的热门内容形式。
从传播学的角度,我们可以观察到Vlog用户的心理变化和需求。
本文将基于传播学理论,深入探讨Vlog用户的心理特点、需求与动机,以期为Vlog内容的创作与传播提供理论支持。
二、Vlog用户心理特点1. 表达与分享欲望Vlog作为一种视频分享平台,满足了用户表达自我、分享生活的需求。
用户通过录制自己的生活点滴,分享给观众,实现自我价值的体现。
这种表达与分享的欲望,使得Vlog成为了一种新型的社交方式。
2. 寻求认同与归属感Vlog用户往往希望通过视频内容寻找与自己相似的群体,从而获得认同感和归属感。
这种心理需求使得Vlog用户更容易产生共鸣,形成稳定的观众群体。
3. 娱乐与消遣心理Vlog内容多样化,满足了用户的娱乐与消遣需求。
用户在观看Vlog时,可以放松心情,获得娱乐与消遣的快感。
三、Vlog用户需求与动机1. 求知与学习需求Vlog内容涉及生活、旅行、美食、美妆等多个领域,满足了用户的求知与学习需求。
用户通过观看Vlog,可以了解不同领域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见识。
2. 情感交流与共鸣需求Vlog中的情感元素,如亲情、友情、爱情等,可以引发用户的情感共鸣。
用户通过观看Vlog,可以与创作者进行情感交流,满足情感交流与共鸣的需求。
3. 社交需求Vlog作为一种社交媒体,满足了用户的社交需求。
用户可以通过关注、点赞、评论等方式与创作者进行互动,建立稳定的社交关系。
四、传播学理论在Vlog用户心理研究中的应用1. 使用与满足理论使用与满足理论认为,受众使用媒介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
在Vlog用户心理研究中,我们可以运用该理论分析用户使用Vlog的动机和需求,以及Vlog内容如何满足这些需求。
2. 群体传播理论群体传播理论认为,群体间的信息传播对个体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
在Vlog用户心理研究中,我们可以运用该理论分析Vlog如何形成稳定的观众群体,以及观众群体如何对Vlog创作者产生影响。
网络短视频的发展对青少年产生的心理影响

网络短视频的发展对青少年产生的心理影响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设备的普及,网络短视频已经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抖音、快手、微博还是其他社交平台,都充斥着各种各样的短视频,内容涵盖了各个领域。
网络短视频的快速发展也给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就网络短视频的发展对青少年产生的心理影响展开讨论。
网络短视频的快节奏和碎片化特点对青少年的注意力和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网络短视频以其精炼的形式吸引了大量年轻用户,他们可以在短短几分钟内获取大量信息和娱乐。
这种碎片化的信息传递方式容易让青少年失去对于长篇内容的耐心和阅读能力,导致他们的注意力难以集中,难以深入思考问题。
长期以来,青少年可能会形成浅尝辄止、缺乏毅力的学习习惯,对于思考和阅读能力的培养不利。
网络短视频中内容的多样性和影响力对青少年的心态和自我认知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在网络短视频中,各种形式的内容层出不穷,包括搞笑、美食、游戏、音乐、生活记录等等,形成了极大的社会化影响力。
青少年在观看这些视频的过程中可能会受到一定的价值观和思维模式的影响,导致他们对于自我认知和价值观的形成不够清晰和独立。
一些不良信息或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也可能对青少年产生不良的影响,例如过度的暴露于网络世界可能导致他们变得浮躁和焦虑。
网络短视频对青少年的情绪波动和情感管理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网络短视频的内容多以轻松、搞笑、刺激为主,吸引了大量年轻用户。
这种快速的情感刺激容易让青少年产生情绪波动,过度依赖这些短视频来获取情感满足。
一旦失去了这种刺激,他们可能会感到情绪低落和空虚。
一些网络短视频中包含的暴力、色情、恐怖等不健康内容也容易引发青少年的恐惧和焦虑。
网络短视频的追求和沉迷对青少年的生活和身心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许多青少年沉迷于网络短视频,长时间低头看手机,忽视了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学习和锻炼等重要元素。
这不仅影响了他们的身体健康,也可能导致社交和人际关系的问题。
新媒体原创短视频的受众心理分析及发展建议

新媒体原创短视频的受众心理分析及发展建议黄增心 李昌元山东传媒职业学院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原创短视频已经成为当下十分流行的传播模式,为了提高传播的效率,创作者要对受众的心理进行一定的分析,根据受众的欣赏喜好,制定更加切合的新媒体原创视频传播方案,本文将主要就新媒体原创短视频的受众心理进行相关分析,并提出对应的短视频发展建议。
关键词:新媒体;原创视频;受众心理;发展建议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手机移动端的网民数量与日俱增,新媒体原创短视频成为了受众群体中最为流行的一种网络传播形式,为了更好地推出新媒体原创短视频作品,创造者需要从受众心理出发,为其制定更加丰富多彩的短视频内容,这也是原创短视频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一、新媒体原创短视频受众心理分析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新媒体原创短视频需要依托于网络平台才能够实现,而这些网络平台再打开时间上普遍都是人们的碎片化时间,由于受众本身的职业、经济水平以及文化层次不同,新媒体原创短视频在进行推送时也要考虑到受众的心理特点,既要有共性,也要有个性。
总体来看,新媒体原创短视频受众心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一)从众心理所驱动的情感共鸣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当出现新鲜事物时,当人们对这些新鲜事物有情感上的共鸣,则会在很大程度上推动这一新鲜事物向前发展,短视频作为一种动态的图片和文字展现形式,由于时间较短、内容精悍,所以成为了很多受众最新娱乐选择[1]。
而短视频爆发点的出现,也源于网络受众本身具有一定的从众心理,在产生了对视频内容的情感共鸣之后,短视频能够实现更大幅度的传播,这也对新媒体原创短视频的创作者提出了情感层面的要求,创作者要了解受众的情感宣泄口,推出能够被受众所认可的作品,满足受众的心理诉求,随后才能进一步的抓住受众。
(二)释放自我催生的娱乐观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实际上每一个人都充斥着较大的压力,人们希望在碎片化的时间中获得放松,缓解源自于工作和生活上的压迫感,所以很多受众在选择观看新媒体原创短视频时,都倾向于简短而有趣的内容,帮助自身获得快速的情感愉悦。
网络短视频的发展对青少年产生的心理影响

网络短视频的发展对青少年产生的心理影响网络短视频的兴起在近年来已经成为了一种流行的文化现象,尤其是在青少年群体中更是风靡一时。
虽然网络短视频给人们带来了乐趣和娱乐,但其发展对青少年的心理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网络短视频的发展对青少年产生的心理影响,并提出一些应对策略。
网络短视频的发展对青少年产生的心理影响之一是对注意力和集中力的影响。
短视频的碎片化内容和快速节奏可能导致青少年产生分散的注意力,难以专注于长时间的学习或工作。
他们倾向于追求刺激和新鲜感,而忽视了深度思考和认真学习的重要性。
这种心理影响可能会影响青少年的学习效果和成长发展。
网络短视频对青少年的自我认知和自尊心产生了影响。
网络短视频中充斥着美化和虚假的内容,对青少年产生了审美和自我价值观的误导。
他们可能会对自己的外貌、身材、生活方式等产生不真实的期望,从而伤害自己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长期以来,这种影响可能会导致青少年产生自卑感、焦虑和抑郁的心理问题。
网络短视频的发展还可能对青少年的人际交往和社交能力产生影响。
青少年习惯于在网络短视频中与他人进行互动和交流,而在现实生活中却可能缺乏真实的人际交往和情感沟通。
这种虚拟社交可能会导致青少年产生社交焦虑和孤独感,难以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和团队合作能力。
针对网络短视频发展对青少年产生的心理影响,我们应该采取一些有效的策略来引导和帮助他们度过这一阶段。
家长和学校应该加强对青少年的引导和教育,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
在家庭和学校中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和自尊心,让青少年免受虚假价值观的侵害。
社会应该加强对网络短视频内容的监管和规范,杜绝虚假、低俗和不良内容的传播。
网络平台应该倡导健康、正能量的短视频内容,并为青少年提供更多有益的信息和资源。
青少年本身也应该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学会理性看待网络短视频,避免过度沉迷于其中。
他们应该充实自己的生活,培养多样化的兴趣爱好,建立真实的友情和社交关系,增强心理健康和抗压能力。
《2024年传播学视角下Vlog用户的心理研究》范文

《传播学视角下Vlog用户的心理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Vlog(视频博客)作为一种新兴的社交媒体形式,已经逐渐成为人们记录生活、分享经验和表达自我的重要平台。
Vlog用户数量的快速增长,使得对Vlog用户心理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传播学的视角出发,深入探讨Vlog用户的心理特征、需求与动机,以期为Vlog内容的创作与传播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Vlog用户的心理特征1. 自我表达与认同需求Vlog作为一种视频分享平台,为用户提供了一个表达自我、展示个性的舞台。
用户通过录制和分享Vlog,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观点,寻求认同和归属感。
这种自我表达和认同需求是Vlog用户的重要心理特征。
2. 社交互动与沟通需求Vlog不仅是一种自我表达的方式,也是一种社交互动的工具。
用户通过观看、评论、点赞、分享等行为,与其他Vlog用户进行互动和沟通。
这种社交互动和沟通需求是Vlog用户心理特征的另一重要方面。
3. 娱乐与消遣需求Vlog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生活记录、旅游、美食、美妆等多个领域。
用户观看Vlog,既可以了解他人的生活经历,也可以获得娱乐和消遣。
因此,娱乐与消遣需求是Vlog用户的基本心理特征之一。
三、Vlog用户的动机与需求1. 追求新鲜与刺激Vlog用户往往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追求刺激和新鲜感。
他们希望通过观看Vlog了解不同领域的知识和信息,拓宽视野,满足求知欲。
2. 寻求情感共鸣Vlog用户希望通过观看Vlog找到与自己相似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和价值观。
这种情感共鸣可以让他们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满足社交需求。
3. 审美与审美追求Vlog的内容往往涉及到美学和审美观念,用户通过观看高质量的Vlog,可以提升自己的审美水平和审美追求。
这种审美需求也是Vlog用户的重要动机之一。
四、Vlog内容创作与传播策略基于对Vlog用户心理特征和需求的分析,我们可以为Vlog 内容的创作与传播提出以下策略:1. 突出个性与特色在创作Vlog内容时,应突出个性与特色,展现自己的独特魅力和观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 哪
ii Ac 。第期 影像 c。 i f。 镜 i i。 。。f I 。 视 总
似的信 息, 受众的个别需求是通过受众自己在“ 大众化”
的 特 点 , 自己 与媒 介 之 间 的关 系 , 理 性 地面 对 电 明确 冷静 视 媒介 带 给我 们 的 “ 媒介 现 实 ” 。
限制 。从理 论 上 说 , 几 乎可 以 随时 向 任 何 人提 供 无 限 它
系, 传播者处于一种主控、 主导的地位 , 起着恒温器和调
量的信息。网络视频所具 备的高度互动性与开放性 , 使 节器的作用 , 把持和控制着信息的质量 、温度” 流量和 “ 、 网络视频文化的“ 去中心 化” 成为可能 , 为众 多非主流文
络视频传播的受众可以根据 自己的兴趣爱好 , 从或官方 或民间的传播渠道来广泛地选择 自己所需要的信 息。 在传统影像传播时代 , 作为一种社会化机构 , 电影 制作单位和 电视台 等传统影 像传媒的权 力拥有 者发挥
是同质的 , 不同的受众对于同~传播信 息会产生不同的 反应 , 受众在传播过程 中的作用开始受到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网络视
一
着传递政治信息 、 参与政治 决策 、 进行舆论监督与 引导
的作用 ,其传播内容广泛渗 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 角 落 ,于潜移默化中达到对人们思想和行为的有效控制 ,
从而成为现代社会控制体 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 而受众在
种明 显的 文化 泛化 与审 美泛 化 的趋 势 ,使 受 众的
寻求信息需求满足时对 电视 台等传统的影像传媒 表现 出极大 的依赖性。 网络传播 出现 以前 , 人们在从报纸 、 电 视、 广播等传统权威性大众传播媒 介中获取新闻 、 事件 等信 息中养成了习惯性接受心理 。 尽管人们 也许会对某
受众心理 不仅具有理论意 义 , 而且还具 有一定 的实际应
用价值。在 网络视频影响下 , 影像文化传播的受众心理
与传统传播环境下的受众心理既有相似的一面 , 又有着
明显的差异 。 对传统 的大众影像传媒来说 , 受众是观 众 、
在心理定势上将寻求信 息的需 求单~指 向传统 影像媒 体 。此时 的传统影像文化传播 中 , 信息来源集 中在运用 先进 的传播技术和产业 化手段 , 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 象而进行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的电影 、 电视等
鼓地融入了人们的生活进程 , 网络视频传播成 为影像信
息交换的新 平台。 究网络视频冲击下影像文化传播 的 研
题而产生的对信息的不足感和求足感 。 笔者所谓单向和 多向之分 , 主要是从信 息来源的单一和多元 的角度来区 别的 。 所谓单向的信息需要 , 是指在传统影像媒体时代 ,
由于传统影像媒体技术局限 形成产业垄断 而导致 受众
的信息产品中进行挑选而得以部分满足的 。 虽然在这个 当时传播技术的限制 , 双向的交流中双方的信息量不是
当网络视频影像敲开了文化传播 的大门 , 网络视频 过程 中也有不同形式的反馈从受众传给传播者, 但由于
传播以身具传统影像传播媒介所无法比拟的信息承载
能力让人们欣喜若狂 , 它既不会像报纸 那样受到版面大 等量的交换 , 般来说 , 一 反馈的意 见量少 、 时间相对较 小的限制 , 也不会像 电视或者广播那样受到播放时间的 长。 而且 由于传播者和受传者并不是一种对等的同位关
部 不 是 单纯 的传 播 者 或接 受 者 。从早 期 的 “ 弹 论 ”强 枪 “
效果论 ”把受 众看作信 息的被动接受者 ) “ ( 到 使用满 足 学说” 沉默 的螺旋”受 众中心论”等受 众模式与理论 , “ “ 传播学者发现受众并不是单纯 的 、 被动的接受 者 , 电不
像传播的技术和信息垄断 ,实现了以点对点的传播 , 网
传统影像媒体 。而多向的信息需求 , 则是指随着网络的 出现和网络技术的发展, 网络视频信息传播 打破传统影
读者的统称 ; 是影像信 息传播 的终点 , 是影 像信息最终
的宿主 。而在网络 影像信 息传播 中,受众 ” “ 的概念是比
较模糊的。 因为网络影像传播 活动 中的任何一 个参与者
信 息需 要 、情 感需 要 以及 社会 化需 要 呈现 出由一 元 向 多元 、 由被动 向主 动 、 由社会化 向人性 化 的转 换 。
一
、
从 单 向 到 多 向 : 众 信 息 需 要 的嬗 变 受
需要不仅是影 响受众心理 和行为的重要 因素 , 而且 {是受众心理活动和行为积极性的重要源泉 。 乜 信息需要 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 , 凡事 皆需 要信息 , 凡人 皆有信 息需 要 ,人类借助于 自身和外界的信 息而解决事件 , 推
影 镜 总 1 I13Ci s n ai {盈 衄 视 像I第4 1 lrii A d r t n 因 0 2 . t 0 cm Ce 。 薯
网络 视 频 传 播 冲 击 下 嬗 恼变 受 众 心 理 需 要 的
一 聂建成
随着互联网使用范围的不断扩大 , 网络视频大张旗 进 自身与外 界的发展车轮前行 。 所谓信息需要是指人们 在从事各项实践活动的过程 中 , 为解决所遇到的各种问
些夸大其辞的报道产生疑惑 , 但是这 种单向度的信 息求 索对受众心理的影响是巨大的 , 大众传播可能无法影响 人们怎么想 , 却可以影响人们去想什么 , 观众的意 图 、 计 划、 策略 以及选择性在观看 电视时很不起作用 。由于信
息渠道的单一 , 多数 受 众 不 会 、 也不 能 真 正 去 了 解 媒 介
频, 作为一 种正在逐步取代其他大众传媒的新兴影像媒
体, 有着许 多传统影像 传媒 所没有的功能 , 作为其传播 对象的接受 者, 心理 特征到认 知结构 、 为模式 也都 从 行 呈现 出不 同的特点。网络视频 影像 传播对 文化领 域的
强 力介 入使 当今时 代较 之 传统 影像 传 播时 期 出现 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