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通化市外国语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课 繁荣一时的隋朝导学案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名师教案1 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名师教案1 新人教版

繁盛一时的隋朝【教学目标】1、隋朝的建立和统一、隋文帝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2、培养学生根据特定的历史条件观察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隋朝运河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又一重大贡献,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教学重点】隋朝大运河、隋朝经济的繁荣,开凿大运河的目的和作用【教法学法】学后教、当堂训练、阅读、自学、启发、探究。

【知识链接】2005年的冬天,北京、杭州、苏州等多个城市的市长都收到一封90岁古建筑专家的信,信中提出将大运河申报世界遗产。

长城是一尊精神的雕塑,而大运河则是一种灵动的生活,是实实在在的滋润。

大运河,这条古老的运河深藏着中国强大繁荣的神秘信息,埋藏着中国和世界闻名沟通的奇妙代码。

正是因为有运河的水,才催生了中华民族历史上一系列的经济繁华、城市发展和文化辉煌,催生了人文精神的延展和升华【教学过程】(精彩课堂,展现独特自我)一、自主学习:学习任务: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

1、隋朝的建立与统一:581年北周外戚建立隋朝,定都长安;年,隋灭掉陈,统一南北。

动脑筋:你能总结出隋朝可以重新统一南北的条件吗?(可以讨论)2、隋文帝的统治:(1)措施: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减轻人民负担;(2)表现:国家统一安定,社会经济繁荣,人口大幅度增长。

3、隋朝大运河:(1)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_______________。

(2)时间:在在位时开凿。

从605年起。

观察教材第4页的运河图,填写下面(3)至(6)项:(3)三点:中心在,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4)四段:大运河从北向南依次为永济渠、、邗沟、。

(5)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上的运河。

(6)作用: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二、合作探究:(发现一个问题,甚至比解决一个问题还要有价值)1、经过上面的学习,你还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在小组内讨论研究。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学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学案 新人教版

课题: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班级:姓名:使用时间:年月日一、学习目标:了解隋朝“繁盛”的历史,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培养学生从特定的历史条件观察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自学:请你通读课文,辅以课文中的图片和文字、图表资料,完成下列填空。

1. 北周末年,外戚掌握大权。

年,他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

杨坚就是。

年,隋军南下,灭掉了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南北重归统一。

2. 大运河以为中心,北达,南至,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最长的运河。

3. 隋朝大运河是在已有天然河道和古运河基础上开通的。

它分为、、和四段,连接海河、、、和五大河流,成为我国交通的大动脉。

大运河的开通,对我国以后经济发展有重大意义。

三、讨论: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材料二“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皮子文薮·汴河铭》材料三“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汴河怀古》请回答:(1)材料一、二、三是针对什么的评价?(2)材料一中的“转漕”“一渠”和材料三中的“河”各指的是什么?(3)材料二中的“涿郡”、“江都”分别指今天的什么地方?(4)此河是谁在位时开通的?(5)“尽道隋亡为此河”的观点你是否赞同?谈谈你的看法。

四、检测反馈:1.下列关于隋文帝的表述,错误的是A. 隋文帝是一位励精图治的皇帝B. 隋文帝在位期间人口大幅度增长C. 隋文帝在位时期人民的负担减轻D.隋文帝在位时期在长安、洛阳一带修建了许多大宫殿2. 下列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开通大运河②隋炀帝乘龙舟三次出游江都③隋朝统一南北④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③①②④D.④③②①3. 下列哪一项不是开通大运河的条件A.隋朝人口增长较快B.隋朝统一安定C.隋朝人民徭役、赋役负担减轻D.隋朝经济繁荣4. 下列对隋朝的评述中,正确的是①是一个对后世影响比较大的朝代②是在统一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朝代③封建经济开始呈现繁荣局面③被农民起义所推翻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5. 隋朝开通的大运河,其中整段都在今江苏境内的是A.永济渠B.通济渠C.江南河D.邗沟6. 我国封建社会的繁盛时期是指A.三国——隋朝B.秦朝——隋朝C.隋朝——唐朝D.隋朝——清朝7. 隋朝大运河连接了五大水系,其中永济渠连接的是A.海河与黄河B.黄河与淮河C.淮河与长江D.长江与钱塘江8. 隋朝开通大运河的目的不包括A.巩固对全国的统治B.加强对江南的控制C.加强南北交通D.消灭南方的陈五、学思之窗:大运河的地位和作用:隋朝大运河是世界上的伟大工程之一。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导学案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导学案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繁盛一时的隋朝”导学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隋朝统一的历史条件;隋初社会经济繁荣的局面是怎么出现的;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

2、能力目标:学生简要分析隋炀帝这个历史人物,从而提高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当时隋朝为什么修筑运河?当时具备哪些条件?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国家的统一、安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隋朝的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它的开通,不仅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而且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刻苦的品质和聪明才智,值得我们引以为骄傲.二、重点和难点重点:1. 隋朝大运河学生自己动手绘制隋朝大运河简图2. 隋文帝.了解他统治时期社会的发展状况. 体会我国封建社会的治世评价标准.难点:是如何正确评价隋炀帝的功过和历史地位。

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

三、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 :投影魏晋南北朝简表(二).导入新课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两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的特点是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初步发展,包括:战国、秦、汉三个朝代,经历了近700年的时间。

秦朝是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第二个时期的特点是封建社会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包括:三国、两晋、南北朝,经历了近400年。

接着,中国历史又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隋唐盛世。

从581年隋朝建立到907年唐朝灭亡,这一段历史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发展时期,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隋唐盛世。

引导学生学与交流:(我的课堂,自我的舞台)学习任务: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

1、隋朝的建立与统一:,北年周外戚建立隋朝,定都(在今陕西西安);年,隋灭掉,统一南北。

2、隋文帝的统治:(隋文帝名叫)(1)措施:改革,发展,注重,减轻;(2)表现:国家,繁荣,大幅度增长。

3、隋朝大运河:(1)开凿目的:加强,巩固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导学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导学案

第 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导学案班别:__________学号:_______姓名:_________【学习目标】1.掌握隋朝的建立及统一,大运河的有关知识。

2.理解大运河开凿的作用;客观公正的评价大运河的开凿。

【重点和难点】重点:隋朝大运河难点:全面分析开凿大运河的目的和作用【自主学习】自学与交流: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

一、南北重归统一1.隋朝的建立:581年,北周外戚________建立朝,定都________,他就是________帝。

2.隋朝的统一:_______年,隋灭________ ,南北重归统一。

3.隋文帝的统治:⑴措施: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减轻人民负担;⑵表现:国家统一安定,社会经济繁荣,人口大幅度增长。

二、隋朝大运河:⑴目的:,巩固。

⑵时间:在在位时开凿。

从605年起。

⑶三点:中心在,北达,南至。

四段:大运河从北向南依次为、、、。

五大水系:连接、、、和五大河流,全长两千多公里⑷地位:是。

⑸作用:大大促进了我国的交流。

【探究活动】材料一: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增《汴水》材料二:“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龙舟水殿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曰休《汴河怀古》材料三:“北通涿郡之渔利,南通商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①上述材料反映了古代哪一著名的水利工程?该河开凿时的皇帝是谁?②上述水利工程的功能是什么?当前,国家正在进一步扩展材料二中水利工程的功能,那么扩展其功能的重大建设工程是什么?③材料一和材料二.材料三的观点正好相反,他们谁说的对?为什么?【巩固练习】1.隋朝在历史上最大的贡献是 ( )A.重新统一南北B.设三省六部C.创立科举制D.开通大运河2.隋朝最终完成国家统一是在: A 581年 B 589年 C 605年 D 608年 ( ) 3.“结束西晋末年以来二百七十多年的分裂.对峙局面,开创隋唐时期三百七十余年的“大一统”局面,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导学案

中学“导学·合作·探究”型课堂教学导学学案班级姓名编号日期: 2014-3- 审批:课题: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设计者:燕子年级·组制一年组【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等基本史实。

2、过程与方法:培养分析问题,概括问题能力,巧妙设问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讨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日日清巩固达标训练题”自评:师评:基础题:1.隋朝统一南北,灭掉的最后一个政权是()A.宋B.齐C.梁D.陈2.581年,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的是()A.王莽B.杨坚C.李渊D.李世民3.隋朝统一全国是在()A.581年B.605年C.589年D.6114. 隋朝开通大运河的根本目的是()A.专供隋炀帝乘龙舟游江都B.解决陆路交通的不便C.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D.加强对江南地区的开发5.“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赞颂的我国古代伟大工程是A长城B灵渠C大运河D赵州桥()6、隋朝大运河的中心是()A.涿郡B.长安C.洛阳D.余杭7.古代有一位商人,他经常把货物通过大运河从杭州运到北京去。

请你想想,这位商人应该是生活在下列哪个朝代()A.西周B.秦朝C.汉朝D.隋朝8. 隋炀帝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的根本条件是()A.隋朝初期人口急剧增长B.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C.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基础上开通的D.隋朝初期社会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发展题:一、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以下问题。

相信自己能行!材料一:“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材料二:“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唐/皮日休《汴河怀古》请回答:1、两则材料反映了隋朝的哪项工程?请说出此工程是何时由谁下令开凿的, 其开凿的目的是什么?其历史地位何在?2、两则材料都体现了此工程有何意义或作用?3、假设你是一名隋朝的运粮官,要从余杭押运一批粮食到都城长安,请简述你的航线。

七年级历史下册繁盛一时的隋朝学案1新人教版范文整理

七年级历史下册繁盛一时的隋朝学案1新人教版范文整理

七年级历史下册《繁盛一时的隋朝》学案1新人教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详细讲解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凿及历史作用。

能力目标:通过提问“隋朝开通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

情感价值观目标:隋朝大运河的开通的积极历史作用,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勤劳和智慧。

通过这种人文精神的感染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复兴中华的情愫。

教学重难点重点:大运河的开通及作用难点:,教材对隋初的繁荣经济写得比较概括,难以使学生理解和感受;第二,通过“隋朝开通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要引导初一的学生辩证的、全面的去分析和评价,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上课《繁盛一时的隋朝》,请认真观察课本第二页方框左边的图。

生:师:我们可以看到龙舟宽敞的大殿上,舞女在唱啊跳啊,忙得不亦乐乎。

统治者正过着奢侈的生活,真是歌舞升平啊。

然而在龙舟的底下,一群瘦弱的劳役一边艰辛的劳作着,一边用恐慌的眼神偷瞄着将军,生怕在一旁监视他们的将军一不高心就毒打他们。

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呢?生:思考回答。

师:一边是统治者的纵身享乐,一边是对劳役沉重的压迫。

地主阶级不体恤民间疾苦,地主阶级与下层阶级的矛盾就不断尖锐,按以往的统治经验来说是不是意味着隋朝的统治就很快由盛转为衰,走上灭亡的道路呢?下面让我们进入繁盛一时的隋朝。

二、新授南北重归统一隋朝的建立师:北周末年,即位的皇帝刚7~8岁,因此,大权掌握在外戚杨坚的手中,这就为他取代北周夺取政权提供了机会。

581年,杨坚发动政变,废除小皇帝,自己称帝,改国号为隋,定都长安。

杨坚就是隋文帝。

隋长安)同学们,让我们一起看着板书简单的复述这个内容。

生:581年杨坚隋长安隋朝统一南北并没有完成南北的统一。

杨坚建立了隋朝后,分析:师:因为南方还有陈政权的存在,灭陈就成为了当务之急。

隋朝经过了修养生息,养精蓄锐,终于在589年,挥军南下灭了陈,南北重归统一。

同学们,为什么是隋灭了陈,而不是陈灭了隋呢?请同学们阅读小字部分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导学案1 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导学案1 新人教版

第1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一、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学习目标1. 隋朝统一的历史条件;隋初社会经济繁荣的局面是怎么出现的;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隋朝为什么是一个短暂的王朝?2. 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学生简要分析隋炀帝这个历史人物,从而提高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 隋朝的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它的开通,不仅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而且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刻苦的品质和聪明才智,值得我们引以为骄傲。

重难点重点:隋朝大运河和暴君隋炀帝难点:三省六部制和改革选官制度二、知识概览图时间:581年 建立者:杨坚(隋文帝) 都城:长安 时间:589年 意义:南北重归统一 原因: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生产 表现:人民负担较轻、社会经济繁荣、人口大幅度增长、粮仓丰实 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时间: 三点:四段: 五大河流 作用: 三、新课导引相传,隋朝时扬州出现了一种绮丽的花,名叫琼花。

隋炀帝知道后,急切地要到扬州去观赏。

长安、洛阳到扬州路途遥远,那时陆路交通很不方便,他就发动数百万民工开通了一条大运河。

隋炀帝乘着龙舟从洛阳直通扬州。

龙舟有四层楼高,一百多个房间,还有宽敞的大殿。

但到扬州后,他并没有看到琼花。

通人性的琼花讨厌这个暴虐的君主,自行败落了,不让他看。

隋炀帝大失所望。

〔思考讨论〕 隋炀帝专为看琼花开通大运河的说法对不对?隋朝开通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大运河对我国历史发展有什么重要作用?隋朝为什么能完成这样大的工程?四、教材精华知识点1 南北重归统一1.隋朝统一的历史意义是什么?2.隋朝统一全国的历史条件有哪些?知识点2 大运河的开通3.隋朝开通大运河的目的:繁盛一时的隋朝 隋朝的建立隋朝的建立 隋朝的统一 社会经济的繁荣 大运河的开通4.大运河开凿的原因和条件有哪些?探究一:〔动脑筋〕想想看,隋炀帝时为什么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课本第4页)探究二:〔动脑筋〕古人评论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导学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导学案
阅读教材4页-5页 ,第二标题“大运河的开通”,完成练习:
1、目的:为了加强 ,巩固隋王朝。
2、大运河的概况:从年起,开通了一条的大运河。大运河以为中心,北达,南至,全长公里。它分为、、和四段。是古代世界的运河,成为我国的大动脉。
3、作用:大运河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的交流,对我国以后()有重大意义。
教师指导,小组长组织完成
教学
环节
学案
导案
(三)
交流展示深化感悟
1、想想看,隋炀帝时为什么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呢?
2、古人评论大运河说:“天下转漕,抑此一渠。 ”你能说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再想一想,水运粮食在古代为什么重要?
指导交流,适当纠错点拔。
(四)
达标测试
1.隋朝的建立者是:()
A.杨广 B.杨勇C.杨业D.杨坚
㈠、阅读教材2页-4页,第一标题“南北重归统一”,完成练习:
1、隋朝的建立:北周末年,外戚掌握大权。年,他夺取北周政权,建立,定都,就是 帝。
2、隋朝的统一:年,隋军南下,灭掉了南朝最后一个朝代,南北重归统一。
3、隋朝社会经济繁荣的原因:①国家,社会 。②隋文帝,改革,发展,注重,人民。
(二)
自学探究合作交流
8.与隋代历史最相似的朝代是:()
A.秦朝B.西汉C.东汉D.北魏
引导学生小组内讨论,教师适时点拔。
(五)
总结巩固延伸拓展
(链接考点)
9.材料分析:
材料一:“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材料二:“北达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1)材料一说明隋朝时经济的特点是怎样的?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是什么?
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导学案

一. 【学习目标】1. 隋朝统一的历史条件;隋初社会经济繁荣的局面是怎么出现的;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隋朝为什么是一个短暂的王朝?2. 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学生简要分析隋炀帝这个历史人物,从而提高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 隋朝的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它的开通,不仅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而且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刻苦的品质和聪明才智,值得我们引以为骄傲。

二. 【重点、难点】重点: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

难点:隋初经济的繁荣写得比较概括,难以使学生感受和理解。

三.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教师点拨、当堂巩固四.【学习过程】自主学习合作探究A. 自主学习1、南北重归统一(1)隋朝的建立:年,北周外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定都,杨坚就是帝。

(2)、隋朝的统一年,隋军南下,灭掉了南朝最后一个政权,南北重归统一。

(3)、隋朝的繁荣①原因:、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生产。

②表现:、。

人口激增;粮仓丰实2、大运河的开通①目的:,。

②时间人物:年,征发几百万农民,开凿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③三点四段五大水系:大运河以为中心,北起,今北京市,南至,今杭州市,由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四段,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河流,全长四五千里。

④地位和作用:地位大运河是。

作用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

B.合作探究(15分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完成下列问题)利用导入框和〔活动与探究〕中提出的问题组织讨论:问题一:隋朝开通大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问题二:大运河对我国历史发展有什么重要作用?五. 【展示点评归纳提升】四、【复习巩固当堂检测】(10分钟)1.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人工运河之一的是秦始皇时开凿的( )A.灵渠B.白渠C.六辅渠D.都江堰2.隋朝重新统一南北的时间是( )A.581年B.589年C.605年D.610年3. 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它的开通是在( )A.秦朝B.汉朝C.隋朝D.唐朝4.隋朝的都城在( )A.长安B.洛阳C.成都D.建业5.隋朝大运河的四段中,与洛阳相连接的是()A.永济渠B.通济渠C.邗沟D.江南河6.隋朝主持开通大运河的是( )A.隋文帝B.隋炀帝7.隋朝统一南北的历史条件不包括( )A.广大人民渴望实现统一B.北方民族的大融合C.江南地区经济得以发展D.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加强8. 阅读材料:“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导学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导学案 新人教版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课时学导设计方案(一周学导设计方案顺序汇总)姓名课题课型时间李峰《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综合解决课学导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隋朝的建立和统一,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等基本史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开通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等问题,培养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聪明才智和伟大创造力的集中体现。

学导重点及方法重点: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

开凿大运河是当时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

首先,隋朝的政治中心在北方,而大部分粮食要依靠江淮地区供应。

依靠陆路运输,运量小,速度慢,费用大,无法满足需要。

而我国主要河流大多为东西走向,开通南北运河,利用水力运输,已是势在必行。

其次,隋灭陈后,需要加强对江南的控制。

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隋朝的经济实力迅速增强,为隋炀帝开通大运河提供了充分的物质条件。

大运河的开通,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巩固了国家统一的局面。

难点::①隋初经济的繁荣。

这一内容教材写得比较概括,所以较难感受和理解。

②分析、评价大运河开凿的目的和作用。

要辩证、全面地对此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价有一定难度。

问题预设1.古人评论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结合课本课本P4内容思考隋朝开通大运河起到了什么作用?对此你有何认识?2.唐朝文学家皮日休说:“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结合课本P6的思考与判断你认为“开通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为什么?过程时控学导内容设计情境创设1分钟评价学生的假期学习情况,对表现好的同学进行表扬,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导入新课:先来看两幅图片这两幅图是大运河的图片。

大运河是世界上的伟大工程之一,它与我国古老的长城一样,千百年来享誉世界。

隋朝开通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对我国历史发展起了什么作用?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千多年前那个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目标咀嚼2分钟1.请同学们大声朗读一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标划关键词。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第1课 繁荣一时的隋朝名师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第1课 繁荣一时的隋朝名师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对“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目的及其作用”等问题的思考,培养学生根据特定的历史条件观察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从隋朝经济繁荣的表现中进一步探究隋朝经济繁荣局面出现的原因,训练其积极探究,独立思考,透过历史现象挖掘历史本质的深刻思维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隋朝大运河开凿的目的和作用以及大运河的开凿与隋朝短命而亡是否有联系等问题,培养学生从特定的历史条件观察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隋朝的统一”和“社会经济的繁荣”等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保障。

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珍惜今天统一、安定的社会环境。

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聪明才智和伟大创造力的集中体现。

据此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难点:隋初经济的繁荣;分析、评价大运河开凿的目的和作用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归纳法、阅读、讲述、讨论探究、合作学习教学过程巩固小结引导学生“释题”,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

巩固练习1、想想看,隋炀帝时为什么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2、比一比:今天的运河和隋朝大运河有什么区别?板书设计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一、南北重归统一1、隋朝的建立(581年杨坚长安)2、隋朝的统一(589年)3、隋朝经济的繁荣二、大运河的开通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治条件:经济实力,国家统一,古运河为基础过程:605年“三点”“四段”作用: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吉林省通化市外国语学校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教案新人教版

吉林省通化市外国语学校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教案新人教版
3、出示隋朝经济繁荣表现史实,引导学生分析原因。
4、引导学生分析隋文帝时期社会经济繁荣的原因。
1 、阅读教材说出隋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及都城。
2、看隋朝疆域图,指出都城及东都的位置、说出隋统一的时间、事件。
3、阅读史料,了解隋社会经济繁荣的表现,分析原因。
让学生自己说说隋朝统一的意义,有些学生可能说不全,教师补充,培养学生全面 分析的能力。
隋朝开通大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
组织学生讨论,指导学生全面客观看待历史问题。
讨论大运河开通的利弊,学会全面客观看待历史问题。
隋朝的灭亡与大运河是否有联系?该如何评价大运河的开凿?应 引导学生全面评价。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3、出示唐朝诗人的诗句,引导学生归纳大运河的作用。
1、在教师的 引导下学生观看视频,说出隋朝大运河开凿的目的及流经的主要河段。
2、请同学上台画大运河的草图。
3、用谐音记忆法加深记忆大运河南北端点及中心。
4、学生归纳大运河的作用。
注意学法指导,有的学生绘制的图知识点不够全面,应加大指导力度。
精习
6页思考与判断
难点
感受和理解隋朝经济繁荣;辨证、全面地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任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预见性问题及解决对策
复习
中国历史朝代歌,三国— 南北朝更迭的图。
回顾上册南北朝的历史发展线索,承上启下
出示历史朝代歌、南北朝的政权更迭 示意图
填出南北朝的政权更迭示意图中政权名称。
繁盛一时的隋朝
导学
目 标
1、记住隋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及统 一的时间;2、了解隋朝社会经济的繁荣;
3、说出隋朝大运河开通的目的、起止点及作用;

最新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课 繁荣一时的隋朝教案2 新人教版

最新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课 繁荣一时的隋朝教案2 新人教版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的掌握:隋朝的起止时间、隋文帝与开皇之治、三省六部、科举制、大运河、隋炀帝。

2.态度、情感、价值的培养:国家统一、制度完善、统治者节俭等有利于社会繁荣;大运河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工程,泽被后世;奢侈残暴、滥用民力的统治必然迅速灭亡。

3.能力培养:全面客观地评价大运河;能对秦朝和隋朝进行简单的比较。

教材分析隋朝统一和开皇之治隋的统一结束了三国两晋南北朝长达400多年的分裂,使我国又开始一个新的大统一时期。

隋统一是南北朝后期民族大融合、南北经济发展的结果,也是人民长期希望统一要求的反映。

隋文帝完成统一大业后,加强中央集权,开创三省六部制,改革地方官制,并开创科举制度,对以后王朝影响深远。

隋文帝还大力发展社会经济,继续实行均田制度,调整赋税制度,兴修水利,注意节俭。

这样隋文帝统治时期内积累了大量财富,社会安定,百姓安居乐业,社会繁荣,形成开皇之治。

隋朝大运河隋朝大运河是教学的重点内容,也是教学的难点内容。

大运河是一条人工开凿的水运航道,是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也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的运河。

大运河能够修建既反映了隋富足的实力,又是隋短暂而亡的见证,可以说是本课的高潮,也是本课的转折。

大运河南起杭州,北到北京,全长2500公里,这条人工大河,跨越地球10多个纬度,纵贯在中国最富饶的东南沿海和华北大平原上,通达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它的开通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

大运河与现实中“南水北调”工程有一定联系。

从另一方面大运河修建的原因和目的反映了中国经济重心的转移,国家对江南地区的控制,国力的强盛。

关于大运河的作用和评价历来有争议,这既涉及到对隋暴亡原因的思考,对中国整体经济发展的影响,对隋炀帝的评价。

暴君隋炀帝和隋朝灭亡隋的短暂而亡是本课的难点。

本课的前半部分在讲隋如何顺应形势统一全国,文帝改革发展,出现开皇之治,国家富庶,经济繁荣。

吉林省通化市外国语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繁荣一时的隋朝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吉林省通化市外国语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繁荣一时的隋朝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吉林省通化市外国语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繁荣一时的隋朝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课题第1课茂盛一时的隋朝导学目标1、记着隋朝成立的时间、成立者、国都及一致的时间;2、认识隋朝社会经济的繁华;3、说出隋朝大运河开通的目的、起止点及作用;4、认识到:国家的一致和社会的平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

重点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

难点感觉和理解隋朝经济繁华;辨证、全面地剖析和评论大运河的目的和作用。

类型课问题引领型新讲课课时 1 课时主备人教学过程教课教课内容教课任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示性问题及解决对策环节复习说出南北朝更回首上册南北朝出示复习问题,观画出南北朝的政权有部分同学已经忘掉迭的次序。

的历史发展线索察学生复习状况更迭表示图了,指引学生梳理南北朝重归一致的历史线索研习一、隋朝的成立1、隋朝成立的时1、简单介绍杨坚是1、说出隋朝成立的让学生自己谈谈隋朝统及一致间、成立者、都怎样当上皇帝的。

时间、成立者及都一的意义,有些学生可1、隋朝的成立城?2、出示隋朝领土城。

2、看隋朝领土能说不全,教师增补,2、隋朝一致南图。

图,指出国都及东2、隋朝一致南北培育学生全面剖析的能北3、讲讲陈后主的故都的地点。

3、学生的时间、为何能力。

3、隋初经济的事。

看书说出社会经济一致呢?隋初经繁华4、指引学生剖析隋繁华的表现。

济繁华的表现有文帝期间社会经济哪些?繁华的原由。

二、隋朝大运河1、隋朝大运河开1、演示《隋朝大运1、在教师的指引下隋朝的消亡与大运河是1、开凿的目的凿的目的是什河》指引学生观看学生观看视频,说否有联系?该怎样评论2、流经的主要么?的同时归纳隋朝大出隋朝大运河开凿大运河的开凿?应指引河流运河的目的及流经的目的及流经的主学生全面评论。

2、大运河的起止3、大运河的作的主要河流。

要河段。

有的学生绘制的图知识点在哪?流经的用2、观看大运河流经2、请同学登台画大点不够全面,应加大指主要河流有那几主要河段的表示运河的草图。

吉林省通化市外国语学校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课 繁盛一

吉林省通化市外国语学校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课 繁盛一

繁盛一时的隋朝学习目标:1、记住隋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及统一的时间;2、了解隋朝社会经济的繁荣;3、说出隋朝大运河开通的目的、起止点及作用;4、认识到: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

学习过程:【研习】一、南北重归统一(阅读课文一、二段,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1、隋朝是在哪个政权的基础上建立的?隋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写在学案上)2、隋朝是在灭亡哪个政权统一全国?统一的时间是哪年?(写在学案上)3、联系南北朝历史的特点,想想为什么在经历了魏晋南北朝的大分裂后,隋朝能实现重新统一?(写在学案上)4、隋初的经济状况如何、其原因及表现是什么?(画在书上)二、大运河的开通(阅读课文第三段,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5、“隋炀帝专为看琼花开通了大运河的说法对不对?”“隋朝开通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画在书上)6、请你介绍隋朝大运河(包括大运河的中心、起止点、长度、作用等内容)(写在学案上)【精习】知识梳理:建立:统一:繁盛经济繁荣:中心:繁盛一时的隋朝大运河开通:起止点:作用:一时:二世而亡知识运用:1、阅读材料,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1)人口垦田粮仓隋初三千多万人一千九百多万顷长安太仓隋盛时四千六百多万人五千五百多万顷洛阳含嘉仓;洛口仓结论人口激增垦田扩大粮仓丰实(2)“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贞观政要》”。

后来,唐朝建国20年时,隋朝的库藏还没有用尽。

隋朝仓库的丰足在我国历史上是少见的。

[思考探究]:1、以上材料反映了隋朝怎样的状况?2、结合材料和课文内容,总结“隋朝经济繁荣出现的原因?”2、古人评论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你能说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你对隋朝大运河的开通有何看法。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银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曾《汴水》材料二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繁荣一时隋朝名师教案3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繁荣一时隋朝名师教案3新人教版

⋯⋯⋯⋯⋯⋯⋯⋯⋯⋯⋯⋯⋯⋯⋯⋯⋯⋯⋯⋯⋯⋯⋯名校名师介绍⋯⋯⋯⋯⋯⋯⋯⋯⋯⋯⋯⋯⋯⋯⋯⋯⋯⋯⋯第一课茂盛一时的隋朝【教课目标】1.思想教育:国家一致、平定,是社会发展繁华的根本条件。

隋朝开凿的大运河是世界上最古老、最长的运河,是我国古代办感人民聪慧才华和伟大创建能力的集中表现。

经过以上思想,向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教育,应该珍惜一致、平定、团结的环境。

2.知识教授:(1)隋一致的过程和意义。

(2)开皇之治的内容:设置三省六部、增强中央对地方的领导、改革选举制度。

(3)隋朝的大运河。

(4)隋炀帝评论。

(5)隋末农民战争概略。

3.能力培育:(1)剖析隋炀帝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学惯用历史唯心主义观评论论历史人物。

(2)思虑隋朝为何成为一个短暂的、而又茂盛一时的王朝,培育辩证的、综合剖析问题的能力。

(3)绘制大运河简图。

4.感情教育:(1)正确认识平定团结是经济发展的条件。

(2)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自强、骄傲感。

【教课要点和难点】1.要点:隋朝大运河、隋炀帝评论。

2.难点:隋炀帝评论。

3.本课叙述一个完好的封建王朝,内容眉目众多。

在教课中既要突出要点,又要照料知识间的联系与过渡,给学生一个较为系统的教育。

【教课准备】1.绘制《隋朝领土图》,中间隋朝领土处镂空。

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界限。

在相应的地点上书写高丽、东突厥、西突厥、琉球。

计量好黄河、长江、长安、洛阳、涿郡、余杭、江都的地点,便于使用时书写在黑板上。

2.用透明塑料片制成与上图比率尺同样的《大运河图》。

运河及各水系要尽可能正确鲜亮。

3.制标记农民起义的小火炬若干。

此中两个应标“长白山”和“瓦岗军”。

1⋯⋯⋯⋯⋯⋯⋯⋯⋯⋯⋯⋯⋯⋯⋯⋯⋯⋯⋯⋯⋯⋯⋯名校名师介绍⋯⋯⋯⋯⋯⋯⋯⋯⋯⋯⋯⋯⋯⋯⋯⋯⋯⋯⋯4.指导学生议论的若干小题,最好写在小黑板上,届时悬挂使用。

5.讲堂使用的彩色粉笔、图钉、塑料胶带。

【板书设计】说明:这是理想板书设计的最后达成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部分同学已经忘记了,引导学生梳理南北朝重归统一的历史线索
研习一、Leabharlann 朝的建立及统一1、隋朝的建立
2、隋朝统一南北
3、隋初经济的繁荣
1、隋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
2、隋朝统一南北的时间、为什么能统一呢?隋初经济繁荣的表现有哪些?
1、简单介绍杨坚是如何当上皇帝的。
2、出示隋朝疆域图。
3、讲讲陈后主的故事。
4、引导学生分析隋文帝时期社会经济繁荣的原因。
1、说出隋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及都城。2、看隋朝疆域图,指出都城及东都的位置。3、学生看书说出社会经济繁荣的表现。
让学生自己说说隋朝统一的意义,有些学 生可能说不全,教师补充,培养学生全面分析的能力。
二、隋朝大运河
1、开凿的目的
2、流经的主要河道
3、大运河的作用
板书设计
建立及统一 繁盛隋初经济的繁荣
繁盛一时的隋朝大运河开通
一时:二世而亡
教学反思
重点
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
难点
感受和理解隋朝经济繁荣;辨证、全面地分析和评价大运河的目的和作用。
类型课
问题引领型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主备人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任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预见性问题及解决对策
复习
说出南北朝更迭的顺序 。
回顾上册南北朝的历史发展线索
出示复习问题,观察学生复习情况
画出南北朝的政权更迭示意图
1、隋朝大运河开凿的目的是什么?
2、大运河的起止点在哪?流经的主要河道有那几段?
3、大运河的作用是什么?
1、演示《隋朝大运河》引导学生观看的同时概括隋朝大运河的目的及流经的主要河道。
2、观看大运河流经主要河段的示意图,引导学生用谐音记忆法加深记忆。
3、出示唐朝诗人的诗句,引导学生归纳大运河的作用。
1、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观看视频,说出隋朝大运河开凿的目的及流经的主要河段。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课题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导学目标
1、记住隋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及统一的时间;2、了解隋朝社会经济的繁荣;
3、说出隋朝大运河开通的目的、起止点及作用;
4、认识到: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
2、请同学上台画大运河的草图。
3、用谐音记忆法加深记忆大运河南北端点及 中心。
4、学生归纳大运河的作用。
隋朝的灭亡与大运河是否有联系?该如何评价大运河的开凿?应引导学生全面评价。
有的学生绘制的图知识点不够全面,应加 大指导力度。
精习
见学案
巡 视、观察、指导、点拨。关注学困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梳理知识,完善知识结构,强化线索意识。解决检测与运用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