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子期诗文
写俞伯牙和钟子期的诗

关于俞伯牙和钟子期的古诗
1、《伯牙》作者:王安石
千载朱弦无此悲,欲弹孤绝鬼神疑。
故人舍我归黄壤,流水高山深相知。
释义:千年流传的朱弦没有这种悲哀,想弹孤绝之曲连鬼神都凝住了。
故人舍我而去归于黄土,你我之间一曲高山流水,现在也就只有我自己心里是最清楚的啊!
2、《高山流水觅知音》
势利交怀势利心, 斯文谁复念知音!
伯牙不作钟期逝, 千古令人说破琴。
摔碎瑶琴凤尾寒, 子期不在对谁弹!
春风满面皆朋友, 欲觅知音难上难。
3、《写意二首》作者:牟融(唐)
寂寥荒馆闭闲门,苔径阴阴屐少痕。
白发颠狂尘梦断,青毡泠落客心存。
高山流水琴三弄,明月清风酒一樽。
醉后曲肱林下卧,此生荣辱不须论。
萧萧华发满头生,深远蓬门倦送迎。
独喜冥心无外慕,自怜知命不求荣。
闲情欲赋思陶令。
卧病何人问马卿。
林下贫居甘困守,尽教城市不知名。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伯牙鼓琴》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伯牙鼓琴体裁:文言文题文: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作者:名字:佚名年代:先秦描述:翻译:原文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
译文:伯牙弹琴,钟子期听他弹琴。
原文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译文:伯牙在弹琴时心里想着高山,钟子期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巍峨的太山。
”原文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译文:不一会儿,伯牙心里又想到流水,钟子期又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奔腾不息的流水。
”原文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译文:钟子期死了以后,伯牙摔琴断弦,终身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赏析:赏析一:创作背景《伯牙鼓琴》是伯牙在探亲途中发生的故事。
这个故事最早是从民间口头流传下来的,历史上并无确切记载。
在古籍中,战国郑人列御寇著《列子》一书中有关于伯牙鼓琴的民间故事。
原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声哉?赏析二:思想内容“伯牙绝弦”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友谊的千古楷模,他流传至今并给人历久弥新的启迪。
也是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的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
赏析三:艺术特色《伯牙绝弦》的全部精神都在文中一“志”上。
志者,志向也。
“志在高山”者,“高山之志”也;“志在流水”者,“流水之志”也。
志者,藏之于心的怀抱也。
伯牙以琴声写志,子期呢,则以诗言度志。
文言文21 九下《列子》一则(伯牙善古琴)-2021年中考古诗文61篇记诵必背(文言文特辑)

文言文21 伯颜善鼓琴经典赏析人生苦短,知音难求;云烟万里,佳话千载。
纯真友谊的基础是理解。
中华文化在这方面最形象最深刻的阐释,莫过于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了。
“伯牙绝弦”是交结朋友的千古楷模,他流传至今并给人历久弥新的启迪。
正是这个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的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
文本解析实战演练一、句子默写。
1.伯牙善鼓琴,。
2.,更造崩山之音。
3.子之听夫志,。
?4.“高山流水”比喻乐曲高妙,也比喻知己或知音。
这个典故源自《列子》。
琴师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 ,。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 ,。
”【答案】钟子期善听初为霖雨之操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二、文言文阅读。
(一)(2019·广西柳州市·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
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
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
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选自《列子·汤问》)(乙)董源①善画,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
其后建业僧巨然②祖述③源法,大体源及巨然画笔,皆宜远观。
其用笔甚草草,近视之几不类.物象,远观则景物粲④然,幽情远思,如睹异境。
如源画《落照图》,近视无功,远观村落杳然深远,悉.是晚景,远峰之顶宛有反照之色。
此妙处也。
(节选自《梦溪笔谈》)[注]①董源:五代南唐画家,南派山水开山鼻祖。
②巨然:建业(今南京)僧人,五代宋初画家,师承董源。
③祖述:效法、遵循前人的学说或行为。
④粲:鲜明。
1.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伯牙游于泰山之阴./佳木秀而繁阴.B.钟子期辄穷.其趣/欲穷.其林C.近视之几不类.物象/佛印绝类弥勒D.悉.是晚景/悉.以咨之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B.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C.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D.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3.下列对(甲)文画线的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凡是伯牙想到的人,钟子期一定能找得到。
伯牙绝弦原文的意思解释翻译是什么

伯牙绝弦原文的意思解释翻译是什么伯牙绝弦原文的意思解释翻译是什么伯牙绝弦[拼音]:bóyájuéxián[释义]:牙:伯牙。
钟子期死后,伯牙从此不弹琴。
比喻知音的难遇。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注释绝:断绝鼓:弹兮:语气词,相当于啊曰:说志在高山:心里想到高山哉:语气词,表示感叹峨峨:高洋洋:广大谓:认为之:他必:知道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乃:就善:擅长念:所思的,所想的翻译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泰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你弹得太好了!简直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如痴如醉,击节称快道:“妙极了,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从我心中流过!”不管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他的心意.钟子期去世后,伯牙悲痛欲绝,觉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到比钟子期更了解他的知音了,于是,他把自己最心爱的琴摔碎,终生不再弹琴.伯牙介绍伯牙:名瑞,伯牙是他的字,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人,最擅长弹琴。
历代文献关于伯牙的记载颇多,最早见于荀况的《劝学》篇:“昔者瓠(hù)巴鼓瑟,而沉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
用夸张的手法极言其音乐演奏的生动美妙。
伯牙从小非常聪明,天赋极高,又很喜欢音乐,他的老师是当时很有名气的琴师成连。
伯牙学琴的故事学习了三年,伯牙琴艺大长,成了当地有名气的琴师。
但是伯牙常常感到苦恼,因为在艺术上还达不到更高的境界。
伯牙的老师成连知道了他的心思后,便对他说,我已经把自己的全部技艺都教给了你,而且你学习得很好。
至于音乐的感受力、悟性方面,我自己也没学好。
我的老师方子春是一代宗师,他琴艺高超,对音乐有独特的感受力。
伯牙绝弦原文的意思解释翻译是什么

伯牙绝弦原文的意思解释翻译是什么伯牙绝弦原文的意思解释翻译是什么伯牙绝弦[拼音]:bóyájuéxián[释义]:牙:伯牙。
钟子期死后,伯牙从此不弹琴。
比喻知音的难遇。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注释绝:断绝鼓:弹兮:语气词,相当于啊曰:说志在高山:心里想到高山哉:语气词,表示感叹峨峨:高洋洋:广大谓:认为之:他必:知道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乃:就善:擅长念:所思的,所想的翻译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泰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你弹得太好了!简直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如痴如醉,击节称快道:“妙极了,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从我心中流过!”不管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他的心意.钟子期去世后,伯牙悲痛欲绝,觉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到比钟子期更了解他的知音了,于是,他把自己最心爱的琴摔碎,终生不再弹琴.伯牙介绍伯牙:名瑞,伯牙是他的字,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人, 最擅长弹琴。
历代文献关于伯牙的记载颇多,最早见于荀况的《劝学》篇:“昔者瓠(hù)巴鼓瑟,而沉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
用夸张的手法极言其音乐演奏的生动美妙。
伯牙从小非常聪明,天赋极高,又很喜欢音乐,他的老师是当时很有名气的琴师成连。
伯牙学琴的故事学习了三年,伯牙琴艺大长,成了当地有名气的琴师。
但是伯牙常常感到苦恼,因为在艺术上还达不到更高的境界。
伯牙的老师成连知道了他的心思后,便对他说,我已经把自己的全部技艺都教给了你,而且你学习得很好。
至于音乐的感受力、悟性方面,我自己也没学好。
我的老师方子春是一代宗师,他琴艺高超,对音乐有独特的感受力。
2021年中考语文复习 第一部分 专项一 课内文言文阅读 第24篇 伯牙善鼓琴

第24篇 伯牙善鼓琴
句子翻译
3.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译文 特殊句式 叹词前置句:子之听夫,善哉,善哉! 4.吾于何逃声哉? 译文
第24篇 伯牙善鼓琴
句子翻译
3.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译文 您的听力好啊,好啊!心志和想象如同我的心意。 特殊句式 叹词前置句:子之听夫,善哉,善哉! 4.吾于何逃声哉? 译文 我如何能使琴声逃脱你的听力呢?
【答案】 ①画龙点睛,突出了文章的主旨;②这是伯牙发出的感慨,抒发 了对知音的渴求;③表现了伯牙和锺子期之间心意相通、惺惺相惜的深厚感 情,阐Hale Waihona Puke 了“知音难求”的道理。句子翻译
1.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 译文 特殊句式 状语后置句:伯牙于泰山之阴游;于岩下止。 2.曲每奏,锺子期辄穷其趣。 译文 特殊句式 宾语前置句:每奏曲。
第24篇 伯牙善鼓琴
句子翻译
1.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 译文 伯牙在泰山的北面游玩,突然遇到暴雨,(于是)在岩石下面停留。 特殊句式 状语后置句:伯牙于泰山之阴游;于岩下止。 2.曲每奏,锺子期辄穷其趣。 译文 每次弹奏曲子,锺子期总能悟透其中的旨趣。 特殊句式 宾语前置句:每奏曲。
第24篇 伯牙善鼓琴
作品拓展
本文选自《列子·汤问》。《列子》旧题为列御寇著。据后人考证,可 能是晋代人的作品。今本八篇,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列御 寇,相传是战国时的道家人物,郑国人。成语“高山流水”即出自本文。
第24篇 伯牙善鼓琴
全文主旨
本文通过讲述伯牙和锺子期的故事,表现了他们心意相通、惺惺相惜的 知音情谊,告诉我们知音难求的道理。
鼓: 弹奏 峨峨: 山高耸的样子 洋洋: 水流宽广的样子 所念: 心中想到的 阴: 山的北面 止: 停止,停留 援: 拿,拿过来
伯牙子期的故事_伯牙子期的诗句

伯牙子期的故事_伯牙子期的诗句文言文《伯牙子期》选自高中文言文,其古诗原文如下:【前言】伯牙子期是一对千古传诵的至交典范。
伯牙善于演奏,钟子期善于欣赏。
这就是“知音”一词的由来。
后钟子期因病亡故,伯牙悲痛万分,认为世上再无知音,天下再不会有人像钟子期一样能体会他演奏的意境。
所以就“破琴绝弦”,把自己最心爱的琴摔碎,终生不再弹琴了。
【原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注释】绝:断绝鼓:弹。
兮:语气词,相当于“啊"曰:说志在高山:心里想到高山哉:语气词,表示感叹峨峨:高兮:语气词,相当于"啊"洋洋:广大谓:认为之:他必:知道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乃:就善:擅长念:想到【翻译】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
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说:“好啊!简直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好啊,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从我心中流过!”不管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他的心意。
钟子期去世后,伯牙认为世界上再也找不到知音了,于是,他把orG 自己最心爱的琴摔碎,终生不再弹琴。
【赏析】由于这个故事,人们把“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便也有《高山流水》的古筝曲。
把“知音”比作理解自己知心朋友,同自己有共同语言的的人,“伯牙绝弦”一词也渐渐演变成了一种意思:由于知音逝世,从而弃绝某种特长或爱好,表示悼念。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伯牙子期的原文及译文及赏析

伯牙子期的原文及译文及赏析
原文及翻译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译文: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
伯牙弹琴的时候,内心想着高山。
钟子期赞叹道:“好啊,高耸的样子就像泰山!”伯牙内心想着流水。
钟子期又喝彩道:“好啊!浩浩荡荡就像长江大河一样!”凡是伯牙弹琴时心中所想的,钟子期都能够从琴声中听出来。
有一次,伯牙在泰山北面游玩,突然遇上暴雨,被困在岩石下面;心中悲伤,就取琴弹奏起来。
起初他弹了表现连绵大雨的曲子,接着又奏出了表现高山崩坍的壮烈之音。
每奏一曲,钟子期总是能悟透其中旨趣。
伯牙便放下琴,长叹道:“好啊,好啊!你听懂了啊,弹琴时您心里想的和我想表达的一样。
我到哪去隐匿自己的心声呢?”
赏析
人生苦短,知音难求;云烟万里,佳话千载。
纯真友谊的基础是理解。
中华文化在这方面最形象最深刻的阐释,莫过于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
事了。
“伯牙绝弦”是交结朋友的千古楷模,他流传至今并给人历久弥新的启迪。
正是这个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的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
伯牙和钟子期的诗句

伯牙和钟子期的诗句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钟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诗曰:千载知音,琴断不续,友情悲歌,难以言说。
——伯牙鼓琴钟子期是一个砍柴的樵夫,住在钟子期墓的旁边。
一日,伯牙弹琴,想起了以前自己的朋友钟子期,感慨地说:“你的演奏真好啊,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又像滔滔的江河从我的眼前流过。
”钟子期抚慰他说:“你的心意,我完全理解。
只可惜你没有遇到真正欣赏的人。
”两人约定互相弹琴给对方听,弹好后再互相评定优劣。
不料,伯牙的琴声刚一弹响,子期便连连叫绝。
伯牙激动地说:“你真是我的知音啊!”子期告诉伯牙,自己并非不是他的知音,而是因为伯牙善于演奏,钟子期善于倾听,才会如此,于是将自己的所思所想都倾注在琴声中,而且讲述了自己的经历和对伯牙的仰慕。
伯牙十分高兴,便结拜为兄弟。
有一年,楚国的南境被敌军侵占了,楚王派伯牙率领大军去收复失地。
部队行进到汉阳江口,突然狂风暴雨袭来,天昏地暗,汉阳江上波浪滔天。
伯牙的部队就要被大水吞没了,关键时刻,钟子期登上了一座高山,拨动琴弦,发出铿锵的琴声,顿时风平浪静。
伯牙率领大军冲出了重围,当他们顺利返回楚国时,已经过了一年。
楚王感谢钟子期在危难之际能够帮助他,就封钟子期做了一个“汉阳太守”。
他俩相见的时候,钟子期说:“我早就知道您很有才干,现在果然名不虚传。
”伯牙也惊奇万分,问道:“你怎么这样聪明呢?”钟子期笑着说:“我本来就生长在这里,耳朵早就习惯了听到各种声音。
刚才我站在高处,看到大海的波涛汹涌澎湃,使我联想到您的琴声,所以能及时赶到。
”伯牙把子期当作知音,邀请他一同泛舟去欣赏大海的壮丽景色。
船快靠近岸边的时候,伯牙命令船停下来,拿出随身带来的琴,专心致志地弹了起来。
钟子期站在那儿,认真地听着,还不时地点头微笑。
伯牙和子期的诗

伯牙和子期的诗高山流水
伯牙绝唱春风曲,深巷寒衣惊叹无。
季子竹素琴声清,唳鹤报晓月当空。
车轮车破楚河曲,心如刀割出青冥。
前界无边今古尽,来去云路与天横。
苏武牧羊
苏武牧羊碧空中,子期绝唱下洛阳。
正是南朝宫娥老,也为谢安太老强。
荆楚苍野芸芸众,汉畿青山点点黄。
竹林衝天看可怜,此时此情梦久长。
九思
伯牙与子期心相应,九思牵绊驰骋长。
谁言苍苍浩浩汉,风色凄凉牵萦芳。
窥待可惜把酒前,逐风萧萧恨无常。
何当把断宫闱游,贡献江山到头来。
孤鸿影
鸿影惊天孤影出,伯牙子期两眞公。
手捧琴调缓沧浪,乐声响遍凌霄宫。
招隐芒草树树中,犹负神劳太虚空。
牧童把歌唱到晓,流霜落日照沧海。
虞美人
伯牙子期忆虞美,子期将琴饮山泉。
岁月悠悠青楼外,一曲断肠妆楼前。
夙夜惆怅应芳草,只有霜天雨铃寒。
斜阳沉沉数多苦,平生思量皆付空。
李白写伯牙和钟子期的诗句

李白写伯牙和钟子期的诗句李白是中国古代文学家中最著名的一位,其诗句深深地影响了中国文化。
李白非常擅长写伯牙和钟子期的诗句,并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伯牙和钟子期是中国古代文学中属于“七子国”一类,也是我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诗歌流派之一。
它以伯牙和钟子期的作品为代表,属于山水、复古、抑扬顿挫、宋诗三大流派之一,以丰富的象征和声色状物绘描出中华文明的历史发展。
李白以“关雎”、“思乡曲”、“凤求凰”等大量伯牙和钟子期的诗歌,使中国古代文学以一种独特的方式传承下去。
他的伯牙和钟子期的诗句,气势苍茫,抒情优美,深深地感染了人们的心灵,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令人难忘的经典之一。
“关雎”中,李白形象地描写了伯牙和钟子期的电视剧:“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首诗歌写的是一个美丽的少女在边境线上相偎相依的场景,引发了观众的激情和情感的共鸣。
在“思乡曲”中,李白犹如一位驿外使者,形象地表现出他的挂念和思乡之情:“江畔独步寻花,都下眉头,却上心头。
”首诗歌既朴实又深情,使人们体会到了思乡之情。
在“凤求凰”中,李白以述说的方式,表达出伯牙和钟子期的矛盾心情:“凤舞翩跹,凰啼夜夜:人间无数,不如归去。
”首诗歌把一种矛盾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使人们在惆怅和牵挂中深深感受到了生活的美丽与苦涩。
伯牙和钟子期的诗句不但多彩缤纷,而且富有情感,李白的作品更是如此。
通过他的诗句,不仅能够让人们了解到伯牙和钟子期表达的精神,而且给人们带来安宁和慰藉。
他的诗歌洋溢着他深厚的文化底蕴,把古代文化娓娓唱出,向人们展现出古老传统文化中的热情、宽容和优雅。
总之,李白的伯牙和钟子期的诗句充满了朴实而又细腻的情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它们不仅融合了精致的文字和美丽的山水,而且流露出极其纯真的情感。
同时,它们所传达的思想也可以为现代人提供深刻的启示,希望我们能学习李白的伯牙和钟子期的诗句,相信它们能为我们展现出更美好的未来。
《伯牙与钟子期》原文及翻译译文

《伯牙与钟子期》原文及翻译译文《《伯牙与钟子期》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伯牙与钟子期》原文及翻译译文《伯牙与钟子期》原文及翻译列子原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声哉?”注释鼓:弹.志:心意.哉:语气词,表示感叹.峨峨:高.兮:语气词,相当于"啊".洋洋:广大善:语气助词,相当于“好”念:心里所想的得之:知道阴:北面。
又,《登泰山记》:“泰山之阳,汶水东流;其阴,济水东流。
”卒:同“猝”,猝然,突然操:曲调造:奏辄:就逃:逃避穷其趣:彻底理解他的志趣夫:语气助词,无义。
吾于何逃声:大意是我演奏的内容怎么也逃不过他听觉。
译文伯牙是一位有名的琴师,他的琴术很高明,钟子期则善于欣赏音乐。
伯牙弹琴的时候,想着在登高山。
钟子期高兴说:“弹得真好啊!我仿佛看见了一座巍峨的大山!”伯牙又想着流水,钟子期又说:“弹得真好啊!我仿佛看到了汪洋的江海!”伯牙每次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从琴声中领会到伯牙所想。
有一次,他们两人一起去泰山的北面游玩,游兴正浓的时候,突然天空下起了暴雨,于是他们来到一块大岩石下面避雨,伯牙心里突然感到很悲伤,于是就拿出随身携带的琴弹起来。
开始弹连绵细雨的声音,后来又弹大山崩裂的声音。
每次弹的时候,钟子期都能听出琴声中所表达的含义。
伯牙于是放下琴感叹地说:“好啊,好啊,你能想象出我弹琴时所想的意境,我的琴声无论如何也逃不掉你的听力!”《伯牙与钟子期》2、韩愈《与李翱书》原文及翻译译文韩愈《与李翱书》原文及翻译韩愈原文:使至,辱足下书,欢愧来并,不容于心。
初中必背古诗词文言文伯牙善鼓琴

初中必背古诗词文言文伯牙善鼓琴
伯牙善鼓琴的故事出自《列子·汤问》,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寓言故事之一,讲述了伯牙与钟子期之间的深厚友谊。
伯牙是春秋时期著名的琴师,而钟子期则是一个懂得欣赏音乐的樵夫。
以下是根据这个标题生成的内容:
伯牙,春秋时期著名的琴师,以其精湛的琴艺闻名于世。
一日,伯牙在泰山之巅弹奏古琴,琴声悠扬,动人心弦。
然而,周围听者虽多,却无人能真正领会琴音之美。
伯牙心中不免感到寂寞,因为没有人能够理解他的音乐。
就在这时,一个名叫钟子期的樵夫路过,他停下脚步,聆听伯牙的琴声。
钟子期不仅能够感受到琴音的美妙,还能理解伯牙通过琴声所表达的情感。
伯牙见状,大为感动,两人因此结为知音。
伯牙与钟子期的友谊,成为了千古流传的佳话。
后来,钟子期不幸去世,伯牙悲痛欲绝,他认为自己失去了唯一的知音,从此再无弹琴的兴致。
于是,伯牙在钟子期的墓前,弹奏了最后一曲,之后便摔琴断弦,发誓不再弹琴。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知音是难能可贵的,他们能够理解并欣赏你的才华和情感。
同时,它也表达了一种对艺术和情感交流的尊重和追求。
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成为了中国文化中关于友谊和艺术理解的典范。
在初中阶段,学生应该背诵一些古诗词和文言文,以培养自己的文学
素养和审美能力。
伯牙善鼓琴的故事,不仅因其深刻的内涵,也因其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情节,非常适合作为初中必背的文言文之一。
通过学习这样的故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和价值观,同时也能够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部编版必背古诗文125首含诗词解析——122伯牙古琴

122《伯牙古琴》
伯牙古琴
....
,钟子期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
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曰:“善哉.,峨峨兮
...
洋洋
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
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注释
(1)本文选自《列子》,《吕氏春秋·本味篇》中也有收录。
(2)鼓:弹。
(3)志在高山:心里想到高山。
(4)哉:语气词,表示感叹。
(5)峨峨:高。
(6)兮:语气词,相当于“啊”。
(7)洋洋:广大。
译文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倾听琴声。
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巍
峨的泰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太好了!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
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宽广的江河,钟子期赞叹道:“好啊,宛如一望无际
的江河在我面前流动!”无论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会清
楚地道出他的心声。
钟子期去世后,伯牙就此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他的知
音了,于是,他坚决地把自己心爱的琴摔破了,挑断了琴弦,终生不再弹
琴。
博文小课堂
伯牙鼓琴,也叫伯牙绝弦,是讲述知音难求的一个故事,伯牙善于演奏,钟子期善于欣赏。
这就是“知音”一词的由来。
后钟子期亡故,伯牙悲痛万分,认为这世上再也不会有知音,就把琴摔碎,挑断琴弦,终生不再弹琴。
伯牙遇知音文言文翻译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钟子期听之,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少选,志在流水。
钟子期又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译文:伯牙弹奏古琴,其心志所向在于高山。
钟子期聆听他的演奏,赞叹道:“好啊,那巍峨的样子宛如泰山!”过了一会儿,伯牙的心思转向流水。
钟子期再次赞叹:“好啊,那浩荡的样子宛如江河!”伯牙心中所想,钟子期总能准确地领会。
然而,钟子期去世后,伯牙捣毁了自己的琴,断绝了琴弦,终身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伯牙,字子期,春秋时期楚国人,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琴师。
他弹琴技艺高超,尤以高山流水之音闻名于世。
而钟子期,也是一位才子,对音乐有着极高的鉴赏力。
那日,伯牙在江边弹琴,琴声悠扬,宛如高山流水。
钟子期恰好路过,被那美妙的琴声所吸引,驻足聆听。
他不禁赞叹道:“好啊,那巍峨的样子宛如泰山!”这句话,正是伯牙心中所想。
他弹琴时,心中所念的正是高山之景。
过了一会儿,伯牙又弹奏了一曲,琴声转为悠扬的流水。
钟子期再次赞叹:“好啊,那浩荡的样子宛如江河!”这一次,钟子期同样准确地领会了伯牙的心意。
从此,他们成为了知音。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钟子期不幸去世,伯牙得知这个消息后,悲痛欲绝。
他想起钟子期曾经对他说过的话,心中充满了遗憾。
于是,他决定捣毁自己的琴,不再弹奏。
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再鼓琴。
他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这种深情厚谊,使得伯牙与钟子期成为了千古传颂的知音典范。
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知音,是能够理解你内心所想,与你心灵相通的人。
他们的故事,也成为了我国古代音乐史上的一段佳话,流传至今。
文言文伯牙鼓琴翻译

子期至,二人相对而坐,伯牙抚琴,子期静听。
琴声初起,如春风拂面,轻柔婉转;又似夏日细雨,绵绵不绝。
伯牙深知,此曲乃高山之音,意寓壮志凌云,志存高远。
子期闻之,心潮澎湃,不禁赞叹:“此曲高山流水,真乃千古绝唱!”琴声渐起,如秋风扫落叶,凄凉哀婉;又似冬日严寒,凛冽刺骨。
伯牙此时所奏,乃流水之音,寓意人生百态,世事无常。
子期听后,感慨万千,叹道:“此曲流水潺潺,令人心生哀愁,感慨万千。
”琴声再起,如春雷震响,气势磅礴;又似夏日暴雨,倾盆而下。
伯牙所奏,乃高山之音,寓意英雄豪杰,气吞山河。
子期听后,热血沸腾,激动地说:“此曲高山壮志,令人热血沸腾,心潮澎湃!”琴声最后,如秋风送爽,宁静祥和;又似冬日暖阳,温暖人心。
伯牙所奏,乃流水潺潺,寓意人生如梦,时光荏苒。
子期听后,心旷神怡,感叹道:“此曲流水如梦,令人心生宁静,感慨万千。
”曲终人散,伯牙与子期相视而笑,彼此心中都明白了对方。
从此,二人结为知音,相互扶持,共度余生。
此故事传颂千古,成为佳话。
伯牙鼓琴,之所以能成为千古绝唱,正是因为他善于感悟自然之美,将自然之音融入琴声,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
而子期作为知音,能够从伯牙的琴声中感受到高山流水的意境,体现了他们之间深厚的友谊。
伯牙鼓琴,不仅是一种艺术表现,更是一种精神追求。
它告诉我们,人生在世,要善于感悟自然之美,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同时,也要珍惜友谊,与知己共度美好时光。
总之,伯牙鼓琴之事,虽为古代传说,但其蕴含的哲理却历久弥新。
它传承了中华民族崇尚自然、追求和谐、珍视友谊的优良传统,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伯牙鼓琴的全诗的意思

伯牙鼓琴的全诗的意思《伯牙鼓琴》的意思是: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
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巍峨的泰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太好了!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伯牙心里想到宽广的江河,钟子期赞叹道:“好啊,宛如一望无际的江河在我面前流动!”无论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说出他的心意。
钟子期去世后,伯牙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比钟子期更了解他的知音了,于是,他把自己心爱的琴摔破了,终生不再弹琴。
衍生注释:伯牙,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的上大夫,原籍是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
伯牙是当时著名的琴师,善弹七弦琴,技艺高超。
钟子期则是一个樵夫,但对音乐有着极高的悟性和欣赏能力。
赏析:这个故事表现了伯牙与钟子期之间深厚的友谊和知音难觅的感慨。
伯牙的琴艺高超,通过他的琴声能够传达出丰富的情感和意境,而钟子期能够准确地理解和感悟,这种心灵上的契合是非常难得的。
故事也传达了知音的重要性,人生得一知音足矣。
作者介绍:关于《伯牙鼓琴》的具体作者已难以考证,它流传于民间,成为了中国文化中关于知音的经典故事。
运用片段:例子 1:哎呀呀,你说这伯牙和钟子期的感情那可真是绝了啊!就像咱和咱最好的朋友一样,一个眼神就知道对方在想啥!伯牙鼓琴,钟子期能懂,咱要是有这么个懂咱的人,那该多好呀!这世上能有几个像他们这样的知音呢?例子 2:嘿,你想想,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着泰山,钟子期就能说像泰山在眼前,这得多厉害呀!咱平时说话有时候还得解释半天呢!他们这简直就是心有灵犀一点通啊!要是我也能遇到这么个知音,那我得高兴成啥样啊!例子 3:哇塞,钟子期去世后伯牙就把琴摔了,终生不弹了,这是多么深的感情啊!这就好像咱失去了最最重要的东西一样,那得多伤心啊!真希望我也能有这样一份真挚的感情,不管是友情还是爱情。
例子 4:你看那伯牙鼓琴多投入啊,心里想着啥都能通过琴音表达出来,钟子期也是厉害,啥都能听出来!这可比咱聊天有意思多了呀!咱有时候说话还说不明白呢,他们用琴就能交流,太神奇了吧!例子 5:哎呀呀,这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可真是让人感动啊!他们的知音之情真让人羡慕嫉妒恨呢!咱啥时候也能遇到那么一个懂咱的人呢?要是真有那么一天,我可得好好珍惜,绝对不能像伯牙失去钟子期那样遗憾终身啊!。
伯牙绝该文言文翻译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少选,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伯牙绝琴》译文:伯牙弹奏古琴,心中所想的是高耸入云的山峰。
钟子期赞叹道:“好啊,高耸壮丽,如同泰山一般!”过了一会儿,伯牙的心境转向了奔腾不息的流水,钟子期再次赞叹:“好啊,浩渺广阔,如同长江黄河!”伯牙所思所想,钟子期都能准确地捕捉到。
然而,当钟子期去世后,伯牙感叹世间再无能够理解他琴音的知音,于是他砸碎了古琴,剪断了琴弦,终身不再弹奏。
伯牙,字子期,春秋时期楚国著名琴师,以琴艺高超而闻名。
钟子期,字伯牙,是伯牙的好友,两人相识于少年时期,志趣相投,结为知音。
伯牙的琴音,时而激昂澎湃,如高山流水;时而宁静深远,如秋月寒泉。
钟子期总能准确地理解伯牙的琴音,与之产生共鸣。
然而,人生无常,钟子期英年早逝。
伯牙得知此事后,悲痛欲绝,他意识到,世间再无一人能够与他共同欣赏琴音,共同感受音乐的真谛。
于是,他决定毁掉自己的古琴,结束自己的琴艺生涯。
伯牙砸琴之时,琴声悠扬,仿佛在诉说着他与钟子期的深厚友谊。
琴弦断绝,琴音也随之消失,仿佛一切美好的回忆都随着琴音的消失而消散。
伯牙悲痛欲绝,他感叹道:“世再无知音,吾将何以为乐?”从此,伯牙远离尘嚣,隐居山林,不再弹琴。
伯牙绝琴的故事,传颂千古,成为了一段佳话。
它告诉我们,真正的知音难求,友情珍贵。
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成为了后世人们追求知音、珍惜友情的典范。
伯牙绝琴,不仅是对钟子期逝去的哀悼,更是对人生无常、知音难求的感慨。
它告诉我们,要珍惜眼前的友情,珍惜与朋友共度的时光。
同时,它也启示我们,在追求艺术的道路上,要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知音,实现人生的价值。
总之,《伯牙绝琴》这个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了伯牙与钟子期之间深厚的友谊,以及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它告诉我们,人生短暂,友情珍贵,要珍惜眼前人,追求自己的梦想,活出精彩的人生。
藩国名臣_文言文翻译

古有藩国,地广人众,文化繁荣,然治乱之间,非贤臣辅佐,难以长久。
兹录藩国名臣数人,以飨后世。
甲、伯牙伯牙,字子期,藩国世家,才识过人。
少时,父丧,家道中落,然伯牙不改其志,勤奋读书,终成一代名臣。
伯牙治理藩国,以仁爱为本,轻薄赋,宽政爱民。
时藩国边患频仍,伯牙招募勇士,练兵强将,屡破敌寇,使藩国安宁。
伯牙在位二十载,国家富强,百姓安居乐业。
后因年老体衰,辞官归隐,卒年八十有二。
乙、子房子房,名羽,字子房,藩国人士,智勇双全。
曾为藩国出谋划策,屡建奇功。
子房擅长兵法,善于用间,多次协助伯牙破敌。
子房亦以仁爱为本,提倡节俭,提倡道德,使藩国风气日上。
子房在位十年,藩国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
后因伯牙年老,子房辞去官职,归隐山林,专心研究兵法,著书立说,传之后世。
丙、仲舒仲舒,字子云,藩国儒生,博学多才。
仲舒崇尚儒术,主张仁政,提倡孝道。
仲舒曾上书藩王,陈述治世之道,深得藩王赏识。
仲舒在位二十年,推行仁政,减轻赋税,兴修水利,使藩国百姓安居乐业。
仲舒还提倡教育,广设学校,培养人才,使藩国文化繁荣。
仲舒晚年,因年老体衰,辞去官职,归隐田园,著书立说,传授儒学。
丁、韦应物韦应物,字子厚,藩国文人,才情横溢。
韦应物擅长诗文,作品清新脱俗,深受藩王喜爱。
韦应物曾任藩国文学侍从,为藩王提供文化娱乐。
韦应物亦关心民生,曾多次上书藩王,陈述百姓疾苦,藩王皆采纳其议。
韦应物在位十年,藩国文化繁荣,百姓安居乐业。
后因年老体衰,辞去官职,归隐山林,专心创作,传世之作颇丰。
戊、李白李白,字太白,藩国人士,才华横溢。
李白擅长诗歌,作品豪放奔放,意境深远。
李白曾任藩国文学侍从,为藩王提供文化娱乐。
李白亦关心民生,曾多次上书藩王,陈述百姓疾苦,藩王皆采纳其议。
李白在位十年,藩国文化繁荣,百姓安居乐业。
后因年老体衰,辞去官职,归隐山林,专心创作,传世之作颇丰。
此六人,各具才华,忠诚于国,为藩国百姓谋福祉,堪称藩国名臣。
后世子孙,当以六人为楷模,传承美德,共创繁荣。
子牙伯期故事诗句

子牙伯期故事诗句
描写伯牙和钟子期友情的名言名句:
1、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2、伯牙善抚琴,子期最辨音,高山情依依,流水叹古今。
3、高山可仰止,流水能赏意,人去琴无声,琴在无人知。
4、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5、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
唯有河南房次律,始终怜得董庭兰。
6、砌香残果落,汀草宿烟浮。
唯有知音者,相思歌白头。
7、知音者诚希,念子不能别。
行行天未晓,携酒踏明月。
8、江湖归不易,京邑计长贫。
独夜有知己,论心无故人。
9、一灯愁里梦,九陌病中春。
为问清平日,无门致出身。
10、知音者诚希,念子不能别。
行行天未晓,携手踏明月。
11、千载朱弦无此悲,欲弹孤绝鬼神疑。
故人舍我闭黄壤,流水高山心自知。
12、前溪独立后溪行,鹭识朱衣自不惊。
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弦绝已无声。
13、我是先生门下士,相逢有酒且教斟。
高山流水遇知音。
14、不落宫商太古音,无劳弦上发清声。
高山流水有余意,除却子期谁解听。
15、雪依片石留鸿爪,台峙层峦理素琴。
钟子难逢谁识我,高山流水慕知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