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度部级优课陆洋《项脊轩志》

合集下载

《项脊轩志》课件

《项脊轩志》课件
时至轩中,从余问古 事,或凭几学书。
生前
吾妻归宁,述诸小妹 语曰:“闻姊家有阁子, 且何谓阁子也?” 室坏不修。

死后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 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ks5u精品课件
写作特色:
1.善于选取生活中的琐事,表 现人物的音容笑貌,寄托深情。
归有光的生活遭遇和深沉的身世之感、浓厚 的思亲之情以及内心伤痛并没有直接说出来, 如果我们不细心阅读,是不容易理解出来的。 这种表现方法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这种表 现方法就是托物寄情的手法。
试翻译下列句子: 1.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 2.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珊珊可爱。
3. 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译文: 1. 借来的书摆满书架,我安居室内,长啸高歌,有时又 静静地端坐,倾听大自然各种各样的声音。 2. 每月十五的夜晚,明月悬,映照半边墙,桂影疏密、 交杂错落,微风吹拂,花影轻摇,真是美丽可爱极了。
ks5u精品课件
2.善于利用细节描写。
3.语言委婉含蓄,清新淡 雅,感情浓郁真挚。
ks5u精品课件
学生作文:
母亲
娃儿19岁那年,离开了大山,成了一名解放 军战士。母亲站在村口,看着娃儿的背影渐渐模 糊,两行泪顺着脸颊流了下来。昨天,自己还摇 着蒲扇坐在娃儿身边,一边驱赶蚊虫,一边看着 他写字。今天,娃儿怎么突然就要离开呢? 现在,娃儿的来信成了母亲唯一的期盼。每 个月一到来信的日子,她就会早早站到村口,有 时候一等就是一整天。看着娃儿从部队寄来的照 片,母亲总有流不完的泪 。 ks5u精品课件
先妣( bǐ ) 持笏( hù )
断句:
顾视无可置者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庭中通南北为一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项脊轩志教案3篇

项脊轩志教案3篇

项脊轩志教案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讲话致辞、报告体会、合同协议、策划方案、职业规划、规章制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report experience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ning plans, career planning,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项脊轩志教案3篇下面是本店铺分享的项脊轩志教案3篇项脊轩志教学设计,供大家参阅。

项脊轩志教案优秀教案

项脊轩志教案优秀教案

项脊轩志教案优秀教案《项脊轩志》教案一、教学目标1. 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 学习作者善于从日常琐事中选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来抒写感情的技巧。

3. 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真挚情感,理解归有光散文的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和句式。

理解作者对祖母、母亲、妻子的深切怀念之情。

2.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在平凡琐事中蕴含的深沉情感。

学习本文以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问题引导法、讨论法、点拨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项脊轩的图片)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走进一间古老的书房——项脊轩,去聆听一位古人的心声。

这就是明代散文家归有光的《项脊轩志》。

(二)作者简介归有光(1507—1571),字熙甫,号震川,明代昆山(今江苏昆山)人。

他九岁能属文,以同邑人魏校为师,通经史,善古文。

嘉靖十九年(1540)中举人。

其后二十余年,八次会试不第。

后移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讲学,生徒常达数十百人,被称为震川先生。

嘉靖四十四年(1565)始中进士,授长兴知县。

官至南京太仆寺丞,卒于官。

归有光是明代“唐宋派”的代表作家,其散文朴素简洁,感情真挚,善于以琐事表达深情。

著有《震川文集》。

(三)初读文本,整体感知1.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注意字音、节奏和语气。

2.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3. 提问:文章围绕项脊轩写了哪些内容?明确:项脊轩的变迁,作者在轩中的生活,以及与家人之间的往事。

(四)再读文本,梳理文言知识1. 学生分组合作,梳理文中的实词、虚词和句式,教师巡视指导。

2. 每组派代表展示梳理成果,教师进行补充和强调。

实词:如“顾”“置”“归”“过”等。

虚词:如“而”“之”“以”等。

句式: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等。

(五)精读文本,体会情感1. 文中哪些细节描写最能打动你?请找出来并加以分析。

示例:“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通过母亲轻轻叩门询问的细节,表现了母亲对孩子的关爱。

《项脊轩志》公开课教案

《项脊轩志》公开课教案

《项脊轩志》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师简要介绍《项脊轩志》的作者归有光,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1.2 分析《项脊轩志》的文学价值,阐述其在中国古代散文史上的重要地位。

1.3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项脊轩志”,解释题目的含义,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第二章: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2.1 介绍归有光的生平事迹,让学生了解作者的生活年代、家世背景。

2.2 分析《项脊轩志》的创作背景,如当时的社会环境、文化氛围等。

2.3 引导学生探讨作者在创作本文时的心理状态及情感表达。

第三章:课文逐句解析3.1 教师带领学生逐句解析课文,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表达技巧。

3.2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难点词汇,解释其含义。

3.3 分析课文中的比喻、象征、暗示等修辞手法,阐述其作用。

第四章:主题思想探讨4.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项脊轩志》的主题思想,如家庭亲情、人生哲理等。

4.2 分析课文中的典型人物形象,如作者的母亲、祖母等,探讨其象征意义。

4.3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课文主题思想的感悟和理解。

第五章: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5.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项脊轩志》的文学价值及思想内涵。

5.3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辨能力。

第六章:文学手法分析6.1 探讨《项脊轩志》中的对比手法,分析其如何突出人物性格和情感变化。

6.2 讲解课文中的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及其在文中营造的艺术效果。

6.3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景物描写,分析其如何烘托人物心情和表达主题。

第七章:人物形象分析7.1 分析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如作者自己、母亲、祖母等,探讨其性格特点和象征意义。

7.2 引导学生关注人物之间的亲情关系,探讨家庭伦理和亲情价值观在文中的体现。

7.3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文中人物的情感交流,增进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第八章:文化背景解读8.1 讲解中国古代散文的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项脊轩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014年部级优课陆洋《项脊轩志》

2014年部级优课陆洋《项脊轩志》

《项脊轩志》教学设计陆洋1教学目标1、借助工具书,疏通文言词句,掌握文言现象,能够读懂文言散文。

2、抓住情感线索,探究情感发生的原因,体会古代散文表达情感的方法。

2教学过程2.1 第一学时2.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导入(一)导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古代散文《项脊轩志》,作者是归有光。

(二)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们要了解一下作者和课题的知识。

★归有光幼年丧母,中年丧妻,自幼苦读,却屡试不第。

★项脊轩,书斋名,取自归有光祖籍江苏太仓项脊泾,有怀宗追远之意。

★志,记,古代叙事抒情的一种文体。

活动2【讲授】讲授(三)因而,学习本文,主要在叙事的细节中体会深厚的情感。

在体会情感之前,我们首先要扫清阅读障碍。

昨天,我们已经预习了这篇文章。

下面,我请一位同学给大家朗读一下这篇课文,请其他同学注意读准字音、读清句读,并将自己有疑问的地方作一标记。

1、提一生朗读。

2、请同学就字音、句读提出进行纠正。

3、教师补充、点拨。

(四)请大家默读课文,借助课下注释,疏通文意,画出你不理解的词句,有问题可以举手。

1、学生自由提问,师生共同解决。

2、投影:解词、点拨、拓展。

文中有一些需要我们重点掌握的实词,我们一起来看看。

★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环视)★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两次)★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

(同“尔”,你的)★一日,大母过余曰(看望)★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整日;好像)★比去,以手阖门。

(等到;关闭)★后五年,吾妻来归。

(女子出嫁)★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写字)★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

(规模)回去以后,大家还要结合自己的理解,把文中的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特殊句式予以总结、积累。

(五)在我们通读文章、疏通了文意以后,我们就可以一起从文章内容入手,研读文章的情感意蕴。

昨天,布置了大家一道思考题:通读课文,找出文中的一句表现全文情感变化线索的语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项脊轩志》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项脊轩志》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项脊轩志》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项脊轩志》教学目标:1.掌握本文基础文言知识。

2.理解文中作者细腻、深沉、复杂的情感,体会文章的情感美。

3.引导学生从日常琐事中选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来书写自己内心的情感。

《项脊轩志》是高中语文2003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六单元里的一篇文章。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于诗歌与散文制定的课程目标是:1、培养兴趣,丰富情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2 理解思想内涵,探索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重在发挥想象和联想,注重情感和审美的体验,重点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

同时,作为选修课,《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是高中古诗文学习的重要补充部分,其目的在于巩固学生古诗文基础,扩大知识积累,提升品鉴能力,加强实践运用。

《项脊轩志》是传统抒情散文中的名篇,被誉为“明文第一”。

以口头语说家常事的笔墨与意境,是归有光在唐宋八大家之后的一种创造。

这篇文章中,作者围绕“项脊轩”选取家庭生活小事、平凡场景来表现人物的音容笑貌,从而表达了对祖母、母亲和妻子深情怀念,并抒发人亡物在、抑郁萧索的身世之感。

本节课执教的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虽然他们的高中文言知识积累和语感的培养才刚刚开始,但是,这篇文章相对较为浅显,又比较贴近生活,所以,在预习过程中,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对文言字词及文章大意的掌握并不难解决。

体会本文作者细腻、深情、复杂的感情和学习通过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的写作手法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充分利用优秀文本以情育情,以情激情,激发学生的审美体验,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感悟点滴真情,用细节描写来表达内心的深沉感情。

重点难点:理解文中作者细腻、深沉、复杂的情感,体会文章的情感美。

教学过程: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猜谜导入,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同学们,咱们先来一起猜个谜语,这个谜语的谜面是一个成语“衣锦还乡”,打一明代著名散文家的名字。

高中语文_项脊轩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语文_项脊轩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项脊轩志》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学习作者选取生活琐事,运用细节描写表达情感的写作技巧。

2.体会文章的浓浓深情,感受至爱亲情的美好,长怀感恩之心。

教学方法:诵读体验法、合作探究法一、导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明代散文大家归有光的代表作《项脊轩志》。

明确学习目标(PPT展示)二、一读,整体感知1、在预习的基础上请学生个体范读,要求“读准字音,读清断句”2、师生共同订正纠错,齐读巩固。

三、二读,感受理解——“喜”的缘由过渡语:从题目来看,志是古代记事抒情的一种文体。

《项脊轩志》即通过记叙在项脊轩的物、事、人来表达作者情感的一篇散文。

1、提问:文章哪一句明确表达了作者在项脊轩中的生活感受?学生回答,明确: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翻译:然而我居住在项脊轩中,有许多可喜的事情,也有许多可悲的事情。

(板书:喜悲)这一段在结构上是承上启下的过渡段,承接上文的喜,引起下文的悲。

2、提问:第一段作者为何而喜?请同学们自由阅读第一段,找出原因。

明确:如“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借来的书堆满了书架,生活悠然自得,朗诵诗书,放声歌唱,静静地独自坐着,听一切自然界的声音。

想唱就唱,想躺就躺,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小鸟叽叽喳喳,不时地飞到院子里吃食,人来了也不离去。

每月十五的夜晚,明月照着半截的墙壁,月光照耀下,桂树的影子斑驳,随着风的吹拂而飘动,十分美好,可爱极了。

描绘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的画面)小结:项脊轩不仅是独属于作者的生活空间,更是其自得其乐的精神家园。

四、三读,品味鉴赏——“悲”的意蕴、过渡语:如果我们拥有这样的一间小屋,“躲进小轩成一统,不管春夏与秋冬”。

可惜的是,这份喜悦还没有在归有光的人生枝头上尽情绽放,悲情就接踵而来。

1、文章追忆哪些悲伤之事?2、文中记叙的悲伤之事,哪一处最令你感动?请划出相关句子,并用笔批注上几句话。

《项脊轩志》优秀2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PPT课件

《项脊轩志》优秀2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PPT课件

房子西边和内室相连,先母曾经来过一次。老婆婆 常对我说:“这里,曾是你母亲站立过地方。”
30/73
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 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 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而:表修饰 以:用。 老婆婆又说:“你姐姐在我怀中,呱呱地哭泣; 你母亲用手指敲着房门说:‘孩子是冷呢?还 是想吃东西呢?’我在门外一一回答。”话还 没有说完,我就哭起来,老婆婆也流下了眼泪。
这个象笏是一件官宦人家才有 东西,并为象牙制成,可见归 有光外祖 为官不小,在朝堂 之上面向皇帝陈说国事,是外 祖 家当年荣耀,老祖母言行 举止充分说明其对孙子深切期 望。
41/73
相关背景
• 归有光自幼饱读诗书,天资聪明,9岁 能文,但屡试不第,直到35岁才中举人,其 后二十余年,八次会试不第,会试是三年一 次。直到六十多岁才中进士,当了湖州长兴 县县令。因为作官正直,不与上级官吏及地 方豪绅同流合污,三年后被明升暗降为顺德 府通判。以后在大学士高拱保荐下做了南京 太仆寺丞,但只做了一年就病死任上。
存放
⑥令女居其上,浮之河中

26/73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 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先是:即“先于是”,在此以前。 原先。
B
为客一逾:组庖成而一宴体。
迨:等到。
,“一”是B数顺词接作连名词词
C 内呱外呱:在而里泣面在外面,名词做C状修语饰连词 D 往而而往:庭: 表修处阶饰处寂。。寂还有其它是使:用这方么D法。转:折连词
• 上:从上面,名词做状语
• 使不上漏:使之不上漏,省略句 前:在前面,名词做状语
• 垣墙:筑起围墙,名词做动词 • 以:用来 • 当:同“挡”,阻挡。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项脊轩志》 (2)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项脊轩志》 (2)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项脊轩志》教材分析:《项脊轩志》选自《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第六单元“文无定格贵在鲜活”的自主赏析的第三篇文章。

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全面提高语文素养,不仅要让同学们积累丰富的文言文只是,更要使学生精神充实,感情丰富,达到人格的提升。

《项脊轩志》是一篇明代的文言文,浅显易懂,希望学生通过朗读法,画图法来感受它的生活气息,感受其中的情趣。

《项脊轩志》中记录的是归有光和亲人们的深情,容易引发学生们的共鸣,通过挖掘细节描写,让学生感受细节描写的魅力,提高记人叙事的能力,培养感恩意识,更加热爱自己的生活。

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已经具备有一定的文学知识的储备,在知人论世的基础上把握人物鲜明的性格特点。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归有光的散文成就,掌握细节描写的作用,将叙事抒情、借景抒情的抒情方法运用到写作中。

2、过程与方法:课前预习,结合文章制作图画。

反复诵读,揣摩关键字词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细心去品味生活的美,对周围的人和事物怀着感恩之心。

于平淡的文章中抓住细节,结合归有光的生平,品味细节传达出的情感。

教学方法:1、任务驱动法,让学生结合文本用画图出项脊轩志中最感动自己的片段,并说明画图原因。

2、朗诵法,以读促理解,感悟深情。

3、自主学习法,学生分组合作,共同探讨,挖掘细节,成员汇报,品读细节。

4、练习法,拓展写作,让学生找出生活中的细节,以写激情。

培养感恩意识。

教学过程:第一学时教学目标:1、通过细节,让学生感知细节描写的作用,从中感悟归有光的深情。

2、学习掌握细节描写的方法,动作描写,语言描写,来塑造鲜明的人物特色3、培养感恩意识,珍惜周围的人与事。

学时重点:通过细节感知人物的音容笑貌,感悟归有光的深情。

学以致用,感受所塑造形象的音容笑貌,品味归有光对笔下女性的深情,并将细节描写的方法运用到写作当中。

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师:明代著名的经学家黄宗羲曾这样评价归有光的散文:“予读震川文为女妇者,一往情深,每以一二细事见之,使人欲涕。

项脊轩志教案(最新5篇)

项脊轩志教案(最新5篇)

项脊轩志教案(最新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资料、求职资料、报告大全、方案大全、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教案设计、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s, such as work materials, job search materials, report encyclopedia, scheme encyclopedia,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plan design,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other model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different model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项脊轩志教案(最新5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高中语文_项脊轩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语文_项脊轩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项脊轩志》教学设计(导入)古往今来,读书人都喜欢给自己的书斋起一个情趣盎然,别有深意的名字,唐朝杜甫浣花草堂,辛弃疾的稼轩,清朝蒲松龄的聊斋,明朝的一位文学家归有光用项脊轩给自己书斋命名。

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去他的书房看一看。

学习目标1、积累“顾”“胜”“竟““手”等文言词语和重要文言句式。

2、学习通过生活中的细节来抒写感情的方法。

作者归有光(1506~1571)明代散文家。

字熙甫,号震川,江苏昆山人。

60岁方成进士,卒于南京。

由于归有光在散文创作方面的极深造诣,在当时被称为“今之欧阳修”,后人称赞其散文为“明文第一”,著有《震川集》。

题解项脊轩,书斋名,是作者家中的一间小室。

志,即“记”,散文的一种。

是融叙事和抒情为一体的文体。

【初读文本】一、准确读出下面字词的读音垣墙周庭偃仰啸歌迨诸父异爨老妪先妣呱呱而泣象笏长号不自禁扃牖而居二、正确的读出下面句子,并翻译1、顾视无可置者2、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3、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4、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三、找出文中最能集中体现作者情感的句子【研读文本】1、朗读第一段,找出能说明作者喜悦的句子,并谈谈作者因何而觉“可喜”2、快速阅读二至六段,找出作者“多可悲”的句子,概括作者“多可悲”的原因。

3、仔细品读怀念母亲、祖母和妻子的语段,找出最能打动你的细节,谈谈它蕴含着怎样的深情。

【深化文本】生活中的细节是人最不经意之处,因其不经意而最显真挚,平淡之中蕴含着深情。

请同学们回忆生活中最能打动你的一个细节,用自己的语言把它写出来,不少于200字。

作业阅读归有光的《先妣事略》和《寒花葬志》,体会作者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项脊轩志》学情分析高一学生经过高一上学期学年语文能力地培养,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语文的基础知识储备和比较开阔自由的学习心态,同时还拥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

随着学习能力的不断提高和内在自我审美需求不断要求得到满足的条件下,学生急需渴望获得更高层次的提高。

《项脊轩志》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项脊轩志》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项脊轩志》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项脊轩志》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式。

(2)能够分析并解读文本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能够概括和阐述文本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培养学生对家庭、故乡和祖国的深厚感情。

(3)引导学生正确面对人生挫折,培养学生的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1. 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理解与运用。

2. 文本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分析和解读。

3. 文本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的概括和阐述。

三、教学难点:1. 文本中的古代文化和历史背景的理解。

2. 文本中的复杂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3. 学生对文本深层含义的领悟和个性化解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归有光及其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本内容,感知文本魅力。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文本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分享学习心得。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难点问题,进行重点讲解,突破难点。

5.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感受文本中的家庭亲情、故乡情怀和祖国之情。

6.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课文。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选择一篇与《项脊轩志》主题相关的文章,进行比较阅读,分析异同。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理解程度。

2. 练习成果评价:对学生的课后练习进行批改,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运用能力。

项脊轩志教案doc

项脊轩志教案doc

《项脊轩志》教案《项脊轩志》学案一、学习目标反复诵读,积累文言知识。

学习本文善于从日常琐事中选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来抒写感情的技巧。

体味本文表现出的缠绵动人的亲情。

二、学习重难点:1、体味作者深情淡远的艺术风格;2、熟读课文,理解全文的感情基调和以“喜”“悲”统摄全篇的组织方法。

一、作者简介归有光,明代散文家,字熙甫,号震川,江苏昆山人。

人称震川先生,有文集《震川先生文集》。

清代散文“桐城派”的代表人物姚鼐评价归有光是“唐宋八大家”与清代“桐城派”之间的桥梁,与王慎中、唐顺之、茅坤被称为“唐宋派”(明代散文流派)。

他们认为作文应学习唐宋文章的法度,尤其推崇宋儒“文道合一”的主张。

归有光自有苦读,9岁能文,但仕途不利,35岁才中举人,后连续8次考进士不第,到60岁才中进士,官至南京太仆寺丞,一生郁郁不得志。

二、解题项脊轩是归有光的书斋名。

项脊:因江苏太仓项脊泾得名,因为他远祖归道隆曾居住于此,自号项脊生,书斋名“项脊轩”,含有怀宗追远之意。

轩,本指前面高有帷幕的车子,因而把像轩车的屋子、走廊都叫轩,今天轩用来指有窗的廊子或小屋,多用于书斋茶馆;志,名词,是记的意思,是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

三、知识梳理1、字音渗漉修葺垣墙栏楯迨异爨老妪庖先妣呱呱而泣象笏扃牖姊妹枇杷2、实词(1)亦遂增胜(2)垣墙周庭(3)三五之夜(4)庭中通南北为一(5)迨诸父异爨(6)逾庖而宴(7)凡再变矣(8)长号不自禁(9)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10)大母过余曰(11)比去,以手阖门(12)扃牖(13)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14)吾妻来归(15)归宁3、古今异义词(1)室仅方丈(2)往往而是4、一词多义(1)始室始洞然始为篱,已为墙(2)以以当南日以手阖门能以足音辨人执此以朝(3)先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先大母婢也5、通假字而母立于兹6、词类活用(1)乳二世(2)吾家读书久不效(3)雨泽下注(6)使不上漏(7)东犬西吠(8)前辟四窗(9)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7、特殊句式(1)项脊轩,旧南阁子也(2)妪,先大母婢也(3)明月半墙(4)余自束发读书轩中(5)杂植兰桂竹木于庭(6)家有老妪,尝居于此(7)室西连于中闺(8)鸡栖于厅(9)其制稍异于前四、文本研读1、诵读第一段,概括项脊轩修葺前后分别有什么特点?2、哪些句子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请简要赏析?3、“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有哪些值得可喜或可悲的事?4、鉴赏表达悲喜感情的表现手法。

《项脊轩志》教学设计及反思.doc

《项脊轩志》教学设计及反思.doc

《项脊轩志》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设想《项脊轩志》是一篇出色的抒情散文。

常规教学屮,我们喜欢将教学重点设置为欣赏与借鉴本文选取生活小事、平凡场景,表现人物的音容笑貌,寄托作者的深情。

但当今的学生,由于学习压力的增大,网络世界的冲击,他们感知身边的人事的热情与敏感已逐渐消减与弱化。

只有唤起学生内心的丰富情愫,他们才会将深情的目光投注到寻常而乂多彩的生活中去。

因而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通过H常小事欣赏与体会作者溢于言外的悲欢之情的基础上,走进作者美好而丰富的内心世界,进而领悟心灵与精神的力量对经典作品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和合作探究,体会平淡中流淌的感人真情。

2. 感悟内心情感外化的根源,触摸作者的心灵世界。

三、教学过程(-)导入设计刚刚获得安徒生文学奖的作家曹文轩老师,曾经就有些文人在厨房的餐桌上写作的尴尬状况说过,他特别希望我们的文人能够像古代知识分子一样,有自己的书房,室内图书满架,室外花木扶疏。

其实现如今我们许多同学都拥有这样的书房,但是否有古代知识分子那样的情趣和心志呢?今天借号称“明代第一美文”的《项脊轩志》,看看古代文人的情趣追求与精神世界吧。

(二)预习检测1・解题:通过预习,大家可能已经知道了“项脊轩”是作者书斋的名字,作者为何给书斋起这个名字呢?有念祖思远之意,还有书斋狭小之意,小,当然还有其他深意,我们待会在学习中会一一发现。

“志”也就是“记”,属记事类文体。

2.内容概述:这篇文章记叙了哪些内容?明确:小轩美景一一诸父分家一一妪叙母事一一大母过余一一妻死室坏一一琵琶如盖等。

(三)初读检测请齐声诵读全文,思考:文章写了这么多琐事,但为何不感到朵乱无序呢,找一找,是否有一条线索,将琐碎之事串了起来?明确:“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转折过渡句,贯穿了全文内容,且这句之前多为“欢愉”内容,这句之后多为“惨恻” 内容。

(四)品读探究1 •项脊轩本是一间狭小、破旧、昏暗的房间,作者怎么会有“多可喜” 之感呢,而口还要大书特书呢?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归有光?齐读体会明确:作者的“喜”不仅在于狭小、破旧、阴暗的轩变得明亮、幽雅、安静了,还在于在这个轩中,他的读书生活过得富有情趣,怡然自乐,从中一个富有情趣、热爱生活,积极改变现状的勤奋士子的想象跃然纸上,所以他给室起名“项脊轩”,明明是小室,“轩”,反映了他远大的志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了好一会儿,才慢慢听到一丝轻微的金属 碰撞声,一个物体慢慢插入锁孔,又是一声轻轻 的转动声。门,悄然打开了。“轻点,孩子睡着 了”,这是母亲的声音。我能感受到她踮起脚尖 向我走来。没有声音,我却能感受到,那个轻轻 的脚步,正一步步温暖我的心。“又踹了被子!” 母亲轻轻地拉过被子,又慢慢地移到我的身上, 又抽身慢慢地离去。自始至终,家里的灯没有亮 一下,也没有发出很大的声音,只有父母踮起脚 尖,一步步踩在我的心头。踮起脚尖,父母的爱, 今生永不忘,也不敢忘! ——09年湖南高考作文《踮起脚尖》
项脊轩志
归有光(明)
★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 ★一日,大母过余曰 ★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比去,以手阖门。 ★后五年,吾妻来归。 ★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
“然予居于此,多可 喜,亦多可悲。”
6:30了,再不起床就赶不上早自习了。冬天 的被窝真的很让人留恋啊。没办法,我坐起来, 床板也很不情愿地呻吟了一声。卧室的门几乎与 我坐起的动作同步打开,露出父亲那张疲惫的脸 和小心翼翼的声音:“该起床了,不然要迟到了。 你赶紧刷牙洗脸,我把早餐热热。”看着满桌的 早餐被父亲端进厨房,我愣住了。他该很早就起 来了,但是,他既怕儿子起得晚迟到,又不忍心 把儿子从热被窝中拖出来,在门口等我有动静了 才推门。父亲在门口该是怎样的一种犹豫、心疼 和踯躅啊!可怜天下父母心,我们在抱怨父母望 子成龙心切的同时,能否也走入父母的心,读读 他们的爱和情呢? ——《可怜天下父母心》
大雨已经将她淋得浑身湿透,更增她形象的 不堪。而她也明白自己的问题,藏在拐角处躲躲 闪闪,伸出头来四处张望,期待我的出现。想想 妈妈等我下课的局促和尴尬,我的心里难受极了, 是我的虚荣和任性让含辛茹苦的妈妈如此难堪。 一时间,原先的不快和愤怒,全都不见了,剩下 的只有不安和愧疚。就是眼前这个苍老寒酸的女 人,靠劳动自立并且还供我们姐妹三人读书,她 不仅可敬,更算得上伟大了。一个靠人供养的人 有什么资格瞧不起一个伟大的人呢? ——《十八岁的滋味》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每次去奶奶家,有件事都会勾起我的好奇心。相隔不 过几米的房间,奶奶过几分钟,便会放下活,“老头子!” 奶奶这么叫。爷爷不应,奶奶便急,迈着碎碎的步子到跟 前。看到爷爷在藤椅上睡熟了,于是孩子般地笑嗔:“这 个死老头子,人家喊了也不睬。”这样的事天天发生,我 很好奇。是不是有人答应就好呢?有时我捂着嘴学爷爷的 声音答应,但每次都惹来奶奶的笑骂:“小丫头又捣乱!” 终于,我忍不住问了奶奶。奶奶宽容地说:“丫头,你不 懂的,知道他好好的,才心安的。”你在,就心安。这是 人世间最美丽的风景。我想,所谓爱,便是如此。就是我 所爱的人,我所惦念的人,必得在我看得见的地方,我手 够得到的地方,我走得到的地方,好好地存在着。我庆幸 我有好奇心,才得以知晓奶奶一辈子的温情与爱。我知道 了,那声声呼唤是在说,有你在,整个世界,都在! ——08江苏高考作文《好奇心》
震川之文,每于不要紧 之题,说不要紧之语,却风 韵疏淡。
——清· 桐城派· 姚鼐
课文: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 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改写为: 而今庭院寂寂,妻之言笑犹然 在耳,只恨人去不回,我只能独自 伤怀垂泣。
仿照归有光在本文中怀念亲 人的方式进行仿写,先有一个细 节描写,或对话或动作,再以一 两句直接或间接的抒情语句结尾, 200字左右。
多可喜:
(1)“借书满架”和“明月半墙”中 的“满”与“半”可否互换? (2)“小鸟时来啄食”中的“时”换 成“偶”,当否?
(3)“风移影动”中的“移”改成 “摇”,是否恰当?
改写为: 伯父叔父分家,家道中落,人事萧 条;母亲关爱孩子,常来嘘寒问暖;祖 母疼爱孩子,常来轩中看望孩子,希望 我能有出息;和乳母谈起这些,心中难 过,不禁悲从中来,长声哭泣。
归有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