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源性过敏性休克死亡分析
过敏性休克抢救护理措施的分析

过敏性休克抢救护理措施的分析过敏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过敏反应,可能导致生命威胁。
救治过敏性休克的目标是尽快停止过敏反应,并抢救生命。
在护理过程中需要依靠团队合作和快速反应的能力,以下是过敏性休克抢救护理措施的分析:1.迅速评估病情在过敏性休克的治疗中,评估病人的病情尤为重要。
评估时需要首先排除其他病因引起的症状,明确过敏性休克的诊断。
评估病人的神志、生命体征等重要的生理参数来确定病情的严重程度。
2.立即停止接触过敏原过敏源是造成过敏反应的根本原因,在发现病人的过敏源后,立刻将病人远离过敏源,避免继续接触过敏源。
3.给予高效治疗迅速的药物治疗是过敏性休克抢救的关键。
在给予治疗的过程中,需要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并遵循严格的给药步骤和剂量。
不同的药物有不同的作用方式,可以抑制过敏反应。
4.注射肾上腺素肾上腺素是过敏性休克急救中最重要的治疗药物。
它可以抑制组胺和其他介质的释放,增加心脏收缩力和心输出量,以提高血压和维持血液循环。
但需要注意的是,注射肾上腺素具有一定的安全风险,需由专业医生操作。
5.进行有氧通气一些病人在过敏性休克发作期间,呼吸困难是常见的症状。
为了增加氧气供应,需要开启氧气给药设备,并进行快速而安全的有氧通气。
6.监测心律过敏性休克可能会引发心律失常,特别是在注射肾上腺素的过程中,极易出现心电图异常。
需要注意心电图的变化,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干预。
总之,过敏性休克的抢救是一项紧急而复杂的过程,需要运用团队协作和快速反应的能力,尽早控制病情并抢救生命。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药物的种类和剂量,并根据需要进行氧气通气和心律监测。
最重要的是,在抢救过程中要保持冷静,确保安全,避免病人的二次伤害。
药品过敏导致的不良事件剖析

药品过敏导致的不良事件剖析药品过敏是指患者对某些药物产生的免疫反应,这种反应可能导致不良事件,如过敏反应、药物疹、呼吸困难等。
本文档将对药品过敏导致的不良事件进行剖析,包括其原因、表现、预防和处理措施。
一、原因1. 药物成分:药品中的一些成分可能成为过敏原,如青霉素、头孢类抗生素、阿司匹林等。
2. 个体差异:不同个体对同一药物的反应可能不同,有些人可能更容易出现过敏反应。
3. 药物代谢: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可能产生过敏反应,尤其是药物代谢酶缺乏或异常的人群。
4. 药物相互作用:某些药物与其他药物、食物或饮料相互作用,可能导致过敏反应。
二、表现1. 轻微过敏反应:表现为皮疹、瘙痒、药物疹等。
2. 中度过敏反应:表现为呼吸困难、哮喘、胃肠道症状等。
3. 重度过敏反应:表现为过敏性休克、意识丧失、心脏骤停等。
三、预防1. 了解患者过敏史:在用药前询问患者是否有药物过敏史,特别是过敏性休克史。
2. 进行药物过敏试验:对于易过敏的药物,如青霉素、头孢类抗生素等,在使用前应进行过敏试验。
3. 避免滥用药物:不要随意使用非处方药,遵循医生的用药建议。
4.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在同时使用多种药物时,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引发过敏反应。
四、处理措施1. 立即停药:一旦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用相关药物。
2. 紧急救治:对于重度过敏反应,如过敏性休克,应立即进行紧急救治,包括吸氧、注射肾上腺素等。
3. 就医咨询:出现过敏反应后,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4. 再次用药注意事项:在再次使用疑似过敏的药物时,应谨慎,并提前进行过敏试验。
总之,药品过敏可能导致不良事件,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
了解药品过敏的原因、表现、预防和处理措施,有助于降低药品过敏反应的发生率,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病例分析——休克

第三章病例分析——休克休克是有效循环血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所导致的细胞缺氧和功能受损的一种综合病征。
目前通常把休克分为低血容量性休克、感染性休克、心源性休克、神经性休克和过敏性休克五类。
病理生理1.微循环改变2.代谢变化(1)能量代谢异常:无氧糖酵解过程为获得能量的主要途径,导致机体能量极度缺乏,乳酸盐不断增加。
(2)代谢性酸中毒:重度酸中毒(pH<7.2)可致心率减慢,血管扩张,心排出量降低,呼吸加深、加快,意识障碍等。
(3)细胞膜功能障碍,离子泵功能障碍,导致血钠降低,血钾升高。
(4)线粒体功能障碍,细胞呼吸功能、代谢功能严重受损。
3.内脏器官的继发性损害(1)肺: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2)肾:滤过尿量减少,肾皮质肾小管发生缺血坏死,引起急性肾衰竭,表现为少尿或无尿。
(3)心:除心源性休克外,其他类型的休克一般早期无心功能异常。
但休克加重后,冠脉血流量明显减少,继而引起心肌损害,心肌局灶性坏死。
(4)脑:休克进展后最终会导致脑灌注压和脑血流量下降,导致脑缺氧。
(5)胃肠道:胃肠道严重缺血、缺氧可使粘膜糜烂、出血。
正常肠道屏障功能遭破坏可发生细菌和/或内毒素易位。
(6)肝:缺血、缺氧和血流瘀滞的情况下,肝细胞受损明显,可发生内毒素血症。
特殊监测1.中心静脉压(CVP):正常值为0.49~0.98kPa(5~10cmH2O)。
CVP<0.49kPa(5cmH2O),表示血容量不足;>1.47kPa(15cmH2O),提示心功能不全或肺循环阻力增高;>1.96kPa (20cmH2O),表示存在充血性心力衰竭。
2.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PCWP正常值为0.8~2kPa(6~15mmHg)。
若低于正常值,提示血容量不足;若高于正常,提示肺循环阻力增高,如肺水肿。
3.心排出量(CO)和心脏指数(CI):CO为每搏排出量与心率的乘积,成人CO正常值为4~6L/min。
98例药源性过敏性休克文献分析

2 - 9 3 例(6 3 ,0 5 岁 3 例( . %)6 例次(1 3 ,其 中 l 0 3 岁 6 3 . %)4 ~ 9 7 3 7 ,0 7 76 2 . %) 4 2例属 于速发过敏性 休克 ;
岁以上 1 例( . %1 8 13 。 8 7
DO :1.7 0e .is.0 7 14 .0 1 20 9 I 036 /ma . n10 - 2 52 1. .3 js 2
排序第二 的是 中药制剂 1 例次(93 %) 9 1.9 ,速发型 过敏性休 克共 1 例 ;血液系统药物排序第 三 ,有 5
1 例 次 ,其 中 1 例属 于速发 型过敏性休 克 。这 2 1
提示 临床工作 者需密切 关注 患者用药 3 m n内 0 i
作 者单 位 :26 40 威 海市 文登 中心 医院普 外 二科 4 0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 1 年 第 1 01 7卷 第 2 期 2
I G MH N,N v mbr2 l , o. N . o e e 0 1 V 1 7 o2 1 2
表 1 过敏性休 克药 物分布 及例数
日 失 日 刀 日 日
的反 应 ,但 亦不 能 忽视 迟 发 型过 敏 性休 克 的发 %,其他类 别 5.4 71%。致敏途径 :静滴 9 、静 例
刊报 道的 9 8例药 源性过 敏性休 克进 行 回顾 性分 不 详 。 析如 下 。 25 过敏 性休克 转 归的情 况 .
1 资料 Leabharlann 方法 抢 救 后神 志恢 复
或症 状逐 渐缓解者 ,5 n内 5 , ~ 0 n6 , mi 例 5 1 mi 例
检索 2 0 — 0 0 中国医院数 字图书馆 (w . 1 ~ 0m n1 例 ,0 3 il N ,0 n 00 2 1年 w w 0 2 i 5 2 ~ 0m n 3 以上3 例 , 1 mi 1 e k . k. t h de i e) n n 全文期 刊数据库 中药 源性过敏性休 不 清楚 1 ,死亡 1 例 。 6例 4 克文章 , 收集国内公开发表 的医药期 刊 19 , 26 既往过 敏史 共 3种 . 9 8例报道 中 ,既往药 物过 敏 7 13 , 74 例青霉素过敏史 , 例 2 过敏 性休 克报道 9 8例 。通过查 找原 文 , 自行 建 史 者 l 例( . %) 包 括 6 立数据库 ,对 文献进行整 理汇总 ,分别对患 者的 依 托泊苷 过敏史 ,1 磺胺 、乙酰唑胺 、脑清 片 例 性别 、年龄 、过敏史 、所用药 物 、给药途径 、休 过敏史 ;无药物过敏史者 4 0例( . % 余 4 例 48 02 1 克 出现 的时间等 项 目予 以归纳并进 行综 合分 析 。 (1 4 不详 。 4 . %) 8
1例罕见的烟酸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继发脑梗死的病例分析

1例罕见的烟酸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继发脑梗死的病例分析作者:杨萍安薇来源:《中国药房》2021年第18期中图分类号 R969.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1-0408(2021)18-2267-04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1.18.15摘要目的:为临床安全使用烟酸注射液提供参考。
方法:临床药师对我院心血管内科1例高血压患者使用烟酸注射液导致过敏性休克继发脑梗死的发生与治疗过程进行介绍。
通过查阅相关药品说明书及检索相关文献资料,评估该不良反应(ADR)的诱因及严重程度,提出烟酸注射液的合理用药建议。
结果与结论:根据《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分析本例患者过敏性休克与烟酸注射液的关联性为“很可能”,继发脑梗死主要考虑与多种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脂血症等)有关,其中因过敏性休克、血压急剧下降导致脑灌注不足而继发脑梗死的可能性较大。
以上症状不及时抢救可危及生命,定义为“严重的ADR”。
临床药师建议临床在使用烟酸注射液时应当详细询问患者过敏史,从小剂量开始使用并在用药早期密切监测患者反应。
对于存在脑血管疾病高危因素(高血压、高脂血症等)的患者,如发生过敏性休克,应尽快恢复有效循环血容量,待血压回升后,再使用改善微循环等药物以防止继发性脑梗死。
临床药师对该类患者应及时进行用药教育,告诫患者后期就诊时务必告知医师此次严重ADR 的相关药物,杜绝过敏性休克以及严重并发症的再次发生,同时在联用降压药与他汀类药物时加强血压监测及对肌肉毒性等ADR的监护,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关键词烟酸注射液;不良反应;过敏性休克;脑梗死;临床药师Analysis of a Rare Case of Cerebral Infarction Secondary to Anaphylactic Shock Caused by Nicotinic Acid InjectionYANG Ping,AN Wei(Dept. of Pharmacy,Third People’s Hospital Affiliated to Jiangh an University, Wuhan 430033,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safe use of Nicotinic acid injection in the clinic. METHODS: The clinical pharmacist introduced the occurrence and treatment of cerebral infarction secondary to anaphylactic shock caused by Nicotinic acid injection in a patient with hypertension in the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department of our hospital. By consulting the relevant drug instructions and searching the relevant literatures, the inducement and severity of ADR were evaluated, and the rational drug use suggestions of Nicotinic acid injection were put forward.RESULTS & CONCLUSIONS: According to the Management Measures for ADR Reporting and Monitoring,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anaphylactic shock and Nicotinic acid injection was analyzed and evaluated as “very likely”. Secondary cerebral infarction was mainly associated with a variety of risk factors (hypertension, hyperlipidemia, etc.), among which there was a greater possibility of secondary cerebral infarction due to insufficient cerebral perfusion caused by anaphylactic shock and sharp drop of blood pressure. The above symptoms could be life-threatening if not rescued in time,which was defined as “severe ADR”. Clinical pharmacists suggest that when using Nicoti nic acid injection,the patient’s allergy history should be inquired in detail, the use should be started from a small dose,and the patient’s reaction should be closely monitored in the early stage of medication. For patients with high-risk factors of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hypertension,hyperlipidemia, etc.), if anaphylactic shock occurs, the effective circulating blood volume should be restored as soon as possible. After the blood pressure rises, drugs such as improving microcirculation can be used to prevent secondary cerebral infarction. Clinical pharmacists should timely carry out medication education for such patients, and warn patients to inform doctors of the related drugs with severe ADR in the later stage of treatment, so as to prevent the recurrence of anaphylactic shock and severe complications. At the same time, when antihypertensive drugs and statins are combined, the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and the monitoring of ADR such as muscle toxicity should be strengthened, so as to ensure the medication safety of patients.KEYWORDS Nicotinic acid injection; ADR; Anaphylactic shock; Cerebral infarction; Clinical pharmacist烟酸又称维生素B3,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烟酸缺乏症、扩张小血管、缓解血管痉挛症状、改善局部供血、降血脂等。
药源性死亡的药物调查与分析

药源性死亡的药物调查与分析目的:考察药源性死亡的规律和特点,以提高疾病预防和用药的合理性。
方法:对2002~2007年间国内公开发表的文献进行检索,发现药源性死亡病例共80例。
按给药途径、致死药品品种和致死药源性疾病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
结果:死亡病例组中,静脉给药途径发生药源性死亡的比例远高于其他给药途径;引起死亡的药物以抗微生物药物及中药制剂最多,其次为精神类药物;临床表现以发生过敏反应为主,其不良反应发生率远远高于其他类型。
结论:明确用药指征,用药前详细询问过敏史,密切观察用药后反应,制定相应抢救措施,以确保临床用药安全、合理。
标签:药源性死亡;药物不良反应;调查药品不良反应(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药源性死亡为其中最严重的一种。
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的2002~2007年国内公开发表的各种医药学核心期刊进行检索,剔除年龄不详或临床症状、死亡原因表述不清的综述,根据患者的用药情况以及治疗时间等剔除可能重复的病例,手工筛选出药物导致死亡且病理报道及临床应用研究资料较详实或具代表性的文献。
1.2 方法对筛选出的42篇报道中,80例药源性死亡病例进行分类,按照引起死亡的药物名称、类型、给药途径以及死亡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2 结果2.1 给药途径分布80例死亡病例中,静脉注射给药42例,占52.50%;口服给药16例,占20.00%;肌内注射给药5例,占6.25%;不详10例,占12.50%;合并用药7例,占8.75%。
2.2 致死药品品种分布涉及的药品共48种,按其功效进行分类,见表1。
其中,个别患者合用两种药品致死,如头孢哌酮钠联合舒巴坦(4次)、低分子右旋糖酐与复方丹参注射液(1次)混合静脉注射,异烟肼与利福定(2次)同服,对致死药品均作统计,药品致死频次(80次)等于死亡例数(80例)。
80例死亡病例按药品致死频次统计,排在前4位的药品类别分别为抗病原微生物药物(20例)、中药制剂(14例),精神类药物(12例)和循环系统用药(10例),总计56例,占病例总数的76.7%。
感染性休克与其他类型休克的区别

其他休克:纠正低血压,改善 组织灌注,恢复血流动力学稳 定
治疗方法:感染性休克需要抗 生素治疗,其他休克需要液体 复苏、血管活性药物等治疗
预后:感染性休克预后较差, 其他休克预后较好
PART 06
感染性休克与其他 休克的预防措施比 较
预防重点的差异
感染性休克:预防 感染,如接种疫苗、
保持个人卫生等
病因多为感染
感染性休克是由感染引起的休 克,如细菌、病毒、真菌等感 染
感染性休克的病因多为感染, 如肺炎、败血症、脓毒症等
感染性休克的症状包括发热、 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
感染性休克的治疗方法包括抗 生素治疗、支持治疗等
病情进展迅速
感染性休克是一 种急性疾病,病 情进展迅速,可 能导致患者在短 时间内出现生命 危险。
01
02
03
04
常见症状包括高热、呼吸急促等
常见症状包括高热、呼吸 急促等
感染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 疾病,需要及时治疗
感染性休克可能导致多器 官功能衰竭
感染性休克可能与细菌、 病毒等感染有关
感染性休克需要及时诊断 和治疗,以防止病情恶化
需要及时治疗,控制感染和纠正休克
感染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疾 病,需要及时治疗
NEW PRODUCT
感染性休克与其他类 型休克的对比
汇报人:
CONTENTS
目录
01
添加目录标题
03
感染性休克的特点
02
感染性休克与其他休克 的区别
04
其他类型休克的特点
05
感染性休克与其他休克 的治疗比较
06
感染性休克与其他休 克的预防措施比较
PART 02
感染性休克与其他 休克的区别
罗氏芬注射剂致过敏性休克死亡1例的报道及分析

罗氏芬注射剂致过敏性休克死亡1例的报道及分析发表时间:2015-10-19T14:44:07.260Z 来源:《河南中医》2015年6月供稿作者:李瑾[导读] 南京市建邺医院江苏南京 210019 罗氏芬是由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属第三代头孢菌素,它是通过抑制细胞壁的合成而产生杀菌活性.(南京市建邺医院江苏南京 210019)【中图分类号】R96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028(2015)6-0644-02 罗氏芬是由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属第三代头孢菌素,它是通过抑制细胞壁的合成而产生杀菌活性,在体外对许多革兰阴性菌及革兰阳性菌发挥杀菌作用,并对革兰阴性菌及革兰阳性菌大多数口一内酰胺酶具有很高的稳定性,药物不良反应较少.但禁用于已知对头孢菌索类抗生素过敏的患者。
对青霉素过敏者可能会对罗氏芬产生交叉过敏反应。
我院急诊输液室于2013年10月7日发生1例静脉滴注罗氏芬致严重过敏性休克并死亡,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男14岁,于2013年10月7日上午至我院儿科就诊,医师接诊后详细询问病史,并为患者摄片检查诊断为肺炎,遂以罗氏芬抗感染,输液前做头孢皮试为阴性,上午10:00输注罗氏芬约2分钟患者即诉手脚发麻,护士立即停止输注罗氏芬并更换液体为阿奇霉素及输液管后通知医生,患者出现烦躁不安、气喘、呼吸困难,全身稍有紫绀,小便失禁,即护送患者推至抢救室。
心电监护示心率90-150次/分,律不齐。
血压测不出,呼吸40次/分,血氧饱和度为50%;患者神志不清,呼之不应,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颈静脉可触及搏动,极微弱;双肺呼吸音低,未闻及明显干湿啰音;全身紫绀,四肢末梢苍白冰冷;全身大汗淋漓。
即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心电监护,应用激素、呼吸兴奋剂、心三联等药物、于20min后恢复自主心律,自主呼吸始终未恢复,中间间断抢救至下午17:44宣布临床死亡。
2 讨论2.1头孢菌素类药物常见不良反应及分析头孢曲松(ceftriaxone)是广谱、长效、耐酶的半合成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临床用于多种敏感菌所致感染的治疗。
药源性过敏性休克56例分析

例 。其机制可能与长期大量 反复给药 , 血药浓 度持续 升高 , 导
致致敏 物质形成 与堆 积年龄 、 过敏性 休克 发生 的时间 、 用药 品 种、 给药途 径 、 转归 时间及抢救用药等 , 进行 分析 。
2 结 果
3 . 3 药品与发生过 敏性 休克
具有抗原性及混合后 微粒增加有相关性 J 。
约3 天 后 出 现 。其 中 休 克 发 生 在 5 m i n之 内 的 3 O例 , 占
5 7 . 6 9 % 。
2 . 3 用药 品种分 布 5 6例过 敏 性休 克病 例 涉及 药 品共 4 2 个品种 , 其 中占前 2位 分别是 抗微生 物药 品发生过 敏性休 克 1 3 例, 占2 2 . 8 1 %; 中药 注 射 剂 发 生 过 敏 性 休 克 9例 , 占
时间长短 不一 , 最快 的为用药 后即刻发生 , 最 慢的为连续用药
要作用 , 药 品的合理配 伍 , 滴速, 患者 的体质及 过敏史 医生 的 用药行 为等均会 影响药效及 A D R的发生 。 3 . 3 . 3 血容量扩充剂低分子右旋 糖酐致过敏性休克 应重视 。 5 6例药源性休克病例中有 5例与低分 子右旋糖 酐有 关 , 其 中 4例是单独滴注 , 1 例是与丹参 粉针混合 滴注。不同厂家 的低 分子右旋糖 酐都 可 出现严 重过敏 反应 , 但 至今仍 未引起象 青 霉素过敏那 样高度重视 和警惕 , 很多 医生仍认为 低分子右 旋 糖苷是非常安全的药 物H 。低 分子 右旋 糖 酐 与丹 参混 合 滴 注, 易诱发严重不 良反应 ( 过 敏性 休克 甚至死 亡 ) , 与 两者 都
抗微生物类药物 、 中草药 的过
敏性休 克发生率 居前 2位 , 合计 占总发生率 的 3 8 . 6 0 %。
头孢类注射剂致过敏性休克的抢救与护理对策探讨

头孢类注射剂致过敏性休克的抢救与护理对策探讨摘要:总结头孢类注射剂致过敏性休克的抢救及护理。
包括对使用头孢类注射剂发生过敏性休克的患者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抢救及护理措施,观察抢救效果。
认为快速、准确的判断以及及时、正确的抢救护理可提高头孢类注射剂致过敏性休克抢救成功率。
关键词:头孢类注射剂;过敏性休克;抢救及护理前言:过敏性休克是一种速发型变态反应,致敏的机体由于药物超敏而在体内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迅速引起组织细胞损害,释放组胺、激肽、慢反应物质等,引起机体微循环障碍,毛细血管瘀血扩张,机体有效血容量减少,从而导致外周血压下降,重要组织器官供血不足,引起一系列病理损害和功能障碍,若不及时抢救即可死亡[1]。
过敏性休克是药源性死亡的主要死亡原因[2],其病因复杂,多由药物所引起。
目前,由于头孢菌素抗菌谱较广、毒性低、可耐青霉素酶、品种多等特点[3],是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抗菌药,故头孢菌素在导致药源性死亡的药物中位列第三[4]。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纳入本院收治的20例头孢类注射剂致过敏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时间为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其中10例男性、10例女性;年龄:28~65岁,均值(45.10±10.58)岁;应用药物:头孢哌酮舒巴坦4例,头孢曲松钠4例,头孢哌酮钠4例,头孢他啶3例,其他5例。
纳入标准:(1)患者头孢类注射剂应用史明确;(2)患者出现恶心、烦躁、心悸等表现;(3)患者家属同意加入研究。
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急危重症者;(2)合并传染性疾病、认知障碍者。
1.2方法1.2.1基本原则(1)肾上腺素应用与剂量作为过敏性休克患者抢救的首选药物,肾上腺素的应用效果已得到研究证实,但抢救过敏性休克患者时避免应用心肺复苏的剂量,应严格应用国际规范化剂量,避免应用剂量不合理引起不良反应。
(2)明确一线治疗与二线药物一线治疗为吸氧、输液与应用肾上腺素,而二线药物则为抗组胺药物、糖皮质激素等。
8例药物过敏性休克救治体会

至 数 小 时 即 可 能 死 亡 , 此 , 须 迅 速 做 出 诊 断 , 疗 必 须 当 因 必 治
13 方 法 .
1 . 床诊 断 根 据上 述 临床 表 现及 体 征 可迅 速 地 判 断休 . 1临 3
心跳 、 压 及 尿量 的变化 , 时 进行 必要 的辅 助检查 。 血 同
2 结 果
本 组 8例 患 者 , 7例 ( 院 6例 、 卫 生 室 1例 ) 本 村 因诊 断 及 时 . 即予 肾 上腺 素 及糖 皮 质激 素 等 抢 救措 施 , 中 6例 立 其
草 注射 液过敏 1 。8例 患者 均 系静 脉用 药 , 在本 院观察 例 6例
室输 液 , 在村 卫 生室 输液 , 中 2例原 有 慢性 支气 管 炎 , 2例 其 其 余 6例患 者均无 基 础性 疾病 。
1 临床 表 现 . 2
人工心肺复苏 同时仍应同步应用上述药物 。 ③保持呼吸道通
糖皮 质激 素等抢 救 药物 、 持 呼吸 道通 畅 、 极地 对 症处 理 。结 果 : 保 积 8例 患者 除 1例 患者 因转 诊 延误 治疗 死 亡外 , 其
余 7例患 者均 治愈 , 后遗 症 。结 论 : 无 过敏 性休 克不 可预 测 , 势凶猛 , 来 死亡 率 高 , 确诊 断 、 速正 确 地施 救是 抢 救 正 快 成功 的关 键 。训练 有 素的 医护人 员及 基本 的抢 救设 施是 抢救 成 功 的保 障 。
同程 度 的 前 驱 症 状 。
给 予 多 巴胺 5 0 1
(g r n 缓 慢静 滴 维 持 , 输 液 扩 容 。 k ・ i) a 并
药物过敏性休克致死亡56例文献分析

KEY ORDS W Drg i d c d a a h lci h c De t L trtr n y i u —n u e n p ya t s o k; ah; i aue a a ss c e l
药物过敏性休 克(r ahl t okD S d g np y cc hc , A ) u a a is
me i a e o i a s u n ep r d o 9 8 t 0 6 w r o l ce n n y e . s l : h rai d c p r d c r g t e i f 9 2 0 , e e c l t d a d a a z d Re u t T emo t t l i l di h o 1 o e l s l y o lr i h c n u e y a t i f c ie a e t, r d t n h n s d cn r p r t n n i lg c fa e g cs o k i d c d b n i ne t g n s t i o a C i e e me ii e p e a ai sa d b o o i s l - v a i l o o c p e h o lc si e u n e a d t e s o k i d c d b n r v n u d n sr t n o c p e e c u i d t e tp 3 p a e s q e c , n h h c n u e y i t e o sa mi it i c u i d t n a a o h
( eat n o h r cl y Taj dcl nvr t,ini 30 7 ,hn) D p r t f a oo , ini Me i iesy Taj 0 0 0 C ia me P ma g n aU i n
86例药源性过敏性休克不良反应分析

W ANG D xa g JNG a me W ANG Jn — L U u AN e a in I o— L— i ig e I W F W i
Mo i r gCe tr S a d n n n 2 0 0 ) nt i ne , h n o gJ a 5 0 1 on i
中国药物警戒 第 7卷 第 5期
21 0 0年 5月 Ma , 0 0 V 1 , o5 y 2 1 , o. N . 7
中 分 号 R91 文 标 码A 文 编 :7 8 9 0 }— 0 0 图 类 : 41 献 识 : 章 号 12 6 ( 1 0 0 3 3 9. 6 —2 20 5 3—
K ywod : d e r grat nADR) a a h l t h c ; s eaa s e r s a v  ̄edu ec o ( i ; n p ya i s o kr u ; l i cc e nys
药 源性 过敏 性 休克 属 B类 不 良反 应 , 是药 物 作为 特 药情况等进行 回顾性分析。其中, D A R的临床表现采用 异性 过 敏 原 作 用 于过 敏 者 而 导 致 周 围循 环 不 足 为 主 的 世 界卫生 组 织 ( o) 分型 方法 。 wH 的
剂的过敏性休克发生率居前 2位 ; 静脉用药发生率最高 , 5 5 过敏性休克大多数发生在用药后 5 占9 . %; 3 分钟 内, 占
药物过敏性休克死亡18例

药物过敏性休克(drug anaphylactic shock, DAS) 是IgE介导的速发型变态反应,发病突然并常常危及 生命,是引发医疗纠纷的常见原因之一。因DAS缺 乏特异性的法医病理学改变,此类案件的法医学鉴 定在诉讼证据的权威性、准确性、科学性受到一定 影响。本文通过对收集的18例药源性过敏性休克案 例进行统计分析,现报道如下。
组织重建[J].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8, 16(5):114-116. [11] 庄广伦.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助孕策略[J]. 中华妇产科杂志,
2003, 38(8):484. [12] 叶碧缘, 杨燕, 赵军招, 等. 二甲双胍与复方醋酸环丙孕酮
联合应用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内分泌代谢的影响[J]. 中华妇产科杂志, 2003, 38(1):74. [13] 赵会. 达英-35对多囊卵巢综合征不育患者促排卵疗效
的影响[J]. 吉林医学, 2012, 33(1): 104-105. [14] 刘彬, 张雅娟, 张洪秀, 等. 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多囊卵巢
综合征患者血清中表达增高[J].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8, 16(8):22-28. [15] 刘敏之, 陈惠平, 陈晓冰. 达英-35与胰岛素增敏剂结合氯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基金项目: 广东医学院青年科研基金资助项目 (No. XQ1005)
收稿日期:2012-06-09;修订日期:2012-09-17 作者简介: 赖小平(1979- ),男,博士,讲师。
从广东医学院司法鉴定中心2009-2012年受理 的尸检案例中收集确诊为DAS的死亡案件共18例, 确诊方法[1]:(1) 经系统尸体解剖及组织病理学检 验,排除致死性疾病、机械性损伤、机械性窒息及 中毒等死亡原因;(2) 临床医疗记录及案情调查确定 死前有使用可疑致敏药物,且死前症状符合过敏性 休克;(3)组织学检查见内脏嗜酸性粒细胞(EOS)浸 润和(或)血液IgE水平升高。 1.2 方法
药源性休克死亡文献分析

药品不良反应
药源性休克死亡文献分析 !
李建国, 卜一珊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 天津 中图分类号: &$’$ ( ! 文献标识码: ) !""#$%)
文章编号: (%""’) #""’*+’,"+*"".!*"!
随着药物品种的急剧增加和人 们 对 药物 依 赖 程度 的提高, 药源性疾病的发生率明显上 升, 尤 其 是过 敏 性 休克, 严重影 响 患 者 的 健 康 和 生 命 安 全。 药 源 性 休 克 是药物中的过 敏 因 子 进 入 机 体 或 已 致 敏 机 体, 在短时 间内突然发生 的 一 种 强 烈 的 多 脏 器 累 及 症 候 群, 若不
给药途径 静脉滴注 静脉注射
, 退热散
过敏性休克发生时间分布
!. 1 *. 345 #* ! ) . ) # %’ ! 1 #% 7 % . ’ . . . ) 8 #% 7 ’ . . . ! . %
, 吉他霉素、 氨酚待因和沈阳红药合用 ! 例。 引起过敏性休克死亡病例的给药途
6 !. 345 ’" ’ * % % ’ &"
[ &] [ %] [ !. , !!] 用 。!) 例中 ! 例为 与 维 生 素 / 注 射 液 配 伍 应 用。 [ !# 0 !%] 文献中, 有 ’ 例为应用前 未做皮 试 , # 例为 在 皮 试 [ !&] 阳性的 情 况 下 依 旧 注 射 给 药 造 成 。静脉滴注给药
的 )# 例报道中, 记录静脉 滴 注 速 度 的 有 !! 例, 滴速为 !& 1 ". 滴 2 345。 表$
药品过敏导致的不良事件剖析

药品过敏导致的不良事件剖析引言药品过敏是一种常见的不良反应,可能导致严重的不良事件。
对于药品过敏引发的不良事件,我们需要进行深入的剖析,以便更好地了解其原因和影响,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和处理。
不良事件的定义不良事件是指在使用药品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或意外的医疗事件。
药品过敏导致的不良事件是指患者因对药品过敏而出现的不良反应或医疗事件。
不良事件的类型药品过敏导致的不良事件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皮肤过敏反应:包括皮疹、荨麻疹、瘙痒等症状。
2. 呼吸系统反应:包括哮喘、气促、喉头水肿等症状。
3. 消化系统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4. 循环系统反应:包括低血压、心律失常等症状。
5. 过敏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过敏反应,可能导致生命危险。
不良事件的原因药品过敏导致的不良事件的原因可能有多种,包括:1. 药物成分:药品中的某些成分可能引发患者的过敏反应。
2. 个体差异:不同个体对药物的过敏反应存在差异,某些人更容易发生过敏反应。
3. 药物相互作用:某些药物可能与患者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相互作用,导致过敏反应。
4. 药物使用错误:药物的剂量、用法、使用频率等使用错误也可能引发过敏反应。
不良事件的预防和处理为了预防和处理药品过敏导致的不良事件,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药品过敏筛查:在使用药物之前,对患者进行过敏筛查,了解其是否存在过敏史。
2. 详细记录过敏信息: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过敏信息记录系统,确保医务人员能够及时了解患者的过敏情况。
3. 严格控制药物使用:医务人员在使用药物时应严格按照药物的适应症、剂量和使用方法进行操作,避免使用未经确认的药物或过量使用药物。
4. 提高医务人员的意识和技能:医务人员应接受相关的过敏反应识别和处理的培训,提高其对药物过敏的认识和处理能力。
5. 及时处理不良事件:一旦发生药品过敏导致的不良事件,医务人员应立即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包括停药、给予抗过敏治疗等。
8例药物过敏性休克救治体会

8例药物过敏性休克救治体会目的:总结药物过敏性休克的救治经验,不断提高临床救治水平。
方法:迅速正确诊断、尽早使用肾上腺素及糖皮质激素等抢救药物、保持呼吸道通畅、积极地对症处理。
结果:8例患者除1例患者因转诊延误治疗死亡外,其余7例患者均治愈,无后遗症。
结论:过敏性休克不可预测,来势凶猛,死亡率高,正确诊断、快速正确地施救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训练有素的医护人员及基本的抢救设施是抢救成功的保障。
标签:药物过敏性休克;救治;体会药源性过敏性休克发生不可预测,其发生与药物的剂量大小无关,多属B型不良反应。
过敏性休克一旦发生,数分钟至数小时即可能死亡,因此,必须迅速做出诊断,治疗必须当机立断,紧急进行[1]。
临床上如何及时正确地诊断、尽早地给予抢救药物对抢救患者的生命至关重要。
现将本院2003年~2010年救治的8例药物过敏性休克患者的救治情况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8例药物过敏性休克患者,男4例,女4例,年龄2~67岁。
其中青霉素过敏2例,头孢曲松过敏2例,诺氟沙星过敏1例,林可霉素过敏1例,鱼腥草注射液过敏1例,细辛草注射液过敏1例。
8例患者均系静脉用药,6例在本院观察室输液,2例在村卫生室输液,其中2例原有慢性支气管炎,其余6例患者均无基础性疾病。
1.2 临床表现发病经过:8例患者均系急发型过敏性休克,即在输液后3~30 min内发生,其中2例头孢曲松过敏均系在村卫生室未做皮试直接用药当天引起,其余6例均是在用药后1~3 d发生。
临床症状:除1例转来时已心跳呼吸停止。
其余7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胸闷、烦躁、口唇发绀、呼吸困难,意识淡漠或恍惚,脉搏细弱,心率为56~128 /min,血压下降至20~80 /10~60 mmHg,3例两肺闻及哮鸣音。
8例患者休克前分别有头昏、恶心、心悸、胸闷、四肢发麻、出冷汗、皮疹、喉咙发痒等不同程度的前驱症状。
1.3 方法1.3.1 临床诊断根据上述临床表现及体征可迅速地判断休克的存在,并根据病史果断地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休克及迷走血管性昏厥等,尽快明确过敏性休克诊断。
过敏性休克抢救要点

过敏性休克抢救要点过敏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过敏反应,如果不及时抢救,可能会导致患者死亡。
因此,抢救必须快速有效,争分夺秒。
在过敏性休克的抢救过程中,肾上腺素是首选药物,其次是扩容和激素治疗。
正确而及时地应用肾上腺素和激素,关系着患者的生命。
在给药方面,肌内注射肾上腺素是首选的给药途径,静脉给药需稀释后小剂量缓慢推注,或者放到液体点滴。
皮下注射的效果不可靠也不稳定,不建议使用。
在给予肾上腺素时,要注意剂量和浓度,避免过量或不足量的应用。
肾上腺素是一把双刃剑,在使用时要谨慎。
肌注肾上腺素的浓度为1:1000,一次性肌注量为0.2~0.5 mg;静脉肾上腺素的浓度为1:,对于无心脏骤停的过敏性休克可以用0.05~0.1 mg肾上腺素(1:)静注。
在静脉给药时,每次用0.5~1 mg加生理盐水稀释到10 mL,缓慢静注5分钟以上,有利于药物在血管内循环,快速达到心脏。
另外,指南还提供了一种持续静脉滴注的用法,剂量为0.1~0.5mcg/min/kg,可以替代静脉推注应用。
需要注意的是,肌注药物不能直接静脉用药。
如果进行静脉用药,要有持续心电监护以防止高血压危象和室颤。
因此,在应用过程中建议进行血液动力学检测。
对于过敏性休克,及时给予肾上腺素后,激素的抗炎抗休克也是必不可少的。
但是,激素药种类较多,过敏性休克的患者,应选用甲强龙还是地塞米松呢?糖皮质激素因为起效慢,所以在过敏性休克中是次选药物。
XXX主编的《循证内科学》提到,可以使用氢化可的松200~400 mg或地塞米松10~20 mg静脉滴注。
为什么不推荐甲强龙呢?氢化可的松和地塞米松的使用,又有什么不同呢?关于过敏性休克,激素用药选什么,如何用,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不同的临床情境的选择也有所不同。
总结了以下几个观点:观点一:糖皮质激素具有免疫抑制、抗炎、抗休克作用,还具有较强的抗变态反应作用,还能扩张支气管。
但如何选择呢?①氢化可的松属内源性激素,在体内不需要转化,短效弱效,使用剂量大,2012 SCC推荐使用于脓毒血症引起的感染性休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源性过敏性休克死亡分析
李莉于浩刘伟红
不良反应;药源性过敏性休克;死亡
药源性过敏性休克死亡事件的发生使临床用药安全面临着严峻挑战,应引起医护人员的关注。
为探讨药源性过敏性休克死亡的发生规律、特点,降低其发生率。
本调查对2000-2010年国内相关医药期刊报道的过敏性休克死亡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10. 3760/cma. j. issn. 1673-4777.2011.11. 058
264400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中心医院药剂科
万方数据
@@[1]刘屏.中药注射剂的过敏反应亟待进行科学系统研究.中国药
物应用与检测,2010,7(2):67-69.
@@[2]王道祥,江腊梅,王京娥,等.86例药源性过敏性休克不良反应
分析.中国药物警戒,2010,7(5):303-305.
2011-08-24
利多卡因致会阴部水肿一例
赵钰
利多卡因;不良反应;会阴水肿
患者女,70岁,因反复腹胀、水肿、黄疸、神志恍惚3年;
多次在我科住院治疗,诊断为肝硬化失代偿期、肝性脑病、脾
功能亢进症、肺部感染,多伴有胸闷、气短,对磺胺过敏。
胃
镜检查提示:重度食管静脉曲张;胸部X线片提示:右侧胸腔
积液;超声提示:腹腔大量积液,右侧大量胸腔积液;化验示
血清转氨酶、胆红素升高,血浆白蛋白降低,为19.2~20.5 g/L。
10. 3760/cma. j. issn. 1673-4777. 2011.11. 059730000兰州,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消化科@@[1]袁野.利多卡因局麻引起过敏反应死亡1例.辽宁医学杂志, 2008,22(5):232.
@@[2]姚忠岩,常玉林.利多卡因不良反应1例报道.中国医药导报, 2007,4(5):112.
@@[3]王刚.曲安奈德与利多卡因混合注射致过敏反应一例.山西医 药杂志,2009,38(5):401.
2011-09-19
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