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选修4第一课..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优质课件:第1课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问题思考 (1)史料一为什么说“天下之趋统一,势也”? 答案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兼并战争频繁,大诸侯国兼并小诸侯国,最终形成 战国七雄的局面,实现了区域性统一,故“天下之趋统一,势也”。 (2)史料二为什么说“不获统一……惨状将伊于胡底”? 答案 长期战乱使人民饱受战争之苦,社会经济遭受破坏。 (3)史料三体现出秦始皇成功统一中国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 经过商鞅变法,秦的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社会风气有较大改进,为统一天下 创造了条件。
1.“治世”和“盛世” 在封建社会里,封建朝廷让大多数农民(自耕农)保有一些剩余生产物,得以维持一家 人的正常生活和进行再生产,社会上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秩序安定、矛盾 缓和、民族和睦、文化昌明等现象,这就是所谓的“治世”或“盛世”。
2.“治世”“盛世”出现的原因 (1)根本原因 封建生产关系的部分调整,适应和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2)具体原因 ①前朝末年农民起义对地主阶级的沉重打击,迫使新王朝的统治者吸取教训,调整政策。 ②当朝帝王良好的个人素质,善于用人纳谏,居安思危。 ③经济上,采取重视发展生产的措施;政治上注意整顿吏治。 ④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积极开展对外交往,互通有无。 ⑤广大劳动人民辛勤的生产活动,为“盛世”的出现提供了物质基础;科技新成果等因素。
答案
归纳总结
秦始皇“焚书坑儒”意在维护统一的集权政治,进一步排除不同的政治思想和见 解,但并未收到预期的效果。“焚书坑儒”虽然加强了思想控制,并在短时间内 得到了成功,但不利于国家长治久安,不利于社会发展,钳制了当时人们的思想, 毁灭了古代许多典籍,造成文化史上难以弥补的损失。
人教版选修4历史教案1.1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一、关于课程标准1、内容: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国家的主要史实,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2、三维目标:了解这些历史人物及其主要活动,探究他们与时代的互动关系,科学评价其在历史上的作用。
通过学习,认识历史人物所进行的各项重大活动既受到历史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同时又与其个人的主观因素密切相关;掌握科学评价历史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把历史人物置于特定历史条件下,进行具体分析,尤其要关注个人在历史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关系;从杰出人物的嘉言懿行中汲取历史智慧和人生经验,进而确立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关于教学指导意见: 1、内容:2、三维目标:在知识与能力:要了解一些有代表性的重要历史人物及其主要活动,理解他们的历史贡献,并将他们置于特定历史条件下进行具体分析,科学地评价历史人物;在过程与方法:要积极运用各种先进的教学方法,以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为依据,开展评说重要历史人物的教学活动,从而正确把握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关系;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用心体会这些重要历史人物的奋斗历程和探索精神,感受他们的独特个性和魅力,确立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人生态度,增强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人类的和平与进步事业而努力奋斗的使命感、责任感。
三、关于备课1、总体把握: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兼并六国,结束了长期的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创建了包括皇帝制度、郡县制度和官僚制度在内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早期模式,对以后历代王朝产生了深远影响。
除了制度上的创建,秦始皇还派兵北伐匈奴,移民实边,修筑万里长城;经略西南,开筑“五尺道”;尊崇法家,焚书坑儒;严格军队调动和兵役制度等等。
秦始皇为了这种大一统国家的需要所进行的制度创建及其实施的严刑峻法,成为后人臧否的焦点。
2、学情:A、已有知识储备(表一):B、生活中对秦始皇陵兵马俑、长城耳熟能详。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全册教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全册教案第一单元古代国家的兴亡
本单元教学目标
- 了解古代国家的兴亡原因和过程;
- 掌握秦、汉、唐三个朝代的兴亡历程;
- 能够分析古代国家兴衰因素。
教学内容
1. 古代国家的兴亡及原因分析
- 国家兴亡概述
- 古代国家兴亡的一般原因
- 不同时期的兴亡原因比较分析
2. 秦朝的兴亡及原因分析
- 秦朝的崛起
- 秦朝的统一与灭亡原因
- 秦朝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3. 汉朝的兴亡及原因分析
- 汉朝的建立
- 汉朝的兴盛与衰落原因
- 汉朝的政治制度与文化成就4. 唐朝的兴亡及原因分析
- 唐朝的建立与兴盛
- 唐朝的衰落及原因
- 唐朝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与贡献
教学方法
- 复述课堂内容并加以总结
- 分组讨论和小组报告
- PowerPoint演示
- 视频资源辅助教学
教学评价
- 课堂讨论的质量与积极性
- 小组报告的准备和表达能力- 平时作业的完成情况
- 期末考试的成绩
教学资源
-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教材
- PowerPoint课件
- 相关视频资源
教学进度安排
- 第一课时:古代国家的兴亡概述
- 第二课时:秦朝的兴亡及影响
- 第三课时:汉朝的兴亡及影响
- 第四课时:唐朝的兴亡及影响
教学反思和改进
- 加强教学资源的准备,提供更多案例和实证材料
- 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满足不同学生的研究需求
以上是《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全册教案》的简要概述,具体教案内容请参考教材和教学资源。
高中历史选修4
高中历史选修 4 (人教版)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一课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一、秦统一六国1、嬴政嬴政(前259—前210)秦国第34代君主13岁即位(前247年)21岁亲政(前239年)2、原因:2)国力因素:商鞅变法奠定基础3)民心因素:人民渴望统一4)个人因素:嬴政具有雄才大略补充材料:修建郑国渠修水渠计划是韩国的“疲秦计” ,秦国组织10万人修建郑国渠。
连通了泾河、洛水,灌溉关中大片良田。
后嬴政识破了韩的阴谋,下达“逐客令”。
李斯规劝后,秦王幡然醒悟,撤销“逐客令”。
而“疲秦之计”也成了强秦之策3、进程:1)先灭弱韩:前230年2)离间灭赵:前228年3)水灌灭魏:前225年4)王翦灭楚:前223年5)北灭燕国:前222年6)完胜灭齐:前221年二、建立集权统一的国家:1、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皇权至尊1、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皇权至尊中央三公地方郡县“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
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
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
”“自今已来,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史记·秦始皇本纪》评价中央集权制度(1)、积极:有利于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有利于经济发展、文化交流(2)、消极:建立地主阶级对人民的专制统治奠定历代封建统治的政治格局2、全面统一:1)南征百越、北击匈奴:——奠定中国的基本疆域2)统一文字:小篆——有利于文化发展3)统一货币、度量衡:——有利于经济交流4)统一驰道:——促进交通发展三、秦始皇的暴政:1、焚书坑儒:实质:思想文化专制影响:钳制思想、摧残文化2、急建长城:伟大建筑暴政见证3、大兴土木:阿房宫、骊山陵200多万人/年课外链接:评价古代政治家的一般方法:了解基本史实、一分为二评价史实——1、是否有利国家统一;2、是否保持政治安定;3、是否促进经济发展;4、是否促进文化繁荣;5、是否促进民族融合;6、是否反抗外来侵略。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优质课件1:第1课 杰出的中医药学家李时珍
尝百草,记下近二千种药物,一万多个药方的巨著。它不 仅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医药知识,还留下一种为科学舍生 忘死的崇高精神。书中编入药物1892种,其中新增药品 374种,并附有药方10096个,插图1160幅。其规模之大, 超过了过去的任何一部本草学著述。它综合了植物学、动 物学、矿物学、化学、天文学、气象学等许多领域的科学 知识。它那极为系统而严谨的编排体例、大胆纠正前人漏
二、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三者的异同
1.相同点 (1)三者在政治制度上均有创新,并强化了中央集权,推动了社会发展。秦始皇创立 了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度;唐太宗完善了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康熙 帝平定三藩之乱,收复台湾,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2)三者都妥善处理了民族关系,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秦始皇派人 北击匈奴,南伐南越,设郡县加强管理;唐太宗恩威并用,既有和亲又有军事征讨, 从而强化了对边疆地区的控制;康熙帝平叛、结盟并用,加强了中央与边疆地区的关 系。 2.不同点 (1)统治效果不同:秦始皇的统治并未使中国进入盛世时期,而唐太宗与康熙帝的统 治使中国进入了盛世时期。 (2)面临民族问题不同:秦始皇、唐太宗面临的是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矛盾;而康 熙帝既面临汉族与少数民族分裂势力之间的矛盾,也面临中华民族与外来侵略势力 之间的矛盾。
博士考证,1732年法国医生范德蒙德曾将《本草纲目》中 部分内容译为法文,几经周折于百余年后在巴黎发表,引 起著名化学家和化学史学者的注目。据研究,《本草纲目》 早在18世纪及以后的年代曾被部分摘译成法文、英文、德 文和俄文,欧洲在19世纪对研究《本草纲目》与中国本学 产生兴趣,并由此而获得博士学位者。英国伟大的生物学 家达尔文在奠定进化论、论证人工选择原理的过程中,即 曾参阅了《古代中国百科全书》,其内容即《本草纲目》 之内容。
历史选修4第1课杰出的中医药学家李时珍-高三历史
第一课 杰出的中医药学家--李时珍 2023最新整理收集 do something
1953年莫斯科大学新校舍落成, 在宽阔的礼堂两侧墙壁上, 镶嵌着世界各国著名科学家的彩色大理石画像,其中一幅就是李时珍
一、李时珍的人生之路:
1.出身名医世家,从小酷爱医学
2.三次乡试落榜,坚定从医之路
那个年代里,医生的社会地位并不高。李时珍父亲希望他 能参加科举考试,在仕途方面发展,好光宗耀祖,改换李 家门庭。李时珍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刻苦用功专心致志, 不到12岁就能博通经史。14岁那年,李时珍以优异成绩 考中秀才。 李时珍的父亲希望他继续攻读,准备进一步参加“乡 试”,这些经史文章干涩、枯燥,他逐渐对从医这一职业 越来越感兴趣了。李时珍却不能违背父愿,他一连参加三 次乡试,都没有被录取。他对参加这种八股文科举考试, 越来越没有兴趣,于是决心放弃科举考试,一心一意去研 究他所喜爱的医药专业。李时珍苦读十年,乃至闭户不出, 积累了丰富的医学实践经验和药学知识,为日后编著《本 草纲目》奠定了雄厚的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的基础。
《黄帝内 奠定了中医学的理
经》
论基础
“医圣”东汉 中医学 张仲景
陕西省蓝田县焦岱中学高二历史选修4人物评传 第1课 先
据说是父亲与颜姓野女子苟合而生的孔子,三岁丧 父,历尽家境衰落之苦,但是高贵的贵族血统使他积极 上进。十五岁就有“志于学”,特别善于向他人学习, “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 者而改之”是他在《论语· 述而》中提出的观点;因为自 己好学不厌,所以许多人认为他很“博学”。三十岁时, 孔子开始追求有所建树,于是设馆授徒讲学。最早的一 批学生,大概是冉有、颜渊、子路、子贡等人。当时做 鲁大夫的孟僖子也将儿子孟懿子送来跟他学“礼”,可 见当年办学盛况空前。孔子办的学校,是典型的个人独 资的民办学校。她的出现,打破了历史以来的公家办学 的垄断局面,他创立了“有教无类”的教育原则,开创 了新的课程体制,制定了新的课程标准,而且教育了一 大批品学兼优的学子。
后世往往以貌取人,将“儒”士视为柔弱之人,认为这位“老夫子”只是以 文见长,然而细考古籍却发现孔子不仅是习武、讲兵之人,还是一位“矢无虚发” 的射箭高手。孔子本纪中不仅记载了这位教育家身强善射,而且记载了孔子办学 时的“六艺”顺序是“礼、乐、射、御、书、数”,把冷兵器时代最重要的单兵 训练课目“射”、“御”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这种文武不偏废的教育思想,对 培养后人的尚武精神不无启发。春秋时期,士大夫和全体“国人”(即自由民) 尚武是传统,儒家也不例外。
——孔子
●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 ●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 ——《史记》
3.杏坛授业 礼、乐、射、御、 书、数。 ——六艺
4.学而优则仕 挫强齐,强公室、 抑大夫、贬家臣
孔子杏坛讲学图
孔子的得意门生
自汉朝以后,禁兵之法日益峻密,民 间习武愈受控制。迂腐的宋代理学家更倡 言“主静”,以射、御为“粗下人事”, 中国儒生从此大都是一副手无缚鸡之力的 形象。尚武精神的失落,使汉族政权在游 牧民族进攻下长期陷入被动挨打的窘境, 近代中华又备受外国列强欺凌。后来有人 把民族精神积弱的罪责归咎于儒家,从历 史长河看未免有些偏颇。那个一向主张文 武不偏废的儒家鼻祖孔子若在曲阜的地下 有知,恐怕也会大呼冤枉吧!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优质课件1:第1课 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马克思
三、流亡中的贫困生活
1.流亡生活:政治上受迫害和驱逐、大半生的流亡、 贫困的生活、子女的夭折。
2.流亡路线: 法国 比利时 法国 德国 法国 英国
3.恪守信念:恪守崇高的革命信念,始终以革命事业 为第一生命。
四、第一国际的灵魂
1、创建和领导第一国际(1864年) ——政治活动的又一个高峰。
第五单元 无产阶级革命家
马克思主义 十月革命
中国新民主 中国现代 主义革命 化建设
在过去的千年(1000-2000)中, 谁对人类文明的贡献最大?
千年最伟大世界领袖: 千年最伟大艺术家: 千年最伟大运动员:
谁是千年第一思想家?
1999年,由英国剑桥大学文理学院教 授们以同一命题评选“千年第一思想家”,
盟”。 1848年,发表《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
的诞生。
《共产党宣言》内容节选
“ ……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 用……它产生了它自己的掘墓人——无产阶级。
马克思揭示了阶级社会发展怎样的客观规律?
…… 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 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 ……共产党人的目的只有用 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
2.差异性 (1)亚里士多德的“中庸”主要体现在城邦价值的实现上;而孔子的“中庸”则是建 立在关注政治生活中的人伦关系的基础上的。 (2)亚里士多德的“中庸”思想侧重于阶级统治的合理性分析;而孔子的“中庸”思 想主要是统治阶级的政治决策手段。
二、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孔子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孔子
环境 古希腊的奴隶制城邦民主制度弊端日益暴露 春秋时期的社会变革
结果仍然是马克思位居第一,爱因斯坦第二。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优质课件4:第1课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10年
(特点:先弱后强、先近后远) “远交近攻”
1、秦军为什么能保持旺盛的战斗力?
2、秦国为什么能顺利统一六国?
(1◆)客阅观读条与件思:考(:历史趋势;秦国实力) ①●争社地会以经战济,发杀展人,盈各野民;族争、城各以地战区,间杀联人系加盈强城,”
为统一提供了必要的社--会---基贾础谊。《过秦论》 ●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 ②长期频繁的战乱,……人民-渴---望--统《论一衡。·书解》 ③★商你鞅从变两法则…材…料,中为得秦到统哪一些奠有定关基秦础统。一六国的历 (2)主史观信条息件?:(嬴政的雄才大略)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第1课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你所了解的秦始皇——
•扫灭六国? •焚书坑儒? •孟姜女哭长城? •统一度量衡? •秦始皇兵马俑? •三千童男童女? •修建灵渠、郑国渠? ……
◆秦始皇的个人简历
姓名:嬴政 别名:赵政、秦王政
秦政、祖龙 出生年月:公元前259年 登基年月:公元前246年
2.差异性 (1)亚里士多德的“中庸”主要体现在城邦价值的实现上;而孔子的“中庸”则是建 立在关注政治生活中的人伦关系的基础上的。 (2)亚里士多德的“中庸”思想侧重于阶级统治的合理性分析;而孔子的“中庸”思 想主要是统治阶级的政治决策手段。
二、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孔子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孔子
环境 古希腊的奴隶制城邦民主制度弊端日益暴露 春秋时期的社会变革
2、提示: ①经济基础: 封建自然经济分散性所决定 ②政治基础: 封建地主阶级要求加强对人民统治 ③理论基础: 战国法家韩非子的主张
二、建立集权统一国家(巩固统一的措施)
2、军事上:南征百北越到、长城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多 秦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优质课件1:第1课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六经”
影响
成为西方思想文化的重要奠基人
创立的儒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 的主流,影响至亚洲、世界
一、对比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历史人物
人物
克伦威尔
华盛顿
拿破仑
背景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北美独立战争和建国
法国大革命
领导独立战争;建立
赢得内战胜利;推动建
稳定秩序;颁布法典;反
贡献
共和国;从行动上捍
国立宪;巩固革命成果 卫民主
秦统一六国
▪ 结合所学与材料,分析秦统一六国的条件 材料一:秦实行“军功爵”制,“以功劳行田宅”,激励士殊 死奋战,故秦军“勇于公战”,战斗力很强。“齐之技击不可 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遇秦之锐士。”(《秦史》) 材料二:
郑国渠
▪ 结合所学与材料,分析秦统一六国的条件
材料三:“关中土地约占天下三分之一,人口不过十分之三, 财富却占十分之六。”(《史记·食货志》)
对外来干涉
入侵爱尔兰、苏格兰; 对种植园奴隶主的妥 恢复君主制;实行独裁统
局限
后期实行独裁统治
协;保留黑人奴隶制 治;后期发动侵略战争
影响 沉重打击了封建势力(美国除外),确立了一些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 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
二、概括《拿破仑法典》颁布的目的、内容和影响
《拿破仑法典》是拿破仑掌握法国政权时期法制建设的最突出成就。 1.目的:确保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果实,把资产阶级所有制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 2.内容 (1)全力保护资本主义所有制不受侵犯,确立了绝对的个人所有制。 (2)否认封建等级制度及特权,否认人身依附关系,肯定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3)确认资产阶级革命期间对于贵族及教会土地的剥夺,不准封建势力反攻倒算。 (4)把大革命中形成的小土地所有制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 (5)保证自由买卖和等价交换的原则。 3.影响 (1)法典的颁布调动了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阶级反封建斗争的积极性,他们成为拿破 仑政权的主要支柱。 (2)法典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成为近代以来许多国家编纂新法典时所参 考的蓝本。
第1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人教版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教案
第1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人教版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教案一、教学背景人教版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是高中历史课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通过学习历史人物的思想、行为以及对社会的影响,有利于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和思维能力,有助于促进学生的人文素质提升。
本教学案例以第一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为例,讲述如何通过儒家文化了解孔子及其思想,并启发学生反思儒家文化的当代意义。
二、教学目标1.了解儒家文化的发展背景和社会背景,掌握儒家基本思想和修身、治国、齐家治国的理念;2.了解孔子的生平、思想、教育和政治活动,掌握孔子对儒家文化的贡献以及孔子的历史地位;3.体会儒家文化对中华文明产生的巨大影响,反思儒家文化在当代的现实意义。
三、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展示孔子的形象图片或视频进入话题,让学生感受孔子的超然气质,激发学生对儒家文化的好奇心。
2.讲授1.儒家文化(1)儒家文化的发展背景和社会背景。
(2)儒家基本思想:仁爱、诚信、忠恕、礼善、正直、谦让。
(3)修身、治国、齐家治国的理念。
2.孔子(1)孔子的生平。
(2)孔子的思想:仁、礼、中庸。
(3)孔子的政治活动。
(4)孔子对儒家文化的贡献及其历史地位。
3.案例分析以孔子的思想为切入点,结合典型例子进行案例分析。
如“仁爱”可以结合《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三人行必有我师”等例子进行分析。
学生可以通过案例了解孔子思想的内涵和儒家文化的实践活动。
4.课堂练习设置课堂小练习,引导学生思考儒家文化在当代的实践价值。
例如,让学生分小组探讨“如何在现代社会推广儒家文化”,并列出具体的实施措施。
5.总结通过回顾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儒家文化和孔子思想,以及儒家文化对中华文明产生的巨大影响。
同时,让学生思考儒家文化在当代的现实意义。
四、教学反思本教学以讲解为主,结合案例分析和课堂互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儒家文化和孔子思想,但缺乏实践环节。
因此,在后续教学中可以加入更多的互动环节,让学生通过模拟儒家文化的实践活动、制定实施方案等方式更好地体会儒家文化的实际应用。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优质课件:第1课 杰出的中医药学家李时珍
思维点拨
李时珍对药物采用亲自采集、仔细观察,以得其真的方法,获得很大成功。这反 映了李时珍治学的严谨性和探究方法的科学性。
二、编写中医药巨著《本草纲目》
1.原因 在学习和行医的实践中发现医学书籍上记载的药物有不少错误,造福人民。 2.经过 (1)花费大约十年的时间,对以往本草书中记载的药物进行详细的鉴别和考证。 (2)经过27年的艰苦探索,完成了初稿,后经过三次修改,最终定稿。 (3)_1_5_9_6_年,《本草纲目》正式出版。
史料解读 (1)史料一中李时珍亲采草药,分辨药类研究药性,反映出李时珍认真求实的科学 态度。 (2)史料二中的①认为《本草纲目》是明代最伟大的科学成就。②认为李时珍是具 有世界水平的科学家。
问题思考 (1)结合史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李时珍为什么能写成《本草纲目》一书? 答案 潜心于医学研究,博览群书;走遍大江南北,调查研究,仔细观察;亲自栽 培、尝服药物,摸清药性;良好的文学素养等。 (2)结合史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李约瑟为什么对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有如此高的 评价? 答案 药物内容丰富;药物分类法先进;兼具科学性、文学性、实用性,在我国及 世界广泛流传。
知识 图示
返回
贰
深化探究
主题一 《本草纲目》
史料一 《本草纲目》的部分插图:
史料二 《本草纲目》共有52卷,①载有药物1 892种,其中载有新药374种,收集 医方11 096个,书中②还绘制了1 000余幅精美的插图,约190万字,③分为16部, 60类。这种分类法,已经过渡到按自然演化的系统来进行了。
1234
解析 答案
3.王世贞称《本草纲目》“如入金谷之园,种色夺目;如登龙君之宫,宝藏悉陈” 主要是指 A.李时珍医术高超 B.《本草纲目》被人们视为宝物
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4课件:专题一 第一课 千秋功过秦始皇
其结果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2)问可以选取任一种观点 展开论述,注意要史论结合。
返回
[答案]
(1)决策:坚持完成郑国渠的开凿;不采纳
“逐客”建议。结果:郑国渠的开凿使大量田地得到灌溉;
留住和吸引了大批人才;秦国日益强大,最终灭掉六国。
(2)留。理由:秦王关键时刻采纳客卿建议,说明他重
视客卿作用,在这样的环境里,客卿能发挥自己的才干,也 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不留。理由:秦王一度心胸狭窄, 郑国一度险象环生,秦国一旦统治巩固,呆在秦国就很危险, 不如离开秦国另寻实现抱负的地方。
家统一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但国家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 势。正是由于秦国具备了统一全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 才使得秦国完成了国家统一,也因此成就了秦始皇的一 世英名。
返回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有何影响?
1.对秦朝的影响
(1)积极: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
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以及形成中华民族起了重要作用。
(2)民族关系: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民族融合,以华夏
族为中心,形成了比较稳固的民族共同体,为统一奠定了民 族基础。
(3)人民意愿:春秋争霸、战国混战使人民渴望统一、
和平。 (4)局部形势:经过长期的兼并战争,形成了局部统一,
秦国逐渐成为实现统一的中心力量。
返回
[特别提醒]
在战国时代,由哪一个诸侯国完成国
返回
4.影响
(1)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是加强 皇权 的重要措施。
(2)三公九卿和地方主要官吏的任免,都要经过皇帝批准。
这样,从中央到地方就形成了一个金字塔式的统治体系,确保 了皇帝对全国的统治,组建起一个空前的 国家。
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第1课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材料解析新人教版选修4
第1课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弃医从政图谋救国1.弃医从政医术救人所济①有限,其他慈善事业亦然。
若夫最大权力者,无如政治。
政治之势力,可为大善,亦能为大善。
吾国人民之艰苦,皆不良之政治为之。
若救国救人,非锄去恶劣政府不可。
──陈少白《兴中会革命史要》②【解读】1883年爆发的中法战争,清政府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暴露了清政府的腐败,进一步加剧了民族危机,激起了声势浩大的人民爱国运动,推动了当时日趋激烈的维新思潮。
孙中山认为“中国人已经有相当的觉悟”,更加认真考察和剖析日益腐败的清朝政府,认为只有推翻满清才能挽救民族危亡。
孙中山曾向友人表示:“余自乙酉中法战后,始有志于革命。
”这也促使孙中山从“医人”转变为“医国”之路。
材料显示:①孙中山已经从时局中抓住了变革中国社会的关键,看出改革政治才是救国救人之根本途径。
②他对清政府已非常失望,有推翻清政府的革命趋向。
③体现了他投身政治和报国救民之决心。
【注释】①济:对困难的人给予帮助。
②陈少白:原名闻韶,后改名白,字少白,号夔石,广东新会人。
1905年任中国同盟会香港分会会长。
《兴中会革命史要》是陈少白于1929年完成的,主要记述了兴中会的革命历程。
2.《上李鸿章书》当今风气日开,四方毕集,正值国家励精图治之时,朝廷勤求政理之日,每欲以管见①所知,指陈时事,上诸当道,以备刍荛②之采……人尽其才,地尽其利,物尽其用,货畅其流,是治国之大本。
……只仿行西法,以筹自强,而不急于此四者,徒惟坚船利炮之是务,是舍本而图末。
……然后修我政理,宏我规模,治我军事,保我藩邦。
……伏维我中堂佐治③以来,无利不兴,无弊不革,艰巨险阻犹所不辞。
如筹海军、铁路之难尚毅然而成之,况于农桑之大政,为生民命脉之所关,且无行之之难,又有行之之人,岂尚有不为者乎?用敢不辞冒昧,侃侃而谈,为生民请命,伏祈择施行,天下幸甚。
──《孙中山全集》④第一卷【解读】《上李鸿章书》是孙中山于1894年1月所写,先后经陈少白和上海格致书院院长王韬等作文字上润色。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4 第二单元 第1课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名校课件-集体备课】
3. 对中国古代教育的影响
1.首创私学,实行“有教无类”的教育方 针,扩大教育对象的范围,促进文化学术的下 移;
2. 提出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中的重 要作用,强调要重视教育;
3. 提倡“学而优则 仕”,为封建官僚的政治 体制准备了条件;
4. 重视古代文化的继 承和整理,进行了教材建 设,奠定了后世儒家经籍 教育体系的基础;
2、 孔于思想中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
际关系的是
①“仁者,爱人”
②贵贱有“序”
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④“有教无类”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B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对孔子思想的掌握,
②是维护周朝的“礼”,不符合题目的要求, ④是教育思想,也不符合题目的要求。
3、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聚徒讲学,弟子三千,其中不 少学子贫且贱“,没有社会地位。
过程与方法结合多媒体展示的图片 和影像,述孔子的主要生 平和政治主张。
根据查阅、搜集资料, 对孔子在中外思想史上的地 位和影响展开研究性学习。
通过习题掌握重点难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孔子为了实现自己的治国理想孜孜不倦的追 求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儒家思想在许多方面应该成为我们的道德规 范。 ✓孔子的许多教育思想值得学习和借鉴。 ✓理解“孔子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大思想家、 大教育家”,努力做一个像孔子那样对社会 产生有进步作用的人。
孔子创造诸如循循善诱、因材施教,学思 结合,知行统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温故 知新、循序渐进、叩其两端、举一反三等行之 有效的教学方法。
4.教学的内容
教学内容主要是“六艺”,即“御、射、
书、数、礼、乐”。
“御”是指驾驭战车的技术; “射”是射箭; “书”包括识字和自然博物常识,相当 于现代的文化科学知识; “数”的教学不仅指一般的数学知识还 包括记日、记月、记年的历法,甚至“八卦” 也属“数”教的内容。 “礼”为古代各种典章制度的总称。 “乐”是通过音乐、舞蹈、诗歌等艺术 手段使学生从情感上接受道德的熏陶。
历史选修四第一单元第一课
下节课预告
主题概述
简要介绍下节课的主题和内容,概括其重要性和意义。
预习指导
提供预习下节课的方法和建议,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准备学习。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2
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 影响和意义,培养历史 思维能力。
03
形成正确的历史观,能 够客观地看待历史问题, 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国家 意识。
04
提高自主学习和合作学 习能力,养成良好学习 习惯和思维方式。
02 历史背景
时代背景
时代背景概述
描述选修四第一单元第一课所涉 及的时代背景,包括当时的政治 、经济、社会等方面的情况。
历史选修四第一单元第一课
目 录
• 引言 • 历史背景 • 课程内容 • 课程总结
01 引言
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
历史选修四第一单元第一课
课程性质
选修课程,属于历史学科领域
课程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相关历史知识,提高历史素 养和思维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学习目标
01
掌握相关历史事件、人 物和概念,了解历史发 展的脉络和规律。
等。
分析这些人物在历史事件中的作用和影响,探究他们如何推动
03
历史进程。
重点回顾
重点事件
1
2
掌握本课讲述的历史事件,了解事件的发生、发 展和结局等。
3
分析这些事件对当时社会和后世的影响,探究它 们在历史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学习收获
知识拓展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选修四第一单元第一课 的详细内容,拓展了历史知识体系。
历史事件二:影响和意义
历史事件三
高中历史第2单元东西方的先哲第1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4
第 1 课儒家文化首创人孔子学习目标要点难点1. 掌握孔子的基本思想看法和政治主张及其 1. 要点:孔子儒家思想及教育思想的中心内容在教育方面的主要成就。
及其对后代的影响。
2. 研究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 2. 难点:对孔子儒家思想礼、仁、中庸的理解和影响。
和评论。
一、追求礼乐的一世1.自学礼乐少年时发奋以传承礼乐文化为己任,30 岁时精晓“六经” ,创办私学。
2.从政失败五十多岁时先后任中都宰和司寇,试图增强君权、削弱医生权、克制陪臣,结果失败。
3.漫游列国率徒漫游列国,宣传政治主张,未被采用。
4.整理文籍68 岁回到鲁国后,整理文籍,删修《春秋》,献身文化教育事业。
[ 特别提示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追记孔子的言行思想编纂而成的,波及领域极其宽泛,记录了孔子对于哲学、经济、政治、伦理、文学、道德等方面的言论,是研究孔子及其创办的儒家学说的主要文件。
[ 课中思虑 ]阅读教材P21[ 资料回放 ] ,思虑:从这句话中,你看出孔子抱着什么信念?【提示】孔子在少年时就发奋以传承礼乐文化为己任,而礼乐是周文王拟订的,故孔子的话表现了他要将周文王的礼治社会恢复起来的政治理想,这也是孔子漫游列国的目的。
二、创始儒家思想1.背景(1)社会转型:春秋期间是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转变的期间。
(2)礼崩乐坏:违反周礼的行为习以为常,人际关系紧张。
2.目的孔子信心经过恢复周礼,肩负传承文化和改良人际关系的社会道义。
3.内容(1) 礼:主张以“礼”来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把“礼”作为立国立身的基础,主张“克己复礼”,匡正社会次序。
(2)仁:是孔子思想的中心,是办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
主张以德和礼治理社会,反对政府向百姓课重税。
(3)中庸:为适合地协调礼与仁的关系,提出中庸思想。
[ 特别提示 ]孔子尊崇周礼,恢复周礼,本质是保护风雨飘摇的奴隶社会的规章制度,表现了其思想守旧的方面;孔子主张恢复周礼的目的是追求一致平定、和睦有序的社会场面,令人们生活平定,有踊跃意义。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优质课件1:第1课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附:本册总结
附:本册知识点总结
一、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治世”和“盛世”的含义以及出现的原因
1.“治世”和“盛世” 在封建社会里,封建朝廷让大多数农民(自耕农)保有一些剩余生产物,得以维持一家 人的正常生活和进行再生产,社会上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秩序安定、矛盾 缓和、民族和睦、文化昌明等现象,这就是所谓的“治世”或“盛世”。
一、弃医从政 图谋救国
材料二“革命为惟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 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戏院的演说》1903年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就方法和目的而言)有何变化?
方法:以前是温和的改革,以后主张革命; 目的:以前未主张建立新的政治制度,以后主张建立共 和国
理念论、理想国、 思想
哲学王、强调法治
批判理念论,逻辑学、 法治优于人治、“中庸 “仁”“礼”、中庸之道 之道”
建立阿卡德米学园, 建立吕克昂学园,教学 兴办私学,收徒讲学,提
教育 非常重视自然科学 方法别具一格,形成 出“有教无类”“因材施
知识
“逍遥学派”
教”的教育思想
著作 《理想国》 《形而上学》《物理学》
民生主 义
平均地权 ≠平分土 地
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族贵 族对中国的专制统治。
前提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 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 民国,国民一律平等。
核心
解决以土地为中心的财富重新 政治的发
分配问题
展
二、创建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6、如何评价三民主义?
进步
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表达了 反映了 推动了
一、亚里士多德的“中庸”和孔子“中庸”政治思想的异同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优质课件3:第1课 英国革命的领导者克伦威尔(1)
内战危机
1640年,“长期议会”召开,资 产阶级和新贵族议员在下院中占 多数席位。 1641年,他们使国会通过了《大 抗议书》。《大抗议书》是资产 阶级和新贵族阐述其革命纲领的 宣言书。共有204条条款,主要内 容是要求自由发展工商业,建立 对议会负责的政府,废除一切封 建特权等。查理一世拒绝了《大 抗议书》,内战一触即发。
附:本册总结
附:本册知识点总结
一、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治世”和“盛世”的含义以及出现的原因
1.“治世”和“盛世” 在封建社会里,封建朝廷让大多数农民(自耕农)保有一些剩余生产物,得以维持一家 人的正常生活和进行再生产,社会上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秩序安定、矛盾 缓和、民族和睦、文化昌明等现象,这就是所谓的“治世”或“盛世”。
对外来干涉
入侵爱尔兰、苏格兰; 对种植园奴隶主的妥 恢复君主制;实行独裁统
局限
后期实行独裁统治
协;保留黑人奴隶制 治;后期发动侵略战争
影响 沉重打击了封建势力(美国除外),确立了一些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 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
二、概括《拿破仑法典》颁布的目的、内容和影响
《拿破仑法典》是拿破仑掌握法国政权时期法制建设的最突出成就。 1.目的:确保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果实,把资产阶级所有制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 2.内容 (1)全力保护资本主义所有制不受侵犯,确立了绝对的个人所有制。 (2)否认封建等级制度及特权,否认人身依附关系,肯定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3)确认资产阶级革命期间对于贵族及教会土地的剥夺,不准封建势力反攻倒算。 (4)把大革命中形成的小土地所有制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 (5)保证自由买卖和等价交换的原则。 3.影响 (1)法典的颁布调动了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阶级反封建斗争的积极性,他们成为拿破 仑政权的主要支柱。 (2)法典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成为近代以来许多国家编纂新法典时所参 考的蓝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郡守、郡丞、郡尉 县令、县丞、县尉
三老、啬夫、游徼 里典
专 制 主 义 中 央 集 权
皇 帝 中 央 地 方
郡县制的特点 郡县制的主要特征是中央对地方垂直管理; 官吏由皇帝直接任免.郡县制的确立加强了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是中央集权政治体制 的重要表现形式。 可以起到强干弱枝,避免国家重新陷 于分裂的局面。
兴安灵渠
秦始皇的暴政
1、焚书坑儒
2、滥用民力,徭役沉重 (修筑长城、大兴土木) 3、刑罚严酷 4、赋税沉重
激化了阶级矛盾
导致了秦的灭亡
秦始皇的暴政——大 兴土木
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模拟图
暴 政
在秦始皇死在出巡的路上时,阿房宫还没有建成,这个巨大 的工程,每年都要调用民工七十万人。另一个宏大的工程是 修建秦始皇自己的骊山墓,每年也用工七十多万人。加上其 他的用工,如修建长城,修弛道,常年的兵役征发,致使秦 朝每年服役的人达三百万之多,男子征发不足使用,有时还 要征发女子。秦朝因为实行法治,反对儒家思想,没有像后 来那样限制妇女从事公众活动。 苛捐杂税,加上严酷的法律,使人民生活如同水深火热,由 于原来的秦国变法,被东面其他国家称为“虎狼之国”,现 在统一后,暴政使秦朝真成了“虎狼之国”。原来百姓渴望 统一,结束无休止的战争,是想从此过上安宁的日子,现在 秦的暴政让他们失望至极,民心丧失,秦朝迅速灭亡的主要 原因。
军事
南平百越,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 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 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秦 的 最 终 版 图阴山至辽东
临 洮 、 羌 中
海 暨 朝 鲜
闽中郡
南海、北向户
2、郡县制与分封制的不同:
隶属关系不同:分封制下周王和诸侯之间有一定的血缘 关系,官职可世袭;而郡县制下皇帝和郡守、县令无血 缘关系,且郡守、县令都是由皇帝任免。 权力关系不同:分封制下诸侯在本诸侯国内有征收赋 税、建立军队等权利,有很大的独立性;郡县制下官吏 虽有一定的权力,但要受中央的监督和考察,是中央直 接管理的地方机构,没有独立性。 作用不同:分封制最终导致地方势力强大,中央权力 削弱;郡县制削弱了地方权力,有利于中央集权。 性质不同:分封制是贵族政治,郡县制是官僚政治。 相同点:都是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根本目的都是为 了巩固统治。
三公九卿制度
职位名称 职权范围 任用 历史意 标准 义 辅佐皇帝处理全 “贤” 是对世 国政务 “能 卿世禄 ” 制度的 御史大夫 执掌奏章、下达 否定 诏令,监察百官 由 协助皇帝管理军 太尉 皇 务 帝 任 命
丞相
三 公
秦 朝 中 央 专 制 集 权 制 度
皇帝
中央机构 郡 县 乡 里 三公九卿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
秦始皇
人物简介
秦始皇帝(公元前259年-前210年) 名政,于秦昭王四十八年(前259年) 正月生于邯郸。秦王朝的开国皇帝。秦 庄襄王之子。 又据《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帝 者,秦庄襄王子也。庄襄王为秦质子于 赵,见吕不韦姬,悦而取之,生始皇。”
战争之始
九鼎相传为夏禹所铸,象征九州,
皇帝制度
●皇权独尊: 成为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 确立“皇帝”称号;皇帝自称“ “朕”; ●皇帝至上: 权力高度集中的标志. 皇帝至上:权力高度集中的标志.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皇位世袭: 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是君主权力集中的另一体现 今名号不 更,无以称成功,传 后世. 自今已来,除谥法.朕为始皇帝,后 世以计数, 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史记秦始 皇本纪》
原因分析 经济根源:
维护封建经济基础的需要 人民控制的政治需要。
政治根源: 适应地主阶级完成巩固统一,加强对
与运用 认识(作用): 有利于封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 奠定和巩固发展、国家统一起了重要作用; 大大加强了统治人民的力量,使人民处境日趋恶劣
理论基础: 韩非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理论的发展
对中央专制集权制度的认识与理解
概念理解:
专制主义: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 从决策至行使军权、政权、财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 性。 中央集权:指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中,全国军政财大权 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绝对服从中 央。
特点:皇帝至高无上,皇权是国家权力的中心。 发展状况:形成于春秋战国,确立于秦朝,巩固于西汉, 完善于隋唐,发展于宋元,强化于明清
④王翦灭楚:前223年
⑤北向灭燕:前222年 ⑥最后灭齐:前221年
王室分崩离析,王翦以逸待劳
王贲清除残余势力 收买内应,制造舆论
策略:由近及远,集中力量,各个击破;
——— 李 白 《 古 风 》
秦 王 扫 六 合 , 虎 视 何 雄 哉 !
3、秦国统一六国的原因有哪些?
⑴客观条件:
经济:封建经济的发展要求结束分裂,同时又为统一提供 了物质基础。 政治:争霸、兼并战争使国家由区域性向大一统发展;
民族:各民族逐步融合,为统一提供了民族基础;
群众:各诸侯国割据混战,人民厌战渴望统一; 思想:法家关于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理论;
⑵主观条件:
①秦国变法比较彻底,确立封建制度,实力最强; ②嬴政掌权后,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施展雄才大略,广 罗人才,将帅有才智,谋略正确;
文化、思想
统一文字 焚书坑儒
齐燕
秦权
经 济 统 一 货 币 、 度 量 衡
楚
韩 赵 魏
秦量
货币、度量衡的统一有利 于国家经济的交流与发展
量:容积单位 度:长度单位
衡:重量单位
3、交通措施: 1)、修筑驰道与直道 被 遗 忘 的 直 道
秦 驰 道 云南“五尺道”
2)、开通水系
灵渠图
交通条件的 发展有利于 经济发展和 国家统治
一直受许多国家保护,由九州上贡 的铜所制。拥有九鼎者就为天子。 公元前255年,九鼎迁秦,意味着秦 王将为天下共主,可以名正言顺地 讨伐各诸侯国。
一. 秦统一六国
①首先灭韩:前230年 扶植亲秦势力
②离间灭赵:前228年
③水淹灭魏:前225年
赵王杀李牧,毁长城,后被俘
挖渠道,引黄河,鸿沟水
根本:统一顺应了历史潮流
4、统一的意义
①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的分裂局面,为我国统 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基础,符合历史发展 的要求。 ②为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各族人民的安定生活和 相互交往,提供了有利条件,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二、建立集权统一国家
(巩固统一的措施)
1、政治
2、军事 3、文化 4、经济 5、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