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学案
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四单元第3课《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学案
第3课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学案学习目标:评价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学习重难点:1.重点:王安石变法的乐观作用与局限性。
2.难点:王安石变法失败的缘由、阅历及教训。
学问自学:一、变法的命运1.守旧派的指责:运用自然界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指责变法。
2.王安石的态度:坚持“________〞精神,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祖宗之法缺乏守〞。
3.宋神宗的态度:______。
4.结果:宋神宗死后,________任宰相,最终废除了新法。
二、王安石变法的影响1.积贫局面的转变(1)缘由①农田水利法:有利于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使农业生产得到开展。
②方田均税法:使____________据实纳税,______得到实惠。
③市易法和均输法:打破了________垄断市场的局面,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④青苗法:大大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⑤免役法:有利于____________的开展,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2)表现:政府的____________大幅度上升。
2.积弱局面的改善(1)缘由①保甲法:加强了____________秩序,维护了____________。
实现了____________,为精简队制造了条件。
②器监:使武器的______得以改良,______大大增加。
③保马法:马匹的______和______得以提高,节约了____________。
④将兵法:肯定程度上转变了____________的局面,队战斗力有所加强。
(2)表现:北宋的______得到增加,积弱局面有所改观。
3.历史作用:促进了北宋____________的开展和____________实力的壮大。
思维拓展:1. 正确看待王安石的富国之法2. 王安石变法给我们的启示3. 王安石变法失败的缘由及教训4. 王安石变法是宋代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事。
人教版历史选修一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学案
人教版历史选修一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学案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课标要求】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作用。
【知识梳理】一、王安石变法的背景(一)北宋初期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社会动荡不安,统治出现危机1、阶级矛盾尖锐(1)原因:[1]土地兼并严重(主要原因); [2]人民赋税负担沉重;[3]战事连年不断; [4]自然灾害频繁。
(2)表现:各地农民起义不断发生。
2、民族矛盾激化(1)原因:辽和西夏始终威胁着北宋的安全。
(2)表现:辽、西夏与北宋战争不断。
(二)北宋加强专制集权和中央集权的措施,导致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1、积贫积弱根本原因:北宋初期,统治者强化专制集权,加强统治。
免役法(募役法)政府向应服役而不愿服役的人户,按贫富等级收取免役钱,官僚、地主也不例外。
作用:限制了官僚地主特权,增加了政府收入,减轻了农民徭役负担,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
免役钱对贫困人家是沉重负担,许多人家为此家破人亡。
市易法在东京设置市易务,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
作用:限制了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稳定了物价和商品交流,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方田均税法政府重新丈量土地,核实每户占有土地数量,并按土地多少和肥瘠收取赋税,官僚、地主也不例外。
作用:清丈出大量隐瞒土地,增加了政府收入;部分农民免除赋税,得到实惠。
/均输法设立发运使,掌握东南六路生产情况和政府与宫廷的需要情况,按照“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的原则,采购物资。
作用:限制了富商大贾对市场的操纵和对民众的盘剥,便利了市民的生活,减轻了纳税人的负担,政府的财政收入也有所增加。
/2、强兵之法(目的:改变积弱的局面;巩固封建统治秩序;整顿加强军队)主要措施内容作用和成效保甲法将农民组织起来,编为保甲。
以十户为1保,每户两丁以上抽一丁为保丁,农闲时练兵,战时作战,实行连坐法。
加强了封建统治秩序,维护社会治安;寓兵于农;军队精简方面也卓有成效。
保马法规定百姓可自愿申请马匹的质量和数养马,每户一匹,由政府拨给官马或给钱自购,养马户可减免部分赋税,马病死则要赔偿量提高;政府节省了大量养马费用。
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四单元第2课《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学案
第2课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学案学习目标: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学习重难点:1.重点:王安石变法的目的、措施。
2.难点:从背景、内容等方面比拟王安石变法与庆历新政。
学问自学:一、起用王安石1.缘由(1)____________失败后,社会冲突更加锋利。
(2)________提出了变法的主见和设想。
(3)宋神宗盼望转变____________的局面。
2.标志:1069年,________任用王安石为____________,主持变法。
二、变法的主要内容1.富国之法(1)目的:转变______局面,调整封建国家、______和______的关系,开展生产。
(2)内容①青苗法:每年春夏两季青黄不接时,政府______或谷物给农夫,使农夫免受______盘剥。
②农田水利法:政府鼓舞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③免役法:又称________。
政府向应服役而又不愿服役的人户,按____________收取________,雇人服役。
④市易法:在东京设置________,收购____________,市场短缺时再卖出。
⑤方田均税法:政府重新____________,核实每户占有土地的数量,依据____________和肥瘠收取赋税,______、______也不例外。
⑥均输法:政府要求东南六路的________,依照“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原那么选购。
2.强兵之法(1)目的:转变______局面,稳固____________秩序和、加强队。
(2)内容①保甲法:把农夫编为______,闲时练兵,战时作战。
②保马法:百姓____________养马,养马户可________________。
③将兵法:设“将〞为队编制的根本单位,每将置______一人专管训练。
④设器监:监督制造______,提高____________。
3.取士之法(1)目的:为顺当推行变法,选拔和培育______。
人教版 选修1第四单元 第二课 《王安石变法》优质教案
选修一第4单元王安石变法教案课标要求: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变法的必要性、变法的可能性、变法的目的)2、归纳王安石变法的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
3、王安石变法的结局(变法结局、失败原因)知识梳理:一、变法的背景(积贫积弱的北宋)1.改革的必要性: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严重||,改革势在必行!三冗:冗官、冗兵、冗费;两积:积贫、积弱(财政危机、边患危机、统治危机)“三冗两积”局面形成的根源:宋初为加强中央集权而采取了“收精兵”等措施||。
2.挽救危机的尝试——庆历新政(1043年)直接原因:宋夏战争的失败激化社会危机和民族危机目的:革除弊政、维护封建统治人物:范仲淹、宋仁宗措施:以整顿吏治为核心结果:失败失败原因:改革触犯保守派官僚利益||,遭到他们反对;宋仁宗动摇影响:揭开了北宋变法改革的序幕3.改革的可能性:王安石变法的有利条件①挽救社会危机的社会责任感②了解民间疾苦||,富有经验③上书皇帝||,得到宋神宗的支持④意志坚定||,不畏强权和阻力4.变法目的:富国强兵||,挽救封建统治的危机||。
变法的核心:增加财政收入以富国、提高军队战斗力以强兵小结: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1、积贫积弱导致北宋中期的三大社会危机——财政危机、边疆危机和政治危机(必要性)2、“庆历新政”的失败为王安石变法提供了经验教训(可能性)3、王安石丰富的地方工作经验和“三不足”的大无畏精神的影响(可能性)4、宋神宗继位||,任用王安石为宰相||,推行变法||。
(可能性)二、变法的过程1、宋神宗起用王安石为相2、王安石变法(1)根本目的:摆脱积贫积弱和社会危机||,实现富国强兵||,巩固封建统治||。
(2)核心内容:富国强兵第1页/共4页(3)主要措施:富国、强兵、育才3、王安石变法的评价及结局(1)评价:性质:在不触动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是社会改良性质的改革(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进步性(历史作用):①变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一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学案
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一.历史背景(一)必要性——北宋中期社会危机四伏1.社会矛盾日益激化政府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1)阶级矛盾日益激化,农民起义不断地租、高利贷和官府赋役的盘剥;连年战事和频繁的自然灾害;(2)民族矛盾激化:面临辽、西夏的威胁;(3)统治阶级内部矛盾2.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导致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积弱含义:军队战斗力低下原因:集中军权,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积贫含义:北宋财政入不敷出原因:冗官、冗兵、冗费(二)可能性1.庆历新政后,社会矛盾更加尖锐,要求变革的呼声强烈。
(1)时间、人物:1043年,范仲淹(2)根本目的:缓和社会矛盾,巩固统治。
(3)改革的中心:整顿吏治,针对腐败的官僚体制(4)主要内容:改革文官升迁制度;严格恩荫制;改革贡举制;慎选地方长官;减轻徭役,重视农桑;(5)结果:失败结合梭伦改革、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你认为庆历新政的措施存在哪些问题?措施较为激烈,直接指向大地主、大官僚;措施较为片面,局限在整顿吏治上。
措施脱离实际,不能解决当时存在的主要矛盾。
2.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主持变法。
三.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1.性质:封建地主阶级针对北宋统治危机进行的改革运动,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2.进步性: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加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促进了经济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进步;3.局限性:变法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改变,负担依然沉重;4.在北宋中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非常尖锐的情况下,王安石改革,促进了北宋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军事力量的壮大,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五.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1.变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改革充满了阻力2.用人不当,出现了危害百姓的现象3.支持变法的组织机构不够健全,赏罚也不够公正4.变法的重要支持力量宋神宗在变法后期的动摇及其去世,使保守派重新得势。
高中历史 第4单元 第3课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导学案(学生版) 新人教版选修1
第3课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王安石各项变法法令的具体成效。
2.理解王安石的“三不足”精神。
3.探究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二、学习重点:1.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三、学习难点:1.对王安石变法的命运和历史地位的全面认识【自主学习】一、变法的命运1.的反对:采用各种办法阻止变法。
2. 王安石的态度:提出精神,坚持变法。
3. 的态度:动摇。
4. 结果:宋神宗死后任宰相,最终废除新法二、积贫局面的改变1.原因:富国之法的措施产生的成效。
(1)法:广修水利工程,有利于和防洪抗灾;耕地面积增加,农业生产发展,政府税收增加。
(2)法:清丈出大量隐瞒土地,政府收入增加;部分农民免除赋税,得到实惠。
(3)法:大大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限制高利贷对农民的剥削。
(4)法: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5)法和法:打破对市场的垄断;增加政府。
2.表现:政府财政收入增加,一定程度改善积贫局面。
三、积弱局面的改善1.原因:(1)法:加强了封建统治秩序,维护社会治安。
实现了,为精简军队创造了条件。
(2)监:使用武器的得以改进,产量也大大增加。
(3)法:是马匹的质量和数量得以提高,政府节省了养马费用。
(4)法: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的局面,战斗力有所加强。
2.表现:北宋的国力得到增强,积弱局面得到改观。
【合作探究】1.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2. 试评价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巩固提高】一、选择题1.王安石在变法中始终支持哪一种思想、对扫除重重障碍起了极大的作用()A.利不一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B.民贵君轻C.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D.天变不足惧,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2.下图为司马光画像,他对王安石变法的态度是()A.支持B.反对C.默认D.不管不问3.王安石推行新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触动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B.出现新法危害百姓的现象C.用人不当D.变法法令违背经济规律4.北宋王安石变法中实现了寓兵于农、兵农合一的现象,与这一现象出现相关的措施是() A.更戍法 B.将兵法 C.保甲法 D.保马法5.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在目的和作用上的相似之处有()①加强对人民的控制②限制了官僚、地主的利益③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人④减轻了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A.①②B. ①④C.③④D.②③6.“惠农无乏,输均役不骚。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四《王安石变法》优秀教学案例
2.利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具体内容和实施过程,提高他们的历史分析能力。
3.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关联性,以人性化的语言引导学生认识王安石变法在当时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通过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历史观念和责任意识。同时,注重启发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使他们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多媒体教学:在讲授王安石变法的过程中,教师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播放了与王安石变法相关的视频、图片等资料。这种直观、生动的教学方式,使得历史事件更加立体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有助于他们更直观、更深入地理解和记忆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3.角色扮演:在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深入体验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这种互动性强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还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历史人物的思想和行为,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故事引入:讲述北宋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王安石变法的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播放多媒体:播放与王安石变法相关的视频、图片等资料,为学生营造直观、生动的学习氛围。
3.角色扮演:组织学生扮演王安石及其支持者、反对者等角色,进行情景模拟,使学生深入体验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
2.强调作业要求:明确作业的完成标准和提交时间,提醒学生认真对待。
高中历史人教版 选修一 4.2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导学案
班级:组别:姓名:组内评价:教师评价:审批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第2课变法的主要内容【学习目标】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王安石变法在经济、政治、军事、教育等方面的具体措施。
难点:王安石变法每一项措施所解决的问题;如何调整封建国家、地主和农民关系。
【学习模块】一、起用王安石1、王安石上书《言事书》】王安石——“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2、宋神宗起用王安石原因:社会矛盾仍然尖锐;王安石提出变法主张和设想;宋神宗赞赏他的设想,又有变法愿望。
标志: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主持变法。
二、王安石变法内容1、目的:巩固封建统治2、核心内容:富国强兵3、具体措施:取士之法①改革(内容上)科举制度:废诗赋取士,注重能力的经义策论考试②整顿太学:③唯才用人:【合作探究】材料一:(王安石说)人之困乏,常在新陈不接之际,兼并之家乘其急以邀倍息,而贷者常苦于不得。
……昔之贫者举息于豪民,今之贫者举息于官,官薄其息而民救其乏,则青苗之令行矣。
——引自《续资治通鉴长编》材料二:(司马光)言青苗之弊曰:“平民举钱出息,尚能蚕食下户,况县官督责之惑乎!”惠卿曰:“青苗法,愿则与之,不愿固不强。
”光曰:“愚民知取债之利,不知还债之害,非独县官不强,富民也不强也。
”帝(神宗)曰“陕西行之既久,民不以为病。
”光曰:“臣陕西人也,见其病,未见其利。
”——引自《续资治通鉴长编》材料三:清朝史学家赵翼评论说:青苗钱虽曰不得过二加息,而一岁凡两放两收,则其息已加四;有司又约中熟为介,令民偿必以钱,则所定之价,又必逾于市价,而民之偿息,且十加五六,则并非安石之初法矣,此所以病民也。
——引自赵翼《廿二史札记》回答:①材料一中的“兼并之家”、“豪民”主要指哪些人?(4分)②据材料一指出青苗法主要对谁有利?(4分)③在材料二中,司马光认为“青苗法”在实施过程中有什么问题,他指出问题的目的是什么?(6分)④材料三赵翼观点是否有道理?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赵翼的结论与王安石的目的是否矛盾?说明你的结论。
高中历史选修一 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学案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学案课标要求: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2.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意义。
教学重点:王安石变法在经济、政治、军事、教育等方面的具体措施;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教学难点:宋神宗起用王安石的原因及王安石变法每一项措施所解决的问题;如何调整封建国家、地主和农民关系;对王安石变法的命运和历史地位的全面认识。
知识链接:11世纪,北宋王朝出现了严重的社会危机:国内阶级矛盾尖锐,外部面临严峻的边患危机,形成了“积贫积弱”的恶劣局面。
面对更加严重的社会矛盾,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下,开始变法。
知识点一:王安石变法的背景(A 级) 1.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北宋初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2.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北宋中期虽然社会经济有了较大发展,但社会矛盾仍然尖锐。
(1)北宋中期,阶级矛盾的激化 (2)民族矛盾的激化 (3)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3.王安石被宋神宗起用。
4:目的:(1)直接目的: 。
( 2)根本目的: 。
知识点二: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B 级)1069年,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宰相,开始推行新法。
王安石变法的核心内容是富国强兵2.“强兵之法”实行“省兵”措施,精简军队,裁汰老弱,归并军营,缩减编制,减少军队数量和军费开支。
王安石认为,要保证变法的顺利进行,就必须选拔人才和改革管制,关键是改革科举制请思考:王安石变法产生哪些积极影响?它还有哪些弊端和不足呢?(C 级) 积极影响:① 。
② 。
③ 。
弊端与不足:出现了新法危害百姓的现象。
知识点三:新法的局限与变质(A 级) 1. 新法的阻力与局限“富国之法”意在抑制兼并,它必然触犯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因此一开始就遭到激烈反对;新法固然增加了国家的收入,但由于用人不当也加重了百姓的负担,成为反对派攻击新法的借口。
王安石也因此两次被罢相。
请思考: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是什么?(D 级)①②③宋神宗在变法后期的动摇。
人教版历史选修一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学案
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课标要求】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作用。
【知识梳理】一、王安石变法的背景(一)北宋初期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社会动荡不安,统治出现危机1、阶级矛盾尖锐(1)原因:[1]土地兼并严重(主要原因);[2]人民赋税负担沉重;[3]战事连年不断;[4]自然灾害频繁。
(2)表现:各地农民起义不断发生。
2、民族矛盾激化(1)原因:辽和西夏始终威胁着北宋的安全。
(2)表现:辽、西夏与北宋战争不断。
(二)北宋加强专制集权和中央集权的措施,导致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1、积贫积弱根本原因:北宋初期,统治者强化专制集权,加强统治。
2、积弱原因:北宋初期,为了防止藩镇割据,加强中央集权,统治者采取了集中行政权、集中财政权、集军权、更戍法等措施,导致国家权力过于集中,使得军队战斗力弱,行政效率低下,出现“积弱”局面。
3、积贫原因:冗兵、冗官、冗费,导致财政十分困难,出现“积贫”局面。
(三)庆历新政失败,社会矛盾加剧,改革的呼声强烈;(四)宋神宗即位后希望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
二、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1. 目的:(1)直接目的:缓和矛盾,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实现富国强兵(2)根本目的:挽救统治危机,巩固封建统治。
2.主要内容(1)富国之法:(目的:为了改变积贫局面,调整国家、地主与农民的关系,发展生产)2、强兵之法(目的:改变积弱的局面;巩固封建统治秩序;整顿加强军队)3、取士之法(目的:关注人才的选拔、培养和使用,为变法造舆论。
)三、王安石变法的作用1. 改革的性质(实质) :北宋政权为了维护其封建统治,改变积贫积弱局面而进行的一次至上而下的改革。
(或者封建地主阶级为挽救统治危机和实现富国强兵的改革运动)2.历史作用(1)通过富国之法,开垦了大量耕地,并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促进了商业的发展,增加了政府收入,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的局面。
(2)通过强兵之法,减少了冗兵,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设立军器监改进了兵器质量,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积弱”的局面。
人教版 选修1第四单元 第三课 《王安石变法》重点学案-教学文档
选修一第4单元王安石变法重点问题学案1、王安石变法的背景:积贫积弱的北宋(1)北宋中期严重的社会危机:A、“冗官、冗兵、冗费”现象导致北宋积贫积弱(财政危机、边患危机、统治危机)B、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起义频繁,出现严重的政治危机(阶级矛盾)C、辽、西夏的威胁,出现边疆危机(民族矛盾)(2)挽救危机的尝试——庆历新政(1043年)直接原因:宋夏战争的失败激化社会危机和民族危机;目的:革除弊政、维护封建统治;人物:范仲淹、宋仁宗;措施:以整顿吏治为核心;结果:失败失败原因:改革触犯保守派官僚利益,遭到他们反对;宋仁宗动摇影响:揭开了北宋变法改革的序幕2、王安石变法的目的:富国强兵,挽救封建统治的危机,维护封建统治。
变法的核心:增加财政收入以富国、提高军队战斗力以强兵。
3、“三冗”局面是如何形成的?“冗兵”原因:①政府将受灾流民编入军队②为集中军权,扩大禁军数量③为对付辽、西夏在边境大量屯兵;“冗官”原因:①北宋初年为集中行政权,一职多官②扩大科举取士人数“冗费”原因:①军队官员激增②大兴土木③每年向辽、西夏交纳“岁币”根源: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第 1 页4、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A、集中军权:“杯酒释兵权”,削夺节度使实权;设枢密院,与统军将帅互相牵制;实行更戍法,防止武将专权;加强禁军,“强干弱枝”、“内外相制”;B、集中行政权:中央分散相权,设参知政事分行政权;设枢密使分军权;设三司使分财政权;C、集中财权:设转运使。
5、王安石变法的内容:①富国:“理财为方今先急”、“理财以农事为先”②强兵③育才6、王安石变法的评价及结局(1)评价:性质:在不触动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是社会改良性质的改革(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进步性(历史作用):①变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②王安石变法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③王安石“三不足”的改革精神,值得肯定。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教学设计
3.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合作精神。
4.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5.结合现实问题,引导学生将历史知识与社会现实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3.教学方法:
(1)采用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发表观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PPT等,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3)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4.作业与评价:
(1)设计具有针对性的作业,如分析王安石变法的成功与失败之处,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深入思考。
(2)内容学习:运用案例分析法,详细讲解王安石变法的各项改革措施,如青苗法、募役法等,并通过对比、图解等方式,使学生清晰掌握各项措施的实施过程。
(3)影响分析:组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分析王安石变法的影响,强调改革对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同时,教育学生客观看待变法的局限性,探讨其失败的原因。
(2)开展课堂展示、小组讨论等活动,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过程,实施过程性评价。
5.教学反思:
教师应在课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采用以下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1.通过展示北宋时期的一幅社会生活画面,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幅画面反映了北宋时期的哪些社会现象,由此引出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4.认识王安石变法的局限性,探讨其失败的原因,以及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
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学案(无答案)-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
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学习目标】1.知识: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2.能力:科学地认识和评价王安石变法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培养以天下为己任,为社会作贡献的担当意识【学习重难点】通过材料归纳概括王安石变法每项措施出台的目的、具体内容、积极作用和局限性【学习过程】一、阅读课本,回答问题:(课前预习)1、知识结构2、阅读本单元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试从“三冗、两积、内忧、外患”等方面概括北宋中期面临的主要问题。
措施内容作用[来源:学科网]富国措施青苗法积[来源:学|科|网Z|X|X|K][来源:学*科*网Z*X*X*K]贫[来源:]局面的[来源:学§科§网]改善农田水利法募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军事措施保甲法积弱局面的改善保马法将兵法设军器监教育措施改革科举整理太学惟才用人王安石变法背景北宋中期严重的社会危机社会矛盾日益激化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庆历新政夭折,社会矛盾更加尖锐宋神宗继位,希望改变积贫积弱局面,克服统治危机;王安石被起用为相,主持变法革新过程开始: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主持变法主要内容:(略)结局:司马光任宰相,最终废除了新法。
但王安石变法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积极方面评价局限性经济上生产发展,财政增加,积贫局面的改变军事上军力增强,扭转被动,积弱局面的改善性质:在不触动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封建社会内部矛盾进行局部调整,是社会改良性质的改革;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当时的社会问题。
4、阅读第3课《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结合以下漫画,试评价王安石变法,并分析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原因。
二、合作探究:中外历史上的许多重大改革,往往通过限制、冲击原有特权的方式来追求社会的公平与公正。
结合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和梭伦改革的相关内容,简述他们是怎样限制特权、追求社会公平与公正的?三、训练反馈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宋神宗)诏曰:“天下商膺旅物至京,多为兼并之家所困,往往阅(减价出售)失业。
人教版选修一第四单元第3课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教学设计
4.搜集有关王安石变法的史料,结合课堂所学,分析王安石变法的成功与失败原因,字数在600字左右。
5.结合实际,谈谈你对王安石变法的认识,以及从王安石变法中得到的启示,字数在500字左右。
作业要求:
3.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客观评价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三)教学设想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影响。通过设置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思考热情。
2.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历史文献、图片、影视资料等,形象、直观地展示王安石变法的具体情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随后,教师展示王安石的画像和简介,让学生对这位伟大的改革家有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明确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讲授新知
1.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教师详细讲解北宋时期的社会矛盾,如冗官、冗兵、冗费等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对国家财政和社会稳定的严重影响。在此基础上,引出王安石变法的必要性。
4.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提高学生对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认识,增强历史素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教师讲解、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掌握王安石变法的相关知识。
2.运用历史资料、文献、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具体情况。
3.鼓励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从不同角度分析王安石变法的利弊,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1.教师设计针对本节课重点内容的练习题,如选择题、简答题等,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2.学生完成练习题,教师对答案进行点评,针对学生的错误,给予指导和纠正。
高中历史 第4单元 第2课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导学案(学生版) 新人教版选修1
第2课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王安石在经济、政治、军事、教育方面的改革措施。
2.理解各项措施的作用二、学习重点:1.王安石在经济、政治、军事、教育等方面的具体措施。
三、学习难点:1.宋神宗起用王安石的原因及王安石变法每一项措施所解决的问题。
2.如何调整封建国家、地主和农民关系。
【自主学习】一、起用王安石1.原因:(1)夭折后,社会矛盾更尖锐。
(2)提出变法的设想。
(3)宋神宗希望改变的局面,决定起用王安石。
2.标志: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为主持变法。
二、变法的主要内容1.富国之法:(1)目的:改变局面,调整、和关系,发展生产。
(2)措施:①法:每年春夏两季青黄不接时,政府或谷物给农民,收获后还本付息。
②法:政府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
③法:以钱代役,不服役的也要出钱。
④法:政府在东京设置,出钱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
⑤法:政府核实地,按土地的和收税,官僚地主也不例外。
⑥法:要求依“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的原则采购物资。
2.强兵之法(1)目的:改变局面,巩固秩序。
(2)措施:①法:把农民编为,闲时练兵,战时作战。
②法:百姓自愿申请养官马,可减免部分。
③法:设为军队编制的基本单位,选派有经验的武官专管训练。
④设:监督,提高武器质量。
3.取士之法——为变法服务(1)目的:为推行变法,选拔和培养。
(2)措施:①改革制度:废除明经诸科进士科专考和;设,专考律令断案。
②整顿:重编教科书;太学生中的优异者可免试做官,开设新学科。
③:提拔有志于改革的中下级官员。
【合作探究】1.王安石变法和庆历新政的比较。
2.简要叙述王安石变法经济和军事改革的主要内容?【巩固提高】一、选择题1.王安石主持变法的身份是()A.宰相B.参知政事C.三司使D.市舶使2.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既可以限制高利贷者又能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的是()A.青苗法B.募役法C.方田均税法D.农田水利法3.在王安石的富国之法中与商业相关的措施是()①青苗法②募役法③方田均税法④市易法⑤均输法A.①⑧⑤B.②④⑤C.③⑤D.④⑤4.王安石变法时所设立的市易务,主要职责是()A、负责市场税收B、核准市场物价C、管理对外贸易D、调节市场物价和商品流通5. 范仲淹改革与王安石变法的相同之处不包括 ( )A.改革背景相同 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北宋王安石变法
【学习目标】了解王安石变法的背景;掌握变法的主要内容和作用;客观评价王安石变法。
【重点难点】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自主学习】 一、历史背景
唐(618——907年)
辽(916——1125) 金(1115——1234)
五代十国
(907——960960——1127) 南宋(1127——1276)
1038——1227) 蒙古(1206——1271)
元(1271——1368年) 二、基础梳理 (一)历史背景
(三)结局与评价
【课堂检测】
1.下列各项不属于北宋中期统治危机的表现是
A.政治上官僚机构膨胀
B.经济上财政入不敷出
C.军事上面临着辽夏的威胁
D.思想上王安石主张变法
2.北宋造成“冗官、冗兵、冗费”的局面,从反面证明了
A.官越多,工作效率越高
B.政治改革要重视精兵简政
C.当时加强中央集权利小弊大
D.兵越多,战斗力越弱
3.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既可以限制高利贷盘剥,又能增加政府收入的是
A.青苗法 B.募役法 C.方田均税法D.农田水利法
4.王安石变法颁行的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的共同之处是①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②触犯了官僚地主的利益③增加了国家的收入
A.①②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5.王安石说:“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
此二者必然之势……流俗所共知耳。
何治安之世有之而能兴,昏乱之世虽有之亦不兴?盖用之与不用之谓也。
”这表明他认为
A.国家治乱兴衰的关键在于对人才的态度
B.最高统治者的才能决定国家命运
C.社会治安状况是衡量朝政兴衰的标准
D.改革教育与选官制度是根本大计
6.王安石在变法中始终支持哪一种思想、对扫除重重障碍起了极大的作用
A.利不一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
B.民贵君轻
C.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D.天变不足惧,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感悟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