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_先秦时期
中国古代史重要分期
![中国古代史重要分期](https://img.taocdn.com/s3/m/73c93774168884868762d6d8.png)
中国古代史重要分期一.先秦时期(约170万年前——公元前221年)先秦时期指我国境内人类开始到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即秦以前,秦之先1.远古社会和传说时代(约179万年前——约公元前221年)Ask.以前讲原始社会,现在不讲,但是原、封、资、社,严格地说不是历史,是社会发展史。
是历史的一个分支,我们是学历史的,so we把奴隶制在形成以前,叫远古社会和传说时代Ask.传说是不是历史?=>NO,but传说里包含历史的因素、历史的常识、历史的内容在里面Eg.嫦娥奔月,神话到现实,玉兔捣药,桂花树.so,神话里包含历史信息2.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中国进入阶级社会,进入奴隶社会,以前是没有阶级。
注意:夏朝历史不是正史,只有以前留下的东西上有记载,没有出土文物能够证实。
我们了解历史有两个途径:一种通过文字了解,eg.历史典籍。
另一种是通过文物,也就是考古发现来印证。
相比之下考古发现更有说服力,因为口说无凭。
How to证明夏朝存在呢?有没有出土文物来证明?eg:商朝,we挖出了甲骨文,周朝也有许多文物来鉴定,唯夏朝在考古学上至今没有找到过确凿证据。
So像港台出版的历史书,一般写中国历史从商朝开始讲,不写夏朝,因为夏朝还没有真正确定存在,以严谨的学术观点看,只是传说。
约——>公元前1046年,没有约,也是近十年考证出来的,why?武王伐纣的那一年出现了一种特殊的天文现象,so询问天文学家,在公元前11世纪,出现这种天文现象最有可能是哪一年?=>天文学家推算说应该是1046年,不是历史学家,而是天文学家的推算,商朝历史very重要,eg.资料.中国的鬼神观念,迷信思想就是继承商朝,而且现在做生意的叫商人。
商朝被西周灭了,土地被夺了,商部落的人为了生存,只好东奔西走做生意,这些人叫商人。
没地,被迫做生意,说明商人地位very低下3.西周……①.宗法制:商有,西周完善了eg.now五百年前是一家,祠堂、家谱4.东周严格说,春秋、战国是时期,不是朝代……资料二.秦汉时期大一统:高度统一,不仅国家统一,货币、思想、观念,一切都统一 1.大一统2.制度 3.影响秦:大一统汉武帝:大一统唐人街(华人聚集的地方)CHINA TOWNWhy.把中国人住的地方叫唐人街,因为影响大But并不是all国家都叫唐人,还有叫汉人。
先秦时期
![先秦时期](https://img.taocdn.com/s3/m/a364ab6cddccda38376baf51.png)
中国古代史---先秦部分考纲:(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2)先秦时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手工业的发展、商业的发展(3)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及该时期的科技文化成就一、阶段特征(归纳在笔记本上)从政治、经济、思想科技文化三方面归纳原始社会、夏商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的史实。
并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关原理简述每个阶段主要史实之间关系示例:原始社会农业手工业商业政治思想科技文化二、重难点概念解析与检测1、西周分封制、宗法制与礼乐制度实施目的、内容、评价(1)(2013年全国课标一卷24题)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
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
这表明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2)(2011年高考全国文综Ⅱ卷24题)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
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 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 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3)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分封制的加强 B.宗法制的衰落C.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D.井田制的推行2、小农经济形成时间、原因、特点及影响材料一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
去县百余里,桑麻青芬氲。
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纷纭。
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
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
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
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材料二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
……四时之间,无日休息……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虐,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
中国古代史 先秦时期
![中国古代史 先秦时期](https://img.taocdn.com/s3/m/873f42966529647d27285254.png)
中国古代史六个分期:一.先秦时期(——前221年)【中华文明的兴起】二.秦汉时期(前221年——220年)【专制大一统时期】三.魏晋南北朝时期(220年——581年)【政权分裂和民族融合】四.隋唐时期(581年——907年)【古代社会的繁荣发展时期】五.宋元时期(907年——1368年)【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农耕经济的继续发展】六.明清时期(1368年——1840年——1912年)【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古代社会由胜而衰】口诀: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
第一单元:先秦时期(——前221年)分期:夏商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政治宗法制礼乐制农业:生产工具、耕作方式、土地制度夏、商、西周经济手工业:金属冶炼业、经营性质商业:发展、城市文化:甲骨文、日食记录齐国改革政治鲁国改革秦国:商鞅变法春秋战国农业:生产工具、耕作方式、水利设施、土地制度经济手工业:金属冶炼业、经营性质商业:私商、重农抑商政策文化:思想、科技、文学一.原始社会【政治】:禅让制【经济】:原始农业1.农作物:粟和水稻2.耕作方法:刀耕火种、石器锄耕3.土地制度:氏族公社所有二.夏、商、西周夏朝:前2070年——前1600年商朝:前1600年——前1046年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政治】:(一)夏商国家制度1.夏王朝王位世袭与公共权力2.商王朝:神权色彩与内外服制度(二)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王位世袭制1.分封制:(1)目的:拱卫王室,建立有效统治。
(2)内容:分封土地和人口①受封对象:功臣、宗族姻亲、先代贵族②受封诸侯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见述职③诸侯的权利:对下属进行再分封(3)特点:①周天子是最高统治者。
②土地与义务是周王与诸侯的关系纽带。
③层层封授,贵族内部等级森严。
(4)影响:①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拓展了疆域。
中国古代史 第一章:先秦时代
![中国古代史 第一章:先秦时代](https://img.taocdn.com/s3/m/64e0aafbf90f76c661371a38.png)
3:商朝特征:刑法加强
三、周朝(西周) 周文王时期的强盛给武王伐纣奠定了基础
1、建立:公元前1046年,武王灭商建立周朝,定都镐(陕西西安)称镐京。
2、周是地域空前广袤的国家,在东方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四、井田制与分封制
1、井田制(1)田地形式:更低沟洫纵横,如井字。
(2)内容:A土地归国王所有,分赐给诸侯臣下,受田者只能世代享用不得转让;B必须缴纳贡赋给国王;C奴隶主强迫奴隶在井田山集体耕种,奴隶主全部占有奴隶的劳动成果。
(3)实质:奴隶制的经济制度,是奴隶制的国有土地制度。
井田制开始于商,兴盛于西周,瓦解于春秋,废除与战国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奴隶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大变革时期,春秋为奴隶制社会的瓦解时期,战国为封建社会形成时期,公元前475年,我国开始进入封建社会。
政治特点: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战国时期的大国兼并;
经济特点:公有制变成私有制,农耕工具改善、手工业日趋成熟,商业迅速发展
民族关系:各民族逐渐融合
第六节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
一、社会经济
(一)农业(生产工具进步、生产技术提高)
1、生产工具的进步:(1)铁制农具的使用,铁器最早出现在西周晚期;(2)春秋时期,铁农具开始出现;(3)战国时期,铁农具适用范围扩大;(4)铁农具的使用意义:铁器时代的到来标志着我国社会生产力显著的提高。
4、手工业专著:战国时《考工记》记述了齐国官营各个工种设计规范和制造工艺,独一无二。手工业发展的原因:A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发展,劳动生产率提高更多人参与手工劳动;B统治者提倡耕织,促进家庭手工业发展
中国古代史(先秦)
![中国古代史(先秦)](https://img.taocdn.com/s3/m/5dee280d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9b.png)
中国古代史(先秦)中国古代史第一讲:先秦时期第一部分:原始社会一、禅让制1、禅让制的含义:禅让制又叫军事民主制,是指在原始社会后期实行的在部落联盟会议内部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起具体做法是选贤与能。
2、禅让制推行的表现(1)传说尧任部落联盟首领时,选择了品德高尚的舜为继承人。
尧年老时,根据部落联盟会议的决定,把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传给了舜。
(2)舜年老时,把部落联盟首领位置传给了治水有功的禹。
3、对禅让制的认识禅让制是原始社会后期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产物,它基本适应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以及阶级、国家的出现,它必然要被王位世袭制所代替。
二、原始社会时期的的经济1、原始社会的生产工具和社会分工(1)原始人群时期:人们最基本的生产活动是采集和狩猎,使用的生产工具是未经加工过的石器,即打制石器,因此被称为“旧石器时代”。
(2)氏族公社石器:人们已经对所使用的石器、木器和骨器进行了一系列的加工,,这些石器被称为“磨制石器”,设一时期又被称为新石器时代。
(3)原始社会时期的社会分工①在原始农业产生以前,男子从事狩猎,妇女从事采集,氏族成员的生存所必需的食物主要是通过妇女的采集活动来供应的。
②原始农业产生以后,妇女仍主要从事采集工作,男子则从事农业生产,氏族及部落成员的食物逐渐变为主要靠农业供应。
2、原始社会后期的商品交换活动(1)商品交换产生的原因: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需求不断增加和扩大,而人们无法生产自己所需的全部产品,于是便有了商品交换。
(2)原始社会后期商品交换的特点:商品交换的形式主要是物物交换,商业尚未从原始农业和手工业中分离出来。
3、原始农业的产生(1)中国早期农业的起源中国是世界农业的发源地之一,农业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一万年左右,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2)原始农业的耕作方式:原始农业用石刀、石斧除草,然后放火焚烧,这种耕作方式被称为“刀耕火种”。
(3)原始农业时期人们的生活状况:刀耕火种一两年后,土壤肥力下降,为了寻找新的土地,人们不得不到处迁徙,生活十分艰难。
中国古代史·先秦时期
![中国古代史·先秦时期](https://img.taocdn.com/s3/m/f98e502abcd126fff7050b0c.png)
限制贵族权力,改变世袭 的分封制度,整顿吏治
“封君之子孙三 世而收爵禄”
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代表之三
治世不一道 便国不法古 ——商鞅
商鞅 在秦 国变 法
商鞅变法主要内容
①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 ——从根本上废除奴隶制度 ②废除特权,奖励耕战 A.废除奴隶主特权按军功授爵 —削弱奴隶主阶级,壮大地主阶级力量 B.重农抑商 --发展封建经济 加强中央集权
特 征
商品种类较多,但主要是人民的日 常生活用品和统治者的奢侈品 商品流通地地域广,形成以中原地 区为中心的广大市场。 商业中心一般是政治中心
原因 战国时,生产力进步,封建制度确立有力 地推动了经济的进步,商品经济作为封建 经济的补充,必然也随之发展。 重农抑商政策的推行,有利于农业经济的 发展,而农业的发展势必带动手工业和商 业的发展,这是经济的客观规律,不以统 治者和意志转移。 统治者和人民的生活需要也客观上使一 些政治中心成为商业中心。
4 战国时期封建制度确立的条件是 ①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代替奴隶社会土地国 有制 ②新兴的地主阶级的形成及其经济势力 的增长 ③地主阶级要求发展封建经济,实行 地主阶级专政 ④在新兴地主阶级的推动下, 各国先后实行变法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概述战国时期商业发展的特征,并分析在封建 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下商业进一步发展的 社会原因
3.其他手工业部门技术的发展 ①漆器业 ②纺织业 ③煮盐业 ④酿酒业 4.齐国手工业工艺专著《考工记》的出现 夹纻技术
(三)商业和城市
1.商业的发达,各地土特产品互相交流 (中原) 2.城市的繁荣 齐国临淄、赵国邯郸、 魏国大梁、楚国郢
韩 赵 魏 齐 货 币
春秋战国时期的 城市仍然是政治 中心带动经济中 心,变化大的是 数量较多
历史二轮专题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第1讲中华文明的起源时期_先秦时期学案含解析
![历史二轮专题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第1讲中华文明的起源时期_先秦时期学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ae7a03d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84.png)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第1讲中华文明的起源时期-—先秦时期时空坐标阶段特征从远古到公元前221年,是中华文明的奠基时期,经历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
(1)政治:中华文明的起源以早期国家的出现为重要标志,逐步形成了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主要内容,以“家国一体”为主要特征的政治制度。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混战,各国纷纷改革变法,中央集权制度的雏形开始出现。
(2)经济:西周时期实行以井田制为代表的土地制度,集体耕作,工商食官.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逐渐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小农经济产生。
(3)思想文化:商代出现我国成熟的汉字——甲骨文。
“百家争鸣"是社会变革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映,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文学方面,诗歌成为当时代表性的文学形式。
具有浓厚农耕文明特色的实用科技得到发展一、夏、商、西周时期(约公元前2070—前771年)1.政治:(1)夏商实行王位世袭制,西周实行以王族为主体的分封制,周王成为“天下共主”。
分封制有利于周文化在地域范围上的扩展。
(2)西周实行以血缘为纽带、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形成“家国一体"“家国同构”的政治结构。
(3)宗法制是分封制实行的基础,分封制是宗法制的具体体现.两者互为表里,相互依存。
2.经济:(1)农业: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农业工具以石器为主,出现少量青铜农具;井田制(土地国有制)是主要的土地制度。
(2)手工业:官营手工业实行工商食官制度,商周时期青铜铸造技艺高超。
(3)商业:商朝时职业商人产生;周朝商人由官府统一管理,称为“工商食官”。
3.思想文化:商代汉字形成完整体系,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成熟汉字,文字传承华夏文明。
二、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前221年)1。
政治:宗法制、分封制走向崩溃,诸侯混战、社会变革,秦国进行商鞅变法,郡县制、集权思想开始出现。
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2。
经济:(1)农业:铁犁牛耕的出现,生产力较大发展,井田制遭到破坏,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中国历史发展线索1
![中国历史发展线索1](https://img.taocdn.com/s3/m/66315fd628ea81c758f578bc.png)
中国历史发展线索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
一、先秦时期
1、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
原始人群: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
氏族公社:山顶洞人;母系(半坡和河姆渡);父系(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黄帝和尧舜禹):2、
3、封建社会形成时期
二、封建大一统
1、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始皇赢政
2、汉: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刘邦
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刘秀
三、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
1、三国:魏公元220年—公元266年曹丕
蜀公元221年—公元263年刘备
吴公元222年—公元280年孙权
3、晋:西晋公元266年—公元316年司马炎
东晋公元317年—公元420年司马睿
3、南北朝: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刘裕
北朝公元439年—公元581年拓拔部
四、封建国家繁荣
1、隋公元581年—公元618年文帝杨坚炀帝
2、唐公元618年—公元907年高祖太宗武则天玄宗
五、封建经济继续发展民族大融合进一步加强
1、五代十国(公元907年—公元960年朱温)
2、辽(公元916年——公元1125年耶律阿保机)
3、宋:北宋(公元960年——公元1127年赵匡胤徽、钦二宗)
南宋(公元1127年—公元1276年赵构)
4、西夏(公元1038年——公元1227年元昊)
5、金(公元1115年——公元1234年完颜阿骨)
6、元(公元1271年——公元1368年忽必烈)
六、专制主义达到顶峰和封建国家由盛转衰
1、明(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太祖成祖)
2、清前期(公元1636年——公元1840年皇太极顺康雍乾嘉)。
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高考文科必备)
![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高考文科必备)](https://img.taocdn.com/s3/m/282ee9750b1c59eef8c7b41c.png)
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一、先秦时期(约170万年前—公元前221年)(一)原始社会(约170万年前—公元前2070年)(二)夏商、西周时期(约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771年)总特征:中国奴隶社会的形成、确立和发展时期政治: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形成和确立(禅让制→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经济:中国早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出现(农业耕作方式:刀耕火种→石器锄耕【耜耕】;土地制度:井田制;手工业、商业由官府垄断或控制,“商人”的来历)科技文化:中华文明的勃兴(甲骨文、天文学)(三)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总特征:中国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时期政治:诸侯争霸、战国争雄,社会动荡;各国掀起改革和变法运动;分封制瓦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形成)经济:生产力显著提高(农业耕作方式:铁犁牛耕出现;土地制度: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经济形态:小农经济形成,精耕细作技术出现;官府对手工业、商业的垄断或控制被打破,官营、私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手工业进步,商业繁荣)科技文化:科技进步(天文学、“司南”);思想活跃,“百家争鸣”,人才辈出;中国绘画艺术走向成熟先秦时期的总体时代特征:⑴先秦时期是我国由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过程中国家产生和制度初创的重要时期。
⑵是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是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的奠基时期。
⑶从世界范围来看,是东西方形成各自特色文明的重要时期。
⑷春秋战国是社会转型时期,生产力获得巨大发展,生产关系发生重大变革。
二、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包括秦朝、西汉、新朝、东汉四个朝代。
总特征:中国封建社会初步发展和首次大一统时期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和巩固(秦始皇确立帝制、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汉武帝废除郡国并行制,建立刺史制度和察举制)经济:封建经济初步发展(【农业】精耕细作技术的推广:代田法、耦犁、耧车;【手工业】冶铁:发明水排;制瓷:青瓷成熟;丝织:远销亚欧,被誉为“丝国”;【商业】政府“重农抑商”,但秦统一国家、货币、度量衡,修建驰道,西汉“开关梁”,开通丝绸之路,都推动了国内商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形成了多个商业中心,设有专供贸易的“市”)对外关系:开通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促进中外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科技文化:科技领先世界(造纸术、《九章算术》、浑仪、《氾胜之书》、《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从秦始皇焚书坑儒,以法治国,到汉初推崇黄老之术,无为而治,再到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最终形成了以儒家思想为正统的思想大统一;宗教兴起(佛教传入,道教兴起);文艺兴盛(【文学】汉赋;【书法】大篆→小篆→隶书)三、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公元589年)又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完整版)中国古代史(通史)
![(完整版)中国古代史(通史)](https://img.taocdn.com/s3/m/6e76c0d2192e45361166f547.png)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第一单元先秦时期【阶段特色】先秦是我国由原始社会入文明社会的第一个史期,是奴隶社会形成、展、繁荣、崩溃和封建社会的形成期。
生力不断步,精耕作的耕模式确立。
是中民族形成和展的重要期,是中文明的勃和确立期一、政治:(1)启以王位世制取代禅制,西周确立嫡子承制,承制度臻于完满。
(2)夏、商期初步成立地方管理制度。
西周期行分封制,种以宗法制基的政治制度,把国家管理与血关系密系在一起,大了治地域,使西周成一个延数百年的国。
(3)中央和地方力序次的确立和不断完满,保了族在政治上的断和特地位,有利于治集内部的定和,也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定。
春秋国期,争霸争和各国法,打破了旧的力序次,分封制逐崩。
二、:(1)了刀耕火种、石器耕、青代和犁牛耕等段,耕作方式不断改并于成熟;土地制度氏族公社公有到夏、商、西周期的国有(井田制),再到春秋国期封建土地私有,生关系生了根本性的化。
(2)手工与分别后成独立的生部,夏、商、西周期官府断,春秋国期逐形成了官、民、家庭三种形,手工部不断增加,技不断步。
(3)商出,并逐由官府断走向民。
三、思想文化:“百家争”是春秋国期社会革在思想文化域的反响,确立了中国文化的基,是中国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
在文学域,歌是当最拥有代表性的文学形式(《》、楚辞);文字生,商代的甲骨文已经是成熟的文字。
【知识整合】1.夏商周的政治制度(1)王位世制。
第一个国家政夏朝。
商代是个洋溢着神色彩的王朝。
(2)分封制——地方行政“封建代”的开始①背景:A、公元前1046 年,周武王征,商建周,史称西周。
B、内外服制度使中央与地方关系松弛,加之西周成立后,了短期的社会,周公政后,更正了商王朝的内外服制度,大行分封。
②分封目的:牢固和大周王朝治(“封建戚,以藩屏周”。
)③内容:A、分封象:同姓族(主体)、功臣、姻、先代族(先代帝王后辈和氏族部落首)。
B、分封核心内容:分封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民。
C、主要侯国:、、燕、、宋、晋、楚等。
新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新高考历史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d932fe8f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a896950.png)
新高考历史复习资料一、中国古代史1. 先秦时期先秦时期是中国历史的开端,包括了夏、商、周三个朝代。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商朝时期出现了甲骨文,周朝则实行分封制。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百家争鸣,儒家、道家、法家等思想流派兴起。
2. 秦汉时期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实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
汉朝继承秦制,推行儒学,加强中央集权,对外开疆拓土,开辟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
3. 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分裂时期,各民族政权并立,社会动荡不安。
这一时期,佛教传入中国,道教兴起,文化艺术繁荣。
4. 隋唐五代时期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鼎盛时期,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唐朝实行科举制,选拔人才,对外开疆拓土,与周边国家保持友好往来。
5. 宋元明清时期宋元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晚期。
宋朝实行科举制,加强中央集权,经济文化繁荣。
元朝实行行省制,加强中央集权,对外扩张。
明朝实行海禁政策,加强中央集权,对外交往有限。
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加强中央集权,对外交往受限。
二、中国近现代史1. 鸦片战争至辛亥革命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等农民起义爆发,试图挽救民族危亡。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2. 民国时期民国时期,北洋政府统治,军阀割据,国家分裂。
国共合作,进行北伐战争,统一了大部分国土。
抗日战争爆发,国共合作,共同抵抗日本侵略。
3.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新中国成立后,实行社会主义制度,进行土地改革,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文化大革命期间,国家陷入混乱。
改革开放后,实行市场经济,经济快速发展,国家逐渐走向繁荣。
三、世界史1. 古代文明古代文明包括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希腊、古罗马等。
这些文明创造了辉煌的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2. 中世纪中世纪时期,欧洲处于封建社会,教会统治,文化停滞。
十字军东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中国古代史·先秦时期
![中国古代史·先秦时期](https://img.taocdn.com/s3/m/5010507131b765ce0508140c.png)
春秋大国争霸图
战国兼并形势图
观察地图P12-13,看春秋时期与战国地图呈现了 那些历史信息。后者与前者相比发生了那些变化?
燕
齐
晋
周
长平
秦
吴
赵 魏 韩
齐
桂陵 马陵
楚
越
楚
历史阶段特征(特点): 1、政治方面是①战争频繁,诸侯争霸, ②各国纷纷改革变法,
③民族不断融合;
2、经济方面是①井田制瓦解 ②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 3、文化方面是百家争鸣。 实质是我国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大变 革。春秋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战国是封建 社会形成时期。
③吴 越 争 霸
吴王阖闾 1、人物 越王勾践
2、地理位置
越 : 浙 江 绍 兴
吴 : 江 苏 苏 州
吴越争霸
吴 王 夫 差 矛 及 铭 文
越 王 勾 践 剑 及 铭 文
越王勾践返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 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史记· 越王勾践世家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评价:
1.春秋争霸战争是为了掠夺土地、人口和对其他诸侯国的 支配权,为了满足奴隶主贵族扩张和掠夺的私欲,战争给 人民带来了灾难和痛苦。“春秋无义战”。 2.争霸战争虽有破坏性,但它客观上促进社会进步: A 春秋战争为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B 争霸过程中大国吞并小国,实现了地区性局部统一, 为后来的秦统一提供了前提。 C 争霸战争中,华夏族建立的国家同其他少数民族建 立的国家交战,使得华夏族与其他各族接触频繁,促 进了民族融合。
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特征
奴隶 社会 到封 建社 会 大变 革时 期
春秋:奴隶社会瓦解
公元前770-公元前 476
战国:封建社会形成
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先秦时期
![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先秦时期](https://img.taocdn.com/s3/m/2bb3a15bb8f67c1cfbd6b809.png)
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先秦时期)周武王灭商之后,以商旧都封纣王子武庚,并以殷都以东为卫,由武王弟管叔监之,殷都以西为庸,由武王弟蔡叔监之,殷都以北为邶,由武王弟霍叔监之,管叔、蔡叔、霍叔总称三监。
一说武王以邶封武庚,以庸封管叔,以卫封蔡叔,以监殷民,称为三监。
西六师、殷八师西周在宗周镐京有六师,主要戍守西土,兵员来自周人,故称「西六师」。
后来周公在平叛过程中,认为有必要扩建国家直属武装力量,于是,对三监的武装力量进行收编,又建立了一支八师的军事编制,兵员由周人、殷人组成,八师的戍守区在殷地,故称「殷八师」。
后又因其长期驻守成周,故又称「成周八师」。
大宗小宗西周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保持严格的等级关系,它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大宗小宗是为了处理嫡长子和他的庶弟之间的关系而立长子为嫡子,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因此,周天子既是天下的共主,又是天下的大宗,享有主祭的权利。
被分封的庶子,对嫡子的大宗来说,是为小宗,但在其封国内又为大宗,其权位也由嫡长子继承。
其他的庶子被分封为卿、大夫、士,士的长子为士,庶子为平民。
畿服制「畿」,是指王都周围的地方。
西周宗周的王畿以镐京为中心,向四周延伸各四百里;东周王畿以洛邑为中心,西与宗周王畿相接,北不过淇县,东在商丘以东,南界在江汉地区。
王畿以内有封国、采邑,有畿内采邑的多为王朝的公卿大夫,他们也称诸侯。
畿内封国、采邑对维护周王的统治、保障王室的财政收入极为重要。
而王畿以外的诸侯,少数为王的亲戚和功臣,多数为殷商旧国或先王先臣之后。
畿外诸侯国是王朝管辖区域内的行政组织,其主要职责是拱卫王室,防止外敌入侵。
畿内畿外诸侯都要服事于周王,史称「畿服」。
九鼎九鼎是古代象徵国家政权的传国之宝。
《史记》记载:「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象九州。
」相传成汤迁九鼎于商邑;周武王灭商后,又把它迁到了洛邑;东周时,秦、楚觊觎周王权,曾先后兴师到周都询问九鼎大小。
嫡庶之制宗法制度的核心内容在于确保嫡长子继承的世袭特权,「立嫡以长」,嫡长子是嫡妻(正妻)所生的长子,其余的诸子为庶子。
中国古代--先秦
![中国古代--先秦](https://img.taocdn.com/s3/m/f4888d770b1c59eef8c7b4bf.png)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第一单元先秦时期【时空框架】夏约前2070年-约前1600商约前1600年-约前1046西周约前1046年-前771年春秋前770年 -前 476年战国前476年 -前221年阶段特征1、夏商西周时期(前2070—前771年)——我国早期政治制度和中华文化的形成时期(1)政治:社会制度不断进步,夏朝建立了国家机器,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商朝实行了内外服制,西周为了巩固国家政权,政治上实行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
(2)经济:农业耕作技术特点是刀耕火种,土地制以西周井田制为代表,手工业以官营为主,商业兴起与发展,西周实行工商食官制。
(3)文化:神鬼文化向礼乐文化的演变天文历法已有早期成就,汉字亦渐成熟。
2、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社会大变革时期(1)政治:分封制及礼乐制度崩溃,周王室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诸侯争霸与兼并战争盛行,实现局部统一向大统一过渡,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开始形成各诸侯国为了在战争中处于有利地位,以法家思想为指导,进行富国强兵的改革。
阶级关系上,“士”这个阶层非常活跃。
(2)经济:由于铁器、牛耕的出现和推广,生产力有了长足的发展;井田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趋于崩溃;土地私有制开始确立,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逐渐居于主导地位,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制度产生了重大影响。
(3)文化:私学兴起,学术下移,哲学思想流派纷呈,百家争鸣;文学艺术,百花竞艳。
科学技术,世界领先。
一、分封制和宗法制1、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①神权和政权的结合;② 家国合一;③ 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④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⑤ 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形成中央集权。
2、分封制和宗法制的比较(1)确立原因:①春秋时期,生产力的发展( 出现)——根本原因 ② 私田的开垦——直接因素 (2)经过:① 春秋时期,公元前594年鲁国“ ”,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②战国时期,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
中国历史之先秦时期(讲义+笔记)
![中国历史之先秦时期(讲义+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9c76b9fd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9500571.png)
中国历史之先秦时期(讲义)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文化素养系列课程历史常识(一)先秦时期小提示幼儿——第296页小学——第285页中学——第297页知识框架(框架讲义无,请看课件)一、先秦时期1.三皇: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农皇)五帝:黄帝、颛顼(Zhuānxū)、帝喾(Dìkù)、尧、舜三皇五帝,并不是真正的世俗帝王,指的是原始社会中为人类作出卓越贡献的部落首领,后人追尊他们为“皇”或“帝”。
燧人氏钻木取火、结绳记事伏羲氏教民渔猎、创制八卦神农氏遍尝百草、教民农耕真题练习拓展.(小学、幼儿2015上)下列选项中,被后世尊为我国农耕和医药始祖的是()。
A.神农氏B.伏羲氏C.燧人氏D.有巢氏真题练习(中学2019上)21.中国是丝绸的故乡。
下列传说人物中,首创种桑养蚕之法、抽丝织绢之术,被后世奉为“先蚕圣母”的是()。
A.黄帝B.神农C.女娲D.嫘祖(幼儿2020下)17.“三皇五帝”是中国古代文明形成过程中的几个发展阶段的代表人物,孙中山诗句“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所称誉的是其中之一,该人物是()。
A.黄帝B.炎帝C.尧D.禹一、先秦时期2.夏朝——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建立者:禹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大禹像3.商朝甲骨文——我们能见到的最早的成熟汉字甲骨文4.西周周武王——牧野之战周幽王、褒姒——烽火戏诸侯政治:分封制、宗法制;经济:井田制4.西周——分封制、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是核心)、井田制分封制宗法制井田制真题练习拓展.(中学2018上)春秋时代统治阶级内部分为不同阶层,下列选项中,其等级由高到低的排序,正确的是()。
A.公、王、大夫、士B.公、王、士、大夫C.王、公、士、大夫D.王、公、大夫、士一、先秦时期5.东周周幽王死后,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6.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宋襄公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hé lǘ)和越王勾践。
中国古代史之先秦时期
![中国古代史之先秦时期](https://img.taocdn.com/s3/m/02d93802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a1.png)
名臣:范蠡
(1) 兔死狗烹,人称“商圣”,号陶朱公,后人把他视为财神。
(2) 四大美人
①沉鱼:西施浣纱
②落雁:昭君出塞
③闭月:貂蝉拜月
④羞花:贵妃醉酒赏花。
文物:越王勾践剑
被誉为“天下第一剑”,是青铜武器中的珍品。
天文历法:《墨经》
(1) 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时,由墨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编写成《墨子》一书,
《墨经》是《墨子》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2)《墨经》中记录了很多光学知识,而且最早通过小孔成像实验发现了光是直线传
播的原理,还记载了关于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成像,说明了焦距和物体成像的关系。
(3) 在 2016 年 8 月成功发射了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用墨子的名
字命名,是为了纪念墨子在早期物理光学方面的成就。
战国
1.标志事件:三家分晋、田氏代齐
(1)三家分晋:晋国的三家卿大夫实力不断强大,将晋国一分为三, “三家” 指赵、
魏、韩。
(2)田氏代齐:齐国的国君本来是姜子牙的后代,但是后来被田氏取代成为齐国的
诸侯。
2.战国七雄
经过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后,诸侯国数量减少,形成战国七雄争霸的格局,分别是齐楚秦燕赵魏韩,统称为战国七雄。
考查位置排列。
最西边是秦,在陕西一带;
最南边是楚,在湖北一带(湖北是荆楚大地);最东边是齐,山东是齐鲁大地;最北边是燕,在最北边;中间部分从北到南排布为赵、魏、韩。
齐、楚、秦、燕、赵、魏、韩
3.主要事迹。
(完整版)中国古代史(通史)
![(完整版)中国古代史(通史)](https://img.taocdn.com/s3/m/62dc11a3915f804d2b16c1af.png)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第一单元先秦时期【阶段特征】先秦是我国由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第一个历史时期,是奴隶社会形成、发展、繁荣、瓦解和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生产力不断进步,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模式确立。
是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中华文明的勃兴和奠基时期一、政治:(1)启以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西周确立嫡长子继承制,传承制度臻于完善。
(2)夏、商时期初步建立地方管理制度。
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这种以宗法制为基础的政治制度,把国家管理与血缘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扩大了统治区域,使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3)中央和地方权力秩序的确立和不断完善,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也有利于整个社会的稳定。
春秋战国时期,争霸战争和各国变法,打破了旧的权力秩序,分封制逐渐崩溃。
二、经济:(1)农业经历了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青铜时代和铁犁牛耕等阶段,农业耕作方式不断改进并趋于成熟;土地制度经氏族公社公有到夏、商、西周时期的国有(井田制),再到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土地私有,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2)手工业与农业分离后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夏、商、西周时期为官府垄断,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了官营、民营、家庭三种经营形态,手工业部门不断增加,技术不断进步。
(3)商业出现,并逐渐由官府垄断走向民间。
三、思想文化:“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映,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在文学领域,诗歌是当时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学形式(《诗经》、楚辞);文字产生,商朝的甲骨文已是较为成熟的文字。
【知识整合】1.夏商周的政治制度(1)王位世袭制。
第一个国家政权夏朝。
商朝是个弥漫着神权色彩的王朝。
(2)分封制——地方行政“封建时代”的开始①背景:A、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东征,灭商建周,史称西周。
B、内外服制度使中央与地方关系松散,加之西周建立后,经历了短期的社会动荡,周公执政后,修改了商王朝的内外服制度,大举实行分封。
中国古代史——先秦
![中国古代史——先秦](https://img.taocdn.com/s3/m/1f1bce6fa417866fb84a8e54.png)
中国古代史——先秦时间线索:夏(前2060)、商(前1600)、西周(前1046)、春秋(前770)战国(前475)秦国统一(前221)考点一:宗法制发展概况:•源于父系氏族,确立于夏朝,发展于商朝,完备于周朝,影响于后来的各封建王朝。
特点:•宗族组织和国家组织合二为一;•宗法等级和政治等级完全一致。
影响:•父权统制,男尊女卑的观念。
•家族制度长盛不衰(祠堂、家谱、族权)•家国同构;家长制原则。
考点二:分封制发展概况:•起于周朝,战国时崩溃,秦时废除分封制,置郡县。
汉初郡国并行。
魏晋以后,历代王朝也还有分封制,但性质不全相同。
历史影响•周初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的崩溃导致国家分裂。
•以后朝代纷纷采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对分封制的一些认识:•分封制在周朝时期是周王室把疆域土地划分为诸侯的社会制度。
•在分封制”下,贵族拥有分封土地的所有资源和收益,只需向周王室缴纳一定的进贡,即相当于中世纪欧洲诸王国与罗马教廷的关系,即现代意义上的联邦的基础。
•春秋时期,随著井田制的瓦解和争霸战争的发展,周朝王室衰微,“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局面被“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取代,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丧失,“分封制”开始破坏。
•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推行县制,在法律上消除分封制,开始实行集权体制。
考点三:小农经济特点:•分散性(家庭为单位)、封闭性(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结合)、自足性(生产的主要目的是满足自家生活需要和纳税)、稳定性、脆弱性、落后性。
小农经济形成的条件:•生产力进步,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
•井田制崩溃,土地私有制的形成。
考点四:从井田制到土地私有井田制发展概况:•商时有文字记载,西周时盛行,春秋战国时期伴随分封制而瓦解。
•实质是一种以国有为名的土地私有制度。
土地私有的形成:•根本原因是春秋时期生产力的发展;•铁器牛耕的出现,使私田的开垦增多;•各诸侯国的税制改革在客观上承认土地私有的合法性,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名医扁鹊 扁鹊是战国时期 最著名的医生,被称 为“脉学之宗”,采 用“望、闻、问、 切”四诊法,成为中 医传统诊法
墨子
2.儒家思想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 尽心下》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 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 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 -《孟子· 离娄下 》
孟子
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 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天行有常, 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 -《荀子》
①齐桓公称霸 原因:有利的地理位置; 管仲改革; “尊王攘夷”,北御夷狄,南制楚蛮 表现:前7世纪葵丘会盟,霸主地位得到周王室承 认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 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 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论语· 宪问》
②晋楚争霸 前7世纪后期,晋国于城濮之战中大败楚军,晋文 公称霸; 前6世纪初,楚军大败晋军,楚庄王称霸
2.孔子
①“仁”和“礼”的思想
孔子
②孔子的教育成就
《孔子事迹图》 -有教无类
孔子及其弟子
③孔子编订古籍
《春秋》书影
二、“百家争鸣” 1.时代背景 ①战国时期社会的剧烈动荡和变革 ②阶级矛盾和阶级关系的复杂化 ③封建经济的发展和自然科学的进步 ④私学的兴起 ⑤社会环境宽松
1.墨家思想
《墨子》书影 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 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 (战争)春则废民耕稼树艺,秋则 废民获敛,„„百姓饥寒冻馁而死者, 不可胜数。 尚贤者,政之本也。……虽在农与 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 -《墨子》
三、《诗经》和屈原 1.《诗经》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至春秋 中叶的诗歌;分风、雅、颂三部分
《诗经》书影
2.屈原和《离骚》
屈原是我国历史上的伟 大诗人,采用楚国方言,创 造新的诗歌体裁-“楚 辞”。以《离骚》最为有名
屈原
四、诸子散文 1.孟子 2. 庄子 代表作《秋水》、《逍遥游》
庄子著书十余万言,大抵寓言,人物土地,皆空言 无事实,而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 莫能先也。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
五、艺术 1.绘画:长沙楚墓出土我国现存最早的帛画
《御龙图》
《妇女凤鸟图》
2.青铜艺术:青铜器装饰从图案发展为画像
嵌错赏功宴乐铜壶
3.音乐艺术
编钟
六、天文和物理 1.春秋战国时期的天文学成就 春秋:前613年,做世界公认的首次关于哈雷彗 星的最早记录;历法形成固定系统 战国:出现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甘石星 经》 2.《墨经》 记录包括杠杆原理和浮力理论的物理学知识,还 有声学和光学记载。
第五节 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
一、总体特征 1.大动荡: 国家分裂,诸侯纷争 2.大变革: 奴隶制度瓦解,封建制度确立 3.大发展: 经济;文化;民族融合 二、春秋时期(前770-前476)诸侯争霸 1.政治前提:王室衰微 2.目的:争夺土地和人民 3.性质:“春秋无义战”
4.作用: 加强统一趋势; 促进民族融合; 削弱奴隶主集团的势力; 动摇分封制 5.过程
四、由公田到私田
生产力发展 (牛耕、铁农具)
Hale Waihona Puke 私田增多 (公田荒芜) 承认土地私有 (所有制变化 )
国君收入不足
产品分配变化
封建生产方式确立
五、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和变法 1.春秋时期各国的改革 2.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 ①背景 兼并战争加剧:生存和统一成为各国变法原动力 经济基础阶级关系变化:变法导致新旧制度更迭 ②内容 李悝在魏国变法;吴起在楚国变法;商鞅在秦国 变法 3.商鞅变法 ①时间:前356年,秦孝公任命商鞅变法,共分 两次
春秋战国时期,牛耕使用并推广。这是我
国农业技术史上的一次革命 2.水利事业的发展 时代 修建者 成就 春秋
春秋 战国 战国 孙叔敖 李冰 郑国
桔槔
芍陂 都江堰 郑国渠
芍陂 桔槔
郑国渠
二、手工业的发展 1.冶铸业 冶铁业:创造铸铁柔化 技术 铸铜业:出现金银错和 雕铸技术;莲鹤方壶是春秋 中期青铜精品
莲鹤方壶
2.漆工艺和纺织业
战国漆工艺出现夹纻技术;纺织业也有进展 3.煮盐业和酿酒业 煮盐业:山西产池盐;山东产海盐;四川产井盐 酿酒业:商周时酿酒业发达;春秋战国时已能用 曲造酒 4.《考工记》 战国时期记述齐国官营手工业技术的专著,在我 国及世界工程技术史上有重要地位 三、商业和城市 各地土特产在中原市场上均可买到;临淄、邯 郸、郢等城市繁荣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 伏。孰知其极? -《老子》第五十八章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 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 -《老子》第七十五章 宋代石雕 -老子
小国寡民。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 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 相往来。 -《老子》第八十章
一、铁制农具的使用和牛耕 1.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普及 西周晚期已有铁器;春秋时期出现铁农具;战国 时期使用范围扩大。铁器时代的到来标志着社会生产 力的显著提高
铁使更大面积的农田耕作,开垦广阔的森林地 区,成为可能;它给手工业工人提供了一种其坚固 和锐利非石头或当时所知道的其他金属所能抵挡的 工具。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高三历史学习
中国古代史 先秦时期
北京四中:赵利剑
第二节 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
一、夏朝(前2070-前1600) 1.基本特征:中国奴隶社会的建立时期 2.主要表现: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奴隶制国 家机器的出现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 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 谓大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 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
荀子
3.道家思想
庄子
4.法家思想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 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韩非子》
韩非子
儒家思想是保守的,认为社会是退化的,最好的永远是 最好的,而最好的时代已经过去。现在不如过去,未来不如 现在,所以必须事事以古为法,至少也要保持现状。道家的 思想是逃避的,把人生的富贵尊荣,看得都像天际的浮云, 绝不追求,也不跟人竞争;如果有人竞争,他们就立刻退让, 使对方在没有对象之下自行崩溃。墨家思想是宗教的,像一 个苦行僧,无条件地为他人分忧,在人类未能全部快乐之前, 他们不单独快乐。法家思想是一种统御术,认为崇古是一种 罪恶,最好的时代不是过去,而是现在;只有君主严厉地实 行法治,才能发挥国家的功能,完成秩序与和平。 -柏杨《中国人史纲》
①齐魏交战 前4世纪中期,齐国于桂陵和马陵之战中两败魏国 ②长平之战 前260年,秦在长平之战中大败赵军。是战国时期 规模最大、杀伤最多的战役
赵括佩剑
长平之战尸骨坑
四、春秋战国的民族融合 春秋战国时期,华夏族与周边匈奴、东胡、戎、 越等族逐步融合,为秦建立统一多民族国家奠定基础
第六节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 济和社会变革
②措施 “令民为什伍”,实行连坐:加强对人民控制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有利于发展经济,增强国 力 奖励军功,按功授爵: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掌握 政权,加强军事力量;各级机构易形成专制极权特 点,军事化特征明显 “燔诗书而明法令”:加强思想控制 统一度量衡:有利于经济发展 废分封,行县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是中 央集权制的雏形 废井田,开阡陌:彻底废除井田制代之以土地私 有制度
③关系: 分封制是西周主要的政治制度(上层建筑),井 田制是西周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制度(经济基础),分 封制建立于井田制之上,并和其相适应,两种制度以 土地和义务为纽带,保证了西周的繁荣和稳定。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入其 疆,土地辟,田野治,养老尊贤,俊杰在位,则有庆,庆 以地。入其疆,土地荒芜,遗老失贤,掊克在位,则有让。 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 移之。 -《孟子· 告子下》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诗经·小雅·北山》
③意义 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促进封建经济发展, 加强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集权,为秦灭六国奠定基础 是一场以法家思想为指导的社会改革,是法家政 治学说的具体实践,法家思想成为秦国占统治地位的 政治思想,但对后来的秦朝产生消极影响
第七节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
一、老子和孔子 1.老子及其道家思想
老子
汉墓出土的西汉 绢书-《老子》
庄王即位三年,不出号令,日夜为乐,令国中曰: “有敢谏者死无赦!”伍举入谏,……曰:“有鸟在于阜, 三年不蜚不鸣,是何鸟也?”庄王曰:“三年不蜚,蜚将 冲天;三年不鸣,鸣将惊人。举退矣,吾知之矣。” -《史记· 楚世家》
③吴越争霸
三、战国时期(前475-前221)的兼并战争 1.政治背景:政权下移大夫,如“三家分晋”、 “田氏代齐” 2.特点:规模大;残酷 3.性质:兼并战争 4.过程
二、商朝(前1600-前1046) 1.基本特征:中国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 2.主要表现:疆域辽阔;奴隶制的发展;“青铜 文明” 三、西周(前1046-前771) 1.基本特征:中国奴隶社会的繁荣时期 2.主要表现:疆域辽阔;制度完备;经济发展 3.井田制和分封制
①井田制:西周占统治地位的土地制度 所有制:土地国有 分配和使用:周王把土地分赐给诸侯臣下,只能 享用,不得转让买卖,并要交纳贡赋 “井田”的来历:耕地沟洫纵横,如同井字 人在生产中的关系:奴隶主强迫奴隶劳动 ②分封制:西周占统治地位的政治制度 目的:拱卫王室 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诸侯义务:服从周王命令(政治);贡献财物 (经济);随从作战(军事) 主要分封国:齐、鲁、燕、卫、晋、宋 作用:巩固统治,扩大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