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晚唐五代到北宋末期词风的发展演变

合集下载

宋词的发展演变过程

宋词的发展演变过程

宋词的发展演变过程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

以下是宋词的发展演变过程的详细介绍:1.宋词的起源:宋词起源于唐代,是诗歌的一种变体。

在唐代,诗歌已经达到了极高的水平,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于表达情感和思想的方式有了更高的要求。

于是,一些人开始尝试用长短句的形式来表达情感和思想,这就是宋词的雏形。

2.宋词的发展:宋词在唐末五代时期开始逐渐发展壮大,当时的文人开始关注词的音韵和词牌,开创了词的新篇章。

到了北宋时期,宋词开始在文坛上崭露头角,并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们开始注重词的意境和情感表达,使得词的文学价值逐渐提升。

3.宋词的繁荣:南宋时期是宋词的繁荣时期,当时的文学家们更加注重词的艺术性和情感表达。

南宋的词人们通过深入挖掘人类情感和社会现象,将词的创作推向了高峰。

同时,南宋的词人们还创新了多种词牌和表现手法,丰富了词的艺术形式。

4.宋词的演变:在宋词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多种流派和风格。

其中,豪放派以苏轼为代表,他的词作气势磅礴、意境深远;婉约派则以柳永、李清照等人为代表,他们的词作温婉细腻、柔情似水。

此外,还有辛弃疾等人的田园派、山水派等。

这些流派和风格为宋词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得宋词的艺术表现更加丰富多彩。

5.宋词的影响:宋词的影响深远,它不仅在文学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还对后世的音乐、戏剧等艺术形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宋词也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被广泛传播到世界各地,为世界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

总之,宋词的发展演变过程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各种流派和风格的出现为宋词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得宋词的艺术表现更加丰富多彩。

同时,宋词的影响也深远,它不仅在文学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还对后世的音乐、戏剧等艺术形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如今,宋词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被广泛传播到世界各地,为世界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

宋词的发展历程

宋词的发展历程

宋词的发展历程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宋词可以追溯到两宋时期(南宋960-1127年,北宋960-1279年),它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篇章之一。

宋词以其婉约细腻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意境表达,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璀璨明珠。

宋词的发展历程可以大致分为初唐、盛唐、晚唐和五代、宋的阶段。

在初唐时期(618-690年),诗歌创作的主题多以社会现实和政治抒怀为主。

初唐的词作继承了唐代五言绝句的精华,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代表性的作家有王勃、杨炯等。

盛唐时期(710-765年),诗人的创作更加注重音律和词牌。

盛唐的词作多借用乐府诗和民谣的旋律,表现了浓厚的音乐性。

代表性的作家有杜牧、李商隐等。

晚唐时期(764-907年),诗词的创作形式更加自由灵活。

晚唐以词牌曲的形式为基础,发展出了新的创作手法和风格。

代表性的作家有李煜、温庭筠等。

五代(907-960年)和北宋时期,词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五代时期由于战乱戎马之乱,文士流亡他乡,在这些流亡者中形成了一个新的文学派别—"咏物派",他们以豪放、真挚的情感和描写自然景物为特点。

代表性的作家有辛弃疾、赵师秀等。

南宋时期(1127-1279年),由于政治局势的影响,词的创作形式更加多样化。

南宋时期的词作风格动人,以细腻、婉约、含蓄的情感表达为主,代表作家有陆游、杨万里等。

总体来说,宋词在行文结构、音律、修辞手法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发展和突破。

它不仅反映了时代背景和社会状况,也表达了文人士人的情感和思想。

宋词的发展历程成就了中国古代文学的辉煌,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诗宋词发展脉络个人整理

唐诗宋词发展脉络个人整理

(2)盛唐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 特点: 描写战争与战场,表现保家卫国的英勇精神,或 描写雄浑壮美的边塞风光,奇异的风土人情,又或描写战 争的残酷,军中的黑暗,征戍的艰辛,表达民族和睦的向 往与情怀。 代表作:高适:《燕歌行》、《别董大》、《蓟门行五 首》、《塞下曲》,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 昌龄:《出塞》,李颀:《古意》 盛唐边塞诗繁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现实状况所 致。唐自建国以来边事不断,这些重大的客观现实必然反 映到诗歌创作中去。二是从军赴边、建功立业是当时文人 的普遍时尚。戍边开疆、建功立业也成为他们建功立业的 首选途径。三是有悠久的文学渊源。先秦的《诗经》、 《楚辞》及汉乐府已有描写征戍的篇章,汉魏之际,南北 朝时边塞诗渐盛,盛唐边塞诗体裁完备。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 王。他们开始把诗歌从宫廷移到了市井, 从台阁移到江山和塞漠,题材扩大了,思 想严肃了,五言八句的律诗形式也由他们 开始有了初步的定型。
陈子昂,他的思想是很复杂的,他既好纵 横任侠,又好佛老神仙,但儒家兼善天下 的精神,仍然是他思想的主导方面。他洞 察国家安危的远见,关怀人民疾苦的热情。
一、北宋前期的词
代表词人晏殊、欧阳修、晏几道、范仲淹、张先、 柳永、苏轼 晏殊词写男女恋情,已过滤了五代“花间”词所 包含的轻佻艳冶的杂质,而显得纯净雅致。
欧阳修词作更展现出他潇洒旷达的风神个性。这 种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用词来表现自我情怀的 创作方式对后来的苏轼有着直接的影响。 苏轼词比较完整地表现出作者由积极转而矛盾苦 闷,力求超脱自适而不断追求的心路历程和他疏 狂浪漫、多情善思的个性气质。有时则把对自然 山水的观照与对历史、人生的反思结合起来,在 雄奇壮阔的自然美中融注入深沉的历史感和人生 感慨,如《念奴娇· 赤壁怀古》。

唐末五代至北宋词的发展

唐末五代至北宋词的发展

唐末五代至北宋诗风演变在中唐诗歌中,盛唐诗那种浓烈的理想色彩消退了,人间的艰辛代替了理想色彩,中年的思虑送走了少年的情怀。

中唐诗有一种更加生活化的倾向。

盛唐诗人追求的是境界的浑融;而到了中唐,我们才看到了有意识的字锤句炼。

盛唐存在着审美趣味相近的不同的诗人群落;而到中唐,我们却看到了有相近理论主张的不同的诗歌流派。

从唐敬宗和唐文宗开始,唐帝国出现了明显的衰败倾覆之势。

国事无望,抱负落空,身世沉沦,使晚唐诗人情怀压抑,悲凉空漠之感常常触绪即来。

晚唐写现实政治与社会生活题材的诗比重下降,所表现的热情也明显减退。

诗人的情感由正面面向社会转向关注历史变迁,追求官能享受,咀嚼闲散生活的滋味。

怀古咏史、爱情闺阁,以及吟咏士人日常生活的诗大量增加。

抑郁悲凉,在晚唐诗歌的多种题材作品中都有体现,而怀古咏史类作品中显现得较早,也较突出。

他们用一切皆无法常驻的眼光,看待世事的盛衰推移,普遍表现出伤悼的情调。

这种悼古伤今,从刘禹锡在长庆末期和宝历年间写的《西塞山怀古》、《金陵五题》、《台城怀古》等篇开始,形成一股势头,随后有杜牧、许浑、温庭筠、李商隐等人的大量创作。

杜牧的古近体诗都有很高成就,七绝名篇尤多,风格大多为豪迈帅快、明朗劲健,其不仅怀古咏史诗熟练众多,常在怀古诗中书写对于历史繁荣昌盛局面消失的惆怅情怀:“千秋佳节名空在,承露丝囊世已无。

唯有紫苔偏得意,年年因雨上金铺。

”且他诗集里有不少不属于怀古咏史的作品也在即景抒情中注入了深沉的历史感慨。

从而带上浓厚的悼古伤今的意味。

如:“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晚唐小家的怀古咏史诗,除意在讽刺者,凡慨叹夕盛今衰的,多半是“长于怀古,悲而不壮,语带秋意,衰世之音也欤”的情调。

在晚唐社会与文学的大背景下,有相当于一部分诗人,以苦吟的态度作着“清新奇僻”的诗,代表人物是贾岛和姚合。

晚唐时期,有大批长期困于考场的士子,也有许多人虽然入仕,却处于低下闲冷的地位。

他们有点像大历时代的文人,需要通过作诗获取精神上的补偿。

词从晚唐五代出现并发展

词从晚唐五代出现并发展

词从晚唐五代出现并发展,到宋代达到顶峰.词的第一个繁荣期出现在北宋,同时也涌现出一批一流的大家和作品.从“伶工之词”、“小道”发展到全盛,这其中经历了一个繁杂曲折的过程,北宋词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从宋初960年到宋真宗前期1008年.这段时期局部战争不断,社会风气和文学风气处于酝酿之中,宋人关于词的认识和创作也处于一个准备阶段.虽然没有大家也没有名作,但格局清晰明显,时间较长,可以归为一个时期,称为沉寂期.北宋前期词坛的沉寂从宋初960年到宋真宗前期1007年近五十年的时间是北宋词的前期.这一时期,在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局面之后,社会正处于一个休养生息并逐步走向经济复苏的阶段.但这时期的词坛却基本是沉寂的.这时期从事词的创作的文人常见于各种宋词选本的也不过七八位,词作大约几十首,相对于浩繁的宋词来说,这段时期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是宋词的一段真空,处于青黄不接的状态,又称之为沉寂期.不过,其时实际上已有几位跋涉者在默默的耕耘,为新词坛序幕的拉开而预奏着序曲.这时期的“词人”有王禹偁,钱惟演、寇准、潘阆、林逋等几位.他们地位各异,遭遇不同,大多以文著称,并不是真正的词人,词仅仅是他们兴致偶来的随笔,数量甚少.潘阆词最多,其《逍遥游》存词也也不过十首.这时期晚唐五代词风盛行,温廷筠、韦庄的花间一派柔婉艳丽的风格霸占词坛,这些词人自然也受其影响.此时晚唐遗风仍然盛行,然而毕竟朝代不同,宋初的词人仍然对词进行了一些探索.潘阆就是其中代表性的一位.他的十首歌咏杭州的《酒泉子》为宋初词坛带来了若干清新气息.如:《长忆观潮》,作者在短短四十九字的篇幅中,写出了观潮的盛大场面、钱塘江海潮的万千气象及弄潮儿的过人胆略和技艺,可谓以少胜多,惜墨如金.但宋初词坛本承南唐余绪,大体不脱男欢女爱、伤春悲秋,词在当时仍然主要是应歌的,并未真正进入士大夫的生活.潘阆一反词坛软媚婉约的词风,以观潮题材入词,实在是一种大胆的尝试,是对传统词疆的突破.全词追忆观潮旧事,在纷繁的观潮场面中突出潮水的气势和弄潮儿的超绝技艺,气势豪迈,雄浑奔放,完全没有了花间词的胭脂气,在充斥着浅斟低唱的宋初词坛,确是难能可贵的,也反映宋初词人为改变五代词风所作的努力.第二个时期是从真宗后期1009年到宋仁宗1063年.澶渊之盟换来长期的和平,真宗此时得病,不再忙于战事,文治却颇有成效,终于使北宋一代进入经济繁荣期.后继的仁宗重用人才,致力于兴民事业,社会继续发展,经济的繁荣稳定为词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词迅速发展起来,又可称为活跃期.首先是出现了大量的词人,有柳永、张先、晏殊、欧阳修等大家为代表,又有范仲淹、王安石等成就特殊的词人;其次是词的数量大增,仅柳永就有近二百首词,晏殊有一百三十余首,晏几道更是多达二百六十余首,其余的词人也大多是十几首到几十首不等.因此无论词人的数量还是词作的数量都是北宋前期潘阆、林逋等人所无法比拟的.同时,词的思想内容有所开拓,词风有所转变,各个方面都开始了尝试.柳永是北宋的第一个专业词人.柳永,字景庄,初名三变,一生不得志,只做过县令、盐场大使、屯田郎一类的官,整日出入青楼,饮酒作乐,最后潦倒而死.作为一个落魄的文人,柳永显然没有苏轼那种豪放豁达的胸怀,所以他的词也显得有点“落魄”.柳永的词虽然在题材内容上并无大的突破,但他对词的贡献却是巨大的.首先,柳永率先大量创作慢词,增加了许多新调,改变了唐五代以来小令一统词坛的格局,使慢词与小令平分秋色,齐头并进,这是柳永对词的最大的贡献.其次,柳永是继南唐李煜之后进一步把词的抒情趋向朝着自我的内心世界回归,不再做旁观者的描述,而是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感情,情真意切.这是柳永的另一个重大贡献.此外,柳永注重追求通俗化、市民化的审美效应,适应普通民众的审美趣味和消费特点,也是柳永对词的贡献.晏殊和欧阳修是北宋词坛的大家.晏殊生于991年,欧阳修生于1007年,虽然二人年龄相差近二十岁,但一个是太平宰相,一个是朝中重臣,经历相似且有师生关系,所以他们的词作风格有着极大的相似,词史上合称“晏欧”他们都继承了晚唐五代柔婉的词风,但摒除了那种猥俗和过浓的脂腻.范仲淹和王安石是富有创新性的词人.范仲淹的词境界阔大,将词的艺术视野延伸到塞外边城,让白发将军和戍边征夫昂首走进词的世界,开豪放之先河,成为豪放词的真正源头,对后来苏轼豪放词风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王安石词风与范仲淹类似,词虽然不多,但意境开阔,感慨深沉,音调高昂,打破了五代以来的绮糜之风,具有独特的风格.总体来说,北宋中期的词坛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期,诸多词人的努力及所取得成就对后期词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概括起来有以下三点:第一是柳永大量创作慢词,使词的篇幅加长有利于感情的抒发,对后期豪放词的兴起起了推动作用;第二是范仲淹的边塞豪情和王安石的宏大气势融入词中,打破了婉约词的网笼,最先扯起豪放词风的大旗;第三是单纯个人抒情词作的出现,把词从单纯的描写引向了个人抒情,题材更加广泛,境界更加升华,为豪放词的出现提供了可能.第三个时期从英宗1064年至靖康之变之前的六十余年.这一时期边境战乱又起,社会弊病十分突出,政治运动此起彼伏.然而内忧大于外患,词人们经历了太多的坎坷之后反而激起了创作欲望,苏轼、秦观、贺铸、周邦彦等大家辈出,佳作纷呈,北宋词进入了繁荣期.北宋后期词坛的繁荣从1068年开始,北宋历史进入后期,大宋王朝表面的繁荣已经是日薄西山,然而宋词却迅速繁荣起来,达到了词的第一个高峰,出现了苏轼、黄庭坚、秦观、周邦彦等一流的大家及其一流的作品.这时期的词人并没有亲眼看到宋朝的灭亡,内忧大于外患,他们更多的体验到的是命运的坎坷、人身的失意和仕途的不幸,他们大都是在文坛上有盛名而政坛上无高位的失意文士,因此这个时期的词主要表现的是个体生存和人生失意的苦闷.此时期词人大致可分为两个群体.一是以苏轼为领袖、以黄庭坚、秦观、晁补之、李之仪等为代表的苏门词人群以及与苏门交往亲密的晏几道、贺铸等.二是以周邦彦为领袖的大晟词人群,晁冲之、曹组、万俟咏等属之.苏轼独树一帜开宗立派,师法其词的有晁冲之、黄庭坚等人;秦观俊逸精妙,自成一家,大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势;周邦彦被认为是宋词的集大成者,对此的形式格律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贺铸、晏几道也各有自己的特色.这种大家崛起和流派纷呈的局势确切的表明宋词已经进入繁荣期.苏轼是北宋创造力最强、影响力最深远的词人,他以文坛领袖特有的胸襟和悍然不顾一切的气魄对词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开拓和变革.他的出现,彻底改变了北宋中期词坛的婉约缠绵之风,“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苏轼是一个一贯不合时宜的人物,性格豪放,敢于直言极谏,先是和王安石为首的革新派发生矛盾,后又和司马光为首的守旧派意见不和.坎坷的人生遭遇和沉重的仕途打击使他有着对生活和时代的深刻体验,词便成了他表达这种感情的工具.特别是乌台诗案后,苏轼唯恐连累别人,不敢与人交往,不敢随意为文作诗,但唯有词还可以自由吟唱.苏轼作词,颇有李白作诗之风,注重抒情,任凭感情的恣意爆发而不注重格式及炼字用句,当然,这与柳永慢词对词的格式的开拓创新是分不开的.同时北宋中期纯粹个人抒情词的出现及范仲淹豪放词风的影响再加上个人极高的天赋,使苏轼最终完成了宋词词风的根本转变,这是他对词的最大的贡献.总体上说,苏轼对词风的变革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扩大了词的表现功能.既向创作主题内在的情感世界开拓:将只表现女性化的柔情之词变为男性化的豪情之词,将只表现爱情之词变为表现性情之词;又朝外在的生活世界、时空场景拓展:不仅在词中大力描绘了作者日常交际、官场应酬、闲居读书、躬耕、射猎、游览、洗澡等日常生活场景,而且进一步表现了大自然的壮丽图景.其《江城子•密州出猎》、《浣溪沙•麻叶层层》、《临江仙•夜饮东坡》等大量词作都表现了苏轼词表现功能的开拓.另一个是苏轼拓展了词的艺术境界.正是由于扩展了词的表现功能,从而丰富了词的情感内涵,扩展了词的时空境界,提高了词的艺术地位,把词堂堂正正的引入了文学艺术的殿堂.也正是在苏轼之后,诗尊词卑的观念逐渐得到扭转、改变,词体的文学地位逐步得到认同,词由音乐的附属品、文人游戏的“小道”、“末技”渐渐的变成了一种具有独立性的与诗并驾齐驱的文学体裁.黄庭坚、晁补之同属“苏门四学士”之一,其词受苏轼影响很大.黄庭坚是“江西诗派”的开创者,其文学成就主要在于诗,其词也有一定的名声.他的词一部分比较婉美,几同秦观,但另有一部分却有出格之嫌,具有豪放之气.黄庭坚在不少人批评苏诗词的情况下,继承了苏轼的词风,为苏词的进一步扩大影响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同时又对南宋的豪放词起了一定的启迪作用.与黄庭坚同时的晁补之是苏轼词风的又一继承者.晁氏为人,才气飘逸,又曾在宦海沉浮,多次被贬,加上他接受了苏轼的影响,词风很近苏轼.特别是他的“隐居“词,如《摸鱼儿•买陂塘》等,在上继东坡,下启稼轩方面有着某种桥梁作用.同为苏门弟子,秦观在词上的成就却远远超过同门甚至欲胜其师,后人更把他尊为北宋婉约词派的代表.秦观词数量不如柳苏,内容上也无大的突破,但他却把前代婉约词的短、长两派各自的长处融合在一起,创造了一种“情韵兼胜”的词风,这是他对词的最大的贡献.慢词容量大,长于铺叙,但结构单一疏散,过于直露;小令语言含蓄,结构缜密,意境深婉,但体制短小,韵味有余而容量不足.秦观则以小令词的长处弥补慢词创作的不足,从而达到了“情韵兼胜”的艺术效果,即感情真挚,语言优雅,意境深婉,音律谐美,符合词体的本色和当时文人士大夫的审美趣味.此外,秦观遭遇坎坷,又杂有个人的贫困和爱情的悲剧,政治上更是遭受到沉重的打击,因此秦观词中的“情”不仅有愁情、艳情,还有他的身世之情、贬谪之情、失意愤恨不平之情——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使类型化的情感中带有个性化的色彩,改变了传统艳情词的基质.这正是秦观词在感情内容方面胜过前代婉约词的显著特点,盛传一时的《满庭芳•山抹微云》就是这种特点的最好体现.贺铸与晏几道均属苏门之外,二人的词内容风格上差别很大,但俱同苏门人来往密切,在词作上都力求自成一家且取得了较高的成就.贺铸是一位性格颇为奇特的人物,词如其人,也显得相当的不同凡俗.贺铸是一位兼具豪放与婉约之风的词人.他性格豪放,为人近侠,又受苏门词影响,词风颇近苏轼.其代表作《六州歌头•少年侠气》“是宋词中的第一首真正称得上是抨击投降派、歌颂杀敌将士的爱国词篇”同时,贺铸的词又“另有一种伤心说不出处”,比如其悼亡词《鹧鸪天》,从中流出的丰异的至情令人为之心动.晏几道是晏殊之子,虽为宰相后代,却因家道中落,仕宦连蹇,成为时代生活的落伍者、孤独者.在苏门词人高唱“大江东去”的时候,他却沉溺于自己用词构筑的狭小的世界里,步武于“花间”,流连于女性王国.他的恋情世界是一个纯真执著近乎圣洁的审美的情感世界,其用情的至真至痴是其他词人所不能相比的.但除此之外,他的词在内容上并没有开拓,艺术技巧上精雕细琢突破不大,没有明显的特色.周邦彦是宋词的“集大成”者,由此可看出他在词史上的地位,尤其他对宋词特别是婉约词艺术技巧方面的规定与完善对词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周邦彦一共作词一百三十二首,多作于后期,其总体的风格就是典雅精工.他的词内容和体裁并无大的开拓,但其典雅精工的美学风范却把宋词推向了审美的顶峰.周邦彦对于词艺的规范化主要在于章法结构、句法炼字和音律三个方面.变直叙为曲叙,将顺叙、倒叙、插叙错综结合,时空结构上体现为跳跃性的回环往复式结构,章法严密结构多变;善于融化前人诗句入词,浑然天成犹如己出;在音律方面更是建立了严格的规范.“大晟词派”的诸多词人大都重形式、重音律,精心炼字而忽视了题材的开拓.北宋后期词坛,婉约与豪放两种词风并行发展,各有自己的特点和成就.这时期,苏轼和周邦彦应该是其中贡献最大的两位.苏轼在内容题材方面进行改革,使词真正成为一种文学体裁;周邦彦则在艺术技巧方面进行努力,在某些方面形成了一套固定格式。

论述唐诗宋词演变过程和规律

论述唐诗宋词演变过程和规律

论述唐诗宋词演变过程和规律唐诗宋词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两个重要代表,它们在形式、主题、风格和技巧上都有自己的特点和规律。

唐诗的演变过程可以大致分为初唐、盛唐和中晚唐三个阶段。

初唐时期,诗歌以宫廷和士大夫为主,风格典雅,形式多样。

盛唐时期,诗歌风格更加多元,出现了山水田园诗、边塞诗、送别诗等多种类型,代表诗人有李白、杜甫、王之涣等。

中晚唐时期,诗歌主题更加深入,形式也更加灵活,代表诗人有白居易、刘禹锡、李商隐等。

宋词则是宋代文人创造的一种新体诗歌形式,它以长短句为特点,以歌唱为主要目的。

宋词的发展可以分为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

北宋时期,词以小令为主,风格婉约,代表词人有晏殊、欧阳修、柳永等。

南宋时期,由于国破家亡的背景,词的风格转为豪放,代表词人有辛弃疾、李清照等。

唐诗宋词的演变过程具有一定的规律。

首先,它们都受到社会背景和时代精神的影响,例如唐代科举制度的推动和宋代士大夫文化的繁荣。

其次,它们的演变与音乐有着密切的联系,从唐代的曲子词到宋代的词牌,音乐对诗歌的形式和风格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最后,唐诗宋词的演变也与文人的艺术追求和创新有关,例如唐代诗人对格律的探索和宋代词人对长短句的创造。

总的来说,唐诗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它们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演变和进步,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词在北宋的发展轨迹

词在北宋的发展轨迹

词在北宋的发展轨迹一、北宋前期词及柳永的贡献1.因革晚唐五代词风2.词为艳科的词体观念3.小令体制为主4.开拓词境的尝试一般来说都是承袭南唐二主和冯延巳等人的词风,走的是五代花间南唐词人的老路,继承性大于创造性,以小令为主并无多少新的发展。

他们的社会地位都比较显达,除柳永、张先以外,差不多都是台阁重臣,人生命运相对来说比较顺利适意。

其词所反映的主要是“承平”时代的享乐意识和乐极生悲后对人生的反思。

但他们以众多的艺术圆熟意境浑成的典范之作,强化了温庭筠等花间词人抒情范式,进一步确立了以小令为主的文本体式、以柔情为主的题材取向和以柔软婉丽为美的审美规范。

在题材、艺术上也有所开拓,创新。

柳永,宋代第一位大量写词之人,创制了大量慢词。

柳永词的艺术贡献:(一)、词体创制:大量创制慢词与对词调的丰富(音乐体制的改变)1.新曲调的大量采用两宋词坛用词调最多的人,存词213首,用调133种,多数是采用新流行的曲调。

两宋所用880多个词调中,有100多调为柳永首创,或首次使用。

2、创作慢词87调125首词至柳永,体制始备。

令、引、近、慢,单调、双调、三迭、四迭等长调短令,日益丰富。

(二)、变“雅”为“俗”:市民情调的表现与俚俗语言的运用(创作方向的改变)1、内容方面的“俗”柳永长期生活在俗的环境:市井具有商品性质,取悦受众2.语言表达的“俗”语言:俚俗语、俗不伤雅、雅不避俗(取悦受众)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取悦受众三、铺叙与白描手法的创造性运用“屯田蹊径”(“柳氏家法”)白描手法四.独特的结构方式1、时间结构方式2、空间结构方式“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柳永的影响:1、社会影响“凡有井水饮进,即能歌柳词”2.文坛影响:(1)“相继有作,慢词遂盛”(2)俗词创作在文人中成风气(3)柳词艺术对后世词家的影响:苏轼、黄庭坚、秦观、周邦彦(4)对金元戏曲、明清小说的重大影响二、北宋中期词及苏轼的贡献苏轼继承柳永的革新成果彻底破除“诗尊词卑”,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开创了辛派词人的先河。

北宋词的发展脉络

北宋词的发展脉络

北宋词的发展脉络
北宋词是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艺术形式之一,该时期的词创作在技巧与创新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发展与成就。

北宋词的发展脉络可以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1.汉唐继承期(960年- 985年):北宋初年,汉唐继承期的词风格仍然保留着古风,注重理辞、婉约和以情感为主题的代表词人有辛弃疾、晏殊等。

2.先秦浪漫主义期(985年-1005年):这一时期的北宋词以浪漫主义为主题,追求个人情感的真挚表达,尤其是关注爱情、离别、怀念等情感。

代表词人有欧阳修、苏轼等。

3.晚唐小品期(1005年-1045年):这一时期的北宋词受晚唐诗歌的影响,注重小品化、清新的风格,注重意境的营造,代表词人有王安石、柳永等。

4.北宋晚期(1045年-1100年):这一时期北宋词取得了重要的创新与突破,同时受到墓志铭体、戏曲、曲文等多重艺术形式的影响。

代表词人有陆游、杨万里等。

总体来说,北宋词的发展脉络展现了从古风到浪漫主义再到小品化和创新的演变过程,表达了人们对爱情、离别、怀念等情感的诗意追求。

北宋词在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对后世词坛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宋词发展的六个阶段

宋词发展的六个阶段

宋词发展的六个阶段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一段辉煌的历史,它以优美的语言、深刻的意境、抒情的情感,被誉为中国诗歌的精品。

宋词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许多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风格,下面将对宋词发展的六个阶段进行介绍。

一、初唐时期:自由发展的时期唐朝是中国诗歌发展的春天,宋词的发展也离不开唐诗的影响。

初唐时期,宋词还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体制,它是自由发展的。

诗人们在自由自在地创作中,创造出了很多优美的词作品。

如李白的《秋风辞》,白居易的《长恨歌》等。

二、北宋初期:碎文化的时期随着五代时期的陶渊明词、李煜词等先驱者奠定了独特的词风格,进入北宋初期,充满碎片化的文化风格盛行。

宋词也不例外,表现在词的创作上,出现了很多节奏快速、情感激烈的作品,如苏轼的《水调歌头》等。

三、北宋中后期:格律词兴起的时期到了北宋中后期,格律词开始兴起,宋词的形式开始规范化。

李清照、辛弃疾等文人,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格律词风格,李清照的《如梦令》,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等都是代表作品。

四、南宋初期:传统词和新乐府并行的时期南宋初期,两种不同风格的词形式并行,即传统词和新乐府。

传统词是指北宋中后期形成的格律词,而新乐府则是指偏向于叙事的、语言简练的词,如周邦彦的《清平乐·村居》等。

五、南宋中后期:以元稹为代表的骈文词的时期到了南宋中后期,以元稹为代表的骈文词开始崭露头角。

骈文词的特点是紧密的韵脚和编排有序的语言结构,如元稹的《钗头凤·世情薄》等。

六、元代:形式和意境的协调时期元代是一个多元文化共存的时期,也是宋词的收官之作。

元代浪漫主义思潮的流行,使得宋词的意境更加丰富和深远。

元曲和唱本的发展,反过来又促成了宋词的进一步成熟。

元代著名词人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和李之仪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等,都是宋词发展的巅峰之作。

总之,宋词发展历经了六个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呈现出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诗的五代之变

诗的五代之变

诗的五代之变摘要:一、诗的五代概述二、五代诗风的演变1.晚唐时期的继承与发展2.北宋时期的变革与成熟3.南宋时期的繁荣与创新三、五代诗歌的代表人物及作品四、五代诗歌对后世的影响正文:诗的五代之变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五代诗歌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时期。

这一时期的诗歌在继承前代基础上,有了明显的演变和发展。

从晚唐、北宋到南宋,诗歌风格历经了从继承到变革,再到成熟与创新的过程。

一、诗的五代概述五代诗歌,指的是从唐朝末年一直到南宋初年这一历史阶段的诗歌创作。

在这个时期,社会政治动荡,文化风尚多变,为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五代诗歌融合了前后期的文化精髓,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二、五代诗风的演变1.晚唐时期的继承与发展晚唐时期,诗歌创作依然保留了唐诗的传统,但在题材和表现手法上有所拓展。

一方面,诗人对唐诗的形式美和意境美进行了传承,另一方面,又开始尝试新的表达方式,为宋词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2.北宋时期的变革与成熟北宋时期,诗歌创作呈现出明显的变革趋势。

诗人致力于突破唐诗的框架,追求真情实感的表达。

在此过程中,诗歌风格逐渐从婉约走向豪放,诗篇内容更加关注社会现实,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

3.南宋时期的繁荣与创新南宋时期,诗歌创作进入繁荣阶段。

诗人们在继承前代成果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创新。

一方面,他们发扬光大了豪放派诗歌,另一方面,也推动了婉约派诗歌的复兴。

同时,南宋诗歌还注重对哲理的思考和表现,使得诗歌内涵更加丰富。

三、五代诗歌的代表人物及作品五代诗歌的代表人物有杜甫、白居易、王之涣等。

他们的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诸如杜甫的《春望》、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等,均成为古今传颂的佳作。

四、五代诗歌对后世的影响五代诗歌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它不仅为宋词、元曲等后世文学形式的发展提供了基础,还对明清时期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宋词发展脉络

宋词发展脉络

宋词发展脉络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篇章之一,它在唐代继承了诗歌的传统,发展出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宋词的发展脉络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初唐、盛唐、中唐、晚唐、五代、北宋和南宋。

一、初唐时期(618年-626年)初唐时期,受到唐代诗歌的影响,宋词还没有形成独特的风格,多数仍然沿袭了唐代诗歌的格律和体制,但已经开始有了一些新的发展。

初唐时期的词,主题多以抒发爱情、离别、思乡等情感为主,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二、盛唐时期(712年-755年)盛唐时期,宋词开始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与唐代诗歌有了明显的区别。

盛唐时期的词,主题更加广泛,不仅有爱情、离别、思乡等情感题材,还有山水田园、宴饮游玩等题材。

词人开始注重写景描写,形成了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风格。

三、中唐时期(826年-860年)中唐时期,宋词进一步发展,成为了当时文学的重要流派之一。

中唐时期的词,主题更加多样化,不仅有爱情、离别、思乡等情感题材,还有政治、社会、历史等题材。

词人开始注重写实描写,形成了以写实主义为主的风格。

四、晚唐时期(874年-907年)晚唐时期,宋词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成为了文学的瑰宝。

晚唐时期的词,主题更加多元化,不仅有爱情、离别、思乡等情感题材,还有宴饮游玩、山水田园等题材。

词人开始注重意境的营造,形成了以意境为主的风格。

五、五代时期(907年-960年)五代时期,由于战乱频繁,文学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宋词仍然有所发展。

五代时期的词,主题多以抒发离愁别绪、壮志难酬等情感为主,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六、北宋时期(960年-1127年)北宋时期,是宋词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宋词达到巅峰的时期。

北宋时期的词,主题更加多样化,不仅有爱情、离别、思乡等情感题材,还有宴饮游玩、山水田园等题材。

词人开始注重意境的营造,形成了以意境为主的风格。

七、南宋时期(1127年-1279年)南宋时期,由于政治的动荡,文学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但宋词仍然有所发展。

词风发展演变

词风发展演变

晚唐五代到北宋末词风的发展演变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论道:四言敝而有楚辞,楚辞敝而有五言,五言敝而有七言,古诗敝而有律绝,律绝敝而有词。

盖文体通行既久,染指遂多,自成习套。

豪杰之士,亦难于其中自出新意,故遁而作他体,以自解脱。

一切文体所以始盛终衰者,皆由于此。

词的产生由此可见一斑。

随着隋唐燕乐以其兼收并蓄、包罗万象的姿态出现后,便多场合、广地域的出现在日常娱乐之中。

自古,有乐必有曲。

教坊机构的设立,教坊妓为代表的歌舞艺人的出现,众多曲调由此诞生。

从依曲谱制词演变为依词谱填词,到敦煌词这种内容到表现上都相当拙朴的词雏形的产生,至此,词便出现在历史文化舞台上,并展示其丝毫不逊色于唐诗的独特魅力和艺术成就。

纵观晚唐五代到北宋末这段历史时期词的发展演绎,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温庭筠、李煜为代表的晚唐词,柳永为先声的宋初词,苏轼为首的盛宋词,秦观等人的宋中期词,李清照为首的南渡词。

伴随着时间的推进,词也走向其巅峰,日臻成熟。

西蜀花间鼻祖与南唐真性词人谈及这一时期的词人,无疑当推有花间鼻祖之称的温庭筠和真情演绎本色的李煜。

先看这花间派鼻祖温庭筠。

自后蜀赵崇祚编成《花间集》十卷,整个词坛都把视野转向裙裾脂粉,花柳风月,充溢着脂香腻粉的味道。

而温庭筠词正列在《花间集》榜首,他把南朝宫体与北里倡风结合起来,成为花间一派的鼻祖。

无疑,他的作品风貌多数表现为浓艳细腻,绵密隐约。

如《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上片前两句整个在描写美人的容貌。

美人的秀眉明暗交错有致,远看像黛绿的蜿蜒有型的小山;美人的鬓发像团云那般,浓密而美丽;面颊肌肤似雪般白皙,极尽笔墨描绘美人之美。

接着,一连串动作描写,懒字,迟字,生动勾勒出美人晚起慵懒之韵味。

下片写美人在镜前贴花打扮,花面与美人娇颜相交辉映。

刚穿上做工精致的罗襦,看着上面刺画的一对鹧鸪,心神不禁为之震,看那鸟儿都是成双成对的,而自己呢,却是一人独守空闺,这番自己是何等的凄凉啊。

诗的五代之变

诗的五代之变

五代时期,诗歌的风格和流派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主要沿着贾岛诗风、白居易诗风和李商隐诗风这三条线索演变。

贾岛是中唐著名诗人,其诗风在晚唐、五代和宋初时期呈现出逐渐衰落的趋势。

这一诗派的作者群体主要是隐逸和方外之士,作品的取径日趋褊狭,远离社会生活,影响范围逐渐缩小。

白居易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重要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题材广泛,风格多样化。

白居易诗风在晚唐、五代的流变轨迹是:中唐极盛,晚唐稍弱,五代渐繁荣,到五代末宋初形成群鸟宗凤凰、百川朝沧海之势,以致到宋初浸淫诗坛各体,从而影响宋初诗歌的走向。

李商隐是晚唐著名诗人,其诗歌题材广泛,艺术表现手法独特,诗风凄美幽约,对后世产生了巨大而久远的影响。

然而在五代时期,李商隐的诗风并没有随着晚唐诗歌的承传而得到发展,反而鲜有合者,知音难觅。

这三种诗风既各有师承,又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相互融合的趋势,共同推动了宋诗向着深奥、广博、典雅、平淡的老成之境发展。

论晚唐五代到北宋末期词风的发展演变

论晚唐五代到北宋末期词风的发展演变

论晚唐五代到北宋末期词风的发展演变论晚唐五代到北宋末期词风的发展演变提起中国文化,古今中外的学者都会倾服于它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中国文化不断发展创新,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再到元曲明清小说,直至现在的网络文学,就如百花齐放一般,各具魅力。

尤其是唐诗、宋词,这是绽放在中国文坛上的两朵奇葩,一个优美绝伦,一个豪迈大气,独具风骚的影响了一代代的文人学者。

因此,对唐诗宋词的研究也成了文人学者的爱好,可知每一种文化现象的出现都有其来源和逐步的发展历程,当然,作为中华文明灿烂的长卷之中最为绚丽的华章之一的宋词也有其漫长的发展历程,下面让我们一起翻开这一页页篇章。

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个分支。

起源于南朝,形成于唐代,盛于宋代。

古代的词都合乐而歌,故唐五代时多称为曲、杂曲或曲子词。

由于句子长短不一,故也称为长短句。

词产生于唐代这与唐代的音乐繁荣分不开。

由于大唐帝国的强盛,四夷臣服,八方来朝,优美典雅的唐乐里自然融入了许多外来的音乐,这就打破了传统的乐府民歌的形式。

为了适应那节奏参差,舒缓明快的新乐调,当时填入的歌词就变得长短不齐了。

而这种见诸文字的歌词,就是被后人称之为“词”的另一种诗歌了。

中国宋词流派明确提出词分婉约、豪放者。

婉约,即婉转含蓄。

词本为合乐而歌,娱宾遣兴,内容不外离愁别绪,闺情绮怨。

五代即已形成以《花间集》和李煜词为代表的香软词风。

北宋词家承其余绪,晏殊、欧阳修、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内容上有所开拓,运笔更精妙,并各具风韵,自成一家。

故明人以婉约派来概括这一类型的词风。

其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

起初内容确实比较狭窄,后来有所突破。

长期以来人们形成了以婉约为正的观念。

婉约词风长期支配词坛,直到南宋,姜夔、吴文英、张炎等大批词家,皆受影响。

首先,婉约派的词更具有可歌性。

词自诞生之日开始就是为了迎合小市民阶级的娱乐,它也就注定了与音乐的不解之缘。

宋词发展的历程范文

宋词发展的历程范文

宋词发展的历程范文
宋词的发展历程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前唐五代阶段、北宋阶段和南宋阶段。

前唐五代阶段(唐晚期至五代):这一阶段是宋词发展的起点。

在这一阶段,五代时期的文人学士开始对唐诗进行变革和创新,形成了“新乐府”和“新曲文”的形式,为宋词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北宋阶段(北宋初至中期):这一阶段是宋词发展的高峰时期。

北宋初期,词的创作仍受到唐诗的影响,形式上多为五言律诗的转换。

到了北宋中期,词开始独立于诗的形式发展,实现了从继承到创新的跨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伤时词”、“闺怨词”等风格。

南宋阶段(南宋中期至晚期):这一阶段是宋词的发展向成熟和完善的阶段。

南宋时期,由于政治的压力和社会动荡,词人们的创作更加注重情感的内敛和表达的深入,形成了“婉约”和“豪放”两大派系。

同时,词的音乐性、韵律和曲调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完善。

总的来说,宋词的发展历程表现出从唐诗的继承到创新的转换,从形式上的变革到内容上的丰富,呈现出多样化的风格和表现力。

宋词的发展与时代背景、社会环境以及文人个体的思想情感密切相关,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艺术现象。

唐宋词的产生、发展、变化过程

唐宋词的产生、发展、变化过程

唐宋词的产生、发展、变化过程词在唐朝最初主要流行于民间,敦煌发现的曲子词中,大量是民间无名氏的作品,这也是词的最初形态。

大约到中唐时期,诗人白居易、刘禹锡等人开始写词,把这一文体引入了文坛。

到晚唐五代时期,文人词有了很大的发展,晚唐词人温庭筠以及以他为代表的“花间派”词人,以李煜、冯延巳为代表的南唐词人的创作,进入宋代,词的创作逐步蔚为大观,产生了大批成就突出的词人,名篇佳作层出不穷,所以词到宋代迎来了创作的高峰。

对于唐宋词的产生、发展和变化过程,下面将从四个方面来作简单阐述:1、从时间为顺序来看以时间为序,词经历了:唐词(民间词、文人词)——五代词(花间词、南唐词)——北宋词(前、中、后期词)——南渡词——南宋词(前、后期词)词最初在唐代主要流行于民间,至于具体在唐代什么时候,现在已无从知晓。

后来敦煌发现的曲子词中,大量是民间无名氏的作品,其中最受人注意的是以词集形态出现的《云谣集》,这是现存最早的曲子词集。

其中有《望江南·莫攀我》、《鹊踏枝·叵耐灵鹊多瞒语》等词。

之后在民间词曲的影响下,出现了一些文人来做这类新体的小词,根据现有的材料可知,正式依曲填词的文人,最早可以追溯到白居易、刘禹锡。

例如白居易的《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到了晚唐以后,这一时期出现了号称“花间鼻祖”的文人词的奠基者——温庭筠。

晚唐以后,来到五代十国时期,这时“花间词派”和“南唐词派”先后崛起,“花间词派”亦称“西蜀词派”,后因赵崇祚汇编成《花间集》而得名,代表人物主要有温庭筠和韦庄。

继“西蜀词派”之后,又出现了“南唐词派”,主要指李璟、李煜父子和冯延巳,在社会大动荡时代,其词作充满着“忧患”的心理面貌。

进入北宋后,词的发展可分为前中后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晏殊、晏几道、欧阳修等承袭“花间”词,为由唐入宋的过渡;第二个阶段,柳永、苏轼在形式与内容上所进行的新的开拓以及秦观、贺铸等人的艺术创造,促进宋词出现多种风格竞相发展的繁荣局面;第三个阶段,周邦彦在艺术创作上的集大成,体现了宋词的深化与成熟。

宋诗发展脉络

宋诗发展脉络

宋诗发展脉络宋诗发展主要分为六个阶段。

宋初诗坛沿袭晚唐五代诗风; 欧阳修时文革新后, 诗风随之改变; 北宋后期宋诗走向成熟; 江西诗派继起, 建立起新的创作范式和审美规范; 南宋四大家把宋诗推向新的辉煌; 宋末诗风蜕变,诗坛总体呈下滑趋势。

一、宋初诗坛, 是唐风笼罩而缺乏创造性的时期。

诗坛上盛行的“白体“、“晚唐体”和“西昆体”, 都是以唐人诗为准则。

宋初五十年左右流行白体诗,它是宋初宫廷唱和之风的产物。

白体诗人效仿白居易的闲适诗,多写流连光景、安享尊荣、乐天知命的闲适生活,风格浅切流畅。

宋初白体诗成就最高是王禹偁,其诗风格简练朴素,不尚华靡,开宋诗平淡诗风,写出了诸如《感流亡》和《对雪吟》等忧国忧民的佳作。

”晚唐体”诗人有两个群体。

一是希昼、保暹、文兆、行肇、简长、惟凤、惠崇、宇昭、怀古等九位僧人, 他们又被称为“九僧诗派”。

二是潘阆、魏野和林逋等隐士, 林逋咏梅的诗《山园小梅》最为著名。

宰相冠准虽然身份特异, 作诗也属同一诗派。

他们擅长五律, 苦心琢句, 但往往有佳句而无完篇, 诗境狭窄, 题材内容不出草木鸟兽虫鱼之外。

北宋初,杨亿、刘筠、钱惟演等诸人以所作唱和之诗编为《西昆酬唱集》。

“西昆体”的魅力主要在于字句华丽, 用事精巧, 对偶工切。

但是由于专门模仿李商隐的艺术外貌而缺乏内在的真挚情感和深沉感慨,所以往往徒有华丽的外表,而缺乏内在的气韵,这样给文坛带来了一股柔弱浮艳的风气。

二、到了仁宗时期, 新一代诗坛主将欧阳修和梅尧臣、苏舜钦崛起之后, 大刀阔斧地对诗风进行改革, 宋诗才开始展露出自己的时代特色。

梅尧臣在内容上主张写实,善于从日常生活琐事中取材,为宋诗开辟了更加贴近日常生活的题材走向。

开了宋诗好新奇,力避陈熟的风气,为宋诗逃脱出唐诗的笼罩找到一条道路。

艺术上提倡一种与西昆体的浮艳晦涩相反的平淡诗风,著名的有《田家》、《陶者》、《田家四时》等。

苏舜钦的《庆州败》和《城南感怀呈永叔》等, 表现民生疾苦,揭露时弊, 现实感都非常强烈; 而且注重表现日常生活中的琐屑小事, 从平凡琐事中发掘诗意。

宋诗发展脉络

宋诗发展脉络

宋诗发展脉络宋诗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它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富的内容而闻名于世。

宋诗的发展脉络可以追溯到唐代,但在宋代达到了巅峰。

下面将详细介绍宋诗的发展脉络。

一、初唐时期(618年-755年)初唐时期是唐代诗歌的黄金时期,也对宋诗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初唐时期的诗歌以骈文和律诗为主,形式规整,内容丰富多样。

代表作家有王勃、杨炯等。

他们的作品以抒发个人情感和咏史抒怀为主题,风格庄重典雅。

二、盛唐时期(755年-847年)盛唐时期是唐代诗歌的鼎盛时期,也是宋诗发展的重要阶段。

盛唐时期的诗歌形式更加多样化,内容更加丰富。

代表作家有杜牧、杜甫、白居易等。

他们的作品以咏史抒怀、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题,风格豪放激昂。

三、晚唐时期(847年-907年)晚唐时期是唐代诗歌的衰落时期,但对宋诗的发展依然有一定影响。

晚唐时期的诗歌形式多样,内容更加多元化。

代表作家有李商隐、李煜等。

他们的作品以咏史抒怀、描写爱情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题,风格婉约细腻。

四、五代十国时期(907年-979年)五代十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的时期,但也是宋诗发展的重要阶段。

五代十国时期的诗歌形式更加多样,内容更加丰富。

代表作家有李煜、李清照等。

他们的作品以抒发个人情感、描写爱情和咏史抒怀为主题,风格细腻婉约。

五、北宋时期(960年-1127年)北宋时期是宋诗发展的鼎盛时期,也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巅峰之作。

北宋时期的诗歌形式更加多样,内容更加丰富。

代表作家有苏轼、黄庭坚、陆游等。

他们的作品以抒发个人情感、描写自然景色和咏史抒怀为主题,风格豪放洒脱。

六、南宋时期(1127年-1279年)南宋时期是宋诗发展的末期,但对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南宋时期的诗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代表作家有杨万里、陆游等。

他们的作品以抒发个人情感、描写自然景色和咏史抒怀为主题,风格清新自然。

总结:宋诗的发展脉络可以追溯到唐代,但在宋代达到了巅峰。

宋诗发展脉络

宋诗发展脉络

宋诗发展脉络宋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份,它在中国文学史上占领着重要的地位。

宋诗的发展脉络可以追溯到唐朝晚期,经过了五代十国时期的变迁和宋朝的兴旺,最终形成为了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本文将从五代十国时期、北宋和南宋时期三个阶段来探讨宋诗的发展脉络。

一、五代十国时期五代十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动荡时期,这个时期的文化环境对宋诗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五代时期的文人墨客们在政治动乱和战争的背景下,对现实社会产生了强烈的反思和思量。

他们追求真实和自然,注重描绘生活的细节和情感的真实表达。

五代时期的诗人们以李煜、杜牧、杜甫等为代表,他们的作品充满了悲凉和忧愁的情感,表达了对时局的不满和对人生的思量。

二、北宋时期北宋时期是宋诗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个时期的文化繁荣和社会稳定为宋诗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北宋时期的诗歌主题多样,既有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也有对人情世故的反思。

北宋时期的诗人们以苏轼、黄庭坚、陆游等为代表,他们的作品风格各异,但都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苏轼的诗作以豪放洒脱、情感真挚而著称,黄庭坚的诗作则以清新婉约、涵蓄深沉而闻名,陆游的诗作则以慷慨激昂、意境深远而著称。

北宋时期的诗歌形式也日益多样化,除了继承唐诗的律诗和绝句之外,还浮现了新的诗体,如宋词和元曲等。

三、南宋时期南宋时期是宋诗发展的后期阶段,这个时期的文化环境和社会背景与北宋时期有所不同,对宋诗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南宋时期的诗人们以陆游、杨万里、辛弃疾等为代表,他们的作品多以抒发对时局的不满和对人生的痛苦为主题。

南宋时期的诗歌风格较为豪放激昂,情感表达更加直接而激烈。

陆游的诗作以慷慨激昂、悲忿辞世而著称,杨万里的诗作则以写实细腻、情感真挚而闻名,辛弃疾的诗作则以慷慨激昂、抒发忧国忧民之情而著称。

总结起来,宋诗的发展脉络可以概括为五代十国时期的反思与思量、北宋时期的繁荣与多样性以及南宋时期的抒发与痛苦。

这三个阶段的发展为宋诗的独特风格和特点奠定了基础,也为后世的文人墨客们提供了珍贵的艺术遗产。

浅析南唐到北宋词的发展

浅析南唐到北宋词的发展

浅析南唐到北宋词的发展词的发展可以通过词作风格与内容深度的变化得出。

晚唐五代的花间词人,奠定了词体的浮艳之风,而南唐文人将浮艳之风变得“雅”“深”,北宋词人变革创新,将词的发展推向另一个高峰。

本文分析南唐到北宋的词作发展,浅谈词是如何从歌舞饮宴到文人案头的。

词作从歌舞饮宴之用到文人案头,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因素。

从“俗”到“雅”的变化,从小令到慢词的发展,都离不开词人的改革与创新。

花间词为婉约派打下基础,敦煌曲子词为豪放派打下基础,南唐词人将侧艳之词变得雅致,宋朝词人注重士风建设,逐渐洗去花间词带来的浮艳之风,柳永、苏轼等人变革词体,在词作之中注入自身经历,阐释人生哲理;词的发展在宋朝推向另一个高潮,将词从歌舞饮宴之用摆上了文人案头,抒发词人自身的情感。

笔者主要分析南唐到宋代的代表词人及其作品,描述词作是如何从歌舞饮宴摆到文人案头的。

晚唐五代时期的词作,写的大多是关于酒席的侧艳之词,缛采轻艳。

南唐词人乃至北宋词人将词从歌舞饮宴放到了文人案头上,除却词人自我意识的觉醒,也离不开晚唐五代词人对题材的开拓和情感的表达。

晚唐五代词人对当时的局面并非毫无所觉,只是多在诗中表达忧思家国的情感,在词中则更多借用才子佳人的模糊意象逃避现实,但仍有少部分词作用于表达词人的个人情感,大多是文人的隐逸态度,对生活的美好期望,对战争的反思和对命运无法掌控的无奈。

这类词的审美追求也逐渐脱离低级趣味和词人的逃避心理,为词从伶人词到士大夫词的发展做了很好的开头,为后世词人解放思想、表达情怀、拓展词作的意象群打下了基础。

一、南唐词的发展南唐特殊的时代背景,使得处于乱世的文人士大夫多了一份忧患意识。

这份忧患意识和对无法挽救社会衰败的无奈感在词作之中逐渐浮现,为后世词作发展做出了贡献。

南唐中主李璟在词作发展的贡献上具有重要意义。

如他的代表作《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晚唐五代到北宋末期词风的发展演变提起中国文化,古今中外的学者都会倾服于它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中国文化不断发展创新,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再到元曲明清小说,直至现在的网络文学,就如百花齐放一般,各具魅力。

尤其是唐诗、宋词,这是绽放在中国文坛上的两朵奇葩,一个优美绝伦,一个豪迈大气,独具风骚的影响了一代代的文人学者。

因此,对唐诗宋词的研究也成了文人学者的爱好,可知每一种文化现象的出现都有其来源和逐步的发展历程,当然,作为中华文明灿烂的长卷之中最为绚丽的华章之一的宋词也有其漫长的发展历程,下面让我们一起翻开这一页页篇章。

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个分支。

起源于南朝,形成于唐代,盛于宋代。

古代的词都合乐而歌,故唐五代时多称为曲、杂曲或曲子词。

由于句子长短不一,故也称为长短句。

词产生于唐代这与唐代的音乐繁荣分不开。

由于大唐帝国的强盛,四夷臣服,八方来朝,优美典雅的唐乐里自然融入了许多外来的音乐,这就打破了传统的乐府民歌的形式。

为了适应那节奏参差,舒缓明快的新乐调,当时填入的歌词就变得长短不齐了。

而这种见诸文字的歌词,就是被后人称之为“词”的另一种诗歌了。

中国宋词流派明确提出词分婉约、豪放者。

婉约,即婉转含蓄。

词本为合乐而歌,娱宾遣兴,内容不外离愁别绪,闺情绮怨。

五代即已形成以《花间集》和李煜词为代表的香软词风。

北宋词家承其余绪,晏殊、欧阳修、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内容上有所开拓,运笔更精妙,并各具风韵,自成一家。

故明人以婉约派来概括这一类型的词风。

其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

起初内容确实比较狭窄,后来有所突破。

长期以来人们形成了以婉约为正的观念。

婉约词风长期支配词坛,直到南宋,姜夔、吴文英、张炎等大批词家,皆受影响。

首先,婉约派的词更具有可歌性。

词自诞生之日开始就是为了迎合小市民阶级的娱乐,它也就注定了与音乐的不解之缘。

例如柳永的《雨霖铃》中写道“杨柳岸,晓风残月”一句充分说明了此词的缠绵悱恻、深沉婉约,“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

这种格调的形成,有赖于意境的营造。

词人善于把传统的情景交融的手法运用到慢词中,把离情别绪的感受,通过具有画面性的境界表现出来,意与境会,构成一种诗意美的境界,绘读者以强烈的艺术感染。

婉约词因音节谐婉,“语工而入律”,情调柔美,容易为人们所接受并且被流传的更广。

正如欧阳炯在《花间集序》中说:“……绮筵公子,绣幌佳人,递叶叶之花笺,文抽丽锦;举纤纤之玉手,拍按香檀。

不无清绝之辞,用助娇娆之态”。

两宋时期,婉约词到了极盛时期,倚歌而和已经成为一种风尚。

柳永的词,“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之。

可见当时传播之广。

直至近代,婉约词依然具有“可歌性”。

其次,婉约派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它的言情。

婉约派以其婉转柔美,以凄婉的感情来打动世人,道尽人间悲欢离合,是是非非,喜怒哀乐。

晏殊的《珠玉词》便是抒情委婉,如明珠美玉,光艳照人。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晏殊《蝶恋花》)这首词写离恨相思之苦,情景交融,细致入微,感人至深。

上片重在写景,寓情于景,一切景语皆情语。

在诗人的眼中,菊花似为愁烟所笼罩,兰花上的露珠似乎是它哭泣时流下的泪珠,这一亦真亦幻幽极凄绝的特写镜头,正是抒情主人公悲凉、迷离而又孤寂的心态的写照。

“双飞”燕之更衬出人之“孤栖”。

词人目送时而绕梁呢喃、时而穿帘追逐的双燕相随而去之际,又该怀着怎样一份孑然独立的怅惘!作者似乎嗔怪“明月不谙离恨苦”,但是月已圆而人未圆,词人对那皓洁的月光羡极生妒、略致微词,有有何不可呢?下片写登楼望远。

“昨夜西风”句,使固有的惨澹、凄迷气氛又增添了几分萧瑟、几分凛冽。

西风方烈,碧树尽凋;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望尽”,既表明其眺望之远,也见出其凝眸之久,从时空两方面拓展了词境。

但“望尽天涯路”,不见天涯人。

既然如此,那就只有寄书寄意了。

“山长水阔知何处”,以无可奈何的怅问作结,给人情也悠悠、恨也悠悠之感。

”作家们把肺腑中的真情,悲愁与欢愉,通过抒情的婉约词,曲折细腻地透露出来,赢得古今无数读者的同情与共鸣。

再次,婉约词也往往抒写感时伤世之情。

词人们把往往把家仇国恨描写成爱情或是咏物,但实际上却别有寄托。

南唐著名词人李煜曾在《虞美人》中写道“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这一句以问起,以答结,以高亢快速的调子,刻绘词人悲恨相续的心理活动。

全词中,“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一脉相承,专说宇宙永恒不变;而“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也一脉相承,专说人生之短暂无常。

如此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将词人心灵上的波涛起伏和忧思难平曲曲传出。

选取典型的景物,创设意境:虚实结合,情景交融。

如春花秋月表达忧愁。

李煜在本词中是以联想展开对往事的回忆,引发现在实实在在的愁苦,前虚后实。

李煜在本词中的高明的地方是不直接抒发情感,而是把自己的情感巧妙的隐含在一些组合意象中,即使是十分悲愤凄楚的情绪也曲折含蓄地表达,但是正是这种写法,反而使人更加感受到他的深深哀痛。

春花秋月、往事、小楼、东风、故国、明月、雕栏玉砌、朱颜、一江春水。

作者运用了这么多意象,创设了生动形象的一幅幅画境:春花秋月图、小楼东风图、故国月明图等。

而实质仍是表达物是人非。

婉约词是按照美的法则来反映生活的。

作家们用精炼的语言、真挚的感情、美丽动人的艺术形象,反映具有一定典型意义的社会生活,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华彩纷呈,百卉竞妍,千姿百态,丰富多彩,为我国人民所喜爱,世代传诵,历久不衰。

直到今天,婉约派仍在陶冶着人们的情操,给人们带来很高的艺术享受。

豪放派则是与其风格截然不同的另一诗歌流派。

豪放派与婉约派相比,从内容到形式、题材到风格都大不同,它突破了词柔婉的风格,为词坛开辟了一个崭新天地。

豪放派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然而有时失之平直,甚至涉于狂怪叫嚣。

它不仅描写花间、月下、男欢、女爱。

而且更喜摄取军情国事那样的重大题材入词,使词能象诗文一样地反映生活,将词人的报国雄心、壮志情怀充分地表达在作品中,读来铿锵有力,令人慷慨激昂。

它境界宏大,气势恢弘、不拘格律、汪洋恣意、崇尚直率,而不以词句含蓄婉曲为能事。

北宋中期,最主要的词人是苏轼。

宋词至柳永而一变,至苏轼而再变。

苏轼以诗为词,“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打破了词体的题材内容的局限,拓新了词的意境;冲决了词为艳科的藩篱,在婉约词家之外另立豪放一派;提高了词的品位,使词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音律的束缚,成为独立的新诗体。

苏轼全面改革词坛传统风尚,给词史的发展直指“向上一路”,南宋的爱国词派与辛派词人为其嗣响。

例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

用“大江东去”四字来雄视千古,自古以来,无人超越。

它极简洁、质朴却有气象宏大,声势极豪壮,并且富含哲理,把读者带到千古兴亡的历史氛围之中,抒发了诗人对往昔英雄人物的无限怀念,这是其他诗人所无法比拟的。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起笔颇有气势,从长江着笔,巨大的空间;千古风流人物,广阔的历史时空,无数的英雄豪杰;将此二者联系起来,组成一个极为辽阔悠久的时空背景;浪淘尽,历史长河的冲刷。

是悲哀,也是一种通脱,通古今而观之的气度。

这首怀古词兼有感奋和感伤两重色彩,但篇末的感伤色彩掩盖不了全词的豪迈气派。

虽然结尾流露了消极情绪,但从全词看,气魄宏伟,视野阔大,对壮丽河山的赞美,和对历史英雄人物的歌颂及怀念,构成了豪放的基调。

词中写江山形胜和英雄伟业,在苏轼之前从未成功地出现过。

因此这首《念奴娇》历来被看作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

不但词的气象境界凌厉无前,而且大声铿锵。

虽然当时婉约派被尊为词坛正宗,豪放派名不见经传,学曹柳者十之八九,学苏词者十之一二,但婉约派笔耕不辍的成果却不及东坡一人所记实景实事之多。

自此,豪放派已初步与婉约派分庭抗礼。

北宋黄庭坚、晁补之、贺铸等人都有这类风格的作品。

黄庭坚是苏门学士,苏轼革新词风对他的影响极大。

他继承了苏轼的“以诗为词”,并沿着苏轼开拓的方向发展。

他也把词视为抒情言志的文学载体,认为词与诗同样是表达“意中事”的言志文学,所以他十分赞赏“语意高妙”,“无一点尘俗气”的苏轼词。

黄庭坚就经常在词中凸显他刚直倔强的个性与旷达脱俗的人格境界,和前类诗歌截然相反,这些词基本上皆为雅词,多作于其贬谪期间。

如黔州所作的《定风波》中,“莫笑老翁犹气岸,君看,几人黄菊上华颠”三句很有点苏东坡“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的味道,但自有独特的意境,这里看到和听到了词人神采飞扬的傲岸风姿和洒脱不羁的豪言壮语。

“君看”二字加得极有神韵,它把词人此时谈笑风生的神采真切活现地表现了出来,而“几人黄菊上华颠”一语则更把词人头簪黄菊、皓首红颜、临风吟咏的洒脱神态和自得情怀尽现无遗。

“戏马台南追两谢”三句用了宋武帝于重阳节在徐州彭城县戏马台(引宾客赋诗的典故,表明作者自己文才可追踪两谢,而武功犹能骑驱射逐,如此风流倜傥,直可与古人比肩。

“风流犹拍古人肩”一语极为形象,既有对古人相亲相近之情,也有与古人比肩追超之意。

词人于颠沛流离之中能发此豪迈慷慨之言,真不愧其师苏轼“超轶绝尘,独立万物之表”的称道也。

时间的车轮不停地腾转,南渡之后,国命危急,加上靖康之变的引发,豪放词派获得迅猛发展,集为大成,陈与义、叶梦得、朱敦儒、张孝祥、张元干、陈亮、刘过等人承流接响,蔚然成风,辛弃疾更成为创作豪放词的一代巨擘和领袖。

豪放词派不但"屹然别立一宗",震烁宋代词坛,而且广泛地沾溉词林后学,从宋、金直到清代,历来都有标举豪放旗帜,大力学习苏、辛的词人。

婉约和豪放是诗词创作中的两种风格。

因人而异、因所处的环境而异,并无绝对的界限。

雄壮声中有深沉细腻的家国情怀,柔腕的曲调中透着无比坚韧。

“衣带渐宽宽终不悔”,这样的坚决是温婉的话语中带着的怎样的韧。

“故国应笑我,早生华发,一樽还酹江月。

”这是一种怎样雄壮声中深沉细腻的感怀。

诗词的阴柔之美与阳刚之美是美的两种典范。

就如太阳和月亮。

不管是崇高的美、悲壮的美还是典雅的美,优秀的诗词都着实应是发自肺腑的心声。

不能因为婉约词多写儿女私情,就认定它只合娱乐之作。

因为豪放词多写理想抱负就认定它就是词的上品。

另外,有些词并不一定气吞山河,不一定要反映大的主题,同样具有艺术生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