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中药制剂的卫生学检查
中药制剂检验技术
3.附录:主要由制剂通则、通用检测方法、通用 试剂和指导原则等四部分组成。前三部分具有法 定约束力。指导原则为现行药典新增内容,包括 “中药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和“中 药注射剂安全性检查法应用指导原则”,虽不作 为法定要求,但对执行药典考察药品质量规范质 量要求和统一药品标准将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中国药典
国家药品标准
三、药品标准的性质
药品标准由国家药典委员会制定和修定,国 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药品管理法》规 定,药品必须符合上述两种药品标准,故药品标 准为法定的、强制性的国家技术标准。 【注】以前的各省市自治区药品标准(即所谓地方 标准)自2004年1月1日起作废(中药材和饮片除 外)。
细胞。
(2) 取本品粉末2g,置具塞试管中,加乙醚10ml,振摇10分钟, 分取上清液2ml置具塞试管中,加高锰酸钾试液2 滴,振摇1 分 钟,红色即消失。
(3) 取本品0.1g,研碎,加甲醇5ml,置水浴上加热回流15分钟, 滤过,滤液补加甲醇使成5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黄柏对照 药材0.1g,同法制对照药材溶液。再取盐酸小檗碱对照液。照薄层色 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1ul,分别点于同 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苯-醋酸乙酯-甲醇-异丙醇-浓氨试 液(12:6:3:3:1)为展开剂,置氨蒸气预饱和的展开缸内,展开, 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 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 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黄色荧光斑点;在与 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黄色荧光斑点。
药检工作者应很好地研读药典,只有正确理解有 关规定,熟练掌握各种检验技术,才能做好药检 工作。
63年版药典牛黄清心丸标准
二妙丸
Ermiao Wan
中药制剂检测技术中药制剂的常规检查技术
测定法:取无水乙醇、对照溶液及供试品溶液各1~5μl注 入气相色谱仪,计算,即得。
3.计算
相对密度(d 20)=
20
比重瓶和供试品总重 -比重瓶重量 比重瓶和水总量 -比重瓶重量
四、比重瓶法(3)
稀释法,此法适用于煎膏剂。
1.仪器与试剂 比重瓶、分析天平、温度计等。
2. 操作方法 (1)除另有规定外,取供试品适量,精密称定(m1),加水 约2倍,精密称定(m2),混匀,作为供试品溶液。 (2)照上述方法一或方法二测定。
三、烧杯法
仅适用于泡腾片。
1. 仪器及试剂 250ml烧杯6个、温度计(分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水等。
2. 操作方法 取药片6片,分别置6个250ml烧杯(烧杯内各盛有200ml水,
水温为15~25℃)中,有许多气泡放出,当片剂或碎片周围的 气体停止逸出时,片剂应崩解、溶解或分散在水中,无聚集的 颗粒剩留,除另有规定外,各片均应在5分钟内崩解。如有1片 不能完全崩解,应另取6片复试,均应符合规定。
水分含量(%)=(m1-.m2)/ms×100% ml 为测试前供试品和称量瓶重量,g m2 为干燥后供试品和称量瓶重量,g ms 为供试品重量,g
6. 结果判断
将计算结果与药品标准的含水量限度比较,若低于或等于限 度则符合规定,若高于限度则不符合规定。
7.应用实例 板蓝根颗粒(无糖型)的水分测定 本品为不含挥发性成分的制剂,故选用第一法(烘干法)测定
中药制剂分析基础知识—中药制剂的检验
2.提取 溶剂提取法
提取溶剂 水
溶出成分 水溶性成分
提取成分 生物碱盐、有机酸盐、苷类等
甲醇、乙醇、丙酮等 大多数脂溶性成分
皂苷类
乙醚、三氯甲烷、石 油醚等
脂溶性成分
游离态生物碱、黄酮、蒽醌、香豆 素、甾类、萜类等
2.提取 溶剂提取法 (1)冷浸法
方法描述:称取一定量样品置于具塞锥形瓶内,加 入一定容积的提取溶剂,密塞,混匀,室温放置, 浸泡提取
优点:操作简便,适合提取对热不稳定的被检成分
缺点:耗时较长、消耗溶剂多、提取效率较低
2.提取 溶剂提取法 (2)回流提取法
方法描述:将样品置圆底烧瓶中,加入适宜单一溶剂或混 合溶剂,连接回流冷凝管,用水浴锅或电热套加热回流
优点:提取效率比冷浸法高,可缩短提取时间 缺点:提取杂质较多,对热不稳定成分或挥发性成分不适用
2.提取 溶剂提取法 (3)连续回流提取法
方法描述:将样品置索氏提取器中,加入遇热可挥发的有机溶剂, 进行连续回流提取,提取完毕,取下虹吸回流管,无需滤过,就 可回收溶剂
优点:提取效率高,所需溶剂少,提取杂质少,操作简便
缺点:受热易分解成分不宜使用
2.提取 溶剂提取法 (4)超声波提取法
方法描述:将样品置具塞锥形瓶中,加入一定量溶剂后, 置超声波振荡器中进行提取,提取时间一般在30分钟左右
样品预处理是中药制剂检验的重要程序, 通过消除干扰因素,完整保留被测成份, 并使被测成份浓缩,获得可靠的分析结果
在掌握方法的理论知识的同时,通过实践 不断强化方法的操作,以达到熟练的程度
样品预处理技术的定义、意义、一般步骤和主要方法
提取技术分为溶剂提取法、水蒸气蒸馏法和升华法,其中溶剂提取 法又分为冷浸法、回流提取法、连续回流提取法和超声波提取法
中药制剂控制菌检查控制菌检查(中药制剂检验课件)
2
(二)培养基适用性
控制菌检查用的成品培养基、 由脱水培养基或按处方配 制的培养 基均应进行培养基的适用性检查。 控制菌检査用培养基的适用性检查 项目包括促生长能力、抑制能力及 指示特性的检查。
一、基础知识
中药制剂控制菌检查
3
4
4
(三)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
阳性对照试验:阳性对照试验的对 照菌的加量应不大于l00cfu。阳性对照 试验应检出相应的控制菌。
枸橼酸盐 利用试验 (C)
中药制剂控制菌检查
二、必备知识-大肠埃希菌检查
(四) 结果判断
大肠埃希菌 I M Vp C 试验
若MUG阳性 靛基质阴性 IMViC试验为-+―― 革兰氏阴性短杆菌
若MUG阴性 靛基质阳性 IMViC试验为++―― 革兰氏阴性短杆菌
检查结果判断
判检出 大肠埃希菌
其余情况, 判未检出 大肠埃希菌
EMB/
疑似
MacC
菌落
18~24h
无菌或 无疑似菌落
报告未检出
营养琼脂斜面
纯培养 18~24h
生 化 试
靛基质试验 甲基红试验
I M
验 乙酰甲基甲醇生成试验
VP
枸盐酸盐利用试验
C
中药制剂控制菌检查 二、必备知识-大肠埃希菌检查
(四) 结果判断
靛基质试验 M-甲基红实验
(I)
(M)
乙酰甲基甲 醇试验 (VP)
二、必备知识-大肠埃希菌检查
中药制剂控制菌检查
步 1、供试液制备 取两支供试品,无
骤 菌操作加入空三角 瓶中,混合均匀, 取10ml灭菌吸管取 10ml药品放入装有 90ml稀释液的三角
瓶中,混匀,制备 成1:10的供试液。
中药制剂的卫生学检查
• 传统上就叫“个”。但是,我们知道,一个菌落 并不一定是一个细菌所生成,也可能是由一簇细菌 (一个细菌团)所生成,这时候再叫“个”就不太准 确啦,准确的叫法就是“菌落形成单位”,英文缩写 “CFU”。就像“公斤”和“千克”,只是叫法不同, 数量上没有变化。
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
染菌限度检验原则
• 具抑菌活性的供试品:
• ①培养基稀释法 取规定量的供试液, 至较大量的培养基中,使单位体积内的供 试品含量减少,至不含抑菌作用。测定细 菌、霉菌及酵母菌的菌数时,取同稀释级 的供试液2ml,每1ml 供试液可等量分注 多个平皿,倾注琼脂培养基,混匀,凝固 ,培养,计数。每1ml 供试液所注的平皿 中生长的菌数之和即为1ml的菌落数,计 算每1ml 供试液的平均菌落数,按平皿法 计数规则报告菌数;控制菌检查时,可加 大增菌培养基的用量。
• 常用的培养基的制备程序:配料、溶化、调 整pH值、滤过、分装、灭菌、检定、保存等 步骤。
• 细菌的接种方法:平板曲线划线法、斜面接 种法、倾注平板法、穿刺接种法
• 细菌的培养方法:一般培养法、二氧化碳培 养法、厌氧培养法
第四章中药制剂的卫生学检查
◎ 概述
二、真菌
真菌
• 真菌的菌落分类:
酵母型菌落 酵母样菌落 丝状菌落
• 适宜的温度 • 必要的气体环境。
细菌的繁殖方式与速度
• 繁殖方式:二分裂法 • 繁殖分为四个时期:迟缓期、对数生长期
、稳定期、衰退期
细菌的代谢产物
• 毒素:细菌能产生对机体有害的毒素。内毒 素由G-菌产生,外毒素多由G +菌产生,但 少数G-菌也能产生外毒素。
• 侵袭性酶:某些细菌能产生侵袭性酶,损伤 机体组织,如金葡球菌产生的血浆凝固酶等 。
中药制剂的检查
第二法
取供试品一定量,缓缓炽灼至完全炭化,放冷,加硫 酸0.5~1.0ml,使洽湿润,用低温加热至硫酸除尽 后,加硝酸0.5ml,蒸干,至氧化氮蒸气除尽后,放 冷,在500℃~600℃炽灼至完全灰化,放冷,加盐 酸2ml,置水浴上蒸干后加水15ml,滴加氨试液至对 酚酞指示液显中性,再加醋酸盐缓冲液2ml,微热溶 解后,移置纳氏比色管中,加水稀释成25ml;另取配 制供试品溶液的试剂,置瓷皿中蒸干后,加醋酸盐缓 冲液2ml与水15ml,微热溶解后,移置纳氏比色管中, 加标准铅溶液一定量,再用水稀释成25ml;照第一法 检查,即得。
一般杂质检查方法
重金属检查法 重金属是指在实验条件下能与硫代乙酰胺或硫
化钠作用显色的金属杂质。包括Ag+、Cu2+、 Pb2+等十几种金属离子,由于在药品生产中遇 到铅的机会较多,而且铅易积蓄中毒,故检查 时以铅为代表。
基本原理
在弱酸性条件下,硫代乙酰胺发生水解,产生硫化氢, 可与重金属离子生成有色硫化物的均匀混悬液。
特殊杂质:指在制剂的生产和贮存过程中,根据其来源、 生产工艺及药品的性质引入的杂质。
杂质来源
由中药材的原料中带入。 在生产制备过程中带入。 贮存过程中受外界条件的影响而使中药制
剂的理化性质改变而产生。
杂质的限量检查
杂质限量是指药物中所含杂质的最大允许量, 通常用百分之几或百万分之几来表示。
反应式:
pH 3.5
CH 3CSNH 2 H 2O CH 3CONH 2 H 2 S
Pb 2 H 2 S PbS 2H
在碱性条件下,硫化钠与重金属离子作用生成不溶性 硫化物。
检查方法
可分为四种检查方法 第一法适用于供试品不经有机破坏,在酸性溶液中
中药制剂分析 卫生学检查PPT学习教案
⑤液体接种法:以接种环挑取菌落,在试管内壁与液面交界处轻轻研磨,使细菌混匀在液体 培养基中。
第9页/共57页
一、细菌
(4)细菌的培养方法:细菌的培养方法有以下三种:①一般培养法:又称需氧培养法,在 30℃~37℃温箱中培养普通需氧或兼性厌氧菌。②二氧化碳培养法:将某些在有二氧化碳环 境下才能生长的细菌(如脑膜炎球菌),放在二氧化碳环境中进行培养的方法。③厌氧培养法: 厌氧菌由于对氧敏感,在其分离及鉴定过程中均需在无氧的环境下培养,否则就不能生长甚 至死亡。
第5页/共57页
一、细菌
(2)分解代谢产物:各种细菌具有不同的酶,对物质的分解利用能力和代谢产 物有所不同。利用这些生化特性来鉴别细菌,统称为细菌的生化反应。
①糖代谢产物:糖的分解产物主要是酸类(甲酸、醋酸和乳酸)、醇类(乙醇、 丁醇、乙酰甲基甲醇等)、酮类和气体(二氧化碳、氢气)等。例如大肠杆菌能 分解乳糖和葡萄糖,产酸并产气;而伤寒杆菌则不能分解乳糖,分解葡萄糖 只产酸不产气,据此可用于细菌的鉴别。
第7页/共57页
一、细菌
④鉴别培养基:在培养基中加入某些特定成分(如糖、醇类的指示剂等),用于 观察细菌的各种生化反应。
⑤厌氧培养基:专性厌氧菌须在无氧条件下才生长,因此需制备与氧隔绝或 在细菌生长时达到无氧环境的培养基,如疱肉培养基。
(2)常用培养基的制备程序:制备一般培养基的主要程序可分为配料、溶化、 调整pH值、澄清过滤、分装、灭菌、检定、保存等步骤。
普通肉汤培养基、普通琼脂培养基。 ②营养培养基:在基础培养基中加入葡萄糖、血液、血清和某些生长因子等,
[医学]中药制剂的检查
藏过程中容易引入的杂质
检查方法收载在Ch.P.“附录”
例
重金属、砷盐、铁盐、硫酸盐、水
分、灰分等
2. 特殊杂质 检查方法收载于Ch.P.“正文” 某种或某类药物中单独存在的杂质
例
阿胶
大黄 制川乌
水不溶物
土大黄苷 酯型生物碱
桑寄生
寄生于夹竹桃 寄生于马桑 桑寄生
Ch.P.(2010)
检查“强心苷” 检查“印度防己毒素”
第三章
中药制剂的检查
药典规定中药制剂的检查项目 附录
1. “制剂通则”项下的检查内容
Ch.P.(2010)26种剂型项下规定
2. “杂质检查法”项下的检查内容
Ch.P.(2010)附录IX A
3. 一般杂质和特殊杂质
药典规定中药制剂的检查项目 附录
2. “杂质检查法”项下的检查内容
Ch.P.(2010)附录IX A
使对照液与供试液同色或消除供试液的颜色 * 用稀焦糖溶液调节对照液颜色 * 用标准比色液或指示液调节对照液 * 如在甲管中滴加稀焦糖溶液或其他无干 扰的有色溶液,仍不能使颜色一致,应取 样按第二法检查。
Ch.P.(2010)附录IX E
(2)供试品如含高铁盐影响重金属检查时, 可在甲、乙、丙三管中分别加入相同量的 维生素C 0.5~1.0g ,再照上述方法检查。
第一法(古蔡氏法)
第二法(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 法)—— Ag-DDC法
(一)第一法(古蔡氏法)
1. 原理
3 Zn HClH2 药品∶AsO 3 AsH 3
砷斑
砷斑
3 Zn HClH 2 对照 ∶AsO 3 AsH 3
2. 操作
新版中药制剂的检查
棕褐色 2、对含锑药品中砷盐检验不能用古蔡氏法,需用白田道夫法.
锑盐 [H]SbH 3 HgBr2 灰色锑斑(干扰)
新版中药制剂的检查
药品分第析25页学科
§2 普通杂质检验
二、砷盐检验法
(四)奇列氏法(次磷酸法) 1、原理: 在盐酸酸性溶液中, 次磷酸还原砷盐为棕色游离砷,与标 准砷溶液同法处理后比较颜色. NaH2PO2+HCl→H3PO2+NaCl 3H3PO2+H3AsO3→3H3PO3+2AS↓ 2. 特点 不受S2-,SO32-,Sb干扰 灵敏度较古蔡氏法低
新版中药制剂的检查
药品分第析5页学科
§1 中药制剂杂质检验
3)计算方法
杂质限量(
L)
标准溶液的体积( V) 标准溶液的浓度( 样品量( S)
C)
100
%
L V C 100 % S
新版中药制剂的检查
药品分第析6页学科
§1 中药制剂杂质检验
例1:注射用双黄连(冻干)中砷盐限量检验 取本品0.4g,加2%硝酸镁乙醇溶液3ml,点燃,燃尽后,先用 小火炽灼使炭化,再在500~600℃炽灼使完全灰化,放冷,加 盐酸5ml与水21ml使溶解,依法检验(中国药典版附录Ⅸ F) 假如标准砷溶液(1µgAs/ml)取用量为2ml,计算杂质限量。
HgBr2 试纸
醋酸铅棉 60mg
(装管高度68cm)
新版中药制剂的检查
药品分第析22页学科
§2 普通杂质检验
二、砷盐检验法
(一)古蔡氏法Gutzeit
4、讨论
1) Zn粒 2)溴化汞试纸选择
3)适宜PH值及反应温度和时间
4) 干扰物排除
a、供试品是硫化物,亚硫酸盐,硫代硫酸盐
中药制剂的检查包括的主要内容
中药制剂的检查包括的主要内容
《中药制剂的检查那点事儿》
一说起中药制剂的检查呀,这可真是一门大学问呢!那都包括啥主要内容呢?听我慢慢给你唠。
咱就说有一次我去中药房看人家检查中药制剂,那可真是严格得很呢!首先啊,得看看这制剂的外观,就跟咱挑苹果似的,得看看有没有破的、烂的,这中药制剂也得看有没有颜色不对的、形状奇奇怪怪的。
工作人员拿着小镊子,把每个制剂都翻来覆去地看,那仔细劲儿,就像是在找啥宝贝似的。
然后呢,还得检查纯度啊。
就跟咱筛沙子似的,不能有杂质呀。
他们会用各种仪器和方法来检测,确保里面没有那些不该有的东西。
我就瞅着他们一会儿把制剂放到这个仪器里,一会儿又拿到那个仪器下,忙得不亦乐乎。
还有啊,含量测定也特重要。
这就好像是给一份菜称重,得知道里面有多少有效的成分。
他们得精确测量,多一点少一点都不行,不然效果可就大打折扣啦。
再说说卫生标准这一块,这可关乎咱的健康呢!就好像咱去饭店吃饭,得保证厨房干净卫生吧,中药制剂也一样,不能有细菌呀、霉菌呀啥的。
工作人员会用专门的方法来检测,确保咱用到的药都是干干净净、健健康康的。
总的来说呢,中药制剂的检查就像是给它们做了一次全面的体检,从里到外、从上到下,都得检查个遍。
只有这样,我们用起来才能放心呀。
这检查工作可不简单,但正是因为有这些严谨认真的人在把关,我们才能用到安全有效的中药制剂。
所以呀,大家可别小瞧了这中药制剂的检查哟,它可是背后默默守护我们健康的重要一环呢!。
中药制剂的卫生标准
中药制剂的卫生标准
中药制剂的卫生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微生物限度:对于口服给药的固体制剂,如果是不含生药原粉的制剂,每克含有的细菌数不得超过1000个,霉菌数不得超过100个。
如果是含生药原粉的制剂,片剂每克细菌数不得超过10000个,霉菌数不得超过500个;丸剂每克含有的细菌数不得超过50000个,霉菌数不得超过500个;散剂
每克含菌数不得超过100000个,霉菌数不得超过500个。
对于液体制剂,每毫升含有的细菌数不得超过100个,霉菌和酵母菌数不得超过100个。
2. 致病菌与活螨:口服药品每克或每毫升不得检出大肠杆菌,含动物药及脏器的药品同时不得检出沙门菌。
不得检出活螨。
外用药品每克或每毫升不得检出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阴道、创伤、溃疡用制剂不得检出破伤风杆菌。
3. 外源性有害物质:应确保中药制剂中不含有有毒有害的物质,如重金属、农药残留、染料残留等。
4. 杂质:中药制剂中应无杂质,特别是对于口服给药的药品,应确保其纯度。
5. 稳定性:中药制剂应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以确保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不会发生变质或降低药效。
总的来说,中药制剂的卫生标准旨在确保药品的安全、有效和质量可控,以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和有效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微生物限度检验原则
(一)环境 1.洁净度1万级以下局部100级的单向流空气区域内进行 ; 2.检验过程严格无菌操作; 3.严防第二次污染。
课堂互动 中国药品生产洁净级别有哪些?其标准要求是什么?
(二)供试品抽样、保存及检验量 按批号随机抽样,抽样量为检验用量的3倍。每批抽样应至 少含有2个以上最小包装单位。 检验量系指每次检验所需的供试品量(g、ml或cm2)。 固体和半固体制剂的检验量为10g;液体制剂10ml; 膜剂为100cm2 (不得少于4片)。
贴膏剂供试品
其制备方法按药典规定操作。
4.具抑菌活性供试品:采用培养基稀释法、离心沉淀集菌法、 薄膜过滤法、中和法等消除其抑菌活性。 注意:供试液制备若需加温时,应均匀加热,温度不超过 45℃,时间不得超过30分钟。 (四)检验条件 培养温度:细菌及控制菌培养温度为30~35℃,霉菌、酵母 菌培养温度为23~28℃。 阴性对照:以确定无菌技术的可靠性 阳性对照:检查供试品对控制菌生长有无干扰,培养条件是 否适宜
菌液保存 制备好的菌液以当天使用为宜。若在室温下放置,应在2小 时内使用;若保存在 2~8℃,可在24小时内使用。黑曲霉 孢子悬液可保存在2~8℃,在验证过的贮存期内使用。
3.适用性检查
取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各50~100cfu, 分别注入无菌平皿中,立即倾注营养琼脂培养基,每株试验菌 平行制备2个平皿,混匀,凝固,置30~35℃培养48小时,计数; 取白色念珠菌、黑曲霉各50~100cfu,分别注入无菌平皿中,立 即倾注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每株试验菌平行制备2个平皿,混 匀,凝固,置23~28℃培养72小时,计数; 取白色念珠菌50~100cfu,分别注入无菌平皿中,立即倾注酵母 浸出粉胨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平行制备2个平皿,混匀,凝固, 置23~28℃培养72小时,计数。 用相应的对照培养基替代被检培养基进行上述试验。
(一)计数培养基的适用性检查
1.菌种(5种) 传代次数不得超过5代(从菌种保存中心获得的冷冻 干燥菌种为第0代) 大肠埃希菌(Escherchia coli)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 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
贵重药品、微量包装药品的检验量可酌减。要求检查沙门菌 的供试品,其检验量应增加20g或20ml
(三)供试液制备
采用规定的适宜方法制备 1.液体供试品: 供试品10ml+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 定容至100ml 混匀 1:10供试液 油剂可加入适量无菌聚山梨酯80使供试品分散均匀; 水溶性液体制剂可用混合的供试品原液作为供试液。
2.固体供试品: 供试品10g+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 定容至100ml 混匀 匀浆仪或其他适宜方法 1: 温,使供试品分散均匀。
3.需用特殊方法制备的供试品
非水溶性供试品 膜剂供试品 肠溶或结肠溶制剂供试品 气雾剂、喷雾剂供试品
2.验证方法 (1)试验组:1ml最低稀释级供试液+50~100cfu试验菌 (2)菌液组:测定所加的试验菌数
(3)供试品对照组:规定量的供试液
(4)稀释剂对照组:稀释液+试验菌(加入了入乳化剂、分 散剂及中和剂等除稀释液外的试剂或需薄膜过滤处理时)
3.结果判断 在3次独立的平行试验中,稀释剂对照组的菌数回收率应 均不低于70%。 若试验组的菌数回收率均不低于70%,则计数方法可靠; 若任一次试验中试验组的菌数回收率低于70%,则应消除 供试品的抑菌活性,并重新进行方法验证
4.结果判断 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可判定培养基的适用性检查符合规 定:
①
②菌落形态大小应与对照培养基上的菌落一致。
(二)计数方法的验证 1.菌种与菌液的制备 2. 验证方法 同培养基的适用性检查。
验证试验至少应进行3次独立的平行试验,并分别计算 各试验菌每次试验的回收率;
可与供试品的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同时进行。
《中国药典》规定:
1.各种非规定灭菌制剂应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法; 2.无菌制剂应依法进行无菌检查; 3.静脉滴注用注射剂应进行无菌、热原及细菌内毒 素检查
一、基本知识
(一)基本概念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系检查非规定灭菌制剂及其原料、 辅料受微生物污染程度的方法。 非规定灭菌制剂主要指口服制剂、一般外用制剂。 (二)检查项目 1.染菌量(细菌数、霉菌数及酵母菌数) 2.控制菌检查 (包括大肠埃希菌、大肠菌群、沙门 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梭菌以及白色念 珠菌等)
上述培养基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制成每1ml含菌数为 50~100cfu(“Colony forming units”的缩写,菌落形成单 位,代表含有的菌落数)的菌悬液。
2.菌液制备 接种黑曲霉的新鲜培养物至改良马丁琼脂斜面培养基中, 培养5~7天,加入3~5ml含0.05%聚山梨酯80的0.9%无菌 氯化钠溶液,将孢子洗脱。然后吸出孢子悬液至无菌试管 中,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制成每1ml含孢子数50~ 100cfu的孢子悬液。
(一)计数培养基的适用性检查 大肠埃希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枯草芽孢杆菌 营养琼脂培养基
白色念珠菌
黑曲霉 白色念珠菌
玫瑰红营养琼脂
酵母浸出粉葡萄糖琼脂
2. 菌液制备
接种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枯草芽孢杆菌的新 鲜培养物至营养肉汤或营养琼脂培养基中,培养18~24 小时; 接种白色念珠菌的新鲜培养物至改良马丁培养基或改良 马丁琼脂培养基中,培养24~48小时。
三、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
(一)计数培养基的适用性检查
(二)计数方法的验证
(三)检查方法 (四)注意事项
(一)计数培养基的适用性检查
基本知识 计数用培养基:营养琼脂、玫瑰红营养琼脂和酵母浸出 粉葡萄糖琼脂 对照培养基:系指培养基处方特别制备、质量优良的培 养基,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鉴定所研制及分发。 检查方法:通过检验用培养基与对照培养基的比较,以 阳性菌的生长状态或特征来评价检验用培养基是否符合 检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