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制剂检测技术第五章含量测定
中药制剂检验技术

3.附录:主要由制剂通则、通用检测方法、通用 试剂和指导原则等四部分组成。前三部分具有法 定约束力。指导原则为现行药典新增内容,包括 “中药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和“中 药注射剂安全性检查法应用指导原则”,虽不作 为法定要求,但对执行药典考察药品质量规范质 量要求和统一药品标准将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中国药典
国家药品标准
三、药品标准的性质
药品标准由国家药典委员会制定和修定,国 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药品管理法》规 定,药品必须符合上述两种药品标准,故药品标 准为法定的、强制性的国家技术标准。 【注】以前的各省市自治区药品标准(即所谓地方 标准)自2004年1月1日起作废(中药材和饮片除 外)。
细胞。
(2) 取本品粉末2g,置具塞试管中,加乙醚10ml,振摇10分钟, 分取上清液2ml置具塞试管中,加高锰酸钾试液2 滴,振摇1 分 钟,红色即消失。
(3) 取本品0.1g,研碎,加甲醇5ml,置水浴上加热回流15分钟, 滤过,滤液补加甲醇使成5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黄柏对照 药材0.1g,同法制对照药材溶液。再取盐酸小檗碱对照液。照薄层色 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1ul,分别点于同 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苯-醋酸乙酯-甲醇-异丙醇-浓氨试 液(12:6:3:3:1)为展开剂,置氨蒸气预饱和的展开缸内,展开, 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 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 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黄色荧光斑点;在与 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黄色荧光斑点。
药检工作者应很好地研读药典,只有正确理解有 关规定,熟练掌握各种检验技术,才能做好药检 工作。
63年版药典牛黄清心丸标准
二妙丸
Ermiao Wan
第五章、中药制剂含量测定

六、高效液相色谱法
分离效能高、分析速度快及应用范围广
适用于测定
-挥发性低、热稳定性差、分子量大的高分子化合物及 离子型化合物,如蛋白质、氨基酸、生物碱、甾体、类 脂、核酸、维生素及无机盐类
系统适应性试验
高效液相色谱法
实验条件的选择
色谱柱的选择 流动相的选择—优质纯或光谱纯,脱气,过滤(0.45μ m)
毛细管电泳法(CE)是经典电泳技术与 现代色谱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新型现代电泳 技术,与传统电泳技术和现代HPLC相比 具有很多优点:搞笑;快速;进样量少; 低消耗、无污染;多模式,应用广。
九、联用技术
GC-MS
LC-MS
第二节 含量测定方法验证
提取条件的考察
提取方式、浸泡时间、提取时间等
部分含水溶剂:适用于分离中等极性、弱极性药物
非水溶剂:分离疏水性物质
缓冲溶液:适用于可溶于水并具可解离特性的化合物,如 蛋白质、肽及弱酸、弱碱类化合物。
洗脱方式:等度洗脱与梯度洗脱 检测器:UVD, FD, ELSD, ECD,RID
高效液相色谱法
双黄连口服液的含量测定(反相HPLC外标一点法)
七、离子色谱法
离子色谱法(IC)系采用高压输液泵系统将规 定的洗脱液泵入装有填充剂的色谱柱进行分离 测定的色谱分析方法。
离子色谱法常用于无机阴离子、无机阳离子。 有机酸、糖醇类、氨基糖类、氨基酸、蛋白质 、糖蛋白等物质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在药学方 便的主要应用时药物的含量测定和有关物质检 查。
八、毛细管电泳法
标准溶液加入法
气相色谱法
川贝枇杷糖浆中薄荷脑的含量测定 [含量测定] 照气相色谱(附录VI E)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改良聚乙二醇毛细管柱(柱长30m, 内径0.32mm,膜厚度0.25um),柱温110℃;进样口温度为250℃;检测 器温度为250℃;分流比为25:1。理论板数按萘峰计算应不低于5000。 校正因子测定 精密称取萘适量,加环已烷制成每1ml含15mg的溶 液,作为内标溶液。另取薄荷脑对照品75mg,精密称定,置5ml量瓶中 ,加环已烷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1ml,置20ml量瓶中,精密加 入内标溶液1ml,加环已烷至刻度,摇匀。吸取1ul,注入气相色谱仪, 计算校正因子。 测定法 精密量取本品50ml,照挥发油测定法(附录X D)试验, ……(加环已烷回流提取),合并环已烷液,置20ml量瓶中,精密加入 内标溶液1ml,加环已烷至刻度,摇匀。吸取1ul,注入气相色谱仪,测 定,即得。 本品每1ml含薄荷脑(C10H20O)应不得少于0.20mg。
(完整word版)中药制剂检验技术题库及答案

中药制剂检验技术题库及答案一、单选题第一章绪论1.为保证检测的准确性,检验之前需要对样品进行必要的预处理,采用各种分离纯化方法,尽可能富集( )(A)有效成分 (B)指标成分 (C)杂质 (D)被检成分2.我国的药品标准为()(A)企业标准(B)行业标准 (C)地方标准(D)国家药品标准3.《中国药典》的英文缩写是()(A)US.P. (B)B。
P. (C)Ch.P. (D)In。
P。
4.薄层鉴别法作为法定鉴别方法,首次大量地应用于中药质量分析的是()(A)1963年版药典(B)1977年版药典(C)1985年版药典(D)1990年版药典5.下列哪项不是药典对收载药品品种的基本要求()(A)价格低 (B)疗效肯定(C)质量好(D)临床常用6.首次将药典分为三部的是( )(A) 1990年版(B) 1995年版(C) 2000年版 (D) 2005年版7.解释和使用药典正确进行质量检定的基本指导原则,是药典中的()(A)正文(B)附录(C)凡例 (D)索引8.药典的主体部分是()(A)正文 (B)附录 (C)凡例(D)索引9.收载药典里的制剂通则、通用检测法、试药试液等内容的是( )(A)正文 (B)附录 (C)凡例 (D)索引10.药品标准中的鉴别项用于药品的()(A)杂质限量(B)真伪判断(C)优劣评价 (D)纯度和品质检定11.药品标准中的检查项用于药品的( )(A)杂质限量 (B)真伪判断 (C)优劣评价 (D)纯度和品质检定12.药品标准中的含量测定项用于药品的( )(A)杂质限量(B)真伪判断 (C)优劣评价 (D)纯度和品质检定13.现行中国药典滴定液的浓度以什么表示()(A)质量分数(B)百分浓度(C)体积浓度 (D)摩尔浓度14.称取“0.1g"系指称取量可为()(A)0.06-0。
14g (B)0。
05—0.15g (C)0.05—0。
12g (D)0。
06—0.16g 15.称取“2g”系指称取量可为()(A)1。
中药制剂的含量测定

26
LSE分离净化法内容提炼(小结):
硅胶:酸性吸附剂,适用于中性或酸性成分的层析,强烈保留
碱性化合物。
洗脱顺序:极性小→大。
保和丸(陈皮等)中橙皮苷测定
加甲醇,加热回流至提取液无色为止。
11
(四)超声提取法
原理:超声波的助溶作用。 优点:操作简便,提取速度快。
※ 需对超声频率、提取时间、提取溶媒等 进行考察。
※ 超声波可能引起供试品成分的改变。
保济丸(厚朴等)中厚朴酚测定 加石油醚(30-60℃),超声处理(功率500W,频率33 kHz)2次,每次30min。
样品
称重
具塞容器
10-100倍溶剂,摇匀
再称重 补足重量
称重、浸泡1-24h
浸泡液
部分测定法:精密量取一定体积的浸泡液,测定。
全部测定法:
将浸泡液滤过,残渣用溶剂洗涤至提取完全,合并
滤液及洗液,浓缩或蒸干(常压或减压蒸干、自然挥散或 氮气流吹干),残留物用另一溶剂溶解并定容至所需体积, 测定。
通水蒸气蒸馏法
水上蒸馏法
利用盐析作用,提高蒸馏效果。
16
(三)液-液萃取法(LLE)
1. 直接萃取法
利用试样中被测成分与干扰成分在有机溶剂(萃取剂) 中的溶解度不同,通过多次萃取来达到分离净化的目的。
萃取溶剂的选择;
亲脂性有机溶剂,如: 氯仿、苯或乙醚; 弱亲脂性的溶剂,如: 乙酸乙酯、正丁醇等。
★ 本章重点: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TLCS、GC、HPLC 和含量 测定方法验证的效能指标。
4
药典中中药及其制剂的含量测定所占比例
90.0% 80.0%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0% 1985 1977 2005 2000 1995 1990
中药制剂检测技术第五章含量测定

PPT文档演模板
中药制剂检测技术第五章含量测定
二、特点
具有分离分析双重功能。与高效液相色谱法比 较,具有多通道效应,可同时平行分离分析多个 样品;流动相用量少且选择范围宽、更换方便; 固定相为一次性使用,对样品的预处理要求不高 等优点。目前随着制板、点样、展开等操作的仪 器化及仪器性能的改进,该法检测的灵敏度,结 果的精密度与准确度均大大提高,在中药及其制 剂检验中,已成为重要的分析方法。《中国药典》 中有32个中成药品种采用该法进行含量测定。
•≥0.35 •≥0.40
•≥0.10 •≥0.30
•≥0.25 •≥25.0
•
中药制剂检测技术第五章含量测定
三、水溶性浸出物测定法
本法系以水为溶剂,对制剂中水溶性成分进行提取,并计 算其在制剂中的含量(%)。本法包括冷浸法和热浸法。后者适 用于不含或少含淀粉、粘液质等成分的样品。
1.冷浸法
取供试品约4g,称定重量,置250~300ml的锥形瓶中,精密 加入水100ml,塞紧,冷浸,前6小时内时时振摇,再静置18 小时,用干燥滤器迅速滤过,弃去初滤液,精密量取滤液 20ml,置己干燥至恒重的蒸发皿中,在水浴蒸干后,于105℃ 干燥3小时,移置干燥器中,冷却30分钟,迅速精密称定重量, 除另有规定外,以干燥品计算供试品中水溶性浸出物的含量 (W/W %)。
本法适用于测定相对密度在1.0以下的挥发油。取供试品适量 (约相当于挥发油0.5ml~1.0ml),称重(准至0.01g),置烧 瓶中,加水300ml~500ml(或适量)与玻璃珠数粒,振摇混 合后,连接挥发油测定器与回流冷凝管。自冷凝管上端加水使 充满挥发油测定器的刻度部分,并溢流入烧瓶时为止。置电热 套中或用其他适宜方法缓缓加热至沸,并保持微沸约5小时, 至测定器中油量不再增加,放置片刻,开启测定器下端的活塞, 将水缓缓放出,至油层上端到达刻度0线上面5mm处为止。放 置1小时以上,再开启活塞使油层下降至其上端恰与刻度0线平 齐,读取挥发油量,计算即得。
中药制剂的含量测定解析

第一节 含量测定样品的处理
样品的分离净化 关键——保留有效成分
原则:从提取液中除去对测定有 干扰的杂质,而又不损失被测定 成分
依据:被测定成分和杂质在理化 性质上的差异,结合测定方法的 要求
样品的提取
回流提取法
1、提取效率高于冷浸法; 优点
2、每次提取时间为0.5~2小时,直至提取 完全为止。
缺点1、提取杂质较多; 2、不适于对热不稳定或具有挥发性的成分。
第一节 含量测定样品的处理
样品的提取
连续回流提取法
样品置索氏提取器中,利用遇热可以挥发 的溶剂进行反复提取(相当于总是在使用 新鲜溶剂提取),一般提取数小时方可完 全。
第一节 含量测定样品的处理
样品的提取
关键——提取完全
回流提取法 连续回流提取法 冷浸法 超声法 超临界流体提取法
第一节 含量测定样品的处理
样品的提取
冷浸法
称取一定量样品置于带塞容器内,摇匀后放置,浸泡 提取,溶剂用量为样品重量的10~50倍,并称重。 浸泡时间12~24小时,浸泡期间应注意经常振摇。 取浸泡后的溶液测定有效成分。
沉淀法 蒸馏法 液-液萃取法
A 直接萃取法 B 离子对萃取法
色谱法 消化法
第一节 含量测定样品的处理
样品的分离净化
沉淀法
原理:它是基于某些试剂与被测成分或杂质生成沉淀,分离 沉淀或保留溶液以得到精制的方法。 这种方法须注意:
1)复过方量益母的草试口剂服若液干中水扰苏被碱测的组含分量的测定测定,则应设法除去; 2)利大用量雷氏杂盐质(以硫沉氰淀酸铬形铵式)除作去沉时淀,剂,被在测酸成性分介不质中应可产与生大共部沉淀 而损失分;有机碱生成难溶于水的配合物与其它杂质分离。 3)被测组分生成沉淀时,其沉淀经分离后可重新溶解或直 接用重量法测定。
中药制剂的含量测定

05
中药制剂含量测定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含量测定的准确度与精密度问题
总结词
准确度与精密度是中药制剂含量测定 的关键指标,但实际测定中常常面临 各种挑战。
详细描述
准确度问题主要源于样品处理、仪器 校准、标准品纯度等方面;精密度问 题则与操作技术、仪器性能、样品均 匀性等因素有关。
不同种类中药制剂的测定难点
气相色谱法(GC)
适用于具有挥发性、可气化的中药制剂成分的含量测定。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Vis)
利用紫外可见光谱吸收特性进行成分含量测定的方法,具有操作简便、 准确度高等优点。
质谱法(MS)
通过测定中药制剂成分的质荷比来进行成分鉴定和含量测定的方法, 具有高灵敏度、高分辨率的特点。
含量测定的法规与标准
批次质量控制
对每个批次中药制剂进行 含量测定,确保每个批次 的质量符合标准。
持续改进
通过含量测定数据的分析, 不断优化生产工艺,提高 中药制剂的质量和产量。
04
中药制剂含量测定的发展趋势
新技术与新方法的研发
1 2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HPLC具有高分离效能、高灵敏度、高分析速度 等优点,适用于中药制剂中多种成分的同时测定。
中药制剂的含量测定
• 中药制剂含量测定概述 • 中药制剂含量测定的流程 • 中药制剂含量测定的应用 • 中药制剂含量测定的发展趋势 • 中药制剂含量测定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 中药制剂含量测定案例分析
01
中药制剂含量测定概述
定义与重要性
定义
中药制剂的含量测定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技术,对中药制剂中有效成分或指 标性成分进行定量分析的过程。
测定方法的建立
选择合适的测定方法
中药制剂检测技术 第五章 中药制剂的卫生学检查

是否玫瑰红色
366nm紫外光灯下
阳性对照
1ml 10~100cfu大肠埃希菌
1:10供试液10ml
100ml的胆盐乳糖培养基
此后同法操作
阴性对照
10ml稀释液
100ml的胆盐乳糖培养基
此后同法操作
第29页,共70页。
结果判断
MUG反应 + − + −
靛基质反应 + − − +
判断结果 检出大肠埃希菌 未检出大肠埃希菌
混匀 匀浆仪或其他适宜方法
1:10供试液 必要时加适量无菌聚山梨酯80,并置45℃以下水浴适当加温, 使供试品分散均匀。
第6页,共70页。
3.需用特殊方法制备的供试品
非水溶性供试品 膜剂供试品
肠溶或结肠溶制剂供试品
气雾剂、喷雾剂供试品
贴膏剂供试品 其制备方法按药典规定操作。
第7页,共70页。
4.具抑菌活性供试品:采用培养基稀释法、离心沉淀集菌法、薄 膜过滤法、中和法等消除其抑菌活性。
第18页,共70页。
3.结果判断
在3次独立的平行试验中,稀释剂对照组的菌数回收率应均不低
于70%。
若试验组的菌数回收率均不低于70%,则计数方法可靠; 若任一次试验中试验组的菌数回收率低于70%,则应消除供试
品的抑菌活性,并重新进行方法验证
第19页,共70页。
(三)检查方法:平皿法和薄膜过滤法
1. 平皿法 适用于无明显抑菌作用的制剂。
需进一步验证 需进一步验证
验证试验 划线接种:取胆盐乳糖培养基的培养物接种至曙红亚甲
蓝琼脂培养基或麦康凯琼脂培养基,观察
革兰氏染色镜检:革兰阴性无芽胞杆菌
适宜的鉴定试验:发酵乳糖产酸;
中药制剂检测技术第五章含量测定.pptx

取供试品(过四号筛)2~5g,置五氧化二磷干燥器中,干燥12小时, 精密称定重量(ms),置索氏提取器中,加乙醚适量,除另有规定外, 加热回流提取8小时,取乙醚液,置干燥至恒重的蒸发皿中,放置, 挥去乙醚,残渣置五氧化二磷干燥器中,干燥18小时,精密称定 (m1),缓缓加热至105℃,并于105℃干燥至恒重(m2)。其减失 重量即为挥发性醚浸出物的重量(m1-m2)。计算,即得。
一、意义
某些药品中的主要有效成分为挥发油,故《中国药 典》收载了挥发油测定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对药品 中挥发油总量进行测定,以控制药品质量。例如,正 骨水、牡荆油胶丸、保妇康栓和满山红油滴丸等中挥 发油的测定。
二、测定原理
首先利用挥发油的挥发性用水蒸气蒸馏法将其提取 完全;再利用其较强的亲脂性与水不相溶而分层,即 可读取油的总量并求算出含量。
第五章 中药制剂的含量测定 (Content Determination)
概述
一、含量测定的定义和意义
中药制剂的含量测定是指用适当的化学方法或仪 器分析方法对制剂中某种(些)有效成分或有效部 位进行的定量分析。并以其测定结果是否符合药品 标准的规定来判断药品的优劣,是控制和评价药品 质量的重要方法。
一、定义
浸出物测定法系根据制剂中化学成分的溶解性, 选择适当的溶剂浸提(提取)样品,并测定浸出物 (提取物)的含量,以此来控制药品的质量。
二、意义
这是一种较为粗略的定量分析方法。但对于有效成 分不明确或无法建立确切的定量分析方法的中药材及 其制剂,尚具有一定的意义。
《中国药典》附录收载了三种测定方法:水溶性浸出 物测定法、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和挥发性醚浸出物测 定法。有的品种还采用了乙酸乙酯浸出物测定法。 《中国药典》收载的中成药浸出物测定品种及其规定 见表4-18。
中药制剂分析第五章各类成分分析

苦参碱、槐定碱、槐果碱、氧化苦参碱 麻黄碱、伪麻黄碱、去甲麻 黄碱、甲基麻黄碱 小檗碱、巴马丁、药根碱、 黄连碱 小檗碱、药根碱、木兰花碱 粉防己碱、防己诺林碱、轮 环藤酚碱、木兰碱
药物分析学科
二、理化性质 1、溶解性 大多数生物碱难溶于水,易溶于氯仿、乙醚、乙醇、丙酮及苯等有机溶剂; 与酸结合成盐后水溶性增加,但酸不同,生成的盐水溶性有差异; 季铵型生物碱、有氮氧配位键的生物碱易溶于水 液体生物碱及一些小分子固体生物碱则既溶于水也可溶于有机溶剂; 含有酸性官能团或酯键的生物碱还可溶于一些碱液或热苛性碱液。
第五章 中药制剂中各类化学成分分析
药物分析学科
【目的要求】
掌握中药制剂中生物碱、黄酮、三萜皂苷、醌类成分的定性、定量原理与方法。 熟悉中药制剂中挥发性成分、木质素类成分的定性、定量原理与方法。 了解其他成分(有机酸类、环烯醚萜类、香豆素类、单萜及二萜类、多糖类)的分析方法。
药物分析学科
学习方法 结构 性质 分析方法
常用定量分析方法
小檗碱 (黄连素) Berberine (Umbellatine)
(C20H18NO4;336.37)
异喹啉类原小檗碱 型生物碱、季铵型 生物碱、有共轭体 系。 黄色结晶、碱性较 强,易溶于热水或 热乙醇,微溶或不 溶于苯、氯仿、丙 酮,其盐酸盐水中 溶解度小。 mp:1450 ℃ UV:225 ,270 ,331。
药物分析学科
第一节 生物碱类成分分析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您的内容已经简明扼要,字字珠玑,但信息却千丝万缕、错综复杂,需要用更多的文字来表述;但请您尽可能提炼思想的精髓,否则容易造成观者的阅读压力,适得其反。正如我们都希望改变世界,希望给别人带去光明,但更多时候我们只需要播下一颗种子,自然有微风吹拂,雨露滋养。恰如其分地表达观点,往往事半功倍。当您的内容到达这个限度时,或许已经不纯粹作用于演示,极大可能运用于阅读领域;无论是传播观点、知识分享还是汇报工作,内容的详尽固然重要,但请一定注意信息框架的清晰,这样才能使内容层次分明,页面简洁易读。如果您的内容确实非常重要又难以精简,也请使用分段处理,对内容进行简单的梳理和提炼,这样会使逻辑框架相对清晰。
中药制剂含量测定技术—高效液相色谱法

(5)数据分析和处理系统 由电脑控制色谱仪进行数据采集和处理的系统,具有色谱峰识别、基线校正、峰解析、计算保
留时间、峰高、峰面积以及定量计算组分含量的功能
中药制剂中有效成分或特征性指标成分含量的 测定对于评价中药质量的优劣具有重要意义,同时 也是药品质量检验中的关键环节。本讲内容既是知 识体系中的重点内容,也是岗位工作中的重要技能
高效液相色谱法如何进行中药制剂中活性成分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仪由哪些部分组成?高压输液泵、进样器、色谱柱和检测器等分别发挥了什么作用?
一、概述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是一种现代色谱分析 法,其基本方法是采用高压输液泵将流动相泵入到 装有填充剂的色谱柱中,注入的供试品被流动相带 入色谱柱内进行分离后,各组分先后进入检测器中 检测,最后由数据分析处理系统对各数据进行记录 和处理,从而完成定性和定量分析工作
4.色谱数据的收集和处理 (1)进样的同时启动色谱工作站,开始采集和处理色谱信息 (2)组分的最后一峰出完后应继续走一段基线,确认再无组分流出后方能结束 (3)含量测定的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每份至少进样2次,由全部进样结果(n≥4)求得平均值, 相对标准偏差(RSD)不应大于1.5% (4)色谱条件和系统适用性试验应符合《中国药典》2020年版通则规定
5.清洗和关机
(1)分析完毕,先关检测器和色谱工作站,再用经滤过和脱气的适当溶剂清洗色谱系 统,各种冲洗剂一般冲洗15-30分钟
(2)冲洗完毕后逐步降低流速至0,关泵。进样器也应用相应溶剂冲洗,可用进样阀所附 专用冲洗接头
(3)关闭电源,作好使用登记,内容包括日期、检品、色谱柱、柱压、使用时间以及仪器 使用前后的状态等
中T DETERMINATION TECHN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EPARATIONS– OPERATION STEPS OF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中药制剂的含量测定

中药制剂含量测定的定义
用适当的化学方法或仪器分析方法对制剂 中有效成分或有效部位进行的定量分析。 以其测定结果是否符合药品标准的规定来 判断药品的优劣,是控制和评价药品质量 的重要方法。
中药制剂含量测定的特点
中药制剂与化学药品含量测定区别
含量测定内容
对象不同 供试品溶液制备 待测成分确定
干扰的杂质,而又不损失被测定
成分 依据:被测定成分和杂质在理化 性质上的差异,结合测定方法的 要求
沉淀法 蒸馏法 液-液萃取法
A 直接萃取法 B 离子对萃取法
色谱法 消化法
第一节 含量测定样品的处理
样品的分离净化
沉淀法
原理:它是基于某些试剂与被测成分或杂质生成沉淀,分离 沉淀或保留溶液以得到精制的方法。 这种方法须注意:
SFE具有优点: 速度快 萃取效率高、 选择性较高、 节省溶剂、 可避免使用易燃,有毒的有机溶剂
SFE不仅常用于热不稳定成分或挥发性成分的萃取,而且 也越来越多地用于热稳定性成分的萃取。 缺点:对设备要求高。
第一节 含量测定样品的处理
样品的分离净化
原则:从提取液中除去对测定有
关键——保留有效成分
常用的有十八烷基键合相键合相硅胶(简称 C18或ODS)
第一节 含量测定样品的处理
样品的分离净化
色谱法——大孔树脂
极性大孔树脂:为丙稀酰胺聚合物,对极性化合 测定复方归芪剂中的黄芪甲苷 物有相对强的吸附力 用大孔树脂除去水溶性的多糖杂质,再用30%乙醇洗脱 非极性大孔树脂 :为苯乙烯和二乙烯苯的共聚物, 黄芪甲苷。 对非极性水溶性成分有吸附力 特点:表面积大,传质速率较高,具有不同的极性 及适于吸附较大分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仪器及其工作原理 1.薄层扫描仪 中国药典采用双波长薄层扫描仪。 常用的有岛津CS-930型和CAMAG-Ⅱ型等。 2.扫描仪工作原理
3.测定方式 (1)吸收法
适用于有紫外(可见)吸收的成分,较常用。该法又可采 用反射法或透射法测定。理论上讲,透射法比反射法优越, 但实际工作中常用反射法,因为紫外光不能通过玻板。 (2)荧光法
二、含量测定方法
中药制剂含量测定的方法包括化学分析法和仪 器分析法两大类。由于中药制剂组成复杂,仪器 分析法更为常用。《中国药典》中药制剂含量测 定方法概况见下表。
本章重点介绍浸出物测定法、挥发油测定法、 分光光度法 、TLCS、 HPLC 和GC等。
方法 总数
仪
HPLC 339
器 分 分光光度法 18
滴定法 13
化 学 分
重量法 氮测定法
5 5
析 挥发油测定法 3
法 浸出物测定法 13
总计 456
修订 30 3 3 0 0 0 1 0 1 37
新增 282 12 19 3 3 1 1 0 2 327
删除 0 12 0 9 0 1 0 1 1 23
第一节 浸出物测定法 (Determination of Extractive)
供荧光测定,发射不连续光谱,常用波长为365nm。
四、含量测定方法(外标法)
TLCS含量测定有外标法和内标法,中国药典仅采用外标法。 1.原理
外标法系将一定量的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分别点加在 同一块薄层板上,展开,显色,定位,扫描被测成分和对照品 斑点,测得相应的吸收度或荧光强度积分值,根据定量关系, 计算出被测成分的含量。 2.类型
乙醚 乙醚
乙醚
方法 热浸法 热浸法 热浸法
冷浸法
限度(%) ≥60.0 ≥60.0
≥80mg/片 ≥3.0
≥8.0
≥1.2
≥0.35 ≥0.40
≥0.10 ≥0.30
≥0.25 ≥25.0
三、水溶性浸出物测定法
本法系以水为溶剂,对制剂中水溶性成分进行提取,并计 算其在制剂中的含量(%)。本法包括冷浸法和热浸法。后者适 用于不含或少含淀粉、粘液质等成分的样品。
1.甲醇、乙醇浸出物的测定
照水溶性浸出物测定法测定。
2.正丁醇浸出物的测定
按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方法测定。一般说来,水溶液制剂可直 接用水饱和的正丁醇提取数次,合并提取液,置已干燥恒重的 蒸发皿中,蒸干,置105℃干燥3小时,移置干燥皿中,冷却30 分钟,迅速精密称定重量,计算供试品中正丁醇浸出物的含量 (W/V %)。固体制剂可先加水溶解,移至分液漏斗中,用水 饱和的正丁醇提取数次,合并提取液,照上述方法蒸干,干燥, 称定浸出物重量,计算出制剂中正丁醇浸出物的含量(W/W %)。
适用于有荧光性质的成分,例如小檗碱等。该法仅采用反 射法测定,其灵敏度比吸收法高。
4.测定波长 (1)单波长
一般用于荧光测定法,即用某一波长的紫外光(激发光) 进行扫描。对玻板和斑点的质量要求较高。 (2)双波长
主要用于吸收测定法。该法可消除背景干扰,对玻板和 斑点的质量要求不高,故较常用。测定时,样品波长(λs) 和参比波长(λR)依次扫描斑点,所测吸收度为 ΔA=Aλs -AλR 样品波长(λs):即被测成分的λmax 参比波长(λR):即被测成分的λmin或此波长处无吸收。
供试品需粉碎,使能通过二号筛,并混合均匀。
类别 醇溶 性浸 出物 测定
挥发 性醚 浸出 物测 定
水浸出物测 定 乙酸乙脂浸 出物测定
品名 七厘散 刺五加浸膏 刺五加片 儿康宁糖浆 独一味胶囊 鼻窦炎口服液 午时茶颗粒 沉香化气丸
九味羌活丸 龟龄集 暑症片
溶剂 乙醇 甲醇
甲醇 正丁醇
正丁醇
正丁醇
乙醚 乙醚
第五章 中药制剂的含量测定 (Content Determination)
概述
一、含量测定的定义和意义
中药制剂的含量测定是指用适当的化学方法或仪 器分析方法对制剂中某种(些)有效成分或有效部 位进行的定量分析。并以其测定结果是否符合药品 标准的规定来判断药品的优劣,是控制和评价药品 质量的重要方法。
5.光束扫描方式 (1)直线扫描
适用于规则的斑点,仅用于荧光测定法。 (2)锯齿扫描
适用于不规则的斑点,测量误差小,被测成分积分值重现性好,故吸 收测定法常用此扫描方式。 6.光源 (1)钨灯(W)
供可见光(350~800nm)测定,扫描有色成分的斑点。 (2)氘灯(D2)
供紫外光(200~400nm)测定,扫描有紫外吸收的成分斑点。 (3)氙灯(Xe)
供试品(S)4个(同一质量)分2组: 2S1 2S2
对照品与供试品应交叉点加在同一块薄层板上,目的在于消除各 种误差。测定时应保证供试品原点的量在线性范围内,必要时可 适当调整供试品溶液的点样量。
外标一点法
外标两点法
(4)展开
(5)显色定位
供试品色谱中待测斑点的比移值(Rf值)和光谱扫描得到的 吸收光谱最大吸收与最小吸收应与对照品相符,以保证测定结 果的准确性。
根据对照品标准曲线性质的不同,外标法又分为外标一点 法和外标两点法。
若标准曲线通过原点,采用外标一点法。 若标准曲线不通过原点,采用外标两点法。
、
外标一点法的直线方程: C = F A F 为斜率
外标两点法的直线方程: CF1AF2
F1为斜率
F1
C2 A2
C1 A1
F2为截距
F2
A2C1 A1C2 A2 A1
三、挥发油测定装置(图)
四、测定方法
供试品需粉碎后过二号至三号筛,混匀再测定。
1.甲法
本法适用于测定相对密度在1.0以下的挥发油。取供试品适量 (约相当于挥发油0.5ml~1.0ml),称重(准至0.01g),置烧 瓶中,加水300ml~500ml(或适量)与玻璃珠数粒,振摇混 合后,连接挥发油测定器与回流冷凝管。自冷凝管上端加水使 充满挥发油测定器的刻度部分,并溢流入烧瓶时为止。置电热 套中或用其他适宜方法缓缓加热至沸,并保持微沸约5小时, 至测定器中油量不再增加,放置片刻,开启测定器下端的活塞, 将水缓缓放出,至油层上端到达刻度0线上面5mm处为止。放 置1小时以上,再开启活塞使油层下降至其上端恰与刻度0线平 齐,读取挥发油量,计算即得。
一、意义
某些药品中的主要有效成分为挥发油,故《中国药 典》收载了挥发油测定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对药品 中挥发油总量进行测定,以控制药品质量。例如,正 骨水、牡荆油胶丸、保妇康栓和满山红油滴丸等中挥 发油的测定。
二、测定原理
首先利用挥发油的挥发性用水蒸气蒸馏法将其提取 完全;再利用其较强的亲脂性与水不相溶而分层,即 可读取油的总量并求算出含量。
五、含量计算
VO 含量(V/W %)= WS ×100%
VO ×DO 含量(V/W %)= WS ×100%
VO 含量(V/W %)= VS ×100%
VO 挥发油体积(ml) VS 样品体积(ml) WS 样品重量(g)
DO 挥发油密度(g/ml)
第三节 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
(Ultraviolet and Visible Spectrophotometry)
3.注意事项 (1)回流加热乙醚须在水浴上进行。 (2)蒸发皿中挥去乙醚须在室温下风橱中进行。 (3)加热挥去浸出物中挥发性成分时,应缓缓加 热至 105℃ 4.实例
(1)儿康宁糖浆正丁醇浸出物的测定
(2)刺五加浸膏的甲醇浸出物测定
五、挥发性醚浸出物测定法
本法以乙醚为溶剂,对制剂中挥发性醚溶性成分进行提取,并计算 其在制剂中的含量(W/W %)。本法主要用于含挥发性成分较多的 制剂,专属性较强。
一、定义
浸出物测定法系根据制剂中化学成分的溶解性, 选择适当的溶剂浸提(提取)样品,并测定浸出物 (提取物)的含量,以此来控制药品的质量。
二、意义
这是一种较为粗略的定量分析方法。但对于有效成 分不明确或无法建立确切的定量分析方法的中药材及 其制剂,尚具有一定的意义。
《中国药典》附录收载了三种测定方法:水溶性浸出 物测定法、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和挥发性醚浸出物测 定法。有的品种还采用了乙酸乙酯浸出物测定法。 《中国药典》收载的中成药浸出物测定品种及其规定 见表4-18。
含量(W/W %) = mi×100
20 × ms
×100%
mi 为水溶性浸出物重量(g)
ms 为 干 燥 供 试 品 的 重 量 ( g ) = 供 试 品 重 量 × (1﹣含水量%))
2.热浸法(中成药较少用 自学)
3.实例 暑症片的水溶性浸出物测定(P128)
四、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
本法系以甲醇、乙醇或正丁醇为溶剂,提取药品中相应的醇 溶性成分,并计算其含量( %)。正丁醇浸出物测定法主要用 于含较多皂苷类成分的制剂,更具专属性。
A为吸收度 K为吸收系数 C为溶液浓度 L为溶液厚度
四、药典收载了三种测定方法 1.吸收系数法 仅用于UV,不需对照品。 2.对照品比较法 主要用于Vis,需用对照品。 3.标准曲线法 主要用于Vis,需用对照品。 (原计算分光光度法取消)
第四节 薄层扫描法
( 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 Scan TLCS ) 一、定义
1.测定法
取供试品(过四号筛)2~5g,置五氧化二磷干燥器中,干燥12小时, 精密称定重量(ms),置索氏提取器中,加乙醚适量,除另有规定外, 加热回流提取8小时,取乙醚液,置干燥至恒重的蒸发皿中,放置, 挥去乙醚,残渣置五氧化二磷干燥器中,干燥18小时,精密称定 (m1),缓缓加热至105℃,并于105℃干燥至恒重(m2)。其减失 重量即为挥发性醚浸出物的重量(m1-m2)。计算,即得。
3.操作步骤 (1)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2)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3)点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