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学习笔记:息风止痉药之羚羊角
常用中药材第三十二章:息风止痉
常用中药材第三十二章:息风止痉…………………………………………………………………………………………………………………………第三十二类:《息风止痉》(11味/天麻、牛黄、羚羊角、全蝎、蜈蚣、僵蚕、地龙、蛇蜕、钩藤、水牛角、玳瑁)…………………………………………………………………………………………………………………………《天麻》(资料来源——中国药典、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全国中草药汇编)别名——明天麻、定风草、神草、赤箭、木浦、鬼督邮、水洋芋、定风草根、白龙皮。
药科——兰科植物天麻的块茎。
产地——分布于四川、云南、贵州、西藏等地。
现各地有栽培。
药类——息风止痉。
药性——平。
药味——甘。
入经——肝。
功效——平肝,息风,止痉。
主治——癫痫抽搐,小儿惊风,肢体麻木,头痛眩晕,破伤风。
现治——高血压,急惊风,慢惊风。
一切中风,瘫痪,搐搦,肝阳偏亢,肝风上扰。
参治——头风,风痫,风虚,风痹,风痰,强痉,小儿风痰,半身不遂,皮肤不仁,四肢拘挛,手足不遂,肩背拘倦,多惊失志,神昏多睡,语言蹇涩,筋骨疼痛,起坐不能,行步艰难,五劳七伤,面目虚浮,眼目肿疼昏暗,鼻齆,项急,腰膝沉重,腰脚疼痛,下血,风湿脚气,皮肤瘙痒,痈肿。
药理——化痰,开窍,定惊,镇静,通血脉,助阳气,强筋力,利腰膝,延缓衰老,抗炎,镇痛,抗惊厥,抑制血小板聚集,保护心肌细胞。
用法——水煎,丸剂,散剂。
用量——水煎(常量3~9克)。
禁忌——不可与御风草根同用。
气血虚甚者慎服。
…………………………………………………………………………………………………………………………《牛黄》(资料来源——中国药典、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全国中草药汇编)别名——犀黄、丑宝、天然牛黄、各一旺。
药科——牛科动物牛的胆囊、胆管或肝管中的结石。
产地——我国各地均有饲养。
药类——息风止痉。
药性——凉。
药味——甘。
入经——肝、心。
功效——凉肝,息风,清心,豁痰,开窍,解毒。
主治——癫痫发狂,惊痫抽搐,中风痰迷,热病神昏,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痈肿疔疮。
《中药学》第六十四讲牡蛎、代赭石、刺蒺藜、息风止痉药:羚羊角
《中药学》第六十四讲牡蛎、代赭石、刺蒺藜、息风止痉药:羚羊角第六十四讲平肝潜阳药:牡蛎、代赭石、刺蒺藜、罗布麻、紫贝齿息风止痉药概述息风止痉药:羚羊角下面介绍牡蛎。
牡蛎也是一个海产贝壳类的。
以它的这个贝壳入药,个头比较大,比石决明、珍珠母这个贝壳大出很多,那么这个药作为一个平肝潜阳药,那么在用于肝阳上亢的情况,和石决明、珍珠母或者我们前面学过的龙骨,都大同小异,也是没有什么个性特征,反正就比较常用,一个也是同类配伍,另外一个是(配)补阴的药,而且常常和牡蛎或者石决明这些同时使用,所以这个问题比较简单。
那么第二个功效收敛固涩,牡蛎的收敛固涩和昨天讲的龙骨完全一样,它主要在敛汗,另外就是肾气不固的尿频、遗尿、遗精和治妇女的白带过多等等,作为一个收敛固涩的药使用,当然也是要配伍补虚的药,而且常常也是和龙骨配伍在一起,人们在处方的时候往往龙、牡并提。
另外一个功效软坚散结,龙骨没有,牡蛎有,这是这两个药的主要区别,前面两个功效都一样,同时配伍使用。
那么牡蛎的软坚散结,其实我们在总论当中曾经提到过了,这个软坚散结主治的证候,主要就是腹内的一些癥瘕积块和体表的一些结块,那么这样的一些癥瘕积块或者体表的结块,一个是瘀,第二是痰,所以能够使这些癥瘕积块或者痰核消散的主要是活血化瘀药,它能够活血消癥、活血散结,或者化痰药当中的消痰药,能够消痰散结,消痰软坚散结,这是主要的,只有一部分药它可以主治腹内的癥瘕积聚和体表的瘰疬、瘿瘤。
但它本身又不是活血化瘀药,同时也不是化痰药,那么这样的药呢,一般就认为它具有软坚散结的功效,那么牡蛎就属于这种情况,它可以治疗痰核、瘿瘤、瘰疬甚至于腹内的一些癥瘕,也是常常使用牡蛎,但是它没有活血作用,也没有消痰作用,所以直接就说它软坚,所以往往和它的咸味联系起来,咸能软,主要是指的这样的少部分药物。
那么在临床应用的时候,那就要分别配伍消痰散结的药,或者活血消癥的药。
如像我们书上这样的一些主治,那么更多的比如说配伍的是消痰散结的(药),比如说今后这个消瘰丸,那么配伍的是贝母,主要是浙贝母,如果是腹内的瘕块,它可以配伍象三棱、莪术、丹参这一类的,尤其是三棱、莪术这样的消癥的药物,也是可以使用,这个牡蛎和龙骨,经常是一个固定的药对,那牡蛎有软坚散结的功效,龙骨没有,龙骨宁心安神,牡蛎有没有?牡蛎也有一定的宁心安神作用,或者镇心安神的作用,但是相对龙骨来讲,可能弱一些,所以现在我们在有的教科书上对于牡蛎,就加上了一个镇心安神,这个就和龙骨一样了,但是使用不如龙骨那么普遍,这个也是一个事实,所以我们这个书上,还是按照长期以来这样的表述,这个牡蛎没有给它增加宁心安神或者镇心安神,因为它这个作用确实不明显,而且临床上也不怎么常用。
中药学要点归纳概要
1.《中药学》第一章解表药※重点概括解表兼能利水消肿的药物有麻黄、香薷、浮萍;而解表兼能止咳平喘的药物有麻黄、细辛、紫苏叶。
解表兼能祛风湿或通络散寒的药物:麻黄、桂枝、荆芥、防风、羌活、白芷、细辛、藁本、苍耳子。
解表兼能祛风湿止痛的药物有桂枝、防风、羌活、白芷、细辛、藁本;而解表兼能祛风止痉的药物有防风、蝉蜕。
解表兼能通鼻窍止痛的药物有白芷、细辛、苍耳子、辛夷。
此中辛夷为治鼻渊之专药;白芷芬芳退窍,主入阳明,为足阳明经引经药。
解表兼能利咽的药物有薄荷、牛蒡子、蝉蜕;而解表兼能透疹的药物有荆芥、薄荷、牛蒡子、蝉蜕、升麻、葛根、浮萍、胡荽、柽柳。
解表兼能升阳举陷的药物有柴胡、升麻、葛根。
此中柴胡升肝胆之气而有升阳举陷之功,为治疗少阳之要药。
解表兼能疏肝解郁的药物有薄荷、柴胡;而解表兼能清热解毒的药物为升麻、菊花、野菊花、牛蒡子。
解表兼能消除水邪的药物:麻黄、桂枝、生姜、香薷、紫苏、细辛、白芷、浮萍。
其余章节兼能解表的药物:大青叶、板蓝根、青蒿、金银花、连翘、独活、广藿香、佩兰、苍术、前胡。
第二章清热药11.※重点概括清热药中,擅长清心火的药物:黄连、栀子、连翘、水牛角、生地黄、淡竹叶、竹叶。
清热药中,擅长清怒火的药物:龙胆草、夏枯草、栀子、大青叶、牛黄、赤芍、黄连、决明子、青葙、密蒙花、谷精草、熊胆。
清热药中,擅长清肺火的药物:黄芩、石膏、知母、地骨皮、金银花、连翘、芦根、天花粉、鱼腥草、射干、山豆根、马勃。
清热药中,擅长清胃火的药物:石膏、知母、黄连、芦根、天花粉、穿心莲、蒲公英。
清热药中,擅长清肠火的药物:黄连、黄芩、黄柏、苦参、白头翁、秦皮、马齿苋、鸦胆量、败酱草、大血藤。
清热药中,清暑热的药物:青蒿、金银花、石膏、绿豆。
清实热又清虚热的药物:知母、生地黄、玄参、牡丹皮、白薇、青蒿、地骨皮、胡黄连。
清热解毒中,兼治湿热泻痢的药物:白头翁、金银花、拳参、马齿苋、穿心莲。
清热解毒中,兼治肺痈吐脓的药物:鱼腥草、金银花、败酱草、蒲公英、穿心莲。
临床中药学息风止痉药
四、配伍应用 五、使用注意
1.因证选药 2.某些药物具有毒性,孕妇宜慎用,亦应避免用
量过大。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羚羊角 《本经》
『来源』 为脊 索动物门哺乳 纲牛科动物赛 加羚羊 Saiga
tatarica Linnaeus
的角。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塑料雕刻羚羊角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钩藤《名医别录》
【性能】
甘,微寒。 归肝经。
【功效】
息风止痉 清热平肝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钩藤《名医别录》
【适应证】 1. 肝风内动证。 2. 肝阳上亢及肝火上炎证。
此外,本品具有轻清疏泄之性,能清热透邪, 故又可用于风热外感,头痛,目赤及斑疹透发不 畅之证。与蝉蜕、薄荷同用,可治小儿惊啼、夜 啼,有凉肝止惊之效。 【用法用量】 煎服,3~12g;入煎剂宜后下。
天麻 《本经》
【性能】 甘,平。归肝经。 【功效】 息风止痉
平肝潜阳 祛风通络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天麻 《本经》
【适应证】 1. 肝风内动证。 2. 肝阳上亢证,头风痛 为治眩晕、头痛的 要药。 3. 中风不遂,风湿痹痛。 【用量用法】 煎服,3~10g,研末冲服,每次1~1.5g。
羚羊角 《本经》
【性能】 咸,寒。归肝、心经。 【功效】 息风止痉
平肝潜阳 清肝明目 清热解毒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羚羊角 《本经》
【适应证】
1. 肝风内动证 为治惊痫抽搐之要药。 2. 肝阳上亢证。 3. 肝火上炎,目赤肿痛。 4. 温热病壮热神昏,热毒发斑。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中药学学习笔记功效总结
中药学学习笔记功效总结中药学学习笔记功效总结1. 透疹—荆芥、薄荷、牛蒡子、蝉蜕、升麻、葛根、紫草又能炒炭止血的药物是荆芥又能疏肝解郁的药物是薄荷又能解毒散肿的药物是牛蒡子又能明目退翳的药物是蝉蜕又能升举阳气的药物是升麻又能生津止渴、升阳止泻的药物是葛根又能凉血解毒的药物是紫草又能解毒的药物是牛蒡子、升麻、紫草2. 通鼻窍—白芷、细辛、辛夷、苍耳子又能消肿排脓的药物是白芷又能温肺化饮的药物是细辛又能解表的药物是白芷、细辛、辛夷、苍耳子3. 清肝明目—羚羊角、熊胆、桑叶、菊花、秦皮、决明子、车前子、石决明、珍珠母又能疏散风热的药物是桑叶、菊花又能解表清肺润燥的药物是桑叶又能清热解毒的药物是菊花、羚羊角、熊胆又能清热燥湿止痢止带的药物是秦皮又能清热解毒、息风止痉的药物是羚羊角、熊胆又能平抑肝阳、息风止痉的药物是羚羊角又能润肠通便的药物是决明子又能利尿通淋、清肺化痰的药物是车前子又能平肝潜阳的药物是石决明、珍珠母又能平肝潜阳、镇惊安神的药物是珍珠母4. 清虚热—知母、牡丹皮、秦艽、青蒿、地骨皮、胡黄连、鳖甲、银柴胡 (专清虚热的药物是银柴胡 )又能滋阴润燥的药物是知母又能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的药物是牡丹皮又能解暑截疟的药物是青蒿又能清肺降火、凉血止血的药物是地骨皮又能除疳热、清湿热的药物是胡黄连又能祛风湿、清湿热的药物是秦艽又能滋阴潜阳、软坚散结的药物是鳖甲5. 下乳—关木通、穿山甲又能利尿通淋的药物是关木通又能活血消症、消肿排脓的药物是穿山甲6. 截疟—青蒿、生何首乌、槟榔、常山又能清热解暑的药物是青蒿又能润肠通便、解毒的药物是生何首乌又能吐痰涎的`药物是常山又能驱虫消积、行气利水的药物是槟榔7. 利咽开音—蝉蜕、诃子、桔梗又能宣肺化痰排脓的药物是桔梗又能涩肠止泻、敛肺止咳的药物是诃子又能疏散风热、止痉的药物是蝉蜕8. 安胎—紫苏、黄芩、砂仁、桑寄生、杜仲、断续、菟丝子、白术、苎麻根、艾叶又能解表、行气宽中的药物是紫苏又能清热燥湿的药物是黄芩又能化湿行气的药物是砂仁又能补肝肾、强筋骨的药物是桑寄生、杜仲、断续又能补肝肾、祛风湿、强筋骨的药物是桑寄生又能凉血止血、解毒的药物是黄芩、苎麻根又能温经止血的药物是艾叶又能补气、健脾、止汗的药物是白术又能补肾固精、养肝明目的药物是菟丝子9. 开窍—郁金、皂荚、麝香、冰片、蟾蜍、苏合香、石菖蒲、牛黄、远志又能活血通经的药物是麝香又能外用清热解毒的药物是冰片又能宁神化湿和胃的药物是石菖蒲又能解毒止痛的药物是蟾蜍又能熄风止痉、清热解毒的药物是牛黄又能宁心安神、祛痰、消散痈肿的药物是远志10. 杀虫—苦参、贯众、芦荟、牵牛子、花椒、川楝子、苦楝皮、槟榔、百部又能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药物是贯众《中药学学习笔记功效总结》。
临床中药学第21章息风止痉药.pptx
Karsch 的干 燥体。
全蝎《蜀本草》
【性能】 辛,平。有毒。归肝经。
【功效】 息风止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
全蝎《蜀本草》
【适应证】 1. 肝风内动证 为治痉挛抽搐的要药。 2. 风中经络,口眼喎斜。 3.疮疡肿毒,瘰疬结核。 4.风湿顽痹,偏正头痛。
全蝎《蜀本草》
地龙 《本经》
【性能】 咸,寒。归肝、脾、膀胱经。
【功效】 清热定惊,息风止痉,通络,平喘,利尿。
地龙 《本经》
【适应证】 1. 肝风内动证及高热癫狂。 2. 中风偏瘫,痹证。 3. 痰鸣喘息。 4.小便不利,尿闭不通。
地龙 《本经》
【用法用量】 煎服,5~10g。鲜品10~20g。研
末吞服,每次1~2g。外用适量。
概述
2.主要兼有功效主治 部分兼有平肝潜阳、清泻肝火作用的息风止
痉药,亦可用治肝阳上亢之头晕目眩和肝火上攻 之目赤、头痛等。
此外,某些息风止痉药,尚兼祛外风之功, 还可用治风邪中经络之口眼喎斜、肢麻痉挛、头 痛、痹证等。
“外风宜疏散,内风宜平息”为治风法则。
概述
三、性能特点
1.药性 2.药味 3.归经
【用法用量】 煎服,1~3g;宜单煎2小时以上。
磨汁或研粉服,每次0.3~0.6g。
牛黄 《本经》
『来源』 为脊索动物 门哺乳纲牛科动物牛 Bos taurus domesticus Gmelin 的胆结石。
牛黄
牛黄 《本经》
【性能】 苦,凉。 归肝、心经。
【功效】息风止痉 化痰开窍 清热解毒
钩藤《名医别录》
【性能】
甘,微寒。 归肝经。
【功效】
息风止痉 清热平肝
中医执业医师中药学巩固知识:息风止痉药
中医执业医师中药学巩固知识:息风止痉药第一节羚羊角、钩藤、天麻羚羊角、钩藤、天麻(一类):相同:⑴均归肝经,平肝息风,治疗肝阳上亢,肝风内动,小儿急惊异同:羚羊角:⑴寒。
兼入心、肺经,力强。
兼泄心火。
清泄平肝解散之品。
⑵主泄肝火,兼清心、肺火。
平肝风,善治高热神昏,兼治肝郁化火。
唯治急惊,不治慢惊。
(与水牛角、玳瑁对比)⑶清肝明目,治疗肝热,肝火翳障-草决明、菊花、石决明。
⑷散血解毒,治疗疮疡肿毒,斑疹,血热毒甚或抽风,常配水牛角、玳瑁。
⑸治疗顽固性高血压(肝火上炎,肝阳上亢)。
⑹研末冲服或磨汁服。
无内热,无火者忌服。
钩藤:⑴微寒,兼入心包经。
甘凉质轻,平肝息风兼透散。
止痉透热之良药。
⑵清热力不及羚羊角,息风止痉力却佳,善治肝热动风,肝阳上亢,小儿急惊。
⑶兼透散而味不苦,治疗麻疹不透兼高热抽风,常配牛蒡子、金银花。
⑷药力弱,用量宜大(10~30g),久煎失效,入汤剂后下。
天麻:⑴甘,平。
柔润,不燥烈伤阴,为息风药中之润剂。
甘平柔润,平肝息风止痉。
⑵专于平肝息风止痉,肝风、肝热诸证,不论寒热虚实皆可。
治疗痰饮眩晕-白术、半夏。
治疗小儿慢惊-全蝎、天南星。
⑶息风通络止痛,治疗风湿痹痛,肢麻瘫痪-川芎、羌活、独活、白芷。
⑷研末冲服。
第二节地龙(蚯蚓)、僵蚕地龙(蚯蚓)、僵蚕:相同:⑴咸,无毒。
归肝、肺经。
息风止痉,治疗惊风抽搐。
异:地龙(一类):⑴性寒,清热力强,治疗小儿急惊,高热躁狂(外敷)。
⑵兼平喘,善治痰哮,喘息(寒、热)-米壳,麻黄、杏仁。
⑶兼通络,治疗风湿热痹,半身不遂-生黄芪、丹参、川芎、红花、桃仁。
⑷兼利尿,治疗热结膀胱所致尿闭不通,小便不利-扁蓄、木通、瞿麦。
⑸兼降压,治疗高血压(肝阳上亢)。
⑹治疗水火烫伤(外敷)。
⑺可当食品。
地龙注射液注射前要做皮试。
僵蚕(二类):⑴性平。
长于化痰,止痉力缓,中风口,急慢惊均可。
⑵兼止痛,治疗风热头痛目赤-桑叶、菊花、牛蒡子。
⑶兼止痒,治疗皮肤疮疹作痒-地肤子、蛇床子。
考研中药学笔记(精华)--精简版汇总
解表药1、辛温解表药: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桂枝: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香薷:发汗解表,和中化湿,利水消肿。
紫苏:解表散寒,行气宽中,解鱼蟹毒,安胎。
生姜:解表散寒,温中断呕,温肺止咳、解鱼蟹毒。
荆芥:祛风解表,透疹、消疮,止血。
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羌活:解表散寒、祛风湿,止痛。
白芷:解表散寒,祛风湿、止痛、通窍、消肿排脓、燥湿止带。
细辛:解表散寒,祛风湿、止痛,通窍,温肺化饮。
藁本:祛风散寒,胜湿止痛。
苍耳子:发布散寒,通窍,祛风湿、止痛。
辛夷:发布散寒,通窍。
葱白:发汗解表,散寒通阳。
2、辛凉解表药:薄荷:分散风热,清利头领,利咽透疹,疏肝行气。
牛蒡子:分散风热,宣肺祛痰,利咽透疹,解毒消肿。
蝉蜕:分散风热,利咽开音,透疹、明目退翳,熄风止痉。
桑叶:分散风热,清肺润燥,平抑肝阳,清肝明目。
菊花:疏风清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柴胡: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升麻:解表透疹,清热解毒,升阳举陷。
葛根:解肌退热,透疹,升阳止泻、生津止渴,淡豆豉:解表,除烦,宣发郁热。
浮萍:发汗解表,透疹止痒,利尿消肿。
蔓荆子:分散风热,清利头领。
清热药清热泻火药:石膏:生: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敛疮生肌,收湿,止血。
知母:清热泻火,生津润燥。
芦根: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止呕,利尿。
天花粉: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消肿排脓。
淡竹叶:清热泻火、除烦,利尿。
栀子: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
焦:凉血止血。
夏枯草:清热泻火、明目,散结消肿、降血压。
决明子:清热明目,润肠通便。
密蒙花:清热泻火,养肝明目,退翳。
清热燥湿药: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黄柏: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
龙胆草:清热燥湿,泻肝胆火。
秦皮:清热燥湿,收涩止痢,止带,明目。
苦参:清热燥湿,杀虫,利尿。
白鲜皮:清热燥湿,祛风解毒。
清热解毒药:金银花:清热解毒,分散风热。
中药学专业知识二单味药品种速记
中药学专业知识二单味药品种归类整理(用于速记)双证执业中药师备考经验:先记目录,再记品种,事半功倍。
第一步:就是要先把目录背熟。
提到药品要能说出分类,提到分类要能说出有哪些药品。
第二步:再对照考试大纲,牢记每个药品的性味归经、功能主治、注意事项等。
以下整理归类中药二单味药399个,以供大家记忆。
一、解表药1.辛温解表药(共14个)麻黄,桂枝,紫苏,生姜,荆芥,防风,羌活,细辛,辛夷,白芷,藁本,香薷,苍耳子,西河柳。
2.辛凉解表药(共12个)薄荷,牛蒡子,蝉蜕,桑叶,菊花,葛根,柴胡,升麻,蔓荆子,淡豆豉,浮萍,木贼。
二、清热药1.清热泻火药(共12个)石膏,知母,天花粉,栀子,芦根,竹叶,淡竹叶,夏枯草,决明子,密蒙花,谷精草,青葙子。
2.清热燥湿药(共5个)黄芩,黄连,黄柏,龙胆,苦参。
3.清热凉血药(共6个)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紫草,水牛角。
4.清热解毒药(共30个)金银花,连翘,蒲公英,大青叶,板蓝根,牛黄,鱼腥草,射干,白头翁,败酱草,青黛,重楼,白鲜皮,穿心莲,半边莲,土茯苓,山豆根,马齿苋,大血藤,白花蛇舌草,野菊花,地锦草,紫花地丁,金荞麦,鸦胆子,垂盆草,秦皮,马勃,木蝴蝶,半枝莲。
5.清虚热药(共5个)青蒿,地骨皮,白薇,胡黄连,银柴胡。
三、泻下药1.攻下药(共4个)大黄,芒硝,芦荟,番泻叶。
2.润下药(共2个)火麻仁,郁李仁。
3.峻下逐水药(共7个)甘遂,巴豆,牵牛子,京大戟,红大戟,芫花,千金子。
四、祛风湿药(共25个)独活,威灵仙,海风藤,青风藤,络石藤,雷公藤,防己,秦艽,徐长卿,木瓜,桑寄生,五加皮,香加皮,蕲蛇,乌梢蛇,豨莶草,鹿衔草,伸筋草,臭梧桐,桑枝,川乌,千年健,丝瓜络,穿山龙,路路通。
五、芳香化湿药(共8个)苍术,厚朴,广藿香,佩兰,砂仁,白豆蔻,草豆蔻,草果。
六、利水渗湿药(共20个)茯苓,猪苓,薏苡仁,泽泻,滑石,海金沙,木通,茵陈,萆薢,石韦,瞿麦,萹蓄,车前子,地肤子,冬葵子,通草,金钱草,广金钱草,连钱草,灯芯草。
中药“平肝息风药:息风止痉药”——羚羊角
中药“平肝息风药:息风止痉药”——羚羊角本品为牛科动物赛加羚羊的角。
主产于俄罗斯。
全年均可捕捉,猎取后锯取其角,晒干。
本品气微,味淡。
以质嫩、光润者为佳。
镑片用,或砸碎,粉碎成细粉用。
一、药性和功效本品性味咸,寒。
归肝、心经。
具有平肝息风,清肝明目,清热解毒之功效。
用法用量:煎服,1~3克,宜另煎2小时以上;磨汁或研粉服,每次0.3~0.6克。
使用注意:本品性寒,脾虚慢惊者忌。
二、歌括《药性歌括四百味》歌诀:羚羊角寒,明目清肝,祛惊解毒,神志能安。
三、临床应用1.肝风内动惊痫抽搐,妊娠子痛,高热痉厥,癫病发狂本品性寒,主肝经,长于清肝热、息肝风、止痉,为治肝风内动,惊痫抽搐之要药。
因其清热力强,故尤宜于温热病热邪炽盛,热极动风之高热神昏、痉厥抽搐,常与钩藤、菊花、白芍等清热平肝药配伍、如羚角钩藤汤(《通俗伤寒论》)。
治癫痫发狂,可与钩藤、天竺黄、郁金等息风止痉、化痰开窍药同用。
2.肝阳上亢,头痛眩晕本品质重沉降,有平抑肝阳作用。
治疗肝阳上亢所致之头晕目眩、烦躁失眠、头痛如劈等症,常与石决明、龟甲、生地黄等同用。
3.肝火上炎,目赤翳障本品善于清泻肝火而明目,治肝火上炎之目赤肿痛、羞明流泪、目生翳障,常配伍决明子、夏枯草、龙胆等4.温热病壮热神昏,温毒发斑本品性寒清热,主入心、肝经,有清心凉肝、泻火解毒之功。
用于温热病壮热神昏,谵语躁狂,甚或痉厥抽搐,常与生石膏、寒水石、麝香等配伍,如紫雪(《外台秘要》);治疗温毒发斑,多与生地黄、赤芍、大青叶等清热凉血、解毒之品同用。
5.痈肿疮毒本品性寒,能清热解毒,用治热毒炽盛,疮疡肿痛,可与黄连、栀子、金银花等药同用。
此外,本品尚有清肺热之效,临证配伍也可用于肺热咳喘。
四、现代药理研究1.化学成分本品主要含角质蛋白,水解后可得18种氨基酸及多肽物质;还含有多种1.化学成分、胆固醇、维生素A等。
此外,本品含锌、铝、铬、锰、铁、铜等多种微量元素。
磷酸钙、胆固醇2.药理作用作用本品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能镇静、抗惊厥、降血压,并有解热、镇痛、抗病毒及增强免疫等作用五、山羊角本品为牛科动物青羊的角。
01-第9周息风止痉药-羚羊角 牛黄
一、含义
息风止痉药
以平息肝风/制止痉挛抽搐为主要作用
主治肝风内动之痉挛抽搐的药
二、功效与主治
①主要—息风止痉—息肝风/制止痉挛抽搐作用
1.功效 ②兼能
清 肝热 平肝阳 解毒
2.主治→肝风内动证→痉挛抽搐
肝风内动证
眩晕欲扑 ①肝阳化风→ 肢体震颤
语言不利
②热邪炽盛→热极生风
高热神昏 两目上视 牙关紧闭 痉挛抽搐
同
②清热解毒
→温热病—热入心包
神昏 发斑
平肝潜阳 ↓
肝阳上亢眩晕头痛
化痰开窍
热痰闭阻心窍 温热病热入心包 中风/癫痫
神昏 抽搐
异
咽喉肿痛
清肝明目→ 肝热目疾
清热解毒 →热毒
口舌生疮 牙龈肿痛
煎服—1-3g/ 单煎2小时以上/
疮痈
磨汁或研粉服0.3-0.6g
入丸、散剂,每次0.15~0.35g
☆肝血虚→虚风内动→
手足蠕动/震颤 关节拘急 肢体麻木
+血虚证→补血
非本类首选
③脾虚慢惊风→个别性平之品可治/应以补脾为主
④兼治→中风/癫痫/破伤风→痉挛抽搐
三、性能特点
药性→部分寒凉 归经→肝经 趋向→沉降
毒性→少数药物(全蝎、蜈蚣)有毒
1.依据病因配伍
①肝阳化风+平肝潜阳药 ②热极生风+清肝热药/清热解毒药 ③阴血不足虚风+ 补血药/补肝肾药 ④中风/癫痫/破伤风+祛风药 ⑤脾虚慢惊+补脾药
2.依据兼证配伍
①兼痰阻+化痰药 ②兼闭证神昏+开窍药 ③兼心神不宁失眠+安神药
五、使用注意
1.本类药多为治标之品/中病即止/不宜多服久服
息风止痉药——羚羊角
息风止痉药——羚羊角性味归经咸,寒。
归肝、心经。
功能主治平肝息风,清肝明目,散血解毒。
用于肝风内动,惊痫抽搐,妊娠子痫,高热痉厥,癫痫发狂,头痛眩晕,目赤翳障,温毒发斑,痈肿疮毒。
用法用量1~3g,宜另煎2小时以上;磨汁或研粉服,每次0.3~0.6g。
来源本品为牛科动物赛加羚羊Saiga tatarica Linnaeus 的角。
猎取后锯取其角,晒干。
主要栖于半沙漠地区。
夏季大多居于空旷的荒漠地带,晚秋至冬季则在盐沼半荒漠地带。
群栖。
分布新疆等地。
产于新疆。
赛加羚羊Saiga tatarica Linnaeus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禁止非法猎取性状本品呈长圆锥形,略呈弓形弯曲,长15~33cm;类白色或黄白色,基部稍呈青灰色。
嫩枝对光透视有“血丝”或紫黑色斑纹,光润如玉,无裂纹,老枝则有细纵裂纹。
除尖端部分外,有10~16个隆起环脊,间距约2cm,用手握之,四指正好嵌入凹处。
角的基部横截面圆形,直径3~4cm,内有坚硬质重的角柱,习称“骨塞”,骨塞长约占全角的1/2或1/3,表面有突起的纵棱与其外面角鞘内的凹沟紧密嵌合,从横断面观,其结合部呈锯齿状。
除去“骨塞”后,角的下半段成空洞,全角呈半透明,对光透视,上半段中央有一条隐约可辨的细孔道直通角尖,习称“通天眼”。
质坚硬。
气微,味淡。
炮制羚羊角镑片取羚羊角,置温水中浸泡,捞出,镑片,干燥。
羚羊角粉取羚羊角,砸碎,粉碎成细粉。
复方复方①治伤寒时气,寒热伏热,汗、吐、下后余热不退,或心惊狂动,烦乱不宁,或谵语无伦,人情颠倒,脉仍数急,迁延不愈:羚羊角磨汁半盏,以甘草、灯芯各一钱,煎汤和服。
(《方脉正宗》)②治中风手颤,亸曳语涩:羚羊角(镑)一两,犀角(镑)三分,羌活(去芦头)、防风(去叉)各一两半,薏苡仁(炒)、秦艽(洗)各二两。
共研细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二十丸,煎竹叶汤下,渐加至三十丸。
(《圣济总录》羚羊角丸)③治偏风,手足不随,四肢顽痹:羚羊角(镑)一两,独活(去芦头)二两,乌头(炮裂,去皮、脐)三分,防风(去叉)一分。
倪海厦——神农本草经笔记(二三七)羚羊角
倪海厦——神农本草经笔记(二三七)羚羊角羚羊角《神农本草经》原文:“味咸,寒,无毒。
主明目,益气,起阴,去恶血,注下,辟蛊毒,恶鬼,不祥,安心气,常不魇寐。
外服强筋骨,轻身。
生川谷。
”《名医》曰:生石城及华阴山,采无时。
案《说文》云:羚大羊而细角。
《广雅》云:美皮冷角。
《尔雅》云:羚大羊。
郭璞云:羚羊似羊而大,角园锐,好在山崖间。
陶宏景云:《尔雅》名羱羊。
据《说文》云:苋山羊细角也。
《尔雅》云:羱如羊。
郭璞云:羱似吴羊而大角,角椭,出西方,苋即羱正字,然本经羚字,实羚字俗写,当以羚为是《尔雅》释文,引本草作羚。
倪师解读:羚羊角像螺旋一样,下面比较大,一点点长长细细的往上长,到顶是细的。
为什么会叫做羚羊,窜得很快,逮都逮不到它,所以它腿筋的力量特别强,因此,预防在肌挛抽筋的时候使用。
一般的抽筋吃木瓜,也对,得甘则缓,吃点糖就缓掉。
还有一种抽筋,有脑瘤,癫痫脑瘤,很强烈的抽筋,就要配一些止痉的药,羚羊角就是一味,配一些止抽筋的药放在里面,比如伸筋草,羚羊角。
在治疗脑部的疾病,脑部损伤的时候,预防病人有抽畜情况的时候,开羚羊角在里面,就不会抽筋了。
预防抽筋,阴症的时候我们按照辩证论治。
羚羊角的使用时机最重要的就是在这里面,抽筋,拘急,所以脑伤的时候,脑部的肿瘤,脑部的瘀块,外伤等。
羚羊角味道是咸味的,咸能软坚,药性是寒的,平常吃都磨粉,或者切2片放在汤剂里面煮。
羚羊角主治能够清热,明目,强筋骨。
动物性的药,补强的力量非常强,比一般植物性的药来的强。
防止脑溢血,都准治,可以预防抽筋,表面上的症状是预防抽筋,里面可能就是预防脑溢血,在预防脑溢血的时候不用这种预防抽筋的药,脑出血的时候会用一些川芎,丹皮,红花,藏红花。
这个进去在脑部里面,让血液循环很好,预防脑出血。
【孟铣】,治中风筋挛,抽筋统统可以使用。
【唐容川】讲羚羊的性,是专门治疗筋缩抽扯的症状,角尤精气之所在,专主舒筋,所以遇到抽筋得很严重,你就要使用羚羊角,在治疗脑瘤的时候都会使用羚羊角,就是预防他抽筋。
羚羊角——中药里的退烧药
羚羊角——中药里的退烧药原创无为中医李春盈2021-05-08 19:22:56《中药学》凌一揆主编羚羊角(《本经》)【性味归经】咸,寒。
归肝、心经。
【功效】平肝息风,清肝明淸热解毒。
【应用】1. 用于惊风、癫痫所致的手足抽搐等证。
2. 用于肝阳上亢所致的头晕目眩。
3. 用于肝火炽盛所致的头痛、目赤等证。
4. 用于温热病壮热神昏、谵语、躁狂等证。
羚羊角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用量用法】1〜3g。
入煎剂宜另煎汁冲服,亦可磨汁或锉末服,每次0.3〜0.5g,羚羊角羚羊角的故事王村有个地主,膝下有一个女儿叫倚轩,长得美若天仙,窈窕的身材,还有一手绝佳的刺绣和织布的手艺。
可令人奇怪的是,女儿到了谈婚论嫁年龄却迟迟没有人上门提亲。
为什么?原来啊,倚轩有个怪病,犯病时全身抽搐,口吐白沫,面目狰狞。
村里人传言她是女鬼附身,都不敢靠近她,更别说娶她了。
地主四处求医,试过许多办法均没有效果。
于是地主许诺,谁能治好倚轩的病就与他结为亲家。
村东头有个猎户,叫裘二,为人老实忠厚,平日待人友善又乐善好施,却一直未娶亲。
一天裘二刚打猎回来,收获颇丰,捕到一头羚羊,他想把那羊角卖到古玩店去当雕刻饰品。
他刚回到家,就看到家门口倒着一个乞丐,他赶紧将这乞丐扶起来,发现原来这乞丐是饿晕了。
他将乞丐安置在家中调养,好酒好肉地招待他,几天后乞丐身体恢复得差不多了,可他还赖着不走。
裘二依然以礼相待,毫无怒色。
那头羚羊都吃完了,裘二又要去深山打猎了,乞丐这才准备走。
裘二送他一身干净的衣服,乞丐提出要将羚羊角送给他,裘二心想:好吃好喝伺候着还不知足,把一头羚羊吃完了临走连角都要拿去。
但裘二心软,还是给了他。
乞丐穿上新衣服,提着羚羊角就在村里转,恰好碰到地主抓药回来,还在唉声叹气呢。
乞丐看他一脸愁容马上就明白了,就问:“王老爷怎么唉声叹气的?”地主说:“还不是为我那小女,这药吃了无数还是没有效果,你看这方子也吃了半个月了,没有效,现在又来抓了。
”乞丐说:“给我看看方子。
《药性赋》选讲2、羚羊角
《药性赋》选讲2、羚羊角2、羚羊角羚羊清乎肺肝。
上节课我们讲到犀角时,提到它是接心经之热的第一品,它治疗温热高烧,心经热甚,引起的神昏,那是无与伦比的的。
所以就连中成药里头最厉害的安宫牛黄丸配伍里头,也有犀角。
但是学医不是拼命地去找特效药,如果不断地去找特效药能够根除疾病,那么为什么日新月异,每年都不断发明最新抗生素,都没法把细菌彻底杀死?中医是要给邪以出路,学医要长养这份慈悲心,中医更要有治未病的长远眼光。
一定要在高烧发现之前,就能够见微知著,而不是反复高烧反复降温。
你如果能知道常见的引起小儿高烧的原因,然后加以预防,那么你家里的娃子就会少生很多病,你也会少操很多心。
学好中医其实最大的效果,并不是懂得如何去吃很多很苦很苦的药,而是懂得如何去防病,如何让自己少得病,甚至不得病。
如何在得一次病里头,就吸取经验教训,不再得相同的病。
而那些反复高烧上火,口腔溃疡的人,不是他们身体差,也不是他们缺少吃药而得的病。
而是因为他们从来没有找出真正制造疾病的原因,并加以修正。
好我们下面开始讲羚羊角。
羚羊可是世界上奔跑得最快的动物之一,每小时达六十公里,狼都赶不上。
羚羊的角是名贵中药材,同仁堂有瓶装的羚羊角粉可以买。
它常跟犀角同用,治疗温热病高烧不退。
由于羚羊角能清肺肝,所以小儿肺炎,流感,高烧,可以用它。
烧到抽搐,神昏,也用它。
因为中医认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羚羊角就能治疗肝经热极生风动风。
羚羊角、钩藤就是平肝熄风的最佳药物搭档。
热盛高烧当没有犀角时,我们就选用羚羊角粉。
有个乡村医生,它退小儿高烧,当地非常出名,很多小孩子高烧,别人退不了的,都大老远送到他那里去。
对于顽固的高烧,他必在辩证汤方里头,加上羚羊角粉。
他说,这样下去退热就如虎添翼,也可以防止小孩子因为高烧而烧到抽风。
这都是中医急性温热病的要药,不可不知道啊!有人就问,为什么你们中医连草木石头、动物的皮角,都可以入药,而且还可以治好病,难以解释。
其实你如果能领悟大自然阴阳变化之理,你会发现中医其实很简单,学中医很轻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学》学习笔记:息风止痉药之羚羊角
凡以平息肝风,制止痉挛抽搐为主要作用,主治肝风内动,痉厥抽搐病证的药物,称息风止痉药。
可简称熄风药或止痉药。
本类药物主入肝经,以息肝风,止抽搐为主要功效。
主治肝风内动证。
该证以痉挛抽搐动风之症为特征,又因病因不同,伴见症状各异。
如肝阳化风所致者,多以眩晕欲仆,头痛而摇,肢体震颤,语言不利,或卒然昏倒,不省人事,舌强不语,偏瘫为主症,兼见手足麻木,步履不正等;温热病,热入营血或肝热内盛而热极生风者,常以四肢抽搐,两目上视,牙关紧闭为主症,并伴见高热,神昏,躁扰如狂等;阴虚动风,血虚生风者,多以手足蠕动、震颤,关节拘急,肢体麻木为主,常伴见阴血不足之表现。
熄风止痉药主要适宜于肝阳化风、热极动风的肝风内动证,亦可用于痫证、破伤风、脾虚慢惊风等痉挛抽搐者。
而阴血不足之虚风内动证非本章药所主治。
部分息风止痉药物兼有平肝潜阳、清泻肝火等作用,亦可用治肝阳上亢头晕目眩及肝火上攻目赤头痛等症。
羚羊角
《本经》
为牛科动物赛加羚羊Saiga tataricaLinnaeus 的角。
镑成薄片、锉末或磨汁用。
【性味归经】咸,寒。
归肝、心经。
【功效与应用】
1.清肝息风,用于肝风内动,惊痫抽搐。
羚羊角主入肝经,有较强的
清肝热、息肝风作用。
为治疗惊风、癫痫、中风等肢体痉挛抽搐之要药。
因其性寒,清热力强,故尤宜于火热炽盛,热极生风之证。
如治温热病热邪炽盛,热极动风之高热神昏,痉厥抽搐者,常与钩藤、菊花、白芍药等配伍,即羚角钩藤汤。
用治癫痫、惊悸,可与钩藤、天竺黄、郁金、朱砂等同用。
2.平肝潜阳,用于肝阳上亢,头晕目眩。
本品亦有显著的平肝阳作用,可与石决明、牡蛎、天麻等平肝潜阳药物同用。
3.清肝明目,用于肝火上炎,目赤头痛。
肝开窍于目,肝经火盛,上攻眼目,则致头痛、头晕、目赤肿痛、羞明流泪等症。
本品入肝经,善于清泻肝火,故宜治肝火上炎之症。
常与龙胆草、决明子、黄芩等配伍,如羚羊角散。
4.清热解毒,用于温热病壮热神昏,热毒发斑。
本品入心、肝二经,气血两清,有清热泻火、解毒化斑之效。
用治热病神昏、壮热、躁狂、抽搐等症,常与石膏、寒水石等配伍,如紫雪丹。
用治热毒发斑,每以本品配入白虎汤中取效。
【处方用名】羚羊角片(镑成片,入煎剂用)、羚羊粉(研粉,入丸散,或吞服)
羚羊角善清肝火、解热毒,且能平肝息风而镇痉,功效颇佳,为治热病惊厥、手足抽搐的要药。
在临床应用时主要有下列两个原则:在高热神昏抽搐或肝经热盛生风、手足抽搐较剧时可以使用。
又肝阳上亢所致的眩晕或肝火亢盛所引起的目赤肿痛、头痛等症,症情较剧而用一般药物效果不显者,可考虑暂时应用。
本品药价昂贵,故现在临床多入丸散,或研粉吞服,
很少作为煎剂应用。
【方剂举例】羚角钩藤汤《通俗伤寒论》:羚羊片、桑叶、川贝、鲜生地、钩藤、滁菊、茯神、白芍、竹茹。
治热盛干风内动,手足抽搐。
【用法用量】煎服,1~ 3g。
单煎2小时以上,取汁服。
磨汁或
研粉服,每次0.3~0.6g 。
【现代研究】本品含磷酸钙、角蛋白及不溶性无机盐等。
能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有解热、镇痛、抗惊厥作用,能增强动物对缺氧的耐受能力。
煎剂或醇提取液,小剂量使离体蟾蜍心脏收缩加强,中等剂量可致心传导阻滞,大剂量则引起心率减慢、振幅减小,最后心跳停止。
息风止痉药之钩藤
《名医别录》
为茜草科常绿木质藤本植物钩藤Uncaria rhynchophylla(Miq .)Jacks .、大叶钩藤U.macrophyllaWall .毛钩藤U.hirsutaHavil .、华钩藤U.sinensis(Oliv .)Havil .或无柄果钩藤U.sessilifructusRoxb .的带钩茎枝。
以嫩枝切段入药。
【性味归经】甘,微寒。
归肝、心包经。
【功效与应用】
1 .息风止痉,用于肝风内动,惊痫抽搐。
钩藤甘而微寒,入肝,息风止痉作用和缓,为治疗肝风内动,惊痫抽搐之常用药,亦多用于小儿。
如用治小儿惊风壮热神昏、牙关紧闭、手足抽搐等症,常与天麻、全蝎等同用,即钩藤饮。
用治温热病热极生风,痉挛抽搐,多与羚羊角、白芍药,菊花等
配伍,如羚角钩藤汤。
用治诸痫啼叫,痉挛抽搐,可与天竺黄、蝉蜕、黄连等同用,如钩藤饮子。
2.清热平肝,用于头痛、眩晕。
本品既清肝热,又平肝阳,故可用治肝火上攻或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
属肝火者,常与夏枯草、栀子、黄芩等配伍;属肝阳者,常与天麻、石决明、菊花等配伍。
此外,本品与蝉蜕、薄荷同用,可治疗小儿夜啼,有凉肝止惊之效。
《本草正义》:钩藤,自《别录》即以为专治小儿寒热,弘景且谓疗小儿,不入余方。
盖气本轻清而性甘寒,最合于幼儿稚阴未充、稚阳易旺之体质。
能治惊癎者,癎病皆肝动生风,气火上燔之病,此物轻清而凉,能泄火而能定风。
甄权谓主小儿惊啼,瘲热壅,容忤胎风;濒湖谓治大人头旋目眩,平肝风,除心热,皆一以贯之。
惟濒湖又谓其发斑疹,则本于钱仲阳之紫草散,方用钩藤钩子、紫草茸等分为末,温酒调服。
按仲阳之所谓斑疹,非今人时病中之所谓发斑,钧藤轻能透发,清能解热,而佐以紫草凉血活血,助其流动,又以酒辅之,能发亦能清火,洵是不亢不卑稳妥之法。
【处方用名】钩藤、嫩钩藤、嫩双钩、嫩钩钩(晒干用)钩藤清疳热而平肝息风,在临床上常常用以平降肝阳。
它的清热之功不如羚羊角,息风镇痉的作用亦较羚羊角、全蝎、蜈蚣为弱。
故在高热惊风抽搐时,宜加羚羊角(山羊角);如抽搐严重,须配全蝎、蜈蚣。
现知本品有良好的降压作用,这说明前人的宝贵经验,已为现代科学所证实。
【方剂举例】
治伤寒头痛壮热,鼻衄不止:钩藤、桑根白皮(锉)、马牙硝各一两,栀子仁、甘草(炙)各三分,大黄(锉,炒)、黄芩(去黑心)
各一两半。
上七味,粗捣筛。
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竹叶三七片,煎至六分,去滓,下生地黄汁一合,搅匀,食后温服。
(《圣济总录》钩藤汤)钩藤饮《本事方》:钩藤、菊花、防风、人参、茯神、半夏、陈皮、麦冬、石膏、甘草。
治肝厥头痛。
治小儿惊痫,仰目嚼舌,精神昏闷:钩藤半两,龙齿一两,石膏三分,栀子仁一分,子芩半分,川大黄半两(锉碎,微炒),麦门冬三分(去心,焙)。
上药粗捣,罗为散。
每服一钱,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量儿大小分减,不计时候温服。
(《圣惠方》钩藤散)
【用法用量】煎服,10~ 15g。
其有效成分钩藤碱加热后易破坏,故不宜久煎,一般不超过20分钟。
【现代研究】本品含钩藤碱、异钩藤碱,有降压、抗心律失常作用。
煎剂有明显的镇静作用,但无催眠作用,可降低大脑皮层的兴奋性。
能抑制离体肠管,兴奋大鼠离体子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