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备战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的综合备战中考真题分类汇总含答案(1)
备战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的综合题试题含答案(1)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1.阅读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按要求答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袭,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宁,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上阕一个“________”字,不仅表现了出猎场面的盛大壮观,而且写出了随猎者矫健的身影和如虹的气势。
2.请对下阕中“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作简要赏析。
3.词的结句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答案】1.卷2.运用典故,以魏尚自比,希望朝廷像汉文帝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重用自己。
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希望得到朝廷的重用,以报效国家的思想感情。
3.到那时我一定会把雕弓拉得满满的,向西北方的天狼星猛射过去。
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关怀国家命运,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
【解析】1.考查对诗句中关键字眼的提取能力。
读懂诗句大意是作答的关键。
“千骑卷平冈”的“卷”字突现出太守率领的队伍,势如磅礴倾涛,何等雄壮。
全城的百姓也来了,来看他们爱戴的太守行猎,万人空巷。
这是怎样一幅声势浩大的行猎图啊,太守倍受鼓舞,气冲斗牛,为了报答百姓随行出猎的厚意,决心亲自射杀老虎,让大家看看孙权当年搏虎的雄姿。
所以可提取“卷”作为答案。
2.赏析诗句。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据《汉书·冯唐传》记载:云中太守魏尚治军有方,“使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一旦入侵,必所杀甚众。
后因报功时“虏差六级”多报了六颗首级,被文帝“下之吏,削其爵”。
冯唐竭力为魏尚辩白,认为文帝“赏太轻,罚太重”,颇失人心。
文帝幡然醒悟,当日便令冯唐持节赦免魏尚,官复原职,并拜冯唐为车骑都尉。
节:兵符,古代使节用以取信的凭证。
持节:是奉有朝廷重大使命。
云中:在今内蒙古托克托县境内,包括山西省西北一部分地区。
苏轼当时在政治上处境不甚得意,在这里以守卫边疆的魏尚自许,希望得到朝廷的信任。
全国各地中考语文分类:诗歌鉴赏综合题汇编含答案(1)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答张十一①韩愈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筼筜②竞长纤纤笋,踯躅③闲开艳艳花。
未报恩波④知死所,莫令炎瘴⑤送生涯。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⑥觉霜毛一半加。
(注)①韩愈一生中两次遭贬,《答张十一》是他第一次被贬到广东阳山后的第二年春天作的。
张十一,名署,公元803年(德宗贞元十九年)与韩愈同为监察御史,一起被贬。
张署到郴州临武令任上曾有诗赠韩愈,韩愈写此诗作答。
②筼筜(yún dāng),竹名,生长于水边。
③踯躅:杜鹃花科。
④恩波:皇帝的恩泽。
⑤炎瘴:南方湿热致病的瘴气。
⑥斗:通“陡”。
1.下面对本诗的理解或赏析,正确的两项是()A.首联浓墨重彩地描绘出一幅清晰鲜明的水墨画,绘出春山明净,春江空阔之景。
B.颔联“筼筜竞长”运用了拟人手法,把“筼筜”人格化,写活了嫩笋争相滋生的蓬勃景象。
C.颈联是全诗的关键之句,抒发了诗人自知生命将在这炎热的瘴气中白白葬送,以致无法报答皇恩的痛苦。
D.尾联含蓄委婉,看罢友人的书信顿觉白发增加一半,表达了对年华逝去的哀伤,以及与友人同感共悲的哀痛。
其中“斗觉”二字用得奇崛,把诗人的感情推向高潮。
E. 本诗是赠答诗,张十一客给韩愈的诗中有“鲛人远泛渔舟火,鹏鸟闲飞雾里天”的句子,韩愈也用此“闲”字回答了他此时自在悠闲、无所事事的状况。
2.诗歌前两联在景物描写上有“远近结合”和“以声衬静”的特点,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答案】1.BD2.(1)远近结合,点面结合。
第一联勾勒了阳山地区的全景,并且第一句为远景;第二联则是两组近景特写。
(2)动静结合,以声衬静。
山村是宁静的,但是猿的哀蹄打破了宁静,反而更突出此处环境的幽静。
【解析】1.试题分析: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
A项,诗歌的首联“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勾画出阳山地区的全景。
春山明净,春江空阔,还传递出一种人烟稀少的空寂,生动地摹写了荒僻冷落的景象。
属于白描勾勒,并非浓墨重彩。
备战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分类练习 诗歌鉴赏综合解答题含答案(1)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渔家傲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1.对这首词有关句子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天接云涛连晓雾”写天上翻腾的云像涌起的波涛,与清晨弥漫的雾相连相接的美景。
B.“星河欲转千帆舞”写银河涌动,好像要倒转过来,许许多多船帆在狂风中摇摆起舞。
C.“学诗谩有惊人句”写词人自幼学诗,但少有佳句,没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境界。
D.“九万里风鹏正举”化用《庄子》中的名句,词人希望能像大鹏一样尽情地施展才能。
2.这首词中哪两个字,巧妙衔接上下片、使之一气呵成?请找出并写下来。
【答案】1.C2.问报【解析】1.赏析古诗词,从作者入手,联系已知作者的生活经历,风格知识理解内容;借助于诗词的标题、注释、写作背景,理解诗人写作意图。
C项中“少有佳句”错,“谩有”是“空有”的意思;“没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境界”理解有误。
2.此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的理解。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的意思是“她听着天帝在对她说话,殷勤地问她要回到哪里去”。
李清照南渡以来,一直飘泊天涯,备受排挤与打击,尝尽了人间的白眼,如今天帝这么关照她,使她感到多么温暖啊!“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的意思是“我告诉天帝,我所走的路程很远,现在已到了黄昏,还没有到达。
即使我学诗能写出惊人的句子,又有什么用呢”,表现出她徬徨忧虑的神态。
“闻”和“问”把上下片衔接了起来。
2.古诗词阅读名词解释:酬和诗,一般为通过答诗的形式,对酬和对象在诗中提到的话题进行相应的关切,或寄托劝勉鼓励之情,或仅是朋友间情趣的表达。
宋人洪迈说:“古人酬和诗,必答其来意。
”代表诗作有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等。
写作背景:嘉祐元年(1056)苏轼与苏辙赴京应试,路过渑池,止于奉闲僧舍。
嘉祐六年苏轼赴凤翔签判任,再过渑池,苏辙作《怀渑池寄子瞻兄》寄赠兄长,后苏轼作诗相和。
全国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的综合中考真题汇总及答案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1.诗文赏析。
晚春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这是一首描绘暮春景色的诗,诗人运用了的修辞,请任选一处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答案】拟人例如:“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诗人使用了拟人化手法,通过“草木”有“知”,惜春争艳的场景描写,反映了是自己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之情,“草木”本属无情物,竟然能“知”能“解”还能“斗”,想象奇特。
【解析】【详解】要求学生在理解是跟内容的基础上。
首先指出修辞方法。
然后具体分析。
结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分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
过“草木”有“知”,惜春争艳的场景描写,反映了是自己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之情,“草木”本属无情物,竟然能“知”能“解”还能“斗”,想象奇特。
结合“惟解漫天作雪飞”分析运用了比喻修辞。
把“杨花榆荚”比作“雪花”,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杨花榆荚飘落的情景。
2.古诗词赏析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人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本诗中“决眦入归鸟”中“眦”的意思是,颔联写出了泰山的特点。
2.结合全诗,赏析“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案】1. 本诗中决眦入归鸟“眦”的意思是“眼角”,颔联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高大巍峨”特点。
2.作者想攀登最高峰,一览众山的渺小,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豪迈气概。
【解析】1.考查对诗歌词语和所写景物特点的意思。
理解词语的意思结合诗句的意思,“决眦入归鸟”看归鸟回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
眦:眼角。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是描写泰山的近景。
一个“钟”宇把天地万物一下写活了,整个大自然如此有情致,把神奇和秀美都给了泰山。
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被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
这本是十分正常的自然现象,可诗人妙笔生花,用一个“割”字,则写出了高大的泰山一种主宰的力量,这力量不是别的,泰山以其高度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割断,形成不同的景观,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全国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的综合中考真题分类汇总及答案解析
全国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的综合中考真题分类汇总及答案解析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各题。
赠别杜牧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杜牧《赠别》诗中,体现与友人送别场景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
2.结合两首诗中画线的诗句,具体说说其抒发感情的方式和感情基调有什么不同。
【答案】1.樽前2.杜牧的《赠别》诗,以物喻人,通过“蜡烛有心”和“垂泪到天明”表现友人离别之时的深深的忧伤之情。
而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则用朴素的语言直抒胸臆,认为只要真情在,即使远隔天涯,也犹如近在咫尺,并劝勉友人要心胸豁达,坦然面对,而不能像普通儿女一样为离别泪湿衣巾。
就感情基调而言,前者黯然销魂、极度伤感,后者乐观豁达、积极昂扬。
【解析】1.“唯觉樽前笑不成”意思是只觉得酒筵上要笑却笑不出声,“樽前”点明了送别的地点。
2.考查对诗歌的分析比较。
甲诗,“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这句明显是把蜡烛当人了,借物达情,连蜡烛都有心都会流泪啊,何况是人呢。
两句没有一个愁和伤字,却恰如其分表达了同所爱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分别的复杂心境。
感情基调:黯然销魂、极度伤感;乙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两句境界又从狭小转为宏大,情调从凄恻转为豪迈。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远离分不开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内,就是天涯海角也如同近在邻居一样,一秦一蜀又算得什么呢。
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体现出诗人高远的志向、豁达的情趣和旷达的胸怀。
感情基调:乐观豁达、积极昂扬。
2.阅读《泊秦淮》,完成后面小题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1.有人说,“夜泊秦淮近酒家”一句看似平平,却很值得玩味。
说说你对这种看法的理解。
2.诗人通过“犹唱”一词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3.古代诗歌中常出现“月”有时是自然之月,有时是借月感叹时光流逝,寄托思念之情,象征哲理的启迪……下列诗句中,与“烟笼寒水月笼沙”中的“月”表意相近的一项是()A.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全国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的综合中考真题分类汇总含答案解析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1.古诗文阅读。
灞上①秋居马戴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②此身。
注:①灞上:今陕西省西安市东。
作者早年屡试不第,进身无门,困居于此。
②致:达到,实现。
1.下面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这首诗写作者客居灞上而感秋来寂寞,情景萧瑟,渲染了凄清、阴冷的氛围。
B.首联中用一个“频”字,既表明了雁群之多,又使人联想起雁儿们急于投宿的惶急之状,古人每见雁回,易惹乡思。
C.颔联由寥廓的天际渐渐地转到地面,再而转到诗中的主人。
“寒灯独夜人”,“寒”与“独”相互映衬,由寒灯而显出夜长难捱,因孤独而更感到寒气逼人。
D.颈联中“空园白露滴”运用以静衬动的手法,突出表现环境的寂静:“孤壁野僧邻”,说自己与闲云野鹤般的僧人为邻,突出诗人的处境的孤独。
E. 尾联诗人直接抒发感慨,其中表达的渴望为国效力的豪迈之情与陆游的“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中的相同。
2.诗人寓居灞上,那么,将“寄卧郊扉久”中的“卧”改为“居”,可否?请简要赏析。
【答案】1.DE2.“卧”更准确生动地写出了诗人百无聊赖、寂寞孤单的常态,也更准确地表明诗人未得起身、未获任用的人生际遇。
抒发诗人久居荒郊的寂寞孤独,怀才不遇的苦闷和求取官职希望渺茫的无奈,而“居”字却没有,所以不能替换。
【解析】1.D是以动衬静,E与陆游的诗不同。
最后两句直接说出诗人的感慨:“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诗人为了求取官职来到长安,在灞上(又作“霸上”,长安东)已寄居多时,一直没有找到进身之阶,因而这里率直道出了怀才不遇的苦境和进身希望的渺茫。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表现出陆游坚定不移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念。
2.考查对诗歌词语的赏析。
最后两句的意思是“寄卧荒凉郊居为时已久,何时才能为国致力献身?”直接说出诗人的感慨。
诗人为了求取官职来到长安,在灞上,已寄居多时,一直没有找到进身之阶,因而这里率直道出了怀才不遇的苦境和进身希望的渺茫。
备战中考语文压轴题专题复习—诗歌鉴赏的综合含答案(1)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1.奏免衢婺丁钱①(北宋)胡则②六十年来见弊由,仰蒙龙勅降南州。
丁钱永免无拘束,苗米常宜有限收。
青嶂瀑泉呼万岁,碧天星月照千秋。
臣今未恨③生身晚,长喜王民绍见休④。
(注释)①丁钱:即人口税。
②胡则(963-1039):字子正,婺州永康人,曾在方岩僧舍读书,举进士后历任三朝,官至兵部侍郎。
明道元年(1032)八月江淮大旱,民多饿死,胡则上疏,奏请免衢婺两州身丁钱,百姓感德,故立庙纪念,香火日盛。
③恨:遗憾、不满。
④绍见休:永远享受安乐。
休,休养生息。
1.请赏析本诗颈联的表达效果。
2.本诗末句中的一“恨”一“喜”表现出胡则怎样的为官情怀?【答案】1.颈联用对偶和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朝廷免去了百姓丁钱后百姓对朝廷的感恩和拥戴。
2.表现出胡则在奏免衢婺丁钱被批准后由衷的欢喜,表现出胡则把百姓的事情放在心上,尽力为百姓解除困苦(以民为本)的为官情怀。
【解析】1.此题考查的是对诗句的赏析。
我们可以采用的答题模式是:此句运用了(修辞手法、人物描写方法、词语)+表达效果(如生动形象、生动细腻)+写出了的内容+表达的情感。
“青嶂瀑泉呼万岁,碧天星月照千秋”此句运用了对偶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句式工整,“呼万岁”和“照千秋”写出了百姓对朝廷的感恩和拥戴。
据此作答。
2.此题考查的是对诗人的感情的理解和性格的把握。
末句中“长喜王民绍见休”可以看出诗人因为奏免人头税被批准后的欣喜,表现了作者为官一方,造福一方的高尚情怀。
据此作答。
2.阅读下面诗词,完成小题。
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结合诗歌阅读,完成小题。
⑴本诗开头一句由沉埋的断戟,触发了对战争风云的回想。
下列诗词也运用了这种方法开头的一项是A.《诗经•周南•关雎》 B.《使至塞上》(王维)C.《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 D.《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⑵下列诗句中也像“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一样借用了典故的一项是A.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全国备战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的综合备战中考真题分类汇总含答案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以问句开篇,形象表现了诗人乍见泰山时的无比激动和惊叹仰慕之情。
B.“割”字写出了泰山参天矗立的雄姿,更表现了泰山主宰自然的伟大力量。
C.全诗无一“望”字,却紧紧围绕“望”字着笔,可见诗人精妙的艺术构思。
D.本诗通篇写实,借景抒情,表现了泰山高峻磅礴、雄视一切的风姿和气势。
2.“会当”的意思是什么?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案】1.D2.“会当”意为“终当”(终要)。
尾联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
【解析】1.D项“通篇写实”错误。
诗歌有虚写,有实写,虚实结合,有实写眼前所见状景,虚实登顶将览盛景。
意境高远,气势磅礴。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的能力。
理解诗人的情感,可结合诗歌的内容、诗人的人生处境、诗人的人生追求等来理解诗人的情感即可。
要注意结合诗句来理解诗人的情感,不能局限于诗句的表层意思,一定要深入的去理解,所以,它不只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激励着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意思为“一定会登上泰山的最高峰,俯览天下美景”,结合杜甫的人生追求,他抒发出此言主要是想抒发“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小题官舍竹王禹偁谁种萧萧数百竿?伴吟偏称作闲官①。
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
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
明年纵便量移②去,犹得今冬雪里看!(注)①闲官:诗人当时因受谗而被贬,所任的商州团练副使是个无事可干的虚衔,所以称作“闲官”。
②量移:原指从贬所移至稍近的地方,此处是反语,意为被贬到更偏僻的地方。
1.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正确..的请选“B”。
全国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的综合中考真题分类汇总及答案(1)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1.古诗词赏析。
落花唐·严恽春光冉冉归何处,更向花前把一杯。
尽日问花花不语,为谁零落为谁开。
花下醉唐·李商隐寻芳不觉醉流霞,倚树沉眠日已斜。
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
(1)这两首诗都描写了时节的花朵,同时也都直接或间接写到了诗人的行为。
(2)简析这两首诗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答案】(1)暮春喝酒赏花(2)第一首,通过诗人面对落花饮酒,一边与花对话,又仿佛自言自语似醉非醉的行为,委婉抒发了春光易逝的感慨伤怀落寞抑郁之情;第二首,通过诗人“醉流霞”“倚树沉眠”“客散酒醒”“赏残花”等行为和神态,写出他的孤独寂寞,同时也流露出对花痴迷喜爱之情。
【解析】【详解】(1)严恽的七言绝句《落花》,是一首惜花惜春的诗。
《花下醉》也是一首抒发对花的陶醉流连的小诗。
所以两首诗都描写了暮春时节的花,“更向花前把一杯”和“客散酒醒深夜后”写出了诗人饮酒赏花的行为。
(2)严恽的七言绝句《落花》,是一首惜花惜春的诗。
严恽是一个屡试不第的秀才,唐代科举正月考试、二月放榜,春光虽好,奈何自己依旧落第,是以问出花"为谁零落为谁开"一句,"零落"所代表的失意与"花开"所代表的得意恰成鲜明对比,诗人的苦涩溢于言表。
同时,感叹时间流逝,春去花落,韶华易逝,有谁知道落花的忧伤,落花的无人怜惜呢。
《花下醉》这是一首抒发对花的陶醉流连的小诗。
诗歌先以寻花开篇。
接着沉醉花中,最后写酒醒赏花。
通篇都围绕着花来展开。
表现出诗人对花的强烈喜爱。
可谓爱花之至。
据此作答。
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归嵩山作①王维清川带长薄②,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注释)①《归嵩山作》是王维从济州贬所返回之作。
②薄(bó):草木丛生的地方。
(1)诗人归来时的情感是波折变化的。
从颔联中的流水有意、______中可以体会到诗人悠然自得的心情;而颈联中荒城、古渡、落日、秋山这些意象,则流露出诗人______的情感。
全国备战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的综合备战中考真题汇总含答案(1)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1.下面对《钱塘湖春行》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A.首联中“孤山寺北贾亭西”写诗人的行踪;“水面初平云脚低”写远望湖水平堤,朵朵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B.颔联中作者通过描写莺莺燕燕的动态,展现了春天的活力与生机。
C.颈联中的“乱”字,描绘了暮春时节百花盛开、美不胜收的迷人景色。
D.尾联中“行不足”说明诗人看不够美景,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
【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这首诗写的是早春的西湖景色。
“乱花”是指早春时节纷繁开放的花,不是“暮春时节”。
故答案为C。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社日①(唐)王驾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②鸡栖③半掩扉。
桑柘④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注)①社日:古代祭祀土地神的节日。
人们通过开展娱乐活动,表达对减少自然灾害、获得丰收的良好祝愿。
②豚栅:猪栏。
③鸡栖:鸡窝。
④桑柘(zhè):桑树和柘树。
1.发挥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一、二句所展示的画面。
2.结合全诗内容,试分析农人因何而“醉”。
【答案】1.示例:春天,鹅湖山下稻粱肥硕,长势喜人,丰收在望;闭上眼,似乎可以闻到稻花香。
每家的牲畜圈里,猪肥鸡壮;每户的大门都半掩着,村民们都参加社日去了。
2.①因农村生活的美景而醉;②因民风淳朴而醉;③为开怀畅饮而醉;④为丰收在望,生活富足而醉;⑤为来年期盼而醉。
【解析】1.试题分析:此类试题解答要在理解诗句内容的基础上,抓住诗句中的具体意象,加上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对诗句内容进行生动形象地描绘,使之能呈现出“画面”效果,让人产生如临其境的感受,不能只对诗句进行简单翻译。
本题要抓住“鹅湖”“山”“稻粱肥”“豚栅”“鸡栖”等意象,展开合理的想象,勾勒农村的田园风光作答。
2.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全国备战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的综合备战中考真题分类汇总含详细答案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1.下面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A.首联中的“凄凉地”和“弃置身”写出了诗人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
B.颔联中用“烂柯人”的典故表达了对被贬被害朋友的怀念。
C.颈联中的“沉舟”和“病树”是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而“千帆”和“万木”则比喻在他贬谪之后那些仕途得意的新贵们。
D.尾联是全诗的点睛之笔,“长精神”三个字,含义深刻,表现了诗人意志不衰,坚忍不拔的气概。
【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烂柯人”典出《述异记》,晋人王质入山打柴,观人下棋,局终发现手中斧柄已烂,回到家里才知已经过了百年。
作者用这个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
故B项中理解的“表达了对被贬被害朋友的怀念”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B。
2.《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首句“结庐在人境”,交代出诗人隐居之地乃是众人聚居之地。
B.“见”字传达不经意间与南山美景相遇,表现诗人内心的悠闲恬静。
C.“心远地自偏”的意思是只要居所偏僻安静,心就会远离喧闹的尘世。
D.本诗淳朴自然,将抒情、写景、感悟交融一体,既富于情趣又内蕴哲理。
2.“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答案】1.C2.“真意”是指远离喧嚣、超凡脱俗的心境;自由自得、闲适恬静的田园生活;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志趣。
【解析】1.C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心远地自偏”的意思:只要一个人的心灵能远离世俗的弊病之处,那么无论他在哪里,他都不容易受到周围环境对他造成的影响,自然也就“地偏”了。
全国备战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的综合备战中考模拟和真题分类汇总附答案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处望神州?”中“神州”指的是长江以南大片的美丽河山。
B.“悠悠”兼指时间的漫长久远和词人的思绪无穷。
“不尽长江滚滚流”,借用了杜甫《登高》中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C.词的上片作者登高望远,即景抒情,慨叹千古兴亡之事皆已逝去,唯余滚滚长江向东而流。
D.词的下片通过赞美三国时年轻的孙权雄踞江东,与曹操、刘备抗衡,表达了作者怀古伤今的感慨。
2.填空:“年少万兜鍪”一句中,“兜鍪”指的是①_____,运用的是②____的修辞手法。
【答案】1.A2.①士兵②借代【解析】1.本题考查诗词内容的理解分析。
A、神州:这里指中原地区,即黄河中下游地区,而不是长江以南地方。
B、C、D说法均无误。
故选A。
2.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判断。
“兜鍪”原指古代作战时兵士所带的头盔,这里代指士兵。
用“头盔”代指“士兵”,是形象代本体,属于借代手法。
2.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列小题。
(古诗阅读)中吕·普天乐·别怀[元]张可久故人疏,忧心悄。
愁云淡淡,远水迢迢。
一声白雁寒,几点青山小。
满目凄凉谁知道?赋情词写遍芭蕉。
明月洞箫,夕阳细草,沙渚残潮。
(选自《新编元曲三百首》,俞为民孙蓉蓉编著,江苏古籍出版社1995年8月第1版)1.这首曲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2.请赏析“一声白雁寒,几点青山小”。
【答案】1.与故人离别、疏远而感到忧伤;满眼都是秋天萧瑟的景象而感到凄凉;无人可以交流而感到孤独。
2.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表现了秋天景物的凄清、萧条,抒发了作者惆怅、孤独及跟友人离别依依不舍的情怀。
【解析】1.这首曲,借写景抒写羁旅忧怨,暗含抑郁不得志之恨。
全国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的综合中考模拟和真题汇总含答案(1)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小题浣溪沙苏轼徐州石潭谢雨①,道上作五首。
潭在城东二十里,常与泗水增减清浊相应。
软草平莎②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
何时收拾耦耕③身?日暖桑麻光④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
使君⑤元是此中人。
(注释)①作者任徐州太守时,曾率众到城东二十里的石潭求雨,求雨后设祭谢神。
②平莎(suō):莎草,多年生草木。
③耦耕:泛指耕作。
④光:指桑麻叶面光亮。
⑤使君:奉命出使的人,这里指诗人自己。
1.本词上阕描写了“______”“平莎”“______”等景物,表现出作者_________的心情。
2.赏析“日暖桑麻光似泼”一句。
【答案】1.“软草”“轻沙”“路”“路无尘”表现出作者轻松喜悦,闲适惬意的心情。
2.示例一:在春日的照耀之下,田野中的桑麻欣欣向荣,闪烁着犹如被水泼过一样的光辉。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桑麻叶面光亮似水,表现了乡村景物的清新、明丽(雨后天晴田野里的蓬勃景象),表达了词人愉悦的心情(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示例二:春日的照耀之下,田野中的桑麻欣欣向荣,闪烁着犹如被水泼过一样的光辉。
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通过表现乡村景物的清新、明丽(雨后天晴田野里的蓬勃景象),表达了词人愉悦的心情(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示例三:“泼”字用得精妙,“泼洒”(“泼水”)之意,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写出了桑麻叶面光亮似水,表现了乡村景物的清新、明丽(雨后天晴田野里的蓬勃景象),表达了词人愉悦的心情(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解析】1.试题分析:考查对诗文意象的筛选和对诗文内容的理解。
词的上阕抓住了“软草”“平莎”“轻沙”“路无尘”等景物意象,不仅写出“草之软”“沙之轻”的特点,而且写出作者在这种清新宜人的环境之中,表现出作者轻松喜悦,闲适惬意的心情。
据此填写作答。
2.试题分析: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古诗词句子的赏析,要抓住关键字词来理解、揣摩、推敲语句的妙处。
全国备战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的综合备战中考模拟和真题汇总及答案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1.古代诗词阅读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春望》一诗紧扣“望”字,表达的感情很细腻。
请结合全诗内容,说说诗题中的“望”字包含哪两层意思。
2.古人做诗十分讲究炼字,你认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哪个字用得好?请简要分析。
【答案】1.示例:一方面是看到了“国破山河在”的惨景,另一方面是对亲人团聚的期盼。
2.示例一:“破”字用得好,一个“破”字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残破的景象,令人触目惊心。
示例二:“深”字用得好。
一个“深”字写出了乱草遍地、林木苍苍的景象,令人满目凄然。
示例三:“破”字在本诗中堪称诗眼,景、情皆由此出。
“国破”对“城春”,“国破”的颓垣残壁同富有生气的“城春”对比强烈。
“城春”当为明媚之景,后面却缀以“草木深”,则叙荒芜之状,前后对比,表达精巧。
【解析】1.试题分析:考查对诗文内容和主旨的理解。
在整体感知诗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背景和主旨分析作答。
这首诗的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
所以,题目中的“望”,既指看到了“国破山河在”的惨景,也指诗人对期望和平、企盼家人团聚。
据此理解作答。
2.试题分析:考查对词语的赏析。
对于词语的赏析,要在把握诗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诗文的主旨和具体的诗句分析作答。
这类试题涉及到古诗的“炼字”技巧。
采用答题格式是:先解释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诗句分析表达的内容,最后写其表达效果。
如有修辞格,可综合起来分析作答。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联中,一个“破”字写出了由于“安史之乱”造成的国都沦陷、城池残破的景象;一个“深”字写出了蒿草遍地、林木苍苍的凄凉景象,让人触目惊心,为全诗营造了一片荒凉凄惨的气氛。
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2.阅读《水调歌头》,回答小题。
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全国备战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的综合备战中考模拟和真题分类汇总及答案解析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1.阅读古诗,完成下列题目。
金陵酒肆留别①李白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②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③。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注释)①诗人李白即将离开金陵东游扬州时所作。
②吴姬:吴地的青年女子,这里指酒店中的侍女。
③觞(shāng):酒杯。
①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首句“风吹柳花满店香”中“满店香”指柳花的香气充溢了整个酒店,写出了柳花多而香。
一个“香”字烘托出了轻松愉快的送别氛围。
B.诗中描写了店中女子劝酒、金陵子弟送别,开怀畅饮、难舍难分的情景,这既表现了金陵子弟的热情,也表现了我与他们的深情厚谊。
C.诗歌的前四句运用了反衬手法,以乐景写哀情,用春色迷人、吴姬劝酒、畅饮佳酿的动人场景,衬托了别离之愁。
D.这是一首送别诗,诗的首句写景烘托了送别氛围,中间三句叙送别饯行之事,最后两句表达离别之情。
②诗歌后两句把“东流水”与“别意”作比较,有什么好处?【答案】① A ②答:诗人以流水与离别之情相比较,以反问形式表达了作者别离时的愁绪之长之多。
比较新奇,将无法言说的别愁形象的表达出来,显得意味悠长。
【解析】【详解】(1)A“烘托出了轻松愉快的送别氛围”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
金陵一行,诗人是快乐的。
在这样一个美好的时节,一个让人留恋的地方,诗人却要走了。
面对美丽的江南风物和朋友们的盛情挽留,诗人依依不舍。
所以是用“风吹柳花满店香”来反衬离愁别绪,这是一种以乐景写哀情的写法。
(2)考查写作手法。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便是事件的结局了。
送君千里,终有一别,这离别之宴终归要散的,此时把手相送,心中的感伤便不能自已,诗人借水言情,寓情于物,表达了惜别之情——我和友人的离别的情义与东流之水相比哪个更长呢?其气魄体现了诗人浪漫豪放的一贯风格,也不能不让人想起诗人“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之句。
以“东流水”与“别意”作比较,情感是抽象的,即使再深再浓,也看不见摸不着;而江水是形象的,给人的印象是绵绵不绝。
全国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的综合中考模拟和真题分类汇总及答案(1)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目。
春日京中有怀杜审言今年游寓独游秦,愁思看春不当春。
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
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
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注:京中:指西京长安。
游寓(yù):寓寄他乡。
秦:指长安。
(1)《春日京中有怀》首联中“______”三个字,将诗人______情怀表现得既含蓄又充沛。
(2)《春日京中有怀》和《夜雨寄北》在写法上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
【答案】(1)独游秦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寂寥(2)两首诗都运用了虚实相生(或虚实结合)的写法。
《春日京中有怀》诗人实写“今年游寓独游秦”的长安景物及睹物感怀的惆怅心绪,虚写想象中洛阳友人赏春欢宴的情景,运用这一虚笔来反衬自己的孤寂,突出对友人怀念的深沉和思归之切。
《夜雨寄北》诗人实写“巴山夜雨涨秋池”的眼前之景,虚写将来回家与亲人团聚后剪烛西窗、共话今宵的情景,以想象未来团聚的欢乐来衬托自己思念的寂寞,把思念的深情转化为重聚的希冀,更显得思念情深。
【解析】【详解】(1)《春日京中有怀》诗以平缓的语气叙述起,“今年游寓独游秦”,扣住题目的“京中”简洁地交代了宦游的时间、地点,勾勒出了整首诗的背景。
宦游对诗人来说本为平常事,而今年所不同的是“独游秦”。
“独游秦”三字,将诗人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寂寥情怀表现得既充沛又含蓄。
(2)本题考查对诗歌写作手法的分析。
《春日京中有怀》诗人实写“今年游寓独游秦”的长安景物及睹物感怀的惆怅心绪,“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颈联描绘了诗人想象中洛阳友人赏春欢宴的情景。
他们在南桥群游兴尽而归,又在西第集宴豪饮。
这欢畅的场面,正与自己“独游秦”形成鲜明的对照。
诗人运用这一虚笔来反衬自己的孤寂,突出对友人怀念的深沉和思归之切。
李商隐《夜雨寄北》实写“巴山夜雨涨秋池”的眼前之景,虚写将来与家人团聚后的情景,以此表达对远方家人的深挚思念。
全国各地备战中考模拟试卷语文分类:诗歌鉴赏综合题汇编含详细答案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北山①[宋]王安石北山输绿涨横陂②,直堑③回塘滟滟时。
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注释)①北山:即今南京东郊的钟山,王安石晚年在那里隐居。
②陂(bei):池塘。
③堑:这里指水渠。
(1)请赏析首句中“输”字的妙处。
(2)诗的三、四句描绘出作者怎样的心境?【答案】(1)“输”字用了拟人(化静为动)的手法,北山将翠绿的泉水输送给山塘,春水涨满陂堤,呈现出滟滟的波光;生动传神地描写出春天的生机盎然,抒发了作者对北山春光的喜爱之情。
(2)写诗人流连于自然的美景之中,不忍归去,从而表达了诗人闲适散淡的心境。
【解析】【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对精练词语的感悟能力。
解答时要抓住诗歌中关键词语来点评,可以从词性、色彩、修辞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去把握它的内涵。
值得提醒的是分析时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不能孤立地谈这个词的作用。
在这里,“输”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北山将翠绿的泉水输送给池塘,春水涨满池堤,呈现出滟滟的波光,生动传神地描写出了春天的生机盎然。
(2)此题考查学生对作者心境的感悟能力。
把握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分析作者的感情基调,同时,要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体会。
这首诗是写王安石的闲适生活。
开头说,北山把它的翠绿的泉水输送给山塘,于是涨满了陂堤;不管是直的堑沟,曲的塘岸,都呈现一片滟滟的波光。
两句概括了眼前的景色。
下面转一笔就写自己:由于心情悠闲,一坐下来就是半天;也因为心情悠闲,看见树上的残花一瓣两瓣飘落地上,索性便一二三四地计数着,看看这会子功夫到底落了多少瓣。
待他感到坐倦了,于是站起来,缓缓向家走去。
“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写出诗人留连于自然的美景中,不忍归去,从而表达了诗人闲适散淡的心绪。
2.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瑞鹧鸪①〔宋〕卢炳客里惊嗟(客居他乡,贫困潦倒,如今不觉又是一年将除,如何不“惊嗟”?)又岁除。
全国备战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的综合备战中考真题分类汇总含答案解析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1.下列对《十五从军征》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春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A.“八十始得归”中“始”字,巧妙地传达出主人公从军多年思念家乡,盼望与亲人团聚的迫切心情,给全诗笼罩了一层凄凉悲伤的感情色彩。
B.“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这四句以乐景写哀情,写老兵出征归来,看见故居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情形。
C.“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这两句细节描写,将老兵举目无亲、孤身一人、寂寞难耐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读后令人心酸。
D.本诗是一首叙事诗,采用第一人称,借一个老兵从军多年回家后的所见所闻,揭露了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对普通百姓带来的苦难。
【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诗句“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由遥看到近见,满眼更加荒凉凄楚的景象。
作者没说室空无人,而是抓住野兔见人钻进家畜窝中自以为得所,野鸡惊飞落到屋内梁上自以为安的情景,写出了人去屋空,人亡园荒的萧条衰败的景象。
所以B项对这四句话“以乐景写哀情,写老兵出征归来,看见故居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情形”的理解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B。
2.阅读北宋诗人贺铸①的《青玉案》,回答问题。
凌波②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年华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碧云冉冉蘅皋③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⑤。
(注)①贺铸:为人正直,才兼文武,可官职低微,此词作于晚年退居苏州时;②凌波:美人步履轻盈;③蘅皋:长满杜蘅的沼泽地;④江南地区旧历四、五月间多雨,正值梅子成熟,俗称梅雨。
(1)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2)“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历来为人称道,请分析其妙处。
全国备战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的综合备战中考真题分类汇总及答案解析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塞下曲戎昱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①。
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
自有卢龙塞②,烟尘飞至今。
(注)①骎骎(qīn qīn):马跑得很快。
②卢龙塞:古地名。
(1)请概括首联描写的诗中人物所处环境的特点。
(2)结合全诗,试概括“边将心”蕴含的具体感情。
【答案】特点:天气寒冷,或萧条、萧索、或天气恶劣;军情紧急或危急或紧张。
边将饱受险恶环境的痛苦,或军旅生活艰辛的痛苦;对长久战争的厌倦;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解析】考查对诗句的理解。
首联描写边塞的白草为北风所凋,战马奔驰,外族军队步步逼近,正在加紧寇边的景象,营造了衰败/肃杀、寒冷的氛围,渲染了边塞紧张的战争气氛。
“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
”着力刻画边将的形象,表现其久戍不归的痛苦心理;在秋天的夜晚,清冷的月光照着城楼上的戍边老将,他凝望着秋空中的明月,不禁想到万里之外的家人,心中涌起一阵凄楚之情。
秋月本为寻常之物,但与戍楼联系起来,就暗示出了边将的思家之念。
“自有卢龙塞,烟尘飞至今”,是诗人从边将的形象中自然引发出来的深深的感叹,表达了对从古至今延绵不断的战争的厌恶。
2.古诗词阅读名词解释:酬和诗,一般为通过答诗的形式,对酬和对象在诗中提到的话题进行相应的关切,或寄托劝勉鼓励之情,或仅是朋友间情趣的表达。
宋人洪迈说:“古人酬和诗,必答其来意。
”代表诗作有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等。
写作背景:嘉祐元年(1056)苏轼与苏辙赴京应试,路过渑池,止于奉闲僧舍。
嘉祐六年苏轼赴凤翔签判任,再过渑池,苏辙作《怀渑池寄子瞻兄》寄赠兄长,后苏轼作诗相和。
怀渑池寄子瞻兄苏辙相携话别郑原上,共道长途怕雪泥。
归骑还寻大梁陌,行人已度古崤西。
曾为县吏民知否?旧宿僧房壁共题。
遥想独游佳味少,无方骓马但鸣嘶。
和子由渑池怀旧苏轼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丰年留客足鸡豚”中“鸡豚”是指鸡肉、鱼肉,“足鸡豚”的正确语序应是“鸡豚足”。
B.颔联描写诗人信步而行,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道出了世间事物此消彼长的哲理。
C.尾联塑造了一个轻叩柴扉、与农民亲密无间的诗人形象,表达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与依恋。
D.这首七律结构严谨,主线突出,全诗八句无一“游”字而处处切“游”,显得游兴十足。
2.诗中说“古风存”的具体表现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答案】1.A2.具体指村民保有吹箫打鼓,在立春后祭祀土地神的民俗活动;保有穿着简朴,热情好客,淳朴的品性。
【解析】1.试题分析: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
“豚”是小猪,诗中代指“猪肉”。
所以A项中所说的“鸡豚是指鸡肉、鱼肉”的说法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A。
2.试题分析:考查诗文内容的理解。
诗中说“古风存”是指“丰年留客足鸡豚”“箫鼓追随春社近”和“衣冠简朴”。
即:在立春后,村民保有吹箫打鼓祭祀土地神的民俗活动以及村民们穿着简朴,热情好客,淳朴的品性。
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银山碛西馆①岑参银山碛口风似箭,铁门关②西月如练。
双双愁泪沾马毛,飒飒胡沙③迸人面。
丈夫三十未富贵,安能终日守笔砚。
(注)①银山碛(qì)西馆:银山碛又称银山,在今新疆吐鲁番西南,其西有吕光馆。
②铁门关:在焉耆以西五十里。
③胡沙:胡地的风沙。
(1)请赏析“飒飒胡沙迸人面”中“迸”一词的妙处。
(2)本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迸”,原意是爆开,溅射,这里是扑打的意思,表面上表现飞沙的力度之大,实际上表现边塞风的力度之强,使“风似箭”更为具体化,十分突出地表现了边塞烈风的狂暴,从而展现了边塞的自然环境之恶劣,生活环境之艰苦。
(2)欲扬先抑(或反衬,或借景抒情)。
既反映了边塞艰苦的戎马生活,更表现了诗人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
【解析】【详解】试题分析:(1)考查对词语的赏析。
对于词语的赏析,要在把握诗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诗文的主旨和具体的诗句分析作答。
这类试题涉及到古诗的“炼字”技巧。
采用答题格式是:先解释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诗句分析表达的内容,最后写其表达效果。
诗句“飒飒胡沙迸人面”的意思是:飒飒飞扬的风沙扑打行人的脸面。
“迸”本是“爆开,溅射”的意思,这里是“扑打”的意思。
这句表面看似写“沙”,而实际是承第一句写“风”,具体传神地侧面写出塞外风的力度之强,表现了边塞的自然环境的恶劣,生活环境的艰苦。
并与上文的“风似箭”相照应。
(2)诗的前四句叙写了塞外的恶劣环境,末两句则借典言志,抛弃传统士人的性格气质而直逼功名的追求。
所以这首诗采用了衬托或借景抒情的写法,表达了诗人想要在艰苦的戎马生活中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
据此分析作答。
3.阅读《望岳》,完成后面小题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这首诗描写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_____的雄心壮志。
2.诗歌描绘了诗人望岳所见之景。
你对哪句诗最有感受?请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它在你脑海中呈现出的画面。
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画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我国古代诗词中还有许多与“山”相关的诗句。
其中,你读过的两句诗是“___”和“____”。
(每句诗中允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替代)【答案】1.勇于攀登(不畏困难、傲视一切)2.齐鲁青未了画面:齐鲁大地上,青翠的山色,无边无际3.山重水复疑无路孤山寺北贾亭西【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作者思想感情。
要结合写作背景和主旨分析。
这首诗写于736年,是杜甫二十四岁时出游齐赵时所作,正值意气风发的时期,又是登临五岳之首的泰山,借山言志,豪放不羁,主旨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指一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抒发了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气概和远大抱负。
2.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和想象画面的能力。
描绘诗人所见之景的句子有“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描绘画面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所描述的景象的特点,抓住形象,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作者的情感。
答题时,首先要理解诗句内容,其次要扣住诗句中的意象“齐鲁(齐鲁大地)” “阴阳(泰山的北面和南面)”“云”“鸟”,第三要抓住这些意象的特点,如“青”“神秀”“昏晓”“曾”“归”,最后发挥想象,用优美的语言加以描写。
注意任选一句作答即可。
3.本题考查主题性默写,抓住主题内容“山”,写出相应古诗句即可。
如“山重水复疑无路”“孤山寺北贾亭西”“山岛竦峙”等,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4.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赏析“塞上燕脂凝夜紫”一句中色彩描写的作用。
2.“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表达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感?【答案】1.“燕脂”、“夜紫”既烘托了战地的悲壮场面,又暗示了战事的惨烈。
(或:暗示战事的惨烈,守城将士依然处于不利地位,为下句写友军支援做铺垫。
意对即可)2.表现了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尽忠报国的决心。
【解析】1.此题考查了诗歌的色彩美,作答时要结合全诗加以理解。
为了追求奇,本诗在事物的色彩和情态上着力,用浓辞丽藻去表现紧张悲壮的战斗场面。
金色、胭脂色和紫红色,非但鲜明,而且浓艳,它们和黑色、秋色、玉白色等等交织在一起,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
作答时要结合具体的诗句加以赏析。
2.本题考查学生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一定要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黄金台”是用典故,“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揽天下士。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这句话的意思是: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手执宝剑甘愿为国血战到死!诗人引用这个故事,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
5.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问题咸阳值雨温庭筠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蒙隔钓船。
还似洞庭春水色,晓云将入岳阳天。
1.诗中“悬”、“隔”两字都用得极妙,请任选其一略作分析。
2.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答案】1.示例一:“悬”字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咸阳雨景的雨脚如麻、连绵不绝的特点。
示例二:“隔”是隔开,写出了“钓船”若隐若现、似有似无的景致,营造了一种烟雨空濛的意境。
2.示例一:诗人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
诗中一、二句实写眼前的咸阳雨景,三、四句虚写心中境。
全诗用“还似”一词将一北一南、一实一虚两幅图景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描绘出了空濛飘渺的雨景。
示例二:诗人运用了联想的表现手法。
诗人由眼前的咸阳雨景联想到洞庭春水色,描绘出了空濛飘渺的雨景。
【解析】1.试题分析:考查对词语的赏析。
对于词语的赏析,要在把握诗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诗文的主旨和具体的诗句分析作答。
这类试题涉及到古诗的“炼字”技巧。
采用答题格式是:先解释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诗句分析表达的内容,最后写其表达效果。
如有修辞格,可综合起来分析作答。
诗句“咸阳桥上雨如悬”中的“悬”是“悬挂”的意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雨点如麻、连绵不断的景色。
语句“万点空蒙隔钓船”中的“隔”是“分开,隔开”的意思,写出了连绵不断雨将人的视线与“钓船”隔断,勾勒出了大雨中作者所见“钓船”若隐若现、似有似无的景致,营造了一种烟雨空濛的意境。
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2.试题分析:考查诗词中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古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对比映衬、借古讽今、虚实相生、点面结合、动静结合、联想与想象、引用典故等。
此外还有夸张、烘托和反衬等。
作答时要根据诗句内容判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再结合语境进行分析。
本诗的前两句“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蒙隔钓船”叙写了作者在咸阳桥上所看到的下雨的景色,是实写;后两句“还似洞庭春水色,晓云将入岳阳天”转入虚写,想到洞庭春水色,采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勾勒出了烟雨空濛、缥缈的景致。
据此理解作答。
也可以从对比的角度来分析。
6.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小题关雎《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下面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窈窕淑女”高度赞美女子的秀外慧中,为下文写男子的热切追求做铺垫。
B.古诗反复写摘“荇菜”,情节委婉含蓄地点明淑女虽是君子佳偶,却可望而不可即。
C.“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极言君子追求成功后高兴得翻来覆去的悠闲快乐。
D.全诗运用比兴的表现手法,以物喻人,借景抒情,并以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艺术形式,充分表现了人们对于美满婚姻和幸福生活的追求和渴望。
2.“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中的“雎鸠”的含义是什么?请简要回答。
【答案】1.C2.既指一对和鸣的水鸟,又比喻美好爱情。
【解析】1.试题分析: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
C.从“求之不得,寤寐思服”可知,“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是写男子追求不到后的难以入睡的情形,不是说“君子追求成功后高兴得翻来覆去的悠闲快乐”。
故答案为C。
2.试题分析:考查对诗歌写作手法的理解。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采用的是比兴的写法,“雎鸠”既指一对和鸣的水鸟,又比喻美好的爱情。
相传“关雎”这种鸟类找了一个伴侣之后,终生不换,非常守节。
据此理解作答。
7.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小题官舍竹王禹偁谁种萧萧数百竿?伴吟偏称作闲官①。
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
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
明年纵便量移②去,犹得今冬雪里看!(注)①闲官:诗人当时因受谗而被贬,所任的商州团练副使是个无事可干的虚衔,所以称作“闲官”。
②量移:原指从贬所移至稍近的地方,此处是反语,意为被贬到更偏僻的地方。
1.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正确..的请选“B”。
..的请选“A”,错误(1)首联诗人先用一问句表达感慨:这升起我心中诗的旋律的“萧萧数百竿”是谁种的呢?随即指出它们如今伴我这“闲官”清吟,是多么相称啊!“闲官”一词传达出了因官事清闲而带来的轻松愉悦心情。
(____)(2)颔联用拟人的手法写竹子不与娇艳的百花争春,孤独地守着坚贞,等待着寒冬来临的品格,同时也表现出作者随遇而安,无意仕途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