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的创作简析及演奏研究
浅谈贝多芬及其《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浅谈贝多芬及其《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浅谈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音乐内容的展现及部分技术难点1860年,贝多芬写这首协奏曲时已经进入了创作的成熟时期,他已应用揭示矛盾冲突的奏鸣曲式进行了很多的创作。
我个人认为,在这部作品中似乎并不是揭示对立面的冲突斗争,而是揭示事物不同侧面的对比,表现出贝多芬奏鸣曲式的一种回归现象,正因为如此,我们在演奏过程中就因当把每个乐句、每个音符、每个小节都处理得恰好处,如果要完全按照它本身的意境来拉的话,前提必须是一切技术问题和拥有相当完善的小提琴技巧。
一乐章长达二十多分钟,结构非常严谨,以双呈示部的协奏奏鸣曲式的结构构成。
乐章的开篇首先由乐队进入,在第一小节中由定音鼓在D音上进行四次轻微的敲打,主题动机也是由这种节奏形态构成,形成一种类似心脏搏动的律动感,以展现出一个庄的主题。
贝多芬在这首作品中把这个简单的节奏赋予了强烈的表现意义。
通过练习后我感到,在第八十九小节,当乐队奏出辉煌的和弦时,因为即将进入独奏部分,所以演奏者应把前面定音鼓的四次敲击和几个辉煌的和弦溶入心里,并做好准备以崇高的节奏型昂扬直上。
主部主题:(1-9小节)第一个八度一般用上弓,拉到弓末尾时利用由一个八度转换到下一个八度的滑动时间让弓在琴弦上放好,要保证右手没有负担并服帖的放在弦上才能有足够的时间让给左手来换把。
然后连接好每一个八度,计算好八度换把的滑动时间,左右手配合协调,解决好这些问题后就可以从音乐的角度来演奏八度了。
副部主题:(51-58小节)这个主题呈直线上升和下降的进行是这首协奏曲的线条特点。
仔细分析主部主题和副部主题,可以看到在后来贝多芬晚期写的《第九交响曲》中“欢乐颂”的基本调已经初步形成。
连接部:I(18-21小节)连接部:Ⅱ(28-31小节)连接部中强而有力的分解和弦给主部和副部两支抒情弦律作出了阳刚的陪衬,这个动机在效果上就像是号角一一雄厚有力,区分于主、副部,线条明显,给人一种出乎意料的震撼力。
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水利水电工程基地强化班刘仪影08020703008乐曲背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作于1878年。
是柴科夫斯基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与贝多芬的D大调、门德尔松的e小调、勃拉姆斯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并称为世界四大小提琴协奏曲。
这首乐曲的特色不但充分发挥了主奏小提琴绚烂的近代演奏技巧,展开了色彩丰富的管弦乐,造出了比以往的小提琴协奏曲更新鲜的韵味,而且用他含有俄国民谣的地方色彩,独特的充满哀愁的优美旋律,是格调新颖、独特的作品。
由于这首乐曲是柴科夫斯基受到了拉罗作曲的《西班牙交响曲》的激发而作的,所以我们可以很容易地看出,两者之间有着共通的构想。
这部小提琴协奏曲是一部欢快、活泼、充满青春气息的作品,它歌唱青春,歌唱生命,表现了俄罗斯人民的乐观主义精神。
这首乐曲当初相当不受世人欢迎,然而历史最终证明这是一首绝无仅有的音乐杰作,在音乐舞台上久演不衰,成为许多著名小提琴家的保留曲目。
全曲共分三个乐章:第一乐章,中庸的快板,D大调,4/4拍子,奏鸣曲形式。
规模宏大的第一乐章表现了生活的乐趣。
具有俄罗斯民间音乐的宽广气息和明朗悠扬的诗意。
其主部主题具有动人的歌唱性,体现了俄罗斯歌曲宽广动人的气息,仿佛在歌唱青春、生命和大自然。
第二乐章,短歌,行板,g小调,3/4拍,三段体。
其沉思般的抒情,被称为“小抒情曲”。
主要旋律真挚动人,略带伤感。
仿佛从远处传来一阵悠扬的歌声,使人嗅到了大自然清新的气息。
第三乐章,终曲,活泼的快板,D大调,2/4拍子,回旋奏鸣曲形式。
主题令人有俄国风,激烈地敲击之感,是属于俄国民俗舞曲特雷巴克的一种。
以很强的节奏,快活地进行,宛如一幅人民欢庆节日的图画。
感受:提起柴可夫斯基(Jascha·Heifetz),大家最为熟悉的应该是他的《1812 Festival Overture》和《Swan·Lake》、《Sleeping·Beauty》、《Nutcracker》系列的歌剧吧。
四大小提琴协奏曲听后感
四大小提琴协奏曲听后感
四大小提琴协奏曲分别是德国作曲家路德维希·凡·贝多芬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俄罗斯作曲家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德国作曲家约翰奈斯·勃拉姆斯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和德国作曲家雅科布·路德维希·费利克斯·门德尔松·巴托尔迪的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我在查音乐的时候发现由于小提琴协奏曲基本上是没有特定的名称的,所以精确地查到这些音乐费了我不少的功夫。
但是我觉得值得了,在查找的过程中补充了不少我之前不知道的知识。
我之前没有接触过除了《梁祝》之外的小提琴协奏曲,所以我一直以为小提琴的音色适合表达那种淡淡忧郁的情感,但是毫无疑问的是这四首小提琴协奏曲无一不是表达了一种明媚、欢快、积极向上的情感。
这使我感到了一种惭愧,对我浅薄见识的惭愧。
虽说每首协奏曲都分成3个乐章,但不是很懂音乐的我并不能很好地把这些乐章区分开来,也许这样自然流畅的音乐也是一我不能听出来并理解的高超技艺吧。
每首小提琴协奏曲的演奏都超出30分钟,我看过乐谱的内容并不多,单凭简单的重复,出乎意料的变奏,其他乐器的协调,使一首乐曲多变、情感丰富了起来。
我想,这也就是为什么音乐吸引这么多作曲家去创作的原因吧。
浅析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的不同版本
浅析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的不同版本作者:黄雯倩来源:《世界家苑·学术》2018年第02期柴可夫斯基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全曲充满了浓郁的俄罗斯斯拉夫民族的气息,这首曲子是老柴在世期间创作的唯一一首小提琴协奏曲,总共有三个乐章组成。
这首D大调与德国作曲家们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和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一同被称为“世界四大小提琴协奏曲”,可以看出这是柴科夫斯基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柴可夫斯基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经过时代的不断变迁与发展,逐渐演变出了各种版本,每种版本有着不同的差异,而不同的版本将影响作品风格的演绎,本人将从乐谱版本和演奏版本进行分析研究,为今后的演奏提供理论支持。
1.乐谱版本一份乐谱代表着作曲家自己的音乐思想内涵,不同的弓法、不同的指法代表着作者对这首乐曲的不同理解,表达出的感觉也是不同的。
通过查找和搜集国内外关于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的乐谱版本,我将对此进行分析比较。
国内的版本:①郑石生的版本出版商:上海出版社出版时间:2004年4月郑石生,福建人,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曾是厦门音乐学校校长,上海音乐学院系主任,是我国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教育家。
他亲自编订大型协奏曲的指法、弓法,其个人传略被收入《中国当代名人录》、《中国近代音乐家传》。
②达维松的版本出版商: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02年4月达维松是德国著名的指挥家兼小提琴家,曾任莱比锡音乐学院副主任。
1950年担任法兰克福音乐学院艺术总监。
国外的版本:①August Wilhelmj的版本出版时间:1910出版商:NewYork,Carl Fischer,No.588,Plate 19910-70London,Schott,plate 28315August Wilhelmj(1845-1908)出生在富有的家庭里,他于1862年首次在布商大厦进行《匈牙利协奏曲》的演出,在当时演出十分成功。
浅析勃拉姆斯的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
浅 析 勃拉姆 斯 的
声部 。我们 可以明显地看 出乐曲结构布置的曲线 。 连接段落的三个主要 主题 的线条 ,只是在丰富 的调性变 换 中持续发展 , 旋律线条 的安排清晰 明了 , 却起到 了很好 的连 接效果 。导入句的出现 又是出人 意料 的短促风格 , 如同旋风般
小提琴协奏 曲第一乐章
维普资讯
辽宁教 育行政学院学报 20 年 第 l Nhomakorabea 07 1
者倾 十几年甚至几十年 之力 , 经过认 真讨论 、 筛选 , 广泛 征求 深感 敬佩 与沉重 ,勃拉 姆斯力 图超 越 的意 图与行动 带来 的
意见才最后成 书, 因而具有权威性 的特点。
等, 因而具有实用性的特点 。
三、 意义深远 。 开创了民族文化建设 的新篇章
犹如 贝多芬式 的音响效果和 田园般的浓厚气息 ,他将 自己深
藏 的炽热情感 , 与对前辈们 的敬仰交织在一起 , 丝丝入扣地进
第一《 集成》 是进行民族理论政策研究 、 的需要。为各 入 了 自己的音符 中。这无疑说 明了勃拉姆斯有着深厚的古典 宣传 他 创作手法都始终与贝多芬十 级党委 、政府制定民族地区的经济 和社会 发展 规划 提供 了科 写作传统和 习惯 , 的美学 观点 、 学决策 的重要参考 , 是宣传 民族理论 、 学习民族 政策的绝佳教 分相似 。
“ 险阻 ” 让他举 步维 艰。但不可否认 的是 , 论他被冠 以如何 无
他 实用性 ;集成 》 《 不是简单地介绍 民族常识 , 是一般地 响亮 的反传统 的名 号 , 的创作还是始终摆 脱不 了浪 漫主义 也不
探究学理 , 而是直接地 服务于 民族工作 , 该丛 书具有 丰富的史 影 响 的 。 在这首古典式的小提琴作品中 ,我们同样能感受到那种 实、 明的观点 、 鲜 翔实的材料 , 还有总结 出来 的规律 和经 验等
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简析及演奏版本比较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1~2一、柴可夫斯基生平和创作历程(一)柴可夫斯基的生平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1840—1893)又译为柴科夫斯基,是19世纪最伟大的俄罗斯“古典”作曲家、音乐教育家。
一生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在交响乐、歌剧、芭蕾舞剧及管弦乐作品上均有非凡的成就。
他在作品中流淌而出的情感时而慷慨激昂,时而婉转细腻,时而情凄意切;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充满了激情,乐章抒情而又华丽,质朴而又深刻,具有强烈的管弦乐风格。
(二)柴可夫斯基的创作历程柴可夫斯基作为俄罗斯音乐史上的重要作曲家之一,他的作品具有非常浓厚的时代特点,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迸发的矛盾戏剧性与抒发的音乐情感性。
戏剧性是用强烈的冲突来体现音乐的魅力,情感性则使用柔软高雅的清新来表达旋律的特点,这两点的相依存具有日月同辉的效果,更能为他的作品增添非比寻常的吸引力。
柴可夫斯基的创作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即早期,中期,晚期。
基于这三个时期不同的创作环境,柴可夫斯基的作品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1.早期:19世纪60年代中期———70年代中期这一时期的柴可夫斯基刚刚辞去司法部部长秘书的工作,在彼得堡音乐学院毕业后,进入莫斯科音乐学院任教。
他的第一、第二、第三交响曲均诞生于这个时期。
那首被誉为“独特的旅途音乐日记”的《第一交响曲》于1866年完成,描述了俄罗斯冬日景色,是柴可夫斯基在从莫斯科到圣彼得堡的旅途中获得的灵感;有“小俄罗斯交响曲”之称的《第二交响曲》,于1872年完成,作品采用三首乌克兰民谣,得到了当年俄国强力集团颇高的赞赏;《D 大调第三交响曲“波兰”》从起草至完成不过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在1875年创作完成时,细腻而轻盈的曲调,仿佛安抚了他饱受抑郁症折磨的灵魂。
幻想序曲《罗密欧与朱丽叶》创作于1869年,是一部感性与理性达到完美统一的作品,是一部充满了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及美好幸福生活憧憬的作品,是一部深刻的、划时代的、令人反躬自省的、充满人文主义精神的悬若日月的作品。
论勃拉姆斯的艺术歌曲
论勃拉姆斯的艺术歌曲约翰内斯·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1833-1897)是19世纪德国著名的作曲家,在他⼀⽣的⾳乐创作中艺术歌曲占据着⼗分重要的地位,他使19世纪艺术歌曲创作进⼊了崭新的天地。
笔者以勃拉姆斯的艺术歌曲为课题进⾏研究,通过对他的⽣平和艺术歌曲创作的概况进⾏梳理和分析,总结了勃拉姆斯艺术歌曲的⾳乐创作风格和演唱特点。
⼀、勃拉姆斯艺术歌曲的创作背景 勃拉姆斯于1833年5⽉7⽇出⽣于德国北部城市汉堡。
他⾃幼向⽗亲学习⼩提琴、⼤提琴、圆号和⾳乐基础知识。
10岁时他向马克森(Eduoard Marxsen,1806-1887)学习钢琴和作曲理论。
由于家庭⽣活贫困,勃拉姆斯13岁就在当地的⼩旅店⾥弹奏钢琴以获取微薄收⼊贴补家⽤。
1846年勃拉姆斯在汉堡举⾏了他⼀⽣中的第⼀次钢琴独奏⾳乐会,由于演奏的曲⽬中有他根据民间舞曲和歌曲改编的作品,使⾳乐会具有了双重意义,在向⼈们展⽰展⽰钢琴演奏技艺的同时,⼜表现出他的⾳乐创作才华和注重情感表现的⾳乐⽓质。
1848-1849年匈⽛利⾰命失败以后,许多匈⽛利艺术家逃亡到汉堡,这是他认识了著名的⼩提琴家爱德华·雷门伊(Eduard Remenyi,1830-1898)。
勃拉姆斯从他那⾥得以熟悉匈⽛利丰富的民间⾳乐,为后来勃拉姆斯写成著名的《21⾸匈⽛利舞曲》和⽤民间⾳乐素材写成的其它作品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次演出中他⼜结识了匈⽛利杰出的⼩提琴家约瑟夫·约阿希姆(Joseph Joacim,1831-1907)。
经他介绍,1853年勃拉姆斯在杜塞尔多夫拜访了罗伯特·舒曼(Robert Schu-mann,1810-1856)夫妇,舒曼对勃拉姆斯的钢琴演奏和作品给予⾼度评价,在搁笔多年的情况下,舒曼再度握笔撰⽂,写下题为《新的道路》的评论⽂章,赞赏勃拉姆斯的⾳乐创作成就,称他是“能以理想的⽅式表现⾄⾼⽆上的时代精神的⼈。
《勃拉姆斯G大调小提琴奏鸣曲》第一乐章的音乐分析
奏应控制右手弓子的运行速度来实现力度的变化,即在渐强处弓子 应加速运行,并把弓弦接触点慢慢移至靠琴马处,增加弓子对弦的 压力;渐弱处弓子应减速运行,接触点慢慢移至指板方向,减少弓 子对弦的压力。这样会做出泉涌般的音乐感觉。从11小节开始变附 点音符节奏型,四分音符时值的加长取缔了八分音符之间的空拍, 使听觉上更连贯,有一气呵成的感觉,也更流动。连接部29小节是 钢琴重复乐曲开头小提琴的主旋律,小提琴奏二分附点音符做和 声支持。36小节的副部要用更有“朝气”的弓法来演奏,即把弓段 拉长,弓速要快。69小节要做渐慢,小提琴演奏长音,这时的钢琴 是重复前面68小节小提琴的附点音型,所以小提琴要听钢琴右手的 旋律结束第一个音#G,再自行决定后面B的长度,且主奏小提琴要 示意钢琴一起进入70小节。70小节结束部回原速,此处钢琴与小提 琴追逐着奏出旋律。特别要注意70小节处的音乐术语标记grazioso e teneramente,grazioso意思是优美的、典雅的,而teneramente可以引 申为“充满母性的”,这些术语标记充分体现出勃深邃而细腻的内 心情感,他把情感付诸到优美的旋律里,好似一个温柔又深情的诗 人在对你喃喃细语,看似云淡风清却让人难以忘怀。82小节小提琴 用甜美的拨弦引出钢琴主旋律。91小节的展开部,采用更流畅的八 分音符节奏型,甜美地奏出长连线的旋律。107小节处的piu sostenuto 标记指示我们把A和C这两个高音奏的尽量持续,靠琴马演奏,弓弦 的接触点的改变迫使弓压和弓速也做出相应的改变。最后一个音降 E下面sf力度标记的出现要求此音在演奏时要把弓子放在弦上以后重 新发音。
67
一、勃拉姆斯的成长与创作生涯 勃拉姆斯1833年出生于德国一个普通的家庭,他的一生经历了 欧洲动荡的时期,从1948年欧洲资产阶级革命风暴到71年德意志的 统一。有人称他为德奥古典大师中的最后一人,他为了要保持古典 人道主义的意念,一生都在与自己内心的矛盾作斗争,这点从他很 多的作品里都有体现。勃的创作生涯共分为四个时期:一是童年时 期,由于生活困苦,为了生计,他以演奏钢琴为生,同时还进行教 学活动和创作一些小作品,这些作品锻炼了其写作能力,为日后的 创作打下了基础;二是青年时期,这时德国正值1848年资产阶级革 命时期,勃在自己的作品中表达了对革命的支持和崇拜。在创作方 面,其整体的创作基调是明朗、富有激情的,充满了新鲜感。1862 年以后,勃迁居维也纳,开始了他创作的成熟和鼎盛时期,特别是 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交响曲、钢琴协奏曲等的这些大型体裁 为主进行创作,并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与荣誉,创作风格具有恢弘的 气势;晚年的勃创作热情逐渐衰退,所以他潜心创作室内乐。自由 然而孤独的勃在此时期的作品含蓄内向、侧重个人的抒情写意。 二、音乐结构分析 《G大调小提琴奏鸣曲》(之后简称《勃G》)op.78完成于 1878-1879年间,是勃晚期的室内乐作品。奏鸣曲式。呈示部(1-81 小节)起始于G大调,主部1-28小节,29-35小节是连接部,连接部 调式变化多端,35小节由D大调属七和弦解决到36小节的D大调主和 弦,由此,副部(36-39小节)进入属关系调,D大调,运用了更富 有朝气的音乐材料。结束部(70-81小节),70小节回原速,钢琴旋 律时小提琴做A大调的主和弦支持。82-90小节钢琴奏出与乐曲开头 小提琴相同的旋律,小提琴拨弦演奏,此处调式调性回到G大调。 展开部(91-155小节),134小节的材料二是在g小调上建立起来的副 部主题材料,所以有的文章也认为《勃G》是拥有双呈示部的奏鸣 曲式,因为主题材料大致相同,“展开”是指在调式上的变化,比 如:100小节的材料一就是采用的是降A大调上建立起来的主部主题 材料。再现部(156-222小节),主部以p的力度回归G大调,副部从 174小节开始同样建立在G大调上,实现了主副部调式调性的统一。 主题材料与呈示部副部相同。再现部的主、副部之间无连接部, 显得更连贯。结束部从208小节开始进入G大调。Coda(222-243小 节)运用主、副部的小动机形成一些片段材料,最后在分解和弦的 三连音和快速八分音符的节奏型中走到G大调主和弦结束此曲。 三、演奏技巧分析 主部由独奏小提琴行云流水的旋律开始,乐谱上标记mezza voce 也就是要用“中等的声音”去演奏,要和钢琴伴奏一起控制好音 量。在演奏时要求演奏者把音符之间的四分和八分休止符当成是呼 吸的气口去处理,音乐不要断。且要在呼吸时仔细聆听钢琴三拍 子的律动。10小节处力度标记是枣核型——先渐强后渐弱,此处演
浪漫主义音乐(2)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三乐章)教学设计高中音乐必修音乐鉴赏
浪漫主义音乐(2):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三乐章)教学设计课型:音乐鉴赏年级:高一教具:多媒体、电钢琴课时: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聆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三乐章,感受其音乐情绪,体验浪漫主义音乐艺术魅力。
2、通过欣赏、范奏、谱例分析、主题模唱等教学途径,探究浪漫主义音乐的风格特征。
3、能分辨《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三乐章的主部主题、副部主题、插部主题,通过对音乐主题的追踪,了解乐曲的基本曲式结构。
4、认识音乐家勃拉姆斯,了解他的生平、作品以及成就。
二、教学重点、难点:1、感受作品不同的情绪体现,归纳总结出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风格特征。
2、通过对主题的追踪,能自主分析作品常见的曲式结构。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师:聆听三段旋律,并区分它们各自呈现了哪个时期的音乐特点?生:巴罗克音乐:复调音乐\热烈、华丽、高贵、宏伟\阶梯式的力度变化古典主义音乐:主调音乐\简洁、明快、严谨、均衡\力度变化多突然和戏剧性浪漫主义音乐:自由、奔放、强烈\个性化、独创性\力度变化比古典多,喜欢突然的变化,和声有更多的转调和半音体系师:刚我们聆听到的三段旋律属于哪种音乐类型呢?生:小提琴协奏曲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沿着这条知识线走进我们今天的新课学习之旅,在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三乐章的引领下,继续探索浪漫主义后期的音乐创作特点。
(二)新课内容环节一、聆听作品片段,寻找主部主题。
1、在这段音乐里,有没有同学发现与我们之前听到的音乐在重音的处理上有什么不同?(老师钢琴范奏对比,学生通过听觉对比,寻找重音变化带来的独特感知引出借鉴匈牙利民族音乐这一创作特点同时穿插勃拉姆斯生平及作品创作背景的简介)2、勃拉姆斯及作品创作背景简介3、再次聆听主部主题音乐问:主部主题在这段音乐中出现了几次?每次的出现有什么变化?音乐给你怎样的听觉感受?4、学生回答问题,交流聆听感受。
主部主题重复了三次,分别是由小提琴独奏——管弦乐队合奏——管弦乐队合奏。
浅谈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的技术特点及演奏风格
摘要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是浪漫主义时期伟大的俄国作曲家。
D 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作品 35 号)风格淳朴、气息宽广,体现了浓郁的俄罗斯民族气质,是俄罗斯乃至世界小提琴艺术中的杰作。
本文主要分析了《D 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的创作背景、音乐风格和演奏风格。
关键词: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协奏曲,音乐风格,演奏风格AbstractPeter Ilyich Tchaikovsky is a great Russian composer of the romantic period. Violin Concerto in D major (op. 35) simple style,broad breath,reflects the strong Russian national temperament,is the art of violin in the masterpiece of Russia and the world.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Violin Concerto in D" the creation background,musical style and playing style.Key words: Tchaikovsky, Violin Concerto, music style, playing style目录摘要 (1)Abstract (2)第1章绪论 (4)第2章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创作背景和音乐风格 (5)2.1 创作背景 (5)2.2 音乐风格分析 (5)2.2.1 主题特点 (5)2.2.2 节奏特点 (8)第3章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的曲式分析 (10)3.1 第一乐章 (10)3.2 第二乐章 (10)3.3 第三乐章 (11)第4章乐曲中出现的关于左手的技术特点 (13)东北大学毕业论文目录第5章乐曲中出现的关于右手的技术特点 (13)第6章结语 (15)参考文献 (16)第1章绪论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Pyotr Ilyich Tchaikovsky,1840—1893),是十九世纪俄国作曲家。
浅谈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摘要贝多芬是享誉全球的艺术家。
其《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是他仅有的,多年以来被尊称为“小提琴协奏曲之王”。
为探讨其作品的特点,首先先由贝多芬的一生及其《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创作背景进行简介。
然后分别对作品的三章从创作特征,旋律,节奏,曲式结构等方面进行剖析,最后对《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的价值与影响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创作特征;价值与影响ABSTRACTBeethoven was an extremely well-known composer from Germany,especially in piano, all over the world. One of his masterpiece, Violin Concerto in D major, the only one Violin Concerto work, is regarded as the king of Violin Concerto. This article, firstly, introduces briefly the biography of Beethoven and the creation background of Violin Concerto in D major. Then,three movements are comprehensively investigated from creation characteristics,melody,rhythms and structure points of views. Finally, the values and its significance for music industry are discussed.Key words:Beethoven; Violin Concerto in D major; Creation characteristics; values and influence.题目浅谈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一、贝多芬生平和创作背景(一)贝多芬生平简介贝多芬生于1770年和于1829年59岁去世,他从小就在德国的波恩地区生活,其爷爷的职业是乐队的队长,爸爸从事宫廷歌唱者[1]。
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分析
勃拉姆斯《D⼤调⼩提琴协奏曲》分析19世纪德奥乐派中直接从民族⾎统⾃⾝发展出来作为乐圣继承者的不外乎两⼈:勃拉姆斯和⽡格纳。
这两⼈⽆论从⾳乐风格还是思想内容⼏乎可以讲是贝多芬的“嫡系⼦孙”。
有意思的是此⼆⼈互补性很强,前者⼀⽣不写歌剧,⽽后者则从未深⼊接触交响曲,但他们⽆疑在各⾃的领域中开拓着⾃⼰的天地,也都在“奏鸣曲式”这种⾳乐结构⽅⾯有着突出的贡献。
鉴于篇幅问题,本⽂仅举⼀例来论述这⼀观点。
勃拉姆斯的《D⼤调⼩提琴协奏曲》被公认为“四⼤⼩提琴协奏曲”之⼀[9],其中的第三乐章可以说在⾳乐结构的安排,独奏乐器技巧的展开以及民族化旋律与和声的综合运⽤⽅⾯有独到的安排,它所表现出纯熟⽽⽼练的作曲技法⼜让我们叹为观⽌。
作曲家通过跳跃性的节奏,匈⽛利民间⾳调的运⽤将⼈们带⼊⼀个热情激动的⾳乐场⾯。
勃拉姆斯D⼤调⼩提琴协奏曲分析第1乐章:奏鸣曲式呈⽰部:主部(1-41),第3句17⼩节开始逐渐过渡为连接部,副部(42-77),此前都为D⼤调,结束部(78-89),第1呈⽰部:d⼩调。
呈⽰部:主部(90--)d⼩调,连接部(102--)d-降B-D,120⼩节开始是K46,128开始V7 到136为D⼤调主和弦第2呈⽰部:副部①D⼤调136--,(有点疑惑,此主题到底是主部主题还是副部主题,因为在第1呈⽰部中它是主部主题,因此在第2呈⽰部中它仍应为主部主题,并且它的调性仍为主部的D⼤调;但是从⾳乐风格来看,它与前⼀段⼩提solo的风格完全不同,速度和⼒度都是副部的感觉,因此我把它视为副部第1主题,不知对否)连接164--,a⼩调副部②186--,A⼤调,它来⾃于第1呈⽰部中的副部副部③204--,D⼤调,是⼀个新主题结束部,246--,a⼩调,271为V7,272为ⅰ级。
因此我认为展开部是从273⼩节开始的。
展开部:273--,a⼩调开始,287为d⼩调V7-ⅰ,接下去是对副部主题的展开,副部③和副部②在不同的声部交替出现,d-降E-c⼩-361属准备(D⼤调)再现部:主部381--,D⼤调;连接部405--,副部②421--,D,副部③443--,B-D-d,结束部487--525,d-D,乐队K46,独奏再现部华彩,尾声:527--,D尾声第2乐章:复三部曲式A:1-51。
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五线谱
勃拉姈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五线谱在音乐史上,勃拉姈斯(Johannes Brahms)被誉为是浪漫主义时期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
他的作品包括交响曲、钢琴协奏曲、室内乐等多种形式,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其古典音乐作品。
而《d大调小提琴协奏》就是勃拉姆斯创作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小提琴协奏曲中的经典之作。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勃拉姈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五线谱的意义与价值。
1. 勃拉姈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的创作背景勃拉姈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创作于19世纪70年代,是勃拉姆斯在作曲生涯的晚期创作的作品之一。
在创作这部作品时,勃拉姈斯正处于个人生活和音乐创作上的高峰期。
他借助自己的音乐才华,创作了这部富有感情与技巧的协奏曲,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音乐遗产。
2. 勃拉姈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的音乐特点《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在音乐形式上呈现出勃拉姆斯独特的音乐风格。
作品的开头即以小提琴的独奏开始,小提琴与管弦乐队之间相互呼应,展现出了勃拉姈斯对乐器的深刻理解和对音乐形式的驾驭能力。
作品中还融入了勃拉姆斯对旋律和和声的巧妙运用,使曲目充满了情感的表达和音乐的张力,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
3. 勃拉姈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的演奏与研究价值《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作为勃拉姆斯作品中的珍品,有着极高的演奏与研究价值。
在演奏上,这部协奏曲要求小提琴演奏家具备扎实的技巧和对音乐情感的高度理解,同时还需要与管弦乐队有着良好的配合。
在学术研究方面,这部作品的五线谱内容丰富,曲目的形式与曲式、旋律与和声的处理等都值得音乐学者和学生们进行深入研究,以便更好地理解勃拉姆斯作品的独特魅力。
总结回顾:通过对勃拉姈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五线谱的深入探讨,我们不仅能更加深入地了解勃拉姈斯作品的音乐特点和创作背景,还能感受到这部作品所具有的艺术与人文价值。
勃拉姆斯的音乐才华和对音乐的理解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音乐遗产,而《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则是其中的经典之作。
希望通过对这部作品的研究与共享,能够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勃拉姆斯音乐的魅力,展现其在音乐史上的独特地位。
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练习计划
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练习计划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音乐是一门需要持之以恒练习的艺术,而勃拉姆斯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作为古典音乐中的经典之作,更是需要专注与深入的学习。
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三乐章
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三乐章柴可夫斯基的小提琴协奏曲作品堪称音乐史上的杰出之作,其中第三乐章是这部协奏曲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这一乐章以其深刻的音乐表达和复杂的结构而闻名,是小提琴协奏曲中的巅峰之作。
第三乐章开篇便展现了柴可夫斯基独特的音乐语言,弓弦交响出深邃的音响,仿佛是一幅音乐画卷的揭开。
小提琴以其悠扬的旋律迅速登场,如同一位优雅的独舞者,引领着听众踏入一个充满激情和深情的音乐之旅。
随着乐章的发展,乐队与小提琴展开了一场动人的对话。
交响乐器的力度和小提琴的独奏相互呼应,交织出一幅绚烂多彩的音乐画卷。
柴可夫斯基独到的编曲技巧使得乐章中的音色层次分明,如同一幅细腻而富有层次感的油画。
在乐章的高潮部分,小提琴的音乐表达达到了顶峰。
激情四溢的旋律以高亢的音符展现出小提琴的高超技巧,仿佛是一位热情奔放的艺术家在用音乐语言述说着内心的激情。
乐队则在背后奏响激昂的乐章,与小提琴形成强烈的对比,使整个乐章充满了戏剧性的张力。
而在乐章的尾声,柴可夫斯基以巧妙的曲式安排将激情逐渐转变为深沉。
小提琴的旋律渐趋柔和,仿佛是一个深思熟虑的旅人,回首往事,思考人生的意义。
整个乐章以宁静而深沉的方式落幕,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总体而言,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三乐章是一部充满激情和深情的杰作。
通过精湛的音乐技巧和独特的音乐语言,柴可夫斯基成功地创造出了一幅充满戏剧性和感染力的音乐画卷,使听众在音乐的海洋中沉浸其中,体验到音乐的魅力。
这一乐章无疑是柴可夫斯基音乐创作中的巅峰之作,也是小提琴协奏曲领域的经典之一。
小提琴曲毕业论文范文
急求一篇小提琴欣赏论文 3000字以上柴科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1878年3月,柴科夫斯基客居在瑞士日内瓦湖畔时,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面写成的仅有的这首小提琴协奏曲-《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OP.35),又称《第一小提琴协奏曲》。
它是柴科夫斯基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与贝多芬的D大调、门德尔松的e小调、勃拉姆斯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并称为世界四大小提琴协奏曲。
这首小提琴协奏曲创作最初,柴科夫斯基原先是想题献给当时在彼得堡音乐学院担任小提琴演奏课教授的德国小提琴家奥尔(Leopold Auer,1845-1930),本来是希望由他在俄国首演的。
但也象他的《第一钢琴协奏曲》被尼古拉·鲁宾斯坦拒斥的遭遇一样,那位伟大的小提琴教授虽然高度评价这部作品的许多优点,同时又认为其中有许多地方不适合小提琴演奏,也有悖于弦乐器作品的形式,这部作品就这样搁置将近三年。
一直到1881年12月04日,维也纳小提琴家布罗德斯基(Adolf Brodsky,1851-1929)克服了这部作品的一些技术上的难度,由布罗德斯基与李斯特指挥的维也纳爱乐交响乐团合作首次演奏此曲,将它介绍给世人。
不料作品公演后,恶评接踵而至;当时的一位维也纳评论家攻击道:“从某些图画中可以看到臭味,听了柴科夫斯基的协奏曲后,才知道也有可以听到臭味的音乐作品。
”多么怪诞的批评,多么恶毒的攻击!此后柴科夫斯此再度陷入低潮,然而布罗德斯基不为所屈、继续在莫斯科和伦敦演奏此曲。
他的坚忍不但赢得柴氏的感激,也使这首杰作得以获得世人的接纳。
为此,柴科夫斯基便更改了这部作品的题献,把它献给了热情介绍这部作品的布罗德斯基。
奥尔毕竟还是伟大的。
他后来改变了态度,也赢得柴科夫斯基的谅解,在独奏部分略作修正,而成为今天的标准版本。
他不仅本人对这首协奏曲作过许多次光辉灿烂的演奏,还拿它来教他那些颇有出息的学生。
其中就包括海菲兹。
这部作品中融入了俄罗斯民族积极向上、活泼进取的风格,也加进了作曲家本人多愁善感、浪漫多情的性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类号:密级:单位代码:10028 学号:2111112007 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的创作简析及演奏研究研究生:刘洋指导教师:***学科专业:小提琴学科方向:表演2014年4月10日首都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期:2014 年 4 月 15 日首都师范大学学位论文授权使用声明本人完全了解首都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学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子版和纸质版。
有权将学位论文进行少量复制并允许论文进入学校图书馆被查阅。
有权自行或许可他人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有权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规定.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导师签名:日期: 2014 年 4 月 15 日中文摘要《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是勃拉姆斯创作的唯一的一部小提琴协奏曲,蕴含了丰富的小提琴演奏技巧和深刻的音乐内涵。
第一章浅谈了作曲家的生平,简述了各个时期的创作情况以及此曲的创作背景。
第二章通过对曲式、和声的深入分析,理解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并体会蕴含其中的思想情感。
第三章对这部作品所包含的小提琴的部分演奏技巧,如何更好地表现作曲家所要展示的音乐内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希望给予其他演奏者一点值得借鉴的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古典浪漫演奏技巧Abstract“The Violin Concerto in D major”is the creation of Brahms's only a violin concerto, contains a wealth of violin playing skills and profound connotation of music. The first chapter briefly discusses the composer's life and the various periods of creation. The second chapter is to understand the composer’s intention and emotional experience of thought through the melody, harmony, in-depth analysis . The third chapter of this piece, which contains the violin part performance skills and it shows how to performan better the connotation of music that the composer wants, conducts the thorough research and analysis. I hope to give other players a little worthy of reference and help.Key words: classical ; romantic ; playing skills目录绪论 (1)第一章勃拉姆斯的生平及各时期的创作简 (3)第一节作曲家勃拉姆斯生......................................................‥3第二节各时期的创作简述 (4)第三节 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的创作背景‥ (6)第二章 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的音乐分析和创作特‥ (7)第一节曲式和声分析 (7)第二节创作特点 (13)第三章小提琴演奏技术与音乐处理的分析 (18)第一节气息流畅连贯表现的难点 (18)第二节小音符控制的难点 (22)第三节左手颤音(Trill)及装饰音演奏的难点 (23)第四节和弦演奏的难 (24)第五节人工跳弓技术演奏的难点 (26)第六节枣核音演奏的难 (27)第四章结论 (29)参考文献 (30)致谢 (31)绪论一关于本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对这位伟大音乐家的作品的研究越来越深入、细致,出版了许多介绍勃拉姆斯生平、创作技法及艺术特点的书籍文献。
在国外,如卡尔•涅夫所著的《西洋音乐史》、保罗•亨利•朗格所著的《十九世纪西方文化史》等。
在国内,如张洪岛主编的《欧洲音乐史》、杨民望所著的《世界名曲欣赏》“德奥卷”等。
但这些著作主要是以勃拉姆斯的人物介绍,通过对其某些著名作品的音乐分析来展现其作品音乐风格、艺术特点为内容的。
国内论文期刊类方面,如张栋的《浅析勃拉姆斯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载《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11期)、佘双慧的《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音乐风格研究》(载《艺术探索》2008年第06期)、宗晏宇的《古典形式与浪漫气息的交融―勃拉姆斯D 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的创作特点浅析及演奏版本》(载《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5月)等,这些论文都是围绕主题、曲式、音乐特点等展开论述的,只有一篇李晓菲的《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的音乐与演奏分析》(《载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的论文涉及到了与实际演奏的相关的内容,可见从小提琴演奏方面研究这部伟大的作品还不够深刻,故选择这部作品作为研究对象。
二关于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约翰内斯·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1833—1897年)被称为德奥浪漫主义时期的伟大的作曲家之一。
他是19世纪德奥乐派中直接从民族血统自身发展出来的,由于所处时代的特殊性,他的创作既继承了古典音乐的传统特点,又融合了浪漫主义气息,并且又加入民间音乐素材,成功地创立了自己独特的音乐风格。
《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是勃拉姆斯创作成熟时期的作品,也是作曲家创作的唯一的一部小提琴协奏曲。
这部作品蕴含了丰富的小提琴演奏技巧和深刻的音乐内涵。
作为乐曲二度创作者的演奏者,除了要了解作曲家的生平、此曲的创作背景,还要通过对曲式、和声的深入分析来理解作曲家创作意图,并体会蕴含其中的思想情感。
笔者以此作为根据,结合自己的实际演奏体会和经验,把这部作品包含的小提琴的各种演奏技巧,如何在这部作品当中完成,并更好地表现作曲家所要展示的音乐内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
第一章勃拉姆斯的生平及各时期的创作简述第一节作曲家勃拉姆斯生平1833 年 5 月 7 日,德国著名作曲家----约翰内斯·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在德国汉堡诞生了。
因为他的父亲约翰·雅各布·勃拉姆斯就是汉堡市立乐队里的一名低音提琴演奏员,所以父亲就自然的地成为勃拉姆斯音乐道路上的启蒙老师。
父亲在他六岁的时候开始教他弹钢琴和一些基本的音乐知识。
1841年,七岁的勃拉姆斯师从音乐家、钢琴家奥拓•弗里德里希•威利巴尔德•克塞尔(Otto Friedrich Willibald Cossel)学习钢琴。
在这位以巴赫和贝多芬为教学准则的大师的教导下,十岁的勃拉姆斯就拥有了扎实的基本功,显露出惊人的钢琴演奏天赋。
1843年,克塞尔把勃拉姆斯介绍给自己的老师——汉堡当时著名的音乐家、钢琴家爱德华•马克森(Eduard Marxsen)。
这位老师了解到勃拉姆斯的家境贫寒,在不收取酬劳的情况下,慷慨而严格地教授勃拉姆斯。
不仅学习钢琴的演奏技巧,同时还学习专业的作曲理论技巧。
除了严谨地学习古典大师巴赫、莫扎特、贝多芬的音乐作品的伟大之处,还引导勃拉姆斯学习德国民谣,教授他根据民间音乐的特点写作成变奏曲。
良好的乐感和刻苦的努力使他在音乐方面进步很快。
在这些老师的指导下,他不仅在钢琴演奏上技艺精湛,而且深刻理解错综复杂的节奏对音乐表现的影响,同时他还能够随意根据一个主旋律即兴弹出各种变奏曲,并且尤其喜爱日耳曼民歌。
这些为他今后在音乐创作方面的的发展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少年时期的勃拉姆斯,因为家境所困、生活所迫,小小年纪除了在剧院演奏,为了得到更多的报酬,就已经开始流转于各种酒吧为舞会弹伴奏,期间还为各种音乐沙龙写作,改编各种舞曲、进行曲和管弦乐曲。
这些经历不仅锻炼了他创作、改编、即兴的作曲能力,还使他广泛地接触、吸收德国民间音乐的各种元素,这些为他成为一位伟大的作曲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节各时期的创作简述一早期(1848-1862)处于风华正茂的少年时代的勃拉姆斯就开始创作,但大多数早期作品的手稿都没得以保留。
1850年,勃拉姆斯结识了欧洲革命失败后,从匈牙利流亡到汉堡的吉普赛小提琴手雷门以(Ede.Remenyi),互相赏识彼此的音乐才能,于是相约结伴外出访问演出,并且勃拉姆斯向他学习匈牙利民间音乐,使他即兴演奏的能力更为高强。
同年,两人一同拜访了时任汉诺威管弦乐团首席小提琴的约瑟夫•约阿希姆(J.Joachim),听完勃拉姆斯的演奏,约阿希姆立刻被这位年轻人非凡的天赋所折服,在他的引荐下勃拉姆斯有幸拜访了当时欧洲音乐界的领袖李斯特和舒曼。
勃拉姆斯与雷门以先行拜访了李斯特,短暂的接触使得勃拉姆斯就意识到,自己天性不喜欢李斯特所提倡的“新德意志乐派”浮华夸张的作曲风格和信徒般的个人崇拜,尽管李斯特对勃拉姆斯很器重,但勃拉姆斯并没有接受“新德意志乐派”的创作思想。
1853年 9月30日对勃拉姆斯来说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一天。
勃拉姆斯拜会了舒曼,并且得到舒曼的赏识。
1O 月28 日,舒曼用他最后一篇论文,在《新音乐时报》发表《新路》一文,盛赞勃拉姆斯。
文中宣称这位音乐家为期待已久的音乐救世主。
勃拉姆斯在舒曼的举荐提携下,成功地出版了自己创作的钢琴奏鸣曲Op.1和Op.2及一些歌曲,不久后就成为了家喻户晓的作曲家,同时与舒曼夫妇产生了非常深厚的友情。
这一时期勃拉姆斯所创作的其他作品如三首钢琴四重奏、四首钢琴叙事曲、D大调和A大调管弦乐小夜曲等,都充满了追求美好理想的活力,乐观明朗而积极向上。
二成熟期(1862-1890)这个时期是勃拉姆斯一生中创作的辉煌鼎盛时期,在这近30年里他创作了很多知名度很高的作品。
他己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作曲家蜕变为一个具有独特音乐风格和社会地位的大作曲家。
而且创作的乐曲类型也极大丰富,包括歌曲、重奏、交响曲、钢琴小品、主题变奏曲、协奏曲等,而且创作出了很多高水平的作品。
1862年,勃拉姆斯第一次来到维也纳,转年就被任命为维也纳歌唱学院(Wiener Singakademie)的指挥,但是只任职一年就辞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