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购物的学问”教学设计和反思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购物的学问”教学设计和反思.doc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购物的学问”教学设计和反思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新课标实验教材小学数学五年级下nri /J/J °教学目的:对常见的几种优惠策略加以分析和比较,体会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提高分析、比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 难点: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优惠购物的策略。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师:同学们,你们会买东西吗?你们在购物中,考虑些什么?(物美价廉、货比三家、精打细算)购物中有许多学问,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购物的学问。
二'调查汇报,知识积累(理解常见几种优惠策略的含义)1.学生交流汇报课前调查商场有哪些的优惠措施。
师:现在竞争激烈,许多商场为了吸引顾客纷纷采取优惠政策,你们课前调查到哪些?(打折、买几送几、摸奖、特价......)2.重点弄清几种促销手段的含义。
根据学生汇报,教师也出示一些调查到的优惠措施图,提问:(1 “八折”是什么意思?原价30元,八折后几元?(2 “特价6.3元”是什么意思?7元的货物卖6.3元,相当于打几折?怎样算的?(3 “买四送一”是什么意思?(强调:买四瓶送一瓶,买不到八瓶只送一瓶,买八瓶才送两瓶)相当于打几折?(4/5=80%,打八折)三' 自主探究,初步感知师:最近市场上新推出一种饮料,我们来看看(出示课件)。
如果你是这个厂家的推销员,请你介绍一下你的产品。
生1:这是果粒鲜橙汁,有两种:大瓶的1200ml,价格是10元;小瓶的200ml,价格是2元。
师:为了抢占市场,促销饮料,三家商店分别推出了优惠政策。
(课件分别出示甲、乙、丙商店的优惠政策:甲店: 买一大瓶送一小瓶;乙店:一律九折;丙店:买满30元打八折)师:到底哪个商店的优惠政策省钱呢?(学生充分交流, 知道要根据当时的实际购买数量来进行选择)试问:买1小瓶饮料去哪个商店?为什么?买1大瓶和1 小瓶饮料去哪个商店?买3大瓶和3小瓶饮料去哪个商店?交流后讨论:你们发现有什么好的购物策略吗?四'深入探讨,建立模型师:去哪个商店购买物品,有什么规律吗?(学生随机选择购买量,探讨购物的策略)如买2大瓶、2大瓶和1小瓶、2大瓶和3小瓶饮料,分别去哪个商店买合算?(学生分组计算,并板演)师:通过以上一些具体购买情况的计算、分析、比较,你们现在会给其他顾客怎样的购买建议呢?(板书:30元以上去丙店,30元以下买小瓶饮料去乙店,其余去甲店)根据大家的建议,如果全班65人每人准备买200 毫升饮料,去哪个商店合算?购买量甲商店花的价钱乙商店用的钱两商店用的钱最优选择2大瓶10X2=20(元)+ 两小瓶饮料(10X2) X90%=18国10X2=20(元)甲商店2大瓶和10X2=20 0E)(20+4) X90%=21.6(TC)20+4=24(元)甲商店2大瓶和10X2+2=22(元)(20+6) X90%=23.4(TC)20+6=26(元)甲商店10小瓶10X2=20(TU)(10X2) X90%=18(7t)10X2=20沈)乙商店五' 实践领悟,灵活应用出示:巧克力一块10元,新新商店八折,百利商店买三送一。
数学购物教学反思【推荐】
数学购物教学反思【推荐】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数学购物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数学购物教学反思1《购物策略》这节课是一节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课,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领域的实际问题,学生在从事这些活动中,将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和方法,发展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方式进行思考的能力,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的作用,在与同伴合作交流过程中,发展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本节课我就力求体现"小课堂,大社会"的理念。
让学生真正地理解数学,获得一些数学的思考方法,进行一种理性的思考。
初步感受购物策略后,带着学生一起去超市体会购物的策略。
创设了三家超市促销饮料的生活情境,让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来分析不同情况下各个超市的优惠策略,并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策略,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以及生活中购买酸奶为例,让学生进一步展开探讨,在学生设计的购买方案中发现:在满足所需果奶量的前提下,同一种食品,大包装要比小包装便宜。
在学生初步的感受不同的优惠活动之后,我将教材中呈现给学生的3个问题设计成成开放式的情境题目,由学生自己设计想要买多少量的果奶,通过计算所买的果奶在三家超市的价钱来选择去哪家超市购买比较合算,在学生的交流中我对此进行归类,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如何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商家。
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互相交流,分享不同的思维方式,改变在认知学习上的单一性,促进全面发展。
另外在解答练一练时,学生还发现买2.4升时,如果买两大一中不但可以多得100ml而且还少花了0.2元。
让学生懂得了可以根据所需灵活选择购买方案。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体会了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运用数学知识对常见的几种优惠策略加以分析和比较,并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购物的学问》教学设计
《购物的学问》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购物的学问》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购物的学问》教学设计1本课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花钱的学问”中的第三课。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性课程。
因此说设计“花钱的学问”这一单元,旨在让学生通过对如何花钱这一话题的思考,来学做一个消费的主人,帮助同学们更加合理地安排自己的生活。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技能,在家庭中已经可以帮助家长购买一些生活必需品,或购买一些自己需要的学习用品等,具备了一定的购买经验。
因此,根据教材编排意图,结合中年级学生的实际,我对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让同学们了解不同的购物场所及它们的特点;会根据自己购物的需要选择适宜的购物场所;并了解一些新颖的购物方式与支付方式。
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能根据自己购物的需要选择适宜的购物场所;难点是让学生了解一些新颖的购物方式与支付方式。
教学准备:让学生利用休息时间对自己家附近的购物场所进行观察。
了解购物场所的数量、规模、所卖商品的种类、付款方式等。
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这两天天气特别干燥,我想买一瓶护手霜,去哪个店比较好?(生推荐)最近课多话也多,嗓子总是不舒服,想买点祛火药,去哪家店好?(生推荐)看来同学们对购物场所还很了解啊!那么,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正是《购物场所我知道》一课。
托尔斯泰曾说:“成功的教学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所以,在导入环节我设计了贴近生活实际,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帮助我的两个小问题,目的是激发学生们学习本课的兴趣,调动起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
二、了解周边的购物场所:1、讲述:之前老师给大家布置了一项调查任务,要求同学们利用休息时间去逛逛附近的这些购物场所,并观察各购物场所的规模、所卖商品的种类以及买卖方式有什么特点等等。
购物教案及反思
购物教案及反思购物教案及反思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购物教案及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购物教案及反思1【活动目标】1、认识1元、5元、10元的人民币,初步掌握其换算关系。
2、能正确使用人民币进行购买文具的游戏,掌握简单的付钱方式。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1、布置一个“文具店”,分别摆放各种文具及价格牌,价格均为1元、5元钱、10元。
2、教师教学资源(认识人民币)。
3、幼儿每人自备小钱包,内装有1元、5元、10元的硬币和纸币。
4、每人一存折(见幼儿活动资源包)。
【活动过程】一、引导幼儿观察自己钱包里的人民币,初步了解人民币的外形特征及名称。
1、引导幼儿自由观察,与同伴交流,发现各种面值人民币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教师小结:这是我们买东西用的钱,我们穿衣服、用的家电,吃的菜等都是要用钱买的。
外国的钱叫人民币,上面都有国徽、“中国人民银行”的汉字以及表示钱数的数字、汉子等。
他们也有许多不同点,如有硬币和纸币之分;上面的图案、数字和文字也不同等。
2、游戏:看谁找得快。
玩法:教师说出人民币的面值,请小朋友快速地举起相应的人民币,看谁举得又快又准确。
如教师说:“请找出1元的硬币。
”幼儿取相应的人民币。
二、出示教师教学资源,了解1元、5元、10元之间的换算关系。
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教学资源,初步理解5元=5个1元的换算关系,鼓励幼儿自主探索10元与1元和5元的换算关系。
三、第一次“文具店”购物,初步了解购物付钱的几种方法,巩固1元、5元、10元之间的换算关系。
1、玩法:幼儿带着钱包,到“文具店”选购文具,没人一件,并到收银员处付钱。
收银员由教师担任,幼儿只有付钱正确才能拿走商品。
2、建议提问:5元(10元)的商品有几种付钱方式?如5元的两种付钱方式:用1个5元或5个1元来付钱。
六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购物的学问
六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购物的学问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购物的基本流程和注意事项。
2.培养学生合理消费、绿色消费的观念。
3.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购物前的准备2.购物过程中的沟通与选择3.购物后的评价与反思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购物流程的了解,合理消费观念的培养,沟通能力的提升。
2.教学难点:购物过程中的沟通与选择,购物后的评价与反思。
四、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1)学生分组,每组4-6人。
(2)每组准备购物清单、购物预算、手机(用于查询信息)等。
2.课堂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购物的基本流程和注意事项。
(2)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在购物过程中做到合理消费、绿色消费?3.活动一:购物前的准备(1)每组根据购物清单和预算,制定购物计划。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确定购物地点、购物时间?4.活动二:购物过程中的沟通与选择(1)每组根据购物计划,进行实地购物。
(2)在购物过程中,学生需要与商家进行沟通,了解商品信息,进行比较选择。
(3)教师观察学生的购物过程,给予指导和鼓励。
5.活动三:购物后的评价与反思(1)每组回到教室,分享购物经历和感受。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购物后的评价与反思,包括:购物过程中是否做到合理消费、绿色消费?购物沟通是否顺利?购物体验如何?(2)学生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结合本次活动,写一篇关于购物的作文。
五、教学评价1.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2.沟通能力:评估学生在购物过程中与商家的沟通能力,了解学生的表达和倾听能力。
3.团队协作: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团队协作情况,了解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实践操作能力:评估学生在购物过程中的实践操作能力,了解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反思1.教师要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六年级综合实践教案设计
第一单元家庭生活购物的学问一活动课题:购物的学问二活动目的:1、了解商品的一些优惠措施,懂得把握购物时机。
学会购买物美价廉的商品要切合实际、货比三家的购买学问。
2、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应用信息的能力,注重对学生进行认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3、通过具体案例小组合作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与人交往、沟通合作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小组合作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掌握购买物美价廉商品的学问四教学难点:学生分析整理整理信息的能力。
五养成教育训练点:养成合理的消费观念。
六实施年级:六年级(1——6班)七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主题。
师:同学们,生活中的窍门无处不在。
前一段时间,我们以生活小窍门为主题开展了综合实践活动,大家通过各种渠道寻找发现了生活中的许多窍门,同时还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购物问题。
那么这次主题活动我们就来探讨探讨购物的学问。
(二)、汇报分析,知识积累。
1、看一看。
教师用最直观的教学手段播放录像,展示商家的优惠活动吸引学生注意。
2、说一说。
学生汇报自己调查、收集的信息。
教师将找到的资料整理展示在大屏幕上。
如:清仓处理原价80元现价50元;(削价)夏季服装全场八折;(打折)化妆品20倍积分;(积分)买裘皮中轿车;(抽奖)买200元送100元;(返券)酸奶买四赠一;(赠送)满18元加1元换三元钱香皂。
(换购)3、议一议。
学生与同桌小伙伴探讨这些优惠措施的含义,不能理解的小组合作分析解决。
4、交流信息的含义,了解商家推出优惠活动主要有以上(括号中)几个方面。
引导学生作为消费者可以把握商家的优惠策略选择最佳购物时机,买到所需商品。
(三)、自主探究,体验感知。
怎样才能购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呢?我们来试一试。
1、做消费者,购买一种新上市的饮料。
(大瓶单价6元,小瓶单价2元)(1)、三家超市推出了不同的优惠措施。
甲超市买一大瓶赠一小瓶;乙超市大、小瓶全部九折;丙超市购物30元以上商品打八折。
数学购物教学反思(15篇)
数学购物教学反思(15篇)数学购物教学反思1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购物,但购物中的学问也很大,本节课主要选用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买饮料、买酸奶事件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人物引出新课,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创设了"商品促销活动"的情境,让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来分析商店的优惠策略,从而学会购物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在课堂的教学环节中擅于利用小组间的合作交流,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体现了数学在实践中的综合应用。
并且处处加强学生思想教育,使学生养成做事深思熟虑、勤俭节约的良好生活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还发现了许多不足,学生在解决"每位学生200毫升饮料,共有35人,怎样买合算?"一题时,学生容易从字面理解每人都应买一小瓶,到丙商店去买,虽然结论是正确的,但实际过程中还有比此更省钱的方法--5大瓶、5小瓶,此处由于对学生的引导不够,浪费了不少时间,从而反思到应强化第三题的结论--30元以下去甲或乙商店购买,30元以上应去丙商店购买,让学生快速反应到35x200=7000毫升,无论怎样买都超过30元,应去丙商店。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擅于抓住细节,提高学生独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购物教学反思2《购物小票》是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14----15页的教学内容,在这节课中,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将数学知识镶嵌于现实的、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中,而且体会到了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真谛。
教学中我始终把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尽可能多的为学生创造探索的空间,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发展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留给我以下思考:1、“教”还原教材的生活本色。
学习内容是沟通数学与生活的桥梁,学生的生活经验是数学内容的基础。
教师要有主动驾驭教材的意识,要把儿童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课程资源,尊重儿童,挖掘“童心”、“童趣”的课程价值,及时收集和整理与学生密切相关的材料,让学生在模拟的生活空间结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学数学、用数学。
购物中的学问教学设计
购物中的学问教学设计购物中的学问教学设计范文购物中的学问教学设计11教学目标1、能够观察和发现商品价格的差异和变化,了解造成差异和变化的原因,并在购物中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学会选择合适的商品。
2、知道食品包装袋上的学问,形成独立的购买食品的能力。
2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儿童正处于主动消费的萌芽期,许多消费领域都开始涉足,其消费价值观尚处于模糊阶段。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消费意识逐渐增强,本课的内容正符合孩子实际生活需要,因此,孩子们是乐学、愿学的。
多数学生对于购物、消费等有了一定的认识和实践,但仍缺乏较系统的认识。
加之社会物质环境的丰富、独生子女家庭生活的优越,学生的消费比较盲目。
所以本课从学生日常家庭生活、消费入手,要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班级评价学会选择价格比较合适的商品,并从中感悟购物的学问。
激发学生热爱生活、自尊自强、勤俭节约、合理消费、体谅父母,培养学生强烈的家庭责任感。
真正做到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把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紧密结合。
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学生的购物能力,引发他们对价格变化的原因和不合格商品的危害的深入思考。
学习本课,不是让学生现在就当家庭的购物小管家,而是从小为他们树立一个正确的购物观,为他们学会合理购物打下基础。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知道商品价格变化的原因。
2、学会看食品包装袋中的有关信息。
教学难点:学生作为一名消费者应具备的鉴别能力和拥有的权益。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动画导入同学们爱看动画片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部动画片《大耳朵图图》,让我们一起看看图图家里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播放课件)师:讲了一件什么事?生:图图的妈妈为了中奖买了好多商品,买的`东西都是不需要的。
师:为了中奖去买自己不需要的东西,这种盲目消费在我们生活中经常发生。
买东西也有讲究,今天老师就和大家探讨一下:购物的学问(板书课题)活动体验(一)看商品猜价格师:说到购物,大家最关注的是什么?(生:商品的价格)我们就来做一个商品价格猜猜猜的游戏,请同学们运用你们的生活经验猜猜看。
数学购物实践课教学设计(3篇)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购物实践,让学生掌握商品价格、数量、金额之间的关系,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购物实践,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商品价格、数量、金额之间的关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在实际购物过程中,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计算商品价格、数量、金额,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商品。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购物实践活动的场地、商品清单、购物小票、计算器等。
2. 学生准备:携带一定数量的零钱,了解常见的商品价格。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经历过购物呢?购物时遇到过哪些问题?2. 学生分享购物经历,教师总结:购物过程中,我们需要运用数学知识计算商品价格、数量、金额,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购物中的实际问题。
(二)新授1. 教师讲解商品价格、数量、金额之间的关系,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单价、数量、总价的概念。
2. 学生练习:根据商品单价和数量,计算商品总价。
3. 教师讲解折扣、优惠活动等购物知识,让学生了解购物中的优惠策略。
4. 学生练习:根据商品原价和折扣,计算实际支付金额。
(三)购物实践1.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购物地点。
2. 学生携带一定数量的零钱,根据商品清单进行购物。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购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学生记录购物过程中的数学计算,包括商品价格、数量、金额等。
(四)总结与评价1. 学生分享购物实践过程中的收获,教师点评。
2. 教师总结本次购物实践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3. 学生评价自己的购物实践过程,总结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五、教学反思本次购物实践课通过让学生亲身参与购物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数学购物教学反思案范本(2篇)
数学购物教学反思案范本《购物》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探索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在具体的情景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计算对孩子来说是干巴巴的,既单调又枯燥。
我想怎样创设“购物”这一情境,把学生熟悉并十分感兴趣的“购物”这一生活情境引入课堂。
首先,我以谈话的形式导入:同学们,新学期开始了,图书馆需要添置一些物品,淘气作为图书助理员想邀请我们三(6)班的同学一起去,但是有一个小小要求,需要做对他出的口算题,在这儿很自然的对旧知进行了复习,同时也为新课奠定了基础。
教学时,我通过和淘气一起购置柜子,桌子和椅子引入,让学生进入情境,让学生体会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由学生自己理解所给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在解决学生提出的4把椅子多少钱的时候,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交流,去合作,去展示,学生出现了多种算法:(1)12+12+12+12=48,(2)画图(3)口算(4)通过列竖式进行计算12X4=48。
根据学生的___种解答,我先鼓励学生的做法,让学生体会哪种算法既简单又不会出现错误,由学生交流后最后得出列竖式,并结合教具来理解竖式计算的算法,让学生了解算理,从而学会了本节的新知。
看了孩子们能自己提出问题又能自己解决问题,我心里不知有多高兴,真的孩子的能力是无法估计的。
我真是笑在脸上,喜在心里呀!因为,这节课不仅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会了计算,体会了算法多样化,达到了本节课预定目标。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了如何进行小组交流;如何倾听、借鉴、反思,达到算法的优化;如何进行相互评价;如何学习数学等等。
同时,也让我明白了:课堂中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中能进行更有效的学习。
数学购物教学反思案范本(2)一、教学目标分析购物是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通过购物活动的实践,能够帮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本次购物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数学购物教学反思
数学购物教学反思数学购物教学反思1第六单元的标题“购物”点明了本单元内容的特点,即在学生的生活经验及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设计一系列熟悉的购物活动,使学生认识人民币,能解决与人民币有关的一些实际问题,通过“买文具”认识小面额人民币,通过“买衣服”认识大面额人民币,通过“小小商店”学习正确使用人民币等知识,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放在购物活动中体会人民币的功能和正确使用人民币的方法,体会不同面额人民币之间进行等值兑换方法的多样性。
但是一年级小学生比较缺乏购物的实际经验,学起来非常抽象,难度很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算钱。
4张20元+6张1元=()元,3张5元+5张2角=()元。
这部分内容学生出错,看到5张2角马上会算成10元,看到4张2元会算成6元,从而导致最终结果出错。
2、付钱。
刚开始有的学生会写1张30元、1张80元等等,闹了不少笑话。
3、找钱。
5角-2元7角=()元()角,20元-4元5角=()元()角,50元-31元9角=()元()角,这部分内容也较难,运用已学的减法知识,学生慢慢地在接受,但还是容易算错。
我的想法:1、学生实在是没这方面的经验,在学习本单元前,学生别说用钱了,就连最常用的人民币都没摸过,现在会认人民币已经很不错了,至于兑换和算钱实在是太拔高要求了。
长大后连傻瓜都会用钱,为何非这么“拔苗助长”不可?2、我觉得这部分内容如果低段非安排不可的话,可以分梯度进行,一年级“认识人民币”,让孩子有个初步的接触;二年级“兑换”人民币,因为二年级孩子已经学了乘除法,兑换、互换相对好算;三年级再学习“付钱、找钱”,学生有了用钱的直接经验,“付钱、找钱”就不在话下。
数学购物教学反思2在教学《购物》一课时,让学生利用购物活动,通过操作、讨论交流,使学生认识人民币,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理解人民币的功能,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探索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反思这节课,我在第一个班的教学中,只是在教室里把课件作为内容展示的工具,当课件一展示出来时,学生们都很兴奋,跃跃欲试,小手都举得高高的,盼望着我叫他(她)的名字,试一试购物的滋味,可是,由于时间有限,只有一部分同学有机会到老师机上进行操作,没能进行操作的同学都有一点失望,因为,他们只当了一回旁观者。
数学购物教学反思【热】
数学购物教学反思【热】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数学购物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学购物教学反思1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购物,但购物中的学问也很大,本节课主要选用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买饮料、买酸奶事件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人物引出新课,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创设了"商品促销活动"的情境,让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来分析商店的优惠策略,从而学会购物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在课堂的教学环节中擅于利用小组间的合作交流,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体现了数学在实践中的综合应用。
并且处处加强学生思想教育,使学生养成做事深思熟虑、勤俭节约的良好生活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还发现了许多不足,学生在解决"每位学生200毫升饮料,共有35人,怎样买合算?"一题时,学生容易从字面理解每人都应买一小瓶,到丙商店去买,虽然结论是正确的,但实际过程中还有比此更省钱的方法--5大瓶、5小瓶,此处由于对学生的引导不够,浪费了不少时间,从而反思到应强化第三题的结论--30元以下去甲或乙商店购买,30元以上应去丙商店购买,让学生快速反应到35x200=7000毫升,无论怎样买都超过30元,应去丙商店。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擅于抓住细节,提高学生独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购物教学反思2课题:购物小票内容:小数加减法综合应用课时:1教学准备:学生准备超市购物小票教学目标:1、能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法混合计算,并能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2、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本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和小数打交道,最常接触的就是在超市中了,在超市买完东西,我们就会拿到一张电脑小票,见过吗?有没有在超市买东西出过错误的?二、自主探究,构建数学模型1、出示电脑小票,观察。
数学购物教学反思案例
数学购物教学反思案例一、教学目标分析购物是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通过购物活动的实践,能够帮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本次购物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分析购物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计算商品的价格、计算购物金额、计算优惠、计算找零等。
1.计算商品的价格:学生需要通过了解商品的价格,运用数学运算法则计算出商品的价格。
2.计算购物金额:学生需要通过对购买商品价格的累加进行计算购物金额。
3.计算优惠:学生需要通过了解优惠信息,运用优惠计算方法计算出优惠金额。
4.计算找零:学生需要通过计算购物金额减去支付金额,得出找零金额。
三、教学方法选择1.情境教学法:购物教学需要依托具体的购物场景,通过模拟实际购物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培养他们的购物能力。
2.案例教学法:通过提供购物实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实际问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法:购物教学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进行,学生可以相互合作,共同解决购物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环节设计1.导入环节:通过一个生活场景,例如购买书籍,引导学生思考,如果给定一本书的价格,购买若干本书,需要支付多少钱?2.知识输入环节:通过教师讲解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购物中的数学知识,例如计算商品价格的方法、计算购物金额的方法、计算优惠的方法等。
3.实践操作环节: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购物实例案例,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分析和解决,在老师的指导下实践运用购物中的数学知识。
4.总结反思环节:学生在实践操作环节完成后,教师带领学生共同总结购物教学的收获和反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学习动力。
五、教学反思与改进1.教学反思:在购物教学中,学生积极参与,通过实践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购物问题,能够很好地培养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但在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部分学生对购物实践操作理解不深,对购物优惠计算方法不熟悉等。
数学购物教学反思
数学购物教学反思数学购物教学反思1一、“回忆旧知,课题质疑”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寻找新旧知间的联系。
“学贵有疑”,上课伊始,出示课题,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计算知识,并大胆质疑,提出自己想要解决的问题,有助于培养孩子的问题意识、质疑能力。
课堂上孩子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如:小数加减法怎样计算?整数加减法计算时要满十进一,小数加减法是不是这样呢?学生竟然关注到了新知可能与以前学过的旧知之间可能有联系,这为课堂的探究学习指明了方向,激发了学生学习探究的欲望和兴趣。
二、尝试练习,问题引领,教师扶放结合,引导学生理解新知。
在学生列出算式后,先放手让学生尝试练习,经历学习的过程。
然后出示讨论提示,让学生针对性的进行讨论,在讨论中辨析思路,在交流中补充想法,学生自主学习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
在学生汇报时,我又设计了几个追问,帮助孩子梳理计算过程:小数点对齐的同时,什么就对齐了?(理解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了。
)得数的小数点为什么要和上面的小数点对齐。
三、练习形式多样化,既避免枯燥的计算练习又针对教学重难点。
计算课的教学容易枯燥,特别是最后的练习,一道接一道的练习枯燥乏味,效果低下。
如何避免这一现象?我把练习题穿插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第一次练习是学生初步会计算小数加减法后,设计了两道小数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3。
23+0。
7= 5。
3—5。
23=,分散了本节课的难点。
第二次练习是总结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后,设计的一系列练习,既有基础练习,又有提高练习,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突出了重点。
回顾自己的教学,发现还有许多不足之处:1、教师权利可以继续下放,个别问题研究含量不高。
2、要重视学生的验算习惯的培养3、改变评价机制,引导学生学会评价包括自我评价和对他人的评价。
数学购物教学反思2《新课标》就是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我在新课引入时,设计了购物情境,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并用学过的知识进行解释,这样不仅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巧妙复习了旧知,并让学生感受到算法的多样化。
数学购物教学反思15篇
数学购物教学反思15篇数学购物教学反思1一、“回忆旧知,课题质疑”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查找新旧知间的联系。
“学贵有疑”,上课伊始,出示课题,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计算学问,并大胆质疑,提出自己想要解决的问题,有助于培育孩子的问题意识、质疑力量。
课堂上孩子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如:小数加减法怎样计算?整数加减法计算时要满十进一,小数加减法是不是这样呢?学生竟然关注到了新知可能与以前学过的旧知之间可能有联系,这为课堂的探究学习指明白方向,激发了学生学习探究的欲望和兴趣。
二、尝试练习,问题引领,教师扶放结合,引导学生理解新知。
在学生列出算式后,先放手让学生尝试练习,经受学习的过程。
然后出示争论提示,让学生针对性的进展争论,在争论中辨析思路,在沟通中补充想法,学生自主学习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
在学生汇报时,我又设计了几个追问,帮忙孩子梳理计算过程:小数点对齐的同时,什么就对齐了?(理解小数点对齐也就是一样数位对齐了。
)得数的小数点为什么要和上面的小数点对齐。
三、练习形式多样化,既避开枯燥的计算练习又针对教学重难点。
计算课的教学简单枯燥,特殊是最终的练习,一道接一道的练习枯燥乏味,效果低下。
如何避开这一现象?我把练习题穿插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第一次练习是学生初步会计算小数加减法后,设计了两道小数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3。
23+0。
7= 5。
3—5。
23=,分散了本节课的难点。
其次次练习是总结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后,设计的一系列练习,既有根底练习,又有提高练习,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突出了重点。
回忆自己的教学,发觉还有很多缺乏之处:1、教师权利可以连续下放,个别问题讨论含量不高。
2、要重视学生的验算习惯的培育3、转变评价机制,引导学生学会评价包括自我评价和对他人的评价。
数学购物教学反思2《购物》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探究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展计算。
购物的教学反思(15篇)
购物的教学反思(15篇)购物的教学反思1《购物策略》是一节专题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本课之前,教材已有类似内容分别编排在其他各册中,学生已有初步的活动经受、体验,因此这节课把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商店的各种促销策略融入教材,通过几个问题的争论,让学生综合运用数学学问来分析不怜悯况下各个商店的优待策略,并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策略,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这样既沟通了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又让学生在活动中,真实地感受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感悟到优化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助于生成数学内部学问之间的内在有机的联系,帮忙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培育学生应用数学学问计算、分析、解决问题的力量,体验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加学习数学的信念,为今后的学习打好根底。
为了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上力求做到:1、从学生的实际动身,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呈现丰富多彩的精致图片,让学生观赏漂亮动人的春景,为学生创设和谐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忱,自主参加到学习活动之中。
2、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购置果汁的情景,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
3、以学生为本,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鼓舞学生独立思索、合作探究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感悟到优化解决问题的方法,培育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力量,表达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仆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
新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沟通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因此在学法上力求做到: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提出相关的问题,并以独立思索、小组争论、合作探究、小组汇报等学习方式解决问题,感受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感悟到优化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中获得广泛的活动阅历,提高自己的实践力量,增加数学的应用意识,感受到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需建立在学生的认知进展水平和已有的学问阅历根底之上。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供应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时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
——“购物的学问”教学设计和反思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新课标实验教材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
教学目的:对常见的几种优惠策略加以分析和比较,体会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提高分析、比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优惠购物的策略。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会买东西吗?你们在购物中,考虑些什么?(物美价廉、货比三家、精打细算)购物中有许多学问,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购物的学问。
二、调查汇报,知识积累
(理解常见几种优惠策略的含义)
1.学生交流汇报课前调查商场有哪些的优惠措施。
师:现在竞争激烈,许多商场为了吸引顾客纷纷采取优惠政策,你们课前调查到哪些?
(打折、买几送几、摸奖、特价……)
2.重点弄清几种促销手段的含义。
根据学生汇报,教师也出示一些调查到的优惠措施图,提问:(1“八折”是什么意思?原价30元,八折后几元?(2“特价6.3元”是什么意思?7元的货物卖6.3元,相当于打几折?怎样算的?(3“买四送一”是什么意思?(强调:买四瓶送一瓶,买不到八瓶只送一瓶,买八瓶才送两瓶)相当于打几折?(4/5=80%,打八折)
三、自主探究,初步感知
师:最近市场上新推出一种饮料,我们来看看(出示课件)。
如果你是这个厂家的推销员,请你介绍一下你的产品。
生1:这是果粒鲜橙汁,有两种:大瓶的1200ml,价格是10元;小瓶的200ml,价格是2元。
师:为了抢占市场,促销饮料,三家商店分别推出了优惠政策。
(课件分别出示甲、乙、丙商店的优惠政策:甲店:买一大瓶送一小瓶;乙店:一律九折;丙店:买满30元打八折)
师:到底哪个商店的优惠政策省钱呢?(学生充分交流,知道要根据当时的实际购买数量来进行选择)
试问:买1小瓶饮料去哪个商店?为什么?买1大瓶和1小瓶饮料去哪个商店?买3大瓶和3小瓶饮料去哪个商店?
交流后讨论:你们发现有什么好的购物策略吗?
四、深入探讨,建立模型
师:去哪个商店购买物品,有什么规律吗?(学生随机选择购买量,探讨购物的策略)如买2大瓶、2大瓶和1小瓶、2大瓶和3小瓶饮料,分别去哪个商店买合算?(学生分组计算,并板演)师:通过以上一些具体购买情况的计算、分析、比较,你们现在会给其他顾客怎样的购买建议呢?(板书:30元以上去丙店,30元以下买小瓶饮料去乙店,其余去甲店)根据大家的建议,如果全班65人每人准备买200毫升饮料,去哪个商店合算?
五、实践领悟,灵活应用
出示:巧克力一块10元,新新商店八折,百利商店买三送一。
师:请各组根据实际的购买量,计算、分析、比较,找到最合算的购买策略,给出好的购物建议。
学生讨论后汇报:买1块、2块到新新商店,买3块、4块到百利商店。
师:买5块呢?算一算,怎样买合算?
生1:到新新商店和百利商店都一样,花去40元。
生2:去百利商店买3块巧克力,到新新商店买1块巧克力,共花38元,这样最省钱。
师:是啊,购物中有很多学问。
购物时,我们要看清商场的优惠信息,还要根据自身的需要,这样才能制定出合理的购物方案,找到合理的购买策略。
六、活动总结,自我评价
师: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对自己的表现如何评价?
师: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们要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问题,用数学的头脑去思考问题,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购物问题。
相信通过学习,你们一定会成为聪明的消费者。
教学反思:
1.提供大量进行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为学生提供大量进行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去探索、交流、发现,从而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中,教师注意收集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在讨论交流、分析比较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本质,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建立解决这类问题的数学模
型。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得主动,教师以组织者、引导者的身份参与其中,共同分享学习的成功和乐趣。
2.合理使用教材,层次清晰。
整个活动,按照“调查汇报,知识积累一自主探究,初步感知一深入探讨,主动建构一实践领悟,灵活应用”的思路开展,层层深入,环环相扣。
由学生熟悉的购物情境引入,缩短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为后面活动顺利开展打下了基础。
活动中,通过学生、教师随机选择购买量,深入探究,比较、总结出了合理的购买策略。
练习也注意让学生从多角度去思考,真正达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目的。
3.帮助学生学会理性的思考。
教师关注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计算、分析,找到合理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这样,学生经历了一个从“策略简单”到“策略丰富”再到“策略优化”的发展过程,进而对购物策略的选择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
同时,通过深入探讨,学生掌握了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理性思考问题的能力也得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