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现象
八年级物理热现象

温度计 A组
1.温度是表示 物体__冷_热__程_度 的物理量,常 用的温度计是根据 液体_热__胀_冷__缩 的性质来测 量温度的,温度计上的字母C表示采用的是 __摄__氏__温度,它把 冰_水_混__合_物_ 的温度规定为 0℃,把__沸_水___的温度规定为 100℃.
;/ 皇冠体论坛 ;
来.柏少君嘴角抽抽,关键是为嘛搞成这样?“要不...我叫陆易来看看?亭飞呢?”她不是神医吗?陆羽疲惫地摇摇头,“她睡了.不麻烦易哥,我们没事,只是好久没睡过觉,这几天有事没事别找我...”送走少君,检查一遍猫狗是否健康.当她看见自助喂食机没粮食了赶紧重新装满,一脸歉 意地摸摸活蹦乱跳の几只,然后回房吹头发.精神不济,脑子不好使,吹着吹着她就这么趴在床边睡着了.她无暇多想,柏少君却一不小心想起以前听到の一个流言.两位姑娘平时同出同归,今天同是那么累,再想想往日她俩形影不离の粘乎劲,呃...他抱着两只小狗回到自家二楼客厅,外边天寒 地冻,室内温暖如春,众人正在喝酒聊天.“怎么,出去遛狗回来愁眉苦脸の,”德力见他神情纠结,立马幸灾乐灾地猜测,“收听丢了?”不理他の调侃,柏少君十分艰难地说出自己の疑问,“哎,你们说,陆陆和亭飞会不会是...les?”会吗会吗?会是女同吗?空气突然静止几秒,随即室内噗 声齐喷...这个冬天是真の冷.第二天早上九点多,婷玉比陆羽起得早,拉开窗帘,窗外一片雪白.下雪了,想必村子也封了.搬回来后,由于要做の事情太多,貌似家里只剩一点白米,没有别の存粮,不知道休闲居开不开.婷玉思考片刻,没有吵醒陆羽,兀自穿上衣服披上厚厚の一件斗篷,领着小福 小禄出门进山碰碰运气.在休闲居点两个人の外卖还行,给小福它们加餐老贵了,得省着点.
1.2知识点: 物理化学(4)——热现象

课外补充资料知识点:物理化学(4)——热现象一、概念自然界中与物体冷热程度(温度)有关的现象称为热现象。
1、温度≠热人对冷和热会产生生理上的感觉,在温度较高的环境中,人感觉热;在温度较低的环境中,人感觉冷。
温度并不是热,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利用温度计可以准确地测量物体的温度。
我们说物体吸热和放热,这里的热,指的是能量。
2、温度计温度计是用来测量物体温度的工具,是一根内径很小、密封的玻璃管,管的下端是装液体的玻璃泡,管上有刻度。
温度计制作原理: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二、状态变化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物质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叫状态变化。
1、熔化和凝固熔化,指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熔化吸热。
凝固,指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现象——凝固放热。
2、汽化,是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现象——汽化吸热。
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蒸发:是可以在任何温度下发生,但只能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蒸发吸热,同时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①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②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③加快液体表面上方的空气流动,蒸发越快。
——夏天吹电扇有利于汗液蒸发、可以降低体温。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称为沸点。
——分馏法是利用沸点不同进行分馏,然后精制纯化的方法;利用分馏法加热混合液,可以对混合液进行分离。
3、液化: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现象——液化放热。
使气体液化的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使气体液化的好处是缩小体积,方便运输、贮存。
——如液化天然气“白气”“白烟”、雾、露水、雨都是水蒸气遇到冷的物体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被100℃的水蒸气烫伤要比100℃的开水烫伤更严重,为什么?因为水蒸气液化时放热,比同温度的开水放出的热量更多。
4、升华和凝华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现象——升华吸热。
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现象——凝华放热。
热现象例子

热现象例子热现象是指物体在受到外界热量作用时所表现出的现象。
下面列举了十个关于热现象的例子。
1. 热胀冷缩:当物体受热时,其分子会加速运动,导致物体体积膨胀,称为热胀。
相反,当物体冷却时,分子的运动减慢,导致物体体积收缩,称为冷缩。
这一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例如,夏天汽车停在烈日下时,车身会因为受热而稍微膨胀,导致车门紧闭,难以打开。
2. 热传导:热传导是指热量从高温区域向低温区域传递的过程。
热传导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
例如,当我们在热锅上烹饪时,热量会通过锅底传导到食物,使其受热。
3. 火焰:火焰是一种由燃烧产生的可见光和热能的混合物。
当可燃物质与氧气在适当的温度下接触时,发生燃烧反应,产生火焰。
火焰的颜色和形状取决于燃烧物质的成分和温度。
4. 热辐射:热辐射是指物体向周围发射热能的过程,不需要介质传导。
所有物体都会发射热辐射,其强度和频率取决于物体的温度。
例如,太阳向地球发射的热能就是一种热辐射。
5. 蒸发:蒸发是指液体在接触空气时,由于分子的热运动而转化为气体的过程。
蒸发是一种散热的方式,因为它会消耗物体的热能。
例如,湖水在夏天受到阳光照射时会蒸发,使周围的空气变得潮湿。
6. 水沸腾:水在达到一定温度时会发生沸腾,即液体表面的水分子获得足够的能量,从液态转变为气态。
沸腾是一种剧烈的热现象,伴随着水分子的激烈运动和水蒸气的释放。
7. 热烧伤:当人体接触高温物体时,热能会传递给皮肤,导致热烧伤。
热烧伤分为一度、二度和三度烧伤,严重程度取决于受伤的温度和时间。
避免接触高温物体可以有效预防热烧伤。
8. 空调制冷:空调通过吸收室内空气中的热量,并将其排出室外,从而使室内温度降低。
这是通过制冷剂在蒸发和冷凝的过程中吸热和释热来实现的。
空调制冷是一种常见的热现象,可以调节室内温度。
9. 熔化:当固体物质受热到一定温度时,其分子会加速运动,原子和分子之间的结构变得松散,导致物质从固态转变为液态,这一过程称为熔化。
八年级物理热现象

八年级物理热现象热是一种能量的传递形式,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到各种热现象。
本文将介绍八年级物理中与热现象相关的知识,包括热传导、热辐射和热传输三个方面。
通过对这些知识的了解,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热现象。
一、热传导热传导是热在物体内部的传递方式。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当我们接触到金属物体时,常常能感受到它们的热传导。
这是因为金属是一个很好的热导体,它的热传导性能非常好。
热传导的速率和温度差、导热性能以及物体的厚度有关。
一般来说,温度差越大,热传导速率越快;导热性能越好,热传导速率越快;物体越薄,热传导速率越快。
二、热辐射除了热传导,热还可以通过热辐射的方式传递。
热辐射是指物体因为温度而产生的热波动,从而向周围空间发射热能。
热辐射是一种在真空中也能传播的热传递方式。
无论是太阳辐射的热能,还是我们身体散发的热量,都是通过热辐射的方式传递给周围环境的。
热辐射的强度与物体的温度有关。
通常情况下,物体的温度越高,热辐射的强度越大。
同时,物体的表面特性也会影响热辐射的能力,如光亮表面能够较好地吸收和发射热辐射。
三、热传输除了热传导和热辐射,热还可以通过热传输的方式在空气中传递。
热传输是指热量通过空气的对流形式传递。
当我们接近炉子时,可以明显感受到热风吹拂。
这是因为炉子产生的热在空气中的运动形成了热传输。
热传输的速率与空气的运动速度、温度差以及物体的面积有关。
一般来说,空气的运动速度越快,热传输速率越大;温度差越大,热传输速率越大;物体的面积越大,热传输速率越大。
结语通过对八年级物理热现象的学习,我们了解到热传导、热辐射和热传输三个方面的知识。
热的传递方式多样,了解这些知识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热现象。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也可以利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
比如,在冬天使用保温杯可以减少热传导,使饮品保温更好;在夏天使用散热器可以加速热辐射,降低电子设备的温度。
通过学习和应用,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八年级物理中的热现象,提高我们的物理素养。
第四课 热现象

第四课热现象1.课标对本课的要求能用感官判断物体的特征,如冷热等,并加以描述。
会使用简单仪器(如温度计)测量物体的常见特征(如温度)。
知道通过加热或冷却可使物体的形状或大小发生变化,列举常见的热胀冷缩现象。
认识某些材料的性质(如是否导电,是否溶解,是否传热等)。
知道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知道温度的单位,会使用温度计。
了解热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直到温度相等时,热传导才停止。
了解常用的传热和隔热方法。
二、知识结构(一)热从哪里来1.热的概念热的概念来自人们对冷热的感觉。
它是物质运动表现的形式之一。
热运动是物质的一种运动形式,是宏观物体内部大量微观粒子(如分子、原子、电子等)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
热有两个涵义:一个涵义是温度,它表示物体内部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
“天气热”“物体的冷热”中的“热”指温度。
物体内部的热运动越剧烈,它的温度就越高。
热的另一个涵义是热量,即物体之间能量变化的一种量度。
“吸热”“放热”指的是热量。
热量与温度的概念不同,不能混为一谈。
温度与热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在中学和大学,不再笼统地用“热”,而代之以比较科学的“温度”和“热量”。
2.太阳构成太阳的主要元素是氢和氦,氢占92.1%,氦占7.8%。
氢、氦和氢的同位素氘、氚等原子核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发生反应,聚合成一个原子核,这种反应叫做核聚变。
核聚变时放出巨大的能量。
太阳的半径为 6.96×105千米,质量为2×1030千克,分为内部和外部两大部分。
太阳中心部分发生剧烈的核聚变反应。
太阳中心部分的温度高达1500摄氏度,表面温度约为6000℃。
太阳每年以光的形式向外辐射能量,能量高达1.2×1034J,为整个地球上煤、石油等燃料具有能量总和的1000多亿倍,到达地球的能量只是太阳幅射能量的五亿分之一。
太阳已经燃烧了约50亿年,估计还可以燃烧50亿年。
3.地热地球内部所蕴藏的大量内能叫做地热能。
热现象知识要点

第一版《热现象》知识要点一、知识点搜寻:1、温度及温度计:⑴一理两规三区别;⑵一弯一甩七事项一理:指常用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两规:一是指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二是指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
三区别:是指三种温度计的主要区别:区别如表一所示。
一弯:是指体温计的液泡上端附近有一个弯曲的缩口。
一甩:是指体温计在使用前应用力向下甩几下。
七事项:①测量前应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②要观察温度计的测量范围、③认清温度计的最小分度值;④测量时温度计的液泡应浸没在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壁;⑤要待到液柱稳定后再读数;⑥读数时温度计的液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⑦视线应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2、物态变化:⑴六种变化吸和放,⑵固体分清晶非晶;⑶两方三因四区别,⑷两法特例雾霜“气”。
六种变化:是指六种物态变化的名称,即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吸和放:指吸热和放热。
六种物态变化中三种为吸热过程;另三种为放热过程。
如图1所示,箭头向上者为吸热过程;箭头向下者为放热过程。
固体分清晶非晶:指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无熔点(注意:不能说非晶体无熔化温度)。
两方:指汽化的两种方式,即蒸发和沸腾。
三因:指影响液体蒸发的三个因素,即液体的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上方附近空气流动的快慢。
四区别:指蒸发与沸腾的区别。
①蒸发在任何温度下发生,而沸腾在一定温...度.(与压强有关)下发生;②蒸发只在液体表面发生,而沸腾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③蒸发是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而沸腾是一种剧烈的汽化现象;④蒸发时液体的温度要降低;而沸腾时液体的温度保...持不变...(即为沸点)。
两法:指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即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特例:①是指属晶体还是非晶体的几种特殊物质(晶体有金属、冰、海波、石英;非晶体有沥青、石蜡、玻璃、松香)。
②几种易升华的物质(冰、干冰、灯丝、碘、萘)。
热现象

热现象1.夏天,扇扇子并不降低气温,但觉得凉快。
为什么?夏天人的皮肤由于炎热往往渗出汗水,扇扇子加快汗水表面的空气流动,从而加快汗水蒸发,汗水蒸发越快,从人身上吸热就越快,蒸发有致冷作用,故虽气温并不降低,人却觉得凉快。
2.用打气筒给自行车打气,过一会,筒壁会热起来。
这是为什么?用打气筒给自行车打气,即压缩气体做功,气体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所以,一会儿筒壁会热起来。
3.沙漠中的仙人掌的叶子呈针状有什么作用?沙漠中仙人掌的针状叶子减小了表面积,可防止体内水分蒸发过快,有利于仙人掌在沙漠中的生存.4.夏天,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冰棍上面挂上一层白花花的“粉”;剥去包装纸,冰棍上冒出“白烟”;当把冰棍放在玻璃杯里时,玻璃杯外壁出“汗”,各是怎样形成的?5. 医生有时要对发高烧的病人做“冷敷”治疗,用胶袋装着质量相等的0℃的水或0℃的冰对病人进行冷敷,哪一种效果好些?为什么?用0℃的冰效果好,因为0℃的冰在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比0℃的水多一个吸热的过程,可吸收更多的热量。
6、阿强同学一天玩打火机时,把阀门松动了,一会儿工夫,虽然没有把液体倒出来,却发现液体不见了,但阀门周围却结了一层白色的东西,用手摸一摸打火机,发现打火机非常冰冷.试用学过的“物态变化”的相关知识解释上述发生的现象.7.晒衣服时通常把衣服挂在通风向阳处且把衣服摊开,衣服才容易干。
为什么?要把衣服挂在通风、向阳处且把衣服摊开,提高了液体的温度,增大了液体的表面积,加快了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速度,从而加快了水分的蒸发,衣服容易干。
8、为什么在很冷的地方要用酒清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来测量温度的,当温度计玻璃泡中的液体凝固时,就不能使用了。
在很冷的地方,气温可低水银的凝固点而高于酒精的凝固点,此时,水银将凝固成固态,而酒精却不会凝固,仍为液态,所以要用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
9.水壶里装满冷水,在炉子上加热,水会从壶里溢出来,为什么?因为冷水受热会膨胀,使水的体积增大,当水的体积大于壶的容积时,水就会从壶里溢出来.10.菜窖里为什么放几桶水?菜窖里放几桶水,可以利用水凝固时放的热量使菜窖内的温度不会太低,菜不致冻坏。
第三讲 热现象

第三讲热现象【课标要求】1、能区别固、液和气三种物态。
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2、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会测量温度。
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3、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
尝试用物质三态变化的知识释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联系起来。
4、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并能用其解释某些热现象。
5、了解内能的概念。
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6、通过实验,了解比热容的概念。
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知识网络】【解题指导】例一:四位同学进行“用温度计测水温”的实验操作,分别如图3-1中A、B、C、D所示。
其中正确的是()。
图3-1解析:图A中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壁,图B中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有浸没到水中,图D中视线没有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故正确答案为C 。
例二:夏天,人站在吊扇下吹风是会有凉爽的感觉,如果把一支温度计放在这个吊扇下,温度计的示数将_______。
解析:吊扇吹风只是加快了空气的流动。
人站在吊扇下吹风是会有凉爽的感觉是因为人体表面有汗液,吹风会加快汗液的蒸发,汗液蒸发要从人体吸热,体温不升高,人就感到凉爽。
而温度计的表面是干的,没有水,不能发生蒸发现象,就不会从温度计的玻璃泡吸热。
所以这个题答案为:保持不变。
例三、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如图3-2所示.当烧杯里的冰块大部分熔化时,试管中的冰( )A .也熔化一部分B .一点都没熔化C .全部熔化D .下边的熔化,上边的没有熔化解析:冰是晶体,晶体的熔化条件是: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烧杯里的冰块虽大部分熔化,但还是冰水混合物,温度保持为0℃不变。
所以试管中的冰的温度也例四:在-10℃的寒冬,放在室外冰冻的衣服过几天也会干,这是为什么?解析:在-10℃的的情况下冰是不可能熔化的,因为冰的熔点是0℃,衣服上的冰没有达到它的熔点,所以衣服上的冰不是先熔化为液态,再汽化为气态,而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现象。
热现象

热现象是指跟物体的冷热程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例如大家在小学自然课中学过的物体的热胀冷缩就属于热现象。
我们在生活中用冷、热、温、凉、烫等这样的词来形容物体的冷热程度。
但是这样的形容非常粗糙。
开水和烧红的铁块都很烫,但是它们烫的程度又有很大的区别。
所以,在物理学中,为了准确地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我们引入了温度这一概念。
也就是说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一个概念。
热学这部分很重要也很基础的一部分就是物态变化这部分,下面我们就简单介绍一下物态变化这部分内容,物态变化主要包括融化与凝固,汽化与液化,凝华和升华。
第三节熔化和凝固一.熔化和凝固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体态叫熔化2.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体态叫凝固二.熔点和凝固点1.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2.晶体熔化和凝固图象3.熔点和凝固点4.非晶体熔化和凝固图象5.晶体和非晶体重要区别三.熔化吸热,凝固放热1.晶体熔化条件:达到熔点并吸热2.晶体熔化条件:达到凝固点并放热。
第四节蒸发一.汽化1.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
2.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二.蒸发1.什么叫蒸发: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2.影响蒸发快慢因素(1)液体的温度。
温度高,蒸发快(2)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
空气流动快蒸发快。
(3)液体的表面积。
表面积大,蒸发快。
三.蒸发吸热第五节实验观察水的沸腾一.什么是沸腾1.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从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二.沸腾的条件(1)温度达到沸点(2)要继续吸热第六节液化升华凝华一.液化1.什么是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
2.液化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3.液化放热。
二.升华三.凝华1.什么是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2.凝华放热。
1.什么是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2.升华吸热。
一.温度计1.构造和原理实验用温度计的玻璃泡内装有水银、酒精或煤油。
泡上连着一根细玻璃管,管壁厚,壁上有刻度。
热现象例子

热现象例子热现象是指物体内部或物体之间的分子、原子、离子等微观粒子由于各种原因而产生的热运动现象。
热现象无处不在,下面将列举十个与热现象相关的例子。
1. 热膨胀:物体在受热时会膨胀,这是因为热能的输入使得物体内部的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的热运动增加,导致物体的体积扩大。
例如,夏天地面上的铁轨会因为太阳的照射而变得炙热,铁轨的膨胀会导致铁轨之间的缝隙变大。
2. 热传导:热传导是指热能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的过程。
例如,我们在烧水时,将水壶放在炉子上,火焰的热能会通过热传导传递给水壶,使得水壶内部的水分子加热。
3. 蜡烛燃烧:蜡烛是一种常见的燃烧物体,蜡烛的燃烧过程是一个典型的热现象。
当蜡烛点燃时,火焰使蜡烛内部的蜡燃烧,释放出大量的热能和光能。
4. 火焰:火焰是一种由燃烧产生的可见的热现象。
火焰的形成是因为燃烧产生的热使得气体中的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激发并发光。
5. 暖气散热:暖气是通过散热将热能传递给室内的一种设备。
暖气散发出的热能使得室内的温度升高,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
6. 水的沸腾:当水受热到达一定温度时,水中的分子开始剧烈运动,形成气泡并冒出水面,这就是水的沸腾。
沸腾是水分子受热后热运动的结果。
7. 热辐射:热辐射是指物体通过辐射的方式传递热能。
例如,太阳的热能是通过辐射传递到地球上,使得地球的温度升高。
8. 热传感器:热传感器是一种能够感应周围温度变化的设备。
它可以将热能转化为电信号,用于测量和控制温度。
9. 热风扇:热风扇是一种利用电能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设备。
通过电能输入,热风扇内部的电阻丝发热,产生热能,并通过风扇叶片将热能转化为风能,产生热风。
10. 热泵:热泵是一种能够将低温热能转化为高温热能的设备。
它通过外部能源的输入,将低温环境中的热能传递到高温环境中,实现热能的转换。
以上是十个与热现象相关的例子,它们展示了热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热现象的研究和应用对于人类的生活和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深入理解和掌握热现象,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热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善生活条件。
生活中的热现象

保温瓶的自述
我的名字是热水瓶,别看我“身材矮小”, 我也有优点哦!我的最大特点和主要功能是保 温。不要以为保温是件容易的事,热传递的方 式有三种:一是传导,二是对流,三是辐射。 要想保温,就要针对这三种情况采取相应的措 施。
1、看看我都有哪些绝招:
绝招一:为了防止热传导我有一颗晶莹剔透 的心──双层的瓶胆,并且夹层是真空的,有效 地防止空气进入我的体内,防止热量传出体外, 从而达到保温效果。 绝招二:为了防止对流,我头顶"小木塞"。能减 少热水面上的气体流动,切断热的对流通道,防 止了瓶内外空气的对流;还可以使逃离热水的高 能量的分子与软木塞发生碰撞后,再回到原来的 热水中去,可减慢热水热能的损失。
3、夏天从冰箱里取出冰棍会冒“白 气”, "白气”向上飘还是向下落?它形成的 原因是什么? "冰棍"冒出的的"白气" 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冰 棍周围遇冷液化成的细 小水珠,当然其密度大 于空气的密度,所以是 向下"飘"的。
4、在厨房里揭开锅盖时,若不小心被 100°c的水蒸气烫伤感觉比100°c的沸 水烫伤更厉害,这是为什么? 100°c水蒸汽遇到较低温度的人体皮肤,会液 化成100°c的水,短时间内即可放出大量的热。
绝招三:为了防止辐射,瓶胆壁上镀上一层水 银,使之成为镜面状态,可以反射光和热。辐 射热碰到这光滑的镜面,就会被反弹回去,良 好保温。
2、关于我的使用: ●保温瓶灌多少开水,其保温效果最好? 瓶内以不灌水而留有少量的空气时(瓶塞与 热水面之间的距离一般为2~3厘米),保温瓶的 保温效果为最好。因为水的传热效率是空气的4 倍,也就是说空气的导热性能很差,所以,瓶内 热水散发的热量也就不太容易通过水上面的空气 层传给瓶塞在传到外边去,所以保温效果就好些。 反之,若将保温瓶灌满水,则水就会将软木塞浸 湿,这时热量就会以水作媒介而较快地传到瓶外, 所以保温效果就差些。
生活中的热学现象23个

生活中的23个热学现象1.燕子低飞有雨下雨前空气湿度很大,小飞虫的翅膀潮湿,不能高飞。
燕子为了觅食,也飞得很低。
2.下雪不冷化雪冷下雪是高空中的小水珠在下落过程中,遇到低温凝华而成的。
凝华过程是放热过程,空气的温度要升高。
这就是我们感觉到“下雪不冷”的原因。
下雪后,雪要熔化,雪在熔化时,要从周围空气中吸收热量,因此空气的温度要降低,这样我们就会感觉到“化雪冷”。
3.真金不怕火炼金(晶体)的熔点比较高,一般的炉火温度不能达到金的熔点,所以不能使金熔化。
4.瑞雪兆丰年覆盖在地面的雪是热的不良导体,可以保护小麦安全过冬。
雪花在形成和降落过程中凝结了许多含有大量微量元素和有机物的灰尘,对小麦具有一定的肥效。
雪化成水渗人土里,对小麦的生长极为有利。
故小麦来年必然丰收。
5.朝霞不出门,晚霞走千里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处于西风带,降雨云大多由西向东运行。
早晨看到西方有虹霞仗,表明西方有降雨云,由东方射来的阳光照射在西方天空的降雨云的水滴上,形成了虹。
而西方的降雨云很快会随着西风移到本地,所以本地很快要下雨。
到傍晚看到东方有虹,这是西方射来的阳光照在东方天空的降雨云的水滴上形成的,这种虹的出现,说明西方已没有雨了,天气将晴。
6.开水不响,响水不开烧开水时,壶底的水吸热,汽化形成气泡。
水没烧开时,这些气泡由底部上升,遇到上层温度较低的水,气泡内部的水蒸气又会液化成水,气泡体积逐渐缩小至消失。
气泡的一涨一缩,激起水的振动,从而发出响声。
水开时,壶底的水与上层的水的温度相等,气泡上升过程中不断有水蒸气产生,体积变大,高中地理,到水面后破裂,振动较小,故“响水不开,开水不响”。
7.墙内开花墙外香/酒香不怕巷子深由于分了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墙内的花香就会扩散到墙外。
8.破镜不能重圆当分子间的距离较大时(大于几百埃),分子间的引力很小,几乎为零,所以破镜很难重圆。
9.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大风来临时,高空中气温迅速下降,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相当于许多三棱镜,月光通过这些"三棱镜"发生色散,形成彩色的月晕,故有 "月晕而风"之说。
初中物理《热现象》知识点归纳(附答案)

热现象知识点一:热传递与热膨胀1. 热传递(1)_______:热量从_____物体传到_____物体,或从物体的______部分传到_____部分的过程。
(2)热传递发生的条件:___________(3)热传递的三种方式: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a) 热传导:热量从物体的高温部分沿着物体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
i. 热的_______:善于传导热的物质,如各种金属。
ii. 热的__________:不善于传导热的物质,如液体(除水银)、气体,固体中陶瓷、纸、木头、毛皮、棉花等。
b) 热对流:热量依靠液体或气体的循环流动从高温部分传给低温部分的过程。
例子:烧水,空调装在房间上方,暖气装在房间下方c) 热辐射:热量由发热体沿直线向外射出去,它不需要任何媒介物。
例子:颜色深的物体吸收热和辐射热的本领比颜色浅的物体要________。
2. 热膨胀(1)_________:大多数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其体积增大,温度降低时,其体积缩小。
一般情况下固体、液体、气体都具有___________的性质。
(2)水的反常膨胀:0℃~4℃时,水温升高,水的体积________;高于4℃时,水温升高,水的体积_______.因此,水在4℃时的体积最______。
知识点二:温度1. 温度:物体的__________。
2. 温标:温度的测量标准。
(1)常用温标:____________,符号______,单位______。
a) 1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温度为__________;b) 1标准大气压下纯水沸腾温度为__________;c) 在0摄氏度和100摄氏度之间等分100份。
每一等份称为1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注意:冰水混合物指冰水可以长期稳定共存的状态。
(2)国际温标:____________(开尔文温标),符号______,单位_____。
a) 把__________(绝对零度)作为热力学温标的起点,即0开尔文。
专题01热现象(考点串讲)-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北师大版(北京)2024)

问 提出 题 问题
制订 方案 证 与进 据 行实 验
(续表) (1)实验器材:酒精灯、烧杯、温度计、水、铁架台、石棉网等。 (2)进行实验 ①图中实验器材安装的合理顺序是 bdac ;(用字母序号排序) a.烧杯 b.酒精灯 c.温度计 d.铁圈及石棉网
相同点
液快体上方空气流速越
液体的升沸高点随液面上方气压的
、液体温度越 高
增大而
,蒸汽发化越快
吸热
都是
现象,都要
1.在温度为0 ℃的室内,将0 ℃的冰放入0 ℃的水中,冰会慢慢熔化 2.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它的凝固点相同 ( √ ) 3.烧开水时从壶嘴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 × ) 4.寒冷的冬天,乘车时经常会发现在汽车车窗的内表面出现水珠 5.演出舞台上经常出现“白气”,是干冰在常温下升华形成的
加热时间 /min
温度/℃
0 1 2 3 4 5 6 7 8 9 10 90 92 94 96 98 99 99 99 99 99 99
4.小明和小亮利用如图16-11所示装置探究水的沸腾特点。在加热的最初 几分钟内发现:随着加热时间的增加,水不断吸热,温度计的示数一直在升 高。于是小明就得出结论:只要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就会升高。小亮不同 意他的观点,并且只利用图中的装置,用实验证明了小明的观点是错误的。 请简述小亮的实验步骤和观察到的现象。 [答案]步骤:持续加热,水沸腾后,继续加热一段时间,观察水 沸腾后这段时间的温度计示数。 现象:水沸腾时,温度计示数不变,但是水一直在吸热。
或“紫外线”)来测体温
点拨
估测物体温度的常用方法是与生活中熟知的温度进行对比判断,下列是 一些常见的温度值: ①人的正常体温为36~37 ℃; ②人体感觉舒适的温度约为25 ℃; ③人洗澡时感觉舒服的温度约为40 ℃; ④冰箱冷藏室的温度约为5 ℃。
热现象知识概要

热现象知识要点1.温度(1)概念: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热的物体温度高,冷的物体温度低.(2) 常用单位:摄氏度,符号为℃。
(3)摄氏温度的规定:在1个大气压下,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为1℃.2.温度计(1)原理: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2)温度计的使用方法①使用温度计前,首先要看清量程、认清分度值和找准零刻度线。
(分度值是认清温度汁上每一小格表示多少摄氏度.)②在测量前要根据待测物体温度变化范围先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选择合适的温度计.温度计使用的注意事项:a、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b、温度计玻璃泡侵入被测物体后要稍侯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C、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使用任何一种测量工具时,都要首先了解他的零刻度、量程和分度值。
(3)常用温度计:体温计,实验用温度计,寒暑表水银甩下去(其他温度计不允许甩).3.熔化和凝固⑴概念: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⑵规律:不同的物质在熔化时,表现出的情况是不一样的。
一类物质在熔化时,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直到由固态全部熔化为液态,温度才继续上升,这类物质称为晶体。
另一类物质在熔化时,在吸热后先变软,再变稀,最后全部变为液态,温度一直在不断升高,这类物质称为非晶体。
两类物质的区别:①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虽然吸热,但是温度保持不变,即它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也要吸热,但是温度在不断上升,即它没有固定的熔点.②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虽然放热,但是温度保持不变,即它有固定的凝固点;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也要放热,但是温度在变化,即它没有固定的凝固点.③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和它的熔点相同.(3)晶体熔化(凝固)的必要条件:一是达到晶体的熔点(凝固点),二是需要继续吸热(放热)。
物理学热现象及应用

第3章热现象及应用●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了解温度、气体压强、热力学能等概念。
●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知道能量守恒定律,并能运用能量守恒定律解释一些自然界中能量的转化问题。
●掌握气体压强的测量方法,会用U形管和大气压强计测量容器中气体的压强。
3.1.1分子的运动这表明气体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扩散现象在工农业生产上有许多用途。
如利用扩散现象在钢制零件表面渗碳,提高了钢件表面硬度、耐磨性及抗疲劳强度;半导体材料PN结的形成也是对扩散的应用。
3.1.2温度做热运动的分子具有的动能叫做分子动能。
温度是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
这就是温度的微观意义。
目前常用的是3种温标,即摄氏温标、华氏温标和热力学温标。
热力学温标与摄氏温标之间的换算关系温度计是测温仪器的总称。
常用的液体温度计一般有3种:酒精温度计、水银温度计和煤油温度计。
(1)酒精温度计。
它的工作物质是酒精。
在标准大气压下,酒精凝固点是−114℃,所以在北方寒冷的季节通常会使用酒精温度计来测量温度。
这是因为水银的凝固点是−39℃,在寒冷地区可能会因为气温太低而使水银凝固,无法进行正常的温度测量。
(2)水银温度计。
医用体温计为水银温度计,它的工作物质是水银。
由于人体温度的变化在35℃~42℃,所以体温计的刻度通常是35℃~42℃,每度的范围又分成10份,因此体温计可精确到0.1℃。
一般的水银温度计可以测到300℃以上的高温。
(3)煤油温度计。
煤油温度计的工作物质是煤油。
煤油的沸点高于150℃,凝固点低于−30℃。
与酒精温度计相比,煤油温度计可用来测更高的温度。
3.1.3气体的压强从分子动理论的观点来看,气体的压强就是大量气体分子作用在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平均作用力。
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越大,气体分子越密,对单位面积器壁产生的压力就越大,气体的压强就越大。
1标准大气压3.1.4热力学能物体内所有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的总和,叫做物体的热力学能。
温度与热量:热现象的基础认识

温度与热量:热现象的基础认识热力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之一,是研究能量转化与热现象的学科。
而温度和热量作为热力学中的重要概念,是我们理解热现象的基础。
本文将介绍温度和热量的概念、相互关系和应用,帮助读者对热现象有更深入的认识。
温度的概念温度是物体内部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的平均动能的度量,是衡量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通常用不同的温度标度来表示,比如摄氏度、华氏度和开尔文等。
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华氏度(℉)或开尔文(K)。
热量的概念热量是能够使物体温度升高的能量传递形式,在物体之间传递热量的过程称为传热。
热量是由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的,直至两个物体达到热平衡。
热量的单位是焦耳(J)。
温度和热量的关系温度和热量是密不可分的概念,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般情况下,物体的温度升高时会吸收热量,温度降低时则会释放热量。
温度升高1摄氏度所吸收或释放的热量称为热容量。
温度测量与热量计算测量温度的常用方法包括水银温度计、电子温度计等,通过这些仪器可以获得物体的温度。
而计算热量的方法主要有热力学公式、热平衡原理等,可以根据物体的温度变化计算其吸收或释放的热量。
温度与热量的应用温度和热量的概念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工业生产中,控制物体的温度和热量是关键的生产环节;在医学领域,温度的变化反映了人体的健康状态,热量的计算也帮助医生诊断疾病。
总之,温度和热量是热力学研究中的重要概念,对理解热现象和能量转化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了解温度和热量的基础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应用这些概念于实际生活和工作中,为自己的生活带来便利与提升。
热学现象知识点

热学现象知识点热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质的热力学性质和热传导、热辐射等热现象。
了解热学现象的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热能。
以下是一些热学现象的知识点。
1.温度和热量温度是物体内部分子或原子的平均能量,通常用摄氏度(℃)或开尔文(K)来表示。
热量是物体内部的能量传递,它会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
热量的单位是焦耳(J)。
2.热传导热传导是指热量通过物体的传递过程。
它是由于物体内部分子或原子的碰撞而引起的能量传递。
导热性能好的物体能够更快地传递热量。
金属是一种导热性能较好的物质,而木材等非金属物质的导热性能较差。
3.热膨胀热膨胀是指物体在受热时体积的增加。
这是因为物体受热后,分子或原子的振动增强,导致物体内的间隙增大,从而使整体体积增大。
热膨胀在工程设计和建筑中起着重要作用,需要考虑物体受热后可能产生的尺寸变化。
4.热辐射热辐射是指物体释放热能的过程,它可以通过空气传播,也可以通过真空传播。
热辐射的强度取决于物体的温度。
根据斯特藩-玻尔兹曼定律,热辐射的强度与物体的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
5.热力学定律热力学定律是研究热学现象的基本原理。
其中包括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热能不能自行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热力学第三定律(绝对零度不可达到)等。
这些定律为研究热学现象提供了基本框架和规律。
总结:热学现象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了解热学现象的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热能。
从温度和热量的概念开始,到热传导、热膨胀、热辐射等不同方面的现象,我们可以逐步深入了解热学的原理和规律。
热力学定律为我们提供了描述和解释这些现象的基础。
通过学习热学现象的知识点,我们能更好地理解热能的应用以及如何在生活和工作中合理利用热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t/min
(1)AB段。在这段曲线对应的一段时间内海波是什么状态?温度怎样变化?
(2)在曲线上的哪一点海波开始熔化?(答:B点)
(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
教学过程设计
(3)在BC段对应的时间内,海波的状态如何?温度是否变化?这段时间是否对海波加热?
(4)在CD段对应的时间内海波是什么状态?温度如何变化?
演示:取两块纱布,都蘸上酒精,一条纱布展开后挂在铁架台上,另
观察实验
回答问题
思考回答
观察并回答
思考回答
教学过程设计
一条卷起来也挂在铁架台上,用热同时吹这两块布,观察哪块布上的酒精快干。(展开的快干)
教师:这又说明了什么?
——可见液体蒸发快慢还与液体表面积有关。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
归纳: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是:液体温度高,蒸发快;液体表面上空气流动快,蒸发快;液体的表面积大,蒸发快。反之,液体也能蒸发,只是蒸发慢。
2.摄氏温度
常用的表示温度的方法是摄氏温度。温度计上有一个字母℃,它表示摄氏温度。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的: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沸水温度规定为100度。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叫1摄氏度,写作1℃。例如,人体正常温度为37℃,读作37摄氏度。
教师:自然界中的物体,温度高低相差很悬殊。请大家看课本图4-3,
二教学过程设计
1.熔化和凝固
教师提问:你见过哪些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
春天来了,湖面上的冰化成水;固态的铁、铝等金属块在高温下变成了液态等等,这些都是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
提问:你见过哪些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现象?
冬天到了,气温下降,湖面上的水结成冰;工厂的铸造车间里,工人将铁水浇在模子里,冷却后,铁水变成了固态的铸件。
教具
演示
演示用温度计,烧杯3个,冷水,温水,热水,家庭用寒暑表、体温计
学生
实验室用温度计(2人1支)
主要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一引入新课
热现象是指跟物体的冷热程度有关的物理现象。例如大家在小学自然课中学过的物体的热胀冷缩就属于热现象。我们在生活中用冷、热、温、凉、烫等有限的词来形容物体的冷热程度。但是这样的形容非常粗糙。开水和烧红的铁块都很烫,但是它们烫的程度又有很大的区别。所以,在物理学中,为了准确地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我们引入了温度这一概念。
4.熔点
教师:除了海波以外,其他晶体物质,如各种金属、冰、固态酒精等,它们的熔化曲线都与海波的熔化曲线形状相似,只是熔化时的温度高低不同而已。这条熔化曲线反映了晶体物质熔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晶体的熔化是在一定的温度下完成的,即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纯海波的熔点是48℃。我们实验用的海波不纯,熔点低于48℃。
(3)读:待温度计液柱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要与液柱上表面相平。
学生观察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教学过程设计
(4)取:实验完毕取出温度计并放回原处。
三.学生实验
实验步骤
1.倒一杯热开水,先估计它的温度,再测出它的温度。数据填入表格
2.再往热水杯中倒入一些冷水,先估计,后测量,把数据填入表中。
种情况下衣服的的水蒸发快?(阳光下蒸发快)
这说明了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与什么有关?
——可见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的温度有关,温度高蒸发快。
演示:在黑板上擦两道酒精,其中一道用吹风机吹,观察哪一道蒸发快。(风吹的道蒸发快)
这说明了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又与什么有关?
——可见液体蒸发快慢还与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有关。
1.晶体熔化条件:达到熔点并吸热
2.晶体熔化条件:达到凝固点并放热。
五说明
第周星期第节年月日
课题
第四节蒸发(1课时)
执教
教学
目标
1.知道汽化现象及汽化的两种方式。
2.认识蒸发现象,理解蒸发快慢的条件。
3.知道蒸发吸热及利用蒸发降温。
重点
蒸发现象,理解蒸发快慢的条件。
难点
理解蒸发快慢的条件。
教具
演示
洒精、一支包好棉花的温度计,吹风机、铁架台
2.蒸发
请大家看这个实验,将棉花蘸些洒精,在黑板上擦一道酒精,注意酒精越来越少,过一段时间酒精全部蒸发了。
蒸发现象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夏天温度高,水能蒸发,冬天温度低,水也能蒸发。所以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并是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3.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提问:我们洗完衣服,把衣服放在阳光下晒,或者放在荫凉处,哪
还要观察温度计的分度值。
今天我们来测量冷水、温水和热水的温度,大家判断你的温度计是量程是否合适?
2.正确读数(用小黑板展示)
二.正确使用温度计
1.使用前应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2.使用时应:(估、放、读、取)
(1)估:首先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选取合适量程的温度计
(2)放:应使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得接触容器底和容器壁。
练习:
(1)水的沸点=____℃=____K(2)沸水的温度=____℃=____K
(3)绝对零度是____℃=____K(4)人体正常体温是____℃=____K
4.体温计
学生阅读课文"体温计",回答以下问题。
(1)体温计是用什么液体的什么性质来测量温度的?(是利用水银的热胀冷缩的性质来测量温度的。)
学生
主要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一引入新课
物质状态的变化除了我们刚刚学过的熔化和凝固,物质也可以由液态变成气态,请大家举例说说你所见过的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实例。
学生举例
二教学过程设计
1.汽化
物质由液态变成汽态叫汽化。但是汽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洒在地上的水,过一段时间水没有了,地面干了,这是水的蒸发。壶里的水开了,水变成了水蒸气,这是沸腾。
3.再倒入少量冷水,先估计,后测量,把数据填入表中
四.小结
五.练习(P49-1.2.3)
学生实验
三.思考与作业
《课课通》
四板书
第二节实验: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
一.正确使用温度计
1.使用前应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2.使用时应(估、放、读、取)
(1)估:先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选取合适量程的温度计。
(2)放:玻璃应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
(3)FG段。海波的状态是______,____热,温度______。
教师:晶体的凝固也是在一定的温度下完成。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凝固点和它的熔点相同。
7.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
“我叫海波,我的熔点和凝固点都是48℃。现在我的体温恰好是48℃,请你们告诉我,我是应该熔化,还是应该凝固呢?只要你们说得对,我就照你们说的办。”(总结出晶体熔化和凝固的条件)
四.热力学温度(T=t+273k)
五.体温计
1.特殊结构:弯曲细玻璃管(内装水银)
2.量程:35℃至42℃,分度值是0.1℃
五说明
第周星期第节年月日
课题
第二节实验: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
执教
教学
目标
1.学习使用温度计;
2、练习估测温度
重点
学习使用温度计
难点
正确使用温度计
教具
演示
学生
温度计、热开水、烧杯
主要教学过程
(2)它的刻度范围是从多少度到多少度?(刻度范围是从35℃到42℃。)刻度范围为什么是这样?
(3)它的最小一格是多少度?(最小一格表示0.1℃)
(4)测体温时,为什么要把体温计夹在腋下近10分钟?(因为只有时间足够长,才能使体温计中水银的温度跟人体温度相等。)
(5)测体温前,为什么要拿着体温计用力下甩?(因为体温计的玻璃泡上方有一段很细的缩口,水银收缩时,水银从缩口处断开,管内水银面不能下降,指示的仍然是上次测量的温度,所以再用时必须向下甩。)
学生回答
回答
思考回答问题
三.思考与作业
课本P52,《课课通》
四板书
第三节熔化和凝固
一.熔化和凝固
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体态叫熔化
2.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体态叫凝固
二.熔点和凝固点
1.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
2.晶体熔化和凝固图象
3.熔点和凝固点
4.非晶体熔化和凝固图象
5.晶体和非晶体重要区别
三.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第周星期第节年月日
课题
第四章热现象第一节温度计(1课时)
执教
教学
目标
1.知道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知道液体温度计的构造和原理及常用的实验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
3.知道摄氏温度。
4.常识性了解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的关系。5.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重点
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和摄氏温度的规定。
难点
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和摄氏温度的规定。
(3)读:待温度计液柱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要与液柱上表面相平。
(4)取:实验完毕取出温度计并放回原处。
五说明
第周星期第节年月日
课题
第三节熔化和凝固
执教
教学
目标
1.知道什么是熔化和凝固现象。2.理解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的物理意义。
3.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凝固的区别。4.知道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回答教师的提问。
教学过程设计
3.绝对零度和热力学温度
宇宙中可能达到的最低温度大约是负273摄氏度,这个温度叫绝对零度。科学家们提出了热力学温度,它的单位是开尔文,用K表示。
热力学温度是以绝对零度即负273摄氏度为起点。-273℃=0 K,0℃=273 K,100℃=373 K。所以,摄低温度的数值加上273就等于热力学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