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课题研究报告

合集下载

小学课题研究《培养学生“学会关爱”品德的行动研究》课题工作报告

小学课题研究《培养学生“学会关爱”品德的行动研究》课题工作报告

小学课题研究《培养学生“学会关爱”品德的行动研究》课题工作报告第一篇:小学课题研究《培养学生“学会关爱”品德的行动研究》课题工作报告小学课题研究:《培养学生“学会关爱”品德的行动研究》课题工作报告《培养学生“学会关爱”品德行动研究》课题于年9月开题,年3月正式立项批准为市科研课题。

自课题立项近二年来,在专家指导下,经过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各位参与教师认真学习先进教育理念,努力摒弃陈旧教育观念,综合运用几种研究方法,从关爱教育的内涵、方法与技巧等方面进行了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取得了一定成绩。

教师整体素质和科研能力有了一定提高。

课题带来了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得学生学习更加主动,同学们在学会了关爱自我的同时,也学会了关爱他人和社会。

下面从几个方面将课题研究情况作一汇报。

谋划篇一、建立课题组,提高思想认识我们首先建立了由小学高级教师老师担任组长,楼、庞、胡、秦伟四位老师组成的课题研究小组,每个成员都有明确的职责和任务,在课题研究前和实验初期,学校领导多次对全校教师和课题老师宣传该课题的价值和作用,组织课题组老师学习新课程的教育教学观念和课题相关的教育文献资料,使课题组老师一开始就明确该课题的目的和意义,从而以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心投入课题研究工作,并建立三项工作制度:1.课题研究工作例会制度;2.课题实验人员学习培训制度;3.课题研究资料收集与建档制度;对课题组老师进行教科研方法的学习培训。

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培训方法,学校把我们课题组的老师派出去学习培训,并邀请有关专家来校观摩指导课题研究工作。

认真组织课题组各阶段的工作会、研究会、展示会、交流会等。

各种学习培训与交流活动提高了课题老师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有效的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课题研究的深入发展。

二、划分阶段,开展课题研究工作(一)研究准备阶段(年9月-年12月)1.确定课题方案,研究实施计划。

筹建课题组,确定课题内容。

课题组召开课题组会议。

介绍课题方案,让课题组成员了解课题的界定、课题的提出、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以及假设框架、课题研究的内容、思路、研究方法、实验步骤等,2.在学习的基础上,课题组成员又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通过相互讨论,讨论研究方案的实施计划,确定课题研究实验班级。

小学生道德教育实践研究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小学生道德教育实践研究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小学生道德教育实践研究课题研究中期报告1. 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道德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特别是在小学阶段,道德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塑造健康的人格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在当前的小学生道德教育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教育内容和方法的单一性、缺乏针对性等。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学生道德教育实践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以期为我国小学道德教育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小学生道德教育实践的深入研究,分析现有教育模式的优势与不足,提出更具针对性的教育策略和方法,为提高小学生道德教育质量提供有力支持。

3. 研究方法和过程本研究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分析、问卷调查、访谈和案例分析等。

3.1 文献分析通过对国内外小学生道德教育实践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了解现有教育模式、理论体系和研究现状,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3.2 问卷调查设计适用于小学生的道德教育实践问卷,收集学生、家长和教师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小学生道德教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3.3 访谈针对小学生、家长和教师开展访谈,深入了解他们在道德教育实践中的需求、困惑和期望。

3.4 案例分析挑选具有代表性的小学生道德教育实践案例进行深入剖析,提炼成功经验和教训,为研究提供实证依据。

4. 研究中期成果4.1 文献分析成果通过文献分析,我们发现现有的小学生道德教育实践主要依赖于课堂教育、学校活动和家庭教育等多种途径。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这些教育方式往往存在内容单一、方法陈旧等问题。

此外,道德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的融合程度不高,缺乏系统性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4.2 问卷调查成果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我们发现大部分小学生对道德教育有较高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然而,在实际教育实践中,仅有少数学生能够将道德观念付诸行动。

此外,家长和教师在道德教育方面的参与度不高,也成为影响教育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小学品德教育研究报告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有效途径与策略

小学品德教育研究报告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有效途径与策略

小学品德教育研究报告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有效途径与策略【小学品德教育研究报告】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有效途径与策略引言:品德教育在小学阶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塑造学生良好品格,培养正确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的重要手段。

本报告旨在探讨小学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径和策略,以期能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一、课程设计的重要性优秀的品德教育需要有系统的课程设计。

通过合理设置的学习目标、内容和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品德意识、道德判断力和自律能力等。

1. 确定合适的学习目标在制定课程时,应该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如培养学生的诚实守信、团结友爱等品德品质。

学校可以根据年级和学生特点,制定不同的目标,确保品德教育有针对性。

2.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兴趣,品德教育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

通过这些互动形式,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道德观念,并将其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二、家校合作的重要性家庭是孩子品德养成的重要环境,家校合作对于推动品德教育的有效实施至关重要。

1. 开展家长教育活动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家长教育活动,以提升家长的品德教育意识和能力。

通过讲座、研讨会等形式,帮助家长了解品德教育的重要性,提供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2. 加强家校沟通合作建立家校联系平台,及时沟通学生的品德表现和教育需求。

学校和家庭应该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

三、师生关系的重要性师生关系是品德教育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师生之间的互信和亲近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接受和理解师德规范和价值观念。

1.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并进行正确引导。

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建立起师生之间的互信关系。

2. 激发学生的自我认同感教师可以通过激励和鼓励,让学生对自己的品德成长有自豪感和归属感。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自我认同感,促使他们更加自觉地培养和坚守良好品德。

德育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德育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德育课题研究工作报告德育课题研究工作报告(7篇)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报告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

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报告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德育课题研究工作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德育课题研究工作报告1自开题以来,课题组深入课堂,走近学生和教师作了详细的调查研究与分析,与英语教师一起,共同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来。

我们要在日常的教学中依据农村初中学生现状,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循循善诱,循序渐进地实施阅读训练,同时注意阅读技巧的指导,扎实英语词汇句型的基础知识,不断提升学生的阅读速度和技能,从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一、课题研究进展情况及其成效。

申报课题后,学校领导高度重视。

首先成立了课题领导小组,确定了课题组主研成员,英语组全体教师作为参研人员。

本课题总体规划制定了相应的研究计划,对课题研究任务进行了分解,确定分工及工作任务,各成员根据自身实际和课题总体规划开展有效的教学实践。

(一)现阶段课题研究工作情况x年9月至x年3月是课题的准备阶段,从年10月课题立项为区级课题,进入课题实施阶段,根据总体规划。

1.第一阶段:课题立项阶段(x年09月-x年04月)整理文献资料、制作问卷并进行问卷调查、制作访谈提纲并进行个别访谈、完成研究方案。

2.第二阶段:研究的实施阶段。

课题研究阶段(x年04月-x年11月)收集过程资料(图片、视频等)、发表论文。

3.第三阶段:研究的总结阶段。

课题结题阶段(x年11月-x年02月)结题报告。

在此阶段,我们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1.制定了《提升农村初中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2.建立课题组,确定课题组人员及具体分工。

3.建立课题研究的相关资料库,通过书籍专著,杂志报刊,网络论坛等收集各类相关资料,组成资料库。

课题组成员学习他人先进经验,搜集资料,由徐玖琴作资料的汇编及资料管理。

4.组织教师学习课题研究的理论,方法及现代教育理论及专题知识(主要通过网络方式)。

德育小课题研究报告

德育小课题研究报告

德育小课题研究报告研究背景随着社会发展,学校德育责任越来越重要。

如何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课题。

在这里,我们针对小学德育进行了一项小课题研究,来探讨小学德育的策略。

研究目的通过对小学德育策略进行研究,找出有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提升学校德育水平。

具体研究目的如下:1.分析小学德育的策略现状;2.探究小学德育策略的影响因素;3.提出针对小学德育策略的改进措施。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1.问卷调查:为了了解学校德育策略的现状,我们设计了一份针对小学生的德育问卷。

主要涉及学校德育方案的内容、实施情况、学校德育效果、学生家庭教育等问题。

并且,我们选择了100位小学生和20个小学班级的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

2.实地观察:我们针对学校的德育活动进行了实地观察,记录下学校德育的情况,并与教师、学生进行了深入交流。

研究结果学校德育策略的现状分析1.学校德育方案的内容大部分学校德育方案内容较为全面,但一些学校的德育方案主要集中在课堂上,缺少课外活动。

2.学校德育方案的实施情况少数学校德育方案没有得到充分的实施,学生德育培养效果欠佳。

3.学校德育效果多数学校德育效果良好,但小部分学校德育效果不佳。

4.学生家庭教育情况部分学生家庭德育教育比较缺失,难以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小学德育策略影响因素分析1.学校德育方案内容对于学生的影响学校德育方案内容的质量和全面程度是影响学生道德修养的重要因素。

2.学校德育方案实施的效果学校项目的实施对于学生德育培养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包括实施频率和方法。

3.学生家庭教育的情况家庭教育是影响学生道德修养的关键因素之一。

小学德育策略改进措施1.加强学校德育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学校必须全面认识到德育工作的价值和重要性,并投入足够的人力和物力来推动。

2.提升学生德育素养学生必须紧密结合课程和实际生活来培养道德素养,将德育理念与行动结合起来。

3.改善家庭教育的环境家庭教育环境对于学生的道德修养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家庭教育应当与学校德育并行进行。

小学德育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小学德育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小学德育课题研究工作报告一、引言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重要任务。

小学的德育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旨在研究小学德育课题,探讨在小学阶段如何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方法和策略,以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行为习惯。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分析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通过阅读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小学德育教育的理论基础和研究现状。

然后,设计问卷,调查小学教师和家长对德育教育的看法和意见。

通过统计、分析和归纳数据,得出结论。

四、研究结果1. 德育课程内容设计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小学教师和家长普遍认为德育课程应包括道德教育、公民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内容。

德育课程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2. 德育教育方法与策略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小学教师和家长认为开展具体实践活动是有效的德育教育方法之一。

学生参加社区服务活动、互助行为和志愿者活动等,能够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小学教师还应保存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3. 德育评价机制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小学教师和家长普遍认为德育评价应结合综合评价。

除了考察学生的学业成绩外,还应考察他们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教师和家长之间应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关注学生的德育成长。

五、讨论与建议根据研究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1.小学德育教育的内容应广泛覆盖道德、公民、心理健康等多个方面。

2.德育教育应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3.德育评价应结合综合评价,注重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4.教师和家长之间应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关注学生的德育成长。

六、结论通过本研究,我们了解了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和有效方法。

德育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教师、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应该加强德育教育的研究和实践,为小学生提供更好的德育教育环境。

《小学品德小组合作学习》课题开题报告、中期和结题报告

《小学品德小组合作学习》课题开题报告、中期和结题报告

《小学品德小组合作学习》课题开题报告、中期和结题报告小学品德小组合作研究1. 课题开题报告本课题旨在研究小学品德小组合作研究的教育效果,并探索适合小学生的合作研究策略。

通过小组合作研究,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1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调查小学品德小组合作研究对学生的影响,包括研究成绩、社交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等方面。

通过实施合作研究活动,我们希望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的自主研究能力和团队精神。

1.2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将小学生分为两组,一组实施品德小组合作研究,另一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作为对照。

通过课堂观察、问卷调查和成绩评估等方式收集数据,以评估小组合作研究对学生的教育效果。

1.3 预期结果我们预计小学品德小组合作研究将对学生的研究成绩、社交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等方面产生积极影响。

合作研究可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提高研究效果。

2. 中期报告2.1 实施情况在中期阶段,我们已经完成了课题的实施计划,并开始了小学品德小组合作研究的实施。

通过组织小组活动、布置小组任务和引导学生进行合作研究,我们已经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果。

2.2 数据收集我们通过课堂观察、学生讨论记录和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了相关数据。

初步结果显示,小组合作研究对学生的研究积极性和团队合作能力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然而,还需要进一步分析和评估数据,以获取更准确的结果。

2.3 进展评估总体而言,课题的实施进展顺利,教师和学生对小组合作研究的积极性较高。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挑战,如学生之间的合作难度和学生个体差异等问题。

我们将继续改进实施策略,提高合作研究效果。

3. 结题报告3.1 研究结果经过实施期间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小学品德小组合作研究对学生的研究成绩有显著的提高作用;- 学生在小组合作研究中展现出更高的社交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组合作研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小学德育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小学德育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小学德育课题研究工作报告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人们对于教育的关注也越来越多。

德育作为教育的重要一环,对于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

对于小学德育课题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课题旨在探索小学德育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为小学德育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二、研究的目的和方法1.目的:(1)了解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和问题。

(2)探索有效的小学德育教学方法和策略。

2.方法:(1)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了解小学德育教育的历史、理论基础和现状。

(2)调查问卷法:通过发放问卷调查,了解小学教师对于德育教学的看法和实施情况。

(3)实地观察法:走访校园,观察德育课堂实施过程,了解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反应。

三、研究结果通过文献资料和调查问卷的收集,整理出以下研究结果:(1)德育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地位较低,德育内容教学不够系统和深入。

(2)德育教育普遍偏重知识灌输,缺乏实践操作和道德价值的培养。

(3)德育教师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

(1)融入生活实践:通过将德育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道德素养。

(2)情感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关系沟通技巧。

(3)综合实践活动: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结论和建议1.结论:(1)小学德育教育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存在不足,需要加强。

(2)融入生活实践、情感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是有效的小学德育教学方法。

2.建议:(1)加强德育教师的培训和专业能力提升,提高教师的德育教学水平。

(3)创新德育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德育课题研究是对小学德育教育的一次探索和总结。

通过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小学德育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建议,为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和指导。

小学德育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小学德育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小学德育课题研究工作报告一、研究目的本次小学德育课题研究主要旨在探讨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德育教育水平,落实德育教育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减少学生的不良行为,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保障。

二、研究方法本次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观察法和问卷调查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获得更加准确的数据和研究结果。

其中,文献资料法主要是通过查阅相关的小学德育法规、德育教材、教育心理学理论等来了解小学德育教育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情况;实地观察法则是通过实地观察教师上德育课的教学方法、学生的行为表现等,从而探讨如何在课堂上落实德育教育目标;问卷调查法则是采用问卷的形式对小学生、家长和教师进行调查,了解德育教育在他们看来的实际效果和存在的问题,为相应改进提供参考。

三、研究结果1.小学德育课堂实践表明,传统德育课堂更多采用道德规范的灌输式教学,存在知识的逻辑性较强,实际操作性弱的问题,学生对于德育的接受度较低。

2.德育教材的编写存在着体系不完善、实际操作性不强等问题,需要进行改进,在教材内容设计上应更多关注学生的差异性,注重德育知识的生动性和实践性,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调查结果显示,部分学生德育水平不足,易产生过早性行为、网络依赖等不良行为,家长教育不足和学校德育教育的不尽完善是重要因素之一。

4.一些学校制定的德育教育计划实现效果并不明显,仅仅是形式上的制度化,德育活动的具体操作性不强,需要加强实际效果的监测和评估。

5.健全师资培训机制,提高教师的教育技能和教育意识是推进德育教育改革的关键之一。

四、研究建议1.更新传统德育教学方式,采用小组讨论、案例探究等具有操作性的教学实践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2.在德育教材的编写上,应更注重生动性和实践性的融合,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自身的创造能力和学习积极性。

3.加强家长对于孩子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营造家校联合德育教育的良好氛围,使其成为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保障。

小学德育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小学德育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小学德育课题研究工作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现代社会对小学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学科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

小学德育课题研究是非常重要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学德育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帮助学校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研究目标和内容1. 研究目标:通过研究德育课程的设计和实施,探讨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道德水平和人格发展。

2. 研究内容:(1)小学德育课程的理论基础(2)小学德育课程的设计原则和方法(3)小学德育课程的实施策略和效果评价。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以系统地收集、整理、分析和研究小学德育课程的相关知识和实践经验。

四、研究进展和成果1. 研究进展: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研究和实地观察调研,我们深入了解了小学德育课程的设计和实施情况,总结了一些成功的案例和经验。

2. 研究成果:(1)提出了小学德育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如循序渐进、生活化、实践导向等。

(2)探索了小学德育课程实施的有效策略,如以身作则、情境引导、小组合作等。

(3)编写了一份小学德育课程实施指南,供学校参考和借鉴。

五、研究启示和建议1. 研究启示:德育课程设计和实施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和教育经验。

2. 研究建议:(1)加强教师德育素质培养,提高教师的道德修养和教育能力。

(2)注重德育课程的实践性,将道德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增强学生的道德意识和品德品质。

(3)建立德育课程的评价体系,及时反馈和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德育课程的效果。

六、研究的局限性和展望1. 研究的局限性:由于时间和资源的限制,本研究只选取了部分学校和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可能未能全面反映小学德育课程的现状和问题。

2. 研究展望:未来可以进一步拓展研究范围,增加研究样本,深入探讨小学德育课程的设计和实施策略,为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和人格发展提供更多有益的启示和建议。

小学德育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小学德育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小学德育课题研究工作报告一、研究背景小学德育教育在培养健康,快乐,自信,勇敢,创新,和谐的未来公民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长期的教育中,针对德育课程内容的有效性和合适性问题,形成了一系列的问题:德育教育课程的体系建设不足,德育教育教材缺乏广泛的参考和资源支持,德育教师的培训和教学素质亟待提高。

因此,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小学德育课程及其教学方法,以提供更好的班级方法和教学资源。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1. 给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提供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

2. 确定小学德育课程的目标和标准。

3. 研究小学德育教师的素质及培训方法。

三、研究方法1. 材料搜集:通过调查问卷、教育文献、课程标准等材料,探讨小学德育教育的发展历程,学科范围和目标标准。

2. 访谈和观察:采用访谈和观察方法,听取有关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3. 实证调查:通过实证调查,了解小学德育教育课程的实施情况,发现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四、研究结果通过对小学德育课程的调查和研究,我们发现小学德育课程具有以下目标和标准:(1)思想道德方面: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教师和长者,纪律训练,善于识别矛盾,遵守法律,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观念。

(2)身体素质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和身体素质,提高身体协调能力和灵活性。

(3)智力素质方面: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财务管理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应对意外事件的能力。

结论提示了以下几种有效的小学德育教育教学方法:(1)情景式教学:通过体验式和情景模拟的方法,使学生在感性理解的基础上,展开理性分析和思考。

(2)游戏式教学:把德育教育和游戏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游戏中体验道德,增强自我控制能力。

(3)问题解决式教学:通过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处理矛盾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自我能力。

(1)德育教师的培训方法:(a)注重实践操作:高度注重德育教师实践操作的水平,通过实践培训和实践活动,为其提供德育教学操作的专业技能。

小学德育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小学德育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小学德育课题研究工作报告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随着教育发展的进步,道德教育日益受到重视,特别是在小学阶段,学生身心发展尚未成熟,因此德育工作的重要性更为凸显。

小学德育教育的发展关系到学生未来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以及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因此,小学德育教育迫切需要深入研究。

本次课题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深入探索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寻找小学德育教育的不足之处,并提出解决方案,为小学德育教育的推进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二、课题研究内容和方法1. 研究内容(1)小学德育教育的理论基础分析。

(4)小学德育教育的解决方案和措施。

2. 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了解小学德育教育的理论基础和现状。

(2)实地调研法:通过实地走访调查、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小学德育教育的实际情况。

(3)逻辑分析法:对小学德育教育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估,提出解决方案。

三、研究结果和结论1. 小学德育教育面临的挑战(1)学生家庭背景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导致学生道德自觉意识不足。

(2)学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着德育教学与其他科目教学分离的现象。

(3)目前,小学德育教育过分强调了平庸的道德规范和礼仪形式。

2. 解决方案和建议(1)加强德育教育的整体性。

从课程体系、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整合各项资源,把德育教育打造成为一个高度整合、营养综合的体系。

(2)推进德育与其他学科教育的融合。

德育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相互融合、互相促进,使校园德育工作极大地增强实效性。

(3)提高教育实效性,深化小学学生的德育意识与教育成果。

通过多方面的德育宣传、教育和教学,让学生对道德知识产生兴趣和自觉,从而增强学生的德育教育意识。

本次课题研究结果表明,小学德育教育仍存在一定问题,但是通过整合各方资源,推进与其他学科教育的融合,加强教育实效性,可以有效提高小学德育教育的教学效果。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和启示:(1)德育工作需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强化整体性。

小学品德课题研究报告

小学品德课题研究报告

小学品德课题研究报告(1)情感陶冶:情感陶冶是指创设有意义的情境和组织有意义的活动,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的方法。

情感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条件,是思想品德结构中的重要因素。

在小学思想品德的形成过程中,激起学生的情感与明白道理是相互交融在一起的。

我们在进行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发现,如果单纯地灌输枯燥的理性,学生根本没兴趣,而且会产生一种逆反心理,不愿意接受教育。

相反,如果运用情感陶冶的方法,容易被学生接受,还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2)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必修课程是小学思想品德课,思品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导渠道。

同时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要同其他各科教学、班队活动、班主任工作以及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密切配合,共同完成学校德育任务。

因而,本课题研究重点立足于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改革以及相关的小学德育教育的发展和改革的实验与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的新的历史时期,中央确定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战略任务,对学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提出:“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学生,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摆在首位,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是学校德育即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的根本任务。

”同年,国家教委颁发《小学德育纲要》,1996年,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又作出了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问题的决定。

党的十五大进一步确定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1997年4月,国家教委又正式颁布《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这是继原“教学大纲”后重新确定的教学目标要求。

学习课程标准,掌握精神实质,指导教学活动,是现阶段的紧迫任务。

在世纪之交,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公开发表,这是指导学校德育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正如《意见》中所明确阐述的,对于“新的历史时期”要认识到:“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情况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影响着青少年学生的价值取向;国际国内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和斗争更加复杂,尤其是国际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国青少年一代进行思想文化渗透;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腐朽思想给青少年学生带来了消极影响。

小学德育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小学德育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小学德育课题研究工作报告一、前言德育课是小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良好品质和道德修养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次德育课题研究旨在深入了解小学德育课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改进方案,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研究方法本次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小学教师和学生的调查,了解他们对德育课的认知和参与状况。

观察了部分小学德育课的教学过程,对教师的教学方法进行分析和评价。

三、调查结果分析1. 小学教师对德育课的认识程度较好,有89.6%的教师认为德育课在培养学生的品德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只有64.3%的教师将德育课的重要性与学生的学业表现联系起来。

2. 小学生对德育课的认可程度较高,有82.4%的学生认为德育课有助于培养他们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只有46.8%的学生认为德育课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3. 通过观察德育课堂教学过程,发现教师普遍采用故事讲解的方式进行教学,但是多数教师缺乏互动和讨论的环节,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

四、问题分析1. 教师在德育课教学中过于追求稿件的传递,忽视了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能力和意识。

2. 教师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 学生对德育课的认知存在一定偏差,很大程度上仅把德育课视为传递道德知识的方式,而忽略了道德实践的重要性。

五、改进方案1. 引入活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德育课,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

2. 增设小组讨论环节,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促进他们的自主学习和交流。

3. 建立德育课与学科课程的联系,让学生明白德育课与学习成绩、未来发展的关系。

4. 增加教师培训和教材更新,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创新意识,使德育课的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六、结论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小学德育课在培养学生品德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方法上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我们应该重视德育课的重要性,通过改进教学方法与内容,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参与程度,从而更好地培养他们的道德素养和品德修养。

小学德育教育课题研究报告

小学德育教育课题研究报告

小学德育教育课题研究报告1. 引言德育教育在小学阶段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价值观和道德观念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问题和对策,为进一步改进小学德育教育提供参考。

2. 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2.1 学校的角色小学作为德育教育的主要场所,承担着培养孩子良好品德的责任。

学校通过设立德育课程、组织各类德育活动以及建立良好的校风校纪来开展德育教育工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2.2 教师的角色小学教师是孩子德育教育的重要承担者。

然而,当前教师在德育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仍较为普遍。

有些教师缺乏相关的培训和指导,不能有效地启发学生的道德意识和自主性。

3. 小学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3.1 学生的问题在实际德育教育中,我们发现一些小学生存在各种德育问题,如道德观念淡薄、缺乏责任感、不守纪律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3.2 教师的问题在教师队伍中,存在着一些教师专业素质不高、缺乏德育教育的意识与能力的问题。

这些问题导致了德育教育效果不佳,德育工作缺乏系统性和长期性等。

4. 改进小学德育教育的对策4.1 建立德育教育体系学校需要建立全面的德育教育体系,包括制定明确的课程大纲、完善德育教育教材、组织各类德育活动等。

通过系统的教学计划和资源的整合,提高德育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4.2 加强教师培训与发展培养和提高教师的德育教育意识和能力是改进小学德育教育的关键。

学校应加大对教师的培训投入,提供多元化的培训形式,如专题讲座、研讨会、经验交流等,帮助教师提高德育教育的专业素养。

4.3 强化家庭教育的力度家庭是学生德育教育的第一课堂,要与学校形成紧密的合力。

学校应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德育教育,提供相关资源和指导,增强家庭的教育功能,共同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

5. 结论小学德育教育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需要学校、教师和家长之间的密切合作。

通过建立德育教育体系、加强教师培训与发展以及强化家庭教育的力度,可以改善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提高学生的德育修养和素质。

小学德育课题研究报告

小学德育课题研究报告

小学德育课题研究报告德育和学生生活密切联系。

回归生活是改变传统德育方法的必由之路。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德育课题研究报告,欢迎大家阅读!【小学德育课题研究报告1】一、课题研究的背景《牛津小学英语》这套教材内容丰富,所涉及的方面也比较广泛,比如:运动、颜色、食品、家庭生活、兴趣爱好、国家名称、季节、天气等,在这些内容中大都渗透了德育因素,只是这些因素不像思品课那样显而易见,必须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深入挖掘才能发现。

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其中的德育资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的特点,采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将德育因素渗透于英语教学中,使学生既学到了英语知识,又受到了良好的思想情感的教育。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在今后的英语教学工作中,通过采用各种形式的活动方式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渗透,真正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道德认知水平,让他们学会尊重、关心、乐于帮助别人,培养他们良好的卫生、生活习惯。

通过家访或者调查问卷,不但要看学生在校的表现,还要了解学生在家时品德方面的表现,然后发现问题,再解决问题。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教育学家赫尔巴特认为:“教学最高、最后的目的包含在这一概念之中——德行。

”这就告诉我们,教师的任务是教书育人,而且育人更为重要。

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在《师说》里也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

”也说明了教师既要传授知识,更要对学生进行德育。

四、课题研究的原则1、关注学生的原则。

坚持“以学生为本”,真心实意地为学生提供他们所需要的服务。

让学生在说学做的过程中真正得到德育的渗透。

2、关注过程的原则。

英语教学必须坚持关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中的过程;关注学生思考的过程;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关注教师的反思过程。

3、关注研究的原则。

英语教学必须坚持教学与研究同步,教师与学生互动,教师要在教学中深入研究学生的学情、心态和个性特点,适时采用不同的方法及时渗透德育。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1)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重要性;(2)教师如何采用各种各样的活动形式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真正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小学品德教改实验报告(3篇)

小学品德教改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品德教育作为培养青少年学生道德品质和良好习惯的重要途径,越来越受到重视。

然而,在传统的小学品德教育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脱节、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参与度低等。

为解决这些问题,我校于2022年9月启动了小学品德教改实验项目,旨在探索一条适合我校实际情况的小学品德教育新路径。

二、实验目标1. 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

2. 优化品德课程内容,使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

3. 改进品德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4.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实验内容与方法1. 优化课程内容(1)调整课程结构,增加生活化、实践化的教学内容。

(2)结合时事热点,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心他人。

(3)引入典型案例,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学习道德知识。

2. 改进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将品德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中。

(2)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3)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将品德教育延伸到课外。

3. 实施步骤(1)前期准备:成立实验小组,制定实验方案,对教师进行培训。

(2)实施阶段:按照实验方案开展教学活动,记录实验过程。

(3)总结阶段: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撰写实验报告。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学生道德素养提高通过实验,学生的道德素养得到了显著提高。

在问卷调查中,90%以上的学生表示在实验过程中养成了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如尊老爱幼、助人为乐、爱护环境等。

2. 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实验过程中,教师将品德教育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道德知识的同时,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 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提高采用情境教学、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德育研究报告

小学德育研究报告

小学德育研究报告小学德育研究报告一、引言本篇报告旨在对小学德育进行研究和分析,旨在探讨小学德育的重要性,以及有效实施德育教育的方法和策略。

德育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孩子们的整体发展和道德素养的培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当今社会,人们普遍关注学生的智力发展,然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和长远影响常常被忽视。

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德育教育对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德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使他们成为具有高尚品质的公民。

以下是德育教育的几个重要方面:1. 品德修养德育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

通过教育活动和课程设计,学生将学会尊重他人、友善待人、正直诚信等重要的品质。

这些品质对孩子们终身的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

2. 社会责任感德育教育也旨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学生将学会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并愿意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可以使学生成为具有责任心、公民意识和公益精神的人。

3. 人际关系德育教育也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技巧和交往能力。

通过社交技巧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将能够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与他人友好相处。

4. 情绪管理德育教育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

学生将学会正确表达自己的情感、控制情绪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

情绪管理的培养对于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

三、小学德育教育的方法和策略为了有效实施德育教育,以下是几个方法和策略:1. 以身作则教师需要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良好榜样。

他们应该展示出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并通过实践来引导学生培养这些品质。

2. 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德育教育不仅仅是灌输道德准则,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我判断能力。

教师应该通过鼓励学生思考、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决策的能力。

3. 创设情境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面临和解决道德问题。

这可以通过角色扮演、讨论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实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品德课题研究报告
(1)情感陶冶:情感陶冶是指创设有意义的情境和组织有意义的活动,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的方法。

情感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条件,是思想品德结构中的重要因素。

在小学思想品德的形成过程中,激起学生的情感与明白道理是相互交融在一起的。

我们在进行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发现,如果单纯地灌输枯燥的理性,学生根本没兴趣,而且会产生一种逆反心理,不愿意接受教育。

相反,如果运用情感陶冶的方法,容易被学生接受,还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2)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必修课程是小学思想品德课,思品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导渠道。

同时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要同其他各科教学、班队活动、班主任工作以及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密切配合,共同完成学校德育任务。

因而,本课题研究重点立足于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改革以及相关的小学德育教育的发展和改革的实验与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的新的历史时期,中央确定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战略任务,对学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提出:“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学生,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摆在首位,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
义新人,是学校德育即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的根本任务。

”同年,国家教委颁发《小学德育纲要》,1996年,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又作出了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问题的决定。

党的十五大进一步确定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1997年4月,国家教委又正式颁布《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这是继原“教学大纲”后重新确定的教学目标要求。

学习课程标准,掌握精神实质,指导教学活动,是现阶段的紧迫任务。

在世纪之交,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公开发表,这是指导学校德育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正如《意见》中所明确阐述的,对于“新的历史时期”要认识到:“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情况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影响着青少年学生的价值取向;国际国内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和斗争更加复杂,尤其是国际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国青少年一代进行思想文化渗透;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腐朽思想给青少年学生带来了消极影响。


几年来,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尤其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的深入发展,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不仅为青少年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和更多的机遇,而且使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面临了一
系列新的挑战课题。

为此,中共中央、国务院于今年三月份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中共中央又于5月10日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

胡锦涛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

根据《意见》和《讲话》的要求精神,我县也提出了嘉善县中小学生态德育策略,并制定本实施纲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