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土壤分布及分类
中国土壤分级标准
![中国土壤分级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5747e492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ce.png)
中国土壤分级标准土壤分级是指按照土壤属性的差异,对土壤进行分类和区分。
在中国,土壤分级标准是由中国国家农业部制定的,它基于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以及地形、气候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综合考虑。
以下是对中国土壤分级标准的详细介绍:一、土壤分类系统中国的土壤分类系统是基于土壤发生学原则和生态地理原则的,它强调土壤形成过程中各种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
该分类系统将土壤分为五个主要类型:1. 棕壤:棕壤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北地区,如辽宁、吉林和黑龙江。
这种土壤具有较高的有机质含量和良好的排水性,适合种植各种农作物。
2. 黄壤:黄壤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南方地区,如浙江、福建和湖南。
这种土壤具有较高的酸性和有机质含量,适合种植茶叶、柑橘等作物。
3. 红壤:红壤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南方地区,如江西、广东和广西。
这种土壤具有较高的酸性和有机质含量,适合种植果树和蔬菜。
4. 黑土:黑土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北地区,如黑龙江和吉林。
这种土壤具有较高的有机质含量和良好的排水性,适合种植大豆、小麦等作物。
5. 钙质土:钙质土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西部地区,如新疆、甘肃和青海。
这种土壤具有较高的钙质含量和良好的保水性,适合种植牧草和其他耐旱作物。
二、土壤级别的划分在中国,土壤级别的划分是基于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以及地形、气候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综合考虑。
根据中国国家农业部的规定,土壤级别分为以下五个等级:1. 一级土壤:一级土壤是质量最好的土壤之一,它具有较高的有机质含量、良好的排水性和适宜的酸碱度。
这种土壤适合种植各种农作物,如水稻、小麦和玉米等。
2. 二级土壤:二级土壤的质量稍逊于一级土壤,但仍然具有较高的生产能力。
它具有较好的排水性和保水性,适合种植各种果树、蔬菜和牧草等。
3. 三级土壤:三级土壤的质量相对较差,但它仍然具有一定的生产能力。
这种土壤的排水性和保水性稍差,适合种植耐旱作物,如豆类、花生等。
4. 四级土壤:四级土壤的质量最差,它的生产能力较低。
广东省土壤分布及特征
![广东省土壤分布及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86b32a487f1922791788e83f.png)
xx土壤分布及特征广东省最重要的地带性土壤是红壤,赤红壤,砖红壤,其分布面积分别占全省土壤面积的37.96%,24.8%,5.15%。
下面介绍一下这三种土壤在广东分布的情况:红壤主要分布在广东北部的丘陵、山地,大致在北纬25°-31°之间。
红壤又分红壤、黄红壤、褐红壤、紫红壤。
红壤分布地区气候条件优越,光热充足,生长季节长,适于发展亚热带经济作物、果树和林木,且作物一年可两熟至三熟。
土地的生产潜力很大。
红壤地区是稻米、茶、丝、甘蔗的主要产区,山地还适于种植杉树、油桐、柑橘、毛竹、棕榈等经济林木。
红壤时发育于热带和亚热带雨林、季雨林或绿阔叶林植被下的土壤。
其特征是缺乏碱金属和碱土金属而富含铁、铁氧化物,呈酸性红色。
一般质地较重,粘粒含量可达40%以上,且粘粒有淋溶淀积现象。
赤红壤在xx的分布与面积:赤红壤是南亚热带的地带性土壤,主要分布在广东省北纬21°35′—24°30′之间,海拔300—450m以下的丘陵台地。
面积约为658万ha,占全省土壤面积的45%。
其中惠阳地区(占22.6%)、肇庆地区(占17.2%)、江门市(占13.4)、广州市(占11.2%)、梅县地区(占10.96%)等面积较大。
其次,茂名、汕头、佛山、深圳、湛江、珠海等面积较小,分别占其总面积的7.49%、7.45%、4.44%、2.04%、1.79%、0.94%、0.91%。
其中耕种的旱地仅占该土地的4.5%。
由其可见,我省尚未开发利用的赤红壤资源还是相当丰富的。
赤红壤的基本特征:赤红壤剖面发育完整,具有A-B-C构型,表土层多呈灰棕色,厚度不一,约为10-25cm之间;淀积层厚度在40-100cm左右,多呈棕红色,开垦后表土层逐渐形成淡褐色的疏松耕作层,淀积层一般因机械淋溶而粘粒含量相对增高,质地也比较粘重、紧实。
砖红壤主要分布在雷州半岛海康、钦州湾北岸、遂溪、廉江、徐闻等县以及湛江市郊。
广东省不同林分土壤A层有机碳密度估算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广东省不同林分土壤A层有机碳密度估算及其影响因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2398e6c1ed9ad51f01df21f.png)
l e o uayt ( ua pu p . asn pn (i sm s naa hns r(unnhm a a rA fecl u E cl t sp ,m o ie Pn as i ) ieef C ni a i y ps y s ) s u o n ,C i g
l co t。 h x r o r d a n oi rb a l ff e t d. td sso e ht ae A o a ela temiue fbo l fa d cn e- m d a rs s n s Su i hw d t :l r f n a) t ae f e o t a e a y
第2 9卷第 3期
21 0 0年 8月
中 南 林 业 调 查 规 划
南方土壤类型及种植作物
![南方土壤类型及种植作物](https://img.taocdn.com/s3/m/8df74d83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70cb25d.png)
长期施用化肥也会导致土壤酸化,因此需要合理施肥,避免过度依赖化学肥料。
有机质提升
有机质是土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土壤的肥力和结构具有重要
作用。
通过增施有机肥料,如畜禽粪便 、农作物秸秆等,可以提高土壤
有机质含量。
合理轮作和种植绿肥植物也是提 高土壤有机质的有效方法,可以 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
南方土壤种植作物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经济效益壤适宜种植多种作物,如水稻、蔬菜、水果等,这些作
物的种植能够带来可观的农业产值,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农民收入
02
南方土壤的种植作物能够为农民提供稳定的收入来源,提高农
民的生活水平。
产业链发展
03
南方土壤种植作物的经济效益还体现在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
适宜种植作物
红壤适宜种植茶树、柑橘、荔枝、龙眼等经济作物。
赤红壤
01
02
03
分布区域
赤红壤主要分布在中国的 华南地区,包括广东、广 西、海南等地。
特点
赤红壤呈强酸性至酸性, 富含铁铝氧化物,质地粘 重,透水性差,有机质含 量较低。
适宜种植作物
赤红壤适宜种植橡胶、椰 子、腰果等经济作物。
砖红壤
分布区域
,如农资销售、农产品加工、物流运输等。
社会效益分析
1 2
保障粮食安全
南方土壤种植的作物,尤其是水稻,是我国重要 的粮食来源之一,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 要意义。
促进就业
南方土壤的种植作物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投入,因 此能够提供就业机会,缓解当地的就业压力。
3
丰富农产品市场
广东水土流失类型和成因及其整治措施
![广东水土流失类型和成因及其整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7196ec7d71fe910ef02df8fb.png)
广东水土流失类型和成因与其整治措施沈灿燊林健枝广东处于亚热带和热带季风区,气温高降雨多,径流大,且常为狂风暴雨,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 广东省森林十分丰富,但经多次、长期的全面滥伐,目前的森林覆盖面积仅8818万亩,覆盖率只有28.4%〔1979年资料〕,不到宜林地1/2,加上本省气温高,暴雨多,土壤被雨水冲淋,使水土流失更为严重. 水土流失有极大的危害:①使土壤养分大量流失,全省每年表土流失达4285万吨,造成氮磷钾的大量流失.②大量泥沙流入附近农田,影响耕种.③淤高河床,淤塞河道,如韩江许多河段已成为地上河,一遇洪水便成灾害.④缩短航道通航里程,如韩江50年代至今已缩短航道260多公里.⑤山塘水库被淤满,不能利用.以梅县地区为例,近年来淤积了山塘3507宗,占全区山塘总数31.6%,报废了水库305座,淤积严重的水库370座,占全区水库的50.3%,13 座水电站失去效用.大型水库如合水水库己淤积了1269万方库容,为总库容1/3.中型的石壁水库已淤积了433万方库容,为正常库容86.6%.如气候变劣,生态循环失调.水土流失结果,使径流调节能力差,蒸发加大,一雨成灾,无雨乾旱. 广东共有70多个县市水土流失比较严重,其中有个38个县市流失面积超过100平方公里,最严重的是韩江上游的五华县〔875.83平方公里〕和兴宁县〔600.38平方公里〕##县也在600-800平方公里之间.1 水土流失情况与冲蚀类型广东省水土流失地区主要分布在山区和各江的上游,以韩江上游的面积最大,超过3000平方公里.东江上游也接近1500平方公里.北江上游达1158平方公里,如加上喀斯特区的不明流失区,则达1500平方公里以上.西江的肇庆地区,包括南江流域、德庆等地也达到1400平方公里,其余的则分布在潮州市、湛江地区、东江中下游和海南岛. 水土流失类型一般可分为崩岗〔最严重〕、沟蚀〔次之〕和面蚀〔开始〕三类,这是以地貌为准则的形态上的分类. 由于水土流失的发生和过程与下垫面的土壤、成土母岩、植被、气象、雨量、雨强有关,所以,考虑母岩和冲刷程度作为类型指标是恰当的.广东水土流失类型可以分为5种类型:1.1 暴雨径流花岗岩冲蚀多沙型广东雨量多温度高,温差大,花岗岩风化较厉害.土层厚〔最厚可达40多米〕疏松、风化所成的赤红壤内所含矿物质为石英,正长石,白云母,黑云母和角闪石等,粘性不大. 在花岗岩地区,风化土层抗冲性一般小于0.5,水稳性指数常在5-6%之间. 花岗岩风化殻粒较粗,以砂粒为主,且夹有一些砾石、粘性物不多,当暴雨径流发生,先冲刷较轻而少的粘性物,留下较重的砂砾,雨过后,表层出现砂化现象,土壤结构不良.植物根系在这种砂粒大、多,水分养分都十分少〔有机质在0.5-1%〕的土壤中生长困难,不利于发育.在##县的龙铁场,经五华的新桥、华城连成一线,有明显的白色石英粒露出的,宽约2公里,长约70公里的地带,是韩江上游一个典型严重水土流失区. 花岗岩风化区在暴雨径流初期,先形成广泛的面状冲蚀,接着,水流沿地势较低和风化较厉害的疏松土壤处冲蚀成一条条的冲蚀沟,或大或小,深入土层,这些网状蚀侵沟随着暴雨的增大,渗漏加重,水流沿山坡开裂,最后形成崩岗.特别是粗粒花岗岩发育的土壤,石英颗粒大,粘结性差,土质十分疏松,遇暴雨连续冲刷,形成崩岗最多.这种过程很快,几次大暴雨便有崩岗现象,故花岗岩水土流失区崩岗很多,尤以暴雨迎风面更明显.崩岗面积常占坡面面积50%以上,有的崩岗深度、宽度达几十米,面积达数十亩,相邻的崩岗互相串通成崩岗群,使地形支离破碎. 崩岗的形成与所处的地貌情况有密切关系,一般可以分为瓢形崩岗,条形崩岗和箕形崩岗,每种崩岗的形成过程有所不同. 按德庆县的资料,两眼圹一号崩岗,1958年3月到11月278天的观测,崩岗侵蚀模数达23 000 m3/km2 〔崩岗面积353 m2〕.而新牙登云崩岗从1982年4月15日至83年6月19日,崩岗侵蚀模数达62670 m3/km2.〔崩岗面积1009 m2〕. 这种类型在广东分布较广,如东江、韩江上游的五华、梅县、兴宁、大浦、##、和平、紫金以与惠东、德庆、高要、广宁、信宜等地山丘区都属于这一类型.1.2 暴雨径流砂岩、砂页岩片沟蚀中沙型这种类型的岩石岩质比较坚硬,为砂质胶结,发育其上的赤红壤,一般只有3-5米,最多为10余米.当植被破坏以后,地表温度差较大,常胀缩分裂成碎粒,随暴雨径流流失.一般来说,以面蚀为主,也有沟蚀,崩岗的现象远远比花岗岩区少.但有时在特大暴雨情况下,也发生滑坡和崩岗,造成面积不大的崩岗群.滑坡和崩岗往往是潜入地下的表层流作用而形成的,且发生在较厚风化层的地段. 砂页岩形成的赤红壤,矿质养分较高,有较多磷和钾,但有机质少,土壤粘结性差,植物被破坏后,便引起水土流失表层有较大的结构系数和较小的分散系数,其脱硅富铝化过程明显,硅酸盐类矿物强烈分解,当裸露土层受雨水冲洗,硅与盐基遭到淋蚀,粘粒与次生矿物不断生成,累积较多铁、铝氧化物而呈酸性土壤.1.3 暴雨径流紫色页岩沟蚀为主中沙型紫色砂页岩岩性比较松软,且吸热性能好,在裸露的表层风化层上,夏秋间昼夜温差可达30-40℃,容易碎裂.紫色土中主要胶结物为碳酸钙,雨水中常溶有CO2, 经水流冲刷,碳酸钙渐被溶浊,使土质疏散,成为碎粒.当植被大量破坏后,裸露土层便以先沟后面方式大量流失.由于土层较薄,一般只有1-4厘米土层流失后,再复分解,再流失,循环不已,在坡面上,极难有较厚的土层,坡下在平缓区,则可堆积成50 cm左右的碎屑土,渗透系数较大,暴雨时易成沟状侵蚀下切速度快,沟谷深而沟口阔,沟坡徒,形成遍地冲沟纵横的水土流失现象. 由于紫色页岩所成的紫色土,在碱性和中性时比较固定,当碱性愈强,色愈紫,紫色土中矿质成分较多,尤以磷钾较丰富,但土层薄,有机质易被淋蚀流失,土质疏松,透水性强,土壤吸热快,蒸发大,易成干早. 总的来说这种类型,面蚀沟蚀交替发生,在坡地面蚀为主,而在缓坡上,因土壤薄,大崩岗极少出现,而以沟蚀现状明显这种类型主要分布在南雄、郁南、三水、罗定等地.连县、兴宁、五华、平远和惠阳、汕头等县市部分地区,也有分布,但面积远不与第一种类型.1.4 暴雨径流喀斯特溶蚀严重流失型石灰岩区植被破坏后,原有浅薄的钙质上被暴雨冲蚀使山岭成为岩石裸露的光由秃岭,只在山坡的低室硅石洞或石缝中或不平缓岩盆中有面积不大灼土层,以粉粒为主,粘粒为次. 喀斯特区成土十分困难,据美国的实验积分析,认为石炭岩成土1英尺厚,必须咨蚀30立方英尺的纯石炭岩,因此成土不易.以本类型为典型地区粤北为例,许多岩溶是由泥盆纪的灰岩组成,夹杂些砂岩、砂页岩和花岗岩于其间,由于地处亚热带,气温高,且当地雨水充足,温度大,溶解速度快一些成土条件也较好一些按我们在实地调查粗略估计,粤北一般情况,石炭岩溶蚀厚度约为毫米/年,即溶蚀体积为100-300立方米/平方公里,成土以2/30计〔以比纯灰岩多1倍计〕也不过只20立方公尺/平方公里/年.按目前粤北喀斯特区土壤冲刷量,远远大于此数,故土层日渐减薄.裸露岩石面积则日渐增多,按上述土量计算,粤北喀斯特区,要形成20 cm的土壤耕作层〔如全部不流失〕需4-5万年. 在石灰岩区内,河水比较清澈,含沙量较少,实际上因本身土壤已很少,暴雨冲刷,大部分从溶洞漏失到地下河,一小部分才流到河流中.以成土过程土壤存蓄量来说,本类地区的土壤流失程度是十分严重的.我国水电部所颁布的土壤侵蚀量,侵蚀模数大于200吨以上〔轻度浸蚀级〕才作为危害侵蚀区,这与石灰岩区实际不甚相符. 广东在粤北的英德、乐昌、阳山、连山、连南、清远是主要的喀斯特溶蚀严重流失型区,其余阳江、阳春与其它一些地区,也有分布.1.5 在第四红色风化殻上的水土流失型这种覆盖在红色岩石〔如紫色砂页岩、页岩与红色砂岩炭岩〕上沟第四纪红土,如为河流沉积,多在岗丘顶上,土体中有少量砾石,并有卵石层,土壤属重粘土,入渗少,当植被被破坏后,暴雨时发生面蚀,甚至沟蚀,但无崩岗现象,而在沿海的第四纪松散沉积物,常向海倾斜成为台地,厚度可达2-10米左右,下为砾石,粘土质砂层,上为粘上质砂层、砂质粘土或砂层,当暴雨冲刷,形成冲沟或个别小崩岗. 这种类型分布地区甚广、但总面积不大,沿海一带以雷州半岛较为典型.2 水土流失的成因广东水土流失的成因比较复杂,主要的有下列几点.2.1 暴雨量大,气温高我省雨量的暴雨区年雨量可达3000毫米,一般也在1300-1900毫米之间,且雨量季节集中,4-9月雨量占年降雨的70-80%.暴雨量大,次数多,如兴宁县的石马区6小时雨量226.5毫米.以五华县来说,50-100毫米的雨量来说,每年高达7次以上,涝沱大雨幕雨急流,使表土大量冲刷,加上气温高,雨水冲淋时易于将土壤胶结质溶解,导致土壤疏松,易于为水流冲蚀.2.2 植被被乱砍滥伐由于人口增加,燃料、用材、烧窑等需用木材和草料,如按目前每人每日生活燃料要3500克草计,则梅县全县60万人要7.5亿公斤柴草,应有200万亩的山地,占全县224山地万亩85%以上,加上造房、烧砖瓦等使植被大量破坏,造成水土流失.2.3 不合理的坡耕和乱垦山地如五华县的棉洋区,丰顺县的蒲田区,1958年还是山清水秀的地区,由于大量毁林并在顶坡开荒种木薯,到1981年调查,水土流失面积占山地面积37.6%成为一个严重水土流失地区.2.4 政策不落实由于政策的变化造成了三次乱砍滥伐森林,加剧了水土流失,以韩江横山水文站水沙实测资料来看:1960年年降雨1 780 mm 年径流深982 mm年输沙量516万吨1973年年降雨1 793 mm 年径流深1 141 mm 年输沙量1020万吨1983年年降雨2 283 mm 年径流深1 616 mm 年输沙量1320万吨2.5 开山铺路造房等破坏表土,引起水土流失3 目前治理水土流失的情况和措施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广东省政府十分重视水土流失的治理,从1986年起连续10年,每年安排大量投资,计划年10内将北江、韩江上游严重流失的566万亩土地整好治好.由于各级领导、政府的重视,韩江上游治理工作有了很大的成绩.治理方法主要有:3.1 利用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法,重点治理崩岗工程措施是沟头防护工程、沟床工程〔包括谷坊、削坡升级工程和拦沙工程〕.生物工程是在沟头沟尾种植防护林和崩壁防护林以与沟底防护林等.在拦沙坝上下植林加强拦沙坝稳定.3.2 面蚀和沟蚀的治理以封山为主,并以人工植草,修鱼鳞坑和小平沟,建梯田,筑排洪道,并与种植林木等相辅.3.3 封山育林,造林緑化以种马尾松和湿地松为主并将单针叶林渐改为混交林,辅以种牧草等.3.4 建立大小水保站,作水土保持与以植林试验3.5 健全各种法规3.6 建立以户承包户联承包治管崩岗,荒山的责任制作者多年来在水土流失区作了较深入地调查研究,发现有下列存在问题,应加以改进:〔1〕水土流失区的地理环境十分复杂,不单是自然条件,还大量牵涉到人为条件.如有些地方,柴薪燃料缺乏,靠林木为生活燃料,且人口众多,如不解决燃料问题,则水土保持整治很难见效,必须报据各地的特点"全面规划,综合考虑,因地制宜,分片治理". 〔2〕找出主要矛盾,加以研究解决,切忌千篇一律.在不同自然条件下,水土流失过程机制是不同的.花岗岩区的崩岗和第四纪沉积的崩岗成因不同,整治方法也应不一样. 〔3〕以短补长,发展多方面的轻、手工业,使水土保持时间内群众生活得以维持.特别是人口多,耕地少的地区. 〔4〕落实各项政策.严格执行利民为本的措施,如以户承包的方法,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可以试行,但应制订对承包户经济发展有利的措施. 总之,水土流失整治是一项十分复杂、科学性和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应当全面、细致、因地制宜去研究和考虑. 最后,建议组成各方面的科学研究队伍,出政府有计划领导下,进行不同学科和观点的研究,包括自然、经济、社会和政策方面的研究.如韩江上游花岗岩流失区和喀斯特水土流失区,探索出水土流失的一套理论和整治方法. 〔原载:生态科学,1989.〕。
南方土壤类型及种植作物
![南方土壤类型及种植作物](https://img.taocdn.com/s3/m/a2437c93a76e58fafbb0034d.png)
3、桉树专用肥
(1)广西南宁市武鸣县红鹰肥业有限公司
25%桉树专用肥(基肥)
N-P2O5-K2O
N-P2O5-K2O 9-9-7 29%桉树专用肥(追肥)
15-8-10 35%桉树专用肥(追肥) N-P2O5-K2O
N-P2O5-K2O 15-6-8 31%桉树专用肥(追肥)
17-8-10 38%桉树专用肥(追肥) N-P2O5-K2O
3、甘蔗专用肥
(1)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产品: 硫酸钾型:45%(15-15-15) 使用方法:亩施40-50公斤 效果:提高产量、增加糖分。
(2)桂林正丰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三)桉树
1、桉树南方主产区:江西、湖南、湖北、安徽等 2、桉树需肥特性:
桉树为世界著名的3大速生树种之一,根系发达, 吸收力强,生长量大。桉树吸收的主要营养元素 有:氮、磷、钾、钙、镁、锌、硼等。据研究, 每株桉树每年平均吸收氮36g、磷2.8g、钾20g、钙 31g、镁8.5g,吸收量大小依次是氮>钙>钾>镁> 磷,氮、磷、钾的吸收比例为13︰1︰8。
2、油菜需肥特性
➢ 对氮、磷、钾的需要量比水稻、小麦、大豆等作物多。甘蓝型油菜每
生产100kg菜籽需吸收N6-9kg,P2O52-2.5kg,K23-5kg。
➢ 各生育时期对氮磷钾的吸收 油菜各个生育阶段对氮、磷、钾的吸收
比例是不同的。氮:苗期42-44%,蕾薹期33-46%,开花结果期10- 25%。磷:苗期20-31%,蕾薹期22-65%,开花结果期4-58%。钾: 苗期24-25%,蕾薹期54-66%,开花结果期9-22%。
(四)黄褐土、黄棕壤
主要分布于安徽、江苏。 既具有黄壤与红壤富铝化作用的特点,又 具有棕壤粘化作用的特点。呈弱酸性反应, 自然肥力比较高。
中国的土壤
![中国的土壤](https://img.taocdn.com/s3/m/9fa38667f5335a8102d22088.png)
中国主要土壤类型(一)、砖红壤Ⅰ、分布地区→海南岛、雷州半岛、西双版纳和台湾岛南部,大致位于北纬22°以南地区Ⅱ、形成条件→热带季风气候。
年平均气温为23~26℃,年平均降水量为1600~2000毫米。
植被为热带季雨林。
Ⅲ、一般特征→风化淋溶作用强烈,易溶性无机养分大量流失,铁、铝残留在土中,颜色发红。
土层深厚,质地粘重,肥力差,呈酸性至强酸性。
(二)、赤红壤Ⅰ、分布地区→滇南的大部,广西、广东的南部,福建的东南部,以及台湾省的中南部,大致在北纬22°至25°之间。
为砖红壤与红壤之间的过渡类型。
Ⅱ、形成条件→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气温较砖红壤地区略低,年平均气温为21~22℃,年降水量在1200~2000毫米之间,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Ⅲ、一般特征→风化淋溶作用略弱于砖红壤,颜色红。
土层较厚,质地较粘重,肥力较差,呈酸性。
(三)、红壤和黄壤Ⅰ、分布地区→长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区以及四川盆地周围的山地。
Ⅱ、形成条件→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26℃,年降水量1500毫米左右。
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黄壤形成的热量条件比红壤略差,而水湿条件较好。
Ⅲ、一般特征→有机质来源丰富,但分解快,流失多,故土壤中腐殖质少,土性较粘,因淋溶作用较强,故钾、钠、钙、镁积存少,而含铁铝多,土呈均匀的红色。
因黄壤中的氧化铁水化,土层呈黄色。
(四)、黄棕壤Ⅰ、分布地区→北起秦岭、淮河,南到大巴山和长江,西自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东至长江下游地带。
是黄红壤与棕壤之间过渡型土类。
Ⅱ、形成条件→亚热带季风区北缘。
夏季高温,冬季较冷,年平均气温为15~18℃,年降水量为750~1000毫米。
植被是落叶阔叶林,但杂生有常绿阔叶树种。
Ⅲ、一般特征→既具有黄壤与红壤富铝化作用的特点,又具有棕壤粘化作用的特点。
呈弱酸性反应,自然肥力比较高,(五)、棕壤Ⅰ、分布地区→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
Ⅱ、形成条件→暖温带半湿润气候。
中国15种主要土壤类型和具体分布地区
![中国15种主要土壤类型和具体分布地区](https://img.taocdn.com/s3/m/056126785a8102d276a22f57.png)
中国15种主要土壤类型和具体分布地区96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土地上,大约有15种主要的土壤类型,分别是:砖红壤、赤红壤、红黄壤、黄棕壤、棕壤、暗棕壤、寒棕壤、褐土、黑钙土、栗钙土、棕钙土、黑垆土、荒漠土、高山草甸和高山漠土。
这些土壤具体分布区域如下:1、砖红壤海南岛、雷州半岛、西双版纳和台湾岛南部,大致位于北纬22°以南地区。
热带季风气候。
年平均气温为23~26℃,年平均降水量为1600~2000毫米。
植被为热带季雨林。
风化淋溶作用强烈,易溶性无机养分大量流失,铁、铝残留在土中,颜色发红。
土层深厚,质地粘重,肥力差,呈酸性至强酸性。
2、赤红壤滇南的大部,广西、广东的南部,福建的东南部,以及台湾省的中南部,大致在北纬22°至25°之间。
为砖红壤与红壤之间的过渡类型。
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气温较砖红壤地区略低,年平均气温为21~22℃,年降水量在1200~2000毫米之间,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风化淋溶作用略弱于砖红壤,颜色红。
土层较厚,质地较粘重,肥力较差,呈酸性。
3、红壤和黄壤长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区以及四川盆地周围的山地。
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26℃,年降水量1500毫米左右。
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黄壤形成的热量条件比红壤略差,而水湿条件较好。
有机质来源丰富,但分解快,流失多,故土壤中腐殖质少,土性较粘,因淋溶作用较强,故钾、钠、钙、镁积存少,而含铁铝多,土呈均匀的红色。
因黄壤中的氧化铁水化,土层呈黄色。
4、黄棕壤北起秦岭、淮河,南到大巴山和长江,西自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东至长江下游地带。
是黄红壤与棕壤之间过渡型土类。
亚热带季风区北缘。
夏季高温,冬季较冷,年平均气温为15~18℃,年降水量为750~1000毫米。
植被是落叶阔叶林,但杂生有常绿阔叶树种。
既具有黄壤与红壤富铝化作用的特点,又具有棕壤粘化作用的特点。
呈弱酸性反应,自然肥力比较高,5、棕壤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
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以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为例)
![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以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af70fa2c4b73f242336c5f17.png)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气候要素特征分析1.太阳辐射:(1)光照强度:日照平均1700hr以上(2)光照长度:7h左右(3)光照质量:太阳辐射中红外线和可见光比例较高,相比北方及高纬度地带光照质量不好2.热量资源:(1)温度:日平均气温在22摄氏度以上。
(2)积温:(>=10摄氏度)变化于7500~8000℃之间(3)无霜期:在360d以上3.降水(1)空间分布:处于湿润区(2)时间分布:每年4—9月是汛期,全年80%以上的降水出现在这段时间里,前汛期雨量与后汛期雨量大致持平,年雨日最多的年份有200天。
年降水量2020.8mm地学要素分析1.地形地貌(1)海拔高度:全区平均海拔28.8m(2)地面坡度:平均坡度<3°,属于极缓坡,最高坡度不超过15°(3)地貌类型:山地和冲积平原占大多数面积2.地质条件(1)岩性:沉积岩中的石灰岩较多,部分是砂岩(2)不同母质类型的土地资源特点:属于冲积三角洲水文要素分析1.地表水(1)地表水类型:河流和湖泊众多(2)地表水数量和质量:新会水域面积占总面积之20.63%。
西江干流位于新会东部,全长18公里,从大鳌镇百顷乡张字围进入新会境内,干流在此一分为二,统称“磨刀门水道”。
东干流为新会、中山界河;西干流向南流至睦洲再向南分一支流为劳劳溪注入虎跳门水道;从虎跳门流入南海。
东、西干流在大鳌尾怡兴围重新汇合,出境流入中山及斗门。
潭江新会段长37.7公里。
水矿化度低,硬度小,平均为30mg/L2.地下水:种类较多,其中土壤水十分丰富土壤要素分析1.土壤类型:砖红壤2.土壤质量:土壤肥力较低,水分充足,满足碱性作物及水稻的生长生物要素分析1.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与农田生态系统结合2.植被(1)植被类型:亚热带常绿阔叶林(2)植被生产力:种植香蕉,甘蔗产量大社会经济特征分析1.土地所有制和使用制度(1)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2)土地使用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区位特征(1)自然区位:新会位处在珠江三角洲中部,北屏圭峰,南临南海(2)经济区位:是全国纺织业中心,是广东省造纸、制糖业中心(3)交通区位:毗邻西江,控制粤西物流运输。
广东省土壤分布
![广东省土壤分布](https://img.taocdn.com/s3/m/b6921d1bc281e53a5802ffcf.png)
广东省土壤分布广东典型土壤主要有富铝土、变性土、初育土、人为土,影响土壤形成的各种自然条件包括母质、气候、生物、地形、成土年龄等五大因素。
(一)富铝土富铝土是在热带和亚热带湿润气候条件下,土体中的铝硅酸盐矿物受到强烈分解,基盐不断淋失,而氧化铁、铝在土壤中残留和聚集所形成的土壤,其中氧化铝的稳定性最强,因而称之为富铝土。
广东的富铝土类型包括的土类有砖红壤、砖红壤性红壤、红壤和黄壤。
赤红壤,红壤,砖红壤是广东省最重要的地带性土壤,其分布面积分别占全省土壤面积的24.8%,37.96%,5.15%。
①赤红壤赤红壤系南亚热带的地带性土壤,主要分布在广东省北纬21°35'─24°30'之间海拔300─450m以下的丘陵台地。
面积约为658万ha,占全省土壤面积的45%。
其中惠阳地区(占22.6%)、肇庆地区(占17.2%)、江门市(占13.4%)、广州市(占11.2%)、梅县地区(占10.96%)等面积较大。
其次,茂名、汕头、佛山、深圳、湛江、珠海等市面积较小,分别占其总面积7.49%、7.45%、4.44%、2.04%、1.79%、0.94%、0.91%。
其中耕种的旱地仅占该土类 4.5%。
由此可见,我省尚未开发利用的赤红壤资源是相当丰富的。
②砖红壤砖红壤是我国最南端热带雨林或季雨林地区的地带性土壤。
广东省的砖红壤主要分布在雷州半岛海康、钦州湾北岸、遂溪、廉江、徐闻等县以及湛江市郊。
其母质主要有浅海沉积物和玄武岩。
③红壤红壤主要分布在广东的北部,其代表性植被为常绿阔叶林,主要有壳斗科、樟科、茶科、冬青、山矾科、木兰科等构成,此外尚有竹类、藤本。
一般低山浅丘多稀树灌丛及禾本科草类,少量为马尾松、和云南松组成的次生林。
④黄壤黄壤的形成包含富铝化作用和氧化铁的水化作用两个过程。
由于高温多雨、岩石风化强烈,在成土过程中难移动的铁、铝在土壤中相对增多;土壤终年处于相对湿度大的环境中,土体中大量氧化铁发生水化作用而形成针铁矿。
广东省土壤硒空间分布及潜在环境风险分析
![广东省土壤硒空间分布及潜在环境风险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1ad98dc28ea81c758f57837.png)
关键词 :土壤硒 ;空 间变 异 ;基线质量分数 ;广东
中 图分 类 号 :X5 3 文 献 标 志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7 —9 6 ( 0 2 611.6 6 45 0 2 1 )0 .150
土壤 中 的硒 主要 来 源 于地 壳物 质 ,几 乎所 有 的 物 质 中均含 有不 等量 的硒 。地 壳 中各种 岩石 矿 物 中 的硒是 土壤 中硒 的主要 天然 来 源 。同时 ,它也 作 为 重 要 的污染 物存 在 于许 多工 业 活动地 区。
于 5 %的硒被湿地植被吸收 。相关研究提高了我们 对环境硒的赋存特征和界面间的迁移过程的理解 。 而 为 预测 和 防 止硒 环 境 问题 出现 开 展 的 区域 尺 度 的土 壤硒 空 间分 布特征 的相关研 究 较少 。 广东省主要富硒母岩为石灰岩和砂页岩 , 它们 主要形成于早石炭纪到早三叠纪之间。由于大规模 的海侵 作用 ,富硒 生 物是研 究 区石 灰岩 和砂 页岩 高 硒 含 量 的主要 原 因 。新生 代 以来 强烈 的构 造运 动使 得 广 东省 地形 得 到全 面抬 升 ,同时大量 花 岗岩 沿 区 域 断 裂 广 泛 侵 出 ,并 切 穿 周 边 的石 灰 岩 和 砂 页 岩 ( 1 图 o与此 同时 ,由岩浆 作 用诱 发 的各种 地 热活 动 也频 频发 生 。含 硒 矿物 便是 这种 低温 热 液过 程作 用 下 的产 物L 1 。此外 ,由于强 烈 的物理 化 学风化 作 用 和植 被破 坏 ,水 土 流失 现象 已经 成广 东 省严 重 的 环 境 问题 ,水 土流 失 面积 已高达 1 2 . m2 1 7k ,约 4 5 占全 省面 积 的 8 1。 因此 ,开展 空 间格 局研究 有 %L 助 于在 区域 尺度上 揭示土壤硒元素 的地球化学行 为 和预 测其 对 周边 环境 质量 的影 响 。 1 材 料 和 方 法 11 样 品采 集和化 学 分析 . 本 研究 采 用 的基本 数 据资 料来 源 于“ 五” 国 七 全 土 壤元 素背 景值 调查 项 目一 广东 部分 。采样 点位 均 匀 分布 于调 查 区 内 ( 1 。每个 采样 点均 挖掘 土 图 c) 壤 剖 面采样 , 剖面 的规 格一 般 为长 1 宽 08 .m, .m, 5 深 1 .m。每个剖面采集 A、 2 B、C三层土壤。所采
最新广东省土壤分布及特征知识分享
![最新广东省土壤分布及特征知识分享](https://img.taocdn.com/s3/m/2c700c1ca8956bec0975e3e2.png)
广东省土壤分布及特征广东省最重要的地带性土壤是红壤,赤红壤,砖红壤,其分布面积分别占全省土壤面积的37.96%,24.8%,5.15%。
下面介绍一下这三种土壤在广东分布的情况:红壤主要分布在广东北部的丘陵、山地,大致在北纬25°-31°之间。
红壤又分红壤、黄红壤、褐红壤、紫红壤。
红壤分布地区气候条件优越,光热充足,生长季节长,适于发展亚热带经济作物、果树和林木,且作物一年可两熟至三熟。
土地的生产潜力很大。
红壤地区是稻米、茶、丝、甘蔗的主要产区,山地还适于种植杉树、油桐、柑橘、毛竹、棕榈等经济林木。
红壤时发育于热带和亚热带雨林、季雨林或绿阔叶林植被下的土壤。
其特征是缺乏碱金属和碱土金属而富含铁、铁氧化物,呈酸性红色。
一般质地较重,粘粒含量可达40%以上,且粘粒有淋溶淀积现象。
赤红壤在广东的分布与面积:赤红壤是南亚热带的地带性土壤,主要分布在广东省北纬21°35′—24°30′之间,海拔300—450m 以下的丘陵台地。
面积约为658万ha,占全省土壤面积的45%。
其中惠阳地区(占22.6%)、肇庆地区(占17.2%)、江门市(占13.4)、广州市(占11.2%)、梅县地区(占10.96%)等面积较大。
其次,茂名、汕头、佛山、深圳、湛江、珠海等面积较小,分别占其总面积的7.49%、7.45%、4.44%、2.04%、1.79%、0.94%、0.91%。
其中耕种的旱地仅占该土地的 4.5%。
由其可见,我省尚未开发利用的赤红壤资源还是相当丰富的。
赤红壤的基本特征:赤红壤剖面发育完整,具有A-B-C构型,表土层多呈灰棕色,厚度不一,约为10-25cm之间;淀积层厚度在40-100cm左右,多呈棕红色,开垦后表土层逐渐形成淡褐色的疏松耕作层,淀积层一般因机械淋溶而粘粒含量相对增高,质地也比较粘重、紧实。
砖红壤主要分布在雷州半岛海康、钦州湾北岸、遂溪、廉江、徐闻等县以及湛江市郊。
广东省土壤有机碳储量及分布特征
![广东省土壤有机碳储量及分布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a337ed16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7c.png)
广东省土壤有机碳储量及分布特征罗薇;张会化;陈俊坚;柳勇;李定强【摘要】区域土壤有机碳调查在构建全球土壤碳循环的认识中具有重要作用.利用211个广东省土壤剖面数据,通过计算各剖面土壤有机碳密度,合理评估广东省不同土壤类型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有机碳储量.结果显示,广东省土壤有机碳总储量为1.25 Pg,其中,A层土壤(表层土壤,平均土层厚度为17 cm)有机碳储量为0.41 Pg,B 层(平均土层厚度为29.5 cm)为0.51 Pg,C层(平均土层厚度为48.9 cm)为0.33 Pg.依据土壤发生学分类,研究区铁铝土土壤剖面有机碳碳储量为0.976 Pg,占土壤有机碳总储量的78.1%.按土地利用方式,研究区林地土壤剖面有机碳储量为1.01 Pg,占土壤有机碳总储量的80.3%.统计结果表明,底层土壤(B层+C层土壤)有机碳储量是表层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的2倍以上,是研究区土壤有机碳的主要碳库.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底层有机碳质量分数与表层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呈显著的相关性,这种相关性是区域尺度上表层土壤有机碳向下迁移的表现.此外,每年由土壤退化侵蚀造成的直接进入周边水体的土壤有机碳流失量为13.3 Tg,约占表层土壤有机碳储量的3.2%,同时每年有20.9 Tg有机碳在研究区土壤中重新分布.研究结果可为合理评估研究区土壤有机碳储量和土壤环境管理提供科学支撑.【期刊名称】《生态环境学报》【年(卷),期】2018(027)009【总页数】9页(P1593-1601)【关键词】碳储量;土壤侵蚀;土壤有机碳;底层土壤【作者】罗薇;张会化;陈俊坚;柳勇;李定强【作者单位】广东省生态环境技术研究所,广东广州 510650;广东省生态环境技术研究所,广东广州 510650;广东省生态环境技术研究所,广东广州 510650;广东省生态环境技术研究所,广东广州 510650;广东省生态环境技术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53.6;X144全球土壤有机碳储量在1200~2500 Pg之间,约是大气碳储量的两倍,植被碳储量的2~3倍(IPCC,1990;Schlesinger,1991;Lal,1999;Watson et al.,2001)。
广东省2018定额说明
![广东省2018定额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da84cd6c4b73f242326c5f3b.png)
广东省2018定额章节说明A.1.1 土石方工程说明一、本章定额包括土方工程、石方工程、回填方及其他,共三节。
二、一般规定1.土石方工程土壤及岩石类别的划分,依照工程勘测资料与《土壤分类表》、《岩石分类表》对照后确定。
土壤分类表注:除表中四种类别的土壤外,本章还考虑淤泥、流砂两种特殊土:1.淤泥为在静水或缓慢的流水环境中沉积,并经生物化学作用形成,其天然含水量>液限、天然孔隙比≥1.5的粘性土,外观上呈流塑状态。
2.流砂为含水饱和,因受动水压力影响而呈流动状态的细砂、微粒砂、亚砂土。
岩石分类表2.干土、湿土的划分:首先应以地质勘测资料为准,含水率<25%为干土,含水率≥25%且小于液限为湿土;或以地下常水位为准划分,地下常水位以上为干土,以下为湿土,如采用降水措施的,应以降水后的水位为地下常水位,降水措施费用应另行计算。
3.平整场地、沟槽、基坑、一般土石方划分规定:场地厚度≤±30c m的就地挖、填、运、找平为平整场地;底宽≤7m且底长>3倍底宽为沟槽;底长≤3倍底宽且底面积≤150m2为基坑;超出上述范围则为一般土石方。
4.本章未包括现场障碍物清除、地下水位以下施工的排(降)水、边坡支护,发生时应另行计算。
5.本章土石方运输子目适用于运距在30k m以内的运输,运距超过30k m(但不超过50k m)部分按每增加1k m相应定额子目乘以系数0.65计算,运距超过50k m的按相关管理部门的规定计算,运输之外的消纳费用等其他费用未包含在定额中。
6.本章土石方运输子目是按每天8小时的运输作业时间综合考虑的,如各市对土石方场外运输有时间限制,作业时间不足8小时的可计算工效损失费,每减少1小时按土石方机械运输子目中的机具费乘以 4.2%计算。
7.推土机土、推石渣,铲运机铲运土,重车上坡时,如果坡度大于5%,其运距按坡度区段斜长乘以下表系数计算:三、土方1.土方定额子目是按干土编制的。
广东省耕地地力等级研究与评价
![广东省耕地地力等级研究与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54f4456c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6ecdd55.png)
广东省耕地地力等级研究与评价随着中国农业的快速发展,耕地地力等级的研究与评价已成为农业领域的重要课题。
广东省作为中国的一个农业大省,其耕地地力等级对于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广东省耕地地力等级进行研究与评价,以期为广东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本次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收集、实地调查、数据分析等多种方法,综合分析广东省耕地地力等级。
其中,文献资料收集主要包括国内外相关研究论文、政策文件等;实地调查主要针对广东省内的典型农田进行土壤采样、理化性质分析等;数据分析则是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建立耕地地力等级评价模型。
经过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我们得出了广东省耕地地力等级的分布情况。
根据评价结果,广东省的耕地地力可分为五个等级:高、中、低、不适宜和未知。
其中,适宜耕地占比最大,约占60%;其次是不适宜耕地,占比约20%;最低等级的未知耕地占比最小,约10%。
我们还发现广东省的耕地地力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这与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类型和农业管理方式有关。
为了更好地了解广东省耕地地力的分布情况,我们将进一步分析各等级耕地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例如,适宜耕地一般具有较好的土壤肥力和水利条件,适合发展高效农业;而不适宜耕地则可能受到严重的水土流失、污染等问题影响,需要采取措施进行改善。
针对不同等级的耕地,我们应采取不同的农业管理措施,以实现广东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对广东省耕地地力的研究与评价,我们得出以下广东省的耕地地力分布不均,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适宜耕地占比最大,是不适宜耕地的两倍;未知耕地占比最小。
为了保障广东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针对不同等级的耕地采取不同的农业管理措施。
例如,对于适宜耕地,可以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对于不适宜耕地,应采取水土保持、污染治理等措施进行改善;对于未知耕地,应进行详细的土壤调查和评价,确定其利用价值。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农业管理的日益精细化,广东省的耕地地力等级研究与评价将更加深入。
广东土壤分布及分类
![广东土壤分布及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fa8df2ac01f69e3142329462.png)
广东省土壤分布及分类广东土壤全境位于北纬20°13‘~25°31’和东经109°39‘~117°19’之间,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和热带。
全省陆地面积为17.98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1.87%;其中岛屿面积1592.7平方公里,约占全省陆地面积的0.89%。
广东典型土壤主要有富铝土、变性土、初育土、人为土,影响土壤形成的各种自然条件包括母质、气候、生物、地形、成土年龄等五大因素。
一. 富铝土种类分布及植物分布富铝土分布在亚热带和热带地区,即分布在全省各地。
广东的富铝土类型包括的土类有砖红壤、砖红壤性红壤、红壤和黄壤。
砖红壤最主要的代表植物科属有樟科、无患子科、大戟科、番荔枝科、茶科和山毛榉科等植物,林木层次复杂,有很多附生植物和藤本植物;砖红壤性红壤主要代表植物科属有苏木科、含羞草科、蝶形花科、番荔枝科,龙脑香科等,林内也有攀缘藤本及附生植物,种类复杂;红壤分布区自然植被主要是常绿阔叶林,主要有壳斗科、樟科、茶科、冬青科、山矾科、木兰科等,林木层次简单,藤本和附生植物很少;黄壤分布区自然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以及热带山地湿生常绿林,在生境湿润之处,林内苔藓类与水竹类植物生长繁茂。
二.变性土种类分布及植物分布变性土是具有强烈胀缩和扰动特性的粘质土壤,又称膨转土。
广东的变性土类型主要是简湿润变性土。
变性土大面积出现在热带、亚热带季节性干旱地区,主要分布在我省的雷州半岛地区,变性土主要用于种植棉花、小麦、玉米、高粱、水稻、糖蔗或作为牧场。
三.初育土种类分布及植物分布初育土是指发育程度微弱,母质特征明显,发生层分异不显著或只有轻度发育的幼年性土壤。
广东的初育土类型为紫色土和火山灰土。
广东的初育土类型包括紫色土和火山灰土。
初育土上植被大多较为稀疏,尤其是森林植被的覆盖度更低,有的地方甚至为不毛之地。
紫色土上的植被也很差,除散生的外,少见有成丛树木,唯某些草本植物如针茅、狗尾草、白茅、鸡眼草等尚可成小区群落。
广东省浅层土壤渗透系数
![广东省浅层土壤渗透系数](https://img.taocdn.com/s3/m/59d18777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44.png)
附录D 广东省浅层土壤渗透系数
注:①典型剖面分类及数据来自《广东土种志》(广东省土壤普查办公室,1996);
②珠江三角洲地区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中山、东莞、惠州、肇庆等市;
③粤东地区包括汕头、潮州、揭阳、汕尾等市;
④粤西地区包括湛江、茂名、云浮、阳江等市;
⑤粤北地区包括韶关、清远、河源、梅州等市。
⑥土层符号说明:a)水稻土:耕作层Aa、犁底层Ap、渗育层P、潴育层W、脱潜层Gw、潜育层G、漂洗层E、腐泥层M。
b)旱耕地:旱耕层A11、亚耕层A12、心上层C1、底土层C2。
c)自然土壤:凋落物有机质层Ao、草根或草毡层As、有机质层(表土层)A、母质特征消失层(淀积层)B、母质层C、母岩碎屑层D、坚硬岩石层R。
⑦透水性分为:较高、中等、较低、很低四种类型。
广东地形气候
![广东地形气候](https://img.taocdn.com/s3/m/2d255b8d804d2b160b4ec0e5.png)
广东地形气候1、广东省的地形地势和气候额~总体么?北高南低~北部为由南岭为主构成的山地地区~南部为珠三角平原地区~东西皆以丘陵为主~在北部的山地中有以韶关丹霞山为代表的丹霞地貌,但以喀斯特地貌为主~水资源较为丰富~水系以珠江为主~气候主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南部有小部分地区属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温暖少雨,夏季炎热多雨~主要气象灾害有:洪涝、台风及寒潮~2、汕头的地形特点、气候特征汕头地理人文有四个特点:一是濒临南海,自然条件优越。
全市海岸线289公里,市区距香港187海里,距台湾高雄180海里。
北回归线横贯全境,属亚热带海洋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二是华侨众多,与海外交往密切。
目前在海外的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335万人,遍布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
独特的人缘、地缘、亲缘优势,使汕头在对外开放方面具有特殊的优越条件和巨大潜力,与世界各国友好交流合作日趋活跃,先后与日本岸和田市、加拿大圣约翰市、韩国平泽市缔结为友好城市。
三是百载商埠,经济外向。
汕头于1861年开埠,是近代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港口城市之一,商贸历来比较发达。
20世纪30年代,汕头港口吞吐量曾居全国第3位,商业之盛居全国第7位,是粤东、闽西南、赣东南的交通枢纽、进出港口和商品集散地。
目前,汕头与165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经贸关系,与50个国家和地区的248个港口及国内各大港口有货运往来,53家跨国公司、大财团、大商社在汕投资兴业。
四是人多地少,文化传统独特。
全市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180人,人均耕地面积0.16亩,是全国人口最稠密、人均耕地面积最少的地区之一,素以精耕细作闻名遐迩。
汕头文化底蕴深厚,享有“海滨邹鲁”的美誉。
地方方言为潮汕话,潮剧、潮乐、潮菜和工夫茶等享誉海内外。
汕头民众更以刻苦耐劳、勇于开拓、善于经营而著称于世。
【地理位置】汕头市位于广东省东部,韩江三角洲南端,东北接潮州市饶平县,北邻潮州市潮安县,西邻揭阳普宁市,西南接揭阳市惠来县,东南濒临南海。
增城市土壤
![增城市土壤](https://img.taocdn.com/s3/m/66b041a8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c1.png)
增城市土壤增城市土壤一、自然土壤县内自然土壤1263075亩,其中黄壤21612.4亩、红壤48037.5亩、赤红壤1186151.1亩、红色石灰岩7000亩、潮沙泥土274亩。
黄壤、红壤、赤红壤有明显的垂直地带性。
黄壤分布在海拔750米以上地带,由于雨多雾大,淋溶作用强,心土形成大量的黄色水化氧化铁,故土壤呈黄色,土层厚度在40~70厘米之间,母岩以花岗岩为主。
红壤分布在500~700米之间。
此地带气候较暖,有机物积累和分解比黄壤快,土体呈橙色或红色,土层厚度在55厘米以内,母岩以花岗岩为主。
低于500米的山地为赤红壤,其中以花岗岩赤红壤面积最大,占地1073829亩,遍布于全县各地,以中、北部最多。
土壤有机物积累多,风化层较深,土层厚度10~100厘米以上,质地多为轻壤土或中壤土。
其次为红色砂页岩赤红壤,面积112322亩,主要分布于南部东江三角洲、增江三角洲边沿一带的岗丘。
土表层多为浅灰色或浅红色,质地沙壤至中沙壤。
红色石灰岩主要分布于派潭地区,由于碳酸钙大量流失,土壤呈酸性反应,土层浅薄,质地粘重。
潮沙泥土分布于增江上游沿岸,面积很小.二、耕地土壤1982年全县开展土壤普查。
根据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分类原则和广东省规定的划分标准,采用土类、亚类、土属、土种四级分类制进行分类。
前三类,即2个土类、10个亚类、28个土属的情况,分述并表列如下:三、旱地土壤和分布旱地土壤有5个亚类:第一类为赤红壤。
经过开垦后形成的花岗岩赤红地和红色砂页岩赤红地两个土属。
主要分布在海拔50米以下的丘陵岗地上。
花岗岩(片麻岩)赤红地是由花岗岩母质发育的红壤经开垦后形成的,广泛散布在县内各地的花岗岩地域的山丘岗地区,易被冲刷沙化。
以种植花生、杂豆、木薯为主,产量低。
红色沙页岩赤红地,由红色沙页岩母质赤红壤开垦熟化而成,主要分布在派潭、正果以及增江三角洲、东江三角洲边沿的三江、石滩、新塘、仙村的沙页岩岗丘坡地上,多种植花生、杂豆、木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土壤分布及分类
广东土壤全境位于北纬20°13‘~25°31’和东经109°39‘~117°19’之间,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和热带。
全省陆地面积为17.98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1.87%;其中岛屿面积1592.7平方公里,约占全省陆地面积的0.89%。
广东典型土壤主要有富铝土、变性土、初育土、人为土,影响土壤形成的各种自然条件包括母质、气候、生物、地形、成土年龄等五大因素。
一. 富铝土种类分布及植物分布
富铝土分布在亚热带和热带地区,即分布在全省各地。
广东的富铝土类型包括的土类有砖红壤、砖红壤性红壤、红壤和黄壤。
砖红壤最主要的代表植物科属有樟科、无患子科、大戟科、番荔枝科、茶科和山毛榉科等植物,林木层次复杂,
有很多附生植物和藤本植物;砖红壤性红壤主要代表植物科属有苏木科、含羞草科、蝶形花科、番荔枝科,龙脑香科等,林内也有攀缘藤本及附生植物,种类复杂;红壤分布区自然植被主要是常绿阔叶林,主要有壳斗科、樟科、茶科、冬青科、山矾科、木兰科等,林木层次简单,藤本和附生
植物很少;黄壤
分布区自然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以
及热带山地湿生常绿林,在生境湿润之处,林内苔藓类与水竹类植物生长繁茂。
二.变性土种类分布及植物分布
变性土是具有强烈胀缩和扰动特性的粘质土
壤,又称膨转土。
广东的变性土类型主要是简湿润
变性土。
变性土大面积出现在热带、亚热带季节性干
旱地区,主要分布在我省的雷州半岛地区,变性土主
要用于种植棉花、小麦、玉米、高粱、水稻、糖蔗
或作为牧场。
三.初育土种类分布及植物分布
初育土是指发育程度微弱,母质特征明显,发生层分异不显著或只有轻度发育的幼年性土壤。
广东的初育土类型为紫色土和火山灰土。
广东的初育土类型包括紫色土和火山灰土。
初育土上植被大多较为稀疏,尤其是森林植被的覆盖度更
低,有的地方甚至为不毛之地。
紫色土上的植被也
很差,除散生的外,少见有成丛树木,唯某些草本
植物如针茅、狗尾草、白茅、鸡眼草等尚可成小区
群落。
也有些初育土上的植被生长较茂盛,如石灰
土上的植被在未经破坏的情况下,生长十分茂密,
以藤本灌丛和草本植物为主,间有散生林木。
四. 人为土
人为土是指自然土壤经人类活动的影响改变了原来土壤的成土过程而获得新特性的土壤。
广东的人为土类型是水稻田。
根据水稻土水分的补给和水分运动特点,以及土壤剖面的形态特征,水稻土可划分为淹育型水稻土、潴育型水稻土、潜育型水稻土、漂洗型水稻土和咸酸水稻土等5个亚类。
┏━━━━━━┳━━━┳━━━┳━━┳━━━┳━━━┳━━━┳━━━┳━━━━━━┳━━━┓┃ 水稻土亚类┃有机质┃ 全氮┃ ┃ 全磷┃ 全钾┃速效磷┃速效钾┃阳离子代换量┃统计数┃┃ ┃ %┃ %┃C/N ┃ %┃ %┃ PPm ┃ PPm ┃ me/100土┃ (个) ┃┣━━━━━━╋━━━╋━━━╋━━╋━━━╋━━━╋━━━╋━━━╋━━━━━━╋━━━┫┃淹育型水稻土┃ 2.75 ┃0.153 ┃10.9┃0.054 ┃ 1.05 ┃ 7.1 ┃ 47 ┃ 10.31 ┃ 313 ┃┃潴育型水稻土┃ 3.12 ┃0.175 ┃10.7┃0.054 ┃ 1.39 ┃ 8.7 ┃ 57 ┃ 10.99 ┃ 340 ┃┃潜育型水稻土┃ 4.03 ┃0.218 ┃11.1┃0.050 ┃ 1.50 ┃ 7.0 ┃ 53 ┃ 12.10 ┃ 129 ┃┃漂洗型水稻土┃ 2.93 ┃0.158 ┃11.0┃0.047 ┃ 1.07 ┃ 6.7 ┃ 39 ┃ 10.31 ┃ 25 ┃┃ 咸酸水稻土┃ 2.84 ┃0.122 ┃13.5┃0.028 ┃0.818 ┃ 4.7 ┃ 64 ┃ 7.39 ┃ 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