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的几种形式
对联的14种形式
对联的14种形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联是一件很不可或缺的文化传统,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今日依然被广泛使用。
它在祝贺庆典时的使用是极为普遍的,而且它的形式也相当丰富,结构也比较复杂。
按照传统意义来说,对联俗称“和联”,一般由两句有关联的词语组成,上联和下联,互相印证,形成美妙的对照和对比。
而且,它通常是对喜怒哀乐及对生活和处世的思想观念和情感最直接及时触动的。
鉴于这一背景,《对联的 14形式》是一份特别的研究,以深入分析和比较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对联形式,不仅是其艺术、历史的价值,而且还研究了它们在社会及文化上的重要作用。
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对联,通常分为内联、外联、横联、竖联及悬挂联五种形式,并不是特别复杂。
其中,最常使用的前三种形式,也就是内联、外联及横联,也被称为三联、二联或一联,根据不同的形式,它们可以分为四类,分别是正联、反联、正反联及三联。
正联通常采用内联的形式,即上联与下联意思相同;反联则采用外联的形式,上联与下联意思相反;正反联的上联与下联意思都不完全相同或相同;而三联形式则采用横联的形式,上联与下联意思不同,中间的一联则有一定的联系,既补充上联又补充下联。
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一文化习俗也随之发展壮大,形成了其他几种不同的形式,而《对联的14种形式》便是对这一发展进行深入研究和总结得来的产物。
这14种形式分别为:正联、反联、正反联、三联、横竖联、散联、平联、斜联、青联、悬联、回联、藏锦联、藏联和九宫联。
首先,正联、反联、正反联和三联,一部分是传统对联的模式,与上面介绍的原理一致,横竖联与正反联相似,只是在意思的表述上有所不同。
其中,散联是运用古诗词组成的,比如唐朝的苏轼、李白、杜甫等杰出诗人的诗句;平联是诗句形式比较平坦,结构简单;斜联是在横竖联的基础上,以斜体表达内容;青联意思上可以是对话,也可以通过两句话表达出一定的内涵;悬联是将青联的内容悬挂在一块板子上,即横联的形式,其形式比较复杂;回联以上下联相互补充,前后完整的手法表达出诗文的思想内涵;藏锦联是上下联的顺序调换,但意思不变;藏联使用诗歌式的押韵形式,比如四言句、七言句等;九宫联则是将9联词语放在一个九宫格中,结构复杂,意义表达更加完整,表达出更深刻、更加精辟的文学内涵。
对联的14种形式
对联的14种形式大家都知道,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特色的文字文化,个性鲜明,寓意深远,在中国人民的日常生活以及各种重大喜庆活动中备受重视。
由于中国文字的古老性和艺术性,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对联的形式一直繁多而丰富,但其中最常见的形式只有14种。
第一种对联形式是四幅对联,也称为“四首”。
这种形式非常古老,历史悠久,它由四首有一定规律的诗句组成。
其结构是:上首-下首-上首-下首,上下首四句诗均有固定的韵脚押韵,是被认为最为严谨简洁的古风诗歌格式。
第二种对联形式是三幅对联,也称为“三首”。
它由三首有一定规律的诗句组成,其结构是:上首-中首-下首,中首为两句诗衔接古风和诗,上下两首必须押韵。
第三种对联形式是双幅对联,也称为“双首”。
它由两首有一定规律的诗句组成,其结构是:上首-下首,上下两首必须押韵,而且四句诗之间要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如境界、意境和主题的对应。
第四种对联形式是“醇香”,由两首有一定规律的诗句组成,其结构是:上首-中首,上首全部以“左醇”“右甘”结尾,而且两句诗之间要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第五种对联形式是“双倾”,由两首有一定规律的诗句组成,第一首为两句,第二首也为两句,其结构是:上首-下首,上首以“左双”“右倾”结尾,而且两句诗之间要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第六种对联形式是“长短”,由两首有一定规律的诗句组成,其结构是:上首-下首,上首以“左长”“右短”结尾,而且两句诗之间要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第七种对联形式是“卷轴”,它由一首押韵的诗句组成,结构是:中首,这首诗以“左轴”“右卷”结尾,中首的前七个字与后七个字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第八种对联形式是“山河”,它由两首押韵的诗句组成,其结构是:上首-下首,上首以“左河”“右山”结尾,而且两句诗之间要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第九种对联形式是“凤凰”,它由两首有一定规律的诗句组成,其结构是:上首-下首,上首以“左凤”“右凰”结尾,而且两句诗之间要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对联书写的格式与技法
对联书写的格式与技法一、关于对联书写格式所谓格式(或称款式、样式),就是指对联书写所表现的形态。
虽然简单讲,对联书法就是两行竖写的作品,但它们的表现形态并不完全一样,字面的排列也不尽相同。
就格式而言,笔者姑且把它归纳为以下四种:1、两张“条幅”式:条幅是竖行书写的长条作品,上下长,左右窄,呈竖式,是对联书写最为常见且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格式。
具体讲,“条幅”是指将整张宣纸竖着裁成两半,或裁成三个长条,尺幅呈横短竖长的形状。
它一左一右两边张贴、悬挂或镌刻。
由于实用对联一般文字较少(短则四五言,长则十几言),两边正文分别从上到下一行便可写完。
这种对联书法使用范围较为广泛,书斋、厅堂、楼宇、店铺、名胜古迹和展览最为常见(见某某某1)。
2、单张“中堂”式:中堂是较为宽大的条幅。
顾名思义,中堂一般挂在屋子客厅正面墙上的正中。
中堂是指整张宣纸书写的作品,通常情况下,宣纸的长宽比例为2:1,以竖式为准,整张宣纸的尺寸,有三尺、四尺、六尺、八尺等。
将整张宣纸竖式不用裁开,联文按左右两行写在一张纸上,竖着悬挂。
这种样式常见诸于居室布置、书法展览、书报杂志和网络(见某某某2)。
按照传统,对联的尺幅可以等同于中堂的尺幅(就宽度而言),也可以小于中堂的尺幅,但不可以大于中堂的尺幅。
上述条幅式属于单边一行(特指正文),左右形成一对,上联在右,下联在左,不可反置;中堂式属于单幅两行。
这两种格式一般适用于书写中短联。
3、“龙门”式:有的联文多则几十字,甚至百余字,书写这种长联就必须用“龙门”对格式加以处理。
龙门对的特征是:上下联至少是两行甚至数行,上联自右向左排列,下联相反,自左向右排列。
上下联行数相等,每行字数相等。
上下联的最后一行不能写满,必须留有足够的空位用于落款。
由于两支单联相向相隔,相互对称,形同一道双扇门,故俗称“龙门对”(见某某某3)。
采用这种格式,可以在整张宣纸上(按中堂式)书写,也可以裁成两张条幅式,分开书写。
对联的方法
对联的方法
对联是一种古老而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学形式,通常由两句对偶的诗句构成,形式上要求平起平收,意义上要求对仗相映,通常用于庆祝节日、表达美好祝愿或赞美对象等。
以下是一些写对联的方法:
1. 对仗:对联的两句诗句要在意义上相对应,形式上要求对仗相映。
比如上联写“春风吹绿江南岸”,下联可以写“夏日荷开水中间”,这样就形成了对仗的效果。
2. 褒贬相映:对联可以通过褒贬的方式来进行表达,上联褒扬,下联贬损,或者反之。
这种方式可以使对联更加生动有趣。
3. 对景抒情:对联可以通过描绘景物、表达感情来构成。
比如上联写“柳岸花明”,下联可以写“鸟语蝶舞”,这样可以展现出美好的景象和情感。
4. 用典:对联中可以使用典故、成语或古诗词来增加文化内涵和趣味性。
但要注意使用恰当,不要生搬硬套,以免突兀。
写对联需要一定的文学功底和灵感,可以多读经典对联,观察生活中的细节和美好,灵感可能就在不经意间闪现。
在写作时,可以多尝试,多练习,不断提升自己的对联写作水平。
书法对联 形式
书法对联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 上下联分别竖书,上联居右,下联居左。
这是最常见的形式,适用于各种尺寸的对联。
2. 上下联一横一竖,交替排列,整体呈矩形。
这种形式比较新颖,适合在室内悬挂。
3. 上下联平行书写,长度一致,类似于条幅。
这种形式比较适合书写较长的对联。
4. 左右两联分别书写,上联居右,下联居左,与传统的对联形式相呼应。
这种形式比较适合于书写内容较为
传统或古典的对联。
5. 上联居中,下联位于左侧,整体呈矩形。
这种形式比较少见,但也有一些书法家选择这种形式来创作对
联。
无论选择哪种形式,都需要注意上下联的对应关系,保持整体的美观和协调性。
同时,在书写时也需要注意字体的大小、笔画的粗细、字距和行距等细节问题,以使整体效果更加完美。
对联种类及举例说明
对联种类及举例说明对联,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无论在中国还是海外华人社区,都有广泛的应用和传承。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联不仅恰如其分地表达着人们的思想和情感,而且在造型和字形上也有着别具一格的独特之处。
本文将对对联的种类和举例进行阐述,以期读者能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这一千年古老文化珍品。
一、音韵对联音韵对联,是指由两个语意相反、音韵相同的对联组成的。
这种对联运用了汉字的发音和韵律,使得整个对比更富有优美和活力。
其中比较经典的有:“鱼跃龙门、虎啸猛山”、“梦断岳阳楼、情散洛阳烟”。
二、意义对联意义对联,是指由两个语意相同、结构相对称,但所用字形不同的对联组成的。
这种对联虽然没有运用到汉字的音韵,但更多地从汉字的图形和象形入手,表达出深刻的意义和感受。
其中比较有名的有:“黄河之水、不可挽回;东流去,便西去”。
三、形式对联形式对联,是指由两句形式相对称、意义相似或对比明显的对联组成的。
这种对联讲究起承转合,形式上各种花样繁多,常见的有联起双十字形状或山水楼阁形状的对联。
比较了不起的有:“身轻如燕、步似飘莲;前程无畏、志向远扬”。
四、反义对联反义对联,是指由两个意义相反,但表面形式相对称的对联组成的。
反义对联写作方法独特,需要以同一主题进行表述,并用相反的语言形式进行表现,这种对联的用意和音韵对联类似,都是要突出“对比”的手法。
比如:“假若登上太空,将会找到一片寂静”。
其中,“太空”和“寂静”这两个词意义相对,但在形式上又非常具有对比性,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五、龙凤对联龙凤对联,是指由一句具有体面、崇高意义的格言作为龙头,另一句则象征着繁华、欢欣、吉祥的词语作为凤尾,组成的对联。
这种对联在表现主题时,既有高山流水般的飘逸,又有花开花落般的风韵翩翩。
比较著名的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风云变幻、世事如棋”。
综上所述,对联种类繁多,每种对联都蕴含着深刻的寓意和情感,都展示了中华文化精神的独特魅力。
对联的14种形式
对联的14种形式对联,历史悠久,蕴含着深沉的文化内涵,一经被古人用心细密地写就,把古老的字句充实起来,高义绝句,一首高贵婉约,古人把它来写,在每一个重大的场合,更有利于把一种精神的传播。
据考证,中国的对联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在清代的宋代书籍中,可以找到许多关于对联的书籍,也就是说,对联是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开始使用的一种文学形式。
对联按照文学样式可以分为以下十四种形式:1.句对联:是指一对对联中,可以夹入一句话,来表达更加深刻的文化内涵。
它有时也被称为“夹联”。
2.联:由上、下两句两横组成,上横内容与下横内容或彼此针对,或呼应,含精神有意义。
3.针引线:又叫相对典故,指对联的内容,要以古今服务结合的方式,来引出观点,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
4.喻对联:利用比喻的方式,来深刻表达对联中的文学内容,强调比喻的本质性,在实际意义上有指示性。
5.列对联:是指用平联表达两个不同功能的话语,上联表达的内容可以与下联对个对比,也可以两个内容在比较上可以有统一性。
6.字对联:指对联只有一个字,而上下联之间的内容又有深刻的意义。
7.义对联:是指上联与下联的文字夹有近义词,但也有不同的文字间的表达,表达出蕴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8.后语对联:是指在对联当中,对对联中某一句,用歇后语来进行解释,以此来表达对联中的文学内涵。
9.句对联:指上、下联结合在一起,形成一句话,表达出比较统一、和谐的整体意义。
10.联:指主联表达着空灵的美感,赠联则表达着点点滴滴的小情,联结一对对联中的上联和下联,来营造一种空灵的美感,以此来突出联的整体意义。
11.仄对联:是指一对对联,上、下联的句式格律,要求各自的音节要相反,以此来突出句子的和谐感。
12.联:是指利用图案、形象来表示古典文学的艺术形式,画联着重对对联文字上的精神内涵,利用形象来表现对联中的文化内容。
13.量对联:是指替换上联和下联中的字词,来表达新的文字内容,利用变量的方式来表现文字的鲜明性,来突出文字的生动性。
对联的14种形式
对联的14种形式对联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古典文学形式,也是弦歌,以及中国古代文学中最重要的一种艺术形式。
它不仅是古代文学的精髓,而且是中国文化的标志性的文学形式,也是现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宋代以来,对联的形式已经形成了14种。
它们是上联、下联、举联、夸联、答联、问联、赞联、祝联、体联、挽联、征联、调联、翻联和引联。
上联:它是对联的基本形式,也是最常用的一种形式。
上联有押韵,是两句字数相等,声调相对,内容贴切的一对对照句。
它可以表达智慧、寓意和美感,可以表达对万物的崇敬和智慧的审美情趣。
下联:下联也有押韵,是上联的结尾句,字数相等,声调相同,内容恰当,但句子的意思有时与上联完全相反。
它可以体现对联内容的进一步阐释,也可以表明内容的反面、抗议或者否定。
举联:举联是上联和下联的统称,以上联和下联之间的内容相互补充,体现出它们之间相互统一、配合而成的结构。
夸联:夸联是一种以赞美、夸奖为主的表达形式,上联和下联之间的内容应表达赞赏、褒扬的主题,一般来说,夸联的内容是具有普适性的。
答联:答联是由上联和下联组成的,上联是对问联的回应,下联是对上联的答复,这种形式的对联可以表达诗人的聪明或者理解的智慧、出人意料的想象力和一种智慧美。
问联:问联是一种以提问、抛出问题为主的表达形式,它可以表达诗人对万物知识和深层次思考能力的追求,也可以表达诗人对宇宙和人生的感悟、体会和情感。
赞联:赞联是一种以赞赏、称赞为主要内容的表达形式,它可以表达诗人对不同主题和人物的称赞,也可以表达诗人深深的热爱和追求。
祝联:祝联是一种以祝福、庆祝为主的表达形式,它可以表达诗人对人们的期望,也可以表达对社会和生活的祝福,对人们的期待、希望和智慧。
体联:体联是用于体现社会风俗文化活动、宗教活动、宴会等活动的一种表达形式,它以象征意义为主,可以抒发思想内容,也可以表达情感内容。
挽联:挽联是一种以哀悼、挽留为主的表达形式,它可以表达诗人对不再来世的亲友的思念之情,也可以表达诗人对事物的哀叹和怨言。
对联知识大全
对联知识大全对联,又称对子,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艺术形式,是一种由两句意思相对应、声韵相呼应的诗句组成的文学创作。
对联语言简洁明了,押韵翔实,形式多样,寓意深远,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
下面是对联知识的大全。
一、对联的定义对联是由两个相对应意思的诗句组成的对子,常用于年画、楹联、黄梅戏等文艺形式,具有祝福、警策、抒情等多种作用。
二、对联的分类1. 国画对联:与国画搭配使用的对联,多用于写意画和花鸟画上。
2. 山水对联:与山水画搭配使用的对联,通常描绘山水之美。
3. 人物对联:与人物画搭配使用的对联,多用于人物形象的塑造。
4. 楹联:一种常用于庙宇、宫殿、牌坊等建筑物上的对联。
5. 年画对联:拜年时用的对联,多为祝福之意。
6. 诗联:由两首诗的上半句和下半句组成的对联。
三、对联的要求与技巧1. 对仗:对联两句之间要有对仗关系,包括平仄、声调、声母韵母等。
2. 合乎意境:对联的意境相对应,要体现出主题的内容和情感。
3. 字数对称:对联的字数要保持对称,不可多一字或少一字。
4. 内容鲜明:对联的内容要表达明确,不可模糊不清。
5. 押韵规范:对联的韵脚要规范,要求字音谐和。
四、对联的价值与作用1. 艺术价值:对联是一种艺术形式,能够体现出作者的创作才华和审美水平。
2. 文化传承: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3. 教育指导:对联常常用于警策和教育引导,能够表达出积极向上的思想和价值观。
4. 智力训练:对联的创作需要结合语言的音韵和意义,对于提高人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五、著名对联家1. 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对联创作造诣高,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
2. 邵雍:南宋理学家,也是一位著名的对联家,对联造诣深厚,作品流传至今。
3. 梅辉祥:晚清著名对联家,对联创作出了许多作品,追求艺术和品质的高度统一。
对联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影响。
趣味对联的18种形式
趣味对联的18种形式,每一种都妙不可言一、拆字联:拆字,也称析字、离合,是将汉字的字形各部分拆离开,使之成为另几个字(或形),并赋于各字(或形)以新的意义。
此木是柴山山出因火成烟夕夕多上联中“此木”合为“柴”,山山合为“出”,因火和为“烟”,夕夕合为“多”。
二、谐音联:谐音对就是利用语音相谐一语双关,起到妙趣丛生的效果。
因荷(何)而得藕(偶)有杏(幸)不须梅(媒)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横批:南北上联少一(衣),下联缺十(食)。
横批,没有东西。
意味着缺衣少食,没有东西。
三、回文联:用回文形式写成的对联,既可顺读,也可倒读。
不仅它的意思不变,而且颇具趣味。
风送花香红满地雨滋春树碧连天反过来为:天连碧树春滋雨地满红香花送风四、叠韵联:所谓叠韵联,就是全部由同音(韵)字或部分由同音(韵)字组成的对联。
天心阁,阁落鸽,鸽飞阁未飞水陆洲,洲停舟,舟行洲不行上联中,相同相近的字紧挨在一起。
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魏无忌,长孙无忌,彼无忌,此亦无忌五、异字同音联:把一个或几个字形、字义不同而读音相同的字,分别安排在一副对联内,这便是“异字同音”联。
饥鸡盗稻童筒打暑鼠凉梁客咳惊六、相同偏旁部首联:经过精心构思,利用偏旁、部首相同的汉字组成的对联, 称为“偏旁部首联”。
泪滴湘江流满海嗟叹嚎啕哽咽喉寄寓客家牢守寒窗空寂寞迷途逝远返回达道游逍遥七、数字联:数字联即在对联中嵌入数字,使数量词在对联中有某种特殊的意义,用数量词组成的对联。
一孤舟,二客商,三四五六个水手,扯起七八幅风帆,下九江,还有十里;十里运,九里香,八七六五号轮船,虽走四三年旧道,只两日,胜似一年。
一叶孤舟,坐着二三个骚客,启用四桨五帆,经由六滩七湾,历经八颠九簸,可叹十分来迟;十年寒窗,进过八九家书院,抛却七情六欲,苦读五经四书,考了三番两次,今天一定能中。
八、复字联:一幅对联中一个字或多个字多次出现,为“复字联”。
猪公狗公乌龟公,公道何在,公理何存鱼所肉所麻将所,所内者甜,所外者苦九、叠字联:一幅对联中分别有一个或数个同样的字相继重叠出现,为“叠字”联。
对联的格式形式
对联的格式形式 (⼀)、楹联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其格式、体律逐渐完备,种类越来越多。
就上下联的对仗⽅式来讲,⼤体上可以分为五类: 1、⼯对 ⼯对,也称严式对。
就是上下联的⽂字、语句对仗⼗分⼯整、贴切。
即词性相当、节奏相同、结构相似。
请看下联: 沧海⽉明珠有泪; 蓝⽥⽇暖⽟⽣⾹。
联中“沧”对“蓝”均为颜⾊词,“海”对“⽥”均为地理名词,“⽉”对“⽇”均为天⽂名词,“明”对“暖”均为形容词,“珠”对“⽟”均为珠宝名称,“有”对“⽣”均为动词,“泪”对“烟”均为名词,上下词性相对⼗分严格,可谓⼯对之佳作。
再如郑板桥的⼀副题联,对仗也相当⼯巧: 春风放胆来梳柳; 夜⾬瞒⼈去润花。
“春”对“夜”对天⽂名词相对,“风”对“⾬”亦然,“放”对“瞒”为动词相对,“胆”对“⼈”为名词相对,这⾥的“放胆”对“瞒⼈”更显其⼯,“来”对“去”为动词相对,“梳”对“润”为动词相对,“柳”对“花”为花⽊类名词相对,初学做联,应多遵循这种对仗⼿法。
再如: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间⽵笋,嘴尖⽪厚腹中空。
在联语中,“芦苇“和“⽵笋”同属名词,尽管结构⽅式不同(前者为联合式,后者为偏正式),也算⼯对之列。
如果对仗刻意求⼯,反成纤巧,并不可取。
2、宽对 宽对,就是指联中的绝⼤部分对仗⼯整,这是相对于⼯对⽽⾔的。
宽对与⼯对⽆明显界限,⼀般认为,半对半不对就属宽对,就是说做到词性相同、句法结构相同的对仗就可以了。
如厦门太平岩联: ⽯为迎宾开⼝笑; ⼭能做主乐天成。
联中“⽯”与“⼭”、“迎宾”与“做主”对仗甚⼯,但“开⼝笑”与“乐天成”则不严谨。
不仅结构不同,⽽且“笑”与“成”词类也不相对。
我们称其为宽对。
还有北京梁家园春云楼联,也属宽对: 槛外远⼭排闼绕; 楼前积⽔当湖看。
“远”对“积”,词类明显不同,但再看“远⼭”、“积⽔”却⼜近似,可以相对。
这就是⼯对与宽对的区别所在。
《红楼梦》⾥林黛⽟和⾹菱谈诗说:“若有了奇句,平仄虚实不对也使得的。
对联的分类及特点介绍
对联的分类及特点介绍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艺术形式,也是一种特殊的修辞表达方式。
它以两句对称的诗句相互呼应,形成一种韵律和意义上的和谐。
对联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经过演变和发展,形成了多种不同的分类和特点。
1.根据形式分类:-前后对仗:指的是对联的前后两句诗句结构相同或类似。
-交替对仗:指对联的前后两句诗句交替对仗,前后各有一句仗。
-齐头并对:指对联的前后两句诗句在形式上完全一致。
2.根据内容分类:-表现对联:通过对联来表达一种思想、情感或主题。
-描写对联:通过对联来描写自然景物、事物或人物形象。
-比兴对联:通过对联来进行比喻和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动物对联:以动物为主题的对联,比较常见于民间。
对联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格律韵律的要求:对联作为一种诗歌形式,受到了格律韵律的严格约束。
通常情况下,对联的前后两句需要保持相同的或者相近的韵脚和音律,以保证整体的和谐与美感。
2.巧妙的呼应和对仗:对联通过前后两句的呼应和对仗来达到修辞上的效果。
例如,形容事物的对联可能会采用对仗的方式来进行比喻,或者使用四个字的对仗来构成一种鲜明的对比。
4.简练明白的表达方式:对联的每一句都需要简练明白,用最少的文字来表达最丰富的意义。
这也是中国古典文化追求简约、寓意丰富的风格之一对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一种独特表现形式,既具有中国文字艺术的独特魅力,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无论是在庆祝节日、喜庆婚礼还是寄托情感思念,对联都承载了人们对美好愿景的追求和表达。
同时,对联也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对于诗歌和文化的热爱与推崇。
对联的形式
对联的形式导读:联这种我国特有的文学样式,其基本特征是“对”,要求形式整齐、音节和谐、节奏对称。
以下几种形式的对联可谓妙趣横生。
一,缺字联:就是上下联各缺一字,对联的真正含义就隐含其间春节前夕,郑板桥和苏州知府一同外出巡游,见南门街一户人家贴了一幅对联:“二三四五,六七八九”。
郑板桥眉头紧锁,赶紧买了衣服、肉、粮食前去扣门,见这家一贫如洗。
主人收了礼物后,千恩万谢。
在回来的途中,知府忙问他怎么知道这户人家的根底。
郑板桥笑道:“人家大门上不是明写着吗?你看,十个数字,就是缺一(衣)少十(食)嘛!”同学们,你能说出“一二三四五六七,孝悌忠信礼仪廉”这幅讽联的真正含义吗?二,拆字联:就是如字谜一样,把一个汉字拆成几个部分,组成对联一个官家小姐立志嫁一个有才学的人。
她出的上联是:“寸土为寺,寺旁言诗,诗曰:‘明月送僧归古寺’。
”一二句分别拆“寺”、“诗”,且末句古诗的最后一字与首句末字同。
几年之后,广东才子林大钦赴京赶考,读到《孟子》中的“斧斤以时入林”,忽然灵机一动,对出了下联:“双木成林,林下示禁,禁曰:‘斧斤以时入林’。
”二人终成连理。
再如下面的新婚联:“日在东,月在西,天上生成明字;子居左,女居右,人间配定好人。
”三,数字联:就是将数词巧妙的嵌入其间,读来妙趣横生。
成都武侯祠有一幅据诸葛亮生平史实和传说撰写的对联,上联嵌入一至十十个数字,下联嵌入了五方和五行:“收二川,排八卦,六击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革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类似的如:“玉手摇摇,五指三长两短;宝塔尖尖,七层四面八方。
”四,回文联:就是对联顺念和反念,读音都一样一日,才子李调元来到川东一古刹,长老和尚请他为自己师傅画的“出水荷花”上唐伯虎题的上联:“画上荷花和尚画”补写下联。
李调元略一思索,挥毫在上联旁写出了下联:“书临汉字翰林书”。
再如:“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
经典对联大全(十四种形式)
经典对联大全(十四种形式)1.同字异音2.异字同音3.回文倒顺4.顶针联5.叠字复字6.同偏旁部首联7.谐音双关8.隐字联9.歇后联10.谜语联11.集句联12.名胜联13.讽喻联14.谐趣联1.同字异音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读音:海水潮,朝朝潮,朝潮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读音:浮云涨,长长涨,长涨长消)2.异字同音饥鸡盗稻童桶打,暑鼠凉梁客咳惊。
无山得似巫山好,何水能如河水清。
贾岛醉来非假倒,刘伶饮尽不留零。
3.回文倒顺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僧游云隐寺寺隐云游僧处处红花红处处重重绿树绿重重雪映梅花梅映雪莺宜柳絮柳宜莺静泉山上山泉静清水塘里塘水清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山东落花生花落东山。
4.顶针联山羊上山,山碰山羊角;水牛下水,水没水牛腰。
松叶竹叶叶叶翠秋声雁声声声寒无锡锡山山无锡平湖湖水水平湖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与己何所不容。
对联故事某生家贫,向亲友借贷,均被拒绝。
中举后,亲友纷纷前来巴结,趋之若鹜。
书生感慨万千,在门口贴了一副对联:回忆去岁,饥荒五、六、七月间,柴米尽焦枯,贫无一寸铁,赊不得,欠不得,虽有近亲远戚,谁肯雪中送炭;侥幸今年,科举头、二、三场内,文章皆合适,中了五经魁,名也香,姓也香,不拘张三李四,都来锦上添花。
5.叠字复字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朝重重迭迭山,曲曲环环路;丁丁冬冬泉,高高下下树读书好,耕田好,学好便好;创业难,守业难,知难不难6.同偏旁部首联嗟叹嚎啕哽咽喉泪滴湘江流满海荷花茎藕蓬莲苔芙蓉芍药蕊芬芳逢迎远近逍遥过进退连还运道通寄寓客家牢守寒窗空寂寞迷途逝远返回达道游逍遥琵琶琴瑟八大王王王在上(八国联军出上联)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清朝官员对下联)7.谐音双关莲子心中苦梨儿腹内酸(金圣叹刑前自叹。
“莲”谐“怜”;“梨”谐“离”。
)身居宝塔,眼望孔明,怨江围实难旅步鸟处笼中,心思槽巢,恨关羽不得张飞(四川内江三元塔楹联。
对联的种类精选
对联的种类精选对联,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
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对联的种类,欢迎大家阅读!1、对联的种类一、按照用途分类:通用联——如春联;专用联——如茶联、寿联、婚联、喜联、挽联、行业联、座右铭联、赠联、题答联。
1、春联:新年专用之门联。
如:杨柳吐翠九州绿;桃杏争春五月红。
2、贺联:寿诞、婚嫁、乔迁、生子、开业等喜庆时用。
如:一对红心向四化;两双巧手绘新图。
(喜联),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寿联)3、挽联:哀悼死者用。
如:著作有千秋,此去震惊世界;精神昭百世,再来造福人群。
4、赠联:颂扬或劝勉他人用。
如: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5、自勉联:自我勉励之用。
如: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
6、行业联:不同行业贴于大门或店内之用。
如:欲知千古事;须读五车书。
(书店)虽是毫发生意;却是顶上功夫。
(理发店)欢迎春夏秋冬客;款待东西南北人。
(旅店)7、言志联:道出志向之用。
如:宁作赵氏鬼;不为他邦臣。
二、按照字数分类1、短联(十字以内)2、中联(百字以内)3、长联(百字以上)等。
三、按修辞技巧分类1、对偶联:言对、事对、正对、反对、工对、宽对、流水对、回文对、顶针对。
2、修辞联:比喻、夸张、反诘、双关、设问、谐音。
3、技巧联:嵌字、隐字、复字、叠字、偏旁、析字、拆字、数字。
四、按联语来源分类1、集句联:全用古人诗中的现成句子组成的对联。
2、集字联:集古人文章,书法字帖中的字组成的对联。
3、摘句联:直接摘他人诗文中的对偶句而成的对联。
4、创作联:作者自己独立创作出来的对联。
五、按内容分类1、节令联:是指有特定的应时性或纪念性、内容多为一般的咏物、抒情、议论、祝愿的对联。
2、喜庆联:又称贺联,是指除节日庆祝以外的、内容上带有某种特定祝贺性质的对联。
3、哀挽联:又简称挽联,指的是用于吊唁亡人的对联。
[对联的种类大全]对联的分类及举例30对
[对联的种类大全]对联的分类及举例30对对联有哪些种类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吧,欢迎大家参考! (一)按对联的文字结构、修辞技巧、逻辑关系来分类,就有四、五十种。
例如:1、对偶形式:言对、事对、正对、反对、工对、宽对、流水对、回文对、顶针对等。
2、修辞手法:比喻、夸张、反诘、双关、设问、谐音。
3、用字技巧:嵌字、隐字、复字、叠字、偏旁、析字、拆字、数字等。
4、逻辑结构:并列、转折、选择、因果。
(二)按照一般习惯又将对联分为:1、春联(含节日联)春联又叫“春贴”,是对联应用最早、范围最广泛的一种类型。
2、门联(含行业联)门联也叫“门贴”、“门对”。
贴门联的习俗,在明代就已有之。
对联的种类对联的种类什么门第用什么对联,不能混淆和更易,3、婚联婚联又叫“喜联”,是男婚女嫁时的专用对联。
婚联最突出的特点是多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如用花、鸟、鱼、月、水、珠等一类美好的事物,来比喻佳期美满,男亲女爱的情景。
4、寿联寿联是为老年人祝寿专用的对联。
寿联多用比喻,以高山、流水、青松、翠柏、神色、仙鹤等比喻寿者,以寄寓延年益寿之意。
5、挽联:挽联,也叫“丧联”,“挽词”,是生者哀悼死者,治丧、祭奠时专用的对联。
另外孝联也属丧事联,孝联的上联表达死者的牵挂、遗憾,下联是生者的身份,表达哀思。
6。
交际联(也叫赠答联)交际联主要用于社会名流、名人学者一类有较高的文化知识、文学素养和社会阅历的人们之间。
它可以分为文字形式的和口头形式的。
7。
堂联堂联,也叫装饰联,是人们用于布置美化客厅、书店、卧室、案头等室内环境的对联。
8。
名胜古迹联名胜古迹联可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山水风光名胜地的对联;另一部分是历史名人、历史遗迹纪念地的对联。
9。
文艺作品(含题画)联10。
其它杂联:其他形式的还有宣传联、寺庙联、庆贺联、喜联、趣巧联、戏台联、灯联、器皿联、笔联、砚联、无情对、墨联、谜联等等。
庆贺联也叫喜事联,分为自题联和贺联。
自题联多为主人的想法、谢意、喜意、歉意等。
对联的对仗工艺有哪些
对联的对仗工艺有哪些
对仗是古代文学中的一种艺术形式,通过一句对仗,能够表达出深刻的含义,给人以美的享受。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对仗工艺:
1. 平仗:指两句诗的字数和字调相同,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
2. 仄仗:指两句诗的字数相同,但字调不同,如“悠悠生死别,闲闲去来光。
”
3. 对句:指两句诗的字数不同,但意义相近或相反,如“好景曾参差,此乐乃重违。
”
4. 顶真:指对联的两句诗表达的意思完全相反,但字数和字调相同,如“独木不成林,单车独照明。
”
5. 孤峰:指对联的两句诗字数不同,但意境相近或呼应,如“红叶初林鸟自啼,黄花片片人故归。
”
以上只是对仗工艺的一些基本形式,实际上对仗的可能性非常广泛,可以根据个人的创作和想象力来灵活运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联的几种形式联绵对读心心已死,问月月独明。
本句中,第二第三字是重字,即名为联绵对。
上句如此,下句亦然。
句首句尾重字不在此列。
联绵又作连绵。
什么叫做连绵?本来的意思是一种两个音节连缀成义面不能分割开的词——即指单纯词——如:饕餮、犹豫、仿佛、彷徨,都是不能分开解释的由两个音节组成的单纯词。
这格用“联绵”两字,显然与“连绵词”意义无关。
连绵词有很多,比如:朝朝、夜夜、灼灼、菁菁、赫赫、辉辉、汪汪、落落、索索、萧萧、穆穆、堂堂、巍巍、诃诃,如此之类名联绵对。
这一格便是修辞格中的连续反复格,即由可独立运用的和解释的、意义同一的单音调,连着运用,即属此格。
曾经有人把此格称为“巧变对”,但从所举的诗例看,“巧变对”不是这一格,而应是“双拟对”这一格。
例:“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笑水声中。
”“有时三点二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
”谈到双拟对,下面简单说下。
双拟对。
雨骤雨添色,风来风裹声双拟对,就是一句之中所论。
假设第一字是雨,第三字亦是雨,二雨拟第二字,下句亦然。
如此之对名双拟对。
例:夏暑夏不衰,秋荫秋来归;炎至炎难却,凉消凉亦追。
“拟”的意思是似,比。
意指第一第三两个重复出现的字,字义基本相同,所以也以意思相同的两个字去对,故称“准拟成对”。
这一格相当于修辞中的“间隔反复格”。
交络对我们的习惯叫法是交股对,股俗指腚股。
其实古人定义名称时候,都很生动形象,嵌字格可见一斑。
举例:春残叶密花枝少,睡起茶多酒盏疏。
“少”应对“多”,“密”应对“疏”,现以“密”对“多”,以“少”对“疏”,故是参差成对。
此例中上联第四字对应下联第七字,上联第七字对偶下联第四字,谓正交股。
又如:裙拖六幅湘江水,髻耸巫山一段云。
“六幅”应对“一段”,“湘江”应对“巫山”,现在作交络状成对,平仄谐调,意义不损。
此谓搓对,这两个例子,可以较清楚的说明交络对(磋对,参差对)的含义了。
再举一例:“舳舻争利涉,来往接风潮”,按理是“舳舻”对“风潮”,“利涉”对“来往”,倘不通变,调换过来,平仄不谐;参差一下,平仄既谐,意义不损。
由于通变,故增此一格。
由此也足见古人十分讲究对仗,但更要做到决不以辞害意。
这是很值得我们重视的。
当然也有很多偏例,例如下面这个:出入三代,五百余载。
①本句中“余”属于载,不能与“出入”为偶;但古人四字四义皆成对,所以偏举以例。
这种对,是为了不以辞害意——不因形式而损害内容的补救方法。
所以作“通变”的处理。
此类较偏,不做深究。
逐字对顾名思义,字字对应(类似无情对,有别无情对)例如:三槐月下白梅月五柳风前黄菊天【取自q群】这个句子源于一个戏题,碎锦嵌字:五月黄梅天。
成句出来被拄杖叩门老师拿来引用,或:三槐墙角白梅月,五柳篱边黄菊天,在比如:我学适之说白话,他随行者上青云(白话版逐字对),逐字对应好理解,故到此为止,下面说下无情对。
奇对(无情对)无情对是奇对俗称,奇对者,马颊河对熊耳山。
此马、熊是兽名,颊、耳是形名,非平常对,故曰奇对。
顺而延之,他皆消磁,汗,笔误。
效此。
他皆效此,看来确实累了。
再比如:漆沮对四塞。
“漆(谐音七)”与“四”是数名(沮和塞是地理门),又两字各双声对。
古人名,上句用“曾参”,下句用“陈轸”,“参”与“轸”皆二十八星宿名(曾与陈同为姓)。
若此者,出奇而取对,故谓之奇对。
(以上百度)在对句中常用此法对句,出奇制胜,出乎常规,能出人意料,所以称之为奇,奇而又巧,是这一格的最大特点,例如广为联友熟知:三星白兰地,五月黄梅天。
木已半干休纵斧,果然一点不相干等。
的名对,正对也~~。
凡用文章,正正相对。
上句安天,下句安地;上句安山,下句安谷;上句安东,下句安西;上句安南,下句安北;上句安正,下句安斜。
例句东圃青梅发,西园绿草开;砌下花徐去,阶前絮缓来。
元兢日:正对者,尧年、舜日:尧舜皆古之圣君,名相敌,此为正对;上用松桂,下用蓬蒿,松桂是佳木,蓬蒿是恶草,此非正对也。
互成对互成对者,天与地对,日与月对,麟与凤对,金与银对,台与殿对,楼与榭对。
两句若上下句安之,名的名对;若两字一处用之,是名互成对、言互成相对也。
诗曰:“天地心间静,日月眼中明;麟凤千年贵,金银一代荣。
”第一句中,天地一处;第二句中,日月一处;第三句中,麟凤一处;第四句中,金银一处。
不在两处用之,名互成对。
这例说得不清楚。
细细琢磨,此格的意思是,本来可成的名对的两字已连在一起在同句出现;第二句同位出现的这两个字,本来也可成的名对的,但与第一句这两个字,本来也可成的名对的,但与第一句的这两个字不成为的名对,于是便叫做互成对。
但例句中的第一句与第二句的“天地”和“日月”,应该是的名对,因为天地和日月同属天文门,地本属地理门习惯性与天相对,叫的名对,可知已成约定俗成的属性。
天文门对天文门,应是的名对,而不是互成对。
三四两句的麟凤都是祥瑞的兽和禽,虽分属两门,从祥瑞角度看,可成的名对,所以才是互成对。
这一格,可归为“当句对”,后世也不再用“互成对”之名。
赋体对赋体对,或句首重字,或句腹重字;或句首叠韵,或句腹叠韵;或句首双声,或句腹双声。
如此之类,名为赋体对。
似赋之形体,故名赋体对。
阿弥陀佛。
句首重字:袅袅树惊风,晒晒云蔽月。
句腹重字:汉月朝朝暗,胡风夜夜寒。
句尾重字:月蔽云晒晒,风惊树袅袅。
(此例显然非古人的现成诗句,是把句首重字例,改换词序而成。
这种现成句是有的,如曹丕《钓竿》中即有“钓竿何珊珊,鸟尾何(竹徙)(竹徙)”句)句首叠韵:徘徊四顾望,怅悢独心惊。
句腹叠韵:君赴燕然戍,妾坐逍遥楼。
句尾叠韵:疏云雨滴沥,薄雾树朦胧。
句首双声:留连千里客,独待一年春。
句腹双声:骏爱君健马,妾怜娱由人。
句尾双声:妾意逐行云,君身入暮门。
释:上句若有重字、双声、叠韵,下句亦然。
上句偏安,下句不安,即为犯病也。
但依此对,名为赋体对。
按:重字与前面的联绵对,没有多大的区别,不在于字所在的位置。
如说在第二三字便是联绵对,在第一二可第三四字便不是联绵对,而是赋体对,理由是不充足的,所以不宜如此划分。
凡重字的便可归入连续反复这一辞格。
叠韵:指双音节的词是同韵的,称叠韵。
如徘徊:pai huai。
怅悢chang liang,燕然yan ran,逍遥xiao yao,滴沥di li,朦胧meng long,今音不叠韵,旧时同属东韵mong long则属叠韵。
双声:指双音节的词,是同声母的,叫双声。
如留连liu lian,独待dudai,崎岖qi qu,暮门mu meng,都是同一声母的,属双声的。
其他的古今音似乎都不属同声母,不应属双声;独待、暮门也都不是固定的双声词,所以也不应引以为例。
切侧对。
切侧对,精异粗同是。
诗曰:“浮钟宵响彻,飞镜晓光斜。
”“浮钟”是钟,“飞镜”是月,谓理别文同是。
这一格,联语的主体并非同类。
钟属器用门,其声属虚字,“飞镜”喻月,月属天文门,月亮是实的,与虚的钟声都不能成对。
这叫“精异”,如不仔细分析,则“浮”对“飞”是动词对动词,“钟”对“镜”是名词对名词,从虚实看,两两相当,所以可对,这叫“粗同”,又叫“理别文同”。
玻璃对联曰:山中日出;水里风来。
玻璃对者,指对联所用字贴于玻璃上,正反两面看来无二,这类字所组之对联,谓:玻璃联。
其特点:就字型而言,上、下或左、右字型结构基本对称一致,造成字本身的一种形态对称美。
当下凡书文卷笔,多简体书写,玻璃字之正统乃篆体。
又例:文同画竹两三个;丁固生松十八公。
此联取自百度,载于清人李伯元的《南亭四话》,联语中文同,宋代画师.以善画竹山水著称。
“两三个”是指竹叶,拆合字。
丁固三国时吴国人,初仕尚书,因梦松树生于腹上,便对人语:“松字拆开乃十八公也,再过十八年我当为公。
”后果官至司徒(汉时称司马、司徒、司空为三公),此联不仅反正皆宜,且用典自然,可称形式与内容完美统一。
当句对(又称自对)赋诗云:薰歇烬灭,光沉响绝。
此格没做任何解释。
上面例句中前句的“薰歇”与“烬灭”,后句的“光沉”与“响绝”,各自在本句成对,然后再上下句成对,这叫“当句对”,也叫“自对”。
因“薰”、“烬”同类,“光”、“响”同类,上下句不同类。
又如:“小院回廊春寂寂,浴凫飞鹭晚悠悠”的“小院”和“回廊”,“浴凫”与“飞鹭”各自当句成对,然后上下句成对。
再如:孤云独鸟川光暮,万井千山海气秋。
也是同一对法。
道理与前面的相同。
这一格,千余年来联界一直在用,且也是用得较多的一种联格。
含境对诗曰:修远长怀,寂寥无声。
②同上,这一格也没有作任何解释。
看例句,指字面上相对不很严格,只要大体对得上就可,主要是看上下句的情和境。
情或境相同的,字面上大体过得去,便是含境对。
如例联是从司马相如的《上林赋》中来的,其情与境是:一直在“怀念”,怀念得十分悠远,陷入沉思,四周便“寂寥无声”了(即使十分热闹,在“无闻无见”中,当然也是“寂寥无声”了。
上下句情与境相同。
同对(同类对)同对者,若大谷、广陵,薄云、轻雾。
大与广、薄与轻其类是同,胡谓之同对。
同类对者,云、雾、星、月,风、烟、霜、雪,酒、觞,东、西、南、北,青、黄、赤、白、丹、素、朱、紫,宵、夜,朝、旦,山、岳,江、河,台、殿,宫、堂,车、马,途、路。
另:本格说得较为含糊,所说同对,从所举可对的例词来看,每一大类对中,有两小类。
也即是同门的词语中,有一小类是完全同义的,另有一小类则不同义。
不同义的则可对,不犯禁忌;同义的若对在一起,则犯合掌的大忌。
这一类如:酒觞,宵夜,朝旦,山岳,江河,途路等。
如单指同门不同义的词相对,则与的名对没有什么两样,完全可以归入的名对中。
不必立此一格,由此可看出空海和尚博采而未精梳的情况。
声对声对,如晓路(对)秋霜,“路”是道路,可与“霜”对,以其与“露”同声之故。
老学究曰:声对者,是字、义俱别,声作对是。
诗曰:彤驺初惊路,白简未含霜。
初蝉韵高柳,密茑挂深松。
“茑”,草属,声与“鸟”同,故以对“蝉”。
侧对(利用字的偏旁成对,或称字侧对)元氏曰:侧对者,若冯翊(对)龙首。
此为“冯”字半边有“马”与“龙”为对;“翊”字半边有“羽”与“首”为对。
此为侧对。
又如泉流(对)赤峰,泉字其上有“白”与“赤”为对,凡一字侧尔,皆是侧对,不必两字皆须侧也。
老学究又曰:字侧对者,谓字、义俱别,然形体半同是。
例:忘怀接英彦,申劝饮桂酒。
英彦、桂酒字义俱别,然形体半同是。
小注:此对只一字形体半同,英字草属与桂字木属,同为草木门,故可对。
邻近对死生今忽异,欢娱意不同。
寒云轻重色,秋水去来波。
上是义,下是正名。
此对也大体似的名,的名窄,邻近宽。
从所举对例看,此格与前面的互成对,没有区别。
如“生死”对“欢娱”各自是同门对同门的,已经当句自对,然后成对。
“上是义,下是正名”这句话的意思也不好理解。
空海此格,来自《诗议》,例对完全相同,“上是义……”全句也照录原文。
背体对诗曰: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