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论文
浅谈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的有效教学
浅谈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的有效教学空间与图形的教学是小学数学课程的一个重要部分,贯穿整个小学阶段,对于小学生来说还是有点困难的。
这要求老师在讲授过程中使静态的变成动态的,抽象的变成形象的,尽可能的使之生活化。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应注重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变化;应注重通过观察物体、认识方向、制作模型、设计图案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进行实施呢?一、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活动经验,呈现现实情景(一)提供“生活化”的学习材料,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与其他数学内容相比,“空间与图形”的教学更容易激起学生对数学的情感体验。
教学可以设置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和日常经验的教学情境,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逐步认识简单图形的形状、大小和相互位置关系,初步认识一些特殊图形的特征及性质,学会运用测量、计算、实际操作、图形变换、代数化以及推理等手段,解释和处理一些基本的空间与图形问题,并在此过程中,通过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辨认方向,动手操作,想象,描述和表示,分析和推理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例如教学一上《认识图形》一课时,我们就搜集了很多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各种形状的物体,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上课开始,教师一边拿出一些物体一边让学生说出物体名称并引导说出几何名称:如,牙膏盒——长方体,魔方——正方体,茶叶罐——圆柱体,乒乓球——球体等等。
(二)回归生活,让学生在应用中体验小学生对图形与空间方面的内容已有一定的认识,利用几何知识解释生活现象,让数学回归生活,使学生获得学有所用的积极情感体验。
如在学习了“圆的认识”后,可以组织学生对“车轮为什么是圆的”这一生活问题作深入探究。
在实际应用中,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用数学,体验到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所带来的愉悦和成功。
二、利用多媒体课件,优化教学效果在空间与图形教学中,将多媒体引入课堂,让“静”的知识“动”起来,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让空间与图形教学精彩纷呈论文
让空间与图形的教学精彩纷呈摘要:文章为了说明“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作者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优化丰富课堂教学手段、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能力这四方面阐述了“空间与图形”的教学策略,从而营造“精彩纷呈”的“空间与图形”教学,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关键词:学习兴趣;思维能力;教学手段;自主探索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11-206-01“空间与图形”是小学数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共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图形的认识。
第二部分是测量。
突出对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的具体感受和认识;自主探索计算公式。
第三部分是图形与变换。
结合实际,感知平移、旋转、对称现象等。
第四部分是图形与位置。
如果在小学阶段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使学生获得比较丰富的直观经验,在此基础上逐渐归纳出一些基本的几何事实,能建立起初步的空间观念,对今后平面几何、立体几何的学习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空间与图形的教学,教师应当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出发。
在教学中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教学,把数学问题生活化。
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教室为情境,让学生认位置、认方向;以学生熟悉的搭积木块为情境,认识长方体、正方体、三角形等。
二、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强直观演示,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正确、清晰的表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更有利于发展其思维能力和空间概念。
然而,空间观念是从经验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
我们如果要想很好的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就要将视野拓展到生活的空间,让学生感知和体验空间与图形的现实意义。
就像我们可以在教学生观察物体时,摆出学生熟悉的物体,让学生动手摸一摸,找出物体的面在哪里,使学生亲身体会物体的面,直接感知数学就存在我们身边。
空间观念是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交替作用的思维过程,表达这种思维的最好语言,就是几何图形,它能以最简捷最直观地表达出空间形式。
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思考论文
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思考数学知识是抽象的,而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显然,数学学科的特点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矛盾的。
要解决这个矛盾,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就要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
重视动手操作,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最有效途径之一。
新编小学数学教材的特点之一,是重视直观教学,增加了学生的实践活动和动手操作内容。
“空间与图形”的教学给学生呈现了“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材料,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与交流的机会,引导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教师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自己去比一比,折一折,剪一剪,画一画,多种分析器官共同活动,不失为开放学生思维的好方法。
一、动手操作,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好奇是小学生获取知识的内在动力。
要让小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就要设法引导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产生兴趣。
18世纪启蒙思想家卢梭曾经说过:“教育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
”兴趣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是创造的非智力源泉。
有了兴趣可以变苦学为乐学,变厌学为愿学,变被迫、被动的学习为主动、创造地学习。
小学生好动,有意注意时间持续很短。
对于他们来说,动手既是一种乐趣,也是一种心理需求。
在教学中,利用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恰当的引导,使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中。
根据教学内容,精心组织有关的动手操作活动,就能唤起学生潜在的动力,对学习数学知识产生兴趣。
例如:在认识几何图形三角形时,教师从红领巾、小队旗的形状等引入新课后,请学生在本子上任意画出两个不同形状的三角形,通过画,引导学生说出三角形是怎样的图形,得出: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它有三条边三个角。
为了丰富学生对三角形的感性认识,准备好3厘米的小棒3根,4厘米、2厘米、8厘米长的小棒各一根。
先请学生用8厘米的小棒去搭三角形,学生发现:随便配上哪两根小棒都不能搭成三角形,为什么呢?学生说:这根小棒太长了,那两根小棒太短了。
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的研究
使 抽象 的几何知识变得形象 、 直观 , 让学生 件 的限制 , 没有齐备 的教学工具及辅助条件或教师为 了完成教学 图形就越接近长方体 , 巧妙化解 了教学重难点 , 有效地帮助 学生 任务而节约时间 , 只让个别学 生进行操作 , 其他 学生观察 , 限制 了 经历知识 的产生过程 ,
的教学创意和教 学策略的探 究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 激发 学生 的学 习兴趣 , 提高 学生在 学习空间与图形上 的效率 , 进 而有效提
升教学效果 。
关键词 : 空间图形; 教学创意; 教学策略; 自主创新
小 学几何教学是小学数学创新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 是发展
学 生 空 间 观念 的重 要 途 径 。 现 在 新 课 程 强调 要 着 眼 于 学 生 空 间 观
2 . 充分利用多媒体 , 化 解 图 形教 学 中 的重 、 难 点
的基础 。 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 、 情境、 方式等对 于学生形成空间
观 念 都 有 重 要 的 意义 。
空间与图形运动与变化的问题 , 如, 图形 的旋转和平移 、 方位
的确定 、 图形从抽象 到具体 的变化 过程等 , 仅凭传 统的教学手段
空 间与 图形的教学 内容特殊 , 要达到好 的教学效果必须要用 想 , 如果采取传统 的教学手段或是教师 的描述很难让学 生理解 , 6 好 的教辅工具。但是在各种因素的影 响下 , 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 利用多媒体课件则可 以生动演示这个过程 :将底面平均分成 1 果, 问题 主要有 以下两个方面 : ( 1 ) 教学工具缺乏 。许多教师受条 份 、 3 2 份、 6 4份 ……让学 生直观地看到分得份数越多 ,拼起来 的
农村小学生“空间与图形”学习中困难成因及培养策略论文
农村小学生“空间与图形”学习中的困难成因及培养策略初探《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学习领域。
“空间与几何”作为其中一个学习领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关于“图形与几何”,在教学中既有优势之处,也有劣势之处。
优势之处:这部分内容大多以几何图形为基础,教学时能通过图形找到生活中的实物进行替换、比较并得出结论,学生不是简单的感知,凭空的想象。
劣势之处:受小学生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力的制约,不容易理解和掌握。
加之农村学生受见识及学校和家庭条件限制,特别是教师教育观念和方法的影响,学习中出现了许多问题。
一、举例说明“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困难1.四年级上册《垂直与平行》教学平行线概念时对“同一平面内”的理解,四年级学生空间观念和想象力不是很强。
要理解不同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学生很难想象,而教师如果选择放弃这一教学环节,显然对学生理解平行线起到了阻碍作用。
要建立两个平面的概念,多媒体教学是最佳的方法,而教学资源的不均衡直接导致了农村学生学习上的困难。
2.三年级下册《平移和旋转》在一次质量调研中有这样一道选择题“学生一早到校就开窗,开窗是什么运动()……(1)平移;(2)旋转;(3)既是平移又是旋转”。
由于开窗子有的是平移,有的是旋转,学生个人经历不同,就出现了不同的答案,而又不能说错,这就给评判带来了不便。
对于这样开放性的问题,可在观察与讨论中完成。
摆正学习与评价的关系,可使学生摆脱两难的尴尬境界。
这样的试题,体现了教师的评价观念是何等的落后,这也反映了农村教师只注重学生成绩、不重视学生能力的现状。
3.六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在求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侧面积时,常常要与实际情况相结合。
如:做烟囱要用多少材料(侧面积),做抽屉要用多少材料(侧面积加一个底面积),做一个衣箱要用多少材料(表面积),粉刷带天花板的教室(侧面积加一个底面积再减去门窗),这就有利于学生观察的教具和场景,可教师常常为了省事,只是纸上谈兵,学生不知所措,效果也就可想而知。
浅谈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
浅谈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摘要: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在新课程强调要着眼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和生成,大量增加了几何教学的内容。
面对这一领域的变化,本文阐述了传统空间与图形的教学特点和网络空间与图形教学的特点。
并将其进行了比较,得出传统教学的不足,而网络技术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却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
怎样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在教学中我们从五个尝试入手。
关键字:新课程;传统教学;网络教学;空间与图形空间与图形的教学是小学数学课程的一个重要部分,它的主要内容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换。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第一学段中,学生将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对称现象,学习描述物体相对位置的一些方法,进行简单的测量活动,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中,应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应注重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获得对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直观经验。
第二学段中,学生将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进一步学习图形变换和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发展空间观念。
在教学中,应注重学生探索现实世界中有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应注重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变换;应注重通过观察物体、认识方向、制作模型、设计图案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由此看来,该部分内容应是老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点。
[1]1 传统空间与图形教学的特点1.1没有凸显生活化和现实性没有加强研究现实世界中物体和几何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换,其出发点没有以学生熟悉的居住、生存和活动的现实空间作为学习的背景,没有引导学生认识图形与物体、建立丰富表象、形成直觉思维,加强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1.2没有凸显过程性与体验性数学教育研究表明,空间观念只有在丰富多彩的探索活动中才能形成与发展。
以往的大纲,没有突出了将“过程”作为数学课程内容的一部分,没有非常注重“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活动中获得直观的经验,在丰富多彩的探索活动中经历过程与体验实例”。
浅谈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
浅谈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对空间与图形的认识和教学体会《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指出“图形与几何”主要内容有:空间和平面基本图形的认识,图形的性质、分类和度量;图形的平移、旋转、轴对称、相似和投影;平面图形基本性质的证明;运用坐标描述图形的位置和运动。
在“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与推理能力。
下面是我在教学中对小学数学中空间与图形的理解和一些体会。
一、空间与图形的教学意义空间与图形主要研究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和几何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换,它们是人们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在小学阶段,其主要内容包括图形的认识、测量、图形与变换和图形与位置等。
这些内容的教学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必要基础。
首先,小学阶段学习的空间与图形知识是学生在中学进一步学习平面几何、立体几何和解析几何的基础,如在小学学习的圆柱、圆锥、球等基本知识,就是学生在中学进一步学习立体图形必不可少的基础。
其次,学生在小学空间与图形学习中所经历的观察、操作、想象、交流、推理等活动,将为他们在中学进一步学习空间与图形提供重要的策略。
(二)有利于空间观念和形象思维的发展。
空间与图形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和发展。
在空间与图形的学习中,学生要经历生活经验的回忆、观察与操作、想象与表达等活动,这些活动有利于学生关于物体和图形表象的建立,因此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特别是其中的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主要途径。
例如,在认识长方体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用一个萝卜先切一刀,认识面;然后垂直于这一面再切一刀,认识两面相交所形成的棱;最后垂直这条棱再切一刀,认识三条棱相交所形成的顶点。
这样利用操作和观察活动,学生能逐步建立起三维空间的表象,进而形成体的空间观念。
在分析和思考的基础上才能获得面、棱、顶点等概念,这个过程的本身又是一个促进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发展的活动过程。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内容比较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内容比较人教版新课标目前根据国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编写的小学数学教材共有6个版本。
其中人教版和北师大版本这两种教材的适用范围较广。
将不同版本的教科书"图形与几何"内容进行比较研究,使教师对教材几何知识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编排合理从而使教材更适应学生的学习,进而提高教学和学习效果。
图形与几何作为数学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它主要反映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有效工具。
把所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人们能更好的认识和描述空间生活并进行交流。
由于小学生直观思维、心理发展水平和特点,教科书的呈现要做到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图形与几何作为数学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它主要反映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有效工具。
教材中知识的呈现方式对于学生学习的理解和掌握是极其重要。
1.小学数学教科书"几何与图形"内容比较教科书作为教学的主要媒介,它的表述要恰当,其知识点的编排和设置也要遵循小学生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因为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不是特别强,所以对于空间与图形中有些部分难以理解。
小学数学是基础,图形与几何的学习能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演绎推理和逻辑思维能力,对其他生活领域也能产生很多影响。
小学数学主要包括认识图形的形状、测量、图形运动及其位置变换,把所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人们能更好的认识和描述空间生活并进行交流。
因此,教科书内容的呈现方式科学化、合理化和多样化,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保证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对数学实质的理解。
因为即使是同一学段的学生,不同学生的生活与数学知识背景、自身思维方式、数学活动经验、所处的文化环境等都会有所不同。
对于一线教师而言,可以选择一本更加科学的教科书,使得课程开展更为顺利,教学内容更为合理,教学活动更加有效。
本研究主要从"设置的栏目"和"语言的趣味性""插图类型"三个方面进行比较。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探究(论文)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探究(论文)小学数学的“图形与几何”教学是初步探究数学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图形与几何主要研究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和几何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换,让学生掌握相应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人类的生存空间,发展形象思维,培养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一、图形与几何教学的目标图形与几何主要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换,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要掌握好这一部分的标准,必须引起对如下几个方面的重视:1.重视学生实际生活经验对几何概念的形成;2.发挥几何图形本身的作用,以帮助学生正确形成和理解几何概念;3.及时将所学概念纳入已有系统,促使学生形成新的认知结构;4.设计新的解法,一方面要注意结果的正确性,另一方面要注意其根据的条理性。
二、图形与几何的教学原则1.提供现实情境,激发研究兴趣图形与几何的教学应当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出发。
小学生尽管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但他们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有很强的好奇心。
因此,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
例如,以教室为情境,让学生认位置;以学生熟悉的搭积木为情境,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
让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主动地研究。
2.注重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促进学生研究方式的转变标准》中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研究数学的重要方式。
图形与几何的教学内容上设计了很多这方面的活动。
例如“你说我摆”、“观察与测量”、“有趣的图形”、“动手做游戏”等,在合作中进行研究,体验合作研究的必要性和乐趣。
同时,在相互交流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通过与他人的交流,感受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过程,学会用不同的方式思考问题,尝试不同的探索方式,不断提高思维水平。
有效实施“空间图形领域”教学论文
有效实施“空间与图形领域”的教学《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空间与图形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因此空间与图形的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其它教学内容相比,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直观性和操作性,它会受到学生自身经验、空间观念、认知发展水平、内容的难度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面对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如何让”空间与图形”的课堂教学更加有效呢?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提供鲜活的情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教材中增加的新内容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密切联系,如方位的认识,描述和绘制线路图等。
教学这些内容时,应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丰富学生的经验。
利用实际生活中的实物、实物图片,给学生呈现”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材料,使学生从大量的表象中充分的感知,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引导他们在探索的过程中获得丰富的体验,学习有关的知识和技能。
例如,在教学《认识平面图形》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由”体”引出”面”,在学生初步建立了平面图形概念的基础上,教师寻找生活中的实例,接着问学生:”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的面是这些图形的?”学生就能说出,国旗的面是长方形,粉笔盒前边的面是正方形,硬币的正反面都是圆形等等。
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数学活动的切入点,让学习生活和数学生活之间建立一种相似或相对的联系,使教学合情合理。
二、增加体验感知,让学生形成清晰表象。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
教学中加强直观演示,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正确、清晰的表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
首先是在体验中感受。
”空间观念的形成,只靠观察是不够的,教师还必须引导学生进行操作实验活动,让他们自己比一比、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画一画”。
如教学直线、角、三角形图形面积等,都可以利用这些活动来进行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5篇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5篇【篇一】“空间观念主要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臵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依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等。
”新课标明确描述了“空间观念”的实质和内容。
小学低年级对几何图形的认识都基本属于具象到抽象的初级阶段,在小学阶段的几何初步知识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将抽象几何变成直观几何,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要不断加强学生对空间观念的形成和发展,积极引导学生用数学思考的方法去观察和描述客观世界事物,让学生逐步建立空间观念的感知,培养空间意识,逐渐认识空间观念的特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更好地认识和了解世界是十分重要的。
一、数学来源于生活,从生活中剥离出空间感知原形,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概念。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因为“玩”,低年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从小就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物体,如他们最喜欢的积木和各种球,以及生活中接触到的各种形状的物具,脑海中已经初步建立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形象;这些直观感知是低年级学习的基础。
因此,学生对于图形的认识是从立体图形开始的。
这样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如教“东南西北”时,可以让学生在早晨观察太阳从东边升起的情境,观察学生熟悉的校园的坐落朝向,自己家居住房屋的朝向等。
以学生熟悉的环境,为学生认识方向与位臵提供了认知的背景。
二、通过观察实物,动手操作,从具象的感知到语言的再现初步建立学生的初级抽象的空间观念。
低年级学生思维水平较低,动手操作是低年级学生直接获取经验知识的最好的途径,它可以启发学生积极参与思考,激发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与探索欲望。
学生的动手操作过程其实是学生手、眼、脑等多种器官协同合作的过程。
它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
因此,在认识立体图形的时候,必须让学生自备实物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通过看、摸、说、画、比等方法了解各种立体图形的形状及性质。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内容比较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内容比较人教版新课标目前根据国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编写的小学数学教材共有6个版本。
其中人教版和北师大版本这两种教材的适用范围较广。
将不同版本的教科书"图形与几何"内容进行比较研究,使教师对教材几何知识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编排合理从而使教材更适应学生的学习,进而提高教学和学习效果。
图形与几何作为数学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它主要反映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有效工具。
把所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人们能更好的认识和描述空间生活并进行交流。
由于小学生直观思维、心理发展水平和特点,教科书的呈现要做到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图形与几何作为数学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它主要反映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有效工具。
教材中知识的呈现方式对于学生学习的理解和掌握是极其重要。
1.小学数学教科书"几何与图形"内容比较教科书作为教学的主要媒介,它的表述要恰当,其知识点的编排和设置也要遵循小学生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因为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不是特别强,所以对于空间与图形中有些部分难以理解。
小学数学是基础,图形与几何的学习能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演绎推理和逻辑思维能力,对其他生活领域也能产生很多影响。
小学数学主要包括认识图形的形状、测量、图形运动及其位置变换,把所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人们能更好的认识和描述空间生活并进行交流。
因此,教科书内容的呈现方式科学化、合理化和多样化,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保证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对数学实质的理解。
因为即使是同一学段的学生,不同学生的生活与数学知识背景、自身思维方式、数学活动经验、所处的文化环境等都会有所不同。
对于一线教师而言,可以选择一本更加科学的教科书,使得课程开展更为顺利,教学内容更为合理,教学活动更加有效。
本研究主要从"设置的栏目"和"语言的趣味性""插图类型"三个方面进行比较。
小学数学论文:例谈图形与几何教学中空间观念的培养
把握价值取向发展空间观念——例谈图形与几何教学中空间观念的培养[摘要] 空间观念一直是课标提出的核心概念之一。
小学图形与几何教学的课程核心目标在于,积累丰富的几何活动经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形象思维和初步的推理意识。
可以说,空间观念的培养始终贯穿于图形与几何的教学。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往往重视学生掌握有关图形与几何的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而忽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偏离了图形与几何教学的核心价值。
[关键词] 空间观念、表象、几何建模空间观念是指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方向、距离等形象在人脑中的表象。
其主要表现为:能由形状简单的实物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的形状,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能根据条件作出立体模型或画出图形。
小学阶段是学生空间观念发展的初级阶段,是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的重要时期。
当前,小学图形与几何教学,其基本定位在于操作几何、直观几何。
这既是小学生年龄特征所决定的,也是几何课程改革进步的必然。
其实,与数与代数相比,图形与几何的课程更形象、具体,富有操作性。
因此,在小学图形与几何课程目标的表述等方面,较多地使用了“经历”、“探索”、“体验”等过程性目标动词;同时,图形与几何课程的指向也不仅仅停留在“几何”目标和价值上,而是放眼于小学生数学思维水平的整体提高,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和数学思想的渗透,还应涵盖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基于小学生认知水平之上的几何活动中,这些目标完全可以实现。
本文试求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人教版五下)一课为例,从空间观念表现的“想象”、“分解与分析”、“描述和思考”、“作出和画出”四个层次及几何建模例谈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
一、“想象”长方体------通过对长方体“三视图”的剖析,形成丰富表象想象是指由实物的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的形状,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和展开图之间的转化。
这种“想象”是在“表象”基础上经过概括、加工形成的,反映的是几何形态,丰富的表象资源是学生空间观念培养的前提和基础。
对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意义的认识(精选5篇)
对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意义的认识(精选5篇)第一篇:对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意义的认识对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意义的认识小学生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有很强的好奇心。
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
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提出问题,作出解决问题的猜想,尝试解答并进行验证”的过程去揭示知识规律,求得问题的解决。
为此,在教学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的过程中,浅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空间与图形”的素材来源于生活。
在教学《对称图形》时我收集了许多漂亮的图片,有小动物,有生活中的物品,有数字卡片,有几何图形等等,真是琳琅满目,丰富多彩。
孩子们在观察、比较这些图形的特点,随着你一言、我一语的交流,随着“对折”的验证,孩子们轻松地知道了什么是对称,什么样的图形是对称图形,并且还能找出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二、创造机会捕捉“空间与图形”的素材。
小学生年龄虽小,但在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形成了不少的数学表象,教学中利用学生己有的生活经验,联系实际“做数学”让学生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让学生自己在身边所熟悉的事例中提取数学素材,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有趣,引发学习数学的欲望。
如学生认识完图形之后,让学生随即观察教室、看看哪些物体上的面是我们今天学的?学生马上兴趣来潮,找出很多。
之后为了培养学生空间观察,又让学生想一想家中、马路上见到过这些图形吗?学生想象之后,举例了很多物体。
学生体会到我们生活在一个形的世界中,“图形”在我们身边随处都能找到。
三、开放拓展的“空间与图形”素材。
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学校给学生太多的好胜心,却很少培养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
”他们对事物的好奇是一种迫切认识事物的渴望,能引起学生积极主动去探索奥秘。
如在学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之后,呈现用这些图形拼成的一幅美丽的图画,让孩子们从这幅美丽的图画中找出所学的图形,在这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中,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
浅谈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的教学
浅谈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作者:冯文标来源:《新课程学习·上》2014年第11期摘要: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中,空间与图形占据重要的地位,学习该部分内容的重要价值不仅在于运用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几何图形,同时训练数学思维,初步形成空间观念,充分展示几何图形蕴涵的文化因素,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有积极帮助。
关键词:空间观念;素材;生活实践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中空间与图形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初步认识各种不同的几何图形,并利用图形描述生活空间,作为准确交流的基本工具。
通过对图形的认识、测量、图形与变换、图形与位置这几部分的研究,感受现实生活中许多实物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换等,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形成对几何图形的基本认识,更好地发展形象思维,提升数学综合素质。
一、空间与图形的教学意义1.帮助学生形成空间观念让学生感知三维空间,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正确认识周围世界的事物,运用不同事物的形状、大小恰当表述事物之间的关系;建立图形直观与基本几何模型,准确把握不同几何图形性质的异同。
因此“空间与图形”的教育价值首先表现在让学生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把握生活空间。
2.让学生获得必需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从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编写特点看,空间与图形继承传统几何课程的优势,并在各学段都增添了图形与变换、图形与位置、操作与探索的几何图形学习内容,并提出了具体的学习目标,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和继续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几何图形的直观、形象为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大胆创新提供了很好的实物载体,这些学习活动不仅能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诱发学生的直觉思维,对于发展学生创造想象力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空间与图形教学策略与数学其他教学内容相比,空间与图形教学内容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直观性与操作性,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取材,通过必要的探究活动,积累生活经验,发展空间观念,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的教学
五龙街道中心完全小学范传超
“空间与图形”是《数学课程标准》中四大学习领域之一,学好空间与图形知识,对发展小学生的智慧与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下面就空间与图形的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1.通过亲身体验,理解概念内涵。
在教学中,我们要创设具有启发性的情景,提供给学生感知、体验的机会,让学生真正理解概念的内涵。
一位教师教学面积概念时是这样处理的。
得出概念之后,教师呈现上面两个图,提问:“谁的面积大?”成人看似很简单的问题,学生却争论很大,有人说1号大,有人说2号大,也有人说相等。
教师请学生各自讲道理,然后组织辩论。
在辩论中,学生逐渐明白,比面积大小而不是边的长短。
教师继续深入,请学生用笔涂出面积,再去体会这层含义。
此后教师还不罢手,再让学生描出周长,进一步体验其与周长的不同。
这样的处理方法,教师没有花过多的时间去讲述面积定义,没有让学生死记硬背面积概念,却使学生对面积的含义以及面积和周长的区别形成了清晰的认知。
这个例子带给我们的启示就是想让学生牢固把握几何概念的内涵,应当重感知、重体验、重理解。
2.加强实践操作,发展空间观念。
心理学研究表明:视觉、触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几何材料的操作,有利于空间观念的形成和巩固。
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各种实践活动,逐步建立图形的表象,对于建立空间观念尤为重要。
如“找对称轴”,为了帮助学生准确找出对称轴,让学生把题中的图形画出来,并剪下来,折一折,看看是否为轴对称图形。
注意指导学生从不同方向折一折,看各有几条对称轴。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熟练找对称轴,多出一些类似的练习题。
逐步过渡到不用动手操作,凭空间想象来找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利用画图帮助解题应该是学生要形成的一个良好学习习惯,我们要在平时的学习当中不断向学生渗透这种理念,逐步培养。
例如在一个长方体里剪出一个最大的圆,(或
者在一个长方体里削出一个最大的圆柱体),只要一画图学生就会马上理解为什么要以最短的边为半径,又如绕圆形花坛周围铺小路,通过画图学生解题算直径就不会只加一边的小路宽,大大降低错误率。
3.开展直观演绎,明晰推理过程。
“以演绎推理为主要形式的论证几何,代之以形象生动的直观几何”是新课标对“空间与图形”所提出的新要求。
因此,小学生难以理解严密的推理过程,这不是学生的错,我们也不必急着去改变它,我们要做的就是真正理解和践行新课程的理念——突出直观,关注经验。
查看教材,我们就会更加明晰这个教学理念。
如:《圆的认识》,教材要求“做一个实验,剪一剪、拼一拼”,还利用附页给学生提供学习素材,真正让学生自己动手。
在拼出一个近似的长方形以后,要求学生观察它的长和宽与圆的周长和半径之间有什么关系,从而轻而易举得出公式。
这样的教学行为,在教学理论上称为“实验几何”或“经验几何”,这些都属于“直观几何”的范畴。
直观几何,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名词,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指导思想。
如果以这样的思想来审视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中的其他种种难点之处,如平移与旋转、位置与方向、观察物体等问题都可迎刃而解。
总之,“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其概念,了解其形状,运用其公式,即所谓的“形”,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种“神”,即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
两者缺一不可。
有形无神,乃徒有其表,死知识一堆;有神无形,乃无源之水,难以维继。
只有做到神形兼备,才能让我们的教学如鱼得水。
二O一六年六月二十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