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 原子的构成

合集下载

3.2原子的构成

3.2原子的构成

电子
电子
钠原子(N电子 电子 电子 电子 电子 电子 电子 电子
电子 电子
电子 电子
电子
+11 电子
电子 电子
+17
电子
电子
电子 电子 电子 电子
电子
钠离子(Na+)
电子
氯离子(Cl-)
离子的形成 钠在氯气中燃烧
钠 + 氯气
点燃
氯化钠
Na
Cl2
NaCl

离子化合物:阴、阳离子 由于静电作用而结合形成 的化合物。
Na
Mg
Al
Si
P
S
Cl
Ar
【思考】由以上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分析: 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有何特点?非金属原子的呢? 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的呢?
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 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等于或多于4个;
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是8个(氦有2个)。
【小知识】物质都有趋向于稳定状态的特点 (如:水往低处流;树上的苹果有往下掉的趋势) 原子也不例外,也有趋向于稳定结构的特点。那 么,什么样的结构才是原子的稳定结构呢?
2.657×10-26kg 氧的相对原子质量= =16 1 1.993×10-26kg× 12 9.288×10-26kg =56 铁的相对原子质量= -26kg× 1 1.993×10 12
常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种类
氢 氦 氮 氧 氟 氖 氯 碳
相对原子 质量
1 4 14 16 19 20 35.5 40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2 原子的结构
一、原子的构成
道尔顿的实心球体模型 19世纪初,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 他认为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3单元 课题2 原子的结构(有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3单元  课题2  原子的结构(有答案)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2 原子的结构知识点一 原子的构成一、原子可以再分很长时间以来,科学家都以为原子是简单的、不能分割的实心球体。

直到1897年,英国科学家 汤姆生 发现了电子,才第一次揭开了原子的神秘面纱,知道原子还是可以再分的。

理解辨析1、原子能否再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但是在其他条件下还能再分。

二、原子的构成⎧⎧⎨⎪⎨⎩⎪⎩质子(带正电)原子核(带正电)原子中子(不带电)核外电子(带负电,在核外相对很大的空间内作高速运动)理解辨析1、原子核有什么特点?原子核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荷,相对于整个原子来说,核外有一个很大的空间,这就是电子运动的区域。

原子核虽然小,但几乎集中了整个原子的质量,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原子核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荷、体积小、相对质量较大。

三、原子中各粒子的电性四、几种常见原子的构成理解辨析1、原子一定是由质子、中子、核外电子构成的吗?原子一般由质子、中子、电子这三种粒子构成,但某种氢原子中只有一个质子和一个核外电子,无中子。

五、原子中各种粒子之间的关系1、原子中,质子所带正电荷总数与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总数相等,中子不带电,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2、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不同种类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不相等。

例题1、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C)A.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B.一切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C.原子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D.原子核内质子数必等于中子数例题2、有关原子带电情况的解释正确的是(B)A.原子中质子带浮负电,电子带正电B.原子核带正电C.电子不带电D.电子和中子电荷中和使得原子不带电例题3、在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原子核这些粒子中选择填空:(1)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是分子;(2)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原子;(3)能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是分子、原子;(4)构成原子核的粒子是质子、中子;(5)带正电的粒子是质子、原子核;(6)带负电的粒子是电子;(7)不带电的粒子是中子;(8)质量与氢-1原子质量近似相等的粒子是质子、中子;(9)质量最小的的是电子;(10)在同一原子中数目相等的是质子、电子。

课题2 原子结构 第1课时 原子的构成 相对原子质量 作业

课题2 原子结构 第1课时 原子的构成 相对原子质量 作业

课题2 原子结构第1课时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知识梳理】
【A基础过关】
1.核污水中的氚是指核内有1个质子和2个中子的氢原子,下列示意图能正确表示氚原子结构的是()
2.钕是最活泼的稀土金属之一,用途广泛。

已知钕原子的质子数为60,相对原子质量为144.2,则钕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144
B.204
C.60
D.84
3..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16 g
B.16
C.2.657×10-26 kg.
【B能力提升】
1.如图为某原子结构模型的示意图,其中a、b、c是构成该原子的三种不同粒子。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粒子a表示的是电子
B.原子中b与c的数目不一定相同
C.所有原子的原子核都由b和c两种粒子构成
D.该原子为碳原子
2.铅中毒后会影响智力发育、体格生长、学习能力和听力,甚至造
成痴呆。

铅原子的原子核中质子数为82,中子数为125,相对原
子质量为20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铅原子的核电荷数为82
B.一个铅原子的质量为207g
C.铝原子核外电子共带有82个单位正电荷
D.铅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25
3.已知一个硫原子的质量为mg,其相对原子质量为32,则一个相对原子质量为152的铕(Eu)
原子的质量为()
A. B. C. D.
【C探究实践】
利用橡皮泥制作碳原子,向同学们展示并介绍碳原子的内部结构及粒子的电性,并说明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构成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构成教学设计
1.完成课本第三单元课题2的课后练习题,重点在于填空题、选择题和简答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巩固对原子结构、原子序数、原子量的理解。
-填空题:旨在检验学生对原子基本概念的记忆。
-选择题:训练学生对原子结构知识的应用能力。
-简答题: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制作原子结构模型,要求学生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如球体、棒状物等,制作一个能直观展示原子结构的模型。通过动手制作,加深对原子微观结构的认识。
2.归纳总结:强调原子是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掌握原子结构对学习化学具有重要意义。
3.拓展延伸:介绍原子在科学研究、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布置作业:根据课堂练习情况,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原子构成的知识的理解,以及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思维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5.能够运用化学符号表示原子、离子和化合物。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自主发现原子的构成。
2.运用模型、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原子的微观结构。
3.设计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原子现象,培养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4.利用问题驱动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2.掌握原子序数、原子量的概念及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应用。
3.学会使用元素周期表,并能从中获取有关原子的信息。
4.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分析能力。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采用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讨论、思考等方式主动探索原子的构成。
-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动画、模型等,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原子的微观结构。

课题2原子的构成

课题2原子的构成

创办促进人民幸福的教育
诸城市百尺河初中
Zhucheng baichihechuzhong
离子:(原子得失电子后变成离子)
+11
2
8
1
+17
2
8
7
此图是 结构示意图, 易 电子,变成钠离 子
此图是 结构示意图, 电子,变成氯离子
原子失去电子后,带正ຫໍສະໝຸດ 的原子叫阳离子,原子得到 电子,带负电的原子叫阴离子
创办促进人民幸福的教育
诸城市百尺河初中
Zhucheng baichihechuzhong
核外电子的排布:
在原子核外,离核近的的能量低,离核远的能量高, 电子分层排布。第一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第二层最 多容纳8个电子,最外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 1、圆圈及内数字:表示原子 核及核内质子的质子数 +17 2 8 7 2、弧线:表示电子层 3、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电 子层上的电子数
创办促进人民幸福的教育
核 外 电 子 数 1 6 8 11 17
总结结论(信息)
1、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不同的原子质子数不同 3、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 数 4、有的原子没有中子
创办促进人民幸福的教育
诸城市百尺河初中
Zhucheng baichihechuzhong
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体育场好比原子 体育场上的一只 蚂蚁相当于原子 核,且原子的质 量几乎都集中在 原子核上
原子不显电性,因为原子核内质子所带的电荷与核外 电子的电荷数量相等,电性相反,因此原子不显电性。
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创办促进人民幸福的教育
诸城市百尺河初中
Zhucheng baichihechuzhong

课题2《原子的构成》第1课时

课题2《原子的构成》第1课时

1 16 56
注意:相对原子质量只是一个比值,
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所以不能用g或 Kg作单位。
原子种类 氢
相对原子质 量
质子数
中子数

钠 氧
1 12 23 16 56
1
0 6 12 8
6
11 8 26

30
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 (近似值)
张青莲教授1908 年 生 , 江 苏 常 熟 人 。 1930 年 毕 业 于 上 海 光 华 大 学 , 1936 年获德国柏林大学博士 学 位是我国科学院院士,于 1983年当选为国际原子量委员 会委员,主持测定了铟、铱、锌 等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相 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了卓越 贡献。这是国际上第一次采用 中国测定的相对原子质量数据。 这不仅说明中国人的科学水平 1908年7月- 2006年12月 有国际竞争能力,更重要的是 为中国人民长了志气。
原子核
质子(+)
中子
1.原子构成
在原子中: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准, 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 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2. 国际上以一种碳原子质量1/12作为标
核外电子(-)
3.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近似值)
1、下列关于原子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一 、原子的构成 质子 (+) 原子核 原 (+) 中子(不带电) 子 核外电子(-)
原子结构动画
电子
电子
-
+ +
+
电子
+
+ + -
原子核 中子 质子
原子核
-
核电荷数 质子数 =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

《原子的构成》配套练习 2022年九年级化学附答案

《原子的构成》配套练习 2022年九年级化学附答案

课题2原子的构成5 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____________中的最小粒子,是指在____________中不可再分,不等于原子不可再分。

通常原子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三种粒子构成的。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原子的概念和根本组成。

答案:化学变化化学反响质子中子电子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原子的结构、组成和各种粒子的带电性质答案:(1)负电一个单位负电荷正电一个单位正电荷不带电(2)1/1 8361 13.每个电子的质量约为每个质子〔或中子〕质量的1/1 836,所以在科学上计算原子的质量时只计算质子和中子的质量,电子质量忽略不计,下表是局部原子的构成指数:通过此表,可总结出“在原子里质子数等于电子数〞。

还能总结出:〔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总结的过程是一个观察比较的过程,通过观察比较找出一个规律。

本题可通过观察比较横行数据和纵列数据找出原子构成的一些规律。

观察比较每一横行数据不难发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原子核内不一定都有中子;原子核内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观察比较纵列数据可发现:质子数决定原子种类;核外电子总数可间接推理原子种类……答案:〔1〕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2〕原子核内不一定都有中子〔3〕原子核内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4〕质子数决定原子种类〔5〕由核外电子总数可间接推理原子种类〔任填四个即可〕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1.俄罗斯科学家最近合成了核电荷数为114的元素的原子,经测定该原子的近似相对质量为289,那么其中子数与电子数的差是____________。

课题2 原子的构成

课题2 原子的构成

原子的构成知识点一:原子的构成1.原子是由下列粒子构成的: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带负电荷)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带正电荷)以及中子(不带电)构成,但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这三种粒子构成的。

例如:普通的氢原子核内没有中子。

2.原子中的等量关系: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在原子中,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核电荷数)就是质子所带的电荷数(中子不带电),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原子整体是呈电中性的粒子。

3.原子内部结构揭秘—散射实验(如下图所示):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用一束平行高速运动的α粒子(α粒子是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氦原子)轰击金箔时,发现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且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但是也有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径,甚至有极少数的α粒子好像碰到了坚硬不可穿透的质点而被弹了回来。

实验结论:(1)原子核体积很小,原子内部有很大空间,所以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2)原子核带正电,α粒子途经原子核附近时,受到斥力而改变了运动方向;(3)金原子核的质量比α粒子大得多,当α粒子碰到体积很小的金原子核被弹了回来。

【要点诠释】1.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相等,但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2.区分原子的种类,依据的是原子的质子数(核电荷数),因为不同种类的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不同。

知识点二:相对原子质量1.概念: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为Ar)。

根据这个标准,氢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1,氧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16。

2.计算式:【要点诠释】1.相对原子质量只是一个比值,单位是“1”(一般不读也不写),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

2.每个质子和每个中子的质量都约等于1个电子质量的1836倍,即电子质量很小,跟质子和中子相比可以忽略不计。

原子的构成学案

原子的构成学案

课题二《原子的构成》学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原子、原子核的构成。

2、知道原子质量的表示方法──相对原子质量。

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3、知道原子中的一些数量关系。

4、初步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了解原子结构的表示方法。

5、培养善于想像、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体验探究学习的过程,树立学习的信心。

二、复习旧知:(有关分子、原子的知识)1、什么是分子?2、什么是原子?3、分子和原子的最大区别是什么?三、自学探究(一)、原子的构成1、用你喜欢的方式把原子的构成表示出来。

2、以碳原子为例,说明构成原子的粒子有哪几种?它们是怎样构成原子的?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二)、原子核外电子排布1、原子失去电子后,就带有电荷,成为离子;原子得到电子后,就带有电荷,成为离子。

带电的原子叫。

2、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和等。

例如,水的构成粒子是,铁的构成粒子是,氯化钠的构成粒子是和。

3、右图所示某原子的核电数为,核外有个电子,第二层上有个电子,最外层上有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该原子容易电子。

(三)相对原子质量1、相对原子质量=2、几种原子的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和相对原子质量。

(四)巩固练习:1.原子的组成中,带正电,带负电,不带电,绕着做高速运动。

占据原子的绝大部分体积,集中原子的主要质量。

2.下列有关原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核外电子构成的B.原子的类别是由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所决定的C.原子中不存在带电微粒,因而整个原子不显电性D.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质子和电子上3.一个碳原子的质量是1.993×10-26 Kg,碳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 12 gB. 1/12C.12D.1.993×10-26 Kg/124、构成物质的粒子有①元素②原子③离子④质子⑤分子()A.只有① B.只有③ C.②③⑤ D.以上都可以5、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A. B. C. D.6、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具有相同的()A.核外电子数 B.核电荷数C.核外电子层数 D.最外层电子数7、据据中央电视台2001年6月3日对云南抚仙湖湖底古城考古的现场报道,科学家曾通过对古生物遗骸中的碳-14含量来推断古城的年代。

课题2 原子的结构作业

课题2 原子的结构作业

8
8
8

17
18
17
A. 原子核一般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B. 原子中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均相等C. 原子不显电性D. 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等于质子数
B
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有的原子中质子数等于中子数,有的原子中质子数不等于中子数。
3.人们为了揭示原子结构的奥秘,经历了漫长的探究过程。1911年物理学家卢瑟福用带正电的 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发现:多数 粒子穿过金箔后仍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极少数 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
C. D.
原子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阳离子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阴离子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
C
9.下列有关微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分子、原子和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B. 离子是带电的微粒,所以带电的微粒一定是离子
C. 某粒子结构示意图为 ,该粒子可能是原子也可能是离子
D. 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原子核不发生变化
B
若 x=10,是氖原子结构示意图,若 x>10=11,是钠离子结构示意图,若 x<10=8 ,是氧离子结构示意图。
质子带正电荷,电子带负电荷,原子核带正电荷,这些粒子都不是离子
C. D.
D.
P37.知识要点分类练1.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其意义是( )A. 一个镁原子的质量为24B. 一个镁原子的质量为 C. 一个镁原子的质量是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24倍D. 一个镁原子的质量是一个碳12原子质量 的24倍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对原子质量 <m></m> 质子数+中子数

课题2 原子的构成

课题2  原子的构成
﹤4个
≥ 4个
得失电子
化学性质
稀有气体元素 =8个(He为2个)
金属元素 非金属元素
稳定 易失电子 易得电子
稳定 不稳定 不稳定
总结:
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是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 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化学性质就相似。 注意: He最外层2个电子,属于稳定结构。
例1、下列各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所表示的两种元 素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 A )
+1 1
氢(H)
1~18号元素原子 结构示意图
+2 2
氦(He)
+10
+3 2 1 +4 2 2 +5 2 3 +6 2 4 +7 2 5 +8 2 6 +9 2 7
28
锂(Li) 铍(Be) 硼(B) 碳(C) 氮(N) 氧(O) 氟(F) 氖(Ne)
+11 2 8 1 +12 2 8 2 +13 2 8 3 +14 2 8 4 +15 2 8 5 +16 2 8 6 +17 2 8 7 +18 2 8 8
1、六种粒子结构示意图分别为:
+8 2 6 +8 2 8
+10
28
+11
28
+12
28
+16
286
结论: 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体积很小,质
量很大,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很大的 空间构成的。
结论: 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体积很小,质
量很大,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很大的 空间构成的。 电子在核外作高速运动。
一、原子的构成
质子 原子核
(+) (0)

第三单元 课题2 原子的构成

第三单元 课题2 原子的构成

课堂练习
5. 一个原子共有40个粒子,其中 14个粒子不显电性,则质子数和 电子数各为多少?
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问题五:核外电子是怎样运动的? 阅读课本P54一、二段,解答问题:
核外电子分层 排布示意图
1、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中,电子的能量是否相同? 2、离核近的电子能量较 量较 _____ 。 离核远的电子能
原子结构动画
一、原子的构成
质子 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的 原子核
原 子 中子
正电荷
不带电
核外电子
每个电子带1个单位的
负电荷
原子一般是由质子、中子、电子三种粒子构 成的
阅读课本53页表3-1 几种原子的构成 原子 种类 氢 碳 氧 钠 氯 核电 荷数 原子核 核外电子数 0 6 8 12 18 1 6 8 11 17
Mg 镁
Al 铝
Si 硅
P 磷
S 硫
Cl 氯
Ar 氩
规律:金少失,非多得,稀有气体最稳定。
稀有气体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He

+2
2
Ne

2 8 18 8
+10
2 8
Ar

+18
2 8 8
Kr +36

Xe

+48 2 8 18 18
8
Rn

+86 2 8 18 32 1 8 8
返回


最外层 电子数 都为 8 (氦为2) 一般 少于4 不少于4
质子数
1 6 8 11 17
中子数
1 6
8 11 17
问题四:原子核为什么带正电荷?什么叫核电荷数? 认真观察表中不同原子中各微粒的数目,你还能发现了什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2 原子的构成【课程目标导航】1.知道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2.理解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

3.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学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重点)4.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形成。

(难点)5.知道原子核外的电子是分层排布的,知道原子结构的表示方法,会画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6.知道原子结构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

(重难点)7.知道离子的形成过程,会用离子符号正确的表示离子。

(重点)【课堂评价方案】1.通过展示小组讨论结果检测目标2.通过提问检测目标【课前预习方案】1.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是什么?2.原子是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不可分割的实心小球呢?如果不是,那你想象中的原子是什么样的呢?3.构成物质的粒子有、、。

如铁、水、食盐。

4.原子的结构是怎样的?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5.叙述原子和分子、原子和元素的联系与区别。

【自主探究方案】阅读:课本第53页原子的构成一段文字1.同桌互相描述一下原子的结构。

(提示:可从位置、电性、所占体积等不同角度描述。

)2.分子、原子都在不断地运动着,想象一下,构成原子的原子核和电子是如何运动的呢?观察:教师播放的动画:原子内部的运动,概括原子的结构。

分析思考:分析教材第53页表3—1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1.构成原子的三种粒子的电性、质量如何?整个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哪部分?2.原子中有带电的粒子,那么整个原子是否带电?为什么?3.是否所有原子核内都有中子?4.同种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和中子数有何特点?5.不同种类原子的内部结构有何不同?阅读:课本54—55图文,思考下列问题:1.核外电子是排布的。

2.画出钠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并说明各部分表示的含义:①圆圈表示、②圆圈内+表示、③数字表示、④弧线表示、⑤弧线上的数字表示。

(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有五个要素)3.仔细研究1—18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我们发现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点是:第一层最多排个电子,第二层最多排个电子,第一层后排第二层,第二层后排第三层;最外层最多排个电子。

4.原子的相对稳定结构是指:5.进一步的探究发现: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的性质的关系★对照原子结构示意图,思考:O 与S 、F 与Cl 两组元素的化学性质如何? ■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 数关系密切。

而元素的种类是由原子的 数决定的。

思考:由于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核外最外层没有达到稳定结构,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得电子,从而达到稳定结构。

那么,得失电子的结果怎样呢?资料:①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

②钠和氯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讨论:要趋向稳定结构的钠原子和氯原子该如何变化来达到稳定呢?达成共识后由两名同学上台表演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阅读:课本55第二段图文。

1.找出离子、阴离子、阳离子的概念,并举两例。

2.说说书写离子符号应注意的事项。

阅读:课本第56页,体会原子的质量之小。

表1阅读:教材第56页的相关内容。

1.结合表1体会为什么采用相对原子质量。

2.请用公式的形式表示出原子的实际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的关系。

3.运用这个式子,计算一下表1中任意两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交流讨论:1.相对原子质量有没有单位?2.两种原子的质量之比与其相对原子质量之比是何关系?3.分析表2,思考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的近似值,与该原子的质子数、中子数有何关系?表2交流讨论:同桌互相提问,从附录中查出一些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小结】一、原子的构成个单位 )———1.1个单位 )2.原子为什么不显电性?3.不同种类的原子,核内的质子数 ,核外的电子数 。

4.原子核居于原子的 ,在原子中占的体积 ,电子绕着原子核 。

二、离子1.离子的形成:原子 →阳离子 →带正电原子 →阴离子 →带2.离子:带电的 或 叫离子。

带正电的离子叫 ;带负电的离子叫 。

3.离子符号⑴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右上角表明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值在前,正、负号在后。

离子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或1个单位的负电荷时,“1”省略不写。

如:阳离子:阴离子:⑵表示意义:表示离子(或一个离子),如:Mg2+ ——表示一个镁离子(一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2Mg2+:表示两个镁离子(离子符号前面的化学系数表示离子的个数。

)4.离子化合物:叫离子化合物三、相对原子质量1.概念:以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为Ar)。

2.表达式Ar= ————————————3.与构成原子的粒子数之间的关系:在原子中,电子的质量很小,所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上,又因质子和中子的质量跟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相比较,所以相对原子质量≈ + 。

★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的质量的关系【课堂检测方案】1.下列有关原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核外电子构成的B.原子的类别是由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所决定的C.原子中不存在带电微粒,因而整个原子不显电性D.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质子和电子上2.碳和镁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别是12和24,则碳和镁的原子质量之比为( )A.12:1B.2:12C.2:1D.1:23.原子是由位于原子中心带电的和核外带电的构成的,由于所带电量和所带电量相等,但,因此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原子核一般是由、构成的,质子带,中子,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上。

4.一个碳原子的质量是1.993×10-26 Kg,碳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_______。

5.锂电池可用作心脏起搏器的电源。

已知一种锂原子核内有3个质子和4个中子,则该锂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A.1B.3C.4D.76.在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原子核这些粒子中选择填空:(1)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是;(2)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3)能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是;(4)构成原子核的粒子是;(5)带正电的粒子是;(6)带负电的粒子是;(7)不带电的粒子是;(8)质量与氢原子质量近似相等的粒子是;(9)质量最小的的是;(10)在同一原子中数目相等的是。

7.我国已于2007年发射绕月飞行的探测卫星——“嫦娥一号”。

人类探月的重要目的之一是勘察、获取地球上蕴藏量很小而月球上却极为丰富的核聚变燃料——“He-3”,解决地球能源危机。

已知“C-13”是指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7个中子的碳原子,则“He-3”所指的氦原子核内含有 ( )A、3个质子,没有中子B、2个质子,1个中子C、1个质子,2个中子D、3个中子,没有质子8.中科院的全超导的“人造太阳”——托克马克核聚变试验装置的调试运行成功,使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处于世界前列。

氘和氚是核聚变的原料(氘、氚原子核内都只有1个质子,但含不同数目的中子),聚变发生后,氘、氚原子核转变为氦原子核。

根据以上叙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核聚变是化学变化 B.氘原子和氚原子属于不同元素C.氘原子和氚原子是氢的两种同位素 D.氘原子和氚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同9.20l0年4月5日,科学家成功合成了第117号新元素,填补了第116号和118号元素之间的空缺。

推测该元素为117号元素的依据是( )A.中子数 B.质子数 C.电子数 D中子数和质子数10.雄伟壮观的国家大剧院主体建筑表面安装了近2万块钛(Ti)金属板。

已知Ti原子核内有22个质子,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Ti可以表示一个钛原子B.Ti4+核外有26个电子C.TiO2中含有氧分子D.CaTiO3属于金属氧化物11.下列化学用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A.O B.Zn C.N2 D.CO12.朝核问题引发了国际关注,核问题的关键是核能的如何利用。

已知某种核原料的原子核中含有1个质子和2个中子,那么( )A.该原子是一种氢原子 B.该元素是金属元素C.该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 D.该原子核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13.人们为揭示原子结构的奥秘,经历了漫长的探究过程。

1897年汤姆生发现电子并提出类似“西瓜”的原子模型;1911年卢瑟福等人为探索原子的内部结构又进行了下面的实验:用一束带正电的、质量比电子大得多的高速运动的a粒子轰击金箔,发现:①大多数a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②一小部分a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③有极少数a粒子被弹了回来。

请你根据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分析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1)现象①:;(2)现象②:;(3)现象③:。

14.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或在最外层得到电子后,不发生变化的是()(1) 元素种类 (2)化学性质 (3)相对原子质量 (4)原子的电性 (5)原子核 (6)电子层数 (7)最外层电子数A、(1)(3)(5)B、(2)(4)(6)(8)C、(2)(5)D、(1)(5)15.在下列示意图表示的粒子中,属于原子的有(填序号,下同),属于阳离子的有,属于阴离子的有________,属于同种元素的为。

16.元素周期表是我们学习化学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中1~18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我对它进行研究:(1)第11号元素名称是 ,它属于 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它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电子,它的离子符号为 。

(2)从上表中我还可以探究出以下规律:原子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 。

(3)研究表明:从第二周期从3号~9号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层数相同,核电荷数逐渐增大,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引力逐渐增大,故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我分析第三周期从11号~17号元素原子半径的变化规律是 。

17.我市发展将有六大特色,其中之一是“打造主城休闲避暑养生区和主城近郊最大的负氧离子库”。

空气中氧分子得到电子就能形成负氧离子(如O 22-),O 22-与O 2不相同的是( )A .质子数B .电子数C .含氧原子个数D .相对原子质量之和18.某阳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右图所示)为则x 的数值可能是( )A .9B .10 C.12 D .1719.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 A .铜 B .氯化钠 C .氧气 D .金刚石20.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离子说法正确的是( )A .分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B .一切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中子构成的C .分子的质量总比原子质量大D .分子、原子、离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 21.掌握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关键。

下列化学用语与所表述的意义相符合的是( )A.H 2O ——1个水分子B.Na +1 ——1个钠离子C.3Fe 3+ ——3个铁原子D.2H ——2个氢元素22.下面是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1)图中粒子共能表示 种元素。

A 所表示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 周期。

(2)图中表示的阳离子是 (用离子符号表示),表示的阴离子是 (用离子符号表示),二者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