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 原子的构成2

合集下载

教案课题1原子的构成

教案课题1原子的构成

课题1 原子的构成教学目标认知目标⑴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

⑵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⑶了解原子的实际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

1.能力目标⑴充分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力⑵培养学生学习运用对比、归纳的方法在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⑶初步教学生运用形象的比喻减少对微观世界的神秘感。

2.情感目标⑴对学生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⑵逐步提高抽象思维的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⑶逐步培养量变引起质变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⒈原子构成。

⒉相对原子质量教学难点1.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2.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形成。

教学模式课堂讨论法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复习提问]1.什么是分子?用分子的知识解释空气是混合物,氧气是纯净物。

2.什么是原子?原子和分子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学生回答](将学生分成七组,每组六人其中一人是发言,另一人补充。

)学生甲: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空气是由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物质组成的,而氧气仅由氧气组成的。

学生乙:“不对,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学生丙:“还不行,要从分子的角度来解释:空气是由氧气、二氧化碳等多种分子构成,而氧气仅由氧气一种分子构成所以说空气是混合物氧气是纯净物。

”学生丁:“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粒子,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成更小的粒子。

”[评价并小结]各位同学讲的很不错!通过上一单元学习我们一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分子是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粒子,如水通电分解(见投影)。

那么你们对原子还有哪些问题?[学生讨论]学生1:“我想知道原子究竟能不能再分?”学生2:“原子是不是实心的球体?”学生3:“原子有没有质量?”学生4:“原子和分子哪个大?”……[引入新课]为了搞清楚这些问题,在本单元我们将进一步探索物质构成的奥秘。

九年级化学 第四单元 课题1原子的构成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教案

九年级化学 第四单元 课题1原子的构成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教案

第四单元 课题1 原子的构成一、学习目标1、认识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2、能清楚相对原子质量和原子质量之间的区别,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二、重点难点 重点:原子的构成 难点:相对原子质量 三、自学过程引言:物质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成原子,而原子却不能再分,但离开化学变化这个前提,原子还可以用其他方法分成更小的粒子,如原子弹的爆炸,那么,原子具有怎样的结构呢?1、原子的结构每个带1个单位正电荷 (1)原子不显电性 :每个带1个单位负电荷 (2)思考:为什么原子不显电性?(阅读教材)原子核所带电量数称为 ,由于原子核所带电量和核外电子的电量 ,电性 ,因此原子不显电性。

(3)设疑:阅读教材表4-2“几种原子的构成”,对原子的构成你又有哪些新的发现? a 、原子中质子数= =b 、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与中子数的关系, 原子的原子核内无中子;c 、原子的种类是由什么决定的?(3)原子的体积小,质量轻,书写和使用都非常不方便,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呢? 2、相对原子质量(1)相对原子质量:以 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 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

计算公式:相对原子质量(Ar )= 说明:a 、Ar 是个比值,在SI 单位制中单位为“1”的不写出;b 、Ar 与原子的实际质量成 比,实际质量大的,则Ar 。

练习:1个氧原子质量为2.657×10-26Kg ,碳12原子质量的1/12等于1.66×10-26Kg ,求氧的Ar ? 思考:在原子中,质子与中子质量大致相等,其相对质量约为1,而电子的质量很小,约为质子质量的18361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有哪里?每个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都约等于 ,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 通过以上表格可得到那些结论?四、当堂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原子的结构和相对原子质量。

五、课堂训练1、在原子中,一定含有的粒子是( )。

A 、质子、中子、电子; B 、中子、电子; C 、质子、中子; D 、质子、电子。

原子的构成教案文档

原子的构成教案文档

原子的构成教案文档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原子的概念及其在化学中的重要性。

2. 让学生理解原子构成的基本原理。

教学内容:1. 介绍原子的定义和基本特性。

2. 解释原子构成的重要性。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讨论化学中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由什么组成。

2. 讲解原子定义:解释原子的概念,强调其在化学中的基础地位。

3. 强调原子构成的重要性:通过实例说明原子构成对物质的性质和化学反应的影响。

作业:1. 学生自主研究原子构成的意义。

第二章:原子核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原子核的结构和组成。

2. 让学生理解原子核的性质和功能。

教学内容:1. 介绍原子核的结构,包括质子和中子。

2. 解释原子核的性质和功能。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回顾上一章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原子的内部结构。

2. 讲解原子核结构:介绍质子和中子的概念,解释它们在原子核中的作用。

3. 强调原子核的性质和功能:讨论原子核的稳定性和放射性。

作业:1. 学生自主研究原子核的性质和功能。

第三章:电子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子的结构和性质。

2. 让学生理解电子在原子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1. 介绍电子的概念和电子云。

2. 解释电子的性质和电子云的意义。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讨论原子内部结构,引导学生思考电子的角色。

2. 讲解电子概念:介绍电子的概念,强调其在原子中的重要性。

3. 解释电子云的意义:讨论电子云的概念和其在原子中的作用。

作业:1. 学生自主研究电子的结构和性质。

第四章:原子间的相互作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原子间的相互作用。

2. 让学生理解相互作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教学内容:1. 介绍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包括引力和电磁相互作用。

2. 解释相互作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讨论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在物质中的重要性。

2. 讲解相互作用:介绍原子间的引力和电磁相互作用。

3. 强调相互作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通过实例说明相互作用对物质的性质和化学反应的影响。

人教版(2024)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课题2 第1课时 原子的构成 相对原子质量(教案)

人教版(2024)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课题2  第1课时 原子的构成 相对原子质量(教案)

课题2 原子结构第1课时 原子的构成 相对原子质量【基础 主干落实】 一、原子的构成 1.原子的构成特别提醒 并不是所有原子的原子核中都有中子,如普通氢原子的原子核中没有中子。

2.核电荷数与构成原子的粒子数目之间的关系: 在原子中,核电荷数= 质子 数= 核外电子 数。

3.原子的电性:原子核内质子所带正电荷总数 等于 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总数,中子不带电,故原子不显电性。

二、相对原子质量1.定义:以一种碳原子(碳-12)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与它相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为A r 。

2.表达式:相对原子质量(A r )=一个原子的实际质量一种碳原子质量×1123.近似计算: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 数+ 中子 数。

特别提醒 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是“1”,一般省略不写。

【漫画助学】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不同,原子的种类不同。

【交流讨论】“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一定等于中子数”,这种说法是否正确?提示:不正确,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如钠原子质子数为11,中子数为12。

【妙法指引】①相对原子质量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但原子的实际质量越大,其相对原子质量越大;②不同种原子的实际质量之比等于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

【重点案例探析】考点原子的构成【典题】(2023秋·邯郸丛台区期末)如图为某原子结构模型的示意图,其中a、b、c是构成该原子的三种不同粒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原子中a的质量和c的质量相同B.原子中b与c的数目和等于原子质量C.原子中b与c的数目一定相同D.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微粒b和c上方法点拨构成原子的各粒子之间的关系(1)数量关系: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与中子数无关)。

(2)质量关系:组成原子核的质子和中子的质量相差不大,都比电子质量大得多,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3)体积关系:原子核居于原子中心,在原子中占的体积很小。

第四单元 课题1 原子的构成

第四单元 课题1 原子的构成

与你共勉:不大可能的事也许今天实现,根本不可能的事也许明天会实现―――探索无止境课题1 原子的构成(导学稿)学习目标:1、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2、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学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3、记住核电荷数和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课前预习1、说出水、铁是怎么构成的?2、原子的特点是什么?3、原子是否可以再分?公元前5世纪,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等人认为:万物是由大量的不可分割的微粒构成的,即原子。

19世纪初,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他认为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

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

卢瑟福原子模型课堂探究一、原子的构成[自主学习]自学课本P70页和图4-1,1、说出你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注意图中的图示、数据):原子虽小,但原子核更小,原子不是不可分割的,原子包含原子核、核外电子,原子体积小。

2、归纳、概括出有关原子、原子核的构成3、阅读教材表4-2“几种原子的构成”,对原子的构成你又有哪些新发现?学生分析、交流、归纳:从表中可以得出:1、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表2、核内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表3、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原子中不一定含有中子;4、构成原子的必要粒子是质子和电子,决定原子种类的是核内质子数,它必不可少。

即是: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4、原子显电性吗?(即原子带不带电?)在原子中,由于质子(原子核)与电子所带电荷数相等,但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二、相对原子质量[自主学习]请阅读71页相对原子质量1、原子的实际质量一个碳原子的质量是: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993千克即1.993×10-26千克一个氧原子的质量是: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2657千克即2.657×10-26千克书写和使用都非常不方便,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呢?2、(1)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2)相对原子质量的实质: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

原子的结构教案导入

原子的结构教案导入

原子的结构教案导入原子的结构教案导入【篇一:原子的结构教案】《原子的结构》讲课教案怀远荆涂学校贾义兵课题2原子的构成[设计思路]根据《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版)》强调,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所以在教学设计中利用科学探究的教学实施和评价办法使学生积极主动的获取知识,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情感。

同时教师应特别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循循善诱,全面提升从微观的角度去认识物质世界的能力。

[教材分析]本课题包括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两部分内容。

为学生进一步地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质世界和为解决化学计算打下基础。

第一部分重点介绍原子的构成。

第二部分介绍相对原子质量。

为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材还介绍了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卓越贡献的我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

教学重点1.原子的构成2.相对原子质量教学难点1 .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2 .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形成。

[学生分析]本课题内容较抽象,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感性知识不充分,这就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通过以下途径突破难点:注意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采取更为开放的探究方式,让学生体验科学过程,为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力提供一定的空间。

[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的。

(2).知道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及原子最外层电子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3).了解离子的形成,初步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4).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2.过程与方法、(1).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图、表等资料,借助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化抽象为直观,初步学会运用类比、想象、归纳、概括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进行加工。

(2).通过讨论与交流,启发学生思维,逐步养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四单元课题1原子的构成第2课时

第四单元课题1原子的构成第2课时

核外电子(带负电) 二、相对原子质量 1.定义 2.计算式 3.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重点: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原子不显电性 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 ;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
原子 种类 氢 碳 氧 钠 氯 铁 质子 数 1 6 8 11 17 26 中子 数 0 6 8 12 18 30 核外电 子数 1 6 8 11 17 26 相对 原子 质量 2 12 16 23 35 56
△通过列举数字, 让学生真切体会 到原子质量书写、 使用时的不便, 从 而更能理解原子 质量的表示方法 ——相对原子质 量
△培养学生的阅 读归纳能力
△学以致用, 加深 对概念的认识
△对学生进行爱 国主义教育
观察找规律
相对原子质量≈质 子数+中子数
△通过对数据的 观察与分析, 找出 规律,拓展思维, 便于运用。
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 ;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

分 课 时
学 活 动


△设计意图
环 节 与时间


学 生 活 动
◇资源准备 □评价○反思
请同学们观察上表: 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 的近似值与什么有关? 课堂小结 5min 布置作业 1min 小组交流“学完本节课有什么收获? 学生 1: 我们知道了 原子的构成 学生 2: 我知道了原 子不显电性的原 因。 学生 3: 并不是所有 原子的原子核都是 由质子、中子构成 的。„„ △使知识形成脉 络, 让学生巩固知 识

分 课 时
学 活 动

《原子的构成》教案

《原子的构成》教案

《原子的构成》教案教学目标:知识:1、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2、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能力: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情感: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结合张青莲教授的卓越贡献资料,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重点:原子的构成难点: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形成。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课堂讨论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思路:由于在现阶段的教学条件下,原子这种微观粒子既看不见也摸不到,只能靠分析宏观现象去诱发想象,因此对于初学者来说有一定的困难。

建议在教学过程中能自制或借鉴一些关于微观粒子运动变化的三维动画,这样既能诱发想象,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又能把抽象变为生动,增强学习这部分知识的兴趣。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组织学生查找有关原子弹的资料【引入】同学们在第三单元的学习中知道了分子、原子的概念,而且它们都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

【屏幕演示】水分子的分解动画【回顾讨论】在理解了分子和原子的概念的基础上,你能说出化学变化的实质是什么吗?2.《原子的构成》教案篇2及其内部关系。

②以H、C、O三种原子为实例,给出“三种原子的实际质量、相对原子质量、一个C原子质量的1/12”三个数据,引导学生自己探究相对原子质量定义的由来。

以达到学生:a.能认识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知道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b.通过对图表的分析与归纳,培养学生利用教材资源进行自主探究的能力,初步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学会学习。

c.将所学知识与培养学生认识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以及对权威进行大胆质疑不唯心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相联系并以张青莲教授为材料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教学目标。

[教学准备]:学生课外利用网络和书籍收集有关分子、原子的知识。

[教学片断]师:分子与原子的区别是“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对吗?生齐答:不对,应该还有前提“在化学变化中”。

《原子的构成、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课件(公开课)2022年人教版

《原子的构成、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课件(公开课)2022年人教版

3、用“猜猜我是谁”的方法复习常见盐的性质和用途, 由此评价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如果学生基础较好,则可以使用下列表格:
常见的盐 俗名 化学式
用途
由学生自主完成,并以此评价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4、通过常见的盐导出碳酸盐的复习;并通过 评价练习评价学生对碳酸盐性质的理解,得出“用
物质的性质解决问题”的方法;
的提高。
②讨论探究法:其教学模式为情景—思考、讨论—交流、归 纳—总结完善。
③ 学业评价:通过提问、解决问题、评价表等方法评价学生的 学习,通过互评、自评等反馈学生学习效果,促进学生发展。
2、学法: 食盐,生活中常见,人们常用的调味品,学生很熟 悉;常见的盐,前面已有基础,因此在学法上我侧重自
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 ①自主学习:指导学生以实际生活的经验和对知识 的回顾,归纳出常见盐的用途、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__10__ __1102__ __12__
__9__
1101 __1_2_
___9 _ __11_01 _
__1_2 _
(2)分析表中的数据,你发现了哪些规律? ①___质__子__数__=__核__电__荷__数__=__核__外__电__子__数_______; ②___质__子__数__不__一__定__等__于__中__子__数__(_合__理__即__可__)____。
(可用于检验碳酸盐)
分 析:
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一种含钙元素的化合物,把鸡蛋
壳放入盐酸中会反应生成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
体。由此可以判断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 碳酸钙

(知识评价)
我会探究:
一包粉末状药品,可能是碳酸钠或者氯化钠,你 能鉴别它究竟是什么吗?简述操作,可能出现的现象

《第4单元物质构成的奥妙课题1原子的构成》

《第4单元物质构成的奥妙课题1原子的构成》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妙课题1 原子的组成例题精讲【例题1】已知每个电子的质量约为每个质子或中子质量的1/1836。

根据下表的内容。

可总结出“在原子里质子数等于电子数”。

还能总结出:(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子种类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氢 1 0 1 1碳 6 6 6 12氧8 8 8 16钠11 12 11 23铁26 30 26 56【解析】解题时首先掌握原子结构中各种量之间的等量关系,然后对照表中所给的一组信息,分析上下左右之间的关系(本题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中子数及相对原子质量的相互关系;各元素的质子数或中子数或相对原子质量等数据的规律),从中总结出规律性的结论。

步骤如下:(1)由每一纵行以及纵行间对比、分析数据,整理后发现规律:由第二纵行:不同的原子质子数不同。

即质子数不同,元素种类不同。

由第三纵行:氢原子没有中子,其他原子的中子数也不一定相同。

即原子核内中子数≧0,或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有中子。

由纵行对比看:原子核内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或原子核外电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一般来说,相对原子质量随质子数的增加而增大。

(2)由每一横行以及横行间对比、分析数据,整理后发现规律:原子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解答这一类题目时避免出现以下几种错误:(1)对表中某一数据或某一组数据未经分析、整理就下结论。

(2)对某一规律性的结论进行反复变式,变成另一规律性结论,尽管正确,是重复结论。

(3)不从所给信息出发,违背题意答题。

(4)违背科学事实,臆造结论。

第四单元课题1原子的构成 (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课题1原子的构成  (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 原子的构成【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原子的构成;2、知道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3、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

能力目标:1、初步学会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去探究客观规律;2、学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情感目标:1、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2、通过了解我国在测定相对原子质量方面的成绩培养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点】原子的构成和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学习难点】原子的构成课前预习1、知识回顾:⑴分子是的粒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电解水时,水分子分解成和,和分别构成和,和再分别构成和。

在整个变化过程中不变的粒子是,该粒子也是中的最小粒子。

⑵分子和原子的和都很小,二者都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分为,而不可再分。

2、预习检查:原子很小,但原子还可以再分成更小的和。

原子内既带有电荷,也带有电荷,但两种电荷的相等,相反,因此,原子电性。

课内探究一、原子的构成:自主学习:1、原子的体积很小,你能用形象的比喻来描述原子的“小”吗?2、这么小的原子是否就是实心的不可分割的球体呢?观察右图,你能看出原子的内部结构吗?3、居于原子中心部位的粒子是什么?你能形象的描述它与原子的大小关系吗?4、原子很小,但原子内有很大的空间,你怎样理解这里所说的“很小”与“很大”?合作交流:1、分析表一中构成原子的粒子的电性和质量(附表一),你能得到哪些信息?2、分析表二中2、3、4列数据(附表二),你能得到哪些信息?精讲点拨:每个带电荷1、原子电荷每个带电荷2、原子核内的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因此,原子核带电荷,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即核电荷数)与核内数相等,也与核外数相等。

因此,原子。

3、在原子中:数== 数== 数。

4、不同种类的原子,核内的数不同,核外的数也不同。

决定原子种类的是数。

二、相对原子质量:自主学习:我们已知道原子很小但有质量,不同的原子质量各不相同。

第四单元 课题1 原子的构成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 课题1 原子的构成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课题1 原子的构成教学案例花都区大塘中学洪接年※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分析:本课题主要探究原子的构成(原子的内部结构)和相对分子质量,课题的内容较为抽象,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对于学生而言,研究一种看不见的粒子的构成会有比较大的困难,理论性比较强,在课题的学习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把具体的知识抽象化,让学生通过开展阅读、讨论、推理、交流、总结等活动参与建立原子结构模型,在教学中采用讲授法与指导学生阅读、组织学生讨论相结合来进行教学。

在教材图表基础上,尽可能利用多媒体等直观教学手段,使微观构成形象化,抽象问题生动化;这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在讲授的过程中,我设计出一个个问题情景,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观看图象、思考讨论,引导并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通过本课学习帮助学生形成化学学科概念、知识和方法,帮助学生更深入地认识物质的构成,认识“物质是可分的”辨证观点。

并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学生情况分析这是一个学校层次教好的班级,学生普遍都很喜欢上化学,课堂探讨的气氛比较浓厚,一部分同学有作预习的习惯,能够带动和活跃课堂,他们爱举手发表自己的观点,虽然这节课的理论性比较强,但是初三(3)班的同学学起来并没有太大的困难。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原子是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2)能描述构成原子的粒子的电性、电量和质量的关系。

(3) 知道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4)逐步提高抽象思维的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2.过程与方法(1) 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图、表等资料,借助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初步学会运用类比、想象、归纳、概括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进行加工,增强对信息的收集、处理能力。

(2)在分析原子结构时,鼓励同学之间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惯和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学生进行物质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第四单元 课题1 原子的构成

第四单元 课题1 原子的构成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 原子的构成三维目标1、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知道原子种类的分类标准。

2、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学会查相对原子质量。

3、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1、知识能力聚焦1原子的构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但并不意味着原子不能再分。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被分成原子,但任何一种原子并没有转变成其他的原子,它的种类和个数都保持不变,仅仅是各种原子重新组合成构成其他物质的微粒,所以说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但科学实验证明,原子具有复杂的结构。

不同的原子,原子核不同,原子核中的质子数也不同。

下面是对原子的构成的描述。

1、原子的构成原原子核:带正电荷,居于原子中间子核外电子:带负电荷,绕核运动2、原子核的构成原子核很小,如果把原子笔作一个庞大的体育场,原子核相当于场中间的一个核桃。

原子核那么小,原子核还能否再分解出许多基本粒子?从物理学中我们知道原子经高能粒子轰击,原子核可被打破。

原子弹和氢弹爆炸就是利用了原子核的裂变和原子核的聚变。

科学研究证明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等粒子构成的。

[易错档案]:在上一单元“分子、原子”课题学习中大家都熟记“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解成原子,原子不能再分”这一科学结论有一个前提条件:“在化学反应中”。

但不能笼统地说原子不能再分,在核反应中原子可以再分或小原子组合成大原子。

3、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原原子核:中子:不带电子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不显电性。

质子的质量为:1.6726 *10-27;中子的质量为:1.6749 *10-27。

4、原子结构模型原子里有很大空间,电子在这个空间内做高速运动。

[说明]:1、构成原子的粒子有三种:质子、中子、电子。

但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这三种粒子构成的。

如有一种氢原子中只有质子和电子,没有中子。

2、在原子中,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核电荷数)就是质子所带的电荷数(中子不带电),而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因此,核电荷数=质子数,由于原子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所以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中学化学说课教案《原子的构成》

中学化学说课教案《原子的构成》

中学化学说课教案《原子的构成》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原子的概念和原子在化学中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原子的构成和原子的基本性质。

教学内容:1. 介绍原子的定义和原子的基本性质。

2. 引导学生思考原子的构成和原子的结构。

教学方法:1. 采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原子的概念和原子的重要性。

2. 使用图片和模型展示原子的结构。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提问学生对原子的了解和原子在化学中的作用。

2. 讲解原子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3. 引导学生思考原子的构成和原子的结构。

4. 使用图片和模型展示原子的结构。

第二章:原子的结构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原子的结构和原子的组成。

2. 引导学生理解原子核和电子的关系。

教学内容:1. 介绍原子的结构,包括原子核和电子。

2. 解释原子核和电子的关系和原子的稳定性。

教学方法:1. 使用图片和模型展示原子结构。

2. 讲解原子核和电子的组成和关系。

教学步骤:1. 回顾上一章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原子的结构。

2. 使用图片和模型展示原子结构。

3. 讲解原子核的组成和电子的组成。

4. 解释原子核和电子的关系和原子的稳定性。

第三章:原子核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原子核的组成和原子核的结构。

2. 引导学生理解原子核的性质和原子核的功能。

教学内容:1. 介绍原子核的组成,包括质子和中子。

2. 解释原子核的结构和原子核的性质。

教学方法:1. 使用图片和模型展示原子核结构。

2. 讲解原子核的组成和性质。

教学步骤:1. 回顾上一章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原子核的组成。

2. 使用图片和模型展示原子核结构。

3. 讲解原子核的组成,包括质子和中子。

4. 解释原子核的结构和原子核的性质。

第四章:电子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子的组成和电子的结构。

2. 引导学生理解电子的性质和电子的功能。

教学内容:1. 介绍电子的组成,电子的电子亚层和电子轨道。

2. 解释电子的性质和电子的功能。

教学方法:1. 使用图片和模型展示电子结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子的构成
我夯基我达标
1.某些花岗岩石材中含有放射性元素氡。

一种氡原子的质子数为86,中子数为136,这种氡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A.50
B.86
C.136
D.222
思路解析:此题考查对原子结构以及原子结构中粒子数之间等量关系的理解程度,解此题的关键在于掌握原子结构中的等量关系。

即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电荷等量关系),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质量等量关系)。

由题意,氡元素的质子数为86,则原子核外电子数为86;又由于中子数为136,则相对原子质量为222。

答案:B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不能再分
B.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C.相对原子质量只是一个比,没有单位
D.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思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原子不能再分是指在化学反应中,而在原子核变化中,原子可以再分,故A不正确。

除有一种氢原子核是由一个质子而无中子构成之外,其他原子的原子核都由质子和中子构成,B不正确。

相对原子质量有单位,单位为1,一般不写,C不正确。

物质可以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而分子则由原子构成,故D正确。

答案:D
3.有两种原子,一种原子核内有17个质子和18个中子,另一种原子核内有17个质子和19个中子,则它们不相等的是()
A.核电荷数
B.核外电子数
C.原子质量
D.原子的带电荷量
思路解析:中子数的不同使得相对原子质量不等,也就是原子的质量不等。

这种原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互称同位素。

答案:C
4.“神舟”五号不仅将杨利伟送上太空,实现了亿万中国人的梦想,同时还承担着其他的科研任务。

比如探索宇宙中可能存在完全由反粒子构成的物质——反物质。

物质与反物质相遇会发生“湮灭”现象,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在能源研究领域中前景可观。

正电子、负质子等都是反粒子。

它们与通常所说的电子、质子相比较,质量相等但电性相反。

请你推测,反氢原子的结构可能是()
A.由一个带正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B.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
C.由一个带正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
D.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思路解析:根据所给信息,反氢原子是由1个反质子和反电子构成的,反质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反电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

答案:B
5.居里夫人是著名科学家,两次获得诺贝尔奖。

她首先发现某些原子具有放射性,即原子能自动地放射出一些固定的粒子。

一种元素的原子经过放射变成了另一种元素的原子,据此可推断放射出的粒子是()
A.电子
B.中子
C.质子
D.原子核
思路解析:原子结构中,质子数决定了原子的种类,如果“一种元素的原子经过放射变成了另一种元素的原子”,那么一定是质子数发生了变化。

答案:C
6.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最先确立了原子学说,他的中心论点主要有:①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
②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球;③同种元素的原子,其性质和质量都相同。

而现代科学实验表明:同种元素的原子内部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不一定相同的中子数。

从现代的观点看,你认为道尔顿的三个论点中,不确切的是()
A.①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思路解析:(1)原子是可以再分的,且并不是实心球;(2)由于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决定了原子的质量,而自然界中有许多质子数相等、中子数不等的原子,如C-12和C-14,原子核内均有6个质子,前者原子核中有6个中子,后者原子核中有8个中子。

答案:D
我综合我发展
7.在分子、原子、原子核、质子、中子、电子等粒子中,找出符合下列条件的粒子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1)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是________。

(2)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_。

(3)带正电荷的粒子是________。

(4)不显电性的粒子是________。

(5)质量最小的粒子是________。

(6)在同一原子中数目相等的粒子是________。

(7)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粒子主要是________。

思路解析:注意分子、原子、中子的不显电性及原子核带正电,这些易忽视的问题。

答案:(1)分子(2)原子(3)原子核、质子(4)分子、原子、中子(5)电子(6)质子和电子(7)质子和中子
8.已知每个电子的质量约为每个质子(或中子)质量的1/1836,所以在科学上计算原子的质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总结的过程是一个观察比较的过程,通过观察比较找出规律。

本题可通过观察比较横行数据和纵列数据找出原子构成的一些规律。

观察比较每一横行数据不难发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原子核内不一定都有中子;原子核内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观察比较纵列数据可发现:质子数决定原子种类;由核外电子总数可间接推理原子种类……答案:(1)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2)原子核内不一定都有中子
(3)原子核内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4)质子数决定原子种类
(5)由核外电子总数可间接推理原子种类(任填四个即可)
我创新我超越
9.科学研究发现:氮气不活泼,在3000 ℃时仅有0.1%的分子分裂。

在0 ℃常压条件下,向密闭容器M中充入一定量氮气,而后升高温度(不超过300 ℃,压强不变),若该密闭容器的体积增大了一倍,几位同学设想了四种M内分子变化示意图,你认为合理的是哪一种?
图4-1
思路解析:此题运用实例来说明分子的性质。

解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变化过程中粒子的变化。

在物理变化过程中,构成物质的分子没有裂解为原子,分子的种类、分子的质量和大小、分子的个数都没有发生改变。

温度升高,使得分子运动速度加快,间隙变大,而分子的个数、质量和大小不发生改变。

答案: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