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 原子的构成
教案课题1原子的构成
课题1 原子的构成教学目标认知目标⑴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
⑵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⑶了解原子的实际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
1.能力目标⑴充分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力⑵培养学生学习运用对比、归纳的方法在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⑶初步教学生运用形象的比喻减少对微观世界的神秘感。
2.情感目标⑴对学生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⑵逐步提高抽象思维的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⑶逐步培养量变引起质变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⒈原子构成。
⒉相对原子质量教学难点1.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2.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形成。
教学模式课堂讨论法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复习提问]1.什么是分子?用分子的知识解释空气是混合物,氧气是纯净物。
2.什么是原子?原子和分子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学生回答](将学生分成七组,每组六人其中一人是发言,另一人补充。
)学生甲: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空气是由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物质组成的,而氧气仅由氧气组成的。
学生乙:“不对,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学生丙:“还不行,要从分子的角度来解释:空气是由氧气、二氧化碳等多种分子构成,而氧气仅由氧气一种分子构成所以说空气是混合物氧气是纯净物。
”学生丁:“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粒子,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成更小的粒子。
”[评价并小结]各位同学讲的很不错!通过上一单元学习我们一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分子是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粒子,如水通电分解(见投影)。
那么你们对原子还有哪些问题?[学生讨论]学生1:“我想知道原子究竟能不能再分?”学生2:“原子是不是实心的球体?”学生3:“原子有没有质量?”学生4:“原子和分子哪个大?”……[引入新课]为了搞清楚这些问题,在本单元我们将进一步探索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原子的构成
课题1原子的构成
[过渡]原子到底能不能分?如果能分,它又是由哪些部分构成的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本课题的第一个问题原子的构成。
[板书]一、原子的构成
[学生活动]让学生阅读课本P70内容原子的构成,在阅读的基础上讨论下列问题:
1.原子是由哪两部分构成的?
2.原子核和核外电子都带电,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1.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是可分的,原子是不可分的,究竟原子能不能再分?
2.原子是不是简单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
3.原子有没有质量?它的质量有多大?
4.如何去称量分子和原子的质量?
5.原子到底有多大?
[引入新课]同学们提出了很多有关分子和原子的问题,可见大家有强烈的探究欲和求知欲。为了搞清楚这些问题,在本单元我们将进一步探索物质构成的奥秘。本节课我们首先探索原子的构成。
[板书]2.计算
①计算一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②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讲解]在做题的过程中用到相对原子质量时,我们不需要计算,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已经被全部测定了出来。测定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我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了卓越贡献。请大家阅读课本P71资料,了解有关张青莲教授的事迹。
3.电子数与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有何关系?
(因为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和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电量相等、电性相反,而1个电子带1个单位的负电荷,所以有如下等量关系: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推广此等量关系,得出: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教师]看课本P70表4-1,全面系统地了解质子、中子、电子这几种粒子在电性和质量上的关系。
[组织活动]下面我们举行一项比赛,看看哪位同学查阅相对原子质量表既快又准。我们查阅如下几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九年级化学 第四单元 课题1原子的构成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教案
第四单元 课题1 原子的构成一、学习目标1、认识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2、能清楚相对原子质量和原子质量之间的区别,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二、重点难点 重点:原子的构成 难点:相对原子质量 三、自学过程引言:物质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成原子,而原子却不能再分,但离开化学变化这个前提,原子还可以用其他方法分成更小的粒子,如原子弹的爆炸,那么,原子具有怎样的结构呢?1、原子的结构每个带1个单位正电荷 (1)原子不显电性 :每个带1个单位负电荷 (2)思考:为什么原子不显电性?(阅读教材)原子核所带电量数称为 ,由于原子核所带电量和核外电子的电量 ,电性 ,因此原子不显电性。
(3)设疑:阅读教材表4-2“几种原子的构成”,对原子的构成你又有哪些新的发现? a 、原子中质子数= =b 、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与中子数的关系, 原子的原子核内无中子;c 、原子的种类是由什么决定的?(3)原子的体积小,质量轻,书写和使用都非常不方便,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呢? 2、相对原子质量(1)相对原子质量:以 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 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
计算公式:相对原子质量(Ar )= 说明:a 、Ar 是个比值,在SI 单位制中单位为“1”的不写出;b 、Ar 与原子的实际质量成 比,实际质量大的,则Ar 。
练习:1个氧原子质量为2.657×10-26Kg ,碳12原子质量的1/12等于1.66×10-26Kg ,求氧的Ar ? 思考:在原子中,质子与中子质量大致相等,其相对质量约为1,而电子的质量很小,约为质子质量的18361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有哪里?每个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都约等于 ,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 通过以上表格可得到那些结论?四、当堂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原子的结构和相对原子质量。
五、课堂训练1、在原子中,一定含有的粒子是( )。
A 、质子、中子、电子; B 、中子、电子; C 、质子、中子; D 、质子、电子。
《课题1原子的构成》教案
《课题 1 原子的构成》教案教学设计思路:在仔细研读《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础上,对于每一个内容标准的模块仔细分析,原子的构成处于一级标题物质构成的奥秘中,该主题帮助学生从微观的观念去学习化学,了解化学现象的本质。
由于本节内容较抽象,因此进行教学设计时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图、表等资料,借助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化抽象为直观。
教学目标⑴知识与技能目标能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并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③能进一步认识元素的概念。
⑵过程与方法目标初步学习用微观的观念来学习化学。
逐步增强观察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⑶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验从五彩缤纷的宏观世界步入充满神秘色彩的微观世界,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通过有关原子结构的科学史实,激发对微观世界的探究欲。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原子的构成教学难点: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形成教学方法类比法,讲授法。
教学材料教材,黑板,粉笔。
教学过程《原子的构成》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提出问题收集证据我国古代思想家庄子在《天下篇》中有这样一句话“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一尺长的绳子,今天取其一半,明天取其一半的一半,后天取一半的一半的一半, 如此“日取其半”,总有一半留下,所以“万世不竭”。
这句话体现了物质无限可分,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没有止境的哲学道理。
分子很小,但在化学变化中还可进一步分成原子,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无法再分了。
那么原子是不是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呢?可再分,不可再分?让我们循着历史的足迹,一起来感受人们为了揭示原子结构的奥秘而经历的漫长的探究过程吧。
道尔顿:近代原子学说,认为原子是实心球体。
汤姆生发现电子。
原子中的电子带负电,同学们能解释原子为什么不带电吗?创设良好感受物质的无限可分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以及人们对事物认识无止境的追求。
回忆已有知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原子可以相互结合形成分子。
《原子的构成》参考教案
《原子的构成》参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原子的基本概念,知道原子是由哪些粒子构成的。
2. 让学生掌握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了解原子序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
3. 培养学生运用原子理论解释化学现象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原子核的构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原子序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
2. 教学难点: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原子序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原子的基本概念、原子核的构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等。
2. 采用演示法,通过模型、图片等展示原子的结构。
3. 采用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原子序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原子的结构模型、原子序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图。
2. 教具:模型、图片等。
3. 学具:笔记本、笔。
1. 引入新课:通过讲解化学的发展史,引入原子概念。
2. 讲解原子核的构成:讲解质子、中子、核外电子的概念,介绍原子核的构成。
3. 讲解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介绍电子层、电子亚层、轨道等概念,讲解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4. 讲解原子序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通过示例,讲解原子序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5. 巩固知识:通过提问、练习等方式,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原子序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
7. 布置作业: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内容与要求:1. 让学生了解原子的电子排布原理,掌握能量最低原理、泡利不相容原理和洪特规则。
2. 让学生了解原子光谱的产生和应用,掌握原子光谱的线系和光谱类型。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原子的电子排布原理,包括能量最低原理、泡利不相容原理和洪特规则。
2. 教学难点:原子光谱的产生和应用,原子光谱的线系和光谱类型的区分。
第四单元 课题1 原子的构成
与你共勉:不大可能的事也许今天实现,根本不可能的事也许明天会实现―――探索无止境课题1 原子的构成(导学稿)学习目标:1、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2、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学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3、记住核电荷数和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课前预习1、说出水、铁是怎么构成的?2、原子的特点是什么?3、原子是否可以再分?公元前5世纪,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等人认为:万物是由大量的不可分割的微粒构成的,即原子。
19世纪初,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他认为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
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
卢瑟福原子模型课堂探究一、原子的构成[自主学习]自学课本P70页和图4-1,1、说出你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注意图中的图示、数据):原子虽小,但原子核更小,原子不是不可分割的,原子包含原子核、核外电子,原子体积小。
2、归纳、概括出有关原子、原子核的构成3、阅读教材表4-2“几种原子的构成”,对原子的构成你又有哪些新发现?学生分析、交流、归纳:从表中可以得出:1、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表2、核内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表3、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原子中不一定含有中子;4、构成原子的必要粒子是质子和电子,决定原子种类的是核内质子数,它必不可少。
即是: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4、原子显电性吗?(即原子带不带电?)在原子中,由于质子(原子核)与电子所带电荷数相等,但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二、相对原子质量[自主学习]请阅读71页相对原子质量1、原子的实际质量一个碳原子的质量是: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993千克即1.993×10-26千克一个氧原子的质量是: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2657千克即2.657×10-26千克书写和使用都非常不方便,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呢?2、(1)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2)相对原子质量的实质: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
课题1 《原子的构成》 导学案
滨海县第二中学初三化学导学案编号:____课题: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 《原子的构成》导学案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学习目标:1、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2、了解原子的实际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并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学习重点和难点:原子、原子核的构成学习过程:一、课前导学(一)、原子的构成1、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_____电的___________和核外带_____电的________构成的。
2、原子核由_______和________两种粒子构成。
质子带______电,中子________电。
(二)、相对原子质量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符号—Ar。
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________________上。
三、原子中的几个数量关系1、核内质子数=核外_______数=_______数2、相对原子质量≈_______数+ ______数二、课堂活动复习旧知识:什么是分子?什么是原子?分子和原子的最大区别是什么?学习新知识:(一)、原子的构成1、发挥想象,说说你对原子的最初认识,原子的外形可能是什么样的?2、教师播放动画(几个小粒子绕着一个大粒子作高速运动):根据动画,你能说出原子的构成吗?3、师生总同总结出正确的原子构成。
4、原子核还能不能再分呢?科学研究表明:原子核也不是简单的、不可分割的,它由 _______和________两种粒子构成。
5、请找出不同种类原子的区别。
6、7、师生同共总结出原子中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的关系。
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练习1】以碳原子为例,说明构成原子的粒子有哪几种?它们是怎样构成原子的?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9、由分子的性质推测出原子的性质。
原子的构成
课题1原子的构成趣味导读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那么电子离核有多远?在一张纸上,画一个比钱币小的圆圈,用它来代表原子核,即原子模型的中心。
量一下圆圈的直径是多少厘米。
现在请你估算一下,这个原子模型的最外边缘在哪里?比如,是否超出这张纸?是否超出桌子的边缘、教室、教学大楼……想知道吗?智能点拨例1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在轰炸南联盟时,广泛使用了美制贫铀弹,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已知贫铀弹中含有铀236(236是铀的相对原子质量)是一种放射性元素,其质子数为92,则这种铀原子里中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差为。
分析本题的解题关键是理清原子中各种离子之间的关系。
根据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可以推导出:中子数=236-92=144电子数=92中子数-电子数=144-92=52答案52例2 道尔顿的原子学说对化学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它的原子学说中,包括以下三个论点:①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②同种元素的原子的各种化学性质和质量都相同;③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球体。
而现代科学实验证明,同种元素的原子内部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不一定相同的中子数。
从现代的观点来看,你认为道尔顿的三个论断中,不确切的是(填序号)。
分析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还可以再分,原子由具有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
原子核比原子小得多,其半径约为原子半径的十万分之一,原子核的体积只占原子体积的几千亿分之一。
故三个论点都不确切,。
答案①②③启示本题是对化学发展史的考察。
从本题可以看出,任何科学理论都是在不断总结前人的经验并不断完善的。
它激励学生努力开拓,为科学的发展而拼搏。
随堂反馈1.在化学的发展发面,很多科学家作出了重大贡献,请把科学家名字的序号填在后面的横线上。
科学家:①拉瓦锡②汤姆生③道尔顿④阿伏加德罗(1)提出近代原子学说的是;(2)提出分子的概念的是;(3)发现电子的是。
2.我国著名化学家张青莲教授与另一位科学家合作,测定了铟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
第四单元课题1原子的构成第2课时
核外电子(带负电) 二、相对原子质量 1.定义 2.计算式 3.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重点: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原子不显电性 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 ;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
原子 种类 氢 碳 氧 钠 氯 铁 质子 数 1 6 8 11 17 26 中子 数 0 6 8 12 18 30 核外电 子数 1 6 8 11 17 26 相对 原子 质量 2 12 16 23 35 56
△通过列举数字, 让学生真切体会 到原子质量书写、 使用时的不便, 从 而更能理解原子 质量的表示方法 ——相对原子质 量
△培养学生的阅 读归纳能力
△学以致用, 加深 对概念的认识
△对学生进行爱 国主义教育
观察找规律
相对原子质量≈质 子数+中子数
△通过对数据的 观察与分析, 找出 规律,拓展思维, 便于运用。
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 ;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
教
分 课 时
学 活 动
流
程
△设计意图
环 节 与时间
教
师
学 生 活 动
◇资源准备 □评价○反思
请同学们观察上表: 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 的近似值与什么有关? 课堂小结 5min 布置作业 1min 小组交流“学完本节课有什么收获? 学生 1: 我们知道了 原子的构成 学生 2: 我知道了原 子不显电性的原 因。 学生 3: 并不是所有 原子的原子核都是 由质子、中子构成 的。„„ △使知识形成脉 络, 让学生巩固知 识
教
分 课 时
学 活 动
流
程
课题1 原子的构成1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 原子的构成5 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1.原子是____________中的最小粒子,是指在____________中不可再分,不等于原子不可再分。
通常原子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三种粒子构成的。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原子的概念和基本组成。
答案:化学变化化学反应质子中子电子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原子的结构、组成和各种粒子的带电性质答案:(1)负电一个单位负电荷正电一个单位正电荷不带电(2)1/1 8361 13.已知每个电子的质量约为每个质子(或中子)质量的1/1 836,所以在科学上计算原子的质量时只计算质子和中子的质量,电子质量忽略不计,下表是部分原子的构成指数:通过此表,可总结出“在原子里质子数等于电子数”。
还能总结出:(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总结的过程是一个观察比较的过程,通过观察比较找出一个规律。
本题可通过观察比较横行数据和纵列数据找出原子构成的一些规律。
观察比较每一横行数据不难发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原子核内不一定都有中子;原子核内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观察比较纵列数据可发现:质子数决定原子种类;核外电子总数可间接推理原子种类……答案:(1)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2)原子核内不一定都有中子(3)原子核内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4)质子数决定原子种类(5)由核外电子总数可间接推理原子种类(任填四个即可)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1.俄罗斯科学家最近合成了核电荷数为114的元素的原子,经测定该原子的近似相对质量为289,则其中子数与电子数的差是____________。
课题1原子的构成课堂实录与点评
课题1 原子的构成课堂实录与点评执教严思岗点评杨翠荣【教学目标】1.掌握原子的结构及原子各微粒间的量的关系。
2.掌握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和两种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原子的内部结构、相对原子质量;【教学难点】对“原子不显电性”的理解。
【教学用具】电脑、课件、投影仪、原子视频模型图【教学设计思路】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图、表等资料,借助模型,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化抽象为直观,将原子的结构直观而形象的展示出来。
在解决“原子的构成”问题中,采用设问、讨论交流、动画启示等教学手段,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动画模拟,情景设置,讨论交流,探究演练是本节的总体设计思路。
【课时安排】1课时【点评】教学设计思路合理,教学目的明确,教学重难点合理、时间安排合理。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明确学习目标:(3分钟)师:上课。
生:起立,老师好!师:同学们好!请坐下。
(师投影原子微观运动模拟图。
)师:我们学习了原子和分子,知道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那么在其他变化中还能否再分呢?本节学习原子的构成,就是回答这些问题。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教师用大屏幕出示学习目标)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读一遍。
生(齐读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掌握原子的结构及原子各微粒间的量的关系。
2.掌握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和两种计算方法。
师:明确了这节课的学习目标下面就请同学们为达到咱们的目的加油!【点评】教师在授课前先让学生看原子微观运动模拟图,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为很好的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作了铺垫,教师鼓动性的语言让学生自信满满。
但学习目标的第一点表述的不是很清楚——原子结构各微粒之间的量的关系,“量”是什么意思?我认为直接写成构成原子的各种微粒之间的质量和数量关系会让学生更清楚。
(教师板书课题:原子的构成)三、新授课(35分钟)导学一:师:请同学们看课本70页—71页第一自然段,在重点地方做记号,然后完成《导学案》上的知识点一,时间5分钟。
课题1原子的构成.ppt
练习1
1.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_正__电___的原子核和核外带_负__电___ 的电子构成,原子核是由__质__子___和__中__子__构成。由于它们所 带的电荷__相__等___ ,电性_相__反__,所以整个原子_不__显___(填显 或不显)电性。
2、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分__子__;化学变化中的 最小粒子是__原__子__;原子中带正电荷的粒子是质_ 子_和__原__子__核__; 不显电性的粒子是 中子 、质量最小的粒子是_电__子__;决定原 子质量大小的粒子是_原__子__核___。
为114、相对原子质量为289的超重元素原子,该原子内质子 数为 114 ,中子数为 175 ,核外电子数为 114 。
11
原子的质量很小,记忆、计算都很不方便,怎么办? 8
二、相对原子质量(Ar)
相对原子质量就是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 (1.66×10-27Kg)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 相比较所得到的比。
一种原子(A)的质量 Ar=
碳 原 子质量的1/12
(1)“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
(2)“相对原子质量”单位 原 子 (带正电) 中子(不带电)
(不带电)
电 子(带负电)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4
粒子种类
质子 中子 电子
电性
1个单位正电荷 不带电
1个单位负电荷
质量(kg)
1.6726×10-27 1.6749×10-27 质子质量的1/1836
阅读上表(表4-1 ),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呢?
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2
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6
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56
9
相对原子质量的近似值
《第4单元物质构成的奥妙课题1原子的构成》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妙课题1 原子的组成例题精讲【例题1】已知每个电子的质量约为每个质子或中子质量的1/1836。
根据下表的内容。
可总结出“在原子里质子数等于电子数”。
还能总结出:(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子种类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氢 1 0 1 1碳 6 6 6 12氧8 8 8 16钠11 12 11 23铁26 30 26 56【解析】解题时首先掌握原子结构中各种量之间的等量关系,然后对照表中所给的一组信息,分析上下左右之间的关系(本题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中子数及相对原子质量的相互关系;各元素的质子数或中子数或相对原子质量等数据的规律),从中总结出规律性的结论。
步骤如下:(1)由每一纵行以及纵行间对比、分析数据,整理后发现规律:由第二纵行:不同的原子质子数不同。
即质子数不同,元素种类不同。
由第三纵行:氢原子没有中子,其他原子的中子数也不一定相同。
即原子核内中子数≧0,或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有中子。
由纵行对比看:原子核内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或原子核外电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一般来说,相对原子质量随质子数的增加而增大。
(2)由每一横行以及横行间对比、分析数据,整理后发现规律:原子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解答这一类题目时避免出现以下几种错误:(1)对表中某一数据或某一组数据未经分析、整理就下结论。
(2)对某一规律性的结论进行反复变式,变成另一规律性结论,尽管正确,是重复结论。
(3)不从所给信息出发,违背题意答题。
(4)违背科学事实,臆造结论。
《原子的构成》教案
《原子的构成》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工作报告、活动总结、实习报告、演讲稿、规章制度、心得体会、自我鉴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work reports, activity summaries, internship report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xperiences, self-evaluation, and other sample article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原子的构成》教案《原子的构成》教案篇1【教材分析】本课题处于初中化学第四单元第一课题,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是双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单元基本概念集中,这些概念是全书的一个重点,所以本单元对于学生十分重要,它既是今后学习的理论基础,又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第四单元课题1原子的构成 (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 原子的构成【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原子的构成;2、知道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3、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
能力目标:1、初步学会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去探究客观规律;2、学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情感目标:1、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2、通过了解我国在测定相对原子质量方面的成绩培养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点】原子的构成和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学习难点】原子的构成课前预习1、知识回顾:⑴分子是的粒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电解水时,水分子分解成和,和分别构成和,和再分别构成和。
在整个变化过程中不变的粒子是,该粒子也是中的最小粒子。
⑵分子和原子的和都很小,二者都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分为,而不可再分。
2、预习检查:原子很小,但原子还可以再分成更小的和。
原子内既带有电荷,也带有电荷,但两种电荷的相等,相反,因此,原子电性。
课内探究一、原子的构成:自主学习:1、原子的体积很小,你能用形象的比喻来描述原子的“小”吗?2、这么小的原子是否就是实心的不可分割的球体呢?观察右图,你能看出原子的内部结构吗?3、居于原子中心部位的粒子是什么?你能形象的描述它与原子的大小关系吗?4、原子很小,但原子内有很大的空间,你怎样理解这里所说的“很小”与“很大”?合作交流:1、分析表一中构成原子的粒子的电性和质量(附表一),你能得到哪些信息?2、分析表二中2、3、4列数据(附表二),你能得到哪些信息?精讲点拨:每个带电荷1、原子电荷每个带电荷2、原子核内的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因此,原子核带电荷,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即核电荷数)与核内数相等,也与核外数相等。
因此,原子。
3、在原子中:数== 数== 数。
4、不同种类的原子,核内的数不同,核外的数也不同。
决定原子种类的是数。
二、相对原子质量:自主学习:我们已知道原子很小但有质量,不同的原子质量各不相同。
第四单元 课题1 原子的构成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课题1 原子的构成教学案例花都区大塘中学洪接年※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分析:本课题主要探究原子的构成(原子的内部结构)和相对分子质量,课题的内容较为抽象,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对于学生而言,研究一种看不见的粒子的构成会有比较大的困难,理论性比较强,在课题的学习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把具体的知识抽象化,让学生通过开展阅读、讨论、推理、交流、总结等活动参与建立原子结构模型,在教学中采用讲授法与指导学生阅读、组织学生讨论相结合来进行教学。
在教材图表基础上,尽可能利用多媒体等直观教学手段,使微观构成形象化,抽象问题生动化;这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在讲授的过程中,我设计出一个个问题情景,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观看图象、思考讨论,引导并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通过本课学习帮助学生形成化学学科概念、知识和方法,帮助学生更深入地认识物质的构成,认识“物质是可分的”辨证观点。
并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学生情况分析这是一个学校层次教好的班级,学生普遍都很喜欢上化学,课堂探讨的气氛比较浓厚,一部分同学有作预习的习惯,能够带动和活跃课堂,他们爱举手发表自己的观点,虽然这节课的理论性比较强,但是初三(3)班的同学学起来并没有太大的困难。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原子是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2)能描述构成原子的粒子的电性、电量和质量的关系。
(3) 知道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4)逐步提高抽象思维的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2.过程与方法(1) 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图、表等资料,借助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初步学会运用类比、想象、归纳、概括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进行加工,增强对信息的收集、处理能力。
(2)在分析原子结构时,鼓励同学之间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惯和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学生进行物质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第四单元 课题1 原子的构成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 原子的构成三维目标1、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知道原子种类的分类标准。
2、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学会查相对原子质量。
3、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1、知识能力聚焦1原子的构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但并不意味着原子不能再分。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被分成原子,但任何一种原子并没有转变成其他的原子,它的种类和个数都保持不变,仅仅是各种原子重新组合成构成其他物质的微粒,所以说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但科学实验证明,原子具有复杂的结构。
不同的原子,原子核不同,原子核中的质子数也不同。
下面是对原子的构成的描述。
1、原子的构成原原子核:带正电荷,居于原子中间子核外电子:带负电荷,绕核运动2、原子核的构成原子核很小,如果把原子笔作一个庞大的体育场,原子核相当于场中间的一个核桃。
原子核那么小,原子核还能否再分解出许多基本粒子?从物理学中我们知道原子经高能粒子轰击,原子核可被打破。
原子弹和氢弹爆炸就是利用了原子核的裂变和原子核的聚变。
科学研究证明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等粒子构成的。
[易错档案]:在上一单元“分子、原子”课题学习中大家都熟记“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解成原子,原子不能再分”这一科学结论有一个前提条件:“在化学反应中”。
但不能笼统地说原子不能再分,在核反应中原子可以再分或小原子组合成大原子。
3、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原原子核:中子:不带电子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不显电性。
质子的质量为:1.6726 *10-27;中子的质量为:1.6749 *10-27。
4、原子结构模型原子里有很大空间,电子在这个空间内做高速运动。
[说明]:1、构成原子的粒子有三种:质子、中子、电子。
但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这三种粒子构成的。
如有一种氢原子中只有质子和电子,没有中子。
2、在原子中,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核电荷数)就是质子所带的电荷数(中子不带电),而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因此,核电荷数=质子数,由于原子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所以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九年级(初三)化学课题1 原子的构成.doc
课题1 原子的构成一、教学目的要求1.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2.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3.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二、本课题分析本课题包括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两部分内容。
此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分子、原子的概念,初步探索了物质构成的奥秘,但他们并不满足,还想知道原子是否可以再分?原子的质量有多大?等等。
本课题学习的原子的构成,就是回答这些问题。
关于原子质量,书上给出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的绝对质量,并指出它们数值太小,不便于记忆、书写和计算,只能使用相对质量。
考虑到此时学生尚无同位素的知识,不便提元素相对原子质量是按各种天然同位素原子所占的一定百分比计算出来的平均值,所以此处只能要求学生对相对原子质量做含糊的、初步的了解(将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作为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使用)。
教学建议如下:1.原子的构成教学,由于微观粒子看不见,摸不着,学生缺乏感性知识,所以建议尽可能使用电影、录像、多媒体等电教手段,以加强教学的直观性。
教师也要注意语言直观,启发学生的想像力。
2.相对原子质量的教学,应强调原子质量太小,计算和记忆均不方便,所以采用相对质量。
课上可带领学生查相对原子质量表,并阅读张青莲教授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做出卓越贡献的资料,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三、部分习题参考答案及说明(2)B (3)B, Cl 35.45, Na 22.99,Fe 55.85钠最多,铝最少。
因钠的相对原子质量最小,铝最大。
四、资料1.核力核子之间所特有的相互作用,强度大而力程短,在距离大约0.5×10-15 m时主要为引力,能克服质子与质子之间的库仑斥力而使各核子结合成原子核。
但核力随着核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很快减弱,当距离大于2×10-15m左右时,就不发生作用了。
现代原子能的利用、原子弹的爆炸,就是利用核裂变或核聚变时所放出的巨大能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本单元概况:
本单元教材共分原子的构成、元素、离子、化学式与化合价四个课题。
他们包括原子结构模型,相对原子质量、元素、元素符号、核外电子排布观念。
离子、化学式、化合价、相对原子质量以及有关计算等内容。
本单元教材是“双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十分重要,它既是今后学习理论的基础,又是比不可少的工具。
教学目标:
1、原子是由质子、种子和电子构成的。
2、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3、了解原子结构及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
4、化学式表示某些物质的组成,并能利用化合价推求化学式
教学重点:原子的构成、离子的形成、元素、元素符号和化学式。
教学难点:核外电子排布观念、化合价
本单元课时安排:
课题1:原子的构成 1课时
课题2:元素 1课时
课题3:离子 2课时
课题4:化学式和化合价 3课时
课题1 原子的构成
知识目标:
1、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认识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会查出相对原子质量。
2、初步学会根据实验现象,来推导原子的组成
3、能够根据相对原子质量求算相对分子质量
4、培养学生善于想象,勇于探究,勇于创新的精神,体验探究学习的历程,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1、从微观角度来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
2、相对质量的计算
3、原子的构成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启发法
课前反思:本节课主要学习物质构成的奥秘,其内容较抽象,远离学生生活经验,再加上前三个单元学生学到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不多(主要是空气、氧气和水)感性知识不充分,这就给教学带来了一点的困难,学生学习比较困难,所
板书设计:
1、原子的构成情况:
2、电性关系
不带电的微粒:中子、原子(分子);
带负电荷的微粒:电子;
带正电荷的微粒:原子核、质子
3、电量关系:
原子 核外电子 原子核 质子 中子 (在核外作高速的无规则的运动)
(居于原子中央)
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因是中子不带电);质子数=电子数(原因是原子不带电)
所以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
4、质量关系:
m (原子)=m (原子核)+m (电子)≈m (原子核)[原因是一个电子的质量很小,可以忽略]
由于一个原子的真实质量很小,使用不方便,提出一个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
相对原子质量:一种碳原子(质子数为6,中子数为6的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基准,其他原子的质量与这个基准的比值。
公式表达式:Ar (原子)=12/1 (某碳原子)(某原子)m m 引申:相对分子质量: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
量的总和。
Mr (分子)=∑Ar (构成微粒的原子)
例题:求出水的相对分子质量
Mr (H 2O )=2Ar(H)+Ar(O)=2×1+16=18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