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师进城招聘考试试卷
最新精选小学数学教师招聘与进城考试试题(20套)
最新小学数学教师招聘与进城考试试题(15套)第二套:课标与教材教法复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10单项选择,11-15多项选择)(30%)1、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C )的过程。
A、交往互动B、共同发展C、交往互动、共同发展2、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B )。
A、教教材B、用教材教3、“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 B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数学思考B、过程与方法C、解决问题4、《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体验、探索”等表述(A )不同程度。
A、学习过程目标B、学习活动结果目标。
5、评价要关注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习的( C )A、成绩B、目的C、过程6、“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活动应当保证每学期至少( A )次。
A、一B、二C、三D、四7、在新课程背景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 ( C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C、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8、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 C )。
A 组织者合作者 B组织者引导者 C 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9、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是一个( A )的过程。
A、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B、主动和被动的生动活泼的C、生动活泼的被动的富于个性10、推理一般包括( C )。
A、逻辑推理和类比推理B、逻辑推理和演绎推理C、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1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 BC )A、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B、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C、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12、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 AB )之上。
A、认知发展水平B、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C、兴趣13、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 ABC )。
A、基础性B、普及性C、发展性D、创新性14、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ABCD )。
2021小学数学教师进城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五套)
小学数学教师进城考试试题(一)一、填空。
(每空1分,共15分)1.《数学课程标准》将数学学习内容分为,,,四个学习领域。
2.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地发展。
3.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和基础之上。
4.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与的过程。
5.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更要关注他们在的变化和发展二、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多项)填在上。
(每题1分,共6分)1.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
①现实的②有意义的③科学的④富有挑战性的2.教师是数学学习的。
①组织者②传授者③引导者④合作者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的三维目标在数学课程中被细化为四个方面:。
①情感与态度②知识与技能③数学思考④数与代数⑤解决问题⑥空间与图形⑦统计与概率⑧实践与综合应用4.《数学课程标准》所使用的刻画知识技能的目标动词有。
①理解②了解(认识)③体验(体会)④灵活运用⑤掌握⑥探索5.在第一学段“数与代数”的内容主要包括:。
①数的认识②测量③数的运算④常见的量⑤式与方程⑥探索规律6.数学。
①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②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③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④是人类的一种文化三、判断。
(每题1分,共4分)1. “实践活动”是第二学段的学习内容。
()2. 在第二学段,“数的运算”要求学生能笔算三位数乘三位数的乘法。
()3. 在第一、二学段中,课标没有安排“中位数”、“众数”的内容。
()4.“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是第二学段的内容。
()四、请你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每题2分,共4分)0.5x-2=24 m÷0.6=4.5五、简答。
(11分)《课程标准》第四部分课程实施建议中,对第一、二学段分别提出了哪四条教学建议?(1)第一学段教学建议:(2)第二学段教学建议:(3)试分析这两个学段的教学建议有什么不同?为什么?第二部分 数学专业知识(100分)一、填空。
小学数学教师招聘与进城考试试题套
最新小学数学教师招聘与进城考试试题(15套)第二套:课标与教材教法复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10单项选择,11-15多项选择)(30%)1、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C )的过程。
A、交往互动B、共同发展C、交往互动、共同发展2、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B )。
A、教教材B、用教材教3、“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 B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数学思考B、过程与方法C、解决问题4、《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体验、探索”等表述(A )不同程度。
A、学习过程目标B、学习活动结果目标。
5、评价要关注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习的( C )A、成绩B、目的C、过程6、“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活动应当保证每学期至少( A )次。
A、一B、二C、三D、四7、在新课程背景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 ( C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C、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8、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 C )。
A 组织者合作者 B组织者引导者 C 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9、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是一个( A )的过程。
A、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B、主动和被动的生动活泼的C、生动活泼的被动的富于个性10、推理一般包括( C )。
A、逻辑推理和类比推理B、逻辑推理和演绎推理C、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1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 BC )A、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B、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C、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12、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 AB )之上。
A、认知发展水平B、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C、兴趣13、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 ABC )。
A、基础性B、普及性C、发展性D、创新性14、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ABCD )。
最新精选小学数学教师x选调进城考试试题(15套)【范本模板】
最新小学数学教教选调进城考试试题第一套:教育学知识精选模拟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l5小题.每小题2分。
共30分)1.社会学派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C】。
A.卢梭B.凯兴斯坦纳C.涂尔干D。
沛西能【答案解析】社会学派教育目的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涂尔干。
2.设计教学法的提出者是【D】.A.杜威B.华虚朋C.伯克赫斯特D。
克伯屈【答案解析】克伯屈首先提出设计教学法。
3。
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著名教育家【A】。
A.埃拉斯莫斯B。
夸美纽斯C.洛克D.卢梭【答案解析】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埃拉斯莫斯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
4.认为动物界也有教育且把教育看作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的观点是【C】。
A。
神话起源说B。
心理起源说c.生物起源说D.劳动起源说【答案解析】教育的生物起源说认为,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而且存在于动物界。
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5。
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心理学家是【A】。
A。
维果茨基B。
布鲁纳C。
加涅D.桑代克【答案解析】维果茨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
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即最近发展区。
6。
教师教学和学生获得知识的基本材料是【C】。
A.课程标准B.课程计划C.教科书D.教学指导书【答案解析】师生直接接触到的教科书是教师教学和学生获得知识的基本材料。
7.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C】。
A。
弗洛伊德B.威尔逊C。
格塞尔D。
皮亚杰【答案解析】格塞尔认为,人的所有能力都受成长规律的制约,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8.“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体现了教学的【D】。
A。
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
循序渐进原则D.巩固性原则【答案解析】“习”和“温”是复习,巩固的意思,因此体现的是教学的巩固性原则。
9.【D】表征是解决问题的关键.A.形象B.知觉C.表面特征的D.深层特征的【答案解析】对问题的表征分为问题的表面特征和问题的深层特征,其中后者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小学数学教师进城招聘考试综合试题含答案(四套)
小学数学教师进城招聘考试综合试题(一)一、填空(每空0.5分,共20分)1、数学是研究( 数量关系)和( 空间形式 )的科学。
2、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 )、(普及性 )和(发展性 )。
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全面 )、(持续)、(和谐发展 )。
3、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
4、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 组织者)、( 引导者)与(合作者)。
5、《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将数学教学内容分为(数与代数 )、(图形与几何 )、(统计与概率)、( 综合与实践)四大领域;将数学教学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 )、(数学与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大方面。
6、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除(接受学习 )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7、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四基”包括(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 )、(基本思想)、( 基本活动经验);“两能”包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8、教学中应当注意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的关系、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手段多样化)的关系。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的总体目标是什么?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1). 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 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新精选小学数学教师招聘与进城考试题(20套)
最新小学数学教师招聘与进城考试试题(15套)第一套:教育学知识精选模拟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l5小题。
每小题2分。
共30分)1.社会学派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C】。
A.卢梭B.凯兴斯坦纳C.涂尔干D.沛西能【答案解析】社会学派教育目的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涂尔干。
2.设计教学法的提出者是【D】。
A.杜威B.华虚朋C.伯克赫斯特D.克伯屈【答案解析】克伯屈首先提出设计教学法。
3.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著名教育家【A】。
A.埃拉斯莫斯B.夸美纽斯C.洛克D.卢梭【答案解析】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埃拉斯莫斯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
4.认为动物界也有教育且把教育看作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的观点是【C】。
A.神话起源说B.心理起源说c.生物起源说D.劳动起源说【答案解析】教育的生物起源说认为,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而且存在于动物界。
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
5.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心理学家是【A】。
A.维果茨基B.布鲁纳C.加涅D.桑代克【答案解析】维果茨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
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即最近发展区。
6.教师教学和学生获得知识的基本材料是【C】。
A.课程标准B.课程计划C.教科书D.教学指导书【答案解析】师生直接接触到的教科书是教师教学和学生获得知识的基本材料。
7.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C】。
A.弗洛伊德B.威尔逊C.格塞尔D.皮亚杰【答案解析】格塞尔认为,人的所有能力都受成长规律的制约,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8.“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体现了教学的【D】。
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巩固性原则【答案解析】“习”和“温”是复习,巩固的意思,因此体现的是教学的巩固性原则。
9.【D】表征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A.形象B.知觉C.表面特征的D.深层特征的【答案解析】对问题的表征分为问题的表面特征和问题的深层特征,其中后者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精选小学数学教师招聘与进城考试试题套
最新小学数学教师招聘与进城考试试题(15套)第二套:课标与教材教法复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10单项选择,11-15多项选择)(30%)1、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C )的过程。
A、交往互动B、共同发展C、交往互动、共同发展2、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B )。
A、教教材B、用教材教3、“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 B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数学思考B、过程与方法C、解决问题4、《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体验、探索”等表述(A )不同程度。
A、学习过程目标B、学习活动结果目标。
5、评价要关注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习的( C )A、成绩B、目的C、过程6、“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活动应当保证每学期至少( A )次。
A、一B、二C、三D、四7、在新课程背景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 ( C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C、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8、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 C )。
A 组织者合作者 B组织者引导者 C 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9、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是一个( A )的过程。
A、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B、主动和被动的生动活泼的C、生动活泼的被动的富于个性10、推理一般包括( C )。
A、逻辑推理和类比推理B、逻辑推理和演绎推理C、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1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 BC )A、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B、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C、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12、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 AB )之上。
A、认知发展水平B、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C、兴趣13、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 ABC )。
A、基础性B、普及性C、发展性D、创新性14、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ABCD )。
2021小学数学教师进城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五套)
小学数学教师进城考试试题(一)一、填空。
(每空1分,共15分)1.《数学课程标准》将数学学习内容分为,,,四个学习领域。
2.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地发展。
3.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和基础之上。
4.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与的过程。
5.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更要关注他们在的变化和发展二、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多项)填在上。
(每题1分,共6分)1.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
①现实的②有意义的③科学的④富有挑战性的2.教师是数学学习的。
①组织者②传授者③引导者④合作者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的三维目标在数学课程中被细化为四个方面:。
①情感与态度②知识与技能③数学思考④数与代数⑤解决问题⑥空间与图形⑦统计与概率⑧实践与综合应用4.《数学课程标准》所使用的刻画知识技能的目标动词有。
①理解②了解(认识)③体验(体会)④灵活运用⑤掌握⑥探索5.在第一学段“数与代数”的内容主要包括:。
①数的认识②测量③数的运算④常见的量⑤式与方程⑥探索规律6.数学。
①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②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③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④是人类的一种文化三、判断。
(每题1分,共4分)1. “实践活动”是第二学段的学习内容。
()2. 在第二学段,“数的运算”要求学生能笔算三位数乘三位数的乘法。
()3. 在第一、二学段中,课标没有安排“中位数”、“众数”的内容。
()4.“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是第二学段的内容。
()四、请你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每题2分,共4分)0.5x-2=24 m÷0.6=4.5五、简答。
(11分)《课程标准》第四部分课程实施建议中,对第一、二学段分别提出了哪四条教学建议?(1)第一学段教学建议:(2)第二学段教学建议:(3)试分析这两个学段的教学建议有什么不同?为什么?第二部分 数学专业知识(100分)一、填空。
最新精选小学数学教师招聘与进城考试试题(20套)53638【范本模板】
最新小学数学教师招聘与进城考试试题(15套)第二套:课标与教材教法复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10单项选择,11-15多项选择)(30%)1、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C )的过程。
A、交往互动B、共同发展C、交往互动、共同发展2、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B )。
A、教教材B、用教材教3、“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 B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数学思考B、过程与方法C、解决问题4、《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体验、探索”等表述(A )不同程度.A、学习过程目标B、学习活动结果目标.5、评价要关注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习的( C )A、成绩B、目的C、过程6、“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活动应当保证每学期至少( A )次。
A、一B、二C、三D、四7、在新课程背景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 ( C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C、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8、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 C ).A 组织者合作者 B组织者引导者 C 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9、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是一个( A )的过程.A、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B、主动和被动的生动活泼的C、生动活泼的被动的富于个性10、推理一般包括( C )。
A、逻辑推理和类比推理B、逻辑推理和演绎推理C、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1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 BC )A、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B、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C、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12、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 AB )之上。
A、认知发展水平B、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C、兴趣13、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 ABC )。
A、基础性B、普及性C、发展性D、创新性14、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ABCD )。
小学数学教师招聘与进城考试试题20套
最新小学数学教师招聘与进城考试试题15套第二套:课标与教材教法复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10单项选择;11-15多项选择30%1、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C 的过程..A、交往互动B、共同发展C、交往互动、共同发展2、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B ..A、教教材B、用教材教3、“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 B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数学思考B、过程与方法C、解决问题4、《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体验、探索”等表述A 不同程度..A、学习过程目标B、学习活动结果目标..5、评价要关注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习的 CA、成绩B、目的C、过程6、“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活动应当保证每学期至少 A 次..A、一B、二C、三D、四7、在新课程背景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 C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C、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8、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 C ..A 组织者合作者 B组织者引导者 C 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9、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是一个 A 的过程..A、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B、主动和被动的生动活泼的C、生动活泼的被动的富于个性10、推理一般包括 C ..A、逻辑推理和类比推理B、逻辑推理和演绎推理C、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1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 BCA、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B、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C、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12、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 AB 之上..A、认知发展水平B、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C、兴趣13、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 ABC ..A、基础性B、普及性C、发展性D、创新性14、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ABCD ..A、建立数感B、符号意识C、发展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D、初步形成模型思想15、课程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ABC关系..A、过程与结果B、直观与抽象C、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二、填空题.. 45%1、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2、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3、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从以下四个方面作出了阐述: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4、在各学段中;《标准》安排了四个方面的课程内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5、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6、在“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与推理能力..7、在“统计与概率”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逐渐建立起来数据分析观念;了解随机现象..8、“综合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活动;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9、《标准》中所提出的“四基”是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10、《标准》中所提出的“四能”是指: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1、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12、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具有公共基础的地位;要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三、简答题..25%1、简述《标准》中总体目标四个方面的关系答:总体目标的四个方面;不是互相独立和割裂的;而是一个密切联系、相互交融的有机整体..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组织中;应同时兼顾这四个方面的目标..这些目标的整体实现;是学生受到良好数学教育的标志;它对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技能的学习;知识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他三个目标的实现..2、学生的数感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答: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与数量;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3、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教师的“组织”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答:主要体现在:1、教师应当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数学本质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设计一个好的教学方案..2、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因势利导、适时调控、努力营造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形成有效的学习活动..4、怎样理解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关系;如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答:好的教学活动;应是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和谐统一..一方面;学生主体地位的真正落实;依赖于教师主导作用的有效发挥;另一方面;有效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标志;是学生能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得到全面的发展..启发式教学是处理好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关系的有效途径..教师富有启发性的讲授;创设情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组织学生操作实验、观察现象、提出猜想、推理论证等;都能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第三套:基础教育新课程试卷与答案说明:2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每小题2分;共24分1.在新课程背景下;课程是教学内容和进展的总和.. ╳2.在新课程中;教材提供给学生的是一种学习线索;而不是惟一的结论.. √3.教师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是既定课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这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4.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5.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就是编写适合学生发展的新教材.. ╳6.在教学中;我们要抛弃一切传统的教学技术;发展现代教学技术;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7.在新课程中;课程评价主要是为了“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从而促进儿童的发展..╳8.在考试改革方面;纸笔测验仍然是考试的惟一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9.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更为主动参与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10.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课程的建设、实施与发展将成为学校评价中的重要内容..√11.学校课程管理是指学校有权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进行总的设计..╳12.发展性评价体系中的评价改革就是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的改革.. ╳二、下列各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最符合题意的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16分1.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 AA.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B.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C.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D.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2.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课程;自小学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课时.. AA.必修 3 3 B..必修 1 1 C.选修 3 3 D..选修 3 43.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终极目的是 BA.形成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B.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C.强调学科内容的归纳和整合D.注重研究生活中的重大问题4.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 A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C.淡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D.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理念5.在学校课程中;与选修课程相对应的课程是 CA.活动课程 B.学科课程C.必修课程 D.综合课程6.关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设置重要性的认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A.能够弥补单一国家课程的不足 B.能够满足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相同需求和特点C.能够发挥地方和学校的资源优势与办学积极性D.能够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和多样化发展7.“新教材一方面关注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也注意及时恰当地反映科学技术新成果……”这主要说明新教材C①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现成的结论②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③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统一④体现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④8.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主要条件是 DA.坚持学习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 B.认真备课;认真上课 C.经常撰写教育教学论文D.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三、下列各题的选项中;有2个及2个以上的答案是符合题意的;请把符合题意的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少选、多选、错选;该题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2分1.新课程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三级课程管理制度的确立ABCA.有助于教材的多样化 B.有利于满足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C.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D.有利于扩大国家课程在整个课程计划中的比重2.实施素质教育;必须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在学生观方面;新课程倡导的主要观点有ABCDA.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B.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C.每个学生都具有独特性D.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权利的主体、责任的主体3.综合实践活动主要包括 ACDA.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 B.课外兴趣小组 C.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D.劳动与技术教育4.美国哈佛大学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 ABDA.直接影响教师形成积极乐观的“学生观” B.直接影响教师重新建构“智力观”C.认为智力是以语言能力和逻辑—数理能力为核心的D.能帮助教师树立新的“教育观”5.在本次课程改革中;考试改革体现着发展性评价的理念和工作思路;它具体表现在ACDA.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B.对考试结果作出具体分析;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并按考试成绩排名C.倡导给予多次机会、综合运用多种方法D.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6.校外课程资源主要包括校外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网络资源以及乡土资源等..其中;利用网络资源ABCDA.有利于开阔学习思路;拓宽知识面B.促使人们之间的交流更及时、更开放C.能够突破传统课程的狭隘性和时空的局限性D.有利于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四、简答题共21分1.关注学科还是关注人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教育价值观..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关注人;这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在这里;“关注人”的含义是什么 6分第一;关注每一位学生;第二;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第三;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6分2.请简要谈谈目前的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应该如何重建;才能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3.在语文课上;老师按学生不同水平分成几个等级组;定出不同的要求和评价标准;学生自动“对号入座”..如C级组的标准是“语言通顺”;符合要求的就给高分..不少学生高兴地说:“我的作文在小学里经常不及格;今天老师给我打了100分;我觉得学好作文还是有希望的”老师又及时鼓励达标的同学继续向B级、A级组进军..请问:上述案例中;教师的做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9分教师的做法是正确的..2分采用适应不同学生的多种评价方法;实施鼓励性评价;使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为学生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环境..这种分层评价使各类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发展..五、分析说明题共27分1.王林平时成绩一般;但总想找个机会能一鸣惊人..期末考试前的一天下午;王林走过教导处门口;看到里面没人;就走了进去;一眼看到老师放在橱里的数学试卷..他想;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正当他打开橱们时;教导处张主任突然走了进来..张主任看到瑟瑟发抖的王林;什么都明白了..张主任严肃地对王林说:“平时不努力;现在偷试卷;真丢脸你等着受处分吧”脸色煞白的王林哀求道:“我下次再也不敢了;请不要处分我..”张主任怒道:“没门”几天后;学校宣布了对王林的处分决定..请问:张主任的做法对吗为什么假如你是张主任;你会怎样做 11分张主任的做法是欠妥的..2分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去看问题;处处为学生着想;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理解和同情学生并给予热情而诚恳的帮助;不能简单采取批评、惩罚的方法..5分言之有理即给分..2.教学设计一:在教学生求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教师讲授如下:连接AC;因为三角形ABC与三角形CDA的三边分别相等;所以;这两个三角形全等;三角形ABC的面积等于1/2底乘高;所以;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等于底乘高;命题得到证明..然后;教师举出很多不同大小的平行四边形;要求学生求出它们的面积;结果每个问题都正确解决了..下课前;教师又布置了十几个类似的问题作为家庭作业..教学设计二: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即如何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变成一个长方形;然后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并获得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公式..请问:两则教学设计中教师的教学方法有何不同两种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将产生怎样的影响“教学设计一”中的教师采用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没有引导学生去积极思考;让学生主动应用已掌握的知识进行探索..3分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在短时间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技能;但如果一味采用这种方法;将使学生形成接受学习的方式;只会模仿;不会灵活运用;更不会创造..5分“教学设计二”中的教师采用了比较的方法、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注重引导学生展开知识发生的过程;引导学生自己探索;自己思考;从而得出结论..3分这种教学方法将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形成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从而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5分第五套:知识能力考试题一、填空题30分1、按规律填空..8、15、10、13、12、11、14 、9 ..1、4、16、64、256 、 1024..2、两数相除;商为1800;如果被除数缩小50倍;除数扩大20倍;那么商就是1.8 ..3、小明在计算除法时;把除数780末尾的“0”漏写了;结果得到商是80;正确的商应该是 84、10个队进行循环赛;需要比赛45 场..如果进行淘汰赛;最后决赛出冠军;共要比赛 9场..5、我是长虹小学教师我是长虹小学教师我是…………依次排列;第2006个字是学..其中有250 个师字..二、解答题 1-10题每题6分;11题10分共70分1、根据下面两个算式; 求和各代表多少..2、下面算式中的“爱、长、虹、小、学”各代表什么数字3、用一根绳子测量井台到水面的深度;把绳子对折后垂直到水面;绳子超过井台15米;把绳子三折后垂直到水面;绳子超过井台4米..求绳子长和井台到水面的距离..66米、18米4、三1班有58位同学;有39人订了《少年报》;有28人订了《儿童画报》;;另有8名同学两种都没有订;问两种报刊都订了的有几人 175、一个学生做两个整数的乘法时;把其中一个因数的个位数字6误看成3;得出的积是552;另一个学生却把这个因数的个位数字误看成9;得出的积是696..正确的积应该是多少 6246、在一条公路上每隔10千米有一个仓库如图;共有五个仓库;一号仓库存有15吨的货物;二号仓库存有30吨的货物;五号仓库存有40吨货物;其余两个仓库是空的;现在想把所有货物集中放在一个仓库里..如果每吨货物运费1千米需要2元运费;那么最少要多少运费才行 27001 ——2——3——4——515吨 30吨 40吨7、两箱茶叶共重120千克;如果从甲箱取出28千克放入乙箱;那么乙箱的千克数是甲箱的3倍;两箱原有茶叶相差多少千克 4kg8、观察下面的表格回答下列问题1 到2006为止;A、B、C、D各组有几个数2 D组第41个数是几3 198在哪一组里9、四个一样的长方形和一个小正方形如图拼成了一个大正方形..大正方形的面积是121平方米;小正方形的面积是9平方米..那么长方形的长是多少 ;10、若干同样的盒子排成一排..小华把70多个同样的棋子分装在盒子中;其中只有一个盒子没有装棋子;然后他出去了..小兵从每个有棋子的盒子里各拿出一个棋子放在空盒内;再把盒子重新排一下..小华回来仔细查看了一番;没有发现有人动过这些盒子里的棋子;你知道盒子有多少个吗棋子有多少个呢、棋子78个、盒子13个一、填空1、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2、《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并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作出了进一步的阐述..3、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4、对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5、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实现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6、小学数学在加强基础教学的同时;要把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贯穿在各年级教学的始终..7、随着现代计算工具的广泛使用;应该精简大数目的笔算和比较复杂的四则混合运算..笔算加减法以三位数的为主;一般不超过四位数..笔算乘法;一个乘数不超过两位数;另一个乘数一般不超过三位数;笔算除法;除数不超过两位数;四则混合运算以两步的为主;一般不超过三步..8、应用题选材要注意联系学生实际;呈现形式多样化;除文字叙述外;还可以用表格、图画、对话等方式;适当安排一些有多余条件或开放性的问题..9、统计知识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广泛地应用;要结合有关内容;使学生了解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逐步看懂并会解释简单的统计图表;对于绘制统计图表的要求不宜过高..10、7cm= 70 mm 4km= 4000 m8kg = 8000g 150m3=150000000 ml= 150000 L11、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42;那么这个数的最大约数是42 ;把这个数分解质因数是 42=2×3×7..12、1.29090……保留三位小数是1.291 ..13、圆的半径是4cm;圆的周长是 25.12cm;面积是50.24 cm2.. 14、几何初步知识的内容应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认识常见的简单的几何形体的特征;会计算他们的周长、面积和体积 ..二、判断1、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数学思想宜体现螺旋上升的原则.. v2、在0.3和0.4之间有无数个两位小数..x3、量与计量;采用我国法定计量单位..x4、一个体积1立方分米的木块;占地面积是1平方分米.. x5、在低年级教学基本口算的基础上;中高年级要适当加强口算训练.. v 三、选择1、随意从放有4个红球和1个黑球的口袋中摸出一个球;摸出 B.. A、黑球的可能性大 B、红球的可能性大 C、一样大2、一条直线把一个正方形分成完全一样的两部分;有D 种分法.. A、2种 B、4种 C、8种 D、无数3、联欢会上;按3个红气球;2个黄气球;1个绿气球的顺序装饰教室;你知道第16个气球是B 颜色的吗A、红B、黄C、绿4、在下面横线上填数;使这列数具有某种规律A 3、5、7、、、A、11、17、27B、8、12、14C、16、20、25 四、应用题1、某厂十月份用水480吨;比原计划节约了 ;节约了多少吨 1202、一件工程;甲单独完成需要8天;乙的工效是甲的2倍;两人同时合作;几天能完成这件工作 1三、判断题1. 新的小学数学课程中统计学习的重点是根据已知数据解决提出的问题.. X2.“统计与概率”的教学中所提供的材料;学生越是不熟悉;学生就越会感兴趣.. X3.组织学生进行统计活动时;要尽量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要让学生成为统计活动的真正主人.. √3. 为了体现统计与概率教学过程性的原则;在情境设计上不一定要做到连贯.. X4.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关键是要让学生多做题目.. X5. “实践与综合应用”学习领域的设置;有利于学生体会数学的文化价值和应用价值.. √四、填空题1.“统计与概率”的教学设计;一定要注重内容的时代性;所选素材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是学生有能力感受的现实;不能离学生太远..2.在“统计与概率”教学设计实践活动时应该考虑学生的已有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注意活动的组织形式;使活动能深深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实践活动的作用..3.“实践与综合应用”的设置反映了数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要求;对于促进数学课程改革和数学课程内容的改革有积极的意义;对于改进教师的教学方式有重要的作用;为学生提供了进行实践性、探究性和研究性学习的课程渠道..4.实践与综合应用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树立正确的数学观..5.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出发;从学生身边的现实背景中提炼;符合实践与综合应用的现实性特点..五、问答题1.“统计与概率”教学实施中如何注意内容选择的现实性 P104 答:“统计与概率”的教学设计;一定要注重内容的时代性;所选素材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是学生有能力感受的现实;不能离学生太远..2.如何把握“统计与概率”教学中的“度” P114答: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应该仔细分析课程标准和教材;深入了解学生认知的现实状况;把握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对统计与概率教学的不同要求;不能过多地加深学习的难度;使学生产生厌恶感..课堂上如果学生提出了超出目标的问题;而这个问题又是大部分孩子难以理解的;就应该鼓励学生把它放在“问题银行”里;在学习了更多的知识以后再来解决;而不能被学生的问题牵着走;影响了大多数孩子的学习..低年级学生开始学习“统计” 既要让学生感觉要解决的问题是有挑战性的;还要让学生能利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眼前的问题;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实践与综合应用”综合性特点反映在什么地方 P119答:实践与综合应用作为一个学习领域;并不是在其他数学知识领域之外增加新的知识;而是强调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的整体性和综合性..首先;要促使学生通过这一领域的学习;加深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其他数学知识领域的理解;体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进而从整体上认识数学、体验数学、应用数学..其次;实践与综合应用中要解决的现实数学问题往往交织着多科学的知识与方法;因此;实践与综合应用的综合性还常常表现为多学科的综合..4.“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是为实现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服务;同时;根据这一领域的特点;其教学目标又在哪几个方面有所侧重 P120。
最新精选小学数学教师招聘与进城考试试题(20套)53517
最新小学数学教师招聘与进城考试试题(15套)第一套:教育学知识精选模拟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l5小题.每小题2分。
共30分)1。
社会学派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C】.A。
卢梭B.凯兴斯坦纳C。
涂尔干D。
沛西能【答案解析】社会学派教育目的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涂尔干.2.设计教学法的提出者是【D】。
A。
杜威B.华虚朋C.伯克赫斯特D。
克伯屈【答案解析】克伯屈首先提出设计教学法.3.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著名教育家【A】。
A。
埃拉斯莫斯B。
夸美纽斯C.洛克D.卢梭【答案解析】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埃拉斯莫斯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
4。
认为动物界也有教育且把教育看作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的观点是【C】。
A.神话起源说B。
心理起源说c。
生物起源说D。
劳动起源说【答案解析】教育的生物起源说认为,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而且存在于动物界。
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5.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心理学家是【A】.A.维果茨基B。
布鲁纳C。
加涅D。
桑代克【答案解析】维果茨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即最近发展区.6.教师教学和学生获得知识的基本材料是【C】。
A。
课程标准B.课程计划C。
教科书D.教学指导书【答案解析】师生直接接触到的教科书是教师教学和学生获得知识的基本材料.7.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C】.A。
弗洛伊德B.威尔逊C。
格塞尔D.皮亚杰【答案解析】格塞尔认为,人的所有能力都受成长规律的制约,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8.“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体现了教学的【D】。
A。
直观性原则B。
启发性原则C。
循序渐进原则D。
巩固性原则【答案解析】“习"和“温”是复习,巩固的意思,因此体现的是教学的巩固性原则。
9.【D】表征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A。
形象B.知觉C。
最新精选小学数学教师招聘与进城考试试题(20套)95078
第一套:教育学知识精选模拟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l5小题。
每小题2分。
共30分)1.社会学派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C】。
A.卢梭B.凯兴斯坦纳C.涂尔干D.沛西能【答案解析】社会学派教育目的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涂尔干。
2.设计教学法的提出者是【D】。
A.杜威B.华虚朋C.伯克赫斯特D.克伯屈【答案解析】克伯屈首先提出设计教学法。
3.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著名教育家【A】。
A.埃拉斯莫斯B.夸美纽斯C.洛克D.卢梭【答案解析】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埃拉斯莫斯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
4.认为动物界也有教育且把教育看作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的观点是【C】。
A.神话起源说B.心理起源说c.生物起源说D.劳动起源说【答案解析】教育的生物起源说认为,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而且存在于动物界。
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
5.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心理学家是【A】。
A.维果茨基B.布鲁纳C.加涅D.桑代克【答案解析】维果茨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
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即最近发展区。
6.教师教学和学生获得知识的基本材料是【C】。
A.课程标准B.课程计划C.教科书D.教学指导书【答案解析】师生直接接触到的教科书是教师教学和学生获得知识的基本材料。
7.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C】。
A.弗洛伊德B.威尔逊C.格塞尔D.皮亚杰【答案解析】格塞尔认为,人的所有能力都受成长规律的制约,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8.“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体现了教学的【D】。
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巩固性原则【答案解析】“习”和“温”是复习,巩固的意思,因此体现的是教学的巩固性原则。
9.【D】表征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A.形象B.知觉C.表面特征的D.深层特征的【答案解析】对问题的表征分为问题的表面特征和问题的深层特征,其中后者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最新精选小学数学教师招聘与进城考试试题(20套)[1]
最新小学数学教师招聘与进城考试试题(15套)第一套:教育学知识精选模拟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l5小题。
每小题2分.共30分)1。
社会学派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C】.A.卢梭B。
凯兴斯坦纳C。
涂尔干D.沛西能【答案解析】社会学派教育目的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涂尔干。
2。
设计教学法的提出者是【D】。
A。
杜威B。
华虚朋C.伯克赫斯特D。
克伯屈【答案解析】克伯屈首先提出设计教学法.3。
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著名教育家【A】。
A.埃拉斯莫斯B。
夸美纽斯C.洛克D.卢梭【答案解析】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埃拉斯莫斯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4。
认为动物界也有教育且把教育看作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的观点是【C】。
A。
神话起源说B。
心理起源说c。
生物起源说D.劳动起源说【答案解析】教育的生物起源说认为,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而且存在于动物界。
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
5.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心理学家是【A】。
A。
维果茨基B.布鲁纳C。
加涅D。
桑代克【答案解析】维果茨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
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即最近发展区。
6.教师教学和学生获得知识的基本材料是【C】.A。
课程标准B。
课程计划C.教科书D。
教学指导书【答案解析】师生直接接触到的教科书是教师教学和学生获得知识的基本材料。
7.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C】。
A。
弗洛伊德B.威尔逊C.格塞尔D。
皮亚杰【答案解析】格塞尔认为,人的所有能力都受成长规律的制约,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8.“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体现了教学的【D】。
A.直观性原则B。
启发性原则C。
循序渐进原则D。
巩固性原则【答案解析】“习”和“温"是复习,巩固的意思,因此体现的是教学的巩固性原则.9。
【D】表征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A.形象B。
知觉C.表面特征的D.深层特征的【答案解析】对问题的表征分为问题的表面特征和问题的深层特征,其中后者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教师考试试卷
一、填空。
1、按规律填空。
8、15、10、13、1
2、11、(14)、(9)。
1、4、16、64、(256)、(1024)。
2、两数相除,商为1800,如果被除数缩小50倍,除数扩大20倍,那么商就是(1.8)。
3、小明在计算除法时,把除数780末尾的“0”漏写了,结果得到商是80,正确的商应该是(8)
4、10个队进行循环赛,需要比赛(45)场。
如果进行淘汰赛,最后决赛出冠军,共要比赛(9)场。
5、有一个两位数,若将它减去3,则所得的结果是4的倍数;若将它减去4,则所得的结果 是5的倍数;若将它减去5,则所得的结果是6的倍数。
这个两位数是 59 。
6、已知最大的负整数是y ,4的相反数是x ,最小的正整数是z ,则代数式3x ―[―2y ―1+ (4x -y +z )]的值为 1 。
7、车站里等候买车票的人整齐地排成一列队伍,小明也在其中。
他数了数人数,排在他前 面的人数是总人数的
65,排在他后面的人数是总人数的7
1。
小明排在第 36 名。
8、一次生日宴会共有三种饮料。
宴会后统计,三种饮料共有52瓶,平均每2个人饮用一瓶A 饮料,每3个人饮用一瓶B 饮料,每4个人饮用一瓶C 饮料。
参加宴会的有 48 人。
9、五位选手进行象棋比赛,每两个人之间都要赛一盘。
规定胜一盘得2分,平一盘各得1 分,输一盘不得分。
已知比赛后,其中四位选手共得17分,则第五位选手得了 3 分。
10、有一类自然数,从第三个数字开始,每个数字都恰好是它前面两个数字之和,如246、 1347等等,这类数中最大的自然数是 10112358 。
11、一个数列有如下规则:当数n 是奇数时,下一个数是(n +1);当数n 是偶数时,下一 个数是
2
n。
如果这列数的第一个数是奇数,第四个数是13,则这列数的第一个数是 51 。
12、骰子是麻将游戏中的必要工具,一颗骰子就是一个小正方体,它的六个面上分别标有 1、2、3、4、5、6点。
任意掷一颗骰子,朝上的面出现1、2、3、4、5、6点的可能性是 相等的。
请问:任意掷2颗骰子,它们朝上的面点数之和是8的可能性是 5/36 。
(填
几分之几)
13、有两批人要坐到排成一排的72个座位上,第一批人坐下后,恰好使得第二批入座的人 必定在与第一批入座的人的相邻的座位上。
第一批入座的人至少有 24 人。
14、云峰小学六年级一共有99名学生,分成每3人一组参加植树劳动。
在这33个小组中, 只有一名男生的有5个小组,有两名或三名女生的一共有17个小组,有三名男生和有 三名女生的小组同样多。
六年级一共有男生 49 人。
15、这里的“平移”,是指只沿着方格的格线(即上下或左右) 运动,将图中的任意一条线段平移1格称为“1步”。
现通 过平移,使右图中的3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一个三角形,最 少需要平移 7 ? 步。
16、一个长方形表面涂色,然后分割成若干个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
如果只有7个六面都未 涂色的小正方体,那么分割后的小正方体一共有 81 个。
17、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 动手与实践 、 自主探索 与 合作交流 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18、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 组织者 、 引导者 与 合作者 。
19、《数学课程标准》安排了 数与代数 、 图形与几何 、统计与概率、 综合与实践 等四个学习领域。
20、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____基础_ 性____普及_ 性和___发展___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__有价值___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___必要__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__不同____的发展。
21、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__现实的__ 、____有意义的____ 、___富有挑战性的__ 。
22、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___认知发展水平__ 和__已有的经验_ 的基础上。
二、判断题。
1、“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
(对 )
2、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 )
3、在新课程中,教材提供给学生的是一种学习线索,而不是惟一的结论。
( )
4、数学课程的内容不仅要包括数学的一些现成结果,还要包括这些结果的形成过程。
(对 )
5、“实践与综合应用”部分的内容在第一学段以实践活动为主题。
( )
6、提倡算法多样化,就是要求学生掌握所有的算法。
( 错 )
学校 姓名 准考证号
………………………………密……………封……………线……………内……………不……………要……………答……………题………………………………
7、“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是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
( 错 ) 8、第一学段的评价结果要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出现,以定性描述为主。
( 对 ) 9、“能估算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是数感的表现形式之一。
( 对 )
三、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用x 表示一个大于1的自然数,x 2
一定是( D )。
A 、奇数
B 、偶数
C 、质数
D 、合数 2、A 看B 的方向是北偏东30°那么B 看A 的方向是( c )。
A 、南偏东60°
B 、南偏西60°
C 、南偏东30°
D 、南偏西30°
3、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解决问题的教学要贯穿于数学课程的全部内容中,不再单独出现( A )的教学。
? A 、概念
B 、计算
C 、应用题
4、建立成长记录是学生开展( A ?)的一个重要方式,它能够反映出学生发展与进步的历程。
A 、自我评价 B 、相互评价 C 、多样评价
5、“用数学”的含义是( B )。
A 、用数学学习
B 、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C 、了解生活数学
6、下面三个图是由一些完全相同的小立方块搭成的几何体的三视图,那么搭成这个几何体所
用的小立方块的个数是( D )。
主视图 左视图 俯视图 A 、5 B 、6 C 、7 D 、8
四、解决问题。
1、一块面积为135平方分米的圆形铝板(如图),剪出7个同样大小的圆铝板,余下的边 角料总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6分)
30平方分米
2、甲、乙、丙三人同时从A 地向B 地跑,当甲跑到B
米,丙离B 地 还有40米;当乙跑到B 地时,丙离B 地还有16米。
A 、B 两地相距多少米?(6分)
80米
3、用6个相同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轴对称图形,要求每个小正方形至少有一边与另一个小正 方形的边完全重合,请你画出所有不同的拼法。
(10分)7种?
五、1、案例描述:这样的合作有效果吗?
场景1
一位教师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一课时,在学生根据情境列出16-7这样一个算式之后,马上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应该怎样计算16-7。
场景2
某校四年级六班有56名同学,老师在教学实践活动课“秋游计划”一课时,在让学生合作制订购买秋游所需物品及所需钱数之后,又设计了一个活动——乘车与买门票。
“一辆大客车可坐50人,每辆300元;一辆中型客车可坐30人,每辆200元。
个人票每人10元,团体票每人8元(10人为一组)。
”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这些数据,讨论交流应该怎样租车、怎样购买门票比较合理(在第二次合作学习时,有的学生在继续计算买哪些吃的更好,有的在互相玩计算器)。
场景3
一位教师在教学二年级数学课“克和千克”一课时,让小组合作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在小组汇报时,有一个学生说:“我称的是竖笛,它的重量是8克。
”老师问道: “是8克吗?”坐在旁边的学生提醒了一下:“它的重量是85克。
”这名学生终于说出了合理的答案。
思考题:场景1的合作缺少了什么?场景2在第二次合作学习时,有的学生在继续计算买哪些吃的更好,有的在互相玩计算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场景3中为什么会出现第一次说是8克而第二次说是85克的情况呢?
2、案例分析:
教学设计一:在教学生求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教师讲授如下:连接AC ,因为三角形ABC 与三角形CDA 的三边分别相等,所以,这两个三角形全等,三角形ABC 的面积等于1/2底乘高,所以,平行四边形ABCD 的面积等于底乘高,命题得到证明。
然后,教师列举很多不同大小的平行四边形,要求学生求出它们的面积,结果每个问题都正确解决了。
下课前,教师又布置了十几个类似的问题作为家庭作业。
教学设计二: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即如何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变成一个长方形,然后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并获得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公式。
请问:两则教学设计中教师的教学方法有何不同?两种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密……………封……………线……………内……………不……………要……………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