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学绪论
公共管理学 第一章 绪论

关键术语
管理 管理职能 计划 组织 领导 控制 公共管理 工商管理 授权 科学管理 例外原则 管理过程 官僚制 科层制 霍桑试验 社会人 非正式组织 人际关系学派 需求层次理论 双因素理论 人性假设 动态平衡理论 管理丛林 决策理论学派 经验学派 行政 公共行政 文官制度 政治与行政二分法 公共选择理论 公共物品 公共权力 P途径 B途径 新制度主义
公共管理概论
21世纪公共行政系列教材 21世纪公共行政系列教材
第一节 管理与管理理论的演进
四、管理理论的演进
现代管理理论
管理过程学派(管理职能学派) 社会系统学派 管理科学学派 决策理论学派 系统管理学派 经验学派 权变理论学派
公共管理概论
21世纪公共行政系列教材 21世纪公共行政系列教材
第二节
公共管理概论
21世纪公共行政系列教兴起 一、公共管理的含义 一、公共管理的含义
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
公共行政:是政府特别是执行机关为公众提供服务 公共行政:是政府特别是执行机关为公众提供服务 的活动,关注的焦点是过程、程序以及将政策转变 为实际的行动。 公共管理:是公共组织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活动, 公共管理:是公共组织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活动, 更多的是关注取得某种结果和对结果所负的个人责 任。
公共管理概论
21世纪公共行政系列教材 21世纪公共行政系列教材
第三节 公共管理与公共管理理论的兴起 三、公共管理的研究对象 三、公共管理的研究对象
公共管理的研究对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研究作为公共事务管理主体的公共组织;
研究公共管理活动的整个过程及其具体环节;
研究如何应用人类所创造的各种科学知识及方法来解决 公共管理问题。
公共管理概论
公共管理学第一章绪论

16
一、管理的含义
管理者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 下,为了实现组织目标,动员和 运用有效资源而进行的计划、组 织、领导和控制等社会活动。
17
管理的两重性
一是自然属性(共性、生产力属性)
二是社会属性(个性、生产关系属性)
二、管理的职能
管理的职能是指管理者在管理过程
中的各种基本活动及其功能。
计 划 职 能 组 织 职 能 领 导 职 能 控 制 职 能
研究内容:行政目标—政府职
能—行政环境—行政效率—政府自身
管理
相关学科:行政学运用多种知识 研究行政管理问题,涉及政治学、法 律学、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等多 门学科。
行政学的特征
(1)阶级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2) 理论性与应用性的统一
(3) 规范性与权变性的统一 (4) 综合性与独立性的统一
三、行政学的产生
公共权力:一般是指由立法、行政、执法、 司法等国家和社会的公共机构形势使的权力。
( 对私权:法无禁止即自由;对公权:法 无授权即禁止)
二、公共管理理论的产生
• 公共管理研究始于政府管理研究;
• 公共管理理论起源稍显模糊;
• 20世纪20-30年代,公共行政开始形成;
• 20世纪70-80年代初,公共管理理论在美 国一些大学的商学院和公共政策学院中开 始形成。
25
四、管理理论的演进
(一)古典管理理论阶段 (二)行为科学阶段 (三)现代管理理论
第二节 行政与行政学
一、“行政”的界定 二、行政学的研究对象、相关学科和特征 三、行政学的产生
一、行政的界定
• 定义:行政是依法享有国家权力的国家行政 机关,对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自身内部 事务的管理活动。
公共管理学讲义

公共管理学讲义——黎民*学习重点*第一章绪论1、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区别与联系。
2、公共管理与传统行政的区别与联系。
3、公共管理学兴起的时代背景。
4、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
第二章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1、了解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内容,掌握“政府失败论”、政府内部性等内涵。
2、新公共管理内涵及其实践、评价。
第三章公共管理的主体1、公共组织与非公共组织的区别。
2、政府的主要类型。
3、非盈利组织的特点。
4、领导者与管理者的异同。
5、层级制的特点与内在缺陷。
6、公共组织变革的主要内容。
第四章公共管理职能1、公共管理职能折内涵,与政府职能的比较。
2、公共管理职能的构成。
3、公共管理职能的历史演变(依据公共管理职能的历史演变,试论我国公共管理职能的变革方向和重点?)4、市场机制的缺陷(市场失灵)。
5、市场经济中的公共管理职能。
6、公共管理职能的限度。
第五章公共管理的过程1、公共政策与公共管理的关系。
2、公共政策过程。
3、领导方式(依据权力来源划分)。
第六章公共管理的绩效1、公共管理的绩效内涵。
2、公共部门绩效评价指标的构成。
3、公共部门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建构。
4、公共部门绩效的改进。
5、目标管理的涵义与过程。
6、目标管理的优缺点及其在公共部门的应用。
第七章公共管理的责任与调控1、公共权力的内涵与特性。
2、公共权力的性质及落实。
3、公共权力监控的方式、问题及其改进。
第八章公共管理中的政府角色1、政府职能的有限性。
2、政府与市场的区别和联系。
3、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
4、政府与社会的关系问题。
5、政府再造的内涵、模式及其启示。
第九章公共管理中的非盈利性组织1、非盈利性组织的涵义。
2、政府与非盈利性组织的联系。
3、非盈利组织在我国的作用、发展现状及其面临的局限性和改进。
第十章公共物品管理1、公共物品的内涵与特点。
2、公共物品的提供与生产。
3、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方式。
第十一章公共部门战略管理1、战略管理的内涵与特征及其与战略规划、非战略管理和功能管理的区别。
公共管理学绪论

公共管理的主要职能包括政策制定、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等。这些职能是政府在管理社会 公共事务中的基本职责和任务。
公共管理学的基本原理与理论
原理
公共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公共性原理 、服务性原理、法制性原理和效率性原 理。这些原理构成了公共管理学的理论 基础,指导着公共管理实践的发展。
VS
理论
案例研究法
通过对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剖析, 探讨公共管理实践中的成功经验、 失败教训及内在逻辑。
参与观察法
研究者直接参与到公共管理实践 中,通过观察和记录实践过程, 获取第一手资料,以揭示实践中 的真实情况和问题。
混合研究方法与技术
01
问卷调查与深度访 谈相结合
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大量数据,再 通过深度访谈对特定群体进行深 入了解和分析。
企业通过提供资金支持、技术援助、人才培养等方式,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的管理和调控, 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企业的挑战与对策
企业在参与公共管理过程中面临着政策法规限制、社会舆论压力等挑战,需要积极应对并 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与政府、非政府组织和公众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共同推动公共管理的 进步和发展。
THANKS FOR WATCHING
实验法
通过人为控制某些变量,观察和分析其他变量的变化,以 验证假设或理论,常用于政策效果评估、公共管理项目评 价等领域。
统计分析法
运用数学、统计学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以揭示 数据间的内在关系和规律,为公共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定性研究方法与技术
深度访谈法
通过与受访者进行深入交流,了 解其观点、态度、感受等,以获 取对公共管理问题的深入理解和 洞察。
感谢您的观看
面临的挑战
公共管理学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如何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公共事务、如何提高公 共政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如何加强公共部门的治理能力和创新能力等。这些挑 战需要公共管理学不断进行自我更新和完善,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第一章 公共管理学学绪论

2015年1月9日7时7分
23
二、现代社会变迁推动公共管理发展p5(了解) (一)公共物品的需求和供给在稳定地扩大 (二)社会生活中的公共事务日益增加 (三)公共管理所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多变
公共管理学
• • • • • •
课程英文名称:Public Management 课程类别:必修 课程学分数:3 课程学时数:48 授课对象:公共管理相关专业本科生 本课程的前导课程:管理学
2015年1月9日7时7分
2
•
•
教学目的:
《公共管理学》是公共管理学科包括行政 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和土 地资源管理等专业在内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程。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本专业学生能够牢固 掌握公共管理学的基本理论体系和方法论原 则,以便为进一步学习公共管理学科的其他 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2015年1月9日7时7分
34
科层制模型是否代表了理性和效率?
优势:(1)管理的专业性 (2)纠正决策的任意性 (3)防止任人唯亲、排除人身依附 内在缺陷: (1)刚性的官僚系统,无灵活性和主动精神 (2)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需求 (3)导致机构不断膨胀,职能交叉重叠 (4)与民主关系复杂:民主的实现需要 科层制的管理,科层制又会对民主构成威胁 “是组织把当选者凌驾于选民之上,把代理人置于 委托人之上,把代表人置于被代表之上。谁说组织, 谁就是在说寡头。” ——密歇尔斯《政党》
2015年1月9日7时7分 7
(二)概念
公共管理(Public Management)——以政府为 核心的公共部门依法通过对公共事务的管理,提供 公共产品和服务,以保障和增进社会公共利益的职 能活动。(P1+P15)
公共管理学第一章:绪论50页

第一节 管理与管理理论的演进
一、管理的含义 二、管理的职能 三、管理的类型 四、管理理论的演进
• 1.2.2 外国早期管理思想
1.亚当•斯密(Adam Smith)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1776年发表《国 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研究》,第一次阐述 了劳动分工理论,劳动分工后来成为管理 学的一条基本原则。
公共管理学
第一章 绪论
教学目标
掌握管理、行政和公共管理的 概念,了解管理理论的演进、行政 学的发展以及公共管理理论的兴起, 熟悉公共管理理论的研究途径与方 法。
核心提示
公共管理是公共组织提供公共 物品和公共服务的活动。它是在公 共行政的基础上逐渐发展形成的, 其主要或核心部分是政府管理活动。
主要内容
停止雇佣10岁以下的童工,将原童工送学校学习 员工每天工作不超过10小时三刻钟 禁止对工人体罚 为工人提供厂内膳食 设立按成本向工人销售生活必需品的商店 建造工人住宅、修马路等 呼吁关注工人,改善劳动条件,用这种方法提高利润
11
4.查理•巴贝奇(Charles • Babbage) 英国数学家,1832年发表《论机器与制造业 经济学》,系统论述了劳动分工理论并强调 重视人的因素。
22
三、公共管理模式的基本特征
(一)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相统一, 重在公共利益上
பைடு நூலகம்
(二)政府组织与其他公共组织相统 一,重在政府组织上
(三)社会问题管理与资源管理相统 一,重在问题的解决上
(四)结果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统一,
重在结果管理
23
三、公共管理模式的基本特征
(五)管理所追求的公平与效率相统 一,重在公平上
公共管理学科综合考试个人复习资料

学科综合考试高分个人复习资料公共基础部分:公共管理学第一章绪论1P15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并广泛运用政治的、经济的、管理的、法律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政府绩效和公共服务的品质,从而实现公共福利和公共利益的一种管理活动。
2、公共管理的性质(特性):P17公共性(利益取向的公共性和公共参与性,公共管理是一种以公共权力机构为主体、非政府的其他公共组织和私人组织以及公民共同参与的对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服务性(管理就是服务,以政府为核心主体的公共组织所实现的公共管理的种种活动,都是为实现公共利益的目标和履行公民赋予的使命创造条件、提供服务.);合作共治性(公共管理推崇治理就是要推进和实现政府与公民社会的合作共治,这不仅是对市场失灵和政府失效救治的需要,也是当代社会民主化进程发展的要求使然,政府不应该独自行使公共治理的职能,而应该与其他组织乃至公民共同承担公共治理的责任。
)3、公共管理的功能:P18经济功能、政治功能、社会功能。
经济功能:①限制垄断和促进竞争;②界定和维护财产权,克服外部性;③提供公共物品;④保障收入分配的公正化;⑤调控宏观经济。
(2011年考点)政治职能:①防御外来入侵渗透;②镇压敌对阶层反抗;③制止打击不法分子破坏活动;④妥善处理人民内部关系;⑤建立维护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秩序。
社会功能:①提供社会服务;②维护社会稳定;③提供社会保障;④环境保护。
4、根据历史分期的方法,可将公共管理总体上分为哪两大时期?请简要论述之.P19以欧文·休斯和罗森布洛姆的标准,将公共管理总体上分为公共行政和新公共管理两大时期,而公共行政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80年代)又分为两大具体阶段:一是传统公共行政阶段;二是新公共行政阶段。
公共行政时期也可称为传统的公共管理时期,历时90年.从总体上看,它是建立在政治与行政两分法和韦伯的官僚制理论这两大基本框架下的.新公共管理时期(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至今)。
公共管理学知识汇总

公管102班学号:8公共管理学知识汇总:大纲:CheckBox1上篇公共管理学基础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公共管理的主体公共管理职能公共管理的过程公共管理的绩效公共管理的责任与监控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公共管理成为独立学科的内在依据第二节:公共管理学是时代的产物第三节:公共管理学的内涵与研究方法第四节:公共管理学于中国的发展下篇:公共管理学前沿公共管理学的政府角色公共管理学中的非营利组织公共物品管理公共部门战略管理公共管理的新策略第一节公共管理成为独立学科的内在依据公共管理与私部门有本质区别(一)公共利益目与标与私人利益目(二)垄断强制性与自由竞争性(三)制衡性与自主性 (四)多元理性与经济理性 (五)政府机制与市场机制现代社会变迁推动公共管理发展公共物品的需求和供给在稳定的扩大 社会生活中的公共事务日益增加 公共管理所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多变传统行政学的局限(一)理论框架局限 (二)管理主体局限 (三)管理理念与手段局限 (四)管理对象与目标局限第二节管理学是时代的产物西方国家摆脱困境的需要科技革命与全球化的浪潮政府管理与民主制度方面的矛盾 政府角色膨胀和规模扩大引起民众的不满经济衰弱和财政压力的加剧 科学技术革命是公共管理学产生和发展重要推动力量 全球化是公共管理学产生和发展的另一种推动力社会问题与政府不可治理性的增加以韦伯官僚制思想为基础的行政体制难以适应时代需要 西方国家民主的现状难以满足民众的民主需求第二章:公共管理学与实践的发展第一节:公共一、管理(一)古典学派理论(二)行为学理论(三)决策学派理论第三节公共管理学的内涵与研究方法公共物品、公共事务与公共管理管理、公共管理与公共管理学(一)公共管理的主体一、公共管理的含义二、公共管理构成要素三、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内容(二)公共管理的对象(三)公共管理资源和手段(四)公共管理的环境(一)公共管理学的基础内容(二)公共管理学前沿领域(一)公共管理学的途径研究四、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与方法(二)公共管理学的研究方法第四节公共管理学与中国发展一、公共管理学与中国的市场经济二、公共管理学与中国的社会发展(一)公共管理学能有效指导公共部门履行经济职能,弥补市场功能的缺陷(二)公共管理学的研究方法管理学亲市场学科立场,有助于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一)公共管理学有助于促进包括政治、文化和行为方式在内在的社会协调发展(二)公共管理学内在的民主平等精神和科学务实品格,有力促进当前正在进行的社会转型管理学的理论渊源理论(四)系统学派理论(五)新管理主义理论二、当代经济学理论(一)公共选择理论(二)政府失败论(三)代理理论和交易费用理论第二节: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历程一、公共行政时期(1887~20世纪70年代末)(一)传统的公共行政(1887~1960)(二)新公共行政时期(1960~1980)二、公共管理时期公共管理时期(1980至今)第三节:新公共管理一、主要工业国家的新公共管理实践(一)英国新右派国家的政府改革(二)美国的新治理(三)其他西方国家的实践(四)各新公共管理实践的共同特点(五)当前西方政府改革的新动向二、对新公共管理的评价(一)新公共管理的时代特征(二)新公共管理的“解题”特色(三)新公共管理的理论困难与收到的批评(四)新公共管理的借鉴意义第三章:公共管理的主体第一节:共管理的主体(组织)一、公共组织的概念(一)组织(二)公共组织(三)公共组织的基本要素二、公共组织的性质(一)公共组织与非公共组织的区别(二)公共组合的性质三、公共组织的结构(一)公共组织的纵向结构(二)公共组织的横向结构(三)公共组织的主要结构形式第二节:公共组织的类型与作用一、政府(一)政府的概念(二)政府的主要类型二、非营利组织(一)非营利组织的概念(二)非营利组织的主要类型三、公共组织的作用(一)公共组织是公共管理的主体(二)公共组织是公共管理活动的基本支点(三)公共组织汇集和放大了管理人员的力量第三节:公共管理的主体(个人)一、公共组织中的领导者(一)领导与领导者(二)领导者的素质(三)领导方式二、公共组织中的一般管理者(一)领导者与管理者的区别(二)领导者地主要类型与职责三、被管理者(一)作为被管理者的公共组织成员(二)作为被管理者的社会公众第四节:传统公共组织的困境与变革一、科层制的基本特征(一)马克斯·韦伯的科层制理论(二)科层制组织的特点二、传统科层制组织的困境(一)对传统科层制理论的评价(二)科层制组织的内在缺陷三、公共组织的变革(一)公共组织变革的主要动因(二)公共组织变革的目标(三)公共组织变革的主要内容第四章:公共管理职能第一节公共管理职能概述一、公共管理职能的内涵(一)公共管理职能的一般内涵(二)公共管理部门及职能的存在原因二、公共管理学的程序性职能(一)决策(二)组织(三)领导(四)控制三、公共管理学的任务职能性(一)经济职能(二)政治职能(三)社会职能(四)文化职能第二节:公共管理学职能的历史演变一、传统社会的公共管理职能传统社会的公共管理职能二、西方国家公共管理职能及变迁(一)自由放任主义(二)国家干预主义(三)新古典主义三、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公共管理职能的呃嬗变(一)传统计划经济时期的公共管理职能体系(二)我国公共管理职能体系的转变及基本方向第三节:市场经济中的公共管理职能一、市场机制的缺陷(一)市场不能消除垄断和非公平竞争(二)市场不能解决外部问题(三)市场无法满足社会对公共产品的需求(四)市场不能解决社会福利和收入分配的公平化问题(五)市场不能确定和控制宏观经济总量平衡二、限制垄断和促进竞争(一)限制垄断和促进竞争(二)界定和维护财产权,克服外部性(三)提供公共物品(四)保障收入分配的公正化(五)调控宏观经济三、公共管理职能的限度(一)公共决策的复杂性导致政策选择的偏差(二)政策实施的复杂性导致政策结果的扭曲(三)寻租活动导致社会的大浪费(四)公共部门系统存在低效率常态第五章:公共管理的过程第一节公共政策的设计、执行与评估一、公共政策与公共管理(一)公共策划概念(二)公共政策与公共管理的关系(一)公共政策的利益倾向性(二)公共政策的目标导向性(三)公共政策的合法性与强制性(四)公共政策的稳定性与时效性(五)公共政策的多样性与多效性二、公共政策的性质(一)公共政策问题(二)公共政策的制定三、公共政策的设计(一)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二)政策执行研究的途径(三)影响政策有效执行的因素四、公共政策的实行(一)政策估评的概念和意义(二)公共政策评估的一般标准(三)公共政策评估结果的处理方式五、公共政策的评估(一)权力与领导(二)权力与领导的关系第二节公共管理中的领导一、权力与领导(一)引导(二)沟通(三)指导(四)奖惩(五)培训二、领导的内容(一)以领导者对权力运行的方式为标准进行划分(二)以领导者的作风与态度为标准进行划分(三)领导效能三、公共管理的领导者公共管理的领导者第三节公共管理中的激励与控制一、公共管理的激励与控制(一)激励与激励机制(二)激励与控制二、公共管理的控制目标与过程(一)公共管理的控制目标(二)公共管理的控制过程第六章:公共管理政策的绩效第一节:公共部门的绩效管理一、绩效管理概述(一)公共管理中的绩效概念(二)公共服务中的绩效管理二、公共管理部门绩评估指标的选择(一)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知指导的四大要素(二)确定公共部门绩效评估指标的要求三、公共部门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建构(一)政府绩效的评测标准和方法(二)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指导体系四、公共管理绩效的改进(一)影响公共部门绩效的因素(二)公共部门绩效管理中的困难(三)改进公共部门绩效的策略第二节:公共部门的目标管理一、目标管理的涵义(一)目标管理的涵义(二)目标管理涵义的变化二、目标管理的过程(一)设定组织目标(二)目标的具体化(三)目标完成检查和业绩考评三、目标管理的实施(一)实施目标管理的前提(二)有效地实施管理目标(三)目标管理的具体实施四、目标管理的优缺点和在公共部门应用的局限(一)目标管理的优缺点(二)目标管理在公共部门应用的限制第七章:公共管理的责任与监控第一节公共权力与公共责任一、公共权力与公共责任(一)公共组织发展及公共权力的形成(二)公共权力的内涵及其特点(三)公共权力与公共责任的统一二、公共责任的性质与落实(一)责任的概念(二)公共责任的性质(三)公共责任的落实第二节公共权力的监控一、对公共权力监控的涵义(一)公共权力监控的基本含义(二)对公共权力监控对象及方式二、对公共权力监控的机制(一)公共权力监控机制的必要性(二)公共权力监控的类型和机制(三)外部与内部监控机制(四)公共权力的监控方法三、正确处理对公共监控中的问题(一)公共权力监控中存在的问题(二)正确处理监控中的问题第八章:公共管理中的政府角色第一节政府性质与作用一、政府的涵义与性质政府的涵义与性质二、政府的职能与职权(一)政府的职能(二)政府的职权三、政府职能的有限性政府职能的有限性第二节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一、政府与市场的区别(一)运行目的(二)运行方式及特点(三)运行的结果(四)担负的责任二、政府与市场的联系政府与市场的联系三、政府与市场关系中的问题政府与市场关系中的问题四、规范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措施(一)重视发挥市场的功能(二)正确认识市场失灵(三)减少市场失灵第三节政府与企业的关系一、政府与企业的差别(一)组织性质(二)运行的目的(三)管理的限制因素(四)物质基础(五)物质基础(六)绩效评估(七)擅长的任务二、政府与企业的联系(一)政府规制型——美英模式(二)政府引导型——欧洲模式(三)政府指导型——东亚模式三、我国政府与企业关系中的问题(一)产权不清、所有者缺失,使国有企业既不独立又不受制(二)以产值为核心的“政府包责任制”强化了政府对国有企业的干预(三)大多国有企业的艰难处境,加重了它对政府的依赖(四)传统的企业人事制度是政企不分的脐带(五)片面的政企分开论使政府放松了对企业的监控四、改善我国政企关系的措施(一)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的内外约束机制(二)加强对国有企业经理的管理(三)重塑政府的政绩考核指标(四)政府为国有企业解困创造良好的制度、市场环境第四节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一、政府与社会的联系(一)政府与社会的联系二、政府与社会关系中的问题(一)政府与社会关系中缺失社会自然性带来的问题(二)政府与社会中政府权威性不足带来的问题三、改善政府与社会关系的措施(一)明确良好政社关系的发展目标(二)按“小政府”的客观要求改革政府(三)按“大社会”的内在要求改革社会第五节政府再造一、政府再造的涵义(一)政府再造的涵义二、西方国家的政府再造模式(一)西方国家政府再造的背景(二)西方国家政府再造的特征(三)西方国家政府再造所采取的措施三、西方国家“政府再造”理论对我国的影响西方国家“政府再造”理论对我国的启示四、我国政府的再造模式(一)从效率行政典范到民主行政典范(二)从控制导向的管理到服务导向的管理(三)从只强调发挥政府的作用到强调发挥政府、市场的共同特点(四)从国家的单独治理到国家与社会的共同治理(五)从政企不分、政府管制制度到政企分开、放松管制(六)从权力集中到适应的地方分权(七)从官僚组织到适应型组织(八)从人治到法治第九章:公共管理中的非营利组织第一节非营利组织的概述一、非营利组织的涵义非营利组织的涵义二、非营利组织产生发展的原因(一)社会原因(二)经济原因(三)特定的时代背景三、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区别(一)运行基础(二)行为特征(三)交易模式(四)税法规制(五)管理职能(六)管理方法四、同右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联系第二节非营利组织的作用与局限一、非非营利组织的本社会作用(一)社会服务功能(二)社会沟通功能(三)社会评价功能(四)社会裁断功能(五)社会调节功能(六)社会协调、代理功能(七)倡导社会文明职能二、非营利组织的基本政治作用(一)政府合法性的资源供给者(二)政府权力的监督者(三)民主价值观的培育者(四)公民参政素质的促进者三、非营利组织在中国转型时期所独有的独特功能(一)促进政府职能转变(二)培育和规范市场(三)推动企业经营机制转变(四)形成自律性的社会秩序四、非营利组织发展的局限性(一)志愿组织的非志愿性(二)独立组织的非独立性(三)政府功能的虚假转移(四)受到责任和腐败问题的困扰第三节非营利组合的组织与管理一、同右非营利组织的成立制度及其法律地位二、同右非营利组织的经费来源制度三、非营利组织的设计与分工制度(一)非营利组织设计与分工的部门化(二)非营利组织设计与分工的层级化四、非营利组织的运行机制(一)非营利组织内部的激励机制(二)志愿者参与机制(三)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机制五、同右非营利组织的绩效评价制度第四节非营利组合的发展状况一、同右世界上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概况二、同右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概况第五节非营利组织的发展趋势一、非营利组织在西方国家的发展趋势(一)努力提高知名度(二)明确法律地位(三)密切与政府合作(四)大力尝到慈善捐助(五)提高公众的信任度(六)实施专业化发展战略(七)非营利组织的全球化二、同右非营利组织在中国的发展展望三、促进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的措施(一)鼓励建立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合作关系(二)创造良好的环境,培育非营利组织发展(三)政府制定扶持非营利组织发展的法律、政策(四)非营利组织积极加强自身的建设第十章:公共物品管理第一节公共物品的涵义与类型一、同右公共物品的涵义二、公共物品的特性(一)效用的不可分割性(二)消费的非竞争性(三)受益的非排他性三、同右判别公共物品的步骤四、公共物品的类型公共物品的类型五、同右私人部门供给的无效率第二节公共物品的供给要供给方式一、公共物品供给的特点(一)政府是公共物品的供给主体(二)公共物品的规模供给(三)公共物品的无差异性(四)公共物品的非均衡性供给二、同右官僚主义与公共物品的供给三、公共物品有效供给的条件(一)帕累托最优供给量(二)林达尔均衡四、混合物品五、公共物品供给的变化趋势(一)混合物品的概念及分类(二)混合物品的供给(一)公共物品供给主体的多元化(二)公共物品供给结构趋向丰富(三)公共物品供给质量日趋提高第三节公共物品管理中的一、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方式(一)政府提供不等于政府直接生产(二)政府供给的两种方式二、改革政府在公共物品管理中的行为(一)应有进有退,以进为主合理调整政府的经济活动领域(二)应完善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政府行为(三)应使公共物品生产多元化(四)应将市场机制引入公共物品的供给领域(五)应明确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分工,完善公共物品的提供机制第十一章: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第一节战略管理与公共部门战略管理一、战略管理概述(一)战略与战略管理的发展(二)战略管理的概念(三)战略管理的特征二、公共部门战略管理(一)公共部门战略管理(二)公共部门战略的类型第二节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实践一、战略规划(一)战略规划的概念(二)战略规划的步骤二、战略实施(一)建立与组织战略相应的有效组织结构(二)合理配置资源(三)建立良好的沟通协调机制,克服变革阻力三、战略控制(一)战略控制的内容(二)战略控制的方法第三节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问题与改进一、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问题(一)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问题(二)对公共部门的战略管理发展计划存在的制约因素二、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改进(一)战略管理思维比计划更重要(二)重视战略规划与战略实施间的有效配合(三)重视战略管理的实施(四)重视战略管理过程中良好的沟通协调机制的建立(五)重视组织长期目标的设计第十二章:公共管理的新策略第一节企业型政府一、同右企业型政府的涵义二、企业型政府的原则(一)起催化作用的政府(二)属于社区的政府(三)竞争型的政府(四)任务导向的政府(五)结果导向的政府(六)顾客导向的政府(七)企业化的政府(八)前瞻性的政府(九)分权化的政府(十)市场导向的政府三、企业型政策的设计策略(一)企业型政府的设计策略(二)政府再造的“5C策略”四、同右企业型政府的局限与问题五、同右企业型政府对我国的借鉴意义第二节公共服务的民营化一、民营化的涵义(一)民营化的涵义二、民营化的原因、优点与目标(一)民营化的原因(二)民营化的优点(三)民营化的目标三、民营化的类型四、民营化的过程及其管理(一)委托授权(二)撤资(三)替代(一)树立民营化的坚定的政治决心(二)对全过程做出明确的责任分工(三)对民营化项目设定清晰的目标(四)选择合适的民营化形式(五)进行必要的立法改革(六)设定良好的民营化程序(七)聘用职业评估专家,评估代售资产和企业的价值(八)解除来自组织内部的阻力(九)克服来自组织内部的障碍(十)向公众普及民营化方面的知识五、民营化的局限(一)关于公共责任的问题(二)特权与贪污(三)公共服务的不公正(四)投机取巧(五)管理问题六、各国的民营化及其对我国的影响(一)英国的民营化实践(二)BOT模式及其在各国的应用(三)民营化对我国的启示第三节公共类型的顾客导向一、同右公共管理中的顾客涵义二、公共管理顾客导向的内涵(一)站在顾客本位进行思考(二)将顾客视为主要资产(三)以顾客满意作为组织目标(四)建立与顾客之间的长期互动关系三、顾客导向对公共管理的积极意义(一)顾客导向的优点(二)顾客导向的变革四、如何贯彻顾客导向(一)实施顾客导向的途径(二)实施顾客导向的条件(三)实施顾客导向的方法五、顾客导向的若干问题(一)政府员工也是顾客(二)顾客并不永远是对的(三)顾客选择的局限。
公共管理第一章 绪论

6、顾客导向的政府——政府要尽最大努力 满足顾客(既民众)的需要,而不是满 足官僚政治的需要 7、有事业心的政府——政府除了要思考花 钱外,还特别要思考增加财源,要节约, 而不能浪费 8、有预见性的政府——政府要有远见,做 到事前防范,而不是事后补救 9、分权的政府——要给下级更多的的自主 决定权,从等级制到参与和协作 10、市场导向型政府——要尽量用市场方 式来解决公共管理中的一些问题,而不 要依赖于传统的政府垄断。
管理主义理论(黎 第33、58页)
政府部门,特别是提供公共服务的公共部 门,应该借鉴私人企业的管理方法和管 理手段,运用市场手段解决公共服务领 域的一些问题,并认为,私营部门这些 行之有效的管理技术,是医治官僚机构 僵化痼疾的最有效的方法
代理理论(黎40 )
这个理论把人类的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看作 一系列委托代理关系,并通过合同、协议 的形式,把委托人与代理人的关系固定下 来,以此来约束双方的行为。
世界银行的定义 公共物品是指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物品。 非竞争性是指一个使用者对该物品的消 费并不减少它对其他使用者的供应。非 排他性是指使用者不能被排除在对该物 品的消费之外。这些特征使得对公共物 品的消费进行收费是不可能的,因而私 人提供者就没有提供这种物品的积极性。
公共管理的内容:社会公共事务的具体内 容 1、社会问题: 2、公共项目: 3、公共财产和资源
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区别(第五页)
1、使命不同 2、公共管理的效率意识不强 3、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管理更强调责任 4、人事管理系统的完善程度不同 5、公共管理具有明显的政治性和公共性的特征 (黎 第3页非竞争性 2、非排他性 3 3、收费困难,有搭便车现象 4、自然垄断性
公共物品的分类 1、纯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 2、有形公共物品(硬公共物品)和无形公 共物品(软公共物品) 3、全国性公共物品和地方性公共物品
第一章公共管理学绪论

课程介绍——地位
1997年国务院学位办发布的《公共管理硕士学 位培养方案》9门核心课程之一
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与实践 公共管理英语 公共管理学 公共政策分析 政治学 公共部门经济学 行政法学 定量分析方法 信息技术及应用
课程介绍——特点
目标
公共管理研究目的旨在改善政府管理,建立一个 负责任的、有效率的、体现民主社会价值的政府 治理模式
1)它包括一般管理的计划、组织、控制职能,以替 代讨论社会价值以及官僚与民主的冲突; 2)对经济和效率标准认同的工具取向以替代公平、 回应或政治特色; 3)以对中层管理者的使用关注,以取代政治或政策 精英的观点; 4)倾向于视管理为类同管理,或者至少使公共和私 营部门的管理差异极小化,而不是夸大它们的差异; 5)像关注组织内部运作那样的理性态度,关注组织 外部环境,而不是过分关注法律、制度和政治过程; 6)与科学管理传统的强有力的思辨联系,而不是与 政治学或社会学紧密关联。
何谓公共管理,可以说是众说纷坛,见仁见智,不 能定于一案。正如列恩(Lynn,1996)所言,“将公共 管理已经作为学术研究的一个焦点的辩解基本上是武断 的,这个词仍然是含义不明的”。学者魏特克 (Whitaker,1994)将现阶段公共管理研究领域比喻为 “变形虫”。
波兹曼与史陶斯曼(Bozeman and Jeffrey,1990) 的观点
参考阅读书目(一)
1、黄达强,许文惠. 行政管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9. 2、黄达强,刘怡昌. 行政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8. 3、彭和平. 公共行政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5. 4、张国庆. 行政管理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5、竺乾威. 公共行政学.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6、张康之,李传军等.公共行政学.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2.
公共管理学

公共管理学行政管理学目录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公共管理成为独立学科的内在依据第二节公共管理学是时代的产物第三节公共管理学的内涵与研究方法第四节公共管理学与中国的发展第二章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第一节公共管理学的理论渊源第二节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历程第三节新公共管理第三章公共管理的主体第一节公共管理的主体(1):组织第二节公共组织的类型与作用第三节公共管理的主体(2):个人第四节传统公共组织的困境与变革第四章公共管理的职能第一节公共管理职能概述第二节公共管理职能的历史演变第三节市场经济中的公共管理职能第五章公共管理的过程第一节公共政策的设计,执行与评估第二节公共管理中的领导第三节公共管理中的激励与控制第六章公共管理的绩效第一节公共部门的绩效管理第二节公共部门的目标管理第七章公共管理的责任与监控第一节公共权力与公共责任第二节公共权力的监控第八章公共管理中的政府角色第一节政府的性质与作用第二节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第三节政府与企业的关系第四节政府与社会的关系第九章公共管理中的非营利组织第一节非营利组织概述第二节非营利组织的作用与局限第三节非营利组织的组织与管理第四节非营利组织的发展现状第五节非营利组织的发展趋势第十章公共物品管理第一节公共物品的涵义与类型第二节公共物品的供给及供给方式第三节公共物品管理中的政府行为第十一章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第一节战略管理与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第二节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实施第三节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问题与改进第十二章公共管理的新策略第一节企业型政府第二节公共服务的民营化第三节公共管理的顾客导向复习与思考题:第一章1,公共管理与私部门管理有何区别?2,传统行政学在公共管理上存在哪些局限?3,如何理解公共管理学产生的社会背景?4,公共管理学及其特点是什么?5,公共管理的公共政策途径和企业管理途径是什么?它们在公共管理中的地位如何?6,怎样理解公共管理学与中国市场经济的关系?7,怎样理解公共管理学与中国社会发展的关系?第二章1,试分析公共选择理论对公共管学的意义。
《公共管理学》第一讲2 绪论

进入了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公共部门受到猛烈 抨击,认为政府,特别是其官僚制,经常成为社区 中某些不安定的根源,与此同时要求政府提供更多 的服务。对当时政府明显持异议的政党和领导人成 为政府的首脑。
对公共部门的抨击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一)规模过大
(二)范围过广
(三)方法不对
官僚制制造惰性、造就随波逐流而非创新人士、 鼓励行政管理者避免风险而非主动承担风险、造成稀 缺资源的浪费而不能有效地利用。剥夺人的自由。 对于官僚制,韦伯崇拜的同时也有疑虑。他说: “一想到有一天这个世界除了满是那些致力于微不足 道的工作、一心想奋斗成为大人物的小人物,其他一 无所有,就让人不寒而栗……这种对于官僚集权的情 绪……足以让一个人失望。”
1、古典学派理论 (1)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 (2)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 (3)韦伯的官僚理论
2、行为学派理论
(1)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
(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3)麦格雷戈的X理论和Y理论
(4)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3、决策学派
西蒙:管理就是决策。决策者在决策中的理性是有 限的,因而主张以“满意”目标来取代决策模式的“最 佳”目标。 林德布洛姆:渐进式决策,政策不能大起大落。 4、系统学派理论 巴纳德:组织是一个协作的系统,组织向个人提供 刺激,促使个人作出回报,从而使组织与其之间维持一 种均衡,组织的管理在于维持这种均衡。 系统学派的分支:生态理论和权变理论。
(二)当代经济学理论
1、布坎南的公共选择理论 人类社会有两个市场:经济市场与政治市场。 经济市场:消费者与厂商。 政治市场:选民、利益集团与政治家、官员。
2、政府失败理论
政府干预应有一个“度”。
(1)公共决策失效
(2)政府工作机构的低效率
公共管理学1绪论:什么是公共管理

四、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与方法
(一)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
公共政策途径(Public Policy Approach ) ---- P途径
企业管理途径(Business Approach) -----B途径
17
公共管理研究途径
P途径
强调与政策分析的关 系,认为公共管理必 须与公共政策的形成 与制定紧密相关,但 又不满公共政策分析 所强调的计量分析和 经济学应用的思路, 而是更看重政治和管 理层面。
4
(二)管理、公共管理与公共管理学
1. 管理 一般说来,可以把管理看作是在一定环境中,
管理主体为了达到特定的目标而运用一定的职能 和手段,对管理客体加以调节控制的过程。 2.公共管理(20世纪70年代末)
是指政府为代表的公共部门依法通过对社会公 共事务的管理,以保障和增进社会公共利益的职 能活动。
一、公共管理的涵义
(一)公共物品、公共事务与公共管理 “公共”是指多数人的或关于多数人利益的,公共性 及其问题广泛地存在于社会生活之中。从公共管理的 角度看,处理“公共”问题的核心是如何生产和分配 公共物品、处理公共事务,以满足民众的公共性需求。 公共物品(Public Goods )和公共事务(Public Affairs)是公共管理中的两个重要概念。
一、公共管理与私部门管理有本质区别 二、现代社会变迁推动公共管理发展 三、传统行政学的局限
21
一 、公共管理与私部门管理有本质区别
(一)公共利益目标与私人利益目标 (二)垄断强制性与自由竞争性 (三)制衡性与自主性 (四)多元理性与经济理性 (五)政府机制与市场机制
22
二、现代社会变迁推动公共管理发展
8
3. 公共管理学
0第一章 公共管理绪论

---------------------------------------------------------------最新资料推荐------------------------------------------------------1 / 170第一章 公共管理绪论公共管理研究 绪论:公共管理地位和作用 内容提要 研究方法 公共管理和公共管理的涵义公共管理兴起的时代背景 公共管理与其他管理的区别 中国特色的公共管理新体系建构研究方法公共管理纵向研究的发展观 公共管理横向研究的比较观公共管理理论实践双向研究的结合观政治经济文化管理交叉研究的联系观 一、 公共的涵义和公共组织 1.公共 的内涵 自环为私,背私为公。
古代文字中公的涵义:公务、 公开、 公事西方公共(public)的涵义:公共的、 公有的、 公用的、 公开的、 公立的 从不同角度对公共的理解 国家学说:公共涉及到主权等法律概念 社会生活角度:公共指公共事务、 公共活动、 公共物品,不是指私人活动 行政学和政治学:公共指政府的行为和职能 2.公共组织 (1) 公共行政组织政府组织 (2) 公共事业组织(Public institutions ) 公共事业组织包括以下几种:事业单位: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事业的目的, 由国家机关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广播、电视、出版等各项事业活动社会服务组织。
社会团体:指中国公民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
民办非企业单位:指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以及公民个人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
社会中介组织:在社会管理的活动中,发挥服务、监督、沟通和公证的功能,承担服务、执行以及部分监督职能的社会组织。
如行业协会、商会、公证和仲裁机构、各种事务所、咨询公司、广告公司、拍卖行、各种介绍所以及学会、基金会等。
第一章 绪论 (《公共事业管理学》PPT课件)

(三)公共管理与公共事业管理的区别
1.管理的范围不同:包含与被包含 2.管理的主、客体不同: 政府部门和公共事业组织 3.管理教育的重点不同: 公务员教育和公共事业组织人员
教育
4.学科层次不同:二级和三级学科, 研究生和本科。
讨论 抗“非典”是什么活动 ?
公共事业管理是指公共事业组织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动 员和运用有效资源 ,采取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方式对社 会准公共事物进行协调, 从而提高社会生活质量, 保障社会利益 目标的活动过程
五层1.主含体义是公共事业组织。
2.客体是准公共事务。 3.目的是提高生活质量, 保证社会效益, 公共事业
2.学术性与应用性的统一 学术性: 对规律总结,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应用性: 来源和指导公共事业管理实践
3.实证性与规范性的统一 实证性: 作出预测并得到证实 规范性: 强调价值和伦理分析
4.公共性与管理性的统一 公共性: 和政治过程密不可分,立足本国实 管理性: 研究一般规律和方法,具事业管理与企业管理的区别
(1)从管理的目的:是否以营利为目的 (2)从管理的运行轨道:法律轨道和利益轨道 (3)从物质资源来源:是否是投资回报 (4)从效绩评估:社会效绩评估和经济效绩评估
(二) 公共事业管理与行政管理的区别
1.管理主体不同: 政府机关和公共事业组织 2.管理方式不同: 等级制和非等级制 3.管理的直接性与间接性不同: 依法行政和承担具体管理
行政 管理
公共事 业管理
公共管理
非公共管理(企业管理)
第二节 公共事业管理学
一、公共事业管理学的定义
公共事业管理学是研究公共事业 管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一般规律: 管理规律和公共管理规律 特殊规律: 公共事业管理规律和部门
现代公共管理学-绪论

第一节 现代公共 管理兴起的时代背 景
现代社会公共事务的复杂化和多样化 公共管理理念的出现与普及 国内经济体制、行政体制的深化 国际上“再造政府”的行政改革浪潮的涌现 公民参与的兴起与盛行
国内经济体制、 行政体制的深 化
01 政府规模的扩大 02 政府角色的膨胀 03 社会对政府的不满
04 经济因素与财政压力
国际上“再造政府”的行政改革浪潮
戴维奥斯本,特德盖布勒《重塑政府》一书中提出了十条政府改革的 原则:
起催化作用的政府:掌舵而不是划桨 社区拥有的政府:授权而不是服务 竞争性:把竞争机制注入到提供服务中去 有使命感的政府:改变照章办事的组织 讲究效果的政府:按效果而不是按投入拨款
01
02
03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受顾客驱使的政府:满足顾客的需 要,不是官僚政治的需要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有事业心的政府:有收益而不浪费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有预见的政府:预防而不是治疗
04
05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分权的政府:从等级制到参与协作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以市场为导向的政府:通过市场力 量进行变革
公民参与的 兴起与盛行
20世纪80年代末期,美国针对公共行政所 面临的时代危机,提出了“公民参与” (citizen participation) 的 “社区主义” 的 重要主张 ,组建以公民参与为 核心 的公 共管理新架构。“社区主义”因此成为 欧 美国家 拓展公共管理 领域 的 新思潮。其核 心思想在于通过 公民自理社会问题能力的 提高,降低对政府行政的过高期望,减缓日 益复杂的公共问题所导致的政府与公民的紧 张关系,形成政府与公民“双赢”的局面。
各类专业生产要素市场和消费品市场如 雨后春笋般涌现
1公共管理学绪论

绪论:公共管理(学)的视野公共管理学可以一般地定义为对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组织的管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研究,或定义为对公共组织如何有效地提供公共物品的研究。
它是由传统的公共行政学的进一步扩展而形成的,其主要部分或核心仍然是对政府管理活动的研究。
当代市场经济国家公共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以及加入WTO大大地改变了政府公共管理的性质、范围、内容、方式。
这对于传统的公共管理学研究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
必须立足于当代国内外变化着的公共管理的现实尤其是转轨时期我国公共管理的现实,研究新清况、新问题和新趋势,拓展行政学的研究范围,转换研究视角,引入新的研究方法,改变原有的理论形态,以便更好地为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及加入WTO背景下的公共管理实践服务。
在绪论中,我们将探讨公共管理的几个基本概念,公共管理学对象、性质和方法,市场经济以及加入WT0背景下的公共管理的发展等问题。
1.1公共管理及其相关概念“公共行政”(public administration)、“公共政策”(public policy)、“公共事务务’ (public affairs)和“公共管理” (public management)以及“公共物品”(public goods)、“治理”(governance)是公共管理学科的几个基本概念。
目前人们争论最大的是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之间的关系,因此,我们着重分析这两个概念。
1.1.1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的概念无论是在英文还是中文中,administration(行政)和management(管理)这两个词都是近义词,且词义丰富,前一个词更是如此。
有学者曾区别admirustration的14种含义。
人们经常将这两个词互换地加以使用,例如将business administration译成商业管理,赫伯特·西蒙的Administrative Beharrior这一名著的中译本叫做《管理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外部性问题需要公共部门解决; ▪ 收入分配需要公共部门介入。
➢ 一个小故事:金矿的发展模式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 “看不见的手”:供需法则。 ▪ 市场是买卖双方共同决定一项产品价格的场合。市场机制
通过市场供需均衡,使资源配置达到最有效率的方法。 ▪ 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的建立是由一系列的假设在内的。
争论的焦点:政府职能的合理配置
▪ 政府在经济方面的作为: ➢ 政府是否应该提供财货和服务? ➢ 是否应将其中一些移交市场部门? ➢ 它是否应该管制或在多大程度上实行管理
公共部门的性质
▪ 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的核心差别 ➢ 是否拥有合法的强制力。 ➢ 政府是社会中唯一可以合法使用暴力的机关。
▪ 两个小故事 ➢ 人类秩序的起源:猴子实验 ➢ 国家的起源:流寇与坐寇论(奥尔森)
▪ 管理并不是某种中性的、技术的过程,相反,它是 一种紧密的并且无法摆脱同政治、法律和广泛的市 民社会纠缠在一起的活动。
➢ The managerial approach to public administration 与执行职能相联,强调公共组织的管理和组织。
➢ The political approach to public administration 与政府的立法职能相关,强调对宪法权力的保 障,如回应性等。
▪ 教师角色:基础知识讲解。 ▪ 学生角色:围绕相关专题进行讨论。 ▪ 期末考试:按学校要求写课程论文或闭卷考试。
内容概览
公共管理的边界
公共管理过程
公共管理理论流变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基
础 知 公共管理的外部环境
识
实
践
公共财政与预算
应与责任
政府间关系
公民参与
基本概念辨析
Owen E. Hughes
▪ “行政”基本上指服从指令和服务,而“管理”则指:取 得某些结果,及取得这些结果的管理者的个人责任。
➢ 公共管理注重的过程、程序和符合规定;公共管理指政 府特别是执行机关为公众提供服务的过程,行政官员或 行政人员在这种活动中主要是执行由政治家所制定的政 策和法律,关注的焦点是过程、程序以及将政策转变为 实际的行动,并以内部定向关心机构和人员以及办公室 的管理。
▪ 在1907年的金融危机中,摩根成了整个金融系统最后的希 望,是他亲自出面把十几个大银行家请到他的图书馆,锁 上门,逼他们停止疯狂甩卖,从而使得整个金融系统不至 于崩溃。
▪ 1893年,时任总统克利夫兰不得不请求摩根集团帮助维持 国家的黄金储备。
▪ 1907年,当国家面临金融危机时,摩根甚至建议总统由摩 根集团来拯救国家。
哈丁:公地悲剧
▪ 所谓“公地悲剧”,即设想有一个向一切人开放的草地, 每个人都有权在这里免费牧羊,草地属于公有,任何人都 无权出售它。由于是免费的,人们往往会过量使用这块草 地,使其地质迅速恶化。人们都明白,良好的养护计划可 以提高草地的生产力,可谁都不愿意实施这一计划。如果 有一个人决定去承担灌溉所需的全部成本,则其他所有的 人都可不付成本而受益。
市场经济中的垄断
▪ 1900年,几乎所有的工业领域,如钢铁、石油、肉类包装 和农业机械制造等,无一例外地被少数几个大公司所控制。 1901年,1%的大公司生产了全美44%的产品。
➢ 以洛克菲勒集团为例,该集团建造了美国历史上最庞大 的石油帝国,到1890年前后,全美原油提炼加工的90% 被牢牢控制在洛克菲勒手中。而卡耐基建造的钢铁帝国, 则在1900年代,占据了世界钢铁总产量的1/4。
案例分析
▪ 道路出现了拥堵,有些城市政府采纳了征收“交 通拥堵费”的解决思路。
▪ 从物品属性角度看,实质是使公共物品具有一定 程度的排他性以减少其竞争性,使“不收费的拥 挤的道路”向“收费的不拥挤的道路”转化。
第二讲 公共管理的边界
▪ 政府、市场与社会的关系 ▪ 公共部门的角色 ▪ 政府失败
▪ 政府存在的合法目的,是为人民
▪ 市场失灵的表现主要有: ➢ 公共产品的提供; ➢ 市场经济中的垄断; ➢ 市场经济的外部性; ➢ 市场波动与经济的不稳定性; ➢ 市场经济下的收入不平等。
市场失灵的表现
▪ 市场失灵包括两种情况: ➢ 一是市场机制无法将社会资源予以有效配置; ➢ 二是市场经济无法解决效率以外的非经济目标。
▪ 市场失灵的表现主要有: ➢ 公共产品的提供; ➢ 市场经济中的垄断; ➢ 市场经济的外部性; ➢ 市场波动与经济的不稳定性; ➢ 市场经济下的收入不平等。
▪ 行政与管理
➢ Administration Vs. Management
▪ 公共管理与企业管理
➢ Public administration Vs. private ad.
▪ 公共物品
➢ Public Goods
What is PA?
▪ Public administration……is the action part of government, the means by which the purposes and goals of government are realized.
去做他们所需要做的事,去做人
民根本做不到或者以其各自能力
不能做好的事;而对于人民自己
能够做得很好的事,政府不应当
干涉。
——林肯(Abraham Lincoln) 美国第16任总统
16
政府应该干什么?
▪ 威尔逊:1887年,《行政学研究》 ➢ 行政学研究的目标,在于 首先要弄清楚政府能够适当而且成功地承担 的是什么任务, 其次要弄清楚政府怎样才能够以尽可能高的 效率和尽可能少的金钱或人力上的消耗来完 成这些专门的任务。
▪ 哈丁用公共牧地作为一个比喻,来说明每个牧人都有增加 更多牲畜的动力。“这是灾难之所在。每个人都被锁在一 个迫使他在有限范围内无节制地增加牲畜的制度中。毁灭 是所有人都奔向的目的地,在信奉公用地自由化的社会中, 每个人都追求各自的最大利益”。
▪ 公地悲剧之所以出现,是由于有众多的搭便车者。
▪ 免费搭车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种理性选择。但个人的搭便 车行为无疑会造成对集体利益的侵害。
➢ The legal approach to public administration 与司法职能相关,强调管理者有具体情境对法 律的应用和实施。
公共物品
▪ 非竞争性:一个使用者对该物品的消费并 不减少它对其它使用者的供应
▪ 非排它性:使用者不能被排除在对该物品 的消费之外
竞争性
排
排、竞
它
公共管理学
▪ 课程简介 ▪ 参考教材 ▪ 推荐书目 ▪ 内容概览 ▪ 基本概念
第一讲 导论
Vdisk sina 微盘
▪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研究生在了解公 共管理学的研究方法、掌握公共管理基本理论的基 础上,开拓视野,更新观念,探寻成功的管理经验, 提炼公共管理的核心价值,增强个人适应社会、解 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公共管理的效率和改善公 共服务的质量。
市场经济的外部性
▪ 外部经济 VS 外部不经济 ➢ 外部经济:某一经济活动或项目所产生的效益被与该项 目无关的人所享有。 能够产生外部经济效益的经济活动和设施,往往是一 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性设施。 政府的作用在于保证这些外部经济效益的实现。 ➢ 外部不经济:某一企业的经济活动造成了经济损失但企 业并不承担外部成本。 企业为了节约成本而将污染物排放出去; 私人利用公共资源如渔场等谋利,导致资源的枯竭 (公地悲剧)。 政府的作用在于使外部不经济最小化。
▪ 公共经济学家马斯格雷夫: ➢ 市场机制无法单独地发挥全部经济作用是需要 政府的一个重要原因。 ➢ 适当规模的公共经济部门的存在,在很大程度 上技术问题,而非意识形态问题。
马斯格雷夫的解释
▪ 市场要以竞争因素与产品市场为前提,即自由地进 入市场而不存在障碍,要获取这些条件,就需要政 府的调节或其他措施;
▪ 无论是在政府机关还是私营机关从事管理者, 都需要类似的管理知识、技能、概念与工具, 以帮助同样功能(如计划、决策、组织、领导、 沟通、控制)的发挥,从而长期有效地生产和 提供物品与服务。
▪ 企业方法和企业文化正是传统公共管理中蔓延 的各种病态的解决办法(Gunn, 1987)。
另一种说法
▪ 公私部门之管理的确存在相似性的,管理知识、技能、工 具亦可相互学习与借鉴。然而,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有本 质之差异。 ➢ Wallace Sayre:在所有其他不重要的方面是相似的; ➢ 在微观层次,公共管理也许能从企业世界模仿很多东西, 但在宏观层次,它却自成一类。公共管理是一个独特并 且相对独立的领域,不应该受到“商业方法”的污染。 ➢ 源于企业界方法的适用性和恰当性还按照这些活动的技 术特性和政治特性而发生变化(Clarke and Newman, 1997)。 ➢ 公共管理之根本,即源于民主政治理念之“公共”本质 (Waldo,1948)。
➢ 公共管理涉及的内容则更广泛。公共管理者不仅服从指 令,更注重取得“结果”和为此负有责任。公共管理有 以最低的成本取得目标以及管理者为取得结果负责的内 涵,故公共管理是公共组织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活动, 更多地是关注取得结果和对结果的获得负个人责任。
公共管理与企业管理
▪ 公共管理与企业管理不存在差异,存在着一种 跨越公私情景的一般管理。
私益物品
性
非排、竞
排、非竞 俱乐部物品
非排、非竞
公共池塘资源
公益物品
案例
▪ 2003年2月17日,伦敦市长肯·利文斯通宣布,伦敦开始 实行道路收费——在从金融城到政治中枢威斯特敏斯特 之间的区域内,所有普通轿车都要交纳通行费。在工作 日的早上7点到下午6点30分期间,凡进入东西约5公里、 南北约4公里规定区域的驾驶员每天要交纳5英磅(约合人 民币65元)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