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写作《学习仿写》导学案(教案)

八年级下册写作《学习仿写》导学案(教案)
八年级下册写作《学习仿写》导学案(教案)

写作学习仿写

【目标导航】

1.收集、诵读课内外经典作品,培养阅读经典作品的爱好,提高欣赏经典作品的能力;

2.领悟课内外经典作品的篇章结构和写作技巧,掌握仿写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学会使用恰当的修辞、句式、结构和写法,并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来进行表达;

3.能在对范文进行批注的基础上,运用仿写的方法进行写作训练,激发习作者的热情,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时分配】

建议第一课时进行作文指导与写作,第二课时进行批改、评讲、修改。

了解作文文题,熟悉作文要求,搜集相关素材,为习作做准备。

一、《安塞腰鼓》中运用排比、反复、比喻等修辞手法描写黄土高原上人们打腰鼓时的场景,形成排山倒海的气势。试选择文中的一个片段,模仿其中的修辞手法,描写一个场景。200字左右。

二、在各类描写中,心理描写是难度较大的一种,因为它的描写对象“无影无踪”。鲁迅写“我”看社戏过程中的心情,莫顿·亨特写“我”爬下悬崖时的心态,都德写“我”上课时的心理,方法不一,却都做到了真实可感。选择其中之一加以模仿,写一个心理描写的片段。200字左右。

三、在众多表现亲情的散文中,《背影》《秋天的怀念》都是非常典范的作品,以平实的语言叙写平凡的事件,传达真挚的情感。模仿这两篇课文的写法,写一

篇作文,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新课导入】

仿写是提高作文水平的有效方法。一篇好文章,在写法上总有值得模仿、借鉴的地方。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学过的课文是不是这样的。

【写作要求】

1.找出所选片段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分析作者是如何使用这些修辞手法的。想想你要描写一个怎样的场景,如何使用这些修辞手法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

2.重读《社戏》的相关段落,归纳心理描写的方法,如综合运用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等,作为自己仿写的指导。

3.重读《背影》《秋天的怀念》,借鉴其具体写法。安排好文章结构与线索,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让文章更有表现力。

【技法点拨】

所谓仿写,就是模仿范例作文,是根据一篇文章的立意、选材、结构、语言、表现手法等方面,有目的地进行模仿的一种写作方法。仿写好像写字临帖一样,就是作文起步阶段的“临帖”。

1.放低要求,循序渐进

为什么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一见作文题就咬笔杆,感到无话可写?问题主要出在要求不当上。学习总有一个过程,由易入难,由简入繁。习作亦是如此。学习写作,我们最应先了解“我可以写些什么”,然后是“我可以怎样去写”,而不是“怎样能写出一篇好文章”。

学习写作,从学习范文开始。因为范文可以直观地告诉我们如何运用语言文字来反映客观事物,表现内心感受。从中,我们也可以领悟到许多实用的写作方法,丰富自己的语言,为我们今后的构思提供材料,从而打下比较扎实的写作基础。

习作起步阶段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一开始可以放低些要求,重点放在段落的练习上。熟练以后,再逐步丰富文章的内容及表达的方法,提高习作水平。

2.立足模仿,鼓励创新

“模仿是创造的第一步,又是学习的最初形式。”(茅盾语)因此,在习作练

习中,以范文引路,与阅读紧密结合,从仿写起步学习作文,无疑是提高作文能力的一条捷径,是从阅读到独立写作过程中起桥梁作用的一种有效的训练手段。【范文引路】

枣核

萧乾

动身访美之前,一位旧时同窗写来封航空信,再三托付我为她带几颗生枣核,东西倒不占分量,可是用途却很蹊跷。

从费城出发前,我们就通了电话。一下车,她已经在站上等了。掐指一算,分手快有半个世纪了,现在都已是风烛残年。

拥抱之后,她就殷切地问我:“带来了吗?”我赶快从手提包里掏出那几颗枣核。她托在掌心,像比珍珠玛瑙还贵重。

她当年那股调皮劲显然还没改。我问起枣核的用途,她一面往衣兜里揣,一面故弄玄虚地说:“等会儿你就明白啦。”

那真是座美丽的山城,汽车开去,一路坡上坡下满是一片嫣红。倘若在中国,这里一定会有枫城之称。过了几个山坳,她朝枫树丛中一座三层小楼指了指说:“喏,到了。”汽车拐进草坪,离车库还有三四米,车库门就像认识主人似的自动掀启。

朋友有点不好意思地解释说,买这座大房子时,孩子们还上着学,如今都成家立业了。学生物化学的老伴儿在一家研究所里做营养试验。

她把我安顿在二楼临湖的一个房间后,就领我去踏访她的后花园。地方不大,布置得却精致匀称。我们在靠篱笆的一张白色长凳上坐下,她劈头就问我:“觉不觉得这花园有点家乡味道?”经她指点,我留意到台阶两旁是她手栽的两株垂杨柳,草坪中央有个睡莲池。她感慨良深地对我说:“栽垂柳的时候,我那个小子才5岁。如今在一条核潜艇上当总机械长了。姑娘在哈佛教书。家庭和事业都如意,各种新式设备也都有了。可是我心上总像是缺点什么。

也许是没出息,怎么年纪越大,思乡越切。我现在可充分体会出游子的心境了。我想厂甸,想隆福寺。这里一过圣诞,我就想旧历年。近来,我老是想总布胡同院里那棵枣树。所以才托你带几颗种子,试种一下。”

接着,她又指着花园一角堆起的一座假山石说:“你相信吗?那是我开车到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写作 学习仿写教案

写作 学会仿写 1.以读促写,研读优美的范文,探究和掌握仿写的技巧。 2.进行仿写训练,提升仿写能力。 一、导入新课 王勃模仿庾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写出了千古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韩愈模仿孟子,位列“唐宋八大家”;欧阳修又模仿韩愈,成为一代宗师……“古人作文写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之既久,自然纯熟”,这是朱熹对前人写作经验的总结。可见仿写是提高写作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今天就让咱们一起来探讨学习仿写的方法吧! 二、了解仿写 仿写是根据一篇文章的立意、选材、结构、语言、表现手法等,有目的地进行模仿的一种写作方法。它与生搬硬套、抄袭他人文章不一样,是一种巧妙化用和创新的写作方法,既要借鉴范文的写法,又要发挥独创精神。 三、仿写的步骤 (一)选好范文 仿写的首要环节是选定范文,进行深入体会。范文是前人或他人写作的优秀成果,品位较高,具有规范性、典范性和可接受性,适宜模仿。范文的选择受每次仿写训练的教学目的支配,具有明确的方向性。 如:训练选材的时候,可仿写《春》中描写盼春、春草、春花、春风、春雨等景物的语段,体会选取最具季节性的事物特征来描写的好处,注意选材的详略结合。 训练语言的时候,我们可以从《安塞腰鼓》那些优美的语言中学习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或细节和场面描写的写法。 (二)仿写技法 1.模仿范文的篇章结构。 (1)一线贯穿法 如:《走一步,再走一步》:跟随爬悬崖——被困悬崖中——引导下悬崖——从中有感悟;《社戏》:盼社戏——社戏途中——看社戏——归航偷豆——看戏后——怀念社戏。 (2)画面组合法 如:《春》: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济南的冬天》:阳光下朗照的山——薄雪下覆盖的山——城外远山。 (3)欲扬先抑法 如:《阿长与〈山海经〉》:不太喜欢——产生敬意——敬意消失——充满敬意——永远怀念。 (4)由物悟理法 如:《紫藤萝瀑布》:灿烂藤萝,令我停驻——流去悲伤,带来宁静——十年变迁,花开依旧——跨越不幸,生命长流。 2.模仿范文的写作手法。 (1)仿写文章的句式、修辞、写作手法等。 原句:生活是什么?生活是一本无字的书,生活是一条崎岖的路。 仿写:生活是什么?生活是一盘莫测的棋,生活是一场自己的戏。 (2)经典文章的写作手法都各有特色,可以模仿一番。 如学习《背影》后,有同学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写“母爱”: 记得有一次,我和同学外出,却忘了告诉妈妈。那天上午,妈妈便一遍一遍地拨打着我那设置了静音的手机,而我却丝毫不知。后来同学的手机响了,接起来,竟是我妈妈,妈妈劈头就问我:“你没出什么事吧?怎么不接电话?害我担心死了。”我一看自己的手机,竟然有12个未接电话!但我更吃惊妈

最新湘教版八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同一首歌 §1.1 歌曲《同一首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在音乐活动中回忆、抒发、诉说同窗之情,感受同学间的真挚情感,乐于与人交往,学会演唱《同一首歌》。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唱歌曲,激发对人间真情的追求,学会与人沟通,关爱他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用真挚、深情的歌声表达人们对人间真情的渴望、呼唤,并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来体验、深化歌曲的意境、内涵。 【教学重点、难点】 学唱歌曲时各个声部之间的配合。能够正确理解歌词的内涵,并能与歌曲产生共鸣。 【课前训练】 1.发声练习: 3/4 5 3 1 | 5 3 1 ‖ lu lu lu la la la 2.歌曲《同一首歌》。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六年的小学生活早已结束了,在其慢慢的人生旅途中,小学的六年只是短短的一瞬,但同窗的情谊却是难以忘怀的,大家曾经一起学习、一起快乐、一起迷惘、一起长大,今天就让我们在同一首歌的旋律中,回忆述说我们走过的美好时光。 二、教授新课 1.介绍歌曲 师:歌曲创作于1990年,作为十一届亚运会开幕式电视直播的片头曲。播出后受到人们热烈的欢迎。《同一首歌》由陈哲、迎节作词,孟卫东作曲。1996年,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曾和孩子们在上海举行的特奥会上唱过这首歌,以后中央三台又设置了“同一首歌”栏目,《同一首歌》就是此栏目的主题歌。由此,《同一首歌》就像长了翅膀一样,飞进了千家万户,成了一首风靡全国的歌曲。 2.学习歌曲 师:这首歌曲大部分同学都熟悉,但是否真正了解歌曲的内涵呢?并且是否

能用歌声真切地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呢?5.12汶川大地震、4.14青海玉树大地震,全国人民齐心合力度难关,而最能表现此情此景的就是《同一首歌》!因此,我们应该学习一下,为灾区人民加油!下面我就跟大家一起,把这首歌深入的了解一下。 3.在歌曲旋律的背景中,师生共同有表情地朗诵歌词。 4.学生分组思考 (1)你对歌词“大地知道你心中的每个角落”,“同样的感受给了我们同样的渴望”中的“角落”、“渴望”是如何理解的? (2)歌词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师:角落——失意、孤独、无助感受——对人间真善美的感悟沟通、理解、鼓励渴望——友谊、友情、真情主题思想——人间真情 5.教师有表情的范唱,同时请同学们思考回答: (1)A、B前后两段的旋律,在节奏、音区上有什么不同? (2)教师在演唱过程中,A段与B段有什么不同的处理? 师:(1)A段节奏疏缓,起音在5旋律起伏不大,B段节奏相对紧凑,旋律起音在1,且有几处是八度、九度大跳。 (2)A段情绪较为平缓,是用叙述的口吻演唱的,B段情绪较为激动,是用呼唤的口吻演唱的。 6.学生跟琴演唱并纠错 提示: (1)句尾长音,时值要足;#4记号要唱准; (2)八度、九度大跳时,声音、情绪要有思想准备; (3)演唱时要真诚投入。 7.跟着伴奏演唱一遍 师:歌曲象师长的谆谆教诲,又象同学之间的款款深情,既象充满阳光的母爱,又象儿女敬慕长辈之情,但是歌词中没有出现一个“爱”字,却以充满深情的口吻,表达了人间的真情-----浓浓的爱。特别是“春天把友好的故事传说”让人人沐浴在爱的阳光里 8.师:现在同一首歌已经唱遍祖国的大江南北,有多种演唱形式,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一首不同版本的同一首歌,边听边思考采用了怎样的演唱形式? 师:合唱,下面请同学们跟着老师用“WU”演唱第二声部。 (1)老师唱第二声部,学生唱第一声部 (2)老师唱第一声部,学生唱第二声部 (3)加入歌词演唱

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英雄凯旋歌-人教版

英雄凯旋歌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自主学唱歌曲《英雄凯旋歌》,产生对柯达伊音乐教学法的兴趣并乐于参与到音乐实践中。 2.通过二声部合唱,产生对和声的美继续追求的愿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构唱→听音→实践→总结”自主学唱歌曲。 (三)知识与技能目标: 1.初步形成首调唱名法中7个音的音高概念。 2.能够音准准确的构唱《英雄凯旋歌》中的音程。 3.音准准确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英雄凯旋歌》。 4.能够视唱简单的二声部。 【学情分析】 学生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素养参差不齐,有很多学生不具备识别音乐基本要素的能力。但经过前期柯达伊音乐教学法的训练已有明显转变,尤其在音准方面。 【教学重难点】 重点:和谐、自然、音准准确的二声部视唱《英雄凯旋歌》。 难点: 1.构唱《英雄凯旋歌》中的音程。 2.大小二度变化音的演唱。 3.一字多音的演唱。 4.二声部的合唱实践。 【教学过程】 一、活动1创设情境 课间反复播放《英雄凯旋歌》音乐。 二、活动2新课讲解 1.复习C大调音阶。(3分钟)

(1)教师用钢琴弹一遍,上下行。学生听,在心中默唱。(教师提示学生注意钢琴的音色及音准。) (2)学生模仿钢琴的音色、音准跟琴轻声唱。 (3)学生模仿钢琴的音色、音准无琴轻声唱。 (4)运用柯达伊手势辅助唱音阶,通过手势的提醒,进一步提高音准。 2.学唱歌曲旋律。(20分钟) (1)根据老师所给手势唱音名。 (2)给第一个音,挥拍视唱《英雄凯旋歌》旋律。 (3)解决视唱过程中遇到的难点。(例如:变化音、节奏、宽音程等) (4)给第一个音,挥拍完整、流畅的再次视唱《英雄凯旋歌》旋律。 (5)学生自己加歌词演唱歌曲。发现一字多音的演唱难点,教师进行引导解决,并提示演唱时的声音位置、咬字、情感表达。 三、活动3拓展实践 1.听音练习,简谱填写学案中的二声部唱名。(5分钟) (1)第一遍听。 (2)第二遍检查。 (3)请一位学生唱出自己所听答案,教师在演唱过程中,用手势公布正确答案,其他同学较对这位同学正确与否,并对自己的答案进行纠正。 2.给第一个音,挥拍演唱听写的二声部。(2分钟) 3.分组进行二声部合唱练习。(6分钟) 四、活动4【活动】归纳总结 1.用选择题的方式选择所学歌曲的曲式结构。 A.A+B+B B.A+B+C C.A+B+A 2.学生回顾总结今天所学内容。 3.起立,有感情的演唱《英雄凯旋歌》结束本节课。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全册

第十七章反比例函数 课题 17.1.1 反比例函数的意义课时:一课时【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会判断一个给定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 3.会根据已知条件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难点:反比例函数的意义。

【导学指导】 复习旧知: 1.什么是常量?什么是变量?函数是如何定义的? 2.我们学过哪几种函数?每一种函数形式怎样? 3.写出下列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式并说明是什么函数.

(1)梯形的上底长是2,下底长是4,一腰长是6,则梯形的周长y与另一腰长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某种文具单价为3元,当购买m个这种文具时,共花了y元,则y与m的关系式。 学习新知:阅读教材P39-P40相关容,思考,讨论,合作交流完成下列问题。 1.什么是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可以取一切实数吗?为什么?

2.仔细观察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y=k/x,我们还可以把它写成什么形式? 3.回忆我们学过的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求它们的解析式的?以此类推,我们也可以采用同样的方法来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课堂练习】 1.下列等式中y是x的反比例函数的是() ①y=4x ②y/x=3 ③y=6x-1 ④xy=12 ⑤y=5/x+2 ⑥y=x/2 ⑦y=-√2/x ⑧y=-3/2x 2.已知y是x的反比例函数,当x=3时,y=7, (1)写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2)当x=7时,y等于多少?

【要点归纳】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与同伴交流一下。

写作 学习仿写教案

写作学习仿写教案 写作学习仿写 【目标导航】 1.收集、诵读课内外经典作品,培养阅读经典作品的 2.领悟课内外经典作品的篇章结构和写作技巧,掌握仿写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学会使用恰当的修辞、句式、结构和写法,并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来进 3.能在对范文进行批注的基础上,运用仿写的方法进行写作训练,激发习作者的热情,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课时安排】 2课时。【课时分配】 建议第一课时进行作文指导与写作,第二课时进行批改、评讲、修改。 了解作文文题,熟悉作文要求,搜集相关素材,为习作 一、《安塞腰鼓》中运用排比、反复、比喻等修辞手法描写黄土高原上人们打腰鼓时的场景,形成排山倒海的气势。试选择文中的一个片段,模仿其中的修辞手法,描写一个场景。200 二、在各类描写中,心理描写是难度较大的一种,因为

它的描写对象“无影无踪”。鲁迅写“我”看社戏过程中的心情,莫顿·亨特写“我”爬下悬崖时的心态,都德写“我”上课时的心理,方法不一,却都做到了真实可感。选择其中之一加以模仿,写一个心理描写的片段。200 三、在众多表现亲情的散文中,《背影》《秋天的怀念》都是非常典范的作品,以平实的语言叙写平凡的事件,传达真挚的情感。模仿这两篇课文的写法,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新课导入】 仿写是提高作文水平的有效方法。一篇好文章,在写法上总有值得模仿、借鉴的地方。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学过的课文是不是这样的。【写作要求】 1.找出所选片段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分析作者是如何使用这些修辞手法的。想想你要描写一个怎样的场景,如何使用这些修辞 2.重读《社戏》的相关段落,归纳心理描写的方法,如综合运用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等,作为自己仿写的指导。 3.重读《背影》《秋天的怀念》,借鉴其具体写法。安排好文章结构与线索,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让文章更有表现力。【技法点拨】 所谓仿写,就是模仿范例作文,是根据一篇文章的立意、选材、结构、语言、表现手法等方面,有目的地进行模仿的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八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百卉含英 一、要求 1、有表情地演唱河北《茉莉花》,并与江苏《茉莉花》进行比较,了解不同地方民歌的不同特点以及民歌与人民生活、地理背景的关系。 2、欣赏歌曲《好花红》、《牡丹之歌》、《玫瑰三愿》、《绒花》,了解每一首歌曲的时代和创作背景,感受不同的情感。 3、欣赏古曲《梅花三弄》,了解古琴及古琴音乐的风格。 4、为散文《二月兰》选配音乐并朗诵。 5、通过为陕西民歌《对花》编配歌词的活动,培养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 二、教学准备1、教具钢琴、录音机、教学录音带、VD机(盘)、投影仪以及锣、鼓等打击乐器。 1、文字、图片材料 有关花卉题材的诗词、散文、图片以及古琴图,与本课有关的音乐家画像。 三、教材分析 1、意图自古以来,花卉一直是人们进行创作的主题。它是人世间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征。本单元以"百卉含英"为主题,用国让学生聆听、演唱花卉的艺术作品,使他们感受并体验音乐与大自然、人民生活的密切关系,感受音乐作品与相关文化结合所产生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体验。通过学生创编歌词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 2、重点与难点 (1)指导学生有表情地演唱河北民歌《茉莉花》,要让学生在演唱过程中感受二声部的和谐,使其能充分体会歌曲的旋律美。 (2)指导学生从风格、调式、音阶、旋法、语言上比较河北民歌《茉莉花》和江苏民歌《茉莉花》的异同。 (3)体会音乐艺术与文学结合所产生的美感。

第1课时 课型: 唱歌课 教学内容: 歌曲《茉莉花》 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河北民歌《茉莉花》。 2、了解歌曲的主旋律、风格,锻炼学生的配合能力。 3、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艺术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歌曲学唱 教学难点:感受二声部的和谐以及有感情的歌唱歌曲。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老师唱一首歌曲,同学们听一听是什么体裁的歌曲? 《沂蒙山小调》(民歌) 教师: 对,民歌.中国的民歌和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一样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浩如烟海的民歌给人们的生活增添了无穷的乐趣,是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 同学们,今天给你们带来了几首歌曲片断,你听一听都是属于什么体裁? (放录音) 1、《太阳出来喜洋洋》 2、《放马山歌》》 3、《川江船夫号子》》 4、《无锡景》 学生回答。 板书——民歌的体裁:山歌、小调、劳动号子 5、听一听这是什么地方的民歌? (放录音)《茉莉花》 江苏民歌茉莉花 三、歌曲学唱 1、听录音--------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选择:A、欢快活跃 B、亲切抒情 2、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全册)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全册) 第十六章 分式 16.1分式 16.1.1从分数到分式 一、 教学目标 1. 了解分式、有理式的概念. 2.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二、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2.难点: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三、课堂引入 1.让学生填写P4[思考],学生自己依次填出:7 10,a s ,33 200,s v . 2.学生看P3的问题:一艘轮船在静水中的最大航速为20千米/时,它沿江以最大航速顺流航行100千米所用实践,与以最大航速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时间相等,江水的流速为多少? 请同学们跟着教师一起设未知数,列方程. 设江水的流速为x 千米/时. 轮船顺流航行100千米所用的时间为v +20100小时,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时间v -2060小时, 所以v +20100=v -2060. 3. 以上的式子v +20100,v -2060,a s ,s v ,有什么共同点?它们与分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 同点? 五、例题讲解 P5例1. 当x 为何值时,分式有意义. [分析]已知分式有意义,就可以知道分式的分母不为零,进一步解 出字母x 的取值范围. [提问]如果题目为:当x 为何值时,分式无意义.你知道怎么解题吗?这样可以使学生一题二用,也可以让学生更全面地感受到分式及有关概念. (补充)例2. 当m 为何值时,分式的值为0? (1) (2) (3) [分析] 分式的值为0时,必须同时.. 满足两个条件:○1分母不能为零;○2分子为零,这样求出的m 的解集中的公共部分,就是这类题目的解. [答案] (1)m=0 (2)m=2 (3)m=1 六、随堂练习 1.判断下列各式哪些是整式,哪些是分式? 1-m m 3 2+-m m 112 +-m m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习作《学习仿写》写作教学设计与范文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习作《学习仿写》写作教学设计与范文 1. 《学习仿写》写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研读优秀作品,从中提取值得模仿、借鉴的内容,确定仿写点。 2.能把握作品的精髓进行仿写,不仅形似,更求神似,在模仿中有所创造。 3.养成读写结合的好习惯,通过模仿、借鉴优秀作品,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 有一位哲人说过:“仿写是写作的开始,是观察的基础,是酝酿的基础,是想象的基础,是积累的基础,也是创新的基础。”很多大的作家,他们的创作也是先从“仿写”开始的。文学巨匠茅盾说:“模仿可以说是创造的第一步。”那么什么是仿写?我们又该怎样仿写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仿写。 二、认识仿写 仿写是根据一篇文章的立意、选材、结构、语言、表现手法等,有目的地进行模仿的一种写作方法。仿写是提高作文水平效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仿写不是机械模仿,更不是抄袭。 1.仿写,首先要对模仿的对象细心揣摩,敏锐地发现优秀作品在写作上可供学习借鉴之处。平时阅读优秀作品,除了要准确把握作品的内容、主旨,获得情感体验之外,还要想想:作品哪些地方打动了自己?为什么能引起自己的共鸣?文章是怎样写的?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的写法对自己作文有什么启示?

莫怀戚的《散步》,可以从哪些角度学习仿写? 【明确】莫怀戚《散步》取材于家庭生活中常见的小事,篇幅短小却精致优美,深得大家喜爱,究其原因,是文章那跌宕起伏、峰回路转的波澜产生了无穷魅力。再看我们自己的作文,往往在材料的裁剪、组织上不讲究,平铺直叙,简单平淡。因此,我们应好好揣摩《散步》的写法,画出情节发展变化图,标出每次变化所蕴含的情感,分析作者如何通过制造波澜,使主题不断得到丰富和提升,并想想这种写法如何模仿、借鉴。 这样的阅读积累多了,作文时就能根据内容和表达的需要,自然联想到这些优秀作品,选择模仿对象,确定仿写点,依样临摹,学习借鉴,从而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 2.学习仿写还应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课堂上学到什么课文,课文中有哪些精彩语段,马上就“依葫芦画瓢”练一练,学习写一组排比句,写一系列动作,再到写一个场景、个细节,这是模仿的初级阶段。能模仿优秀作品的选材、组织、构思、立意,这是模仿的中级阶段。到了迷上哪位作家或哪位作家,行文风格不自觉地接受影响,自己的文章无意间也有了那个“味儿”,这才是模仿的高级阶段。 三、经典回放 初学作文,不能不有所依傍和借鉴,正如练字要临帖一样。模仿是创造的基础,模仿、借鉴优秀作品的某些写作特色进行仿写训练,这是进入创作之前的基础。 1.模仿范文的篇章结构。比如张中行的《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作者由得知叶圣陶先生逝世的消息写起,回忆了关于叶圣陶先生的一些事。在写这些事情之前,先总说叶圣陶先生品德高尚,然后分别从叶圣陶先生为人“宽”和“严”两方面展开叙述。文章虽然写了不少事情,但都不出“宽”和“严”两方面,篇章结构比较清晰,这些事情并不显得杂乱。写人物时,可以模仿这样的篇章结构,围绕人物的特点,从多个方面组织材料进行刻画。 2.模仿范文的写作手法。比如《安塞腰鼓》中“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

新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学设计《小夜曲》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学设计《小 夜曲》教案 《小夜曲》教案 教学目标: 1、从“海顿的故事”和“音乐家小档案”入手,能简要地说出奥地利音乐家海顿的生平及主要作品;在欣赏其作品《第九十四交响曲》和《第四十五交响曲》的片断时,能初步感受到交响乐的表现力。 2、结合弦乐四重奏《小夜曲》的听赏,能初步了解弦乐四重奏这一重要的室内乐体裁,体验亲切、纯净、充满生机的海顿音乐,并能在听赏参与活动中,记住其美妙的主题旋律。 3、在听赏海顿的两首著名交响乐的片断时,能了解力度这一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重要作用;能记住常用的力度术语和记号,并在表现活动中运用。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通过参与音乐活动能听辨主题旋律。 教学过程: 一、播放视频:《小夜曲》,让同学感受音乐。 师:很高兴今天可以和同学们一起来走进音乐,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视频它描绘了一个怎么样的场景?所给我

们的感受是怎样的? 师:这首优美的乐曲是一位名叫海顿的作曲家写的,老师今天就请大家一起进入海顿的音乐世界。 二、听了著名的奥地利音乐家海顿的两个有趣的故事,还欣赏了两段有意思的乐段。这节课,我们先一起来了解一下海顿这个音乐家,请同学们分组整理一下你们组搜集的海顿的资料,等下请同学说一说海顿的故事。 1、请小组交流课外资料。 2、请同学们上来说一说海顿的故事,老师总结。 师总结:海顿是一位伟大的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家,有“交响之父”、“弦乐四重奏之父”的美称。 三、欣赏《小夜曲》。 师:刚才我们说了海顿不仅是“交响乐之父”,而且还是“弦乐四重奏之父”。海顿对音乐的第一个贡献就是创造了弦乐四重奏的体裁形式,而且在他的一生中,写了大量的弦乐四重奏作品。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其中的一首著名的《小夜曲》。请你们听完后猜一猜,这里面有哪些乐器在演奏? 1、全班同学聆听《小夜曲》。 2、猜猜有哪些乐器参与了演奏? 3、师介绍弦乐四重奏与小夜曲。 弦乐四重奏:是由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这四种西洋乐器一起合奏的一种演奏形式。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全册)

第十六章 二次根式 第1课时 二次根式的定义 学习目标: 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理解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并会求二次根式中所含字 母的取值范围。 理解二次根式的非负性 学习重难点: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和非负性的理解和应用 学法指导:小组合作交流 一对一检查过关 导: 看书后填空:二次根式应满足两个条件:(1)形式上必须是a 的形式。(2)被开方数必须是 数。 判断下列格式哪些是二次根式? ⑴ 3.0 ⑵ 3- ⑶ 2 )2 1(- ⑷ ()223≥-a a ⑸ 12+a ⑹ 3+a ⑺ a ⑻()02?-x x 学: 代数式有意义应考虑以下三个方面:(1)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为非负数。(2)分式的分母不为0.(3)零指数幂、负整数指数幂的底数不能为0 当x 是怎样实数时,下列各式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2-x ⑵ x -21 ⑶13-+ -x x ⑷2x ⑸3x (6) ()01-a (1)常见的非负数有:a a a ,,2 (2)几个非负数之和等于 0,则这几个非负数都为0. 已知:0242=-++b a ,求a,b 的值。 巩固练习: 已知(),03122 =-++b a 求a,b 的值 2.已知053232=--+--y x y x 则y x 8-的值为 练: 1.下列各式中:①52+- x ②2009 ③33 ④π ⑤22a - ⑥ 3+-x 其中是二次根式的有 。 2.若1 21 3-+-x x 有意义,则x 的取值范围是 。 3.已知122+-+-= x x y ,则=y x 4.函数x y +=2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A ) X>2 (B) X ≥2 (C) X>-2 (D) X ≥-2 5.若式子ab a 1+ -有意义,则P (a,b )在第( )象限 (A )一 (B)二 (C)三 (D)四 6.若,011=-++b a 则=+20112011 b a 7.方程084=--+-m y x x ,当y>0时,m 的取值范围是 8.已知01442=-++ +-y x y y ,求xy 的值

【经典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018部编版)写作(一) 学习仿写教案

【经典教案】写作(一) 学习仿写 知识与技能 了解仿写,认知仿写,学会仿写,提高写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 以读促写,研读优美的范文,探究和掌握仿写的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仿写精美文章中学会观察生活,认识自我,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 重点、难点 掌握仿写的技巧手法,提高写作能力。 1课时 一、新课导入 “古人作文写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之既久,自然纯熟”,这是朱熹对前人写作经验进行的总结。的确如此,王勃模仿庾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写出了千古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韩愈模仿孟子,成为“唐宋八大家”;欧阳修又模仿韩愈,成为一代宗师……可见仿写是多么的重要。对于我们初中生来说,仿写仍然是提高写作的一个有效途径。 二、认知仿写 仿写是根据一篇文章的立意、选材、结构、语言、表现手法等,有目的地进行模仿的一种写作方法。对初中生来说,仿写是在原有的思想、生活和语言积累的基础上,着重模仿借鉴典范文章的某些特点或某部分来写。它与生搬硬套、抄袭他人文章不一样,是一种巧妙化用和创新的写作方法。其主要作用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仿写可降低作文的难度,克服学生的恐惧心理,逐步提高写作水平。俗

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有生动的范文可以感知学习,揣摩作者的审题,领悟作者的立意,体会文章的构思,作者是如何开头,如何结尾,如何选择材料,如何谋篇布局,心中有了文章的形象,写起来会比较容易。 2.仿写是创新的基础。钱钟书先生说:“善用仿写不亚于独创。”因此,对于我们初学者来说,模仿和借鉴优美文章的写作技巧,以及作者如何观察生活和思维方式,把我们的思想引向生活,从生活中寻找自己的影子,就能帮助我们认识生活,认识自己,从中学会组织素材,完成从仿写到创新的写作过程。 三、引导学生进行仿写 作文仿写步骤: (一)选好范文 好的范文就像好的老师,能引领学生尽快入格。仿写的首要环节是选定范文,进行深入体会。范文来自选入课本的课文和教师指定或学生自选的课外读物。这些是前人或他人写作的优秀成果,品位较高,具有规范性、典范性和可接受性,适宜学生模仿。范文的选择受每次仿写训练的教学目的支配,具有明确的方向性。如训练选材的时候,可仿写《春》中描写盼春、春草、春花、春风、春雨等景物的语段,体会选取最具季节性的事物特征来描写的好处,注意选材的详略结合。训练语言的时候,我我们可以从《安塞腰鼓》那些优美的语言中学习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或细节和场面描写的写法。 (二)仿写技法 首先,可以模仿范文的篇章结构。比如张中行的《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作者由得知叶圣陶先生逝世的消息写起,回忆了关于叶圣陶先生的一些事。在写这些事情之前,先总说叶圣陶先生品德高尚,然后分别从叶圣陶先生为人“宽”和“严”两方面展开叙述。文章虽然写了不少事情,但都不出“宽”和“严”两方面,篇章结构比较清晰,这些事情并不显得杂乱。写人物时,可以模仿这样的篇章结构,围绕人物的特点,从多个方面组织材料进行刻画。

湘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全册

八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世界用图画和我说话,我的心灵以音乐应答。---------泰戈尔 执教者:

八年级音乐下册教学计划 新学期已经开始,为了更好的深化素质教育,提高教学成绩,特做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教育事业,忠于党的教育事业,工作中要勤奋刻苦,尽职尽责,为人师表。在教学内容及方法上进行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培养青少年学生对音乐艺术的学习兴趣,有效的促进学生的艺术修养,全身心的投入到课改中去,将课改新理念运用到教学 中去。 二、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的乐理知识存在一定的差距,有少数学生对音乐课根本就没有兴趣,不愿参加音乐活动;更有甚者连一首完整的歌曲都不能唱出来,不要说其它的音乐知识了。因此,想在短期内将学生的素质提高,那是有一定的困难的。 分析本年级学生的基本情况,掌握学生的思想情况,学习音乐的兴趣,学习态度,音乐知识,技能基础,音乐能力水平。做到上课之前认真备课,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积极运用新课改的教学理念进行教学,做到寓教于乐。 三、教学要求 1在原唱歌习惯的基础上,再次强调正确唱歌姿势,加强培养良好唱歌习惯。 2以提高全民族的音乐素质为目标,极力加强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综合,刻意追求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3、在音乐课的教育教学中,力求把“唱”、“听”、“认”、“写”、“动”等栏目贯穿于其中,提高音乐素质。 4、继续培养学生正确的练声习惯,力求发言准确而且清晰。 四、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 1、表现要素:对自然界和生活的各种音响感到好奇和有趣,能够用自己的声音或乐器进行模仿。能随着熟悉的歌曲或乐曲哼唱,或在体态上做出反应;能听辨不同类型的女声和男声。知道常见的中国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并能听辨其音色;在感知音乐节奏和旋律的过程中,能够初步辨别节拍的不同,能够听辨旋律的高低、快慢、强弱。能够感知音乐主题、乐句和段落的变化,并能够运用体态或线条、色彩做出相应的反应。 2、情绪与情感:听辨不同的音乐,能用语言作简单描述;能够体验并简述音乐情绪的变化。 3、体裁与形式:聆听少年儿童歌曲、颂歌、抒情歌曲、叙事歌曲、艺术歌曲、通俗歌曲等各种体裁和类别的歌曲,能够随着歌曲轻声哼唱或默唱;聆听不同体裁和类别的器乐曲,能够通过律动或打击乐对所听音乐做出反应。能够区别齐唱与合唱、齐奏与合奏。能够初步分辨小型的音乐体裁与形式,能够聆听音乐主题说出曲名。 五、任务目标 (一)、唱歌部分 1、紧抠新课标,教唱书本上的歌曲 2、遵循每节课前先教10分钟乐理知识,再教唱歌曲

华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第17章 分式 §17.1.1 分式的概念 导学目标: 1、经历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从中认识分式,并能概括分式 2、使学生能正确地判断一个代数式是否是分式 3、能通过回忆分数的意义,类比地探索分式的意义及分式的值如某一特定情况的条件,渗透数学中的类比,分类等数学思想。 导学重点: 探索分式的意义及分式的值为某一特定情况的条件。 导学难点: 能通过回忆分数的意义,探索分式的意义。 导学过程: 一、做一做 (1)面积为2平方米的长方形一边长3米,则它的另一边长为_____米; (2)面积为S 平方米的长方形一边长a 米,则它的另一边长为________米; (3)一箱苹果售价p 元,总重m 千克,箱重n 千克,则每千克苹果的售价是___元; 二、概括: 形如B A (A 、B 是整式,且B 中含有字母,B ≠0)的式子,叫做分式.其中 A 叫做分 式的分子,B 叫做分式的分母. 整式和分式统称有理式, 即有理式 整式, 分式. 三、例题: 例1 下列各有理式中,哪些是整式?哪些是分式? (1) x 1; (2)2x ; (3)y x xy +2; (4)33y x -. 解:属于整式的有:(2)、(4);属于分式的有:(1)、(3). 注意:在分式中,分母的值不能是零.如果分母的值是零,则分式没有意义.例如,在分式a S 中,a ≠0;在分式n m -9 中,m ≠n. 例2 当x 取什么值时,下列分式有意义? (1)11-x ; (2)3 22 +-x x . 分析 要使分式有意义,必须且只须分母不等于零. 解 (1)分母1-x ≠0,即x ≠1. 所以,当x ≠1时,分式1 1 -x 有意义. (2)分母23+x ≠0,即x ≠-2 3 . 所以,当x ≠-23时,分式3 22 +-x x 有意义. 四、练习: P5习题17.1第3题(1)(3)

作文《学习仿写》作文指导教案

八下第一单元作文《学习仿写》作文指导教案 学习仿写 ——仿《安塞腰鼓》学场面描写 教学目标: 1.读写结合,从阅读《安塞腰鼓》中找到场面描写的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表达生活的信心。 一、导入:模仿是创造的第一步。 出示图一:同学们,这幅图是不久前岑溪一位校长在党建总结会上发言的照片,知道老师为什么要下载给你们看吗,不是她长得美,是她发言的标题美呀,一起读,“党建与教育齐飞品牌共教学一色”一看到这个题目,我就觉得她是个有文化底蕴的人。因为,她一定背过王勃的这句诗: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王勃实际上是化用了庾信的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好诗也是模仿来的。 出示图二这幅图,你们看到了什么,柯老师

在做2017年的一师一优课总结和2018年的动员会,老师的总结题目是:“各美其美春色满园”你知道是化用了那句话吗?(学校文化定位: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真是模仿无处不在。所以文学巨匠茅盾先生说过:“模仿是创造的第一步。” 二、学《安塞腰鼓》找场面描写方法 (一)课件: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问题:你发现了哪些写作密码? (从结构、词、句式、修辞、写法、等各方面进行评点)预设1:这段场面描写结构有什么特点。(总分总) 预设2:这段击鼓场面的描写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本组比喻句有什么特点。(比喻和排比,喻体在前本体在后,采用判断句式) 预设3、这样的句式有什么作用?(通过对比朗读来体会:急促的鼓点像骤雨一样;飞扬的流苏像旋风一样;蹦跳的脚步像乱蛙一样;闪射的瞳仁像火花一样,强健的风姿像斗虎一样。) 归纳方法一:排阵布局总分总喻前本后形象美 仿写训练:一样,是的(二)课件: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问题1、腰鼓的热烈,还可以从其他和他相关的物体表现出来,这里是从哪方面写腰鼓的热烈的,(空气、阳光世界)问题2、腰鼓的热烈,还可从哪些词语表现出来?(三组反义词,读出重音)

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

初二音乐下册百卉含英教案 (人教课标版初中音乐教案八年级下册) 激情导入 1、师:“同学们,有这样一首歌——它是我国广为流传的一首民歌;因为其曲调曾被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引用到他的歌曲《图兰多》中,而传遍了全世界,成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民歌之一;在2004年希腊奥运会的闭幕式上,中国的小女孩用稚嫩的嗓音向全世界唱出了这首民歌。你们知道它吗?” 2、学生讨论、回答、并请个别同学为大家唱上两句。 歌唱 1、教师介绍歌曲所讲述的内容。(《西厢记》中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故事) 2、聆听河北民歌《茉莉花》,谈感受 3、学生跟教师的钢琴轻声学唱歌曲 讨论歌曲的旋律特点和风格特点 教师用钢琴弹奏第二声部旋律请大家演唱第一声部;然后学唱第二声部,教师弹奏第一声部学生看谱试着唱第二声部。 观看合唱录象《茉莉花》,交流讨论“合唱《茉莉花》”的艺术魅力,鼓励学生唱好歌曲的信心。

两声部合唱河北民歌《茉莉花》(引导学生有表情的演唱,并注意旋律的起伏和两声部的和谐统一) 三、鉴赏 1、师:“《茉莉花》是一首人们喜欢听也爱唱的歌曲,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有不同旋律风格的茉莉花,刚才我们听唱的是河北的,接下来让我们再听一首,你知道这是哪里的吗?”——聆听江苏民歌《茉莉花》 2、提问河北与江苏《茉莉花》在风格上、旋律上有何不同? 3、轻声哼唱江苏民歌《茉莉花》,从感性理解上升到理性体验。 4、通过鉴赏和教师的引导,学生了解到,不同地域文化所表现出不同风格的民歌,了解了民歌在我国的发展和具有的基本特点。 四、拓展 1、师:“说起了民歌,同学们应该知道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各少数民族的歌曲也是色彩芬呈,同样赞美花儿的歌曲有哪些呢?接下来让我们聆听布依族的一首民歌《好花红》。”——聆听《好花红》 2、学生说说歌曲的旋律和风格特点,与前面的两首《茉莉花》对比,有何不同。教师引导并指出歌曲句首的装饰音体现了布依族民歌的特色。 3、提问:《茉莉花》和《好花红》都采用了五声音阶(do,re,mi,sol,la),但它们的结束音不同,你感受到了吗? 4、教师简要讲解民族五声调式的知识,并带领同学齐唱熟悉的民歌《小白菜》、《我的家乡日喀则》、《太阳出来喜洋洋》等,体会民族五声调式风格。

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导学案教师版(含答案)

八年级下语文导学案 1.藤野先生 鲁迅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2.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理解作者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 3.了解本文运用两条线索组织材料的方法。 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2.难点: (1)全文线索为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明线,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暗线。 (2)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 (3)结尾部分的作用。 教学方法:和谐教学法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2、检查预习情况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注音。 驿.站()教诲.()系.住()芦荟.() 瞥.见()畸.形()匿.名()诘.责() 绯.红()杳.无消息()深恶.痛疾()油光可鉴.() (2)解释词语。 宛如绯红 油光可鉴驿站 掌故不逊 诘责杳无消息 瞥见 3、介绍作者情况及时代背景 4、阅读课文,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讨论下面的问题,然后回答。 ○1.粗读课文,给文章分段,归纳段意。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写见到藤野先生之前,在东京所见所感。 第二部分:从“我就往仙台”到“并且时时通信告诉他此后的状况。”.. 写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和离别。 第三部分:从“我离开仙台之后”到完。.. 写离开仙台后怀念藤野先生的感情和行动 ○2.朗读第一部分,想一想,作者在东京的所见所闻是什么? 看到的盘着辫子的清国留学生成群结队地赏樱花,听到的是他们在中国会馆学跳舞。 ○3.提问“东京也无非这样。”“无非”的意思是什么?表现出作者一种什么情绪?

无非,只不过。表达了作者对在东京留学日本学生中效忠满清王朝。醉生梦死状况的失望情绪。 ○4.提问:“油光可鉴”一词中“鉴”的本义是什么?词性发生了什么变化?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鉴,本义是镜子,词性由名词转化为动词在这里是光照或反射出去光亮的意思。 ○5.提问:“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实在标致极了。”这些话运用什么修辞方法?表达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5.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在清末,不少仁人志士剪辫子,表示与清王朝决裂,而这些清国留学生既要赶时髦,又要表示效忠腐朽的清王朝,于是只好盘起辫子。作者用揶擒的口吻,对他们盘辫子进行明褒实贬的描写,揭示了这些留学生庸俗麻木的思想本质,表达了对他们的厌恶之情。 5、课堂小结, 课文开头部分在内容上表达了作者对东京的失望情绪,对“清国留学生”醉生梦死的生活的不满和恶。在全文结构上是为离开东京去往仙台求学作铺垫。 研读第二部分。 1. 提问:离开东京去仙台,一路上所见所闻必定不少,为什么作者只记得“日暮里”和“水户”这两个地名? 、因为“日暮里”让人想起屈原<离骚>中的“日忽忽其将暮”的诗句,使作者联想到清王朝的衰败,日暮途穷;记得水户,是因为它是富有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感的抗清志士朱舜水客死的地方。记住这两处地名都透露着作者的爱国情结。 2. 提问:怎样理解“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这句话的意思? 、“大概”表示推测、估计。作者到达仙台后,受到免交学费的优待和生活上的关照。对一个来自异国他乡的留学生给予特殊待遇,反映日本人民善意的心地和友好情谊。而作者却把这些善意统统推断为“物以希为贵”,因为作者感受到的不是尊重,这里包含着一个弱国国民的内心辛酸,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3.提问:作者在仙台的生活状况如何?在这样环境中求学表现作者什么思想? 默读第二部分第二层,画出描写藤野先生外貌的句子,说说鲁迅对藤野先生的最初印象。 、蚊子多,“居然”睡得安稳;吃的是“难以下咽的芋梗汤”。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求学,表现作者立志苦学,学成作实现医学救国的理想。 讨论并归纳:外貌描写:“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外貌特点是其貌不扬,有点学究气。接着又借留级生之口介绍藤野先生“穿衣服太模胡”“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这些说明藤野先生穿衣“不修边幅”“生活俭朴”的特点。 4、提问:这一层写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几件事?这些事表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高尚品质? 、(1)添改讲义对教学认真负责 (2)纠正解剖图对学生严格要求 (3)关心解剖实习对学生热情诚恳 ( 4)了解女人裹脚对学术严谨求实 5.提问:以藤野先生的形象为例,说说人物的主要特征。 、(1)抓住富有特征的外貌,写出主要印象——不修边幅,生活俭朴。 (2)抓住言谈举止,写出人物性格——语速缓慢,显得沉稳。 (3)通过叙事,表现思想品质——(见第2题讨论并归纳)

人教版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写作 学习仿写教案(3)

1社戏 1.掌握相关文学、文化常识,概括主要事件,学习围绕中心选材、叙事详略得当的写法。 2.体会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表达效果。 3.通过揣摩语句的含义,分析人物形象,感受童真童趣以及劳动人民的纯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质。 4.体会作者对美好童年生活的回忆和眷念之情,理解传统民俗的价值和意义。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欣赏“社戏”视频。 它,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是东方的歌剧,是华夏儿女心中的国粹。它就是——戏曲。从戏曲中我们可以欣赏到唱腔的音韵美、脸谱的绘画美、服装的造型美。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童年回忆,看看鲁迅笔下的“社戏”。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介绍作家作品及背景 1.社戏知识简介。 “社”原指土地神或土地庙,在绍兴,社是一种区域名称,社戏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简单地说,凡一村或几村合伙出钱,为祭神而演,大家可看的戏便是“社戏”。 2.《呐喊》简介。 本文选自《呐喊》。《呐喊》是鲁迅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时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中国旧有制度及部分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较彻底的否定,表现出作者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愿望。这部小说集于1923年8月由北京新潮出版社出版,集中有《狂人日记》《药》《明天》《阿Q正传》等十四篇小说。 3.背景简介。 《社戏》写于1922年10月,当时社会黑暗,农民痛苦,使作者唤起心中保留的一块净土——平桥村。那里有外祖母的慈爱,也有淳朴善良农民的抚爱,更有热情能干小伙伴的友爱。那里还有一片可以摆脱封建教育和封建伦理观念的自由天地。作者热爱农村,热爱劳动人民,热爱农村孩子,向往美好自由的生活,他把这种思想感触完全融于作品之中。 鲁迅在童年时代,曾随母亲到农村居住过,间或和许多农民亲近。《社戏》取材于自己的童年生活,采用回忆的形式,用第一人称写就。但已不是作者的自传,而是在生活基础上的艺术概括,所以不能把“我”看成就是鲁迅。原文写了“我”二十年来三次看戏的经历:两次是辛亥革命后在北京看戏,一次是少年时代在浙江绍兴小村看社戏。课文节选的是看社戏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