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养殖中水体颜色的变化及处理对策
淡水养殖池中六种水色的调控措施

2 . 清塘药物毒性消失后 ,投放腐熟发酵好 的畜禽粪 池 内新 藻种 的补 充 ,以保 持池 中有益 藻类 的优 势 。
以培 育浮游生物 。浮游生物 营养 全面 、适 口性好 ,是 深用量为 l 0 千克 / 亩 ,以吸附池中的氨氮 、亚硝酸盐 、 养殖水 产品喜食 的生物饵料 ,是增 强体质 、促进 生长 硫化氢等有害物质 .净化养殖水体。
2 0 ~3 O 厘米, 水 中的有 机 、 无 机悬 浮物 较少 , 属“ 肥 而爽 ” 之 水 色 ,是 保 证养 殖 成 功 的优 质 水 色。 该种 水 色 的 主要
培 育方 法 如下 :
深 绿 色 水 中 以 螺 旋 藻 、衣 藻 等 绿 藻 门为 主 ,一 般 该 种 水 色 偏 肥 ,气 候 变 化 对 其 影 响不 大 ,虽 然 藻类 日 趋 老 化 ,但 在 光 合 作 用 较 强 时 照 常 产 氧 ,能 增 加 池 水
一
、
淡 绿 色水色 培育 措施
淡 绿 色 水 中含 有 金 藻 门 、绿 藻 门 中 的小 球 藻 、栅 有 益微 生物 补 充营 养 ,抑制 有 害微生 物 的产生 。 藻 、板 星藻 等 ,这 些藻 类 中富 含 的营 养 盐 与维 生 素 ,都
三 、深绿 色水 色调 优措 施
是养殖水产 品极易消化 的营养物质 ,其通过光合作用 ,
延长水色的持续时间。具体 的施肥量可视水色的变化情
况灵 活掌 控 。
2 . 追 施 长效 生 物有 机 肥水 王 ( 主要 成分 为 枯 草芽 孢
悬浮颗粒的多少等 因素体现出来 。在养殖生产的全过程 ,
广大 养 殖 者可 通 过分 析 水 色 变化 的原 因 ,及 时采 取 针对
针对养殖池塘水色发暗发黑应找出原因对“症”处理

针对养殖池塘水色发暗发黑应找出原因对“症”处理安清渔来宝,收获就是好开春气温逐渐回升,正值水产养殖春季肥水培水时期,然而总有一些塘口出现黑水、茶褐色水现象,看上去非常不好,有些水体甚至存在着倒藻、水变的风险,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其实,池塘出现黑水、茶褐色水的原因主要有两种,或因前期清塘除淤不彻底、底层腐败污染过大,随着升温逐渐回升而大量释放,而水位过小的更易发生恶化和变化大,再或是不适当大量使用化肥或残渣多污染大的劣质农家肥而引起,其更容易出现一种是藻类大量繁殖,另一种是有机质过多。
01藻相单一,过度繁殖一种是由隐藻为主要优势种群形成的隐藻水。
隐藻是一种耐低温低光的藻类,在早春池塘中极具竞争力,喜欢高氮环境,如果池塘施肥过量,特别是氮肥过量,极易使隐藻成为优势藻种,从而使水色发黑。
该类水远看呈黑色,拨开表面显茶褐色。
另一种是由膝口藻为主要优势种群形成的云彩水。
膝口藻属于黄藻门,有鞭毛,趋光性强,和隐藻一样,适应能力强,形成单一优势藻易引起带状黑色水华。
一般来说,因藻相单一(隐藻、膝口藻为主)形成的黑水,若能保持水质稳定,水产动物吃食正常,一样可以良好生长,但随着单一藻类的大量繁殖,数量越来越多,就会有倒藻的风险,特别是遇到阴雨天气,藻类易大批量死亡,进而造成水体溶氧急剧下降,水产动物缺氧浮头甚至泛塘死亡。
有机质含量过多02此种情况多发生在多年未清淤的老塘或者是施加没有充分发酵的农家肥的塘口,也可能出现在倒藻后,其特征是池塘底部富集大量有机质,同时水体又缺乏有益菌,有机质得不到及时有效分解从而导致水体发黑。
以上是春季池塘呈现黑水的主要原因,但多数塘口会出现隐藻、膝口藻、有机质多、臭底污染大、耗氧大等多种情况并存的现象,只有搞清楚来龙去脉,采用恰当的方法来应对,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们认为可以按照以下方案来处理水色发暗发黑等问题。
解决方案首先,施用安清底安过硫酸氢钾常用改底系列产品进行改底。
产品在水中发生链式反应,可以直接把底部大分子有机物降解为短链小分子有机物,提高底部微生物分解有机物的效率;同时还可以保持底部具有较高的氧化还原电位,促进底部菌相平衡,从而促进底部有机质的分解。
养殖池夏季常见不良水色的调控措施

养殖池夏季常见不良水色的调控措施随着气温上升、气候变热,夏季养殖池出现不良水色的概率也会相应增加。
这些不良水色可能包括水色浑浊、水面发黑等,对于养殖池中的水生生物健康和生长都会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调控夏季养殖池的水质是十分必要的。
针对夏季常见的不良水色,本文提供以下调控措施。
1. 水色浑浊水色浑浊可能是由于饲料的残渣、废弃物、污泥等导致的。
浑浊的水质会影响水中生物的视觉和呼吸器官,不仅会使鱼类的食欲减退,还会增加水中细菌和病毒的繁殖,从而导致鱼病的发生。
为了避免和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适当减少饲料的量,防止过度喂食导致残留物增多;(2)进行定期更换水体,并定期清理底泥和过滤器;(3)增加水中的氧气含量,利用增氧设备定期补充氧气,促进好氧细菌的生长,减少池底泥沉积物的数量。
2. 水面发黑(1)控制养殖密度,避免过度投喂或者过度养殖;(2)定期清理水面浮萍和水草;(3)投饵时适当控制饲料数量和时间,避免鱼儿因过度饮食而死亡;(4)定期给水体增氧,保证水中氧气含量,促进有益菌和抑制有害菌的繁殖。
3. 水体缺氧当水体中氧气含量过低时,水生生物的呼吸系统就会受到影响,从而影响生物的生长繁殖。
在夏季,由于气温升高和湿度高,水体缺氧的情况会更加严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定期清理水体,控制有机物含量,减少厌氧作用的产生;(2)进行增氧处理,增加水的溶氧量;(3)控制水温,降低水体温度,促进氧气向水中溶解。
总之,夏季养殖池不良水色的产生,很大程度上与养殖管理的不当有关。
只有科学合理的进行管理和调控,才能避免水质问题的产生,保证水生生物的健康和生长,提高养殖效益。
养殖池夏季常见不良水色的调控措施

养殖池夏季常见不良水色的调控措施
养殖池水色的不良情况主要包括浑浊、发绿、发红、发黑、发白等。
这些不良水色的
出现往往与水质中的悬浮物、藻类数量、臭气、底泥等有关。
为了保持养殖池的水质良好,需要采取一系列的调控措施来改善水色。
一、浑浊:浑浊水色主要是由于养殖池中的悬浮物质较多导致的,主要的调控措施包括:
1. 鲤鱼放养:引进鲤鱼放养养殖池,鲤鱼可以主动捕食池中的悬浮物质,帮助清洁
水质。
2. 水质调节:添加适量的石灰粉或者氢氧化钙等物质进行水质调节,使悬浮物质沉
淀下来,从而改善水质。
二、发绿:发绿水色主要是由藻类数量过多导致的,主要的调控措施包括:
1. 生物控制:放养适量的草鱼、鲫鱼等食草性鱼类进行生物控制,通过食物链的形
成控制藻类数量。
2. 防藻剂的使用:适量添加专用的防藻剂,如过氧化氢、过氯化钠等来控制藻类的
生长,从而改善水质。
三、发红:发红水色主要是由于水中含有大量的铁、锰离子导致的,主要的调控措施
包括:
1. 通风处理:增加水中的氧气含量,可以通过增设氧气泵或者增加水面的扩散来改
善水质。
2. 除铁、锰处理:使用铁铝混合盐、高锰酸钾等物质进行除铁、锰处理,可以降低
水质中的铁、锰含量,从而改善水质。
针对不良水色的出现,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
行水质调控的过程中要谨慎使用化学药剂,避免对养殖动物产生不良影响,同时要定期监
测水质,及时调整措施,以保持养殖池的水质良好。
水产养殖不良水色处理方案,白浊水、绿水、黑水、红水如何处理?

水产养殖不良水色处理方案,白浊水、绿水、黑水、红水如何处理?一、白浊水如何处理?1、白浊水是池塘水出现浑浊的现象。
在养殖过程中,中期出现不多,养殖后期经常发生。
原因主要有“倒藻”、虾密度过大、暴雨后泥浆冲入池塘、水蛛暴发等。
平时注重控制养殖密度、保持池塘水合适的肥度,能预防浊水的发生。
2、处理方案:第一天上午先使用解毒活水安(每瓶用2~3亩净水面)全池均匀泼洒,泼洒后开启全塘增氧机曝气,隔2小时后使用2瓶光益宝+1袋芽孢杆菌(每套使用15~30亩净水面)混合在一起化水全池均匀泼洒第二天上午使用小球硅藻旺(每桶用5~10亩净水面)全塘均匀泼洒;每隔3天左右使用一个疗程,连续使用3个疗程左右。
水质正常后定期使用1瓶调水宝+1瓶光益宝+1袋芽孢杆菌(每套使用20~30亩净水面)。
二、老绿水如何处理?老绿水又称“肥水”,这种水质往往水色偏浓,透明度偏低,pH 要么早晚波动较大(裸藻、绿藻),要么基本不变(蓝藻),溶解氧开始降低。
老化的绿藻、蓝藻(螺旋藻、鱼腥藻、颤藻、蓝纤维藻)以及少数的裸藻都能呈现出浓绿水,初形成时呈鲜艳绿色,看上去油绿油绿的十分舒服;一段时间后变为黄绿色,水中藻类异常丰富,发展到了顶峰阶段。
但到达顶峰的同时水质败坏的过程也已经开始,出现浓绿水,说明池塘的某种或多种营养开始过剩,藻相开始老化或开始向不良藻类(裸藻、蓝藻)转化。
对于虾塘来说,长期不处理,对虾会慢慢出现肠胃病变、红腿红身、应激白浊等症状。
1、藻相:以蓝藻门的微囊藻和绿藻门的纤维藻占优势,俗称“湖靛”。
此在老化池最易发生,变成"铜绿水"。
这种水色的水质较浓,透明度一般在20-30cm之间,在下风处,水表层往往有少量绿色悬浮细末,浮游生物优势组成较平衡。
产生原因:池底老化,气温和水温偏高,水体缺乏营养,过量使用化肥和杀虫剂,导致水体高氮和高碱度,微囊藻和纤维藻大量繁殖。
不良影响:在水面形成一层油漆状绿色油膜,有难闻气味,阻止了水体和空气的物质交换,水体PH值波动很大,这种水体中水产动物尚可以存活,但是要开始进行水体调控,否则水体很快老化,大量藻类死亡漂浮于水面,藻类死亡后产生藻毒素,氨氮、亚硝酸盐偏高。
水产养殖常见水色及处理方法

水产养殖常见水色及处理方法1.褐色水常见的有茶褐色和黑褐色两种,施肥量决定了池水颜色的浓淡。
茶褐色(包括黄褐色、褐绿色)的水,施肥量适中,浮游植物以硅藻、隐藻为主,裸藻、绿藻、甲藻次之,是池塘养鱼的优质水色,鱼类可以很好地生长。
需要注意的是,硅藻对水环境变化适应性弱,当水环境发生较大变化时,硅藻就会大量死亡,水色随之变化,要注意换水或添注新水。
黑褐色的水,属施肥超量,水过肥,并开始向“老”水转化,有时甚至是接近恶化的水质,这种水色的浮游植物以隐藻为主,蓝、绿藻次之。
需要换水或加注新水,用水质改良剂调节水质。
灰褐色水是一种劣质水,水中主要以老化藻类为主,基本没有新生藻,是水色老化的标志,水体发生“倒藻”或“转水”现象时也会出现这种水色。
这种水色往往会在水体表面出现一层油膜或拍之不散的泡沫,阻隔水体与空气间的气体交换,水中溶氧偏低,各项指标均不正常,严重时甚至“泛池”。
需要及时换水、加注新水,施用水质改良剂调水后肥水。
2.草绿色、黄绿色水黄绿色水主要以硅藻和绿藻为主,裸藻、衣藻次之;草绿色水主要以绿藻为主,也包含部分蓝藻,水中所含的藻类一般都是鱼类易消化的种类,属于水产养殖的理想水色。
因为绿藻对水环境变化适应性强,可以大量吸收氮肥,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所以以绿藻为主的水体比较稳定。
3.草绿色水伴有红色浮膜这种水较浓,以裸藻及绿藻为优势种,浮膜在光照强烈时呈红色,这种水的颜色常有“昼红夜绿”或“朝红夕绿”的变化。
这种水色的水质在初期形成时对鱼类生长基本没有多大的影响。
但长期发展下去,会使鱼类食欲减退。
用生石灰或硫酸铜可以控制这些藻类的数量,但容易反复,需施药多次,才能使这种水色的水质得以改善。
4.浓绿色水当水体呈浓绿色时,水体的透明度降低。
在夏季,水温升高时,池塘四周(尤其是下风处)的水面上漂浮起一层翠绿色的油膜。
这种颜色的水体常含有大量的蓝、绿藻(主要为铜绿微囊藻、不定微囊藻的藻类),是水质老化的标志,要及时换水或添注新水,并用微生物调水。
养殖池夏季常见不良水色的调控措施

养殖池夏季常见不良水色的调控措施夏季是水产养殖中最为关键的季节,因为高温、强光、高湿等多种因素都会影响养殖水体的质量,导致水色不良。
养殖池夏季常见的不良水色主要包括水绿、灰白、浑浊等。
下面我们将针对这些不良水色提出一些调控措施。
1. 水绿水绿是夏季养殖池中最为常见的不良水色之一,主要是由于藻类大量繁殖导致的。
处理水绿的方法有以下几种:①加强光照:提高水中光照度,使光线能够透彻水体,达到抑制藻类生长的目的;②改善养殖环境:适当增加水中氧气含量、维持适宜的温度、养殖密度等,以减少藻类滋生的环境因素;③添加光合细菌:添加能够代替藻类进行光合作用的光合细菌,能够有效地抑制藻类繁殖。
光合细菌通常是指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菌,可以通过人工添加的方式为养殖水体提供足够的氧气和光照。
2. 灰白如果水体呈现灰白色,通常是由于养殖池底部或壁面上的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形成浮游悬浮物。
处理灰白水色的方法如下:①定期换水:养殖中水体的循环是释放臭氧,吸收温度,提高氧气含量最重要的手段,定期换水能够有效地降低水体中的悬浮物浓度;②增加曝气设备:在养殖池底部布置合适的曝气设备,增加水体的氧气含量,提高养殖水体的生态环境;③增加水草:添加适量水草,能够有效地吸附浮游悬浮物,同时也为水体提供了足够的氧气。
3. 浑浊浑浊是由于水中固体颗粒、沉淀物等造成的。
处理浑浊水色的方法如下:①增加红虫:红虫能够有效吸附水体中的固体颗粒和底泥沉淀物,对于浑浊的水体有很好的治理作用;②加强过滤设备:在养殖系统中加强过滤设备,能够有效滤除水体中的固体颗粒、泥沙等杂质,提高水体透明度;③适当增加水体溶解氧含量:增加水体溶解氧含量,能够有效地分解底泥和有机物,加速水体的净化过程。
总之,通过以上介绍,我们可以看出,调控养殖池夏季水色质量的关键在于加强水的管理,减少有害物质的影响,提高水质,恢复水体透明度。
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才能实现水产养殖的高效安全发展。
水的异变与解决措施

水的异变与解决措施(1)“老水”水色大多呈铜绿色或暗绿色,较混蚀、较浓。
浮游植物占绝对优势,但大多数是不易消化的种类。
原因:主要是长期投饲施肥不加水,或加水不排老水,加水量只够补充蒸发消耗等原因造成的。
措施:最好立即排除部分原池水,填补新鲜水后,施用调水益生菌、EM菌或光合细菌等进行水质调节。
(2)“转水”先兆是出现云块状水体,接着水色呈暗黑色或乳白色。
水体混浊度大,短时间内会澄清透明,池塘下风处有较浓鱼腥味。
原因:“转水”常常是因饲养管理工作的疏忽而引起的,如浮游植物的过量繁殖、营养盐类不足,遇阴雨天或光照不足,藻体便会大批死亡分解。
措施:应立即排除部分原池水,开增氧机,添补新鲜水后,用底改剂配合EM菌、水益生菌或光合细菌同时进行泼洒,再施生态肥水类剂。
(3)水瘦的处理施足生态肥水类剂或等有机肥,追施无机肥;春季多施氮肥,夏季多施磷肥,以磷促氮,同时配合使用EM菌”。
措施:②若水体浮游动物过多,先用“杀虫药”、“二氧化氯”等杀灭浮游动物再施肥。
③若水体氨氮、亚硝酸盐较高,则先用氨硫亚硝净化剂降亚硝酸盐、除氨氮后再施肥。
(4)水肥的控制颜色为浓绿、蓝绿或黑褐色表明水体较肥。
措施:①一般可换水或晴天上午于下风口泼洒调水益生菌类剂,以防因浮游植物缺氧死亡而水变。
加量使用底改剂类+EM菌或调水益生菌类②对于浮游植物较多的水体发生水变,要及时预防水变引发的缺氧、氨氮亚硝酸盐偏高,当日增加增氧设备并全池泼洒增氧剂、底改剂类进行调节,次日换入相邻鱼池较肥的池水,并使用肥水剂类。
③对于浮游动物大量繁殖的较肥水体,尤其是较小难以发现的轮虫,不及时杀灭时可能使水体一夜间变成白色。
此类水变可先不间断施加增氧剂、增氧,次日清晨沿池塘四周泼洒“杀虫药”,并于隔天后上午使用水体解毒剂类,而后增施肥水类剂或调水益生菌。
(5)铜绿、红棕、浓黄色水铜绿、红棕、浓黄色水是水体中微囊藻、甲藻、三毛金藻成为水体中优势种导致的,藻类释放毒素常导致鱼类死亡。
水产养殖池塘十一种不同水色的调节技巧

水产养殖池塘十一种不同水色的调节技巧浓绿、暗绿水表现为水色浓、暗绿、暗淡无光泽,透明度低,下风口水面上有一些绿色赃物。
①PH正常,可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以下处理措施:常规方法:黑霸1千克/亩·米泼洒,次日粉剂活菌王200克/亩·米+红糖1千克/亩·米浸泡2~3小时泼洒。
高稳闷热天气:先用速安350克/亩·米+五星护卫1千克/亩·米,晚上用爽水灵250克/亩·米;隔天用净水型益生健60克/亩·米+红糖1千克/亩·米(浸泡过夜)+好丰水500克/亩·米泼洒。
②PH偏高,采用以下处理措施:藻类爆长处理方法:先用池底解毒丹350克/亩·米泼洒,次日用好丰水800克/亩·米日晒2小时后全池泼洒。
隔3天左右再用净水型益生健60克/亩·米+红糖1.5~2千克/亩·米+活菌王600克/亩·米浸泡后泼洒。
③PH走低,采用以下处理措施:先用生石灰泼洒,然后用活菌王500克/亩·米+绿藻源1千克/亩·米浸泡3~4小时后全池泼洒。
蓝藻水表现为蓝藻水色,水面上漂浮着绿色微小颗粒俗称“铜绿”或“蓝靛”。
蓝藻刚发起,数量不多时处理措施:用已活化的净水型益生健60克/亩·米+红糖1千克/亩·米浸泡后和好丰水2千克/亩·米泼洒。
严重的连泼两天,水色在3~4天会慢慢转回绿色。
蓝藻暴长时的处理措施:用爽水灵II200克/亩·米+池底解毒丹300克/亩·米泼洒,接着用分解底改200~250克/亩·米干撒;第2天上午黑霸2千克/亩·米,2小时后再用肥水型益生健80~100克/亩·米+黑金神4~5亩/包+红糖2~3千克/亩·米适量浸泡过夜后,再加好丰水1千克/亩·米泼洒。
这种方法处理对鱼虾伤害甚少,尤其在虾苗阶段。
淡水养殖池塘水华发生及池水净化处理

淡水养殖池塘水华发生及池水净化处理摘 要近年来,淡水养殖水体污染和富营养化加剧,很容易发生大面积水华,造成水体污染和养殖产量下降。
为此本文通过研究淡水养殖池塘相关主要理化因子,分析水华发生的原因,预测并控制水华的发生。
针对问题一,本文分别比较间隙水和底泥、池水和间隙水中理化因子的相关性,根据附件一中给出的数据经拟合得到线性相关方程,计算各相关系数,间隙水和底泥中,磷酸盐磷,总氮,硝态氮,铵态氮四种理化因子2R 均大于0.3,呈相关性;总磷、亚硝态氮两种理化因子2R 均小于0.2,不具相关性。
池水与间隙水中,各种主要理化因子2R 均小于0.3,没有相关性。
并分析了原因。
针对问题二,采用基于层次分析的模糊综合评价法来定量评价四个池塘的水体质量。
水池1、2、3、4分别被评为二级水质、三级水质、四级水质、三级水质。
通过对附件2中数据进行处理,结合综合评价得出的结果,得到虾池整体水质相比鱼池整体水质要高,1号虾池比2号虾池水质高,4号鱼池比3号鱼池水质高。
针对问题三,采用阻滞增长模型来得到藻类增长密度函数,增长速率受藻类总密度影响,藻类呈指数型增长。
确定当前理化因子条件下所能承载的最大藻类密度=950m x ,结合附件一中数据,得出1号池发生轻微水华;2、3号池已经发生了水华;4号池已经具备水华发生的条件,其发生水华的可能性极高。
针对问题四,采用V on Bertalanffy 的生长方程来描述养殖池中鲢鱼、鳙鱼的生长过程。
结合问题三的分析,又建立鱼类和藻类的Loka-Vollerra 捕食模型,求得平衡点(46,4066),代入Jacobian 矩阵判断其为稳定点。
得到结果:放养鲢鱼800条万立方米,鳙鱼3236条万立方米能净化1号池中的藻类,达到较好的净化效果。
针对问题五,建立生物操纵淡水养殖生态模型,利用滤食性鱼类(如鲢、鳙等)控制水体中的蓝藻水华, 结合前面分析,得出最适的水温为28C 、PH 为7.5、二氧化碳为30mg L 、氮为11.0g kg -⋅、磷为12.5g kg -⋅、鲢鱼鳙鱼的放养量为2424条和9708条。
培水养殖水色图解及调节方法

培水养殖水色图解及调节方法1、茶色―-茶褐色水(1)藻相:以硅藻为主,单细胞的绿藻为辅,属于水产养殖动物的优质饵料,是养殖的优良水色之一。
(2)评价:茶色时,各项指标正常,透明度35~40厘米,几天后将变成茶裼色,透明度达到15~30厘米,此时水质仍属正常,更有利于肥水鱼,但不太适合养虾及其它特种品种。
(3)维持水质措施:初期肥水后可用养水专家10亩/瓶全池均匀泼洒,5天后用底好片按200~300克/亩抛撒于鱼类主要活动区域,当表层有少量浮膜出现时可用二氧化氯按150~250克/亩全池泼洒。
如投喂量较少,追施肥料,可用氨基酸肥水膏按10亩/桶的量与渔经可乐按10亩/瓶混合浸泡1~3小时后全池泼浇。
2、淡绿色水(1)藻相:以单细胞绿藻为主。
(2)评价:各项指标正常。
水质嫩爽,透明度40~50厘米。
适合虾蟹类及其它忌肥水品种的养殖。
(3)调节或维持水质措施:一般认为此水质偏瘦,必须注意施肥要掌握少量多次的原则,水温不太高时,用(10公斤富藻素+2瓶活嫩水素)/5亩米化水后全池均匀泼浇。
当水温达20℃以上时,可用(1桶氨基酸肥水膏+1瓶渔经可乐)/5~10亩的量混合存放1~3小时后施入池中。
3、翠绿色水(1)藻相:由硅藻和绿藻组成,单细胞绿藻占优势。
(2)评价:透明度20~30厘米,肥度适中,各项指标正常。
绿藻能大量吸收氮肥减少氮的含量。
较为常见的良好水质,养殖南美白对虾及罗氏沼虾时,此水色表示为过肥,易发病。
(3)调节或维持水质措施:对于鱼池平时只要用底好片300克/亩即可,养虾池,先用渔经水本按250克/亩米,隔两天用底净活水宝按3~5亩/袋兑水后全池泼浇,隔日再用(渔经可乐1公斤+好水素250克)/亩。
4、黄绿色水(1)藻相:由硅藻和绿藻组成。
(2)评价:透明度在35-40厘米,各项指标正常,肥度适合于各类水产品的养殖,一般无水质因素疾病。
(3)维持水质措施:保持这种水质的难度较大。
水色初成时,要防止水色变淡,可用(氨基酸藻类肥水素250克/亩米+渔经可乐1000克)/亩米混合放置1~3小时施用。
淡水养殖水色的调控措施

淡水养殖水色的调控措施摘要:淡水养殖过程中水质对于所养殖水产的生长速度、健康性是具有重要影响的,不同水质条件往往能够通过不同的水色表现出来,有经验的养殖户可以根据水色快速判定水质情况并针对性地进行调控,以保证水质良好适合养殖应用,这也是保证养殖效益的关键。
关键词:淡水养殖;水色;调控措施淡水养殖中的水色往往是受到水质条件、水中微生物结构的影响,在不同情况下所表现的水色也有所差异。
针对不同水色特征还需要养殖户采取相应措施对水色进行调控,改善水质条件避免不良水质对养殖生产的影响。
一、淡水养殖中的几种主要水色及其特征1.淡绿色淡绿水色是淡水养殖中一种较为优良的水色,表示水质良好,营养物质和溶解氧含量较高,悬浮物含量少,受污染程度低,非常适合淡水生物的生长。
水色之所以呈现出淡绿色主要是因为金门藻、小球藻、栅藻、板星藻等藻类占优势,这些藻类多为淡绿色,所含营养盐及维生素丰富能够为淡水生物提供充足营养,也有助于保证水体中溶解氧的含量。
2.茶褐色茶褐水色也是淡水养殖中优良水色的一种,表示水体中含有丰富的硅藻,同时也含有一部分绿藻如新月藻、舟形藻等,这些藻类的营养含量高,富含多种无机盐和维生素能够有效满足水产生物的营养需求,且水中溶解氧含量较高,有毒害的物质少,对保证水产养殖生物的健康、减少疾病发生率是非常有利的,这种水色相较于淡绿水色的缺点主要在于不能长期保持。
3.深绿色深绿水色相较于前两者在水质条件上有所下降,但依然是适合淡水养殖的良性水色之一。
水中占优势的藻类植物以螺旋藻、衣藻等为主,这些藻类颜色多为深绿色,透明度相对较低因而水色呈现出深绿色。
深绿水色水质依然较肥,水中藻类产氧能力也较高可以保证水中溶解氧的含量,藻类表现出老化趋势,但对水质影响相对较小,可以满足淡水养殖的需求。
4.蓝绿色蓝绿水色的出现可以判断水质出现老化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水产养殖的不良水色。
水中藻类群体中以蓝藻占优势,藻类繁殖过快过密,水体透明度明显下降,水质浑浊,有明显的蓝藻颗粒或藻群在水中及水面漂浮,同时产生气泡。
养殖池夏季常见不良水色的调控措施

养殖池夏季常见不良水色的调控措施夏季是养殖池水质容易出现问题的季节,常见的不良水色包括水体褐色、发黑、发臭等情况。
这些不良水色不仅会影响水质,还会对养殖池中的鱼类和其他生物造成伤害。
为了保证养殖池水质稳定和生物健康,必须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
下面就介绍一些养殖池夏季常见不良水色的调控措施。
一、养殖池水体褐色的调控措施1.加强水质管理夏季高温天气容易诱发水质异常,特别是水体容易泛起褐色。
由于高温容易使有机物分解加速,多余的有机物会导致水质变浑浊。
首先要加强水质管理,定期检查水质,及时清理有机物质。
2.增加通风设施夏季气温高,水体中溶解氧含量会降低,增加通风设施可以提高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促进水中有害物质的分解和减少褐色的产生。
在夏季,养殖池中的生物代谢增强,容易产生大量的有机废物,对养殖管理要求提高,避免过度投喂和水质不洁等现象。
1.控制养殖密度过高的养殖密度容易导致水中有机负荷过重,加速有机物的分解,从而导致水体变黑。
在夏季要适当减少养殖密度,避免过度投喂和有机负荷过重。
2.增加水质净化设备可以适当增加水质净化设备,如生物滤池、机械过滤器等,用于去除水体中的悬浮物和有机废物,保持水质清洁。
加强水质监测,定期检测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等指标,保持良好的水质。
加强养殖池水体的循环,通过水体循环可以将水中的有害物质带走,减少有机物的分解,保持水体清新。
适当增加通风换气设备,提高水质中的溶解氧含量,防止有机物的分解产生臭味。
3.加强养殖池维护和清洁及时清理养殖池中的残饵、粪便等有机废物,保持养殖池的清洁,减少有机物的分解产生的臭味。
养殖池夏季常见不良水色的调控措施包括加强水质管理、增加通风设施、加强养殖管理、控制养殖密度、增加水质净化设备、加强水质监测、加强水体循环、加强通风换气,加强养殖池维护和清洁等措施。
通过这些措施的执行,可以有效调控养殖池水质,避免夏季常见不良水色的出现,保障养殖池中的鱼类和其他生物的健康生长。
养殖池夏季常见不良水色的调控措施

养殖池夏季常见不良水色的调控措施夏季是养殖池水质管理的关键时期,高温、强光和高湿度会引发各种水质问题,给水产养殖业带来不小的困扰。
常见的不良水色如蓝绿藻水、浑浊水以及发黑水都会对水产养殖产生不利影响。
为了保障养殖池水质,提高养殖效益,有必要采取一系列的调控措施来改善不良水色。
本文将介绍养殖池夏季常见不良水色的调控措施,希望能够为养殖业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一、蓝绿藻水的调控蓝绿藻是一种常见的水华藻类,会在夏季高温、光照充足的条件下大量繁殖,导致养殖池水体变绿。
此时,应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调控:1.加强水质监测,及时发现水华藻的滋生情况;2.提高水质透明度,采用适当的水草或者浮游植物来降低光照强度,减少蓝绿藻的生长;3.投放水华藻防治剂,如硅藻土、藻酸盐等,用于控制蓝绿藻的繁殖;4.增加水中氧气含量,通过增氧设备或者水体曝气来改善水体环境,抑制蓝绿藻的滋生。
二、浑浊水的调控夏季养殖池水体浑浊常常是由于底泥搅动、有机物堆积、浮游微生物过多等原因引起。
针对这种情况,需要采取以下措施进行调控:1.定期清理底泥,避免底泥搅动,减少浑浊物质的释放;2.加强水体通风,提高氧气含量,促进有机物的分解,减少浑浊;3.控制投饵量,减少残余饵料和粪便的积累,避免有机物过多导致水体浑浊;4.增加水中的消耗者,比如贝类、藻类等,用于清除浮游微生物和有机碎屑,净化水体。
三、发黑水的调控发黑水主要是由于有机物的分解产生大量溶解性酸性物质而引起,严重影响养殖水质。
调控方法如下:1.适当增加水体的碱性物质,如生石灰、重碳酸钠等,来中和水体的酸性;2.清除水体中的腐殖质和残余有机物,避免有机物的过度分解产生过多的酸性物质;3.增加水中的硫氧化细菌,促进有机物的降解,减少有机物的积累;4.加强水体通风,提高氧气含量,促进有机物的分解,减少发黑水的产生。
养殖池夏季常见不良水色的调控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为了保障水产养殖业的持续发展,各养殖户需要加强对水质管理的重视,充分了解不同水色的成因和调控方法,做好相应的预防工作,以提高水产养殖的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
养殖鱼塘常见的水色及水处理方法

养殖鱼塘常见的水色及水处理方法1、草绿色、黄绿色:此种颜色的水体中所含的藻类以绿藻门的藻类为主,如绿球藻、新月藻、多芒藻等藻类。
一般情况下,生长绿藻的水体颜色呈黄绿色,绿藻繁殖较多时,水色呈草绿色。
绿藻可以大量吸收氮肥,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
所以以绿藻为主的水体是较稳定的,是养殖池塘常见并期望的水色。
2、茶褐色(包括黄褐色、褐绿色):此种颜色的水体中所含的藻类以硅藻门、绿藻门的藻类为主。
硅藻是许多水生动物及幼体的优质饵料,档硅藻大量繁殖时,水体的颜色呈茶褐色,该种水色是池塘养鱼的优质水色。
以上良种水色的水质都比较好,水体中所含的浮游植物一般都是鱼类易小华的种类,需注意保持。
绿藻对水环境变化适应性强,平时要注意水色太绿(浓绿色、墨绿色)或水色早晚不变,则谁名水体已老化,要及时换水或适量添注新鲜水。
硅藻对水环境变化适应性弱,当水环境发生较大变化时,硅藻就会大量死亡,水色也随之变化,届时也要换水或添注新鲜水。
3、翠绿色:当水体呈翠绿色时,水体的透明度降低。
当夏季水温升高时,在池塘四周(尤其是下风处)的水面上漂浮起一层翠绿色的油膜。
这种颜色的水体常含有大量的蓝、绿藻(主要为率微囊藻、不定微囊藻的藻类),该水色是水质老化的标志。
4、黑绿色.此种水色的水体在天气较热时,池塘下风处常有一层绿膜,这说明水体中的浮游植物较多。
水体中所生长的浮游植物以裸藻门的藻类(如双鞭藻、棘刺藻)为主,这是鱼类不易消化的藻类。
5、红棕色:次水在阳光照射下呈红红棕色,且藻类在水中分布均匀,成团成缕,此种颜色的水体中含有大量甲藻门的藻类,如裸甲藻、多甲藻等。
当它们大量繁殖时,水体呈酱油色,这是水质变坏的标志。
以上三种水色的水质都不好,因为水体中所含的藻类多为水生动物不易消化的藻类,当这些藻类大量繁殖时,水体中的溶氧降低,透明度减小。
档上述藻类大量死亡后,向水体中释放大量有毒物质,麻痹水生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严重时还会导致死亡。
所以当水体出现以上三种水色后,应根据水质实际情况采取以下方法处理:方法一:有条件的可先换一些老水,加注新鲜水。
淡水养殖过程中蓝藻水华的危害及控制

要是由于水体生态不平衡 、 氮磷含 量和有机
物浓度控制不当而导致的 , 以要 真正控制 所 蓝藻的暴发 。通过利用不同藻类对营养元素
蓝藻水华是水体 中的蓝藻快速大量增
不足 。 造成上 下水层溶氧差 别大 , 长
时间 出现缺 氧或 者亚 缺氧状 态 . 使 养殖水体持续恶化 。另一方面当蓝藻大量 死亡时可使水 中的溶解氧迅速下降 .造成 鱼 、虾等养殖对象因失去氧源窒息而大量 死亡 。这种现象常发生在连续数天阴雨后 天气突然转晴 。
一
色 ( 由蓝藻大类 中的铜绿微囊藻和不定微 囊 藻产生 ) 或者是蓝绿色( 由蓝藻大类 中的 鱼腥藻和颤藻产生 )产生这两种水色的同 .
时, 一般会在池塘 四周 ( 尤其 是下风 口) 浮
有 一层翠绿色 的膜 ,太 阳下其颜色呈绿色
油漆 状 。
方面蓝藻在生长代谢活 动中可以分
泌一种含有胺类化合物的外毒 素, 坏鱼 、 破 虾等养殖对象的鳃组织 ,干扰其新 陈代 谢
用 “ 施瑞福水质方案 B型”在蓝藻分布 区泼
蓝藻水华发生时 .死亡的蓝藻释放大量 有机质 , 沉积到水底 , 大量耗氧 , 散发腥臭味 , 刺激 了化能异养细菌的滋生 ,其中大部分化 能异养细菌对水产养殖动物来说并不是有益 菌, 而是致病菌 , 从而进一步导致继发感染细 菌性疾病 的发生 。 过去 , 遇到蓝藻暴发 , 大多数养殖户都是 用 杀藻剂( 酸铜 、 硫 扑草 净等) 藻 , 杀 局部用药
一7 5—
— 生 i 。 ∥ 掬》 瓣瓣 蠹 赫 9 ∞ ≮ i ■ 物技拳 磐 j : 辫 i i 撇 嘲罐 : 毵
4产 生 恶 臭 味 。 集 于 池 底 . 富
被发现 , 在有风或者开增氧机的情况下 , 水面
水产养殖中养殖水体的水色辨别以及处理方案整理

水产养殖中养殖水体的水色辨别以及处理方案整理水色即水体的颜色,不同水色反应出不同藻类的类别和数量,水色的变化反映出水体藻类的更替和分布规律,在养殖过程中最初用眼观察水色的变化来判断水质的优劣,当然用显微镜最终镜检确定才是真正的结果。
茶色、黄褐色这种水色优势藻类种群常为硅藻,容易被鱼虾类直接食用,是养殖的优良水色。
此种颜色的水体中所含的藻类以硅藻门、绿藻门的藻类为主。
硅藻是许多水生动物及其幼体的优质饵料。
当硅藻大量繁殖时,水体的颜色呈黄褐色或褐绿色水,该种水色是养鱼的上好水色。
淡绿色、翠绿色这种水色优势藻类种群以小球藻、扁藻、衣藻等绿藻为主,是养殖的好水色。
此种颜色的水体中所含的藻类主要以绿藻门的藻类为主,如球藻、新朋藻、多芒藻等藻类。
一般情况下,生长绿藻的水体颜色呈黄绿色,绿藻繁殖较多时水色呈鲜绿色。
绿藻可以大量吸收氮肥,起到净化水体的作用,所以以绿藻为主的水体是较稳定的,是养殖者所期望的水色。
黄绿色、油绿色这种水色优势藻类种群常以绿藻为主并含有多种硅藻,是养殖不可多得的好水。
浓绿色(浓而不浊)这种水色优势藻类种群以小球藻、扁藻、衣藻等绿藻为主,是养殖的良好水色。
保持以上几种优质水色的对策:使用适量氨基酸肥水精和生物肥益膏等肥料,坚持速效肥和长效肥并用的原则,同时使用复合芽孢、光合细菌等维持水质稳定,坚持少量多次的原则,保持优质藻类的藻相平衡这些水的调节是我在这里做养殖中安求这样做的水,养殖成功关键所在。
蓝绿色这种水色的藻类种群以微囊藻为主,是养殖的不良水色。
灰绿色或灰蓝色这种水色的藻类种群以蓝绿藻或微囊藻为主,是养殖的不良水色。
水体的透明度降低。
当水温升高时,在池塘的水面上浮有一层翠绿色的浮膜。
此时水体中常常含有大量的蓝藻,主要种类为铜绿微囊藻、不定微囊藻等藻类,该水色是水质老化的标志。
显微镜下藻相调控:提前预防:放养适当比例滤食性鱼类,如白鲢;注意调水,避免氮磷失衡,营养单一而促使蓝藻生长。
水产养殖中的养殖水体颜色调控技术

水产养殖中的养殖水体颜色调控技术水产养殖业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产业之一,随着人们对优质水产品需求的增加,对于养殖水体颜色的调控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养殖水体的颜色不仅影响养殖环境的美观度,还直接影响水生动物的生长和健康。
因此,开发和应用养殖水体颜色调控技术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本文将对水产养殖中的养殖水体颜色调控技术进行探讨。
一、养殖水体颜色的调控意义养殖水体的颜色对于水生动物的生长和健康至关重要。
合适的颜色可以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促进水生动物的摄食和生长。
另一方面,光照条件下的颜色对于水生动物的视觉系统具有重要影响,养殖水体颜色的调节可以提高水生动物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二、常见的养殖水体颜色调控技术1. 水质调节技术水质调节是养殖水体颜色调控的关键技术之一。
通过调节水体的营养盐浓度、悬浮颗粒物浓度以及溶解有机物含量等,可以改变水体的颜色。
例如,在养殖水体中添加黄色或棕色水质调节剂,可以达到颜色改变的效果。
此外,通过合理的水体循环和过滤系统,及时去除水中的杂质和废弃物,也可以改善水体的颜色。
2. 光照调节技术光照是影响养殖水体颜色的重要因素之一。
合理的光照调节可以改变水体的颜色,提高水生动物的生长效率。
通过调节投光源的亮度和颜色,可以改变水体的颜色。
例如,在养殖池塘中安装不同颜色的投光灯,可以实现对养殖水体颜色的调节控制。
3. 养殖水体添加剂技术养殖水体添加剂是一种常见的养殖水体颜色调控技术。
通过添加颜色调节剂或水生生物生长调节剂,可以改变养殖水体的颜色,并且还能提高水生动物的免疫力和生长率。
例如,添加天然植物提取物或人工合成的色素,可以改变养殖水体的颜色,并且对水生动物的生长具有积极影响。
4. 水生植物调节技术水生植物是调节养殖水体颜色的一种有效手段。
通过合理布置和管理水生植物,可以改善养殖水体的颜色和水质。
养殖水体中的水生植物可以吸收水中的废弃物和有害物质,净化养殖水体,并且还可以吸收一定量的营养物质,减少水体富营养化的发生。
前天还好好的一池塘水,两天就变红,变黑了?怎么办?

前天还好好的一池塘水,两天就变红,变黑了?怎么办?我们在养殖期间,经常会遇到转水问题,比如前天还好好的一塘水,看起来绿绿的,过两天突然就变红,变黑了,像这种水色变换现象,我们一般就称为转藻。
广东一些密度大,水体小的池塘,经常发生。
转藻,都是可以肉眼看到的,主要就是通过水色的变化。
为什么池塘会发生转藻?这些颜色到底是怎么变的?要解释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知道,水体的颜色是怎么来的。
我们干净的水,比如饮用水,里面是没有什么生物的,所以看起来是无色透明。
但是我们养殖用水,会有各种各样的颜色,最常见,也是相对比较好的水色就是优势藻类是以绿藻、硅藻、隐藻组成,外观看起来就是翠绿色或者黄绿色;但是有时候,一些人追求硅藻水,或者小球藻水之类,池塘藻类单一,这样的水体往往也是很难稳定,很容易就发生转水现象。
从生态学角度来看,水体的稳定性主要是由生物多样性决定的,一般来讲,水中的生物种类越多,水体就会越稳定。
单一藻类的水体通常在高峰期时由于结构单一,缺少平衡,更容易发生繁殖过旺、老化甚至倒藻泛塘现象,所以咱们养殖过程中,没有必要去刻意追求硅藻水或者小球藻,意义不大。
除了藻类单一问题容易引发转藻,还有以下几点原因,也很容易引发转水现象,这些是大家在养殖过程中需要注意:1. 天气突变:阴雨天突然变成高温闷热的时候,特别是连续的阴雨天气突然连续升温或者降温,这时候水体理化指标温度、气压、溶氧、pH值、有毒物质等也会随着天气突变而急剧改变,水体应激过大,藻类不能适应环境的改变而死亡,引起倒藻。
2.管理不当:比如过量施肥,施菌或时间不对、过量消毒、杀虫造成生物不平衡等,特别是在高温天投放对藻类杀灭作用比较厉害的产品,如硫酸铜、漂白粉、强氯精等。
3.水体原生动物过多:水体的原生动物摄食藻类而大量繁殖,抑制藻类生长,像轮虫,主要就是以绿藻,硅藻这些小型有益藻为食物,大型有害藻类不吃,它们吃掉有益藻以后,这些有害藻就占据优势,我们外观上看到就是水色变了,也就是转水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淡水养殖中水体颜色的变化及处理对策
【摘要】水质对于淡水养殖将起到非常重要的影响,良好的水质将确保鱼类的正常存活,并提升鱼类的生长速度和品质。
一般来说,水质的好坏可以由水体颜色进行区分和判断,当水体颜色出现一定问题时,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用药或者施肥的方法对水质予以改善,以降低对淡水养殖的影响,降低鱼类患病和死亡的风险。
本文就淡水养殖中水体颜色的变化及处理对策展开分析和论述,总结和分析不同水体颜色下水质的具体情况,并针对不同颜色水体提出有效的处理对策。
【关键词】淡水养殖;水体颜色;水质
在淡水养殖中,水体颜色是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的,水体中漂浮、悬浮的浮游生物则决定水体颜色的主要因素。
藻类是引起水体颜色变化的生物之一,其不仅能通过光合作用增加鱼塘中的含氧量,也是鱼塘养殖过程中鱼类的基础食物。
注意水体颜色的变化,有助于判断出水质的好坏,对于提高鱼类养殖的产量和质量非常重要。
1.春秋季节水色与处理对策
在春季和秋季,养鱼池中水体颜色将出现一系列的变化,一般水体颜色主要呈现为棕色、白色和红褐色。
棕色水系主要出现在早春,此时温度较低,藻类生长速度慢,体积也小,但种类多。
随着温度的不断上升,藻类开始变得茂盛,但若水体颜色仍较浅,呈现浅褐色,则提示鱼塘肥力不足,需要进行施肥。
具体方法是向鱼塘内施洒经过发酵的猪粪、鸡粪,每半月施肥一次,共施肥两次,注意施肥量一定要足,尽快提高鱼塘肥力。
白色水体一般出现于新挖建的鱼塘,或泥沙含量多的鱼塘。
这种水体肥力不足,为使水色尽快变为正常颜色——嫩绿色,需进行施肥。
施肥时,可按每亩10-20千克施洒,7天后再施洒生物肥或微生物制剂(EM菌)。
如果使用生物肥则按每亩2-3千克用量施撒,如果用微生物制剂(EM菌)每亩按1000毫升用量施撒。
红褐色水体一般出现于早春,水面上往往漂浮着一层红褐色水沫,这些红色的水沫一般由藻类中的甲藻构成。
甲藻的过量繁殖会形成对渔业生产危害极大的赤潮,给水产养殖带来严重危害。
红色水体一旦出现必须采取积极措施进行处理,具体做法包括施用生物肥料和磷肥,尽快培养其它有益的藻类,不施或尽量少施含氮的肥料,控制好鱼塘中氮肥的含量等。
2.夏季水色与处理对策
随着夏季的到来,气温一天天回升,水温也逐渐升高,水体颜色也由褐色慢慢变为绿色。
绿色水系一般有黄绿色、草绿色和浓绿色。
不同的颜色表示水中藻类的品种、生长态势及适应养殖的鱼类品种的不同。
黄绿色水体中的藻类主要是绿藻,绿藻大量繁殖的鱼塘通常肥力充足,但水的透明度较低,漂浮物多,应注意经常换水,保持水质环境。
黄绿色水系多是因为鱼类投放量大,食物不充裕,品种搭配不当,底层鱼类搅动池底,使得大量物质悬浮在水中造成的。
应对办法为:足量喂食,净化水质,少投鲤鱼,合理施肥(主要以磷肥为主)。
需注意的是,施肥前应尽量先用净化剂净化水体,以利于肥效发挥。
净化剂一般用明矾或二氧化氯。
如果套养一定做到合理搭配品种。
草绿色水色也是夏季较为常见的水体颜色。
草绿色水色表示水体中的浮游生物数量逐渐增多,这种水体颜色的出现对于鱼类养殖而言将起到增产和提升品质的作用,特别是对于白鲢这类摄食性鱼类的生长是非常有利的。
但是,在草绿色水体的情况下,仍然要注意相关问题的发生。
在外界气温和风力的影响下,鱼塘中会出现片状的水华,进而在下风处形成一定的水膜,极易造成单一藻类的大量疯长,进而出现优势藻类品质,这样将不利于水质的有效保持,从而对鱼类养殖的产量和品质构成一定的影响。
在水体颜色为草绿色时,建议定期换水,以确保水体的新鲜和干净,避免单一藻类现象的发生,做好水质的调节工作。
同时,在鱼塘中定期施用微生物制剂(EM)菌,具体的施量可以设定为每亩1000毫升,以保证更为健康的水质环境。
浓绿色水体也是夏季常见的水体颜色,浓绿色水体多出现于淡水养殖的中后期阶段,在这一阶段当中由于鱼塘使用时间的延长,水体非常容易出现过肥和老化的现象,藻类等微生物数量飙升,从而使水体呈现浓绿色。
水体中氮、磷等元素的含量将决定着水体中藻类等微生物的生长速度,而随着养殖时间的延长,鱼塘内水体中的氮含量也会相应的增加,为藻类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一般来说,在浓绿色水体中藻类以裸藻、少量的球藻和栅藻为主,藻类呈现单一性,但藻类的数量非常庞大,并在水面上出现局部或者大部分绿色水膜和泡沫的出现。
浓绿色水体颜色的出现是一种较为严重的警告,因为在浓绿色水体出现之后,将提示水体中容易出现优势藻类,进而导致泛塘问题的发生,鱼塘中的鱼类很可能出现厌食或者浮头过早的现象发生,造成产量和品质的下降。
对于浓绿色水体的处理,应该是在保证鱼塘中藻类等微生物丰富度的情况下,对优势藻类进行控制,采取降氮增磷的措施。
在用药的过程当中需要注意的是,应该先对鱼塘中的水体进行适当的调换,再添加一定的药物,并用增氧机进行充氧,并加强对鱼塘的日常管理。
此外,除了上述所说的几种常见水体颜色之外,在夏季和秋季,鱼塘水体较为常见的颜色还有红褐色、黑褐色、蓝绿色和白色。
红褐色水体颜色是由于鱼塘当中部分藻类,如裸藻和囊裸藻过度生长而形成的红色的水膜,而黑褐色则是隐藻等单一优势藻类疯长而产生的。
这两种水体颜色的出现,很多情况下也是由于水体中氮的含量超标所造成的。
针对这两种情况,可以采取降氮增磷的方式,适当的对鱼塘进行肥料的追加,以提升鱼塘中微生物种类的丰富度。
蓝绿色水系中具体包括了豆绿色、蓝绿色和铜绿色水体颜色。
这三类水体颜色的出现,很可能
会造成水质的恶化,并伴有一定的难闻气味。
蓝绿色水系是精养鱼塘较为常见的水体颜色,这种水系容易出现蓝藻中的微囊藻大量繁殖,从而威胁到鱼塘产量。
针对这种水系,可采取人工打捞和药剂杀藻的方式控制蓝藻数量,并使用生物肥料来控制蓝藻繁殖。
白色水色是由于藻类数量过少造成的,此时水体中的浮游动物数量激增,而藻类数量则明显下降,从而造成鱼塘的减产。
应对白色水体,应加强对浮游动物的灭杀,并加强对氮、磷等肥料的施用,一般持续几天之后,池塘颜色便会有所好转。
3.总结
淡水养殖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对水体颜色的观察和控制,针对不同的水体颜色,应该采取适当的措施和手段,以加强对鱼塘中藻类丰富度的保持,做好对优势藻类繁殖的控制,为鱼类生长提供充足的饵料的同时,降低藻类与鱼类的影响,进而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唐黎标.淡水养殖的水体颜色判断[J].渔业致富指南,2014(05).
[2]李光友,郭景宜.水质的好坏对淡水养殖的影响和对策建议[J].黑龙江水产,2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