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框架》说课稿(推荐文档)
教科版科学六上《做框架》说课稿及反思
教科版科学六上《做框架》说课稿及反思一. 教材分析《做框架》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的内容。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简单框架的搭建方法和技巧。
本节课的内容旨在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巩固框架的搭建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多种不同形状的框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框架进行搭建。
同时,教材还引导学生思考框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经验。
他们在前面几个单元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简单框架的搭建,对框架的基本概念和搭建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然而,学生在框架搭建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如框架结构不稳定、搭建速度慢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地搭建各种形状的框架,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框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熟练地搭建各种形状的框架。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思考框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小组合作、实践操作、讨论交流等教学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教材、框架材料、多媒体等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各种框架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框架知识,为新课的开展做好铺垫。
2.自主学习:学生根据教材中的提示,选择合适的框架进行搭建。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必要的指导。
3.合作交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框架搭建任务。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框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鼓励学生提出创新的想法。
4.成果展示:各小组展示自己的框架作品,分享搭建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做框架说课稿
做框架说课稿开场白:大家好,我是今天的主讲老师。
很高兴能有机会和大家分享关于做框架的说课稿。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框架化思维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技能,无论是在工作中处理复杂的项目还是在生活中解决问题,都需要我们具备构建框架的能力。
因此,今天我将从什么是框架、框架的作用以及如何构建框架等方面进行讲解。
一、什么是框架框架是一种旨在提供结构化、高效的解决方案的工具或思维方式。
它可以作为一个蓝图,为我们在设计和构建项目或解决问题时提供指导。
框架通常包含了一系列的步骤、规则、原则或模板,可以帮助我们更快速、更有效地进行工作。
二、框架的作用1. 提高效率:框架可以帮助我们避免重复性工作,通过提供一套标准化的指导,减少我们在项目或问题处理过程中的犹豫和偏离方向的风险,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2. 简化复杂性:当面对一个庞大而复杂的项目或问题时,框架可以将其分解成一系列的有序步骤,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处理。
通过将复杂性进行抽象和整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管理项目、解决问题,从而使其更具可控性。
3. 提升质量:框架可以强制我们遵循一定的标准和规则,从而减少错误和缺陷的产生。
通过规范化的操作和质量控制,我们可以确保项目的交付质量和最终的成果。
三、如何构建框架1. 定义目标:在构建框架之前,我们需要明确自己的目标是什么。
是要解决一个特定的问题,还是构建一个适用于多个项目的通用框架?明确目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设计和规划框架的内容和结构。
2. 收集信息:在构建框架之前,我们需要对于所涉及的领域、问题、项目或任务进行充分的调研和了解。
通过收集相关的信息,我们可以获得更多的参考和启发,从而更好地搭建我们的框架。
3. 设计规则:基于目标和收集的信息,我们可以开始设计框架的规则。
规则应该是具体的、可操作的,在框架使用过程中能够起到有效的指导作用。
我们可以参考已有的成功案例或经验,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理解进行设计。
4. 验证和调整:一旦框架设计完成,我们需要进行验证和调整。
教科版科学六上《做框架》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六上《做框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做框架》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六上的一章,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框架的结构特点以及制作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对于生活中的框架结构也有所了解。
但他们在制作框架过程中,可能对框架的稳定性、结实程度等方面把握不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帮助学生掌握框架的制作技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框架的结构特点,掌握框架的制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框架的结构特点,制作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使框架更加稳定、结实。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分组合作法、实践教学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工具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框架结构,如自行车、桥梁等,引导学生关注框架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框架的定义、结构特点和制作方法。
3.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框架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4.成果展示: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框架,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5.讨论交流:引导学生探讨如何使框架更加稳定、结实,鼓励学生提出创新性意见。
6.总结提升: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结构特点2.制作方法3.创新与改进–探讨如何使框架更稳定、结实–提出创新性意见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自评:评价自己在制作框架过程中的表现,如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
2.同伴评价:同学之间相互评价,互相学习、进步。
3.教师评价: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综合评价,关注学生的掌握程度、创新精神等方面。
做框架(模版)
《论语》名句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6、宰予昼寝。
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wū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于予与改是。
”7、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8、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9、子曰:“默而识zhì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注释】识(志):记住。
10、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1、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12、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3、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4、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15、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16、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7、子曰:“有教无类。
”18、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附《论语》导读以外名言:1、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2、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3、季文子三思而后行。
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4、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5、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6、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7、子曰:“巧言乱德。
小不忍则乱大谋。
”8、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9、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六年级上册科学说课稿《2.5做框架》教科版(3)
六年级上册科学说课稿《2.5 做框架》教科版 (3)一. 教材分析《2.5 做框架》这一节是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的一部分。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制作一个简单的框架,并观察框架的性质。
教材通过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做框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同时让学生体验到科学的乐趣。
在教材中,首先介绍了框架的定义和特点,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框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接着给出了制作框架的步骤和方法,最后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总结框架的性质。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他们对科学实验和动手操作充满兴趣。
同时,他们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可以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框架的性质。
但是,学生在制作框架的过程中,可能对一些细节操作不够熟练,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框架的定义和特点,学会制作框架,并观察框架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培养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体验到科学的乐趣,增强对科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框架的定义和特点,学会制作框架。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观察到框架的性质,并能够用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小组合作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框架,如自行车、篮子等,引导学生思考框架的定义和特点。
2.制作框架:给学生发放实验器材,指导学生按照教材中的步骤和方法,制作一个简单的框架。
3.观察与实验: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实验,观察框架的性质,如稳定性、可变形性等。
4.总结与交流: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框架的性质,并与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5.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他同学和教师进行评价。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框架的定义与特点•定义:框架是一种由直线和角组成的几何图形。
六年级上册科学说课稿《2.5做框架》教科版(5)
六年级上册科学说课稿《2.5 做框架》教科版 (5)一. 教材分析《2.5 做框架》这一课是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的一部分。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构建一个简单的框架,从而让他们更好地理解框架的定义和特点,以及掌握框架的制作方法和技巧。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他们对科学实验充满了好奇和热情。
但同时,他们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如对抽象概念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对一些专业术语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方式,自主地掌握框架的制作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框架的定义和特点,掌握框架的制作方法和技巧。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尝试、积极探究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框架的定义和特点,框架的制作方法和技巧。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框架的制作方法,以及如何让学生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框架的制作技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运用提问、引导、讨论、操作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框架结构,如自行车、房屋等,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框架?框架有什么特点?2.讲解:简要讲解框架的定义和特点,重点介绍框架的制作方法和技巧。
3.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制作一个简单的框架。
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展示与交流:让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框架,并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5.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简洁明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框架的定义和特点2.框架的制作方法3.框架的制作技巧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评价主要从学生的操作技能、观察思考能力、合作交流能力三个方面进行。
六年级上册科学说课稿《2.5 做框架》教科版 (2)
六年级上册科学说课稿《2.5 做框架》教科版 (2)一. 教材分析《2.5 做框架》这一课是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的一部分。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框架的定义和特点。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习如何制作一个框架,二是通过制作框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框架的制作过程。
同时,教材还设置了多个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制作的过程中,掌握框架的制作技巧。
此外,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要求学生在制作框架的过程中,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任务。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经验。
他们对框架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框架的制作过程和方法还不够熟悉。
此外,学生可能对实践活动充满兴趣,但可能在操作过程中遇到问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框架的制作过程,掌握基本的制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动手制作框架,培养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框架的制作过程和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手工材料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框架模型,引发学生对框架的兴趣,导入新课。
2.讲解:讲解框架的制作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了解基本的制作技巧。
3.实践:学生分组进行框架制作实践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4.交流:学生展示制作成果,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5.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框架制作的重要性和团队协作的意义。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框架的制作过程、制作方法以及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通过板书,学生可以清晰地了解框架的制作步骤,强化重点知识。
教科版科学六上《做框架》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上《做框架》教案一. 教材分析《做框架》是教科版科学六上的一篇课文,主要介绍了框架的定义、特点和制作方法。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能够理解框架的概念,掌握框架的制作技巧,并能够运用框架解决实际问题。
课文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对科学知识有较强的求知欲。
但在制作框架方面,部分学生可能缺乏实际操作经验和技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学生不同程度的指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框架的定义和特点,掌握框架的制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途径,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究精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框架的定义、特点和制作方法。
2.难点:框架的制作技巧和实际应用。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2.演示法:教师示范框架制作过程,学生跟随操作。
3.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制作心得和解决问题的方式。
4.学生展示: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提升自信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框架制作材料(如木棍、绳子等),展示用的框架样品。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框架制作材料,足够数量的图钉。
3.教学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不同类型的框架样品,引导学生关注框架的形状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见过哪些框架?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框架的定义和特点,讲解框架的制作方法。
呈现课件,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框架的制作步骤。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框架制作实践。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帮助学生掌握制作技巧。
4.巩固(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其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做框架》说课稿1
《做框架》说课尊敬的各位老师:你们好!我说的课是《做框架》一课,是小学科学教科版教材六年级上册《形状与结构》单元的第五课第五课的内容。
对于本课的教学,我主要安排以下几个环节。
一、教学理念根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把课堂还给学生,要给学生足够的探究活动时间”的要求。
在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及培养学生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为重点,强调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亲身经历、动手操作和实验来学习科学。
二、教材分析:本单元根据学生认知水平,从不同形状结构的物体与它能承受力大小的视角,引领学生探究常见的形状和结构。
让学生从简单的框架开始研究,发现不同形状的框架,它的变形程度会不同。
通过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动手操作的机会,把操作和思考、探究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动手能力和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亲自经历科学知识的探究途径。
框架结构在生活中应用广泛,用木材、钢材建造的物体几乎都是框架结构的。
教材中首先展示了几幅框架结构图片。
意在让学生认识框架结构和了解框架结构。
接下来本课安排了两个活动。
第一,做简单框架。
三角形框架和四边形框架是最简单最基本的框架。
让学生自己捆扎这样的框架,并发现三角形框架稳定,四边形框架不稳定。
进一步研究怎样把四边形框架加固,认识斜杆的作用。
为下一个活动作认知和技能上的准备。
第二,做一个坚固的正方体框架。
这部分内容是引导学生自己制作并加固一个正方体框架,在活动过程中进一步认识框架结构的特点,掌握加固框架的技能。
它是第一个活动的必然发展。
三、学生分析:通过实验探究为主的活动,使学生认识和发现:三角形框架是最稳定的结构,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研究结构与稳定性关系的兴趣。
并通过前三年的科学学习,学生已具备初步的思维能力、实验设计操作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去探索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但缺乏完整性,在科学探究技能上水平不高,需要教师指导或与同伴合作来完成。
本课从表面上看来,对于六年学生难度并不大,但深入研究一下,有许多需要挖掘的东西,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做框架》说课稿
《做框架》说课稿尊敬的老师和各位评委,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一堂关于“做框架”的课程,这堂课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如何构建一个有效的框架,并在框架的基础上实现高效的项目管理。
课程背景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工程项目变得越来越复杂,需要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推进项目,一个有效的框架构建变得尤为重要。
本堂课将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如何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框架。
教学内容1. 框架基本原理首先,我们将深入探讨框架的基本原理,包括框架的定义、分类和作用等。
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框架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框架设计原则在这一部分,我们将重点介绍框架设计的基本原则,如灵活性、扩展性、模块化、分层等。
通过实际案例解析,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这些原则进行框架设计。
3. 常用框架介绍我们将向学生介绍一些常用的项目管理框架,如敏捷开发框架、瀑布模型框架等。
通过对比分析和实际操作,让学生了解不同框架的优缺点及适用场景。
4. 框架实施与优化本部分将重点讲解如何实施框架并对其进行优化。
我们将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实施框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教学方法本堂课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通过教师讲解、PPT展示、视频播放等方式,使学生了解框架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常用框架。
2. 案例分析通过典型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框架的实际应用和项目管理的具体操作流程。
3.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 互动式学习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讨论,鼓励学生提问、发表意见,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和自主性。
教学环节安排本堂课的教学环节安排如下:1. 导入新课 (10分钟)•教师介绍课程内容及教学目标。
•学生自我介绍,建立课堂氛围。
2. 框架基本原理 (20分钟)•教师讲解框架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六年级科学 《做框架》说课
《做框架》说课一、授课内容各位领导、同仁们,大家好。
我今天要讲的课是《做框架》,它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六年级《科学》教材《形状与结构》单元的第5课。
二、学科核心素养通过学习,经过研讨,我们认为科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实证意识、科学概念、探究能力、科学思维和科学态度。
三、学科素养落脚点核心素养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需要我们落实在每节课之中。
但一节课并不是所有学科核心素养都能体现,每节课都有一定的侧重点。
本节课,我将采用以下方法,去重点落实培养学生科学概念、探究能力、科学思维和科学态度科学学科核心素养。
1、在观察探究的基础上,学生建立正确的科学概念学生对自然事物的认识往往有些是浅显的,有些是错误的,仅仅靠讲解灌输的方式,很难让他们认同。
因此,必须通过一系列的观察、探究等有思维参与的活动,才能形成正确的科学概念。
本课在认识框架结构这一概念时,我并没有直接给学生什么是框架结构的定义。
而是采用观察图片的方式,先分析这些建筑结构上的特点,观察到“中间是空的,骨架式的”,从而认识像铁塔这样骨架式的构造就是框架结构。
2、以科学论证为途径,学生的科学思维得到发展论证即用事实证据证明猜测、观点、结论是否正确的思维过程。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不能只停留在形式上,在关注学生动手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
因此科学教学不能只重视动手操作,更要有理性的分析和思考;不能只关注结论的得出,更要有思维的参与和加工。
关于三角形稳定,四边形不稳定这一知识。
在学习这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头脑之中可以说已经根深蒂固的认为三角形稳定。
但并没有亲手试过它是否稳定,没有思考过它为什么稳定。
在教学设计时,我先让学生亲手搭建一个三角形框架和四边形框架。
再拉一拉、推一推,亲手试过,亲眼看到三角形确实稳定。
在观察的基础上,分析它为什么稳定。
知道了原来是当力作用在三角形一个顶点时,两边向外扩张,下面的水平杆就起到了拉力作用,可以拉住向外的力,三根小棒互相牵制,谁都不能动。
科学《做框架》说课稿
科学《做框架》说课稿开始: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我将要说课的课题是《做框架》。
一、说教材通过前面4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到形状与承受力之间的关系。
本课主要是研究框架结构,教科书的开始部分通过起重机架、输电线铁塔、过山车等插图使学生直观建立起“框架”的概念,并提出“我们来做框架”的探究活动。
第一,做简单框架。
本课从三角形和四边形这两种简单框架开始研究,通过实验和动手制作活动,使学生认识和发现三角形框架稳定、四边形框架不稳定后,自然过渡到“怎样加固四边形框架”的思考中,激发了学生研究结构与稳定性关系的兴趣。
同时,教科书中通过漫画小人的推和拉的动作启发学生想象斜杆在不同情况下产生的作用,为下一个活动作认知和技能上的准备。
第二,做一个坚固的正方体框架。
这部分内容通过“加固这个正方体框架,可以在什么位置加斜杆”、“如果正方体框架承载向下的压力,哪些地方可以不加斜杆”等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在本活动中进一步认识框架结构的特点,掌握加固框架的技能,体验框架的巨大“力量”。
教科书还要求学生试分析一根斜杆的作用,而不是只抽象地说说斜杆的作用。
同时,在课文的最后还提出了“观察哪些地方使用了框架结构,使用这些框架结构有什么好处”这一探究问题,并通过“空调外机支架和房屋屋顶”这两幅插图使学生的探究活动延伸到了课外。
二、说学情通过前面4课的学习,孩子们已熟知了几种常见的形状结构,研究了条形材料抗弯曲能力与形状的关系等。
这节课就要引导学生认识框架结构的特点,研究加固框架结构的方法。
不过,框架结构在生活中虽然比较常见,但孩子们对框架结构的特点和作用的认识是浅显的,并未经过实践性的研究与思考。
同时,本课对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思维能力也是一个挑战,在做三角形和长方形框架时,要重点指导学生掌握皮筋的捆绑方法,鼓励孩子通过同伴合作来完成。
三、说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像铁塔这样骨架式的构造叫做框架结构。
2.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利用三角形框架(增加斜杆)可以加固框架结构。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2-5《做框架》说课稿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2-5《做框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做框架》这一课是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的内容。
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制作一个简单的框架,让学生了解框架的特点,掌握框架的制作方法,以及探究框架的稳定性。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图片和实例,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框架的相关知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他们对于框架的概念可能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缺乏对于框架的深入认识和实际操作经验。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掌握框架的特点和制作方法,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框架的特点,掌握框架的制作方法,以及探究框架的稳定性。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通过参与制作框架的活动,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增强自信心和自我成就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了解框架的特点,掌握框架的制作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探究框架的稳定性,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和探究学习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掌握框架的特点和制作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框架模型和实物材料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框架的相关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框架结构,如自行车架、书架等,引导学生关注框架的特点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框架的特点:学生分组观察和讨论不同框架的特点,总结出框架的共同特征。
3.制作框架:学生分组合作,根据框架的特点,使用提供的材料和工具,制作一个简单的框架。
4.探究框架的稳定性: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不同形状和结构的框架的稳定性,总结出影响框架稳定性的因素。
5.应用与拓展:学生分组讨论,思考框架在生活中的应用,并提出改进框架稳定性的建议。
做框架说课稿
《做框架》说课稿
一、说体系:
《做框架》一课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六年级《科学》教材《形状与结构》单元的第5课的内容。
本单元学生已经学习过找拱形这一课,了解了不同形状结构的物体与它能承受力大小的视角,本课将引领学生探究常见的框架结构。
二、说目标:
根据科学课程标准对学生学科学、用科学能力的要求及本课特点,我确定了以下几个目标:
1、科学知识:知道不同的形状框架变形程度不同,三角形结构不容易变形;了解三角形结构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过程与方法:能够用实验数据作为依据支持自己对问题的解释;初步学会用三角形增大框架牢固程度的方法;尝试设计和制作一个可以支承重物的立体框架。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自主设计、自主发现的乐趣;意识到小组合作的重
要性。
三、说流程:
四、说效果:
五、说反思:
1、本课学生做框架费时较多,由于学生制作框架的技能不熟练,费时太多,因而导致后面的教学时间不充分。
我认为以后再上此课时,应先在课前可以先教会组长,再让组长教会小组同学,或者课前就和学生们一起做好框架,这样就能节约出时间,保证后面学生就有充足的时间反思与讨论框架结构的优点。
2、本课在加固一个坚固的正文体时,小组拿到后,各自为政,合作程度不高,如果教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竞赛,看那组做得又快又好,这样就能提高做的速度。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5《做框架》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5《做框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做框架》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五课的内容。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简单框架的特性,并且能够运用这些特性来设计和制作框架。
本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索框架的稳定性和承重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动手能力,他们对于框架的特性有一定的了解。
同时,他们的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操作,乐于探索。
但是,对于框架的稳定性和承重能力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进一步体验和理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框架的稳定性是指什么,知道如何通过设计来提高框架的稳定性。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动手制作和实验,培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科学的热爱,乐于探究,勇于实践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框架的稳定性,并能够通过设计来提高框架的稳定性。
2.教学难点:学生如何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设计出稳定性和承重能力更强的框架。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践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利用实验器材进行实践活动。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框架实例,引发学生对框架稳定性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讲解框架的稳定性及其重要性,引导学生理解稳定性的概念。
3.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设计和制作框架,并测试其稳定性。
4.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如何通过设计来提高框架的稳定性。
5.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框架的稳定性、影响稳定性的因素、如何提高稳定性等内容,通过板书,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生的实践活动,二是学生的讨论和思考。
通过评价学生的实践活动和思考过程,来评价学生对框架稳定性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做框架》教案2
《做框架》教案2第一篇:《做框架》教案2做框架学习目标:1、认识生活中的框架结构,了解框架结构的特点。
2、理解体验斜杠的“推”和“拉”的作用。
3、设计、制作一个可以支撑重物的立方体框架结构,发展动手动脑能力,体验自主设计、自主发现的乐趣,意识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
学习重点:能够用实验数据作为依据支持自己对问题的解释。
学习难点:理解斜杠的“推”和“拉”的作用。
课前准备:教师:课件,三角形、长方形、立方体的模型等。
学生:三角形、长方形、立方体的模型、橡皮筋、筷子。
学习预设: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出示国家体育场的图片(课件出示)。
(1)认识吗?这是什么?(鸟巢结构)(2)问:你了解了国家体育场哪些信息?(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开幕式、闭幕式均在那里举行,场内没有一根立柱,安排了8万个固定座位,2万个临时座位。
)(3)这么一个庞大的建筑为什么屹立不倒?这种结构是采用了新工艺、新钢材,设计合理,非常牢固的,值得信赖的,像这样的结构在建筑史上把它叫做框架结构。
2、类似这样结构的建筑物还有很多,老师在网上也收集了一些图片,我们来一起欣赏一下。
(1)要求:在观察的过程中,注意分析这些建筑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2)欣赏,回答问题(不密封、空心的、中间可透风、骨架一样的等)(3)这些建筑物像骨架一样的构造,我们就叫它框架结构。
3、引出课题(板书课题:做框架)二、小组合作,体验探究1、三角形稳定性的研究:(1)再次欣赏图片,要求仔细观察,这些建筑物中最小的格子是什么形状的?(长方形、正方形、梯形、三角形等)。
(当学生回答出三角形后,问)(2)为什么大都做成三角形而不做成长方形或其它形状呢?这其中一定蕴含了什么科学道理,下面请每个小组把昨天准备的三角形与长方形框架拿出来,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吧。
(3)每个同学尝试按一下三角形与长方形框架,有什么发现?(请几个小组汇报结果)其它组有不同意见吗?(三角形稳固,长方形不稳固)(4)有什么办法使长方形稳固呢?小组思考讨论。
六年级科学上册2.5《做框架》说课稿新版教科版
做框架一.说教材《做框架》是六年级《科学》教材《形状与构造》单元的第 5课,本课是在前一阶段认识形状与蒙受力关系的基础上,经过实验和着手制作活动,使学生认识和发现:不一样形状的框架,变形程度不一样;三角形框架是最稳固的构造,进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研究构造与稳固性关系的兴趣。
教课分为3部分第一部分:认识框架构造。
第一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导入,而后指引学生察看课件图片。
经过察看对照,能够直观成立起“框架”的观点,认识框架构造的一些特色。
第二部分做简单的框架构造。
理解作用在三角形和四边形上的力所产生的成效。
学会利用三角形加固框架。
第三部分:加固一个正方体框架。
这部分教课的目的在于经过着手做,让学生灵巧应用知识,体验框架的作用。
为了较好地达到这个目的,我提出的一些启迪性问题,使学生认识到假如蒙受向下的压力,考虑到节俭资料,上下边能够不加斜杆,只在四周的四个面各加一根斜杆就能够了。
制作达成后,让学生测试试看加固的框架能承重多少,学生会详细感觉到框架巨大的“力量”。
二说教课目的:依据教材的编排企图,联合六年级学生的实质状况,按照课标精神,我确立了以下教课目的。
基础目标:1、认识生活中的框架构造,认识框架构造的特色。
2、理解作用在框架构造上的力所产生的成效。
认识斜杆的“推”和“拉”的作用。
发展目标1、掌握用三角形加固框架的方法,设计、制作一个能够支撑重物的框架构造,发展着手动脑能力。
2、能对框架的系统设计状况进行评估,并找到为提升效率而采纳的改良举措。
教课重难点:教课要点:认识三角形的稳固性在框架构造中的作用。
教课难点:利用三角形的稳固性,设计制作一个能够支撑重物的立体框架。
三、说教课策略、方法及过程这是一课小学科学教材中的“设计制作”课,与纯真的制作课存在很大的不一样,本课不单重申学生动手做,但更重申换脑筋,思虑如何做,为何这样做;不单要培育学生的制作能力,还要培育学生的思想能力、着手能力和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
小学科学《做框架》说课
小学科学《做框架》说课我说的课是《做框架》一课,是小学科学教科版教材六年级上册《形状与结构》单元的第五课。
1、教材分析:框架结构在生活中应用广泛,用木材、钢材建造的物体几乎都是框架结构的。
教材中首先展示了几幅框架结构图片。
意在让学生认识框架结构和了解框架结构。
接下来本课安排了两个活动。
第一,做简单框架。
三角形框架和四边形框架是最简单最基本的框架。
让学生自己捆扎这样的框架,并发现三角形框架稳定,四边形框架不稳定。
进一步研究怎样把四边形框架加固,认识斜杆的作用。
为下一个活动作认知和技能上的准备。
第二,做一个坚固的正方体框架。
这部分内容是引导学生自己制作并加固一个正方体框架,在活动过程中进一步认识框架结构的特点,掌握加固框架的技能。
它是第一个活动的必然发展。
2、学情分析:本课从表面上看来,对于六年学生难度并不大,但深入研究一下,有许多需要挖掘的东西,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比如三角形稳定性原理分析,斜杆的受力分析等。
加固正方体框架学生也会有许多想当然的一面,通过实际的制作和检测,能让他们建立起更多理性的认识。
基于以上理解和分析我确定本课教学目标为:科学概念●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利用三角形框架可以加固框架结构。
过程与方法●动手制作平面框架和立方体框架,。
●用三角形框架来加固框架结构,经历预算、制作以及改进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动脑、动手合作做框架的必要,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三角形稳定性原理及长方形斜杆的作用分析。
教学难点:三角形稳定性原理及长方形斜杆的作用分析。
加固正方体框架时如何既坚固又省材。
说程序:导入环节,先向学生提出一个挑战,请同学们参观一处建筑,然后请告诉我它的名字,它在哪?学生一般在播放一半以上的时候就能够举手猜中,(翻页)是的,它就是巴黎的艾菲尔铁塔。
这样一个世界著名建筑在建造之初遭到了附近居民的强烈反对,人们称它为钢铁怪物,这又是为什么呢?学生一般会认为它太高有倒塌的危险,的确是这样,但不仅在于它的高度,还有一点就是,它的整个设计采用了当时并未普及的框架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做框架》说课稿
马静
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六年级《科学》教材《形状与结构》单元的第5课——《做框架》。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前面几课认识形状与承受力关系的基础上,让学生从简单的框架开始研究,通过实验和动手制作活动,使学生认识和发现:不同形状的框架,变形程度不同;三角形框架是最稳定的结构,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研究结构与稳定性关系的兴趣。
通过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动手操作的机会,把操作和思考、探究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动手能力和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让学生像科学家研究科学那样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具备初步的思维能力、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但缺乏完整性,在科学探究技能上水平不高,需要教师指导或与同伴合作来完成。
三、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科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课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以下几个目标:
1、科学概念: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利用三角形框架可以加固框架结构。
2、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用三角形来加固框架结构的方法;设计、制作一个可以支撑重物的框架结构。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体验动脑、动手合作做框架的过程,获得成功的喜悦。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我将“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在框架结构中的作用”做为本课的教学重点,将“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加固正方体框架结构”作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五、说教法、学法
在教法上,我注重创设问题情境,采用:对比试验法、设疑诱导法、操作发现法。
在本节课中我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是:动手操作法、自主探究法、观察发现法、合作交流法、获取证据法。
六、说教学准备
我会为学生准备三角形框架、四边形框架、正方体框架等材料,学生自己准备橡皮筋和筷子等材料,我还搜集了相关图片,并制作了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
七、说教学过程
为了使本课的教学目标得到很好地落实,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流程。
(一)框架式结构的认识
用课件出示几组类似结构的建筑和大型机械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引出框架结构的概念(这些建筑物像骨架一样的构造,我们就叫它框架结构),进而引入新课。
(板书:做框架)(二)研究简单框架
再次欣赏图片,要求仔细观察,这些建筑物中最小的格子是什么形状的?为什么大都做成三角形而不做成长方形或其它形状呢?请每个小组把昨天准备的三角形框架与四边形形框架拿出来,我们一起来研究,每个同学尝试按一下三角形与四边形框架,会发现:三角形的框架要牢固,四边形的框架容易变形。
紧接着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三角形的框架要牢固些?这一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但这既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难点,也是重点。
为了突破难点,首先让学生进行讨论,然后用课件解释力是如何作用在三角形框架上的。
(当力作用在三角形上,三角形的两边向外扩张,下面的水平杆就起到拉力的作用,使三角形达到平
衡;当三角形两边的斜杆受压力向内挤,下面的水平杆就起到推力的作用。
三角形正是通过三边之间的推和拉的作用来保持它的稳定性。
)接着提问:有什么办法使四边形框架稳定呢?学生根据三角形的稳定性和自己的生活经验很快就能找到解决的方法——加斜杆,并能总结出斜杠的作用。
加固后让学生进行体验,加固后四边形框架是否变稳定了。
学生很容易得出结论,加固后的四边形框架变稳定了。
(同时用课件演示四边框架中斜杆推和拉的作用。
)
(三)研究立体的框架
这一环节,教材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做一个正方体框架,但制作过程比较复杂,课堂剩下的时间可能不够学生做一个完整的正方体框架,因此,我会先为每个小组准备一个正方体框架,把时间省下来。
教师先出示事先准备的正方体框架,让学生观察。
然后教师验证正方体框架是否牢固,提出问题:怎样加固正方体框架?
下面请每个小组课前把制作好的立
方体框架都拿出来,并且用加斜杆的方法加固这个立体框架。
(要求:①框架结构承受的是向下的压力,思考哪些地方可以不用加斜杆?②先设计好草图再动手做③以使用材料少,承重能力强的小组为优胜小组。
)最后要学生测试一下加固后的正方体框架能承重
多少,让学生体验到框架的“巨大的力量”。
(四)寻找身边的框架结构。
让学生寻找身边的哪些物品、建筑采用了框架结构。
接着教师用课件出示相关的图片。
通过这一环节设计,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体会到科学在生活中的巧妙运用。
使课内外知识得到有效的结合,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科学来源于生
活、也能够应用于生活。
八、说板书
板书设计力求体现知识性和简洁性,使学生一目了然。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5、做框架
三角形稳定
四边形不稳定加斜杠(推、拉)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