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建筑学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Final-20130603

合集下载

南京大学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管理规定_南京大学研究生院

南京大学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管理规定_南京大学研究生院

南京大学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管理规定一、培养目标南京大学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博士生),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在本学科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领域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选拔方式博士生的选拔必须通过国家规定的考试或考核。

博士生的选拔方式包括三种:1、普通招考:是指由招生单位面向社会招生,招生单位自行命题并组织入学考试,从考生中择优选拔博士生的方式。

2、硕博连读:是指招生单位从本单位在校研究生中,挑选成绩优异、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的硕士生攻读博士学位的方式。

3、直接攻博:是指允许特定学科和专业的本科毕业生直接取得博士研究生入学资格。

直接攻博方式仅限在设研究生院的普通高校试行,生源原则上为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招生专业一般为基础研究学科,招生人数原则上不超过本校博士生招生规模的10%。

三、招生计划及招生专业目录1、学校根据国家需要与办学条件,按国家教育主管部门下达的招生计划数,每年制定一次博士生招生计划,并将有关招生信息和要求编入当年的博士生招生简章和招生专业目录。

学校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专业均在秋季招生(即每年9月份入学)。

学校全年录取的博士生总数不得超过国家下达的招生规模数,招生规模数不能跨年度使用。

公开招考、提前攻博等方式录取的博士生均占入学当年的招生规模数。

2、博士生招生简章和招生专业目录是向全国公布广而告知的报考指南,具有广泛影响和法规效用,对吸引优秀生源,提高生源质量,引导考生报考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博士生招生简章和招生专业目录一旦确定并对外公布,一律不得更改。

在制定博士生招生简章和招生专业目录时,应鼓励学科交叉和跨学科、专业的考生报考,有利于相近学科、专业的生源在录取时相互调剂;鼓励按学科门类设置考试科目;允许跨学科、专业选择考试科目(但必须按组选择)。

南京大学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南京大学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课程学习
通过设置丰富的课程体系,包括必 修课、选修课和实践课等,为研究 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资源和知识积
累。
A
B
C
D
实习实训
引导研究生走进企业、事业单位等实习实 训基地,提升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学术交流
组织研究生参加学术会议、研讨会等活动 ,拓宽学术视野,提高学术交流能力。
培养特色
个性化培养
根据研究生的兴趣、特长和职业规划 ,为其量身定制个性化培养方案。
能力。
学术交流
举办学术讲座、研讨会等活动, 促进研究生与国内外专家的学术
交流,拓宽学术视野。
创新能力培养
创新思维训练
通过开设创新管理、创新思维等课程,培养研究 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方式。
实践创新能力培养
鼓励研究生参与实践创新项目,提高其将理论知 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能力。
跨学科学习
鼓励研究生选修跨学科课程,拓宽知识面,激发 创新灵感。
质量保障措施
建立质量监控体系
制定完善的质量监控机制和 指标体系,定期对研究生培 养工作进行全面评估和检查 ,及时发现问题并改进。
引入外部评价
邀请国内外同行专家、企业 和行业组织等参与评价,引 入第三方评价机构对培养质 量和成果进行客观评估。
激励约束机制
建立奖惩机制,对优秀研究 生和导师进行表彰和奖励, 对培养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学 院和导师进行约谈和整改。
深入学习各专业的基础理论,掌握学科的核心概念和基本框架。
各专业的研究方法课程
熟悉各专业的研究方法,掌握相应的研究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各专业的专业实务课程
了解各专业的实际操作和实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选修课程

南京大学博士生指导教师制度改革方案南京大学研究生院

南京大学博士生指导教师制度改革方案南京大学研究生院
第九条博士生指导教师基本资格申报条件
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治学严谨,作风正派,有良好的学风,具有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优良品质。热爱研究生教育事业,熟悉国家和学校有关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政策法规和规章制度,能够胜任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的工作要求。
2、在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点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原则上具有教授或相当职称,年龄一般应在57周岁以内(以申报当年的1月1日为界),具有博士学位,或者有重大学术贡献。业绩突出的副教授也可以申报。
第四条博士生指导教师是特殊的人才培养岗位,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负有对研究生进行学科前沿引导、科研方法指导和学术规范教导的责任。改革后的博士生指导教师制度,实行基本资格、上岗资格、招生落实相分离的方式。博士生指导教师基本资格由学校每年组织评审认定;上岗资格由院系根据各学科特点,实行每年或间隔一定时间的审核制度;招生落实是指具备博士生指导教师基本资格和上岗资格的导师,能够招收到符合院系学科培养条件的优秀博士生。
3、目前正在从事或指导较高水平的科研工作,近五年来发表的论文、学术专著及所获成果成绩显著,其学术水平在本学科领域居国内前沿或领先地位,某些方面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从事应用型学科专业的研究,应有重要的科技成果或发明创造,并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具体指标见附件)。
4、科研状态活跃,有明确的研究方向,正在承担重要的研究课题,有充足的研究经费用于博士生培养。(见附件)。
院(系)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根据第七条的基本条件或学科要求,对申请人逐个进行审查,并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表决,获院(系)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成员过半数同意者,作为通过。
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聘请相关学科的专家根据的第七条的基本条件或学科要求,对申请人逐个进行审查。
2、同行专家通讯评议

建筑博士培养方案

建筑博士培养方案

建筑博士培养方案建筑博士培养方案一、引言建筑博士教育是高度专门的研究型教育,旨在培养具有深厚学术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建筑学者和研究人员。

本文将阐述建筑博士培养方案,旨在为广大建筑学领域的博士生提供全面的学习指导和培养体系。

二、培养目标1. 建立扎实的学科基础:重视培养学生系统的、全面的建筑学科基础知识,包括建筑设计理论、建筑材料与工程技术、建筑历史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2. 培养创新研究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深入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术交流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术讨论与交流,提高学生学术论文写作、学术报告和学术演讲的能力。

三、培养内容1. 课程学习: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课程教育,包括专业课程、交叉学科课程和选修课程。

培养学生对建筑学科的全面理解和掌握。

2. 科研训练:为学生提供科研机会和资源,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方法和创新思维。

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研究方向,进行独立的科研项目。

3. 学术交流:组织学术会议、学术讲座和研讨会,为学生提供学术交流的平台。

鼓励学生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和合作,拓宽学术视野。

4. 实践培养: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提供实践机会和实践培训,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工程设计能力。

四、培养方式1. 导师指导:每位学生配备1-2位指导教师,进行针对性的学术指导和研究项目管理,确保学生的研究进展顺利。

2. 学术委员会:建立学术委员会,由学校内外具有较高学术造诣的专家组成,负责博士生的学术评审和指导。

3. 学科群体:鼓励学生参与学科群体的学术交流和合作,提高学生的学术影响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五、培养评价1. 学术成果:博士生需在培养期间发表一定数量的学术论文,并参与国内外学术会议的报告和展示。

2. 学位申请:学生须通过学位申请过程,经过学术评审委员会评审合格,最终获得建筑博士学位。

3. 个人能力:评价学生科学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学术交流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

2013级南京大学博士新生住宿方案

2013级南京大学博士新生住宿方案

院系学号姓名性别楼栋住宿费标准备注哲学系DG1301001陈进男不安排哲学系DG1301002陈员男仙林15幢1500仙林哲学系DG1301003邓立男仙林15幢1500仙林哲学系DG1301004董碧男仙林15幢1500仙林哲学系DG1301005顾海建男仙林15幢1500仙林哲学系DG1301006管然男仙林15幢1500仙林哲学系DG1301007郭?女不安排哲学系DG1301008郭若愚男仙林15幢1500仙林哲学系DG1301009胡中俊男仙林15幢1500仙林哲学系DG1301010江卫华男仙林15幢1500仙林哲学系DG1301011李昊晟男仙林15幢1500仙林哲学系DG1301012李翚男不安排哲学系DG1301013李俊男仙林15幢1500仙林哲学系DG1301014刘海燕女仙林7幢1200仙林哲学系DG1301015刘玉增男不安排哲学系DG1301016鲁海军男仙林15幢1500仙林哲学系DG1301017石寅男仙林15幢1500仙林哲学系DG1301018孙玉翠女仙林7幢1200仙林哲学系DG1301019汤箬梅女不安排哲学系DG1301020唐树生男仙林15幢1500仙林哲学系DG1301021田静女仙林7幢1200仙林哲学系DG1301022王川男仙林15幢1500仙林哲学系DG1301023王建辉男仙林15幢1500仙林哲学系DG1301024王婧女仙林7幢1200仙林哲学系DG1301025王玲霞女仙林7幢1200仙林哲学系DG1301026王淑庆男仙林15幢1500仙林哲学系DG1301027谢利民男仙林15幢1500仙林哲学系DG1301028许秀娜女仙林7幢1200仙林哲学系DG1301029薛丁辉男仙林15幢1500仙林哲学系DG1301030杨宏秀女不安排哲学系DG1301031杨剑霄男仙林15幢1500仙林哲学系DG1301032杨征源男仙林15幢1500仙林哲学系DG1301033余亮男仙林15幢1500仙林哲学系DG1301034俞丽霞女仙林7幢1200仙林哲学系DG1301035张燕女仙林7幢1200仙林哲学系DG1301036张义修男仙林15幢1500仙林哲学系DG1301037章林男仙林15幢1500仙林哲学系DG1301038赵楠楠女仙林7幢1200仙林哲学系DG1301039郑浩男仙林15幢1500仙林哲学系DG1301040郑劲超男仙林15幢1200仙林哲学系DG1306031班瑞钧男仙林15幢1200仙林哲学系DG1301041陈磊女不安排哲学系DG1301042陈挺男仙林15幢1200仙林哲学系DG1301043蒋天伦男仙林15幢1200仙林哲学系DG1301044刘挺男不安排哲学系DG1301045乔茂林男仙林15幢1200仙林哲学系DG1301046沈金霞女不安排哲学系DG1301047王晓峰男不安排哲学系DG1301048魏宁海男不安排哲学系DG1306032徐鹏男仙林15幢1200仙林哲学系DG1301049徐兴华男不安排哲学系DG1301050张杰男仙林15幢1500仙林商学院DG1302001郭传辉男不安排商学院DG1302002林思宇男7舍1000鼓楼商学院DG1302003刘新宇男7舍1000鼓楼商学院DG1302004吕大国男不安排商学院DG1302005秦研男不安排商学院DG1302006王征洋男不安排商学院DG1302007吴友女陶园03幢1200鼓楼商学院DG1302008殷军男7舍1000鼓楼商学院DG1302009张淦男7舍1000鼓楼商学院DG1302010张辉男不安排商学院DG1302011张建平男不安排商学院DG1302012张兴龙男7舍1000鼓楼商学院DG1302013赵施迪男7舍1000鼓楼商学院DG1302014查华超男7舍1000鼓楼商学院DG1302015陈东男不安排商学院DG1302016陈光男不安排商学院DG1302017陈潇潇女陶园03幢1200鼓楼商学院DG1302019褚健男不安排商学院DG1302020董梅生女陶园03幢1200鼓楼商学院DG1302021董也琳女不安排商学院DG1302022韩庆潇男7舍1000鼓楼商学院DG1302023何斌锋男不安排商学院DG1302024金京男7舍1000鼓楼商学院DG1302025李萌女陶园03幢1200鼓楼商学院DG1302026李鹏男7舍1000鼓楼商学院DG1302027刘傲琼女陶园03幢1200鼓楼商学院DG1302028毛德勇男不安排商学院DG1302029冉景刚男不安排商学院DG1302030沈春苗女陶园03幢1200鼓楼商学院DG1302031宋春合男不安排商学院DG1302032汪敏男7舍1000鼓楼商学院DG1302033汪炜男不安排商学院DG1302034王英杰男7舍1000鼓楼商学院DG1302035吴昀科女不安排商学院DG1302036徐少俊男不安排商学院DG1302037许志瑜男不安排商学院DG1302038张萌男不安排商学院DG1302039张苏秋男7舍1000鼓楼商学院DG1302040郑丹青女陶园03幢1200鼓楼商学院DG1302041胡建雄男7舍1000鼓楼商学院DG1302042李佳楠女陶园03幢1200鼓楼商学院DG1302043刘德鹏男7舍1000鼓楼商学院DG1302044刘健男7舍1000鼓楼商学院DG1302045刘润刚男7舍1000鼓楼商学院DG1302046刘泱女不安排商学院DG1302047刘颖女不安排商学院DG1302048梅锦萍女不安排商学院DG1302049庞晓萍女不安排商学院DG1302050彭征安男不安排商学院DG1302051沙开庆男7舍1000鼓楼商学院DG1302052汪潇女不安排商学院DG1302053王春晓女陶园03幢1200鼓楼商学院DG1302054王芳女不安排商学院DG1302055王洪青女陶园03幢1200鼓楼商学院DG1302056王三银男不安排商学院DG1302057吴颍宣女不安排商学院DG1302058徐德力男7舍1000鼓楼商学院DG1302059张帆女不安排商学院DG1302060赵宜萱女不安排商学院DG1302061郑祎男7舍1000鼓楼商学院DG1302062周文成男不安排商学院DG1302063陈文磊男不安排商学院DG1302064罗珊梅女陶园03幢1200鼓楼商学院DG1302065倪丹悦女不安排商学院DG1302066邵舒燕女不安排商学院DG1302067施汉忠男7舍1000鼓楼商学院DG1302068汪炜女不安排商学院DG1302069王晶男7舍1000鼓楼商学院DG1302070王晓路男不安排商学院DG1302071张国法男7舍1000鼓楼法学院DG1305001丁宇峰男不安排法学院DG1305002冯准男7舍1000鼓楼法学院DG1305003高国梁男7舍1000鼓楼法学院DG1305004葛晨亮男7舍1000鼓楼法学院DG1305005葛辉女陶园03幢1200鼓楼法学院DG1305006耿玉基男7舍1000鼓楼法学院DG1305007郭伟伟男不安排法学院DG1305008韩宏伟男7舍1000鼓楼法学院DG1305009贺琛女陶园03幢1200鼓楼法学院DG1305010洪莹莹女陶园03幢1200鼓楼法学院DG1305011李良男不安排法学院DG1305012李相森男7舍1000鼓楼法学院DG1305013娄正前男7舍1000鼓楼法学院DG1305014马雷男7舍1000鼓楼法学院DG1305015马梦青女陶园03幢1200鼓楼法学院DG1305016钱祥升男不安排法学院DG1305017沈浩男不安排法学院DG1305018时方男7舍1000鼓楼法学院DG1305019苏欣男不安排法学院DG1305020汤葆青男7舍1000鼓楼法学院DG1305021唐代盛男不安排法学院DG1305022田海男7舍1000鼓楼法学院DG1305023王会清男不安排法学院DG1305024王萌萌女陶园03幢1200鼓楼法学院DG1305025尉琳女陶园03幢1200鼓楼法学院DG1305026夏宏强男7舍1000鼓楼法学院DG1305027夏建民男7舍1000鼓楼法学院DG1305028徐进男不安排法学院DG1305029徐文进男不安排法学院DG1305030薛亚君女不安排法学院DG1305032张海兴男7舍1000鼓楼法学院DG1305033张娅女不安排法学院DG1305034张扬女陶园03幢1200鼓楼法学院DG1305035赵俊岭男不安排政府管理学院DG1306001陈旻男仙林10幢1500仙林政府管理学院DG1306002耿依娜女仙林10幢1500仙林政府管理学院DG1306003金松男不安排政府管理学院DG1306004刘立男不安排政府管理学院DG1306005罗宇维女仙林10幢1500仙林政府管理学院DG1306006王友云男仙林10幢1500仙林政府管理学院DG1306007许江男仙林10幢1500仙林政府管理学院DG1306008许鹏飞男不安排政府管理学院DG1306009许晓龙男仙林10幢1500仙林政府管理学院DG1306010易申波男仙林10幢1500仙林政府管理学院DG1306011周峰男不安排政府管理学院DG1306012朱兴丰男仙林10幢1500仙林政府管理学院DG1306013陈丽女不安排政府管理学院DG1306014戴蕾宸女不安排政府管理学院DG1306015冯敏良男仙林10幢1500仙林政府管理学院DG1306016巩丽娟女不安排政府管理学院DG1306017姜东旭男仙林10幢1500仙林政府管理学院DG1306018冷涛男仙林10幢1500仙林政府管理学院DG1306019李红亮男不安排政府管理学院DG1306020李荣志男不安排政府管理学院DG1306021梁誉男仙林10幢1500仙林政府管理学院DG1306022刘璐婵女仙林10幢1500仙林政府管理学院DG1306023米恩广男仙林10幢1500仙林政府管理学院DG1306024孙秋芬女仙林10幢1500仙林政府管理学院DG1306025王丰海男仙林10幢1500仙林政府管理学院DG1306026王磊男仙林10幢1500仙林政府管理学院DG1306027张峰男仙林10幢1500仙林政府管理学院DG1306028张素红女不安排政府管理学院DG1306029张燕女仙林10幢1500仙林政府管理学院DG1306030赵广川男仙林10幢1500仙林社会学院DG1307001陈然男仙林12幢1200仙林社会学院DG1307002范长煜男仙林12幢1200仙林社会学院DG1307003纪军令男仙林12幢1200仙林社会学院DG1307004李芬女仙林15幢1500仙林社会学院DG1307005李潇晓女仙林15幢1500仙林社会学院DG1307006李元来男仙林12幢1200仙林社会学院DG1307007刘亚红女仙林15幢1500仙林社会学院DG1307008秦永超男仙林12幢1200仙林社会学院DG1307009施瑞婷女仙林15幢1500仙林社会学院DG1307010时昱女不安排社会学院DG1307011同雪莉女仙林15幢1500仙林社会学院DG1307012王佳鹏男仙林12幢1200仙林社会学院DG1307013王靖华女不安排社会学院DG1307014王占国男仙林12幢1200仙林社会学院DG1307015乌静女不安排社会学院DG1307016姚进忠男仙林12幢1200仙林社会学院DG1307017尹妙群男仙林12幢1200仙林社会学院DG1307018张立松女不安排社会学院DG1307019张忠男不安排社会学院DG1307020周东洋男仙林12幢1200仙林社会学院DG1307021周晶晶女不安排文学院DG1308001贲成程男仙林10幢1500仙林文学院DG1308002查雪巾女仙林7幢1200仙林文学院DG1308003陈通造男仙林10幢1500仙林文学院DG1308005邓瑗女仙林7幢1200仙林文学院DG1308006范金晶女仙林7幢1200仙林文学院DG1308007方光柱男仙林10幢1500仙林文学院DG1308008方艳女不安排文学院DG1308009冯韵女仙林7幢1200仙林文学院DG1308010耿丽君女仙林7幢1200仙林文学院DG1308011郭俊超男仙林10幢1500仙林文学院DG1308012韩松刚男仙林10幢1500仙林文学院DG1308013韩元男仙林10幢1500仙林文学院DG1308014贺莉女仙林7幢1200仙林文学院DG1308015胡菁慧女仙林7幢1200仙林文学院DG1308016黄敏女仙林7幢1200仙林文学院DG1308017季小乔男不安排文学院DG1308018孔珍女仙林7幢1200仙林文学院DG1308019雷晓春女仙林7幢1200仙林文学院DG1308020李淳女仙林7幢1200仙林文学院DG1308021李旭婷女仙林7幢1200仙林文学院DG1308022刘国欣女仙林7幢1200仙林文学院DG1308023刘嘉男仙林10幢1500仙林文学院DG1308024刘祥男仙林10幢1500仙林文学院DG1308025马炜女仙林7幢1200仙林文学院DG1308026马晓舟男仙林10幢1500仙林文学院DG1308027马占俊男仙林10幢1500仙林文学院DG1308028潘颂汉男仙林10幢1500仙林文学院DG1308029齐雪艳女仙林7幢1200仙林文学院DG1308030秦洪亮男仙林10幢1500仙林文学院DG1308031佘卉女不安排文学院DG1308032时文甲男不安排文学院DG1308033孙文起男仙林10幢1500仙林文学院DG1308034谭滔男仙林10幢1500仙林文学院DG1308035汤翔鹤男仙林10幢1500仙林文学院DG1308036汤志辉男仙林10幢1500仙林文学院DG1308037唐可欣女仙林7幢1200仙林文学院DG1308038王尔阳女仙林7幢1200仙林文学院DG1308039王璐女仙林7幢1200仙林文学院DG1308040王文君女仙林7幢1200仙林文学院DG1308041王志华女仙林7幢1200仙林文学院DG1308042吴天天女仙林7幢1200仙林文学院DG1308043肖小云女仙林7幢1200仙林文学院DG1308044辛明应男仙林10幢1500仙林文学院DG1308045许巧枝女仙林7幢1200仙林文学院DG1308046许勇男仙林10幢1500仙林文学院DG1308047杨琳女仙林7幢1200仙林文学院DG1308048杨正娟女仙林7幢1200仙林文学院DG1308049姚鹏举男仙林10幢1500仙林文学院DG1308050易翔宇男仙林10幢1500仙林文学院DG1308051俞航女仙林7幢1200仙林文学院DG1308052袁辉男仙林10幢1500仙林文学院DG1308053张崇依女仙林7幢1200仙林文学院DG1308054张乃午男仙林10幢1500仙林文学院DG1308055张琼女仙林7幢1200仙林文学院DG1308056张自春男仙林10幢1500仙林文学院DG1308057章燕女仙林7幢1200仙林文学院DG1308058赵成杰男仙林10幢1500仙林文学院DG1308059赵磊男不安排文学院DG1308060赵元皓女仙林7幢1200仙林文学院DG1308061郑伟男仙林10幢1500仙林文学院DG1308062朱洪涛男仙林10幢1500仙林文学院DG1308063邹世奇女不安排文学院DG1308064刘毅男仙林10幢1500仙林文学院DG1308065姚绍将男仙林10幢1500仙林文学院DG1308066张伟劼男不安排文学院DG1308067章琮女仙林7幢1200仙林文学院DG1308068顾圣琴女仙林7幢1200仙林文学院DG1308069侯抗女仙林7幢1200仙林文学院DG1308070胡国栋男不安排文学院DG1308071贾斌武男仙林10幢1500仙林文学院DG1308072李秀伟男仙林10幢1500仙林文学院DG1308073杨鹏鑫男仙林10幢1500仙林文学院DG1308074杨紫轩女仙林7幢1200仙林文学院DG1308075张茜女仙林7幢1200仙林文学院DG1308076周淑红女仙林7幢1200仙林外国语学院DG1309001白雪花女仙林10幢1500仙林外国语学院DG1309002范小红女仙林10幢1500仙林外国语学院DG1309003郜菊女仙林10幢1500仙林外国语学院DG1309004管彦波女仙林10幢1500仙林外国语学院DG1309005姜毓星女仙林10幢1500仙林外国语学院DG1309006李淑玲女仙林10幢1500仙林外国语学院DG1309007刘积源男仙林10幢1500仙林外国语学院DG1309008罗小丽女仙林10幢1500仙林外国语学院DG1309009芮雪女仙林10幢1500仙林外国语学院DG1309010王小涛男仙林10幢1500仙林外国语学院DG1309011韦虹女仙林10幢1500仙林外国语学院DG1309012徐颖女不安排外国语学院DG1309013易点点女仙林10幢1500仙林外国语学院DG1309014于敏女仙林10幢1500仙林外国语学院DG1309015张雅女仙林10幢1500仙林外国语学院DG1309016赵丹晨女仙林10幢1500仙林外国语学院DG1309017马娜女仙林10幢1500仙林外国语学院DG1309018李露露女仙林10幢1500仙林外国语学院DG1309019谭成春男不安排外国语学院DG1309020王奕涵女仙林10幢1500仙林外国语学院DG1309021吴博男仙林10幢1500仙林外国语学院DG1309022张晓明男不安排外国语学院DG1309023祝一舒女仙林10幢1500仙林外国语学院DG1309024张涛男仙林10幢1500仙林外国语学院DG1309025程苏婉女不安排外国语学院DG1309026邓兆红女仙林10幢1500仙林外国语学院DG1309027郭亚东男仙林10幢1500仙林外国语学院DG1309028陶李春男仙林10幢1500仙林外国语学院DG1309029王晓燕女不安排外国语学院DG1309030徐海江男不安排外国语学院DG1309031叶莹女不安排外国语学院DG1309032张立茵女仙林10幢1500仙林外国语学院DG1309033钟茜韵女仙林10幢1500仙林历史学系DG1310001陈大海男不安排历史学系DG1310002丁洁雯女陶园03幢1200鼓楼历史学系DG1310003高歌女陶园03幢1200鼓楼历史学系DG1310004马强男7舍1000鼓楼历史学系DG1310005彭辉男7舍1000鼓楼历史学系DG1310006钱彦惠女陶园03幢1200鼓楼历史学系DG1310007许超男7舍1000鼓楼历史学系DG1310008张辉男7舍1000鼓楼历史学系DG1310009郑志刚男7舍1000鼓楼历史学系DG1310010戴黛女不安排历史学系DG1310011单磊男7舍1000鼓楼历史学系DG1310012顾长江男不安排历史学系DG1310013郭文安男7舍1000鼓楼历史学系DG1310014何志明男7舍1000鼓楼历史学系DG1310015胡继军男不安排历史学系DG1310016黄天庆男7舍1000鼓楼历史学系DG1310017居政骥男不安排历史学系DG1310018李正江男7舍1000鼓楼历史学系DG1310019刘兵男7舍1000鼓楼历史学系DG1310020刘静女陶园03幢1200鼓楼历史学系DG1310021刘砚月女陶园03幢1200鼓楼历史学系DG1310022刘奕男不安排历史学系DG1310023祁海宁男不安排历史学系DG1310024秦韶华男不安排历史学系DG1310025任贤兵男不安排历史学系DG1310026沈志富男7舍1000鼓楼历史学系DG1310027唐智佳男7舍1000鼓楼历史学系DG1310028王承庆男不安排历史学系DG1310029王楠女陶园03幢1200鼓楼历史学系DG1310030王潜男不安排历史学系DG1310031王胜男7舍1000鼓楼历史学系DG1310032魏星女不安排历史学系DG1310033乌罕奇男7舍1000鼓楼历史学系DG1310034夏林男7舍1000鼓楼历史学系DG1310035熊彤女陶园03幢1200鼓楼历史学系DG1310036徐霞翔男不安排历史学系DG1310037杨成男7舍1000鼓楼历史学系DG1310038杨国山男7舍1000鼓楼历史学系DG1310039赵飞飞女陶园03幢1200鼓楼历史学系DG1310040郑超女陶园03幢1200鼓楼历史学系DG1310041朱月琴女不安排历史学系DG1310042陈磊男7舍1000鼓楼历史学系DG1310043戴渝龙男7舍1000鼓楼历史学系DG1310044刘林女陶园03幢1200鼓楼历史学系DG1310045陆一歌男不安排历史学系DG1310046蒲婧新女不安排历史学系DG1310047施海泉男不安排历史学系DG1310048王颖女不安排历史学系DG1310049殷欣女陶园03幢1200鼓楼历史学系DG1310050于明波男7舍1000鼓楼历史学系DG1310051张迅实男7舍1000鼓楼历史学系DG1310052征咪女陶园03幢1200鼓楼新闻传播学院DG1311001李艳明男不安排新闻传播学院DG1311002申中华男7舍1000鼓楼新闻传播学院DG1311003石锋男7舍1000鼓楼新闻传播学院DG1311004束晓舒女不安排新闻传播学院DG1311005王志海男不安排新闻传播学院DG1311006尹蓓女陶园03幢1200鼓楼新闻传播学院DG1311007翟光勇男7舍1000鼓楼新闻传播学院DG1311008张波男7舍1000鼓楼新闻传播学院DG1311009张龙男7舍1000鼓楼教育研究院DG1312001蔡军男7舍1000鼓楼教育研究院DG1312002宫玲琳女不安排教育研究院DG1312003龚雪女陶园03幢1200鼓楼教育研究院DG1312005孙杨女陶园03幢1200鼓楼教育研究院DG1312006谢彦红女陶园03幢1200鼓楼教育研究院DG1312007朱广军男不安排教育研究院DG1312008甘饴女不安排教育研究院DG1312009李新朝男7舍1000鼓楼教育研究院DG1312010刘学东男不安排教育研究院DG1312011齐小萍女陶园03幢1200鼓楼教育研究院DG1312012魏亚男不安排教育研究院DG1312013张泳男不安排教育研究院DG1312014郑永进男7舍1000鼓楼教育研究院DG1312015朱征男不安排国际关系研究院DG1313001褚汉男7舍1000鼓楼国际关系研究院DG1313002倪晓燕女不安排国际关系研究院DG1313003邱涛男不安排国际关系研究院DG1313004王爱娟女不安排国际关系研究院DG1313005朱玲女陶园03幢1200鼓楼信息管理学院DG1314001陈媛媛女陶园03幢1200鼓楼信息管理学院DG1314002陈祖琴女陶园03幢1200鼓楼信息管理学院DG1314003杜建男7舍1000鼓楼信息管理学院DG1314004关琳女不安排信息管理学院DG1314005杭月芹女陶园03幢1200鼓楼信息管理学院DG1314008蒋婷女陶园03幢1200鼓楼信息管理学院DG1314009李干女陶园03幢1200鼓楼信息管理学院DG1314010李明娟女陶园03幢1200鼓楼信息管理学院DG1314011李明珍女陶园03幢1200鼓楼信息管理学院DG1314012廉同辉男7舍1000鼓楼信息管理学院DG1314013刘利男不安排信息管理学院DG1314014钱旦敏女陶园03幢1200鼓楼信息管理学院DG1314015乔联宝男7舍1000鼓楼信息管理学院DG1314016沈卫娟女不安排信息管理学院DG1314017石佳靓女陶园03幢1200鼓楼信息管理学院DG1314018石蕊女不安排信息管理学院DG1314019孙晓宁男7舍1000鼓楼信息管理学院DG1314020王军男7舍1000鼓楼信息管理学院DG1314021夏蓓丽女陶园03幢1200鼓楼信息管理学院DG1314022谢欢男7舍1000鼓楼信息管理学院DG1314023余加柱男不安排信息管理学院DG1314024张莉女不安排信息管理学院DG1314025张莉女陶园03幢1200鼓楼信息管理学院DG1314026张艳琼女不安排信息管理学院DG1314027张月萍女陶园03幢1200鼓楼信息管理学院DG1314028朱春艳女不安排信息管理学院DG1314029朱丽波男7舍1000鼓楼工程管理学院DG1315001曹启龙男陶园02幢1200鼓楼工程管理学院DG1315002柴彩春女陶园03幢1200鼓楼工程管理学院DG1315003高汝召男陶园02幢1200鼓楼工程管理学院DG1315004贺达男陶园02幢1200鼓楼工程管理学院DG1315005李青女陶园03幢1200鼓楼工程管理学院DG1315006梁茹女陶园03幢1200鼓楼工程管理学院DG1315007刘闯男陶园02幢1200鼓楼工程管理学院DG1315008刘浈男陶园02幢1200鼓楼工程管理学院DG1315009牛文举男陶园02幢1200鼓楼工程管理学院DG1315010潘志颖女不安排工程管理学院DG1315011彭澎男不安排工程管理学院DG1315012沈才胜男不安排工程管理学院DG1315013陶莎女陶园03幢1200鼓楼工程管理学院DG1315014朱咸军男不安排工程管理学院DG1315015邹冬云女不安排工程管理学院DG1315016唐泽威男不安排数学系DG1321001陈翠女陶园03幢1200鼓楼数学系DG1321002付建勋男7舍1000鼓楼数学系DG1321003侯飞男7舍1000鼓楼数学系DG1321004胡殿旺男7舍1000鼓楼数学系DG1321005黄书棋男7舍1000鼓楼数学系DG1321006金亮男不安排数学系DG1321007梁海兰女陶园03幢1200鼓楼数学系DG1321008刘长迎男7舍1000鼓楼数学系DG1321009梅丽杰男7舍1000鼓楼数学系DG1321010盛立宏男7舍1000鼓楼数学系DG1321011王环宇男不安排数学系DG1321012徐世鹏男7舍1000鼓楼数学系DG1321013虞斌男7舍1000鼓楼数学系DG1321014张昶男7舍1000鼓楼数学系DG1321015张莹莹女陶园03幢1200鼓楼数学系DG1321016赵国俊男不安排物理学院DG1322001包春雄男陶园02幢1200鼓楼物理学院DG1322002潮兴兵男陶园02幢1200鼓楼物理学院DG1322003陈乐易男陶园02幢1200鼓楼物理学院DG1322004陈历寒男不安排物理学院DG1322005陈亮男陶园02幢1200鼓楼物理学院DG1322006陈梦南男陶园02幢1200鼓楼物理学院DG1322007陈奇男陶园02幢1200鼓楼物理学院DG1322008陈文潮男陶园02幢1200鼓楼物理学院DG1322009邓强男陶园02幢1200鼓楼物理学院DG1322010樊白男陶园02幢1200鼓楼物理学院DG1322011方德龙男陶园02幢1200鼓楼物理学院DG1322012方涛男陶园02幢1200鼓楼物理学院DG1322013冯佳伟男陶园02幢1200鼓楼物理学院DG1322014冯炎青女陶园03幢1200鼓楼物理学院DG1322015符亚军男陶园02幢1200鼓楼物理学院DG1322016付高男陶园02幢1200鼓楼物理学院DG1322017高凯歌女陶园03幢1200鼓楼物理学院DG1322018谷平男陶园02幢1200鼓楼物理学院DG1322019顾晓敏女陶园03幢1200鼓楼物理学院DG1322020顾昭龙男陶园02幢1200鼓楼物理学院DG1322021胡昌宝男陶园02幢1200鼓楼物理学院DG1322022胡宇辉男陶园02幢1200鼓楼物理学院DG1322023黄贤军男陶园02幢1200鼓楼物理学院DG1322024黄晓阳男陶园02幢1200鼓楼物理学院DG1322025黄勇男陶园02幢1200鼓楼物理学院DG1322026黄忠男陶园02幢1200鼓楼物理学院DG1322027蒋城欢女陶园03幢1200鼓楼物理学院DG1322028康文斌男陶园02幢1200鼓楼物理学院DG1322029兰栋男陶园02幢1200鼓楼物理学院DG1322030雷成龙男陶园02幢1200鼓楼物理学院DG1322031雷群利男陶园02幢1200鼓楼物理学院DG1322032李葆轩男不安排物理学院DG1322033李道勇男陶园02幢1200鼓楼物理学院DG1322034李发明男陶园02幢1200鼓楼物理学院DG1322035李国龙男陶园02幢1200鼓楼物理学院DG1322036李军男陶园02幢1200鼓楼物理学院DG1322037李平女陶园03幢1200鼓楼物理学院DG1322038李翔男陶园02幢1200鼓楼物理学院DG1322039李艳女陶园03幢1200鼓楼物理学院DG1322040林惠彬男陶园02幢1200鼓楼物理学院DG1322041刘超男陶园02幢1200鼓楼物理学院DG1322042刘钢男陶园02幢1200鼓楼物理学院DG1322043刘光辉男陶园02幢1200鼓楼物理学院DG1322044刘建忠男陶园02幢1200鼓楼物理学院DG1322045刘美风男陶园02幢1200鼓楼物理学院DG1322046刘胜男陶园02幢1200鼓楼物理学院DG1322047刘小妹女陶园03幢1200鼓楼物理学院DG1322048刘晓萍女陶园03幢1200鼓楼物理学院DG1322049刘宇浩男陶园02幢1200鼓楼物理学院DG1322050罗翠柏男陶园02幢1200鼓楼物理学院DG1322051罗威男陶园02幢1200鼓楼物理学院DG1322052吕碧沪男陶园02幢1200鼓楼物理学院DG1322053梅方男陶园02幢1200鼓楼物理学院DG1322054潘丹峰男1舍1200鼓楼物理学院DG1322055潘海洋男陶园02幢1200鼓楼物理学院DG1322056潘义明男陶园02幢1200鼓楼物理学院DG1322057邵德喜男陶园02幢1200鼓楼物理学院DG1322058沈辉男陶园02幢1200鼓楼物理学院DG1322059沈乃丰男不安排物理学院DG1322060孙红义男陶园02幢1200鼓楼物理学院DG1322061唐乾元男陶园02幢1200鼓楼物理学院DG1322062遆瑞霞女陶园03幢1200鼓楼物理学院DG1322063涂宏庆男不安排物理学院DG1322064万博男不安排物理学院DG1322065万明杰男陶园02幢1200鼓楼物理学院DG1322066王超男1舍1200鼓楼物理学院DG1322067王道光男陶园02幢1200鼓楼物理学院DG1322068王洪鑫男陶园02幢1200鼓楼物理学院DG1322069王怀强男陶园02幢1200鼓楼物理学院DG1322070王晶晶女陶园03幢1200鼓楼物理学院DG1322071王锐男不安排物理学院DG1322072王永龙男陶园02幢1200鼓楼物理学院DG1322073温鑫男陶园02幢1200鼓楼物理学院DG1322074吴宏伟男陶园02幢1200鼓楼物理学院DG1322075吴元伟男陶园02幢1200鼓楼物理学院DG1322076吴兆峰男不安排物理学院DG1322077肖进鹏男陶园02幢1200鼓楼物理学院DG1322078邢捷男陶园02幢1200鼓楼物理学院DG1322079徐一飞男不安排物理学院DG1322080许亚芳女陶园03幢1200鼓楼物理学院DG1322081薛明明男陶园02幢1200鼓楼物理学院DG1322082杨超男陶园02幢1200鼓楼物理学院DG1322083杨洁女陶园03幢1200鼓楼物理学院DG1322084余作东男陶园02幢1200鼓楼物理学院DG1322085岳尘男不安排物理学院DG1322086张博凯男陶园02幢1200鼓楼物理学院DG1322087张弛男不安排物理学院DG1322088张丽女陶园03幢1200鼓楼物理学院DG1322089张瑞芬女陶园03幢1200鼓楼物理学院DG1322090张星男不安排物理学院DG1322091张渊男陶园02幢1200鼓楼物理学院DG1322092张者勇男陶园02幢1200鼓楼物理学院DG1322093赵杰男陶园02幢1200鼓楼物理学院DG1322094郑欣未女陶园03幢1200鼓楼物理学院DG1322095郑勇平男陶园02幢1200鼓楼物理学院DG1322096郑云龙男陶园02幢1200鼓楼物理学院DG1322097朱庆利男陶园02幢1200鼓楼物理学院DG1322098朱小宇男1舍1200鼓楼物理学院DG1322099陈瞻男不安排物理学院DG1322100丁茫男不安排物理学院DG1322101冯雪磊男陶园02幢1200鼓楼物理学院DG1322102顾仲明男陶园02幢1200鼓楼物理学院DG1322103李宁男不安排物理学院DG1322104李睿奇男21舍1200鼓楼物理学院DG1322105林洲男陶园02幢1200鼓楼物理学院DG1322106钱枫男陶园02幢1200鼓楼物理学院DG1322107王焕磊男陶园02幢1200鼓楼物理学院DG1322108吴融融男不安排物理学院DG1322109殷杰男不安排物理学院DG1322110张婷女陶园03幢1200鼓楼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DG1323001嵇敏女陶园03幢1200鼓楼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DG1323002周渝男7舍1000鼓楼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DG1323003曹蕴清女陶园03幢1200鼓楼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DG1323004单丹男7舍1000鼓楼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DG1323005邓斌男仙林12幢1200仙林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DG1323006樊迪刚男不安排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DG1323007丰帆男仙林12幢1200仙林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DG1323008顾世浦男不安排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DG1323009韩峰男仙林12幢1200仙林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DG1323010黄乐男7舍1000鼓楼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DG1323011季江东男7舍1000鼓楼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DG1323012江小帆男7舍1000鼓楼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DG1323013陆鹏男7舍1000鼓楼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DG1323014马浩文男7舍1000鼓楼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DG1323015聂永明男不安排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DG1323016司马博羽男仙林12幢1200仙林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DG1323017宋虎成男7舍1000鼓楼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DG1323018汤寅男7舍1000鼓楼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DG1323019唐晓雨女陶园03幢1200鼓楼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DG1323020万超男7舍1000鼓楼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DG1323021王刚男7舍1000鼓楼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DG1323022王水花女仙林7幢1200仙林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DG1323023王雯女不安排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DG1323024王亚群女陶园03幢1200鼓楼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DG1323025吴汪然男7舍1000鼓楼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DG1323026武辰飞男7舍1000鼓楼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DG1323027徐尉宗男7舍1000鼓楼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DG1323028杨华烽男7舍1000鼓楼。

0813建筑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3)

0813建筑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3)

建筑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3级研究生开始使用)一、专业学科、学制、学习方式一级学科名称:建筑学(代码: 0813 )二级学科名称:建筑历史与理论(代码: 081301 )二级学科名称: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代码: 081302 )二级学科名称:建筑技术科学(代码: 081304 )学制:三年学习方式:全日制二、本学科情况介绍本一级学科以董黎教授为学科带头人,已形成一支由47人组成的学术梯队,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9人,博士7人、硕士18人(在读博士研究生5人)。

本学科研究突出我校地处我国改革开放前沿的中心城市——广州,又近毗港澳的地缘优势,逐步形成了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特色。

秉承“坚持专业根本,面向地方实践,关注民生建筑”的发展之路,建筑设计方向在地域性、民生类建筑领域研究成果丰富,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突出近代史和地方建筑文化特色,建筑技术科学着重基于地域气候特征的多学科交叉研究。

研究成果获得了国家第六届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广东省第六届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广东省第四届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广州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全国优秀规划设计一等奖1项、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优秀项目一等奖1项、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优秀项目二等奖1项、广州市城乡规划设计优秀项目一等奖2项、三等奖2项、广州市第11次社会科学研究课题招标成果鼓励奖1项。

近期完成的主要科研项目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子课题3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3项。

本院下属建筑设计研究院拥有甲级建筑设计资质和乙级规划资质,甲级文物保护工程勘察设计资质和乙级文物保护规划资质,提供了较好的实践平台。

梯队成员广泛参与了广州市和广东省内外的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项目,其科研实践涵盖了建筑设计、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历史城市与文物建筑的保护与修复工程等各个层面。

近五年来完成的建筑设计项目类型涵括医院、住宅、学校、体育场馆、商业及各类公共建筑等,主持或参与完成的科研成果包括:港珠澳大桥隧道口部建筑的减光技术研究、香港法定古迹景贤里修复、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粤海关旧址修缮、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孙中山大元帅府保护规划、“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城市旧住宅区宜居更新技术研究》的“城市旧住宅区公共服务设施与社区建设”系列专题研究、广东省标准《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与设计技术规程》的规划和建筑等技术内容的条文制定,河源市中医院改扩建工程等。

博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动态管理办法(南京大学)

博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动态管理办法(南京大学)

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动态管理办法根据教育部《关于深化改革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意见》要求,及《关于同意南京大学开展博士生招生计划弹性管理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教发司〔2012〕110号)精神,我校自2012年起开始着手建立博士生招生计划的分类指导和动态调整机制,开展博士生招生计划弹性管理改革试点工作。

我校博士生招生计划动态管理改革试点任务将紧密围绕高校博士生培养机制改革工作开展,强调从宏观上以三层次质量指标体系(全过程质量指标体系、培养条件质量指标体系和培养模式改革质量指标体系)为中心,建立绩效评价为核心的博士生招生计划动态分配机制,以博士生招生名额分配为杠杆,重点保证优质教学科研资源的需求,实现博士研究生培养的入口优化。

具体要求将按以下要点开展:一、尊重历史,结合发展,确定院系博士生招生基准规模数以南京大学现有博士招生规模为存量,尊重因历史发展形成的各院系博士生招生规模状况,结合学科研究水平与经费、培养力量、培养平台、培养质量、培养成果、生源数量与质量等博士研究生培养条件,确定各院系博士生招生基准规模数。

该基准规模数每年经校研究生招生领导小组核定后下达。

二、建立博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动态管理机制,推动博士生教育质量改革博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动态管理机制的内涵是借助招生计划规模的调节,充分调动院系开展博士生教育改革的积极性。

主要手段是通过存量调整和增量安排两部分实现的。

各院系当年博士生招生计划下达规模为各院系招生基准规模数经存量调整和增量安排后最终达成的数字。

1、存量调整。

从各院系招生基准规模数中拿出10%的计划,以完成对各院系招生规模存量的调整。

每年9月,调整后各院系招生计划数将以下年度招生规模的形式公布在博士生招生简章中。

2、增量安排。

全校现有博士生招生规模调扣出的10%存量、教育部每年下达计划的增量、教育部目前以弹性计划方式增加给我校招生规模的增量,三者合并,形成每年博士生招生规模的增量安排部分。

南京大学2013年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说明

南京大学2013年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说明

南京大学2013年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一、我校学术型研究生招生专业160个,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类别21个(含工商管理硕士、法律硕士、工程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建筑学硕士、临床医学硕士、会计硕士、公共管理硕士、翻译硕士、艺术硕士(美术、戏剧)、社会工作硕士、金融硕士、国际商务硕士、文物与博物馆硕士、新闻与传播硕士、图书情报硕士、出版硕士、口腔医学硕士、应用统计硕士、城市规划硕士、审计硕士等),招生规模暂定3500名,其中学术型研究生2000左右,原则上非定向类别录取(有特殊说明的除外),专业学位研究生1500名,原则上自筹经费、委托培养类别录取(有特殊说明的除外),完成学业后,可以获得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二、全国统考的思想政治理论、数学(一、二、三),非外国语言文学专业的英语(一、二)、日语、俄语,西医综合、教育学基础综合、心理学基础综合、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法律硕士联考的试题由教育部统一命题。

其他科目一般由我校自行命题。

三、在复试阶段,我校将加强对考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考核,一般是笔试与面试相结合,并对考生的外语听力和口语进行测试。

同等学力的考生还需另外加试所报考专业的大学本科主干课程,其中笔试科目不少于两门。

为简化程序,方便考生复试,请考生在注明报考院系、专业的同时,注明研究方向。

在复试阶段,还需进行体格检查和资格审查。

参加复试的应届本科毕业生须携带照片一张(近期、免冠、一寸、彩色或黑白)、准考证、在校历年学习成绩表复印件(由所在学校教务部门提供并加盖公章)、身份证及学生证(原件及复印件);非应届本科毕业生须携带照片一张(近期、免冠、一寸、彩色或黑白)、准考证、在校历年学习成绩表复印件(由考生档案所在单位人事部门提供并加盖公章)、身份证及毕业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四、全国统考1、报名条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南京大学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南京大学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南京大学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南京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为了贯彻实施全国工商管理硕士(MBA)研究生指导委员会“关于工商管理硕士(MBA)研究生培养过程的若干基本要求”,根据MBA专业硕士学位的培养特点,结合我校MBA承办单位商学院——内含管理学科与经济学科两大块的实际情况,及具有我校特色的工商管理硕士学位人才培养基地的需要,制定了本培养方案。

一、教师1、教师是MBA教育的主体力量,是MBA教育质量的基本保证。

担任MBA课程教学的教师队伍,应有高尚的人格,探索与开拓精神,认真与负责的态度,合理的知识、年龄和职称结构。

其中具有一定教学经验并具有博士学位、或副教授以上职称、或任现职五年以上的讲师的比例不少于90%。

2、MBA任课教师在授课学期的上一学期结束前一周,将本课程的教学大纲交MBA教育中心,由教育MBA中心存档备案并在开学初一周内印发给授课班级。

3、MBA教育中心在MBA任课教师完成授课任务前后,组织学生对所有任课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评估。

评估结果作为教师职称评定、考核与奖惩的参考。

中心同时把评估结果反馈给任课教师,以便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质量。

评估表和评估结果由MBA中心负责保存,以备研究生院和上级主管部门抽查。

4、教师除担任教学任务外,其中具有硕士生及以上指导资格的教师还需要指导MBA学员的论文。

指导教师必须认真指导学员论文。

指导论文工作的评估,根据学员按期完成论文答辩程序的情况,论文质量评比与抽查结果及答辩通过人数的比例。

5、所有MBA任课教师所承担的教学任务均为学校和商学院正式下达的教学任务,列入教师工作范围的考核内容二、教学MBA的课程共有四个类型:基础课、核心课、方向选修课与选修课。

1、基础课与核心课(必修课)基础课与核心课共有16门课,33个学分,除管理学为1个学分,商务英语为4个学分外,其余的均为2个学分。

基础课与核心课程为必修课,必修课的学习安排一般是:脱产班在第一学年内完成,在职班在1年半内完成。

工程类博士学位培养方案

工程类博士学位培养方案

工程类博士学位培养方案一、前言工程类博士学位培养方案是学术界和工业界对于培养高水平工程科学和技术研究人才的要求,为了适应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培养工程科学领域高层次专门人才,南京大学XXX学院的博士学位培养方案制定了一些具体的措施。

二、培养目标本学位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独立科学研究能力和国际领先水平的高层次工程科学和技术专门人才。

学生毕业时应具备深厚的工程学理论基础和系统的研究方法,具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能够在工程科学和技术领域开展原创性的科学研究或技术开发工作,具备与国际最新工程科学和技术研究水平对齐的综合素质。

三、培养任务1. 通过系统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工程科学和技术的研究方法及基本理论知识。

2. 培养学生具备工程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拓展工程科学和技术应用领域。

3. 培养学生具备国际领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

4. 培养学生具备工程当代技术发展趋势的洞察力和判断力。

5. 通过科学的课程设置和导师制度的培养,使学生具备终身学习和发展的自觉性。

四、培养方式1. 课程学习学生在完成基础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应选修一定数量的专业课程,以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此外,为了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学校还可以开设一些跨学科的选修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学术素养。

2. 学位论文学生在学习期间应该选择课题,进行一定范围的科学研究,并撰写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博士生培养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

3. 学术交流学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术会议、学术论坛等学术交流活动,以提升学生专业素养。

五、培养环境1. 导师队伍学校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导师队伍,他们在国际工程科学和技术领域具有丰富的研究经验和较高的学术水平。

2. 学术资源学校注重学术资源的建设,拥有一批国际领先的实验设备和研究平台,为学生的科研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3. 国际合作学校与国际知名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国际交流平台。

南京大学教育博士培养方案-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

南京大学教育博士培养方案-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

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教育博士(Ed.D)培养方案(2015年9月修订)(本方案适用2015级。

2014年及之前入学的博士生们需遵守本方案的9-3开题报告、9-4论文工作、9-5社会实践、9-6学术论文发表或科研成果的要求、十、预答辩、答辩和学位授予,这些方面的规定。

)一、专业概况南京大学是2009年全国首批(共十五所)获得教育博士(Ed.D)培养权的单位之一,2010年开始招收首批学生。

教育博士是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的类型之一。

教育研究院着力发挥本院多学科专业的整体优势,整合院内外的各种有效资源,力图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法训练与研究应用相结合、个性培养与全面发展相结合,突出理论观照下的实践性、学术融入中的应用性的专业特色,强化专业发展的内涵建设,逐步形成了教育博士培养的模式特点和质量保障机制特色。

授予学位:教育博士。

二、培养目标教育博士专业学位是一种实践性的学位,主要面向各级各类学校管理人员和中小学一线的教师,以研究和解决我国各级各类教育发展中的重大难题、教育工作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围绕实践和应用,通过系统、规范的学习和研究,拓展专门知识和专业视野,提升对实践的研究、判断和反省能力,培养融理论与实践为一体、探索性地研究和解决更为复杂实际问题的技能,造就实践领域的专家(Practical Expert,PE),促进对专门职业领域的知识和实践作出贡献。

实践领域的专家是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通过高水平的专业教育和训练,使学生在开阔理论视野、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和研究方法、提高研究水平的基础上,发展其从事教育教学管理、学生事务管理等的专业技能,成为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表1:教育博士培养目标与标准三、培养方向1. 教育领导与管理2. 学生发展与教育表2:教育博士培养方向四、招生对象拥有硕士学位并有5年以上工作经历、具有相当成就的各级各类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人员和中小学教师。

特别说明:不招收公务员和大学专业教师。

南大博士生学习计划

南大博士生学习计划

南大博士生学习计划一、学习目标作为一名南京大学的博士生,我认为自己有责任和义务在专业学习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参与科研项目并发表高水平的论文。

另外,我还希望在学术交流和团队合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成为一名全面发展的博士生。

二、学习内容1. 深入学习专业课程在博士研究生阶段,我将深入学习本专业领域的核心课程,包括专业理论知识、研究方法和前沿技术等,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

在课程学习中,我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课程作业、课程设计和实验室实践等方式,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

2. 积极投身科学研究在导师的指导下,我将积极参与科研项目,进行研究课题的深入探讨和研究。

我将积极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结合自己的想法和创新,不断提出新的研究问题,积极开展科研工作,争取在学术界取得一定的成就。

3. 提高论文写作能力在学术研究中,论文是对研究成果和研究思路的总结和展示,因此,我将注重提高自己的论文写作能力。

在研究成果积累的基础上,我将结合导师的指导,认真撰写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并积极参与学术交流,提高自己的论文发表水平。

4. 积极参与学术交流和团队合作在学术交流和团队合作中,我将积极参与学术会议、学术讨论和学术交流活动,扩展学术视野,增加学术经验,提高学术能力。

另外,我还将积极借鉴团队合作的力量,加强与导师和同学们的合作,共同促进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学习计划我将根据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提高学习效率,努力实现学习目标。

1. 深入学习专业课程我将根据学院和导师的安排,合理安排课程学习时间,认真听课、复习和掌握课程内容。

在课程学习中,我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课程实践与实验室实践,提高专业能力。

2. 积极投身科学研究在导师的指导下,我将积极参与科研项目,紧跟导师的研究方向,深入开展课题研究,争取在一定的时间内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

3. 提高论文写作能力我将积极参加论文写作能力的培训和讲座,并结合导师的指导,努力提高自己的论文写作水平。

南京大学关于全面实施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

南京大学关于全面实施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

南京大学关于全面实施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南字发[2015]117号根据《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教研〔2013〕1号)文件的要求,我校于2013年启动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教育改革试点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经研究决定,在总结前期试点试行经验的基础上,我校将全面推进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教育改革,具体改革意见如下:一、改革原则、目标及思路(一)现阶段研究生教育改革原则:一是适应需求、特色多样。

建立主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多样化需求、政府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规模、结构与布局调整机制,充分尊重不同学科和人才类型的差异,鼓励特色发展。

二是创新模式、能力为重。

根据发展需要和培养目标,改革培养模式和选拔方式,突出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是学生为本、导师为要。

充分尊重研究生个性化发展需求,构建以研究生成长成才为中心的培养机制,健全导师责权和激励机制。

四是单位为主、开放合作。

扩大培养单位自主权,完善分类指导,充分激发培养单位人才培养和质量保证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实行更加开放、合作共赢的发展战略。

(二)改革目的:实现研究生教育发展方式的转变,切实从注重规模发展转变为注重质量提升;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切实从注重知识学习转变为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并重;实现人才质量评价方式的转变,切实从注重培养质量转变为培养质量与发展质量并重。

通过以分类推进培养模式改革、统筹构建质量保障体系为着力点,更加突出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更加突出科教结合。

(三)改革思路:以博士研究生培养全过程质量管理为主线,不断完善以择优选拔、特色培养、分流管理、分层激励为基本特征的运行机制,构建以弹性资源分配为导向的学校与院系良性互动机制,逐步建立具有南京大学特色的“四三三”博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即:预锁定、硕士生、博士生以及弹性延长四个博士生培养阶段,入口优化、过程把关以及出口弹性三个层面质量控制,分阶段、分类型、分层次的三种激励机制,全面提高我校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

南京大学博士生指导教师制度改革方案南京大学研究生院

南京大学博士生指导教师制度改革方案南京大学研究生院

南京大学博士生指导教师制度改革方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执行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教研(2013)1号)文件精神,全面提升我校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结合我校博士生教育433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践,考虑到博士生导师数目不断增长而博士生招生规模相对固定的现实,对博士生指导教师制度实行改革。

第二条博士生指导教师制度改革,目的是有利于提升导师、学科的科学研究活力,有利于提高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有利于提升学科的水平和地位,有利于形成南京大学特色的研究生培养体系。

第三条博士生指导教师制度改革的核心是改变单独评定研究生导师资格的做法,强化与招生培养紧密衔接的岗位意识,防止形成导师终身制;根据年度招生需要,综合考虑学科特点、师德表现、学术水平、科研任务和培养质量,确定招生导师及其指导研究生的限额;完善研究生与导师互选机制,尊重导师和学生选择权。

第四条博士生指导教师是特殊的人才培养岗位,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负有对研究生进行学科前沿引导、科研方法指导和学术规范教导的责任。

改革后的博士生指导教师制度,实行基本资格、上岗资格、招生落实相分离的方式。

博士生指导教师基本资格由学校每年组织评审认定;上岗资格由院系根据各学科特点,实行每年或间隔一定时间的审核制度;招生落实是指具备博士生指导教师基本资格和上岗资格的导师,能够招收到符合院系学科培养条件的优秀博士生。

第五条博士生指导教师制度改革,采取稳步实施、逐步过渡,不断推进的原则,采以渐进式的方式进行,将学校层面的总体设计与院系学科特点有机结合,注重校、院系、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

学校提出改革的指导意见、总体方案和共性措施,院系、学科根据学科自身特色提出具体实施方案,经学校的专家委员会评审通过后实施。

学校设立激励机制来推动改革的进行和深入,对于方案比较完善且实践成效较好的院系,可以逐步将学校的博导基本资格评审下放到院系,并且在博士生招生的增量名额分配上优先考虑。

南京大学关于制定直博生培养方案的若干规定【模板】

南京大学关于制定直博生培养方案的若干规定【模板】

**大学关于制定直博生培养方案的若干规定为认真落实《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教研【2013】1号)的文件精神,深化博士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进一步提高我校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依照《**大学关于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若干意见》(南研院【2001】2号),特制订本规定。

一、培养目标与原则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原则。

以促进直博生成长成才为出发点,因材施教,直博生通过完成一定学分的课程学习,系统掌握所在学科领域的理论和方法。

根据本专业的特色和要求,注重对直博生科学方法论和学术素养的训练,培养直博生独立从事学术研究的能力,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

二、课程设置直博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与课程制相结合。

课程由公共课、学位课和选修课组成(共28个学分)。

公共课包括:1、博士生英语(4个学分);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个学分);3、自然辩证法概论、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以上三门课程任意选修一门即可,1个学分);4、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2个学分)。

学位课由所在专业一级学科课程、二级学科课程构成。

选修课根据科研需要可跨一级学科或跨专业。

学位课程设置上要优化课程组合,拓宽直博生的知识面;课程内容上要体现学科、专业发展前沿。

各院系关于直博生的课程设置及学分数经院系学位分委员会讨论通过后列入培养方案。

三、学制直博生基本学制为5年,最长学习年限为8年。

四、考核直博生根据所在院系博士生资格考核方案的要求参加院系博士资格考核。

如在六年内三次未能通过资格考核,学校将视之为自动终止学业,取消学籍作肄业处理。

考核可以为课程考试、面试、论文、答辩等多种形式。

五、论文与答辩博士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选择学科前沿课题和有重要应用价值的课题,体现创新性和先进性,鼓励直博生自主选题。

学位论文应有开题报告、阶段检查、预答辩等过程,并有明确的时间安排。

六、其他直博生培养方案原则上按照一级学科制定,隔年修订一次并报送研究生院培养办公室备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学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建筑理论研究、建筑设计以及工程技术专门人才和高等师资。

具体要求:
(1)具备建筑学及相关学科扎实宽广的理论基础,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和坚实的实践技能,熟悉所从事研究方向的科学
技术的新发展和新动向,并对建筑设计及理论的发展有敏
锐的洞察力;
(2)具有运用所学理论创造性地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独立承担建筑学学科及其相关的研究课题及教学工作。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进行专业书刊的阅读,并能撰写论文摘要;
(4)具有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作风。

二、研究方向
(1)建筑设计方法论;
(2)城市中心区形态;
(3)城市边缘形态;
(4)中国近现代建筑;
(5)建筑文化研究;
三、招生对象
已获建筑学或工学硕士学位及同等学历的在职人员,以及建筑学或工学应届硕士毕业生,经入学考试笔试和面试均为合格者。

四、学习年限
一般为三~四年
五、课程设置
(1)公共课
1. 博士生英语
2. 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
(2)专业课(三门)
1. 城市理论与建筑文献解析
2. 建筑观念更新理论
3. 建筑环境学
六、培养方式
(1)博士生招生录取时明确导师,由导师负责成立指导小组,制定培养计划,负责培养工作。

(2)主要形式:
1. 授课;
2. 专题与研讨;
3. 文献阅读与研讨;
七、考核方式
(1)课程考核笔试、口试、读书报告;
(2)外语考核笔试、口试。

八、学位论文
(1)学位论文是博士生培养的重要环节,博士生在修完规定课程后,才可进入论文写作阶段。

博士生在导师指导下
选择研究课题,确定论文题目,一般在第二学年结束前
进行论文开题工作,根据选题成立课题指导小组,小组
成员必须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外系外校专家可担任。

(2)论文开题报告应包括论文的内容大纲及进度安排,经导师同意后,组织有关专家答辩通过。

九、论文答辩与学位授予
(1)组织本专业专家对申请人进行预答辩;预答辩结束后,需作出是否通过预答辩的结果和意见;
1.通过预答辩者,应按有关专家的意见对论文作进一步修改并正式定稿,准备参加正式答辩。

2.未通过论文预答辩者,必须按有关专家意见对论文进行重大修改,进行第二次的论文预答辩。

(二)申请博士学位者,应符合南京大学研究生院规定的在国内外核心杂志上发表规定数量的学术论文,如答辩时尚未完成指标,可在一年内补充完成。

学位论文通过答辩后,院(系)学位委员会通过拟授予博士学位者名单,最后报学校由校学位论文评议委员会做出是否授予学位的决定。

十、质量监测
(1)建立定期的导师与研究生碰头制度,了解研究生学习状况和学习中问题,检查学术论文写作状况等;
(2)试行学位授予量化指标,建立研究生个人教学档案;
(3)加强和已毕业研究生的联系,了解研究生对教学及其他方面的要求和反映。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二○一三年六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