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微格教学教案

合集下载

微格教学教案设计小学数学微格教学教案设计

微格教学教案设计小学数学微格教学教案设计

微格教学教案设计小学数学微格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数学教材第四册第四章《角的初步认识》。

具体内容包括:角的定义、分类、表示方法及其性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角的定义,掌握角的分类及表示方法,了解角的基本性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角的分类及表示方法,角的大小比较。

教学重点:角的定义,角的基本性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三角板、量角器、多媒体课件。

学具:练习本、铅笔、三角板、量角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如红领巾、三角板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物品中的角,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新课(3)角的表示方法:讲解角的表示方法,如符号表示、数字表示等。

3. 例题讲解讲解教材中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设计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对学生进行提问,了解他们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给予反馈。

六、板书设计1. 角的定义2. 角的分类3. 角的表示方法4. 角的性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列举出生活中的三个角,并说明它们的类型。

(2)用符号表示下列角:30°、45°、60°。

(3)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2. 答案:(1)生活中的角:红领巾上的角、三角板上的角、书本折角等。

(2)符号表示:∠1=30°,∠2=45°,∠3=60°。

(3)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角的定义、分类、表示方法掌握较好,但在角的大小比较方面存在一定难度,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探索更多关于角的知识,如角的平分线、周角等,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数学微格教学教案

数学微格教学教案

数学微格教学教案一、第1章:认识数字1-10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正确识别数字1-10,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数、点数操作。

2. 教学内容:通过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认识数字1-10,并进行数数、点数练习。

3. 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教学法,通过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认识数字,进行数数、点数练习。

二、第2章:加法运算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加法运算的规则,能够进行简单的加法计算。

2. 教学内容:通过实物、图片等引导学生理解加法运算的概念,学习加法运算的规则,并进行简单的加法计算练习。

3. 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教学法,通过实物、图片等引导学生理解加法运算,进行加法计算练习。

三、第3章:减法运算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减法运算的规则,能够进行简单的减法计算。

2. 教学内容:通过实物、图片等引导学生理解减法运算的概念,学习减法运算的规则,并进行简单的减法计算练习。

3. 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教学法,通过实物、图片等引导学生理解减法运算,进行减法计算练习。

四、第4章:认识数字11-20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正确识别数字11-20,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数、点数操作。

2. 教学内容:通过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认识数字11-20,并进行数数、点数练习。

3. 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教学法,通过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认识数字,进行数数、点数练习。

五、第5章:混合运算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混合运算的规则,能够进行简单的混合运算。

2. 教学内容:通过实物、图片等引导学生理解混合运算的概念,学习混合运算的规则,并进行简单的混合运算练习。

3. 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教学法,通过实物、图片等引导学生理解混合运算,进行混合运算练习。

六、第6章:几何图形认识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识别和命名基本的几何图形,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并理解它们的特点。

2. 教学内容:通过实物、图片和几何模型,引导学生认识和区分基本的几何图形,探讨它们的特点和属性。

2024年微格教学教案设计小学数学微格教学教案设计

2024年微格教学教案设计小学数学微格教学教案设计

2024年微格教学教案设计小学数学微格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数学教材第四册第十章《角的度量》,内容包括:角的定义、分类,以及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角的定义,了解角的分类,并学会使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技巧。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角的分类及量角器的使用方法。

教学重点:角的定义,以及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三角板、量角器、多媒体课件。

学具:三角板、量角器、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角的存在,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2)角的分类:介绍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并通过实例进行区分。

(3)量角器的使用:讲解量角器的使用方法,并进行示范。

3. 例题讲解:(1)用三角板画出一个锐角和一个钝角。

(2)使用量角器测量给定角度。

4. 随堂练习:(1)判断下列角分别是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2)使用量角器测量给定角度。

六、板书设计1. 角的定义: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2. 角的分类: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3. 量角器的使用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填空题:角是由两条________组成的图形,它的度数是________。

(2)选择题:下列哪个角是锐角?A. 30° B. 90° C. 120°(3)解答题:使用量角器测量给定角度,并写出测量过程。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后可布置拓展延伸作业,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存在的角,并尝试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同时,注意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确保他们掌握所学知识。

小学数学微格教学教案

小学数学微格教学教案

小学数学微格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运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自我成就感。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加减法运算教学内容:加减法的定义、运算方法、竖式计算。

2. 第二课时:乘除法运算教学内容:乘除法的定义、运算方法、竖式计算。

3. 第三课时:小数运算教学内容:小数的定义、小数加减乘除法的运算方法。

4. 第四课时:分数运算教学内容:分数的定义、分数加减乘除法的运算方法。

5. 第五课时:几何图形教学内容:常见几何图形的定义、性质和应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图片等引导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概念。

2. 运用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4. 利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学会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单元测试评价:通过单元测试,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4. 学生自评和互评:鼓励学生自我反思,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学PPT:制作精美的PPT,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卡片:准备数学运算卡片,用于小组竞赛和巩固知识。

3. 实物模型:准备一些几何图形模型,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几何概念。

4. 练习题库:整理一份练习题库,用于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有趣的数学故事或问题,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新知识。

2. 讲解与演示:教师通过PPT、实物模型等辅助工具,生动讲解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

3. 实践练习: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帮助学生掌握运算方法。

小学数学微格课教案

小学数学微格课教案

小学数学微格课教案小学数学微格课教案【篇一:四年级下册数学微格课教案】《乘法运算律及简便运算》复习教案复习目标:1、进一步掌握乘法运算定律。

2、合理选择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3、提高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乘法运算定律。

教学难点:能灵活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一)导入。

(1分钟)出示本节课课题《乘法运算律及简便运算》,展示出本节课3个复习目标,并提出要求。

(二)复习(5分钟)1、复习除法的性质:2、复习乘法交换律:3、复习乘法结合律:3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第3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第1个数,积不变。

这就是乘法结合律。

如果用a,b,c表示3 个数,乘法结合律可以表示为: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将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

这就是乘法分配律。

如果用字母a、b、c来表示三个数,乘法分配律可以表示为:5、课堂练习= 3900 = 900(三)、及时训练、学生口答。

(1分钟)根据运算律,在里填适当的数。

42=67(四)、老师小结简便运算的方法。

(1分钟)1、解题四步骤:(一看)看数据的特点,运算符号的特点,(二想)想用什么运算定律或性质;(三算)巧算、妙算;(四查)检计算是否正确。

2、养成自觉使用简便方法计算的习惯。

(五)开放与探究(2分钟)(六)想一想(3分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课堂总结:(七)、拓展延伸。

下面各题怎样计算简便?(八)、灵活运用,解决问题。

1、植物园里有松树和柏树,每行松树有43棵,柏树每行37棵,两种树都是125行。

柏树和松树共有多少棵?2、师傅和徒弟合作生产一批零件,师傅每天生产75个,比徒弟每天多生产25个,两人合作8天刚好完成,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篇二:微格数学教学教案】学生微格教学教案说明:微格教案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几点。

(1)教学目标。

表达应具体、确切,不贪大求全,便于评价。

教学小学数学微格教案模板(多篇)

教学小学数学微格教案模板(多篇)

教学小学数学微格教案模板(多篇)第1篇:数学微格教学教案数学微格教学教案科目:数学课题: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训练技能:结束技能教学目标1、理解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概念2、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推导时间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学技能要素结束能力学生学习行为总结、思考5分钟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总结我们可以把今天学习的判定定理从边、对角线、角这三个角度归纳整理成如下形式:1/ 41组员:冯春雷向静成周礼菊吴令孔翠碧第2篇:数学微格教学教案数学微格教学教案数学微格教学教案科目:数学课题: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执教:白艳丽训练技能:结束技能设计理念:课堂教学的结束是教师对一节课有计划、有目的的结束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通过归纳、总结、实践等活动使学生对所学的新知识、新技能进行及时的巩固、概括、运用。

把新知识新技能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的教学行为称为结束技能。

对于任何一项活动,结束都是很重要的。

“善始善终”就是告诉人们做事情既要有好的开头,又要有好的结尾。

但实际教学中,2/ 41有些教师对于课堂教学的结束不予重视。

或者一听到下课铃,不管讲到哪里,就宣布下课。

或者,讲完课后放手让学生作练习,不闻不问。

这都是教师备课不精,-,管理类,工作总结类,工作计划类文档,下载--计划不周所至。

这样的结束对学生的认识活动没有什么帮助。

课堂教学结束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学的基本技能。

良好的结束是一节优秀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通过一系列教学活动将系统的知识、技能完整地再现于学生面前,不仅使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使学生获得掌握知识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

本节课我的训练技能即是课堂教学的结束技能。

主要安排了四个环节:一归纳总结学习内容;二、概括提炼,升华知识点;三、学生自我学习;四、布置作业,置疑生趣。

教学过程:训练技能执教者教学目标结束技能白艳丽教学课题教学时间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8分钟1、使学生学会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小数的近似值。

微格教学教案(通用)

微格教学教案(通用)

微格教学教案(通用)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的第一课时,具体内容是学习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梯形面积的概念,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 学生能够运用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能够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理解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灵活运用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重点:学生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够正确计算梯形的面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练习本、尺子、剪刀、彩纸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梯形物体,如梯子、屋顶等,引导学生观察梯形的特征,引发学生对梯形面积的好奇心。

2. 新课导入: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梯形的面积,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思路。

3. 教材讲解: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梯形面积的计算过程。

4.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一些梯形面积的例题,引导学生跟随步骤,共同计算梯形的面积,巩固学生对梯形面积计算方法的理解。

5. 随堂练习:教师出示一些梯形面积的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和评价。

6.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用剪刀和彩纸剪出梯形,并计算其面积,教师巡回指导,给予鼓励和评价。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梯形的面积2. 板书内容: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例题步骤:读题、画图、列式、计算、答案实际应用: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梯形屋顶的面积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上底:3cm,下底:5cm,高:4cm上底:6cm,下底:8cm,高:5cm2. 答案:第一个梯形的面积:14cm²第二个梯形的面积:20cm²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思考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教学过程中的不足,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小学数学微格精品教案模板最新

教学小学数学微格精品教案模板最新

教学小学数学微格精品教案模板最新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数学教材第四章《分数的初步认识》,详细内容包括:分数的定义、分数的读写方法、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及分数的比较。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分数的读写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分数进行数学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数的比较和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重点:分数的定义、读写方法以及运用分数解决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分数卡片、实物模型、多媒体课件。

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个分苹果的情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一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人,引出分数的概念。

2. 例题讲解(15分钟)(1)讲解分数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分数表示的是整体的一部分。

(2)讲解分数的读写方法,通过例题进行示范。

(3)讲解分数的基本性质,如分数的分子、分母和分数线的作用。

3.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写出几个分数,并读出来。

(2)进行分数比较的练习,巩固分数的基本性质。

4. 小组讨论(10分钟)(1)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2)如何表示一个物体的几分之几。

(2)拓展延伸:探讨分数的加减运算。

六、板书设计1. 分数的初步认识2. 定义:分数表示整体的一部分。

3. 读写方法:分子在上,分母在下,中间为分数线。

4. 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分母和分数线的作用。

5. 比较方法:同分母分数的比较、异分母分数的比较。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写出5个分数,并读出来。

2. 答案:(1)略。

(2)2/5 < 3/7 < 4/9 < 5/11。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关注学生对分数概念的理解程度,加强个别辅导。

2. 多提供一些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分数的实用性。

3. 逐步引导学生进行分数的加减运算,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拓展延伸: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些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如:如何表示一个蛋糕的三分之一?如何计算一个班级男生和女生的人数比?等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微格教学教案设计数学

微格教学教案设计数学

微格教学教案设计数学老师依据教学的需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素材,把教材中有关圆柱的提积的应用所呈现的内容变为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变书本学问为生活中的学问。

下面是我整理的微格教学教案设计数学5篇,欢迎大家阅读共享借鉴,盼望大家喜爱,也盼望对大家有所关心。

微格教学教案设计数学1本节课中老师没有过多地教同学,而让同学回归到生活原形中去,应用所学的学问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原来很枯燥的圆柱的体积应用的题材生活化,增加了同学的信息量,提高了同学体会数学神秘的乐观性。

同学体会到了生活中到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学问才是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的“金钥匙”。

通过查找这些信息背后的信息,同学把握了学问、形成了技能。

同时也感受到了数学应用的广泛性以及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但在本节课中也有不足的地方,如①由于中心问题空间较大,具有挑战性,中下等同学自主探究有肯定的难度;②实践中,同学独立思索和小组争论花时间太多,影响了后面的教学,这都是以后在教学中应留意的问题。

总之,随着数学的进展,数学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作为老师的我们,应当供应给同学充分的机会,让同学运用已学过的数学学问解决问题,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进展同学的思维力量,用数学的眼光去感知、去观看、去应用。

微格教学教案设计数学2一、让同学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创设与同学生活环境、学问背景亲密相关的、又是同学感爱好的学习情境,让同学在观看、操作、猜想、沟通、反思等活动中体会数学学问的产生、形成与进展的过程,获得乐观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气,同时把握必要的基础学问与基本技能。

在本节课中,我给同学创设了生活情景(装在杯子中的水的体积你会求吗?)同学听到老师提的问题训在身边的生活中,颇感爱好。

同学经过思索、争论、沟通,找到了解决的方法。

而且此环节还自然渗透了圆柱体(新问题)和长方体(已知)的学问联系。

在此基础上老师又进一步从实际需要提出问题:假如要求某些建筑物中圆柱形柱子的体积,能用刚才同学们想出来的方法吗?这一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同学从问题中思索寻求一种更广泛的方法来解决圆柱体体积的欲望。

微格教学教案设计小学数学微格教学教案设计

微格教学教案设计小学数学微格教学教案设计

微格教学教案设计小学数学微格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数学教材第四册第九单元《角的度量》一节。

详细内容包括:角的定义与分类,如何使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以及角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角的定义,学会使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增强学生对数学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感知。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角的定义,使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

难点:理解角的分类,熟练使用量角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量角器、三角板、多媒体课件。

学具:每组一份量角器、三角板、练习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图片(如红领巾、三角板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角的例子,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角的度量。

2. 新课:(2)角的分类:通过展示不同类型的角(锐角、直角、钝角等),让学生认识并分类。

(3)量角器的使用:教师示范如何使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并指导学生动手操作。

3. 例题讲解:讲解教材中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角的定义2. 角的分类3. 量角器的使用方法4. 例题及解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在三角板上找出一个锐角、一个直角和一个钝角,并测量它们的度数。

(2)运用量角器测量练习纸上给出的角的度数。

2. 答案:(1)锐角:60°,直角:90°,钝角:120°。

(2)见练习纸。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角的定义和量角器的使用掌握程度较好,但在角的分类方面还需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角,了解角度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2. 量角器的使用方法的教授;3. 实践情景引入的深度与广度;4. 板书设计的逻辑性和清晰度;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答案的准确性;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

小学数学三下微格展示教案设计

小学数学三下微格展示教案设计

小学数学三下微格展示教案设计教案标题:小学数学三下微格展示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微格展示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微格展示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2. 学生能够通过微格展示的方式,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并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微格展示的概念。

2. 运用微格展示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黑板、白板、计算器、小学数学微格展示练习题。

2. 学生准备:教材、练习本、铅笔、橡皮擦。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张微格展示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你们知道微格展示是什么吗?它有什么作用?”2. 学生回答后,教师解释微格展示是一种用来展示数字、数据和图形的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数学问题。

二、讲解微格展示的概念(10分钟)1. 教师通过课件或黑板,向学生详细介绍微格展示的基本概念和用途。

2. 教师给出几个简单的示例,通过微格展示的方式解决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微格展示的作用和优势。

三、示范与练习(20分钟)1. 教师出示一道微格展示的数学题目,解答过程中,逐步引导学生运用微格展示的方法解决问题。

2. 学生跟随教师的示范,完成几道类似的练习题,巩固微格展示的运用技巧。

四、拓展应用(15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更复杂的数学问题,要求学生运用微格展示的方法解决,并对解题过程进行讲解和指导。

2. 学生独立或分组完成拓展应用题目,并相互交流、讨论解题思路和方法。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微格展示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

2. 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思考本节课学到了哪些新知识,有什么收获和困惑。

教学延伸:1. 学生可在课后继续完成相关微格展示的练习题,加深对微格展示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教师可利用课堂时间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在小组内相互交流、合作解决微格展示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以及对微格展示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小学数学微格教学教案

小学数学微格教学教案

小学数学微格教学教案一、第一章节:认识数字1-10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正确识别数字1-10,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数和写数。

2. 教学内容:通过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认识数字1-10,并进行数数练习。

3. 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和实物,让学生直观地认识数字1-10。

4. 教学步骤:a. 展示数字1-10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数字名称。

b. 用实物进行数数练习,让学生能够正确数出1-10的数目。

c. 让学生进行写数练习,写出数字1-10。

二、第二章节:加减法运算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2. 教学内容:通过实物和图片,引导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概念,并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练习。

3. 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教学法,通过展示实物和图片,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加减法的概念。

4. 教学步骤:a. 展示实物和图片,让学生观察并理解加减法的概念。

b.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练习。

c. 让学生进行写算式练习,写出加减运算的算式。

三、第三章节:认识货币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正确识别各种货币,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货币计算。

2. 教学内容:通过实物和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各种货币,并进行简单的货币计算练习。

3. 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教学法,通过展示实物和图片,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各种货币。

4. 教学步骤:a. 展示各种货币的实物和图片,引导学生说出货币的名称。

b.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进行简单的货币计算练习。

c. 让学生进行写计算式练习,写出货币计算的算式。

四、第四章节:平面几何图形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正确识别各种平面几何图形,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几何计算。

2. 教学内容:通过实物和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各种平面几何图形,并进行简单的几何计算练习。

3. 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教学法,通过展示实物和图片,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各种平面几何图形。

4. 教学步骤:a. 展示各种平面几何图形的实物和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图形的名称。

微格教学教案设计小学数学微格教学教案设计

微格教学教案设计小学数学微格教学教案设计

微格教学教案设计小学数学微格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数学教材第四册第三章《角的度量》,详细内容包括:角的定义,认识度、分、秒,使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以及角度加减法的初步概念。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角的定义,掌握角的度量单位度、分、秒,并能够运用量角器进行角的测量。

2. 培养学生运用角度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角度加减法的运用,量角器的使用方法。

教学重点:角的定义,角的度量单位,角的测量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量角器、三角板、多媒体设备。

学具:学生每人一份量角器、三角板、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校园里各种角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2. 角的定义(5分钟)3. 认识度、分、秒(5分钟)介绍角的度量单位度、分、秒,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4. 量角器的使用(10分钟)演示量角器的使用方法,并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测量各种角度。

5.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角度加减法的运算方法,结合实际例题进行讲解。

6.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完成练习本上的题目,巩固角度测量和角度加减法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角的定义2. 度、分、秒的认识3. 量角器的使用方法4. 角度加减法运算5. 练习题目及答案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测量三角板上的各个角度,并计算出它们的角度和。

答案:(1)三角板上的角度分别为30°、60°、90°,角度和为180°。

(2)已知角度为60°,其补角为120°,余角为30°。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在观察中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对角度测量和角度加减法的掌握程度,及时进行辅导。

小学数学微格课教案

小学数学微格课教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通过课堂中创设的生活情境,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行为
教学技能
学习行为
时间分配
备注
导入新课
导入
提问
回忆
交流
3分钟
板书:直角
讲授新课
讲解
提问
作图
思考
回答
交流
8分钟
板书课题
巩固练习பைடு நூலகம்
讲解
提问
交流
思考
9分钟
板书
课堂总结这节课你学习些了什么?
微格课教案微格教学教案微格教案语文微格教学教案微格教案格式微格教案模板语文微格教案生物微格教案数学微格教案微格教学教案格式
训练技能
讲解、提问等技能
课题
锐角和钝角
训练者
时间
30分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画锐角和钝角。
2、过程与方法:通过找角、剪角、画角、变角等一系列活动,培养动手能力、合作意识,激发创造性思维。在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结束技能
思考
回答
2分钟
布置作业
结束技能
练习
8分钟

小学数学微格教学教案

小学数学微格教学教案

小学数学微格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认识数字1-10教学重点:掌握数字1-10的读写能力,理解数字的大小关系。

教学难点:数字0的概念和读写。

2. 第二课时:加减法运算教学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概念,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教学难点:加减法的运算顺序和运算规则。

3. 第三课时:认识平面图形教学重点:掌握常见平面图形的特征和名称,如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等。

教学难点:平面图形的分类和特征。

4. 第四课时:认识货币教学重点:了解货币的单位和换算关系,如元、角、分等。

教学难点:货币的换算方法和应用。

5. 第五课时:时间认识教学重点:掌握时间的单位和换算关系,如时、分、秒等。

教学难点:时间的换算方法和应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图片等引导学生直观感知数学概念。

2. 运用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采用分组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4. 利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数学。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单元测试评价:进行单元测试,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4. 学生自评和互评: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小学数学教材。

2. 教具:数字卡片、图形卡片、货币模型、时间模型等。

3. 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4. 作业纸:提供适量的作业练习。

5. 教学游戏:设计数学游戏,增加课堂趣味性。

微格教学教案(10篇)

微格教学教案(10篇)

微格教学教案(10篇)微格教学教案篇一微格教学教案篇八(回放3分钟)指导教师与听课学生点评(2分钟):以算帐的方式提问,一可点燃学生的求知热情;二可化繁为简,抽出本文的关键内容,使学生很快整体把握全文,三可自然地引出下文对“情节安排的巧妙”这一特点的探究。

(回放4分钟)指导教师与听课学生点评(3分钟):以陈奂生向老婆算帐时,他老婆的惊讶导入,通过扮演,让学生以第一人称的'身份走进故事,使复述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从而不知不觉地揭示出本文的情节特点。

由于问题设计得好,学生参与热情很高,显示了很强的互动性。

教师与学生点评(2分钟):通过让学生扮演陈奂生,以第一人称的身份走进故事,与陈奂生的老婆对话的方式进行提问设计,设计的问题富有层次感,使学生能自如地体验主人公的特殊复杂的心理,从而准确地把握了陈奂生这一人物的形象及其意义。

“提问技能训练”微格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培训提问技能。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1、教师说明教学目的和任务,安排训练程序,说明评价标准。

2、学生进行提问技能训练。

3、听课学生按要求对参与训练的同学进行评价。

4.教师评价、小结。

附:提问技能训练标准提问确实将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引向要学习的内容上。

主问题能准确体现教学目标,关键问题能突出重点、难点和训练要点。

3、提问框架合理,能体现教材结构。

4、问题排列的序列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了。

5、提问类型多样灵活,能调动各种层次的学生参与应答。

6. 对学生的应答分析准确,反应迅速,评价得当。

7. 提问的频率和时机适度、适时。

8、提问态度亲切,表述清楚、明白,停顿合适。

附件:导入技能教案(样例)概率微格教案篇九《随机事件与概率》微格教案今天我所要训练的技能是导入技能的故事导入技能。

我的教学片段选自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五章第一节——随机事件与概率。

由于我的教学对象是九年级学生,从知识基础方面来看,中学生在小学学习分数时已经初步接触过概率,但由于概率的内容比较抽象,中学生直观能力强但抽象能力较差,所以为了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的导入采用故事导入技能。

小学数学优秀微格教案

小学数学优秀微格教案

小学数学优秀微格教案小学数学优秀微格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总结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体验到互相帮助的乐趣。

教法、学法围绕以上这三个教学目标,确定教法学法如下:根据新课标大纲的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以启发式为指导思想,以直观演示法、引导发现法、讨论法为辅,以讲、扶、放的形式进行教学,使学生的各种感官共同参与学习。

根据学法指导的自主性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根据学法指导的差异性原则,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分类指导。

教学过程1、创设情景,激趣引入。

首先,我给学生播放动画片西游记《猴哥》的主题曲,同时出示4幅图片设置悬念,小数点移动与金箍棒的长短有什么关系?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

从而引出本节课教学内容:小数点移动。

接着我让学生猜想一下,小数点向右移动,小数的大小会引起什么变化呢?我鼓励学生大敢猜想,使学生对探究规律产生浓厚的兴趣,再次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2、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主体部分,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是一节课的关键环节。

为了分散难点,我安排三个层次:(1)给学生明确的探究指向:0.09米与0.009米相比,小数点向哪边移动?移动了几位?小数的大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小组合作,自主探究0.9米、9米与0.009米相比,小数点的移动情况与小数大小的变化情况。

让学生说出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这个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这个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这个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00倍。

(有了上一环节的教学,学生对问题的探究方向十分明了,这时可考虑到提问的广度。

)(3)既然知道了小数点向右移动的规律,那你会联想到什么?小数点向左移动又有什么规律呢?让学生自己设疑,想到了小数点也可以向左移动,而移动的位置与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情况完全放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

数学微格教学教案设计

数学微格教学教案设计

数学微格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 1. 理解微格的概念和作用; 2. 掌握微格的绘制方法; 3. 运用微格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微格的概念和作用;2.学生能够流畅绘制微格;3.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微格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黑板、白板、彩色粉笔/马克笔、教学演示软件;2.学生准备:铅笔、直尺、复印纸。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知1.向学生简要介绍微格的概念:微格是由一些等距的直线和平行线构成的网状图形,常用于解决几何问题和数学计算。

2.引导学生思考微格的作用:微格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绘制图形、计算长度和面积,并解决一些几何推理问题。

步骤二:演示绘制微格1.教师在黑板/白板上演示绘制微格的方法:–使用直尺在纸上画出一组平行线,线与线之间的距离保持相等;–从第一个线上标记一个起点,使用直尺在其他平行线上连续画出一条与第一个线相交的线段;–依次绘制其他线段,形成微格。

2.请学生模仿教师的演示,在自己的纸上练习绘制微格。

步骤三:巩固绘制微格的方法1.学生互相交流并比较自己绘制微格的效果,共同发现错误和改进的方法。

2.教师提供一些绘制微格的技巧和注意事项,并与学生分享。

步骤四:应用微格解决实际问题1.教师给学生出示一道实际问题:已知一个长方形花坛的长度为12米,宽度为8米,其中有一部分被一条小路分割,小路的宽度为1米。

学生利用绘制的微格计算被小路分割的花坛的面积。

2.学生在纸上绘制出花坛和小路的示意图,并使用微格计算被小路分割的花坛的面积。

3.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计算过程和答案,并与全班一起讨论解题思路和答案的正确性。

步骤五:小结与拓展1.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微格的作用和绘制方法。

2.鼓励学生在学科学习中积极应用微格解决各类问题,并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创造力。

五、教学评价1.教师观察学生在绘制微格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表现和理解程度。

小学数学微格教学教案

小学数学微格教学教案

小学数学微格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运算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加减法运算教学重点:掌握加减法的运算规则,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加减法的运算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 第二课时:乘除法运算教学重点:掌握乘除法的运算规则,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乘除法的运算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3. 第三课时: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教学重点:掌握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4. 第四课时: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教学重点: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5. 第五课时: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教学重点: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发学生对数学运算的兴趣,导入新课。

2. 知识讲解:讲解本节课时的重点知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运算规则。

3. 课堂练习:布置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及时给予解答和反馈。

4.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解题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时的知识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进行拓展训练。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练习成果:检查学生的练习作业,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合作: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教学方法的适用性,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

小学数学微格教案

小学数学微格教案

小学数学微格教案课题:小学数学微格教案课型:数学课年级:小学三年级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微格的方式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2.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微格的方式解决简单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1.课件和投影仪。

2.微格的模板。

3.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教师出示一个有数学问题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微格的方式解决这个问题。

二、讲授(15分钟)1.教师向学生介绍微格的概念和使用方法。

2.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微格的模板和具体使用方法。

3.教师用几个例子向学生演示如何用微格解决数学问题。

三、练习(20分钟)1.教师出示几个简单的数学问题,让学生用微格的方式解决。

2.教师在黑板上列出一些提示,帮助学生解题。

四、总结(10分钟)1.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微格的使用方法和优缺点。

2.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3.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问题。

五、拓展(10分钟)1.教师出示一些较难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尝试用微格解决。

2.鼓励学生与同学合作解题,促进互动学习。

教学过程中的要点:1.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2.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鼓励学生坚持解题。

教学过程中的困难:1.学生解题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困惑和迷茫。

2.学生可能会出现分心和沉溺于自己的答案。

教学过程中的解决方法:1.教师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问题。

2.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互相帮助。

板书设计:微格的概念微格的使用方法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微格的概念和使用方法有了初步的理解。

但是在解题过程中,有些学生仍然对题目难以理解,需要进一步加强训练。

同时,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较低,下次可以加强团队合作的训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微格教学教案
科目:小学数学
课题: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执教:刘亚龙
训练技能:结束技能
设计理念:
课堂教学的结束是教师对一节课有计划、有目的的结束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通过归纳、总结、实践等活动使学生对所学的新知识、新技能进行及时的巩固、概括、运用。

把新知识新技能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的教学行为称为结束技能。

对于任何一项活动,结束都是很重要的。

“善始善终”就是告诉人们做事情既要有好的开头,又要有好的结尾。

但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对于课堂教学的结束不予重视。

或者一听到下课铃,不管讲到哪里,就宣布下课。

或者,讲完课后放手让学生作练习,不闻不问。

这都是教师备课不精,计划不周所至。

这样的结束对学生的认识活动没有什么帮助。

课堂教学结束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学的基本技能。

良好的结束是一节优秀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通过一系列教学活动将系统的知识、技能完整地再现于学生面前,不仅使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使学生获得掌握知识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

本节课我的训练技能即是课堂教学的结束技能。

主要安排了四个环节:一归纳总结学习内容;二、概括提炼,升华知识点;三、学生自我学习;四、布置作业,置疑生趣。

教学过程:
结束技能评价记录表
学科:执教: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