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初中语文.作文课程.中考命题篇.命题作文.材料运用.教师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命题作文材料运用

备考有方

两个锦囊成名的李贺

清晨,一个破落小院的柴门咯吱一声开了,从里面走出一个小厮,只见他背着一个破旧的锦囊,牵着

一头又老又瘦的毛驴,毛驴上坐着一个同样瘦瘦弱弱的少年书

生。这一主一仆,就这样悠闲地踱向了村外的世界。

一路上,流连于青山秀水,徜徉在繁华街市,穿行过闾巷

人家,那少年书生时而悲愁,时而欢愉,时而激昂,还不时地

从小厮处取过纸笔,嚓嚓写下几行诗句或片言只语,然后把纸

条往锦囊一扔,就又继续前行了。

等到日暮西山,他们才催赶着毛驴,蹬蹬地转回那个破落

的小院。这时,一位端庄的妇人迎上来,取过小厮背上的锦囊,

看见里面满满的一大堆纸条,她不赞叹反而心疼地说:“孩儿,

你真要写到呕心沥血才罢休吗?”

少年只是笑笑,没有言语,他开始坐下来吃饭。刚放下饭

碗,他又跑进书斋,叫小厮拿出锦囊,研好磨,然后就对着那

些纸条沉吟琢磨,把白天的奇思妙想、断语残句写成完整的诗

篇。写完后,他把诗篇整理好,投进另外一个锦囊里。就这样,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少年一直坚持着四处游历,采诗写诗,

从不间断。他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淳朴的风土民情,以

及自己的雄心壮志都投注到了笔端,化成了脍炙人口的诗句。

从一个锦囊到另一个锦囊,他的诗越写越妙,越积越多,美名渐渐传开,越传越广,当时的文章巨公韩愈闻听了他的大名,亲自登门来拜访他,这个少年,就是唐朝杰出的诗人——李贺。

李贺的锦囊也是我们大家的锦囊,他苦吟疾写的经验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地扩展

自己的视野,不断地从实际生活中汲取养料,才能葆有源源不断的创造力。所以我们

既要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

素材积累、材料运用

知识回顾

【认识写作】

有人编了顺口溜:“作文分值大,学生都害怕,老师没处下爪、、、、、、”其实,作文教也好、写也罢,都没有那么可怕。只要我们寻准病因,找出治疗方法,对症下药,就能逐步解决好这个难题。

作文的难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是作文本身难。

写作过程中需要运用字、词、句、段、修辞、逻辑等“硬件”,还要调动社会阅历、生活感受、写作情感等“软件”,这对初中生来说确实有相当难度。

第二是教师指导难。

作文教学环节纷繁,缺乏系统性、针对性,令教师颇有“老虎吃天无处下口”之感。

第三是教师作文指导的失误导致学生作文越学越难。

不少教师没有认识到写作教学本身的特殊性,写作教学模仿阅读教学的路子,侧重于传授作文知识、讲解作文技巧,而对于写作体验不多的初中生来说,那些所谓的技巧很难派上用场,反倒使学生无所适从。而且,由于教师不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作文指导无法做到有的放矢,学生只好胡编乱造、被动应付,久而久之必然产生厌烦情绪。

所有这些都使学生对作文望而生畏,觉得很难。在学生眼里,作文

最大的困难不是写作技巧,而是材料的匮乏。这当然不是说学生已经掌

握了写作技巧,而是对他们来说,首先要解决写什么的问题,然后才会

想到怎样写。如果学生连文章都写不出来,那些技巧之类岂不成了无本

之木,无源之水吗?因此,我们必须改变“讲”作文、“教”作文的陈

旧做法,把解决作文题材作为突破口,教给学生积累材料的方法,让他

们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有话要说。逐步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激发他

们的写作兴趣。

学生的写作材料有两个来源,一是来自于直接的观察和体验,二是来自于读或听等间接的渠道。前者为源,后者为流。源头枯竭,没有写作材料,就谈不到写作。谁都知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的作文材料蓄积丰富了,写作文时自然就不再头疼了。

例题精讲

【素材积累】

材料积累,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完成:

一.在生活中积累素材

俄国著名的犹太人作家肖洛姆·阿莱汉姆的小说《美纳汉·孟德尔》曾在俄国文坛上引起巨大反响,高尔基曾赞誉它是“一本绝妙的好书”。据说他那犀利、幽默、富有生活气息的语言,很多是从他后妈那里学来的。他的后妈骂他们时,既尖酸刻薄,又富有特色,每一个字都要带出一句咒骂:“缝——给你缝寿衣!”

“吃——让蛆虫把你吃掉!”

“写——给你写张药方!”

每当这时,肖洛姆·阿莱汉姆不仅不顶嘴还专心地将这些话记录下来,

逐渐形成了他的富有生活气息的语言。

我国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在描写春草时,用一个“钻”字,就把小草破土而出,生机勃勃的情态形象地刻画出来了;用一个“偷偷地”就把小草感知春天的来临,在不为人所知的情况下,它已萌发的特点写活了。而以“嫩嫩的”“绿绿的”两个形容词,便形象地写出了小草的质地和色泽,令人回味无穷;语言大师老

舍先生在《济南的冬天》里写水不结冰的景物时用拟人手法的描

写,也叫人拍案叫绝:“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

神,水也不忍的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

呢!”这里不仅写出了柳枝的妩媚可爱,还赋予水以思想,仿佛

它也有怜爱之心似的,读来很有感染力。

为什么作家们能把景色写得如此逼真形象呢?是因为他们

以生活为写作素材,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感受和思考,才把这

些景色写活了。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现实生活,自觉阅读社会这本“无字书”,全景式的扫描生活,用自己的心去理解、去感受生活,挖掘生活中自己最熟悉、最能打动心灵的宝藏,并养成写日记写心得的习惯,记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要让生活成为学生自己真正的创作源泉。

二.在阅读中汲取精华

要使学生有话可说,有物可写,还要提倡多阅读多借鉴。诗圣杜甫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破万卷”是说书读得要多,书读得多,知识才厚实,才能博古通今,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才“如有神”助。但仅仅靠多读是不够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曰:“学以为耕,文以为获。”这是说阅读是写作的先导,没有读的“耕耘”,就没有写的“收获”。指导学生开展广泛的课外阅读积累,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基础,也是学习写作的先导。

三.在背诵中迁移运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