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语音史10近代韵母系统共50页文档

合集下载

汉语语音史

汉语语音史

【三十六字母】
传统音韵学沿用最久的一套声类标目。宋 人在守温三十字母的基础上增益而成。三十六 字母大致可以代表唐末宋初的汉语声母系统。
返回本章目录
字音分析
字 音 韵 调
韵 尾 平 仄
上 去 入
开 合 四 呼 四 阴 阳 入 声 声 声 等 韵 韵 韵

七 音
发 音 部 位
清 浊
发 音 方 法
韵 头
--奉纽
古无轻唇音-谐声偏旁的例证3
方-彷旁
门-闻问
非-辈排徘
奉-棒捧 反-板版阪
逢-蓬篷
分-盆
上古声母 普通话声母
分-扮颁
亡-忙盲茫
b p
f
m
u
返回本章目录
古无舌上音-谐声偏旁的例证
者-都睹 周-凋调 卓-悼掉 兆-桃逃
失-趺迭 寿-涛祷
冬-终
竹-笃
真-颠填
登-澄橙
堂-瞠
返回本章目录
汉语语音的发展演变
钱大昕
古无舌上音
上古语音系统中没有舌上 音,中古的舌上音(知、彻、 澄)在上古时包含在舌头音 (端、透、定)之中。 中古的娘、日一纽,在上 古还没有从泥母分化出来,都 归泥母。
返回本章目录
娘日归泥
章炳麟
古无轻唇音-谐声偏旁的例证1 上古声纽 中古声纽 同谐 “甫”声的 字,上古 属帮系, 中古则分 属帮、非 二系。
十一唐十二庚十三耕十四清十五青十六蒸十七登十八尤十九侯二十幽三十六养三十七荡三十八梗三十九耿四十一迥四十二拯四十三等四十四有四十五厚四十六黝四十一漾四十二宕四十三映四十四诤四十五劲四十六径四十七证四十八嶝四十九宥五十一幼十八药十九铎二十陌二十一麦二十二昔二十三锡二十四职二十五德返回本章目录引水枢纽萨兰河倒虹吸古河倒虹吸恰里卡尔水电站和扬水站五座建筑物主体结构基本完好但由于自然老化各战争毁坏结构表面有磨损剥蚀弹坑及麻面有些上部结构破坏严重

古代汉语的韵母系统

古代汉语的韵母系统

幻灯片1古代汉语的韵母系统幻灯片2叶(协)音●在明代之前,大部分学者没有意识到语音是发展变化的。

他们在读古代的韵文,比如《诗经》、《楚辞》时,常常感觉到不押韵了,这时他们就依照当时的读音把不押韵协和的韵脚字的语音加以改变,以便读起来押韵协和。

这种强改字的语音,使古代韵文押韵协和的方法叫“叶韵”●如:《诗经〃邶风〃燕燕》:“燕燕于飞,上下其音。

之子于归,远送于南。

瞻望不及,实劳我心。

”韵脚字“音”“南”“心”的韵应该是相同的,可“南”在唐宋时已经不再与“音”“心”押韵,于是唐代就把“南”的读音改为“乃林反”。

幻灯片3●到了宋代,朱熹仍然用静止的观点看待语言现象,以宋代的语音读古代韵文时,大量使用“叶音”的办法改读《诗经》韵脚字的读音。

这种方法是不科学的。

因朱熹主要生活在福建一带,即今闽语区,所以今天的一些学者就说他是依照闽语来改。

●明代的陈第是最早明确反对“叶音”法的第一人,他的《毛诗古音考》一书把《诗经》中的韵脚字全部挑选出来,逐一考其音读。

因此他的方法是科学的,后代学者认为这部书是一部古韵学的奠基之作。

他在《毛诗古音考序》中中说:“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亦势所必至。

”●顾炎武在陈第的基础上,对《诗经》中的韵脚字进行了系联归类。

幻灯片4一、研究上古韵部主要依靠的材料有两种:(一)《诗经》、《楚辞》和其它先秦韵文的韵脚。

运用韵文材料,其方法就是辗转系联。

《诗经》中一首诗可以分为几章,每章中的韵脚字基本是属于同一韵,其中某一韵脚字又在某诗某章中与其它的韵脚字相押,它们互相之间就可以连为一韵。

如:幻灯片5《诗经·魏风·关雎》第三章中:“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其中“得、服、侧”三字押韵。

在《诗经·魏风·伐檀》第二章中:“坎坎伐辐兮,寘之河之侧兮。

河水清且直兮。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汉语普通话声母系统的演变

汉语普通话声母系统的演变

汉语普通话声母系统的演变现代汉语普通话声母系统的形成是语音演变的结果。

这个过程包括上古、中古、近代、现代。

对汉语声母系统演变过程进行梳理,理清其各个时期的发展脉络及其规律,对声母系统的细化和个案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字:声母系统上古中古近代现代音韵学把一个字的字音分成三部分:声母、韵母、声调。

如“声(shēng)”,“sh”是声母,“eng”是韵母,“-”是声调。

声母系统不是一成不变的,自上古到现代,它不断发展,形成今天所用的普通话声母系统。

(一)上古汉语的声母系统上古声母系统的研究主要根据谐声偏旁。

王力说过,凡同声符者必同声类,但不一定同属一个声母,例如“广”,黄声,“广”属见母,而“黄”属匣母。

[1](P65)此外,异文、读若、现代方言及古代外语借词等都是研究上古声母的重要材料。

学者们对上古汉语的声母系统进行了归类。

但由于所依原则不同,归纳的类别和数量也不同,这里我们采用向熹的归类方法:唇音帮[p] 滂[ph] 並[b] 明[m]舌头音端[t] 透[th] 定[d] 余[dj] 泥[n] 来[l]舌面音章[?] 昌[?h] 船[?] 书[? ] 禅[?] 日[?]齿音精[ts] 清[tsh] 从[dz] 心[s] 邪[z]牙音见[k] 溪[kh] 群[g] 疑[?]喉音晓[x] 匣[?] 影[?](二)中古汉语的声母系统中古声母系统的研究依据《广韵》等韵书的反切,及前代反切材料和日韩越等外语的借词。

其发展大致经历三个阶段:《广韵》声母系统—唐末守温三十字母—宋人三十六字母。

《广韵》声母共35个:唇音帮[p]滂[ph]並[b]明[m]舌音端[t]透[th]定[d]泥[n]来[l] 知[?]徹[?h]澄[?]齿音精[ts]清[tsh]从[dz]心[s]邪[z]庄[?]初[?h]崇[?]生[?]章[?]昌[?h]船[?]书[?]禅[?] 日[n?]牙音见[k]溪[kh]群[g] 疑[?]喉音影[?]余[j] 晓[x] 匣[?]守温和尚创制的三十字母:唇音不芳並明舌音端透定泥知徹澄日牙音见溪群来疑齿音精清从审穿禅照喉音心邪晓匣喻影守温三十字母有一定进步,但也存在不足之处,如他把心母和邪母归入喉音,显然缺乏一定根据。

音韵(韵母系统)

音韵(韵母系统)

⾳韵(韵母系统)韵母系统⼀、关于韵母的概念1.韵、韵母、韵部、韵⽬、⼩韵、韵摄韵,把声调相同、韵母相同或相近(韵腹、韵尾相同)的字归集在⼀起所编成部类。

⾳韵学上的韵是从韵腹起算的,如“掀喧翻”同属元韵。

传统⾳韵学上声调不同算不同的韵,如⼆O六韵中的“东董送”、“微尾未”。

张-庄-将:阳韵掌-爽-仰:养韵唱-创-匠:漾韵“韵部”⽐“韵”含义要⼴,它只要求韵腹和韵尾相同,不计声调,“韵部”⼀般是指上古⾳⽽⾔的,如,王⼒《古代汉语》《诗经》⽤韵就分古韵为三⼗部。

中古以后的等韵学把206韵归并为16摄,只要求韵尾相同韵腹相近就归⼀摄,⽐效摄,包括平声豪肴宵萧、上声皓巧⼩筱、去声号效笑啸12个韵。

韵摄指等韵学中将韵尾相同,主元⾳相近的韵部归并⽽成的⼤的部类。

⼩韵:韵书在各韵中将同声母和同韵母的字集中地编在⼀起,在领⾸字下标出这⼀组字共⽤的反切,这样的⼀组同⾳字,习惯上称之为“⼩韵”。

等韵图中所列的字,⼤都是各⼩韵的领头字。

韵⽬:就是韵书⾥的韵的标⽬,也就是韵的代表字。

2.开合古代⾳韵学家根据韵头的不同。

把韵母分为开⼝、合⼝两⼤类。

它们的区别是:凡韵头是[u]或是以[u]作主要元⾳的,就叫合⼝,反之,凡韵头不是[u]或者不以[u]作主要元⾳的,就叫开⼝。

据古代等韵家的研究。

古韵母只有[i],[u]两种韵头,⽽没有[y]韵头。

但在古⾳⾥[i]和[u]可以同时作韵头[iu]。

⽐如[an]这个韵,开⼝是[an],前边加介⾳[i]成为[ian],还算开⼝,合⼝是uan,前边加介⾳[iuan]还算合⼝。

也就是说,只要有[u]的都是合⼝,没[u]的都是开⼝。

古代开合的不同实际上就是园唇和不园唇的区别。

后来由于语⾳的演变。

以[iu-]起头的合⼝韵,就演变为撮⼝[y-],于是韵头[i-,u-,y-]三类,再加上不同i,u,y作韵头或韵腹的,就分别成了现代的开齐合撮四呼。

3.阴声韵,阳声韵,⼋声韵。

⾳韵学上依照韵尾的不同,把古韵分为三类:⽆韵尾或以元⾳收尾的韵合为⼀类,叫阴声韵;以⿐⾳收尾的韵叫阳声韵;以塞⾳p,t,k 收尾的韵叫“⼊声韵”,⼴州“甲”[kap]、“⼋”[pat]、厦门“⽵”[tiok]。

汉语语音史10近代韵母系统

汉语语音史10近代韵母系统

王实甫《举案齐眉》第四折: 我则见这一壁捧着的光闪闪金花紫诰豪,那一壁 捧着的齐臻臻珠翠鲛绡宵。你道是才表我冰清玉 洁心,又道是厮称我云锦花枝貌肴。我今日呵做 夫人岂敢状幺萧,争奈我两次三番不待着药。只 怕不稳如荆钗布袄豪。
又如寒、删、山韵以及桓、仙、元韵的一部分合并 为寒山韵,读[an][ian][uan][yan]。 先韵以及仙、元韵的另一部分变为先天韵,读 [ien][yen]。 合口一等桓韵字变为桓欢韵,读[on]。 在《中原音韵》中相互独立的这三个韵,到现代汉 语中,更进一步合流为主要元音相同的四个韵母: [an][ian][uan][yan]
耕、庚、清、青韵和蒸 、登韵中喉牙唇音的合 口字并入东锺韵,读 [uŋ][iuŋ]。 烘:东韵 轰薨:耕韵 凶:锺韵 兄:庚韵 崩:登韵 烹:庚韵
又如支、脂、之、微的一部分、咍、灰的一部分与 齐韵合并为齐微韵。咍、灰的另一部分与皆、佳韵 合并为皆来韵。 唐代开始,支脂支三韵就经常与微通押,合流为一 韵,读音是[i][ui],而齐韵的读音是[iei][iuei]。它们 的合并在宋代就已发生,齐韵也变成了[i][ui]: 范仲淹《渔家傲· 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之,衡阳雁去无留意之。四面边声连 角起之,千嶂里之,长烟落日孤城闭齐。 浊酒一杯家万里之,燕然未勒归无计齐。羌管悠悠霜 满地脂,人不寐脂,将军白发征夫泪脂。
[宋]史达祖《杏花天· 清明》:
细风微月垂杨院,记年少春愁一点。栖莺未觉花梢 颤,踏损残红几片。长安共日边近边远?况老去芳 情渐残,却怕因而梦见。 “点”属忝韵,收[-m]韵尾,其他字收[-n]韵尾。
但在《中原音韵》中,已经显示出了[-m]转化的端 倪。《广韵》中,属于凡韵的“凡范犯”等字被 归入寒山韵,而侵韵的“品”字被归入真文部。 这几个字的共同特点是唇音字。也就是说,收[-m] 韵尾的字中,唇音字最早并入[-n]尾。这主要是源 于异化作用:声母是唇音,如果韵尾也是唇音, 发音部位前后移动过多,不符合经济原则。 以此为开头,其他[-m]尾字也逐渐类化。

汉语语音史

汉语语音史

上古声纽的重要学说
錢氏的證明材料: (1)異文。 (2)聲訓 (3)讀若。 (4)直音。(5)反切。(6)方言 我們還可以補充證明: (7)形聲字。輕唇聲旁讀重唇;重唇聲 旁讀輕唇。 (8)外語借詞。
上古声纽的重要学说
2.古無舌上音 這個問題是清康熙年間的徐用錫首先提出來的。錢大昕在《舌音 類隔之說不可信》一文中詳細論證了這個問題。他說:“古無舌頭、 舌上之分,知、徹、澄三母,以今音讀之,與照、穿、床無別也; 求之古音,則與端、透、定無異。” 錢氏所舉的例證,如: (1)反切 (2)異文 可補證如下: (3)形聲字。 者=都、豬。登=澄。 (4)現代方言。福建潮州話,湖南雙峰話。“豬”=“都”。
上古声纽的重要学说
5.照二归精 所謂“照二歸精”,意思是指中古三十六字母中的照組二等(莊、初、崇、 生)字,上古應歸精組(精、清、從、心)。清代學者李元,先提出這個問題, 他在《音切譜》中引例140個,證明古音中正齒二等(除床母)與齒頭互通, 三等(除禪母)與舌頭互通。鄒漢勳《五均論》也有類似看法。 黃侃從研究《廣韻》出發,得出了同樣的結論。他認為上古漢語齒音只 有古本聲精、清、從、心,沒有變聲莊(照二)、初(穿二)、床(即祟、床二)、 疏(即生、審二)。莊母歸精,初母歸清,床(崇)母歸從,疏(生)母歸心。
4.餘三歸匣,餘四歸定 曾远乾《喻母古讀考》提出,中古三十六聲母中的喻母,上古应分 为两类。喻母三等上古归匣母,四等归定母。根據异文、声训、古 读、谐声、反切等材料,详细论证这个问题。 喻三歸匣的例子: 古讀营(于倾切)如环。《韓非子》:“自营为私。”說文引作 “自环(户关切)”。 古讀域(雨逼切)如或。《說文》:“或,邦也。從口從戈,或 又從土。按:或,胡國切,匣母。域或本一字,讀當同。 喻四歸定的例子: 古讀夷如陳,實如田。《左》僖元年;“邢遷於夷儀。”《公 羊》作“陳儀”。按:陳從申聲,古音如田。《史記》齊田氏即陳 氏也。申本古文電字。《淮南子·天文訓》:“ 庚子干丙子,夷。” 注云:“夷,或為電。”夷之讀為電,猶夷之讀為陳矣。

近代音的声韵调系统

近代音的声韵调系统

近代音的声韵调系统一、十四世纪的“中原”(北方)共有二十四个声母:(《中原音韵》)(甲)“喉牙音”:k k‘x 〇(乙)“舌音”:t t‘ n l(丙)“齿音”:ts ts‘ sʧʧ‘ʃʒtʂtʂ‘ʂʐ(丁)“唇音”:p p‘ m f v二、十五世纪北方话的声母二十个:明兰茂《韵略易通》所载《早梅诗》:“东风破早梅,向暖一枝开,冰雪无人见,春从天上来。

”K见k‘开x 向〇一t 东 t‘天 n暖 l来ts 早 ts‘从 s 雪tʂ枝tʂ‘春ʂ上ʐ人p 冰 p‘破 m 梅 f 风 v无三、近代音的声、韵、调1、近代音的声母为20个;2、近代音的韵母为46个;3、近代音的声调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从中古音到北京音的变化一、声母的变化1、全浊声母的清化除了次浊音(m,n,l)之外,所有浊音声母都变了清音,于是它们与清音合流了。

如果这个浊声母是一个破裂音或破裂摩擦音,那么:平声字变为吐气的清音,仄声字变为不吐气的清音(入声变阳平不吐气)。

(平声送气,仄声不送气。

)如果这个声母是一个单纯的摩擦音,没有吐气不吐气的分别,一般是变为相应的清音。

浊声母在现在方言中的分布情况:现代北京话里有一个浊摩擦音ʐ,不是从全浊声母来的,而是从次浊声母(日母)来的。

闽南有全浊声母,但是不完全和中古的全浊声母相当。

只有吴方言和一部分湘方言所保存的全浊声母最为完整。

2、[f]的产生[f]母的正式出现是在元明时代。

3、tɕ tɕ‘ȶ的产生4、tɕ tɕ‘ȶ的产生5、零声母的增加隋唐时零声母只有一个“影”母,到了现代北京话中,中古的微、疑、影、云、以五母都成了零声母。

6、[v]母的消失二、韵母的变化1、相近韵母的合并中古同摄的韵读音比较接近,其中一等韵与二等韵,三等韵与四等韵后来多数都发生了合并,一部分三四等韵与一二等韵也发生了合并。

2、[-m]尾韵变为[-n]尾韵《广韵》深、咸两摄的韵均属[-m]尾韵,这类韵共有九个,即“侵覃谈盐添咸衔严凡”。

汉语史讲稿VI(中古到近代近代到现代)

汉语史讲稿VI(中古到近代近代到现代)

汉语史讲稿VI(中古到近代近代到现代)汉语史从中古到近代语音系统的发展汉语史近代汉语语音系统一、概说近代汉语语音系统是指元明清时代(主要是14世纪)汉语共同语的语音系统。

这个共同语是以北方中原话(大都或洛阳)为基础的。

反映近代音的材料主要是韵书(包括元代周德清的《中原音韵》和明代兰茂的《韵略易通》)以及元曲用韵。

此外,其它韵书如元代无名氏的《蒙古字韵》、卓从之的《中州音韵》、熊忠的《古今韵会举要》、八思巴的《八思巴字》和明代乐韶凤的《五方元音》、李光地、王兰生的《音韵阐微》等也都是研究近代音的重要材料。

汉语史《中原音韵》《中原音韵》是为总结元曲押韵规律、指导元曲创作而编写的一部曲韵韵书。

成书于元泰定元年(1324),著者周德清,字挺斋,高安(今江西高安县)人。

《中原音韵》的重要价值在于它彻底抛弃了传统正音观念的束缚,如实地记载了当时上升为新的正音标准的活生生的现实语言。

汉语史关于《中原音韵》所根据的基础方言具体属于何地,目前学术界还有争议。

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依据的是当时的大都(今北京)音;一种认为大都作为首都只有几十年,当时还没有真正成为全国的文化中心,所以依据的依然是宋代以来占主导地位的汴洛音。

《中原音韵》的体例《中原音韵》收字5866(一说5869或5876、5877)。

主要内容分两部分,一是韵谱,一是“正语作词起例”。

反映语音系统的主要是韵谱。

韵谱体例有以下特点:①没按声调分卷,而是先分韵部。

共分19个韵部,各以两个字作为韵目,如“东钟”、“江阳”等;每一韵部中再按声调分四部分:平声阴、平声阳、上声、去声;同一声调的字分出若干同音字组(小韵),其间用小圆圈隔开。

②各阴声韵部里收了古代入声字,分别归入阳平、上声和去声,但没与阴声字混同,还单独排出。

③不用反切注音,一般不注释字义。

④收字以押韵的需要为目的,不入韵的字不收。

汉语史《中原音韵》的声母系统《中原音韵》的声母是多少,目前也还有争议。

中古语音系统和近代音

中古语音系统和近代音

• 《广韵》之后有《集韵》,丁度、贾昌朝 奉敕增修《广韵》,还是二百零六韵,但 反切变动较大,编书时考虑了实际读音的 变化。 • 后来的《五音集韵》分为一百六十韵, 《韵会》分为一百零七韵。这些数字主要 是合并了《广韵》的韵部,在语音系统和 编书体例上没有什么大的变化。
二、中古声母与《广韵》的声母系统 • 1、 《广韵》的声母系统: • 陈澧求出四十一个声类,后代学者各不相 同。唐作藩认为《广韵》有三十五个声母。
• 《广韵》全称是《大宋重修广韵》,“广” 为增广之义,它比《切韵》多收了一万多 字,收字26194个。 • 其体例是继承《切韵》而来,以四声为纲, 韵目为纬,分为二百零六韵。 • 《广韵》和《切韵》的语音性质:一般认 为《切韵》音系不仅综合了南北许多方言 的特点,还吸收了古音的特点,是一个兼 有古今南北的综合音系。
中古语音系统
一、韵书的产生和《广韵》
• 1、韵书的产生。 • 韵书是我国古代按韵编排的字典,目的是便于人 们作诗、写文章押韵之用。韵书编排时就具有别 四声(平仄)、分韵类(押韵)、用反切注音 (识字)的特点。 • 魏李登的《声类》是记载中最早的韵书,但已不 传。第二部是晋吕静的《韵集》。 • 南北朝时期,韵书出现得更多。但所有这些韵书 都未流传下来。
• 3、 平声送气,仄声不送气:反切上字是全 浊声母时,被切字读送气与否,根据下字 是平是仄来定;豆,田候切;郡,渠运切; 度,徒故切;杂,才纳切;团,度官切; 秦,匠邻切。平送仄不送。 • 4、 浊上声变去声:反切上字为全浊声母, 反切下字为上声时,切音变为去声;断, 徒管切;厚,胡口切;践,慈演切;渐, 慈染切。这就是浊上变去。
• 近代声母系统:看法不一;十五世纪明代 兰茂《韵略易通》中所载的《早梅诗》, 可以代表近代声母系统。 东 d 风 f 破p 早z 梅 m , 向 h 暖 n 一[o] 枝zh 开 k 。 冰 b 雪 s 无[v] 人 r 见 g , 春 ch 从 c 天 t 上 sh 来 l 。

近代汉语的语音系统

近代汉语的语音系统

近代汉语声母的特点
一、全浊音声母的清化。 二、舌上音和正齿音合并,并且变为卷舌声母。 三、“三十六字母”中的“疑”母消失,一部 分变成零声母,另一部分变成舌尖鼻音[n]。 四、在后期的近代汉语中,尖音和团音逐渐相 混,都变成了舌面音。
6
到了17世纪,至迟不晚于18世纪初年, 现代北京音(普通话)的声母系统就 已经完成。为了方便记忆掌握,王力 先生曾经写过一首22字的《太平歌》:
返回 3
二、 近代汉语的声母系统
《中原音韵》的声母系统,语言学家有不同的 看法。这主要是由于《中原音韵》只是把同音 字罗列在一起,而不使用反切注音。向熹先生 在《简明汉语史》中认为应该是25个声母,不 过他又认为在大约一百年以后,由于某些声母 的合并,变成了20个声母 。这就是明代兰茂 《韵略易通》中的《早梅诗》所反映的声母系 统。
[əŋ]、[uəŋ]、[iəŋ]、[iuəŋ];16、尤侯[ou]、[iou];
17、侵寻[əm]、[iəm];18、监咸[am]、[iam];19、廉纤
[iɛm] 。
8
《中原音韵》之后,汉语的韵母又发 生了一些变化,其中最重要的有以下 这些: 一是收双唇鼻音[-m]的韵尾变成了收 舌尖鼻音的韵尾[-n] 。 二是“寒山、桓欢、先天”三韵合并。 三是儿化韵的产生。
返回 9
四、 近代汉语的声调系统来自《中原音韵》中的声调是“平声阴、平声阳、上声、
去声” 。其主要演变为:
一、平分阴阳。即平声字按照其声母的清浊,分化为
两类:阴平和阳平。
二、浊上变去。即声母为全浊的上声字变成了去声字,
这一变化实际上早在唐代就已经开始出现。
三、入派三声。所谓“入派三声”是指在《中原音韵》
子夜久难明, 喜报东方亮。 此日笙歌颂太平, 众口齐欢唱。

汉语语音的历史

汉语语音的历史

汉语语音的历史_被忽视的历史!六:历代音韵系统归纳对古汉语音韵学的研究,学术界习惯以国际音标来注音,而不是现在通用的“汉语拼音”,理由是现代汉语拼音基本上是“北京音”,声韵母极为有限,组合方式也相对单调得多。

所以,下文出现的音标都是国际音标,读者需要用音标发音来读。

对于某些读者比较陌生的国际音标,文中尽量会用拼音注释。

但是,如果是论坛导致国际音标无法显示,本人再另想办法。

至于声韵部例字和诗词例证,限于篇幅,仅列举少量。

先秦音系(-前206)先秦声母:经过大批学者的比照,“古无舌上音”基本上是定论。

也就是,现代北方方言中的“zh,ch,sh,r”等“舌上音”(即卷舌音)直到元代之前是不存在的。

暂时可以认定约为33个。

发音部位:双唇舌尖前舌尖中舌叶舌面前舌跟喉不送气清塞音:帮非端知照见影送气清塞音:滂敷透彻穿浊塞音:并奉定澄神群鼻音:明微泥娘日疑边音:来喻四不送气清塞擦音:精庄送气清塞擦音:清初浊塞擦音:从床清擦音:心山审晓浊擦音:邪俟禅匣先秦韵部:韵部方面“同音必同部”,也就是说押韵的字,其韵部必然相同,音调类似。

韵部可以认定为29个(战国时期30个)。

先秦声调:关于先秦声调,王力先生的“舒促四调”是现阶段能被接受的主流:舒音:平声上声促音:长入声短入声而且,正因为入声本身是一个短促吸气的塞音,-k,-p,-i,-i。

而长入声由于音量拉长,结果在后世的发展中导致塞音-k,-p,-t,-i丢失。

演变为去声。

汉代音系(前206-220)西汉时期和先秦时期的语音变化不大。

研究这一时期的汉语语音,主要是依据张衡以及其他名家的汉赋。

汉代声母:和先秦一致,共有33个声母,在此不再赘述。

汉代韵部:共有29个韵部,但是,其对应的韵字发生了不少变化。

阴阳入声对应字都有了明显变化。

已经接近隋代《切韵》的韵部了。

汉代音系可以看成是上古音系和中古音系的过渡。

汉代韵部和先秦韵部最主要的变化是歌部由a变成ai,鱼药屋东四部都发生了变化。

近代语音史中的韵母

近代语音史中的韵母

中国音韵学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2002.8.石家庄载《音韵论丛》19—47页,齐鲁书社2004.1.济南汉语语音史上的ï韵母麦耘现代汉语有 和 韵母,前者来自中古止摄开口精组声母字,后者来自止摄和蟹摄三等韵开口的庄、章、知组声母字。

它们原本是i韵母字,受了声母的影响而从i韵母中脱离出来的。

本文把这些字从i韵母中脱离出来以后的韵母用ï来表示,在需要加以区别时,把精组声母的称为“ï1”,庄、章、知组声母的称为“ï2”。

必要指出的是,这是音类的标识,不表示音值。

一一般认为南宋的《切韵指掌图》首先明确表现了ï1 ,它把止摄开口精组字列在一等。

在此前的韵图中,这些字是在四等的。

蒋冀骋先生(1997:151-152和2001)对此表示怀疑。

他提出:中古蟹摄四等韵齐韵系在《切韵指掌图》中与止摄同图,占据了四等的位置。

这是“真四等”,而止摄原来列四等的精组字本是“假四等”,现在与齐韵系开口精组字地位冲突(齐韵系合口没有精组),只好让位给“真四等”。

作为权宜之法,便把“假四等”放到一等去了。

笔者认为,“假四等”为“真四等”让位之说不能信人。

现在先来看《指掌图》“十八开”精组之下一、四等位置的列字情况:入声先放下不谈。

平、上、去声中列于四等的都是齐韵系字吗?否。

上声有一个“枲”字是止摄字,它实际上包含了止摄的“徙、屣、玺”等字及齐韵系的“洗”。

这是为了避“死”字,三等韵字不跑到一等去,这正好说明这里的一、四等读音是不同的。

事实上,这里的四等位置还应有其他三等韵字。

与止摄合流的不仅有蟹摄四等韵,还有蟹摄三等韵,而蟹摄三等韵有精组字“祭際”等,也是所谓“假四等”。

它们不见于《指掌图》,依发展规律看,它们被包含“霁”里面了。

所以,这里的一、四等对立并非“真四等”、“假四等”之别。

如果刨开跟避讳有关的“徙”等字,这是止摄开口精组与蟹摄三四等韵开口精组的对立。

当然,“让位”是事实。

汉语语音史11近代声调系统

汉语语音史11近代声调系统
次浊:拉(来)抹(明)
但清声母入声字在现代普通话中则派入四声都有,因 此到现代也有称为“入派四声”的。
总体趋势是,从元代到现代,入声字派入阴平的从无 到有,而且越来越多,而派入上声的越来越少。如:
“卓桌啄琢”,在《中原音韵》中皆派入上声,现在 则前二个读阴平,后二个读阳平。
常用的古入声字,大约有五百多个,现代普通话中, 有将近50%读为去声,30%读为阳平,15%读为阴平, 最少的5%读为上声。
5.[ie]韵母与古帮组、端组相拼的字,来自古代入声,如 : 憋别撇蔑跌蝶贴铁捏聂列烈劣
6.[a]韵母和[f][ts][ts’][s]相拼的字,来自古代入声,如: 发法伐罚扎擦撒萨飒
7.有文白两读,又没有意义区别的,一般是入声字,如: 色没角落血脉簿剥削
还可以从反面排除一些不可能是入声字的: 1.阳声韵的字,肯定不是入声字。 2.普通话中念[tsɿ][ts’ɿ][sɿ]的字,都不是入声字。 3.普通话中念[uei][uai]的字,基本不是入声字。
从现代普通话推断古代入声字的办法: 1.声母是不送气的塞音[p][t][k]和塞擦音[ts][tɕ][tȿ]而读 阳平声的字,绝大多数来自古代入声,如:
[p]白帛拔跋薄雹别蹩博勃伯驳泊舶 [t]达答狄笛迪得德夺敌迭读毒独 [k]革国格阁隔 [ts]卒责族杂凿足则泽 [tɕ]截捷节疾即集绝及籍杰局菊桔急吉觉决掘 [tȿ]哲辙直值轴浊茁逐烛竹铡
《中原音韵》中733个入声字的分化情况:
阳平 上声 去声 总计
全浊声母 次浊声母
171
0
12
1
1
188
184
189
清声母 9
332 1
342
影母 0 2 16 18
总计 180 347 206 733

汉语语音史9近代声母系统

汉语语音史9近代声母系统
擦音的变化比较简单,即变为相同发音部位的清 声母。
《中原音韵》已经完成了全浊声母清化的过程,那 么这种现象发生的时间应该更早一些。
最早的萌芽可能出现在晚唐的西北地区。敦煌文献 中,已经能看到“辈帮-倍並”、“泛非-饭奉”、“到 端-道定”、“尽從-进精”、“泄心-谢邪”、“华匣-化曉 ”混用。
由于浊音清化,精组只剩下“精清心”三个声母 ,读[ts][ts‘][s]。见组剩下“见溪”两个声母,读 [k][k‘] ,“匣”合并入“晓”, 读[x]。
精组声母,在开口呼、合口呼前就保持[ts][ts‘][s] 不变;在齐齿呼、撮口呼前变成了[tɕ][tɕ‘][ɕ] 。
见组声母和晓母,在开口呼、合口呼前就保持 [k][k‘][x]不变,在齐齿呼、撮口呼前变成了 [tɕ][tɕ‘ ][ɕ ]。
[tȿ]
[tȿ]
章[tɕ] 章[tɕ] [tʃ]
这三组声母在北方方言中全部变为卷舌音,已是十 五世纪的事。[明]兰茂《韵略易通》(1442)用一 首《早梅诗》记录了当时北方话的声母:
东[t]风[f]破[p’]早[ts]梅[m]
向[x]暖[n]一[Ø ]枝[tȿ]开[k’]
冰[p]雪[s]无[v]人[ʐ]见[k]
梆[p]匏[p’]木[m]风[f] 斗[t]土[t’]鸟[n]雷[l] 竹[tȿ]虫[tȿ’]石[ȿ]日[ʐ] 剪[ts]鹊[ts’]系[s]云[Ø ] 金[k]桥[k’]火[x]蛙[Ø ]
“蛙”母下收例字“文 晚恩安”,“文晚”中 古微母字,“恩安”影 母字,表明微母已与影 母合并。

帮[p] 滂[p’] 明[m] 非[f] 微[v]

端[d] 透[t’] 泥[n]
来[l]
精[ts] 清[ts’]

汉语语音史10近代韵母系统共50页

汉语语音史10近代韵母系统共50页
33、如果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 就永远 只能是 死水一 潭。 34、当你眼泪忍不住要流出来的时候 ,睁大 眼睛, 千万别 眨眼!你会看到 世界由 清晰变 模糊的 全过程 ,心会 在你泪 水落下 的那一 刻变得 清澈明 晰。盐 。注定 要融化 的,也 许是用 眼泪的 方式。
35、不要以为自己成一次就可以了 ,也不 要以为 过去的 光荣可 以被永 远肯定 。
汉语语音史10近代韵母系统
31、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 穿。(名 言网) 32、我不想听失意者的哭泣,抱怨者 的牢骚 ,这是 羊群中 的瘟疫 ,我不 能被它 传染。 我要尽 量避免 绝望, 辛勤耕 耘,忍 受苦楚 。我一 试再试 ,争取 每天的 成功, 避免以 失败收 常在别 人停滞 不前时 ,我继 续拼搏 。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汉语语音史10近代韵母系统
51、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52、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53、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54、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 55、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 池桑竹 之属, 阡陌交 通,鸡 犬相闻 。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