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党论》导学案
语文人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朋党论)教案
语文人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朋党论)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2、理解作者对朋党的独到见解以及这一观点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3、学习文章层层对比,事、理结合,深入浅出,以理服人的论证方法。
4、体会文章语言的特点及其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1、理解作者对朋党的独到见解以及这一观点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2、学习文章层层对比,事、理结合,深入浅出,以理服人的论证方法教学难点:体会文章语言的特点及其表达效果。
教学方法:讨论与自学教学过程:【一】背景介绍:本文是欧阳修于庆历四年(1044)写给仁宗皇帝的一封奏章。
当时,革新派范仲淹、杜衍等提出了一系列改革主张,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庆历新政”。
以夏竦、吕夷简为首的保守派被弹劾罢职后,不甘心其政治上的失败,广造舆论,竭力攻击、诽谤范仲淹等引用朋党。
其陷害忠贤的险恶用心,深为欧阳修所洞察。
在《论杜衍范仲淹等罢政事状》中,欧阳修一针见血地指出:“欲广陷良善,只是指为朋党”,“去一善人,而众善人尚在”,“唯指以为党那么可一时尽逐”。
为驳斥保守派的攻击,辨朋党之诬,欧阳修写了这篇《朋党论》。
【二】分析课文:全文五个段落。
1、第一段,提出文章的中心观点。
讨论: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文章先从社会进展的事实落笔,“朋党之说,自古有之”,证明朋党的存在有其历史的依据,并为下文征引历史事实打下伏笔,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
”那么君子之朋和小人之朋之间有什么样的区别呢?作者用“同道”“同利”鲜亮地概括出两者的不同,使自己的观点十分鲜亮。
2、第二段进一步论述君子之朋和小人之朋的区别。
讨论:君子和小人的朋党有什么样的区别?1〕、君子是真朋,小人是伪朋。
从本质上说明小人无朋。
这一点远远超出了一般的朋党之说。
这一段是在前一段基础上的深入剖析。
由于小人之朋是从利动身的,因此只能是临时的,只能是假的;而君子之朋出于对道的共同追求,因此必定能“终始如一”,因此是真的。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9朋党论教案语文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
经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理解《朋党论》的论点、论据和论证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同时,学生在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活动中的表现也反映出他们在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方面的不足。
为了改进教学效果,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我会通过更多的实例和故事来帮助学生理解《朋党论》的论点、论据和论证过程。例如,通过介绍唐代政治背景和朋党现象的实际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背景和论证逻辑。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理解《朋党论》这篇文章时,学生可能会遇到以下困难和挑战:
(1)文言文阅读:部分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译能力较弱,可能导致对文章内容的把握不准确。
(2)论证手法分析:学生可能对文章中的论证手法和逻辑关系理解不够深入,难以全面分析文章的论证过程。
(3)批判性思维培养:学生在分析和评价文章观点时,可能过于依赖自己的主观感受,缺乏客观、全面的评价标准。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朋党论》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提交预习成果:将预习成果(如笔记、思维导图、问题等)提交至平台或老师处。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1.学生已经掌握了相关知识: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唐宋八大家的其他作品,对他们的写作风格和论证手法有一定的了解。此外,学生在生活中也可能会遇到类似于朋党现象的存在,对这一概念并不陌生。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学生对文学作品鉴赏感兴趣,尤其是唐宋八大家的作品。在学习过程中,部分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和分析文章观点,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学生的学习风格各异,有的喜欢朗读和感悟,有的擅长分析和论证。
朋党论-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案
朋党论-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唐宋八大家的生平及文学成就;2.熟悉唐宋八大家代表作及其风格特点;3.通过对唐宋八大家散文的阅读,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4.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唐宋八大家代表作及其风格特点;2.教学难点:作者对人生、社会、理想等问题的思考和表达。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1. 教学内容1.苏轼《东坡志林》中的《朋党论》2.唐代韩愈的《草木春秋》中的《春日偶成》3.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4.唐代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5.唐代王维的《鸟鸣涧》6.宋代欧阳修的《醉翁亭记》7.宋代苏洵的《赤壁怀古》8.宋代苏轼的《赤壁赋》2. 教学方法1.朗读:让学生朗读文章或选段,感受文学语言的魅力和情感表达的力量;2.讲解:针对每篇文章,简要介绍作者及其代表作,重点分析文章风格、主旨和表达技巧;3.阅读:安排一定的阅读时间,让学生自主进行阅读,引导学生发现文章的价值和特点;4.分组讨论:按照小组或班级为单位,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讨论,探讨文章的内涵和主题;5.写作:在教学过程中,安排写作任务或提供写作思路,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四、教学评价1.课堂测验:通过短文问答、文学鉴赏、作品分析等方式检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掌握程度;2.口头表达: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看法或感受,提高语言表达能力;3.作品展示: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提高写作水平;4.期末考试:通过较高难度的文学阅读和写作题目,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综合评价。
五、教学步骤1.阐述课程目标和重难点;2.介绍唐宋八大家及其代表作;3.分析选择的散文名篇;4.引导学生进行朗读、阅读、分组讨论和写作等活动;5.对学生进行课堂测验、口头表达、作品展示等评价。
六、教学效果1.通过本课程能够让学生对唐宋八大家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和了解;2.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得到提高,通过对名篇的学习,学生的写作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3.学生的人文情怀得到培养和升华,增强了文化素养。
高中语文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选修论辩《朋党论》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高中语文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选修)论辩《*朋党论》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省级名师教案】
1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2、理解作者对朋党的独到见解以及这一观点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3、学习文章层层对比,事、理结合,深入浅出,以理服人的论证方法。
4、体会文章语言的特点及其表达效果。
2学情分析
高三学生已有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 、理解作者对朋党的独到见解以及这一观点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2、学习文章层层对比,事、理结合,深入浅出,以理服人的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语言的特点及其表达效果。
4教学过程
新设计
一、背景介绍:
本文是欧阳修于庆历四年(1044)写给仁宗皇帝的一封奏章。
当时,革新派范仲淹、杜衍等提出了一系列改革主张,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庆历新政”。
以夏竦、吕夷简为首的保守派被弹劾罢职后,不甘心其政治上的失败,广造舆论,竭力攻击、诽谤范仲淹等引用朋党。
其陷害忠贤的险恶用心,深为欧阳修所洞察。
在《论杜衍范仲淹等罢政事状》中,欧阳修一针见血地指出:“欲广陷良善,不过指为朋党”,“去一善人,而众善人尚在”,“唯指以为党则可一时尽逐”。
为驳斥保守派的攻击,辨朋党之诬,欧阳修写了这篇《朋党论》。
二、分析课文:
全文五个段落。
1、第一段,提出文章的中心观点。
讨论: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欧阳修《朋党论》上课用课件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提出全文的中心
论点:“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 第二部分(第二、三、四自然段):具体论 述君子之朋与小人之朋的本质差别以及对国 家兴亡的利弊。论证务必辨明君子之朋与小 人之朋的道理。 第三部分(第五自然段):得出结论,照应 开头,“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 希望皇上汲取历史上兴亡治乱的经验教训, 大胆信用君子之朋。
欧阳修 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 , 散文创
作成就最大 ,其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 八大家”之一 ;也擅长 诗词,诗学韩愈,多反映社会
现实,有议论化、散文化倾向,词则婉约柔美,清新淡雅。 他在史学方面也很有成就,参与修撰《新唐书》,自撰《新 五代史》。他还善于论诗 《六一诗话》是中国文学史上第 一部诗话,以随便亲切的漫谈方式评叙诗歌,成为一种论诗 的新形式。 死后 谥“文忠” , 世称“欧阳文忠公” 。 有《欧阳文忠公集》传世。
【欧阳修的文学创作】
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他的 文学成就以散文最高,影响也最大。他是唐 宋八大家之一。他继承了韩愈古文运动的精 神,在散文理论上,提出文以明道的主张。 他所讲的道,主要不在于伦理纲常,而在于 关心百事。他取韩愈“文从字顺”的精神, 大力提倡简而有法和流畅自然的文风,反对 浮靡雕琢和怪僻晦涩。 “纡徐平易”的艺术风貌—“六一风神”
煮“五豆”的传说
欧阳修不得志时,卖文谋生。遇一李姓员外女飘彩
选婿。中彩后,李员外嫌贫爱富,将女儿逐出门外 。李小姐是一位义气女子,誓与欧阳修终生为伴。 从此,欧阳修便把卖文得来的钱交给妻子掌管。其 妻勤俭持家。每天早上只吃豆子稀饭,苦日子熬到 皇王开科,妻子取出平日攒下的银子给欧阳修作盘 缠。欧阳修问银从何来,其妻说是吃豆子稀饭省下 的。后来,欧阳修金榜题名,一步身荣,做了大官 ,携妻赴任。妻子怕他坐了高官,忘了根本,就在 腊月初五给他煮了一顿五种豆子的稀饭。欧阳修一 尝,连说:“难吃!难吃!”妻子接着就讲述了过 去经历的苦难。欧阳修深感妻贤,他给家中定了个 规矩,每年腊月初五吃豆子稀饭。流传到民间,就 形成了煮“五豆”的习俗。
高一语文导学案:《与高司谏书》语文版必修含答案
第13课与高司谏书学习重点1.记: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词语,积累欧阳修名句。
2.读:理清文章思路,准确理解作者的基本观点。
3.写:运用层层说理的方法进行写作训练。
4.练:掌握名词用作动词的活用方法。
一、诵记名言警句欧阳修名句1.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朋党论》)2.君子则不然。
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
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
此君子之朋也。
(《朋党论》) 3.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伶官传序》)4.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伶官传序》)5.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踏莎行》)6.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亭记》)7.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蝶恋花》)8.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生查子》)9.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六一诗话》)二、了解文学常识作者及背景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
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仁宗时,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英宗时,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神宗朝,迁兵部尚书,以太子少师致仕。
其于政治和文学方面都主张革新,既是范仲淹庆历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
其创作实绩灿然可观,诗、词、散文均为一时之冠。
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诗风与散文近似,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其词深婉清丽,承袭南唐余风。
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
又喜搜集金石文字,编为《集古录》。
著有《欧阳文忠公文集》。
高司谏,即高若讷,时任司谏。
“与高司谏书”,就是“给高司谏写的一封信”。
这封信写于北宋景祐三年,欧阳修时年三十岁。
当时,宰相吕夷简在位日久,政事积弊甚多,又任人唯亲。
为此,范仲淹多次上书,主张选贤任能,指斥吕夷简,因而得罪宋仁宗和吕夷简,被贬为饶州知府。
高中语文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学案:朋 党 论
第3课朋 党 论(自读课)(对应学生用书P7)走近作者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北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永丰)人。
仁宗天圣八年(1030),中进士;庆历三年(1043),任谏官。
为人耿直,敢于谏诤,在开明派范仲淹和守旧派吕夷简的斗争中,站在范仲淹一边,受到排挤、打击,屡遭贬官。
晚年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死后谥文忠。
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
他重视人才培养,积极推行诗文革新主张,提倡效法韩愈,在散文、诗、词等各方面都有很高成就。
他的散文具有说理明白、平易流畅、委曲婉转、情文并茂的独特风格。
他的《六一诗话》,开创了诗话这一文学形式。
有《欧阳文忠公集》《新五代史》和《新唐书》(与宋祁合撰)等。
相关背景本文是欧阳修于庆历四年(1044)写给仁宗皇帝的一封奏章。
当时,革新派范仲淹、杜衍等提出了一系列改革主张,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庆历新政”。
以夏竦、吕夷简为首的保守派被弹劾罢职后,不甘心其政治上的失败,广造舆论,竭力攻击、诽谤范仲淹等引用朋党。
其陷害忠贤的险恶用心,深为欧阳修所洞察。
在《论杜衍范仲淹等罢政事状》中,欧阳修一针见血地指出:“欲广陷良善,不过指为朋党”,“去一善人,而众善人尚在”,“唯指以为党则可一时尽逐”。
为驳斥保守派的攻击,辨朋党之诬,欧阳修写了这篇《朋党论》。
臣闻 朋党之说, 自古 有之,惟幸人 君 辨臣听说关于朋党的言论,是自古就有的,只是希望君主能分其 君子、 小人 而已。
清他们是君子还是小人就好了。
⎣⎡⎦⎤幸:希望。
而已:罢了。
大凡君子与一般说来,君子与君子以 同道 为朋, 小人与小人以同利 为朋,君子因志趣一致结为朋党,而小人与小人则因利益相同结为朋党, 此 自然之理也。
这是很自然的规律。
⎣⎡⎦⎤同道:志同道合。
然 臣谓 小人 无 朋,惟君子则有之。
但是臣以为:小人并无朋党,只有君子才有。
⎣⎡⎦⎤然:但是。
惟:只是。
其故何 哉?小人所好者禄利也,所贪者财货也。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9朋党论教案语文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朋党论》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设计预习问题,如“欧阳修为何要写《朋党论》?”、“文章中提到的朋党现象有哪些?”等,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朋党论》内容做好准备。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如PPT、视频等,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设计课堂互动环节,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提高学生学习《朋党论》的积极性。
随堂练习:
设计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朋党论》知识的掌握情况。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知识拓展:
介绍与《朋党论》内容相关的拓展知识,如唐宋时期的党争事件、现代社会的“圈子文化”等,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文章主题与中心论点的把握:本节课的核心是让学生理解欧阳修在《朋党论》中提出的“朋党”观念及其对国家政治的影响。教学过程中应重点讲解文章的中心论点,即“朋党之弊,为国之大患”,并通过实例分析,帮助学生深入领会作者的观点。
(2)论证方法与修辞手法的运用:重点讲解文章中运用的对比、排比、设问等修辞手法,以及逻辑严密的论证方法。通过具体例句分析,使学生掌握这些修辞手法和论证方法在文言文中的表达效果。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在于,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接触过唐宋时期的历史文化背景,对文言文的阅读与理解有一定基础。在此基础上,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进一步理解文言文论证技巧,提升文学鉴赏能力,同时联系实际,对现代社会中的人际关系和团队精神有更深入的思考。
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朋党论 学案
语文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朋党论学案一、基础知识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以为:作为B.而周用以..兴用以:用来C.更相称美..,更相推让称美:赞美D.能使人人异心..不为朋异心:不同心答案 B解析用以:因而。
2.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臣闻朋党之.说B.自古有之.C.此自然之.理也D.此君子之.朋也答案 B解析B项为补足音节的助词。
其余三项均为结构助词,的。
3.下列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的是( )例句:古之人不余欺也A.然而后世不诮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B.终始如一。
此君子之朋也C.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D.吾其何择哉答案 D解析D项和例句均为宾语前置句,A项被动句,B项判断句,C项被动句。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虽其兄弟亲戚..B.兴亡治乱之迹,为人君者,可以..鉴矣C.并列..于朝,更相称美,更相推让D.此辈清流,可投浊流..答案 D解析A项古义:内外亲属,包括父母和兄弟。
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B项古义:可以作为。
今义:副词,表示肯定、赞许。
C项古义:同时列位。
今义:并排平列,不分主次。
D项古今同义。
二、文本阅读阅读课文选段,完成5~9题。
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
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禄利也,所贪者财货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相保。
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
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
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
此君子之朋也。
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尧之时,小人共工、兜等四人为一朋,君子八元、八凯十六人为一朋。
朋党论课件
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 凭借
以 称舜为聪明之圣旨,以能辨君子与小人也 因为
为人君者可以鉴矣 用来 三千人为一大朋,而周用以兴 因此
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 希望
幸
如姬最幸(《信陵君窃符救赵》)受宠爱
⒈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
·
名词作动词,效力
⒉或利尽而交疏
译句子
(1)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 事国,则同心而共济,始终如一。
译文:用它们来修养品德,则彼此目 标相同又能够互相取长补短;用它们 来效力国家,则能够和衷共济,始终 如一。
(2)及舜自为天子,而皋、夔、稷、 契等二十二人并列于朝,更相称美, 更相推让,凡二十二人为一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而舜 皆用之,天下亦大治。
布置作业
1、积累本文重点的实词和虚词。
2、探究:本文对你在写作方面有 怎样的启发?试着写一段驳论, 500字左右。
谢谢
排比句如“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 惜者名节”。又如第四段中自“能使人人 异心不为朋,莫如纣”起,连用三个“莫 如”,对历史上的昏君予以彻底否定,语 气坚定有力。后面又连用两个“莫如”, 对贤君给予肯定。排比句对偶句的交相运 用,使句式长短相间,错落有致,行文时 徐时疾,张弛有度,充分展现了欧阳修政 论的艺术风格。
2)欧阳修指出了道和利,是区分两者的关键 所在。并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小人 是以利,相互勾结,相互利用,利益相同 则相结为党,见“利”则相互反目, “利’’尽则分道扬镳;而君子是以“道” 相互联结,同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道 永远不变,则君子之党永远同心。
讨论:什么样的朋党才对国家有积极的作 用?
通过上述对比,君子之朋与 小人之朋的正与邪、善与恶、 是与非、真与伪,国君是否 信用君子之朋的得与失、利 与弊,则一目了然。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导学案
《留侯论》是一篇史论散文。就宋代散文而言,“史论散文”中的“史”,指的是历史,包含人物和事件,主要针对的是文章中的内容部分。“论”指的是散文形式中的“论体散文”。“史论散文”正是将“历史”和“散文”加以结合,由前人对历史评论的篇章中,再进一步扩展见识。这是作者早年的一篇著名史论,是进献给皇帝以应试求官的。文章通过对张良的评论,向皇帝和考官显示了其非凡的才华。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他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
2、写作背景
庆历三年(1043年),韩琦、范仲淹、富弼等执政,欧阳修、余靖等也出任谏官。这时开始实行一些政治改革。从范仲淹、欧阳修等人相继贬官开始,他们已经被保守派官僚指为朋党。此后党议不断发生,宋仁宗在1038年(宝元元年)还特意下过“戒朋党”的诏书。到了1043年,吕夷简虽然被免职,但他在朝廷内还有很大的势力。为了反对改革,以夏竦为首的一伙保守派官僚就正式攻击范仲淹、欧阳修是“党人”。范仲淹以直言遭贬,欧阳修在朝廷上争论力救。只有当时的谏官高若讷认为范仲淹当贬。欧阳修写给高若讷一封信,指责高若讷不知道人间还有羞耻之心。高若讷将此信转交当局,结果欧阳修连坐范仲淹被贬。还有一些大臣也因为力救范仲淹而被贬,当时便有一些大臣将范仲淹及欧阳修等人视为朋党。后来仁宗时范仲淹与欧阳修再次被召回朝廷委以重任。欧阳修当时担任谏官,为了辩论这种言论也为了为自己辩护,就在庆历四年(1044年)上了一篇奏章,叫《朋党论》,给夏竦等人以坚决的回击。
2、掌握“挟持”“所以”“可爱”“下人”“志气”等古今异义词。
3、理解作者“忍小愤而就大谋”的观点。
第一专题 第3课朋党论学案
第3课朋党论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庐陵(今属江西)人。
宋代杰出的文学家,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
一生写了五百余篇散文,成就斐然。
他的政论文充分发挥了儒家思想中注重国计民生的优秀成分,为政治斗争服务,如《与高司谏书》、《朋党论》等。
他状物写景及叙事的散文摇曳生姿,从容委婉。
他的《秋声赋》,采取散文句法,把秋夜写得生动可感,且变唐以来赋的“律体”为“散体”,在赋的发展史上,有重要意义。
他与宋祁一起重编《唐书》,还自著《五代史》,后人称之《新唐书》和《新五代史》。
欧阳修继承韩愈“文从字顺”的传统,但避免了韩愈尚奇好异的作风,散文内容充实,酣畅淋漓;叙事简约明快,议论纡徐有致;章法曲折变化而又严密,语句轻快圆融而不滞涩。
这种平实的散文风格在当时起了示范作用。
1.芦荻画地与欧阳文忠欧阳修4岁丧父,孤儿寡母,生活贫困。
因买不起纸笔,母亲便用荻秆画地教他识字。
小时候的欧阳修知甘识苦、人穷志大,从贤惠的母亲那里受到了诗书传统的熏陶,打下了坚实的文字基础,培养了吃苦耐劳的品格。
参加进士考试3次名列第一,24岁中殿试甲科第14名进士。
66岁去世,追赠太子太师,谥号“文忠”,史称欧阳文忠公。
2.名联安徽滁州醉翁亭有副对联: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翁”即欧阳修,“亭”本无名,因“醉翁”在此宴饮宾客,兴之所至,命曰“醉翁亭”。
3.六一居士欧阳修晚号“六一居士”,“六一”具体指什么?欧阳修曾作《六一居士传》自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一代文豪,爱好广泛,志趣高洁,俨然杰出史家之风范。
《朋党论》是欧阳修在庆历四年(1044)任谏官时所作。
当时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人锐意改革政治,受到保守派的反对,蓝元震且有“朋党”之说,诬陷范、韩、富等革新派为“朋党”。
“朋党”,是中国古代政治术语,简单地说,是指朝廷政治斗争中的帮派。
《朋党论》教案(范本)
《朋党论》教案《朋党论》教案《朋党论》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朋党论》教案。
2、理解作者对朋党的独到见解以及这一观点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3、学习文章层层对比,事、理结合,深入浅出,以理服人的论证方法。
4、体会文章语言的特点及其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1、理解作者对朋党的独到见解以及这一观点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2、学习文章层层对比,事、理结合,深入浅出,以理服人的论证方法教学难点:体会文章语言的特点及其表达效果。
教学方法:讨论与自学教学过程:一、背景介绍:是欧阳修于庆历四年写给仁宗皇帝的一封奏章。
当时,革新派范仲淹、杜衍等提出了一系列改革主张,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庆历新政。
以夏竦、吕夷简为首的保守派被弹劾罢职后,不甘心其政治上的失败,广造舆论,竭力攻击、诽谤范仲淹等引用朋党。
其陷害忠贤的险恶用心,深为欧阳修所洞察。
在《论杜衍范仲淹等罢政事状》中,欧阳修一针见血地指出:欲广陷良善,不过指为朋党,去一善人,而众善人尚在,唯指以为党则可一时尽逐。
为驳斥保守派的攻击,辨朋党之诬,欧阳修写了这篇《朋党论》。
二、分析课文:全文五个段落。
1、第一段,提出文章的中心观点。
讨论: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文章先从社会发展的事实落笔,朋党之说,自古有之,证明朋党的存在有其历史的依据,并为下文征引历史事实打下伏笔,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
那么君子之朋和小人之朋之间有什么样的区别呢?作者用同道同利鲜明地概括出两者的不同,使自己的观点十分鲜明。
2、第二段进一步论述君子之朋和小人之朋的区别。
讨论:君子和小人的朋党有什么样的区别?1)、君子是真朋,小人是伪朋。
从本质上说明小人无朋。
这一点远远超出了一般的朋党之说。
这一段是在前一段基础上的深入剖析。
朋党论教案
朋党论教案【教案】朋党论教学目标:1. 了解朋党论的含义和背景;2. 掌握朋党论的基本内容和核心观点;3. 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批判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1. 了解朋党论的形成背景和历史意义;2. 掌握朋党论的核心内容和观点;3. 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批判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1. 教材:《公民与道德》第三册;2. PPT或黑板等教学工具;3. 课件或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朋党论的背景和历史意义;2. 引发学生对朋党论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讲解(15分钟)1. 以PPT或黑板等教学工具,向学生展示朋党论的基本内容和核心观点;2. 分析朋党论对政治发展的影响和启示。
三、讨论(20分钟)1. 分组讨论,学生就朋党论的优点和缺点展开讨论,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观点;2. 整理讨论结果,引导学生总结朋党论的利弊。
四、辩论(10分钟)1. 将学生分为两组,一组代表赞成朋党论,一组代表反对;2. 进行辩论,各组提出自己的论点,并对对方的观点进行批判和回应。
五、总结(10分钟)1. 学生就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理解朋党论的意义和作用;2. 教师进行适当补充和点评,澄清学生可能存在的疑惑。
六、作业(5分钟)1. 要求学生完成相关思考题和阅读任务;2. 鼓励学生进行相关扩展阅读,丰富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教学延伸:通过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批判能力,提高他们的思考和判断水平。
可以通过辩论、写作等形式,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他们的知识储备和思考能力。
2018-2019年语文版语文选修3.9《朋党论》学案
第9课朋党论目标定位 1.掌握本文重点实词和虚词“以”的用法。
2.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及主要艺术特点。
3.联系现实,把握本文的现实意义。
1.背景探寻本文是欧阳修于庆历四年(1044)写给仁宗皇帝的一封奏章。
当时,革新派范仲淹、杜衍等提出了一系列改革主张,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庆历新政”。
以夏竦、吕夷简为首的保守派被弹劾罢职后,不甘心其政治上的失败,广造舆论,竭力攻击、诽谤范仲淹等引用朋党。
其陷害忠贤的险恶用心,深为欧阳修所洞察。
在《论杜衍范仲淹等罢政事状》中,欧阳修一针见血地指出:“欲广陷良善,不过指为朋党”“去一善人,而众善人尚在”“唯指以为党则可一时尽逐。
”为驳斥保守派的攻击,辩朋党之诬,欧阳修写了这篇《朋党论》2.文学常识论:古代论说文的一种文体,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战斗性。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①·兜()②夔()③稷()④契() ⑤后世不诮()答案①huān②kuí③jì④xiè⑤qiào2.一词多义①以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称舜为聪明之圣者,以辨君子与小人也为人君者可以鉴矣三千人为一大朋,而周用以兴②幸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如姬最幸③之君子之朋宋何罪之有蚓无爪牙之利答案①凭借/因为/用来/而②希望/受宠爱③结构助词,“的”/宾语前置的标志/定语后置的标志3.词类活用①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②或利尽而交疏:③尽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为党人:④暂相党引以为朋者:答案①名词用作动词,效力。
②形容词用作动词,疏远。
③名词用作动词,看作。
④名词用作动词,结为朋党4.古今异义①君子八元古义:今义:②虽其兄弟亲戚不能相保古义:今义:③而周用以兴古义:今义:④此辈清流,可投浊流古义:今义:答案①古义:相传同为高辛氏(帝喾)后代的八个才子。
今义:八元钱。
②古义:内外亲属,包括父母和兄弟。
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③古义:因而。
今义:用来。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学案:专题一第3课朋党论
第3课 *朋党论1.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
——《朋党论》2.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朋党论》3.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蝶恋花》4.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蝶恋花》5.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踏莎行》一、字词积累1.字音(huān ) 夔.(kuí) 稷.(jì) ·契.(xiè) 后世不诮.(qiào) 2.一词多义(1)以⎩⎪⎨⎪⎧①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 用②称舜为聪明之圣者,以.能辨君子与小人也 因为③为人君者,可以.鉴矣 用来④三千人为一大朋,而周用以.兴 而 (2)幸⎩⎪⎨⎪⎧①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 希望②如姬最幸.受宠爱 (3)之⎩⎪⎨⎪⎧①此君子之.朋也 结构助词,的②宋何罪之.有 宾语前置的标志③蚓无爪牙之.利 定语后置的标志 3.古今异义①君子八元..古义:相传为高辛氏(帝喾)的八个儿子。
元,最好的人。
今义:八元钱。
②虽其兄弟亲戚..,不能相保古义:内亲外戚。
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或血缘关系的家庭成员。
③而周用以..兴古义:因而。
今义:用来。
④此辈清流..,可投浊流古义:指德行高洁负有名望的士大夫。
今义:清澈的水流。
4.词类活用①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名词用作动词,效力②或利尽而交疏.形容词用作动词,疏远③尽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为党人名词用作动词,看作④暂相党.引以为朋者名词用作动词,结为朋党5.文言句式判断句①此君子之朋也②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二、文学常识1.走近作者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吉州吉水(今江西永丰)人。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
一生写了五百余篇散文,成就斐然。
他的政论文充分发挥了儒家思想中注重国计民生的优秀成分,为政治斗争服务,如《与高司谏书》《朋党论》等。
〖2021年整理〗《朋党论》导学案
《朋党论》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生能灵活运用文言知识(词性活用、古今异义和多义词的用法)。
2、理解作者提倡君子之朋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课前预习:1、欧阳修是怎么看待朋党的?和我们的观点有什么不同?2、说说君子和小?人的朋党有什么样的区别?3、什么样的朋党才对国家有积极的作用?4、真的朋党和小人的朋党对国家有什么样的意义?在论证的过程中用了什么手法?课堂练习:一、指出下列句子中词性活用的字词,指明用法并解释。
1、尽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为党人2、然皆乱亡其国二、找出下列各句中古今异义的词,并加以解释。
1、当其同利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2、虽其兄弟亲戚,不能相保3、治乱兴亡之迹,为人君者可以鉴矣4、称舜为聪明之圣者5、并列于朝,更相称美,更相推让三、一词多义为暂相党引以为朋者用三千人为一大朋,而周用以兴目为党人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以同道为朋虽虽其兄弟亲戚,不能相保后世不诮舜为二十二朋党所欺善人虽多而不厌也为人君者可以鉴矣四、阅读下面短文,完成1-8题:修不幸,生四岁而孤。
太夫人欧阳修的母亲守节自誓,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
太夫人告之曰:“汝父为吏,廉而好施与,喜宾客,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余,曰:‘毋以是为我累①。
’故其亡也,无一瓦之覆,一垄之植,以庇而为生。
吾何侍而能自守邪?吾于汝父,知其一二,以有侍于汝也。
自为汝家妇,不及事吾姑婆母,然知汝父之能养也。
汝孤而幼,吾不能知汝之必有立,然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
吾之始归也,汝父免于毋丧方逾年。
岁时祭祀,则必涕泣曰:‘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
’间御酒食,则又涕泣曰:‘昔常不足,而今有余,其何及也②!’吾始一二见之,以为新免于丧适然耳。
既而其后常然,至其终身未尝不然③。
吾虽不及事姑,而以此知汝父之能养也。
汝父为吏,尝夜烛治官书……回顾乳者,抱汝而立于旁,因指而叹曰:‘术者算命人谓我岁行在戌将死。
使其言然,吾不及见儿之立也,后当以我语告之。
’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朋党论》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灵活运用文言知识(词性活用、古今异义和多义词的用法)。
2、学习文章层层对比,事、理结合,深入浅出,以理服人的论证方法过程与方法体会文章语言的特点及其表达效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作者对朋党的独到见解以及这一观点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教材助读】1.走近作者见《秋声赋》中作者简介部分。
2.资料链接本文是欧阳修于庆历三年(1043年)写给仁宗皇帝的一封奏章。
当时,革新派范仲淹、杜衍等提出了一系列改革主张,成为历史上有名的“________________”。
以夏竦、吕夷简为首的保守派被弹劾罢职后,不甘心其政治上的失败,广造舆论,竭力攻击、诽谤范仲淹等引用朋党。
其陷害忠贤的险恶用心,深为欧阳修所洞察。
在《论杜衍范仲淹等罢政事状》中,欧阳修一针见血地指出:“欲广陷良善,不过指为朋党”“去一善人,而众善人尚在”“唯指以为党则可一时尽逐”。
为驳斥保守派的攻击,辩朋党之诬,欧阳修写了这篇《朋党论》。
【预习反馈】1、欧阳修是怎么看待朋党的?和我们的观点有什么不同?2、说说君子和小人的朋党有什么样的区别?3、什么样的朋党才对国家有积极的作用?4、真的朋党和小人的朋党对国家有什么样的意义?在论证的过程中用了什么手法?【课堂探究】第一课时一、背景介绍:本文是欧阳修于庆历三年(1043)任谏官时写给仁宗皇帝的一封奏章。
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年),范仲淹因向仁宗献《四论》而得罪仁宗,被贬为饶州知州。
欧阳修为此事不平,写信对诬陷范仲淹的高司谏予以斥责,当时的尹诛、余靖也上书仁宗劝阻,结果都为此而贬官,并被守旧势力诬蔑为“党人”。
由此,“朋党之论起”。
庆历三年,宋仁宗欲进行改革,又重新重用范仲淹等人,命他任参知政事,命欧阳修为谏官。
范仲淹、杜衍等提出了一系列改革主张,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庆历新政”。
以夏竦、吕夷简为首的保守派被弹劾罢职后,不甘心其政治上的失败,广造舆论,竭力攻击、诽谤范仲淹等延用朋党,朝廷内“朋党之论”再起,其陷害忠贤的险恶用心,深为欧阳修所洞察。
欧阳修担心仁宗轻信谗言改变主张,也为驳斥保守派的攻击,辨朋党之诬,所以写了《朋党论》一文,希望仁宗明鉴。
二.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展示交流学生活动一突破文字障碍,疏通课文1、注意下面加点字的读音:讙兜huāndōu 饕餮tāotiè皋陶gāoyáo 颛顼zhuānxū杌táowù社稷jì鲧gǔn 讥诮qiào一.实词1.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惟,只;幸,希望。
2.暂相党..引以为朋者结为私党,互相援引3.则同道而相益..互相帮助4.则反相贼害..残害5.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济,本义是过河,这里指渡过难关。
6.则天下治.矣安定太平7.更相..称美,更相推让,凡.二十二人为一朋更相:互相;凡,总共。
8.而周用以.........兴因而用,因;以,而9.目.为党人看作10.汉室大乱,后方.悔悟才11.后世不诮.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讥诮,责备12.举.其国之臣三千人共为一朋拿13.善人虽多而不厌.也通“餍”,满足14.治乱兴亡之迹.事迹15.而进.元、恺君子之朋进用,任用16.能使人人异心不为朋,莫.如纣莫,没有谁比得上17.治乱兴亡之迹.,为人君者可以鉴.矣迹,史迹,行迹;鉴,借鉴。
二、虚词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因为以之修身 / 以之事国用以然纣以亡国因为以能辨君子与小人也因为然周用此以兴者相当于“而”,连词,不译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结成为然而后世不诮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表被动而称舜为聪明之圣者是虽虽其兄弟亲戚,不能相保即使三、指出下列句子中词性活用的字词,指明用法并解释。
1、尽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为党人2、然皆乱亡其国四、找出下列各句中古今异义的词,并加以解释。
1、当其同利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2、虽其兄弟亲戚,不能相保3、治乱兴亡之迹,为人君者可以鉴矣4、称舜为聪明之圣者5、并列于朝,更相称美,更相推让五、一词多义为暂相党引以为朋者用三千人为一大朋,而周用以兴目为党人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以同道为朋虽虽其兄弟亲戚,不能相保后世不诮舜为二十二朋党所欺善人虽多而不厌也为人君者可以鉴矣六.特殊句式①此自然之理也_________________②而称舜为聪明之圣者___________③然纣以亡国_____________④然而后世不诮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_______【当堂检测】七.重点句翻译1.然后世不诮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而称舜为聪明之圣者,以能辨君子与小人也。
然而后代的人并不讥讽舜被二十二人结成的朋党所欺骗,反倒称赞舜是耳聪目明的圣人,因为他能辨识君子和小人啊。
2.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相保。
当他们利益一致时,暂时互相勾结结为朋党,这种朋党是假的;等到他们见到利益而各自争着想先得到,或者到了无利可图而相互疏远的时候,就反而互相残害,即使他们的兄弟亲戚也不能互相保全。
3.君子则不然。
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
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
君子就不是这样。
他们所坚守的是道义,所奉行的是忠信,所爱惜的是名誉节操。
用他们来修养品德,那么彼此道义相同又能够互相取长补短;用他们来治理国家,那么能够同心协力,共同取得成功。
4.自古为朋之多且大莫如周,然周用此以兴者,善人虽多而不厌也。
自古以来结为朋党的,从人数之多与规模之大都没有赶得上周的;可是周却因此而兴盛,那是贤能的人虽然多也总觉得不满足【归纳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疏通了文本,能灵活运用文言知识(词性活用、古今异义和多义词的用法)。
【问题拓展】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
(17分)①刘晏初为转运使,常以厚直募善走者,觇报四方物价,虽远方不数日皆达使司①。
食货轻重之权,悉在掌握,国家获利,而天下无甚贵甚贱之忧。
②晏又以为户口滋多,则赋税自广,故其理财以爱民为先。
诸道各置知院官,每旬月具州县雨雪丰歉之状白使司。
知院官始见不稔之端,先申,至某月须若干蠲免,某月须若干救助。
及期,晏不俟州县申请,即奏行之,应民之急,未尝失时。
由是民得安其居业,户口蕃息。
其初,财赋岁入不过四百万缗,季年乃千余万缗。
③晏专用榷②盐法充军国之用,以为官多则民忧,故但于出盐之乡置盐官,自余州县,不复置官。
先是,运关东谷入长安者,以河流湍悍,率一斛得八斗至者,则为成劳,受优赏。
晏以为江、汴、河、渭水力不同,各随便宜,造运船,教漕卒,江船达扬州,汴船达河阴,河船达渭口,渭船达太仓,其间缘水置仓,转相受给。
自是每岁运谷或至百余万斛,无斗升沉覆者。
晏于扬子造船,每艘给钱千缗,或言“所用实不及半,虚费太多”。
晏曰:“不然,论大计者固不可惜小费,凡事必为永久之虑。
今始置船场,执事者至多,当先使之私用无窘,则官物坚牢矣。
若遽与之屑屑校计锱铢,安能久行乎!”(节选自《资治通鉴》)[注]①使司:指转运使官署。
②榷:专卖。
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4分)(1)每旬月具州县雨雪丰歉之状白使司(2)率一斛得八斗至者(3)其间缘水置仓(4)若遽与之屑屑校计锱铢2.把文中的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5分)3.对下列两句中“以”字的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①故其理财以爱民为先②以河流湍悍A.①②中的“以”都是介词B.①中的“以”是连词,②中的“以”是介词C.①②中的“以”都是连词D.①中的“以”是介词,②中的“以”是连词4.第②段中,刘晏用什么办法增加户口数量?(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5.第③段的内容体现了刘晏怎样的管理理念?请加以概括。
(3分)第二课时教学要点:研讨课文内容,总结本文的写作特点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展示交流学生活动一全文五个段落。
1、第一段,提出文章的中心观点。
讨论: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文章先从社会发展的事实落笔,“朋党之说,自古有之”,证明朋党的存在有其历史的依据,并为下文征引历史事实打下伏笔,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
”那么君子之朋和小人之朋之间有什么样的区别呢?作者用“同道”“同利”鲜明地概括出两者的不同,使自己的观点十分鲜明。
2、第二段进一步论述君子之朋和小人之朋的区别。
讨论:君子和小人的朋党有什么样的区别?1)、君子是真朋,小人是伪朋。
从本质上说明小人无朋。
这一点远远超出了一般的朋党之说。
这一段是在前一段基础上的深入剖析。
由于小人之朋是从利出发的,所以只能是暂时的,只能是假的;而君子之朋出于对道的共同追求,所以必然能“终始如一”,所以是真的。
2)欧阳修指出了道和利,是区分两者的关键所在。
并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小人是以利,相互勾结,相互利用,利益相同则相结为党,见“利”则相互反目,“利’’尽则分道扬镳;而君子是以“道”相互联结,同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道永远不变,则君子之党永远同心。
讨论:什么样的朋党才对国家有积极的作用?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的结论。
3、第三段设问1:本段主要的论证方法是什么?明确:对比论证,举例论证。
分析:本段广泛列举史实,证明用君子之真朋则国兴,用小人之伪朋则国亡。
作者引用历史事实,从正反两方面加以论证。
正面例子:尧舜用君子之朋,退小人之朋达到天下大治。
反面例子:汉献帝、唐昭宗残害君子之朋而亡国。
正反对举的例子:纣不为朋而亡国;周朝为一大朋而国兴。
用“进”君子之朋和“退”小人之朋的史实进一步强调辨明君子之朋与小人之朋的重要性。
设问2:从历史的兴衰来看,明君应该怎样对待朋党?为什么?明确:应该任用君子之真朋。
因为“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4、第四段设问:本段在论述上,与上文的角度有什么不同?明确:本段在上文大量引用事实的基础上,着重阐述迫害君子之朋则国亡,信用君子之朋则国兴的道理。
分析:本段先紧接上文对纣、汉献帝、唐昭宗等反面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皆“乱亡其国”的结论;然后再对舜被称为圣人和周能够兴国的原因进行分析,说明善于用君子之朋的重要。
本段通过对国君对待朋党的态度进行对比,以及在“治”“乱”与“兴”“亡”的对照中再次强调辨明君子之朋与小人之朋的重要性。
5、最后一段照应开头“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希望皇上汲取历史上兴亡治乱的经验教训,大胆信用君子之朋。
收束全文,点明主旨。
学生活动二总结本文的写作特点本文是一篇富有战斗性的政论,历来享有盛名,为人称道。
它充分体现了欧阳修政论的风格和特点。
其中有两个特点特别鲜明:1、层层对比,事理结合,增强论文的说服力。
为了阐明朋党有君子之朋与小人之朋的区别,作者主要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
这一点充分体现在全文第二、三、四自然段中。
第二自然段,论述君子之朋与小人之朋的区别,对比分析真朋与伪朋的实质,是说理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