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德:道家动功原理第四讲●注意平衡-- 武当道家养生网

合集下载

孔德:道家动功原理第三讲●放松致柔-- 武当道家养生网

孔德:道家动功原理第三讲●放松致柔--  武当道家养生网
下面我们主要讲一讲动功中的松柔要领。
动功中的“松”要从心、息、形三者入手解决。一是心松,就是心情要平静,无杂念,无牵挂于心的事;而是息松,就是呼吸要和畅、匀细不要吃紧;三是形松,就是要内而脏器筋骨、外而肢体皮毛,处处放松。练功要求的这三松,是针对我们平时常常处于三紧,导致身心易出和已出各种毛病,必须得到解决而采取的科学合理的有效措施。三紧都是后天人为导致的,人人的先天都没有三紧。故而,三者之松是以后天返先天。心息之松要为形体之松服务,形体之松又会加强心息之松的效果。总而言之,动功之松,在形体上表现功的松柔问题,并非道家有意强加。人字先天而来,身体就已经形成完美的松柔结构。我们看人之幼儿与少年阶段,生理是何等的松柔!故他们天真活泼,生机无限。而人进入成年,进入了社会化生活的角色当中,因为对生活的温饱、职业、名利、地位、享受等等复杂的追求,付出不同的身心劳动,而会形成各种固化了的习惯。比如某人生活习惯不好,行立坐卧造成不得松柔的恶习;比如某人职业是抡大锤的,是跑步运动员,他的身体就得不到松柔;比如有的人名利贪欲之心太重,时时刻刻都在营谋算计,他的心就不得松柔,从而导致行为也不得松柔;比如有些人当了官或有了钱,说话、走路都变了样,不得自然松柔。即便一个政治善良的人,为了事业,为了家庭,为了社会,苦心操劳,往往也同样导致身心不得松柔。如此等等,导致我们从先天所带来的松柔结构(像经络血脉)几乎都遭到局部或整体的破坏,使松柔变成僵滞、阻塞,使气血不得通畅,遂引发各种身心疾病,轻者加重,重遂不治,加速了人生命的衰亡过程。道家有鉴于此,遂创编出各种动静之功、吐纳导引之法,和心理修炼之道,叫人放松放柔,以后天返归先天,找回吾人的先天身心结构,从而获得除病防病、益寿延年的养生之效。由此可见,放松放柔乃是动功一大要妙。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当今练内家功夫的人,特别是练太极拳的人,可谓多如牛毛,而真正能取得养生之效的仍是凤毛麟角。而所谓太极拳具有普遍健身效果者,乃是这些练拳者有了一些心静体柔的表现形式。大多数练太极拳者,不过是体现了肢体活动而已,同他种健身运动相比,除了运动量较小之外,似无本质区别。特别值得指出的是,我接触过各地许多练道家武当(内家)派拳法的老拳师,他们中多有不同的身体疾病,许多还是在练拳中得的。有些拳师还把眼睛练瞎了,把关节练坏了,把身体练瘫了。甚至在历史上,一些著名的太极拳大师,和当今一些知名的内家拳系的大师级人物,也未逃出暴病短寿的下场。分析这些情况,虽然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但功里(练拳时)功外(日常行为)身心不能放松放柔,却是一个普遍关键性原因。而道家的养生原理和方法,就是要使人明白和解决放松放柔的问题。松柔,要体现在身心两个方面。心的松柔,就是心境的平静、安详、和畅;身的松柔,就是四肢百骸达到至松至柔,同时在举止行为上也要符合这个标准。身心的双重松柔,也是性命双修的根基。

传承千年的道家养生功法——自发动功

传承千年的道家养生功法——自发动功

传承千年的道家养生功法——自发动功不同于一般所熟知的气功,自发功不拘束于练习固定招式动作,只要身心放松、平静下来,当身体进入气功态以后,就会随着体内的气流气冲病灶,自动做出种种动作,这样的气功就是「自发功」。

只要是活的人就有气,有气才会有活力。

此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磁」如果磁变质或消失,生命就将受到威胁。

我们的气就带有气磁,人就是一个磁场结构。

从气功的角度来说,人体的健康,除了要培养气的强度外,还要使人体的气场有一个非常均匀的分布,要改善磁的质和量在人体内的分布状况,就是要使身体中的气达到气漫周身的境界。

地球的地气是重磁,它的速度缓慢,人体在这样的环境下生存,体内的气磁也必须与外界环境的磁速产生同步状态,人体的磁场才会分布均匀,也才有均匀的推动能力,这样身体才能保持健康。

人们在生活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体内气磁由重磁变成低重磁,磁速就会更缓慢下来,有时产生液化,或是固化作用,进而产生退化状况,病态就会出现。

一个人如果气磁的速度强而快,身体就会健康,否则只有通过气功的修炼才能加强磁速了。

元气就是人体的气磁,也就是人体的静电磁,到达头部就变成生物电,通过思想产生生物电波,丹田的元气需要固本作用固化磁场;丹田本位也就是固化磁场的能量储藏库。

电波经过丹田,配合思想运作而产生能量与磁,这也是我们以更科学的角度来看待气功与人体的关系。

了解人体磁场的特性后,对气功的导引与启动有很大的帮助。

自发功的特色:◇是人的本能:自发功是每一个人天生就拥有的本能。

只要愿意尝试,绝大多数的人都能够发挥这种生命原有的本能。

进入气功态练自发功。

◇练功方式最自然、最简单:进入气功态之后,完全顺其自然,任由内气带动就行了。

你只是让身体完全顺着气而动,气要带着怎么动,就随它去动。

就这么简单!不必刻意学、不必记任何招式。

在气的带动下,自然就会做出千百种招式与动作。

每一个动作,都是由内气带动而做出来的,其原理在于气冲病灶,身体哪里有淤堵,内气就会冲淤堵部位,每个人身体病灶不同,出现的动作反应也就不同。

道家动功原理第六讲●适度运动-- 武当道家养生网

道家动功原理第六讲●适度运动--  武当道家养生网
前些年,有个很有名的健美操明星,是个女青年,经常在中央电视台体育节目教“五分钟健美操”。她们那样的健美操,运动量很大,而且节奏很快,做操时呼吸始终处在不自然的紧迫状态。就是这么一种运动状态,教练员一面做还要一面喊口令。喊出的口令因为呼吸不足而发喘发颤。然而这种颤抖短促的口令声似乎成为一种时尚美,被年轻的健美爱好者竞相模仿。
运动的“适度”,包含的内容是很广的。除了上述运动强度、幅度、范围、时间外,在我们生理结构上也有个运动适度的问题。比如我们做一个跨步动作,做一个扬臂动作,做一个扭头动作,都要把握适度,即都要处于我们生理结构限度的允许范围之内。否则,轻则做过动作之后不舒服,重则可能会导致筋骨肌肉扭伤。
我当时看到这个节目后就说,这样一边跳一边喊的运动形式和教学肯定不利健康。后来听说这位健美操女明星得急病死了。我虽然不知道她得的是什么不治之病,但我想,这肯定与她教操的运动形式有因果关系。试想,一面剧烈地蹦跳,一面上气不接下气地喊,脏器肌体一直处于缺氧状态,不得急病早死才怪!
“适度”,在动功中还包括。即不过度,也避免不及。不及就是动作姿势不到位,火候欠缺。比如松柔功中的转肩,在转的过程中要达到一个周转(三百六十度),像轴承一样,转一个满圈。如果只转半圈就属于不及,没有适度。又如“仙鹤展翅功”中伸颈缩颈,该伸的要尽量伸,该缩的要尽量缩,不然就属于不及,没有适度。如果不及,而达不到应有功效,那与过渡一样,都是劳而无功。
适度的运动,就是平衡的运动,就是中和的运动。我们在第四讲“注意平衡”中已经说明了它的道理。
今天也有人从气功动静功的角度,提出“生命在于静止”的说法,看起来从强调静功修炼上颇有道理。然而这种理论并不知道或尚未认识到,绝对的静止在宇宙自然中是根本不存在的。例如一些动物冬眠,和一些植物果实的休眠,看起来它们当时都处于静止状态,其实生理中当时不仅在发生微妙的运化,同时也在接受大自然的不断育化,并非死寂之静。再看道家打坐的静功,这种静功虽静,但其静在形,而内里却是有气在动,不能算为静止。更莫说修炼气功光练静功是不够的,尤其在初入门径时,基础未牢时,是要动静兼炼的。故我们提出的养生观念是“生命在于适度运动”。

养生之道 根在武当

养生之道 根在武当

养生之道根在武当*导读: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老子的《道德经》,是一部永不过时的时间之书。

学者说,没有道教,……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老子的《道德经》,是一部永不过时的时间之书。

学者说,没有道教,中国文化就像大树没有枝干一样;养生者说,没有武当,道家养生就像溪流没有源头一样,此可谓道行天下,根在武当!武当*武术,又称内家拳,集技击与养生为一体,是中国武术的一大流派,素有北崇少林,南尊武当之说。

自明代道人张三丰创立武当太极拳以来,武当功夫闻名天下,武当山被海内外武术爱好者尊为内家拳之都。

尤其是武当太极拳,有太极拳源头之称,有以静制动、以柔克刚、后发先制的特点;亦有静如山岳、动如流水、含而不露的风格;更有发人潜能、壮人体魄、去病健身、益寿延年的独特功效,其亦包涵丰富的人生处事哲学,是极好的健身养性之术。

而今,武当道家所信奉的我命在我不在天的养生理念为世人所推崇,已悄然间风靡全世界。

日前,为了向广大养生爱好者解答*道家养生之惑,记者慕名来到武当山,经特区政府介绍,做客于武当师行武馆,加入到其中一个养生班,对武当养生之道进行了一次采访和体验,在此侧记片段,以飨读者。

*结缘师行网上相识。

初次与武当师行武馆陈师行道长结识是通过网络,在百度搜索*武当功夫的相关视频时,陈师行三个字便悠然映入眼帘,进入武当师行武馆官方网,眼前顿觉一亮,网站风格古朴大方、思路清晰、内容详实。

网站的留言板、贴吧随处可见以往学员们的感激与赞扬之语。

而点击量最多的莫过于中央、各省市、港澳台等20多家媒体先后对武当师行功夫馆进行的连续报道以及师行道长展示轻功等武当绝学的相关视频。

面对面的交流。

记者在与师行道长的交流中,了解到师行道长习武的缘由。

他说,小时候家人时常受到外人欺侮,时间久了,无助、愤怒长期积压在心中,渐渐地转变为一种仇恨。

因此,他小小年纪便独自来到武当山习练三丰派内家武学。

回顾这些年的习武历程,师行道长对武当功夫注重修养心性的特质感触颇深。

道家养生功(五):自发功(上)

道家养生功(五):自发功(上)

道家养生功(五):自发功(上)道家养生功分类:道家养生功可分为,有为法和无为法两种。

凡是有用意念指挥大脑的功法都称有为法,练功方法可分为以下几种:一、完全有为法练道家养生功;二、从有为过渡到无为法;三、从无为直接进入(这是道家养生功中最上乘的功法)。

自发动功,所谓「自发动」,就是完全自发的动作,是个无为的功法,他是随着个人的身体状况和周边气场所产生的气动动作,由於每人的身体状况不同,因此动作也不同。

自发动功是治疗忧郁症的一个很好功法,平常积在心里的压力,在练功时会哭或笑或叫或吼等等,完全发泄出来,收功时全身舒畅。

自发功是一种阳能功,因此常会有一些特异的功能产生,例如发气治病、调整气场。

自发功是一种注重修为的功法,也就是「形、气、神」三法合修,虽各门各派功法不同,但确信的是,其目标都是希望能达到三法合修的境界。

修练自发动功有以下四个过程:一、舒展筋骨,调整气血运行:整个过程需视个人身体状况和练功时间之长短有直接的关系;二、全身各部位的动作预练;动作:是导引气血运行的辅助工具。

气血运行到指定地点单靠内气运行很难完成,除非功力相当深厚,否则必须加上全身动作加以辅助;三、动作加上呼吸方法:由於气要运行到身体各部位去的地点不同,困难度也不同,因此呼吸方法也不同,大致可归纳为六种:自发动功会自动选择哪一种呼吸方法不必刻意的选择。

四、心灵上的沟通与练功时的气血运行:练功者可以藉此知道哪里有病,而利用不同的动作跟呼吸方法,将所练的精气送到身体各部位去,以达到最有效的调气治病效果,这就是为什麽自发动功对癌症有非常好的治疗跟预防效果。

自发动功是一个注重修为的功法,因此,练功後对日常生活,言行举止,内在外在的整体表现会有重大改变,走路不再弯腰驼背、无精打采,因练功中中脉要通所以脊椎自然挺直,脊椎挺直气脉畅通许多病痛自然消除。

自发动功中的旋转是一门相当深奥的功法。

由於练功者须忍受晕眩、呕吐、两脚酸痛之苦,因此只有少数人可以完全进入旋转功之气功状态。

道家养生的基本原则

道家养生的基本原则

道家养生的基本原则
道家养生的基本原则是以自然为依据,强调和谐与平衡。

以下是道家养生的一些基本原则:
1. 顺应自然:道家强调顺应自然的规律,按照天地之道去生活和养生。

人应当和自然环境相融合,不违背自然规律。

2. 和谐平衡:道家认为健康的状态是身体、心理和精神的和谐平衡。

人要保持身心健康,注重内外平衡和谐。

3. 静养养生:道家注重静养养生,通过修炼内功、冥想等方法,调养身心、平衡阴阳,保持身体和心灵的平静。

4. 饮食调理:道家养生注重饮食调理,以清淡养生为主,尽量少食肉,多食谷物、蔬菜、水果等清淡食物,保持身体的清净和纯洁。

5. 节制性欲:道家主张节制性欲,保持生活的适度与节制,以保持身心的健康和精力的充沛。

6. 保持心态:道家认为保持平和的心态和愉悦的情绪对身心健康至关重要。

修炼心境,保持乐观、宽容、平和的心态,不过分执着和情绪化。

7. 动静结合:道家认为运动对养生很重要,但也强调运动要适度,不过分执着于过于激烈的运动,要注重身体的柔韧性和自然运动的平衡。

以上是道家养生的基本原则,道家认为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调养身心能够达到长寿和身体健康的效果。

增演易筋洗髓内功图说:正身图(孔德)

增演易筋洗髓内功图说:正身图(孔德)

全照片详解增演易筋洗髓内功图说孔德/演示·整理 若愚/功法摄影前言那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余接触到《增益易筋洗髓内功图说》这部典籍。

细阅之下,深为赞叹,信为佛门性命双修之正典,且尤合道家性命兼炼之旨。

这不仅是就理法而言,还就其见识、襟怀而言。

在中国的宗教文化历史上,自佛教传人中国后,儒释道三教文化从来都是互相交流融贯的;不拘门户之见的三教圣哲,从来都是持“以广采博收的真理通融为胸怀”(孔德《仙学纲领》)的。

作为佛门正典,《增益易筋洗髓内功图说》在这一点上显示的相当明确。

在整部经典中,以佛门义理为主线,非常通达自然地吸收了儒道医武的文化精华,而形成成熟而完备的“易筋洗髓”特色。

余本学道之人。

但吾道门之“道”,在“道”而非“门”。

广目视之,儒内有道,而佛中岂离道哉!故吾道门前圣,老子之后,钟离权、吕纯阳、陈抟、王重阳、张三丰、黄元吉诸辈,莫不持三教圆融学说,以增其智,扩其理,细其法,综其门。

正因为这层道理,余觉得有必要对这部难得的性命双修理法典籍进行注释并加以推介。

其实,余肯定这部典籍还有另一方面原因,那就是它传承有序,经得起历史的推敲考证。

1995年夏,经注解后的《增益易筋洗髓图说》改名为《易筋洗髓大全注解》(以下简称《注解》),在理论部分于《武当》连载后,由武当杂志社作为增刊印刷壹万册出版发行。

至今七年过去,向武当杂志社读者服务部求购此书的读者仍络绎不绝,足可见此书的价值所在。

自《注解》出版发行之初,我就在“序”里讲明:“愚作此注解,无非将真实体悟心得明示于后来-者,仅求无愧于心,并非好为人师者事。

有高明另呈高见,愚当虔诚再学。

有不明另欲求解,愚则限于注解已经表示于卞,况身有未尽之俗务,尚兼艰巨之修证,精力有限,此外概难一一单独作答。

或有机会,另将修证体悟再专述于文奉献读者可也。

”但是,《注解》发行之后,仍有很多读者提出很多问题请求解答。

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出于同情之心,还是就一些关键性的问题答复了不少读者。

道家动功原理第五讲●补亏泻盈--武当道家养生网(精)

道家动功原理第五讲●补亏泻盈--武当道家养生网(精)

道家动功原理第五讲●补亏泻盈-- >> 武当道家养生网我们现代人,随着科学的发展,对大自然和人自身的认识,越来越深入。

但这种深入的认识却越来越证实了古人所谓“天地是大宇宙,人体是小宇宙”这个“天人合一”的道理。

用现代人的话说,天与人是一个全息体,相互存在着系统、信息、控制之相连关系。

但是,人与天地的变化都是遵从于自然规律的,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关于天道自然的运动规律,《道德经》有曰:“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就是说,天地的运动规律,须遵道而行。

而这个运行的道,就是始终要保持平衡,因而才能长久。

在天道运化中,如果一旦出现不平衡,它就会自我调整。

这个调整的方式方法就是“损有余而补不足”:削弱过于盈满的,弥补亏欠不足的。

例如,人类经常感受到的地球上的台风、海啸、地震等现象,对人类来说可能是大灾难,而在地球本身来说,就是一种自我调节。

喜玛拉雅山高到一定程度就会垮塌,这是一定会发生的事情;地下的石油被抽完了,那块地方迟早会发生地陷。

自然界自我调节有大调有小调,有重调有微调。

大调重调是对严重失衡采取的抢救措施,小调微调则是对正常的运化功能之体现。

总之,自然界对自身的调节出自自然的本能。

因自然于有补亏泻盈的方法进行调节,不断趋向平衡,故而大自然相对人的寿命就要长久得多。

就人体而言,先天的本能也有类如大自然的这种自我调节机制。

例如,我们人体受了风寒会打喷嚏,吃的过饱会打嗝,冷天撒完尿会打寒颤,人体过于受热会出汗,运动过于强烈呼吸会加剧,人哭起来要流眼泪鼻涕等等,这都是自我调节机制在起作用。

我们人体的自我调节机制是先天具有的,本来很完善。

但是,人们在后天生存生活中,大多不知和认识不到维持人体自我调节机制对生命的重要性,常常是以妄为习,以欲为惯,务快其心,而逆于生理。

故而逐渐地将人体的自我调节机制不断加以破坏,使身心状况盈者越盈,亏者越亏。

但天人是合一的,人道是受天道制约的。

人自己对自己不去进行调节,到头来只有交给天道来收拾。

平衡功

平衡功

平衡功平衡功一.概述1.由来“平衡功”源于大禹。

大禹治水之时,见一小鸟能用嘴推动一块比自己身体大几倍的石头,感到很奇怪,便试着搬比自己大的石头,结果石头纹丝不动。

他认为小鸟能推动比自己大的石头,人一定也能。

于是,他对小鸟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观察。

他发现,小鸟在搬动大石头之前,先要走一种很有规律的步法。

这种步法与北斗七星相呼应。

于是,大禹便模仿小鸟走的这种步法进行训练。

一个月以后,他便也能搬动比自己体大的石头,力量比自己想像的还要大得多。

以后,这种步法便成为道家的大禹七星步,也叫天罡步。

纯阳真人吕洞宾在崆峒山修道时,发现每种树内的气都有不同的颜色,经过总结,得出树气有五种基本色素:红、绿、黄、白、黑,这五色于先天五行的色素相对应。

吕祖在修炼“七星步”的基础上,总结了人与植物,人与动物,人与人之间对炼的手法和步法,创编了脚踏天圆地方,手揉太极八卦,意行阴阳五行的“八卦意球”,古时叫“吕祖八卦意球”。

人与植物,人与动物及人与人之间对炼的巧妙手法和步法,以及“七星步”,“八卦意球”,组成了“平衡功”。

“平衡功”可与地下五行(金、木、水、火、土之五性),人体五行(肺、肝、肾、心、脾之五脏)及空中五行(白、绿、黑、红、黄之五色)对炼,可炼就真正的混元气。

古时称文火采盗天地之阳。

“平衡功”能将几种功法结合起来,具有多种功能,所以,又叫“对抗功”,“防护功”,但其主要是养生长寿功。

2.“平衡功”之理“平衡功”是《灵宝通智能内功术》中的外动功,是一种古老的吐纳术。

修炼者通过肢体的有序运动,配合严密的呼吸方法,对抗于植物、动物和他人人体,用意、用气、用百窍从自身宇宙内发出带有信息的质和人体生物电磁场,生化体外之精气神和天体之精气神及其电磁场。

在对抗中生化,在生化中相融,在相融中交换,由此,修炼者可以获得体外和天元之精气神,以改善自己的血质、气质、髓质、使修炼者在对抗中求得平衡,在平衡中求得统一,故名“平衡功”。

3.“平衡功”的分类“平衡功”按步法分类:有固定步法和活动步法两种修炼方法。

道家虚灵功辨证施功六法浅悟

道家虚灵功辨证施功六法浅悟

道家虚灵功辨证施功六法浅悟论道家气功2017-05-07道家虚灵功辨证施功六法浅悟馮辉君中国道家虚灵功融道、佛、儒、医各家养生精华于一炉,重点突出中医辨证施治原则。

对此,叶芳扬老师说:“气功科学养生,关键在防病祛病上做文章。

在治疗疾病方面要注重于辨证施功,针对患者不同的疾病,根据中医理论:阴阳、表里、虚实、寒热八纲辨证施治,这样临床效果好”。

气功是中医组成部分之一,修炼气功欲求达到治疗各种疾病的目的,必须了解人体的奥秘,掌握好辨证施功。

其关键要诀就是三句话:“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病在上者下取之”。

“阴病阳治,阳病阴治,左病右治,右病左治”。

“阴阳调治,气血旺盛,经络疏通,百病不生”。

一、辨证施功六法虚灵功辨证六法分为:补法和泻法两大类。

1.何谓补法?气功修炼时凡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补气活血、激发人体性腺激素、重新焕发青春的功法,称为补法。

虚灵功的补法分为:“养气蓄能法、健脾胃法、强肾造精法、提气造血法”四种功法。

泻法分为:“调整上实下虚法、排风湿法”二种功法。

补法四种功法的功能与运用原则:a、养气蓄能法:特点:意行整体,混元一炁。

不守点、不守窍、不走线。

“养气蓄能法”是虚灵功命功修炼的第一大功法。

通过调和人体阴阳、气血运行的有序化,整体性调控人体的阴阳气血平衡,从而达到祛除疾病和健康长寿的养生目的。

叶芳扬老师指出:“百炼不如一站”。

如果身患多种疾病,或者自我目前还搞不清楚身患何种疾病,就是先修炼“神龟伸缩法”结合“养气蓄能法”抱球(年老体弱的可以坐在椅子上抱球)”。

早晨和上午,面朝东方炼功。

因为子时到午时,是人体的阴消阳长逐渐上升到阳盛的过程,按五行学说理论,东方为甲乙木,人体五脏中肝、胆属木。

肝藏血,肝主疏泄、肝主情志。

面朝东方,一轮红日从东方徐徐升起时抱球站桩修炼有利于人体免疫功能提高,对调肝、利胆、养血、活血、补血,促使心血管功能有序化。

下午和晚上,面朝西方炼功。

因为午时到子时,是人体的阳消阴长逐渐上升到阴盛的过程。

道家养生之动与静

道家养生之动与静

道家养生之动与静道家养生强调阴阳平衡,动者为阳,静者为阴,'动''静'平衡方能养生。

在自然界中,一切生命的生发之机,都是从静态中茁壮的。

尤其植物界中的生机,这种现象,更为明显。

一朵花、一粒谷子、麦子等等的种子,都在静态中成长。

人的生命,经常与活动对等的便是休息。

睡眠,是人需要休息的一种惯性姿态,人生往复不绝的生命动能,也都靠充分的休息而得到日新又新的生机。

老子说:归根曰静,是谓复命。

静坐与睡眠都起到'静'的生机作用,只是姿势不同而已。

静坐的姿势有许多种,其中盘足曲膝最常见,也最适合大众练习。

人体犹如植物一样。

一棵树木,盘根曲折在泥土之下;得到日光、空气、水,以及土壤的营养,才能生长茂盛。

人却和植物颠倒相反,他的根在头部,他的土壤就是虚空。

人体的两足,好像人参的枝叉,所以把两足盘曲起来,等于把一株人参或松枝卷曲成结,使它的生发能力,不致再向外面分散;返归根本而培养它的本源,因此使其本身更加健壮。

所以盘足曲膝静坐,不但无妨人体的健康,而且从适当的练习开始,对于健康长寿,是绝对有利而无害的。

道在一动一静之间。

道家养生除了有静功,还有动功,如武当太极拳。

太极拳结合了传统导引、吐纳的方法。

练习时一方面可锻炼肌肉,舒筋活络;另一方面又能透过呼吸与动作间的相互配合,对内脏加以按摩锻炼,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

人体从外形的四肢八节、筋骨皮到内在的五脏六腑、精气神,都离不开血液的滋补润泽。

太极拳行功走架,以意导气,以气运身,内气上至百会、下通涌泉、达于四梢,促进了血液循环,还疏通了经络,血气运行顺畅,加快了循环频率,大动脉畅通无阻,毛细血管经久不衰,四肢百骸肌肤延缓了老化。

太极拳还有抻筋拔骨的作用,谚曰:'筋长一寸,寿延十年。

'太极拳强化周身筋、骨、皮及其内脏各部器官的弹性,亦即柔韧性,对都市白领人群的头晕、胸闷、颈椎痛、腰痛、手腕痛等亚健康状态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道家养生动功原理

道家养生动功原理

道家养生动功原理第一讲动功引导我们要学养生,必须要明白一些养生的道理。

不然,你不知道它的本质和内涵,只能落在皮毛的形式之上。

那么,可能你一生追随了很多师傅,练了许多许多的功法,到头来却没有多大的养生效益。

顶多也不过象其他练体操和舞蹈的一样,有一些因为肢体长期活动,而取得的“活动”性强身健体之效,但无法从根本上预防疾病和消除疾病。

而还有不少人,却因为不知养生的本质和内涵,盲目地学功练功,练的功越多,受的害越大,反而把身心练坏了:精神上,大脑不是变成偏执,便是精神分裂和成了精神病。

生理上,往往没病得练出一些病来;有小病反而练成多病和重病。

有鉴于此,所以儒、释、道门的正统功法传授,必须要采取和经过“穷理尽性,以致于命”的手法和实践过程。

也就是先学道理,把理论搞明白,然后再去练功,这样就会避免盲目性,就会少走弯路少出偏。

道家的仙学内丹养生功法,最终目标追求的返老还童、长生不死、飞身成仙,永远无限享受生命的自由和幸福快乐。

但这种远大目标,却要从最基本的现实做起。

比如攀登天梯,第一步要从地面迈起。

同时,道家修炼最高最神奇的证果,却也要从最初最低最平淡无奇处入手。

这也如同修造高楼大厦,不仅要先打基础,打基础之前还要平整场地。

总之要从最基础一步一步修炼,不要好高骛远,不可急功近利,不可浮躁轻慢。

步步讲实修实证,不能自欺欺人。

道家养生的功诀是性命双修,动静兼练,以这种不二的原则为指导,曾在历史上形成了千姿百态的众多门派。

然而门派再多,性与命,都要从基础修起,即都要从动功着手。

性功的动功,就是要从平时断杂念,断烦恼做起。

这个专题不是本课的专题,留待以后再讲。

明功的动功,是要先从伸拔筋骨,开关展窍、调节五脏六腑、舒活经脉气血做起。

而动静兼练,有两层意思:一是培育元气、滋养生命本根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是从内气而言:内气的萌发、锻炼都是倾向于动;内气的收敛、封存、保养都是倾向于静的。

因后者属于静动的形式,外部形体看不到动,而内里的元气却在动静循环。

习太极大道 悟平衡养生

习太极大道 悟平衡养生

48刚柔太极专栏习太极大道 悟平衡养生文/苗兴中“太极平衡养生学”系列编者按:“太极平衡养生学”系列在本刊连续刊出后,广大读者反响强烈,好评如潮。

专栏作者苗兴中先生,系传统杨式太极拳正宗传人、知名太极文化学者、心理学专家、太极平衡养生学体系倡导人,在知名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编著有《杨澄甫太极真传和太极平衡养生学》一书,而“太极平衡养生学体系”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将心理学与太极拳教学全程完美结合研究的一种学术。

为弘扬传统太极拳和平衡养生大道,苗先生多次参加心理健康、传统太极、平衡养生等高峰论坛,站在新时代的高度上用更开阔的视野来诠释太极文化内涵,传授传统太极拳养生的原理,探索太极大道奥秘,倡导自然平衡养生,为太极拳的普及和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

他的讲座内容受到太极宗师杨澄甫的孙子杨志芳,世界太极拳网总裁余功保,太极名师赵幼斌、路迪民、傅清泉、二水居士等诸多名家的普遍认可和高度评价。

现场听众评论说:“讲座接地气,学术价值高。

太极与平衡,价值可连城。

”本刊今将苗先生在武汉、邯郸、新乡等全国各地的讲座的精华部分汇编整理,首次发表,以飨读者。

“太极平衡养生学”,是融合现代科学、心理学、运动生理学、解剖学、古代道家朴素唯物主义养生观、中医、气功、西方有氧运动、肌肉锻炼、营养学等多方面的学科,来为广大群众规划设计一生的健康计划的新时代前瞻性养生体系。

我有幸和大家一起交流心理健康知识、传统太极拳与健身的知识,与大家分享我对“太极平衡养生学”体系的分析和思考。

“太极平衡养生学”,是融合现代科学、心理学、运动生理学、解剖学、古代道家朴素唯物主义养生观、中医、气功、西方有氧运动、肌肉锻炼、营养学等多方面的学科,来为广大群众规划设计一生的健康计划的新时代前瞻性养生体系。

如果能够引发广大朋友们的思考和有所感悟,这次讲座就没有白来。

那么我们从何谈起呢?首先就从细胞说起。

练了四十年太极拳的我,有一次在研究学习“细胞病理学”时,通过显微镜看到了细胞的样子。

武当派绝学五行养生功之动功传统武术强身健体实战威力一流!

武当派绝学五行养生功之动功传统武术强身健体实战威力一流!

武当派绝学五行养生功之动功传统武术强身健体实战威力一流!武当五行养生功是众多武当修炼功法中的一种,仅在武当山道门内秘传。

功法分为静功和动功。

静功中有站功、坐功和睡功的练法,动功中有龟、蛇、虎、龙、鹤五形的练法。

武当养生功的动功是以道家内丹功夫为基础,经过筑基炼气,元气生发,有了内功基础后,对五种形象的动物,象其形,取其意,以自然界珍禽灵兽中的生命规律,服务于自身修炼,达到练骨、练形、练筋、练精、炼气、炼神的作用。

武当道家五行养生功遵循五行相生理论,动功中,龟属水、蛇属火、龙属木、虎属金、鹤属土。

武当山敬奉玄武,龟蛇缠体是玄武的形象,所喻指心肾,水火;而龙虎则是代表肝肺魂魄;仙鹤象征着运动不停的真意,所喻脾脏。

因此,五行养生功的动功也分龟形、蛇形、龙形、虎形、鹤形五大形。

每一行(形)从起式到收式为九式,五行共四十五式。

第一节龟形第一式起式身体自然直立,两腿微屈,双脚适分;两手下垂,虎口圆张。

头轻灵上顶,额内收,舌上顶,松肩沉肘,脚趾抓地,提肛。

(图1)要求呼吸自然,闭目调息,使心平意静。

第二式引气归元两手缓缓分开,手心相对,上抬于胸前至丹田处划平圆,动作要求舒缓而平稳。

呼吸深沉,吸气时身体下沉,呼气时身体上浮,反复三次;做到吐故纳新,引气归入丹田。

(图2)第三式混元一气双手由丹田处往上提至胸前,向前平撑开,双臂抱圆,中指相对,手心朝内。

要求涵胸拔背,沉腰坐胯,呼吸自然,有气从丹田行至全身,上下混元一气之感。

(图3)第四式霸王举鼎双肘内合,双手腕内旋,手心朝上托起,至头顶后,十指相对。

要求双手尽力朝上顶,全身上拔,有与天相接之势。

之后,紧握双拳,拳心朝向面部,翻拧下拉;全身下沉。

(图4)第五式伏地寻根手至胸前散开双拳。

腰下弯的同时,手背顺贴着腰部上举,转肩,手心朝下,手触地后双手十指相对上提,起腰直立。

做此式要有抓取大地灵气之感。

(图5)第六式玄龟揽月双手上提,经胸、面部上举至头顶,双手经过胸部时翻腕,手心朝上,尽力朝上托顶,同时身体上拔,到极点时,仰头转腕,十指朝天。

道家气功入门口诀

道家气功入门口诀

道家气功入门口诀道家气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是一种通过调节呼吸、修炼身体和精神,达到增强健康和内力的功法。

道家气功以其简单易学、适合各个年龄段的特点,深受人们的喜爱和追捧。

本篇文档将介绍道家气功的入门口诀,帮助读者迈出气功修炼的第一步。

一、正确认识气功气功是一种传统的中国健身方法,它以调整呼吸,增强体质、调和人体的阴阳气血、增强免疫力和延缓衰老等多种功效而闻名。

正确认识气功的目的和效益,是进行气功修炼的第一步。

气功不仅仅是一种身体活动,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道路。

二、静心放松气功修炼的前提是保持一颗平静安宁的心。

从修炼之初开始,就要学会静下心来,排除杂念,让自己的思绪回归到内心深处。

可以选择一个比较安静的环境,坐在舒适的座位上,闭上眼睛,调整呼吸,全身放松。

三、调整呼吸呼吸是气功修炼的重要环节。

气功强调通过调整呼吸,来调节身体的气血运行和机能平衡。

在练习气功时,我们可以采用腹式呼吸,即通过放松腹部肌肉将气息导入到丹田(即脐下的身体中心位置)。

在练习过程中注意深呼吸、缓慢呼吸,并将全部注意力集中在呼吸过程上。

四、运动身体气功通过特定的体位和动作来调整身体的能量流动和器官功能。

常见的气功体位包括站立、坐姿和卧姿。

在练习中,我们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体位,配合一些简单的动作,如转身、扭腰、摇头等,来活动身体的各个部位。

而且这些运动非常简单,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群。

五、保持纪律气功修炼需要坚持和勤奋。

在开始修炼之后,要制定一个合理的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进行练习。

无论是时间还是强度,都应该有一个合理的安排。

特别是在修炼的初期,要注意不要过度锻炼,以免引起不适。

同时,要遵循自己的身体状况,逐步提高修炼的难度和强度。

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气功修炼不仅仅发生在课堂上,更是一个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过程。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气功修炼至关重要。

要注意合理饮食,保证营养的摄入;规律作息,保证充分的休息;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避免压力和焦虑的情绪。

中国道家体育养生思想之科学解析

中国道家体育养生思想之科学解析

中国道家体育养生思想之科学解析
中国道家体育养生思想,一直是我国精神文明发展史上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组
成部分。

它鼓励人们以体育和行为健康养生为主要活动,通过体能练习,调节呼吸,实行按摩、锻练和调理机能以达到身心的和谐及自身健康的目的。

传统的体育锻炼往往有许多繁琐的步骤,费时费力,一般情况下,只有一定的
群体能够专注并且坚持健身的养生习练。

自古以来,中国道家体育养生思想就提出“八段锦”式的条条框框,它主要包括八个方面,“大拳-风拳-御林-械器拳-升降-摇颠-牵履-缠腰”,并且每个动作应当有节奏和规律,整个动作运用起来就能有
效改善人体状态,促进健康调节。

据研究表明,中国道家体育养生思想不仅可以给健身爱好者带来快乐,也能改
善血管扩张功能,提高新陈代谢功能,从而起到抗缓衰的作用;同时,它还可以有效抵抗紧张和焦虑,在平衡心理压力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

总而言之,遵循中国道家体育养生思想的科学养生习练,能够使个体获得身心健康,是一种健康有益的生活方式。

武当功夫武当功夫养生之动静结合

武当功夫武当功夫养生之动静结合

武当功夫武当功夫养生之动静结合谈起武当功夫,各位肯定都会想起一个人,那便是武当张三丰,一代宗师。

武当养生功夫现在有很多人练习,我们今天学习一下武当功夫养生中的动静结合,随着中国武术学习一下吧!下面和店铺一起了解一下吧。

武当功夫养生之动静结合任何一位习武者,都要先懂得养生,会养生的人必定也会点功夫,同理,若是练武之人不懂养生,功夫也是上不了身的。

一些民间拳师(尤其是习硬功外壮者,在练功之余为防治气血瘀滞、肌肉僵硬而非常注重早晚坚持习练全身干浴功。

此功简便易行,省时高效。

练武之余经常习练,能舒筋活络,行气通脉,使全身气血更为有效地灌溉五脏六腑,濡养四肢百骸。

同时还能使肌肉丰满光泽,富有弹性,收到美容护肤之良效。

现将本人在师传基础上进一步整理完善的全套功法公诸于众,权做引玉之砖。

武当功夫养生中经典的是动静,在练习中,要做到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这才是功夫养生的上层。

此功宜在每晚睡觉前和早晨起床前坐于床上练习。

1、搓热两手,轻贴面部上下推摩,使脸部有温热舒适感。

2、两手十指指腹贴于前发际梳至后发际,反复多遍,以头皮微微发痛、发热为度。

功夫养生已经成为潮流,现代人不仅注重养生,还注重锻炼,很多体育项目很受欢迎,武术更是一种时尚运动。

3、以两手拇食二指将两耳反复拿捏至热。

拿捏时拇指在后,食指在前。

4、两手互换将脖颈前后左右轻轻擦摩至热。

姿势手法以舒适自然、颈项到处能擦遍为宜。

5、先以右手将左肩拿摩至热,再以左手将右肩拿摩至热。

6、以右手掌顺左臂内侧近肩处摩至指端内侧,再顺指外侧、臂外侧摩至肩部外侧,反复擦摩至热。

再以左手摩右臂,方法同前。

7、先以右手掌贴于左胸顺逆时针旋转按摩各18—36圈,再以左手摩右胸顺逆时针按摩各18—36圈。

8、右手指尖朝左贴于左肋上部,以五指顺肋缝由上到下、由下到上来回推摩至热。

再以左手推右肋,方法同前。

9、双手掌心向内、左里右外(女性相反)相叠,贴于肚脐,绕脐由小到大、顺时针划圈揉动18—36圈,再逆时针由大到小划圈揉动18—36圈。

道家如何运用阴阳平衡论解决问题

道家如何运用阴阳平衡论解决问题

道家如何运用阴阳平衡论解决问题在道家的哲学体系中,阴阳平衡论是其核心思想之一。

这一理论不仅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而且在解决现实问题方面也具有独特的智慧和方法。

阴阳平衡论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可以分为阴阳两个方面,阴阳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转化,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之中。

这种平衡不是绝对的静止和均等,而是一种在变化中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当我们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时,道家的阴阳平衡论可以提供一种全新的思考角度和解决方式。

以人际关系为例,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往往存在着矛盾和冲突。

比如,在一个团队中,可能会有性格急躁、积极主动的成员,也会有性格沉稳、深思熟虑的成员。

从阴阳平衡的角度来看,前者可以视为阳,后者可以视为阴。

如果团队中只有急躁的成员,可能会导致决策过于仓促,行动缺乏周全的考虑;而如果只有沉稳的成员,又可能会错失良机,缺乏行动力。

那么,如何运用阴阳平衡论来解决这个问题呢?首先,要认识到阴阳双方的特点和价值。

急躁的成员带来的活力和冲劲是团队前进的动力,而沉稳的成员提供的深思熟虑和稳健是避免错误的保障。

领导者应该鼓励双方相互理解和学习,让急躁的成员在行动前多一些思考,让沉稳的成员在适当的时候能够果断决策。

这样,团队中的阴阳力量就能达到一种平衡,从而提高团队的效率和凝聚力。

在个人的情绪管理方面,阴阳平衡论也有着重要的启示。

当我们遇到挫折和困难时,很容易产生消极的情绪,如焦虑、沮丧等。

这些情绪可以看作是阴。

然而,如果我们能够积极地调整心态,从挫折中寻找机会,从困难中培养坚韧,那么这种积极的心态就是阳。

阴阳平衡意味着我们既要允许自己有消极情绪的产生,因为这是正常的心理反应,但又不能被消极情绪所控制,而是要通过积极的思考和行动来转化和平衡它们。

再比如,在工作和生活的平衡上,过度投入工作可能会导致身体和心理的疲惫,忽视了生活中的亲情、友情和个人兴趣爱好,这是一种阴阳失衡的表现。

而完全沉迷于生活的享受,忽视工作的责任和目标,同样也会带来问题。

养生

养生

十二种简易武当道家养生法武当道家养生功法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遵循传统道家“天人合一”等古代哲学思想,吸取一切有益人体健康的养生方式,形成一个独具特色、内容丰富、博大精深的养生文化体系。

下面向大家介绍十二种简单易学的日常道家养生方法。

1、梳头:各式梳子或手指均可,每日梳头十至百下,具有按摩头皮、醒脑开窍的功效,对视力、听力也很有帮助。

2、鸣鼓:以手掌紧压住双耳数秒,然后迅速离开,多做几次可振动耳膜,减缓耳窝退化;平时生活中可常按摩耳朵,揉捏、提拉等各种手法均可,可改善头痛、晕车等诸多不适症状,体质虚弱者常按摩耳朵,还可预防感冒。

3、揉眼:用手部柔软的部位揉按眼睛、眼眶四周,促进眼周血液循环,可明目、醒脑,还兼具美容作用。

4、捏鼻:常以两手食指摩擦鼻翼两旁的迎香穴,或在鼻子上搓捏,可促进嗅觉灵敏,减少鼻过敏或呼吸道感染机会。

5、叩齿:齿对齿轻叩,或牙齿空咬,可防止牙龈退化、牙周病等口腔问题,可促进脸颊肌肉活动,使脸颊丰润,防止双颊下垂。

6、吞津:闭口做漱口状数回,然后吞下口水。

人的唾液未接触空气氧化时,并不会发生异味,反而有股香甜滋味。

唾液中含有许多消化酵素与营养成分,常吞津有助消化功能。

7、转颈耸肩:肩颈部有脊椎及许多通往头部的重要血管,常转动颈部,耸耸肩膀,帮助肌肉活络,年老时发生脑血管疾病的机率会大幅降低。

8、干擦:用手掌或柔软干净的干毛巾在脸部轻轻抹擦数回,胳膊等裸露处也可以用此法抹擦,有助于皮表循环,皮肤润泽。

9、拍肩:左手自然上甩拍右肩,右手拍左肩交替,也可用手掌自然交替。

10、转腰:右手顺弯腰之势向左脚尖伸展,起身,换左手向右脚尖伸展,轮替数回。

11、握拳拍掌:双手紧握后放松,反复数次;双手拍掌数次,直至手掌发热,直立、行走或坐姿时均可进行。

12、踩脚尖:右脚跟踩左脚尖,左脚跟踩右脚尖,交替数回。

以上12种武当道家养生方法,适合各种人群学习,在日常生活中稍加注意练习,就可以起到养生保健的功效。

气功调节身体平衡

气功调节身体平衡

气功调节身体平衡气功是一种古老而深奥的中医疗养方法,通过调节呼吸、身体姿势和意念的运用来达到调节身体平衡的目的。

它以调理气机、促进气血循环为基础,从而促进身体健康、增强免疫力和防治疾病。

本文将阐述气功调节身体平衡的原理和方法。

一、气功的原理气功的原理基于中医对人体的理论认识,认为人体的健康与气血畅通息息相关。

通过调节人体的气机,保持气血的平衡,能够提高人体的免疫力、调节器官功能和增强肌肉、骨骼的弹性。

气功修炼者通过特定的呼吸方式和身体动作,调动体内的能量,消除疲劳、缓解压力,并实现身体健康和平衡。

二、气功调节身体平衡的方法1. 合理呼吸呼吸是气功调节身体平衡的关键。

深而缓慢的腹式呼吸是气功修炼的基础。

人们通常采用腹式呼吸来增加吸氧量、放松身心,从而达到舒缓压力的效果。

2. 用力运动用力运动是一种通过调动肌肉和骨骼,促进气血循环的方式。

气功修炼者通过练习气功功法,如太极拳、五禽戏等,使身体得到全面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和平衡能力。

3. 专注意念专注意念是气功调节身体平衡的重要环节。

通过集中注意力,将意念引导到身体的特定区域,如脚底、脊椎等,可以调节身体能量的流动,从而提高身体平衡和稳定性。

4. 调整节律人体的生理节律对于身体平衡至关重要。

气功修炼者通常通过练习冥想、缓慢运动等方式来调整节律,增强身体平衡和稳定性。

三、气功调节身体平衡的效果气功调节身体平衡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增强免疫力:气功调节可以促进气血循环,增强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降低患病的风险。

2. 改善身体姿态:气功调节可以使肌肉和骨骼得到充分锻炼,改善姿势,提高身体的平衡和稳定性。

3. 缓解压力:气功调节可以帮助人们放松身心,缓解压力,提高工作和生活的质量。

4. 调整情绪:气功调节有助于调整情绪,提高情绪稳定性和心理健康。

总结:气功调节身体平衡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中医养生方法,通过合理呼吸、用力运动、专注意念和调整节律等手段,可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改善姿势、缓解压力和调整情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再说功内功,指的就是专门形式、专门时间、专门方法的修炼功夫。从全过程的需求和形式而言,大体分为动功和静功两种。而无论静功动功,下手之初,都贵在手段与方法上的调节,使心息形三者各方面达到阴阳平衡。例如桩功,它看似静,其实为动。静的是外形,动的是内气。而各种动功,动的是躯体,静的是心意。因而,无论动功静功,动静之间都要保持一种高度的平衡。
(请尊重著作权,转载请注明作者与出处)
(图示略)
我们懂得了平衡,掌握了平衡,把它们以“功”的形式体现在养生的全过程中,就会把被我们已破坏的后天衰病之身心修复过来,成为一个完好的生命程序和完好之身心。
孔德:道家动功原理第四讲●注意平衡-- >> 武当道家养生网
平衡,或称平衡运动,它是宇宙自然中一种和谐态。这种和谐态会使事物的生机保持的非常恒久。反之,如果违反平衡,打破平衡,一个完美的事物就会遭到破坏而导致损亡。所以,平衡与平衡运动对于人的生命同样是至关重要的。当然,我们说,平衡之所以是运动的,它就不是一种绝对。比方我们说“平静的湖面”,这个“平”,其实还是有微波动荡的,而不是像桌子上摆上一盆水水面那样平。前者不绝对的“平”,显示的是不息的生机,后者接近绝对的“平”,显示的是一片死寂。由此可以领会,最完美的生命运动就是一种微波式的平衡运动。
我们要将平衡的概念转为平衡功法,可分功内功与功外功。
先说说功外功,它包括如下内容:
1、心态平衡。人生在世要“尽人事,听天命”。要有进取之心,但不可有攀比之心;要有容他之心,但不可有嫉妒之心;要有众生平等之心,但不可有媚上欺下和嫌贫爱富之心。行道于身,随遇而安,达则兼善天下,贫则独善其身。临御宴而不荣,举瓢饮而不耻;心如澄水,性若明月。
平衡是什么?在道家的哲学里,它被称为“一”,表示既是最初的“有”,也是完美无缺的“有”。什么“生”的内涵功能,都平等的包含在内。故《道德经》曰:“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天下正。”古哲曰:“得其一,万事毕。”表达的都是以上之涵义。平衡又反映“中”性。“中”者,不偏不倚,不左不右,不上不下,不内不外,应一切,顺一切。人在日常生活中,情感不偏激,欲望不偏激,饮食起居不偏激,如释家曰:“不思恶,不思善”;如儒家言:“喜怒哀乐之未发”;如道家言:“念头不起”。如此等等,皆谓之“中”。“中”之妙在于因“中”得和。故孔子之弟子子思曰;“致中和,天地位,万物育。”“天地位”就是天地各归其位,各司其职。这是宇宙自然“中和”的表现。古哲又曰:“中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这是说,宇宙自然的本质和规律就是中和,除此则不是根本的“道”。平衡,古哲又称为“太极”。太极乃不极之极,一阳一阴,相团相抱,阳中有阴,阴中有阳,顺天顺时,故能常清、常静、常应、长明、长生。
2、行为平衡。行,不过急过慢;眠,不久失久恋;食,不过饥过饱;味,不过酸过辣;事,不过躁过怠;衣,不过单过厚;饮,不过冷过热;性,不过抑过荡。
பைடு நூலகம் 心态平衡,益在心静;行为平衡,益在气顺。心静气顺,内丹之基已筑成大半矣!
由上例再引申一个比方:我们可将人的生命程序分为先天和后天两种形式。先天生命程序是生前决定的,全部程序都是按平衡原理设定的。如果后天能服从先天,人就能享尽天年。而所谓后天程序,是人后天人为违背、破坏了先天平衡程序,使生命运动失去平衡,导致偏激极化、生命就会发生病变,早衰早亡。
总之,功外之功是指专门练功之外的日常身心行为。这些虽不是专门的形式功夫,却也要修为,故而也是一种功夫。为别专门形式的功夫,我们权且称它为功外功。但功外功是不可等闲视之的,是不可或缺的。功外功就像功内功的“育婴床”,没有功外功的保障与护卫,功内功是无法实现和完成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