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
子路的人生典故
子路的人生典故子路的言行在《论语》中出现过四十一次,是孔门弟子中对后世影响较大的一个。
孟子曾称赞他有闻过则喜的态度,把他与禹、舜相提并论。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子路的人生典故,希望对你有帮助。
子路的人生典故:阻拦孔子费邑为官有四件事情可以反映子路与孔子的关系,第一件是鲁国的大夫公山不狃与大贵族季氏不和,于是占据了费邑,搞独立王国,派人来请孔子前去共同治理。
孔子当时正处在人生不得志的时期,有人邀请,能施展一下才能,正合心意。
但子路出来阻拦了,在子路眼里,费邑那是乱臣贼子的地方,我们怎能到那里去。
于是孔子只好作罢,并且对子路辩白说,我到了那里也是为那里做好事。
子路的人生典故:阻拦孔子中牟为官第二件事是晋国大贵族赵简子的家臣佛肸(xi)占据中牟,独立为王,也派人来请孔子去治理政务,推行孔子的主张。
孔子又想去,但又被子路拦下。
孔子无可奈何地说出“坚硬者磨而不薄,洁白者染而不黑,丘非匏瓜,焉能系而不食”的哀叹。
这两件事可以看出,子路是孔子教育集团中唯一能管住孔子的人,并且子路为人是有主张的,乱臣贼子或者是不正派的地方权贵,我们是不能到那里去升官发财的,即使是身处困境,也要耐得住寂寞,不务虚名。
从这两件事中既可以看出子路在孔氏教育集团中的地位,又可以看出他的人品性格----为人正直。
谈到地位,在后人的理解中,在孔子教育集团中,除了孔子,其他人都是学生,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
孔子建立一个学校,必须有老师,有管理者,孔子不能身兼几任,很多学校的事务都需要专人去办理,孔子需要合作者和管理者,子路其实就是这样的人物,子路的角色就象今天学校里的教务长一样。
子路的人生典故:陪伴孔子周游列国第三件事也可以反映出子路与孔子不寻常的关系。
孔子于54岁那年由于仕途不顺,政敌威胁,被迫离开鲁国周游列国。
这时,老弟子中陪伴孔子在外颠沛流离了14年的只有子路。
子路的人生典故:为孔子张罗后事第四件事是孔子68岁回国之后,有一年病得很重,子路看老师恐怕是不行了,便准备对后事进行料理,任命了一个学生充当孔子的家宰。
论语《子路篇》全文
论语:《子路篇》全文【导语】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
”请益,曰:“无倦。
”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曰:“焉知贤才而举之?”曰:“举尔所知。
尔所不知,人其舍诸?”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无所错手足。
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
”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
”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莫敢不敬;上好义,*莫敢不服;上好信,*莫敢不用情。
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子曰:“鲁卫之政,兄弟也。
”子谓卫公子荆,“善居室。
始有,曰:‘苟合矣。
’少有,曰:‘苟完矣。
’富有,曰:‘苟美矣。
’”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
”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子曰:“‘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
’诚哉是言也!”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子曰:“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冉子退朝,子曰:“何晏也?”对曰:“有政。
”子曰:“其事也。
如有政,虽不吾以,吾其与闻之。
”定公问:“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
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
’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曰:“一言而丧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
人之言曰:‘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
’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远者来。
子路简介资料
• 现代社会通过教育和传媒,传播子路的文化形象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Docs
• 子路强调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 现代教育强调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子路的道德观念在现代社会的传承
子路的道德观念
子路的道德观念在现代社会的传承
• 子路主张忠诚、勇敢、智慧等品质
• 现代社会强调公民道德,培养具有高尚品德的人
• 子路强调尊师重道,忠诚于国家
• 现代社会尊重师道,传承尊师重道的传统
• 子路具有高尚的品德和道德观念
子路在孔子的教育下,学习了儒家经典
子路在孔子的教育下,培养了高尚的品德
• 子路跟随孔子学习《诗》、《书》、《礼》、《乐》等
• 子路在孔子的教育下,学会了忠诚、勇敢、智慧等品质
儒家经典
• 子路在孔子的教育下,培养了高尚的道德观念
• 子路在孔子的指导下,掌握了儒家思想的基本原理
• 子路在孔子的教育下,成为孔子弟子中的楷模
• 子路在《论语》中的形象,成为儒家精神的象征
• 子路在《论语》中的形象,影响了后世对儒家的认识
子路对后世的影响与纪念
子路对后世的影响
• 子路的道德观念和儒家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 子路的形象,成为后世儒家学者的楷模
• 子路的事迹,成为后世传颂的故事
子路的纪念
• 后世为子路建立了祠堂和庙宇,纪念子路
• 陬邑是鲁国的一个地方
• 子路的家庭背景并不显赫
子路的父亲是孔子的弟子
• 子路的父亲名叫孔阙
• 孔阙是孔子的弟子之一
• 子路从小受到孔子的熏陶和教育
子路的身份及家族背景
子路简介(论语孔子)
子路简介(论语孔子)仲由(前542~前480),字子路,又字季路,春秋时期鲁国卞人,即今山东平邑县仲村(据裴骃《史记》集解引徐广《尸子》说)人,孔子得意门生,以政事见称。
为人伉直鲁莽,好勇力,事亲至孝。
仲由除学六艺外,还为孔子赶车,做侍卫,跟随孔子周游列国,他敢于对孔子提出批评,勇于改正错误,深得孔子器重。
孔子称赞说:“子路好勇,闻过则喜。
”又说:“我的主张如果行不通,就乘木伐子到海外去。
那时跟随我的怕只有仲由了。
”初仕鲁,后事卫。
孔子任鲁国司寇时,他任季孙氏的宰,后任大夫孔俚的宰。
卫庄公元年(前480年),孔俚的母亲伯姬与人谋立蒯聩(伯姬之弟)为君,胁迫孔俚弑卫出公,出公闻讯而逃。
子路在外闻讯后,即进城去见蒯聩。
蒯聩命石乞挥戈击落子路冠缨,子路目毗尽裂,严厉喝斥道:“君子死,而冠不免。
”毅然系好帽缨,从容就义。
仲由为人果烈刚直,有勇力多才艺,事亲至孝。
18岁时,适逢孔子东游到卞,受到孔子赏识。
孔子设礼相诱,收其为弟子。
子路性格爽直,为人勇武,信守承诺,忠于职守,以擅长“政事”著称。
对孔子的言行,虽然常提出意见,但却是个好弟子。
曾协助孔子“堕三都”,都跟随孔子周游列国。
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
他为人伉直好勇、重朋友、讲信义,是孔门弟子中性格较为独异的一位。
仲由后做卫国大夫孔悝之蒲邑宰,卫国贵族发生内讧,因参与斗争而被杀害。
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卫侯”。
宋大中符二年(1009)加封“河内公”。
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封为“卫公”。
明嘉靖九年改称“先贤仲子”。
子路的伉直好勇在师从孔子之前即已形成。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载:“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暇豚”,《集解》说:“冠以雄鸡,佩以暇豚。
二物皆勇,子路好勇,故冠之。
”通过这段话,我们可以想象出子路的好勇之态,但“志伉直”一句,又使得子路的好勇与一般的逞勇好斗之徒有所区分,使他的好勇含有了某些伸张正义、为民请命、不欺幼弱的意蕴。
子路师从孔子后,尽管孔子“设礼稍诱子路,子路亦“儒服委质”,接受孔子的礼义教化,但山难移、性难改,子路的伉直好勇之气终其一生,未能脱尽,为此,他常遭师之痛责,说他“好勇过我,无所取材”,“不得其死”,等等。
子路篇原文及翻译
子路篇原文及翻译摘要:1.子路篇原文概述2.子路篇的翻译3.子路篇的主要内容和观点4.子路篇的启示和影响正文:【子路篇原文概述】《论语·子路篇》是《论语》的第十二篇,共有28 章,主要记录了孔子的弟子子路和孔子的对话,以及子路对孔子思想的阐述。
这一篇的内容涉及到政治、道德、教育等多个方面,反映了孔子和子路在思想上的交流和碰撞。
【子路篇的翻译】子路篇的翻译大致如下:子路问孔子:“卫国国君要您去治理国家,您会从哪些方面着手?”孔子说:“必也正名乎?”子路回答:“有国家者,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孔子说:“君子之道费而难,乱而丧其所为,已而为之,而获丰。
”【子路篇的主要内容和观点】子路篇的主要内容和观点包括:1.“正名”思想:孔子认为,治理国家的首要任务是“正名”,即明确各种名分和职责,使每个人都能各尽其责。
2.礼乐教化:孔子强调礼乐教化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礼乐教化,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人才,从而实现国家的治理。
3.君子之道:孔子阐述了君子之道的实践过程,认为君子应该勇于担当,坚持正义,即使在乱世中也不失其节。
【子路篇的启示和影响】子路篇的启示和影响主要体现在:1.政治思想:子路篇反映了孔子的政治思想,强调名分、教化等对于国家治理的重要性,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道德观念:子路篇中孔子关于君子之道的阐述,对后世形成了一种崇高的道德观念,激励着人们追求更高的道德境界。
3.教育理念:子路篇中孔子强调礼乐教化的重要性,影响了后世的教育理念,使礼乐教化成为中国古代教育的核心内容。
子路全文翻译
《子路》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孔子说:“因为我比你们(年龄)大一些,不要因为我就不敢说话了。
你们平时总在说:‘没有人知道我呀!’如果有人知道你们呢,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办呢?”子路不假思索地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常受外国军队的侵犯,加上内部又有饥荒,(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
”孔子听了,微微一笑。
(孔子又问)“冉有,你怎么样?”(冉有)回答说:“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
至于修明礼乐,那就只得另请高明。
”(孔子又问)“公西华,你怎么样?”(公西华)回答说:“我不敢说你能够做到(什么),只是愿意学习。
在宗庙祭祀的活动中,或者在别国的盟会中,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赞礼人。
”(孔子又问)“曾点,你怎么样?”曾点把弹瑟的声音逐渐放稀疏,接着铿的一声,放下瑟直起身子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人的才能不一样呀!”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自己谈谈志向罢了。
”(曾点)说:“暮春节气,(天气暖和),春天的衣服已经上身了。
(我和)五六位未成年人,六七个青少年,到沂河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儿回来。
”孔子长叹一声说:“我赞成曾点的想法呀!”(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个人都出去了,曾皙走在最后。
曾皙问:“他们三人的话怎么样?”孔子说:“也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
”(曾皙)说:“您为什么笑仲有呢?”(孔子)说:“治理国家要讲礼让,可能他说话一点也不谦让,所以我笑他。
难道冉求讲的就不是国家吗?哪里见的纵横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就不是国家呢?公西华所讲的就不是国家吗?有自己的宗庙,有同别国的盟会,不是诸侯国家又是什么呢?如果公西华只能做个小小礼赞的人,那谁能去做大的礼赞人呢? 《劝学》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
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却比蓝草更青;冰,是水凝结成的,却比水更寒冷。
论语中关于子路的句子
论语中关于子路的句子1.子路有过之,而无不及。
2.子路问:“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子曰:“有道则行之,无道则违之。
”3.子路三省吾身。
4.子路爱贫,吾爱子路。
5.子路闻之,大笑。
6.子路欲见孔子,孔子不见。
7.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8.子路曰:“富而无骄,贫而无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9.子路曰:“愿有人行事之。
”子曰:“惟其事之,夫怨何难言?”10.子路曰:“衣狐者、冠狸者、不能以我与之比也。
”子曰:“资之者,与之谋也。
”11.仲弓问子路知仁乎?子曰:“知之。
故言与之谋,故其言善。
”12.子路问君子。
子曰:“修己以敬。
”13.子路问:“君子恶乎无言?”子曰:“失之子羽,汉文帝失之东方朔。
君子恶乎无言?无言失则事不成,有言失则国败。
”14.子路问:“师与匠,相师得君子之道与?”子曰:“有之。
礼斯两者,孰不知之?君子居其中,不惟下人有所齐焉。
”15.子路曰:“君子有恒,小人无恒。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16.子路问:“子亦无忧乎?”子曰:“孟橘之子为梁孟仲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17.子路问:“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何其之道也?”子曰:“善哉言之,有楚人为长箫,其状如左牛之角者,出于左衽之中,当其无人之时,遂鸣一声。
回也者,天下皆谓之难,大假以为不然。
回也不唯不难,而所欲者亦不难,此又何難之有哉?”18.子路问:“弟子如何则可以少失之?”子曰:“信而好疑,谏而好直,有耻而后勇。
”19.子路问:“叔与!开荒也,未央也,何以家哉?”子曰:“可也简。
”叔因荷蒲而遁,门人惑之。
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20.颜渊、季路侍。
子曰:“盍彻乎?”徵而不行,又徵而不行,百琴鸣,而不舞。
曰:“执其右,吾左置之。
”“子知道!福之与不福,富之与贫,贵之与贱,乃人之所以异也。
子路全文翻译
参考译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孔子说:“因为我比你们(年龄)大一些,不要因为我就不敢说话了。
你们平时总在说:‘没有人知道我呀!’如果有人知道你们呢,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办呢?”子路不假思索地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常受外国军队的侵犯,加上内部又有饥荒,(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
”孔子听了,微微一笑。
(孔子又问)“冉有,你怎么样?”(冉有)回答说:“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
至于修明礼乐,那就只得另请高明。
”(孔子又问)“公西华,你怎么样?”(公西华)回答说:“我不敢说你能够做到(什么),只是愿意学习。
在宗庙祭祀的活动中,或者在别国的盟会中,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赞礼人。
”(孔子又问)“曾点,你怎么样?”曾点把弹瑟的声音逐渐放稀疏,接着铿的一声,放下瑟直起身子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人的才能不一样呀!”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自己谈谈志向罢了。
”(曾点)说:“暮春节气,(天气暖和),春天的衣服已经上身了。
(我和)五六位未成年人,六七个青少年,到沂河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儿回来。
”孔子长叹一声说:“我赞成曾点的想法呀!”(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个人都出去了,曾皙走在最后。
曾皙问:“他们三人的话怎么样?”孔子说:“也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
”(曾皙)说:“您为什么笑仲有呢?”(孔子)说:“治理国家要讲礼让,可能他说话一点也不谦让,所以我笑他。
难道冉求讲的就不是国家吗?哪里见的纵横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就不是国家呢?公西华所讲的就不是国家吗?有自己的宗庙,有同别国的盟会,不是诸侯国家又是什么呢?如果公西华只能做个小小礼赞的人,那谁能去做大的礼赞人呢?”。
论语·子路全文及解析
论语·子路全文及解析1.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
”请益,曰:“无倦。
”子路问为政之道。
孔子说:“自己先要身体力行带好头,然后让老百姓辛勤劳作。
”子路请求多讲一些,孔子说:“不要倦怠。
”2.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曰:“焉知贤才而举之?”子曰:“举尔所知。
尔所不知,人其舍诸?”仲弓做了季氏的总管,问怎样管理政事,孔子说:“自己先给下属各部门主管人员作出表率,原谅他人的小错误,提拔贤能的人。
”仲弓说:“怎么知道哪些人是贤能的人而去提拔他们呢?”孔子说:“提拔你所知道的,那些你所不知道的,别人难道会埋没他吗?”3.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子路说:“卫国国君要您去治理国家,您打算先从哪些事情做起呢?”孔子说:“首先必须先正名分。
”子路说:“有这样做的吗?您真是太迂腐了。
这名怎么正呢?”孔子说:“仲由,真粗野4.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
”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
”樊迟出。
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樊迟向孔子请教如何种庄稼,孔子说:“我不如老农民。
”又请教如何种蔬菜,孔子说:“我不如老菜农。
”樊迟出去了。
孔子说:“真是个小人啊!樊迟这个人!居于上位的人爱好礼仪,老百姓就没有敢不恭敬的;居于上位的人爱好道义,老百姓就没有敢不服从的;居于上位的人爱好诚信,老百姓就没有敢不诚实的。
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么,四方的老百姓就会背负幼子前来归服,何必要自己来种庄稼呢?”5.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孔子说:“熟读了《诗经》三百篇,交给他政务,他却搞不懂;派他出使到四方各国,又不能独立应对外交。
论语13子路篇及翻译
13子路篇及翻译作者:佚名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
”请益,曰:“无倦。
”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曰:“焉知贤才而举之?”曰:“举尔所知。
尔所不知,人其舍诸?”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
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
”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
”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子曰:“鲁卫之政,兄弟也。
”子谓卫公子荆,“善居室。
始有,曰:‘苟合矣。
’少有,曰:‘苟完矣。
’富有,曰:‘苟美矣。
’”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
”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子曰:“‘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
’诚哉是言也!”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子曰:“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冉子退朝,子曰:“何晏也?”对曰:“有政。
”子曰:“其事也。
如有政,虽不吾以,吾其与闻之。
”定公问:“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
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
’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曰:“一言而丧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
人之言曰:‘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
’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远者来。
子路
子路子路(前542-前480)姓仲,字子路(又作季路),春秋末鲁国之卞(今山东泗水县东)人。
孔子的著名弟子,“孔门十哲”之一。
子路出身贫贱,为“鄙人”(《荀子·大略》),“常食藜藿之实”(《说苑·建本》)。
少孔子九岁,是孔门弟子中年龄较长的一个。
为人豪爽,自述其志道:“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论语·公治长》)。
性格耿直、好勇、果敢、鲁莽,孔子常以“由也好勇过我”(《论语·公治长》),“由也果”(《论语·雍也》),“由也”(《论语·先进》),“野哉,由也”(《论语·子路》),“子路,行行如也”(《论语·先进》)等语来评论他。
子路有轻视学问的倾向,认为“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因此孔子认为他在学问上“升堂矣,未入于室也”,提醒他说:“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 (《论语·阳货》)子路是孔门弟子中最能做到躬行实践的一个人,听到了就要去实行,“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论语·公治长》),意即当听到了一件事,还没有做到的时候,就怕再听到另外一件事。
子路经常跟随孔子之后,时时保护孔子。
他很敬重孔子,但也敢于向孔子公开提出不同意见,如孔子在处理南子、公山弗、佛等事情上,子路就表示出自己的不满;认为孔子讲为政“必也正名乎”是“子之迂也”(《论语·子路》)。
孔子对子路的直率也比较了解,所以虽然经常批评他,但又承认,“自吾得由,恶言不闻于耳”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甚至认为,“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从我者其由与” (《论语·公治长》)。
子路有较强的行政能力,被孔子许为其“政事”科的高才生,认为:“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
” (《论语·公治长》)子咱自述其政治志向是:“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子路(仲由)简介,名人故事
精心整理子路(仲由)简介,名人故事子路个人资料中文名:仲由别名:子路,季路,先贤仲子性别:男子路画像子路简介子路即仲由,又称季路,汉族,春秋末年鲁国卞人。
生于鲁襄公十一年,卒于鲁哀公十五年,小孔子9岁,孔子得意门生,是孔子门中年龄较大的弟子。
出身寒微,其性耿直好勇,为人爽直、粗莽,以政事见称,有勇力才艺,敢于批评孔子。
从师以后先后在鲁、卫两国当官,后随孔子游学于列国。
鲁哀公十一年,随孔子结束游历回到鲁国,继续参与一些政治活动。
孔子了解其为人,评价很高,认为可备大臣之数,“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并说他使自己“恶言不闻于耳”。
做事果断,信守诺言,勇于进取,曾任卫蒲邑大夫、季氏家宰,是孔子“堕三都”之举的最主要合作者之一。
鲁哀公十五年,卫国发生内乱,子路不顾安危挺身入险,死于乱中,时年”岁时,“政事”着称。
对孔子的言行,虽然常提出意见,但却是个好弟子。
曾协助孔子“隳三都”,都跟随孔子周游列国。
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
他为人伉直好勇、重朋友、讲信义,是孔门弟子中性格较为独异的一位。
仲由后做卫国大夫孔悝之蒲邑宰,卫国贵族发生内讧,因参与斗争而被杀害。
他一生追随孔子,保护孔子,积极扞卫或努力实践孔子的思想学说,对儒家的贡献、对后代的影响也是很大的。
他为子至孝,善政为民,诚实守信,忠义仁勇,闻过则喜,闻善则行,见义必为,见危必拯。
其德其行如日月在天、江河行地。
光照人间润泽华夏,他位列十哲,世称先贤。
被仲氏尊为始祖,仰为旗帜,感召后人修身治世、忠勇报国。
子路的伉直好勇在师从孔子之前即已形成。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载:“子路性”有人,子路性伉直,表现在言语上就是从不掺假欺瞒,对此孔子评价说:“‘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子路无宿诺。
”断狱必须两造俱至,但子路的话却笃实无欺故听子路一面之辞便可断狱。
子路“无宿诺”,意谓子路答应今天兑现的事情,决不拖延到明天。
孔子对子路忠心不二、讲信义的品性深有了解,曾断言:“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子路的生平简介
子路的生平简介说起子路,指的即是仲由。
当后人谈起子路简介时,都会不约而同地将他和孔子联系在一起,因为他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之一。
下面是搜集整理的子路的生平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在孔子的门徒中,最著名的莫过于“孔门十哲”和“孔门七十二贤”,子路分别都位列其中。
由于他在儒教中的地位十分尊崇,因此后人将他放入孔庙,和孔子一起了配享后代儒士对他的祭奠。
子路,名仲由,子路是他的子,又字季路。
据说他年轻的时候,家里十分贫穷,他从事过各种农业劳动,以此来勉强度日。
但是他膂力过人,好勇斗狠,看不起那些柔弱的读书人。
因此包括孔子在内的儒士,经常被他欺负。
众所周知,孔子是为人师表的楷模,为了驯化子路,孔子设计了一些礼仪和仪式,慢慢引导他,最终让子路对他钦佩有加。
在孔子弟子的引荐下,子路穿上儒服,头戴冠帽,正式拜孔子为师。
子路和孔子的其他弟子相比,有一个非常特别的优点,那就是他性子耿直。
在孔子的弟子中,他是唯一一个敢于指出孔子缺点的弟子。
但是对于自身的缺点,他也敢于承认,勇于改正,所以孔子十分看重他。
正是由于他的勇武过人,所以在孔子周游列国的时候,总是将他带在身边。
实际上子路也在一定程度上是孔子的护卫。
对于这点,孔子自己也承认,在没有子路之前,别人对于他的游说,总是恶言相向。
但是自从子路来到他的身边,这样的事情就再也没有发生过了。
在子路简介中,一般都会提到他的耿直、勇武,但是除此之外,子路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聪明。
这一点其实也不奇怪,孔子门生数以千计,出色的虽然也不少,但特别出色的,也就那么几个,子路就是其中之一。
据说他判案,只要听到一面之词,就能判断谁是谁非。
而不需要像其他人那样听两面之词。
而他判定的案子,都十分受人信服。
子路死于周敬王四十年。
当世卫国发生内乱,子路为了保护卫出公,而被蒯聩杀死。
孔子对子路的评价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
”又问。
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
《论语·子路》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论语·子路》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展开全文[十三·一] 子路问政。
子曰:“先之①劳之。
”请益。
曰:“无倦。
”[十三·二] 仲弓为季氏宰,问政。
子曰:“先有司②,赦小过,举贤才。
”曰:“焉知贤才而举之?”曰:“举尔所知。
尔所不知,人其舍诸③?”[十三·三] 子路曰:“卫君④待子为政,子将奚⑤先?”子曰:“必也正名⑥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⑦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⑧如也。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⑨,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君子于其言,无所苟⑩而已矣。
”[十三·四] 樊迟请学稼。
子曰:“吾不如老农。
”请学为圃⑪。
曰:“吾不如老圃⑫。
”樊迟出。
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⑬。
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十三·五]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⑭;使于四方,不能专对⑮。
虽多,亦奚以⑯为?”[十三·六]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十三·七] 子曰:“鲁卫之政,兄弟也⑰。
”[十三·八] 子谓卫公子荆⑱:“善居室⑲。
始有,曰:'苟合矣’⑳。
少有,曰: '苟完矣。
’富有,曰: '苟美矣。
’”[十三·九] 子适㉑卫,冉有仆㉒。
子曰:“庶㉓矣哉。
”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
”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十三·十] 子曰:“苟㉔有用我者,朞月㉕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十三·十一] 子曰:“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㉖矣。
诚哉是言也。
”[十三·十二] 子曰:“如有王者㉗,必世㉘而后仁。
”[十三·十三] 子曰:“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十三·十四] 冉子退朝㉙。
子路高中课文原文
子路高中课文原文
《子路》原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
翻译如下: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
孔子说:“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你们)不要因我(年长)就不敢说话了。
(你们)平时常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
子路不假思索地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加上外国军队的侵犯,接着又遇上饥荒;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功夫,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
”
注释:
1、侍:侍奉,本指侍立于尊者之旁。
2、侍坐:此处指执弟子之礼,侍奉老师而坐。
3、以吾一日长乎尔:以,因为;长,年长。
4、毋吾以也:吾,作“以”的宾语,在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以”同
“已”,意为“止”。
5、居则曰:居,闲居,指平日在家的时候。
则,就。
子路拜师的故事
子路拜师的故事有一天,孔子正在讲学。
忽然,从门外走进来一个穿着很讲究的公子哥儿,这人一进门儿,就嚷嚷:"孔先生在家吗?"孔子忙说:"在哪!找我有啥事啊?"子路说:"俺想拜您为师。
"孔子把脸一沉:"不收!"子路忙问:"为啥不收俺?"孔子说:"不收就是不收,罗嗦啥!”子路说:"你要不收,我就给你跪下啦!”孔子把袖子一甩:"跪下也不收!子路没办法,只好起身走了。
子路回到家,他媳妇问他:"孔子收下你啦?”子路垂头丧气地说,“唉,孔子死活不收啊!”他媳妇一撇嘴,"哼,男子汉大丈夫,真笨!你听为妻的,再去拜孔子,到那儿二句话不说,死跪不起,看他收不收!”子路一听媳妇说的有道理,高兴地扭身跑出了门。
他兴冲冲跑到孔子跟前,"扑通”跪下,说:“老师啊,你今儿要是不收学生,我就跪死在这啦!"孔子一见子路耍起赖来,只好说:“子路,把你的左手伸过来!”子路赶紧把左手伸到孔子面前,孔子提笔在上面写了个“善”字;然后,又要过子路的右手,在上面写了个“凶”。
写罢,说道:“好啦,回家去吧!”子路闹迷瞪啦,他不知道孔子这是为啥。
可一见孔子再也不理睬他了,只好起身回家。
等子路回到家里,天就大黑啦。
他媳妇听见叫门儿,赶紧点着灯起来给他开门。
子路走到屋里,脱了长衫,就要上炕,忽然瞧见床帐里隐隐约约还躺着个人,心中一愣,暗想,“莫非俺媳妇背着我偷人哩?”想着,心头就冒起了火,猫下腰就去抽靴筒里的短刀。
当右手碰到刀把儿的时候,他突然想起了孔子在右手心写的那个“凶”字,不由害怕起来,松开手,来到桌子边,抄起扇子就扇起来。
这功夫,子路媳妇关好门儿,来到屋里,关心地问;“相公啊,这回孔子收下你了吧?”“啊,啊……”,子路含含糊糊地支吾着说,“今儿这屋里咋这么热,不行,我得到院儿里凉快凉快。
子路的故事有哪些
子路的故事有哪些子路是孔子的学生,位列七十二贤,被称为“十哲”人之一,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子路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子路的故事《论语》记载了《子路问津》的故事,长沮、桀溺在地里耕田,孔子从路上路过,于是让子路去向两个人问路,两个人都没有告诉子路路应该怎么走,但是却告诉子路不要跟随孔子了,天下这么的乱,为什么还一定要与那些统治者同流合污呢?不如跟随我们做一个隐士罢了。
子路告诉了孔子,孔子长叹一声,人不能与鸟兽在一起,我是不会去隐居的,正是因为天下是这样的乱纷纷的,所以才正需要有人去改革,去改变这样的现状。
这则小故事讲述了儒家的入世的思想,儒家思想是不提倡避世的,这一点与道家的思想是非常不同的,儒家讲究的是积极的生活态度,即使是不能改变世界也需要尽力而为,尽力而为了就不会有遗憾,从这一点上看,儒家是非常的积极的,对人有着强大的激励作用的。
儒家所讲究的是要积极的努力,即使是不能治国平天下,也一定要独善其身,做一个君子,颜回就是儒家思想的积极实践者,孔子之所以喜欢颜回,也是因为颜回是一个独善其身的君子。
子路受牛的故事子路在路上行走的时候发现一个人掉到了水里,于是子路立即跳到水这个人救了上来,这个人为了感谢子路的救命之恩,送给子路一头牛,子路高高兴兴的接受了,并且将牛牵回来给孔子看,讲述了自己救人的经过。
很多人都觉得子路救人是做好事,但是接受别人的牛非常不妥。
孔子却说:“鲁人必多拯人于溺矣!”从这个小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孔子的价值观,也可以看到孔子看得比较远,对于孔子来说子路接受牛要好过不接受牛。
因为子路做了好事就应该得到好报,所以接受别人的酬谢是理所当然的,子路自己又没有要求别人给他牛,别人自动的献出来的,是对子路行为的肯定。
同时接受牛对于子路来说是一个赞扬,这样就可以让更多的人知道子路的善行,同时给与牛是被救者的选择,是符合被救者的价值观的,所以接受更好。
同时接受牛之后这件事可以传的更加的远,这样就使得那些想要获得报酬的人觉得救人是可以有报酬的,是可能会获得一头牛的,所以在遇到溺水的人的时候就会积极的去拯救,从转化社会风气的方面来讲,对整个社会风气的好转是非常有好处的。
子路经典语录
子路经典语录引言子路,孔子的弟子之一,被誉为“子贡”,是孔子的得力助手和最忠诚的追随者。
于孔子逝世后,他将孔子的教诲整理成《论语》,被后世奉为经典。
《论语》中,子路也经常有着深远的言行,成为人们学习和思考的对象。
本文将探讨子路的经典语录,解读其深意。
子路经典语录子路经典语录如下:1. “吾日三省吾身”这是子路的一句名言,意思是说每天要对自己进行三次反省。
这种自我反思能够让我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错误,并有机会不断改正和进步。
2. “不学,无以知道”子路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
没有学习,我们就无法获知真理和智慧。
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我们才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能力。
3.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表达了对乐于实践、真正行动起来的人的赞赏。
凡是拥有知识的人不如喜爱实践的人,而喜爱实践的人也不如对实践心生乐趣的人。
这句话告诉我们,知识和行动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将知识付诸实践并享受其中的乐趣,才能真正体会到知识的价值。
4. “不怨天,不尤人”这是子路的一句箴言,表达了不抱怨命运和责怪他人的观念。
子路认为,我们应该学会接受自己的命运,并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困境。
同时,我们也不能责怪他人,因为我们的命运取决于自己的选择和行为。
深入解读子路经典语录1. 自我反省的重要性子路认为每天进行三次自我反省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错误,并有机会进行改正和进步。
自我反省是对自身行为和思维的审视和反思,是一种自我反思的修行方式,有助于我们不断提高。
通过自我反省,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弱点和问题,进而对自己进行改进。
在自我反省中,我们可以问自己一些问题,如:我今天做了哪些不好的决策?我有没有犯错?我能从中学到什么教训?通过这样的反思和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改正错误,并提升自己的能力。
2. 学习的重要性子路非常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他认为没有学习就无法获得真正的知识和智慧。
学习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提升自己的重要手段。
孔子弟子子路的故事
孔子弟子子路的故事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和文化名人,他的思想和教育理念对中国的文化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在孔子的众多弟子中,子路是一个备受孔子赏识和重用的弟子,他的故事也是孔子思想和教育理念的生动体现。
子路,字仲弓,是鲁国人,生于公元前572年,去世于公元前484年,享年89岁。
他年少时就展现出聪明才智和勇气,曾在鲁国的战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后来,他听闻孔子的名声,决定前往拜师学习,成为孔子的弟子之一。
在孔子的教导下,子路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学者和思想家。
他对于孔子的思想和教育理念深感认同,尤其是孔子强调的“仁爱”和“诚信”等价值观念,使他在日常生活中始终保持着清正廉洁的态度,成为孔子门下最有道德风范的弟子之一。
子路的勇气和坚定也是他备受孔子赏识的重要原因。
他曾经在一次战争中,率领鲁国的士兵奋勇作战,最终取得了胜利。
这场胜利使他的名望大增,也让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仰和理念。
在孔子的教导下,子路不断深化自己的思想和学识,成为孔子门下最具有思想深度和学问功底的弟子之一。
他曾经与孔子就道德、政治、教育等方面进行过深入的探讨,对孔子的思想和教育理念有着深刻的理解和领悟。
子路的故事不仅是孔子思想和教育理念的生动体现,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勇气、坚定、诚信等价值观念的典范。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
只有坚定自己的信仰,不断学习探索,才能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和自信。
《论语》中的子路是一个将官,爱打仗,性格特别急躁.
《论语》中的子路是一个将官,爱打仗,性格特别急躁
在《论语》中,子路是一个重要的人物,他是孔子的学生之一。
子路是一个将官,他热爱打仗,性格急躁。
《论语》中有许多关于子路的记录。
例如,在《论语·卫灵公》中,子路问孔子:“仁义何如?”孔子回答:“择善而从之,恶也不推诿。
”这句话表明,子路对仁义很感兴趣,并且希望从孔子那里得到指导。
在《论语·子路》中,孔子又对子路说:“言必信,行必果。
”这句话提醒子路要说到做到,言行一致。
这也暗示了子路性格急躁的特点。
《论语》是中国古代哲学的经典著作,它记录了孔子的言行以及他的学生对他的问答。
它对了解古代中国的文化和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而鼓励学生敢于发表意见,大胆地谈个人
的理想。
2018/9/7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
2、引用学生日常好说的牢骚话,指出 他的学生平时认为人们不了解自己,所以 感到无所作为,表明对学生的了解。 • 3、而后假设了一种情况,如果有人 了解你们,你们怎么办?从而水到渠成地启 发学生谈出自己的想法。
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被尊称为圣人。
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主张
礼治,鼓励人们入仕。
汉代以后,其学说成为两千
2018/9/7
余年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论语》
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是孔
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
子的言行录,全面反映了孔子的
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
是关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 宋儒把《论语》《大学》
2018/9/7
写作特点
扣紧人物的性格特点记述,人物的
发言都合乎各自的个性、身份、志趣、
教养,显得深刻而生动。
2018/9/7
你觉得孔子是怎 样的一位老师?
孔子是一位爱护学 生,坚持以正面教育 为主、循循善诱的老 师。
孔 子 像 台 湾 故 宫 博 物 院 藏 品
( )
2018/9/7
孔子的四位学生 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018/9/7
词类活用
端章甫:端、章甫,名词作动词,穿 着礼服,戴着礼帽。 风乎舞雩:风,名词作动词,吹风。 曾皙后:后,名词作动词,走在后 面。 赤也为之小,谁能为之大:小、大, 形容词作名词,小事,大事。
2018/9/7
子路、 曾皙、冉有、 公西华
(由) (点)(求) (赤)
侍
坐
陪长者闲坐
2018/9/7
子 路 曾 皙 冉 有 公 西 华 侍 坐
如果人类要在21 世纪继续生存下去, 必须回头两千五百多 年,去吸取孔子的智 慧。
——1998年1月全世界 诺贝尔获得者集会巴黎时 的宣言
2018/9/7
孔 子 像 台 湾 故 宫 博 物 院 藏 品
( )
•
2600年前,孔子虽然 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甚
•
2018/9/7
• 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循循善诱
•
子路率尔而(表修饰) 对曰:“千乘(shèng) 之国,摄乎大国之间, 加(加到……上)之以 师旅,因之以(用)饥 馑;由也(句中语气词) 为之,比及三年,可使 有勇,且知方也。”夫 子哂(shěn)之。
2018/9/7
子路轻率急忙地回 答说:“拥有千辆兵 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中 间,有别国的军队来 犯,接着又遇饥荒, 如果让我治理,等到 三年的功夫,我就可 以使国人勇敢善战, 而且懂得是非正道。” 孔子听了,微微 一笑。
古人有姓、名、字以及号。来自称名表示亲昵或自谦。称字表示尊敬。
2018/9/7
•
“陪长者闲坐”,这样的语境就容易
使气氛和谐融洽,师生平等、轻松自由,
弟子们能各抒己见。
2018/9/7
问“志”
言“志”
四位弟子“志向”怎样? 试从说话方式中体会其性格。
2018/9/7
评“志”
•
子曰:“以吾一日 长乎(于)尔,毋吾 以也。居则曰:‘不 吾知也。’(宾语 前置)如或知尔,则 何以哉? ”
子路:自信而率真 冉有:谦恭有力 公西华:谦虚谨慎 曾晳:从容有礼
孔 子 像 台 湾 故 宫 博 物 院 藏 品
( )
2018/9/7
用自己的语言,形象地复述曾晳 的一段话。
暮春时节,微风习习,吹动我轻薄 的衣裳,我要邀约五六位情投意合的 朋友,带上六七个童子,去一路领略 春天的气息。我们将去沂(yí )水中 洗去尘土,到舞雩(yú )台上临风起 舞,兴尽时放歌而归。
2018/9/7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 瑟而(表顺承)作,对 曰:“异乎三子者之 撰。” 子曰“何伤乎?亦 各言其志也!”
孔子又问:“曾点 ,你怎么样?” 曾点将弹瑟的声音 逐渐变稀疏,接着铿的 一声,放下瑟直起身子 回答说:“我和他们三 位的才干不同呀。” 孔子说:“那有什 么妨害呢?不过是各自 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 ”
2018/9/7
孔子为什么“哂由”呢?
孔子为何与点呢?
2018/9/7
¤ 为何“与”曾点?
一 太 平 盛 世 的 缩 影
2018/9/7
二 不 想 做 官 , 逍 遥 生 活
三 还 是 在 讲 ﹁ 治 国 ﹂
以 礼 治 国
孔子“与点”,历来有争议。从积极方面 理解,孔子主张以礼治国,而曾皙说的是礼治 下的太平盛世的图景。从消极方面理解,曾皙 有避乱世而洁身自好的想法。孔子周游列国, 到处碰壁,便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用 之则行,去之则藏” ,曾皙的说法与他的想法 相合拍。其实,曾皙的处世态度,是孔子礼治 于国的积极反映,并非一味消极。因此孔子说 “吾与点也”。
2018/9/7
•
曾点说:“暮春时 节,春天的衣服已经穿 冠(guà n)者五六人,童子六 上。我和五六位成年人, 七人,浴乎沂(yí ),风乎舞 六七个青少年,到沂河 雩(yú),咏而(表修饰) 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 归。” 吹吹风,一路唱着歌儿 回来。”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 也。”
2018/9/7
子路、冉有、公西 华三个人都出去了, 曾点留在后面。曾点 问:“他们三位的话 怎么样?” 孔子说:“也不过 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 向罢了。” 曾点说:“您为什 么笑仲由呢?” 孔子说:“用礼治 理国家,他说话却不 谦让,所以我笑他。
难道冉求讲的就不是 国家大事吗?怎见得 则非邦也与(欤)? 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 六十里讲的就不是国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 家大事呢?公西赤所 六十而非也者?唯赤 讲的不是国家大事吗? 则非邦也与?宗庙会 宗庙祭祀,诸侯会盟 和朝见天子,不是诸 同,非诸侯而何?赤 侯的大事又是什么呢? 也为之小,孰能为之 如果公西赤只能做个 大?” 小小的赞礼官,那么 三、写孔子对三人的评价。 谁能做大事呢?”
侧重富民
性格:
谨慎小心,谦虚退让
2018/9/7
公西华(赤)
志:
能在诸侯举行祭祀或 会盟时担任一个“小相”。
侧重以礼治邦
性格:
谦恭有礼, 娴于辞令。
2018/9/7
• 子路: 侧重强国 • 冉有: 侧重富民 • 公西华: 侧重以礼治邦
2018/9/7
志向虽各有侧 重, 但都愿意在 仕途上创一 番事业. 都 是参加政治.
唯(句首语气词)求
2018/9/7
• 一、文脉梳理
2018/9/7
¤ 为何“哂”子路?
赞赏坦率发言, 委婉批评
2018/9/7
孔子所哂是子路“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 孔子在乎的是“礼”。《礼记· 曲礼》上说:“侍 于君子(长者),不顾而对,非礼也。”清代刘 宝楠《论语正义》也说:“四子以子路为年长, 自当先对,但亦当顾望,不得急遽先三人也。” 孔子自己说,“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 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 之瞽。” (《论语· 季氏》)。和长者打交道所 忌有三:不该你说却说了叫急躁,该你说却不说 叫隐匿,不看长者脸色而率性直说叫做睁眼瞎。 子路错不在欲治理“千乘之国”,错在 “躁”与 “瞽”,因而被孔子“哂”了。
2018/9/7
请你谈谈曾晳这种生活理想的魅 力在哪里。
这种生活理想勾勒了一幅“太平盛 世图”——民风淳朴,民德归厚,天 下太平。它与儒家以“礼乐(yuè )” 治理天下的理想相吻合。也可把它理 解为超脱现实、逍遥闲适、回归自然 的人生图景——它远离尘世喧嚣,与 自然冥合为一,追求一种精神的清洁 和灵魂的自由。
孔子长叹一声说: “我赞成曾点的想法 啊。”
、
二、四个学生分别讲自己的志向。
2018/9/7
子路(仲由)
志: 治理一个受大国侵略而 且遭受饥荒的千乘之国,并 保证三年内使人民勇于作战 并懂得义理。
侧重强国
性格:
有抱负,自信, 却失之鲁莽、轻率。
2018/9/7
冉有(求)
志: 治理一个小国,三年 内使人民富足。至于礼乐 教化,还难办到。
津巴布韦大学孔子学院首个汉语教学班的师生正在上课。
2018/9/7
俄远东第二所孔子学院落户布拉戈维申斯克市
2018/9/7
在德国柏林的一
座公园中,中德学者
为孔子树立雕像。底
座上用德文写着孔子 的名言: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2018/9/7
孔子
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
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我国著
孔子为什么“与点”呢?
2018/9/7
• 问志 —— 师长风范 • 言志 —— 各展抱负 • 评志 —— 借评传志
2018/9/7
孔子的“志”是什么?
“宁为太平犬,莫作乱世民。” 春秋之末,天下大乱,身为万世宗 师,他不能不去思考百姓的疾苦。 否则,他以“仁”为本的思想就无 从得以体现。 而曾皙讲的这个境界,就应是 社会安定、国家自主、经济稳定、 天下太平,每个人都享受了真、善、 美的人生,这就是孔子的自由民 主—— 一个大同世界的理想。
• “求,尔何如?” • 对曰:“方六七 十,如五六十,求 也为之,比及三年, 可使足民。如其礼 乐,以俟君子。”
孔子又问:“冉求, 你怎么样?” 冉求回答说:“纵 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 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 治理,等到三年,可以 使老百姓富足起来。至 于那修明礼乐,只好来 等待君子了。”
2018/9/7
孔子说:“因为我 年纪比你们大一点,不 要认为我年纪大一点 (你们就不说了)。你 们平日就说:‘没有 人了解我呀!’如果有 人了解你们,那么你 们打算怎么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