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复习提纲
分析化学复习提纲
基准物质和标准溶液
分析化学中的误差与数据 处理
一、分析化学中的误差
1. 真值 xT 平均值
2. 误差(表征测定结果的准确度) 绝对误差 相对误差 E = x – xT
x xT E Er 100% 100% xT xT
3. 偏差(表征测定结果的精密度) 偏差
平均偏差
d xx
pM ep lgK
' MIn
lgK MIn lg In ( H )
M有副反应时:
pM lgK MIn lg In ( H ) lg M ep
指示剂的选择:使pMep´与pMsp´ 尽量接近
四、络合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1. 络合滴定曲线 1 M pcsp ) pM sp (l g K MY 2 M有副反应时:
六、准确滴定与分别滴定判别式
1. 准确滴定判别式
pM ' 0.2
c M cY
sp cM )
Et 0.1%
' lg(K MY
6
2. 分别滴定判别式 pM = 0.2 ,Et = 0.3%
lg( Kc) 5
七、提高络合滴定选择性的途径
络合掩蔽法:掌握相关计算 掩蔽 氧化还原掩蔽法
二、氧化还原反应平衡常数
a a p( E1 E 2 ) lgK lg 0.059 V a a
p2 R1 p2 O1 p1 O2 p1 R2
有副反应时:
p( E1 E 2 ) lg K lg p2 p1 0.059 V cO1 c R2
p p c R12 cO1 2
影响滴定突跃范围的因素: 两电对的条件电势的差值
分析化学专业综合考试复习提纲
分析化学专业综合考试复习提纲1概论1.1分析化学的定义、任务和作用1.2化学分析法与仪器分析法的主要特点1.3分析化学中的量和单位2误差与数据处理2.1误差的基本概念(平均值;中位值;准确度;精密度;误差;绝对误差;相对误差;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偏差;平均偏差;相对平均偏差;标准偏差;相对标准偏差)2.2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2.3显著性检验(检验两组数据的精密度显著差异的方法-F检验法;检验两组数据的总体平均值间显著差异的方法-t检验法;异常值检验方法-Q检验法、Grubbs检验法、Dixon检验法)2.4回归分析法2.5减小测量误差、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2.6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3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3.1沉淀分离法3.1.1溶度积原理3.1.2氢氧化物沉淀与pH值的关系3.1.3利用无机共沉淀剂分离的方法;利用有机共沉淀剂分离的方法3.2液-液萃取分离法3.2.1萃取过程的本质3.2.2分配比;萃取百分率;分离系数3.2.3重要的萃取体系3.2.4萃取分离操作3.3离子交换分离法3.3.1离子交换树脂的交换容量3.3.2离子交换树脂对不同离子亲和力的规律3.3.3离子交换平衡分配系数及分离因数3.3.4动态法离子交换分离操作4重量分析法4.1沉淀形成的过程4.2影响沉淀纯度的因素4.3沉淀的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4.4沉淀条件的选择4.5应用均匀沉淀法和有机沉淀法的优缺点4.6 重量分析计算中的换算因素5滴定分析法5.1滴定分析法对化学反应的要求5.2标准溶液和基准物质5.3溶液的浓度:物质的量浓度;质量浓度;滴定度5.4滴定分析法的计算5.4.1滴定剂与被滴物质间的计量关系(化学计量点)5.4.2等物质的量反应规则5.4.3标准溶液浓度的计算(直接配制法;标定法)5.4.4待测组分含量的计算5.5酸碱滴定法5.5.1酸碱离解平衡(酸碱反应质子理论;平衡常数)5.5.2酸碱溶液的pH值计算5.5.3酸碱缓冲溶液(缓冲容量;缓冲范围;选用缓冲溶液的原则)5.5.2酸碱指示剂(变色原理;变色范围)5.5.4酸碱滴定法滴定曲线;滴定误差5.6络合滴定法5.6.1络合物在溶液中的离解平衡(络合物稳定常数;各级络合物的分布)5.6.2副反应系数(酸效应系数;络合反应系数)和条件稳定系数5.6.3氨羧络合剂EDTA络合物的特点5.6.4络合滴定基本原理(滴定曲线;金属指示剂;滴定误差;酸度的控制)5.6.5络合滴定的方式(直接滴定;返滴定;置换滴定;间接滴定)5.7氧化还原滴定法5.7.1影响氧化还原反应速度的因素(浓度;温度;催化剂;诱导反应)5.7.2氧化还原滴定法原理(滴定曲线;指示剂;滴定前的预氧化或预还原)5.7.3氧化还原滴定的计算(氧化还原平衡,得失电子相等原则)5.7.4常用的氧化还原滴定法(高锰酸钾法、重铬酸钾法、碘量法)5.8沉淀滴定法5.8.1银量法滴定曲线5.8.2按不同指示剂和滴定方式分类的银量法(莫尔法、佛尔哈德法、法杨司法) 5.9吸光光度法5.9.1吸光光度法基本原理(溶液对光吸收与颜色的关系;朗伯-比尔定律;吸光度的加和性和吸光度的测量)5.9.2吸光光度法的灵敏度(摩尔吸光系数ε;桑德尔灵敏度S)5.9.3 影响吸光光度法准确度的因素(仪器测量误差、对比尔定律的偏离)5.9.4显色反应(络合反应;离子缔合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成盐反应;催化显色反应;消色反应)5.9.5显色条件的选择(显色剂用量;酸度;显色温度;显色时间;干扰物质的及其消除)5.9.6重要的显色剂(无机显色剂;有机显色剂)5.9.7多元络合物及其在光度分析中的应用(异配位体络合物;离子缔合络合物;胶束增溶络合物)5.9.8 吸光光度法的应用(微量组分的测定;差示光度;光度滴定;络合物组成测定;摩尔吸光系数测定)6 原子吸收光谱法6.1原子吸收光谱的产生6.2原子吸收光谱与原子结构6.3原子吸收光谱的轮廊(影响原子吸收谱线轮廓的两个主要因素:多普勒变宽;碰撞变宽)6.4原子吸收测量的基本关系式(朗伯定律)6.5原子吸收光谱仪器(光源、原子化器、分光器、检测系统)6.6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的干扰效应(物理干扰;化学干扰;电离干扰;光谱干扰)6.7背景校正方法(用邻近非共振线校正;连续光源校正;赛曼效应校正)6.8测定条件的选择(分析线;狭缝宽度;空心阴极灯的工作电流;原子化条件;进样量)6.9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方法(标准曲线法;标准加入法)6.10 原子吸收光谱法的灵敏度、检出限7原子发射光谱法7.1原子发射光谱的产生(激发电位;共振线)7.2 原子能级与能级图(光谱项;电子跃迁选择原则)7.3 原子谱线的强度及其影响因素(统计权重;跃迁几率;激发电位;激发温度;基态原子数)7.4 谱线的自吸与自蚀(自吸现象;自蚀现象;共振变宽)7.5 原子发射光谱仪器基本结构的三部件及其作用:7.5.1激发光源(直流电弧;交流电弧;电容火花;电感耦合高频等离子炬(ICP)) 7.5.2分光系统(棱镜;光栅)7.5.3检测器(感光板;光电倍增管或电荷耦合器件(CCD))7.6 原子发射光谱仪的类型(摄谱仪;光电直读光谱仪)7.7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方法:7.7.1 定性分析(标准试样光谱比较法;铁谱比较法)7.7.2 定量分析(校正曲线法;标准加入法;摄谱法;光电直读法))7.8原子发射光谱定量分析的原理7.8.1 定量分析的关系式7.8.2 内标法(内标元素与分析线对的选择)7.9 原子发射光谱的干扰与校正(背景的来源及扣除;离峰校正法;等效浓度法) 7.10 ICP-AES仪器的主要装置及分析性能7.11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的检出限8 电位分析法8.1 能斯特方程式8.2 电极的组成及作用:8.2.1 pH玻璃电极8.2.2 参比电极(标准氢电极;甘汞电极;)8.2.3 指示电极(惰性金属电极;金属-金属离子电极;离子选择性电极)8.3 直接电位法8.3.1 pH的电位法测定8.3.2 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离子活度(或浓度)(标准曲线法;一次标准加入法;连续标准加入法)8.4 电位滴定法8.4.1 测定原理、滴定装置及滴定曲线8.4.2 终点确定方法(E-V曲线法;ΔE/ΔV-V曲线法;Δ2E/ΔV 2-V曲线法)8.4.3 电位滴定法的应用(沉淀滴定;氧化还原滴定;配位滴定)8.4.4 自动电位滴定仪原理9 电解与库仑分析9.1 电解分析的基本原理9.1.1 电解装置与电解过程9.1.2 分解电压与析出电位关系9.1.3 过电压与分解电压关系9.2 电重量分析法与电解分离9.2.1 恒电流电重量分析法9.2.2 控制阴极电位电重量分析法(电解时间的控制)9.3 库仑分析法9.3.1 基本原理(法拉第第一定律;法拉第第二定律)9.3.2 装置与过程9.3.3 库仑计(氢氧库仑计;库仑式库仑计;电子积分库仑计) 9.4 恒电流库仑分析──库仑滴定9.4.1 库仑滴定的特点9.4.2 库仑滴定的应用(沉淀滴定;氧化还原滴定;配位滴定)。
无机与分析化学复习提纲
无机与分析化学复习提纲第一章:分散体系1.基本量(1)物质的量浓度C(2)物质的量分数或摩尔分数X(3)质量摩尔浓度b注:b的数值不随温度变化溶剂是水的稀溶液,b<0.1mol/kg,b与c数值近似相等2.稀溶液的依数性(只与溶质的粒子数(浓度)有关):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与纯溶剂相比具有蒸气压下降,沸点升高,凝固点下降和渗透压的性质(1)蒸气压:(即饱和蒸气压,在一定温度下,蒸发速度和凝聚速度相等,达到动态平衡)①与物质本性有关②随温度升高而增大③大多数固体的蒸气压很小蒸气压下降:△pp(拉乌尔定律:在一定温度下,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蒸气压等于纯溶剂的蒸气压乘以溶液中溶剂的摩尔分数。
)△p(拉乌尔定律:在一定温度下,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蒸气压下降与溶质的物质的量分数成正比)△p(拉乌尔定律:在一定温度下,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蒸气压下降近似的与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成正比,与溶质种类无关)(2)沸点沸点升高(根本原因:蒸气压下降)Tb△TbKb只取决于溶剂,而与溶质无关(3)凝固点(在一定条件下,物质的固相蒸气压与液相蒸气压相等,达到动态平衡)凝固点下降(根本原因:蒸气压下降)Tf△TfKf只取决于溶剂,而与溶质无关(4)溶液的渗透压(为了保持渗透平衡而向溶液上方施加的最小压力,称为溶液的渗透压)R为气体常量溶液的渗透压与溶液中所含溶质的数目成正比,而与溶质本性无关当水溶液很稀时,则有:注:通过测定溶液的渗透压就可计算所测定的溶质的摩尔质量)第三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1.质量作用定律和速率方程(1)基元反应和非基元反应(复杂反应)(2)质量作用定律:基元反应的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以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的绝对值为幂的乘积成正比。
①对于一般的基元反应: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定量关系为(k由化学反应本身决定,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②对于非基元反应,其反应速率只能通过实验来确定注:由实验测得的反应级数与反应式中反应物计量数之和相等时,该反应不一定是基元反应。
分析化学复习纲要重点复习
分析化学复习纲要第三章误差分析及数据处理本章重点:1.准确度和精密度的表示方法和二者之间的关系2.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减免办法3.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4.有效数字的表示方法和运算规则5.偶然误差的正态分布和t分布6.显著性检验(t检验和F检验)的目的和方法7.可疑值的取舍方法(Q检验法和格鲁布斯检验)一、有关误差的基本概念1)系统误差2)随机误差3)相对误差4)真值5)偏差6)平均偏差7)相对平均偏差8)标准偏差(样本标准偏差、总体标准偏差、平均值的标准偏差)9)相对标准偏差10)中位值 11)准确度 12)精密度二、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1)正态分布N(μ,σ2)呈现对称性、单峰性和有界性三个特征。
2)标准正态分布N(0,1)也成为u分布, u=(x-μ)/σ。
3)随机误差的区间概率:标准正态分布的区间概率可以查u分布表。
三、对有限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的初步方法:1)总体和样本的概念2)t分布和正态分布的区别和联系3)描述测定值集中趋势(平均值和中位值)和分散性(偏差、平均偏差、相对平均偏差、标准偏差、相对标准偏差和极差)的有关计算4)置信度和置信区间的含义,真值的置信区间的计算5)显著性检验的含义(判断差异是由系统误差还是由随机误差所引起)和方法(t检验-准确度检验,F检验-精密度检验)6)可疑值的取舍(区分可疑值是由随机误差引起还是由过失所引起)和方法(Q检验和格鲁布斯检验)四、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1)对分析数据进行处理时,要按“四舍六入五成双”的规则合理保留各步计算中的有效数字位数。
2)分析数据计算时,对数据要先修约再计算。
3)加减法运算,以小数点后位数最少的(即绝对误差最大的)那个数为依据来修约,然后再计算。
乘除法运算时,以有效数字最少的(即相对误差最大的)那个数为依据来修约,然后再计算。
五、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1)减小测量的相对误差2)检验和消除系统误差(对照实验、空白实验、校准仪器、辅助方法)3)适当增加平行测定次数,减小随机误差4)选择适当的分析方法第四、五章酸碱滴定法本章重点:1. 质子条件的书写2. 分布分数的概念和相关计算3. 酸碱溶液pH的计算(根据质子平衡式进行数学处理)4. 缓冲溶液pH的计算和配制5. 酸碱指示剂变色原理、变色范围、变色点及选择指示剂的原则6. 酸碱滴定的基本原理(包括酸碱滴定的滴定曲线、突跃范围、终点pH的计算、指示剂的选择和滴定的终点误差计算)7. 各种酸、碱准确滴定和多元酸、碱分步滴定的判断条件。
分析化学期末复习资料
分析化学期末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1. 分析化学包括:定量分析,定性分析,结构分析(形态分析)2. 定性分析的对象包括:样本,分析物3. 按样本大小可分为:常量分析(固:>100mg,液:>10mL),半微量分析(固:10~100mg,液:1~10mL),微量分析(固:0.1~10mg,液:0.01~1mL) 4. 按分析物在样品中所占含量可分为:主要(常量)组分分析(>1%),微量组分分析(0.01~1%),痕量组分分析(<0.01%)第二章误差及分析数据的统计处理1. 误差:测定值与真值之间的差值。
2. 绝对误差:E= X,TX,T3. 相对误差:Er=100% ,T4. 准确度:测定平均值与真值接近的程度,常用误差大小表示。
误差小,准确度高。
5. 偏差:个别测定结果与几次测定结果的平均值之间的差值。
6. 绝对偏差:di =Xi- XXi,X,7. 相对偏差:dr =100%XXi,X,,,dr8. 相对平均偏差:100% n,Xn2,,Xi-X,,i19. (样本)标准偏差:s= n-110. 精密度:在相同条件下,多次重复测定值相互符合的程度,常用偏差大小表示。
11. 实验结果首先要求精密度高,才能保证有准确的结果,但高的精密度不一定能保证有高的准确度。
(如无系统误差存在,则精密度高,准确度也高) 12. 校正系统误差(准确度,误差)的方法:改进方法,校正仪器,对照实验,空白实验,回收率实验13. 校正随机(偶然)误差(精密度,偏差)的方法:增加测定次数 14. 随机误差大,系统误差不一定大XX,i15. 可疑值的取舍:G检验(书p17)(G=,s:标准偏差),Q检验(p18) s t,s,,X,16. 平均值的置信区间(p14):(t:查表可得,n;测定次数)n2s大17. 判断两组数据精密度是否有差异(p19):F检验(与偏差有关)(F=) 2s 小18. 比较某测定值与标准值有无显著性差异(p19):t检验(与误差有关) ,X,,n[t=(μ:标准值)] s19. 有效数字:1)pH、pM、pKa、pKb、lgK等有效数字位数,按小数点后的位数来算(书p23;,5eg:pKa=4.74,则Ka=1.8都是2位有效数字) ,102)修约规则:“四舍六入五留双”&“奇进偶舍(倒数第二位为5时)”(书p23)3)运算规则:加减法:先计算后修约,与小数点后位数最少的相同;乘除法:结果的有效数字位数与所有数中有效数字位数最少的相同4)实验中数据统计中的有效数字:万分之一天平(保留到小数点后4位);滴定管(小数点后2位);移液管(小数点后2位);标准溶液浓度(小数点后4位);高含量组分>10%(小数点后4位);中含量组分1~10%(小数点后3位);微量组分<1%(小数点后2位)第三章滴定分析1. 滴定分析法按原理分:氧化还原滴定法,酸碱滴定法,配位(络合)滴定法,沉淀滴定法2. 按实验方法分:直接滴定法,间接滴定法,置换滴定法,返滴定法3. 直接滴定法:使用一种标准溶液 eg:NaOH滴定HAc 3+3+4. 返滴定法:用两种标准溶液eg:测定Al:Al+EDTA(过量)=AlEDTA标准Zn溶液,,,,,EDTA+Zn=ZnEDTA5. 标准溶液:在滴定分析中用来和被测组分发生反应的浓度准确已知的试剂溶液。
期末考-分析化学复习提纲
分析化学期末复习提纲第一章 分析化学简介一、分析化学的定义是研究物质的化学组成的分析方法、理论和技术的一门学科。
二、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按分析任务: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结构分析按分析对象: 无机分析、有机分析按测定原理:化学分析、仪器分析第二章 误差分析与数据处理一、误差的分类根据误差产生的原因和性质不同,可将误差分为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根据产生的原因系统误差分为有:方法误差: 溶解损失、滴定误差仪器误差: 刻度不准、砝码磨损试剂误差: 不纯操作误差: 滴定管读数误差、颜色观察二、准确度与误差准确度: 测定结果与真值接近的程度,用误差衡量。
绝对误差: 测量值与真值间的差值, 用δ表示 误差 相对误差: 绝对误差占真值的百分比,用RE %表示x δμ=-%100%100%x RE δμμμ-=⨯=⨯三、精密度和偏差精密度: 平行测定结果相互靠近的程度,用偏差衡量。
相对偏差:绝对偏差占平均值的百分比平均偏差: 各单个偏差绝对值的平均值相对平均偏差:平均偏差与测量平均值的比值练习: 用甲醛法测定某铵盐试样中氮的含量,五次测定的结果如下:20.43%,20.61%,20.33%,20.78%,20.50%。
计算平均值、平均偏差和相对平均偏差四、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一)有效数字1. 有效数字位数包括所有准确数字和一位欠准数字2. 在0~9中,只有0既是有效数字,又是无效数字3.单位变换不影响有效数字位数4.pH ,pM ,pK ,lgC ,lgK 等对数值,其有效数字的位数取决于小数部分(尾数)数字的位数,整数部分只代表该数的方次例:pH = 11.20 → [H+]= 6.3×10-12[mol/L] 两位(二)有效数字的修约规则1、“四舍六入五成双,五后有数就进一,五后没数要留双”0.32554 → 0.3255 0.36236 → 0.3624 10.2150 → 10.22150.65 → 150.6 75.5 → 76 16.0851 →16.092有效数字计算规则(1)加减法:当几个数据相加减时,它们和或差的有效数字位数,应以小数点后位数最少的数据为依据。
大学分析化学期末结课复习提纲(2)——酸碱滴定法
酸碱滴定法酸碱反应与平衡质子酸碱理论酸碱反应的实质是质子的转移,酸碱反应是两对共轭酸碱对共同作用的结果酸碱强度在同一种溶剂中,用酸(碱)的解离常数来衡量其酸碱性的强弱:Ka越大,酸性越强;Kb越大,碱性越强酸碱组分的平衡浓度与分布分数分布分数一元弱酸多元酸质子平衡方程(p116)选择质子参考水准(零水准)在溶液中大量存在有质子得失原始酸碱成分物料平衡方程式在平衡状态,某一给定物质的总浓度与各有关型体平衡浓度之和相等电荷平衡方程式在平衡状态,同一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的量应等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的量,即电荷平衡溶液中H+浓度的计算强酸或强碱溶液弱酸或弱碱溶液K aCa≥10Kw(忽略水的离解),c/Ka≥100多元酸碱溶液K a1•c≥10Kw[H+]=√Ka1•c两性物质酸式盐弱酸弱碱盐酸碱缓冲溶液作用机制使pH稳定在一个较窄的范围内p H的计算缓冲容量β衡量缓冲溶液的缓冲能力大小;β越大,缓冲溶液的缓冲能力越强缓冲能力当缓冲溶液各组分浓度比相等时,总浓度越大,缓冲能力越强;当缓冲溶液总浓度相等时,各组分浓度比为1:1时,缓冲能力最强,此时溶液的p H=pKa配制缓冲溶液配制缓冲溶液时,所选缓冲溶液的pKa应尽量与所需pH接近,这样所得溶液的缓冲能力较强选择缓冲溶液的原则酸碱指示剂理论变色范围p H=pka±1理论变色点p H=pka常见的酸碱指示剂甲基橙:3.1-4.4,红-黄甲基红:4.4-6.2,红-黄酚酞:8.0-9.8,无-红百里酚酞:9.4-10.6,无-蓝酸碱滴定的原理滴定突跃(pH的急剧变化)突跃范围对应化学计量点前后±0.1%的pH变化范围影响因素溶液浓度当Ka一定时,酸的浓度减少,突跃范围也变小K a K a愈小,滴定突跃范围也越小准确滴定:cKa≥10-8终点误差滴定终点与化学计量点不一致带来的滴定误差林邦误差公式。
分析化学重难点提纲
分析化学重难点提纲(先为重点后为难点)二、定量分析的误差及数据处理1.误差的来源与分类,各种误差、偏差、标准差的计算2.准确度与精密度3.有效数字(p H、p M和l g K等对数数值时,其有效数字位数仅取决于小数部分(尾数)数字的位数。
)4.可疑值的取舍(4d(四倍法)、Q检验法)1、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2、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3.可疑值的取舍三、滴定分析概论1.基本概念2.滴定方法与方式3.基准物质与标准溶液的配置4.滴定度与浓度的换算5.滴定分析计算(几个化学反应方程式)1.滴定度2.滴定分析有关计算四、酸碱滴定1、物料守恒、质子条件2、p H值的计算:强酸碱、一元弱酸碱、多元弱酸碱、两性物质、缓冲溶液、混酸(碱)3、酸碱指示剂变色原理和变色范围4、酸碱滴定原理(滴定曲线):四个特殊点、有无突跃酸碱滴定类型(强酸碱滴定、强酸碱滴定一元弱酸碱;强酸碱滴定多元弱酸碱)的突跃大小、位置、形状;影响突跃大小的因素;化学计量点的位置(依此选择指示剂)5、准确滴定的条件-------------形成突跃分步滴定的条件-------------几个突跃选择指示剂(甲基橙、甲基红、酚酞)-------计算终点的p H 值6、酸碱滴定应用:混合碱-------双指示剂法铵盐含氮量-------甲醛法、蒸馏法7、C O2的影响1.质子条件,不同体系P H值计算2.滴定曲线,指示剂选择3.强酸碱滴定多元弱酸碱的计算4.混合碱的滴定五、配位滴定1.酸效应系数、配位效应系数、配合物的条件稳定常数的计算,2.滴定曲线,影响突跃的因素,准确滴定的条件3.滴定过程中酸度的控制4.金属指示剂原理、理论变色点、存在问题、三种常见指示剂5.提高配位滴定选择性的方法(控制酸度法、利用掩蔽)1.酸效应系数、配位效应系数、条件稳定常数计算2.准确定定条件3.金属指示剂4.提高配位定的方法六、氧化还原滴1.了解条件电极电势的概念;2.滴定曲线,影响突跃大小的因素,准确滴定的条件,化学计量点电位的计算3.氧化还原滴定的三种指示剂(细节)4.氧化还原滴定的三种应用(原理、注意事项)定1.条件电势2.滴定曲线中化学计量点的电势3.氧化还原指示剂4.氧化还原滴定的应用中的注意事项八、沉淀滴定1.沉淀滴定曲线,准确滴定条件2.银量法(三种方法的分类依据、名称、原理、测量对象、注意事项)银量法的原理、名称、应用对象、注意事项九、电位分析1.电位分析法原理(电位分析法概述中一、二段)2.常用的参比电极和复合电极的概念3.直接电位法测P H值得原理1.电位分析法原理2.直接电位法测P H值的原理及应用十、吸光度光度法1.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光吸收定律,吸光度与透光率的关系2.吸光光度法的标准曲线法和比较法3.分光光度计的部件(单色器);吸光度测量的误差(读数的选择)4.示差吸光光度法原理1.光吸收定律,吸光度与透光率的关系2.单色器3.吸光光度法测量条件的选择4.示差法原理。
分析化学总复习纲要
《分析化学》总复习纲要第一章 定量分析化学概论一、1、误差分类1)定义:又分系统中固定原因造成的误差。
特征:单项重现性,与分析人员操作无关。
来源:方法、仪器、试剂、主观习惯。
2)、偶然误差定义:由分析过程中某种偶然因素造成的误差。
特征:大小、方向不定;在分析过程中随机发生的,与分析人员操作粗细有关。
2衡量尺度:误差 受系统误差影响。
3、精密度:多侧平行测定值的相互接近程度。
1)受偶然误差影响2)意义:表示分析数据可靠程度,衡量分析人员操作熟练程度。
4、精密度和准确度之间的关系:精密度高的准确度不一定好,准确度高的要求精密度也要好。
二、 有关有效数字要掌握的内容:1、 什么叫有效数字?2、 有效数字位数如何确定?特别注意对数位数确定。
3、 有效数字加减乘除运算规则如何?4、 分析结果的习惯表达方法。
三、 滴定分析概论1、 基准物的基本条件是什么?2、 标准溶液有几种配制方法?过程如何?标准溶液浓度标定如何计算?3、 标准溶液浓度表示方法:物质的量浓度C 、滴定度T 、 特定组合单元浓度T 与C 关系: aA + bB = cC + dDA -标准物B -被测物 则 T B/A =b/aC A .M B .10-3 4、 分析结果计算:滴定物与被测物之间的物量关系。
第二章 酸碱滴定一、 酸碱溶液的分布系数表示及应用对于H n A 弱酸溶液,有n+1种型体共存,任一种型体H n-x A x-的分布系数为:CKa Ka Ka H Ka H H Ka ka Ka n n nxn x A H x xn .] [.....................][][][.......211121δδ=+++=-++-+--注意:1、δ只与溶液酸度有关,与C 无关; 2、n 元酸,δ-pH 曲线上就有n 个交点,交点对应的pH =pKa,如:pH=pKa1 pH=pKa2 pHH 2A 溶液分布系数图二、 溶液pH 计算1、 质子条件建立—pH 计算基础零水准法应用:a 、选零水准物;b 、找得失电子产物;c 、写质子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化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 概论
1、分析化学的任务
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结构分析
2、分析化学的分类
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结构分析;有机分析和无机分析;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常量分析、半微量分析和微量分析
3、定量分析的误差
①误差的表征(准确度、精密度概念,误差和偏差的相关计算);②误差的分类和减免(掌握误差判断的类别和误差减免的方法)
4、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
①有效数字位数判断及有效数字的含义
②有效数字修约规则(四舍六入五留双);
③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加减法以小数点后位数最少的为准和乘除法以有效数字位数最少为准)
第二章 滴定分析法概述
1、滴定分析法相关概念(如滴定剂、化学计量点、滴定终点、滴定误差)
2、滴定分析法的分类(酸碱滴定法、配位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及沉淀滴定法)
3、滴定方式(直接滴定法、返滴定法、置换滴定法、间接滴定法)
4、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直接配制法,如CaCO 3,K 2Cr 2O 7,无水Na 2CO 3,KIO 3、间接配制法KMnO 4,I 2、Na 2S 2O 3)
5、标准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①
②基本单元的表示:得失一个质子或得失一个电子来计
B B B M m n =V
n c B B =
③基本单元的换算)1
(1
)(M a n a M n = )1
(1
)(M a C a M C =
6、滴定分析法的计算(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的例题和习题多看)
aA+bB=====cC+dD
①化学计量数比关系
②等物质的量原则
第三章 酸碱滴定法
1、酸碱质子理论
酸、碱、共轭酸、共轭碱的定义
2、酸碱解离平衡
酸解离平衡常数Ka 与碱解离平衡常数Kb 的意义:Ka 的值越大,即该酸的酸性越强。
Kb 的值越大,即该碱的碱性越强。
K a ×K b =k w
3、水溶液中酸碱组分的型体分布(掌握弱酸、弱碱在水中解离的解离方程式)
4、酸碱溶液pH 的计算
掌握质子条件、弱酸、弱碱溶液pH 值计算的最简表达式
5、缓冲溶液
缓冲溶液的作用、缓冲溶液的组成、缓冲溶液的缓冲原理、缓冲溶液的缓冲范围
6、酸碱指示剂
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原理;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以及几种常用的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7、一元酸碱的滴定
①滴定曲线的作用:为选择指示剂提供依据
②指示剂选择依据:指示剂的变色范围部分或全部处于滴定突越范围内 ③滴定曲线滴定突越范围的影响因素
④弱酸、弱碱能被准确滴定的条件
8、多元酸碱的滴定
多元碱HCl 滴Na 2CO 3过程,指示剂的选择依据
9、混合碱滴定及计算实例
10、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配制方法、化学反应方程式和标定用的基准物质)
第四章 配位滴定法
1、乙二胺四乙酸的性质及其配合物
EDTA 的性质、EDTA 与金属离子的配合物
2、EDTA 与金属离子配合形成配合物的绝对稳定常数K 、条件稳定常数K ’之间的关系。
3、配位滴定法的副反应及副反应系数
4、配位滴定曲线滴定突越范围的影响因素
5、酸效应曲线和滴定金属离子的最小pH 值的含义
6、单一金属离子被准确滴定的条件
7、金属指示剂的作用原理(颜色变化)、金属指示剂必须具备的条件以及金属指示剂使用时可能出现的问题(指示剂的封闭、僵化、氧化变质现象)
8、提高配位滴定选择性的方法(控制溶液酸度相应的条件、配位掩蔽法、沉淀掩蔽法、氧化还原掩蔽法)
9、水的总硬度实验
第五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
1、氧化还原反应
①电极电位的作用:电极电位越高,其氧化态的氧化能力越强,电位越低,其还原态的还原能力越强。
氧化剂可以氧化电位比它低的还原剂,还原剂可以还原电MY
Y M lg lg lg lg lg ααα+--='K K 6)(lg '
≥MY M K c
位比它高的氧化剂。
②电极电位的计算公式,能斯特方程、条件电极电位
③氧化还原反应用于滴定的判别条件
2、氧化还原滴定
①氧化还原滴定曲线的作用,滴定突越范围的影响因素
②氧化还原指示剂的类别、指示剂的选择依据
3、高锰酸钾法
①高锰酸钾三种反应形式及条件
②高锰酸钾的配制方法及注意事项
③高锰酸钾标定的基准物质,反应方程式及注意事项(温度、酸度、速度、滴定终点)
4、重铬酸钾法:氧化还原反应及配制方法
5、碘量法:
①直接碘量法应用范围、注意事项
②间接碘量法、间接碘量法应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控制溶液的酸度、防止碘的挥发和空气中O2氧化I-、注意淀粉指示剂的使用)
③Na2S2O3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注意事项
6、氧化还原滴定法计算示例
第七章吸光光度法
1、吸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①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②光吸收的基本定律(透射比和吸光度、朗伯-比尔
定律)
2、测量条件的选择(入射光波长的选择、参比溶液的选择、吸光度范围的选择)
3、分光光度计的基本组成、及分光光度计使用
4、分光光度法的应用(标准曲线、回归方程、浓度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