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墨与泼墨

合集下载

零基础国画教程:什么是墨法技巧,破墨法,积墨法和色墨结合?

零基础国画教程:什么是墨法技巧,破墨法,积墨法和色墨结合?

零基础国画教程:什么是墨法技巧,破墨法,积墨法和色墨结合?墨法写意画中,根据墨与水比例的不同,可将墨分为五色,即焦、浓、重、淡、清,用焦墨作画,氤氲洇润,浑厚华滋。

焦墨很难控制,画不好就会一团漆黑,初学阶段尽量先不用。

可以用墨的干、湿、浓、淡的变化来体现物象的远近、凹凸、明暗、阴阳、燥润和滑涩等效果。

焦浓重淡清墨法技巧前人通过多年的艺术实践,总结提炼出一些基本的用墨技巧,并流传至今。

常用的包括:“积墨法”“泼墨法”和“破墨法”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技法。

破墨法墨法中最常用的是破墨法。

由于生宣纸的渗化性与排斥性,以及水的含量及落笔的先后不同,可使浓墨和淡墨在交融或重叠时产生变化多样的艺术效果。

积墨法指用各种不同墨色、笔触,经不断交错重叠而产生的特殊艺术效果,给人以浑朴、丰富、厚实之感。

积墨时,每一层次笔触的复叠一般要在前一层次的笔触干后才能才进行,而笔触的相叠必须既具形式感,又能表现物象特征。

泼墨法泼墨法是一种有意地将不均匀墨和水挥泼于宣纸上的作画方法。

这种挥泼而成的笔痕、水痕有一种自然感与力量感,但有很大的偶然性与随意性,是作者有意与无意的产物,容易出现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的效果。

宿墨法宿墨是隔夜或多天不用的浓墨。

无论是磨的墨还是现代流行的书画墨汁,置于砚池多日,下层常沉淀墨滓(较粗的颗粒),墨和水无论浓淡,落在宣纸上粗滓渗化较慢,细滓渗化相对较快,明显出现渗化截然不同的效果。

色法色表达情境变化和韵味,有“随类赋彩”“活色生香”之说,色法主要是要协调好笔法、墨法与用色之间的关系,追求以墨显色彩、墨中有色、色中有墨的艺术效果。

色法是指在墨稿的基础上渲染颜色。

传统写意国画的用色方法可分为以下三种。

以墨代色用纯水墨作画,通过墨色的浓淡和用笔的干湿变化表现意象。

色墨结合将墨与颜色用清水调和成复合色,追求墨中有色、色中有墨的微妙变化。

在调色的过程中应加入少许淡墨,让画面的色彩更加稳重。

以墨立骨,施淡彩以浓墨画出形象,复以淡彩罩染。

简述中国画常用的墨法

简述中国画常用的墨法

简述中国画常用的墨法
中国画常用的墨法是指在绘画过程中使用墨汁的技法和方法。

墨法在中国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可以表现出墨色的浓淡变化、线条的粗细变化以及纹理的变化等。

中国画常用的墨法包括:
1. 点染法:用笔尖蘸取墨汁,轻轻点在纸上,形成墨点,通过控制点的大小和距离来表现各种不同的细节和纹理。

2. 洒墨法:将水墨稀释后,用毛笔在纸上洒墨,形成随机的墨迹或墨斑,通过墨迹的分布和形状来表现意境和氛围。

3. 破墨法:将浓墨直接涂抹在纸上,然后用湿毛笔或用手指轻轻将墨汁推动,使其在纸上扩散和破裂,形成独特的墨迹效果。

4. 泼墨法:将墨汁放在笔尖上,然后用手指轻轻按压笔柄,使墨汁从笔尖上喷出,形成墨点、墨线或墨块,通过控制力度和方向来表现不同的形态和纹理。

5. 线条法:用毛笔蘸取适量的墨汁,通过控制笔尖的角度、压力和速度来画出不同粗细、长短和曲直的线条,线条的变化可以表现出物体的形状、纹理和动态。

这些墨法在中国画中常常结合运用,通过墨色的浓淡、线条的粗细和纹理的变化来表现出画作的意境和特点。

墨法的运用需要经过长期的实践和研究,才能达到熟练的程度。

中国画基础技法

中国画基础技法

中国画基础技法中国画又称为水墨画,墨在中国画中就是黑色。

中国画古代有墨分五彩之说,即黑、白、浓、淡、干、湿六种效果。

那么,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国画基础技法,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第一节笔法笔法是由行笔而形成的。

行笔包括起笔、运笔、收笔三个部分,起笔和收笔逆入藏锋、自然含蓄,行笔要有力度。

用笔要意在笔先,以意使笔才能因意成象,笔自动人之处在于有意趣。

笔要有力度,古人称笔“力透纸背”、“骨法用笔”、“力能扛鼎”,就是强调用笔的功力,所以用笔要全神贯注、凝神静气、以意领气、以气导力,气力由心而腰,由腰而臂,由臂而腕,由腕而指,由指而笔端纸上,于是使产生了具有节奏和韵律、奇趣横生的用笔。

运笔有中锋、侧锋、逆锋、拖笔、散锋等区别,以中锋用笔最重要,它是笔法的骨。

笔锋可分中、侧、逆、拖、散数种。

中锋用笔。

握笔较直,使笔头中间有力,笔锋基本上在笔痕的中央,笔痕呈圆柱形。

侧锋用笔。

笔锋略向左右倾斜,使笔尖、笔腰同时一侧着力,笔痕变化较多,有时出现一面光一面成锯齿形的效果,能同时表现线与面。

逆锋用笔。

将笔头倒逆而行。

顺笔作画时,笔根在前,笔尖尾随;逆锋用笔则相反,笔尖在前,笔根尾随,自上而下,自右而左逆毛而行,具有苍劲、古拙的效果。

拖锋用笔。

拖锋也叫拖笔、露锋。

笔头侧卧于画面,顺毛而行,笔痕舒展流畅,自然松动。

散锋用笔。

笔毛散开而笔痕丰富虚灵、轻松飘逸、面积较大,皴擦点簇常用散锋。

五代荆浩在《笔法记》中提出:“凡笔有四势,谓筋、骨、肉、气。

笔绝而不断谓之筋,起伏成实谓之肉,生死刚正谓之骨,迹画不改谓之气。

”古人总结了用笔的几种特点:1.平,如“锥划沙”,力量匀实,不结不滞,只有控制住笔,线才能平实有力。

2.圆,如“折钗股”,丰腴,光滑圆润,圆转有力,富于弹性,转折自如,刚柔相济,富于弹性而有力量。

3.留,如“屋漏痕”,高度控制,积点成线,不漂不浮,象刻进墙皮,沉稳有力。

线条是高度控制,行处皆留,意到笔随。

宋郭熙说:“一种使笔,不可反为笔使;一种用墨,不可反为墨用。

书法 墨法

书法 墨法

书法墨法
墨法是书法创作过程中使用的一种技巧和方法,它强调墨的运用和表现力。

下面是一些与墨法相关的要点和技巧:
1.墨色运用:墨法注重墨色的变化与运用。

可以通过调配浓
淡不同的墨水来表现出明暗、深浅、轻重等变化,以增强作品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2.破墨技法:破墨是一种常用的技法,通过有意控制墨的流
动和散开来表现出破碎、模糊、渗透等效果。

可以用干笔拓墨、蘸湿笔在纸上点、滴、抹、抖等方式进行破墨。

3.飞白运用:飞白是指书法作品中未墨的空白部分。

适当运
用飞白可以使作品更加生动有力,增加艺术的韵味和空间感。

4.虚实结合:通过在作品中运用虚实相间、有节奏的线条和
墨迹,使作品的线条流畅而有变化,赋予作品更多的意境和审美情趣。

5.运用毛笔:墨法是以毛笔为主要工具的技法,而毛笔具有
吸墨、放墨、变线的特点,可以通过掌握不同的笔触和笔法,来表现出墨色的丰富和多变。

6.墨与水的平衡:在书法创作过程中,掌握好墨与水的比例
和平衡关系是关键。

过多的水会使墨色变浅,过少的水则可能造成墨色不流畅。

正确地调配墨水的浓度和使用适量的水可以更好地掌控墨的运用。

总之,墨法是书法创作过程中的重要技法之一,它注重墨的表现力和变化。

通过掌握墨色的运用、破墨技法、飞白运用、虚实结合、毛笔运用等技巧,可以提升作品的艺术效果和观赏价值。

中国美术史测试题及答案

中国美术史测试题及答案

中国美术史测试题及答案(一)一、填空题(40分)1、中国美术的起源和萌芽时期是________时代的美术。

2、青海大通孙家寨出土的《》,堪称马家窑文化彩陶艺术之杰作。

3、我国迄今发现最古老的壁画墨迹,是辽宁牛河梁________遗址出土的壁画残块4、我国先秦时代的青铜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四类。

5、东汉时代的画像石以山东嘉祥的________为代表。

6、中国现存最早的砖塔是河南等封的________。

7、刘宋时画家陆探微创造了“________”的清秀绘画形象,而张僧繇则因其创造的形象独具风格,被称为“________”。

8、唐代画家王维以诗入画创“________”山水,书写文人情怀。

王洽画松石山水则疯癫狂放,创“________”之法。

9、我国著名的四大石窟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石窟。

10、唐代工艺品中成就最为卓著的首推________,殉葬的________和驼、________动物是其中的精品。

11、论者评宋初两大山水画家谓:“________之画,近视如千里之远,________之笔,远望不离坐外。

”12、南宋画家梁揩擅绘洗练放逸的“________”,开启了元明清写意人物的先河。

13、元代永乐宫三清殿壁画的作者是民间画工________等,而纯阳殿的壁画构图则是采用了________的表现形式。

14、明代“________派”的代表画家时________和________。

15、明末画家陈洪绶19岁时创作的________,其中以________为最佳。

16、清初“四僧”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扬州八怪”大致分三类,其中一类是丢官后来扬州的文人,如________、________等人。

18、清代三大木板年画产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艺术名词解释

中国艺术名词解释

中国艺术名词解释一、金石学答:金石指的是古铜器、石刻的总称。

金,指钟鼎铜器之类,石,指的是碑碣、石刻之类。

钟鼎文字始于殷商,石刻文字始于秦代,两汉金石并盛,汉以后金多石少,南北朝以石刻文字为主,唐代碑碣文字更盛。

北宋欧阳修的《集古录》辑录历代金石文字编为目录,而吕大临之《博古图》摹其文字形状为图谱。

至明清金石考古之风大盛,顾炎武、叶奕苞等各有著述,金石学成为新兴学问。

二、颜筋柳骨答:晚唐柳公权继承颜真卿的刚健正直的书风,颜真卿楷书笔力弥满,端庄雄伟,气势森严;行书遒劲郁勃,阔达自在。

柳公权用笔遒劲,结构劲紧,以骨力胜,在书法史上并称「颜柳」,号称「颜筋柳骨」。

三、文人画答:是士大夫为追求个人性灵的纾放所表现的绘画,不追求华丽与形似,不以形似做为绘画好坏的准,文人画是追求内在精神在水墨之间的表现,别于民间画工和宫廷院画的职业画,唐代王维为创始者。

四、南北分宗答:「南北分宗」是董其昌对山水画的流派而提出的,「北宗」是工笔设色山水,指用青绿、金碧设色,并用钩斫法的画法。

「南宗」是使用渲染法,以墨色运用为主的山水画。

董其昌的学说,标榜南宗而贬北宗,重视淡雅简约、不尚华丽的文人画,而贬低工笔设色风格。

五、谢赫与绘画“六法”论谢赫是南朝时著名画家,可惜今无画作可考,但他的《古画品录》却是中国绘画史上举足轻重的传世之作。

他在书中品评了前代27位元画家的作品,几乎是中国画创作历史上的第一次系统性总结。

其中他提出的“六法”论尤为精彩,对中国古代绘画创作的影响极为深远。

“六法”是:“一曰气韵生动,二曰骨法用笔,三曰应物象形,四曰随类赋彩,五曰经营位置,六曰传移模写。

”其实谢赫的绘画六法,说到底,气韵生动并非作画的方法,而是指作品的总体艺术准则和境界。

所以作为视觉艺术的摄影,在创作和美学理论的探讨上都要正确地理解"气韵生动"这个传统的审美准则,切勿生搬硬套国画的艺术样式。

气韵生动最初是针对人物画的,而后又发展到鉴赏山水画。

中国画技法:落墨,破墨,泼墨,积墨,宿墨

中国画技法:落墨,破墨,泼墨,积墨,宿墨

中国画技法:落墨,破墨,泼墨,积墨,宿墨◇ 落墨中国画技法名。

始于南唐徐熙。

即用墨笔把花卉的全部连钩带染地同时描绘出来,然后略加颜色,使枝、叶、蕊、萼,既有生态,又有立体感。

熙自称:“落墨之际未尝以傅色晕淡细碎为工。

”当时徐铉亦云:“落墨为格,杂彩副之,迹与色不相映隐。

”北宋沈括解说:“徐熙以墨笔为之,殊草草,略施丹粉而已。

”李廌云:“根、干、节、叶,皆用浓墨粗笔,其间栉比略以青绿点拂,而其梢萧然有拂云之气。

”此乃唐末五代间水墨画确立后,由徐熙独创的以水墨为主,着色为辅,两相糅合的新形式。

◇ 破墨中国画技法名。

始见南朝梁萧绎《山水松石格》:“或离合于破墨。

”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谓曾见王维、张璪的破墨山水。

现代黄宾虹说:“破墨之法,淡以浓破,湿以干破。

皴染之法,虽有不同,因时制宜可耳。

”又说:“齐白石作花卉草虫,深得破墨之法,其多以浓墨破淡墨,少见以淡墨破浓墨。

”潘天寿认为用墨:“在干后重复者,谓之积,在湿时重复者,谓之破。

”作面用破墨法,目的在于使墨色浓淡相互渗透掩映,达到滋润鲜活的效果。

◇ 泼墨中国画技法名,相传唐代王洽,以墨泼纸素,脚蹴手抹,随其形状为石、为云、为水,应手随意,图出云霞,染成风雨,宛若伸巧,俯观不见其墨污之迹(见《唐朝名画录》)。

唐代张彦远认为:“泼”不能过甚,有“吹云泼墨”之说,明代李日华《竹懒画媵》:“泼墨者用墨微妙,不见笔迹,如泼出耳。

”清代沈宗骞《芥舟学画编》:“墨曰泼墨,山色曰泼翠,草色曰泼绿,泼之为用,最足发画中气韵。

”后世指笔酣墨饱,或点或刷,水墨淋漓,气势磅礴,皆谓之“泼墨”。

现代亦有以彩色为主的纵笔豪放的画法称为“泼彩”。

◇ 积墨中国画技法名。

指山水画用墨由淡而浓、逐渐渍染的方法。

北宋郭熙《林泉高致》:“用淡墨六七加而成深,即墨色滋润而不枯。

”元代黄公望《写山水诀》:“作画用墨最难,但先用淡墨积至可观处,然后用焦墨、浓墨分出畦径远近,故在生纸上有许多滋润处。

中国画笔法墨法

中国画笔法墨法

常用墨法:
破墨法:分为浓破淡,淡破浓,磨破色,色破墨4法。

泼墨法:”润“始于唐代王墨
积墨法:(即层层加墨,
浓墨法:
焦墨法:“苍”
宿墨法:(黄宾虹最善宿墨,
黄宾虹:“五笔七墨”理论总结中,
五笔:
一曰平,古称执笔必贵悬腕,三指撮管,不高不低,指与腕平,腕与肘平,肘与臂平,全身之力,运之于笔,由臂使指,用力平均,书法所谓如锥画沙(书法术语。

比喻用笔的一种技法。

以锥子划沙,起止无迹,具有“藏锋”的效果,而两侧沙子匀整凸起,痕迹中正,形似“中锋”,故用锥画沙以比喻书迹的圆浑。

)是也。

二曰圆,如折钗股(书法术语。

比喻用笔的一种技法。

钗原系古代妇女头上的金银饰物,质坚而韧:后被借以形容转折的笔画,虽弯曲盘绕而其笔致依然圆润饱满。

南宋姜虁《续书谱》称:“折钗股者,欲其屈折,圆而有力。

”)
三曰留,笔有回顾,上下映带,凝神静虑,不疾不徐。

前三者概括了书画通用的毛笔在书写过程中的平动,使转,提按3种基本空间运动形式。

四曰重,重非重浊,亦非重滞。

五曰变。

后两者是对用笔的品质要求和变化。

七墨:浓墨法,淡墨法,破墨法,泼墨法,积(有时用“渍”)墨法,焦墨法,宿墨法。

表现出“黑墨团中天地宽”,
壁坼,书法术语。

比喻用笔如泥墙自然坼裂的痕迹,无做作习气。

南宋姜虁《续书谱》称:“用笔如折钗股、如屋
漏痕、如锥画沙、如壁坼……壁坼者,欲其无布置之巧。

”。

中国画常用的名词术语

中国画常用的名词术语

中国画常用的名词术语笔墨,中国画技法的总称,用笔和用墨是中国画两大主要技法。

“笔”通常是指勾、勒、皴、擦、点等笔法;“墨”通常指烘、染、破、泼、积等墨法。

中国画用笔可分为线和点两类,人物的衣纹描法、山石的皴法和花叶动物羽毛的勾勒都可算作线。

点苔、点叶、点簇都属于点。

在理论上强调“笔为主导,墨随笔出”。

笔与墨是相互依赖、相辅相成的,黄宾虹认为“论用笔法,必兼用墨,墨法之妙,全以笔出”。

中国画强调要有笔有墨,两者不可偏废。

白描,中国画中一种表现形式,指用墨线勾描物象而不施色彩的绘画,古代也称“白画”,是学习中国画的基本功。

白描画法主要用于人物画和双勾花鸟画,这种画法全凭线的虚实刚柔、粗细浓淡的变化来表现对象的形体与神韵。

白描有单勾、复勾两种,用线一次画成的叫单勾。

先是淡墨全部勾好,再根据需要复勾一部分或全部,叫复勾。

复勾的线,不是按原来的线重勾一遍,而是为了加强物象的质感,使之更有神采。

白描的特点是朴素简洁、概括明确、构图单纯、层次分明,在线的处理上应富有装饰性和节奏感。

十八描,是历代人物画家为了适应各种不同描绘对象,不同质地衣服的不同质感所创造出来的各种不同描法。

明代邹德中在《绘事指蒙》载有“描法古今一十八等”。

其中可分三大类:铁线描类,包括高古游丝描、琴弦描、钱线描、行云流水描、曹衣出水描。

这类描法无粗细变化,在于追求线的单纯性,历代名家如顾恺之的《女史箴图》、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像》、文征明的《湘君、湘夫人图》、唐寅的《孟蜀宫伎图》等作品中都可以看出这一类线描法的渊源演变的痕迹。

兰叶描类,包括蚯蚓描、蚂蝗描、钉头鼠尾描、柳叶描、枣核描、橄榄描、战笔水纹描。

这类描有粗细变化;兰叶描是从丰富的衣纹曲折向背的变化发展而来的,其特点是压力不均匀,运笔中时提时顿,忽粗忽细,形如兰叶,画史中记载吴道子一人兼擅兰叶、柳叶、枣核诸法,他画的佛教壁画有雕塑般的立体感。

减笔描类,包括撅头描、竹叶描、混描、折芦描、枯柴描和减笔描。

积墨·破墨·泼墨——杨立青《荒漠暮色》中的几种管弦乐配器技法

积墨·破墨·泼墨——杨立青《荒漠暮色》中的几种管弦乐配器技法
作者简介: 龚华 华 (9 8 ) 男, 学硕 士 , 17 ̄ , 文 武汉 音 乐学 院 作 曲 系助 教 ( 汉 4 0 6 ) 武 300 。
收 稿 日期 : 0 9 0 — 3 2 0 —31
龚华华 : 墨 ・ 墨 ・ 墨 积 破 泼
6 9
的声 部 与 主要 声 部 之 间应 该 在 音 色 上 有较 大差 异 。例 1 例 2是 作 品 序 号 1 半 部 分 的 乐 谱 ( 琴 缩 编 谱 和 9前 钢 与 管 弦 乐 总谱 ) 。依 次 进 入 的 九 个 音 ( G—F —B — D一 一 B G—E一 A一 F 中 ,B与 A 是 等 音 关 系 , 就 ) 也 是 说 , 九个 音 对 核 心 九 音 列 中 的八 个 音 进 行 了呈 示 ( 心 九 音 列 中 的 C 音 未 出 现 ) 而 第 一 个 出现 的 音 这 核 。


积 墨
所 谓 “ 墨 ” 是指 “ 用 浓 、 不 同 的 墨 点 染 出 画 面 所 需 部 分 , 墨 迹 稍 干 之 后 , 进 行 第 二 次 或 反 复 点 积 , 先 淡 在 再
染, 以此 来 丰 富 墨 色 的层 次~ 。运 用 积 墨法 时 , 以先 创 作 出 主 体 声 部 , 后 再 进 行 反 复 点 染 。积 墨 主 要 有 可 然 整 体 点 染 和 局 部 分 层 点 染 两 大类 。
黄 钟( 国 ・武汉 音 乐 学院 学 报)0 9 第3 中 2 0年 期
HUANGZHONG(o r a f u a n evao yo J u n l W h nCo s r tr fMu i, i a o scCh n )
文 章 编 号 :0 3 7 2 ( 0 9 0 —0 6 — 1 1 0 — 7 1 20 )3 08 0

中国山水画常用墨法(1)

中国山水画常用墨法(1)

中国山水画常用墨法(1)破墨法——唐代王维、张燥等人的山水画,改单线平涂的画法为墨色有深浅层次的画法,当时称为“破墨山水”。

后世说的破墨法,是专指作画时,当前一墨迹未干之际,又画上另一墨色,以求得水墨浓淡相互渗透掩映的效果。

破墨法又可分为四法(浓墨破淡墨、淡墨破浓墨、墨破色、色破墨),各有不同的特点。

王维《长江积雪图》泼墨法——泼墨法创始于唐代王洽(又名王墨、王默),《唐代名画录》、《历代名画记》都有记载。

王洽喜豪饮,醉后解衣磅礴,激清迸发,用墨泼在绢上,然后根据墨迹的形态,画成山石林泉,云雨迷茫,浑然一体,时人称他为“王泼墨”。

后世所谓泼墨法,是指落笔大胆、点画淋漓、水墨浑融、气势磅礴的写意画法。

行此法,毛笔要大一些。

用饱含水的笔头,蘸上浓淡得宜的墨汁,大胆落笔,点拓出山石的形体。

运笔要胸有成竹,轻重得宜,可以重笔,也可有飞白,随物形而变化,自然可获得墨色丰富、滋润生动的效果。

张大千《林壑幽居图》积墨法——积墨,即层层加墨。

这种墨法一般由淡开始,待第一次墨迹稍干,再画第二次第三次,可以反复皴擦点染许多次,甚至上了颜色后还可再皴、再勾、画足为止,使物象具有苍辣厚重的立体感与质感。

用积墨法,行笔要灵活,无论用中锋还是侧锋,笔线都应参差交错,聚散得宜,切忌堆叠死板。

元方从义东晋风流图要注意第一次墨色与第二次墨色之间的差别,色度的浓淡相差略大一些,才能看得出笔痕,不至于干后糊涂一片。

用得好的积墨法始终保持墨的光泽,积墨愈多,光彩愈足;如果干后出现灰色的死墨,积墨法就失败了。

成功的关键决定于笔法,笔笔有力,行笔有度,墨色才能有神彩。

总之,积墨法既要浑然一体,又要有笔迹墨痕可寻,墨色生动,光彩焕发,忌灰暗板滞。

简述中国画常用的墨法

简述中国画常用的墨法

简述中国画常用的墨法一:浓墨法即墨中掺水较少,色度较深,用以表现物象的阴暗面、凹陷处和近的景物。

浓墨要浓而滋润、活脱,用笔头饱蘸浓墨后速画,不可过量,过多容易板滞、不生动。

黄宾虹引用东坡言“若黑而不光,索然无神。

要使其光清而不浮,精湛如小儿目睛。

”二:淡墨法墨中掺水较多,色度较浅,用以表现物体的向光面、凸出处和远景。

有湿淡、干淡两种,湿淡是笔上先蘸清水,然后蘸少量浓墨,略加调和后速画。

淡墨容易产生软弱无神之弊,所以用淡墨要明净无渣,要“淡不浮薄”。

宾翁举例,李成、董北苑是善用淡墨的高手,用以表现峰峦出没,云雾显晦,岚色郁苍,咸由生意,溪桥渔浦,洲渚掩映,等。

三:破墨法即以不同水量、墨色,先后重叠而产生一种新的墨色效果的表现手法。

通常有浓淡互破、枯润互破、水墨互破、墨色互破等。

在墨色将干未干时进行,以利用水分的自然渗化。

用笔的方向也要注意变化,直笔以横笔渗破之,横笔以直笔渗破之。

破墨法的特点是渗化处笔痕时隐时现,相互渗透,纯为自然流动而无雕琢之气,有一种丰富、华滋、自然的美感。

四:积墨法一种由淡到浓,反复交错,层层相叠的方法。

积墨法的特点是必须等前一遍墨色干后,再画第二遍,才能使画面墨色层次分明、元气淋漓、浑厚华滋。

用积墨法,行笔要灵活,无论用中锋还是侧锋,笔线都应参差交错,聚散得宜,切忌堆叠死板。

要注意第一次墨色与第二次墨色之间的差别,以看得出笔痕,既要浑然一体,又要有笔迹墨痕可寻。

用得好的积墨法始终保持墨的光泽,积墨愈多,光彩愈足;如果干后出现灰色的死墨,积墨法就失败了。

宾翁认为,积墨法以米元章为最备,浑点丛树,自淡增浓,墨气爽朗。

勾云,以积墨辅其云气。

作水墨画,墨不碍墨;作没骨法,色不碍色;自然色中有色,墨中有墨。

在所有墨法中,积墨法是黄宾虹最常用的,也是其作品之最大特点。

五:泼墨法指大墨量、大面积、大笔头的绘制方法。

这种方法墨足笔饱,水色淹润,虽干犹湿,有一种自然感和力度,但却存在很大的偶然性和随意性,容易出现既在情理之中又有意料之外的效果。

彩墨世界美术教案(精选

彩墨世界美术教案(精选

彩墨世界美术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小学美术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彩墨世界》。

主要内容包括:认识彩墨画,学习彩墨画的基本技法,运用彩墨进行创作。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彩墨画的特点,掌握彩墨画的基本技法。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彩墨画的技法运用。

教学重点:了解彩墨画的特点,学会运用彩墨画进行创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彩墨画教材、彩墨、毛笔、宣纸、颜料盘、教学课件。

学具:彩墨、毛笔、宣纸、颜料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通过展示彩墨画作品,引导学生欣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些画是用什么材料画的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 新课学习(10分钟)(1)教师讲解彩墨画的特点,如色彩丰富、线条流畅、意境深远等。

(2)教师示范彩墨画的基本技法,如泼墨、破墨、积墨等。

(3)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基本技法。

3. 实践创作(10分钟)(1)教师提出创作要求,如主题、构图、色彩等。

(2)学生根据创作要求,独立完成彩墨画作品。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展示评价(5分钟)(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彩墨画的特点:色彩丰富、线条流畅、意境深远。

2. 彩墨画基本技法:泼墨、破墨、积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家乡美景”为主题,运用彩墨画技法进行创作。

2. 答案:学生完成作品后,教师进行评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学生掌握了彩墨画的基本技法,创作出了具有个性的作品。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进行彩墨画创作,尝试不同主题和技法,提高绘画水平。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创作中。

水墨山水画闲章内容

水墨山水画闲章内容

水墨山水画闲章内容
水墨山水,就是用墨和水为材料,不添加任何其他颜色画的山水画。

水墨山水画,大致上分为小写意、大写意、破墨、泼墨等。

小写意属于写实,注重细节的把握,细腻勾画、细心染墨,注重造型,整体造型比较公正严谨而又不失意境。

大写意倾向于表达作者的主观感情,属于减笔画,它以粗犷、豪放为其情调,以干笔、枯笔为其基调,在遵循传统的山水画构图原理下以层层积染之法,形成"勾擦大胆、点面隐约、迹简意深、设色简略、墨彩交融、夸张巧拙"鲜明风格。

破墨是浓破淡、淡破浓、色破墨、墨破色等方法。

泼墨是较之破墨破色更为放逸的技法,用水量大,墨色变化有倾泼之势。

墨韵色彩的高度张扬,使画面更为朦胧,不可控性也加强了绘画艺术的情感宣泄功能。

每个画家手法不一样,古人之法各自活用,各有长处,以形求神,墨韵见笔。

传统的水墨山水画,讲究“气韵生动”,不拘泥于物体外表的肖似,而多强调抒发作者的主观情趣。

破墨与泼彩丨张大千泼彩的探索【上】(第三十二期)

破墨与泼彩丨张大千泼彩的探索【上】(第三十二期)

破墨与泼彩丨张大千泼彩的探索【上】(第三十二期)张大千泼彩的探索“三品寻美,今天我们通过一张泼墨画来认识一下中国画的一种美。

但泼墨只是其中一种说法,另外一种说法我们由马先生来说一说。

”马啸天作品“谢谢黄馆长。

泼墨,大家可能经常听到,现在电视节目里面、文章里面、自媒体公众号里都能看到。

实际上这是一个误解,古人讲的不是泼水的泼,是“破墨”,破坏的破,就是利用宣纸对水和墨的承载和吸收的处理过程,有“水破墨”,也有“墨破水”。

顾名思义就是,要“水破墨”,肯定是先画墨,然后再用水去冲墨。

要是墨破水,要先画水,在用墨冲水,大体上高度概括起来是这样的。

张大千泼彩作品这幅画是先做的破墨,然后又用了学习张大千先生的泼彩技法,这幅画不是临摹的。

这里面有一些是我在古籍里面看到的著录技法,但没有作品传世。

像表面的云,张彦远《历代名画记》里,就提到了一种技法叫“吹云”。

古人过去画云,为了自然不留下笔痕。

因为纸张是经过处理的,不让它渗水。

但也没有达到像工笔画熟纸,百分百熟程度,大约是八九成熟吧。

水和墨在纸上的时间大概是三到五分钟,三到五分钟以后要么就吸收,要么就干掉。

古人讲“吹云”,怎么吹?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就是用白颜色和水,刚才我们说过墨破水、水破墨,我现在把它用到颜色上,先用白的颜色,然后用清水冲开它,冲开以后古人再用麦秆,就是麦秸杆,然后到前面来吹,吹出云的形状,这是为了能控制,不能让它漫无边际。

我没有用麦秆,我用的是吸管,喝饮料汽水的吸管吹的。

技法上从破墨到泼彩到吹云,底层色彩的叠加在这上面的用色大概有10层左右,但是这种技法好在哪呢,没有油画的那种堆积感,比较通透。

另外,在传统绘画里面,古人对破墨并不推崇,他们认为是旁门左道。

我们在以前的节目里说过,古人是先把笔墨放在第一位的,破墨的特点是不见笔痕,看不见笔痕,那它需要看到什么呢,要看到这种烟云缭绕,这种大自然和作者和诗情画意之间很自然的过度关系。

马啸天作品局部图云山供养云山风光所谓叫“云烟”,所谓的山光、水气与阳光在水气当中的反光,很多复杂的颜色都在里面出现,这种技法就是为了呈现这些自然现象而出现的。

山水画技法积墨法、破墨法和泼墨法全面讲解

山水画技法积墨法、破墨法和泼墨法全面讲解

山水画技法积墨法、破墨法和泼墨法全面讲解早期的中国绘画,多是以重彩来表现,如唐宋的大批人物画和山水画。

元明以来,随着纸的出现带来了水墨技法的演变。

同时文人画形式的出现,使绘画逐步发展成了以水墨为主,以色为辅的面貌。

墨在中国画色彩中不只是一种“黑”颜色,而是作为一种调理画面关系的“色彩”存在。

中国传统画论中有“墨分无色”的理论,就是一种典型的以墨为色的观念。

历来中国画用墨的方法很多,如“泼墨”、“破墨”、“积墨”、“焦墨”、“宿墨”等,但山水画主要用的是“积墨”和“破墨”两种方法,其它墨法间或穿插使用。

另外,“泼墨”在山水画创作中的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

吴大恺精品焦墨山水画作品《飞泉隔山又一山》一、积墨法积墨法自古为山水画家的主要表现手段,五代董源、宋代范宽、李唐等留下的真迹,无不是积墨法的杰作。

特别是元代以后,黄公望、王蒙的作品中,墨的层次愈见丰富、深厚。

清代的龚贤又把积墨方法发展运用到新的高度。

至近代黄宾虹先生,在积墨上用尽一生功夫,集积墨之大成,达到了“浑厚华滋”的炉火纯青的境界。

“积墨”是山水画家的看家本领,不会积墨,难作山水,“积墨”也可以说是学习山水画的一道关口。

吴大恺四尺竖幅山水画作品《秋空山霁含烟雨》有的山水画家只对画加了几道墨之后,就不敢再动,所谓见好就收,舍弃了“宁可坏画,不要平常”的追求,结果四平八稳,不痛不痒。

何以如此?因为多积下去确有难处,积不好反而不可收拾,画面会很难看,容易出现“板”、“乱”、“脏”、“死”等弊病,费力不讨好。

所以有的人为了保留几笔清淡滋润的墨味,以轻描淡写草草了事。

岂不知即使清淡透明的画,也非一挥而就,也需积染递加,形成淡而不薄、轻而不浮的佳境。

积墨虽难也有规律,其要点有三:1、第一遍干定之后,再递加第二遍,否则两遍渗化一起,不但不觉深厚,反而臃肿浮涨。

2、第二遍是第一遍的补充、交错,不是第一遍的重复与描画复线,加的结果是多种笔法的交汇统一,“错综而复杂”犹如印刷之套网纹。

中国画墨法

中国画墨法

中国画的墨法分为破墨法、泼墨法、积墨法、浓墨法、焦墨法和宿墨法六种基本的泼墨方法。

破墨法是指在一层墨迹未干的时候,有画上一层新的墨迹,就会形成墨迹浓淡相互渗透的效果。

破墨法有四种方法,一是浓墨破淡墨,二是淡墨泼浓墨,三是墨破色,四是色破墨,特点各有不同。

泼墨法是指落笔大胆,淋漓尽致,气势磅礴的写意画法。

需要用大的毛笔,先沾一些水,再沾上浓淡相宜的墨汁,落笔要大胆,点化出山石的形状。

运笔的时候要轻重适宜,有飞白也要有重笔,就会墨色丰富,滋润生动。

积墨法:就是层层加墨,由淡开始,第一层墨迹干了之后,再画第二次和第三次,可以反复化许多次,需要注意第一次用墨和第二次用墨的差别,色度的浓淡相差要大。

积墨法要求墨色生动,不要灰暗呆板。

浓墨法:落墨较重,笔法灵活,注意干湿深浅的变化。

焦墨法:在一幅画完成的时候,用干笔沾上焦墨勾勒,表现苍劲有力。

宿墨法:将墨汁存放久一些,水分蒸发之后,墨色就变得最黑。

需要作者有极高的笔墨功夫,能够加强黑白对比。

1.平涂:就是用一种基本的墨色平均涂在画面上,一般用于某种物象和画面,避免乱、碎。

墨色一般较淡。

2.积墨:它有别于平涂的是平涂是一次性完成,而积墨法是多次累积。

方法是先用浓淡不同的墨染或点出画面所需部分,待干后再用浓淡不同的墨进行点染,如此反复多次,积墨次数虽多,墨色不可僵死。

要既黑又透,层次丰富:最忌死墨团,同时在积的过程中,要注意笔的交错、重叠的变化以及点染面积的大小变化。

3.破墨:即用一墨破另一墨。

它与积墨不同的是,待未干时加,它有浓破淡法和淡破浓法。

4.泼墨:用于大写意,其法是用大笔先饱蘸水分,笔尖再蘸浓墨,稍作浓墨调和,然后笔尖再蘸浓墨,焦墨,使笔上墨色从焦墨自然过渡到清墨,然后大笔挥洒,横涂竖抹,尽情尽意,水墨淋漓。

这种墨法易出枯湿浓淡皆备之效果,如不足则可再用水墨破之。

5.冲墨:有水冲墨和墨冲水之分。

水冲墨是先将物象用重墨画出大意,再用水或淡色墨水淋或倾倒画面上,使原来黑色尽量渗化,待效果理想时即用热风机定型。

破墨法和泼墨法

破墨法和泼墨法

破墨法和泼墨法前人在长期的国画实践中,总结出了一些常用的作画技法,这些技法主要包括破墨法、泼墨法、吹云弹雪法、胶矾水法、皱纸法、水印法、盐水法等。

下面,我们分别做一下介绍。

破墨法所谓破墨法,就是先画出要破之色,趁其未干,再施以被破之色,出现想要的画面效果。

此法包括淡墨破浓墨、浓墨破淡墨、墨破色、色破墨、水破墨、墨破水等六种。

如下:淡墨破浓墨:先沾浓墨或焦墨画出物象的墨迹,再用另一支笔沾淡墨破浓墨或焦墨,得到满意的效果。

这种方法可以用来画荷叶,苍润的山石树木等。

淡墨破浓墨浓墨破淡墨:先调淡墨画出墨色,再用另一支笔沾浓墨勾画物象,可以用来画烟雨迷蒙的景象,也可以用淡墨画出叶片,用重墨勾叶茎。

浓墨破淡墨在具体作画中,往往淡破浓,浓破淡结合运用,我们举一些例子,如下:黄甲图(局部)明代徐渭画蟹寥寥数笔,看似草草为之,实则浓、淡、枯、湿、勾、抹、点多种笔法参用,形状虽夸张,却饶有笔情墨趣。

破墨山水图日本雪舟画家不加轮廓线,运用墨的浓淡变化表现物象,具有明确的结构,因自题破墨山水之名而广为人知。

墨破色:先用色笔画出物象的轮廓,再用墨笔刻画具体的结构,在青绿山水,浅绛山水中应用较多,也可以在花鸟画中画植物的叶子,如用胭脂水画出嫩叶的轮廓,再以墨色勾出叶茎。

色破墨:趁墨色未干时,用重色(最好是遮盖力较强的矿物色)破墨色,如画孔雀时,可以先用墨色丝出翎毛,再以石绿染之;画蓝孔雀时,用重墨画出脖子,再以群青染之,使画面更立体,更厚重'’桃源仙境图(局部)明代仇英画家先以墨色起轮廓,再罩染石绿等色,再以重墨破之,点苔点。

花鸟图册(局部)清代任伯年画家先以花青加藤黄加墨调出苍绿色,再以重墨勾叶茎。

水破墨:先用墨色画出物象,再以饱含水分的笔破之,可以营造水墨淋漓的气氛。

墨破水:先着水色于宣纸上,再以墨色破之,此法可以画雾中之景。

总之,破墨法的种类比较丰富,除了上面介绍的之外,还有色破水,水破色等技法,不再赘述。

泼墨法是一种用笔蘸墨汁泼洒在纸或绢上,点画淋漓,气势磅礴的大写意画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破墨与泼墨
摘要:破墨与泼墨是中国画的表现技法,本文主要阐述破墨与泼墨的发展历程和历代代表人物对破墨与泼墨的继承与发展。

关键词:破墨;泼墨;梁楷;黄宾虹
中图分类号:j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7-0184-01
一、引言
中国画之所以能够独秀于世界艺术之林,除了其收敛中景,计白为黑的构图法则之外,最重要的是其经过几千年丰富和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形式种类都蔚为壮观的笔法,墨法以及水法。

随着中国画的发展,笔墨已经成为艺术表现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近代画家石涛提出:“笔墨当随时代”的精辟见解,在中国画技法表现形式上,破墨与泼墨有其独特的艺术个性语言,特别是在山水及写意花卉创作中,表现尤为突出。

二、泼墨
(一)泼墨的含义及特点
泼墨,顾名思义是指大墨量、大面积、大笔头的中国画表现技法。

这种方法墨足笔饱,水墨淋漓,泼洒自如,浓淡渗变,酣畅痛快,有一种自然感和力度。

泼法有二种,一种是墨水直接泼洒在纸上,根据自然渗晕的墨迹,用笔再加适当点画。

另一种是用笔泼墨,这种泼法,便于控制,即大笔蘸上饱和之水墨,下笔快,慢则下笔墨水渗开,不见点画,等干或将干之后,再用浓墨泼,作泼墨。

其关
键在于要胆大,心细,因势利导,一气呵成。

由于泼墨形成大面积的水墨渗化,或淡或浓,会出现许多有意或无意形成的偶然效果,这是泼墨所具有的独特性。

(二)泼墨的发展历程及代表人物
泼墨作为中国画创作的一种墨法,古已有之,历代都有其代表人物。

宋代的梁楷,善画人物山石,道释鬼神,描写飘逸。

赵由俊云:“画法始从梁楷变,观图犹喜墨如新。

”《泼墨仙人图》是他在绘画创作中所创“减笔”画之杰作,也是一副极其出色的泼墨写意人物画。

图中一位仙人袒胸漏怀,宽衣大肚,步履蹒跚,作者有意将人物的五官挤在一起,垂眉细眼,扁鼻瘪嘴,越看越耐人寻味,极尽嬉笑怒骂之态。

对近现代泼墨有重大贡献的当属张大千,张大千是中国艺术在传承时代的一位伟大艺术家,他的泼墨画以文静见长,表现孤寂冷峻的一种感情。

他的《泼墨荷花图》将泼法中的大写意表现到极致,兼泼少量的色彩,熟练的用大面积的墨色描绘荷叶,水色交融,浓淡相宜,适当的留白,巧妙运用泼墨的偶然性,几笔勾勒出荷花的娇媚,使整幅画出现丰富的层次感,增强了荷叶干湿对比的节奏感。

三、破墨
(一)破墨的含义及特点
所谓破墨,即以不同水量、墨色,先后重叠而产生一种新的墨色效果的表现手法,可分为浓淡互破、枯润互破、水墨互破、墨色互破等。

破墨法的特点是渗化处笔痕时隐时现,相互渗透,纯为自然
流动而无雕琢之气,有一种丰富、华滋、自然的美感。

随着水墨技巧的发展,破墨法已经不再是传统绘画上区别墨色层次的概念,而渐渐的使破墨成为当代中国画的一种极其独特的绘画技巧。

(二)破墨的发展历程及代表人物
唐代张彦远说他曾经见过王维的“破墨山水,笔记劲爽”。

王维,在画史上的重大影响是他的“破墨山水”。

到了五代,运用破墨法作画已较普遍。

而到了宋代,破墨法已有明确的审美要求。

元人商璹用破墨,倪云林尝称之,以淡墨润浓墨,则晦而钝;以浓墨泼淡墨,则鲜而灵,破其界限轮廓,作疏苔细草于界处。

近现代对于破墨贡献最大,成就最高的单属黄宾虹。

黄宾虹对破墨法的见解是:“在纸上以浓墨渗破淡墨,或以淡墨渗破浓墨,直笔以横笔渗破之,横笔则以直笔渗破之,均于将干未干时行之,利用其水分的自然渗化。

”于此可见,黄宾虹除了以浓破淡,以淡破浓之外,还利用其纯熟的笔法,在具体用笔中横笔与直笔交叉进行,如此产生一种意想不到的笔墨效果。

在《深山夜雨》中,破墨法被运用的淋漓尽致,这是黄宾虹描绘江南秀丽景色的佳作。

他一反常用的重墨画法,先以淋漓的水墨任意泼写,然后因势利导,随机应变,使色墨交融,浑然一片,传神般地呈现出江南晴霭胜景。

四、破墨与泼墨技法对中国画发展的意义与作用
中国画的技法千变万化,层出不穷,但不管怎么样,都只是为了使整幅画的画面更加气韵生动。

石涛曾说过:“笔墨当随时代。

”其意义就是要求我们用不同的技法手段来表现不同的对象和不同的
内容,体现出时代的特征及其时代精神,使中国画与时俱进,源远流长下去,独立于世界艺术之林。

水墨画的技法是手段,如破墨与泼墨,其终极目的是传达一种精神和意境。

若使中国水墨画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还是需要画家不仅要有创新精神,还是需要熟练掌握中国传统绘画的技法,更为重要的是,要敢于去尝试,敢于了解,真正意义上做到“笔墨当随时代”!参考文献:
[1]俞剑华.中国古代画论类编[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
[2]潘天寿.中国绘画史,[m].民国珍本丛刊,192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