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串讲笔记
自考《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串讲笔记(17)
自考《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串讲笔记(17)
简答《庐山面目》的行文结构特点行文结构特点:沿着游庐山的次序,随意自然、灵活多变地展开叙述。
散文泛读部分
《庐山面目》
作者:丰子恺。
着有《子恺漫画全集》、《缘缘堂随笔》等。
本文为游记散文。
1.简答《庐山面目》的行文结构特点行文结构特点:沿着游庐山的次序,随意自然、灵活多变地展开叙述。
作者沿着上山、下山、回九江和到家的顺序,一路写来,叙事记人,写景状物,随意自然。
2.简答《庐山面目》的风格特征风格特征是率真朴素。
率真指情感,在对。
自考“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串讲笔记(18)
鲁鲁 作者:宗,⼥,原名冯钟。
著有短篇⼩说《红⾖》和散⽂集《丁⾹结》等。
作品求诚求雅,⽂字精美,讲究氛围和意境,含蓄蕴藉。
1.简析《鲁鲁》的主题 《鲁鲁》通过对抗战期间童年⽣活的回忆,围绕⼩狗鲁鲁的两次丧家之难,描绘了⼩狗与主⼈特别是⼩主⼈之间的情感交流的悲欢离合,从侧⾯反映了战乱年代⾥⽣命的脆弱,体现出作者对⼈性、⼈与⼈之间美好怀古的呼唤,和对以往被扭曲的⼈际关系的针砭。
2.分析《鲁鲁》是如何营造悲剧⽓氛以表现主题的。
作品的悲剧⽓氛,主要是通过鲁鲁两次丧家之难的描写。
以鲁鲁第⼀次丧家后的悲吠开篇,⼜以它第⼆次丧家后的悲吠结束,⾸尾呼应,使作品笼罩着浓重的悲剧⽓氛。
⽽结尾的鲁鲁在⼤瀑布前哀号,匠⼼独运,使⼩说留有强⼤的余波。
3.分析《鲁鲁》是怎样采⽤拟⼈⼿法刻画形象以表现主题的。
《鲁鲁》是⼀篇别具⼀格的⼩说。
别具⼀格在于以⼩狗为作品的主⼈公;对⼩狗作拟⼈化描绘;写的是狗和⼈的关系,字⾥⾏间体现出的是对⼈性、对⼈与⼈间美好感情的呼唤。
这⾥,很关键的是对狗的⼈格化描述。
4.简答《鲁鲁》的“诚”与“雅”相结合的艺术特⾊ 《鲁鲁》具有“诚”与“雅”完满的结合的艺术特⾊。
“诚”就是“真”。
⼀是感情的真,⼆是描叙的真。
虽⽤拟⼈化⼿法,但⾃然真切,⼏乎不着痕迹。
“雅”指的是⽂字的雅洁,明朗⽽含蓄,流畅⽽有余韵,于细腻中注意调节。
⾼⼥⼈和她的矮丈夫 作者:冯骥才,著有中篇⼩说《啊!》、《神鞭》、《三⼨⾦莲》及短篇⼩说《⾼⼥⼈和她的矮丈夫》等。
1.简析《⾼⼥⼈和她的矮丈夫》的主题 《⾼⼥⼈和她的矮丈夫》巧妙地选取团结⼤楼居民的眼光为视⾓,描写了对⾝⾼成反常的⽐例的知识分⼦夫妇的⽣活命运,⽤他们的悲剧性遭遇,以⼩见⼤地折射出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谴责了“⽂化*”时期残酷的政治⽃争对⼈性的严重摧残。
2.简析《⾼⼥⼈和她的矮丈夫》中“裁缝⽼婆”形象的思想意义及其在作品中的结构功能。
在团结⼤楼的居民中,作者⽤了较多的笔墨,描写了裁缝⽼婆的形象,对她的⾃私、嫉妒和⽆聊的窥视癖⼼理,作了⽣动的描绘和含蓄的讥讽。
自考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串讲笔记(4)
自考《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串讲笔记(4) 棋王作者:阿城,原名钟阿城,着有中篇小说《棋王》、《孩子王》、《树王》1。
分析王一生的形象及意义《棋王》是讲一个擅长下象棋的知识青年的故事。
作者写棋呆子王一生的呆,写由这呆所体现的一种特别的处世之道。
王一生出身清贫,又受到一位老者的指点,知道衣食是本。
但对物质生活不奢求,不囿于其中,养成一种崇尚实际、淡泊无争的性情。
在精神生活方面,耽迷象棋,"何以解不痛快,唯有象棋。
"他还从棋道当中悟出了为人之道,即所谓"生不可太胜";又进一步司到:"人还要有点儿东西,才叫活着。
"2。
简析《棋王》的主题思想小说通过棋呆子王一生的故事的描述,表现和肯定了王一生刻苦执着钻研棋艺的精神和他正直的人品、高尚的棋品,表现了王一生的特别的处世之道和淡泊无争的性情,表现和肯定了"衣食是本,自有人类,就是每日在忙这个。
可囿在其中,终于还不太像人,"以及"人还要有点儿东西,才叫活着"的人生思想。
这就是说作品的主题思想。
3。
简析《棋王》语言文字的生动传神对表达主题、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文字的新颖是这篇小说的另一个明显特色。
许多形容词和动词都用得颇为奇特,初读似乎很怪,仔细回味却非常生动而传神。
文字上力破俗套,讲究简洁有力,在这一方面,《棋王》的成就是相当出色的。
社稷坛抒情作者:秦牧,原名林觉夫,着有散文集《花城》、《潮汐和船》、《长河浪花集》和文字随笔《艺海拾贝》等。
1。
简析本篇的抒情内涵本篇以高昂的格调与奇特而丰富的相象力,淋漓尽致地表达作者对民族历史的沉思与赞叹。
文章围绕着"社稷坛"这个古代帝王祭祀社神(土地)稷神(五谷)的特殊场所,生发悠远的联想,思结千古,浮想联翩,上溯遥远的往古,从"五行"观念的萌生过程,寻找到人们对孕育万物的土地的膜拜感情,并通过对组成社稷坛的五色土象征意义的阐发,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和平统一、繁荣昌盛的未来的由衷祝愿。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整理好的笔记 (部分作品)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整理好的笔记精读散文(一)社稷坛抒情(秦牧)一、(抒情内涵)主题思想1、围绕社稷坛的特殊场所生发联想2、通过对五色土象征意义的阐发3、表达作者对民族历史的沉思与赞叹和最祖国和平统一、繁荣昌盛未来的祝愿二、形散神不散的结构特征(秦牧散文特征:文思活泼,联想丰富)1、结构似松散、行文流水,仿佛各种意象漫不经心的随意组合,但中心突出,主题明确①起始:描述社稷坛景象②中间:对照其他名胜,突出特点,展开想象③最后:多少万年的劳动经验和生活积累起来,才有今天的人类文明,这一中心2、内在结构①显示了较为清晰的观念框架②论证的逻辑线索三、重知识、重趣味,议论与抒情相结合的问题风格1、知识性(学术气息)①从社稷坛、五色土→古代五行观念②比较了古印度、古希腊世界万物起源的哲学思想2、趣味性与知识性紧密联系(五行观念)3、运用杂文和随笔的写法调合到抒情散文中,夹叙夹议加强谈天说地的趣味性;涉古论今投入感情,以丰富的知识,给人思想的启迪和美的享受精读散文(二)黄鹂——病期琐事(孙犁)一、主题思想1、通过养病期间对黄鹂鸟的观感回忆和描叙2、对照童年时代和战争时代的回忆3、表达对“美的事物”的赞美,对无视和残害美的行径的谴责4、揭示“美”只有在自由中才能充分显现,表达自己在自由宽松的创作环境的真切向往二、艺术特点1、构思看似自然随意、而实际富于匠心①通过日常生活画面和细节描写表现主题②四次不同场合写黄鹂,看似娓娓道来,其实层层递进,不同侧面描写美的本质和意境2、引用对比、白描、渲染和烘托的艺术手法表现主题①渲染:开头童年的回忆→神气和美丽②烘托:第一次抗战时见的黄鹂→声音和色彩→烘托美丽③白描:第二次猎鸟场景→对“老史”描写→突出灵性④最后两次黄鹂不同处境的对比3、质朴、自然间蕴含深长的意味(文笔朴实、语言简洁又带感情色彩精读散文(三)听听那冷雨(余光中)一、主题1、通过对台湾春寒斜峭中漫长雨季的细腻感受的描写2、勾画出一个在冷雨中子然独行的白发游子的形象:青少年时代的大陆记忆给他带来慰藉和痛苦,相隔25年催生对故乡的思念和向往,滋养了对故乡的想象3、通过塑造这一形象传达出漂泊他乡的孤独感和思乡之情4、表现了远离故土的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的深情依恋和由衷的赞美二、结构特征(多种感觉方式展开想象,多种意向会聚于统一意境)1、以写诗的方法写散文,以情感和意境来组织和结构文章,将多种与雨有关的意向会聚于一体抒发情感①对人民忠诚→救担架员民工牺牲生命②关心群众利益、注意群众影响→借被子知是嫁妆要送回③关心同志→给“我”馒头开饭2、写台北的春雨,交叉运用感觉、听觉、视觉、嗅觉和幻想等联想和想象方式编织成一曲情感浓郁、意境深远、节奏旋律优美的文字乐章三、表现手法(比喻、对比、联想、烘托)1、以抒情为主贯穿全文,将叙述、描写、议论和抒情紧密结合,穿插运用2、采用比喻(如把雨境雨声比作中国山水画)、对比(雨境雨声与台北大陆的对比)结合联想、烘托等手法,烘托对故乡和传统文化的思念之情3、句子结构灵活多变,短句短到点点滴滴,长句象连绵不断的雨脚4、独具匠心,将方块字的形象性和平仄声神而化之,雨境渗透到读者的每根神经5、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的语言美精读小说(四)我的第一个上级(马烽)一、老田的形象1、、是一个基层领导干部,是农建局副局,防汛指挥部总指挥2、、平时看似古怪、动作疲沓,关键时刻却坚决果断、在急难中能身先士卒、显示英雄本色的人物3、精通业务熟悉本职工作的各方面情况,是县的土水利专家二、先抑后扬的对比手法及作用1、先抑:竭力写性格古怪、动作疲沓①走路②讲话、处理问题③生活小事④工作→安乐庄决口2、后扬①听到三岔盆发洪②指挥部调兵谴将③堵决口失利④身先士卒、表率3、对比①以“我”的视角对比:平时→关键②揭示:表面缺点→是光荣经历的特殊反映4、作用①加强人物光彩②具有戏剧效果三、山西作家群的艺术风格特点1、以赵树理为代表的山西作家群创作流派2、内容贴近生活、具较浓厚的“土气”3、文笔平易、朴实、在形似笨拙的言语中略带幽默精读小说(五)游园惊梦(白先勇)→选自《台北人》60年代末作品一、主题1、通过蓝天玉的一次赴宴经历的叙述2、描写守寡将军夫人悲剧性的命运遭遇3、反映了国民党上层阶级撤离大陆后的境遇变迁和五、六十年代台湾现实的一个侧面4、表达了人物的怀旧情结和对世事无常的沧桑感受二、象征、暗示、意识流手法的艺术特点1、象征手法指小说中的戏曲《游园惊梦》的主人公(杜丽娘)爱情追求和悲剧性命运→象征小说蓝田玉2、暗示手法多指情爱方面,描写含蓄、采用暗示手法,结尾暗示世事无常的沧桑感3、意识流手法指蓝田玉在喝酒后微醉状态下的自由联想和内心独白,表现感情生活方面和悲剧性命运4、这些手法表现现代派特征,熔中国传统与西方小说多种手段于一炉三、戏剧穿插的作用1、展现女主人公命运的作用身世浮沉、情感波折与《游园惊梦》息息相关2、刻画人物心理作用一曲《游园惊梦》引起主人公的意识流3、突出悲剧主题作用①戏剧中的主人公悲剧→烘托小说主人公的悲剧命运和小说主题②戏剧中主人公死而复生的团圆结局→反衬小说悲剧主题精读小说(六)陈涣生上城(高晓声)一、陈涣生的形象意义1、形象①是“文革”结束后改革开放初期的一个中年农民形象②70年代末一个经历长期贫困、刚开始摆脱这种生活的老实农民的独有形象③勤劳淳厚品性、善于自譬自解、自我陶醉的精神状态2、形象意义①从其经历和思绪中→可见解放后的农民生活史和新时期党的农村政策给农民生活和思想带来重大变化②具有继承鲁迅传统暴露和改造国民性弱点的意义(阿Q精神的自譬自解、自我陶醉“③引发思考→封建遗留的社会现实面→攀权是一种社会病态心理,启发深思二、心理描写塑造人物形象1、上城→卖油绳→买帽子→住招待所心理描写表现他勤劳淳厚的性格和善于自譬自解、自我陶醉的精神状态2、心理描写简洁清晰、结合外部动作、神态充分表现人物的性格、心态3、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揭示人物内心最深刻处,表现人物的独特心态又具普遍性,概括了社会历史内容,具有重要的思想意义三、寓庄于谐、寓绚丽于朴素风格1、风格淳朴,富有幽默感,藏庄严于诙谐,寓绚丽于素朴中2、针对砭某些国民性弱点和不良社会风气(庄严的主题)以朴素的文字描述,以幽默诙谐的语言表现精读小说(七)鲁鲁(宗璞)一、主题1、对抗战期间童年生活的回忆2、围绕小狗鲁鲁的两次丧家之难3、描绘小狗与主人间的情感交流和悲欢离合4、从侧面反映了战乱年代生命的脆弱5、体现作者对人性、人与人间美好感情的呼唤和以往被扭曲的人际关系的针砭二、如何表现主题的悲剧气氛1、主要通过小狗鲁鲁的两次丧家之难的描写2、以第一次丧家后的悲吠开篇,以富有感情的笔触,以情景交融的表现方法和拟人手法,精心描写深切感人3、以第二次丧家后的悲吠结束,首尾呼应,使作品笼罩着悲剧的气氛4、悲剧气氛反映主题……三、如何以拟人手法反映主题1、以小狗作为作品的主人公,并以拟人化描写,写狗和人的关系2、对狗人格化描述①赋予鲁鲁人的某些特征(会思索、想象、做梦、解人语)②人称用“他”,姐弟和狗一起称“他们三个”,称狗为这个家庭的“成员”③具有人性,具有人的美好感情3、以儿童的视角、感觉和情感来写鲁鲁的故事和小说拟人化描绘极为和谐融洽四、“诚”与“雅”相结合的艺术特色1、“诚”就是“真” ①感情的真,字里行间充满感情②描叙的真,写人状物纯用白描③虽用拟人,但自然真切2、“雅”指文字的雅洁,明朗而含蓄,流畅而有余韵,细腻中注意调节精读小说(八)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冯骥才)一、主题1、描写了一对知识分子夫妻在“文革”期间的生活命运2、以他们悲剧性的遭遇,以小见大折射出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3、谴责了文革时期残酷的政治斗争和对人性的严重摧残二、裁缝老婆的形象意义、作品机构功能1、形象意义①对其心理的描绘,嘲讽、鞭挞了这种庸俗无聊的小市民心理②是夫妇悲剧的推波助澜者,是文革民族灾难的社会基础2、结构功能采用外在视角的主要承担者三、艺术特点1、叙述结构特点①用团结大楼居民的外在视角,特别是裁缝老婆的眼光为视角展开叙述,显示了一种客观内敛的叙述风度②以一吧雨伞贯穿始终使作品结构更严谨2、表现手法以白描为主间以客观性的议论精读小说(九)哦,香雪(铁凝)一、主题1、以北方只有十几户的小山村台儿沟为背景2、通过对香雪等一群山村少女的心理活动的描摹3、叙写了每天只停留一分钟的火车给宁静的山村带来的波澜4、反映了人们渴望摆脱贫困和对新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二、香雪的性格心理1、台儿沟十七岁女孩,唯一的初中生,纯真无邪、淳朴善良、坚毅执著2、渴求科学文化①书包②铅笔盒③打听北京的大学3、渴望摆脱贫困,对新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三、艺术特色1、诗化生活场景和自然景物,香雪从西山口步行到台儿沟,以香雪心理起伏为线索,诗化了生活场景和自然景物2、创造了一个空灵、蕴藉的艺术境界(运用象征暗示的手法→铅笔盒象征现代科学文化)蕴含了丰厚的思想内容四、精巧构思1、“一分钟”→给宁静的山村带来的波澜2、香雪的一段小小的历险经历,描写了香雪对新生活的向往和追求3、铅笔盒→象征意义……精读小说(十)棋王(阿城)一、主题及王一生的形象意义1、通过对棋呆子王一生的描述2、表现①王一生刻苦钻研棋艺的精神和正直的人品,高尚的棋品②王一生特别的处事之道和淡泊无争的性情③人还是要有点东西,才叫活着的人生思想二、叙述以一种通达的态度1、主要表现在叙述的客观性,对故事中人物悲欢离合的遭遇,不掺入主观感情,仿佛一切都不在意,只是关心如何讲明白故事2、符合主人公王一生的棋道和为人之道3、和小说的主题思想吻合4、后半部分主观感情的流露与王一生的为人之道及主题思想吻合三、语言文字生动传神的作用1、文字新颖,力破俗套,简洁有力而又生动传神2、形容词和动词用得颇为奇特而生动传神3、刻画了王一生的形象和内在精神。
自考《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串讲笔记(13)
自考《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串讲笔记(13)
作者:舒婷,原名龚佩瑜,着有诗集《双桅船》等,并和顾城合着有
《舒婷顾城抒情诗选》。
本文“朦胧诗”派的代表性作品之一。
《双桅船》
作者:舒婷,原名龚佩瑜,着有诗集《双桅船》等,并和顾城合着有《舒婷顾城抒情诗选》。
本文“朦胧诗”派的代表性作品之一。
1.简析本诗中“双桅船”和“岸”的多重象征含义那幺,这双桅船是指的什幺,那海岸又是代表什幺呢?你不妨把他们假设为一对热恋中的情人,而《双桅船》也就可以说是一首情诗。
但这海岸又实在不止是一位情人的代表,它似乎还
象征着某种比情人更为阔大深厚的事物,你甚至可以说它象征着祖国、民族、以及其他许多令人起敬的东西。
另外,假如我们不一定要把它具体归结为某
一种事物,而只是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一种远比自己更加博大深沉的力量
的钦慕、呼唤和追求,是不是也同样可以呢?无论是对一个饱经历颠簸的民族来说,还是对一个在持续的风浪和动荡时期里成长起来的姑娘来说,这样的
钦慕和呼唤都是非常自然的。
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双桅船的心境正是
我们许多人共同的心境。
也许正是这一点,使这首诗对历经劫难的中国人——无论老少——都产生了吸引力。
2021年10月自考自考“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串讲笔记(19)
2021年10月自考自考“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串讲笔记(19)我的第一个上级作者:马烽,原名马书铭,著有小说集《村仇》、《三年早知道》、《我的第一个上级》等。
1.分析老田的形象塑造了一个血肉丰满的基层领导干部老田的艺术形象。
这是现代战争平时看似性格古怪,动作疲沓,但关键时刻却坚决果断,在急难中能身先士卒,显示出英雄本色的人物。
2.分析《我的第一个上级》在塑造人物中所采用的欲扬先抑和对比手法及其作用先抑。
竭力写老田的性格古怪,动作疲沓。
后扬。
听到三岔河发洪时,他像变了一个人。
对比手法,就是老田性格的前后对比。
这和欲扬先抑手法是一致的。
作者通过一个固定的视角“我”进行对比。
从而在更高层次上揭示出人物个性的内在统一:老田表面上所有的缺点都只是他光荣的革命经历的特殊反映。
欲扬先抑和对比手法的作用,一是加强人物的光彩。
二是使小说具有戏剧效果。
3.简析《我的第一个上级》所表现的山西作家群的艺术风格这篇作品在艺术上也反映了建国后以赵树理为代表的山西作家群的创作流派特点:内容贴近生活,具有比力浓厚的“土”气,文笔平易、朴实,在形似笨拙的语言中略带一丝幽默味。
游园惊梦作者:白先勇著有短篇小说集《玉卿嫂》、《纽约客》、《台北人》及长篇小说《孽子》等。
《游园惊梦》颁发于1966年。
1.简答《游园惊梦》的主题意蕴作品通过女主人公蓝田玉的一次赴宴经历的叙述,描写了这位守寡的将军夫人悲剧性的命运遭际,反映了原国民dang上层阶级撤离在大陆后的境遇变迁和五六十年代的台湾现实,塑造了蓝田玉等几个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同时也表达了人物对世事无常的沧桑感觉。
2.分析《游园惊梦》采用象征、暗示、意识流等表示手法的艺术特点象征、暗示、意识流手法表示出小说的现代派特征。
细腻的心理描写,也较多表示了西方小说的手法特点,而性格化的对白等,则较多地表现了中国优秀古典小说的手法。
因此,这是一篇成功地熔中国传统与西方小说,特别是西文现代派小说多种艺术手段于一炉的作品。
自考《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串讲笔记(11)
自考《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串讲笔记(11)
流沙河,原名余勋坦。
着有诗集《农村夜曲》、《告别火星》、《流沙河诗集》等。
本篇是咏物言志散文诗1.简答本篇的主题意蕴整组诗构成了一种真诚热烈的基调,在它的衬映下,诗人那强烈的善恶之心,对于刚直人格的执意追求,都凸现得相当清晰。
诗歌精读部分
《草木篇》
作者:流沙河,原名余勋坦。
着有诗集《农村夜曲》、《告别火星》、《流沙河诗集》等。
本篇是咏物言志散文诗1.简答本篇的主题意蕴整组诗构成了一种真诚热烈的基调,在它的衬映下,诗人那强烈的善恶之心,对于刚直人格的执意追求,都凸现得相当清晰。
正是这一点,赋予了这组诗一种动人的力量。
它不但是诗人对世事的坦率的描述,而且正像组诗的题记中引用的白居易诗所暗示的,更是他如何面对这世事的真诚的告白。
2.简析本篇中白杨、藤、仙人掌、梅和毒菌等物像的象征寓意。
自考《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串讲笔记(15)
自考《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串讲笔记(15)
林道静是《青春之歌》的女主人公,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革命知识青年的形象,她所走的道路,是从小资产阶级知识青年追求个性解放,到参加党领导的革命事业,在斗争中成长为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道路。
小说泛读部分
《青春之歌》(节选)
作者:杨沫,原名杨成业,又名杨君默,着有长篇小说《青春之歌》、《东方欲晓》等1.简析《青春之歌》的主题意蕴(1)揭示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正确道路。
(2)热烈歌颂了革命的青春。
(3)小说还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各阶层面貌:国民党达官贵人的荒淫无耻,高级知识分子的爱国义愤,农民的苦难和反抗,叛徒的可鄙可恶,共产党人为民族事业而英勇战斗等等,从而真实地再现了那个时代的风貌和时代精神。
2.分析林道静形象。
林道静是《青春之歌》的女主人公,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革命知识青年的。
自考《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串讲笔记(18)
自考《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串讲笔记(18)
简答《记波外翁》的主题意蕴《记波外翁》是台静农在1978年台湾写的一篇回忆、悼念亡友之作。
文章通过对三十年前与波外翁的一段交往和波外翁生平的记述,反映了在风雨如晦的动荡年代里,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受现实人生的折磨,希望破灭,在孤寂愤世中弃世自尽的悲剧,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历史、人生的深切感喟。
《记波外翁》
作者:台静农,20年代曾与鲁迅等组织未名社,着有短篇小说集《地之子》、《建塔者》。
80年代出版有《台静农短篇小说选》和《龙坡杂文》等。
1.简答《记波外翁》的主题意蕴《记波外翁》是台静农在1978年台湾写的一篇回忆、悼念亡友之作。
文章通过对三十年前与波外翁的一段交往和波外翁生平的记述,反映了在风雨如晦的动荡年代里,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受现实人生的折磨,希望破灭,在孤寂愤世中弃世自尽的悲剧,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历史、人生的深切感喟。
2.简析波外翁的性格形象和作者的感情。
自考《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串讲笔记(3)
自考《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串讲笔记(3)下放记别作者:杨绛,女着有散文集〈干校六记〉,长篇小说〈洗澡〉等。
本篇为记事散文。
1。
理解并简析作者对个人遭遇和历史悲剧的”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的独特人生态度。
在杨绛的〈下放记别〉一文中,虽也有对夫妻离情、母女别意、女婿之死等情节的叙述,也有忧愁、焦虑和哀思之情的流露,却并没有通常所见的那种激愤的控拆和狂躁的宣泄,而是以平淡含蓄的语言,以平常心和普通人的情感,揭示社会悲剧和个人悲剧的关系。
在席卷而来的历史风暴中,知识分子失去了往日的优雅与自尊,生活残酷地让他们从事最不擅长的体力劳动,以加剧他们的自卑,从而在生理上和灵魂上打垮他们。
作者不雅察和表示纤细入微,哀而在于不伤,怨而不怒,淡远安然平静中不乏幽默和调侃,传达出淡泊、安好、乐不雅的生活态度,并显示了一种身处历史漩涡中心之外的冷静和清醒。
作品语言朴素,言近旨远,意味深长。
2。
举例分析本文是怎样以朴素含蓄的语言,揭示社会悲剧和个人悲剧的关系,并传达出作者淡泊、安好、乐不雅、清醒的人生态度的。
本文语言朴素含蓄,流露出一种按捺怀古后的安静和乐不雅,而将痛苦、酸涩尽量控制在这一叙述语调之中。
这样的叙述态度和叙述方法,显示了一种身处历史漩涡中心之外的冷静和清醒,真实地揭示了个人悲剧的遍及性、社会悲剧的深重性,以及两者间的关系。
在”文革”的时代大悲剧中,虽然不乏清醒的批判者、思考者,但绝大多数知识分子的经过屡次政治运动,都惶然地面对现实,无暇作超越性的思考,对社会的批判更在少数。
3。
分析本文如何围绕一个”别”字,从容展开记事的本篇以安静的语调,讲叙了在他们夫妇下放去”干校”的前后,作者个人及身边发生的故事:下放前的不安等待、为丈夫准备行装、送别丈夫、女儿为本身送行、在”干校”与丈夫的会面等生活场景。
既是流水般的依次讲述,又始终围绕着一个”别”字从容展开。
在阿谁特殊的年代里,尤其是在知识分子的生活中,到处都是悲剧性的事件发生。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整理好的笔记(二)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整理好的笔记(二)精读散文(一)社稷坛抒情(秦牧)一、(抒情内涵)主题思想1、围绕社稷坛的特殊场所生发联想2、通过对五色土象征意义的阐发3、表达作者对民族历史的沉思与赞叹和最祖国和平统一、繁荣昌盛未来的祝愿二、形散神不散的结构特征(秦牧散文特征:文思活泼,联想丰富)1、结构似松散、行文流水,仿佛各种意象漫不经心的随意组合,但中心突出,主题明确①起始:描述社稷坛景象②中间:对照其他名胜,突出特点,展开想象2、内在结构①显示了较为清晰的观念框架②论证的逻辑线索三、重知识、重趣味,议论与抒情相结合的问题风格1、知识性(学术气息)①从社稷坛、五色土→古代五行观念②比较了古印度、古希腊世界万物起源的哲学思想2、趣味性与知识性紧密联系(五行观念)3、运用杂文和随笔的写法调合到抒情散文中,夹叙夹议加强谈天说地的趣味性;涉古论今投入感情,以丰富的知识,给人思想的启迪和美的享受精读散文(二)黄鹂——病期琐事(孙犁)一、主题思想1、通过养病期间对黄鹂鸟的观感回忆和描叙2、对照童年时代和战争时代的回忆3、表达对“美的事物”的赞美,对无视和残害美的行径的谴责4、揭示“美”只有在自由中才能充分显现,表达自己在自由宽松的创作环境的真切向往二、艺术特点1、构思看似自然随意、而实际富于匠心①通过日常生活画面和细节描写表现主题②四次不同场合写黄鹂,看似娓娓道来,其实层层递进,不同侧面描写美的本质和意境2、引用对比、白描、渲染和烘托的艺术手法表现主题①渲染:开头童年的回忆→神气和美丽②烘托:第一次抗战时见的黄鹂→声音和色彩→烘托美丽③白描:第二次猎鸟场景→对“老史”描写→突出灵性④最后两次黄鹂不同处境的对比3、质朴、自然间蕴含深长的意味(文笔朴实、语言简洁又带感情色彩精读散文(三)听听那冷雨(余光中)一、主题1、通过对台湾春寒斜峭中漫长雨季的细腻感受的描写2、勾画出一个在冷雨中子然独行的白发游子的形象:青少年时代的大陆记忆给他带来慰藉和痛苦,相隔25年催生对故乡的思念和向往,滋养了对故乡的想象3、通过塑造这一形象传达出漂泊他乡的孤独感和思乡之情4、表现了远离故土的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的深情依恋和由衷的赞美二、结构特征(多种感觉方式展开想象,多种意向会聚于统一意境)1、以写诗的方法写散文,以情感和意境来组织和结构文章,将多种与雨有关的意向会聚于一体抒发情感①对人民忠诚→救担架员民工牺牲生命②关心群众利益、注意群众影响→借被子知是嫁妆要送回③关心同志→给“我”馒头开饭2、写台北的春雨,交叉运用感觉、听觉、视觉、嗅觉和幻想等联想和想象方式编织成一曲情感浓郁、意境深远、节奏旋律优美的文字乐章三、表现手法(比喻、对比、联想、烘托)1、以抒情为主贯穿全文,将叙述、描写、议论和抒情紧密结合,穿插运用2、采用比喻(如把雨境雨声比作中国山水画)、对比(雨境雨声与台北大陆的对比)结合联想、烘托等手法,烘托对故乡和传统文化的思念之情四、语言特色(借助具有鲜明个人特色的语言加以表达)1、巧妙的熔古典语汇与白话于一炉,善于通过汉语的象形和音韵特征来渲染情感,把握节奏①小通讯员对比:稚气→舍身壮举等几年前唱儿歌→对妇女腼腆爱护群众知错就改(借被子前后)②新媳妇对比:前后对比表现她思想的升华飞跃:借被子→献被子怕羞擦血→主动擦血2、善于运用叠字叠句,参插错落,贯穿全文(排比句反复和同声叠韵)以新媳妇的擦血、缝衣服、含泪盖被等思想的升华衬托小通讯员舍身救人的精神品格五、百合花被子的作用3、句子结构灵活多变,短句短到点点滴滴,长句象连绵不断的雨脚4、独具匠心,将方块字的形象性和平仄声神而化之,雨境渗透到读者的每根神经5、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的语言美精读小说(四)我的第一个上级(马烽)一、老田的形象1、、是一个基层领导干部,是农建局副局,防汛指挥部总指挥2、、平时看似古怪、动作疲沓,关键时刻却坚决果断、在急难中能身先士卒、显示英雄本色的人物3、精通业务熟悉本职工作的各方面情况,是县的土水利专家二、先抑后扬的对比手法及作用1、先抑:竭力写性格古怪、动作疲沓①走路②讲话、处理问题③生活小事④工作→安乐庄决口2、后扬①听到三岔盆发洪②指挥部调兵谴将③堵决口失利④身先士卒、表率3、对比①以“我”的视角对比:平时→关键②揭示:表面缺点→是光荣经历的特殊反映4、作用①加强人物光彩②具有戏剧效果三、山西作家群的艺术风格特点1、以赵树理为代表的山西作家群创作流派2、内容贴近生活、具较浓厚的“土气”3、文笔平易、朴实、在形似笨拙的言语中略带幽默精读小说(五)游园惊梦(白先勇)→选自《台北人》60年代末作品一、主题1、通过蓝天玉的一次赴宴经历的叙述2、描写守寡将军夫人悲剧性的命运遭遇3、反映了国民党上层阶级撤离大陆后的境遇变迁和五、六十年代台湾现实的一个侧面4、表达了人物的怀旧情结和对世事无常的沧桑感受二、象征、暗示、意识流手法的艺术特点1、象征手法指小说中的戏曲《游园惊梦》的主人公(杜丽娘)爱情追求和悲剧性命运→象征小说蓝田玉2、暗示手法多指情爱方面,描写含蓄、采用暗示手法,结尾暗示世事无常的沧桑感3、意识流手法指蓝田玉在喝酒后微醉状态下的自由联想和内心独白,表现感情生活方面和悲剧性命运4、这些手法表现现代派特征,熔中国传统与西方小说多种手段于一炉三、戏剧穿插的作用1、展现女主人公命运的作用身世浮沉、情感波折与《游园惊梦》息息相关2、刻画人物心理作用一曲《游园惊梦》引起主人公的意识流3、突出悲剧主题作用①戏剧中的主人公悲剧→烘托小说主人公的悲剧命运和小说主题②戏剧中主人公死而复生的团圆结局→反衬小说悲剧主题精读小说(六)陈涣生上城(高晓声)一、陈涣生的形象意义1、形象①是“文革”结束后改革开放初期的一个中年农民形象②70年代末一个经历长期贫困、刚开始摆脱这种生活的老实农民的独有形象③勤劳淳厚品性、善于自譬自解、自我陶醉的精神状态2、形象意义①从其经历和思绪中→可见解放后的农民生活史和新时期党的农村政策给农民生活和思想带来重大变化②具有继承鲁迅传统暴露和改造国民性弱点的意义(阿Q精神的自譬自解、自我陶醉“③引发思考→封建遗留的社会现实面→攀权是一种社会病态心理,启发深思二、心理描写塑造人物形象1、上城→卖油绳→买帽子→住招待所心理描写表现他勤劳淳厚的性格和善于自譬自解、自我陶醉的精神状态2、心理描写简洁清晰、结合外部动作、神态充分表现人物的性格、心态3、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揭示人物内心最深刻处,表现人物的独特心态又具普遍性,概括了社会历史内容,具有重要的思想意义三、寓庄于谐、寓绚丽于朴素风格1、风格淳朴,富有幽默感,藏庄严于诙谐,寓绚丽于素朴中2、针对砭某些国民性弱点和不良社会风气(庄严的主题)以朴素的文字描述,以幽默诙谐的语言表现精读小说(七)鲁鲁(宗璞)一、主题1、对抗战期间童年生活的回忆2、围绕小狗鲁鲁的两次丧家之难3、描绘小狗与主人间的情感交流和悲欢离合4、从侧面反映了战乱年代生命的脆弱5、体现作者对人性、人与人间美好感情的呼唤和以往被扭曲的人际关系的针砭二、如何表现主题的悲剧气氛1、主要通过小狗鲁鲁的两次丧家之难的描写2、以第一次丧家后的悲吠开篇,以富有感情的笔触,以情景交融的表现方法和拟人手法,精心描写深切感人3、以第二次丧家后的悲吠结束,首尾呼应,使作品笼罩着悲剧的气氛4、悲剧气氛反映主题……三、如何以拟人手法反映主题1、以小狗作为作品的主人公,并以拟人化描写,写狗和人的关系2、对狗人格化描述①赋予鲁鲁人的某些特征(会思索、想象、做梦、解人语)②人称用“他”,姐弟和狗一起称“他们三个”,称狗为这个家庭的“成员”③具有人性,具有人的美好感情3、以儿童的视角、感觉和情感来写鲁鲁的故事和小说拟人化描绘极为和谐融洽4、表现主题……四、“诚”与“雅”相结合的艺术特色1、“诚”就是“真”①感情的真,字里行间充满感情②描叙的真,写人状物纯用白描③虽用拟人,但自然真切2、“雅”指文字的雅洁,明朗而含蓄,流畅而有余韵,细腻中注意调节精读小说(八)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冯骥才)一、主题1、描写了一对知识分子夫妻在“文革”期间的生活命运2、以他们悲剧性的遭遇,以小见大折射出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3、谴责了文革时期残酷的政治斗争和对人性的严重摧残二、裁缝老婆的形象意义、作品机构功能1、形象意义①对其心理的描绘,嘲讽、鞭挞了这种庸俗无聊的小市民心理②是夫妇悲剧的推波助澜者,是文革民族灾难的社会基础2、结构功能采用外在视角的主要承担者三、艺术特点1、叙述结构特点①用团结大楼居民的外在视角,特别是裁缝老婆的眼光为视角展开叙述,显示了一种客观内敛的叙述风度②以一吧雨伞贯穿始终使作品结构更严谨2、表现手法以白描为主间以客观性的议论精读小说(九)哦,香雪(铁凝)一、主题1、以北方只有十几户的小山村台儿沟为背景2、通过对香雪等一群山村少女的心理活动的描摹3、叙写了每天只停留一分钟的火车给宁静的山村带来的波澜4、反映了人们渴望摆脱贫困和对新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二、香雪的性格心理1、台儿沟十七岁女孩,唯一的初中生,纯真无邪、淳朴善良、坚毅执著2、渴求科学文化①书包②铅笔盒③打听北京的大学3、渴望摆脱贫困,对新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三、艺术特色1、诗化生活场景和自然景物,香雪从西山口步行到台儿沟,以香雪心理起伏为线索,诗化了生活场景和自然景物2、创造了一个空灵、蕴藉的艺术境界(运用象征暗示的手法→铅笔盒象征现代科学文化)蕴含了丰厚的思想内容四、精巧构思1、“一分钟”→给宁静的山村带来的波澜2、香雪的一段小小的历险经历,描写了香雪对新生活的向往和追求3、铅笔盒→象征意义……精读小说(十)棋王(阿城)一、主题及王一生的形象意义1、通过对棋呆子王一生的描述2、表现①王一生刻苦钻研棋艺的精神和正直的人品,高尚的棋品②王一生特别的处事之道和淡泊无争的性情③人还是要有点东西,才叫活着的人生思想二、叙述以一种通达的态度1、主要表现在叙述的客观性,对故事中人物悲欢离合的遭遇,不掺入主观感情,仿佛一切都不在意,只是关心如何讲明白故事2、符合主人公王一生的棋道和为人之道3、和小说的主题思想吻合4、后半部分主观感情的流露与王一生的为人之道及主题思想吻合三、语言文字生动传神的作用1、文字新颖,力破俗套,简洁有力而又生动传神;2、形容词和动词用得颇为奇特而生动传神;3、刻画了王一生的形象和内在精神。
自考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知识点
自考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知识点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是自考文学类的一门课程,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可以了解到中国近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深入探讨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的艺术风格、主题思想和文化内涵。
以下是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的知识点总结。
一、中国当代文学概述1.文学概念:文学的定义、文学的特点和功能。
2.文学与现实:文学作为现实的反映和批判,文学与社会的关系。
3.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阶段、重要作品和代表作家。
二、小说类作品1.《范仲淹》:阐述范仲淹的人物形象和主要思想,分析作品的文学风格和艺术手法。
2.《边城》:分析作品的结构特点和风格特点,探讨作品的主题思想和文化内涵。
3.《红高粱》:分析作品的叙事视角、叙述方法和艺术手法,剖析作品的主题意义。
4.《白鹿原》:分析作品的叙事结构和人物塑造,探讨作品的主题思想和文化内涵。
三、散文类作品1.《故乡》:分析作品的写作手法和艺术特色,探讨作品的主题思想和文化内涵。
2.《一个女剧院的生活》:分析作品的文学形式和艺术手法,解读作品的主题意义。
3.《月光下的凤尾竹》:分析作品的叙述方式和文学特色,探讨作品的主题思想和文化内涵。
4.《黄土高坡》:分析作品的描写手法和艺术特点,剖析作品的主题意义。
四、诗歌类作品1.《木兰诗》:分析诗歌的意象和韵律,剖析诗歌中的主题思想和文化内涵。
2.《登鹳雀楼》:分析诗歌的艺术形式和修辞手法,探讨诗歌的主题意义和文化内涵。
3.《游子吟》:分析诗歌的意象和语言表达,解读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文化内涵。
4.《山楂树之恋》:分析诗歌的抒情风格和艺术手法,剖析诗歌的主题意义和文化内涵。
五、戏剧类作品1.《雷雨》:分析剧作的结构和情节,探讨剧作的主题思想和文化内涵。
2.《信》:分析剧本的对话和角色形象,解读剧本的主题意义和文化内涵。
3.《红灯记》:分析戏曲的表演形式和艺术特色,剖析戏曲的主题思想和文化内涵。
4.《北京人在纽约》:分析剧本的情节和台词,探讨剧本的主题意义和文化内涵。
自考《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串讲笔记(14)
自考《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串讲笔记(14)
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
早年着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50年代后又创作了话剧《茶馆》、《龙须沟》和长篇小说《正红旗下》等。
戏剧精读部分
《茶馆》
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
早年着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50年代后又创作了话剧《茶馆》、《龙须沟》和长篇小说《正红旗下》等。
1.分析《茶馆》“葬送三个时代”的主题思想全剧三幕戏,分别描写了三个时代。
第一幕以1898年戊戌政变失败为背景;第二幕以袁世凯死后的军阀混战为背景;第三幕则以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加紧黑暗统治为背景;通过裕泰茶馆这个“窗口”,截取一系列生活横断面,以高度的艺术概括力,从侧面反映了近50年社会历史的风云变幻,展现出一幅幅社会历史风俗画,深刻揭露了三个时代的黑暗腐朽,从而达到了作者“葬送三个时代”的艺术目的。
自考“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笔记串讲18
记波外翁 作者:台静农,20年代曾与鲁迅等组织未名社,著有短篇⼩说集〈地之⼦〉、〈建塔者〉。
80年代出版有〈台静农短篇⼩说选〉和〈龙坡杂⽂〉等。
1.简答〈记波外翁〉的主题意蕴 〈记波外翁〉是台静农在1978年台湾写的⼀篇回忆、悼念亡友之作。
⽂章通过对三⼗年前与波外翁的⼀段交往和波外翁⽣平的记述,反映了在风⾬如晦的动荡年代⾥,⼀个正直的知识分⼦受现实⼈⽣的折磨,希望破灭,在孤寂愤世中弃世⾃尽的悲剧,表达了作者对友⼈的深厚情谊和对历史、⼈⽣的深切感喟。
2.简析波外翁的性格形象和作者的感情。
波外翁的性格是谦恭谨慎于外,放达不羁于内,孤傲嫉俗,重情义⽓节⽽轻⽣死的旧时代⽂⼈的形象。
作者对亡友有着深深的理解,在叙述他的⽣平事迹时,字⾥⾏间,洋溢着深厚的同情和友谊。
3.简析作者是怎样刻画波外翁性格的。
(1)在结构⾏⽂上,⾏⽂似流⽔,娓娓道来,随意挥洒,⽂辞朴拙⽽传神。
(2)在表现⼿法上善于以细节描写刻画性格。
(3)引⽤波外翁的诗词⾃述,是本⽂刻画⼈物的⼀个重要特点,使⼈物性格⽓质跃然纸上。
〈太阳下的风景〉——沈从⽂与我 作者:黄永⽟,著有诗集〈曾经有过那种时候〉、〈我的⼼,只有我的⼼〉,散⽂集〈太阳下的风景〉等。
1.简答〈太阳下的风景〉的抒情内涵。
作者通过对沈从⽂形象的描绘,抒发了对沈从⽂表叔的⾎缘亲情,更主要的是对沈从⽂作为⾃⼰⼈⽣与事业的引路⼈的敬爱之情。
2.〈太阳下的风景〉是怎样将“沈从⽂和我”的⼈⽣经历作对照叙述 ⽂章以表亲两代⼈⼀先⼀后所⾛过的相似的⼈⽣历程的对照为线索,在不拘⼀格中显现独特的结构⽤⼼。
记忆中故乡边城的美景被⾸尾照应,笼罩了对两代⼈⼀⽣沧桑历程的叙述,回顾⼀⽣,就像远远地在望太阳下的⼀道美丽⽽苍凉的风景,意境深邃优美; 3.〈太阳下的风景〉开头描绘的故乡⼩城的优美意象 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城意象倾注着作者对故乡的爱,对故乡⼟地和⼈民的爱,对故乡美丽风光的爱,对故乡纯朴民风和宁静⽣活的爱。
自考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笔记串讲(三)
自考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笔记串讲(三)百合花作者:茹志鹃,著有短篇小说集《百合花》、《高高的白杨树》、《静静的产院》、《草原上的小路》等。
1.简析《百合花》的主题《百合花》表示了军民团结、生死与共的深刻主题。
这一主题是通过描写和讴歌子弟兵对人民的忠诚和人民对子弟兵的敬爱来表示的。
军民生死与共的主题由此得到深切表示。
2.分析《百合花》中小通讯员和新媳妇形象小通讯员是年轻的解放军兵士。
他最主要的性格特征是对人民的忠诚。
他关心群众利益,注意群众影响。
他朴实、机灵、爱美,并且有着十八九岁男孩子对妇女的腼腆、羞怯神态和心理。
新媳妇是普通的农村妇女,她主要的特点是热爱子弟兵。
军民生死与共的深刻主题正是通过这两个人物形象而表示的。
3.简析《百合花》在选材角度和刻画侧重上的特色及其作用《百合花》在人民解放战争的广阔背景下,选择了前沿包扎所里小通讯员和新媳妇这两个平凡的人物作精心的描绘,从一个侧面,热情地讴歌了子弟兵对人民的忠诚和人民对子弟兵的敬爱,表示了军民团结,生死与共的深刻主题,在选材的角度和刻画的侧重上,都是独具特色的。
4.简析《百合花》运用对比、衬托来刻画人物性格的艺术特色。
作品用对比和衬托的方法,通过对百合花被子、野菊花、馒头、破洞等一系列细节描绘,细腻地刻画了人物性格,展现了人物丰富的感情世界和纯朴优美的心灵。
作品语言清新自然,具有浓厚的抒情诗的意味。
5.简析《百合花》中百合花被子在表示主题、人物塑造和情节结构上的作用。
百合花被子是连接军民的重要纽带。
深刻表示了军民团结、生死与共的主题。
百合花被子在刻画人物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刻画了新媳妇对子弟兵的无比崇敬的心灵,也烘托了小通讯员的动人形象。
百合花被子在作品的情节结构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从借被子到献出被子,构成作品的基本情节。
在结构上则前后呼应,卒章显志,使作品结构严谨。
6.简析《百合花》的结构特点全篇结构严密,层次清晰,前后呼应。
围绕借被子事件,将先后出现的通讯员和新媳妇这两个人物的性格,作了生动的刻画。
2020年10月自考专升本: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串讲笔记(一)_71
2020年10月自考专升本: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串讲笔记(一)山民作者:韩东,着有诗集《白色的石头》等。
本文为现代寓言诗。
1.本篇是一首具有浓厚反讽意味的现代寓言诗,简答其主题意蕴。
本诗是一首具有浓厚反讽意味的寓言诗。
寓言的它的本体和喻体,它在本诗中的具体体现是:诗歌以山民父子间的一段山外是山、山外有海的对话及儿子"他"的有关心理活动为寓言本体,而据此引发对民族性格的反思和批判,从而揭示了作品针砭民族惰性和传统习惯的主题意蕴,这种讽刺、批判的意味则成为寓言的喻体。
2.简析本诗在取材、立意及语言方面的艺术特点。
这首诗在取材上去除了崇高化而采世俗化一途,力求以生活的本色直接切入和呈现普通人的生存状态及精神面貌。
在语言上,也去除了浪漫的华丽,而纯以民俗口语出之,见出使诗歌复归生活本身的努力。
而在立意上,则力求高远,尖锐,富撞击力。
这些,都体现出诗人在诗学向度上的转型。
陈毅市长作者:沙叶新,着有多幕剧《假如我是真的》、《寻找男子汉》和《耶稣·孔子·披头士列侬》等。
1.简答《陈毅市长》的主题。
《陈毅市长》的主题是:在现实生活中要恢复和发扬陈毅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2.简析《陈毅市长》结构方式的独特之处。
作品采用“一人多事”和“冰糖葫芦”式结构,全剧以陈毅这一主要人物来穿引各场,没有统一的中心事件,十场戏写十件彼此独立的事,分别从不同侧面来揭示陈毅的性格。
3.以第三场为例,分析陈毅市长的性格特点陈毅的性格豪爽率直、幽默风趣、平易近人、快人快语,这在第三场中得到充分的表现。
在塑造陈毅的形象时,作者还运用了喜剧手法。
如第三场安排的小“误会”:何淑芳误认陈毅为“沈老板”,在陈毅亦庄亦谐的回答中,消除的隔阂,也显示了陈毅的性格。
绝对信号作者:高行健,着有话剧《绝对信号》、《车站》和论着《现代小说技巧初探》等。
1.分析《绝对信号》的主题意蕴和整体象征手法。
主题意蕴有两层。
第一层,就是剧本所表现的时代背景和故事内容。
自考《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串讲笔记(19)
自考《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串讲笔记(19)
作者:臧克家,三四十年代着有诗集《烙印》、《自己的写照》、《生命的零度》等。
解放后着有诗集《欢呼集》、长诗《李大钊》及散文集多种。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作者:臧克家,三四十年代着有诗集《烙印》、《自己的写照》、《生命的零度》等。
解放后着有诗集《欢呼集》、长诗《李大钊》及散文集多种。
1.简答本诗的主题意蕴《有的人》是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写的一首短诗。
他怀着对鲁迅先生之情,颂扬了鲁迅甘于给人民当牛马的崇高品德;同时对那些骑在人民头上想不朽的人,给以严正的批判和辛辣的嘲讽。
诗歌具有深刻的哲理性,爱憎褒贬,了了分明。
2.简析对比手法在本诗中的运用及其作用这首短诗主要运用对比手法。
作者以两种不同的世界观作为对立面,又以人民群众对这两种对立世界观的不同态度,来显示爱憎之情,阐发生活哲理。
构思巧妙,以小见大,扩大了诗的境界与容量。
自考“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笔记串讲16
将军族 作者:陈映真,原名陈永善,著有短篇⼩说《乡村的教师》、《将军族》、《夜⾏货车》等。
1.简答《将军族》的主题思想。
⼩说通过台湾⼀对⼩⼈物由隔阂到真诚相爱,因相爱⽽从容赴死的殉情故事,揭⽰了⼩⼈物悲惨的⽣活处境和命运,对⿊暗、丑陋、不公的现世表达*,赞美了⼩⼈物⾼贵的品性和纯真的情感。
2.简析〈将军族〉中“⼩瘦丫头”和“三⾓脸”的性格 “三⾓脸”是⼀个四⼗来岁、退伍后在国民党军康乐队⾥混饭吃的⼤陆⼈。
“⼩瘦丫头”是年仅⼗五六岁,为逃避被卖为娼的命运⽽来康乐队栖⾝的台湾⼥⼦。
3.简析〈将军族〉的艺术特征 (1)意识闪回的运⽤。
(2)环境⽓氛的营造。
(3)独特的叙述语调。
邢⽼汉和狗的故事 作者:张贤亮,著有⼩说集〈灵与⾁〉、〈肖尔布拉克〉、〈感情的历程〉 1.简析〈刑⽼汉和狗的故事〉的主题 〈邢⽼汉和狗的故事〉以“*”极左政治路线所造成的农村凋敝为社会背景,塑造了朴讷勤劳的农民邢⽼汉的形象,通过对邢⽼汉命运遭遇的描写,展现了极左路线肆虐下,中国农民物质⽣活极度端贫困、精神⽣活极其惨痛的景况,批判的锋芒直指当时占统治地位的极左路线。
邢⽼汉善良、诚实、质朴、勤劳,他是农业⽣产上⾏⾏都通的多⾯⼿,但他对⽣活所求甚少。
2.从取材和艺术⼿法两个⽅⾯,分析〈邢⽼汉和狗的故事〉是如何体现主题的。
(1)在叙述邢⽼汉悲剧命运时,在选材上截取他⼀⽣中的⼏个⽚段:晚年的婚姻悲剧和黄狗之死。
(2)运⽤多种艺术⼿法,把邢⽼汉的精神痛苦和孤寂写到令⼈颤栗的地步,给⼈很⼤的情感冲激。
(3)平缓的叙述中间加以简洁的议论,笔墨沉郁、凝重,具有浓厚的悲剧⾊彩。
受戒 作者:汪曾祺。
著有短篇⼩说〈⼤淖记事〉及随笔集〈榆树村杂记〉,本篇是⼀篇散⽂化诗意化的⼩说 1.简析〈受戒〉的主题意蕴 通过⼀个世俗化的佛门故事,描写了普通⼈的⼈⽣欢乐,表达了对淳朴的民间⽇常⽣活的肯定与赞美,同时也含蓄地表现出对清规戒律的否定的批判。
2.简析〈受戒〉的风格特⾊。
自考“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串讲笔记(16)
听听那冷⾬ 作者:余光中,著有诗集《⽩⽟苦⽠》,散⽂集《左⼿的缪司》《听听那冷⾬》等三⼗余部作品。
1.简析《听听那冷⾬》的主题意蕴 作者通过对台湾春寒料峭中漫长⾬季的细腻感受的描写,真切地勾画出⼀个在冷⾬中孑然独⾏的⽩发游⼦的形象,委婉地传达出⼀个漂泊他乡者浓重的孤独和思乡之情,表现了⼀个远离故⼟的知识分⼦对传统⽂化的深情依恋和赞美。
2.简析本⽂运⽤多种感觉⽅式展开想象,将多种意象会聚于统⼀意境的结构特点 作者调动了听、视、嗅等多种感觉⽅式,将少年⽣活的回忆、古诗画的意境和现实观感等会聚在⼀起,编织成⼀曲情感委婉浓郁、意境深⼴幽远、旋律节奏优美的⽂字乐章。
3.举例分析本⽂采⽤的⽐喻、对照、联想、烘托等表现⼿法及作⽤。
作者在本⽂采⽤了多种表现⼿法,来渲染和强化对⼤陆故乡、对中国传统⽂化的思念之情。
⾸先,作者将叙述、描写、议论和抒情紧密结合,穿插运⽤。
其次,作者采⽤了⼤量的⽐喻、对照、联想、烘托等表现⼿法。
4.简析本篇的语⾔特点 本⽂的艺术上的特⾊,很⼤程度上都是借助于具有鲜明的个⼈特⾊的语⾔加以表达的。
本⽂语⾔凝练华丽,⽂字典雅⽽富于弹性,巧妙地熔古典语汇与⽩话于⼀炉,善于通过汉语的象形和⾳韵特征来渲染情感,把握徐疾交错的节奏。
怀念萧珊 作者:巴⾦,原名李尧棠,字芾⽢。
三四⼗年代以长篇⼩说《家》和《寒夜》⽽声名鹊起,建国以后著有⼩说散⽂集《英雄的故事》、《新声集》,散⽂集《随想录》等。
本⽂为⼀篇悼亡散⽂ 1.简析本篇情感真挚、表达⾃然⽽不事雕琢的艺术特征 作者怀念的是⾃⼰的妻⼦,汩汩的感情从⼼灵之源不断涌出,向读者倾吐着⾃⼰⼼头难以排遣的哀思、痛苦与愤怒。
通篇⽂章只是地⽣活琐事的回忆与怀念,甚⾄把对痛苦的记忆,也看作是⼀种寄托感情的凭藉。
这篇散⽂从艺术构思到遣词造句,纯出于感情的⾃然流露,以⽂字的本⾊来反映⽣活的本⾊,不雕琢、不虚饰,⽆拘⽆束,笔到情⾄,是新时期散⽂创作中的⼀篇优秀的悼亡之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考《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串讲笔记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作者:王蒙,着有中国短篇小说集《深的湖》、《杂色》和长篇小说《青春万岁》、《活动变人形》等。
1。
简析《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的主题思想《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发表于1956年,是较早反映社会主义体制下的人民内部矛盾,揭露官僚主义的作品。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揭露和描写了多种类型的官僚主义主义。
北京市某区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长李宗秦是个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官僚主义者。
区委组织部第一副部长刘世吾是一个革命热情衰退,似乎看透了一切,对错误采取冷漠麻木态度的官僚主义主义者。
区委组织部工厂建党组组长韩常新是个浅薄的官僚主义者。
麻袋厂厂长兼党支部书记王清泉是个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作风简单粗暴的官僚主义者。
以揭露共产党干部的官僚主义为主题的作品,建国后一段时间里几乎是空白。
这篇作品是较早的,有突破"禁区"的意义。
作品描写党中央所在地首都北京某区委的领导,这是较高层次的党的机构和干部。
艺术描写也较成功,因而在文坛和社会上产生较大影响。
2。
分析刘世吾形象及其意义刘世吾是一个颇有深度的官僚主义;他有一定的革命经历,工作能力很强,"一下决心,就可以把工作做得很出色。
"但是,他对损害党和人民得益的错误、缺点,却麻木不仁。
他的口头禅"就么回事",表现了他看透一切、极端冷漠、不思进取的人生态度。
作品的深刻之处,还在于揭示了刘世吾的一套似是而非的理论,刘世吾年轻时也曾充满革命热情,随着年龄的增长,涉世的深入,阅历、经验的丰富,如何永远保持年轻时的单纯、热情、朝气,这是刘世吾形象的另一方面的典型意义,也是作品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
3。
简析林震的性格特征及其在作品中的作用。
林震是一个有理想、有朝气、富于原则性和正义感的青年党员干部。
他满怀热情地踏入社会,面对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复杂现象,他感到困惑,并引发了他的思考和斗争。
林震在作品中还有结构上的作用。
作品是以林震到组织部后的所见所闻所经历所遭遇为结构线索的;是以他为视角,通过他的眼光,刻画了一系列官僚主义者,尤其是塑造了颇有深度的刘世吾的形象。
4。
分析《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塑造人物的对比手法小说塑造人物运用对比手法,在人物间形成多种对比。
对比突出了各人的性格特征,显示了丰富多样的性格,加深和扩大了作品的主题意蕴。
林震和刘世吾构成性格对比。
林震、赵慧文、刘世吾构成连锁对比。
刘世吾和韩常新、李宗秦及王清泉也构成对比。
5。
简析《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的叙述结构特征叙述结构特点是:(1)从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林震的角度,通过他的眼光,他到组织部后的经历,描写了组织部的情况与问题,塑造了刘世吾等官僚主义者的形象。
因此,林震这一个物,既有思想、性格上的意义,也有结构上的作用。
(2)小说以组织部处理麻袋厂党支部的问题为中心情节展开叙述,线索单纯而清晰,结构严谨。
红旗谱作者:梁斌,原名梁维周,着有长篇小说《红旗谱》及诗书的第二部《播火记》、第三部《烽烟图》等。
1。
分析《红旗谱》是怎样描写三代农民不同斗争道路及其命运的通过三代农民的不同斗争道路及其命运的历史性变迁,力图深刻地勾勒出中国农民在民主革命中寻找解放道路的曲折历程。
朱老巩单枪匹马,赤膊上阵,与恶霸地主斗争,结果家破人亡;朱老明三告冯老兰,以倾家荡产而告终;朱老忠、严志和则是新旧交替时代的革命农民代表,他们从父兄辈的惨痛失败中吸取教训,在斗争中找到了共产党,终于走上了正确的斗争道路;运涛、江涛、大贵等青年农民是在共产党的培养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革命者的代表,他们在斗争中逐渐成长为无产阶级战士。
2。
分析朱老忠形象及其意义朱老忠是一个具有民族性、时代性、革命性的新农民英雄的艺术典型。
他急公好义、有胆有识、坚忍不拔,在他身上,体现了深广的历史内容。
朱老忠形象概括了深广的历史内容,小说从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和人物关系中,通过各种境遇多侧面地全面刻画,人物形象十分丰满,栩栩如生。
朱老忠形象塑造是小说对当代文学的重要贡献。
3。
《红旗谱》的民族风格《红旗谱》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
首先,其故事内容、人物风貌、生活风习乃至于风光景物,都洋溢着浓郁的地方色彩。
其次,它成功地继承了中国古典小说的传统手法,在这个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
第一,小说的故事性很强,开头部分便相当富有戏剧性,此后尖锐紧张的矛盾冲突此起彼伏。
第二,作品在刻画人物性格的时候,每每着重于他们的行动和对话,常把他们置于尖锐的矛盾冲突中,以大幅度外部动作来揭示其内心波澜;第三,在章法结构上,作者继承了我国古典小说可分可合,疏密相间,分卷分章,似断实连的表现形式。
第四、在语言运用上,以冀中农村生动的口语为基础,又继承了古典文学语言的优秀传统,使作品中的人物语言富于个性,叙述语言简短,明快而传神。
百合花作者:茹志鹃,着有短篇小说集《百合花》、《高高的白杨树》、《静静的产院》、《草原上的小路》等。
1。
简析《百合花》的主题《百合花》表现了军民团结、生死与共的深刻主题。
这一主题是通过描写和讴歌子弟兵对人民的忠诚和人民对子弟兵的敬爱来表现的。
军民生死与共的主题由此得到深切表现。
2。
分析《百合花》中小通讯员和新媳妇形象小通讯员是年轻的解放军战士。
他最主要的性格特征是对人民的忠诚。
他关心群众利益,注意群众影响。
他朴实、机灵、爱美,并且有着十八九岁男孩子对妇女的腼腆、羞怯神态和心理。
新媳妇是普通的农村妇女,她主要的特点是热爱子弟兵。
军民生死与共的深刻主题正是通过这两个人物形象而表现的。
3。
简析《百合花》在选材角度和刻画侧重上的特色及其作用《百合花》在人民解放战争的广阔背景下,选择了前沿包扎所里小通讯员和新媳妇这两个平凡的人物作精心的描绘,从一个侧面,热情地讴歌了子弟兵对人民的忠诚和人民对子弟兵的敬爱,表现了军民团结,生死与共的深刻主题,在选材的角度和刻画的侧重上,都是独具特色的。
4。
简析《百合花》运用对比、衬托来刻画人物性格的艺术特色。
作品用对比和衬托的方法,通过对百合花被子、野菊花、馒头、破洞等一系列细节描绘,细腻地刻画了人物性格,展现了人物丰富的感情世界和纯朴优美的心灵。
作品语言清新自然,具有浓厚的抒情诗的意味。
5。
简析《百合花》中百合花被子在表现主题、人物塑造和情节结构上的作用。
百合花被子是连接军民的重要纽带。
深刻表现了军民团结、生死与共的主题。
百合花被子在刻画人物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刻画了新媳妇对子弟兵的无比崇敬的心灵,也烘托了小通讯员的动人形象。
百合花被子在作品的情节结构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从借被子到献出被子,构成作品的基本情节。
在结构上则前后呼应,卒章显志,使作品结构严谨。
6。
简析《百合花》的结构特点全篇结构严密,层次清晰,前后呼应。
围绕借被子事件,将先后出现的通讯员和新媳妇这两个人物的性格,作了生动的刻画。
最后通过对新媳妇的集中描写,有力地烘托了通讯员的动人形象。
作品巧妙地以"我"贯穿全篇,使情节的发展连贯自然。
我的第一个上级作者:马烽,原名马书铭,着有小说集《村仇》、《三年早知道》、《我的第一个上级》等。
1。
分析老田的形象塑造了一个血肉丰满的基层领导干部老田的艺术形象。
这是现代战争平时看似性格古怪,动作疲沓,但关键时刻却坚决果断,在急难中能身先士卒,显示出英雄本色的人物。
2。
分析《我的第一个上级》在塑造人物中所采用的欲扬先抑和对比手法及其作用先抑。
竭力写老田的性格古怪,动作疲沓。
后扬。
听到三岔河发洪时,他像变了一个人。
对比手法,就是老田性格的前后对比。
这和欲扬先抑手法是一致的。
作者通过一个固定的视角"我"进行对比。
从而在更高层次上揭示出人物个性的内在统一:老田表面上所有的缺点都只是他光荣的革命经历的特殊反映。
欲扬先抑和对比手法的作用,一是加强人物的光彩。
二是使小说具有戏剧效果。
3。
简析《我的第一个上级》所体现的山西作家群的艺术风格这篇作品在艺术上也反映了建国后以赵树理为代表的山西作家群的创作流派特点:内容贴近生活,具有比较浓厚的"土"气,文笔平易、朴实,在形似笨拙的语言中略带一丝幽默味。
游园惊梦作者:白先勇着有短篇小说集《玉卿嫂》、《纽约客》、《台北人》及长篇小说《孽子》等。
《游园惊梦》发表于1966年。
1。
简答《游园惊梦》的主题意蕴作品通过女主人公蓝田玉的一次赴宴经历的叙述,描写了这位守寡的将军夫人悲剧性的命运遭际,反映了原国民党上层阶级撤离在大陆后的境遇变迁和五六十年代的台湾现实,塑造了蓝田玉等几个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同时也表达了人物对世事无常的沧桑感觉。
2。
分析《游园惊梦》采用象征、暗示、意识流等表现手法的艺术特点象征、暗示、意识流手法表现出小说的现代派特征。
细腻的心理描写,也较多表现了西方小说的手法特点,而性格化的对白等,则较多地体现了中国优秀古典小说的手法。
因此,这是一篇成功地熔中国传统与西方小说,特别是西文现代派小说多种艺术手段于一炉的作品。
3。
分析《游园惊梦》中"戏剧穿插法"的运用对展现人物命运、刻画人物心理、突出悲剧主题的作用。
小说以钱夫人为视角,用细腻的心理描写和意识流手法,着重呈现了她的内心活动;同时运用了戏剧穿插,将古典戏剧的情节、气氛与小说主人公内心处境和悲剧命运相互对照。
陈奂生上城作者:高晓声,着有中、短篇小说集《高晓声七九小说集》、《高晓声八○小说集》、《高晓声八一小说集》等。
1。
分析陈奂生形象及其意义陈奂生在他身上分明有着阿Q的影子,但他又是一个今天的经历和思绪中,还可以窥见解放后部分农民的生活史。
小说最后点出孕育陈奂生那种自我譬解的精神习惯的社会温床。
2。
分析《陈奂生上城》的心理刻画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小说对陈奂生形象的塑造,主要运用了心理描写的手法。
通过他一次上城卖油绳、买帽子、住招待所的小小经历的描叙,以惊人的深刻性,写出了一个平凡的农民的复杂微妙的心灵历程,刻画了他的愉悦、痛心和自豪的情绪变化,深入到他的内心深处,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他勤劳淳厚的品性和善于自譬自解、自我陶醉的精神状态。
3。
简析《陈奂生上城》寓庄于谐、寓绚丽于朴素的风格特色作品风格淳朴,富于幽默感。
行文好像不动声色而情深意浓,描绘似乎不甚经意而美丑自见。
整篇小说,藏庄严于诙谐之内,寓绚丽于素朴之中,表现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
鲁鲁作者:宗璞,女,原名冯钟。
着有短篇小说《红豆》和散文集《丁香结》等。
作品求诚求雅,文字精美,讲究氛围和意境,含蓄蕴藉。
1。
简析《鲁鲁》的主题《鲁鲁》通过对抗战期间童年生活的回忆,围绕小狗鲁鲁的两次丧家之难,描绘了小狗与主人特别是小主人之间的情感交流的悲欢离合,从侧面反映了战乱年代里生命的脆弱,体现出作者对人性、人与人之间美好怀古的呼唤,和对以往被扭曲的人际关系的针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