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一提纲解读
高一 地理 必修一 全册提纲
地理必修一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认识过程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可见宇宙:半径140亿光年天体系统的形成:万有引力和天体的永恒运动多层次的天体系统太阳系:银河系中心天体(太阳):质量占99.86% 地月系: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组成地球和月球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总星系恒星世界河外星系普通性:外观和所处的位置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特殊性(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自身条件适宜的温度、合适的大气,充足的水分外部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安全的空间运行轨道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概念: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发射的能量太阳辐射波长范围:0.4~0.75为可见光波段太阳辐射与地球太阳常数:8.24焦/平方厘米·分太阳辐射→能源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辐射→大气运动、水循环概念:太阳释放能量的不稳定性所导致的一些明显现象太阳活动黑子→出现于光球层类型耀斑和日珥→出现于色球层太阳活动与地球太阳风→出现于日冕层黑子与气候变化有一定的相关性(周期11 年)对地球的影响耀斑→磁暴→影响短波通信太阳风→极光第三节地球的运动(自转)概况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周期恒星日,长23小时56分4秒,而1太阳日是地球自转360°59’所需的时间。
速度角速度为15°/时。
地球表面除南北两极点外都相等线速度从低纬向高纬递减,南北纬60°处的线速度约为赤道处的一半。
①导致昼夜交替现象,由此,各地温度发生昼夜变化,生物形成昼夜节律。
地理意义②水平运动的物体产生偏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③地方时:以一个地方太阳升到最高的时间为正午12 时,经度位置相同的地方,地方时相同。
东经数值越大的地方,地方时的值越大。
西经反之。
经度每相差1°,地方时相差 4 分钟。
时区和区时:为了便于使用。
国际上规定将全球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占有15 个经度,以该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整个时区的统一时间,叫作区时,又称标准时。
(精品)地理必修1-3基础知识提纲解读
高 中 地 理 模 块 考 试 复 习 纲 要 必 修 一V1.0第一章 行星地球 §1 宇宙中的地球1、天体系统级别:河外星系←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2、太阳系中距太阳由近及远的八大行星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3、因为地球上有生物,所以地球是一颗特殊的行星。
4、地球上产生生命的基本条件:外部条件包括太阳稳定的光照和地球安全的运行轨道;自身条件:(1) 地球有适中的质量体积,所以地球周围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2)由于日地距离适中及地球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所以地球上有适中的温度;(3)地球上有液态水(能形成海洋)。
§2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辐射是地球的主要能量来源,它可以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可以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提供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还可以通过人为转化形成其它形式的能量。
2、太阳活动的标志包括黑子和耀斑。
§4 地球的圈层结构1、地球的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地核;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水圈、大气圈、生物圈。
2、图中1表示地壳,2表示地幔,3表示地核,A 表示莫霍面,B 表示古登堡面。
3、岩石圈包括软流层以上部分,即地壳和上地幔顶部顶部。
4、水圈是一个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
§3 地球的运动1.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公转和自转 绕转中心 太阳 地轴 方向 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针)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相反)周期 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恒星日(23时56分4秒)角速度 平均1º/日 近日点(1月初)快各地相等,每小时15º(两极除外)线速度平均30千米/小时 远日点(7月初)快 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1670KM\小时,两极为0.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
目前是23º26' (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2.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更替(2)地方时 (3)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①昼夜长短的变化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 ①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 那个半球昼长,②赤道全年 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 昼夜平分,③春秋分日全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 昼夜平分 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 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 随纬度的变化 夏至日:由23º26'N 向南北降低 方向降低 冬至日:由23º26'S 向南北降低23º26'N 以北在夏至日达到最大值 离直射点越近高度随季节的变化 23º26'S 以南在冬至日达到最大值 越大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直射4.光照图的判读(1)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º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º26'(3)确定地方时 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12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点,依据每隔15º,时间相差1小时,每1º相差4高中地理模块考试复习纲要必修一V1.0 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转换成时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4)判断昼夜长短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夜)弧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5)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先求所求地区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用90º-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5.晨昏线与经线和纬线(1)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判断问题①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判断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②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可判断这一天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③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可判断这一天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2)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相交关系判断昼长和夜长推算某地昼长或者夜长,求昼长时,在昼半球范围内算出该地所在地的纬线圈从晨线与纬线圈交点到昏线与纬线圈交点,所跨的经度除以15即该地昼长,如果图上只画了昼半球的一半,要注意,图中白昼所跨经度差的2倍,除以15才是该地的昼长6.区时,地方时的计算第一步:先求两地的经度差.第二步:再求时间差,以每一度经度相差4分钟来算.第三步:然后判断两地的东西方向,求东用加,求西用减.若求出的时间大于24小时,则减24,日期加1天,若时间为负值,则加24小时,日期减去1天.7.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产生了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以及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四季的变化等。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大纲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大纲一、地理学的定义与基本概念(100字)
- 地理学的定义
- 地理学的基本概念
二、地球的形状与结构(200字)
- 地球的形状
- 地球的内部结构
三、地球的运动与地理格局(300字)
-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 地球的倾斜和季节变化
- 地球的环流和气候带
四、地球的水圈与水资源(200字)
- 水圈的概念和组成
- 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
五、地球的陆地与资源利用(200字)
- 陆地的分布和特点
- 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六、地理信息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100字)-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 地理信息系统的作用
七、地理学科与可持续发展(200字)
- 地理学科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 地理学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八、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与技术(200字)
- 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 地理学的研究技术
九、地理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200字)
- 地理学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 地理学在灾害防治中的应用
结语(50字)
- 地理学是我们生活中重要的学科,通过研究地球的形状、结构和运动,了解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征,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掌握地理学的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利用地球资源,为人类文明的进步贡献力量。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提纲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提纲一、地理学的定义和发展
- 地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 地理学的分类和主要领域
- 地理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二、地球与地图
- 地球的形状和结构
- 地球的运动和影响
- 地图的分类和制作方法
- 地图上的比例和坐标系
三、自然地理环境
- 大气圈和气候
- 大气圈的组成和结构
- 气候形成的因素和类型
- 水圈和水资源
- 水圈的组成和水循环过程 - 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问题- 地球的陆地
- 陆地的类型和地形特征 - 土壤的形成和土地利用
四、人文地理环境
- 人口与城市
- 人口的分布和变化规律 - 城市化的原因和影响
- 农业与工业
- 农业的类型和发展模式 - 工业的分类和布局特点- 生活与交通
- 生活环境的要素和问题 - 交通运输的方式和影响
五、全球环境问题
- 资源与环境的挑战
- 资源的消耗和保护
- 环境的污染和改善
- 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和可持续发展
- 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 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和原则
六、地理信息系统与地理技术
- 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和应用领域
- 遥感技术在地理研究中的作用
- 地理技术在环境管理和规划中的应用
结语: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提纲就是以上所列的内容,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将深入了解地理学的定义和发展,地球与地图的关系,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的特征,全球环境问题以及地理信息系统和
地理技术的应用。
地理学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基础,通过学习地理,我们将更好地理解和保护我们的地球。
高中地理必修一自然地理复习提纲
高中地理必修一自然地理复习提纲高中地理必修一自然地理复习提纲地理作为集合自然、人文、社会多个学科的综合性学科,是展示全球和局部地域场所的地理形态、地理环境、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科学。
高中地理是在初中地理的基础上,对社会现象、自然地理进行系统和深入的研究。
在高中地理必修一的学习中,自然地理是一个重要的结构部分,其中包括地球、水资源、气候、生态环境等。
本文将给出一份高中地理必修一自然地理的复习提纲,帮助同学们系统地复习自然地理知识。
一、地球的基本形态和构造1.地球的三维结构- 地球的内部结构(地核、外核、地幔、地壳)、相互关系及特性;- 地球大气层结构;- 地球表层地形特征及形成原因。
2.板块构造理论- 板块构造理论的发现和代表人物;- 板块构造的类型和对地球表层的影响;- 板块运动引起的地理现象。
二、水资源的分布及利用1.全球水资源的分布- 全球水资源分布规律及世界各地主要河流的分布;- 全球水循环的基本过程和作用。
2.水的利用与管理-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及现状;- 水资源管理的原则和方法;- 常见水污染和防治方法。
三、气候与气象1.气候与气候因素- 气候与气象的差异及气候要素;- 全球气候带及其特点;- 局部气候和气候现象的影响因素。
2.气候变化及影响- 气候变化的定义和发展过程;- 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和区域发展的影响。
四、生态环境与保护1.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 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组成要素;- 生态系统的结构层次;- 生态系统的特征和功能。
2.生态环境状况及保护- 有关生态环境概念的解释;- 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 生态环境的保护及管理。
以上是高中地理必修一自然地理的复习提纲。
同学们需要重点掌握地球的基本形态和构造、水资源的分布及利用、气候与气象、生态环境与保护等知识点。
同时,需要通过实地调研和考察,以及民间参与和社会服务等方式进行深入的实践和体验,以提高地理学科的综合水平和应用能力。
高一地理必修一提纲
(二)岩石概念:岩石是岩石圈(地壳)中体积较大的固态矿物集合体,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
侵入岩,如花岗岩;喷出岩,如流纹岩、、玄武岩。
沉积岩:裸露在地表的岩石经过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作用而形成。
如砾岩、白岩、石灰岩、砂岩。
沉积岩有两个突出的特征:具有层理构造、有化石。
温度、压力等产生变化,导致岩石原先的结构、矿物成分等发生变化而形成。
如花岗岩→片麻岩、石灰岩→大理岩、砂岩→石英岩、页岩→板岩(二)岩石的转化岩浆→岩浆岩:在岩浆活动过程中伴随侵入作用和喷出作用,岩浆冷却凝固而形成;已经形成的岩石→沉积岩:在地表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作用下形成;已经形成的岩石→变质岩:经变质作用形成;已经形成的岩石→岩浆:在地壳深处或地壳以下(地幔深处)被高温熔化成为新的岩浆。
第二节地球的表面形态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1)岩石圈由6大板块的组成,板块处在运动(运动或静止)当中,(2)板块相向运动,就会张裂(碰撞或张裂)形成裂谷。
板块相对运动,就会碰撞(碰撞或张裂)形成山脉、岛弧、海沟。
(3)我国成为世界多火山地震国家的原因: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1) 褶皱:岩层的一系列波状弯曲。
形成的原因:地壳运动、内力作用。
岩层上凸的称为背斜、岩层下凹的称为向斜。
背斜成山向斜成谷的原理:内力作用。
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理:外力作用。
原因背斜成谷:背斜顶部受到了张力,岩层破碎,容易被侵蚀成各地向斜成山:向斜底部受到挤压,岩石坚硬,抗侵蚀能力强(2)断层:岩层断裂后发生明显位移,形成的原因:地壳运动,压力、张力作用。
上升一侧往往形成地垒,如我国的华山、庐山、泰山。
下降一侧往往形成地堑,如我国的渭河谷地、吐鲁番盆地。
断层处往往形成沟谷、河流,原因断层处岩石破碎,易受侵蚀作用。
(3)现实指导意义:背斜储油、向斜储水;背斜下方建隧道,原因背斜处岩层向上拱起,符合力学原理,较为坚固,不易积水(三)火山、地震活动和地表形态三、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流水的侵蚀地貌:喀斯特地貌,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地貌。
高一必修一地理知识点提纲
高一必修一地理知识点提纲地理知识点提纲:高一必修一一、地球与地理1. 地球的形状和结构- 地球的球形- 地球的结构:地壳、地幔、外核、内核2. 地球的运动和变化-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季节变化的原因- 纬度和经度3. 地球的大气、水和岩石圈- 大气圈:气候、气象- 水圈:水循环、水资源- 岩石圈:地质构造、地震、火山二、地球上的生命1. 生命的起源和演化- 生命起源的假说- 生物演化的证据和理论2.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 物种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3.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人口增长与资源消耗- 环境问题的解决与可持续发展三、地球的区域差异与地域变化1.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 城市和农村的差异- 不同地理环境的特点和影响2. 人文地理的影响- 文化传承与地域文化特征- 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3. 地区开发与利用- 地域差异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可持续城市规划与发展四、地图与地理信息技术1. 地图的基本要素和图件- 地图比例尺与地图符号- 地图图件的解读与分析2. 地图投影和地形图- 地图投影的类型和选择- 地形图的特点和使用方法3. 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应用- GIS的基本原理与技术- GIS在环境、交通、城市规划等领域的应用五、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与技巧1. 地理学的研究范围和方法- 野外观察与实地调查- 文献资料和统计数据的搜集与分析2. 地理学的技巧与工具- 地理图册和地理书籍的利用- 科学实验与模型模拟的方法3. 地理学的实证研究与案例分析- 关于气候变化的实证研究- 关于城市规划的案例分析以上提纲为高一必修一地理知识点的主要内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的构造与运动、生命的起源与演化、以及地球上的区域差异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同时,地图与地理信息技术以及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与技巧也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观察和研究地理现象。
通过综合学习和实践运用,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应用地理知识。
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
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地理必修一是高中地理课程中的重要一部分,主要介绍了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地球的形状与结构、地球的运动与地理格局等内容。
下面是地理必修一的复习提纲,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地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基本内容•地理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流派二、地球的形状与结构•地球的形状及证据•地球的内部结构及特点•地球的地壳构造和板块运动三、地球的运动与地理格局•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及其影响•地球的倾斜和季节变化•地球的地理格局和经纬网四、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中国的地理位置和边界•中国的疆土和海陆分布•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和区划1. 中国的辽阔土地•中国的陆地面积和河流湖泊•中国的自然地理区域划分2. 中国的自然灾害•中国的自然灾害类型和分布•中国的地震和洪涝灾害3. 中国的气候•中国的气候带和气候类型•中国的季风气候4. 中国的植被和动物资源•中国的森林覆盖和生态环境保护•中国的动植物资源和保护措施五、世界的自然地理环境•世界的自然地理概况•世界的地形和地势•世界的自然灾害及其分布1. 世界的气候•世界的气候带分布•世界的气候类型和特点2. 世界的植被和动物资源•世界的植被带分布•世界的动物资源和保护措施六、城市与人类活动•城市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城市化进程和城市人口分布•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小结本文简要介绍了地理必修一的复习提纲,包括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地球的形状与结构、地球的运动与地理格局、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世界的自然地理环境以及城市与人类活动等内容。
希望同学们可以根据这个提纲进行复习和总结,加深对地理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祝学习进步!。
地理必修1、2、3提纲
地理必修1知识点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一、行星地球1.天体:●概念:物质存在的形式,包括星云、行星、流星体、彗星以及一些星际物质(如气体、尘埃)。
●天体系统的层次:2.太阳系及其成员:●九大行星的排列: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冥王星。
●又可以分为三类:⑴类地行星::水、金、地、火星⑵巨行星:木、土星⑶远日行星:天王、海王、冥王星●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记法:火和木在一起易燃烧,用小行星带隔开)4.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1)日地距离适中——适宜的温度(2)质量体积适宜——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3)地球内部物质运动——水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提供能量:●太阳的主要成分:氢和氦。
●太阳辐射是以电磁波的形式辐射。
来源:内部的核聚变。
●纬度差异→热量差异:纬度低,太阳辐射强,生物量多;反之。
2太阳活动:●太阳大气层从外到内分为:日冕(最外层)、色球、光球(太阳表面、最亮)。
●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太阳黑子(周期11年)。
耀斑也是重要标志,它是太阳活动最强烈的显示。
●太阳活动的三大影响:(1)太阳电磁波扰动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2)带电粒子流扰动地球电磁场→产生磁暴(3)带电粒子流进入大气层→产生极光。
(4)降水量与太阳黑子有一定相关系三、地球运动:1.地球的运动:自转和公转。
方向都是自西向东。
2.地球自转:●绕转中心:地轴(它的北端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地球真正的自转周期:恒星日(23时56分4秒),360o另一周期是:太阳日(24小时),360o59’●自转方向:从北极上看地球自转是逆时针,南极上看是顺时针。
●角速度:除南北两极点为0外,其他各地角速度都为15o/h。
●线速度:赤道最大,向两极逐渐减小,两极线速度为0。
3.地球公转:●绕转中心:太阳●周期: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真正周期)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太阳周期)●公转轨道:椭圆形近日点(1月初,角速度和线速度最大),远日点(7月初,角速度和线速度最小)。
高中地理必修1复习提纲解析
高中地理必修1复习提纲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考试说明要求:1、了解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说明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2、知道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和原因。
主要知识点:1、天体的类型有、、、、、等。
2、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相互,形成天体系统。
3、请归纳天体系统的层次。
4、距离地球最近的自然天体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
5、请用图示意太阳系中八大行星的名称和位置。
6、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是、、。
7、八大行星按照结构特征可以分为行星(包括、、、)、行星(包括、)、行星(包括、)。
8、地球是太阳系中特殊行星的原因是。
9、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外部条件:(1)太阳光照;(2)八大行星。
内部条件:(1)适宜的(原因:日地距离);(2)适合生物呼吸的(原因:地球有适中的和;大气经过漫长的演化);(3)有水(原因:原始地球体积收缩和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地球内部温度升高,不断产生的水汽逸出地表,形成,最终形成原始的)。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考试说明要求:1、了解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2、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主要知识点:1、太阳是一个巨大炽热的球,主要成分是和。
2、太阳源源不断地以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这种现象被成为。
3、太阳能量来源于。
请写出反应过程。
4、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直接为地球提供、资源;(2)维持地表,促进地球上的、运动和活动的主要动力;(3)作为工业主要能源的、等矿物燃料来源于太阳能。
5、太阳大气层的结构,从里向外依次是层、层、层。
6、太阳活动最主要的标志是(出现在太阳大气的层)、(出现在太阳大气的层)。
7、太阳活动的平均周期是年。
8、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干扰大气中的层,使地球上通讯受到影响,甚至;(2)使地球磁场出现“”现象;(3)两极地区出现。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考试说明要求:1、知道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2、理解黄赤交角的地理意义。
(完整版)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提纲)
地理必修一知识点第一章行星地球1.天体系统的层次(P3)太阳系八大行星分类及顺序(P4)2.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创新设计P3反思归纳)3.太阳辐射对地球和人类产生的影响(P8)、太阳的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P10)、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P11)(创新设计P4)4.青藏高原年太阳辐射量多的主要原因?(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气温低的原因?(空气稀薄,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弱)5.地球自转的方向(北逆南顺)、周期、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变化规律、地球公转的方向、公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变化规律(1月初近日点速度快,7月初远日点速度慢)(P14)6.地球自转的意义(昼夜更替、时差、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南左北右)地球公转的意义(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的更替、五带的形成)7.黄赤交角产生的影响:黄赤交角存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
若黄赤夹角变大,热带和寒带变大,温带变小;若黄赤夹角变小,热带和寒带变小,温带变大。
若黄赤交角为零,太阳永远直射赤道,全球永远昼夜平分,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不变,没有四季8.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创新设计P10反思归纳)9.晨昏线的特点和判读(创新设计P12反思归纳)10.日界线、今天和昨天的范围(创新设计P14)11.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规律和纬度变化规律、昼夜长短的计算(创新设计P17)12.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变化规律和应用(创新设计P18)13.横波、纵波的特点以及地球圈层的划分(P21 图1.25和图1.26)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1.大气的受热过程(创新设计P26)2.热力环流成因及几种常见形式(创新设计P27)3.等压线的弯曲规律(高低低高—气压变高,等压线向气压值低处弯曲)4.等压线图中风力和风向的判读(创新设计P28)5.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P34 图2.10)、每个气压带的成因(创新设计P31)、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P35 图2.11 北半球夏半年向北移)6.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名称(P37)7.东亚和南亚季风的成因、风向及气候类型(创新设计P34)8.气候类型分布范围、成因、气候特征(创新设计P34)9.冷锋、暖锋、准静止锋的概念、过境前后的天气变化(创新设计P36)、冷暖锋的判读(创新设计P38)10.气旋和反气旋的定义、方向、天气情况(创新设计P36)11.等压线图中高压脊和低压槽的识别(P43)、锋面气旋的判读(创新设计P39)12.全球变暖的原因、影响、应对措施(创新设计P42-43)第三章地球上的水1.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创新设计P48)、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创新设计P49)2.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创新设计P50)3.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创新设计P5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世界四大渔场的成因、海水等温线图的判读(海水等温线凸出的方向即为洋流流向(创新设计P53)4.水资源存在的问题、影响及解决措施(创新设计P57)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1.地质作用的类型:①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变质作用)②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2.外力作用与常见地貌(P71-71)3.常见的三大类岩石及岩石圈物质循环(创新设计P74)4.背斜和向斜的判断、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P73)5.背斜和向斜的应用(创新设计P67)6.板块运动与地貌(P73)7.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P76)8.河流侵蚀地貌的形成过程、堆积地貌及其影响(创新设计P71)9.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产生的影响(创新设计P72反思归纳)10.三种地域分异规律(创新设计P78 基础知识梳理)11.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创新设计P83 专题一1)12.喜马拉雅山的垂直地域分异(P93)重要识图太阳系模式图(P4 图1.4)太阳大气层的结构(P10 图1.10)地球公转轨道及二分二至日(P15图1.18)晨昏线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P21图1.25、P22 图1.26)大气的受热过程(P28图2.1)热力环流(P30图2.3)(城市热岛环流、海陆风、山谷风)气压带和风带分布(P34 图2.10)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P35图2.11)东亚和南亚季风(P38 图2.15)各种气候类型的气温和降水量图(P40)气旋和反气旋(P44 图2.22和2.23)水循环示意图(P55 图3.3)世界海洋表层洋流分布(P57 图3.5)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P72 图4.8)背斜、向斜、断层(P74)陆地自然带分布(创新设计P83)。
高一地理必修1 简要复习提纲
12
第三章第二节
1、掌握风海流、密度流、补偿流的典例,运用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说明风海流的形成原因,北赤道暖流,南赤道暖流,北大西洋/北太平洋暖流,西风漂流(寒流)。
掌握暖流和寒流的概念,在洋流分布图中(图3.5、3.6)和等温线图中会判断。
2、牢记并会画理想大洋分布模式图,熟练掌握洋流的分布规律(北8南0,中低纬度副热带为中心北顺南逆,中高纬度副极地低气压带为中心北逆,北印度洋海区冬逆夏顺)。
3、牢记会画图3.5世界洋流的分布示意图,识记世界三大洋洋流名称。
4、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对沿岸气候的影响,四大渔场及其成因(秘鲁渔场上升流,其他三个冷暖流交汇),对航行的影响,对海洋污染的影响。
5、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的影响。
13
第三章第三节
1、世界和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状况。
2、水资源数量、质量对经济的影响。
3、岩石圈物质循环:三大类岩石相互转化的过程,结合图4.8,会自己画模式图。
15
第四章第二节
1、褶皱的基本形态、岩层新老关系,形成的两种情况的构造地貌及原因(图4.9和4.11),地质构造(背斜、向斜、断层)的实践意义。
2、断块山,地堑和地垒成因及地貌,泉水、湖泊分布地,是否能修建铁路、水库等。
3、火山的基本构造。
8
第二章第二节
1、三圈环流的形成因素,记南北半球低纬环流、中纬环流、高纬环流的运动方向及近地面形成的气压带和风带(图2.10)。
2、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规律(结合图2.11)。
3、南北半球气压带实际分布特点、原因,北半球高低气压中心的名称(图2.13、图2.14),东亚、南亚、澳大利亚西北部季风环流的成因、范围、风向、性质(图2.1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宇宙中的地球● 知识结构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体:2、天体包括 天体,如 ;也包括 天体,如3、天体系统:4、天体系统的层次:(P4读图思考)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1、八大行星2、地球和其他行星一样是一个 、 、 的天体。
3、公转运动共同点: 、 、 。
综上所述: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的行星。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包括外部条件和自身条件 1、外部条件: 2、自身条件:(1) (2) (3) ● 课堂反馈1、下列全部属于天体的一组是( ) A .地球和运行中的通信卫星B .太空中的云雾状物质和天空中飘动的云朵C .陨落地表的流行体残骸和“神舟七号的返回舱”D .等待发射的卫星2、2006年8月24日,在捷克首都布拉格召开的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上,天文学家投票“驱逐”了冥王星。
使太阳系中只保留八大行星,同时明确了行星的概念。
下列关于太阳系内行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在椭圆轨道上绕太阳运行 B .质量比太阳小C .可以分为类地行星、巨行星和远日行星三类D.是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呈云雾状外表的天体3、2004年3月,美国“机遇号”火星车找到火星可能有过适合生命栖居环境的依据。
主要是在火星表面发现了( )A.显示生命起源与演化的化石B.大量被流星体撞击的坑穴C.曾被水浸润过的迹象D.适合生命呼吸的大气课后练习1、下列关于天体、天体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天体形态多样、是物质的、孤立存在的B.总星系即为宇宙C.太阳系是比银河系低一级的天体系统D. 只有相邻的天体才可以构成一个天体系统2、凌日是指地内行星(运行轨道在地球轨道和太阳之间的行星)在绕日运行时恰好处在太阳和地球之间,这时地球上的观测者可看到日面上有一个小黑点缓慢移动。
当金星与太阳、地球排成一条直线时,就会发生金星凌日现象。
在2012年6月6日,便发生了金星凌日现象。
假若发生金星凌日现象,则下列四图能正确表示凌日的是()3、关于金星的叙述,正确的是()A.金星绕日公转的方向是自东向西B.金星的左邻右舍分别是水星和火星C金星属于类地行星 D. 金星属于巨行星4、有关下列天体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星云闪闪发光 B.行星不断移动 C.恒星圆缺变化 D.彗星一闪即逝5、太阳系中,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是 ( )A.太阳 B.月球 C.金星 D.水星6.与河外星系同一天体系统层次的是()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总星系7.目前人类能观测到的宇宙范围是是 ( )A.银河系 B.地月系 C.宇宙 D.总星系8.下列各行星中,属于类地行星且距日由近及远排序正确的是 ( )A.土星、木星、天王星、海王星B.水星、金星、地球、火星C.天王星、木星、火星、地球D.金星、水星、火星、木星9.从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看,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根本原因是 ( )A.地球表面温度适于液态水存在 B.地球具有0℃以上的温度C.地球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D.日地距离适中10.关于地球宇宙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天体是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是各种星体和星际物质的总称。
B.宇宙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体,是运动、发展和变化着的物质世界C.人类用肉眼可以观测到太阳系所有的天体D.人类为了更好的生存和发展,应该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11.关于太阳系八大行星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八大行星自转方向相同B.黄道面与其它各行星公转轨道面的夹角很大C.八大行星绕日公转轨道面是正圆D.地球绕日公转轨道是一个接近正圆的椭圆1.2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知识结构一、为地球提供能量1、太阳概况:太阳是一个巨大的,主要成分是、,表面温度是。
2、太阳辐射: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这种现象称为太阳辐射。
3、太阳能量的来源:来源于太阳内部的反应,反应式为4、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5、太阳辐射的空间分布及变化规律。
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除此之外,太阳辐射强度还与当地的、因素有关。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1)概念:太阳活动的规律:、、4、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课堂反馈下列关于太阳辐射的叙述,正确的是()A、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于内部的核裂变反应B、煤,石油不属于太阳辐射能C、太阳辐射能是我们日常。
生活中所有的能源D、太阳辐射能是大气,生物,水,火山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
课后练习1、下列能源不是由太阳能转化而成的是A. 沼气 B 煤炭 C 石油 D 核能2、你认为下列哪些部门应加强对太阳活动的研究和关注太阳活动的预报①通信部门②航天部门③气象部门④钢铁部门A. ①②③ B 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3、关于黑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 黑子是太阳表面的高温区域 B 黑子是太阳表面的低温区域C 黑子是太阳活动的唯一显示D 黑子的活动周期为22年4、关于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 维持地表温度的主要热源B 太阳辐射是促使地球上水、大气、地壳、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C 太阳辐射能是目前人类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能源D 煤、石油等能源在形成过程中固定了大量太阳辐射能经纬网一、纬线 1、定义:2、特点:形状—— 指示方向—— 长度—— 数量——3、纬度:从 ( )向南向北逐渐增大,增大到 度。
4、实质:某地点到球心的连线与赤道平面的夹角。
5、重要纬线:赤道(0°)、南北回归线(南北纬23°26′)、南北极圈(南北纬66°34′)、低中纬度分界线(南北纬30°)、中高纬度分界线(南北纬60°) 二、经线 1、定义:2、特点:形状—— 指示方向—— 长度—— 数量——3、纬度:从 ( )向东向西逐渐增大,增大到 度。
4、实质:某地子午线平面与本初子午线平面之间的夹角。
5、重要经线:本初子午线(0°)、180°经线、20°W 、160°E三、经纬网定义:地球仪或地图上由经线和纬线交织成的网。
可以用来确定位置。
练习1:读经纬线简图,回答问题:(1) 写出图中A 、B 、C 三点的经纬度:A , ;B , ;C , (2) 从东西半球来看:B 在 半球,C 在 半球。
练习2:读图回答问题(1)写出下列各点的经纬度::A , ;B , ;C , ;:D , ;E , ;F ,50°40° 30°50°40° 30°30°40° 50°20°0° 20°60°40°(2)写出C 、D 、E 三点所在的半球C , ;D , ;E , ; 练习题1、经度和纬度都是零的地点,位于( )A .东半球B .西半球C .南半球D .北半球 2.本初子午线是指:( )A 、180°经线B 、0°经线C 、东西半球分界线D 、南北半球分界线 3、关于经纬线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23.5°N------北回归线 B 、0°经线------日界线 C 、90°S------北极点 D 、180°经线------东西半球分界线 4、赤道是( )A 、划分经度的起点B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C 、南北半球的分界线D 、90°纬线 5、最长的纬线是( )A 、本初子午线B 、赤道C 、极圈D 、回归线 6、经过经度120°,纬度40°的点,在地球上共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7、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 )A 、赤道B 、0°和180°组成的经线圈C 、20°E 和160°W 组成的经线圈D 、20°W 和160°E 组成的经线圈1.3地球的运动知识结构地球的运动包括 和 两种基本形式。
一、地球的自转 1、定义:2、方向:从赤道看 ;从北极上方看 ;从南极上方看 。
5、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1) ;(2) ;(3) ; (1)昼夜交替产生昼夜现象的原因: 晨昏线(圈): ,晨昏线(圈)把经过的纬线分割成 和 。
产生昼夜交替的条件: 昼夜交替的周期: (2)地方时①产生原因: ②地方时:线速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角速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极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速度3、周期: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练习1:已知北京的经度为116°19′E,西安的经度为108°55′E,(1)求两地时间差。
(2)若北京为12时,西安几时?练习2:若3月21日,一名学生在北半球利用日影测量当地的经纬度,当垂直的竹竿影子朝向正北,北京时间为12:20(北京120°E),则该地的经度多少?●地方时计算的一般步骤:1、找出两地的经度差(1)如果已知地和要求地同在东经或同在西经经度差=经度大的度数—经度小的度数(2)如果已知地和要求地不同,一个在东经一个在西经经度差=两经度和(和<180°)经度差=360—两经度和(和>180°)2、把经度差转化为地方时差:即地方时差=经度差÷15度/小时=经度差×4分钟/度3、根据要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西位置关系,加减地方时差:东加西减●东西位置关系的判断1、同为东经,度数越大越靠东,即度数大的在东。
2、同为西经,度数越大越靠西,即度数大的在西。
3、一个在东经,一个在西经,如果和小于180°,东经在东,西经在西;如果和大于180°,则东经在西,西经在东;如果和=180°,亦东亦西,③世界时(格林尼治时间):各地与格林尼治的经度差。
世界统一的。
④标准时:地方时各自为政,不统一,世界时全球统一,没有地方性,不符合广大地区人们的生活习惯,建立了世界标准时的制度。
时区:区时:●时区的计算方法若已知某地的经度为东经(或西经)a,则时区n为:n=a/15°(若余数>7.5,时区为商数加1,反之只取商数)●区时计算的方法相邻两时区之间,时刻相差为完整的1小时;任意两时区的区时之差,等于它们之间的时区数之差。
较东的时区,区时较早。
(1)已知两地所在时区,计算两地时差。
①若两地同为东时区或西时区,则两地时区数值相见,即为所求时差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