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南特教育思想研究

合集下载

《中外教育名著选读》教学大纲

《中外教育名著选读》教学大纲

《中外教育名著选读》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育管理方向(本科)的一门选修课,省自开。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中国古代、外国近现代的部分著名教育家、思想家的重要教育论著。

开设本课程,旨在促使学员们通过阅读中外一些教育名著,更真实清晰地了解教育史上的重要教育思想,理解其思想实质和教育家们思考教育问题的立场、方法及时代背景;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点、立场、方法来分析历史上中外教育家们的教育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而对分析和思考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实际问题有所启发。

二、先修课要求本课程为选读类课程,学习时应有相应的教育学、教育史的相关知识作为基础,因此,在本专业教学计划中,《现代教育原理》是它的基础课程。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是一门名著选读课,大纲框定的阅读篇目有限,但涉及古今中外,时间跨度很大。

各篇目往往分属不同的历史阶段和不同的教育思想流派。

因此,要较好地理解各篇中的教育思想或观点,除应认真阅读原文外,还应了解教育史,尤其是教育思想史。

应了解和理解各篇作者(教育家)教育思想的全貌和其所属的教育思想流派的全貌。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在学习中,应以学生自己阅读原著及与原著相关的一些教育史资料为主,并注重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

教师的指导应着重于介绍各教育家教育理论的特点和教育理论流派的特点,并进行一些比较,以帮助学生理解。

要结合我国当前的教育改革实际,分析各家教育理论的得失,力求对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理论和实践有所启发。

五、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分两个层次,即了解和理解。

了解层次主要是针对各篇论著及其作者的背景知识的了解和把握;理解则是对各篇论著反映的重要教育思想或观点的理解、领会,对一些较重要的教育家及其思想的背景知识也要求理解。

第二部分学时分配本课程课内学时54,现对各篇目学时分配作如下建议:第三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一、孔子:《论语》(节选)(一)教学内容1、《论语》一书的概况。

要素主义教育思想述评

要素主义教育思想述评

要素主义教育思想述评作者:刘奇敏来源:《首都教育学报》2013年第10期摘要:要素主义教育是20世纪30年代末作为实用主义教育和进步教育的对立面出现的。

本文主要介绍要素主义的出现,思想基础和基本观点。

关键词:要素主义;思想基础;基本观点一、要素主义的出现要素主义(Essentialism)是现代西方主要教育哲学流派之一。

由于要素主义坚持“传统教育”理论的某些观点,因而又被称为“新传统教育”。

所谓“新传统教育”,就是说它不是旧“传统教育”的“复演”,而是带有时代特点的对“传统教育”的新发展。

在美国,它是进步主义教育失利后发展起来的一个教育流派。

对进步主义第一个提出反对意见的是永恒主义,它是从古典哲学的角度提出的,而要素主义反对进步主义则主要是作为一个教育运动开始的,它从未隶属于某一哲学传统,而却与多种哲学结合。

要素主义不是全部地反对进步主义,而只是反对进步主义的某些具体学说。

它虽然坚持一切有教养的人都应该知道一定的文化要素,但是它并未抛弃进步主义,而是主要致力于重新审查课程、教材,区分学校大纲中的要素和非要素成分,并重新考虑进步主义教育的某些观点,如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重视现代文化的社会价值和实验科学在课程中的地位等。

这个教育运动创始于20世纪30年代初期,被称为“新传统教育”派,所包括的著名教育家有:巴格莱(William C.Bagley)、德米亚谢维奇(Michael Demiashevich)、莫里逊(Henry Morrison)、布里格斯(Thomoas Briggs)、布里德(Frederick Bread)、康德尔(Isaae L. Kandel)和芬尼(Ross Fenney),也赢得了霍恩(Herman H.Horne)的支持,巴格莱是其中的核心人物。

1938年,这些人成立了“要素主义者促进美国教育委员会”。

要素主义的传统在布里克曼(William Brickman)的著作中继续下去。

两种教育观

两种教育观

两种教育观作者:秋风来源:《内蒙古教育·基础教育综合版》2009年第12期两个与国家教育制度有关的重要问题是:首先,涉及到学校的公立、私立问题:国家教育体系是否具有排他性?国家是否有权禁止非公立学校?现代社会普遍承认,国家应当创办公立学校,但假如国家禁止国家之外的私人和其他团体创办学校,就完全变成了另外一个问题。

它涉及到,国家究竟为了什么目的而创办公立学校?是为了排斥私人,还是为了增加民众的选择范围?第二个问题涉及到教育内容问题,国家是否应该要求所有学校只能教授国家认可之课程和内容?对这两个问题,人类迄今作出了两种回答,从而形成两种关于国家教育的不同观念。

欧洲的国家教育体系大体而言,在欧洲大陆,近代国家教育体系是在开明专制主义(enlightened despotism)的精神激励下建立起来的。

说起来也许有点怪异,欧洲大陆那些启蒙文人,几乎都是当时正在兴起的君主专制主义的拥护者。

原因不难理解:只有依靠这种专制、毫无犹豫的权力,才能清除一切非理性的制度、习俗,包括驱逐控制人的心灵的教会,启蒙者所崇拜的理性才能够统治整个社会,成为万物的尺度。

法国和德国建立国家教育体系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对抗教会权威,树立世俗君主的权力在统治区域内的绝对权力。

1763年,法国君主取缔了耶稣会教育体系,文人们立刻撰写小册子,呼吁建立国家教育体系,让学生成为“受国家教育的……国家的儿童”。

国家绝不能容忍任何其他组织插手国民的教育,因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所有人对世俗国家的忠诚,并使他们具有服务于国家的能力。

因此,教育的内容与方法只能由国家而不能由私人或其他组织来决定。

贯彻这种国家主义就是此后一二百年法国历届政府努力的目标,一直到今天。

除了这种国家主义气质之外,德国的国家教育体系又具有强烈民族主义气质。

德意志精神的塑造者费希特极端重视教育在形成塑造民族性、增强民族凝聚力中的作用。

在其于1807-1808年间发表的《告德意志国民书》中提出,国家有权利迫使父母送子女接受国家教育,使其形成国家所需要之“德性”和“理性”,此处所谓的德性就是服从国家。

科南特《今日美国中学》

科南特《今日美国中学》

科南特《今日美国中学》科南特(J·B·Conant,1893—1978),美国教育家、科学家、政治家和外交家。

1913年他在哈佛大学获文学士学位,1916年得哲学博士学位。

1919—1953年历任哈佛大学化学系教授、系主任、校长。

离任后一直是该大学的名誉校长。

1953—1957年任德国问题高级专员和美国驻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大使。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和战后,他在政界、科技界和教育界还担任过许多重要职务,1941—1952年任美国国防研究委员会主席、科学研究和发展办公室副主任、原子能委员会总顾问委员会主席,著名的曼哈顿工程顾问,还担任过美全国教育协会教育政策委员会主席,科学协进会和教育理事会会长等职。

1957年以后,他致力于美国普通教育和教育改革的领导工作。

科南特是美国五六十年代教育改革的主要倡导人之一。

他以科学家和外交家的阅历,敏锐地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国内政治和科技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尤其是注意到美国教育落后于前苏联,更促进了他的教育改革。

1957年他在卡内基促进教育基金会的资助下,对美国的26个州、103所中学进行实地考察。

尔后经过研究、整理,先后写出了调查报告,并于1959年出版了《今日美国中学》一书。

自1961年起,科南特等人在卡内基基金会的再次资助下,广泛调查了美国人员稠密的22个州,77所开设师范课程的高等院校,经过两年的研究,于1963年出版了《美国师范教育》一书。

他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美国现代教育史上的重要转折时期,对在教改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中等教育和师范教育改革问题,从多方面,提出了不少积极的建议,对美国教育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科南特的教育论著甚丰,主要有:《分裂世界之教育》(1948年)、《科学与常识》(1951年)、《现代科学与现代人》(1952年)、《教育与自由》(1953年)、《儿童、家长与国家》(1959年)、《初中年代的教育》(1960年)、《贫民窟和郊区:评大都会地区的学校》(1961年)、《托马斯·杰斐逊和美国公共教育的发展》(1962年)、《美国师范教育》(1963年)、《教育政策的制定》(1964年)、《综合中学:对感兴趣的公民的第二个报告》(1961年)等等,他还编写过中学化学教科书和几本大学有机化学教材。

外国教育学-现代欧美教育思潮

外国教育学-现代欧美教育思潮

外国教育学-现代欧美教育思潮●改造主义●代表人物:康茨、布拉梅尔德、拉格●主要内容●目标:教育应该以“改造社会”为目标●培养:教育要重视培养“社会一致”的社会精神●依据:教育工作应当以行为科学为依据●中心:教学上应该以社会问题为中心●教师:教师应该进行民主的、劝说的教育●评价●夸大了教育的社会功能●以社会为中心的本位论忽视了学生系统知识的学习●夸大了行为科学的影响●新传统主义●要素主义●代表人物:巴格莱、科南特、里弗昂●主要内容●目标:把人类文化的“共同要素”传给下一代●过程:教学过程必须是一个训练智慧的过程●教师:强调教师在教育和教学中的核心地位●学生:强调学生在学习上必须努力和专心●重视:重视学业考试和天才教育●评价●消极●学习:过于强调系统的、学术性的基本知识学习●学生:忽视学生兴趣、身心发展特点以及能力水平●教材:采用的教材脱离了学校教育实际●积极●要素主义教育学者的一些建设性意见被美国政府采纳了一部分,为有关部门制定的教育政策提供了决策参考●永恒主义●代表人物:赫钦斯、阿德勒、利文斯通、阿兰●主要内容●教育性质:教育的性质永恒不变●教育目的:教育的目的是要引出人类天性中共同的要素—理性,对人施以人性的教育,达到人的自我实现、人的进步和完善。

而培养这些共同的要素,最好的方法就是阅读经典著作●地位:永恒的古典学科应在学校课程中占中心地位●学生:学生通过教师的教学进行学习●评价:永恒主义教育在教育理论上有一定影响,但对教育实践的影响不大,是一种历史的后退●新托马斯主义●代表人物:马里坦●主要内容●基础和原则:教育以宗教为基础,以神性为最高原则●目的: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真正的基督教徒和有用的公民●课程核心:实施宗教教育是学校课程的核心●隶属:教育应该属于教会●评价●积极●在天主教会的学校曾有一定的影响●消极●存在无法自圆其说的矛盾,使其不可避免地陷入困境●存在主义●代表人物:萨特、雅斯贝尔斯●主要内容●本质和目的:教育的本质和目的在于使学生实现自我生成,其中首先要发展自我意识●品德教育:强调品格教育的重要性●道德标准:提倡学生自由选择道德标准●个别教育:主张个别教育的方法●师生关系:师生之间应该建立信任的关系●评价●积极●注重学生个性发展●主张教育个性化●提倡构建积极的师生关系●存在主义教育思想曾对欧美国家的教育产生了较大影响●消极●过分漠视自然科学的学习●漠视人的智力培养●以上两点致使在教育工作的实践成效十分有限●结构主义●代表人物:布鲁纳●主要内容●学生智能发展:强调教育和教学应该重视学生的智能发展●学科基本知识结构:注重教授各门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早期学习:主张学科基础的早期学习●方法:提倡使用“发现学习法”●教师:主张教师是结构教学中的主要辅助者●评价●积极●结构主义教育思想将认知发展与教育结合起来,为心理学研究和教育研究的相互融合提供了良好范例,推动了现代西方课程理论的发展●消极●结构主义教育存在一些片面性的观点:过分强调学科基本结构而忽视儿童的兴趣,相对应的课程与教材偏难也引起了人们的批评●现代人文主义(人本)●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弗罗姆和奥尔波特●主要内容●目的:以“人的自我实现”为最终目的,推崇人的个性和谐发展●整体、全面、创造:着重培养人的整体性、全面性和创造性●心理氛围:强调学校应该创设自由的心理氛围●激发学生积极性:提倡在教育过程中应用人本化的课程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评价●积极●现代人文主义教育力图纠正“主知主义”和“主情主义”两种倾向,全面考虑人的发展,给教育理论带来了观念上的革新●消极●人本主义过分强调个人的价值观和个人的“自我实现”,存在片面性和缺陷,忽视了社会环境和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重要影响●终身教育●代表人物:保罗•朗格朗●主要内容:终身教育是指人们在一生各阶段所受各种教育的总和,是人所受不同类型教育的统一综合●评价●终身教育思想冲破了传统教育理论对于教育的定义●扩大了人们对于教育的研究视野,同时拓展了教育的内涵和外延●实现了对于传统教育的超越和变革,进一步促进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的有机结合●终身教育在教育领域引起了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它已经成为建立学习型社会的象征。

科南特高等教育思想探析

科南特高等教育思想探析
教育 改革等方 面具有的独特的思想和理念 , 我 国高等教 育的发展有诸 多的启示作用 。 对 【 键 词】 南特 : 关 科 高等教 育思想; 启示
【 作者简介】 裴长安 (9 1 )男, 肃静 宁人 , 18一 , 甘 石河子 大学师范学院教 育 系 师, , 讲 硕士 主要从 事高等教 育研究。
黑龙江教 育f 高教研究与评 估
20 0 8年第 1 0期
科南特高等教 育思想探析
裴 长 安
( 河子大学, 石 新疆 石河子 8 2 0 ) 0 0 3
【 摘
要】 以美 国哈佛 大学校长 、 著名教 育家科 南特为代表 的要 素主 义教 育思想对 2 世纪五 六十年代 美国 0
学校教育改革产生了重大影响。尤其是科南特在 高等教育的功能、 普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以及高等师范
, 学 , 6 O年 代 美 国学 校 教 育 的改 革 态 势产 生 了 影 响 。 科 南 的 场 所 ” 是 “ 术 和 研 究 中 心 ” 他 强 调 大 学 各 项 职
特 是 哈 佛 大 学 校 史 上 举 足 轻 重 的 一 位 校 长 ,对 哈 佛 能 的 平 衡 。 科 南 特 同 时 认 为 ,仅 仅 培 养 学 问 不 是 大 而 只 大 学 跻 身 世 界 一 流 大 学 行 列 ,并 时 至 今 日仍 然 居 领 学 , 是 一 个 研 究 机 构 ; 关 注 学 生 生 活 或 是 学 术 俱 或 职 先 地 位 作 出 了 不 可 磨 灭 的贡 献 。作 为哈 佛 大 学 校 长 , 乐 部 , 是 在 学 院 麾 下 的足 球 队 ; 业 教 育 本 身 不 过 是 商 业 学 校 ; 个 关 注 普 通 教 育 的机 构 , 使 拥 有 最 一 即 他 在任期 内对哈佛 大学的课程设 置等方面 进行 过重

试析科南特教师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试析科南特教师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教师教 育 中的教育 投 资 、 师 培训 、 学 实 习 以及科 学 的 教 教
二 、 我 国的有 效 的教 师培 训 的启示 对
虽然 , 科南 特在教 育哲 学上不 同意 杜威 的教 育无 目的 论 , 同样 看到 了教 育 过程 中蕴 涵 的 巨大 价值 , 教育 但他 把
研 究方 法仍 有很 大的指 导意义 和借鉴 作用 。
开始提 高收 费 , 师范 院校 的收费 比 以前 高 2倍 多 。师 范 院
第l l卷
第 1期
漯 河职 业技 术 学 院 学报
J un lo o eVo ain lT c n lg lee o r a fLu h c t a e h oo yColg o
Vo . 1 N . 1 0 2年 1月
di1 . 9 9 j i n 17 -8 4 2 1 . 10 7 o:0 3 6 / . s .6 17 6 .0 2 O .5 s


增 加教 育投 资 , 高 对 师范 生 或 准教 师 的 资 提
看成 是一个 持续 不断 的社会过 程 , 而继续 教 育也 就成 为一 个伴 随其 中 的连 续 活动 。 随着 基 础教 育 改革 的愈 演 愈烈 以及经济 和社会 发展 的要 求 , 教 师 的要 求 越来 越 高 , 对 因 此 , 教师继 续教 育 或 教师 培 训 的重 视 度 提 高 了。但 是 , 对 目前我 国 的在 职进修 和继续 教育 中存在 一些 问题 : 师参 教 加进修 的动机 不纯 , 多教师 并不是 以提 高 自身 的教学 能 很 力为进 修和继 续教 育 的宗 旨, 而是 以获得 学位 或者 是 奖励 为主 ; 师进修 和培训 机构在 为教师 提供 的进 修课 程 和继 教 续教 育的课 程上 , 育学理 论课程 居 多 , 以教 造成 重复 建设 , 很多课 程变得 无用 , 而关于进 一步 提高教 师本 专业 的学科 水平 的课程偏 少 , 师经过一 段 时间 的进 修 和继续 教 育后 教 的教 学水平 并没有 得到 明显 的提高 , 浪 费 了教师 的 时 严重 间、 精力 和 国家 的金 钱 。面对 这种 局势 , 须进 行 改革 , 必 加 大在 职教 育和继 续教育 在提 高教师 实际教 学能 力 ( 科水 学 平、 教学 方法 、 学艺术 等 ) 教 方面 的作 用 力 度 , 否则 所 谓 的 教 师进修 和继续 教育 只能是 空话 和表面 功夫 。 因此 , 教 师培 训 的过 程 中 , 在 通过 薪 金制 度 和进 修 课 程 的规定 , 既可激 发教 师 的 学 习动 机 , 正 提 高 教师 的教 真 学能力 , 有利 于使 培训 院 校展 开 有 效 竞争 , 高教 师 培 又 提 训课程 的科学 化程度 , 完善培 训形式 。希 望教 师在 取得 一 些教学 实际经 验 的基 础上 , 一步学 习有 助于 理解 教 材和 进 提高教 学技 能的课 程 。加 强教 师知识 和能 力 的培训 , 尤其 是能力 的培训 , 学 习的理论 知识合 理有 效地 运用 到 教学 把 实践 中 , 由先前 强调知识 型教 师到能 力型 教师 以及 到研 究 型教 师转变 。指导教 师终 身有效 地 自学 , 以在 知识 上 不断

张蕖《中外教育名著选读》大纲

张蕖《中外教育名著选读》大纲

黄淮学院《中外教育名著选读》课程教学大纲(2018版)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通过本门课的教学使学生对中外著名教育家的主要教育思想及代表性作品有所掌握;2.了解中外教育名著的写作背景,把握其中的主要教育思想,使学生自觉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3.通过有选择的名著学习,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牢固其专业思想。

(二)能力目标1.使学生通过对古今中外教育经典著作的品读、鉴赏和评析,了解作者生平及名著产生的时代背景,掌握名著的教育思想,重点掌握其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2.学会使用教育专业文献的研究方法,养成钻研教育名著的习惯,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分析判断的能力。

总之,这门课程的任务在于帮助学生了解古今中外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和现实意义,提高其专业素养。

(三)素质目标通过这门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外教育名著中影响较大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点、立场、方法来分析历史上中外教育家们的教育思想,从而培养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和继承人类优秀的教育遗产,并通过知古识今,更好地认识分析和思考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实际问题,增强教育的革新意识。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一)教学模式的基本要求本课程采用理论讲解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理论教学中要求学生对基本知识点做到了解、理解和掌握,在实践教学中,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二)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了解中外教育名家生平、写作背景,掌握教育名著的主要教育思想,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分析判断能力,为后续的小学教育其他学科提供必要的理论和方法学支持。

主要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社会调查、科研训练等。

其中以课堂讲授为主,研制电子教案和多媒体幻灯片以及CAI课件,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采用现代教育技术。

四、课程教学条件(一)网络教学环境1.授课教室要配备多媒体设备,以便及时展示各种补充资料、图片等配合教学。

西方教育思想发展简介

西方教育思想发展简介
析教育哲学2 主义教育和分析教育哲学2个分支组成
1、存在主义教育
存在主义教育思想和实践最早出现在一战前的 欧洲,如尼采的《论德国教育制度的未来》 欧洲,如尼采的《论德国教育制度的未来》, 1926年创办的萨默希尔学校,但是存在主义教 1926年创办的萨默希尔学校,但是存在主义教 育思想在教育理论和实践上产生重大影响却是 在二战之后。这是一种应用存在主义的哲学观 点而提出的教育理论。主要表现为对当代西方 教育的种种消极的批评,同时也提出一种极端 个人主义的教育理论。认为个人是万物的中心, 教育应以个人的自我完成和主观性作为出发点。
分析教育哲学对于澄清教育问题,建设教育 理论,是做出了贡献的。但是,它对于教育 理论的贡献不是建设性的,而是批判性的, 它仅仅提供了一种批判的分析方法。这些分 析方法,或陷入物理主义、行为主义,或变 成一种语言游戏(纯粹的分析和综合) 成一种语言游戏(纯粹的分析和综合)。因而, 分析教育哲学的意义和影响必然是有限的。
3、新托马斯主义教育
这是一种以天主教的官方哲学新托马斯主 义为理论依据,将宗教教育作为教育的核 心和最高目标的教育理论。要求宣传中世 纪以来的宗教教育传统,加强教会对教育 的控制;主张将宗教教育作为教育的核心 和最高目标,恢复欧洲的宗教教育传统。 代表人物是(法)马里坦 。
二、以哲学为基础的教育思想
存在主义教育主张学校要使学生注意到死亡的不可 避免,领会到人生所处的窘境、凄凉和孤独,从而 回到纯粹的自我意识,进行自由选择,对自己的一 切行动完全负责。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自我完成”。 就是说,教育应帮助学生找到生活下去的意义, “帮助学生成为他自己。”在道德教育上,存在主 义教育否认有统一的道德标准,否认道德标准的阶 级性,主张让学生“自由选择”道德标准;在教学 内容上,极其重视人文学科的学习,反对强调任何 一种职业训练;在教学形式上,反对班集体教学, 强调家庭教育与“个别对待”。 代表人物有奥地利哲学家布贝尔和美国教育家奈勒 等。

中学教育改革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中学教育改革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中学教育改革论文题目一、最新中学教育改革论文选题参考1、在国家教委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五周年庆典暨“面向二十一世纪中学教育改革”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节选)2、新中国中学教育研究的一部力作——评《新中国中学教育改革研究》3、新公共服务理论对中学教育改革的启示4、抓好分流教育深化教育改革──四平市第21中学教育改革纪实5、论农村教育应以为本地培养建设人才为主——从程集中学经验看农村中学教育改革的方向6、美国中学教育改革的近期动向7、威斯康星卅的中学教育改革8、先秦儒家论美对中学教育改革的启示9、“选择教育”思想内涵发展探讨——基于晋元高级中学教育改革的再认识10、深圳中学教育改革的启示11、普通中学教育改革浅议12、为了学生的成长,再苦也甘甜——西藏浪卡子县中学教育改革及人文建设纪实13、素质教育背景下的中学教育改革14、浅谈自主招生对中学教育改革的促进15、中学教育改革该走的方向16、创新理念注重实践推进中学教育改革创新17、自主招生对中学教育改革的促进18、殊途同“归”的精彩——黄梅县苦竹中学教育改革纪实19、关于我国中学教育改革的若干思考20、中学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二、中学教育改革论文题目大全1、舒新城论中学教育改革2、关于中学教育改革的若干思考3、试论大学中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互动性4、浅谈素质教育背景下的中学教育改革5、美国中学教育改革措施采撷6、美国纽约公立高中的课程特色及对我国的中学教育改革的启示7、恽代英论中学教育改革8、新中国中学教育改革研究9、从学生个性优势与创新关系看中学教育改革趋势10、谈中学教育改革11、夯实三大基础增强适应能力—关于职业中学教育改革的思考12、中美中学教育改革研讨会13、法国中学教育改革的基本方向14、农村中学教育改革诌议15、中学教育改革模式的有益试验--翠园中学"213"办学理念提升工程纪实16、英国伦敦中学教育改革策略17、改革中成长,探索中成功—天津市东丽中学教育改革经验纪实18、美在这里升华——江苏省华庄高级中学教育改革之路19、美国中学教育改革历程略述20、创新素质培养与中学教育改革三、热门中学教育改革专业论文题目推荐1、多巴镇国寺营初级中学教育改革初探2、科南特中学教育思想及其对中国中学教育改革的启示3、平等与高质量--战后美国中学教育改革评析4、中学教育改革与青少年发展5、中学教育改革必须坚持生产力标准6、从现学诸因素浅议州县中学教育改革7、思维定势与教学改革——民族地区中学教育改革浅探8、深化中学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9、中学教育改革的尝试10、本市中学教育改革与杭师院的发展方向11、深圳市中学教育改革在前进12、关于当前中学教育改革的几点浅见13、精神文明建设和中学教育改革——学习《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的思考14、重视劳动职业技术教育深化农村中学教育改革15、中学教育改革的紧迫感——北京几位中学校长的建议16、努力探索中学教育改革的途径17、从“三个面向”谈到中学教育改革18、中学教育改革要实现五个转变19、普通中学教育改革刍议20、英国:以特色学校助推中学教育改革四、关于中学教育改革毕业论文题目1、美国“面向二十一世纪示范中学”——美国索赫冈中学教育改革的特色2、创新素质与中学教育改革3、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第一届国际名中学校长论坛综述4、网络信息时代的中学教育改革5、美国近50年来中学教育改革评述6、学生成长导师制:中学教育改革新举措7、试论大中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互动性8、科南特中学教育思想及其对我国中学教育改革的启示9、适应中学教育改革需要,开辟创新服务的新路子10、浅谈21世纪中学教育改革1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再谈启发式教育与中学教育改革12、让学校的旗帜上高扬着“人”——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教育改革记略13、段力佩与上海育才中学教育改革14、实施教育综合配套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兼议广州、深圳等地的中学教育改革15、新时期我国中学教育改革及教师队伍建设16、实施素质教育,深化农村中学教育改革17、探寻思想的源头——复旦知名学者谈中学教育改革18、北京师大附中—中国近代中学教育改革的先锋19、新时代环境下对中学教育改革的思考20、信息时代的中学教育改革五、比较好写的中学教育改革论文题目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农村普通中学教育改革浅议2、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上海市市北中学教育改革探索纪实3、我国农村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现代形态初探——老莱中学教育改革的启示4、新时代下我国普通中学教育改革的思考5、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与学的革命——我读衡水中学教育改革的体会6、努力创建廿一世纪现代化学校——平湖中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现状与展望7、辽宁省农村实验中学教育改革46年回顾与展望8、让校园成为师生身心和谐发展的乐园——常熟市淼泉中学教育改革掠影9、从美国高中教育制度看我国中学教育改革10、智慧型全人的教育——江苏海头高级中学教育改革初探11、成长至上——广东省深圳市红岭中学教育改革纪实12、“三个面向”与农村中学教育改革13、转变观念,端正办学思想,指导教育改革——上海市育才中学教育改革经验之一14、成长的幸福在这里荡漾——山东省博兴县实验中学教育改革纪实15、自主教育:让每一位学生获得成功——上海市崇明中学教育改革聚焦16、适合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宁陵县初级中学教育改革创建工作17、做教育的创客——江苏省无锡市南长实验中学教育改革纪实18、德育为先--论我国中学教育改革必须遵循的重要指针19、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江阴市华士实验中学教育改革巡礼20、“低入口、高出口”的奇迹是如何创造的——儋州市第二中学教育改革的实践。

《外国教育史(第二版)》现代欧美教育思潮(上)

《外国教育史(第二版)》现代欧美教育思潮(上)
要素主义关于学习人类文化“共同要素”的思想尚缺乏科学依据和哲学基础,对 如何科学地界定出学校所需传授的“共同要素”没有提出明确的原则。
二、 永恒主义教育
(一) 永恒主义教育的主要观点
1. 发展人的理性是教育永恒不变的原则 2. 自由教育应成为课程的主要内容
二、 永恒主义教育
(二) 永恒主义教育评析
一、 要素主义教育
(三) 要素主义教育理论评析
要素主义要求传授人类文化的基本要素,主张系统知识的学习和传授,强调学习 内容的逻辑性、连贯性和顺序性,要求大力发展天才教育,呼吁培养科技人才,在一 定程度上克服了进步主义教育的弊端。
20世纪50年代,要素主义一跃成为支配美国教育发展的主要思潮,为60年代美国 的中小学课程改革运动提供了理论依据。
1934年创刊的《社会前沿》成为改造主义教育家的喉舌。
一、 改造主义教育思潮的兴衰
(一) 20世纪30年代改造主义教育思潮的兴起
关于教育与社会改造问题的大辩论给学校教育带来的最突出变化是1928—1935 年学校课程中社会内容的大量增加,但此时改造主义教育思想尚未成熟,主要是对 进步主义教育理论进行一些修正和补充。
二、 改造主义教育思潮的主要观点
(二) 改造主义教育的理论前提
布拉梅尔德认为改造主义教育建立在两个理论前提之上。 第一个前提是时代的需要。 第二个前提是行为科学革命的出现。
二、 改造主义教育思潮的主要观点
(三) 教师和教学在改造社会中的作用
康茨主张教师应引导社会前进而不是当社会的尾巴。 教师应成为学校与社会之间的桥梁,有责任思考社会未来的发展方向,有义务向 学生和社会阐明社会的发展前景,并鼓励学生去实现这种前景。 作为领导者,教师应在相互冲突的目标和价值中作出选择,成为政策的制定者。 教育家要关心学校事务,要在有争议的政治、经济和道德等问题上作出重要选择。 康茨主张教学与解决社会问题结合起来,教学内容必须突出民主遗产、科学和工 艺。

当代美国教师教育思想的主要流派[1]

当代美国教师教育思想的主要流派[1]

和行为主义哲学的 式微和后现 代思潮的 崛 起, 支撑教学专业寻找理论根基的认识论被
力量, 并形成了注重个人发展、教师合作、政治 解放、性别角色等不同的分支流派。&
解构。但在教学专业内部, 寻求教学专业化
虽然行动研究与反思实践的教师教育思
的冲动依然勃勃不息, 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 想具有不同的思想来源和代表人物, 侧重点 教
不过, 科学取向的教师教育思想和能力 本位的教师教育思想都未能在教学专业的建 设方面有根本性的突破: 前者未能建构出能 够得到一致承认、必不可少的教学专业的知 识体系; 后者也未能建立行内认可、行之有效 的教学专业能力体 系。20 世 纪 90 年代初, 由美国研究型大学教育学院组成的霍姆斯小 组在其著名的!明 日之学校∀ 报告中就 曾宣
得应有的进展。这也是教学专业在美国乃至
行动研究理念也是影响美国教师教育改
西方国家无法与传统的较为成熟的专业( 如法 革的重要思想。行动研究产生于美国 20 世纪
学、医学) 获得相同职业声望的重要原因。
40~ 50 年代, 它在教师教育领域的发展几经波
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 随着实证主义 折, 现已经成为推动美国教师教育改革的重要
法知识的多少以及运用能力直接形成了教学
效率的差异。 ∃ 教学法类课程对教师 效率
的影响是强有力, 且持久的。 %
美国教师教育认证协会( NCATE) 前任主
席怀斯( Author Wise) 也对教学工作的性质作
了自己的阐述。他认为, 教学既不是一种生
搬硬套的工作, 也不是从有关 如何做 的教
学手册中就能 学会的 手艺。教 学是一门 专
% 洪明: !反思实践取 向的教学 理念 ( ( ( 舍恩 教学思想探析∀ ,! 外国 教育 研究∀ 2003 年 第 8 期, 第 14~ 17 页。

教育哲学复习重点

教育哲学复习重点

教育哲学复习重点《教育哲学》复习重点一、选择(10某1')1、黄济先生四点表述:教育哲学的研究对象是用哲学的观点和方法来分析和研究教育中的根本理论问题、教育哲学是整个教育科学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学科、是教育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应成为独立学科2、教育哲学是从哲学的观点论教育,更是从教育的观点论哲学的学问——贺德夫3、20世纪末哲学的转向:大写到小写、贵族到平民、认识到存在、规范到解放4、新的后现代哲学:实践性(性质是一门实践哲学不是指为教育实践服务)、反思性、批判性、价值性(在一定价值基础或原则指导下进行)5、重估教育哲学的价值——为多学科知识的交流和对话提供一个思想平台P396、哲学著作的条件:思想原创性、完整的新的哲学基础、对教育实践产生深刻长远影响7、解放后哲学研究特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多元哲学基础部存在、广度深度都较强、中国传统哲学得到系统整理和阐述、从教材编写深入到专题问题研究,出现亚领域、成立专门研究机构8、规范教育哲学代表人物——弗兰肯纳9、教育哲学学科名称由来——罗森克兰兹出版《教育学的体系》布莱克特翻译为英文《教育哲学》10、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涉及美国教育哲学生死存亡的辩论,科南特认为教育哲学基础正在塌陷应取消教育哲学由一般哲学代之;布劳迪认为不是取消教育哲学而是要改进教育哲学的教学和研究。

11、美国本土实用主义P66二、名词解释(5某4')学术自由一般被理解为不受妨碍地追求真理的权利。

这一权力既适用于高等教育机构,也适用于在这些机构里从事学术工作地的人员。

教学自由:教学自由有三层含义:第一,教学自由是一种不受强制的状态;第二,存在于师生关系中,是在教师与学生的交往活动中实现的;第三,是在政治权利许可的范围内进行活动的权力。

5.民主教育:是一种向人们特别是青少年一代传播民主理想,培养他们健全的民主意识和态度,帮助他们掌握合理的民主知识结构,引导他们在民主实践中形成一定的民主生活能力,并树立某种程度地民主信念,以最终促使他们成为合格的民主公民的政治教育。

现代欧美教育思潮

现代欧美教育思潮
1.教育应该以“改造社会”为目标
在改造主义教育家看来,当今人们正生活在一个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危机时期。教育的职责就是要设计并实现这样一种“理想社会”:具有美国式的民主政治制度、富裕的经济、发展的教育、繁荣的科学和艺术。他们还希望通过教育建“世界民主制度”,以实现全世界范围内的和谐的人类秩序。
2.教育要重视培养“社会一致”的精神
3.强调行为科学对整个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
改造主义教育家高度评价行为科学,认为行为科学应该成为改造教育的重要基础。在他们看来,培养“社会一致”的精神是一个学习过程,在这个学习过程中,要很好地利用行为科学,以行为科学为指导。
4.教学上应该以社会问题为中心
基于“社会改造”这个目标,改造主义教育家强调首先应将课程与教学的目标统一于所谓理想社会这一目标,并把社会问题作为中心。主张课程以人文社会学科为主,教学应以问题为中心,重视学科之间的联系。
4.强调学生在学习上必须努力和专心
要素主义教育家强调指出,学习只有强调“努力”,才能实现最有价值的学习。因而对学生的学习应该坚持严格的学业标准,促使学生刻苦和专心地学习。如果有的学生对基本要素的学习不感兴趣,那就要强迫他们学习。
5.强调教师在教育和教学中的核心地位
从强调系统的学习和智慧的训练出发,要素主义教育家反对“儿童中心主义”,认为应该把教师放在整个教育体系的中心,充分发挥教师的核心地位的作用,树立教师的权威。
要素主义教育对美国乃至世界学校教育都产生过很大的影响,其教育理论和策略曾被采纳为国家的教育政策。但由于其忽视学生自己的兴趣和身心特点以及能力水平,片面强调系统的、学术性的基本知识学习,加上所编教材脱离学校教育实际,因而受到一些社会和教育界人士的抨击。
三、永恒主义教育
永恒主义教育是提倡复古的一种教育理论,它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其主要代表人物有美国的哈钦斯、阿德勒,英国的利文斯通和法国的阿兰等。永恒主义教育理论包含以下要点:

美国中小学教师研究生层次教育的发展历程及其启示

美国中小学教师研究生层次教育的发展历程及其启示

美国中小学教师研究生层次教育的发展历程及其启示摘要:美国中小学教师研究生层次的教育始于19世纪90年代,20世纪50-70年代得到大力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后逐渐成为主要趋势。

研究美国中小学教师研究生层次教育的发展历程,我们得到如下启示:教师教育是基础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研究生层次的教师教育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改革教师教育机构、探索新的教师教育模式是我国教师教育改革过程中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美国;教师教育;研究生教育;启示一、问题提出的背景美国自19世纪80年代起在纽约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具有研究生水平的专门培养教师的教育学院之后,研究生水平的教师培养计划开始在美国的教师培养机构中出现。

到1980年,美国担负教师教育的1343个机构中,大约有12%的院校可以授予博士学位,41%的院校可以授予硕士学位[1]。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在职的中小学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人数逐年增多,从1981年到1986年,持有硕士学位的教师从49.3%上升到50.7%;持有博士学位的教师从0.3%上升到0.7%[2]。

因此,将教师的学历提高到博士或硕士水平,是美国教师教育发展的趋势。

目前,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的人数仍在增长,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已经成为美国中小学教师的主体。

新世纪的中国,中小学教师的学历结构也在发生着很大的变化,教师的学历不断提高,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占教师总人数的比例在不断增加。

据统计,2005年,我国具有研究生学历的高中教师已达到教师总数的 1.2%;2006年,又达到教师总数的1.4%,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3]。

从数字可以看出,虽然我国研究生水平的教师的人数在增长,但与美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所以,了解美国中小学教师研究生层次教育的发展历程,从国际比较的视野分析这种现象形成的原因和现状,有利于我们借鉴美国的经验,从而更好地发展我国研究生水平的教师教育。

本文拟尝试梳理一下美国中小学教师研究生层次教育的发展历程。

“钟摆”之下的教育公平——科南特中等教育思想中的机会均等

“钟摆”之下的教育公平——科南特中等教育思想中的机会均等
碍— — 不 管 是 地 理 上 的还 是 经 济 上 的 ” ,渗 透 在 普 通 教 育 、 才 教 育 、 师 教 育 与 综 合 中 学 建 议 巾 。 ⑥ 有 的 青 英 教 所 年 , 论 地 域 、 族 、 别 , 应 受 到 公 平 的 教 育 , 过 教 不 种 性 都 通 育 的 途 径 来 消 除 社 会 经 济 地 位 不 平 等 的 人 为 障 碍 , 达 到 社 会 的 稳 定 流 动 。 难 看 出 , 南 特 所 追 求 的 机 会 均 等 实 不 科 质 上 是 一 种 教 育 公 平 的 理 念 ,主 要 关 注 的 是 青 年 就 学 的 机会 , 可 以 说是 教 育 公平 的底 线 要求 。 也 ( ) 南 特 中等 教 育 思 想 中 的 三 个 “ 摆 ” 一 科 钟
19 - 17 )是美 国著 名 的 化 学家 、 交 家 和 教 育 家 , 83 9 8, 外 是 哈 佛 大 学 第 2 届 校 长 , 掌 2 年 。 从 小 生 活 在 波 士 顿 的 3 执 0 他
郊 区 , 像 母 亲 一 样 关 心 政 治 , 像 父 亲一 样 安 静 沉 稳 , 既 又
在 幼 年 时 期 就 萌 生 了 对 政 治 和 军 事 的 兴 趣 。 凭 着 自身 的 天 赋 和努 力 , 南 特 顺 利 地 进入 哈佛 深 造 , 后 获得 了博 科 最 士 学 位并 留校 执 教 。 读 本科 时起 , 就 认 为 美 国应 该 促 从 他 进 机 会 均 等 与 社 会 流 动 ,应 该 允 许 有 才 能 的 学 生 从 普 通 家 庭 获 得 自然 上 升 。 此 之 外 , 广 泛 结 交 各 个 领 域 的 朋 除 他 友 , 今 后 的政 治 生 活 打下 了 良好 的基 础 . 些 都 有 助 于 为 这 科 南特 更 加 坚信 才 学 统 治 。 从 哈 佛 教 师 到 哈 佛 校 长 . 政 治 家 到 教 育 家 , 重 身 从 多

现代欧美教育思潮

现代欧美教育思潮
2.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真正的基督教徒和有用的公民
新托马斯主义教育家把学校看做自然和上帝为了培养人而提供的一种机构。强调学校教育的目的首先是培养虔信上帝、热爱上帝和服从上帝的人。但他们又认为,基督教徒和公民两者之间并不矛盾,而是一致的。
3.实施宗教教育是学校课程的核心
新托马斯主义教育家认为,为了对学生进行道德上的再教育和培养他们的宗教信仰,学校的一切课程都应该贯串宗教教育,每一级学校的教学与学校组织,以及每一部门的教师、教学大纲和教科书都要受基督教精神的约束。因此,学校中必须开设神学课程,宗教教义以外的学科也必须以宗教原则为灵魂,渗透基督教精神。
四、新托马斯主义教育
新托马斯主义教育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的意大利、法国等西欧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也曾在美国流行。它是一种提倡宗教教育的教育理论,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的马里坦。新托马斯主义教育的主要理论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应以宗教为基础
新托马斯主义教育家强调理性要服从宗教信仰,教育应该以宗教为基础,以神性为最高原则。针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上出现的“文明危机”以及宗教与生活之间的分裂,他们强调应该通过宗教教育使人的精神在神性的感召下获得解放。
1.教育就是塑造行为
在斯金纳看来,学习过程就是操作性条件反射过程,人的一切行为几乎都是操作性条件反射和积极强化的结果,因此任何行为也都是能够设计、塑造和改变的。教育和教学就是塑造人的行为。
2.提倡程序教学
新行为主义教育家认为,一切有机体的学习过程都表现出非常相似的属性。学生的感觉、思维和行为训练可以采用精确的程序设计来完成。因此教师应该按程序进行教学,其基本原则包括:一是积极反应;二是小步子;三是及时强化;四是自定步调。
要素主义教育对美国乃至世界学校教育都产生过很大的影响,其教育理论和策略曾被采纳为国家的教育政策。但由于其忽视学生自己的兴趣和身心特点以及能力水平,片面强调系统的、学术性的基本知识学习,加上所编教材脱离学校教育实际,因而受到一些社会和教育界人士的抨击。

二战后美国“学科—知识理性”教师教育思想研究

二战后美国“学科—知识理性”教师教育思想研究

二战后美国“学科—知识理性”教师教育思想研究作者:王坤来源:《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4年第10期摘要:理性和价值取向是思想研究的切入点,二者结合的视角方可洞察思想本质。

二战后美国“学科-知识理性”的教师教育思想经历了从20世纪50-70年代回归学科知识的学术本真到20世纪80年代后解制主义的发展。

关键词:教师教育思想“学科-知识理性” 解制主义一、二战后美国教师教育思想的流派划分和研究基础通过对当前研究成果的分析可见,国内外学者多运用价值取向的概念对教师教育思想进行归类研究,据此,他们将美国教师教育思想划分成“学术取向”、“专业取向”、“社会取向”这三大体系。

由字面分析,学术取向指那些关乎教师的事业应具有学术性;专业取向指应以专业化的视角看待教师发展;社会取向指关乎教师的事业应具有社会性。

通过对历史的客观观察可以发现三个取向的复杂关系:教师专业发展这一思想流派既重视教师专业知识的学术性,又重视教师所需学科知识的学术性,而两者所占比例的轻重决定其思想流派的归属。

而在教师的专业化进程中,为适应多元文化社会的发展出现的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表明教师教育思想专业发展的过程同样也关注教师教育和教育本身对社会变革的重要作用。

因此,笔者认为,20世纪下半叶美国教师教育思想流派划分不应以价值取向的概念为标准,这样在分析思想流派的过程中容易形成认知、逻辑的混乱。

价值取向主要以个人认知和行动为逻辑起点,它是判断、评价事物并形成稳定的人格内涵的基础,具有极强的实践性,所以一个人的认知和实践随着时间与地理环境的变化、影响,可能会使其价值取向发生变化。

而从价值取向支配下的认识和实践形成的那个逻辑角度去观察历史进程中的思想流变,则容易忽略历史的情境性和过程性。

与价值取向和逻辑推演相比,“理性”则更加完善,它本身包含了价值取向以及价值取向支配下的认识和实践过程。

因此,本文试图从认知逻辑的演进过程来理性地归类美国教师教育思想,大体可以分为三类。

科南特师范教育思想对我国教师教育的启示

科南特师范教育思想对我国教师教育的启示

VO . 17 NO. 2 J n 2 0 ue 08
文 章 编 号 :6 189 - 0 80 -0 50 1 7 -4 6( 0 )20 8 -3 2
科 南特 师范教 育思想对 我 国教 师教 育 的启 示学 ,湖 南 长 沙 4 0 2 ) 湖 1 1 8
p l y ma i g a d r f r . o i - kn n eo c m
K yw rs Jme rat o atn r a eu ai o g te l tn n e o d :a s yn n ; o l d ct nt uh;ni eme t B C n m o h h g
W U Na TANG Yu—e g . fn
( n nAgiutrl nvri ,h n sa 8C ia Hu a r l a U ies yC a gh 1 1 ,hn) c u t 4 02
Ab t a t sr c :Th o ma d c t n o e Un td S ae a ie e y i p r n mp ia in n a l t e o n r s e n r le u a i ft i tt s h s g v n v r o h e m o t ti l t s o l o r c u t e . a c o h i
P riu a l n n i , e s o g y a v c td t e q a i f r n v lp n f t d n s r a c o l. n t e a t lr Co a t d h t n l d o a e u l y Re o a d De eo me t u e t m l h o s I c y d r h t m o s No s h
作 为美 国最伟 大 的教育家 之一 ,詹姆 斯 ・ 布赖

科南特教育机会均等思想述评

科南特教育机会均等思想述评
之 密切联 系 的地位 均等 是全 体美 国人 民追求 的两个 理想 , 实现 这两个 理想 就是 要给他 们提 供更 多 的受 要
3 1
维普资讯
河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 06年第 3 卷第 2期 1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教育 的机会 。 还说 , 国人 民都 信仰 教育机 会均 等 的原则 (h rn il f qa iyo dc toa 他 美 TeP icp eo u lt f ua in l E E O pr u iy ,根据 这个 原则 ,美 国的所 有青年 ,不 分种 族 、性 别 ,都应 受到 同等 的教育 。 p o tn t ) 科 南特 的教 育机会 均等 思想源 于他 对 人生来 平等 信念 的珍视 ,他 认为 “ 信仰 人 人平等 就 是信仰 所有
受的教育依然不公平。二战以后,随着教育 民主化进程 的加速 ,教育机会均等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 问题,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入学比率的大幅增加 ,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育机会均等。瑞典教育家托尔 斯顿 胡森在总结二十世纪下半叶以前西方教育机会均等的理念与对策时指 出, 教育机会均等经历了保 守主义、自由主义与激进主义均等观三个阶段,由于科南特强调在才学方面的自由竞争,他 的机会均等 思想基本上属于 自由主义均等观。科南特深受杰佛逊 (hm s e fro 73 12 ) To a f e sn 4— 86 平等思想的影响, J 1 但杰佛逊的平等仅限于政治领域 的地位平等,随着平等概念的扩大 , 包括了机会均等的内容。科南特认 为“ 对众多美国一代新人来说,均等不仅意味着政治均等,而且意味着机会均等”∞ 。机会均等和与 ’
著名的教育家詹姆斯 ・ 布赖恩特 ・ 科南特 ( ae ra tC nn )是美国五、六十年代要素主义教 Jm sB yn o a 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南特教育思想研究
詹姆斯·布莱恩特·科南特(James Bryant Conant,1893-1978)是美国20世纪中叶著名的科学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在美国当代历史中,因广泛参与了许多重大事件而具有显赫的历史地位,其教育思想及对美国教育改革的深刻影响,成为20世纪美国教育史上的重要内容。

科南特诸多有效的改革建议与教育创新,在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机会均等的道路上,闪烁着耀眼的光辉,他研究教育的社会学视角,重视调查实证和平衡处理问题的方法,成就了显著的科南特风格。

科南特出身于中产阶级家庭,自幼喜欢科学,学生时期,他刻苦学习并广泛参与各种活动,1916年获得哈佛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在化学领域的突出成就使之在科学界赢得广泛赞誉。

在学习、教学和管理过程中,科南特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育观。

1933年当选为哈佛校长后,科南特开始不断开拓教育领域:哈佛改革实现了他的才学统治梦想,巩固了哈佛的学术优势地位;公立中等教育和教师教育领域的广泛调查与建议,为当时教师教育改革指明了新的方向;普通教育思想体现了对教育机会均等和美国民主信仰的忠诚;综合中学主张是追求学术优异和机会均等的最佳结合;重视课程建设、学科系统性、学术训练和教师培训为要素主义思想的核心;关注贫民窟和黑人教育是社会改革家的责任;对现实的关注,对平等的追求,对自由竞争的崇尚,皆源自科南特对美国民主制度的坚定信念——他无愧为当代美国的教育巨人。

他还广泛参与重大社会活动和科技活动,二战间参与原子武器研制以及战时政策的制定;战后又通过教育和外交活动从多个方面影响美国冷战时期的教育政策,他是知名学者、教育家,是大学校长、外交官,同时还是许多社会团体的主席或顾问,开阔的视野造就了他在教育界的不菲成就。

本研究运用历史文献、心理分析、图表、比较等研究方法,坚持逻辑与历史的统一,通过分析评述科南特一生丰富的教育著述和广泛的教育实践,历史地展现他在高等教育、中等教育、教师教育领域的主要思想和具体而微的改革建议,客观评价其教育思想及历史影响,归纳总体特征,揭示它的要素主义本质与个体特色,在承认历史局限性的基础上,深刻理解科南特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对科南特教育思想的研究,不仅可以深化和扩展对其教育思想的理解,丰富教育史的研究成果,而且,可以得出指导我国当代教育实践的历史经验或教训:第一,坚持教育是一门科学,努力提高教育的科学性;第二,在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的教育改革中,要注重社会环境和改革实现的条件,在和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