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儿液体疗法病例分析——儿科作业
小儿腹泻脱水液体疗法及案例分析林景晖
![小儿腹泻脱水液体疗法及案例分析林景晖](https://img.taocdn.com/s3/m/45714348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cd.png)
小儿腹泻脱水液体疗法及案例分析林景晖小儿腹泻是指儿童出现大便次数增多、大便量减少、质地变稀等症状。
腹泻严重时会引起脱水,儿童脱水的治疗主要通过给予液体疗法来补充体液。
液体疗法是有效治疗小儿腹泻脱水的一种方法,包括口服补液和静脉注射补液两种方式。
口服补液适用于轻度到中度脱水,主要通过口服复方等渗盐水、柠檬汤、米汤等来补充和维持体液平衡。
静脉注射补液适用于重度脱水,可通过静脉输液来补充体液和纠正电解质失衡。
案例分析:小明,5岁,因腹泻2天来就诊,大便次数约为10次/天,大便为黄绿色水样便,伴有少量黏液,伴有轻度腹泻,体温正常。
经体格检查,小明脱水程度为轻度。
根据小明的症状和脱水程度,可以选择口服补液为治疗方法。
首先,小明需要停止进食含脂肪、纤维素、卤化物等食物,以减少刺激肠胃的物质。
其次,小明需要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可以给予小明口服复方等渗盐水,每次100毫升,每隔半小时一次。
复方等渗盐水内含有适宜比例的氯化钠、氯化钾、碳酸氢钠等成分,可以补充体液和电解质。
此外,可以给予小明清淡的汤类,如米汤、面汤、柠檬汤等,以补充体液和多种维生素。
同时,家属可以给小明补充益生菌,如嗜酸乳杆菌,以帮助恢复肠道菌群平衡,减少腹泻持续时间。
治疗过程中,家属需要观察小明的症状变化,包括大便次数、大便质地、脱水程度等。
如果小明的症状没有改善或者恶化,应及时就诊。
小儿腹泻脱水液体疗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应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案。
在进行液体疗法时,需要注意给予适当的量,避免补液过多或过少,以免造成电解质紊乱。
同时,家属应密切观察患儿的症状变化,遵循医生的指导进行治疗和护理,以帮助患儿尽快康复。
儿科液体疗法的案例
![儿科液体疗法的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c9d8a8c6915f804d2a16c10c.png)
儿科液体疗法的案例篇一:新生儿液体疗法案例案例1、足月娩出、3天、体重3kg、奶量10mlQ8h诊断: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入院第一天液量计算:总量:1003=300ml氨基酸量:2201/3=73ml氯化钠量:3.585=2ml糖液量:220-73-2=145ml设定:10gs需毫升50gs需y毫升+ y=145可得出。
第二天患儿咳嗽,考虑有支气管肺炎长期给头孢地嗪静滴,20ml10ml/h ,今日体重3100g 奶量15mlQ8h今日补的液体总量:1203,1=372 ml今日补的液体量:372-20-(158)=232 ml232÷22=10.5 ml/h氨基酸量:232÷3=77 ml g氯化钠量:3.1.585=2 ml糖液量:232-77-2=153ml今日糖量:4.0603.1(24-2)=16.3 g设定:10gs需毫升50gs需y毫升+ y=153 可得出。
篇二:儿科液体疗法液体疗法的目的是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以恢复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补液方案应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必要的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分析水和电解质紊乱的程度、性质而定。
首先确定补液的总量、组成、步骤和速度。
补液总量包括补充累积损失量、继续损失量及供给生理需要量三个方面。
一、补充累积损失量指补充发病后至补液时所损失的水和电解质量(1)补液量:根据脱水严重程度而定。
原则上轻度脱水补50ml/kg,中度脱水补50~100ml/kg,重度脱水补100~120ml/kg。
实际应用时一般先按上述量的2/3量给予。
(2)补液成分:根据脱水性质而定。
一般而论,低渗性脱水补充高渗溶液,等渗性脱水补充等张溶液,高渗性脱水补充低渗溶液。
若临床判断脱水性质有困难,可先按等渗性脱水处理。
有条件者最好测血钠含量,以确定脱水性质。
(3)补液速度:累积损失量应在开始输液的8~12小时内补足,重度脱水或有循环衰竭者,应首先静脉推注或快速静脉滴入以扩充血容量,改善血液循环及肾功能,一般用2:1等张含钠液(2份生理盐水加1份1.4%碳酸氢钠)20ml/kg,总量不超过300ml,于30~60分钟内静脉推注或快速滴入。
一例儿科患者液体外渗不良事件的案例分析PPT
![一例儿科患者液体外渗不良事件的案例分析PPT](https://img.taocdn.com/s3/m/923bbc3f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22.png)
汇报人:XXX XX-XX-XX
目录
• 案例背景 • 事件经过 • 原因分析 • 改进措施 • 总结与反思
01 案例背景
患者基本信息
患者姓名: 张三
年龄:5岁
体重: 20kg
身高: 110cm
性别:男 诊断:肺炎
事件发生时间、地点及参与人员
时间
2023年5月10日,上午9点至10点
,提高护士的责任心和专业水平。同时,加强患者及家属的健康宣教,提高他们对输液安全的认知和意识。对于已经发 生的不良事件,医院应该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03 原因分析
药物因素
药物浓度过高
某些高渗性药物,如高渗葡萄糖 注射液,由于渗透压过高,可能 导致血管内液体外渗。
药物刺激性强
某些药物如化疗药物,对血管壁 的刺激性强,容易引发血管痉挛 和液体外渗。
患者因素
血管条件差
由于患儿年龄较小,血管较细,容易 发生液体外渗。
患儿活动过度
患儿在输液过程中活动过度,可能导 致针头移位,引发液体外渗。
护理操作因素
穿刺技术不熟练
护士在穿刺过程中未能一次成功,导致针头在血管内反复移 动,引发血管损伤和液体外渗。
1
地点
2
儿科病房(302室)
3 参与人员
主治医生李明,护士王丽,张三的父母
02 事件经过
液体外渗发生的过程
患儿因急性肺炎入院,遵医嘱给予0.9%氯化钠溶液50ml静脉滴注。 在输液过程中,由于护士的疏忽,未及时发现输液管连接处松动,导致药液外渗。
药液外渗后,患儿家属发现异常,立即告知医护人员。
发现并处理此类事件。
儿科患者液体外渗不良事件的案例分析
![儿科患者液体外渗不良事件的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0be3b36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232fa06.png)
儿科患者液体外渗不良事件的案例分析目录一、内容简述 (3)1.1 研究背景 (3)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4)二、儿科患者液体外渗概述 (4)2.1 儿科患者液体外渗定义 (5)2.2 常见液体外渗原因 (6)2.3 液体外渗对患儿的影响 (7)三、案例分析 (8)3.1 案例一 (9)3.1.1 患儿情况 (10)3.1.2 液体外渗发生经过 (10)3.1.3 处理措施及结果 (12)3.2 案例二 (13)3.2.1 患儿情况 (14)3.2.2 液体外渗发生经过 (15)3.2.3 处理措施及结果 (16)3.3 案例三 (16)3.3.1 患儿情况 (17)3.3.2 液体外渗发生经过 (18)3.3.3 处理措施及结果 (19)四、液体外渗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 (20)4.1 医疗人员因素 (21)4.1.1 输液速度控制不当 (22)4.1.2 患者配合度不足 (23)4.1.3 检查与观察不仔细 (24)4.2 患者因素 (25)4.2.1 患者年龄、病情、体质差异 (26)4.2.2 患者自行调节输液速度 (27)4.2.3 患者对治疗依从性差 (29)4.3 药物因素 (30)4.3.1 药物本身特性 (31)4.3.2 药物配伍禁忌 (32)4.3.3 药物使用剂量不当 (33)五、预防与应对措施 (35)5.1 加强医护人员培训与教育 (36)5.2 优化输液流程与操作规范 (38)5.3 提高患者配合度与依从性 (39)5.4 完善药品管理制度与使用指导 (41)5.5 建立液体外渗不良事件监测与报告制度 (42)六、结论与建议 (43)一、内容简述儿科患者液体外渗不良事件是医疗实践中常见的风险之一,对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产生重要影响。
本案例分析旨在探讨儿科患者液体外渗不良事件的发生原因、处理措施、预防措施以及从中吸取的经验教训。
通过对具体案例的深入分析,以期提高医护人员对液体外渗不良事件的认知,减少类似事件的发生,保障儿科患者的安全。
儿科病例分析题及答案
![儿科病例分析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12f017e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856d547.png)
儿科病例分析题及答案篇一:儿科学补液病例分析题】患者为男性,6个月大,因为呕吐和腹泻伴发热3天入院。
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每日6-7次,第二天呕吐停止,随后出现黄色水样便,每日10余次,8小时未解尿。
体温为37℃,心率为150次/分钟,呼吸率为46次/分钟。
诊断:急性重症肠炎伴中度等渗脱水和代偿性代谢性酸中毒。
鉴别诊断包括急性细菌性痢疾、生理性腹泻和急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治疗:补充累积损失2∶3∶1含钠液(2/3-1/2张含钠液)50-。
患者为男性,6个月大,因为呕吐和腹泻伴发热3天入院。
体温为38.5℃,心率为120次/分钟,血压为90/60mmHg。
大便为黄色蛋花汤样,每日6-7次,尿量明显减少。
诊断:急性肾小球肾炎伴严重循环充血和急性肺水肿。
诊断依据包括患者为8岁,浮肿少尿4天,前驱皮肤感染史,尿常规RBC+++/HP,高血压,气急,呼吸心跳明显增快,双肺可及湿XXX。
治疗:进行抗O、ESR检查、泌尿系B超、胸片、心超、血气、24小时尿蛋白定量、抗核抗体、肝炎系列、补体C3.治疗方案包括卧床休息2-3周,限制盐和水摄入以控制水肿高血压和氮质血症,使用青霉素10-14天清除病灶,必要时使用速尿利尿和硝普钠降压,必要时进行透析治疗。
篇二:儿科病例分析】患者患有支气管炎,主要护理诊断为发热。
护理措施包括卧床休息,保持室内安静,温度适中,通风良好,保持皮肤清洁,可用温热水擦浴。
加强口腔护理,每4小时测量体温一次并准确记录,如有虚脱表现,应予保暖,饮热水。
严重者给予静脉补液。
同时,进行物理降温如酒精擦拭或药物降温。
患者为女性,8个月大,因多汗、烦躁、睡眠不安就诊。
患儿为人工喂养,至今未加辅食。
体检发现方颅、手镯、足镯。
诊断为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病因包括围生期维生素D不足、日光照射不足、生长速度快、维生素D摄入不足、疾病与药物的影响。
治疗要点包括控制病情活动,防止骨骼畸形,口服维生素D治疗,加强营养,保证足够奶量,及时添加转乳期食物,坚持户外活动。
儿科学补液病例分析题
![儿科学补液病例分析题](https://img.taocdn.com/s3/m/f75a52442b160b4e767fcf0a.png)
1.患儿, 女,9个月,因腹泻伴呕吐4天于10月28日入院,4天前出现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6-7次/日,第二天呕吐止,出现腹泻,大便10余次/日,黄色水样便,量多。
来院前8小时未解尿。
查体:T37℃(R)P150次/分R46次/分W 7.5kg BP60/35mmHg 精神萎,面色青灰,反应差,哭声微弱,肢端湿冷,可见花纹,前囟眼窝明显凹陷,口唇粘膜干燥,两肺呼吸音清,心律齐,无杂音,腹平软,肝肋下2cm,皮肤弹性差,神经系统阴性。
血常规:Hb 130g/L WBC7.7×109/L N37% 大便常规:黄糊WBC0—2/Hp 血气分析:PH 7.25 BE -10mmol/L Na+128mmol/L K+3.6mmol/L 问题:1.请写出完整诊断。
(2分)2、最有可能的病原菌(1分)3、第一个24小时的补液(4分)1)急性重症肠炎(0.5分)伴重度低渗性脱水(0.5分),代谢性酸中毒(0.5分),低血容量性休克。
(0.5分)2)病原最可能是轮状病毒(1分)3)第一个24小时的补液:1.扩容(1分):2:1等张含钠液20ml/kg 20ml/kg/h 静推2.累积损失量(1分): 4:3:2含钠液(2/3张) (100-120 ml/kg-20ml/kg) 先补2/3量,余量视病情取舍8-10ml/kg/h 静滴这阶段液体在8~12小时内滴完3.继续损失量(0.5分)2:3:1含钠液(1/2张)10-40 ml/kg 5 ml/kg/h 静滴生理需要量(0.5分)60-80 ml/kg 尽量口服,不能口服用4:1含钠液(1/5张) 5 ml/kg/h 静滴这阶段液体在12~16小时内滴完4.及时补钾,如6小时内无尿则见尿补钾。
静脉补氯化钾浓度不超过0.3%。
惊跳补钙、补镁。
复查血气及电解质,必要时纠酸。
(1分)2.患儿男15个月因腹泻、呕吐伴发热3天入院3天前出现腹泻,大便10余次/日,黄色水样便,量多,未见粘液脓血便,呕吐胃内容物4—5次/日,伴发热,体温38—39℃(R)。
2024版儿科液体疗法新
![2024版儿科液体疗法新](https://img.taocdn.com/s3/m/d489488e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e0.png)
血气分析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03
儿科常用液体种类及特点
晶体液
生理盐水
与血浆渗透压相近,可用于补充 等渗性失水。
葡萄糖注射液
迅速补充能量,常与生理盐水等渗 混合使用。
复方电解质注射液
含有多种电解质成分,更接近生理 状态,适用于多种情况下的液体补 充。
胶体液
白蛋白
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增 加血容量,适用于低蛋白 血症及休克等。
血浆及血浆代用品
与人体血浆成分相似,可 用于补充血容量及凝血因 子等。
右旋糖酐
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改 善微循环,常用于休克及 血栓性疾病的治疗。
混合液
晶体液与胶体液混合
根据病情需要,将晶体液与胶体液按 一定比例混合使用,以同时补充血容 量和电解质。
含有特殊成分的混合液
如含有胰岛素的葡萄糖注射液,适用于 糖尿病患儿的能量补充;含有钾离子的 复方电解质注射液,适用于低钾血症的 纠正等。
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原则
确定水电解质紊乱类型
根据患儿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确定水电解质紊乱的类型,如脱水、 低钾血症、高钠血症等。
注意输液量和速度
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时,应根据患儿病 情和年龄严格控制输液量和速度,避 免发生不良反应。
选择合适液体
针对不同类型的水电解质紊乱,选择 相应的液体进行纠正,如等渗或低渗 盐水、葡萄糖盐水、氯化钾等。
严格无菌操作
在液体疗法过程中,需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 避免污染。
定期消毒
对治疗室、病房等环境进行定期消毒,减少病原 体滋生。
合理使用抗生素
根据病情和病原体类型,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 滥用导致菌群失调。
静脉炎预防措施
选择合适静脉
小儿液体疗法
![小儿液体疗法](https://img.taocdn.com/s3/m/0298070f02020740be1e9bcd.png)
6. 混合溶液
掌握①混合溶液组成 ②混合溶液张力 ③混合溶液简单配制
称名
组成 NS:GS:1.4%SB
配制 GS: 10%NaCl :5%SB 100 6 10
张力
2:1等张 2
1
1
2:3:1
4:3:2 1:1
2
4 1
3
3 1
1
2
100
100 100
3
4 4
5
6
1/2
2/3 1/2
2:1
3:1 4:1
查便常规:粘液WBC20 , RBC 30 血 K 1.6, Na 120, C l 87, Ca1.5, Mg0.5, pH 7.1, HCO310 ,BE-11.
入院后虽予以积极救治,但于次日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
病例分析 病情: 急 重 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腹痛、腹胀、腹泻 全身中毒症状:发热,浅昏迷,休克症状 脱水症状:全身皮肤弹性差,无尿,眼窝凹陷 水电紊乱:低渗.低K.低Na.低Ca.低Mg.酸中毒
高渗性脱水
血清钠>150mmol/L 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
细胞外渗透压高于细胞内,水的转移从细胞内液向细胞外 液
脑细胞脱水,出现口干、烦渴、激惹、出现神经系统症状。 多见于病程较短的呕吐;腹泻伴有高热;病毒性肠炎时, 大便中含钠较低,如吃奶较多而饮水少;口服或静脉滴注 过多的等渗或高渗溶液。 常由医源性引起,大量输入高渗性液体。
配制过程
10%GS 50ml NS 33ml 1.4%SB 17ml 10%GS 10%NaCl 5%SB 50ml 3+30ml水 5+12ml水
GS 100ml 10%NaCl 3ml 5%SB 5ml
儿科学:小儿液体疗法
![儿科学:小儿液体疗法](https://img.taocdn.com/s3/m/63c13868a32d7375a517803a.png)
• 中度脱水
失水量 精神 皮肤 前囟眼窝 眼泪 口腔粘膜 周围循环 尿量
占体重5-10% 萎靡或烦躁不安 苍白、干燥,弹性较差 明显凹陷 少 干燥 四肢稍凉 明显减少
二、水与电解质(酸碱二、)水、平电解质衡和酸失碱平衡调紊乱
脱水程度
• 重度脱水
失水量 精神 皮肤 前囟眼窝 眼泪 口腔粘膜 周围循环 尿量
腹平软,肠鸣音7次/分,NS(-)。
诊断:腹泻病伴中度脱水
二、水与电解质(酸碱二、)水、平电解质衡和酸失碱平衡调紊乱
脱水性质
• 等渗性脱水
Isotonic (失钠=失水)
• 低渗性脱水
Hypotonic (失钠>失水)
• 高渗性脱水
Hypertonic (失钠<失水)
二、水与电解质(酸碱二、)水、平电解质衡和酸失碱平衡调紊乱
体格检查:T38.6 oC,P136次/分,R32次/分,Wt10Kg,神志清,精 神萎靡,皮肤苍白、干燥,弹性较差,肢端稍冷,前囟、眼窝明显凹陷, 哭时泪少,口腔粘膜干燥,心肺(-),腹平软,肠鸣音7次/分, NS(-)。
病例摘要—————Case report——
大便常规:黄色,水样,粘液脓血均(-), WBC 0~3/HP,RBC 0/HP。
新生儿 ~1岁 2~14岁 成人
体液 总量 细胞内液 细胞外液
78 70 35 间质液40
43 血浆30
65 55~60
细细4胞0胞内内液液 40~45 25 15~20
血浆 6
5
5
5
间质液 37 25 20 10~15
一、小儿体液平衡一的、小特儿体点液平衡的特点
(二)体液中电解质组成
Na(+C、Nl-aK与、+占+成细H、C阳人胞OC离相外3a-子似液、2+9,、蛋0但%M白生)gK(后2++蛋、数K白HC+天占aP质细内O阳2、+胞4、离2血H内-M子、C钾液Og7、C832l-+%-氯、、、N)a+ 磷和乳酸偏高;血钠、钙和碳酸氢盐偏低。
小儿液体疗法实验报告
![小儿液体疗法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bf0bc6e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3815772.png)
小儿液体疗法实验报告引言小儿液体疗法是一种常用于治疗小儿疾病的方法。
通过给予患儿适量的液体,可以有效维持其体内水分和电解质平衡。
为了探究小儿液体疗法的疗效,本实验设计了一组小儿液体疗法实验,旨在评估该疗法对小儿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效果。
实验设计与方法实验对象选取具有感染性疾病的40位小儿作为实验对象,其中20位为实验组,20位为对照组。
实验组患者接受小儿液体疗法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
实验步骤1. 患儿收入实验室,并进行病情评估。
2. 实验组患儿接受小儿液体疗法治疗,通过静脉注射给予适量的液体,包括生理盐水和葡萄糖溶液,并监测体内水分和电解质的平衡情况。
3. 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治疗,按照医嘱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和卫生护理。
4. 监测实验组和对照组患儿的体温、心率、呼吸频率和血液化学指标等疗效相关指标。
5. 观察并记录实验组和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效果。
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实验组结果经过小儿液体疗法治疗后,实验组患儿的体温迅速下降,呼吸频率和心率恢复正常,血液化学指标也逐渐恢复到正常范围。
同时,实验组患儿的症状明显缓解,复原时间较短。
对照组结果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治疗后,症状缓解时间较实验组延长,且复原过程中体温、心率、呼吸频率的恢复速度较慢。
血液化学指标的改善情况也不如实验组明显。
数据分析与讨论实验结果表明,小儿液体疗法对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治疗。
小儿液体疗法可以迅速调整患儿体内水分和电解质平衡,提高机体免疫力,加速病情好转。
相比之下,常规治疗只能提供局部和症状性的缓解,无法对病因进行根本治疗。
然而,本实验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选择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可能会对实验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
其次,本实验并未考虑患儿的年龄、性别等因素对治疗效果的影响,这些因素可能对实验结果产生一定的干扰。
结论本实验结果表明,小儿液体疗法在治疗小儿感染性疾病时具有良好的疗效,可以加速病情好转,提高患儿的生存率。
小儿液体疗法
![小儿液体疗法](https://img.taocdn.com/s3/m/4dfcf0e8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ebf9557.png)
小儿液体疗法简介【液体疗法常用概念】1、等渗等渗指的是某种液体的渗透压和血浆的渗透压相等,通常为280-320mOSM。
2、等张等张既是等渗,是一个传统的流体物理学名词。
3、体液的总量和分布:年龄愈小,体液总量相对愈多,这主要是间质液比例较高,而血浆和细胞内液量的比例与成人相近。
不同年龄组体液分布细胞外液(占体重%)年龄体液总量细胞内液间质液血浆新生儿8035406〜1岁7040255〜14岁6540205成人55〜6040〜4510〜1554、体液的组成:小儿体液电解质组成与成人相似。
唯新生儿在出生后2〜3d内,血钾、氯、磷和乳酸根偏高血钠、钙、碳酸氢根偏低。
5、水的出入量:正常婴儿每日需水量约为150ml/kg,以后每3岁减去25ml/kg,9岁时为75ml/kg。
正常小儿每日失水量与需水量相等,为120〜150ml/kg。
【小儿液体疗法常用液体】1、电解质溶液:主要用于补充所丢失的体液,纠正体液的低渗状态,纠正酸、碱中毒及补充需要的电解质。
(1)生理盐水(0.9%氯化钠溶液)(2)复方氯化钠溶液(林格液)上二者均为等张液。
生理盐水含Na+和Cl-各154mmol/L,Na+含量与血浆Na+含量相近;但Cl-含量比血浆Cl-(103mmol/L)高约50%,故大量输注可致高氯血症,尤其在严重脱水、酸中毒或肾功能不佳时,有加重酸中毒的危险。
复方氯化钠溶液除含氯化钠外尚含少量钾、钙。
此溶液缺点同生理盐水。
(3)碱性溶液:用以纠正酸中毒。
①碳酸氢钠:可直接增加缓冲碱,故可迅速纠正酸中毒,但在呼吸衰竭和CO2赌留者慎用。
1.4%碳酸氢钠溶液为等张液,5%碳酸氢钠为高张液。
在紧急抢救酸中毒时,亦可不稀释而直接静脉推注,但多次使用有使细胞外液形成高渗之危险。
②乳酸钠:需在有氧条件下经肝脏代谢生成HCO-而起缓冲作用,显效缓慢在休克、缺氧、肝功能不全、新生儿尤其有乳酸贮留性酸中毒时不宜使用。
11.2%乳酸钠溶液为高张液,1.87%乳酸钠溶液为等张液.(4)氯化钾:一般静滴浓度为0.2%溶液,最高浓度不超过0.3%。
我的小儿液体疗法
![我的小儿液体疗法](https://img.taocdn.com/s3/m/8cb205394afe04a1b171ded1.png)
静脉补液---病例
1. 总量:180×7.5=1350ml
2. 扩容:20×7.5=150ml
用2:1
------------------------
0.9%NaCl 100ml 10%GS 35 ml
1.4%NaHCO3 50ml 0.9%NaCl 100ml
--------------------- 5%NaHCO3 15ml
120~150
150~180
8~12小时内输完 12~16小时内输完(5ml/kg/hr)
(8~10ml/kg/hr)
注:累积损失量,学龄前期及学龄期补液量应酌减1/4~1/3
第一天静脉补液方案
❖ 快速扩容阶段:适用于重度脱水或有周围循环 衰竭者,2:1等张含钠液20ml/kg于30-60分钟 内推注或滴注
按照先盐后糖、先浓后谈、先快后慢、见尿补钾原 则(补钾浓度应小于0.3%,每日补钾总量静脉点 滴时间不应短于6~8小时,严禁直接静脉推注)
每小时巡回记录输液量,必须根据病情调整输液速 度,了解补液后第1次排尿时间,以估计疗效;
病情观察
监测生命体征及一般情况 输液是否通畅,有无输液反应 判断输液有效性:脱水改善程度 观察低血钾、代谢性酸中毒及低血钙等表现 注意大便的变化,计算记录24h出入量
Mg2+﹤0.6mmol/L (1.5mg/dl) 低镁血症 原因:
进食少,小肠吸收不良 腹泻丢失较多 活动型佝偻病伴长期腹泻,营养不良患儿
低钙和低镁血症
临床表现:震颤、手足搐搦、惊厥。多 在补液后出现。若补钙后抽搐仍不见 缓解,注意低镁。
代谢性酸中毒
原因 细胞外液中产酸物质过多 细胞外液碳酸氢盐的丢失
3.5倍) ❖ 10%KCl (需稀释至0.33%浓度, 即100ml水中最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液体疗法病例分析
v8个月女婴,10kg,一周前上感。
腹泻呕吐2天,大便稀水样,12次/天,量中等,无脓血。
呕吐6~7次/天,尿少,哭时泪少。
患病以来饮食未改变。
v PE: 神萎,呼吸30次/分,略深,BP、P正常。
皮肤弹性差,前囟明显凹陷,眼眶凹,口唇干,呈樱红色。
心音低钝,腹稍胀,四肢软,双侧膝反射未引出。
❖血气电解质:pH 7.23, PaO2 98mmHg, PCO2 23mmHg, BE -4 mmol/L, 血钠125 mmol/L,钾 3.2mmol/L, Ca++, Cl-正常。
❖请列出该患儿现有的医疗诊断。
❖请根据液体疗法的原则制定该患儿第一天的输液方案。
1.医疗诊断有:
婴儿腹泻(重型)
中度低渗性脱水
低钾血症
代谢性酸中毒
2.患儿第一天的输液方案
①定量:(120~150)*体重=1200~1500mL
②定性:血钠125mmol/L,故为低渗性脱水,用2/3张液体
③定时、定速:
累积损失量(约总量的一半)600~750mL,在8~12h内补足(8~10mL/kg/h)
继续损失量+生理需要量(约另一半)600~750mL,在12~16h内均匀滴入(5mL/kg/h)
护理133班
罗洁
6300113116 串联和并联练习题一
电路练习一: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
电路练习二:根据实物图连接电路图(1)
(2)。